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习题及答案)

复分解反应(习题及答案)
复分解反应(习题及答案)

复分解反应(习题)

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Fe2O3+6HCl2FeCl3+3H2O

B.SO2+2NaOH Na2SO3+H2O

C.Na2CO3+Ca(OH)2CaCO3↓+2NaOH

D.Ba(NO3)2+H2SO4BaSO4↓+2HNO3

2.下列各组物质中,能互相反应且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的

是()

A.锌和稀盐酸B.二氧化碳和水

C.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D.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3.下列各组物质按照能溶于水、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既不溶

于水又不溶于酸的顺序排列的是()

A.Na2CO3、Ca(OH)2、AgCl

B.KCl、CaCO3、Cu(OH)2

C.AgNO3、Mg(OH)2、BaSO4

D.NaOH、BaSO4、AgCl

4.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

解反应。若能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稀硫酸和MgO

(2)稀盐酸和Cu(OH)2

(3)稀盐酸和NaHCO3溶液

(4)B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

(5)AgNO3溶液和ZnCl2溶液

(6)Na2SO4溶液和CaCO3

(7)KNO3溶液和(NH4)2SO4溶液

5.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不能反应的是()

A.HNO3和NaOH

B.H2SO4和NaHCO3

C.CaCl2和Na2CO3

D.KCl和Na2SO4

6.下列各组溶液混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既无水又无气体

产生的是()

A.KCl溶液和稀硝酸

B.KOH溶液和稀硫酸

C.Na2CO3溶液和稀盐酸

D.MgSO4溶液和NaOH溶液

7.下列各组溶液混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

A.CaCO3和稀硫酸

B.CuSO4溶液和NaOH溶液

C.Ba(OH)2溶液和稀盐酸

D.NaCl溶液和KNO3溶液

8.将X分别加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和BaCl2溶液中,观察到

的现象分别为:产生蓝色沉淀和产生白色沉淀。则X可能是()

A.CuCl2溶液

B.Fe2(SO4)3溶液

C.稀硫酸

D.CuSO4溶液

【参考答案】

1. B

2. C

3. C

4.(1)H2SO4+MgO MgSO4+H2O

(2)2HCl+Cu(OH)2CuCl2+2H2O

(3)HCl+NaHCO3NaCl+CO2↑+H2O

(4)Ba(OH)2+Na2CO3BaCO3↓+2NaOH (5)2AgNO3+ZnCl22AgCl↓+Zn(NO3)2

(6)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7)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5. D

6. D

7. C

8. D

因式分解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

因式分解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a+3)(a-3)=a2-9 B.x2+x-5=(x-2)(x+3)+1 C.a2b+ab2=ab(a+b)D.x2+1=x(x+1 x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可得答案. 【详解】 A、是整式的乘法,故A错误; B、没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B错误; C、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C正确; D、因式中含有分式,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 2.将多项式4x2+1再加上一项,使它能分解因式成(a+b)2的形式,以下是四位学生所加的项,其中错误的是() A.2x B.﹣4x C.4x4 D.4x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别将四个选项中的式子与多项式4x2+1结合,然后判断是否为完全平方式即可得答案.【详解】 A、4x2+1+2x,不是完全平方式,不能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故符合题意; B、4x2+1-4x=(2x-1)2,能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故不符合题意; C、4x2+1+4x4=(2x2+1)2,能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故不符合题意; D 、4x2+1+4x=(2x+1)2,能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式,熟记完全平方式的结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A.a2﹣2a+1=(a﹣1)2B.a(a+1)(a﹣1)=a3﹣a C.6x2y3=2x2?3y3D.mx﹣my+1=m(x﹣y)+1 【答案】A

初中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五单元第二节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同步测试及答案试卷

鲁教版《第五单元第二节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同步测试及答 案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中和反应。 答案: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和OH-结合生成水 3.人的胃液呈___________性。污水中的含酸量超标时,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__进行中和处理。 答案:酸熟石灰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做酸碱中和实验时,取一支试管,倒入2 mL氢氧化钠稀溶液,再滴入1—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用___________逐渐滴入稀盐酸,同时不停地___________,直至溶液恰好变成___________色为止。此时试管内溶液的___________比滴加稀盐酸前一定___________。 答案:胶头滴管振荡无pH 减小 2.(山东邹城中考模拟)在实验室用15 mL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完成该实验必须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要判断氢氧化钠恰好被盐酸中和,需要加入___________试剂,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要从中和后的溶液中获取氯化钠晶体,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答案:(1)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或“量筒、锥形瓶、胶头滴管”) (2)无色酚酞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3)蒸发、结晶 3.往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完全中和时为止,溶液的pH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思路解析:酸的pH小于7,故开始的时候溶液的pH小于7,加入NaOH后,酸碱中和反应开始,溶液的酸性减小,则溶液的pH逐渐增大,当NaOH与HCl完全中和时呈中性,而中性溶液pH永远不会大于7。

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常见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 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0永不变;酸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2、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 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AgCl、BaSO4(其中仅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微溶于水:Ca(OH)2、CaSO4、Ag2SO4 3、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S (7)氢硫酸:H 2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小苏打:NaHCO3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 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4、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物质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 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 B、黄色固体:硫粉(S) 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铜(Cu)、氧化汞(HgO) .5H2O D、蓝色固体:胆矾CuSO 4 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锰酸钾K2MnO4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H、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复分解反应知识汇总

复分解反应知识汇总 一、定义 1.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物质的反应。AB+CD=AC+BD 例如 Fe 2O 3 +6HCl=2FeCl 3 +3H 2 O 2.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3.判断复分解反应 (1)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 (2)两种化合物之间必须相互交换成分。 易错:容易错误的认为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忽略了相互交换成分这个条件。例如:CO 2+Ca(OH) 2 =CaCO 3 +H 2 O, CO 2+2NaOH=Na 2 CO 3 +H 2 O,由于没有交换成分,故不是复分解反应。 二、反应条件 1、反应物:两溶酸不管 反应物中如果没有酸两种反应物必须可溶。例如碱+盐,盐+盐这两种反应中反应物首先必须是可溶的。 反应物中如果有酸,另一种物质不溶也可发生反应。例如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 2、生成物:有沉淀,气体,水之一。 即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后必须有沉淀,气体或者水三种物质中的一种生成。 复分解常见沉淀:五白 CaCO 3 AgCl BaSO 4 BaCO 3 Mg(OH) 2 一蓝 Cu(OH) 2 一红 Fe(OH) 3 常见气体:CO 2 ( H+ +CO 3 2- = H 2 O + CO 2 ↑) NH 3 (NH 4 + + OH- = NH 3 ↑+H 2 O) 三、复分解条件应用:离子共存: 同一溶液中若离子之间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①生成沉淀物:如Cl—与Ag+,Ba2+与S O 42—,OH—与Cu2+、Fe3+,CO 3 2—与Ca2+、Ba2+

因式分解知识点归纳总结

因式分解知识点归纳总结概述 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作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互为逆变形。 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 注意三原则 1 分解要彻底 2 最后结果只有小括号 3 最后结果中多项式首项系数为正(例如:-3x^2+x=-x(3x-1)) 分解因式技巧 1.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互为逆变形。 2.分解因式技巧掌握: ①等式左边必须是多项式; ②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以乘积的形式表示; ③每个因式必须是整式,且每个因式的次数都必须低于原来多项式的次数; ④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注:分解因式前先要找到公因式,在确定公因式前,应从系数和因式两个方面考虑。 基本方法 ⑴提公因式法 各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 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具体方法:当各项系数都是整数时,公因式的系数应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字母取各项的相同的字母,而且各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取最低的。 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成为正数。提出“-”号时,多项式的各项都要变号。

注意:把2a^2+1/2变成2(a^2+1/4)不叫提公因式 提公因式法基本步骤: (1)找出公因式; (2)提公因式并确定另一个因式: ①第一步找公因式可按照确定公因式的方法先确定系数在确定字母; ②第二步提公因式并确定另一个因式,注意要确定另一个因式,可用原多项式除以公因式,所得的商即是提公因式后剩下的一个因式,也可用公因式分别除去原多项式的每一项,求的剩下的另一个因式; ③提完公因式后,另一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例如:-am+bm+cm= a(x-y)+b(y-x)= ⑵公式法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方法叫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a2-b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 2; 注意: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三项式,其中有两项能写成两个数(或式)的平方和的形式,另一项是这两个数(或式)的积的2倍。 例如:a2 +4ab+4b2 = ⑶分组分解法 能分组分解的方程有四项或大于四项,一般的分组分解有两种形式:二二分法,三一分法。 比如:ax+ay+bx+by=a(x+y)+b(x+y)=(a+b)(x+y) 同样,这道题也可以这样做。 ax+ay+bx+by=x(a+b)+y(a+b)=(a+b)(x+y) 几道例题: 1. 5ax+5bx+3ay+3by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 5.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学案鲁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 5.2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学案鲁教版 教师寄语:人的情绪需要不断调节,化学反应同样如此。 学习目标: 1.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1.中和反应的实质。 2.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方法。 难点:中和反应实质的探究。 预习导学 同学们有被蚊虫叮咬的经历吗?蚊虫分泌的酸性物质进入肌肉后, 会使肌肉酸痛,有经验的人知道涂点肥皂水可以止痛、消肿;浓硫酸或 浓盐酸泄漏后,有关人员立即用熟石灰进行处理……你知道其中的道理 吗?这个问题和我们今天学习的中和反应有关。 课堂展示 演示实验:用滴管向盛有5%盐酸的试管中滴加5%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吗?你的猜想是什么? 实验探究一: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问题:你的猜想是什么?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提示活动顺序:猜想→各自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组实验:请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利用桌子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来实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注意实验进行情况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

问题思考:在以上反应过程中,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请同学们分析课本表中的数据,并在坐标纸上绘出pH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 根据曲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讨论交流:①当滴入的NaOH溶液不足时,pH 7,溶液显性, 剩余; ②当滴入的NaOH溶液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时,pH 7,溶液显性; ③当滴入的NaOH溶液过量时,pH 7,溶液显性,剩余。 实验探究二:盐酸和氢氧化钙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上一个反应的共同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3. 。 思考: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呢?H+和OH-哪去了呢?结合下列图片,阅读课本125页,理解溶液中酸和碱反应的微观过程。 (分析反应实质: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盐酸中的和氢氧化钠中的相互中和生成了水,反应的结果是溶液中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消失了)。 总结:其他的产物如氯化钠、氯化钙都属于盐。像这样酸和碱作用生成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归纳总结:上述反应的共同点: 1.酸+碱—→盐+水 2.溶液在反应后趋于中性。 3.H+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反思交流】

初中化学主要的知识点和复分解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主要的知识点 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离子的检验方法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知识点经典题例

戴氏教育中高考学校教育中心 【教师寄语:请你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 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考点一:完全平方公式 1.(2014?南充)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3?a2=a5B.(a2)3=a5C.a3+a3=a6D.(a+b)2=a2+b2 2.(2014?莆田)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3?a2=a6B.(2a)3=6a3C.(a﹣b)2=a2﹣b2D.3a2﹣a2=2a2 3.(2014?贵港)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a﹣a=1 B.(a﹣1)2=a2﹣1 C.a?a2=a3D.(2a)2=2a2 考点二:平方差公式 4.(2014?句容市一模)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3a+2a=a5B.a2?a3=a6C.(a+b)(a﹣b)=a2﹣b2D.(a+b)2=a2+b2 5.(2014?锡山区一模)计算(x﹣2)(2+x)的结果是() A.x2﹣4 B.4﹣x2C.x2+4x+4 D.x2﹣4x+4 6.(2013?益阳)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a3÷a=6 B.(ab2)2=ab4C.(a+b)(a﹣b)=a2﹣b2D.(a+b)2=a2+b2 考点三:因式分解的意义 7.(2014?海南)下列式子从左到右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a2+4a﹣21=a(a+4)﹣21 B.a2+4a﹣21=(a﹣3)(a+7) C.(a﹣3)(a+7)=a2+4a﹣21 D.a2+4a﹣21=(a+2)2﹣25 考点四:公因式 8.观察下列各式:①2a+b和a+b;②5m(a﹣b)和﹣a+b;③3(a+b)和﹣a﹣b;④x2﹣y2和x2+y2;其中 有公因式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考点五: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 9.(2014?威海)将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结果中不含因式x﹣1的是() A.x2﹣1 B.x(x﹣2)+(2﹣x)C.x2﹣2x+1 D.x2+2x+1 10.(2013?槐荫区一模)把多项式mx2﹣2mx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A.m(x2﹣2x)B.m2(x﹣2)C.m x(x﹣2)D.m x(x+2) 考点六:因式分解—公式法 11.(2014?衡阳)下列因式分解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x3+2xy+x=x(x2+2y);②x2+4x+4=(x+2)2;③﹣x2+y2=(x+y)(x﹣y) A.3个B.2个C.1个D.0个 12.(2014?常德)下面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x2+2x+1=x(x+2)+1 B.(x2﹣4)x=x3﹣4x C.ax+bx=(a+b)x D.m2﹣2mn+n2=(m+n)2 考点七:因式分解—分组分解 13.(2010?自贡)把x2﹣y2﹣2y﹣1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超详)

初中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桃李阁专题第8讲——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2017.3.1)

化学辅导讲义 年 级: 九年级 辅导科目: 化学 课时数:3 课 题 桃李阁专题第8讲——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 教学目的 1. 初步掌握酸碱盐的概念及性质。 2. 初步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征。 3. 初步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规律。 教学内容 考点一:中和反应 思考:为什么被蚊虫叮咬过之后会觉得痛痒?有什么办法会消除肿痛? HCl 和NaOH 在水中解离出离子氢氧化钠(碱)和稀盐酸(酸)发生 的反应NaOH + HCl === NaCl + H 2O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反应实质:H + + OH - == H 2O 3、特性: 活动内容及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向2mLNaOH 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并振荡,观察现象。 溶液始终无明显变化。 2、在烧杯中加入约2mL 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 溶液先由无色变成红色,后变成无色。 加入盐酸前溶液呈碱性,加入盐酸后,溶液不呈碱性。 3、取少量溶液加热蒸发 白色固体 氯化钠 4、再向上述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1、为什么要加入酚酞指示剂? (借以判断反应有无发生) 2、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 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都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活动内容及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NaOH 溶液,观察现象; 再滴加适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加入酸后又溶解 CuSO 4 + 2NaOH = Cu(OH)2↓+ Na 2SO 4 Cu(OH)2 + H 2SO 4 = CuSO 4 +2H 2O 4、应用: (1)农业上利用中和反应, 土壤的 以利于植物生长。 (2)处理工厂废水:处理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 化学方程式 ; (3)用于医药:胃酸是 ,胃酸过多可以服用 性的物质中和。 服用氢氧化铝中和胃酸化学方程式 ; 服用氢氧化镁中和胃酸化学方程式 ; (4)生活中,食用皮蛋时常加入 以将其中含有的碱性物质 。 【课堂练习】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B .2NaOH+H 2SO 4=Na 2SO 4+2H 2O C .SO 2+2NaOH=Na 2SO 3+H 2O D .Zn+CuSO 4=ZnSO 4+Cu 2. 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 B.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胃酸 C.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D.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 3. 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

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

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 注意三原则 1.分解要彻底(是否有公因式,是否可用公式) 2.最后结果只有小括号 3.最后结果中多项式首项系数为正(例如:-3x^2+x=x(-3x+1)) 4.最后结果每一项都为最简因式 归纳方法: 1.提公因式法。 2.公式法。 3.分组分解法。 4.凑数法。[x^2+(a+b)x+ab=(x+a)(x+b)] 5.组合分解法。 6.十字相乘法。 7.双十字相乘法。 8.配方法。 9.拆项补项法。 10.换元法。 11.长除法。 12.求根法。 13.图象法。 14.主元法。 15.待定系数法。

16.特殊值法。 17.因式定理法。 基本方法各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公因式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取公因式 具体方法:当各项系数都是整数时,公因式的系数应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字母取各项的相同的字母,而且各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当各项的系数有分数时,公因式系数为各分数的最大公约数。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成为正数。提出“-”号时,多项式的各项都要变号。 口诀:找准公因式,一次要提尽全家都搬走,留1把家守提负要变号,变形看奇偶。 例如:-am+bm+cm=-(a-b-c)m a(x-y)+b(y-x)=a(x-y)-b(x-y)=(a-b)(x-y)。 注意:把2a+1/2变成2(a+1/4)不叫提公因式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方法叫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 (a+b)(a-b)=a^2-b^2,反过来为a^2-b^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反过来为a^2+2ab+b^2=(a+b)^2 (a-b)^2=a^2-2ab+b^2 a^2-2ab+b^2=(a-b)^2 注意: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三项式,其中有两项能写成两个数(或式)的平方和的形式,另一项是这两个数(或式)的积的2倍。

九年级化学全册《中和反应及应用》同步练习1鲁教版

A. B. C. D. p H 7 T / p H 7 T / p H 7 T / p H 7 T / 九年级化学全册《中和反应及应用》同步练习1 鲁教版 1.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切实可行的是( ) A.用酚酞溶液鉴别NaCl 溶液和盐酸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O2和N2 C.用石蕊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D.用水鉴别NaOH 和CaCO3固体 2.右图为喷墨机工作原理示意图。溶解在墨水(pH :7.5~9.0)中的染料,从喷嘴喷到纸(pH :4.5~6.5)上,变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墨水偏酸性 B .墨水显中性 C .纸偏酸性 D .纸偏碱性 3.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某同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氮肥溶液的pH 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右表。该同学最好选用: ( ) 化肥名称 尿素 碳酸氢铵 硫酸铵 氨 水 pH 7 8 5 11 A .尿素 B .碳酸氢铵 C .硫酸铵 D .氨水 4.某种消化药片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镁,能减缓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在氢氧化镁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的pH 变化的情况符合下图中的( ) 5. 若想使某种pH =0的溶液成为pH =8的溶液,应加入下列何种物质才能实现( ) A .水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稀硫酸 D .pH =0的溶液 6.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KOH ,HCl ,KCl 3种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是 ( ) A .紫色石蕊试液 B .BaCl2溶液 C .AgNO3溶液 D .无色酚酞试液 7.30 g 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20 g 30%的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的颜色为( ) A .蓝色 B .红色 C .紫色 D .无色 8.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试回答: 酚酞 (步骤①) (步骤②) 氢氧化钠 溶液

因式分解知识点归纳总结一

因式分解知识点归纳总结一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 +b).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六)提公因式法 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 2. 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 一次项的系数.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探究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逐步认识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 ⑴通过边实验边探讨,使学生学会分工协作、整合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进 行交流。 ⑵对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的不同现象,学会分析原因。 3.情感与态度: ⑴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⑵使学生在参与和合作中感受自己的成功,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可以获得化学知识,体验到化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分析:本节课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教学案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有了初步 的认识,学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如何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酸和碱之间能否 发生反应?H+和OH-能同时存在于溶液中吗?这些问题既是学生头脑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又是很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所以本节课是在第二节探究酸碱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 探究酸和碱的性质,教学起点定位在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这个问题上,从而引发有关中 和反应的探究活动,最后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实质 探究重点:1.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2.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 探究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实验仪器及药品:5%稀盐酸 5%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pH试纸氢氧化钙固体蒸馏水浓盐酸 试管8支胶头滴管小烧杯玻璃棒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探究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请同学们回忆,怎样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为什么酸和碱具有共同的性质? 【投影】酸碱指示剂和酸碱度的知识再现习题 1.用酸碱指示剂可以区别溶液的酸碱性。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试液;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原因:酸溶液中含有较多的H+;碱溶液中含有较多的 OH- 2.溶液的酸碱度常用来表示。 pH<7时,溶液显性; pH = 7时,溶液显性;pH > 7时,溶液显性。

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

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

第一讲因式分解 一,知识梳理 1. 因式分解 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因式分解 即:多项式几个整式的积 1 1 例:- ax bx 3 3 因式分解,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因式分解的对象是多项式; 2. 因式分解的结果一定是整式乘积的形式; 3. 分解因式,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4. 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5. 结果如有相同因式,应写成幕的形式; 6. 题目中没有指定数的范围,一般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分解; 因式分解是对多项式进行的一种恒等变形,是整式乘法的逆过程 2. 因式分解的方法: (1)提公因式法: ①定义: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式,这个变形就是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公因式: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的相同的因式。公因式可以是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 系数一一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字母一一取各项都含有的字母 指数---- 取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幕 例:12a3b3c 8a3b2c3 6a4b2c2的公因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从多项式的系数和字母两部分来考虑,系数部分分别是12、-8、6,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为2;字母部分a'b3c,a3b2c3, af2都含有因式a3b2c,故多项式的公因 式是2a3b2c. ②提公因式的步骤 第一步:找出公因式; 第二步:提公因式并确定另一个因式,提公因式时,可用原多项式除以公因 式,所得商即是提公因式后剩下的另一个因式。 注意:提取公因式后,对另一个因式要注意整理并化简,务必使因式最简。多 项式中第一项有负号的,要先提取符号。 例1:把12a2b 18ab2 24a3b3分解因式. 解析:本题的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是6,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幕是ab,故公因式为 6ab。 解:12a2b 18ab224a'b3 2 2 6ab(2a 3b 4a b ) 例2:把多项式3(x 4) x(4 x)分解因式 解析:由于4 x (x 4),多项式3(x 4) x(4 x)可以变形为 3(x 4) x(x 4),我们可以发现多项式各项都含有公因式(x 4 ),所以我们可以提取公因式(x 4 )后,再将多项式写成积的形式. 解:3(x 4) x(4 x)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中微粒观的教学设计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中微粒观的教学设计 我们在使用鲁教版教材的过程中不难体会出鲁教版采用的是一种渗透贯穿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微粒观的,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呢?现我就在讲授《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这一节中怎样贯穿微粒观的展示如下: 1、问题情境:人体胃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但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如果你因胃酸过多引起了胃痛,你认为服用的胃药中含什么物质有助于治疗胃痛? (通过回顾生活中对此问题的处理方法,会有学生提出加一些碱的答案。) 2、思考:为什么加一点碱就可以减少胃酸呢? (学生猜测:可能是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提出问题: (1)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变化呢? 投影: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设计意图:从微观上把握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让学生明确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H +和氢氧化钠中的OH-相互“中和”生成了水,反应的结果是溶液中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消失了,从而建立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思维方式。)(2)尝试书写反应的方程式。(NaOH+HCl===NaCl+H2O) (3)知识拓展: 既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了水,那么其他的酸和碱之间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吗?(学生会提出猜想:能。让学生进行氢氧化钙和盐酸、氢氧化钠和硫酸的类似反应实验,为自己的猜想寻找依据。并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Ca(OH)2 +2HCl == CaCl2 +H2O 2NaOH +H2SO4 == Na2SO4 +2H2O)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交流讨论后进行归纳总结: ①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钙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这样的化合物称为盐。②反应共同的特点是:酸+碱→盐+水。③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④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了水。 (设计意图:根据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形成本节的核心概念——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了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 化学用语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华师大版初二数学因式分解知识点及例题详解

初二数学——分解因式 一、 考点、热点分析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一)常见形式:(1)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2222()a ab b a b ±+=± (3)立方差公式:3322()()a b a b a ab b -=-++ (4)立方和公式:3322()()a b a b a ab b +=+-+ (5)十字相乘法(十字相乘法是适用于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的方法.) ①二次三项式: 把多项式c bx ax ++2,称为字母x 的二次三项式,其中2ax 称为二次项,bx 、 为一次项,c 为常数项.例如,322--x x 和652++x x 都是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 在多项式2286y xy x +-中,如果把y 看作常数,就是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 如果把x 看作常数,就是关于y 的二次三项式. 在多项式37222+-ab b a 中,把ab 看作一个整体,即3)(7)(22+-ab ab ,就是 关于ab 的二次三项式.同样,多项式12)(7)(2++++y x y x ,把x +y 看作一个整体,就是关于x +y 的二次三项式. ②十字相乘法的依据和具体内容 它的一般规律是:(1)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q px x ++2,如果能把 常数项q 分解成两个因数a ,b 的积,并且a +b 为一次项系数p ,那么它就可以 运用公式 分解因式.这种方法的特征是“拆常数项,凑一次项”. 注意:公式中的x 可以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当常数项为正数时,把它分解为两个同号因数的积,因式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的符号相同;当常数项为负数时,把它分解为两个异号因数的积,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第五单元学案 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二节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教师寄语:人的情绪需要不断调节,化学反应同样如此。 学习目标: 1.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1.中和反应的实质。 2.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方法。 难点:中和反应实质的探究。 预习导学 同学们有被蚊虫叮咬的经历吗?蚊虫分泌的酸性物

质进入肌肉后,会使肌肉酸痛,有经验的人知道涂点肥皂水可以止痛、消肿;浓硫酸或浓盐酸泄漏后,有关人员立即用熟石灰进行处理……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这个问题和我们今天学习的中和反应有关。 课堂展示 演示实验:用滴管向盛有5%盐酸的试管中滴加5%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吗?你的猜想是什么? 实验探究一: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问题:你的猜想是什么?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提示活动顺序:猜想→各自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组实验:请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利用桌子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来实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注意实验进行情况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 问题思考:在以上反应过程中,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请同学们分析课本表中的数据,并在坐标纸上绘出pH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 根据曲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讨论交流:①当滴入的NaOH溶液不足时,pH 7,溶液显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