短文两篇知识点及答案(1)

短文两篇知识点及答案(1)
短文两篇知识点及答案(1)

《短文两篇》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书信_。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朝的文学家。

二、重点字词解释

“罢了”)

四、理解性默写

1.《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旷达心境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概述古今山水之美的一句是:山水之美,古来共谈。

4.《答谢中书书》中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能与其奇着。

五、内容要点

《记承天寺夜游》

1.请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并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月色比作“积水”,突出了月色空明澄澈的特点。把竹柏倒影比作“藻荇”,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以高度凝炼之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如何理文中“闲人”的含义。

即清闲之人。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也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旷达的胸襟。

3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答谢中书书》

4.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答:先要是“高峰入云”,在俯视“清流见底”,有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6.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齐者。”

7.文章结尾的表达方式是:议论.抒情。

作用:首尾呼应,表明能欣赏美景的人很少,表达了作者沉醉美景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8.“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是谁?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答:“康乐”及谢灵运。作用:说明能欣赏美景的人很少,进而表达了作者与谢公比肩的得意之情。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拼一拼,写词语。 jīròu pífūdào suìbái hóu géng zhòng júzi hèsè肌肉皮肤稻穗白喉耕种橘子褐色huòshìw?n jiùchén diàn diàn l?n dài l?n duòmáo dùn 祸事挽救沉甸甸懒怠懒惰矛盾 cítáng suìyuàn wéi qún duōsuōk?o équán tu? 祠堂遂愿围裙哆嗦烤鹅蜷腿 quán suōdòng jiāng hu?yàn li?ng sāi tōng hóng hu?ng 蜷缩冻僵火焰两腮通红明晃晃 qīn qi chàyìgào jiè 亲戚诧异告诫 二、常见词语 德高望重冷嘲热讽悉心照料熊熊燃烧兴高采烈喜出望外不屑一顾蹑手蹑脚不辞辛苦尽力而为以礼相待言而无信出其不意干瘪 无声无息 三、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守株待兔:比喻希图不努力而成功的侥幸心理。现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把事情办糟。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囫囵吞枣: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64582.doc

《短文两篇》练习题 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 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填空: 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 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 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④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 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⑤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 ,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和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十二、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64582

短文两篇》练习题 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填空: 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 ,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④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⑤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 ,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 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和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十二、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 。表明“陋室”也具

部编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 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易读错的字 脑袋(dɑi) 捕(bǔ)食披(pī)着一晒(shài) 坏(huài)事 傍(bànɡ)晚奔(bēn)跑淹没(mò) 冲毁(huǐ) 猜猜(cɑi) 如(rú)果四海为(wéi)家带刺(cì) 炸(zhà)开观察(chá) 知识(shi) 粗(cū)心得(dé)不到 二、易写错的字 就:右边没有一撇; 宽:第三笔是横钩; 跳:足字旁的第六笔是竖,第七笔是提; 极:木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及先写丿; 给:第三笔是提;更:第六笔撇要穿过日; 知:第五笔是点。 三、会写词语 两条就是哪里宽嘴头顶肚皮 孩子一跳变成极小一片傍晚 海洋工作给你带来办法如果 有脚它们娃娃她们皮毛更有 四、多音字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快活—快乐捕食—觅食连忙—赶忙摆动—晃动天天—每天灾害—灾难平常—平时奔跑—奔驰温和—温顺如果—假如办法—方法出发—启程七、反义词 小—大长—短宽—窄快活—烦恼低头—抬头雪白—乌黑温和—暴躁

发动—终止帮助—干扰粗心—细心 离开—回来告别—重逢 八、词语搭配 (大大)的脑袋(灰色)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粗心)的小朋友 (轻轻)地吹过(快活)地游来游去 九、词语归类 1.AABB 式的词语:拖拖拉拉鬼鬼祟祟慌慌张张吞吞吐吐纷纷扰扰原原本本平平安安高高兴兴 2.描写春天的词语:风和日暖春回大地万紫千红春暖花开春风雨露姹紫嫣红春光如海春和景明和风细雨春意盎然万象更新 十、句子积累 1、拟人句: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这是对小蝌蚪外貌的描写) (2)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诉妈妈,四海为家。 2、比喻句: (1)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2)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3、疑问句: (1)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

短文两篇测试(答案)

《短文两篇》测试题答案 1.苏轼东坡居士文学书画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三苏 2.略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信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给谢中书的信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6.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沉醉山水的愉悦,自古以来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 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反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翻译略) 8、A 9D 10C 11.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被贬时的失落,悲伤,沮丧~~~~~~~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课文 1、《春天在哪里》通过描写春天来到(枝头上)、(草原上)、(竹林里)、(田野里)的景象,使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表达了作者赞美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闹花灯》描写了(元宵节)晚上,(闹花灯时热闹)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春雨沙沙》是一篇(写景)散文,通过对春雨的(声音)、(形状)和春雨织出(美丽的图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通过对(植树)的娃娃和(播种)的农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4、《一粒种子》用(拟人)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一粒种子在(春风)的召唤下(苏醒);在(蚯蚓)的鼓励下(跃出)地面见到光明的过程。告诉我们种子需要有适当的(湿度)、(温度)和(空气)才能发芽的知识。 5、《小山泉的心愿》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小山泉。通过(小山泉)和(野兔)的对话,表明了小山泉的心愿,阐明了小山泉存在的价值:(为人解渴)。揭示了真正的幸福观是(为人民服务)。 6、《绿》描写了春天里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绿色):第一节把绿色想像成(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第二节写了各种各样的绿色;第三节写到(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第四节写

风像(舞蹈教练在指挥),因而所有的绿(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二、形近字 脸(笑脸)豆(黄豆)情(情感)潮(潮水)坡(山坡) 俭(节俭)逗(逗笑)清(清楚)嘲(嘲笑)破(破坏) 图(图画)植(植树)种(种子)泥(泥水)外(内外) 圆(团圆)值(值日)冲(冲浪)呢(呢子)处(到处) 被(棉被)眼(眼镜)浅(深浅)象(大象)安(安全) 彼(彼此)狠(狠心)线(毛线)像(好像)按(按时) 三、多音字 哪nǎ(哪里)禁īn(情不自禁)种zhǒng(种子) 哪né(哪吒)禁ìn(禁止)种zhng(种地) 钻zuàn(钻石)觉ué(觉得)要à(重要) 钻zuān(钻洞)觉ià(睡觉)要ā(要求) 露lù(露珠)倒dǎ(倒地)重zhng(重要) 露lu(露脸)倒dà(倒车)重chóng(重复) 空ōng(空气)着zhe(看着)的de(伟大的) 空ng(空白)着zhuó(穿着)的dì(目的) 四、量词 一条长龙一个春天一条丝线一幅图画 一条小河一座小山一粒种子一孔山泉 一天夜里一阵风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复习资料(2014.09.24晚20.57)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1)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小数和的简便运算.如:2.5X3表示3个2 .5的和是多少. (2)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为整数,再按照猫画虎整数乘法算出乘积,最后看小数中有几 位,点上小数点.(注意:小数点末尾有0要把0去掉.) (3)小数倍:一个整数的小数倍,可以化成一个小数的整数倍.如:3X2.5表示3的2 .5倍,可 以化成2.5X3表示2.5的3倍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 (1)意义:就是求一个小数的几分之几.如1.5X0.7表示1.5的十分之七是多少. (2)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 位,点上小数点.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时,积要比原来的数小. 3积的近似数 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先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保留的小数位数下一位数字,如果大于或者等于5,身前进一并舍去后面的小数;如果小于5,就直接舍去后面的小数. 4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如乘法交换律AXB=BXA;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乘法分配律AX(B+C)=ZXB+AXC 5常见题型 (1)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按照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小数加法算式可以与小数乘法算 式互换灵活运用.如:1.2+1.2+1.2=1.2X3. (2)数小数位.给一个小数乘法算式,数出积的小数位.如:3.6X2.4的积有几位小数. (3)小数乘法的计算.分为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两类.计算方法一样,先按整数乘法算 出积,再点小数点. (4)保留小数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乘法积的几位小数.如:2.35X4.56(保留两位小 数). (5)运算定律的应用.给一个算式计算过程,判断运用了什么定律。如:1.2X3=3X1.2运用 小数什么定律(乘法交换律)或者运用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如 2 .3X1.8+2.3X8.2进行简便计算.__(运用了乘法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考试要点: 1.小数乘法应先按照( 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 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 两 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 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时,积要比原来的数( 大). 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时, 积要比原来的数( 小). 3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应按( "四舍五入法")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4整数乘法的(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50.4+0.4+0.4改用乘法算式表示是(0.4X3) 63.57X3+7X3.57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0.25X(8.6X8)可以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7 2.5X(7X4)=7X(2.5X4),这是根据乘法结合律. 85个2.4的和,乘法算式是(2.4X5 ),36的2.8倍是( 36X2.8) . 90.37X0.05的积有(四)位小数.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测试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小测(满分: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 分) 苔痕()鸿儒()案牍()甚蕃()德馨() 淤()泥洗濯()清涟()亵( )玩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无案牍() 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花之君子这也()不蔓不枝 ( ) 亭亭净植()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 .水陆草木之花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之: 5.渔人甚异之。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4 分)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3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 六、阅读训练(39分) (一)(18分)原文略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2)灵:(3)德馨:(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文中结尾引用孔子话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4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4% 2?《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 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交 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情趣之 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选自《》,作者______ ,是时 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 。 4分 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 句子是。6分 7.《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 为。1分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

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会认的字。 天(tiān)(天地)(白天)(天空) 地(dì)(土地)(大地)(草地) 人(rén)(人们)(人民)(人类) 你(nǐ)(你们)(你的)(你好) 我(wǒ)(我们)(我家)(我的) 他(tā)(他们)(他的) 四(sì)(四个)(四十)(第四) 五(wǔ)(五个)(五只)(五十) 下(xià)(上下)(下面)(下雨) 足(zú)(手足)(足球)(远足) 站(zhàn)(站立)(车站)(站队) 坐(zuò)(坐下)(请坐)(坐着) 月(yuè)(月亮)(日月)(明月) 水(shuǐ)(河水)(水果)(水土) 山(shān)(大山)(高山)(山水) 石(shí)(石头)(巨石)(矿石) 对(duì)(对错)(面对)(对立)

雨(yǔ)(下雨)(雨水)(大雨)风(fēng)(大风)(北风)(吹风)花(huā)(小花)(鲜花)(花朵)鸟(niǎo)(鸟儿)(小鸟)(飞鸟)六(liù)(六个)(六人)(六十)七(qī)(七只)(七个)(十七)九(jiǔ)(九个)(十九)(九天) 二、会写的字。 一(一个)(十一)(一定) 二(十二)(第二)(二十) 三(三个)(第三)(三月) 上(上下)(上车)(上午) 口(口水)(开口)(人口) 目(目光)(耳目)(目前) 耳(耳朵)(左耳)(木耳) 手(手心)(小手)(拍手) 日(日月)(日光)(日子) 田(田地)(水田)(农田) 禾(禾苗)(禾草)(锄禾) 火(火山)(火车)(大火) 虫(虫子)(小虫)(害虫)

云(白云)(云朵)(乌云) 山(大山)(山顶)(山村) 八(八个)(八十)(八方) 十(第十)(十五)(十月) 三、辨字组词。 四、字词积累。 1.近义词。 站——立行——走卧——躺 2.反义词。 分——合上——下今——古 五、日积月累。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第1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古诗.(shī)村.(cūn)居化妆.(zhuāng) 喝醉.(zuì)丝.(sī)绦裁.(cái)剪 遮.(zhē)掩兴致.(zhì)茁.(zhuó)壮 花籽.(zǐ)绚.(xuàn)丽植.(zhí)树 二、易写错的字 绿:右边的“录”,下面不是“水”。 柳:右边是“卯”,不要丢掉第七笔“丿”。 格:右边是“各”,不是“名”。 局:下面不是“可”。 三、会写词语 古诗村居儿童碧绿化妆丝带剪刀冲出寻找姑娘吐丝柳枝荡秋千 鲜花桃花杏花邮递员先生原来 大叔邮局东西太太做客惊奇 去年美好一堆礼物邓小平植树 格外引人注目满意休息树苗 四、多音字 cháng(长处)sì(似乎)长似 zhǎng(长大)shì(似的)

chōng(冲锋枪) cáng(捉迷藏) 冲藏 chòng(冲着)zàng(藏族) zhòng(栽种)qí(奇怪) 种奇 zhǒng(种子)jī(奇数) 五、形近字 村(山村)妆(化妆)冲(冲动) 树(大数)壮(壮丽)种(种植) 桃(桃树)姑(姑娘)车(汽车) 跳(跳动)咕(咕咕)东(东西) 礼(有礼)植(植物)住(居住) 扎(挣扎)值(值日)注(注意)六、近义词 丝绦—丝带裁—剪奔—跑仔细—细心 寻找—寻觅懊丧—沮丧惊奇—诧异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格外—特别 兴致勃勃—兴味盎然 七、反义词 赶紧—迟缓懊丧—兴奋惊奇—平静 仔细—马虎害羞—大方探出—缩进 茁壮—瘦弱笔直—弯曲满意—不满

八、词语搭配 1. 动词搭配: (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 (寻找)春天 2. 形容词搭配: (害羞)的小姑娘(解冻)的小溪 (难忘)的日子(绿油油)的小柏树 (精心)地挑选(兴致勃勃)地挖着 九、词语归类 1. AABB 式的词语: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叮叮咚咚 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2. ABCC 式的词语:兴致勃勃人才济济仪表堂堂 十、句子积累 1. 设问句、比喻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疑问句、感叹句: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3. 比喻句: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 那里。 十一、考点提示 1. 背诵:《村居》《咏柳》《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2. 理解《村居》《咏柳》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 3.《找春天》最后一个自然段常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4.《开满鲜花的小路》第6-12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过关测试人教新课标版.doc

用心爱心专心1 《短文两篇》过关测试(一)《陋室铭》阅读训练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 ____或_____ 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 _ _____。 2.解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 .. (5)往来无白丁 ..之乱耳 ..(6)无丝竹 (7)无案牍 ..之劳形. 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石青糁之 4.按要求填空,并翻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译文: (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译文: (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译文: 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用心爱心专心2 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7.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8.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趣? 9、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0.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二)《爱莲说》比较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 用心爱心专心3 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丙】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 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 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4)亭亭净植.(5)陶后鲜.有闻 (6)而名.之不可(7)莫能肖.也 (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9)待.到山花烂漫时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1、《观潮》 【多音字组词】 号:háo(北风怒号、号叫)观:guān(观看、观赏)中:zhōng(中间、中央)hào(号码、号召)guàn(道观)zhòng(打中、中弹)【同音字组词】 潮(潮流、潮湿)笼(笼统、笼络)贯(贯穿、连贯) 朝(朝代、汉朝)拢(靠拢、拉拢)惯(习惯、惯例) 【形近字组词】 称(称号、称呼)罩(口罩、灯罩)薄(薄片、薄纸) 你(你们、你好)署(公署、行署)簿(练习簿、帐簿) 【近义词】 屹立──耸立笼罩──掩盖昂首──翘首人声鼎沸──沸反盈天 宽阔──宽广奔腾──奔驰顿时──立刻漫天卷地──铺天盖地 横卧──横跨霎时──顿时犹如──如同若隐若现──时隐时现 【反义词】 平静──动荡笼罩──消散宽阔──狭窄昂首──俯首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风平浪静──波涛汹涌人山人海──寥寥无几 【词语造句】 笼罩: ⑴大雾笼罩着大地,高速公路只得暂时关闭。 ⑵奶奶去世了,全家都被悲伤的气氛笼罩着。

屹立: ⑴举目远眺,雪山巍然屹立,在阳光照耀下,峰顶银光闪闪。 ⑵中国是屹立在东方的巨人。 人声鼎沸: ⑴新超市开业,人声鼎沸,门庭若市。 ⑵每年家乡的庙会都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一片热闹喜庆的景象。 横贯: ⑴陇海铁路横贯我国中部。 ⑵这条铁路是横贯美国大陆东西重要城市的交通干线。 山崩地裂: ⑴随着接连不断响起的山崩地裂的爆炸声,山城好像进入了地狱之门。 ⑵我看见那入口早在方才山崩地裂的巨颤中被碎石填没。 恢复 ⑴看着她恢复了天真活泼的样子,我们都为她高兴。 ⑵大考过后,身心疲惫的考生都极需得到恢复。 【写作特点】 课文运用比喻、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况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多音字组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短文两篇 练习题

11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一、基础部分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而节叶具焉具:________ (2)节节而为之为:________ 14.[甲]文中包含了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 答:成语是:___________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将这些文字找出来,写在下边。 (不超过11个字)答:这些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一、读准字音 1、易错字音 鸳鸯(yāng)蒌蒿(hāo)河豚(tún)伶俐(líng) 掠过(lüè) 沾 水(zhān)闲散(sǎn) 纤细(xiān) 莲蓬(péng) 姿势(zī) 琢磨(zuó)衬裙(chèn) 益虫(yì)摔晕(yūn)捏住(niē) 2、多 音字 sì(似乎) qiān(光纤) sàn(散步) āi(挨挨挤挤) gū(花骨朵儿) shì(似的) xiān(纤细) sǎn(闲散) ái(挨打)gǔ(骨头) 二、认清字形 1、形近字 崇(崇高) 乏(缺乏) 减(减少) 奏(奏乐) 宗 (宗旨) 泛 (广泛) 喊 (呼喊) 凑 (凑合) 拂 (吹拂) 聚 (聚会) 形 (形状) 掠 (掠过) 佛(仿佛)骤 (骤然) 型(题型)凉(冰凉) 偶(偶尔)沾 (沾水) 卷(试卷)瓣(花瓣) 遇 (遇到) 站 (站立) 倦(疲倦)辫(辫子) 蓬 (莲蓬) 资 (资本) 仿(仿照)矩(规矩) 篷 (篷车) 姿 (姿态) 访(访问)距(距离)

绸 (丝绸) 害 (害怕) 约(大约) 斑 (斑马) 稠 (稠密) 瞎 (瞎说) 药(吃药) 班 (班级) 2.词语听写 融化燕子鸳鸯惠崇芦芽短小梅子小溪泛尽减少凑成吹拂集合聚集形状掠过偶尔沾水疲倦纤细痕迹花瓣莲蓬胀裂姿势仿佛跟随舞蹈停止乌黑剪刀活泼春日轻风洒落春光湖面电线荷花清香赶紧圆盘花骨朵儿眼前画家本领了不起飘动 三、词语积累 1、近义词 俊俏—俊美轻快—轻捷活泼—活跃鲜艳—艳丽聚拢—聚集偶尔—有时姿势—姿态仿佛—好像朴素—朴实洁白—雪白琢磨—思考特别一非常2、反义词 轻快—沉重偶尔—经常纤细—粗壮 展开—合拢雪白—乌黑走近—远离 朴素—华丽灵敏—迟钝讨厌—喜欢 3、词语搭配 (乌黑)的羽毛(轻快有力)的翅膀 (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如毛)的细雨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测试[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3题。 狡默 ..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 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张摘句 ....,而应推敲细思。……读 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__A__,数学使人__B__,科学使人__C__,伦理学使人__D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 ..:__E__ 1.改正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并将它们依次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2.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A、B、C、D四处选填合适的词语。 选项:①周密②庄重③灵秀④深刻 我会选:A.③ B.① C.④ D.② 3.根据语境,下列句子填在文中E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B )

A.凡有所学,定成性格。 B.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C.凡有所学,能不成性格? D.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哉? 4.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 A.“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不求甚解 ....、囫囵吞枣的态度是断不可取的。 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木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 字句,有时不求甚解 ....,反而收获颇丰。 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 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 ....、粗观其貌即可。 5.指出下列各句的论证方法。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比喻论证) (2)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 (3)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举例论证) 6.(2019·湖北十堰中考,有改动)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 是没有魅力的, 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 A.也许甚至当然 B.也许甚至虽然 C.因为所以即使 D.因为所以虽然 7.为纪念即将到来的“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以“走进图书馆,阅读经典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学校阅览室流程示意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转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宿: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 剥:bō剥削 bāo 剥皮 二、古诗内容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 / 疏疏 / 一径深, 树头 / 新绿 / 未成阴。 儿童 / 急走 / 追黄蝶, 飞入 / 菜花 / 无处寻。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注释: 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shū):稀疏。 ③阴:树荫。 ④走:这里是跑的意思。 译文: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儿童们飞快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主题: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脏话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 / 金黄 / 杏子肥, 麦花 / 雪白 / 菜花稀。 日长 / 篱落 / 无人过, 惟有 / 蜻蜓 / 蛱蝶飞。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南宋诗人。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注释: ①杂(zá)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 xìng。 ②肥:诗中指杏花落后,杏儿越来越大,越来越肥。 ③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 / 低小,溪上 / 青青 / 草。醉里 / 吴音 / 相 / 媚好,白发 / 谁家 / 翁媪?

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一、我们周围的土壤 1、我们在(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地方可以找到土壤。 2、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不断供给植物以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即(肥力)。 3、小草的根很(长),这是因为根可以(伸到很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4、挖小草时不能伤到小草的(根)。 5、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郞)、(青蛙)等。 6、通过对土壤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土壤里有什么? 答:土壤中有小动物,比如:蚂蚁、蜗牛、蚯蚓。有植物,比如: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 二、了解土壤 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研究土壤时,我们发现土壤由(水)、(空气)、(沙)、(腐殖质)和(黏土)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在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进行观察。 6、古人将雨后采集的块茎植物带泥放入大火中烧烤,块茎植物的中间部分被掏食后,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了不定型的(初始陶器)。 7、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1

8、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9、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10、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 (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 (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 (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三、肥沃的土壤 1、土壤通常是分层的,最上面的一层是(表层土),能找到(腐殖质)、(植物的根)和(活的小动物),(表层土)之下是(下层土),它可能(包含的黏土会更多),在下层土之下是(岩石层),再往下就是坚硬的(岩床)。(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壤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 2、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 3、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4、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而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则(细弱、柔软且枯黄)。 5、土壤为什么会贫瘠?怎样改变土壤的贫瘠? 答: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6、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例子)有哪些? 答:①修筑梯田。②种植绿肥。③收集落叶。 ④粪便沤肥。⑤施肥。⑤秸秆还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