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杨开慧故居活动心得

参观杨开慧故居活动心得

心得体会

上个周末在研究生院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杨开慧前辈的故居。很荣幸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去参观学习。带着对革命先辈的深深敬仰和感慨,我们来到杨开慧故居。在讲解员的低声解说下,我们一路参观着她用过的朴素物品,看着她写下的一页页泛黄手稿,仿佛在诉说着她和毛泽东同志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谱写着一代巾帼英雄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坚贞。她不仅是忠厚传家的好女儿,忠贞爱情的好妻子,忠义教子的好母亲,更是忠烈为民的好学生,忠诚革命的好党员。

这一趟红色之旅像夏日的一场大雨洗涤着大家的心灵,让所有前来人员深受震撼。作为一名研究生而言,我们更应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把爱国爱党之情落实到具体工作学习中去,牢记宗旨,忠诚履职,让革命先辈的不朽精神代代相传,让中华儿女的奋斗事业生生不息。

之后我们继续召开了团学干部培训活动,会上学长和老师们的分享与教诲让我受益良多。不禁让自己感觉到肩上多了份担子。在此次培训中,我也学到了一些东西,对我们的职责也有了深一步的理解,而更多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让自己成为合格,优秀的人。我们研究生院是一个大家庭,作为一名班干部,我们更应该以此为荣,并且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把研究生院创建的更好美好,为同学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才不愧说自己是高富帅研究生院中的一员。

梁欢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作文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作文 导语:中国的解放事业染透了无数革命先辈们的鲜血,他们用生命守护住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那些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英雄前辈们的。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一: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一早,我们来到纪念碑前,首先横在我们眼前的是上百层的三组台阶,让我们为之一振,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也是百色人民对烈士们的崇高的敬意学习心得体会。我们还是列队上前,在上去的途中,可谓非常艰辛苦,大家是靠毅力走到纪念碑前的。走完了阶梯,终于看到纪念碑立在那里,百色纪念碑高高耸立,神圣不可侵犯。在碑前,我们列成四个方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敬献花圈,行礼,重温入党宣誓。让我们再次对自己向党和人民作出了郑重的承诺。最后由队长代表班委发表感言,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深切缅怀和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随后,我们来到了红军桥,经过一段走廊标志有邓小平当年的题词、百色起义前召开的会议等。我们又来到了百色纪念馆广场,馆前有邓小平雕像,只见他敞开的西装上露出短小的马夹,左手插腰,掀起一边衣角,右脚向前抬起,高高站立,两眼平视远方,似乎满怀信心地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大好前景。纪念馆内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个版块,主要

以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全面展示有关百色起义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突出表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百色起义革命先辈不畏艰险,勇于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并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幻影成像、虚拟现实等到现代展陈技术再现历史,突出重点、亮点,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馆内有白色曙光——中国红军第七军诞生的生动画面,有恒里岩惨案,有百色解放,人民群众夹道欢迎的隆重场面等生动展现了百色起义的相关事件和人物展示。 一路来在车上通过张教授的讲解,为我们参观纪念馆作了很好的铺垫。在纪念馆内通过场景展示、事件简介和听张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整个百色起义的发展过程,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大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于右江卷起巨阑,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在这南国边疆的红土地上进行了又一场惊天动地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连成一片形成了五万平方公里,一百五十万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极大地动摇了西南半壁的封建反动统治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工武装斗争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典范,为探索中国

考察湖南韶山心得体会(精)

考察湖南韶山心得体会 10月 22日到 28日,市科协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踏上了红色之旅,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湖南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几天的旅程里,我们先后考察了湖南博物馆、岳麓书院、毛泽东故居、毛主席铜像广场、刘少奇故居、贺龙公园等。既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秀美、更是重温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丰功伟绩,受益非浅。 韶山是毛主席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点燃革命的圣火,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起点。在毛主席故居、在毛泽东铜像广场、在长沙市的大街小巷,我们都能深刻的了解到,当年革命的火种,星星燎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能磨灭的烙印,这革命的火种,历经了 80年风雨沧桑,依然经久不息,见证着往昔峥嵘岁月,也照亮了后辈前行的路程。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故居、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 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首先参观了毛泽东铜像广场 , 远远就看到一尊高大的塑像耸立正中,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近瞻仰了毛主席铜像,向毛主席的铜像献花、敬礼 ,向毛主席三鞠躬,像全国各地奔向韶山冲的人们一样 , 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我心里默默地重温入党誓词 ,和大家一起唱起《东方红》,豪情壮气油然而生,不禁让我想起毛主席那豪迈飘逸的诗篇《沁园春·雪》,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脍炙人口的词句。毛主席铜像微笑着望着前方,他老人家是不是也为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欣慰呢。 接下来参观的是毛主席故居, 其实这是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凹”字土木结构建筑,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泥砖墙、小青瓦,背山面水,掩映在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 杨开慧故居看起来是那么的简朴和破旧,但虽是陋室,却这内头充满了浩然正气,让人从外到内,在心灵上受到一次洗礼的地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欢迎大家阅读。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篇1 杨开慧的故居,座落在长沙县福临区开慧乡开慧村的板仓,这里距长沙市65公里,有长沙至湘阴的公路经过。故居坐西朝东,前临公路,其余三面青山环绕。故居依山而建,前有矮墙防护,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栋和东西两厢,中辟天井,植有桂树和女贞树。开慧一家住左厢,其叔父一家住右厢。1966年11月,故居维修开放,供人参观学习。以后又经过多次维修和整理,现复原陈列了毛泽东住的房间、杨开慧烈士的住房。杨昌济夫妇的住房横堂屋,厨房等。毛泽东住房中的四只瓷茶碗和杨开慧住房中的藤椅是当年用过的珍贵文物。故居内设了杨开慧生平事迹陈列室,展出了大量照片、画照和文抄,四个低平柜里还展出了部分文物,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杨开慧烈士光辉的一生。 开慧烈士陵园位于开慧故居右侧的棉花坡,三面环山,

东临公路,占在面积20多亩。新建陵墓为混凝土墓壁,面贴大理石,墓的两侧,各竖汉白玉碑一块。右侧碑文刻着“杨开慧烈士墓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开慧,生于1901年,长沙板仓人,早年在毛泽东,蔡和森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下,追求革命真理,反对封建礼教。与丁玲等同考入岳云中学(当时是所男校),是“开放女禁”的急先锋。在读书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1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与毛泽东结为伴侣,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从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大干革命失败后,她回到板仓同地下党的同志们一道坚持了三年多艰苦的地下工作。1930年10月的一天下午,杨开慧被敌人密探发现,80余名敌兵将板仓下屋团团围住,杨开慧从容处理文件后被捕,仅有8岁的小岸英也被敌人押送到长沙。审讯中,敌人妄图强迫她交出地下党组织的名单和毛泽东的具体地址,并要她登报声名,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严词拒绝,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大义凛然,表现出了一个革命者的崇高气节。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钉害于长沙浏阳外识字岭,年仅29 岁。 解放后,家乡的人民为了纪念杨开慧烈士,将她的故居

杨开慧故居参观记三年级作文500字

杨开慧故居参观记三年级作文500字 杨开慧故居参观记三年级作文500字 今年四月的一天,风和日丽,爸爸妈妈开车带着我一起出门踏青,我们来到了长沙县的“杨开慧纪念馆”参观。 一下车,举目四望,只见绿树掩映,群山环绕,“杨开慧纪念馆”在这绿树群山之中格外醒目。我们随着人群,踏上了纪念馆的台阶。 走进厅,迎面面来的是杨开慧烈士雕像,只见火红的党旗背景前,一位浑身雪白的女英雄,脚步坚定,双拳紧握,眼睛看向前方,在她的眼中,仿佛有两束燃烧的烈火,控诉着当时的黑暗。看到这雕塑,我深深被震撼到了。 杨开慧,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她也是毛主席的夫人。 她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她虽是女儿身,但父亲也为她取了名、字、号。后来,她与青年时代的毛主席成为了革命伴侣,他们为着祖国和人民的解放,分隔两地。她是一个年轻的革命烈士,29岁就光荣牺牲了。在过去那些困难的日子里,她悉心抚育年幼的孩子,照顾年迈的母亲,思念远

行的亲人,坚持地下革命活动,被抓后,她不畏敌人的严刑拷打,不受敌人的威逼利诱,舍生取义,壮烈牺牲。 听着讲解员告诉我们的杨开慧的英雄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敬佩之情犹然而生:杨开慧是一位了不起的女英雄,她立场坚定,内心坚强,真让人敬佩!为了正义,连生命都不要,虽然现实并没有那么残酷,但我们应该学习她那种为了信仰的坚持的那种精神。她牺牲后,毛主席悲痛欲绝,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词来表达对这位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杨开慧故居,这是一栋好多房间的平房,古朴大方,充满田园气息。还瞻仰了许多旧时的遗物,为烈士们敬献花篮。 参观结束了,我的心却心潮起伏:今天的我们,是享受和平与幸福的一代人,我们更应该学习烈士身上的精神品质,运用到我们的学习上来,为祖国的未来作出贡献! 指导:吴建芝 杨开慧故居参观记三年级作文500字

(完整版)参观雷锋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雷锋纪念馆心得体会 到达目的地下车后,映入眼帘的是刻有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雷锋同志纪念碑和雷锋同志的巨型雕像。我们在雷锋巨型雕像前久久注目然后参观雷锋纪念馆。进入展馆内参观,除了不同时期对雷锋的介绍外,我还看到了雷锋的日记,雷锋的用品,其中包括我们熟知的补了又补还不舍得扔掉得袜子和衣服。眼前的景象,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那一段艰苦补素的日子中去。同时我又在反思,当今社会,雷锋精神我们还需要吗?在此,我把在雷锋纪念馆中的体会、感触的雷锋永恒的精神写出来。 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国家、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甘愿当革命需要的傻子”,无私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把帮助别人看成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雷锋把生命中的一分光和热都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高尚风格,是雷锋精神的实质,是雷锋生命乐章中最动人的主旋律。 三、爱岗敬业的品质。雷锋的一生有过很多次工作变化,他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踏踏实实、尽职尽责,像螺丝钉一样,钉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像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了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链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 四、精益求精的态度。雷锋对所从事的每项工作都精益求精,并在实践中刻苦钻研业务,努力争取最好的成绩。

五、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雷锋具有不畏艰苦的斗志,一向以艰苦奋斗为荣,在工作上苦干实干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 六、刻苦学习钻研科学理论。“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铜;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 七、雷锋日记写出了做人的根本和精髓,永远鼓舞激励着我。他在日记是写到:“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飴。 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有理想 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这些话语又像黑夜里的明灯,指明了寻找“真正青春”的方向,雷锋同志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一个年轻而伟大的生命,年仅22岁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生命是短暂的,但他却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用如此短暂的生命诠释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我。 只有当身临其境的时候,我才明白:雷锋的精神不仅表现在艰苦朴素、助人为乐上,并不是单纯的小时候定义的那样。雷锋还具有螺丝钉精神,干ー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

韶山心得

参观韶山的体会——曾经的那些岁月 5月8日,我们党支部全体师生来到了革命圣地——韶山。当客车徐徐驶进韶山,到达铜像广场的时候,作为一名党校学员的我感到心情澎湃,激动万分。 人人都知晓,韶山是毛主席的故乡。如今,我第一次踏上韶山这块历史性的土地,参观毛主席故居,博物馆,缅怀了老一辈先驱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重温了峥嵘的历史,那些感动再一次地洗礼着我的身心。 韶山之旅,我再次感受到了毛主席在中国所有人心中的位置。从小听着他的故事长大,至今走进韶山,走进他的故乡,终于亲身的感受到了他一生的艰辛,一生的荣耀,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古朴的故居,亮堂的博物馆,每个角落无不体现了凝重的历史。我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理解,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消除了自己思想上的某些不正确的认识,明确了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实际工作中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进一步坚定了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与信心。 从古至今公共利益人民心中良好的愿望就是追求幸福、和平、富裕的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立志为人民谋幸福,为大众求安康,立志消灭剥削,消除贫穷,实现共产主

义,建设人类美好家园。一代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着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不懈努力,矢志追求,他们的精神和品质,深深的感染了我。如今,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灵活面对国际形势,聚精会神搞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这样的党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能够成为其中一员是我此生最大的荣誉。 这次参观,使我对毛泽东的一生有了充分的了解: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他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发扬。共产主义就像一面光辉的旗帜一样在引导我们,认识困难,排除困难,凭着共产党人的执著与踏实,最终必定会赢得这面旗帜,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一定要把对共产主义的忠诚转化为坚决贯彻和落实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政策的行动,坚定地投身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热潮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碰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气馁,决不丧失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和雄心。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刘少奇的故居,刘少奇故居坐落于宁乡花明楼镇,那里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走进少奇故居,迎面而来的是少奇同志庄重的铜像,令人肃穆。来到少奇同志的家中,朴素干净,这似乎也体现着少奇同志优良的的作风。低矮的土房,却不乏幽静,四面环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少奇同志为了中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体会篇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体会篇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体会2013年9月,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我有幸与单位40多名同志一同乘车奔赴沂蒙老区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革命先辈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和牺牲精神。?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共分为五个展厅: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主要记载了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的事迹。门厅正面是一个巨大的孟良崮战役沙盘,讲解员介绍了当年的战役形式和战役决策,华东野战军在敌重兵密集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转变了华东的战局。战役厅主要展示了战役的经过及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表和参战部队的进攻,增援情况。支前厅主要向生动再现了沂蒙人民踊跃支前的情况。一幕幕母送子、妻送郎、妹妹送哥上战场的感人场景,沂蒙六姐妹主动挑起拥军支前重担,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洗军衣80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运柴火1700多斤。在冰冷的汶河水中,30多名妇女一字排开架起了“人桥”,保证部队战士从她们的肩头踏过成功渡河……这些画面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陈毅元帅曾经说:“我陈毅就是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给养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长江”。英烈厅展示了部分英模人物、战斗英雄的事迹情况,2800多名烈士永远沉睡在这片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双拥厅介绍了蒙阴县走出山门,开展异地拥军,获得全国拥军优属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一: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一早,我们来到纪念碑前,首先横在我们眼前的是上百层的三组台阶,让我们为之一振,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也是百色人民对烈士们的崇高的敬意学习心得体会。我们还是列队上前,在上去的途中,可谓非常艰辛苦,大家是靠毅力走到纪念碑前的。走完了阶梯,终于看到纪念碑立在那里,百色纪念碑高高耸立,神圣不可侵犯。在碑前,我们列成四个方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敬献花圈,行礼,重温入党宣誓。让我们再次对自己向党和人民作出了郑重的承诺。最后由队长代表班委发表感言,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深切缅怀和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随后,我们来到了红军桥,经过一段走廊标志有邓小平当年的题词、百色起义前召开的会议等。我们又来到了百色纪念馆广场,馆前有邓小平雕像,只见他敞开的西装上露出短小的马夹,左手插腰,掀起一边衣角,右脚向前抬起,高高站立,两眼平视远方,似乎满怀信心地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大好前景。纪念馆内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个版块,主要以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全面展示有关百色起义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突出表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百色起义革命先辈不畏艰险,勇于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并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幻影成像、虚拟现实等到现代展陈技术再现历史,突出重点、亮点,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馆内有白色曙光——中国红军第七军诞生的生动画面,有恒里岩惨案,有百色解放,人民群众夹道欢迎的隆重场面等生动展现了百色起义的相关事件和人物展示。 一路来在车上通过张教授的讲解,为我们参观纪念馆作了很好的铺垫。在纪念馆内通过场景展示、事件简介和听张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整个百色起义的发展过程,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大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于右江卷起巨阑,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在这南国边疆的红土地上进行了又一场惊天动地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连成一片形成了五万平方公里,一百五十万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极大地动摇了西南半壁的封建反动统治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工武装斗争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典范,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了解了在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根据地北上。1931年1月,红七军在全州召开前委会议,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红七军7000多将士经过桂、黔、湘、等省边界七千里的艰苦征战,至1931年7月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合时只剩下2000多人的壮举。他们被编入红三军团,成为人民军队南征北战的一支劲旅。了解了恒里岩惨案的过程,1931年3月,凤山县党政机关、红军一个连以及恒里乡群众约1000人撤退到险峻的恒里岩与敌军进行长达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因弹尽粮绝,敌军攻入洞内,尚未撤退的370多人宁死不屈,战斗直至全部壮烈牺牲等历史事件,让我们为

参观韶山之感想

参观韶山之感想 韶山,这个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的红色圣地,永远都让人心潮澎湃。这个诞生了两位主席的偏远山村,让人不知不觉间都产生了人杰地灵这种想法。但当我走过了那里的山山水水之后我才意识到了是先有的人杰才被称为地灵! 无论是刘主席还是毛主席,他们都是一代伟人,但它们的故居同样都是简单明了。依山傍水的他们并没有被山阻隔救世之心,也没有被水冲刷掉那抗敌之热血!看着那土墙青瓦,很难想象到伟人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虽然物是人非,但我们仍然能想像得到当年主席喃喃着那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毅然离去的背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怀着满腔的热血与赤诚,为了挽救那个千疮百孔的国家,主席无悔的把自己青春与热血献给了国家!呕心沥血几十年,自己的六位至亲先后离自己而去,但他都默默咽下悲伤继续前行。 主席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史永远不会忘记那伟岸的身姿,那高瞻远瞩的神情。前辈们为了祖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而现在祖国的兴旺与强大正需要我们去添砖加瓦,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责无旁贷,担负起我们的责任,尽情的释放自己的光和热,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前辈的道路是

如此坎坷,他们都能披荆斩棘奋然前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薪尽火传,我们每个人都书写了和正在书写着历史,历史是让人缅怀过去的,更是让人传承精神的!这才是一个民族强大并且永存的根本之所在!当那委地的号角被拾起的时候,就是这个民族觉醒之刻! 如今的我已走出我的那个小山村,我可以在着广阔的天地之间去像当年的毛主席那样为了理想和自由而拼搏努力。充满了力量,充满着期待和志愿,充满了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的我也要向世界展示我的光和热!看着那博物馆里展示的一件件物品,我仿佛置身于那段峥嵘岁月中,主席的衣服并不是锦帽貂裘,主席的三餐并不是山珍海味,主席的车子并不是奔驰宝马,但我却在那静静的陈列在那里一件件主席物品中看到了简朴中精神的高贵,在那粗茶淡饭中看到了为国为民的大爱,在那豪放的笔墨间看到了运筹帷幄的大气,在那平凡中看到了伟大!多少前尘往事不应忘,多少理想抱负不应弃,韶山之行让我心中对祖国更加自豪,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建设祖国的决心。 韶山之行已然结束,但历史的巨轮仍在滚滚向前,主席的精神财富已经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它将伴随着我一生,激励着我一生,这是一份独属于我中华的永不褪色的荣耀!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一: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一早,我们来到纪念碑前,首先横在我们眼前的是上百层的三组台阶,让我们为之一振,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也是百色人民对烈士们的崇高的敬意学习心得体会。我们还是列队上前,在上去的途中,可谓非常艰辛苦,大家是靠毅力走到纪念碑前的。走完了阶梯,终于看到纪念碑立在那里,百色纪念碑高高耸立,神圣不可侵犯。在碑前,我们列成四个方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敬献花圈,行礼,重温入党宣誓。让我们再次对自己向党和人民作出了郑重的承诺。最后由队长代表班委发表感言,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深切缅怀和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随后,我们来到了红军桥,经过一段走廊标志有邓小平当年的题词、百色起义前召开的会议等。我们又来到了百色纪念馆广场,馆前有邓小平雕像,只见他敞开的西装上露出短小的马夹,左手插腰,掀起一边衣角,右脚向前抬起,高高站立,两眼平视远方,似乎满怀信心地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大好前景。纪念馆内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个版块,主要以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全面展示有关百色起义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突出表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百色起义革命先辈不畏艰险,勇于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并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幻影成像、

虚拟现实等到现代展陈技术再现历史,突出重点、亮点,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馆内有白色曙光——中国红军第七军诞生的生动画面,有恒里岩惨案,有百色解放,人民群众夹道欢迎的隆重场面等生动展现了百色起义的相关事件和人物展示。 一路来在车上通过张教授的讲解,为我们参观纪念馆作了很好的铺垫。在纪念馆内通过场景展示、事件简介和听张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整个百色起义的发展过程,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大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于右江卷起巨阑,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在这南国边疆的红土地上进行了又一场惊天动地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连成一片形成了五万平方公里,一百五十万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极大地动摇了西南半壁的封建反动统治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工武装斗争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典范,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了解了在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根据地北上。1931年1月,红七军在全州召开前委会议,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红七军7000多将士经过桂、黔、湘、等省边界七千里的艰苦征战,至1931

长沙板仓—杨开慧故居资料

长沙板仓 杨开慧故居

前言 板仓是一位受人敬重的贤妻良母、又是一位忠贞不屈的革命者—杨开慧的故里。1980年代去长沙开一个会,那时去长沙开会会后活动的重要节目:是去瞻仰毛泽东故居,好多人已经去过,因此,会议组织者应与会者要求:到板仓去参观杨开慧的故居。板仓在长沙东北60公里外(要路过当 年流行歌曲地:著名的浏阳河)那是一个山村。到了一看,建设得还真不错,尤其是纪念墓道一路,印象十分深刻——湖南人民没有亏待他的烈士女儿!可惜当初没有照相机,只留了记忆而没有照片,好在如今利用丰富网络的资源,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请共赏!

板仓新貌

新中国成立之后,家乡的人民为了纪念杨开慧烈士,将她的故居所在地清泰乡改为开慧乡,将她读过书的杨公庙中学改为开慧学校。

杨开慧故居,始建于清末,土木结构,盖小青瓦,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房舍为上、中、下三进,平行排列,前低后高,院内植桂花树和女贞树。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诞生于此。1966年11月维修后开放,并复原杨开慧住房、杨昌济夫妇住房以及毛泽东、杨展等的住房。1982年修缮时,在墙缝中发现有杨开慧在家居住时所写手稿、信札多件。1983年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昌济,杨开慧之父,曾留学日本、英国,10 年后回到长沙任教授,闻名三湘,“板仓杨”三个大字的寓所引来大批莘莘学子前来求教,第 一 师 范 的 学 生毛泽东也于1914年跨入此宅。对这个“资质俊秀”的高个子青年,杨昌济认为是“海内人才,前程远大”。1918年夏,杨昌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举家北迁后,推介毛泽东进北京图书馆工作。

参观贺龙故居心得体会

参观贺龙故居心得体会(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011年6月18日,医院开展“关爱在医院”主题活动年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组织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到桑植贺龙元帅故里参观学习。大家怀着对元帅的敬佩之情,对这次红色之旅充满憧憬和向往。 到达桑植贺龙故居后,我们按照活动的安排,参观贺龙元帅故居及贺龙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精神,在贺龙元帅铜像前,我想起了书本上学到的贺龙元帅生前转战湘鄂西,领导人民闹革命这段历史。正是先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无畏牺牲的精神,才换回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怀着这份崇敬之情,我更要勤勉上进、兢兢业业,以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一边听讲解员元帅的革命业绩,一边感悟元帅的感人故事,把我的思绪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当年那一幅幅惊心动魄、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的画面,又再一次生动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更加坚定了发扬艰苦奋斗、坚定理想信念、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贺龙元帅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崇敬。他始终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中,足迹到处,都谱写着他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赞歌。他把自己的手杖赠给维吾尔族百岁老人买买提木沙;深入果农问寒问暖,和同农民一起劳动;与文艺界的演员握手联欢;他慰问在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陪同周总理出国访问,关心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等等,

都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的关爱。 通过这次的学习参观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以后我将更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通过认真工作进行实践锻炼,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树立正确入党,往往是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漫长的过程,并不断循环往复,才能够获得的。要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强化正确的入党动机要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在这次参观元帅故里的活动中,从领导、同事的身上我感到了一种活力,一种动力。在我周围,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和优秀的积极分子,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态度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 我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心,只要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尽快不断提高自己。在我站党支部关怀和培养下,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正如歌曲中所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正是因为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国家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优秀的组织,我渴望早日加入这个组织。能够成为一名党员,一直都是我的精神动力。可能,我的思想还存在很多稚嫩的地方,恳请党组织加强对我的教育和培养,给予我批评。 某年某月某日 签名

游韶山心得体会

游韶山心得体会 韶山,是一个幽静、美丽的地方,一个被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吸引着千百万游客如潮涌海流纷至,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就诞生于此。这一次,有幸踏上主席故乡这片热土、圣地,近距离感悟领袖,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心情激动不已。只有亲身来到韶山,才能真实感受到那山、那水所带给你的震撼。因为在那里,我们可以重温那段值得骄傲的光辉历史,可以尽情吸取伟人故土的灵气,可以看到来自五湖四海虔诚的游人,可以学到很多感人震撼的事迹一路不停歇的驱车两个余小时,我们便来到了伟人故居。韶山的景色正如一代文豪毛主席所述:“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岚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图画。”雄伟气派的故居广场,较以前扩大了很多倍。一代伟人的铜像,高高耸立在韶山广场,栩栩生辉。瞻仰毛泽东的铜像。高大的身腔、伟岸的身材,一身整洁的中山装,更令人肃然起敬,“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主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为挽救民族死亡,前仆后继,才有了1949的开国大典,才有了如今中国的腾飞,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恩人,是中国人民的恩人啊!他扶中国于危难之时,求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乃至世界都记住了这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代天骄——毛泽东。 我们还参观了毛主席故居,这是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面临池塘,依托青山,荷叶连连,人杰地灵。普通而陈旧的家具,显示着那个时代的朴实。我们还看到了毛主席那留有73个补丁的睡衣和书籍、党费证等遗物时,在毛泽东同志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他自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关心天下。是韶山这个简朴的小山村,哺育了一代伟人,从而解救了全中国。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韶山清幽、俊美的自然风光,更圆了自己的红色梦想。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对我们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历史的红色之旅结束了,但未来的红色之旅却刚刚开始!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来,鞠躬尽瘁,成为永葆工作激情的永久动力!

长沙市博物馆观后感

长沙市博物馆观后感 长沙市博物馆位于长沙市八一路480号,是改革开放后在原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基础之上建立的综合性的地志博物馆,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它是长沙人文历史的象征。毛泽东故居让我们在此体味毛主席的简朴的生活,清水塘旁边杨柳依依环境宜人,博物馆内的展物更让我们增加了见识,了解了中共灿烂的历史文化。 一走进博物馆就看到巨大的毛主席像屹立在眼前,他两脚站立,轻轻地举起右手,两眼直视前方,好像在指引着中国革命的方向,再往前走就是毛主席和杨开慧故居了。推开小门,里面的东西也简简单单,卧室、洗澡房、厨房。据介绍,有这样的房间在当时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我们在这里停留,看着那些家具,品味着尘封在这里已久的气息,想像很多人曾经在这里忙碌的身影,在案下看资料的身影、在桌前激烈讨论的身影,在这里吃饭的身影。看着毛主席年轻时是画像,不禁对他肃然起敬,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将中国的历史齿轮扭向了不同的方向。红色的光芒在这里升起,给中国带来了光亮。 走出故居的小房子,踏过绿草地就看到了宏伟的长沙市博物馆,就是在这里陈列着2万余件反映长沙历史和近代革命的珍贵文物,看着这些文物,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的先祖创造了世界上任何一个邦域都无法比拟的工艺和文学成就,我们华夏民族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我们用更清醒的头脑去认识自己的不足,不是拿着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辉煌沾沾自喜,而是先走别人的路,再走别人未

曾走过的路,最终驰骋于不败之地。虽然这里古玩很多,并且很多还价值连城,且每一样都有很长的年代,集合了古人的智慧和心血。但最吸引我的注意力的不是这些,而是记录中国革命历史的红色展厅。 最吸引我注意的是一个红军家属优待证,一块儿小小的红布,上面用毛笔写着“红军家属优待证”,用红色的线缝上边,表面上斑斑驳驳,就是这样的一块儿布,没有现在的锦旗精致,也没有包着华丽的大红皮的证书耀眼,却是那样的夺目,那样是令人敬畏。这小小的一块布很可能是一个年轻的生命换来的;也许记载着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也许是一次举家搬迁;也许沾着家属的眼泪;也许被一位老奶奶颤颤巍巍的双手珍宝似的压在箱底。 在展览厅,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飞速发展和累累硕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这些正确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法律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了,但是,当我们享受着今天的富裕美好的生活时,我们要感激那些为了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甚至是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们,他们永远是人民的英雄。 走出博物馆的展览厅,右侧的浓荫下是一排炮台,这些黑色的炮台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杀伤力,作为一种纪念留在此地,昭示我们不忘历史,铭记那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外语系11商务英语302班:蒋艳红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参观故居心得体会_故居观后感优秀范文

参观故居心得体会_故居观后感优秀 范文 故居是指某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或者说曾经的居所,房子,主要指出生,童年时期或更长时间与父母等长辈一起生活的地方,即故乡所在地的住所。释义下面是带来的参观故居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参观故居心得体会篇一: 张謇,一个海门人民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的一生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就在今天,我有了答案。 张謇纪念馆坐落于海门市常乐镇状元街最东面。一下车,我就仿佛来到了清代。进入仿清式建筑的大门后,沿着甬道往北走,迎面而立的照壁上镌刻着张謇的名言。 绕过照壁,再往北走,进入张謇纪念馆的展示大楼。一进大厅,我们首先看到了一堵数字墙,这些数字标志着张謇的一生:十六岁,中秀才;四十二岁,中状元;四十三岁,开办企业;一生创办三百七十所学校……

进入展厅,里面共分四个部分介绍了张謇:出生成长篇、实业救国篇、教育兴国篇和社会事业篇。在出生成长篇中,我们听了“夜读三更”、“接下联”、“九百九十九”等故事,知道了张謇从小既聪明又勤奋。在接下来的几个篇章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展品和资料,知道了张謇创办的第一家企业是大生纱厂。之后,张謇又陆续开办了大生二厂、三厂、八厂,还以此为轴心创办了大达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等众多企业。因为海门靠江靠海,所以水上运输是必要的,于是他又兴建了青龙港和天生港。张謇还在教育方面拥有诸多第一,为海门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真正实现了他“父教育母实业”的主张。 参观完张謇纪念馆,我不禁感叹:“张謇,真不愧是集实业家、教育家于一身的一代伟人。” 参观故居心得体会篇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每当我读到这句名言,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伟大的开国——周恩来。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位于古城楚州驸马巷中心的周故居。驸马巷的两边有许多仿古的店铺,店里卖的都是楚州的土特产和琳琅满目的小纪念品,店铺里挤满了购物的游客。 我们走了一会儿,远远地就看见邓小平爷爷提写在红匾上的“周恩来同志故居”七个流金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走进大门,一眼就看见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铜匾挂在墙上。“怪

韶山之行感想

红色之旅有感 (一)韶山之行 七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尤其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抱着对伟人的崇高敬意,7月22日我们来到韶山参观旅游。 韶山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故乡,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2日上午9点钟左右,旅游车终于踏入我们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韶山;在旅游车慢慢地开往韶山冲的路上,我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当地的导游向我们介绍公路两旁的景色,以及韶山冲的变化,述说毛泽东当年是怎样从这里走出韶山冲并走向革命道路的;听着导游的介绍,我们被那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深深吸引住了。 用过早餐,我们首先来到铜像广场。广场的入口处有一块天然巨石,上面刻着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8个字。通往铜像广场的大道两旁分别立着六块巨大的石头,每块巨石上都雕刻有一首毛主席的诗词,据说每块巨石各代表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中逝去的六位亲人。进入广场的最里面,一尊高大的青铜制伟人毛泽东铜像屹立在广场的台阶上,广场周围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毛泽东铜像重3.7吨,高6米,花岗岩石基,座高4.1米,全身高10.1米,象征着10月1日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基座上是江泽民为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题写的“毛泽东同志”金光闪闪的五个大字。铜像中身着中山装的毛泽东主席,手握书卷,面带笑容,神采奕奕。我们在铜像前敬献了花篮,鞠躬敬礼,缅怀毛主席他老人

家光辉一生的丰功伟绩。 接下来,我们排了一个小时的队来到了毛泽东故居。这是一套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前门有一个大池塘,背依青山,大家排队依次进入房内参观,可以说人人都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渴望在此寻觅伟人的踪迹。离故居不远处有许多池塘,在里面种有许多莲藕,这时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给韶山增添了不少美景。

参观马本斋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马本斋纪念馆心得体会 11月1日,在献县相关人员的带领下,我们30多名党员前往献县马本斋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来到本斋纪念馆,追忆革命先烈的光荣历史,缅怀先烈的光辉业绩。马本斋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爱国将领典型,在我国的抗日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带领的回民支队,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的与日寇展开斗争,为争得国家解放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整个纪念馆,设计独特,饱含了民族特色和历史韵味;馆内陈设充分显示了当时抗战的艰苦,也更加鲜明地反应了中华民族的顽强和智慧。 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我们伟大的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这次参观使我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思想得到了又一次升华,更坚定了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的信心。同时,我深刻感受到: 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精神,就要强化机遇意识和进取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当前,我们国家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壮大自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发扬敢斗敢胜的精神,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 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精神,就要强化学习意识和危险观念。我们党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党。特别是每当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在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的时候,总是把学习的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党的面前。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形势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我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东西很多。我们党要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果不能通过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水平,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失去执政资格的危险。学习必须有良好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扬创新精神,落脚点要学以致用。 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精神,就要强化创新意识和务实精神。创新思路是兴业的关键,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定准了,工作才有目标,行动才有方向,在实践

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今天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组织大家去杨开慧同志故居进行参观学习,一下午的时间参观开慧故居对我的影响很大,不仅学到了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而且深深地被这些前辈们的精神所鼓舞,更加强坚定了我要求入党的信念。 从纪念馆到故居再到陵园,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一参 观了关于杨开慧同志的事迹, 和其他同样深受感动的同学相 比,作为冒醒的后辈的我被他 们的追求而震撼,同样也是姓 毛,我从心底感到了一份骄傲,从他们身上更激发了自己内心当年的倔强,有如此辈英勇的事迹,作为后辈者,就不能落了他们的名头,个落后他们太多。他们是需要我一生敬仰的人,也是我努力以他们为榜样在将来做出贡献不断前进的动力,“开慧尚能以一女辈而敢为天下先为革命流血本就是骄傲!” 自强自立,从小接受父亲严格的教育到跟随毛泽东一起为革命而奋斗,再到被捕英勇就义,仍为革命成功抱着坚定地信念,我想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正是这些舍身革命,不畏生死的先辈,才有我们现在的中国。这就是一个民族的不

屈的脊梁,崛起的标志,作为后来者,更应该在新时代,新潮流中继承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杨开慧故居看起来是那么 的简朴和破旧,但虽是陋室, 却这内头充满了浩然正气,让 人从外到内,在心灵上受到一 次洗礼的地方! 杨开慧故居回来后,更加确定了要努力学习知识在平时发扬全心全意服务的精神。 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这次旅途,着实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一路上堵车几小时,让我们原本那兴奋劲冲淡了许多,在感叹颠簸中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烈士杨开慧故居 板仓是烈士杨开慧居住的地 方,青山掩映,土墙瓦舍,显 得是那么地普通,而随着讲解 员讲述杨开慧烈士生平:她是 一个令人可爱可敬伟大却有平凡的女性。 她是毛主席亲密的战友的亲爱的夫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她在童年时受到父母的良好教育和贫苦

参观韶山心得体会

参观韶山心得体会 七月三日,在监狱党委的组织下,怀着对已故革命领袖无限崇敬的心情,我们来到这片令人神往的土地,来到了一代伟人毛主席、刘少奇的故乡——韶山。 进入主席故居,我们看到这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它门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结构,这里老百姓称为‘一担柴’。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四间茅草屋为邻居家,中间堂屋为两家共用,总计占地面积56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70余平方米。导游介绍,1878 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买下上屋场东边的五间茅草屋,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携儿子毛顺生、儿媳妇文氏迁居于此。后来毛家几代人历经几十年将故居改建和扩建军,到1918年建军成现状,但房子建成仅一年多,毛泽东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毛泽东在父母去世后又将弟妹带出去参加革命,故居由当地农民居住。1929年国民党政府没收了这栋房子,将它出租给农民,年深日久,房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部分家具遗失。解放后,人民政府收回了房子,并对它进行了修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大家今天看到的房子是按1918年的原状恢复的。这个时候是毛泽东家经济状况最好的时期,当时家里拥有这13间半瓦房和22亩田土。但是身为毛家长子的毛泽东并未继承父业,而走出韶山,登上了中国政治的大舞台,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大门顶端挂着的“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的。 经过了堂屋、火堂、厨房等房间,我们来到了主席小时候学习的地方。当年,毛主席晚上读书就是用的这盏小油灯。主席天资聪颖,又酷爱读书,夏天的晚上蚊子多,他就在床边放一张条凳,凳上放一盏灯,人躲到蚊帐里面,将头伸到帐子外看书。冬天,他常常躺在被子里读书到深夜。甚至在他13岁至15岁停学在家劳动的时候,他也往往白天下在劳动,晚上读书读得很晚。有时为了不让父母为他担心,便用被子蒙上窗户,躲在房子里刻苦攻读。在看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后,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怎么这些书里写的英雄都是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从来没有描写过拿锄头劳动的农民呢?他苦苦思索了两年,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写书的人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他们是不会去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