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读书报告

叙事学读书报告
叙事学读书报告

叙事学(Narratology)

一.引言

20世纪的叙事学诞生于法国。叙事学(法文中的“叙述学”)是由拉丁文词根narrato(叙述、叙事)加上希腊文词尾logie(科学)构成的。顾名思义,叙事学应当是研究叙事作品的科学。然而这种定义经不起深究。因为叙事学研究对象——“叙事作品”的界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是:“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而七卷本的《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显然,这里的“文学作品”并不只包括叙事作品一种。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它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百度百科)

法国学者罗兰?巴尔特在《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1966)中指出:“叙事可以用口头或书面的有声语言、固定或活动的图像、手势以及所有这一切井然有序的混合体来表现;它存在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小说、史诗、历史、悲剧、正剧、喜剧、哑剧、图画、玻璃窗彩绘、电影、连环漫画、社会新闻、交谈之中。”正如叙事的存在源远流长一样,对叙事的研究也可以上溯到古远的年代。早在2500多年以前,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三卷中便给“纯叙事”和“模仿”下了定义,把这两种叙述方式对立起来,并认为史诗是一种“混合”的形式。亚里士多德为了调和二者的对立,在《诗学》中把纯叙事和直接表现视为模仿的两种不同的方式。(热奈特,2)

从叙述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看,它属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范畴。(王泰来,2)1966年法国高等应用学院群众交流研究中心的刊物《交流》杂志第八期的出版对结构主义文艺批评,特别是对叙述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件,在这一期《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专号中,集中了法国以及意大利等国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家研究叙事作品的论文,其中有批评家兼符号学家法国新批评派的代言人罗兰?巴尔特的《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以及其他法国结构主义文评的着名学者,例如钱拉?热奈特,茨维坦?托多罗夫,克洛德?布雷蒙,阿吉达斯-于连?格雷马斯等的论文。《交流》第八期标志着新批评法国学派的成熟与叙述学的诞生。(王泰来,4、5)

“叙事学”一词最早是由托多罗夫提出的。1969年,法国文艺理论家托多罗夫(T. Todorov)在他所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一书中这样写道:“……这部着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述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叙

述学”这一学科的名称由此得以确定。(谭君强二,3)

二.叙事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现代语言学对叙事学的影响

现代语言学与叙事学的关系非同寻常,尤其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 1857-1913)的语言学理论对叙事学有直接影响。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对传统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作了革命性的改造。他将人类的言语活动分成两大类:语言和言语。语言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言语机能而采用的必不可少的规约,为社会所有成员共同遵守;言语则是“人们所说的话的总和”,是语言的具体表现和运用,是一种个人现象。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而不是言语,只有语言才有稳固的性质,人们可以通过语言要素的相互关系认识语言现象的整体,而言语的表现是暂时的,它的整体是无法认识的。

索绪尔还进一步将语言视为符号系统。他认为,语言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能指和所指连结的不是名称和事物,而是任意的,是一种语言习惯的产物。每个符号作为一个语言要素,又与其他要素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共存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中。现代语言学不应满足于对个别的、孤立的符号的研究,而应着重研究符号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结构规律。

在区分了语言与言语并把语言界定为符号系统之后,索绪尔提出了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的问题。“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简言之,即研究同时要素间的关系;历时语言学研究的是时间上彼此代替的各项连续要素间的关系。索绪尔认为共时研究优于历时研究,如果语言学家置身于历时的展望,那么他所看到的就不再是语言,而是一系列改变语言的条件。这类研究无法找到自己的终点。现代语言学主要从事语言的共时研究。

索绪尔提出的观察语言现象的新角度和同步分析的模式被称为社会科学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对叙事学有开启之功。他关于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转向整个语言系统而不是个别言语的主张,他关于语言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具有任意性和差异性的符号系统而不与外界事物相对应的思想,他对语言学研究中共时性的强调,这些极富启发性的理论为结构主义思潮包括叙事学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胡亚敏,2-4)

(二)俄国形式主义对叙事学的影响

俄国形式主义是叙事学的发源地,他们提出的新的文学观念和文学思想直接启发和引导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的初创工作。

1926年成立的布拉格语言学会基本上接受了索绪尔的观点。在学会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当年俄国形式主义学派批评家,现代符号学家权威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 1896-1982)。(王泰来,3)雅各布森在《最新俄国诗歌》一文中指出:“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笼统的文学,而是文学性,即那个使某一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文学作为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它与其它任何语言表达的文献的差别就在于它的特殊的结构方式和表达方式。这种文学所独具的手法和构造原则就是文学研究的对象。形式主义的目标就在于努力创立一种独立的专门研究文学性的文学科学。

俄国形式主义还对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提出批评,并赋予形式以新的内涵。他们指出,内容与形式的区分是人为的抽象,因为事实上表达的东西存在于借以表达的具体形式之中。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艺术内容是不能脱离艺术的形式而独立存在的,它已融合到艺术形式之中。什克洛夫斯基也认为,叙事的一切方面,包括主题选择、情绪评价乃至处理的题材都是作品的形式因素,只有通过研究语言和艺术的结构规律,才能理解他们。俄国形式主义作了一次超越形式和内容二元论的初步尝试,而这种尝试对后起的结构主义叙事学是极有启迪的。(胡亚敏,5-6)

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的概念是形式主义文论中最富价值的思想之一,是对文学本质的一种新的认识。在他们看来,我们生活在现实之中,虽然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但由于每天耳闻目睹这一环境,因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习以为常,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艺术创作的目的就在于把那些日常的司空见惯的已经不能引起我们美感和新鲜感的东西陌生化为奇异的,从而使人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艺术创作中,重要的不是陌生化的对象,而是陌生化的方法。这种陌生化不仅表现在诗歌方面,也表现在叙事文方面。托马舍夫斯基在《主题》一文中提出了“事序结构”与“叙事结构”的概念,前者是事件的自然延续,是艺术家的素材,后者则是“故事”得以陌生化、得以被人创造性扭曲甚至使之面目全非的独特方式。这个两个概念的列出和区别对分析叙事文的叙述时间是非常有用的。(胡亚敏,6)最早应用结构的观点全面分析叙事作品的大概要推俄国形式主义学派成员,列宁格勒大学人种学教授,俄罗斯民间艺术研究工作者弗拉基米尔?普鲁普(Vladimir Propp 1895-1970),他在1928年发表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中对百余个俄罗斯民间故事进行分析之后指出,尽管民间故事的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但有其共同的模式,即每一个故事基本上都是由七种人物组成的,这七种人物是:英雄,假英雄,(英雄的)对手,(双方的)委托人,助手,公主或他的父亲,馈赠人。有的批评家则把上述不同的人物称为功能。(普鲁普的功能说)(王泰来,4)

(三)结构主义叙事学

当代叙事学大厦的主要设计者是法国的结构主义叙事学家。巴黎《交际》(同前面的《交流》)杂志1966年第8期《符号学研究——叙事作品结构分析》专号比较集中地代表了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代表人物有列维-施特劳斯、巴尔特、托多罗夫、格雷马斯、布雷蒙、热奈特等,他们的研究角度各异,运用的概念也有区别,但都表现出对科学方法的信赖和对叙事作品内在规律的注重。

列维-施特劳斯对神话的结构研究在研究方法、思维模式诸方面堪称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先导。他断定神话是处于二元对立之中并在无数变体里重复的概念系统,神话的意义不存在于构成神话的单个因素中,而存在于这些因素结合的方式中,存在于一组神话所构成的体系中。通过将神话素按逻辑方式排列,可以找出神话在结构上的和谐,揭示神话思维的对立和转化。巴尔特的《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是在总结结构主义叙事学最初成果的基础上对叙事作品作系统分析的纲领性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划分出叙事作品的三个描述层次:①功能层,研究基本的叙述单位以及它们的分类和相互关系;②行动层,研究人物的分类及其构成原则;③叙述层,探讨叙述者的分类以及叙述者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巴尔特从语言学中借鉴过来的这套“描述方式”使结构主义叙事学家对作品内在结构的分析更加条理化。托多罗夫的《诗学》一书是在叙事学已取得相当进展后所作的理论概括。他根据语言学的分类方式,将叙事文分为四大部分,语义形态、语域(文本)、动词形态和句法形态,由此对叙事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作了较全面的建构。托多罗夫着重讨论了后两部分即后两部分即叙事文的动词形态和句法形态,将其细分为语式(叙事话语)、时况(叙事时间)、视角、语态(叙述者)以及叙事文构成方式(时间、逻辑、空间)和叙事文句法(句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从而较完备地勾画出叙事文形式研究的轮廓。热奈特的《叙事话语》是一部系统论述叙事作品表现形式规律的专着。全书共分五大部分,时序、时限、频率、语气、语态,前三者研究叙述时间,后两者研究叙述本身。热奈特的研究是对巴尔特、托多罗夫等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展,《结构主义诗学》的作者乔纳森?卡勒在《叙事话语》英译本导言中指出,热奈特的着作可看成“结构主义在叙事文研究上的高潮”。(胡亚敏,8-9)

三.叙事文分析

叙事文分析主要围绕两大层次展开:一是叙事结构,二是叙述方式,前者讨论故事表层经验描述下的深层结构,后者研究叙述的组合潜力,包括由谁叙述和怎样叙述等问题。(一)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指故事的构成要素和构成原则。叙事结构分析就是将叙事作品作为一个结构

系统,努力阐明该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深层结构,这种分析不对作品作原子式的解剖,而旨在识别作品的结构模式,发掘作品的二元对立模式。(王先霈,183)在叙事学研究中对于叙述结构的关注,是与结构主义关系更为密切的层面,是由结构主义所激发的研究层面。这一研究无疑受到了由普罗普(Propp)所开启的对于俄罗斯童话故事所做的结构研究的影响。它所关注的是被叙述的故事的逻辑、句法、结构,也就是广义上的叙述语法问题。它试图要在不论以何种媒介所构成的、任何具有所谓叙述性的叙事作品中,去探寻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共同的叙述结构。叙述语法的探寻对于从总体上把握叙事作品的构架与叙述逻辑自然有其不可忽略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对叙事作品在结构意义上的进一步理解,而且也打开了一条进入叙事作品内部研究的途径。(米克?巴尔,2-3)叙事语法的代表人有:普罗普(功能说)、托多罗夫(层次说)、列维-施特劳斯(神话结构)以及格雷马斯(符号方阵和叙事语法系统)。

结构分析需要在纵、横两轴进行。叙事文的表层结构属于横组合段,它们是由功能和序列构成的故事情节的发展。纵聚合轴指的是深层结构,是横组合段每个成分后面未显露的,并可以替代的一套单位和原则。纵聚合上升到最广泛的一般性和最极端的抽象性时,其最终项可被表示为二元对立。叙事结构分析的基本步骤有二:分解情节;抽象集合。首先将故事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在划分过程中去掉附属成分,保留故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然后将这些化简了的基本单位按其语义在纵轴上排列,即“将叙事线索的横向连接投射到一根纵向的暗轴上”。

在叙事结构分析中,深层结构的二元对立这一模式是不变的,改变的只是用于意指该系统的语义层次。换句话说,二元对立是一个无内容的形式,它类似于代数式。二元对立这种模式在其运用中具有无限扩展的可能性。例如生与死,男与女,盛与衰,胜与败,善与恶,聪明与愚蠢,等等,从而展示出二元对立的广阔的适应性。(王先霈,183-184)

(二)叙述者

叙述者即文本中的“陈述行为主体”、“声音或讲话者”。长期以来,人们主要用第一、第三人称划分叙述者类型,这是一种十分明显方便的划分方法。结构主义叙事学家对此提出异议。他们认为,第一、第三人称这种划分并未具体说明事实上完全不同的叙述者形象,并且这种区分只是语法上的而不是叙述上的。在叙述上,叙述者只能以第一人称存在,而第一或第三人称的区别只在叙述者所叙述的对象上,或是“我”讲自己的故事,或是“我”讲别人的故事。正是在对传统的叙述者划分的发难中,结构主义叙事学家开始了重新划分叙述者类型的尝试,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根据叙述者与所叙述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可区分出异叙述者和同叙述者两种类型。异叙述者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他叙述的是别人的故事;同叙述者是故事中的人物,他叙述的是自己的或与自己有关的故事。

②根据文本中叙述层次的不同,叙述者又可被分为外叙述者和内叙述者。所谓叙述层次,指所叙故事与故事里面的叙事之间的关系,即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热奈特曾划分出两大叙述层次:第一层为外部叙事,指包容整个作品的叙述;第二层为内部叙事,指叙述故事中的故事,包括故事中人物讲述的故事、回忆、梦等。我们划分的外叙述者与内叙述者正是和叙述层次的外与内相对应的。有些叙事作品只有一个层次,也就无所谓外叙述者和内叙述者了。在同一部作品中,内外叙述者可以是一种因果关系,内叙述者通过他所叙述的故事或明或暗地回答外叙述者叙述中的问题,或外叙述者为内叙述者的叙述做出解释;也可以是语义关系,外叙述者与内叙述者在意义上形成类同或对比;内外叙述者也可以在叙事文中只充当推动叙述的功能或担保文本真实性的作用。

③根据叙述者的叙述行为,叙述者还可被划分为自然而然的叙述者和“自我意识”的叙述者。自然而然的叙述者隐身于文本之中,尽量不露出写作痕迹,仿佛人物、事件自行呈现,由此造成一种如临其境的幻觉。“自我意识”的叙述者则与此相反,他或多或少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出面说明自己在叙述。“自我意识”的叙述者经常在作品中讨论写作情境,表明书中的人物只是写出来的文学人物,是受叙述者操纵的。在当代,与拒绝“真实性”的思潮相适应,“自我意识”的叙述者再度兴盛。这类叙述者在作品中有意露出写作痕迹,津津乐道于把叙述行为作为叙述对象。这种明显地标明叙述行为的做法旨在强调文本自身的性质,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叙述方式上来。同时,这种“自我意识”的叙述者也希望通过突出叙述行为以便在读者和故事之间造成间离效果,使读者用一种理性的眼光理解作品的构成和艺术性。

④根据叙述者对故事的态度,叙述者还可被划分为客观的叙述者与干预的叙述者。这对叙述者形象与自然而然的叙述者和“自我意识”的叙述者不同,前者强调的是叙述者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的态度,后者着眼于叙述行为即写作方式。客观叙述者只充当故事的传达者,起陈述故事的作用,不表明自己的主观态度和价值判断。干预的叙述者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他可以或多或少自由地表达主观的感受和评价,除陈述故事外,还具有解释和评论的功能。不过,客观叙述者尽管保持一种不介入的态度,但并不意味着作品不带任何意识形态痕迹,只是作品中的主观因素不再叙述者的叙述中流露,而是借助叙事文中的结构要素或文体技巧表现出来。(王先霈,185-187)

⑤按照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关系,可以区分为可靠的叙述者(reliable narrator)与不可靠的叙述者(unreliable narrator)。所谓“隐含作者”,就是读者从作品中推导建构出来的的作者的形象,是作者在具体文本中表现出来的“第二自我”。这一概念是美国芝加哥修辞学派批评家韦恩?布斯在1961年出版的《小说修辞学》一书中提出来的。布斯受新批评派的影响,反对从作者的身世、经历、意图入手来阐释作品,因为作者在写作时很可能采取与现实生活中不尽相同的立场观点。正如一个人在为不同目的或对不同对象写信时会以不同面目出现一样,作者也会因为具体文本的不同需要而以不同的“第二自我”出现在文本中。查特曼在《故事与话语》一书中对于叙事交流活动作了如下图示:

叙事文本

(申丹,229-230)

可靠的叙述者和不可靠的叙述者这一区分最早由布斯提出。按照布斯所说,“可靠的叙述者指的是当叙述者在讲述或行动时,与作品的思想规范(即与隐含作者的思想规范)相吻合,不可靠的叙述者则并不如此。”也就是说,不可靠叙述者指那些行为、意识与思想规范与隐含作者不相一致的叙述者,这些叙述者在价值、判断、道德意识等方面可能与隐含作者不同甚至相悖。这里所说的不可靠,不见得是叙述者对事件和人物的描述不“真实”,更多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叙述者对于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带有某些“偏见”,而这些“偏见”使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产生某种隔阂,从而造成一种独特的叙述张力。

一般说来,可靠的叙述者在叙事作品中、尤其是传统的叙事作品中广泛存在(比如中国的《红楼梦》)。隐含作者的意图及其思想规范通常通过叙述者对故事的讲述体现出来,叙述者则力图充当一个好向导,引导隐含读者去经历其阅读的行程。在由可靠的叙述者所讲述的故事中,读者一般不会产生太多的阅读疑团,不会一再地去问自己,是否能够完全接受叙述者所讲述的一切。不可靠叙述者在故事的讲述中所表现的思想规范程度不一地与隐含作者不相一致。就这种不一致而言,其间可以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道德意识上的差别,这样就导致对事件、人物的看法不尽相同;可以是智力上的,如果叙述者在智力上出现问题,他或她所讲述的一切就可能会带来疑问;可以是年龄上的,一个年幼的孩童叙述者可能会在对事件与人物的描述中与隐含作者有别;可以是性别上的,一个男性或女性叙述者在故事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可能与作品中特定的隐含作者不相一致等等。不可靠得叙述者有其自身的独特意义,他们可以起到一种可靠的叙述者不能起到的作用。尽管他们与隐含作者的思想规范不相一致,但是,正式这种不一致使读者得以深思其产生的原因及裂缝所在,从而揭示出在这

种矛盾之下的深层意义,有利于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把握。(谭君强一,66-70)

(三)视角

视角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时间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观察的角度不同,同一事件会出现不同的结构和情趣。视角在叙述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胡亚敏,19)

热奈特选用了“聚焦”一词,划分了三种聚焦模式:(1)“零聚焦”或“无聚焦”(或“非聚焦”),即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它的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的都多,可用“叙述者>人物”这一公式来表示。(2)“内聚焦”,其特点为叙述者仅说出某个人物知道的情况,可用“叙述者=人物”这一公式来表示。(3)“外聚焦”,其特点是叙述者所说的比人物所指的少,可用“叙述者<人物”这一公式来表示。此处提到的“叙述者>人物”、“叙述者=人物”、“叙述者<人物”这三个公式为法国叙述学家托多罗夫首创,经热奈特推广之后,在叙述学界颇受欢迎。(申丹,221-222)

非聚焦,或零聚焦,是一种传统的、无所不知的视角类型,叙述者或人物可以从所有的角度观察被叙述的故事,并且可以任意从一个位置移向另一个位置。它可以时而俯瞰纷繁复杂的群体生活,时而窥视各类人物隐秘的意识活动。它仿佛像一个高高在上的上帝,控制着人类的活动,因此非聚焦型视角又称“上帝的眼睛”。非聚焦型视角擅长作全景式的鸟瞰,尤其描述那些规模庞大、线索复杂、人物众多的史诗性作品时,非采用非聚焦这一类型不可。从容地把握各类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也是非聚焦型的独有领地。但是,这种全知全能的位置在显示其优势之时也暴露出自身的弱点,书中那无微不至的叙述在充分满足读者好奇心的同时也强化了读者的阅读惰性。不过,非聚焦型并未因此而刀枪入库,它仍是一种基本的视角类型。

在内聚焦型视角中,每件事都严格地按照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感受和意识来呈现。这种聚焦类型由于是从人物的角度展示其所见所闻,因而具有种种优势。在创作上它可以扬长避短,多叙述人物所熟悉的境况,而不不熟悉的东西保持沉默。在阅读中它缩短了人物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获得一种亲切感。这种内聚焦型的最大特点是能充分敞开人物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激烈的内心冲突和漫无边际的思绪。这一点是其他视角类型难以企及的。与此同时,内聚焦又是一种具有严格视野限制的视角类型。它必须固定在人物的视野之内,不能介绍自身的外貌,也无法深入地剖析他人的思想。内聚焦的这种限制还表现在观察者只能了解自己在场所发生的事情,而其他人物只有进入观察者的视野才得以介绍。有些作家充分发挥内聚焦的这种限定性功能,在作品中有意造成死角或空白以获得某种意蕴,或引

起读者的好奇心。内聚焦型也可出现在第三人称叙述文中。叙述者虽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讲故事,但采用的却是故事中某个人物的视角,并将这一特定的视野范围贯穿于作品的始终。第三人称内聚焦叙事文一经叙述者传达,则存在着两个主体,既有人物的感觉,又有叙述者的编排。根据焦点的稳定程度,内聚焦型视角又可分为三种亚类型:①固定内聚焦型:被叙述的事件通过单一人物的意识现出,它的特点是视角自始至终来自一个人物。②不定内聚焦型:采用几个人物的视角来呈现不同事件,这种焦点移动与非聚焦型视角不同,它在某一特定范围内必须限定在单一人物身上,换句话说,作品由相关的几个运用内聚焦视角的部分组成。

③多重内聚焦型:同样的事件被叙述多次,每次根据不同人物各自的位置现出。也就是说,让不同人物从各自角度观察同一事件,以产生互相补充或冲突的叙述。这种多重内聚焦型也是内聚焦型的一种变体,它与不定内聚焦的区别是它表现为不同人物都关注着同样的事件,而不定内聚焦中每个人的视野范围有所不同。

在外聚焦型视角中,叙述者严格地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的行动、外表及客观化境,而不告诉人物的动机、目的、思维和情感。在外聚焦型视角的作品中,观察者置身于人物之外,他可以审视人物的相貌、装束、表情、动作,记录人们的谈话,但是他不可能一下子准确地把握每个人的身份,更没有权利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内心。正由于这种聚焦方式排斥了提供人物内心活动的信息的可能,因此,在这类作品中,人物往往显得神秘、朦胧或不可接近。并且这种聚焦方式也限制了叙述者对事件的实质和真相的把握,它像一台摄影机,摄入各种情景,但却没有对这些画面作出解释和说明,从而使情节也带有谜一样的性质。外聚焦型视角还为叙述者提供了与故事保持距离的观察角度,叙述者对所发生的时间作冷眼观,由此形成一种零叙述风格。(胡亚敏,25-33)

(四)叙事时间分析

叙事文属于时间艺术,它包含两种时间:被叙述的故事的原始或编年时间和文本中的故事时间。这种双重时间赋予了叙事文根据一种时间去创造另一种时间的功能,叙事时间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时序和时限。

时序研究时间在故事中的编年顺序和这些事件在叙事文中排列的时间顺序之间的关系。它研究三种时间运动轨迹:闪回,回头叙述先前发生的事情;闪前,提前叙述以后要发生的是事情;交错,在叙述中将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重建故事时间,是探讨叙事文中双重时间的关系的第一步。尤其在阅读那些错综复杂的叙事作品时,读者只有充分注意时序的变化,梳理出故事的发展脉络,才能有效地把握作品的结构。讲叙事文中叙述时间和编年时间进行对照和重排,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叙述时间是如何破坏故事时间的,作品又是

如何将不同的时间段加以衔接的,特别是在时间上做了哪些新的探索和创造,时间的转换在作品结构上有哪些作用和意义,等等。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将可以充分领略叙事文中的时间艺术。

时限研究故事发生的时间长度与叙述长度的关系,即叙述节奏的问题。时限主要包括五种叙述运动。①等述: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基本吻合。②概述:叙述时间短于故事时间,具体表现为用几句话或一段文字囊括一个长的或较长的故事时间。概述具有加快节奏、拓展广度的功用。③扩述:叙述时间长于故事时间。叙述者缓缓地描述事件发展的过程和人物的动作、心理,犹如电影中的慢镜头。④省略:叙述暂停,故事时间无声流逝。也就是说,故事时间在叙述中没有得到任何反映,或者说叙述者不叙述某一阶段发生的事。⑤静述:故事时间暂停,叙述充分展开。静述主要用于介绍环境和人物的肖像描写,有时也用于叙述者的干预性叙述。这五种叙述运动构成了叙事文多种多样的节奏。一般来讲,叙事文的节奏须快慢相间,错落有致。常规小说一般采用概述和等述交替使用的方式。(王先霈,188)四.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后现代)叙事学的转变

结构主义叙事学(经典叙事学)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产生于结构主义发展势头强劲的法国,很快就扩展到其他国家,成了一股国际性的文学研究潮流。与传统小说批评形成对照,结构主义叙事学将注意力从文本的外部转向文本的内部,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着力探讨叙事作品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众多叙事学家的研究成果深化了对小说的结构形态、运作规律、表达方式或审美特征的认识,提高了欣赏和评论小说艺术的水平。作为以文本为中心的形式主义批评派别,叙事学也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它在不同程度上隔断了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关联。但西方批评界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不少研究小说的西方学者讲注意力完全转向了意识形态研究,转向了文本外的社会历史环境,将作品视作一种政治现象,将文学批评视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他们反对小说的形式研究或审美研究,认为这样的研究是为维护和加强统治意识服务的。在这种氛围下,叙事学研究受到了强烈的冲击。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始再度重视对叙事形式和结构的研究,认为小说的形式审美研究和小说与社会历史环境只关系的研究不应当相互排斥,而应当相互补充,从而出现了对叙事理论研究兴趣的回归。这种复兴有三个特点:①分析文本时,较注重读者和社会历史语境的作用。②重新审视或解构经典叙事学的一些理论概念。③注重叙事学的跨学科研究。(马克?柯里,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叙事学研究,由原先的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postclassical narratologies)转变。在这种新的理论范式中,叙事学跳出了长期以来将其自身限定于叙事

文本内在的封闭式研究的窠臼,在延续自身的理论特征和特有的理论模式与资源的同时,它与诸多外在要素相关联,并与已经存在的大量其他的研究方法,诸如女权主义、巴赫金主义、解构主义、读者反映批评、精神分析、历史主义、修辞学、电影理论、话语分析以及(精神)语言等相沟通,从而形成叙事理论融会贯通、向纵深发展的局面。(谭君强一,184)

参考文献:

[1] 胡亚敏. 叙事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热拉尔?热奈特着,王文融译. 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 中国社会科学1出版社,1990.

[3] 谭君强(一).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谭君强(二).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 马克?柯里着,宁一中译.后现代叙事理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 申丹.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7] 米克?巴尔着,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第二版)[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 王先霈,胡亚敏. 文学批评导引[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 王泰来.叙事美学[M].重庆出版社,1987.

[10] 百度百科:叙事学词条

机械学院检索报告

检索报告 级院系专业学号 姓名

说明 利用所学的文献信息检索知识和检索方法,结合自己的专业,从多方面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并完成该课题的综合检索报告。(此页不打印) 一、数据库选择要求 1.中文数据库(参考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 2.外文数据库(参考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 3.搜索引擎(google、百度等)及本专业免费资源站点 二、条目解释 1.“检索年限”:范围限定在最近十年以内,各种数据库(检索工具)尽量选用同等年 限,以便之后根据检索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各类数据库(检索工具)的认识。2.“检索词”:在写出检索词的同时需注明检索词的性质,即检索项,如:题名、主题、 关键词、摘要、作者、作者单位、来源、全文、参考文献、基金等。(注意:数据库不同,检索项的表达方式不同) 3.“逻辑检索表达式”:运用布尔逻辑运算符来表达检索词与检索词之间逻辑关系。如: 要查找儿童教育方面的文献,逻辑检索表达式可表示为“题名=教育and 儿童” 或“关键词=教育并且儿童”。 4.每个数据库检索完毕后,记录检索结果数,每个数据库要求列出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最新 年限的文献信息5条,格式请参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不足规定条数的请注明原因)。 三、其它要求 1.每一种检索系统的检索报告如不够填写,可自行补充页数。 2.综合检索报告交打印版,交报告,并现场答题。(打印请使用A4纸,内文采用宋体5 号字;综合检索报告将存档,请注意排版整洁,并自行留底) 3.检索报告分为两个部分:检索课题概括、检索过程记录.

一检索课题概况 (25分) (一)检索课题名称(中英文题名) 1. 中文题名:硬质合金涂层刀具 2. 英文题名:Cemented carbide coating tools (二)检索课题研究现状 随着现代机械加工工业朝着高精度、高速切削、干式切削技术以及降低成 本等方向发展,人们对硬质舍金刀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涂层硬质舍金具有高硬度和 优良的耐磨性,延长了刀具的寿命。当前硬质合金刀具涂层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气 象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涂层刀具的发展呈现涂层成分多元化、涂层结构多层化、涂层 基体梯度化和涂层工艺灵活化的趋势。涂层刀具后处理技术包括热处理、磁化处理及 深冷处理等,随着技术的进步。更多更新型的后处理技术将带来涂层刀具的又一次变 革。 (二)总体检索思路 1.简单介绍对检索课题要求的分析: 工科,国类中文,国外英文,近五年, 文献种类:图书资料、中文期刊论文、外文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文献及网络资源的检索。 2.本检索课题主要针对硬质合金涂层刀具研究现状最近十年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检索,查找硬质合金涂层刀具问题的相关前沿资料。针对检索需求,准备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读秀、Apabi、Science Direct、SpringerLink 等工具进行资料查找,以完成课题检索任务。 3.关键词:硬质合金涂层刀具 4.检索策略:(检索式可自行添加) S1=硬质合金 S2=涂层刀具 S3=硬质合金and涂层刀具

秘密花园读后感(共9篇)

秘密花园读后感(共9篇) 本文是关于秘密花园读后感(共9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上周末,我在家阅读了弗朗西斯·伯内特写的一部小说,名叫《秘密花园》,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印度小女孩玛丽和英国男孩迪克、哥哥柯林以及园丁本爷爷一起将舅舅封锁的秘密花园从荒凉景象变得生机勃勃的过程。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主人公玛丽。她本是印度富裕家中的小公主,仆人们谁也不敢不服从她,她的妈妈很美,但却不喜欢丑小鸭般的她,由于她的坏脾气,爸爸和仆人们也不喜欢她。因此在霍乱之后,孤身一人的玛丽并没有哭,可能是因为她那里太小了,还不懂得将来的路该怎样走,后来,经过她的爸爸的部下调查,终于使她在世界上还有一个人依靠,就是在英国的舅舅。玛丽到了舅舅那里以后,结识了可爱勇敢的小男孩迪克、脾气古怪心地善良的园丁本爷爷,还有一个与她在印度时有着一样坏脾气的哥哥柯林。 玛丽从小娇生惯养,一直都是别人顺着她,但她到了舅舅家以后,脾气渐渐变得好起来,并且能够改变柯林的坏脾气。我认为这对玛丽来说是很困难的,尽管如此,她依然态度坚定,决心要改掉柯林的坏脾气,并且有勇气去指责柯林,这样的勇气都来自玛丽对哥哥的爱。 终于,经过玛丽的不懈努力,柯林不仅脾气变好了,而且还主动站起来,和玛丽、迪克、本爷爷一起将爸爸的花园恢复生机,在爸爸面前有勇气地展现自己。 在印度从不劳动的玛丽居然不怕累、不怕脏,一起和迪克他们恢复舅舅的花园。就因为病重的舅妈从花园的蔷薇花架上摔了下来,第二日就去世了。这件事之后,舅舅就认为这是个不祥的花园,所以就把它锁了起来,这也就等于把自己的爱情也锁了起来。玛丽就是为了帮助舅舅,使舅舅不再自我封闭,才整理这座花园,并把它打扮得生机勃勃的。 玛丽的转变的确令人惊讶,但我相信,不论是谁,不论做什么事,只要跟玛丽一样,心中充满爱,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奇迹。 有关初一读后感的作文:秘密花园读后感700字

课堂转型读后感

读完《课堂在转型》,深深觉得教育的核心是“人”,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要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要更快地掌握学习方式。从“知识的课堂”到“能力的课堂”再到“创新的课堂”“生命的课堂”,课堂在转型,都关注了“学生”。课堂正进行着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革命。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课堂更是创造新知、激发创新潜能、实现心灵沟通的乐土。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担当起协调、分析、整合等的重任。赢在课堂才能赢在未来。 回想以前自己的课堂,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这些倾向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自己语文课堂教学不足是家长作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其次是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讲读一篇课文时,往往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让学生写作文,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认为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要变“授”为“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要着眼于人的全面长远发展。小课堂大视野,把“以人为本”作为变革课堂的原点,把守望儿童幸福,作为变革课堂的核心。现代课堂,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课堂的中心从教师、从学科转移到学生,强调学生学得完整,而不是教师教的完整。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真的讲得太多了?”强调让学生与学生、与教师、与自己充分地议论,让教育走向对话。学生自己学得会的,或者部分学生自己学得会的,教师不讲。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有“书中学”,还有“做中学”(即研究性、实践性学习)。我现在备课关注点不再是我自己能在哪个地方上的出彩,而是关注哪些是学生学得会的、哪些是学不会的,我会预先准备多套方案以应对学生突然迸发的奇思妙想。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当教师的观念发生改变时,行为的跟进就水到渠成了。从“书中学”一种方式,到“做中学”两种学习方式并存。学生能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尽可以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学生“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学生先学”,还强调学生先学的方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到“教师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以学为中心,基于预学单科前、课中、课后做学教合一。以预学习为基础,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教师少讲,学生多动的课堂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建立起了课堂教学的四大基本环节:预学、讨论、展示、检测。开始相信学生,并放手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让教室成为学室”。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要带着更多、更高级的问题走出课堂。只有这样,才会有怀疑的精神的树立、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一节课下来,如果教师没有学到东西,这节课就是失败的。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首先必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里动起来。教师少教,学生才可以因此而多学。学生8成(32分钟),教师2成(8分钟)。一堂课只讲8分钟。这就是釜底抽薪的颠覆性措施。教师让出“舞台”之后,角色发生变化,从“自编自导自演”退居二线,专心做好“编”和“导”。这“编”就是教学设计,这“导”就是上课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分析及时进行点拨、指导。预学环节是保证课堂有效学习的前提。逼着教师在理念上、学识上、实作上适应学生的学习,做好学生学习的伙伴。“教”的课堂变成了“学”的课堂,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习惯、兴趣获得了大大提升,学习负担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融洽了。连师生的脸色都变得生动了。以学定教的课堂转型,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重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要么是鼓励学生自觉学习,要么是探索班级体制下不同类型的学生如何区别对待。课堂教学开始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预学准备,开始于老师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美国德.鲍拉说:“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课堂转型最为核心的一句话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重心来组织教学”。着力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做到以学定教。都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重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也就是“以学定教”。教师要钻研每一堂课,这一点可能是潜在的一个生长点。 我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第一,课堂要求总体上还是有点偏高,学生负担还是有点重。第二,学生的独立分析和探究常常是被窒息的。第三,至今,学习的兴趣和幸福感还不是多数学生的事情。任何一种教学改革,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能够让学生产生对自身水平的挑战性期望,它所带来的学习效果一定是最好的。合适的学习时间和有效的学习机会结合加上教师的针对性教学。所以教师的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论教育》是让-雅克卢梭写的书籍。讲述了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 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爱弥儿读后感 最近,我仔细品味了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 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 与众人交流。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书中第二卷中, 写到:如果孩子长得很聪慧,如果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 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 以很快地使他擦干他的眼泪。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 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 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远虑!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 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的根源。 爱弥儿读后感。象人这样短暂的一生,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

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现在,简直是发了疯!这种发疯的作法之所以更加有害,是因为它随着人的年龄而日益增多,是 老年人时刻都是那样的猜疑、焦愁和吝啬,宁愿今天节约一 切而不愿百年之后缺少那些多余的东西。因此,我们现在要 掌握一切,把一切的时间、地方、人和东西;我们个体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最小的部分。” 书中在谈到孩子幼年教育时,表示了这样的意思,孩 子在到达相应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明白一定的道理,这时在进 行教育即可;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 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学习,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 年幼时进行的所获得的效果其实是为0的,或者可能是获得教育者相反的学习效果。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感同意,孩子 在幼年时对于一些有政治性意义或者相类似的东西是没有 观念的,这时让他们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是很难有共鸣的,得到的结果其实也是很差的,或者说无。从小给他们灌 输一个概念,起到了什么效果,是不是也如书中所说,可能 会取得反效果呢?这我不得而知,不过,我想,对于学生的 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一教育理念应该贯彻在我们 的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问题不 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

工程材料读书报告

工程材料读书报告-工业陶瓷 【摘要】:工业陶瓷不同于传统陶瓷,具有坚硬、耐磨、耐高温、耐腐蚀、抗氧化、抗锈蚀等优良性能,将其用作化学工业的基本设备热交换器,可以提高其工作温度和降低其用于冷却时的热损耗,大幅度提高热效率,降低能耗。使用工业陶瓷制作的泵、反应器,不存在酸碱腐蚀问题,经久耐用,而且价格比不锈钢便宜的多。 由于工业陶瓷的优良性能,在化工行业中大有取代现用钢铁管件、管材和反应器的趋势。虽然工业陶瓷还存在脆(无韧性)、质量不稳定、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差等缺点,但是随着粉体工程学的发展,其机械强度和韧性肯定可以得到提高。 关键词:粉体工程学机械稳定性初级阶段 简介:工业陶瓷,即工业生产用及工业产品用陶瓷。 工业陶瓷的分类: 指应用于各种工业的陶瓷制品。又分以下6各方面:(1)、建筑一卫生陶瓷:如砖瓦,排水管、面砖,外墙砖,卫生洁具等;(2)、化工陶瓷:用于各种化学工业的耐酸容器、管道,塔、泵、阀以及搪砌反应锅的耐酸砖、灰等;(3)、化学瓷:用于化学实验室的瓷坩埚、蒸发皿,燃烧舟,研体等;(4)、电瓷:用于电力工业高低压输电线路上的绝缘子。电机用套管,支柱绝缘于、低压电器和照明用绝缘子,以及电讯用绝缘子,无线电用绝缘子等;(5)、耐火材料:用于各种高温工业窑炉的耐火材料;(6)、特种陶瓷:用于各种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的特种陶瓷制品,有高铝氧质瓷、镁石质瓷、钛镁石质瓷、锆英石质瓷、锂质瓷、以及磁性瓷、金属陶瓷等。 种类和应用: 1. 氧化钙陶瓷(calcia ceramics) 氧化钙陶瓷(calcia ceramics)是指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陶瓷。 性质:氧化钙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密度为3.08~3.40g/cm,熔点为2570℃,具有热力学稳定性,能在高温(2000℃)下使用,与高活性金属熔体的反应小,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书.doc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书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书_【精品】新人教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课文目录2019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目录(2019 年 5 月版)五上第一单元1.白鹭 2.落花生 3.桂花雨4※.珍珠鸟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习作:我的心爱之物语文园地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孟浩然

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5.搭石 6.将相和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习作:“漫画”老师语文园地二8.猎人海力布 9.牛郎织女(一) 10※.牛郎织女(二)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习作:缩写故事语文园地三乞巧/(唐)林杰11.古诗三首示儿/(宋)陆游题临安邸/(宋)林升已亥杂诗/(清)龚自珍 12.少年中国说 13.圆明园的毁灭14※.木笛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语文园地四15.太阳 16.松鼠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习作:介绍一种事物17.慈母情深 18.父爱之舟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习作:我想对您说语文园地六20.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唐)王维枫桥夜泊/(唐)张继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第八单元21.四季之美22.鸟的天堂23※.月迹习作:即景语文园地七渔歌子/(唐)张志和24.古人谈读书 25.忆读书26※.我的“长生果”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习作:推荐一本书语文园地八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宋)朱熹语文学习需要做的事情:阅读、背诵、日记、生活、作文对于学好语文,提供以下几点建议:除了字、词、句、章等基础的识记知识掌握之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1. 大量阅读。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是特别喜欢课外书。 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地,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给他们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来读;在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报刊杂志,科幻漫画,历史名着,文学名着,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多种书籍来读,并且取消种种人为的限制,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理解能力是一种语文素养,它不会像识记能力那样易于形成,需要耐心长期积累。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比如《鲁迅文集》,《读者》杂志对培养这些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全球化与中国国家转型 读书笔记 AUTUMN

《全球化与中国国家转型》读书笔记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可以说中国急剧地全球化了,而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必须更好地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全球化给中国经济与政治的各方面带来了突变。在中国的全球化进程中,显然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举措,它使得改革开放的政策后资本主义作为一种主要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合法的。南巡讲话引发了持续性的经济增长和中国全球化的加速,最直接的经济作用是1992年以后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呈爆炸式增长。 另外,中国的全球化不仅为外商投资和对外贸易所推动,而且也为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所推动。在书中的一系列图标和数据已经足见一斑。 但是除了大量的经济利益,中国也经受着诸多曾经预料的和未曾预料到的社会、政治后果。失业问题严峻;经济转型也削弱了国家的伦理基础,导致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减弱;而党政官员腐败的许多形式都与全球化关系密切,其中走私这一例就非常严重。所以,全球化越深入,所带来的挑战也就越多越严峻。 全球化所产生的力量彼此矛盾,由此需要改革派领导人采取保守主义的全球化策略。作为领导人,必须把政治风险最小化,而且应该能很好地代表各方利益。领导人不仅必须使国家适应新的条件开发额外资源,提高政治合法性。此外,还必须把现代性表达为中立和普遍的范畴。而中国的领导人也应该有选择地输入西方国家产品。这也是领导人在变革国家时选择西方国家的经济产品而非政治产品,因为还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对中国的适用性如何?对输入产品又要有怎么样的创新?。。。。。。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在历史的回顾后,让我认识到:中国的政治精英其实一直都在试图找到一条捷径来复兴中国的尊严,而且他们一直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强大的现代国家,才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追求财富和权力,并且为人民服务。那么要避免政权崩溃的命运,领导人必须要推进激进的经济改革,不断为人民提供经济福利由此扩大政治合法性资源。其次不推动任何政治改革由此控制社会力量与政治过程或者表达政治需求的机会。而这次激进的经济改革就是从邓小平的1992南巡讲话开始。他围绕了改革开放政策作出了多次讲话也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全国性影响。这首先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好处,使民众情感增强来提高自身的合法性。其次,江泽民及其同僚设法解决社会政治稳定问题,再次增强政权的政治合法性。其三,国家统一成为最敏感的话题,香港澳门的回归容易地唤起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增强江泽民领导权威的有利影响不可低估。邓小平坚持

《爱弥尔》读书报告

《爱弥尔》读书报告 焦学滔 一、心得体会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以人的自由教育为目的,把人的教育视为一个走向自由的过程。《爱弥尔》的教育思想是不寻常的,他的开篇的第一句就蕴含着巨大的哲学意义。“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的说出了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我认为从《爱弥尔》一书中可以汲取的精华教育方法有三,即遵循自然、循序渐进、兴趣与学习统一。 (一)遵循自然 拔苗助长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懂,农夫急功近利,操之过急,一心想让禾苗长的快一些,所以人为地把苗往上拔一拔,这样看起来禾苗是“长高”了一些,但这只是表象,其后果却是相当严重,是适得其反的。原因就在于农夫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自然落得个失败的下场。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和禾苗生长一样,也要遵循这个道理。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倡导的是教师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自然规律,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不能急于求成和盲目施教。(二)循序渐进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目前家长们的普遍认识.为此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实施早期教育,孩子一上学就要求孩子参加多种特长班学习班,购买名目繁多的学习资料.似乎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神童,样样都可以学好.严重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严重过度挖掘孩子的潜力.而卢梭在本书中就分五个阶段对爱弥儿进行教育,就说明孩子的教育要循序渐进。 婴幼儿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要有不同的学习内容,过度的刺激和挖掘,反而会起阻碍作用,影响小孩生长和发育,使小孩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害怕的情绪. (三)兴趣与学习相结合 “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的引领、加强作用,根据我们的经验,学习感兴趣的材料时,会忘记时间的流逝;而学习枯燥乏味的材料,感觉时间的漫长。只有将兴趣与学习想结合才能让学习者更愿意去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现在很多孩子,学习是被迫的只是为了应付差事,为了学习而学习。 二、卢梭的生平和主要著作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以1749年为转折点,卢梭开始了他的“著述时期”。他以第戎(Dijon)学院的征文的一等奖《科学和艺术的发达对于道德的影响》打响了反封建文化的第一炮。1753年又有《论

机械设计读书报告

机械设计读书报告 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 机械设计是机械产品开发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因素,机械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如何实现机械设计理论的过程。从黄帝的指南车,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一个个灵巧的机械,到今天的火星探测车,无一不包含机械设计理论的成果。理论是工程现象不断升华和总结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现代机械设计理论是对现代机械产品原理和机理的科学总结,而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是使现代机械产品满足以及判断现代机械产品是否满足设计原则的依据。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是基于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形成的,现代机械设 计理论是现代机械设计的基础与核心,而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仅仅是现代机械设计的手段和目的。因此,掌握机械设计理论的程度将直接反映机械设计的水平。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是相对于传统设计理论与方法而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机械产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机械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向前推进,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现代机械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手段。设计方法的发展进程可划分为:?从古代社会到17世纪为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阶段?由17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近代机械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直到现在为现代设计阶段。 今天,机械设计学已成为研究机械产品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技术的一门学科。它以为发明创新机械提供正确有效理论和方法的机械学、为机械稳定、安静运转提供设计计算方法的机械振动学,保证机械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的机械结构强度学,延长机器寿命、降低能量消耗的摩擦学等学科为基础,探索设计过程本身的一般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设计过程的科学进程和规律。随着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机械科学向新的境界发展,有如给它注入新的血液、新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 学工作计划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都结乡中心小学工作 五年级语文上册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63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30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 二、教材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1)认200个字,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银行转型》读后感

推动业务转型把握时代机遇 ——读《银行转型2025》有感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来自互联网、实业、房地产行业的跨界竞争者持续涌现,数字变革带来的行业转型升级是各大银行必须把握的历史发展态势。而在我国大环境下不断转变行为的消费者,即将抛弃在洪流中未做出敏捷变革的银行团队。在《银行转型2025》一书中,作者着力强调“存量提升、增量创新、能力重塑”三大关键词,而高效和灵活对银行的重要性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我们必须充分依托金融平台优势,力争打造把握时代机遇的先进股份制银行。 一、巩固基础能力,打造差异化经营特色 在巩固基础能力的过程中,网点的客户拓展能力、业务效率提升是拥有大量实体网点资源的银行面临的难题。波士顿咨询在欧洲和美国市场研究中,网点分销成本几乎占据银行运营成本的一半,中国也是类似的情况。我行在XX地区网点基数大,分布广,但部分网点由于位置、人员、业态的各种原因导致营运低效。对大连地区来说,需要着重判断网点各区域布局是否合理、网点营业能力是否高效。对低效网点进行具体诊断,并通过相应措施促进网点营运效率的提升。 零售银行和公司银行业务是银行业的基础业务。零售业务能够给银行提供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来源,能够平衡对公业务和同业业务的波动性和风险。2014年,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占比33%,预计在2020年,零售银行业务将上升至35%。其中,小微贷款、消费贷款、理财等业务将成为主要的增长点。银行在支付转账、储蓄、贷款、投资、咨询等各项个人金融业务中面临着来自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竞争。在未来,银行必须从客户需求出发,不仅通过网点、客户经理了解客户,还要通过“互联网+”时代中的内外部各种渠道网络和数据了解客户。客户获取需要满足其生活诉求,包括从不同生活场景、多样服务渠道接近客户。借助不同机构之间的渠道进行合作、共享数据资源,能够快速、经济地获取客户信息。而对于产品开发、服务设计,必须创造更为快捷的应变措施和低成本的交付方式,争取在某一环节上深耕细作,打造精品服务和差异化经营特色。 建设精品私人银行是差异化经营的前进方向,提供数字化服务及定制化投资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读《爱弥儿》有感 最近,我仔细品味了《爱弥儿》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与众人交流。 18世纪中叶,在法国兴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教育运动,奏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曲。在这一运动中,以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犾德罗和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揭露并抨击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统治的黑暗,提倡以理性的思想取代迷信盲从,以编纂百科全书为武器,宣扬新知识、新思想,探索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方法和途径,这种思想启蒙运动为自然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卢梭的《爱弥儿》的问世,标志着自然教育思想的最终形成。 卢梭曾经当任过短暂的教师职务,这简短的教育实践引起了卢梭对教育问题的浓厚兴趣,从此他观察思考,遂于1762年完成了他构思20年、撰写3年的教育名着《爱弥儿》。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三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

【机械】Mahmoud Helmi Attia教授学术报告

【机械】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ahmoud Helmi Attia教授的学术报告圆满结束 研究生之窗讯(通讯员李相欣摄影报道)4月22日上午9点,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机械工程系Mahmoud Helmi Attia教授主讲的“A Unified Approsch to Fretting Wear Prediction Under Sliding/Impact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Frictional Heating”讲座在摩擦学研究所四楼大会议室顺利举行。 Mahmoud Helmi Attia教授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ASME(美国机械工程协会)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Industry 的副主编、ASTM(美国试验材料学会)微动疲劳小组的主席。2003年获得美国机械工程协会机械制造工程方向的最佳论文奖;结构节点的非线性热弹性理论获得ASME颁发的布来科尔机器工具与器具奖。研究主要基于物理模型建模来考察其热弹性及动力学行为,实现加工制造及摩擦系统优化设计与控制、高速/高性能加工。 讲座伊始,Mahmoud Helmi Attia教授给在座的同学和老师讲了摩擦引起的温升和热应力的微动。Mahmoud Helmi Attia教授讲到这项工作为微动摩擦和疲劳测试的模拟和标准化提供了工具,并在摩擦焊接过程中得到最优。随后还讲到了预测微动疲劳强度和结构部件的剩余寿命,考虑了材料的非线性,并用摩擦热有关的热收缩现象和热应力断裂力学进行分析说明。 随着演讲的进行,老师和同学们都听的很仔细,并且记录了自己的疑问。在讲座的最后一个环节,有很多博士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包括在讲座过程中不理解的专业问题。Mahmoud Helmi Attia教授都给一一解答了,教授和同学们有了很好的互动。 演讲结束后,很多同学还在探讨所听到的内容。在一片讨论声,这次的学术讲座圆满结束。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案 教学计划:陈孟群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15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二、教学目标 (1)认200个字,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三、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时间 内容安排 9.1-9.6 1、窃读记(2)机动(1) 9.7-9.13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1) 3、走遍天下书为侣(2) 4、*我的长生果(1)机动(1)△1黄果树听瀑(1) 9.14-9.20 口语·习作一(3)回顾·拓展一(2) 测试(1) 9.21-9.27 5、古诗词三首(2) 6、梅花魂(2) 7、*桂花雨(1)8、*小桥流水人家(1) 9.28-10.4 口语·习作二(3)国庆节放假 10.5-10.11 国庆节放假回顾·拓展二(2) 10.12-10.18 测试(1)9、鲸(2)10、*松鼠(1) 机动(1)△2斗笠(1) 10.19-10.25 11、新型玻璃(2)12、*假如没有尘土(1) 口语·习作三(3) 10.26-11.1

波兰尼大转型读书笔记

读书随笔—波兰尼的《大转型》 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出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奥匈帝国。他终其一生致力于寻找一种人道主义的新社会:一个欣欣向荣、但经济标准和价值并非至高无上的社会,一个公有共享且不是马克思集体 主义的社会。 波兰尼努力破译他所处时代问题的答案,首先因为他是一个艰难时世的见证者。他目睹了金本位制的崩溃、充分就业的瓦解、法西斯独裁的崛起、两次世界大战的惨剧、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五年计划,以及自由放任主义的损害和凯恩斯预算干涉主义的胜利。经历了众多的灾难,热情而富于使命感的波拉尼转向历史和比较的证据以确认社会 脱节的经济原因。 波兰尼揭示了市场资本主义并非仅凭演化力量就可以实现。其实,市场资本主义的起源是由于国家权力的占有者一方出于有意的努力和战略利益的考虑,创造出了最适合于市场经济的各种制度及管理上的安排,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劳动力的市场化。因而,资本主义以及作为其必要条件的劳动力的商品化都是一种政治上的建构。在波兰尼眼中,“市场是政府一方有意的、并且常常是暴力介入的结果。这个

政府出于非经济的目的把市场组织强加于社会之上。”波兰尼根据人类学研究成果指出,市场虽然是调节经济生活的一个非常古老的制度,但是在现代社会之前,从未成为社会经济组织的中心,甚至很少成为重要的制度。19世纪之前的人类经济活动史表明,除了体现市场功能的交换之外,人类经济活动方式还有互惠、再分配以及家庭, 后三者甚至是主导性的。 在此,波兰尼的矛头直指亚当·斯密开启的古典经济学。正是亚当·斯密这样的思想家提出,社会劳动分工依赖于市场的存在,或者,像他所说的那样,社会劳动分工依赖于人类“以此物换彼物的倾向”。这句话后来产生了经济人的概念。而实际上,亚当·斯密关于早期人类之经济心理的见解,与卢梭关于原始人之政治心理的观点一样,都是错误的。劳动分工,作为一个与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现象,源自于性别、地理和个人禀赋这些事实上的固有差异;而所谓的人类天生倾向于交换的说法,几乎完全是虚假之言。波兰尼认为,在传统社会里,利润的想法是受到禁止的;临机应变和讨价还价行为会被谴责;慷慨的赠予是一种美德;所谓的以物易物、实物交换和对换的自然倾向是不会出现的。经济制度实际上仅仅是社会组织的一个职能而已。“尽管19世纪的学术界主旋律如此执着,但通过交换获益和得到利润从未在人类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自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市场制度相当普遍,但其对于经济生活来说不过是偶尔发挥作用。”

爱弥儿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之《爱弥儿》 阅读书目:《爱弥儿》——卢梭写于1757年 阅读日期:2015年3月 核心观点:自然教育、儿童中心论、自由、平等、博爱 阅读摘要与心得: 我阅读的是商务印书馆版的《爱弥儿》,这本书一共分为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内容和方法,我重点看了上卷。 第一卷(0-2岁),卢梭论述了如何让两岁以前的婴儿使儿童能自然发展,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婴儿得到最合适的照顾和营养。教育应从出生开始。他非常重视儿童的身体是否强壮,主张从出生起,就应对儿童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自然发展,为以后各时期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卷(2-12岁)卢梭认为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属于睡眠期,儿童的智力还处在感性阶段;记忆力还带有感性的特点;还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因此此期的智育和德育不应操之过急,要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特点, 主张消极教育。 第三卷(12-15岁)卢梭认为12到15岁的的少年已经积累一些感官经验,所以开始对他们进行智育教育。提到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持久注意一个事物的习惯,而且不提早教以各种知识,这就符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思想,其中提到《鲁宾逊漂流记》,关

于生存教育的书。 第四卷(15-20岁)卢梭认为这个阶段的各种欲念的萌发期,应主要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 第五卷卢梭主要阐述了女子教育和对青年男女进行爱情的教育。 这次阅读主要对书中儿童时期的深刻的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进行摘抄和总结,并做了以下笔记: 一、培养自然人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直接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即人性本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身心自由发展。在后篇“自然发展”、“顺应自然”、“自然人”伴随着整篇文章。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尔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所以,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正如蒙台涅所说的,他虽然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但至少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只要他能够明白他所做的一切有什么用处,能够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一 报告题目:Friction in Tribo-Fatigue System(摩擦-疲劳系统的摩擦学特性)和Troppy Phenomenon(波浪形损伤现象)。 主讲人:Sergei Sherbakov副教授 时间:2011年10月23日 如果单纯地从疲劳强度或者摩擦学的角度已经无法解决承受弯曲和接触应力的钢轨、曲轴等的可靠性问题。事实上,摩擦学告诉我们:为了降低磨耗,必须提高钢轨的硬度。儿断裂力学强调增加硬度是危险的——它将导致过早的疲劳损坏。很明显,我们需要在这种矛盾的要求之间采取折衷的方法,摩擦疲劳学即可以提供这种办法,同时还能考虑到零件系统在经济上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新学科的“摩擦疲劳学”为综合评定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开辟了新的途径。 应我们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摩擦学专家、副教授Sergei Sherbakov于2011年10月19-23日来我校访问,并做精彩学术讲座。Sergei Sherbakov现执教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担任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摩擦疲劳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机械系统摩擦-疲劳损伤力学和接触力学。在Sergei Sherbakov的访问期间,他为我们做了2个题为Friction in Tribo-Fatigue System(摩擦-疲劳系统的摩擦学特性)和Troppy Phenomenon(波浪形损伤现象)的专题报告。 在报告的第一部份中,Sherbakov以流畅的英语,深入浅出的介绍关于摩擦疲劳现象中的各种问题。他首先介绍了疲劳试验的分类以及在测试设备上的创新方法;继而介绍了分析实验结果,并在试验中考虑到了不同属性的材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介绍由他所建立的摩擦模型数值模型中,他从简单的圆柱上受到纯滚动摩擦模型入手,进行建模,通过建立的数值模型来分析摩擦系数对摩擦疲劳的影响,并计算了非接触载荷所引起的应力变化。 在报告的第二部分中,他首先介绍了从摩擦到摩擦疲劳系统的演变。而后分析了会引起摩擦疲劳bomb时的工况。简要介绍了Troppy现象的形成,给出了实验模型中所出现的Troppy现象,以及原理和与之类似的现象所导致的钢轨磨耗,计算分析应力与应变的变化,然后再与Ansys中的仿真结果相比较,并用形象生动的动画展示了应力的变化过程。 在报告的最后,在座师生就关心及感兴趣的问题,纷纷向Sergei Sherbako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