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中药丸剂的制备

9.中药丸剂的制备
9.中药丸剂的制备

实验九丸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制备丸剂的操作方法、技能和要领。

2.熟悉水丸、蜜丸、滴丸对药料和辅料的处理原则及各此类丸剂的质量要求,正确选择起模用粉及丸模筛选的时机。

3.了解滴丸的制备原理及影响滴丸质量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1.丸剂的制法有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泛制法适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等的制备。制备工艺流程为:

原辅料的处理→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检→包装。塑制法适用于制备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其制备工艺流程为:

原辅料的准备与处理→制丸块(合药)→搓丸条→分粒、搓圆→干燥→质检→包装。滴制法适用于滴丸的制备,其工艺过程为:

将药物溶解、乳化或混悬于熔融基质中,药液经滴头滴入与基质不相容的冷却液中,经收缩、冷凝成丸,擦去表面的冷却液,质检合格后包装。

2.水丸系药物细粉用冷开水或黄酒、醋、稀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又称xx。

3.起模应选用处方中粘性适中的药物细粉,粘性过强或过差均不宜作起模用粉,如用水为湿润剂,必须用8h以内的凉开水或蒸馏水。起模时每次加湿润剂及药粉的量和方法应恰当,防止因过多过少而造成小颗粒过多或粘结成团。起模的用粉量和丸模的数量应适当。

4.手工泛制过程中应交替使用团、翻、撞等动作,以保证丸粒具有适宜的硬度且圆整光滑。

5.加大成型时每次加水加粉应均匀,用量应适中。防止出现粘结或大小不均。应及时筛选、分档,再分别加大成型。

6.水丸处方中含有芳香挥发性或气味特殊、刺激性强的药物,单独粉碎后泛于丸粒中层,以掩盖不良气味或避免挥散。

7.泛制丸含水分多,湿丸粒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为80℃左右。含挥发性、热敏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应在60℃以下干燥。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设备器皿:

泛丸匾、铝锅、药粉勺、药粉盆、水盆、棕或马兰根刷子、药筛、选丸筛、电炉、手称、小型水丸机、烘箱等。

药品与材料: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冷开水或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

(一)xx丸

【处方】火麻仁25g,大黄25g,厚朴(姜制)12.5g,白芍(炒)25g

【制法】以上四位,除火麻仁外,将大黄等三味药粉碎成细粉,再与火麻仁参研成细粉,过80~100目筛,混匀。将混合后的药粉用炼蜜及冷开水40g 左右泛为小丸,低温干燥,质检,包装即得。每100g粉末加入炼蜜30~40g。

【功能与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1—2次。

【注】本品为圆整均匀、色泽一致的黄褐色水蜜丸,味苦。

五、思考题

1.简述泛制法制备水丸的操作注意事项。

2.泛制过程中丸粒间粘连,且粘匾应如何解决?

3.起模时,丸模不易长大,且丸模愈泛愈多,原因为何?如何解决?

丸剂的质量检查(拓展资料,实验报告不必写)

一、外观检查

丸剂外观应圆整均匀、色泽一致。大蜜丸和小蜜丸应细腻滋润,软硬适中。

滴丸应大小均匀,色泽一致,表面的冷凝液应除去。

二、重量差异

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Ⅰ A)。按丸数服用的丸剂照第一法检查,应符合规定。按重量服用的丸剂,照第二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三、装量差异

单剂量分装的的丸剂,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ⅠA),应符合规定。多剂量分装的的丸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附录ⅫC)检查,应符合规定

丸剂需包糖衣者应在包衣前检查丸心的重量差异,包糖衣后不再检查。

四、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大蜜丸、小蜜丸、浓缩蜜丸中所含水分不得超过

15.0%;水蜜丸、浓缩水蜜丸不得超过

12.0%;水丸、糊丸和浓缩丸不得超过

9.0%;微丸按其所属丸剂类型的规定判定。蜡丸不检查水分。

五、溶散时限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丸,选择适当孔径筛网的吊篮(丸剂孔径

2.5mm以下的用xx约

0.42mm的筛网,在

2.5~

3.5mm之间的用xx

1.0mm的筛网,在

3.5mm以上的用xx约

2.0mm的筛网),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ⅫA)崩解时限检查法片剂项下的方法加挡板进行检查。除另有规定外,小蜜丸、水蜜丸、和水丸应在1h内全部溶散;糊丸和浓缩丸应在2h内全部溶散;微丸的溶散时限按所属丸剂类型的规定判定。滴丸除另有规定外应在30min内全部溶散,包衣滴丸应在1h溶散,以明胶为基质的滴丸可改在人工胃液中进行检查。

如有操作过程中供试品粘附挡板妨碍检查时,应另取供试品6丸,不加挡板进行检查,应符合规定。

上述检查应在规定时间内全部通过筛网。如有细小颗粒状物未通过筛网,但已软化无硬心者可作合格论。大蜜丸不检查溶散时限。

六、检查结果

将检查结果记录于表9-1xx

表9-1丸剂质量检查

丸剂名称

逍遥丸

xx滴丸

大山楂丸外观水分重量差异溶散时限合格率(%)

中药丸剂与中药制丸技术

中药丸剂与中药制丸技术 一、什么是中药丸剂: 中药丸剂是一种圆形或椭圆形的制剂,因其中含蜜黏合较紧,在体液内溶化较缓,发生作用亦较缓,所以在各类剂型的制剂中,丸剂有其独具的特点。在我国国药制剂中,丸剂的历史亦最早,所谓丸散膏丹,至今国药的各种丸剂,仍广被使用。丸剂除上述的特点外,与其它制剂比较,还有如下优点: 1.剂量准确而统一,取用方便,如果药物呈溶液状态或药粉状态,交给病人 服用,剂量准确度远不如服用丸剂方便。 2.药物制成丸剂后,所占体积减少,携带及运输非常方便。 3.如果药物有异味,应当制成丸剂,其表面积减到最少,可以口服时被溶化 的机会减少,立即吞下,虽有异味但不易被发觉,为了更进一步遮盖药物的异味可在制好的丸剂外包糖衣,更有助于服用。 4.因为制成丸剂后,药物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减少,可使药物能保存较长的时间,不会变质,如恐怕有变,还可以在丸剂外包衣,使它与空气及潮湿气隔绝,可供长期保存与服用。 5.有些药物服用后将强烈刺激胃壁粘膜,这些药物只有制成丸剂,并另加肠 用包衣,才能达到目的,因为肠用包衣,可使药物在酸性的胃液内不化,待至碱性的肠液内时,可以溶解,使药物发挥药效,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也只有制成丸剂才能满足要求。 二、中药丸制作技术: 中药制丸可分为:蜜丸,水丸,水蜜丸,浓缩丸,蜡丸,滴丸剂等制剂蜜丸系指药材细粉用蜂蜜为粘合剂通过中药制丸机制成的丸剂,是中成药中应用广泛的一种。 蜂蜜根据花种和色、香、味以及浓度,被划分为三等四级。除选择好蜂蜜外,还需进行炼制,以除去杂质,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适当减少水分,增加粘合力。炼蜜的程序可分嫩蜜、中蜜和老蜜。嫩蜜指蜂蜜加热至105 一115C 而得的制品,蜂蜜的颜色无明显变化,稍带粘性。仍蜜适于多量油质、粘液

中药所有丸剂的区别.docx

丸剂: 丸剂系指药物细粉或药物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制剂。 丸剂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的剂型之一。中国最早医籍 《内经》即有“四乌鰂骨一藘茹丸”的记载。早期的丸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后来历代中医在临床上都广泛应用,成为品种繁多,制备精巧、 理论趋于完善的一个大剂型。 中国古典医籍--《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 “药性有宜丸者”、《 xx 经》说: “丸药者,能逐风冷,破积聚,消诸坚痞”。《苏沈良方》说: “大毒者须用丸”。汉晋以来提出: “丸药以舒缓为治”,“丸者缓也”。丸剂服后在胃肠道崩解缓慢,逐渐 释放药物,作用持久;对毒、剧、刺激性药物可延缓吸收,减弱毒性和不良反映。因此,临床治疗慢性疾病或久病体弱、病后调和气血者多用丸剂。 丸剂制备时能容纳固体、半固体的药物,还可容纳粘稠性的液体药物;并 可利用包衣来掩盖其不良臭味。丸剂生产技术和设备较简单,亦适合基层医疗 单位自制。 丸剂尚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有的服用剂量大,尤其是小儿服用困难。生产 流程长,污染机会多;操作不当影响崩解和疗效;另一方面,目前对中成药丸 剂的有效成分标准尚需继续深入研究。 丸剂按其制法,或赋形剂可分为如下几类: (1)按制备方法分 类塑制丸: 系指药物细粉与适宜的粘合剂混和制成软硬适度的可塑性丸块,然后再分 割成丸粒。如蜜丸、糊丸、部分浓缩丸、蜡丸等。

系指以药物细粉用适宜的液体为粘合剂泛制成小球形的丸剂。如水丸、水蜜丸、部分浓缩丸、糊丸等。 滴制丸: 此法又称滴聚法。系利用一种熔点较低的脂肪性基质或水溶性基质,将主药溶解、混悬,乳化后利用适当装置滴入一种不相混溶的液体冷却剂中而制成的丸剂。 (2)按赋形剂分 类蜜丸: 系指将药物细粉用蜂蜜作粘合剂制成的丸剂。根据大小和制法不同,分为大蜜丸、小蜜丸和用泛丸法制备的水蜜丸等三种。一般适用于慢性疾病或调理气血的滋补药剂。 水丸: 系指药物细粉用凉开水或按处方规定的酒、醋、蜜水、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的小球形丸剂。一般适用于清热、解表、消导等药剂。 糊丸: 系指药物细粉用淀粉糊、米糊为粘合剂所制成的丸剂。适用于含有一定毒、剧药或刺激性的药剂。如西黄丸、小金丸等。 蜡丸: 系指用蜂蜡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适于含毒剧或刺激性较强的药剂。 浓缩丸: 系指药物或部分药物的煎液或提取液浓缩成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制成的丸剂。体积小,便于服用。

中药丸剂是一种传统而又古老的剂型

傳統丸劑史略 許霞1,2 朱建平2 (1安徽中醫學院安徽合肥 230038; 2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史文獻研究所北京100700) 基金項目:中國中醫科學院基本科研業務費自主選題項目(ZZ2006073-4) 【摘要】傳統中藥丸劑系指藥材細粉或藥材提取物加適宜的黏合劑或其他輔料製成的球形或類球形劑型,中藥丸劑是一種傳統而又古老的劑型,它源於先秦,發展於兩漢,鼎盛於唐宋, 【關鍵詞】傳統劑型丸劑源流 傳統中藥丸劑系指中藥材細粉或藥材提取物加適宜的黏合劑或其他輔料製成的形或類球形劑型,主要供內服[1]。與湯劑、散劑等比較,傳統的水丸、蜜丸、糊丸、蠟丸內服後在胃腸道中溶散緩慢,發揮藥效遲緩,但作用持久,故多用於慢性病的治療。正如李東垣所說:「丸者緩也,不能速去病,舒緩而治之也。」丸劑是固形物,便於病人服用,且能遮掩藥物的不良味道。此外,中藥中有些毒性、刺激性藥物,可通過選用賦形劑,如製成糊丸、蠟丸,以延緩其吸收,減弱毒性和不良反應。同時丸劑還可以利用各種包衣,使其在消化道內不同部位和規定的時間內崩解。可以得到比煎劑更加緩和、更加持久的藥效作用。另外,丸劑還有方便攜帶、易於儲藏等優點。為了更好的繼承這一傳統劑型,以及指導丸劑的劑型改革,需要深入考察傳統中藥丸劑的歷史淵源。 1 丸劑的起源 丸劑是中藥傳統劑型之一,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對其名稱、處方、規格、劑量,以及服用方法等就有記述。書中有很多方子,都提到丸劑的製備,有酒製丸、醋製丸、油脂製丸,亦有成丸後,再粉碎入酒服之,但未涉及具體的丸劑製備方法。如「以茯苓,撮取大者一枚,壽(搗)。壽(搗)之以舂脂弁之,以為大丸,操」。「冶蘼蕪本,防風,烏喙,桂皆等,漬以淳酒而丸之,大如黑菽,而吞之。始食一,不知益一。」書中的丸劑給藥方法既有內服,也有外用,吞服的丸劑特別強調其「大如黑菽」,說明已經注意到內服丸劑的製劑規格。外用丸劑則為「大丸」、「稍丸」(粗製為丸),規格要求比內服丸要低。丸劑的賦形劑為脂、酒、醯、酒和醋,這些至今仍是製備丸劑的常用賦形劑。丸劑在當時並非常用劑型,所以出現頻率較低。 約成書於戰國時代的《黃帝內經》也有「四烏賊骨—藘茹丸」(藘茹即茜草)的記載。「二物併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黃帝內經素問?腹中論第四十》)。丸劑第一次作為一種劑型名稱出現。公元前187年《史記》太倉公傳中載有「半夏丸」之名。《神農本草經》卷一序例中指出「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漬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並隨藥性,不得違越」。可見我國最早的丸劑見於《五十二病方》,最早的以劑型形式出現的丸劑載於《內經》,最早的丸劑理論見於《神龍本草經》。

中药蜜丸的传统制作方法

中药蜜丸的传统制作方法 一中药汤剂的剂量要先换成丸剂剂量,一般的换算方法是:一付汤剂(一日量)做成丸药可以服用十日。原因是汤剂时,经过加热要破坏一部分。但要注意的是,在换算前,最好请教一下身边的中医,问问处方中,有没有要特殊处理或加减量的药物,以求得安全和最好的疗效。 二做丸药工序 1 粉碎:把从药店买回来的中药,首先要经过粉碎成细末,这过程并不十分简单,主要要有如下几个问题。 ①粉碎工具:粉碎机市面或淘宝网有售(见照片),适于家庭使用的是,一次容量为4两的,价格在360元左右。一般豆浆机,榨汁机不行,因为转速不够,功率太小不会粉碎很细。80目筛一个(相当于能过面粉的筛孔即可)。 ②湿度:随空气情况,中药会含有一定量水分,有时含量多些时,中药不易被粉碎,较好的办法是经过初步打碎情况下(可以用粉碎机少打一会儿),再把药放到高压锅内(因为高压锅底厚相对热的传导慢些,中药不易焦糊),注意小火开始加热,并不时用手在其中翻动,以使加热均匀。当手觉得烫时,断火,仍要不停翻动药物。直到觉得温度明显下降,再重新开小火,不断这样反复,直到药物干燥。建议不要用薄底锅或微波炉。 ③黏度:有些中药有一定黏度,如熟地,天冬,麦冬,枸杞等,但凡发软的几乎都是有一定黏度。解决办法是先从大块变小块,按上述加热法加热,放凉后入粉碎机,加些已经粉碎好并过筛的细药粉同时粉碎,这样可以明显减少黏度并能尽快粉碎。 2 炼蜜:选择上好蜂蜜(市面有售的本人只对天津安氏蜂业有限公司产品有信任)。 ①量比:药粉重:蜂蜜重=1:0.7-1 .想做较硬如黄豆大小丸,用1:0.7,想做较软大丸(6-9克)用1:1 。 ②炼蜜:把蜂蜜放小锅内小火加热至沸,开始为小而密集小泡,随加热变成大泡就可以了。药业专业要达到炼蜜为珠的程度,就是把蜂蜜熬到取一滴热蜂蜜滴入凉水中沉底成珠状(圆型不扁)。 3 药蜜混合: 趁热把蜂蜜倒入事先准备好的药粉中,用筷子不停搅动,因为蜜的浓度很大,不会很快就和药粉亲和在一起,要不停搅动,等大块团块变小如一分硬币大小时,可以小心轻力度用手团和(小心烫手),把所有药粉和在一起,并团到软硬一致。 4 分丸:趁热尽快分丸 ①分成大丸:按当初处方中买回的是多少天的剂量分,例如买来是一个月的,把总药团先分成2等份,每份是半个月的,再各等分,每份就是一星期的了,再等分,每份就是4天的,再往下分到一天量时,一周本来应该是7天,却分成了8天,这样使操作方便快速。直到分成每日每次的量。这个过程要尽量快,要趁热,凉了就费劲了。 ②做小丸:为服用方便可继续做小丸(黄豆大小),因为设计小丸的用蜜量少,这时的大丸较硬,要如下步骤才好操作。 中医所说的炼蜜为丸,具体是如何炼的呢?详细炼的过程是怎样的? 蜜丸是将药物细粉以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可塑性的固体药剂。蜜丸在中成药中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由于蜂蜜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滋补作用;味甜能矫味;并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解毒的作用。这些均符合祖国医学“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除众病、和百药”的论述。蜂蜜还含有大量的还原糖,能防止药材有效成分的氧化变质;蜂蜜炼制后粘合力强,与药粉混合后丸块表面不易硬化,有较大的可塑性,制成的丸粒圆整、光洁、滋润,含水量少,崩解缓慢,作用持久,所以是一种良好的粘合剂。一般丸重0.5g以上的称大蜜丸,0.5g以下的称小蜜丸。 蜜丸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病。 古人所述"丸者缓也",即主要指蜜丸剂的效力,是说丸剂在体内溶化缓慢,但药效持续作用时间较长。蜜丸制作工艺简捷,就是将配方中的群药研成粉末,与炼蜜混合均匀,手工搓揉或用蜜丸机制成圆球形的丸剂。过去多用人工推磨、推碾,粉碎药末,用准子一丸一丸的搓药制作,练就了娴熟的技艺,可以单手搓出药丸呈枣核状,中间凸,两头尖,粒粒不差分毫,别具一格。

中药药剂学复习-丸剂

丸剂 一、填空题 1.浓缩丸与蜜丸相比其特点是---与---。 [答案] 体积小;易服用 2.水溶性基质的滴丸制备是采用----法原理为基础的。 [答案] 固体分散 3.CAP是指----,在丸剂中用作---材料。 [答案] 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包肠衣 4.蜜丸有时会产生空心现象,其原因是--或---造成的。 [答案] 揉搓不够;合坨不均匀 5.挂旗操作可用于---和 -----制备过程中的判断标准。 [答案] 老蜜炼制;胶剂浓缩收胶 6.蜜丸含水量应控制在---以下,而水丸、糊丸、浓缩丸的含水量则应控制在以下----- 。 [答案] 15.0_25;9.0_25 7.滴丸中固体药物在基质中可形成---和---状态,同时可能发生----而增加溶解度,从而获得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答案] 固体溶液或固体分散体;微细晶粒;稳定型转向亚稳定型二、单项选择题 1.制备防风通圣丸,用滑石粉的目的为( )。 起模 盖面  包衣 加大成型 润滑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大蜜丸水分含量为()。 ≤15.0% ≤16.0%  ≤17.0% ≤18.0% ≤19.0% 3.下列哪种融合物可作为蜜丸的润滑剂( )。 蜂蜡与芝麻油融合物 软肥皂与甘油融合物 液体石蜡与软肥皂融合物 液体石蜡与芝麻油融合物 蜂蜡与液体石蜡融合物 4.以水溶性强的基质制备滴丸时应选用下列哪种冷却剂( )。 水 乙醇

液体石蜡与乙醇的混合物 煤油与乙醇的混合物 液体石蜡 5.制备万氏牛黄清心丸时每100g粉末应加炼蜜( )。 200g 110g 140g 50g 80g 6.下列有关蜜丸丸条质量要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粗细均匀一致 表面光滑  两端圆滑 内部充实 无空隙 7.中国药典规定的丸剂的含水量应为( )以下。 均为15.0% 均为9.0%  水丸为9.0%、蜜丸为15.0% 水丸为9%、蜜丸为15% 8.滴丸与胶丸的相同点是( )。 均为丸剂 均为滴制法制备  均采用明胶膜材料 无相同之处 9.蜜丸在贮存过程中出现表层发生皱褶现象,称为( )。 表面粗糙 脱皮  反砂 空心 10.泛制丸工艺应为( )。 起模→成型→盖面→选丸→干燥→包衣 起模→成型→选丸→盖面→包衣→干燥  起模→成型→盖面→干燥→包衣→选丸 起模→成型→选丸→盖面→干燥→包衣 三、多项选择题 1.A.煎取药汁 B.加水烊化 C.加水稀释 D.捣碎压榨取汁 E.加乙醇烊化 怎样选用药汁用作水泛丸赋形剂 (1)处方中含有纤维丰富的药物: (2)处方中含有乳汁、胆汁类药物: (3)处方中含有较多质地坚硬的矿物类药物: (4)处方中含有鲜品植物: (5)处方中含有胶类药物:

中药丸剂及特点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辅导精华

中药丸剂及特点(执业药师中药药剂辅导精华) 中药丸剂系指中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等辅料制成的球形固体制剂。根据所用赋形剂与制法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若干种类,如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和微丸(中药)等: 1、蜜丸: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2、水蜜丸:水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3、水丸:水丸系指药材细粉以水(或以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4、糊丸:糊丸系指药材细粉以面糊或米糊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5、浓缩丸:浓缩丸系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的清膏或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以水、蜂蜜或水和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根据所用粘合剂不同,又可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和浓缩水蜜丸)。 6、微丸(中药):将普通的各类中药丸剂制成直径小于2.5mm的小丸,称为微丸(中药),与下述的西药微丸相比既有各自的特点,也有相似之处。 中药丸剂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剂型,其特点在于:作用持久、缓和,比散剂服用方便,便于携带;可通过包衣掩盖药物不良气味和防止氧化、变质、受潮;对毒剧、刺激性药物可因延缓吸收而减少毒性和不良反应。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但自从片剂、胶囊剂等日益广泛的使用以来,丸剂的使用范围渐渐缩小,目前西方国家已很少使用。而我国的丸剂在市售成药中仍占较大比重,《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载中药丸剂211种,可见至今仍广为应用。但中药丸剂一般服用量较大,有待于改进。近年来,随着制丸设备、制丸技术的发展和新辅料的开发,中药丸剂的体积可以大幅度的减小,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尤其是为了制成缓释、控释制剂,许多西药被制成微丸的形式,从而给中药丸剂这一古老剂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1-

浅谈中药丸剂的制备工艺

浅谈中药丸剂的制备工艺 [摘要 ] 对水丸、蜜丸、浓缩丸、滴丸等丸剂中的主要剂型,从工艺研究、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现代研究作了概述 ,分析认为丸剂是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基础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丸剂 ;剂型;展望 丸剂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量的粘合剂或其它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丸剂造型美观、载药量大, 携带、服用方便, 适应范围广、制备简便,不但适于大生产也可小量制备,在众多新剂型不断涌现发展的今天,仍然是临床常用的中药剂型之一,是中药原粉较理想的剂型。作为一个传统而独特的剂型, 丸剂在现代剂型快速发展的今天, 所占比例虽有下降趋势, 但仍占有很大的比重[1]。至今许多著名而效果显著的经典方制剂多为丸剂, 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理中丸、逍遥丸等等, 深受消费者欢迎, 显示了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生命力。 丸剂其突出的优点是由于其所用独特的传统赋形剂( 多用蜜或水蜜) 和制备方法, 使得其作用缓和持久, 不良反应弱, 十分有利于治疗慢性疾病和病后调理, 这是化学药物和中药汤剂所无法比拟的。但也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缺点, 如溶散、崩解缓慢, 影响药物溶出与吸收, 特别是浓缩丸崩解需要时间过长, 患者时有感到肠胃不适( 不良事件) ;部分品种染菌严重( 特别是蜜丸类) , 易霉变, 卫生学不易达到要求; 丸剂中多有全粉入药, 而目前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和农药的使用, 造成了丸剂中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残留较为普遍, 从而严重影响了质量。 传统的丸剂有水丸、蜜丸、糊丸、蜡丸、浓缩丸,其中浓缩丸具有体积小,便于服用,符合中医用药特点,适应机械化生产,不需另加辅料等优点,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较好的剂型。现代发展的丸剂新剂型主要有滴丸、微丸,这两类丸剂符合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丸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 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泛制法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的制备;塑制法用于蜜丸、糊丸、浓缩丸、蜡丸等的制备;滴制法用于滴丸、胶丸(软胶囊剂)的制备[2]。 1.水丸 水丸一般采用蒸馏水、离子交换水或冷开水作赋形剂, ,自来水不可用;根据处方要求有的用酒、醋、药汁作赋形剂。水丸用泛制法制备,大量生产多用泛丸锅(即包衣锅) ,小量制

9.中药丸剂的制备

实验九丸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制备丸剂的操作方法、技能和要领。 2.熟悉水丸、蜜丸、滴丸对药料和辅料的处理原则及各此类丸剂的质量要求,正确选择起模用粉及丸模筛选的时机。 3.了解滴丸的制备原理及影响滴丸质量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1.丸剂的制法有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泛制法适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等的制备。制备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处理→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检→包装。塑制法适用于制备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其制备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与处理→制丸块(合药)→搓丸条→分粒、搓圆→干燥→质检→包装。滴制法适用于滴丸的制备,其工艺过程为:将药物溶解、乳化或混悬于熔融基质中,药液经滴头滴入与基质不相容的冷却液中,经收缩、冷凝成丸,擦去表面的冷却液,质检合格后包装。 2.水丸系药物细粉用冷开水或黄酒、醋、稀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又称水泛丸。 3.起模应选用处方中粘性适中的药物细粉,粘性过强或过差均不宜作起模用粉,如用水为湿润剂,必须用8h以内的凉开水或蒸馏水。起模时每次加湿润剂及药粉的量和方法应恰当,防止因过多过少而造成小颗粒过多或粘结成团。起模的用粉量和丸模的数量应适当。 4.手工泛制过程中应交替使用团、翻、撞等动作,以保证丸粒具有适宜的硬度且圆整光滑。 5.加大成型时每次加水加粉应均匀,用量应适中。防止出现粘结或大小不均。应及时筛选、分档,再分别加大成型。 6.水丸处方中含有芳香挥发性或气味特殊、刺激性强的药物,单独粉碎后泛于丸粒中层,以掩盖不良气味或避免挥散。 7.泛制丸含水分多,湿丸粒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为80℃左右。含挥发性、热敏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应在60℃以下干燥。

中药滴丸制剂工艺

中药滴丸剂工艺质量及发展现状 中药滴丸剂以其基本能符合现代制剂 “三效”(高效、速效、长效)、 “三小”(毒性小、反应小、用量小)、 “五方便”(生产、运输、使用、携带、保管)的发展方向,故发展非常迅速并在医药及食品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滴丸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概述 滴丸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方法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制剂。滴丸剂的制备具有设备简单,易操作,生产周期短,生产过程简单,成本低,无粉尘污染,节约原材料和辅料等许多优点;其质量稳定,均一一致;含量准确;溶出快,高效速效;生物利用度高,局部给药有长效作用;可减少药物的挥发,增加药物稳定性;便于携带,贮存,服用。 滴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有用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以植物油为冷凝剂制备苯巴比妥钠滴丸的报道,1958年国内有人用滴制法制备了地锑钾滴丸[1],1968年我国芸香油滴丸的试制成功揭开了中药滴丸的序幕[2]。近年来,随着中药剂型的不断发展,滴丸在中药剂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引人注目,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中药新剂型。滴丸剂是采用滴制法制成的丸剂,过程实际上是将固体分散体制成滴丸。上海医药工研院等单位对苏和香丸进行研究,其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EG与药物形成固体分散体系,药物主要呈胶体、分子、或微晶状态分散于基质中,使药物总表面积增大,从而溶出速率加快,吸收完全,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因剂量小,起效快,可发挥高效、速效作用。主药在基质中分散均匀,剂量准确,药物稳定性高,不易水解、氧化。又因滴丸剂既可口服给药又可舌下含服,这就克服了一些同类口服剂型,如片剂、冲剂、胶囊等起效慢,肝首过效应和胃肠反应等缺点,也避免了注射剂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急性中毒反应、过敏反应,使其成为稳定性好、易于储藏携带、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安全、高效、速效为一体的现代新制剂。 中药滴丸可用于全身用药也可用于局部治疗。可分为两种:一是油性成分分散于基质中,滴制法制备,如芸香滴丸;一是将不溶于水,溶出速度慢,吸收不好的中药成分或有效部位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速效滴丸,后者一直是研究热点。如孙载明等[3]将黄芪夹竹桃仁提得的混合物制备成强心灵滴丸;王海波等[4]以PEG4000,硬脂酸,石蜡为基质,将雷公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制备成肠溶滴丸,可减少胃肠刺激。口服和用于舌下者较多见,耳用滴丸是90年代发表的新剂型,它与液体制剂相比有局部浓度高,便于携带,作用持久等特点,如乔艳等用聚乙二醇6000为基质制成的复方黄芩耳用滴丸[5]。此外,滴丸用于眼部和牙科的报道也有。 2. 发展现状 近年来已上市和已批准临床研究的中药滴丸品种中,多数为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各种

项目六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项目六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教学重点:丸剂制备工艺管理要点及质量控制要点 教学难点:丸剂制备工艺管理要点及质量控制要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第三节 综合实训 第一节 概 述 丸剂是指药物细粉或药材提取物中加适宜的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和浓缩丸等类型。丸剂的制备方法有塑制法和泛制法两种,塑制法适用于蜜丸、糊丸、浓缩丸的制备,泛制法适用于水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等的制备。现在工业生产主要采用塑制法,其工艺流程如下图: 物料: 工序: 检验: 入库:

注:虚线框内代表30万级或以上洁净生产区域 第二节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一、实训目标 1.掌握丸剂制备岗位操作法 2.掌握丸剂制备工艺管理要点及质量控制要点 3.掌握YUJ-16A全自动速控中药丸剂机的标准操作规程 4.掌握YUJ-16A全自动速控中药丸剂机的清洁和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二、实训适用岗位及设备介绍 本工艺操作适用于丸剂制备工、丸剂质量检查工、工艺员。 (一)丸剂制备工 1.工种定义:丸剂制备工系指将药物细粉和药材提取物中加适宜的粘合剂或辅料用泛制法或塑法制成丸剂的操作人员。 2.适用范围:中药丸剂的制备、质量自检 (二)丸剂质量检查工 1. 工种定义:丸剂质量检查工是指从事丸剂生产全过程的各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现场监督和对规定的质量指标进行检查、判定的人员。 2. 适用范围:制剂全过程的质量监督 (工艺管理、QA) (三)常用丸剂生产设备 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有泛制法和塑 制法,泛制法如同“滚雪球”,塑制法如 同“搓汤丸”。蜜丸和蜡丸常用塑制法制 造,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可用泛 制法或塑制法制造。 1.泛制法制丸设备 糖衣锅:泛制法常用糖衣锅制丸 图6-1 2A型中药制丸机 糖衣锅泛丸的原理: 泛丸设备主要由糖衣锅、电器控制系统、加热装置组成,糖衣锅泛丸是将药粉置于糖衣锅中,用喷雾器将润湿剂喷入糖衣锅内的药粉上,转动糖衣锅或人工搓揉使药粉均匀润湿,成为细小颗粒,继续转动成为丸模,再撒入药粉和润湿剂,

中药药剂学--第十二章--丸剂

第十二章丸剂(1.5-2.5分) ?丸剂:饮片细粉或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优点:①传统丸剂缓释、滴丸速释。②固体、半固体、液体药物均可制成丸剂。③提高药物稳定性,减少刺激性,降低毒性和不良反应。④制法简便。 缺点:①剂量大,服用不便,尤其是儿童。②易致溶散迟缓。③微生物易超标。 分类:①按赋形剂:水丸,大、小蜜丸,水蜜丸,蜜、水、水蜜浓缩丸,糊丸,蜡丸等。 ②按制法:泛制丸--水.水蜜.浓缩.糊丸。塑制丸--蜜.水蜜.浓缩.糊.蜡丸。滴制丸--滴丸。 ?水丸★:水泛丸,饮片细粉以水或水性液体(黄酒、醋、稀药汁、糖液)为赋形剂制成。 1.赋形剂--润湿剂、黏合剂。①水--制药纯水(蒸馏水、去离子水等)、新沸冷开水。 ②黄、白酒--黏性弱,助生物碱、挥发油溶出,防腐,活血通络,引药上行。③米醋--诱黏,助生物碱溶出,活血散瘀止痛,行水消肿,入肝经。④药汁☆--煎液:纤维性强的植物药(大腹皮、丝瓜络);矿物质(磁石、自然铜)。溶解:浸膏、胶类及树脂类药物(乳香、没药);可溶性盐(芒硝)。稀释:竹沥、乳汁、胆汁。榨汁:鲜药--生姜、大蒜。 口诀:纤维矿物煎液,浸膏胶脂溶解,竹沥二汁稀释,鲜药榨汁泛丸。 2.制备:泛制法: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起模(关键操作)→成型→盖面→干燥→选丸→(包衣)→打光→质量检查→包装。 1)原料:泛丸--细粉、最细粉。起模、盖面、包衣用粉--最细粉。 2)起模:用赋形剂的润湿作用诱导药粉的黏性,使成细小颗粒,并层层增大成丸模。 起模方法:粉末直接起模(传统)--丸模紧密、费时。湿制颗粒起模(改进)--成型率高、丸模均匀、松散。丸模粒径:0.5-1.0mm。 3)成型:加大成型。①水粉量适当,逐步增加,赋形剂的浓度逐渐提高。②滚动时间应以丸粒坚实致密而不影响其溶散为指标。③挥发性、特殊气味、刺激性药材--泛于丸粒中层。④不能使用铜、铁质泛丸锅--尤其含朱砂、硫黄以及酸性药物。⑤不断筛选。 4)盖面:方法:干粉盖面、清水盖面、清浆盖面。盖的是药物的极细粉或清水。 5)干燥:干燥温度<80℃。含挥发性成分<60℃。 ?蜜丸:蜜丸:细粉+炼蜜→塑制→大蜜丸≥0.5g;小蜜丸<0.5g。 水蜜丸:细粉+蜜水→塑制、泛制。 1、蜂蜜的要求:①相对密度>1.349,还原糖≥64.0%。②无淀粉、糊精。③酸度和5-羟甲基糠醛检查合格。④蜂蜜的品种:一等、二等、三等、等外品。 2、蜂蜜的选用:可选用--荆条花、荔花、梨花、芝麻花、枣花、油菜花。 不可用(有毒)--乌头花、曼陀罗花、雪上一枝蒿花。代替蜂蜜--果葡糖浆(人造糖浆)。 3、蜂蜜的炼制:炼蜜的目的--除去杂质、杀死微生物、降低水分、破坏酶类、增加黏性。 4、蜜丸制备流程:物料准备→制丸块→制丸条→分粒→搓圆→干燥→整丸→质检→包装。 制丸块(和药。关键工序)。影响因素:炼蜜程度--黏性适宜。和药蜜温--一般~热蜜;树脂、胶类~60℃;芳香挥发~温蜜;黏性差~老蜜趁热。用蜜量--(药粉:炼蜜=1:1-1.5)。黏性、夏季、机械~

中药所有丸剂的区别

中药所有丸剂的区别 丸: 丸是指由细粉或药物提取物与适当的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制剂药丸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创造的剂型之一。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内经》记载了“四物屯古李逸婉如”早期的药丸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成为品种繁多、制作精良、理论完善的大剂型。 中医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序》指出:“药性适宜者可服药”,《玉函经》说:“服药者可祛风散寒,破积消坚。”“苏神·梁芳”说:“大毒药必须用药丸。”自汉晋以来,就有人提出“丸宜养”和“丸宜养”药丸服用后在胃肠道内缓慢崩解,逐渐释放药物,效果持久。它能延缓毒性、刺激性和刺激性药物的吸收,降低毒性和不良反应。因此,丸剂常被用于慢性疾病或长期疾病引起的虚弱的临床治疗,以及用于疾病后的气血调节。 丸在制备过程中可含有固体、半固体药物和粘稠液体药物。这种涂层可以用来掩盖它的臭味。药丸生产工艺和设备相对简单,也适合基层医疗单位自制药丸。 药片仍有一定的缺点,如剂量大,特别是对儿童生产过程漫长,污染机会众多。操作不当影响崩解和疗效;另一方面,中成药丸剂有效成分的标准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 丸根据其制备方法或赋形剂可分为以下几类: (1)塑料丸根据制备方法分类:指将细药粉与适当的粘合剂混合制成

的硬度适中的塑料丸,然后再分成丸如蜜丸、粘贴丸、部分浓缩丸、蜡丸等。 泛制丸:指以适当的液体为粘合剂,泛制细药粉,制成小球的丸如水丸、水蜜丸、部分浓缩丸、粘贴丸等。 滴丸剂制作:这种方法也称为滴剂聚集法。该丸剂是通过使用低熔点的脂肪基质或水溶性基质溶解和悬浮主药,并在乳化后使用合适的装置将主药滴入不混溶的液体冷却剂中而制备的(2)按赋形剂分类的蜜丸:指以蜂蜜为粘合剂的细药粉制成的丸剂根据不同的大小和制备方法,可分为三种类型:大蜜丸、小蜜丸和泛丸法制备的水蜜丸。一般适用于慢性疾病或调理气血的滋补药物。水丸:是指以冷开水或酒精、醋、蜂蜜水、药汁等为粘合剂,按处方制成的小球状药丸一般适用于清热解表、燥湿。 糊丸:指以淀粉糊和米糊作为细粉粘合剂制成的丸剂适用于含有一定毒性的药物、剧烈药物或刺激物。比如黄羲丸和科加马鲁 蜡丸:指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的丸适用于含有毒副作用或刺激性强的药物。浓缩丸:是指将药物或部分药物的煎煮液或提取液浓缩成浸膏,与适当的辅料或药物细粉混合制成的丸剂体积小,携带方便 其他药丸: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的观点,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有的使用其他材料(红糖、白糖、麦芽糖、枣泥、明胶汁、动物器官、牛奶等。)作为粘合剂制成药丸。水丸: 水丸又称水煎丸,是用冷开水、药汁或其他液体作为粘合剂(湿润剂)制成的小球状丸剂

浅谈中药丸剂的制备工艺

浅谈中药丸剂的制备工艺

浅谈中药丸剂的制备工艺 [摘要 ] 对水丸、蜜丸、浓缩丸、滴丸等丸剂中的主要剂型,从工艺研究、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现代研究作了概述 ,分析认为丸剂是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基础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丸剂 ;剂型;展望 丸剂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量的粘合剂或其它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丸剂造型美观、载药量大, 携带、服用方便, 适应范围广、制备简便 ,不但适于大生产也可小量制备 ,在众多新剂型不断涌现发展的今天 ,仍然是临床常用的中药剂型之一,是中药原粉较理想的剂型。作为一个传统而独特的剂型, 丸剂在现代剂型快速发展的今天, 所占比例虽有下降趋势, 但仍占有很大的比重[1]。至今许多著名而效果显著的经典方制剂多为丸剂, 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理中丸、逍遥丸等等, 深受消费者欢迎, 显示了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生命力。 丸剂其突出的优点是由于其所用独特的传统赋形剂( 多用蜜或水蜜) 和制备方法, 使得

其作用缓和持久, 不良反应弱, 十分有利于治疗慢性疾病和病后调理, 这是化学药物和中药汤剂所无法比拟的。但也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缺点, 如溶散、崩解缓慢, 影响药物溶出与吸收, 特别是浓缩丸崩解需要时间过长, 患者时有感到肠胃不适 ( 不良事件) ;部分品种染菌严重( 特别是蜜丸类) , 易霉变, 卫生学不易达到要求; 丸剂中多有全粉入药, 而目前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和农药的使用, 造成了丸剂中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残留较为普遍, 从而严重影响了质量。 传统的丸剂有水丸、蜜丸、糊丸、蜡丸、浓缩丸 ,其中浓缩丸具有体积小 ,便于服用 ,符合中医用药特点 ,适应机械化生产 ,不需另加辅料等优点 ,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较好的剂型。现代发展的丸剂新剂型主要有滴丸、微丸 ,这两类丸剂符合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丸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 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泛制法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的制备;塑制法用于蜜丸、糊丸、浓缩丸、蜡丸等的制备;滴制法用于滴丸、胶丸 (软胶囊剂 )的制备[2]。

蜜丸的制备

蜜丸的制备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实验十一蜜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塑制法制备蜜丸的方法和操作要点。 2.熟悉蜂蜜的选择、炼制与使用。药料的处理原则。 二、实验指导 1.蜜丸系药物细粉以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传统中药丸剂之一。 2.塑制法适用于制备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其制备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与处理→制丸块(合药)→搓丸条→分粒、搓圆→干燥→质检→包装。 3.用塑制法制备蜜丸,应选用优质蜂蜜,根据处方中药物的性质将蜂蜜炼成适宜程度的嫩蜜、中蜜和老蜜备用。合药时注意药粉与炼蜜的用量比例与蜜温,丸块应软硬适宜、滋润、不散不粘为宜。 3.搓丸条与分丸粒操作速度应适宜。丸条粗细均匀,表面光滑无裂缝,内部充实无裂隙,以便分粒和搓圆。 4.制丸时应在上下搓板沟槽中均匀涂布少量润滑剂,以防粘连,并使丸粒表面光滑。成丸后立即分装,不须干燥。 5.蜜丸极易染菌应采取恰当措施和方法,防止微生物污染。根据药物的性质采用适宜的灭菌方法。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设备器皿:制丸机、瓷盆、方盘、铝锅、烧杯、药筛、温度计、电炉、天平等。

药品与材料:山楂、六神曲、麦芽、蜂蜜、包装纸、塑料袋等 四、实验内容 (一)大山楂丸 【处方】山楂500g 六神曲(麸炒)75g 麦芽(炒)75g 【制法】 1.以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七号混匀(每组细粉 35 g); 2.炼蜜:取生蜂蜜 50 g,加热炼制,至蜜表面起黄色气泡(稍变颜色)。手拭之有一定粘性。但两手指离开时无长丝出现(此时蜜温约为116℃)即可。 3.制丸块:将药粉置于搪瓷盘中,加入凉至 70 ℃左右的炼蜜,混合揉搓制成均匀滋润的丸块。 4.搓条、制丸:在搓条机上制条,再置于搓丸机的沟槽底板上(需预先涂少量润滑剂,以防粘附),至丸条被切断,且搓圆成丸。 【功能与主治】开胃消食。用于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2丸,—日1~3次,小儿酌减。 【注】 1.炼蜜时应不断搅拌,以免溢锅。炼蜜程度应根据方中药物的性质控制加热的时间、温度、颜色、水分等适当程度。过嫩含水量高,使药粉粘合不好,成丸易霉坏;过老丸块发硬。难以搓丸,成丸后不易崩解。 2.合药(制丸块)时药粉与炼蜜应充分混合均匀,制成软硬适度、可塑性佳的丸块,以保证搓条、制丸的顺利进行。

中药制剂—丸剂指导教程

丸剂 第一节概述 一、丸剂的含义: 丸剂(pills)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剂型,主要供内服。 二、丸剂的特点: 1、传统丸剂作用迟缓,多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 2、某些新型丸剂可以用于急救;与水溶性基质制成的丸剂,溶化快, 奏效迅速。 3、可缓和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糊丸、蜡丸。 4、可减缓某些药物成分的挥散。 5、缺点:服用剂量大,小儿服用困难,原料多以原粉入料,微生物 限度易超标。 三、丸剂的分类: 1、根据赋形剂分:水丸、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 2、根据制法分:泛制丸、塑制丸与滴制丸。 四、丸剂的制备: (一)泛制法 在转动的适宜容器或机械中,将药材细粉与赋形剂交替润湿、撒布,不断翻滚,逐渐增大的一种制丸方法。主要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 缩丸、微丸的制备。 (二)塑制法

泛制法 水丸 药材细粉加适宜的粘合剂,混合均匀,制成软硬适宜、可塑性较大的丸块,再依次制丸条、分粒、搓圆而成丸粒的一种制丸方法,多用制丸机, 用于蜜丸、糊丸、蜡丸、浓缩丸、水蜜丸的制备。 (三)滴制法 药材或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或化学物质与水溶性基质、非水溶性基质制成溶液或混悬液,滴入一种与之不相混溶的液体冷凝剂中,冷凝制成 丸粒的一种制丸方法。用于滴丸剂的制备。 第二节水丸 一、水丸的特点与规格: 水丸(waterpills )药材细粉以水或水性液体(黄酒、醋、稀药汁、糖 液等)为粘合剂,用泛制法制成的丸剂。 药材细粉 水 粘合剂 水性液体(黄酒、醋、稀药汁、糖液) 1、特点 (1)服用后在体内易溶散、吸收,显效,较蜜丸、糊丸、蜡丸快。 (2)不含其他固体赋形剂,实际含药量高。 (3)可控释、定位给药。由于制备用泛制法,可分层泛入,可将挥发性、刺激性、性质不稳定药物泛入内层;将速释药物泛入外层,缓释药物泛入外层;将药物不同层包不同包衣,可使其在不同部位释放药物。 (4)丸粒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5)生产设备简单,可大量生产。 (6)制备时间长,易污染。

中药丸手工制作方法

如何制作中药丸 手工制作中药大蜜丸,主要工艺如下: 1、配方与打粉:将按配方抓好的药物细火烘焙或暴晒干燥后,用打粉机打成细粉,制丸前装入消毒盆内备用。 2、配蜜:配蜜即以药粉的重量按1 : 1.2-1.5的比例配好蜂蜜(如1000g药粉, 配备 1200~1500g蜂蜜,若药料中含糖质、胶质或淀粉较多的,则以 1 : 1-1.2 的比例配备即可)。

3、炼蜜:炼蜜即熬炼蜂蜜,炼蜜的目的是去除杂质,破坏酵素,杀灭细菌,蒸发水分,增强粘性。炼蜜时先用武火熬沸,然后改为文火慢熬,同时在旁边放一碗凉水,并注意观察蜂蜜的颜色,当发现蜂蜜泛黄沫时,用一根竹筷在蜂蜜中沾上一滴,然后把竹筷挪到凉水碗上方,让蜂蜜滴入水中,如果蜂蜜在水中不散开而沉底(即滴水成珠”,蜂蜜就算炼好了。(如果蜂蜜炼不到火候,就作不了药丸,当然,太过火也不好,所以一定掌握火候。炼蜜分为三种,即嫩蜜、中蜜和老蜜:嫩蜜”是将生蜜加热煮沸直到温度达到105 C?115 C,过滤去沫即成,其颜色变化不显著,失水量较少,稍带粘性,适用于含较多淀粉、粘液质、糖类、脂肪等粘性较大的药材制丸;中蜜”是将生蜜加热熬沸较长时间或将嫩蜜继续加热至116 C?118 C,泡沫呈浅红色光泽,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长的白丝,适用于含部分粘性或部分纤维的药材制丸;老蜜”是将生蜜 加热更长的时间或将嫩蜜、中蜜继续加热至119 °C?122 °C,使水分充分蒸发, 气泡呈红棕色,有光泽,手捻甚粘,且可拉出白丝,适用于含多量纤维性或矿物等粘性较差的药材制丸。制蜜丸大多使用中蜜,1000g蜂蜜大约能出炼蜜 800g左右,1000g中药粉,大约须用炼好的蜂蜜1200g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