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在学习记忆种类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分类就是按照保存时间长短来分类。其中考点最多的应为长时记忆即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直至几天、几周或数年,甚至终身不忘。

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有两种方式,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即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其实还有一种就是表象和语义的双重编码说,接下来我们一一展开讲解。

1、表象编码:表象编码是以视觉、听觉、嗅味觉、触摸觉等心理图象或映象形式对事物的意义编码。例如,对教科书,既可用一种典型的常见的教科书的心理图象对它编码,又可用更抽象、更概括的语义对它编码。主要加工处理非言语的对象和事件的知觉信息。

2、语义编码:语义编码是通过词语对信息进行加工,按意义、系统分类或把言语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形式加以组织和概括,找出材料的基本论点、论据、逻辑结构,按语义特征编码。例如,看一篇文章或听一个报告,最终保留下来的是它的意义。语义网络的示例如图1所示。

语义编码是意义编码的形式之一,也是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方式。它是按语言发生的顺序以系统方式来表征信息

的,包括言语听觉和言语运动两个方面的信息。语义编码的特征是串行加工,是按节点和线有意义的联系。长时记忆中的所有信息都是按照一个节点和许多关系而编码的,语义成分间的联系,即概念、事件和情节的信息可以用语义网络的形式来表示。

3、双重编码说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佩沃提出长时记忆中的双重编码说。他认为,识记一件具体事物,可出现表象和语义的双重编码。比如,一块手表,我们既可以用一块有特定形状的手表的心理图像去表征它,又可以用更抽象、更概括的意义来描述它——“手表是一种计时工具”。前者是表象编码,后者是语义编码。

人们记一件具体事物时,除了记起它的视觉图像外,总是从中汲取其意义。这充分证明,双重编码是客观存在的。表象和语义是既相平行又相联系的认知系统,它们可以分别由有关刺激所激活,然而,两类信息又可以互相转换。不过识记那些抽象的概念、思想,就很难用表象编码去表征它,如“公平”、“真理”等,只能用语义编码、理解并分析其意义,领会其实质才便于记忆。

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时是如何被加工的,采用什么方式编码,这与材料本身的性质及主体的个性特点有很大关系。

就语言材料而言,更多的是采用语义编码。例如,看一篇文章或听一个报告,最终保留下来的是它的意义,而不是逐字逐句地加以储存。对一些离散的语言材料,人们也是以自然语言作为长时记忆编码的中介,在识记材料之间建立某种意义联系,然后加以记忆。

例如,识记“女孩”、“小鸟”、“森林”、“唱歌”4个词时,可用自然语言把这些离散的词重新加工为:“一个女孩在森林里听小鸟唱歌”。有了意义,就很容易记忆了。它相当于短时记忆中的组块现象,但长时记忆中的这种信息加工叫做“组织”,而不用“组块”表示。

以自然语言对媒介的组织加工学习外语单词时,根据发音和词义,可先从我们的自然语言中找出与之相似的词作为媒介,进行语义编码,回忆时先提取中介词,然后进行解码,就可把原单词再现出来。

例如,在无意义音节的识记中,把它们与相似的词联系起来,以词义为中介,将便于记忆。现在要求记住:Johntoldthatyourhairlookedverynice,8组无意义音节,如果把它们与接近的词语联系起来,像是Johntoldthatyourhairlookedverynice,而且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句来识记,“约翰告知你的发型看起来很美”。这样,以自然语言为中介对识记材料进行组织加工,有助于长久储存。

以上是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更多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

考点,可查看中公教师网-教育心理学频道。

短时记忆的编码

短时记忆的编码 张新娟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10150201 学号1015020137 摘要基于减法反应时的基本范式,在Posner的经典实验基础上稍作修改,通过测40名大学生被试对短时记忆信息的编码情况,旨在验证“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与听觉两种编码机制”这一结论,同时掌握反应时测量技术在认知研究中的应用;结论,短时记忆编码有视觉编码也有听觉编码。 关键词短时记忆听觉编码视觉编码减法反应时范式注意 1引言 在认知心理学中,减法反应时既可用于研究某一个信息加工阶段或特征,也可用于研究一系列连续的加工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根据记忆实验中对错误回忆的分析,最初研究者认为人的短时记忆信息如字母是以听觉形式来表征的,即有听觉编码。但70年代波斯纳等(Posner)的实验却表明,这种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现在一般认为先出现视觉编码,它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Posner等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清楚地说明,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上的重大发现。通过测定被试对短时记忆信息的编码,掌握反应时测量技术在认知研究中的应用。探讨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方式和编码过程。 2研究方法 2.1 被试 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1002班学生40名,自愿参加实验。 2.2仪器和材料 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 材料:材料:英文字母大写A、B和小写a、b 的不同组合,其中AA(6次)、BB(6次)。Aa (6次)、Bb (6次)、AB(3次)、BA(3次),Ab(3次)、Ba (3次)共36次(72次则重复呈现2遍)。 2.3 实验程序 双击桌面“心仪心理实验平台”图标,弹出登录窗口。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双击“电脑实验”,打开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右边呈现实

记忆的编码与提取

写在最前面的 实验的分类 (1)回忆类实验这类实验共有三种:系列回忆、自由回忆和对偶回忆 (2)再认类实验这类实验有两种基本程序。 第一是“是/否”式的实验,这是一种“二择一”程序。 第二是“迫选再认”的实验,这是一种“多择一”程序。 一.记忆研究记忆实验仪器和材料 1.计算机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仪器。按照实验程序要求编写好软件程序,,可以方便快捷地对文字和图形等材料的呈现时间、间隔时间实行控制,并且可以自动记录被试的口头反应、按键反应,这样被试在记忆测验中的正误反应、反应时都可被记录下来。 2.速示器 也是研究记忆的常用仪器。其基本构造是一个长方形的不透光的箱子,箱子的一头放置刺激项目片,另一头是观察窗,被试在这里接受刺激项目,且箱内灯光照明时间是可以控制的。现代较先进的速示器是由几个箱子连接组成,每个箱子都是一个视野,分别先后或同时将不同的刺激项目呈现在一个平面上。 记忆实验选用的材料是相当广泛的。一般说来,凡是人们在生活中能感受到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但是实际上由于实验室的条件限制和为了进行实验的方便,在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一般要符合以下标准: ①材料对每个被试者来说,在熟悉程度上应是相等的。这样才能保证所有被试者从同一基线开始学习,测出的效果才能归之于实验条件的作用。 ②材料在数量上或意义上可以分为相等的单位。这样既便于记分,又便于对实验结果作数量化的分析。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倘若以掌握全部材料所需要的时间或尝试的次数作为记分标准的话,就无需把材料分成相等的单位。 ③材料应为被试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学会和掌握的。若一次使用的材料过多、费时过长,势必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同时让被试这么长时间留在实验室中也是不可能的。 根据上述标准,在记忆实验中可选用的材料还是很多的。这些材料概括起来有二大类:言语材料和非言语材料。言语材料又可分为无意义的和有意义的两类。 无意义音节是言语材料中的一种,言语材料是指音节、字母、单词、句子、诗歌、散文和数字等。其中音节、字母和某种条件下的数字都属于无意义的言语材料。 有意义的记忆研究材料的内容和种类十分广泛,可以是句子、诗歌、散文、词汇到图形、音乐等,很难尽述。研究者使用有意义材料从事记忆研究时,一点也不比使用无意义材料容易。 将有意义材料分解成容易归类的或便于定量的子单位,这些子单位可以是“意群”、“韵律”、“音节”、“词性”、“长度”等等。 其他刺激材料,如图形材料,设计时要考虑“复杂性”、“抽象性”和“相似性”这三个因素。前人的经验表明:被试者面对要求其学习、记忆的图形刺激所做的“意义搜索”过程,要比我们通常认为的“留下感觉印象”的过程复杂得多。由于这个原因,实验者为了取得有效的结论,选择刺激材料的任务就显得很艰巨。 二、除了“图片材料”外,其他比较特殊并具有典型性的材料还有许多,如听觉记忆材料、嗅觉记忆材料、动部分报告法 三、部分报告法 方法学每前进一步,我们便仿佛上升了一级阶梯。50年代,斯珀灵(Sperling,1960)成功

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在学习记忆种类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分类就是按照保存时间长短来分类。其中考点最多的应为长时记忆即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直至几天、几周或数年,甚至终身不忘。 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有两种方式,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即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其实还有一种就是表象和语义的双重编码说,接下来我们一一展开讲解。 1、表象编码:表象编码是以视觉、听觉、嗅味觉、触摸觉等心理图象或映象形式对事物的意义编码。例如,对教科书,既可用一种典型的常见的教科书的心理图象对它编码,又可用更抽象、更概括的语义对它编码。主要加工处理非言语的对象和事件的知觉信息。 2、语义编码:语义编码是通过词语对信息进行加工,按意义、系统分类或把言语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形式加以组织和概括,找出材料的基本论点、论据、逻辑结构,按语义特征编码。例如,看一篇文章或听一个报告,最终保留下来的是它的意义。语义网络的示例如图1所示。 语义编码是意义编码的形式之一,也是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方式。它是按语言发生的顺序以系统方式来表征信息

的,包括言语听觉和言语运动两个方面的信息。语义编码的特征是串行加工,是按节点和线有意义的联系。长时记忆中的所有信息都是按照一个节点和许多关系而编码的,语义成分间的联系,即概念、事件和情节的信息可以用语义网络的形式来表示。 3、双重编码说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佩沃提出长时记忆中的双重编码说。他认为,识记一件具体事物,可出现表象和语义的双重编码。比如,一块手表,我们既可以用一块有特定形状的手表的心理图像去表征它,又可以用更抽象、更概括的意义来描述它——“手表是一种计时工具”。前者是表象编码,后者是语义编码。 人们记一件具体事物时,除了记起它的视觉图像外,总是从中汲取其意义。这充分证明,双重编码是客观存在的。表象和语义是既相平行又相联系的认知系统,它们可以分别由有关刺激所激活,然而,两类信息又可以互相转换。不过识记那些抽象的概念、思想,就很难用表象编码去表征它,如“公平”、“真理”等,只能用语义编码、理解并分析其意义,领会其实质才便于记忆。 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时是如何被加工的,采用什么方式编码,这与材料本身的性质及主体的个性特点有很大关系。

影响长时记忆的因素

影响长时记忆的因素 长时记忆即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所谓的长时间涉及的范围较广,指一分钟以上,甚至数年乃至终生,是一种长久性的存储。长时记忆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记忆的,长时记忆不好必将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方便,既然长时记忆如此重要,那就值得在下文粗略地探讨一下影响长时记忆的因素。 影响长时记忆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即是有关记忆主体的因素,有三个,首先是明确的记忆目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动机是优质的识记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凡不能记忆主体对识记材料不感兴趣,正在进行识记活动是不需要的没有明确目的,那么这段识记材料中包含再多的有价值的内容或信息,往往也会被很快速遗忘,或者出现记忆误差导致记忆提取失败。相反,则遗忘得较慢。其次,记忆时对材料理解得程度,这对记忆的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对识记材料理解是使材料长久保持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对本来有意义联系的材料,尽量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采用意义识记。其次是赋予无意义联系的材料以人为的意义,即把无意义联系材料意义化,进行主观组织、再编码,这样会有助于储存和保持。无论识记什么样的材料都需要进行编码和智力加工,这样才有益于长时间储存。所谓加工,就是将材料加以整合,把新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或把材料作为合并单元,而组合为某个新的知识框架,这种过程称为组织加工。对识记材料可以用多种方式组织加工,有兴趣的可以阅读《长期记忆影响你的一生》这本书,里面介绍了很多的好方法,这里就不展开了。最后是识记的方法。因为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每个人,因为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例如,绝大部分的人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优越。一般来说,对一个12个音节的音节组集中学习需要育读68次才能达到正确背诵,而分散学习只要35次就够了。然而又小部分的人由于对分散记忆的抗拒,可能超过了35次都学不好这个音节并且产生极大的消极情绪。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方式。 影响长时记忆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时间因素,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但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这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我们很容易地可以回想起在曾经的学习中就有具体真实的例子,白天在课堂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记得不到1/4了,而要是隔不久就复习一次,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很多知识像是九九乘法表就再也没有忘记过了。这里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其次是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一般而言,

最佳变长编码方式的探究

最佳变长编码方式的探究 论文题目:最佳变长编码方式的探究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14级通信工程 学号:1401120125 姓名:吴万强 指导教师:魏平俊 2016年12月

最佳变长编码方式的探究 吴万强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14级通信工程班河南郑州) 摘要:信源的编码方法提高了通信的有效性。信源的编码方法分为定长编码和变长编码,定长编码要实现无失真,需要的编码长度大,效率不高;变长编码的编码长度不需要很大就可以达到相当高的编码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无失真编码。香农编码、费诺编码和霍夫曼编码是常见的离散无记忆信源编码方法。 关键字:定长编码变长编码香农编码费诺编码霍夫曼编码 Abstract:Encoding method im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ource of communication. Source coding method is divid ed into fixed-l ength coding and variabl e l ength coding, fixed-l ength coding to achieve distortion requires a large cod e l ength, the efficiency is not high; variabl e l ength cod e l ength coding can be achieved without requiring a high relatively high coding efficiency, and can achieve l ossl ess encoding. Shannon coding, Fenno coding and Huffman coding is a common discrete memoryl ess source coding methods. Keyword:Fixed-l ength encoding Variabl e l ength coding Shannon coding Fenno coding Huffman coding 1 引言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无时不刻都离不开信息的获取、传递、再生、控制和利用。信息论正式一门把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揭示信息的本质特性和规律为基础,应用概率论。随机过程和树立统计等方法来研究信息的存储、传输、处理、控制和利用。它主要研究如何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以使信息系统最优化。许多科学技术问题(如无线电通讯、电视、遥测、图像和声音识别等)都必须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才能很好地解决。信息论的研究对象又可以是广义的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系统。从最普通的电报、电话、传真、电视、雷达、声纳, 一直到各类生物神经的感知系统, 以及大到人类社会系统,可以用同一的信息论观点加以阐述, 都可以概括成某种随机过程或统计学的数学模型加以深入研究。

长时记忆的编码

长时记忆的编码 长时记忆的习得 识记是长时记忆习得信息的主要方式。常言说,欲忆必先记,只有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或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进行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心理加工,才能在头脑中长时间地保持下来。依据主体有无明确的识记意图和目的,是否付出意志的努力,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又称不随意识记,是指主体事先没有识记的意图和目的,无需付出特别的努力,更不需采用任何识记策略和手段,信息完全是自然而然地被纳入长时记忆库中的。 无意识记与人的职业、兴趣、动机和需要有密切的关系,凡是对人有重大意义的、使人感兴趣的、能激发人的情感的事件,常常无意中被记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无意识记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许多知识,积累起许多经验。但无意识记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选择性,所识记的内容带有随机性,因此,单凭无意识记,无法使人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由于无意识记可以减轻人的脑力劳动,又可记住许多有用的东西,因此是值得大力研究和开发的识记。 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指有预定识记目的,运用一定策略和方法,经过特殊的努力而进行的识记。 有意识记的目的明确,任务具体,方法灵活,并伴随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意志努力,因此它是一种主动而又自觉进行的识记活动。人们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主要靠有意识记,在学习、工作中,有意识记占居主导地位。 2.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 根据所要识记的材料本身有无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识记又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是指对没有意义的材料或对事物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仅仅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采用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例如,记人名、地名、电话号码、商品型号、历史年代等等。材料本身没有什么内在联系,只能按外在的时空顺序努力强记。有些材料本身也有一定意义,但限于学习者的知识经验水平还难于理解其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也只得采用机械识记。 机械识记的优点是保证识记材料的准确性,缺点是花费的时间多,消耗的能量大,由于对材料很少进行智力加工,因此总的效果不如意义识记。尽管如此,这种识记仍是不可缺少的。因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缺乏意义的材料需要我们记住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