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

生产方式的更迭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

发展:

(一)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巩固完善阶段

政党制度的形成

文官制度的形成

法制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制度的建立

(二)从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军事官僚国家机器阶段

德、意、日等国走向法西斯化的阶段

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新政”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进一步变革与完善的阶段资产阶级民主制进一步完善,公民权利普遍增大

政府行政权力进一步高度集中,国家军事机器进一步增强

2、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主权在民”原则

?“主权”即国家主权,指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内外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布丹(法国思想家):1576年《国家论六卷》中首次提出国家主权论

?霍布斯(英国思想家):进一步阐述君主主权论(代表作:1640年《论政治体》,1651年《利维坦》

?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在《政府论》中提出议会主权论,认为国家主权应当主要由议会掌握。

?卢梭(法国政治思想家):在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民主权论的思想,以天赋主权论代替了神授权力观。

?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最早写上了“主权在民”原则,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三条指出:国民是一切主权之源。

实行代议民主制

?代议制,又称代表制,是指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公民通过选出代表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以议会维核心的政治制度。

?洛克(最早提出代议制)强调代议制在国家政权中处于中心地位。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进一步论述了代议制思想。、

?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系统论述了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原则,

?代议制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中的体现就是由民选议会掌握立法权,议会中的两院至少有一院的议员由选举产生(现今除英国等少数国家外,议会两院均由选举产生),这是代议制在制度上的保证,是国家制度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国家权力机关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分权与制衡原则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构、组织原则和运行机制。

?分权与制衡原则的含义,是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行使三权的国家机构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

?资产阶级分权与制衡原则是由洛克首创,孟德斯鸠加以发展的。

?20世纪,西方国家分权制衡机制普遍发生了两大变化:

?一是由以立法权维重点的平衡,转化为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平衡;

?二是普遍加强了利益集团、新闻舆论、各种社团及公民对国家机构的监督。

政治统治和管理方式实行法治

?法治的含义:一是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二是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是制定得很好的法律。

?法治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中的体现

人权原则

?人权是资产阶级对公民权利的通称。

?人权的提出:洛克、卢梭

?资产阶级人权原则的局限性和欺骗性

3、如何认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含义、内容、意义与局限性

4、主权在民(了解相关内容)

5、宪法(名词解释)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对一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尤其是根本政治制度作出规定。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确认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系统、组成、任期、权限与活动原则、国旗、国歌、国语、首都等。

?宪法具有国家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和总结,是阶级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表现,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是统治阶级巩固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重要武器。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宪法分为各种不同类型:

从性质上:资本主义宪法、社会主义宪法

从构成形式上: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

从修改程序的繁简程序上:刚性宪法、柔性宪法

从制宪主体的差异上:钦定宪法、民定宪法

6、现代意义的宪法的含义和特点

?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并掌握了国家政权之后产生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首先在英、美、法等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较早的国家中诞生。只是由于三国的具体国情不同,所以三国宪法的产生又各具特色。

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一般特征:

?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具体化、法律化(内容包括:①实行代议制度②以三权分立为组织原则建立政府机构③用法治代替人治④确认公民基本权利)。

?以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核心内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把巩固资产阶级专政当作首要任务。

7、英国宪法的特点、美国宪法的特点(对比分析)

英国的特点是:

?它是世界上制定宪法最早的国家,是资产阶级宪法的策源地。

?英国的革命史资产阶级向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它的宪法是通过逐步限制王权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途径来实现的,所以它没有制定一部统一的、完整的成文宪

法,而只是由各个时期颁布的宪法性文件和形成的惯例所构成,其中有些宪法性文

件和惯例甚至是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比如在1215年为限制王权的“自由大宪章”、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等。因此人们通常把英国看作是资本主义国家不成文宪法

的代表。

表述二:

一、从宪法的结构上看,具有复合性特点

二、从宪法的内容上看,具有重复和不明确的特点

三、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具有柔性的特点

四、从宪法监督上看,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也没有专门的监督机制。

美国的特点是:

?它是世界上制定成文宪法最早的国家。

?这一宪法一直未被废除过,只作过27次修改,因此它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一部宪法。它与美国封建势力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强大、统治地位比较稳定有直接关系,

与英国形成鲜明的对照。

?该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三权分立、人民权利等原则,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效仿。

表述二:

一、首创成文宪法

二、首创总统共和制

三、首创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四、首创三权分立制度

五、保留了奴隶制

8、美国宪法的内容

?一、说明了制宪目的

?二、规定了国家机关的建制、权力的分配、相互之间的关系、产生的方法和活动的原则等

?三、规定了各州的有关事宜

?四、规定了宪法的修改程序和要求

?五、规定了联邦的地位

?六、规定了宪法本身的批准手续和程序

美国联邦宪法是美国联邦政府体制的蓝图,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研究美国宪法是研究美国政治制度的入门。

9、政党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政党的概念:

1.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是代议制自由民主制度的产物。

第一种情况:议会中的不同派别或联盟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独立政党,这与代议制和普选制密切相关,如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

第二种情况:这是议会之外建立起来的政党,一般由社会运动或利益集团发展而来。

?起源于17世纪英国的辉格党(Whig“马贼”,代表工商业资本家和资本化的新贵族)和托利党(Tory“孬徒”,代表贵族、地主和王权),由议会中的政治派别发展为政

党,1833年托利党改组为保守党,后来辉格党改组为自由党,1924年,英国工党取

代自由党。

2.政党是社会中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中坚活动分子,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政治组织,社会承认它具有组织与扩张其主张的合法权利,它也积极介入到政治生活之中,力图取得、维护或影响政权。

政党是为赢得执政权力(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的人们组织而成的团体。

政党的特征:

(1)政党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它是联系国家与社会的重要桥梁;

(2)政党一般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政治纲领;

(3)政党是一种制度化的组织,它有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原则;

(4)政党的存在受到法律的保护,具有合法性。

政党的作用:

1.代表。常被视为政党的首要功能。指政党回应和表达党员与选民意见的能力。

2.培养和录用精英。负责向国家输送政治领导人。训练培养,提供仕途之阶梯,政治人物借助党职获取官位,总统竞选人≈党的领袖,多数党领袖≈总理。

3.制定目标。政党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为了获得选民支持(通过会议、代表大会和竞选宣言等)而拟订施政纲领。提出政策选项,供选民做出选择。

4.利益表达和聚合。在形成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政党也会帮助表达和凝聚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同利益。

5.社会化和动员。通过内部辩论和讨论,以及竞选活动和选举竞争,政党成为政治教育和社会化的重要媒介。

6.组建政府。政党组建或帮助组建政府;使政府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和连贯性;能促进议会与行政两大政府部门的合作;在竞争性体系中,政党是政府内外反对和批评声音的极为重要的源头,负监督之责。

10、两党制、多党制(名词解释)

两党制:即两个同等规模的政党竞争职位,双方各有几乎相等的机会赢得足够的选民支持,例如英国与美国。

一般认为,两党制具有如下优势:

(1)这是一个较负责任的体制,选择明确;

(2)比较公平,鼓励竞争,有效防止对政府权力的长期垄断;

(3)鼓励温和的政治活动。

多党制:即两个以上的政党相互竞争,通常通过联合阵线组成政府的体制。

一般认为,多党制有一些劣势:

(1)选民无法直接决定组阁政党;

(2)关键政党影响力超出其选票;

(3)多党制鼓励意识形态竞争;

(4)多党制容易导致政治不稳定。(伦理、宗教和阶级问题与政府不稳定。)

11、选举(名词解释)、选举制度、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选举:

选举主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对被选择者进行选择、举荐的行为。

选举常常是产生公众代表和公职人员的有效方法。

选举制度:

(1)狭义:指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主体、客体、原则、程序等

规定的总称。

(2)选举制度与世袭、任命、抽签、依某种资格递补等产生国家公职人员的方式。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普选原则:选举权、被选举权的广泛性。是基本原则,又称普选制。

2.平等原则:“一人一票,每票等值”

3.秘密原则:自由选举,又称无记名投票原则。

4.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下院议员选举与上院议员和总统选举有差别。

12、如何认识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本质和功能?

本质:资产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巧妙工具

功能:

1.政治功能

普选制是代议制的前提和基础

普选制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普选制是西方国家权力交替的方法

2.社会功能

公民能够通过普选制表达各阶级、阶层人民的利益要求;公民能够通过普选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政治权利和政治参与,这对提高公民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有重要作用;公民也能够通过普选制对政府官吏进行监督,这对于防止腐败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执政者如果有腐败等丑闻,选民就可通过下一届选举使其下台。

13、美国选举制度的特点

?1、选举时间长,程序繁琐

?2、美国选举成为两党垄断的游戏

?3、金权政治,合法贿赂

14、国家元首、虚位元首、国家元首的基本权力

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关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地居于首脑地位的部分。

基本内涵:人格化的国家机关;政权体系的首脑;国家最高代表;礼仪上的殊遇。

虚位元首:

●各国国家元首的职权由各国宪法规定。

●通常根据国家元首是否拥有实权把他们分为虚位元首(nominal monarch)和实权元首

(power-hold monarch)两大类。

●在实行内阁制的国家,元首一般不直接掌握国务实权,只以国家的名义,从事一些

象征性和礼仪性的活动,因而被称为“虚位元首”。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元首为国家最高政府首脑,对国家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均负有实际的直接的责任,拥有很大的权力。

国家元首的基本权力:

(1)公布法律权

(2)发布命令权

(3)召集和解散议会权

(4)外交权

(5)任免权

(6)统帅武装部队权

(7)赦免权

(8)国家荣典权

15、美国总统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权力和作用是什么?

●美国是首创实行总统制(presidential system)的国家。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head of state),又是政府首脑(chief of government),他拥

有三权中的行政权,并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主要权力:

●广泛的行政权

●事实上的立法权

●司法权

●军事权

●外交权

●以政党领袖身份握有的权力

16、议会、议会党团、议会的职权

议会的职权:

立法权。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权力,具体包括立法创议权、通过法律权和修改法律权。

财政权。主要是由议会掌控国家收支的权力,具体包括批准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和决算。

监督权。即议会有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力。这是议会作为主权者人民的代表对政府进行经常性控制的一种手段,它体现主权在民的思想。

弹劾权。这是议会对违法、失职的政府首脑和高级行政官员、高级法官进行控告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力。

缔约权。主要是指政府与外国签订条约必须经议会批准才能生效,目的是防止政府权力滥用,同时也体现主权在民的原则。

人事权。这有两种情况:一是议会内阁制的国家,政府首脑必须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也就是说,政府首脑必须得到议会多数人同意。二是总统制国家,总统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时,也必须经议会一院或两院的同意,否则也不能任命。

19、知情权、公民监督、政治稳定、利益集团

知情权:其基本含义是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国家应最大限度地确认和保障公民获取信息,尤其是政务信息的权利。

公民监督: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的监督,是宪法赋予公民的监督权力。虽然它是一种非国家性质的监督,不具有法律强制性的后果,但是这种监督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社会和国家的关注。

政治稳定:是指政治体系具有较高的合法性,即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合制度之信仰的能力。政治稳定的根本在于社会对政治体系的自觉认同。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和目标的社会成员为了一定的目的而结成的影响政府政策的有组织的集团。利益集团是西方国家政治生活十分普遍的现象,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权力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2018年自考《西方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西方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65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在经济上,颁布“解除债负令” B 建立“陶片放逐法”制度 C在政治上,削弱贵族会议的权力,提升公民大会的作用 D在社会结构上,以财产而不是按照血亲划分社会等级 2、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典是() A十二铜表法B摩西法典C拿破仑法典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动,西欧封建君主制没出现过哪些形式() A封建割据君主制B等级君主制C 共和君主制D专制君主制 4、对政治制度的研究最可行的方法是() A比较分析B系统分析C阶级分析D心理分析 5. 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的首要特征是() A. 政治独立 B.司法独立 C.法律至上 D.居民自由 6、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政权的组织形式B国家结构形式C政党制度D议会制度 7、亚里士多德认为,多数人执政是() A 寡头制 B 君主制 C 民主制 D 贵族制 8、古希腊“大多数人统治”具有明确的内涵,它指的是拥有()的特定群体。 A 贵族资格 B 公民资格 C 奴隶资格 D 佣工资格 9、古希腊城邦民主制的典范是() A 雅典民主制 B 希腊民主制 C 斯巴达民主制 D 斯巴达寡头制 10、梭伦改革的推动者是() A 工商业奴隶主 B 债务奴隶 C 工商业者 D 氏族贵族 11、结束雅典平民反对氏族贵族斗争,确立雅典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完成由氏族社会向国家的历史过渡的是() A 梭伦改革 B 伯里克利改革 C 克里斯梯尼改革 D 荷马改革 12、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峰时期是() A 梭伦时代 B 伯里克利时代 C 克里斯梯尼时代 D 荷马时代

西方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贝壳放逐法 :这是给公民大会的一个特殊的司法权。目的是防止“僭主”,保持雅典的政局稳定。按此规定,每年春季召集一次特殊的公民大会,口头表决是否需要实行放逐。如果大会认定必要,便再次开会,每位与会者可以把他认为危害公民自由和现存制度的人的名字写衣陶片或贝壳上,那个被大多数人(票数超6干)认为必须放逐的人就要离开雅典,10年后方可返回。放逐朗司,其家庭财产不没收,回来后也恢复公民权。 2、维兰:在法兰西的农民中,只有一小部分人不负担与人格依附有关的义务,他们被称为“维兰”,即人格自由的人。他们可以自由的处理自己的财产,领主不能把他们连同土地一起卖掉,他们的前身多半是法兰克的自由农民,但是他们在土地关系和司法关系上仍然必须依附领主,他们必须向领主缴纳与这两项义务相关的捐税。实际上维兰是处于奴化过程中的依附农民. 3、责任内阁:内阁制指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由议会产生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组织形式。内阁首脑应由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充任,表示内阁必须取得议会多数的支持;内阁成员一般由议会中多数党的议员充任,表示内阁的一致性并应集体向议会负责。内阁首脑和有关大臣应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议员提出的质询,并在议会通过的由国王发布的法律上签名以表示向议会负责。当议会对内阁通过不信任案时,内阁应集体总辞职;或请求国王下令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由选民的选举来决定内阁的去留。内阁制政府又称议会制政府或责任内阁制政府,以英国最为典型。 4、选举保证金制度 :是指候选人需交纳一定数量的竞选保证金,如果选举中所得选票达到了法律规定的一定比例,则可发还,否则由国家没收。 5、十二铜表法 :是古罗马共和时代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因传说刻在12块铜表上而得名。该法典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继承法既实行遗嘱自由,又规定财产在氏族内继承;惩罚方法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该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罗马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成果,同时也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 6、影子内阁:1907年保守党在政党政治和议会斗争中首创“影子内阁”(Shadow Cabinet),又称在野内阁、预备内阁。影子内阁是由反对党上层领导集团按照内阁的组织组成的后备政府。它有公认的党魁,领袖,成员包括:该党员内阁成员,该党在下院有影响的议员;或由该党下院议员全体选举产生。其主要任务是领导本党在下院的一切活动。和内阁一样,影子内阁同样强调阁员行动一致,集体负责。它的存在与工作,增强了反对党的政治实力,刺激执政党上层加强组织工作,扩充内阁权力。 7、议会经理制:美国城市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在这个制度里,市政府的政策、修立法、拨款、和监督政府运作等的权力由一个通常由5至11位民选议员们组成的市议会执行。市长在这个制度里的功能通常仅有象征性质、如对外代表该城市,或仅是市议会的一员、通常也担任市议会议长。市政府平日运作和执行市法规的权力则由市议会任命一位市经理或同等职位负责。市经理对市议会负责,而且通常市经理的权责在任命契约里都有逐项列出。理想的市经理最好是能干又不属于任何党派,但是实务上则很困难找到这样的市经理。

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1.据统计,有明一代共有160余位阁臣,其中像张居正那样勇于任事者只是少数,大部分人的作为十分有限。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宦官组织掌握决策权力B.文化专制导致阁臣平庸 C.内阁权力受到很大限制D.皇权专制无意选拔能臣 2.书法与政治有着密切关系,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以书法名义设立了一个中枢辅政内廷机构。这一机构设置在 A.汉朝中期B.唐朝初期C.宋朝末期D.清朝初期 3.春秋时期,卿大夫的话语体系中,“忠”是高频词,成为其政治伦理的核心。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是 A.周天子权威丧失B.中央集权制加强 C.分封制彻底瓦解D.宗法制逐解体 4.国际法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法律,是为了维持国际社会的秩序,维持世界的和平稳定,满足以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下列有关国际法的发展史实错误的是 A.荷兰人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维也纳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结束战争的先例 C.《非战公约》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D.《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5.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如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年),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可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A.汉朝B.北魏C.唐朝D.五代十国 6.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指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则是公民选举代表组成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民主制度。比较这两种民主政治,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民主适用的范围基本相同B.前者与后者有历史传承关系 C.都极易使民主沦为多数人的暴政D.二者体现的民主原则截然不同 7.据《金史》载:“猛安,从四品。掌修理军务、训练武艺、劝务农桑,余同防御……诸谋克,从五品。掌抚辑军户训练武艺……余同县令。”“山东、大名等路猛安谋克户之民,往往骄纵,不亲稼穑,不令家人农作,尽令汉人佃莳,取租而已。”这说明猛安谋克制度在推动女真族社会转型方面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保障了金政府的财源B.保障了金军的战斗力 C.促进了女真族封建化的进程D.促进了女真族势力的壮大 8.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一直是历代中央政府的重要职责。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秦、汉、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复习资料(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普遍选举权原则是指每个享有国家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人都拥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2、法治指正常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意味着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法律在被加以界定和实施时是个人权利的来源。 3、利益集团又称压力集团,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和目标的社会成员为了一定的目的而结成的影响政府政策的有组织的集团。 4、多党制是指一个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主权,多党轮流或联合执政的政党制度。 5、多数代表制是指在一个选区中获得多数选民投票的候选人或候选人名单当选,而得票较少的候选人或政党落败。 6、弹劾是议会控告违法失职的政府首脑、高级行政官员或高级司法官员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一种司法程序。 7、司法公正原则是西方国家司法制度的总原则,它既是司法独立、司法民主等原则的集中体现,又是它们的终极目标。 8、国家元首指主权国家形式上的或实际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即首脑部分。 9、法治指正常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意味着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法律在被加以界定和实施时是个人权利的来源。 10、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代议制民主,抑制和克服政党分赃制的弊端保障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的制度改革和创新。 11、共同参与民主制是一种直接民主制,即有人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直接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的一种民主制度。 12、直接民主制:任何公民有权利和义务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13、总统制是指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并独揽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一种政体形式。 14、人民代表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群来代表全体人民的意愿,它附着于全体人民之上,依据人民的基本利益而运作的一种政治制度。 1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切法律规范的规范。 16、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代议制民主,抑制和克服政党分赃制的弊端保障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的制度改革和创新。 17、竞选是选举人及其政党在选举过程中,为了赢得选民通过各种途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展现自己的政治领导能力、与其他的选举人形成一定的政治竞争。 18、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了实现政治目的,特别是取得政权、保持政权和影响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 19、国家元首指主权国家形式上的或实际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即首脑部分。 20、内阁制是指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为议会制政府或责任内阁制政府。 21、超级总统制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行政首脑,总统领导的政府行政机构与立法机构、司法机构权力分离,相互制衡。 22、两党制是指一个国家中两大代表不同政治集团利益的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获得议会多数席位或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方式,轮流执掌国家政权,组织政府,行驶国家权力的一种政党制度。 23、三权分立是指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并建立相应的国家机构来分别行使这些权力,同时三个权力机关又相互制横的权力体制。 24、秘密投票原则指选民遵循有关选举法规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并进行秘密投票,选票不向他人公开。 25、分权制衡原则是西方国家政治思想家就限制政府权力而建立的一种理论学说。 二、简答题 1、总统制政府的特点有哪些? 答:政府由在选举制获胜的总统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独揽行政大全;政府与国会完全分

西方政治制度史第一次--平时作业2020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1、请回答: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中央机关构成是怎样的? 答:1、以执政官为核心的行政长官制度;2、以政界精英为基础的元老院制度;3、以全体公民为主体的公民大会制度。 2、请回答:罗马帝国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公民大会、执政官、保民官、元老院等共和时代的国家机构名义上继续存在,元首可以援引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为依据而拥有各项个人权力。国家机构的原有职能逐渐变化,或被削弱(如元老院),或名存实亡(如公民大会),一些重要的职位为元首长期占有,如奥古斯都连续多年担任执政官,获得终身保民官的职权,元首成为掌握实权的民政机关的主宰。后来元首还兼任大祭司长,在宗教事务中起主导作用。普林斯制的主要支柱是军队,元首享有最高元帅的称号,他不仅拥有指挥军队的最高权力,而且成为驾驭整个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因此,元首政治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制。一般认为,奥古斯都就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元首政治形式上尊重元老院,故近代一些学者也称罗马帝国前期奉行的是元首与元老院的两头政治。 3.请回答:议会党团的主要特点? 答:议会党团是指由议会中同一政党的议员组成的知、以统一本党议员在议会中的行动为目的的政党集团。议会党团属于体制内的政党,其主要特点是: 1、他们是经由选举获胜进入政治体制的,通常每隔几道年就要接受一次重新确定其专地位的考验。 2、进入体制后他们构成议会政治的基本单位,成为政治体制组织结构的一部分,一切活动必须遵循体制内的规则进行属 3、他们必须通过立法程序才能使本党的政策转变为国家法律。 4、请回答:政党分赃的原因、目的? 答:(1)它是对本党干部作出贡献的赏赐,否则党务人员将没有动力为政党服务。 (2)政党通过让本党主要领导成员占据主要行政职位,达到控制行政体系和国家机关的目的。 (3)本党干部占据国家机关重要职位,在政党执政期间,极大的加强本党的各方权利,更加巩固政党的合法统治地位。 5、请回答:现代政党是怎样形成的?实质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答: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最早出现的资产阶级政党是起源于问17世纪70年代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美国于18世纪80年代产生了联邦党和反联邦党两派,后发展为政党。1847年建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科学共产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党几乎成为各国普遍的政治现象。到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各国政党总数已约有4000个。 政党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物。政百党的基本特征或要素主要是:1、有明确、具体的政纲,即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 2、有定型的从中央到基层的组织系统。 3、有一定数量的党员和各级领导人。 4、有约束党员行为规范的纪律。 5、通度过党组织和党员的各种活动,广泛争取非党群众的支持,竭力争取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自己的政纲。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西方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西方政治制度试卷 (课程代码00316)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下列城邦中,以实行民主政体而闻名的是 A.罗马B.斯巴达C.叙拉古D.雅典 2.在西欧近代国家完成统一的过程中,充当历史的主要角色的是 A.国王B.贵族C.市民D.农民 3.英国最早的宪法性法律是 A.《王位继承法》B.《权利法案》C.《人权法案》D.《大宪章》4.在下列政治思想家中,主张直接民主,不赞成间接民主的是 A.洛克B.卢梭C.密尔D.孟德斯鸠5.在下列西方国家中,代议制度的发源地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6.秘密投票的基本方式为无记名投票,它首创于 A.英国B.法国C.澳大利亚D.美国7.“杰里蝾螈”是美国的政治术语,它所指称的现象违背了选举原则中的 A.普遍原则B.平等原则 C.自由投票原则D.选举公开原则 8.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最早出现于 A.法国B.瑞士C.英国D.美国 9.下列政党中,组织结构最松散的是 A.美国民主党B.法国社会党 C.法国共产党D.英国工党 10.下列利益集团中,属于政治性利益集团的是 A.企业B.工会 C.职业行业协会D.全国有色人种协迸会 11.议会上院议员由下院议员互选产生的国家是 A.法国B.荷兰C.挪威D.美国 12.下列西方国家议会下院中,议员任期为五年的是 A.瑞士国民院B.日本众议院

西方政治制度复习资料章模板

《西方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5-8章) 函授05行政管理( 本科) 第五章议会制度 一、单选、多选知识点 1、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核心是议会制度。西方民主制又可称作议会民主制或代议民主制。严格而论, 现代议会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2、议会最早来源于英国的封建等级会议。英国大会议在职能上完成从封建机构向全国性政治机构的转变过程中最重要的动力和契机是贵族与王权的对抗及其产物《大宪章》的产生。亨利二世推行君主集权改革的工具是大会议。 3、英国为争取实现《大宪章》有关规定和原则, 大贵族除必要时诉诸武力外, 主要利用的政治舞台是大会议。 4、在英国《大宪章》精神的影响下原由清一色大贵族垄断的大会议向”等级代表会议”转变的标志是”西门国会”。 5、从英国议会分成贵族院和平民院起, 议会与王权的并存与抗衡就成为英国政治生活的主旋律。英国议会的两院是贵族院和平民院。”一个议会与王权同兴共荣的时代”指的是英国都铎王朝时期。 6、法国的第一次等级会议召开于13 。法国资产阶级议会的开端是国民会议。 7、1795年, 法国采取两院制, 议会由国民会议和参议院组成。英国

的平民院、美国的众议院和法国的国民会议都属于下议院。 8、美国的共和政体包括两项原则: 一是代议民主, 二是宪政主义。 9、没有普选制就没有现代议会政治, 议会政治本质上是委托政治, 即人民把管理国家的权利委托于一部分人执掌的制度。普选制已经成为现代议会民主制的基础。 10、英国选举制度第一次改革的标志是1832年制定的《英格兰与威尔士人民代表法》法案。19 制定的《人民代表选举法》使妇女第一次有条件地取得选举权。 11、普选制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有: 严格限制选举权; 逐步放宽选举权; 形式上确立普选权。 12、在美国, 全国范围内男女平等的普选权得以确立是在1920年。 13、传统议会向现代议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议会立法功能的完善。议会的基本功能是立法与监督。在议会总统制国家, 从法理上说, 议会可被视为惟一的最高立法机关 14、属于”非平衡的两院制”的国家有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等, 最为典型的国家是英国。 15、一院制有优点有: 行动敏捷、机构简化; 容易经过法案; 避免浪费人才财力。 16、两院制的上院议员的产生方式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世袭制、任命制、当然制或同时采取以上几种制度。 17、兼任美国参议院议长的是副总统。美国议员不得兼任其它政府职务。法国参议院议员的任职期限为9年。

英国政治制度专题

第一节中世纪英国的分权君主制 一、英吉利王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不列颠初期的历史演变 1.英格兰的由来 2.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制度 ①自由农村公社(马尔克):一种新的关系,土地分封 ②固定的中央行政制度:国王和贤士会 ③地方行政制度:郡、百户区、村社 行政、司法合一的地方权力机构 (二)威廉征服与王权的强化 1.威廉征服 2.强化王权的四点措施 占有1/7的土地/封地分散/向国王宣誓效忠/地方统治沿袭分郡制度 三、中世纪英国财政与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 1.12、13世纪英国财政改革 2.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 3.改革意义 二、英国等级君主制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大宪章的签署及其对王权的限制 1.签署大宪章的背景 ①君主和封臣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改变 ②斗争的焦点:直接争夺中央政府的控制权——约翰与教会的冲突/约翰与平民、贵族的冲突 2.大宪章的基本内容 ①肯定教会和贵族的特权 ②国王不能向封臣征收额外捐税 ③不经法院判决,任何人不能被逮捕、监禁或处以罚金

3.监督国王机构的成立:25名男爵 4.《大宪章》的历史意义 ①明文规定了对王权的限制 ②维护了封建领主的司法裁判权 ③确立了国王依法办事的原则 ④表明各阶层的联合行动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一种新新式 ⑤大宪章是英国第一个成文的宪法性文件,是贵族限制王权的产物。 (二)议会的演变与英国大贵族 1.议会的演变 2.议会的演变与英国大贵族密切相关 3.地方代表 4.议会分为上、下两院:14世纪中叶 (三)英国早期的检察制度和地方司法、地方自治制度 参考教材第85页,学生自学 三、都铎王朝时期的议会与国王(1485—1603年) (一)都铎时期王权的强化 1.政府机构进一步完备 2.宗教改革 3.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二)都铎时期议会与国王的关系 1.议案制开始取代请愿制;议案委员会出现;三读制逐渐形成;骑士成为下院的主体2.都铎时期,议会驯服,很少发生议会与王权的尖锐对立,其原因有: ①王权与中产阶层联盟 ②当时的大政方针符合英国国家利益 ③国王成为议会的一部分 (三)都铎时期议会的地位 1.议会不是可有可无,国王为了取得议会的支持,其手段必须符合程序和制度 2.议会机构自我意识强化

自考 西方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 一、单选、多选知识点 1、古代希腊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城邦制度。在古希腊的城邦中,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体,斯巴达实行的是寡头政体。 2、雅典城邦民主制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经济。 3、早期的雅典城邦由以下三个等级组成:世袭贵族、自由民中的工商业者和农民。 4、梭伦改革为奴隶制城邦民主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梭伦改革后,雅典人分成了平原派、海岸派和山地派三个派别。 5、古代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在雅典,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核心特征是主权在民。 6、雅典民主制的特征包括:主权在民、直接民主、法治原则。雅典民主制是西方政治制度的活水源头,是西方民主实践的思想摇篮。 7、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 8、古罗马国家经历了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罗马帝国时代;实行过的政体有军事民主制、共和制、元首制和君主制等。古罗马王政时代政治制度的特征是军事民主制。 9、古罗马王政时代的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集中在:土地问题、债务问题、平民向贵族争取政治权利的问题。 10、罗马民主程度最高的人民大会是特里布大会。 12、公元前326年通过的彼特留法,规定禁止将负债的罗马公民变成奴隶。

13、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如下内容:人民大会、元老院、行政官吏。 14、罗马共和国的行政官吏包括:执政官、独裁官、行政长官、监察官、保民官。 15、罗马最早的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的“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28年制定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典,它提出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 16、中世纪的欧洲,教权和王权冲突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王权的来源。 17、在欧洲中世纪先后出现过封建割据君主制、等级(议会)君主制和专制君主制三种封建君主制统治形式。等级(议会)君主制是封建割据君主制与专制君主制之间的过渡形态。 18、法国的等级代表机构称作三级会议,即贵族、僧侣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机构。 19、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特征:自由、司法独立、有一部保障城市和平和安全的城市法。 20、自治城市的典型形态是城市共和国。自治城市的最大特点是自治性,包括司法自治和行政自治两个方面内容。自治城市市民社会是中世纪通往近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桥梁。 21、在欧洲独立主权国家形成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两个事件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22、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格老秀斯、斯宾诺莎、密尔顿、霍布斯、洛克。人权是所有启蒙思想家普遍重视的基本问题。斯宾诺莎认为,人的自然权利中最首要的是生存权。 23、几乎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以社会契约作为国家和政治制度学说的核心。 24、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确立了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原则:王权有限,法律至上。 25、在议会与王权同兴共荣的时代,英国国王的最高统治权只有在议会中才能体现出来。

2021届高三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方表格反映了欧洲某次重大事件前后城邦权力的变化。此事件是 ( ) 权力变化 决策权长老会议?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 行政权 司法权贵族法庭?公民陪审法庭 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里克利改革 D.《十二铜表法》颁布 2.(2020·江淮十校模拟)罗伯兹认为:“说梭伦是个民主派就如同说柏拉图是一个基督徒——也就是说梭伦根本不是民主派。”该观点的依据是梭伦 ( ) A.实行财产等级制 B.创建了权力机关公民大会 C.建立了陪审法庭 D.禁止以人身为抵押的借贷 3.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被认为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范。雅典民主的表现包括 ( ) A.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 B.本地自由民皆可参加公民大会 C.五百人议事会可行使司法审判权 D.国家的公职人员均由推荐产生 4.(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古代雅典,在公民大会审议城邦管理事务时,“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穷人、贵族或普通人”;在雅典的外邦人“要像奴隶那样紧闭嘴巴”。这说明在古代雅典演说自由是( ) A.雅典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B.界定公民身份的重要标志

C.区分公民与外邦人的依据 D.政治家左右政局的主要手段 5.(2019·北京高考)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这说明,古希腊 ( ) A.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B.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C.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分裂 D.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 6.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对公共文化活动中的节日庆典、戏剧表演、竞技比赛等捐助,如支付戏剧表演的舞台设置和服装费用等,富裕公民借此可以赢得尊重和名声,甚至是政治资本。这说明当时( ) A.社会普遍追逐名利 B.雅典民主的实质是贵族统治 C.公民贫富分化严重 D.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平衡性 7.(2020·唐山模拟)公元前462年,厄菲阿尔特当选将军之后进行改革,剥夺了贵族会议否定公民大会决议和控制公职人员行动的权力,贵族会议仅保留了对涉及宗教传统方面的案件的司法权。这次改革( ) A.有利于扩大公职人员的权力 B.剥夺了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 C.使公民大会获得了合法地位 D.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8.雅典城邦戏剧开演前,将为国牺牲的公民的子女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当众宣布他们在成年以前会得到城邦抚恤金,并把这些遗孤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座席。这说明当时雅典( ) A.注重培养公民责任意识 B.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C.戏剧表演融入民主原则

新版自学考试西方政治制度内部复习资料[复习必看]

西方政治制度 政体是政治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国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核心部分,是决定性部分。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区分中国政治制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其次,我们面向世界、学习外国的需要,再次,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及其走向,分析内外政策的形成根源和制定过程。最后有助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选)P47 早期的雅典城邦是由世袭贵族与自由民中的工商业者和农民三个等级组成的。P53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础。P53 克里斯梯尼的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制的最终胜利。P54 雅典城邦民主制的特征:直接民主,抽签选官,轮番为治。P55 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局限和困境:第一,雅典城邦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是雅典城邦自由公民的民主制度,第二,在雅典居民的生活中,存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尖锐冲突,第三,在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制度下,在强调多数人裁定的时候没有相应地保护少数人的权利,这很容易导致多数暴政,第四,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制度。P56-57 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人民大会,元老院,行政官设计中大量采用直接民主、抽签选举等形式,其目的是实现人民的统治。P60 共和时代的高级官吏都具有这样几个共同的特点。1、除独裁官等职位外,所有的官吏都是经人民选举出来的,2、这些官吏都是没有报酬的3、他们的任职都有一定期限4他们所作的决定都要一致通过5、除独裁官、监察和保民官外,所有的官吏都要对任职期间的行为负责。(选)P61 罗马帝国的统治体制先后采取三种类型,即元首体制、四帝工治体制和君士坦丁制度。P61、 封建君主制也经历了三种统治形式即贵族君主制、等级君主制和专制君主制。P65 中世纪自治城市的特征就是自治:一是,人身自由二是,司法自治三是行政自治。P66 资产阶级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理性、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理论为武器,宣扬每个人都享有“自由”“财产”和“生命安全”等“天赋权利”)。P70 大宪章包括了许多限制国王权利的内容,英国是近代史上第一个确立了宪政制度的国家,近代英国的议会君主制度、美国总统共和制度、法国的议会共和制度为代表。P71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原则:分权和制约与平衡原则,联邦制原则,权力有限的政府,司法审查原则。P74 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政治民主化,行政集权化,多元共治,地区自治。(简、论)P76 统治型政治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首先,国家是处理公共事务的唯一的权力主体,它合法地垄断了一切公共权力,国家超菘公民之上,拥有不受法律限制的绝对的、最高的和不可分割的权力,其标志就是国家的主权,对内它意味着最高统治权其次,意味着政府作为社会的公共权力机关,运用合法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第三、国家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为名合法垄断公共权力,并垄断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P77 治理型政治的重要特征:首先,治理是一个多个主体间的管理活动。其次,治理还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第三多元共治还意味着社会自主管理。P78 让?不丹是法国大律师,近代国家主权理论的创始人。1576年布丹发表了《国家六卷》,系统论述国家主权学说。最高权力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绝对的、永恒的和不可转让的权力。布丹的国家主权的内容包括:立法权;宣战和缔约权;官吏任免权;最高司法权;货币铸造和度量衡的选定权;课税权等。布丹的主权学说实际上是为了论证君主权力至高无上性,要张扬的君主主权。P80 洛克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与执行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最高权力。洛克对议会主权的论证也是遵循自然法理论体系。人民在订立契约成立国家时,人民仍保留生命权、自由权与财产权三项不可放弃、不可转让的天赋权利。P81 卢梭的人民主权,人民主权的主要内容是公意,所谓公意就是“国家全体成员的经常意志。”。P82 最早把主权在民原则写进宪法而确定下来的是法国,法国是主权在民思想的发源地。1789年法国大革命颁布《人权宣言》。后来〈人权宣言〉被作为法国1791年宪法的序言,该宪法是法国第一部宪法,欧州大陆最早的近代成文宪法。1793年宪法被认为是史无前例的、最民主的、最能体现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一部宪法。构成英国宪法的主要是议会制定的宪法性法律、宪法性判例和惯例。1689年《权利法案》和1701年《王位继承法》确立英国的基本宪政P82 所谓议会主权是指在政府权力内部确立立法权对执行权的最高地位,议会有权制定一切法律。P83 政治合法性的概念,是指某个政权或政府的统治获得社会成员的服从和忠诚的问题。P84 自从卢梭提出人民主权理论以来,人民主权原则或主权在民原则成为现代政治合法性的坚实基础。首先,主要是解决

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1、主权:国家固有的对内高于一切和对外保持独立自主的权利,或者说是国家独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2、君主主权: 霍布斯的《利维坦》:每个国家都必须存在一个绝对的最高主权,足以强制人们遵守这一为达到和平共处而订立的契约。而这个最高的、不受限制的、不可分割的主权权力,只能掌握在君主手中。 3、人民主权:卢梭认为,国家代表着"普遍利益"和"公共意志",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人民主权的主要内容就是公意,它体现了人民自由意志在国家政治中的最高地位,这种意志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和不能代表的。 4、议会主权: 洛克认为,人民订立契约成立国家时,仍保留生命权、自由权与财产权三项不可放弃、不可转让的天赋权利。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与执行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最高权力。(委婉表达了人民主权思想) 5、洛克: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他主张要扞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等"自由权利",强调建立有限政府 6、主权在民:最早把主权在民原则写进宪法而确定下来的是法国,1793年宪法被认为是史无前例的、最民主的、最能体现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一部宪法。法国是主权在民思想的发源地。 《人权宣言》成为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这部宪法是欧州大陆最早的近代成文宪法 7、政治合法性:又叫政府合法性、政权合法性,指某个政权或政府的统治获得社会成员的服从和忠诚的问题。 8、布丹:法国大律师,近代国家主权理论的创始人,他发表了《国家论六卷》,系统地论述了国家主权学说 9、霍布斯:英国着名政治家,他运用近代自然法理论,论证了在自然状态下,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而建立起国家。《利维坦》 10、卢梭:法国着名的启蒙思想家,也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他的人民主权理论对于近代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主权在民原则的主要内容 主权在民原则,又称人民主权原则,它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率先倡导的“主权在民”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国家被看作是由人民根据自由意志缔结契约的产物,国家的最高权力应属于人民,而不是君主。无论是国王还是君主,其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 12、从君主主权到人民主权理论的发展 1、霍布斯的君主主权理论 2、洛克的议会主权 3、卢梭的人民主权 13、比较洛克的议会主权理论与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 14、代议制:指人民不直接行使国家的权力,而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相对之直接民主制度,代议制是间接民主制。 15、直接民主制:是指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制度。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是一种典型的直接民主制 16、间接民主制:也称代议民主制,是指人民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代表组成的代议机关(议会或国会)来行使国家最高权利的政治制度。 17、《代议制政府》:是一部关于代议制的经典着作,它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的各种具体问题和制度安排,在西方政治思想史和西方政治制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西方学者公认为是有关代议制的一部经典着作

2005年1月自学考试西方政治制度试题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西方政治制度试题 课程代码:0031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9分) 1.在共和制国家,由选举方式产生并有任期,掌握很大权力,处于权力中心的元首叫做()。 A.虚位元首B.实权元首 C.专制君主D.封建君主 2.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著名的“政府解体和革命”思想是由()提出。 A.洛克B.霍布斯 C.卢梭D.布丹 3.第一个完整地提出人民主权原则的人是()。 A.卢梭B.洛克 C.布丹D.孟德斯鸠 4.在美国《独立宣言》中提出“天赋权利”的人是()。 A.杰斐逊B.潘恩 C.华盛顿D.孟德斯鸠 5.近代主权学说的代表人物布丹最大的贡献是第一次确立()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A.民主与主权B.国家与主权 C.外交与主权D.专制与主权 6.西方最高层地方政府是指()直接领导、控制的地方政府。 A.省级政府B.市级政府 C.中央政府D.大区政府 7.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形成是通过()方式实现的。 A.自上而下的改革B.与君主制妥协 C.暴烈革命D.自下而上的改革 8.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选举制度应该说是产生于()。 A.封建主义国家B.资本主义国家 C.奴隶制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 9.最早形成间接选举总统的选举人制度的国家是()。 A.法国B.美国 C.墨西哥D.俄罗斯 10.世界上最早出现现代政党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 C.法国D.德国 11.历史学家一般把罗马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 A.民主时代B.帝国时代 联展自考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96292578.html,/zk/ks/)-中国最好的自考辅导资料网站

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西方的政治制度课时跟踪检测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岳麓版2017051603

课时跟踪检测(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淄博模拟)麦考莱在其著作《英国史》中称赞光荣革命是最后一次革命。这是因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解决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 解析:选D 《权利法案》的颁布,结束了王权专制,使英国从人治走向法治,故A、C 两项错误;光荣革命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故B项错误;材料中最后一次革命,革命的方式被改良取代,故D项正确。 2.刘宗绪在《世界近代史》中写道:“1784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这一事件说明( ) A.议会对内阁首相失去制约力 B.内阁失去议院信任即应辞职 C.内阁首相利用制度漏洞专权 D.英国民主政治在碰撞中完善 解析:选D 题干中的这个事件正是议会与首相相互制约的典型事件,故D项正确。 3.(2017·菏泽模拟)恩格斯曾说:“(英国19世纪初)下院通过它的贿选问题委员会宣布下院是靠贿赂选出来的……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不是靠贿赂而是由选民自由地选出来的。”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英国( ) A.营私舞弊充斥各个社会领域 B.代议制民主仍受制于财产多寡 C.腐败已成为主要的社会问题 D.基层民众仍不享有民主权利 解析:选B 根据材料中“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不是靠贿赂而是由选民自由地选出来的”说明当时能否当选为议员与财产关系重大,体现了代议制民主仍受制于财产多寡,故B 项正确。 4.据载,英国辉格党人赢得选举后颁布了《改革法案》:“降低了选举权的财产限制……重新划分了选区,把权力从‘腐朽选区’拿走,给那些以前没有足够代表名额的城市,这些地区商业和工业精英占统治地位。”该《法案》的颁布( )

《西方政治制度》复习资料5-8章

最新整理《西方政治制度》复习资料5-8章 第五章议会制度 一、单选、多选知识点 1、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核心是议会制度。西方民主制又可称作议会民主制或代议民主制。严格而论,现代议会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2、议会最早来源于英国的封建等级会议。英国大会议在职能上完成从封建机构向全国性政治机构的转变过程中最重要的动力和契机是贵族与王权的对抗及其产物《大宪章》的产生。亨利二世推行君主集权改革的工具是大会议。 3、英国为争取实现《大宪章》有关规定和原则,大贵族除必要时诉诸武力外,主要利用的政治舞台是大会议。 4、在英国《大宪章》精神的影响下原由清一色大贵族垄断的大会议向“等级代表会议”转变的标志是“西门国会”。 5、从英国议会分成贵族院和平民院起,议会与王权的并存与抗衡就成为英国政治生活的主旋律。英国议会的两院是贵族院和平民院。“一个议会与王权同兴共荣的时代”指的是英国都铎王朝时期。 6、法国的第一次等级会议召开于1302年。法国资产阶级议会的开端是国民会议。 7、1795年,法国采取两院制,议会由国民会议和参议院组成。英国的平民院、美国的众议院和法国的国民会议都属于下议院。 8、美国的共和政体包括两项原则:一是代议民主,二是宪政主义。 9、没有普选制就没有现代议会政治,议会政治本质上是委托政治,即人民把管理国家的权利委托于一部分人执掌的制度。普选制已经成为现代议会民主制的基础。

10、英国选举制度第一次改革的标志是1832年制定的《英格兰与威尔士人民代表法》法案。1918年制定的《人民代表选举法》使妇女第一次有条件地取得选举权。 11、普选制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有:严格限制选举权;逐步放宽选举权;形式上确立普选权。 12、在美国,全国范围内男女平等的普选权得以确立是在1920年。 13、传统议会向现代议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议会立法功能的完善。议会的基本功能是立法与监督。在议会总统制国家,从法理上说,议会可被视为惟一的最高立法机关 14、属于“非平衡的两院制”的国家有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等,最为典型的国家是英国。 15、一院制有优点有:行动敏捷、机构简化;容易通过法案;避免浪费人才财力。 16、两院制的上院议员的产生方式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世袭制、任命制、当然制或同时采取以上几种制度。 17、兼任美国参议院议长的是副总统。美国议员不得兼任其他政府职务。法国参议院议员的任职期限为9年。 18、议员的主要职权包括提案权、质询权、讨论和表决权。议员最日常的一项工作是讨论和表决权。 19、议员的特殊范围有:发言和表决不受追究;人身权利不受侵犯;领取薪俸和津贴。 20、在美国总统和副总统职位都空缺时,继任总统职位的第一人选是众议院议长。可以兼任议长的人有副总统、大法官和国家元首任命的人。 21、议长的职权有决定议事日程、向各委员会分派所要审议的法案、主持议会辩论、宣布停止质询和议会休会、主持议会各种议事规则的制定及保证其执行。

西方政治制度史

爱琴文明(Aegean Civilization) 地中海东部南欧和小亚间青铜文明的总称。因围绕爱琴海区域而得名。约开始于公元前第3千纪中叶,持续至前第2千纪末,在希腊文明之前,是最早的欧洲文明。主要包括米诺斯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两大阶段,前后相继。有兴旺的农业和海上贸易,宫室建筑及绘画艺术均很发达,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代表。第一章古代希腊城邦国家的政治制度 一、古代希腊的社会状况 1、早期的希腊社会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文明始于爱琴文明,它又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荷马时代 以相传盲诗人荷马的《荷马史诗》为代表,大约在BC11-BC9世纪。 3、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 二、希腊奴隶制民主政体的逐步形成 1、希腊奴隶制城邦的产生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公共权力机关和公共职务。 2、贵族寡头政治:斯巴达 斯巴达社会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奴隶国有制。国王、长老会议(后为元老院)、民众大会三者为国家机构。斯巴达人全民皆兵。 3、奴隶制民主政治:雅典 (1)雅典国家的初步形成;相传公元前8世纪提修斯改革(2)公元前6世纪梭伦改革 (3)克里斯提尼改革(4)伯利克里改革 积极影响:主权在全体公民手中,无论贫富均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因此,公民的政治使命感很强,愿意为自己的城邦贡献个人才智和力量。雅典公民在城邦中具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公民能当家作主。 4、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维护的是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存在着明显缺陷。因为享有公民权的是那些占有统治地位族群的成年男子。奴隶、妇女没有公民权。 第二章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罗马国家的王政时代 二、罗马共和时代 1、平民与贵族的早期斗争及12铜表法 BC494年、BC471年、BC449年的三次平民斗争。 2、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继续及政治制度的发展 共和国早期主要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以后是自由人与非自由人之间的矛盾。罗马国家由元老院、民众大会、高级官吏组成。 三、帝国时代的罗马 前三巨头:凯撒、庞培、克拉苏后三巨头:雷必达、安东尼、屋大维 屋大维的养子提比略正式称帝。 通常把帝国分为前期帝国(前27~公元192)和后期帝国(193~476),有时又从后期帝国中分出3世纪危机时期(193~284)恺撒大帝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他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巨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花了八年时间征服了高卢全境(大约是现在的法国),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并制定了《儒略历》前44年,恺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 米兰敕令 是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在313年于意大利的米兰颁发的一个宽容基督教的敕令;此诏书宣布罗马帝国境内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并且发还了已经没收的教会财产,亦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米兰敕令是基督教历史上的转折点,标志着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对基督教从镇压和宽容相结合的政策转为保护和利用的政策、从被迫害的“地下宗教”成为被承认的宗教,而基督教也开始与帝国政府的政权合流。为奴隶主统治阶级服务。 四、帝国的分裂与灭亡 2-3世纪帝国奴隶制度出现危机矛盾重重。 395年帝国分裂为两部分:西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和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在日耳曼人的攻击下 476年9月西罗马帝国亡。东罗马(拜占廷)帝国于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第三章西欧封建制度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 1、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日耳曼社会的封建化日耳曼人属于白种人,语言属于印欧语系。3世纪时处于部落联盟时代,并逐步出现了王和王国。 2、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克洛维建立墨洛温王朝(5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