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作业答案(含相对运动图解法)

机械原理作业答案(含相对运动图解法)
机械原理作业答案(含相对运动图解法)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 凸轮机构设计 题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 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 凸轮机构设计 一.设计题目 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1.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 推程 0450≤≤? 推程 009045≤≤? 2.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 回程 00200160≤≤? 回程 00240200≤≤? 三.推杆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及凸轮s d ds -φ 线图 采用VB 编程,其源程序及图像如下: 1.位移: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Timer1.Enabled = True '开启计时器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Static i As Single

Dim s As Single, q As Single 'i作为静态变量,控制流程;s代表位移;q代表角度 Picture1.CurrentX = 0 Picture1.CurrentY = 0 i = i + 0.1 If i <= 45 Then q = i s = 240 * (q / 90) ^ 2 Picture1.PSet Step(q, -s), vbRed ElseIf i >= 45 And i <= 90 Then q = i s = 120 - 240 * ((90 - q) ^ 2) / (90 ^ 2) Picture1.PSet Step(q, -s), vbGreen ElseIf i >= 90 And i <= 150 Then q = i s = 120 Picture1.PSet Step(q, -s), vbBlack ElseIf i >= 150 And i <= 190 Then q = i s = 120 - 240 * (q - 150) ^ 2 / 6400 Picture1.PSet Step(q, -s), vbBlue ElseIf i >= 190 And i <= 230 Then

机械原理习题及答案要点

兰州2017年7月4日于家属院复习资料 第2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组成机构的要素是和;构件是机构中的单元体。 2.具有、、等三个特征的构件组合体称为机器。 3.从机构结构观点来看,任何机构是由三部分组成。 4.运动副元素是指。 5.构件的自由度是指;机构的自由度是指。 6.两构件之间以线接触所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副,它产生个约束,而保留个自由度。 7.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条件是原动件数机构的自由度。 8.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引入______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引入_____个约束,构件数、约束数与机构自由度的关系是。 9.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最小约束数为。 10.当两构件构成运动副后,仍需保证能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故在平面机构中,每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至多为,至少为。 11.计算机机构自由度的目的是______。 12.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副。 13.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公式为F=,应用此公式时应注意判断:(A)铰链,(B)自由度,(C)约束。 14.机构中的复合铰链是指;局部自由度是指;虚约束是指。 15.划分机构的杆组时应先按的杆组级别考虑,机构的级别按杆组中的级别确定。 16.图示为一机构的初拟设计方案。试: (1〕计算其自由度,分析其设计是否合理?如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需说明。 (2)如此初拟方案不合理,请修改并用简图表示。 题16图题17图 17.在图示机构中,若以构件1为主动件,试: (1)计算自由度,说明是否有确定运动。

(2)如要使构件6有确定运动,并作连续转动,则可如何修改?说明修改的要点,并用简图表示。18.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将高副用低副代替,并选择原动件。 19.试画出图示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对图示机构作出仅含低副的替代机 构,进行结构分析并确定机构的级别。 题19图 题20图 20.画出图示机构的运动简图。 21. 画出图示机构简图,并计算该机构的自由 度。构件3为在机器的导轨中作滑移的整体构件,构件2在构件3的导轨中滑移,圆盘1的固定轴位于偏心处。 题21图 题22图 22.对图示机构进行高副低代,并作结构分析,确定机构级别。点21,P P 为在图示位置时,凸轮廓线在接触点处的曲率中心。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图示机构中尺寸已知(μL =0.05m/mm ,机构1沿构件4作纯滚动,其上S 点的速度为v S (μV =0.6m/S/mm)。 (1)在图上作出所有瞬心; (2)用瞬心法求出K 点的速度v K 。

(完整版)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和机构的组成原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保证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绘制好的简图需进一步检查与核对(运动副的性质和数目来检查)。 2.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判断所设计的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是本章的重点。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目等于运动链的自由度数目。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对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机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机构自由度计算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准确识别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做出正确处理。 (1) 复合铰链 复合铰链是指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时组成的运动副。 正确处理方法:k个在同一处形成复合铰链的构件,其转动副的数目应为(k-1)个。 (2) 局部自由度 局部自由度是机构中某些构件所具有的并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的自由度。局部自由度常发生在为减小高副磨损而增加的滚子处。 正确处理方法:从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中将局部自由度减去,也可以将滚子及与滚子相连的构件固结为一体,预先将滚子除去不计,然后再利用公式计算自由度。 (3) 虚约束 虚约束是机构中所存在的不产生实际约束效果的重复约束。 正确处理方法:计算自由度时,首先将引入虚约束的构件及其运动副除去不计,然后用自由度公式进行计算。 虚约束都是在一定的几何条件下出现的,这些几何条件有些是暗含的,有些则是明确给定的。对于暗含的几何条件,需通过直观判断来识别虚约束;对于明确给定的几何条件,则需通过严格的几何证明才能识别。 3.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机构的组成过程和机构的结构分析过程正好相反,前者是研究如何将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以组成新的机构,它为设计者进行机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后者是研究如何将现有机构依次拆成基本杆组、原动件及机架,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分类。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基本概念:速度瞬心、绝对速度瞬心和相对速度瞬心(数目、位置的确定),以及“三心定理”。 2.瞬心法在简单机构运动分析上的应用。 3.同一构件上两点的速度之间及加速度之间矢量方程式、组成移动副两平面运动构件在瞬时重合点上速度之间和加速度的矢量方程式,在什么条件下,可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解? 4.“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的应用条件。 5.构件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以及构件上某点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 6.哥氏加速度出现的条件、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确定。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基本概念:“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及“动态静力分析” 、“平衡力”或“平衡力矩”、“摩擦角”、“摩擦锥”、“当量摩擦系数”和“当量摩擦角”(引入的意义)、“摩擦圆”。 2.各种构件的惯性力的确定: ①作平面移动的构件; ②绕通过质心轴转动的构件;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六杆机构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六杆机构运动分析 学院工程机械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制三班 设计者秦湖 指导老师陈世斌 2014年1月15日

目录 一、题目说明??????????????????????????????????????????????????? 2 1、题目要求????????????????????????????????????????????? 3 2、原理图????????????????????????????????????????????? 3 3、原始数据????????????????????????????????????????????? 3 二、结构分析??????????????????????????????????????????????????? 4 三、运动分析????????????????????????????????????????????????? 5 1、D点运动分析?????????????????????????????????? 8 2、构件3运动分析??????????????????????????????????9 3、构件4运动分析??????????????????????????????????9 4、点S4运动分析??????????????????????????????????10 四、结论?????????????????????????????????????????????????????10 五、心得体会?????????????????????????????????????????????????????10 六、参考文献?????????????????????????????????????????????????????11

机械原理大作业

机械原理大作业 二、题目(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在图示的正弦机构中,已知l AB =100 mm,h1=120 mm,h2 =80 mm,W1 =10 rad/s(常数),滑块2和构件3的重量分别为G2 =40 N和G3 =100 N,质心S2 和S3 的位置如图所示,加于构件3上的生产阻力Fr=400 N,构件1的重力和惯性力略去不计。试用解析法求机构在Φ1=60°、150°、220°位置时各运动副反力和需加于构件1上的平衡力偶M 。 b Array 二、受力分析图

三、算法 (1)运动分析 AB l l =1 滑块2 22112112/,/s m w l a s m w l v c c == 滑块3 21113113/cos ,sin s m l w v m l s ??== 212 113/sin s m w l a ?-= (2)确定惯性力 N w l g G a m F c 2 1122212)/(== N w l g G a m F 121133313sin )/(?-== (3)受力分析 i F F i F F x R D R x R C R 43434343,=-= j F j F F R R R 232323-==

j F i F j F i F F R x R y R x R R 2121121212--=+= j F F F y R x R R 414141+= 取移动副为首解副 ① 取构件3为分离体,并对C 点取矩 由0=∑y F 得 1323F F F r R -= 由0=∑x F 得 C R D R F F 4343= 由 ∑=0C M 得 2112343/cos h l F F R D R ?= ②取构件2为分离体 由0=∑x F 得 11212cos ?R x R F F = 由0 =∑y F 得 1123212sin ?F F F R y R -= ③取构件1为分离体,并对A 点取矩 由0=∑x F 得 x R x R F F 1241= 由0 =∑ y F 得 y R y R F F 1241= 由0=A M 得 1132cos ?l F M R b = 四、根据算法编写Matlab 程序如下: %--------------已知条件---------------------------------- G2=40; G3=100; g=9.8; fai=0; l1=0.1; w1=10; Fr=400; h2=0.8; %--------分布计算,也可将所有变量放在一个矩阵中求解------------------- for i=1:37 a2=l1*(w1^2); a3=-l1*(w1^2)*sin(fai); F12=(G2/g)*a2;

机械原理习题答案 安子军

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 1-1 答: 1 )机构是实现传递机械运动和动力的构件组合体。如齿轮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螺旋机构等。 2 )机器是在组成它的实物间进行确定的相对运动时,完成能量转换或做功的多件实物的组合体。如电动机、内燃机、起重机、汽车等。 3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4 ) a. 同一台机器可由一个或多个机构组成。 b. 同一个机构可以派生出多种性能、用途、外型完全不同的机器。 c. 机构可以独立存在并加以应用。 1-2 答:机构和机器,二者都是人为的实物组合体,各实物之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但后者可以实现能量的转换而前者不具备此作用。 1-3 答: 1 )机构的分析:包括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动力学分析。 2 )机构的综合:包括常用机构设计、传动系统设计。 1-4 略

习题解答第二章平面机构的机构分析 2-1 ~ 2-5 (答案略) 2-6 (a) 自由度 F=1 (b) 自由度 F=1 (c) 自由度 F=1 2-7 题 2 - 7 图 F = 3 × 7 - 2 × 9 - 2 = 1

2 -8 a) n =7 =10 =0 F =3×7-2×10 =1 b) B 局部自由度 n =3 = 3 =2 F=3×3 -2×3-2=1 c) B 、D 局部自由度 n =3 =3 =2 F=3×3 -2×3-2 =1 d) D( 或 C) 处为虚约束 n =3 =4 F=3×3 - 2×4=1 e) n =5 =7 F=3×5-2×7=1 f) A 、 B 、 C 、E 复合铰链 n =7 =10 F =3×7-2×10 =1 g) A 处为复合铰链 n =10 =14 F =3×10 - 2×14=2 h) B 局部自由度 n = 8 = 11 = 1 F =3×8-2×11-1 =1 i) B 、 J 虚约束 C 处局部自由度 n = 6 = 8 = 1 F =3×6 - 2×8-1=1 j) BB' 处虚约束 A 、 C 、 D 复合铰链 n =7 =10 F =3×7-2×10=1 k) C 、 D 处复合铰链 n=5 =6 =2F =3×5-2×6-2 =1 l) n = 8 = 11 F = 3×8-2×11 = 2 m) B 局部自由度 I 虚约束 4 杆和 DG 虚约束 n = 6 = 8 = 1 F =3×6-2×8-1 =1 2-9 a) n = 3 = 4 = 1 F = 3 × 3 - 2 × 8 - 1 = 0 不能动。 b) n = 5 = 6 F = 3 × 5 - 2 × 6 = 3 自由度数与原动件不等 , 运动不确定。

机械原理大作业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原理大作业(一)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一、题目(13) 如图所示机构,已知各构件尺寸:Lab=150mm;Lbc=220mm;Lcd=250mm;Lad=300mm;Lef=60mm;Lbe=110mm;EF⊥BC。试研究各杆件长度变化对F点轨迹的影响。 二、机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 1.杆组拆分与坐标系选取 本机构通过杆组法拆分为: I级机构、II级杆组RRR两部分如下:

2.平面构件运动分析的数学模型 图3 平面运动构件(单杆)的运动分析 2.1数学模型 已知构件K 上的1N 点的位置1x P ,1y P ,速度为1x v ,1Y v ,加速度为1 x a ,1y a 及过点的1N 点的线段12N N 的位置角θ,构件的角速度ω,角加速度ε,求构件上点2N 和任意指定点3N (位置参数13N N =2R ,213N N N ∠=γ)的位置、 速度、加速度。 1N ,3N 点的位置为: 211cos x x P P R θ=+ 211sin y y P P R θ=+ 312cos()x x P P R θγ=++ 312sin()y y P P R θγ=++ 1N ,3N 点的速度,加速度为: 211211sin ()x x x y y v v R v P P ωθω=-=-- 211121sin (-) y y y x x v v R v P P ωθω=-=- 312131sin() () x x x y y v v R v P P ωθγω=-+=--312131cos()() y y y x x v v R v P P ωθγω=-+=-- 2 212121()()x x y y x x a a P P P P εω=---- 2 212121()() y y x x y y a a P P P P εω=+--- 2313131()()x x y y x x a a P P P P εω=---- 23133(1)(1) y y x x y y a a P P P P εω=+--- 2.2 运动分析子程序 根据上述表达式,编写用于计算构件上任意一点位置坐标、速度、加速度的子程序如下: 1>位置计算 function [s_Nx,s_Ny ] =s_crank(Ax,Ay,theta,phi,s) s_Nx=Ax+s*cos(theta+phi); s_Ny=Ay+s*sin(theta+phi); end 2>速度计算 function [ v_Nx,v_Ny ] =v_crank(s,v_Ax,v_Ay,omiga,theta,phi) v_Nx=v_Ax-s*omiga.*sin(theta+phi); v_Ny=v_Ay+s*omiga.*cos(theta+phi); end 3>加速度计算 function [ a_Nx,a_Ny ]=a_crank(s,a_Ax,a_Ay,alph,omiga,theta,phi) a_Nx=a_Ax-alph.*s.*sin(theta+phi)-omiga.^2.*s.*cos(theta+phi);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六杆机构运动与动力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六杆机构运动与动力分析 一.机构分析分析类题目 3 1分析题目 3 2.分析内容 3 二.分析过程 4 1机构的结构分析 4 2.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 5 3机构的运动分析8 4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18 三.参考文献21 第二部分:齿轮传动设计 一、设计题目22 二、全部原始数据22 三、设计方法及原理22 1传动的类型及选择22 2变位因数的选择22 四、设计及计算过程24 1.选取两轮齿数24 2传动比要求24 3变位因数选择24

4.计算几何尺寸25 五.齿轮参数列表26 六.计算结果分析说明28 七.参考文献28 第三部分:体会心得29

一.机构分析类题目3(方案三) 1.分析题目 对如图1所示六杆机构进行运动与动力分析。各构件长度、构件3、4绕质心的转动惯量如表1所示,构件1的转动惯量忽略不计。构件1、3、4、5的质量G1、G3、G4、G5,作用在构件5上的阻力P工作、P空程,不均匀系数δ的已知数值如表2所示。构件3、4的质心位置在杆长中点处。 2.分析内容 (1)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 (2)绘制滑块F的运动线图(即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线图); (3)绘制构件3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线图(即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线图); (4)各运动副中的反力; (5)加在原动件1上的平衡力矩; (6)确定安装在轴A上的飞轮转动惯量。 图1 六杆机构

二.分析过程: 通过CAD制图软件制作的六杆机构运动简图: 图2 六杆机构 CAD所做的图是严格按照题所给数据进行绘制的。并机构运动简图中活动构件的序号从1开始标注,机架的构件序号为0。每个运动副处标注一个字母,该字母既表示运动副,也表示运动副所在位置的点,在同一点处有多个运动副,如复合铰链处或某点处既有转动副又有移动副时,仍只用一个字母标注。见附图2所示。 1.机构的结构分析 如附图1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机构中活动构件为1、2、3、4、5,即活动构件数n=5。A、B、C、D、F处运动副为低副(5个转动副,2个移动副),共7个,即P l=7。则机构的自由度为:F=3n-2P l=3Χ5-2Χ7=1。 ,转速为n1,如附图3-a所示;(2)拆基本杆组:(1)标出原动件1,其转角为φ 1, 试拆出Ⅱ级杆组2—3,为RPR杆组,如附图3-b所示;(3)拆出Ⅱ级杆组4—5,为RRP 杆组,如附图3-c所示。由此可知,该机构是由机架0、原动件1和2个Ⅱ级杆组组成,故该机构是Ⅱ级机构。

机械原理大作业

机械原理大作业三 课程名称: 机械原理 级: 者: 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1.2机械传动系统原始参数 设计题目: 系: 齿轮传动设计 1、设计题 目 1.1机构运动简图 - 11 7/7777777^77 3 UtH TH7T 8 'T "r 9 7TTTT 10 12 - 77777" 13 ///// u 2

电动机转速n 745r/min ,输出转速n01 12r/mi n , n02 17r /mi n , n°323r/min,带传动的最大传动比i pmax 2.5 ,滑移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 i vmax 4,定轴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i d max 4。 根据传动系统的原始参数可知,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为: 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由带传动、滑移齿轮传动和定轴齿轮传动三部分实 现。设带传动的传动比为i pmax 2.5,滑移齿轮的传动比为9、心、「3,定轴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i f,则总传动比 i vi i vmax 则可得定轴齿轮传动部分的传动比为 滑移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 设定轴齿轮传动由3对齿轮传动组成,则每对齿轮的传动比为 3、齿轮齿数的确定 根据滑移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5、6、 7、8 9和10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 Z5 11,Z6 43,Z7 14,Z8 39,Z9 18,乙。35 ;它们的齿顶高系数0 1,径向间隙

系数c 0.25,分度圆压力角200,实际中心距a' 51mm。 根据定轴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11、12、13和14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Z11 z13 13,乙 2 z14 24。它们的齿顶高系数d 1,径向间隙系数c 0.25,分度圆压力角200,实际中心距 a' 46mm。圆锥齿轮15和16选择为标准齿轮令13,乙 6 24,齿顶高系数 h a 1,径向间隙系数c 0.20,分度圆压力角为200(等于啮合角’)。 4、滑移齿轮变速传动中每对齿轮几何尺寸及重合度的计算 4.1滑移齿轮5和齿轮6

重庆大学机械原理结构分析习题3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填空题: (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根据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都可看成是由和组成的。 (2)由M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应包括个转动副。 (3)零件是机器中的单元体;构件是机构中的单元体。 (4)构件的自由度是指;机构的自由度是指。 (5)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引入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引入个约束,构件数、约束数与机构自由度的关系是。 (6)一种相同的机构组成不同的机器。 A.可以 B.不可以 (7)Ⅲ级杆组应由组成。 A.三个构件和六个低副; B.四个构件和六个低副; C.二个构件和三个低副。(8)内燃机中的连杆属于。 A.机器 B.机构 C.构件 (9)有两个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都等于1,现用一个有两铰链的运动构件将它们串成一个平面机构,这时自由度等于。 A .0 B.1 C.2 (10)图1.10所示的四个分图中,图所示构件系统是不能运动的。 2.画出图1.11所示机构的运动简图。

3.图1.12所示为一机构的初拟设计方案。试求: (1)计算其自由度,分析其设计是否合理?如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需说明。(2)如此初拟方案不合理,请修改并用简图表示。 4.计算图1.13所示机构的自由度,判断是否有确定运动;若不能,试绘出改进后的机构简图。修改的原动件仍为AC杆(图中有箭头的构件)。 5.计算图1.14所示机构的自由度。 6.计算图1.15所示机构的自由度。

7.计算图1.16所示机构的自由度。 8.判断图1.17所示各图是否为机构。 9.计算图1.18所示机构的自由度。 10.计算图1.19所示机构的自由度。

机械原理作业答案A

第一章绪论 1—1 试说明机器与机构的特征、区别和联系。 解:机器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人造的实物组合体 2、各部分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代替或减轻人类劳动,完成有用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 机构则具有机器的前两个特征。 机器与机构的区别:研究的重点不同: 机构:实现运动的转换和力的传递; 机器:完成能量的转换或作有益的机械功。 机器与机构的联系:机器由机构组成,一部机器包含不同的机构;不同的机器可能包含相同的机构。 1—2 试举出两个机器实例,并说明其组成、功能。 解:车床:由原动部分(电动机)+传动系统(齿轮箱)+执行部分(刀架、卡盘等),其主要功能为切削,代替人作功。 汽车:由原动部分(发动机)+传动系统(变速箱)+执行部分(车轮等),其主要功能为行走、运输,代替人作功。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1 试画出唧筒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2—2 试画出缝纫机下针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2—3 试画出图示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2—4 试画出简易冲床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1 4 2 3 3 2 3 4 3 = ? - ? = - - = = = = h l h l p p n F p p n, , 解: 解: 1 4 2 3 3 2 3 4 3 = ? - ? = - - = = = h l h l p p n F p p n, , 解: 或1 7 2 5 3 2 3 7 5 = ? - ? = - - = = = = h l h l p p n F p p n, ,

2—5 图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 连续回转,而装在轴A 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 解:机构简图如下: 机构不能运动。 可修改为: 2—6 计算图示自动送料剪床机构的自由度,并指出其中是否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 2—7 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并指出其中是否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说明该机构具 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J A B C D E F G H I J 解: 1725323143=-?-?=--====h l h l p p n F p p n ,,或 解1:C 为复合铰链,F 、I 为局部自由度。 解1:C 、F 为复合铰链,I 为局部自由度, EFGC 为虚约束。 解2:C 为复合铰链,I 为局部自由度(焊死), EFGC 为虚约束(去掉)。 1 310283233108=-?-?=--====h l h l p p n F p p n ,,1 23122103230 231210=--?-?='+'---=='='===p F p p n F p F p p n h l h l ,,,,2:C 为复合铰链,F 、I 为局部自由度(焊死)。

牛头刨床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剖析

机械原理大作业 ——10A 班级:机械113 姓名:姚小龙 学号:201106263

位置方程 利用两个封闭图形ABDEA 和EDCGE ,建立两个封闭矢量方程,由此可得: ? ??+=++=+' s l l s l l l l 56431 643 (1) 把(1)式分别向x 轴、y 轴投影得: ???? ? ? ?=+=++=++=+ h l l s l l l h s l l h s l 334 45 334411133441 12334 4sin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θθθθθθθθθθ (2) 在(2)式中包含3s 、5s 、3θ、4θ四个未知数,消去其中三个可得到只含4θ一个未知数 方程: [][]{}[ ] [] sin sin sin 2sin cos cos sin sin 2 441112 3 442 4 2242 441122 44111 =-+--+-++-+θθθθθθθθl l h l hl h l l l h l l h (3) 当1θ取不同值时,用牛顿迭代法解(3)式,可以求出每个4θ的值,再根据方程组(2)可以求出其他杆件的位置参数3s 、5s 、3θ的值: ? ?? ? ???-+=+=-= 3 4 41113334453 4 43sin sin sin cos cos )sin arcsin(θθθθθθθl l h s l l s l l h (4) 速度方程 对(2)式对时间求一次导数并把结果写成矩阵的形式得: ????????????-=?????? ??????????????? ??? ? ?-----00cos sin 0 cos cos 01sin sin 00cos cos sin 0sin sin cos 11 111 434 43344334 43334 4333θθωωωθθθθθθθθθθl l v v l l l l l s l s C e B (5) 其中C v 为刨刀的水平速度,v e B 为滑块2相对于杆3的速度。由于每个1θ对应的3s 、 3θ、4θ已求出,方程组式(5)的系数矩阵均为常数,采用按列选主元的高斯消去法可求解(式 5)可解得角速度ω3、ω4、e B v 、 C v 加速度方程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题目 如图所示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其原始参数见下表,据此设计该凸轮机构。 2、推杆升程、回程运动方程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2.1凸轮运动理论分析 推程运动方程: 01cos 2h s π?????=-?? ?Φ???? 1 00sin 2h v πωπ??? = ?ΦΦ?? 22 12 00cos 2h a πωπ???= ?ΦΦ?? 回程运动方程: ()0' 1s s h ?-Φ+Φ?? =- ??Φ ? ? 1'0 h v ω=- Φ 0a = 2.2求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MATLAB 程序 pi= 3.1415926; c=pi/180; h=140; f0=120; fs=45; f01=90; fs1=105; %升程 f=0:1:360; for n=0:f0

s(n+1)=h/2*(1-cos(pi/f0*f(n+1))); v(n+1)=pi*h/(2*f0*c)*sin(pi/f0*f(n+1)); a(n+1)=pi^2*h/(2*f0^2*c^2)*cos(pi/f0*f(n+1)); end %远休程 for n=f0:f0+fs s(n+1)=140; v(n+1)=0; a(n+1)=0; end %回程 for n=f0+fs:f0+fs+f01 s(n+1)=h*(1-(f(n+1)-(f0+fs))/f01); v(n+1)=-h/(f01*c); a(n+1)=0; end %近休程 for n=f0+fs+f01:360; s(n+1)=0; v(n+1)=0; a(n+1)=0; end figure(1);plot(f,s,'k');xlabel('\phi/\circ');ylabel('s/mm');grid on;title('推杆位移线图') figure(2);plot(f,v,'k');xlabel('\phi/\circ');ylabel('v/(mm/s)');grid on;title('推杆速度线图') figure(3);plot(f,a,'k');xlabel('\phi/\circ');ylabel('a/(mm/s2');grid on;title('推杆加速度线图') 2.3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机械原理习题答案新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2-1.计算下列各机构的自由度。注意分析其中的虚约束、局部自由度合复合铰链等。 题图1-4c所示机构,导路AD⊥AC、BC=CD/2=AB。该机构可有多种实际用途,可用于椭圆仪,准确的直线轨迹产生器,或作为压缩机或机动马达等。 题图1-4d为一大功率液压动力机。其中AB=A`B`,BC=B`C`,CD=C`D`,CE=C`E`,且E、E`处于滑块移动轴线的对称位置。 答 c)为轨迹重合虚约束,可认为AB杆或滑块之一构成虚约束。 F=3×3-2×4=1; d)对称的上部分或下部分构成虚约束。 F=3×5-2×7=1. 2-2.试计算下列机构的自由度,如有局部自由度、虚约束或复合铰链,请指出。 e) 答案: a)F=3×7-2×10=1.注意其中的C、G、D、H点并不是复合铰链。 b)F=3×5-2×7=1 C)F=3×7-2×10=1其中C点为复合铰链,分别由2、3、4构件在C点构成复合铰。 d)F=3×3-2×3-2=1或者F=3×5-2×5-2-2=1 其中B、D处的磙子具有局部自由度。 2-3试计算如图所示各平面高副机构的自由度,如有局部自由度、虚约束或复合铰链,请指出。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分析与设计 3-1.试求题图所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的位置.

答案: 瞬心P 12在A 点 瞬心P 23、 P 24均在B 点 瞬心P 34在C 点 P 14、 P 13均在垂直导路的无 瞬心P 23、 P 13均在B 点 穷远处 瞬心P 14、 P 24均在D 点 3-5在图示的齿轮-连杆组合机构中,试用瞬心法求齿轮1与齿轮3的传动比31/ωω。 答案:此题关键是找到相对瞬心P13. 3-6在图示凸轮机构中,已知mm r 50=,mm l OA 22=,mm l AC 80=,ο?901=,凸轮,凸轮 以角速度s rad /101=ω逆时针方向转动。试用瞬心法求从动件2的角速度2ω。 答案:找到1,2构件的相对瞬心P12 即有:ω1×AP12=ω2×CP12……① 现在的关键是求出AP12的值。设AP12为 x , 则OP12=(222+x 2)1/2

机械原理机构的结构分析复习题

第2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1.判断题 (1)机构能够运动的基本条件是其自由度必须大于零。 (错误 ) (2)在平面机构中,一个高副引入两个约束。 (错误 ) (3)移动副和转动副所引入的约束数目相等。 (正确 ) (4)一切自由度不为一的机构都不可能有确定的运动。 (错误 ) (5)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有六个自由度。 (错误 ) 2.选择题 (1) 两构件构成运动副的主要特征是( D )。 A .两构件以点线面相接触 B .两构件能作相对运动 C .两构件相连接 D .两构件既连接又能作一定的相对运动 (2) 机构的运动简图与( D )无关。 A .构件数目 B .运动副的类型 C .运动副的相对位置 D .构件和运动副的结构 (3) 有一构件的实际长度0.5m L =,画在机构运动简图中的长度为20mm ,则画此机 构运动简图时所取的长度比例尺l μ是( D )。 A .25 B .25mm/m C .1:25 D .0.025m/mm (4) 用一个平面低副连接两个做平面运动的构件所形成的运动链共有(B )个自由度。 A .3 B .4 C .5 D .6 (5) 在机构中,某些不影响机构运动传递的重复部分所带入的约束为(A )。 A .虚约束 B .局部自由度 C .复合铰链 D .真约束 (6)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D )。 A .机构的自由度0≥F B .机构的构件数4≥N C .原动件数W >1 D .机构的自由度F >0, 并且=F 原动件数W (7) 如图2-34所示的三种机构运动简图中,运动不确定是( C )。 A .(a )和(b ) B .(b )和(c ) C .(a )和(c ) D .(a )、(b )和(c ) (8) Ⅲ级杆组应由( B )组成。 (a) (c) (b) 图2-34

机械原理作业册答案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一、填空与选择题 1、B、A 2、由两构件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具有某种相对运动 3、低副,高副,2,1 4、后者有作为机架的固定构件 5、自由度的数目等于原动件的数目;运动不确定或机构被破坏 6、√ 7、 8、m-1 9、受力情况10、原动件、机架、若干个基本杆组 11、A、B 12、C 13、C 二、绘制机构简图 1、计算自由度n=7, P L=9,P H=2 F=3n-2P L-P H=3×7-2×9-2=1 2、3、 4、 三、自由度计算 (a)E处为局部自由度;F处(或G处)为虚约束 计算自由度n=4,P L=5,P H=1 F=3n-2P L-P H=3×4-2×5-1=1 自由度的数目等于原动件的数目所以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b)E处(或F处)为虚约束 计算自由度n=5,P L=7,P H=0 F=3n-2P L-P H=3×5-2×7=1 自由度的数目等于原动件的数目所以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c) B处为局部自由度;F处为复合铰链;J处(或K处)为虚约束 计算自由度n=9,P L=12,P H=2 F=3n-2P L-P H=3×9-2×12-2=1 自由度的数目等于原动件的数目所以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d) B处为局部自由度;C处为复合铰链;G处(或I处)为虚约束 计算自由度n=7,P L=9,P H=1 F=3n-2P L-P H=3×7-2×9-1=2 自由度的数目大于原动件的数目所以该机构不具有确定的运动。

(e) 构件CD(或EF)及其两端的转动副引入一个虚约束 计算自由度n=3,P L=4,P H=0 F=3n-2P L-P H=3×3-2×4=1 自由度的数目等于原动件的数目所以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f) C处为复合铰链; 计算自由度n=7,P L=10,P H=0 F=3n-2P L-P H=3×7-2×10=1 自由度的数目等于原动件的数目所以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g) B处为局部自由度;F处为复合铰链;E处(或D处)为虚约束 计算自由度n=6,P L=8,P H=1 F=3n-2P L-P H=3×6-2×8-1=1 (h)去掉杆8此处存在虚约束;B和C处为复合铰链 计算自由度n=7,P L=10,P H=0 F=3n-2P L-P H=3×7-2×10=1 (i) C处为复合铰链 计算自由度n=5,P L =7,P H=0 F=3n-2P L-P H=3×5-2×7=1 自由度的数目等于原动件的数目,所以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四、试计算下图所示机构的自由度,并作出它们仅含低副的替代机构。 替代机构如下图所示: (1)计算自由度n=4,P L=5,P H=1 F=3n-2P L-P H=3×4-2×5-1=1 (2)计算自由度n=3,P L=3,P H=2 F=3n-2P L-P H=3×3-2×3-2=1 五、计算下图所示机构的自由度,并通过结构分析确定当构件1、5分别为原动件时机构 的级别。 计算自由度n=5,P L=7,P H=0 F=3n-2P L-P H=3×5-2×7=1 机构分析如下图所示。

机械原理课后答案

机械原理课后习题答案(顺序有点乱,不过不影响) 第2章 2-1 何谓构件?何谓运动副及运动副元素?运动副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答:参考教材5~7页。 2-2 机构运动简图有何用处?它能表示出原机构哪些方面的特征? 答:机构运动简图可以表示机构的组成和运动传递情况,可进行运动分析,而且也可用来进行动力分析。2-3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当机构的原动件数少于或多于机构的自由度时,机构的运动将发生什么情况? 答:参考教材12~13页。 2-4 何谓最小阻力定律?试举出在机械工程中应用最小阻力定律的1、2个实例。 2-5 在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参考教材15~17页。 2-6 在图2-20所示的机构中,在铰链C、B、D处,被连接的两构件上连接点的轨迹都是重合的,那么能说该机构有三个虚约束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在铰链C、B、D中任何一处,被连接的两构件上连接点的轨迹重合是由于其他两处的作用,所以只能算一处。 2-7 何谓机构的组成原理?何谓基本杆组?它具有什么特性?如何确定基本杆组的级别及机构的级别? 答:参考教材18~19页。 2-8 为何要对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高副低代"?“高副低代”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答:参考教材20~21页。 2-9 任选三个你身边已有的或能观察到的下列常用装置(或其他装置),试画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1)折叠桌或折叠椅;2)酒瓶软木塞开盖器;3)衣柜上的弹簧合页;4)可调臂台灯机构;5)剥线钳; 6)磁带式录放音机功能键操纵机构;7)洗衣机定时器机构;8)轿车挡风玻璃雨刷机构;9)公共汽车自动开闭门机构;10)挖掘机机械臂机构;…。 2-10 请说出你自己身上腿部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分别可视为何种运动副?试画出仿腿部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2-11图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j输入,使轴A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各尺寸由图上量取),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 1)取比例尺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 解: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

连杆的运动的分析 一.连杆运动分析题目 图1-13 连杆机构简图 二.机构的结构分析及基本杆组划分 1.。结构分析与自由度计算 机构各构件都在同一平面内活动,活动构件数n=5, PL=7,分布在A、B、C、E、F。没有高副,则机构的自由度为 F=3n-2PL-PH=3*5-2*7-0=1 2.基本杆组划分 图1-13中1为原动件,先移除,之后按拆杆组法进行拆分,即可得到由杆3和滑块2组成的RPR II级杆组,杆4和滑块5组成的RRP II级杆组。机构分解图如下:

图二 图一 图三 三.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 图一为一级杆组, ? c o s l A B x B =, ? sin lAB y B = 图二为RPR II 杆组, C B C B j j B E j B E y y B x x A A B S l C E y x S l C E x x -=-==-+=-+=0000 )/a r c t a n (s i n )(c o s )(?? ? 由此可求得E 点坐标,进而求得F 点坐标。 图三为RRP II 级杆组, B i i E F i E F y H H A l E F A l E F y y l E F x x --==+=+=111)/a r c s i n (s i n c o s ??? 对其求一阶导数为速度,求二阶导数为加速度。

lAB=108; lCE=620; lEF=300; H1=350; H=635; syms t; fai=(255*pi/30)*t; xB=lAB*cos(fai); yB=lAB*sin(fai); xC=0; yC=-350; A0=xB-xC; B0=yB-yC; S=sqrt(A0.^2+B0.^2); zj=atan(B0/A0); xE=xB+(lCE-S)*cos(zj); yE=yB+(lCE-S)*sin(zj); a=0:0.0001:20/255; Xe=subs(xE,t,a); Ye=subs(yE,t,a); A1=H-H1-yB; zi=asin(A1/lEF); xF=xE+lEF*cos(zi); vF=diff(xF,t); aF=diff(xF,t,2); m=0:0.001:120/255; xF=subs(xF,t,m); vF=subs(vF,t,m); aF=subs(aF,t,m); plot(m,xF) title('位移随时间变化图像') xlabel('t(s)'),ylabel(' x') lAB=108; lCE=620; lEF=300; H1=350; H=635; syms t; fai=(255*pi/30)*t; xB=lAB*cos(fai); yB=lAB*sin(fai); xC=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