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分析剧本修订稿

教你如何分析剧本修订稿
教你如何分析剧本修订稿

教你如何分析剧本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教你如何分析剧本

文/紫阳道人导演分析剧本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掌握剧本的主题思想,因为主题思想是剧本内容的主体核心。导演的“二度创造”,就是依据主题思想来评价剧中情节的事实、事件和人物的行为,斗争;也是依据主题思想来决定演出的形象构思和艺术处理。若不掌握剧本的主体思想,就抓不住剧本统一的中心冲突,也就丧失了对剧本情节事件发展的严格逻辑,和结构的贯穿线索掌握。

而剧本的主题思想,人物和情节三者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题思想支配着人物和情节,而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情节结构展现思想意图。整个戏剧的形成过程,这三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很难机械地予以分开。

作者创作剧本的程序,一般说首先是从生活出发,因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主题思想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受生活暗示和启发,逐渐孕育而成,整个创作过程也是作者不断明确和深化主题的过程。“戏剧作品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的区别,就在于戏剧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是,而且几乎绝对是通过人物之间的斗争,就是说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基础必须是冲突;能够反映出矛盾的、为具体的历史环境所特有的并且对于主人公在其中活动着的那个环境来说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冲突。”——狄德罗

所以剧本的情节,都是由人物性格极其所处的环境结构而成。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发展和相互关系展开冲突与矛盾,遂构成情节。“冲突的发展构成戏剧情节的基础。……戏剧冲突越鲜明清楚,情节的发展就越尖锐急剧,作品的思想意图也就揭示的越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戏剧冲突发展中主要是由于参与该冲突的人的性格所决定。”——狄德罗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家创作剧本是从现实生活中得到体验和认识,加以概括和提炼,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刻画其性格与心理,构成矛盾冲突(性格冲突与环境间的冲突),展现出主题思想内容。

导演是以作者的剧本为根据的,他的创造开始是以剧本为起点的,他的创造程序,正与作者相反,作者是以现实生活为创造起点,而以完整的剧本创作告终。导演的工作开始就是以作者的终点为起点,而是以创造完整舞台演出再现现实生活形象为终结段落。两者不同的工作程序:

剧作者的工作程序:

现实生活→主题思想→人物→矛盾冲突→情节结构→剧本

导演的工作程序:

作者剧本→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人物→主题思想→现实生活→舞台形象剧本中所反映的主题(剧本中所描写的东西、剧本所反映的那个现象或那些现象,他是作者根据现实中某一一定范围内所要解决的问题或现象)不是单一的,因为生活本身就是非常复杂、丰富的,作者要反映生活,他必然在剧本中写出许许多多的现实现象。但是,不管剧情是如何的复杂,其中总有一个是主要的主题(也是基本的主题)。正是有了它,才把其他的一些主题统一起来而成为整体(包括所有的事件和人物),并决定着全剧的动作的统一。每一个主题都必然通过一定的冲突矛盾表现出来,而主要主题,也必然在剧本的基本冲突矛盾中表现出来,也即是在一些主要事件中表现出来。换言之,剧本的主要主题是由它的主要冲突所组成。所以,要想找到主要主题,先得找到主要冲突。——要找主题,先看冲突。

剧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剧本的主题思想

即剧作者通过剧本要对生活说些什么。它是含蓄地隐藏在故事和人物行动中。有的剧本思想立意不止一个,也有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义的。

二、事件、事实及段落划分

1、事件的寻找

事件就是“戏眼”,即戏的核心。找到并抓住它,每段、每幕乃至整个戏的重心就会清楚,导演才有能力去表达。

在一幕戏中可能只有一个事件,也可能有一个以上的事件。还有两个连续发生,而且发生的时间接近,前一个事件导致第二个事件的发生。

2、事实的寻找

事实分类:1、与人物有关的;2、与规定情境有关的;3、与剧情(情节)发展有关的。

3、划分段落

划分后命名(内容概括,明确段落中的主要行动:人物名字加动词)

三、人物及人物关系以及形象系统

人物分析:

1、人物的价值观念

2、人物的情感方式

3、人物的思想方法

4、人物的欲望

5、人物的心态

6、人物的历史对他产生的特殊影响

7、人物的行为方式

8、人物的生理状态

9、人物的语言与形体特点

人物关系的分析:

1、人物形象系统分析

①社会关系: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怎样他的历史,他的经济地位,他的意趣与向往是怎样的这些都可以从台词中找到依据。更重要的是从他周围的人物的台词中去找。如,别人对他的评价,介绍,议论。指责,以及在别的人物与他直接冲突的台词中去找。这样,便可以找出这一人物的行为逻辑性的规律来。

②分析人物对剧中所发生的事件的态度与表现

③从剧本结构上看作者对他的安排,在全剧中他都有些什么直接行动在剧本的冲突中,他是站在哪一方面的

④作者的人物说明与舞台提示,对他都说了些什么关于他的仪态,服饰,生理等方面都有些什么特点与表现

剧中人物,各个人在剧本结构中的位置不同,任务不同,所以有轻有重。有的是“主体结构性人物”,他们推动剧情发展,展开矛盾斗争,行动性较强。既起故事性作用,也起情节性作用。有的是“一般情节性人物”,他们揭示环境某一方面,补充说明人物关系,或陪衬主体,丰富主体和内容、或适当应剧情结构需要,帮助矛盾冲突的进展。他们的任务相对比较轻松一点,甚或有的任务很轻,作家对他们的着墨不多而已。可是,他们都是必不可少的剧中人物。

既然是“人物形象系统”,则又需要从角色互相关系的角度来区分他们是“贯串动作”方面的人物还是“反贯串动作”方面的人物。把相对立的两个阵营系统分开,更能有助于处理矛盾冲突和突出主题思想。

而反贯串动作方面的人物是:

在形象系统中,更包括某些不出场的人物,以及包括某些重要的物件,动物等。他们在剧本中也占有一定的形象意义与形象分量。它是属于剧本的完整的形象群的。

如:在剧中几次出现的“信件”;如:原剧中没有出场的弗捷里柯.拉斯波尼等等。他们要么在剧中有着象征意义,要么直接与主题内容有关,与情节发展有关。

一般地说,“主体结构性人物”他的行动都是贯串全剧,是基本人物,作家对他的策划总是比较深些,有大量细节充实他,所以较为立体多面。而“一般情节性人物”占剧本的篇幅少些,描写也不可能很细微,只能是半立体的,还要在分析中以理推情,加以丰富与补充。有些戏特少的人物,则往往近乎于平面或剪影式,则需以大量直接间接生活经验予以充实、补充。这就得从其少量的台词中寻觅着隐约的感受,作为开展合理想象的根据。

同时,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研究角色性格,对于语言要特别注意。因为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的具体工具,角色的思想、意向、思维、冲突……都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人物间的相互交流也是通过语言而沟通的。在语言中最能反应出人物对事、对物的态度,人物说话的方式,正是我们理解他的一把钥匙。而且作家的创作风格特点,也是从语言中予以体现的。我们在人物语言中,可以发现关于他们的阶级和时代的特色,还可以得到某些警句、哲理,更提供深一步理解角色思想深度与高度的线索和素质。至于人物的社会地位、职业特点、文化程度、知识兴趣、民族气质,更容易在语言中揭示明白,可以直接让我们领会与了解。

四、矛盾冲突

有相互的行动就会有矛盾冲突,一部戏中会有多个矛盾冲突,要清楚整个戏中有多少对矛盾冲突,更要注意主要的冲突。

主要冲突就是全剧中最大的冲突,冲突的双方的行动是全剧发展的动力,没有了这个冲突全剧的其它冲突就成了支离破碎的片段。如《雷雨》有许多对矛盾冲突,最主要的是蘩漪与周萍的冲突。没有了这个冲突,整个戏就不能展开。

一对人物的冲突——《雷雨》;生存与生存环境的冲突——《茶馆》等等。

五、主线与辅线

是叙事的线索。是否构成线索要看它在全剧中是否有延续性。大多数的主要冲突在叙事上也是主线。不同的是,次要冲突可能有多个,但辅线的线索不会太多。搞清二者的孰轻孰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主线一般要承载剧本的思想立意,但更多的是故事的主要发展线索。如:蘩漪与周萍是主线,周朴园和鲁侍萍是辅线。

六、贯穿行动、反贯穿行动、最高任务

贯穿行动:全剧的贯穿行动,剧中人物在这场斗争里追求一定的目的,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就采取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行动。这一条奔赴同一个目标、贯串整个剧本、或此或彼地囊括了全部登场人物的行动线。它往往是全剧的推动力。

全剧的贯穿动作与角色的贯穿动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物的贯穿动作:人物在追求这一主要目标时所采取的最基本的行动,他的贯串全剧的基本行动性的内在意向,即角色的贯串行动。

全剧的反贯串行动:那些反对这个目标的人物,也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反行动),因此,就出现了一条反行动线。也就是与全剧贯串行动相对立的行动。

最高任务:

人物的最高任务:人物的主要生活任务,他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全剧的最高任务:主题思想的深刻化,就是主题思想在行动中的具体化(行动着的主题思想)。就是全剧贯串行动的目的,是剧作者的立意所在,从内涵上讲等同于主题思想。

演出的最高任务:

七、剧本结构

1、按时序分:顺时序叙述、倒时序叙述、二者结合交叉进行

2、按时空分:现实时空、现实时空+心理时空、由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组成的多重时空、在同一时间展开多个空间

3、按结构分:单线结构、复线结构、散点结构、套层结构

八、风格

狭义的风格:风格是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独创性,是他的作品中内容和形式统一的特色。是由于作者的个性造成的。

广义的风格:是概括了某一历史时期许多艺术作品共同具有的形式和内容的特点的。它往往是因某一历史时期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影响而形成。这种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作者自觉地树立一面旗帜,有自己的纲领,如象征主义戏剧;有的是作者不自觉的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这个流派虽然没有宣言,但不约而同地会有相同或相近的风格,如荒诞派戏剧。

无论那个作者或什么流派,都涉及到“形势与内容的关系的特点(或特色)”这个关键所在。这个关键所在可以将它认为是作者对艺术如何反映生活所运用和把握的一种表述方式。

导演对剧本风格的分析会使得导演理解剧作者如何去看待生活,又如何用自己的形式来表达对生活的看法,这也就帮助导演理解了剧本的艺术特点,从而对未来演出艺术特色的创造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演出风格:演出风格就是这个剧目演出特有的艺术特色。它包含了创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态度,对演出所期望产生的审美效果。如现实主义的——表现主义生活化——艺术化煽情——思索

演出风格由演出中的多个创作因素组成,各个创作部门都会有自己的风格,他们都要服从演出的整体风格,而其中表演风格在演出风格的确立上起决定性的因素——表演风格决定了演出的风格。

九、体裁

“喜剧是将那些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实际上鲁迅道出了体裁的定义。“体裁就是基于对现实的态度而产生的对题材的特定的解释……体裁取决于对事件的态度……”——古里叶夫

体裁就是对待剧本内容的态度以及他希望观众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剧本里的人和事。

导演对体裁的分析将决定他未来打算让观众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演出,来观照演出中的人和事。

体裁会对观众与演出之间的审美距离产生影响。

演出体裁就是创作者对这个演出剧目中的人和事的态度,同时也是希望观众在看戏时所采取的态度。另外,体裁还是决定观众观剧审美距离的因素之一。比如,演剧采用了喜剧的题材,那么创作者无论自己还是希望观众对演出中的人和事的态度是超然的,是俯视的目光,是高于剧中人的一种关照。同时,喜剧的体裁由于人类多年形成的演剧和观剧经验,它的演出中的人和事可以是夸张的,不用严格的生活逻辑去比量的。表演的体裁决定整个演出的体裁感。

十、剧本背景资料及剧作者资料

1、有关剧作者本人的经历、生平、传记等。

2、剧作者的其他作品。

3、有关剧作者及作品的评论。

十一、规定情境

1、人物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包括大的背景(时间的、空间的、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民族的等等)和具体的时间、地点。

2、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环境里的人物行动(人的生活目标、意向、欲望、资质、思想、情绪、情感特质、动机、对待事物的态度)。

3、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环境里的人物心理状态(同2)。

4、特定的人物关系(外部规定情境就是剧本的事实、事件,也就是剧本的情节格调,剧中生活的外部结构和基础)。

5、已经发生的事实。

6、事件。

如何认识规定情境:

首先要对剧本作深入、细致的研究。从每一段、每一场、每一幕到全剧,从局部到整体去研究。再返过来,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去研究,这个过程往往要反复进行。总之,规定情境所包括的六个方面都要研究,尤其是“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环境里的人物行动”和“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环境里的人物心理状态”要与演员认真研究。仅有研究是不够的,二度创作中最重要的是想象。想象一是要将文字的东西变成可视、可听的形象;二是要把那些原本模糊的、大致的东西具体化。这种想象也可以说过是对剧本的开掘。只有通过研究和想象才能使规定情境逐步在导演心中清晰起来。

如何使规定情境尖锐化:

规定情境是否尖锐往往决定一部戏是否有真正的冲突和人物的选择,也决定了戏是否好看。尽管剧本对规定情境有所限定,但导演仍要用富于想象的创造力来使规定情境更加尖锐,当然这种想象的基础是来自于对剧本的深入研究和开掘。

1、让人物的行动更积极。

2、抓住人物关系的特殊性

3、发掘事实、事件对人物的作用

4、从丰富和厚实的背景中寻找和产生动力

规定情境的变化:

规定情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物行动的展开,人物关系的变化,时间的推移等等,都会使之发生变化。尤其是事件的发生往往会让原有的规定情境产生巨大的变化,甚至发生逆转。所以,要特别感受事件对于规定情境的作用。

剧本评论和剧本分析怎么写

剧本评论和剧本分析怎么 写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剧本评论和剧本分析怎么写 剧本分析的格式和影评一样,主标题加副标题,着重评论剧本的故事结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还有剧本叙述的语言特色。 剧本评论评价的是编剧在影片中的叙事能力。读者对脚本原理进行解析,包括:情节、创作原则、人物角色、对白、场景、契机、格式化和类型。尽管评价剧本的方法不尽相同,但对初学者而言这是一个基本的模式,目的就在于给作者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帮助他们磨练在电影中的叙事能力。 剧本评论写作 第1步:逐行通读一个剧本,在排版、语法和格式出现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号,列出基本原理和次要的人物角色,以及你的第一印象。然后第二遍通读剧本,这回的重点要集中在剧本元素上。 第2步:故事情节规定了事件发生的顺序,引导故事主人公达到目的。事件被分解成下面这些连续出现的情节要点:开始的伏笔、小的危机、困境、反作用、逆转、支撑点,往往故事主人公建立新目标的原因会突然在情节的最低潮处显现出来,从而将情节推入高潮。 第3步:人物角色的广度和深度都必须创造出戏剧冲突才能吸引观众。要确定作者是否能够忍受自己对剧本进行削减修改,或者人物角色是否是按照他们自己的逻辑经历来表演。人物角色要表现其内在与外在的挣扎斗争,暴露出他们的弱点、长处、缺陷以及最重要的人物弧度,这意味着他们是从开始成长起来的,或者是意味着这已经决定了结尾处的情节冲突。 第4步:对白主要揭示了人物角色的声音,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对白掌握着节奏,而且必须迅速离开那些缺乏任何覆盖独白的页面。 第5步:故事转折点、情节冲突的大小以及冲突是如何解决的,对以上这些进行注解是非常重要的。要能辨别出次要情节,判断出它们是如何支持或者转移主要情节的故事线。

剧本分析

剧本分析 戏剧《俄狄浦斯王》对后人最著名的影响应该是恋母情节的揭露,但是本文我将通过自己的论述来阐释剧作中表达的人的存在本身的意义。另外还会结合剧作《美狄亚》来分析中外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一、人的存在 通过俄狄浦斯的故事,索福克勒斯所要传达的是一种哲学精神和自我意识,它是常人所忽视的,乃至难以理解的东西。在俄狄浦斯王中,索福克勒斯不是在讲述一个人的故事,而是在谈论存在本身的意义。所以我们在阅读剧作的时候,情节的发展从开始的“谁是凶手”辗转到了“我是谁”的问题。 追求自由平等正义光明,向来是人类所标榜的人生的终极价值。在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意志和命运的冲突,虽然从小受到杀父娶母的诅咒,但是俄狄浦斯王还是忠于人追求自由的初衷,向世人昭示了关于自我的深刻认识。那么我们来看俄狄浦斯王是如何认识自我的。1、命运的反抗。正是这种不屈于命运的反抗精神把俄狄浦斯一步步推向悲剧的深渊,但是他又不惧怕这种悲剧,因为悲剧总在发生,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面对。古希腊人把死看做是一场美丽的梦幻,死亡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痛苦的事情,所以他们像孩子一样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我们看到俄狄浦斯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能理性看待,因为他不惧怕悲剧相反的是敬畏真理。2、生命的追求。俄狄浦斯王是一个具有强烈行动意识的悲剧英雄,即使面对重大变故,依旧追求内心最真实的情感,那就是放逐,我觉得这是古希腊人对生命的敬畏的体现。人生是有限的,如何在这有限的生命里书写无限的生命,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自己,为什么而活,这样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抗拒无限的痛苦和折磨。而这条道路恰好就是通向自由的道路,也是我们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如同俄狄浦斯王一样,只有饱尝生命的辛酸、领悟无差别对待,才能放开心灵的枷锁飞向自由的天空。3、自由的真谛。追去自由,但是我们更多时候是被世俗所限制,没有办法摆脱世俗的看法。人最怕的不是做梦而是梦醒之后五路可走。俄狄浦斯王让人敬畏也体现在这一点,当一切毁灭之后,他勇敢的承担这一切,而不是逃避,就像歌队劝他去死,他选择了火。就像希腊人崇尚的,死是一件极其快乐的事,如果选择死,那就是逃避。所以俄狄浦斯王选择刺瞎双眼开始流浪,这样的选择是对自己精神和灵魂的解放,也是自由的最高境界,是人认识自己并且超越自己的表现,也就是此时,俄狄浦斯王的形象开始变得丰满伟岸又肃穆。 俄狄浦斯王最后戳瞎眼睛,自行放逐,用这种悲壮的斗争照亮了生命阴暗的一面,命运可以剥夺我们的幸福和生命,却不能贬低我们的精神和灵魂;可以把我们打到,却不可以将我们征服。所以,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为什么能够经久不衰,就是因为他用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简单传说为世人谱写了一部生命壮歌。即使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是我们还是能够在这部经典的作品中读到人类的普世价值观。所以有时候,哭还是比笑来的更加充实,哭泣过再欢笑,这欢笑才更灿烂。 二、女性形象的分析 历史的长河中,妇女的地位都是十分低下的,男女不太平等,男人压迫女人,就如同美狄亚在剧作中发出的不平之声:在一切又理智有灵性的生物当中,我们女人算是最不幸的。因此我们无论是在西方的还是东方的一些剧作中描写女人都

教你如何分析--精选剧本.docx

教你如何分析剧本 文 / 紫阳道人演分析本的首要任就在于掌握本的主思想,因主思想是本内容的主体核心。演的“二度造” ,就是依据主思想来价中情的事、事件和人物的行,斗争;也是依 据主思想来决定演出的形象构思和理。若不掌握本的主体思想,就抓不住本一 的中心冲突,也就失了本情事件展的格,和构的穿索掌握。 而本的主思想,人物和情三者是相互密系在一起的,主思想支配着人物和情,而人物性格决定情展,情构展思想意。整个的形成程,三者是相互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很机械地予以分开。 作者作本的程序,一般首先是从生活出,因作念形的文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中反映的物。主思想是作者生活的理解和体,受生活暗示和启, 逐孕育而成,整个作程也是作者不断明确和深化主的程。“ 作品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的区,就在于作品的主思想主要是,而且几乎是通人物之的斗争,就是 通冲突表出来的??。主作品的基必是冲突;能反映出矛盾的、具体的史境所特有的并且于主人公在其中活着的那个境来是具有典 型意的冲突。”——狄德 所以本的情,都是由人物性格极其所的境构而成。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展 和相互关系展开冲突与矛盾,遂构成情。“冲突的展构成情的基。?? 冲突越明 清楚,情的展就越尖急,作品的思想意也就揭示的越富有表力和感染力。??在 冲突展中主要是由于参与冲突的人的性格所决定。”——狄德 由此,我可以得出的:作家作本是从生活中得到体和,加以概括和提, 根据生活造出各种各的人物来,刻画其性格与心理,构成矛盾冲突(性格冲突与境的冲突),展出主思想内容。 演是以作者的本根据的,他的造开始是以本起点的,他的造程序,正与作 者相反,作者是以生活造起点,而以完整的本作告。演的工作开始就是以作者的点起点,而是以造完整舞台演出再生活形象段落。两者不同的工作程序: 作者的工作程序: 生活→主思想→人物→矛盾冲突→情构→ 本 演的工作程序: 作者本→情构→矛盾冲突→人物→主思想→ 生活→舞台形象

教你如何分析剧本

教你如何分析剧本 文/紫阳道人导演分析剧本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掌握剧本的主题思想,因为主题思想是剧本内容的主体核心。导演的“二度创造”,就是依据主题思想来评价剧中情节的事实、事件和人物的行为,斗争;也是依据主题思想来决定演出的形象构思和艺术处理。若不掌握剧本的主体思想,就抓不住剧本统一的中心冲突,也就丧失了对剧本情节事件发展的严格逻辑,和结构的贯穿线索掌握。 而剧本的主题思想,人物和情节三者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题思想支配着人物和情节,而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情节结构展现思想意图。整个戏剧的形成过程,这三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很难机械地予以分开。 作者创作剧本的程序,一般说首先是从生活出发,因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主题思想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受生活暗示和启发,逐渐孕育而成,整个创作过程也是作者不断明确和深化主题的过程。“戏剧作品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的区别,就在于戏剧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是,而且几乎绝对是通过人物之间的斗争,就是说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基础必须是冲突;能够反映出矛盾的、为具体的历史环境所特有的并且对于主人公在其中活动着的那个环境来说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冲突。”——狄德罗 所以剧本的情节,都是由人物性格极其所处的环境结构而成。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发展和相互关系展开冲突与矛盾,遂构成情节。“冲突的发展构成戏剧情节的基础。……戏剧冲突越鲜明清楚,情节的发展就越尖锐急剧,作品的思想意图也就揭示的越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戏剧冲突发展中主要是由于参与该冲突的人的性格所决定。”——狄德罗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家创作剧本是从现实生活中得到体验和认识,加以概括和提炼,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刻画其性格与心理,构成矛盾冲突(性格冲突与环境间的冲突),展现出主题思想内容。 导演是以作者的剧本为根据的,他的创造开始是以剧本为起点的,他的创造程序,正与作者相反,作者是以现实生活为创造起点,而以完整的剧本创作告终。导演的工作开始就是以作者的终点为起点,而是以创造完整舞台演出再现现实生活形象为终结段落。两者不同的工作程序: 剧作者的工作程序: 现实生活→主题思想→人物→矛盾冲突→情节结构→剧本 导演的工作程序: 作者剧本→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人物→主题思想→现实生活→舞台形象

《北京人》剧本分析

《北京人》剧本分析 1929年12月2日在北京周口店挖出了第一块五十五万年前中国猿人的头盖骨,被称作“北京人”。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华民族在腐朽的封建制度统治下开始了一段极为悲惨的历史。曹禺先生与1940年完成了北京人剧本,作者的写作动机是: 人应当像人一样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一样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那样活着,必须在黑暗中找出一条路子来。主题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必然崩溃,反封建束缚争取自由的斗争必然胜利。 曾家是这部剧发生的地点,也是所有事件围绕的一个中心,它代表着封建旧社会时的富贵人家逐渐落没的一个群体。把自家的主客厅跟西厢房都租给一个“没有教养”的人类学者。袁任敢与女儿袁圆的散漫与曾家的“严格家教”似乎形成鲜明对比,虽只有一扇之隔,却如同两个世界。而曾家虽迫于无奈将房屋租给袁家,却从心底瞧不上他们。例如在第一幕中曾霆与袁圆在外戏耍打闹,甚至脱衣服泼水被大奶奶曾思懿认为“无法无天”“无教养”。之后霆更是被曾家老太爷罚跪,以向袁家父女“示威”。袁家跟曾家之间的矛盾旧社会与新社会之间的矛盾,贯穿始终。 而增加沦落至此是有很多原因的,封建的过分繁文缛礼已经彻底腐蚀了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家族。例如怕死的曾老太爷一边看延年益寿的偏方吃着补药,一边漆着自己的寿棺。这对他来

说是两件头等大事,虽然他知道自己在这个家中的威严逐渐消逝,但这两件事他是坚决不让步的。曾老太爷似经常故意夸大他在家中当家长的威严。但实际上她是很怕长媳曾思懿的,他是很怕死的。年轻时过惯了阔少爷的生活,过惯了舒坦的日子。但是没有什么治生的本领,只能坐吃山空。他知道贫穷对一个士大夫家族中家长的地位是莫大的威胁。他怕穷,更怕穷了以后子孙不会给他好脸色,所以他只能半死不活的生存在这个家中,将这个家交给了大奶奶。他对女婿江泰是憎恶的,厌恶他的嚣张横肆,但是因为家族败落又不好对江泰说些什么,只能在心里厌恶。曾老太爷对愫方是有所依赖的,首先是生理上的依赖,自己的年岁已大,不敢使唤大奶奶,迫于封建思想有不能让儿子孙子伺候,只能让这个外姓的外甥女伺候了二十多年。从心理上对儿子是非常失望的,又惧怕儿媳,憎恶女婿,女儿身体虚弱,家族又败落,自己的心里失望到了极点。从另一方面讲他又是被素芳可怜的,虽然嘴上说是为了养素芳这个未出嫁的老姑娘,实则是在剥削素芳的感情,这也看出了他的自私。如果说他还有一丝的威严的话就是他对孙子曾霆的家教管教上了,将那些腐朽的繁文缛礼全部灌输给他的后代曾霆身上。还想着传宗接代的大事,完全不顾及孙子的感受。 曾思懿,曾家长媳,曾文清的妻子。她的气场似乎一直笼罩着整个家族,任何人都怕他,总是要装出一副贤惠的样子,但是心里一直怕别人算计她,心肠狠毒,却又怕死得很,欺软怕硬,

分析剧本与角色.doc

分析剧本与角色 电视剧演员的创作任务既然是在剧作家所创作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再创造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屏幕人物形象,那么,演员在人物形象的创作过程中,自然就不能离开文学剧本及剧本中所描绘出来的人物形象。 首先,剧本及剧本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演员进行创作的依据,演员虽然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素材来进行再创造,但是,这种再创造只能是在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来进行。其次,演员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尽管可能会由于导演与演员的再创造而使之更加丰富,甚至有所改变,但是,最终仍然应该与剧本中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相符。演员的创作,实际上是从趴在剧本上的文学形象为起点,最后又是以演员所创造出来的站立起来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符合剧本中的文学形象的人物为归宿。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对于演员 来说是有很大的制约性的。 因此,认识与理解剧本及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成为演员在其创作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演员创作工作的开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一般就称之为案头工作阶段。演员只有在认真地对剧本与角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于剧本与角色获得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因此,在演员的创作过程里,分析是创作的开始。但是,这个开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既可以把演员今后的创作引向正确的方向,也有可能使演员的创作走向歧途。 分析剧本与角色的重要意义和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演员获得对于剧本和角色生活的实感。这应该说是分析剧本与角色的主要目的。演员进行剧本与角色的分析,不是为了走一个过场,而应该是通过分析使演员对于剧本及角色有所认识、有所理解,而在演出艺术的创造中,这种认识与理解,集中表现在对于剧本与角色的生活有了真正的感受,能够唤起演员的创作想象和引发出演员对于剧本所描写的生活以及角色的生活的真切的体验,从而真正地创造出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 2.使演员真正地认识与理解剧本的思想内涵以及角色在全剧思想内涵的表达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便使演员在创作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揭示出剧本和人物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3.在认识与理解角色的基础上,也就会发现与感觉到演员自己和角色之间可以沟通之处以及所存在的差距,为在创作中充分地利用自己生活素养、知识以及自身的内外部条件,并克服或缩小与角色的差距作好准备。 然而,演员对于剧本的角色的分析,不同于理论家们的分析,它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写出一篇论文,而是为了能够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因此,演员对剧本与角色的分析,不能只是冷静的、理性的分析,而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来进行分析,其目的则是为了演员在创作中能够真实地生活于剧本与角色之中。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演员在创作过程中的分析的特点曾经非常精辟地指出: “分析”这个词通常是指理性过程。它被应用于文学、哲学、历史及其它方面的探讨。然而在艺术中,自顾自的理性分析是有害的,因为它往往由于自己的理智性、数学性和枯燥性,不但不能鼓舞演员迷恋和创作喜悦的激情,反而会使它冷却。 智慧在我们艺术中的作用只是辅助的,从属的。 演员所需要的分析和学者或批评家所需要的完全不同。如果科学分析的结果是思想,那么,演员所分析的结果就应该是感觉。在艺术中从事创造的是情感,而不是智慧;在创作中主要角色和首创作用属于情 感。在分析过程中也是如此。 分析就是认识,然而在我们的语言中,认识就意味着感受。演员的分析首先是由情感本身所进行的感性分析。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非常正确地指出了感性分析在演员对于剧本的和角色的分析中的重要性。

教你如何分析剧本

教你如何分析剧本 文/紫阳道人 导演分析剧本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掌握剧本的主题思想,因为主题思想是剧本内容的主体核心。导演的“二度创造”,就是依据主题思想来评价剧中情节的事实、事件和人物的行为,斗争;也是依据主题思想来决定演出的形象构思和艺术处理。若不掌握剧本的主体思想,就抓不住剧本统一的中心冲突,也就丧失了对剧本情节事件发展的严格逻辑,和结构的贯穿线索掌握。 而剧本的主题思想,人物和情节三者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题思想支配着人物和情节,而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情节结构展现思想意图。整个戏剧的形成过程,这三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很难机械地予以分开。 作者创作剧本的程序,一般说首先是从生活出发,因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主题思想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受生活暗示和启发,逐渐孕育而成,整个创作过程也是作者不断明确和深化主题的过程。“戏剧作品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的区别,就在于戏剧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是,而且几乎绝对是通过人物之间的斗争,就是说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基础必须是冲突;能够反映出矛盾的、为具体的历史环境所特有的并且对于主人公在其中活动着的那个环境来说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冲突。”——狄德罗

所以剧本的情节,都是由人物性格极其所处的环境结构而成。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发展和相互关系展开冲突与矛盾,遂构成情节。“冲突的发展构成戏剧情节的基础。……戏剧冲突越鲜明清楚,情节的发展就越尖锐急剧,作品的思想意图也就揭示的越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戏剧冲突发展中主要是由于参与该冲突的人的性格所决定。”——狄德罗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家创作剧本是从现实生活中得到体验和认识,加以概括和提炼,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刻画其性格与心理,构成矛盾冲突(性格冲突与环境间的冲突),展现出主题思想内容。 导演是以作者的剧本为根据的,他的创造开始是以剧本为起点的,他的创造程序,正与作者相反,作者是以现实生活为创造起点,而以完整的剧本创作告终。导演的工作开始就是以作者的终点为起点,而是以创造完整舞台演出再现现实生活形象为终结段落。两者不同的工作程序: 剧作者的工作程序: 现实生活→主题思想→人物→矛盾冲突→情节结构→剧本 导演的工作程序:

教你如何分析剧本修订稿

教你如何分析剧本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教你如何分析剧本 文/紫阳道人导演分析剧本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掌握剧本的主题思想,因为主题思想是剧本内容的主体核心。导演的“二度创造”,就是依据主题思想来评价剧中情节的事实、事件和人物的行为,斗争;也是依据主题思想来决定演出的形象构思和艺术处理。若不掌握剧本的主体思想,就抓不住剧本统一的中心冲突,也就丧失了对剧本情节事件发展的严格逻辑,和结构的贯穿线索掌握。 而剧本的主题思想,人物和情节三者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题思想支配着人物和情节,而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情节结构展现思想意图。整个戏剧的形成过程,这三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很难机械地予以分开。 作者创作剧本的程序,一般说首先是从生活出发,因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主题思想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受生活暗示和启发,逐渐孕育而成,整个创作过程也是作者不断明确和深化主题的过程。“戏剧作品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的区别,就在于戏剧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是,而且几乎绝对是通过人物之间的斗争,就是说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基础必须是冲突;能够反映出矛盾的、为具体的历史环境所特有的并且对于主人公在其中活动着的那个环境来说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冲突。”——狄德罗 所以剧本的情节,都是由人物性格极其所处的环境结构而成。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发展和相互关系展开冲突与矛盾,遂构成情节。“冲突的发展构成戏剧情节的基础。……戏剧冲突越鲜明清楚,情节的发展就越尖锐急剧,作品的思想意图也就揭示的越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戏剧冲突发展中主要是由于参与该冲突的人的性格所决定。”——狄德罗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家创作剧本是从现实生活中得到体验和认识,加以概括和提炼,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刻画其性格与心理,构成矛盾冲突(性格冲突与环境间的冲突),展现出主题思想内容。 导演是以作者的剧本为根据的,他的创造开始是以剧本为起点的,他的创造程序,正与作者相反,作者是以现实生活为创造起点,而以完整的剧本创作告终。导演的工作开始就是以作者的终点为起点,而是以创造完整舞台演出再现现实生活形象为终结段落。两者不同的工作程序: 剧作者的工作程序: 现实生活→主题思想→人物→矛盾冲突→情节结构→剧本 导演的工作程序:

教你如何分析剧本说课讲解

教你如何分析剧本

教你如何分析剧本 文/紫阳道人导演分析剧本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掌握剧本的主题思想,因为主题思想是剧本内容的主体核心。导演的“二度创造”,就是依据主题思想来评价剧中情节的事实、事件和人物的行为,斗争;也是依据主题思想来决定演出的形象构思和艺术处理。若不掌握剧本的主体思想,就抓不住剧本统一的中心冲突,也就丧失了对剧本情节事件发展的严格逻辑,和结构的贯穿线索掌握。 而剧本的主题思想,人物和情节三者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题思想支配着人物和情节,而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情节结构展现思想意图。整个戏剧的形成过程,这三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很难机械地予以分开。 作者创作剧本的程序,一般说首先是从生活出发,因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主题思想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受生活暗示和启发,逐渐孕育而成,整个创作过程也是作者不断明确和深化主题的过程。“戏剧作品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的区别,就在于戏剧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是,而且几乎绝对是通过人物之间的斗争,就是说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基础必须是冲突;能够反映出矛盾的、为具体的历史环境所特有的并且对于主人公在其中活动着的那个环境来说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冲突。”——狄德罗 所以剧本的情节,都是由人物性格极其所处的环境结构而成。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发展和相互关系展开冲突与矛盾,遂构成情节。“冲突的发展构成戏剧情节的基础。……戏剧冲突越鲜明清楚,情节的发展就越尖锐急剧,作品的思想意图也就揭示的越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戏剧冲突发展中主要是由于参与该冲突的人的性格所决定。”——狄德罗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家创作剧本是从现实生活中得到体验和认识,加以概括和提炼,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刻画其性格与心理,构成矛盾冲突(性格冲突与环境间的冲突),展现出主题思想内容。 导演是以作者的剧本为根据的,他的创造开始是以剧本为起点的,他的创造程序,正与作者相反,作者是以现实生活为创造起点,而以完整的剧本创作告终。导演的工作开始就是以作者的终点为起点,而是以创造完整舞台演出再现现实生活形象为终结段落。两者不同的工作程序: 剧作者的工作程序: 现实生活→主题思想→人物→矛盾冲突→情节结构→剧本 导演的工作程序:

如何高效阅读剧本

如何高效阅读剧本 无论你是一名演员、导演、制片、编剧,还是舞台助手,或者只是戏剧和电影的发烧友,快速读完整本剧本并整理出有用信息都是常做的“功课”。剧本的特殊格式和来回穿插其中的对白给快速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下面为你整理高效阅读剧本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到你。 高效阅读剧本 第1步 电影或戏剧的剧本最好一口气读完,好比一气呵成的看完一部电影或者一出戏。电影和戏剧的发展中蕴含一种自然的推动力,这种力量能帮助你提高阅读速度。如果你打破了它,阅读速度就会慢很多。 第2步 多花精力阅读场景描述。因赶着读完剧本而忽略场景描述,是一种常见的错误做法。如果你要花时间来想象场景的真实存在,场景描述会真正帮助你体会剧本的意境,从而能更深入的理解剧本。 第3步 同时,我认为阅读剧本中最重要的一步是读角色列表。有些时候,电影剧本没有提供角色描述。这种情况下,最好从开始读剧本时,就单独拿纸记录下所有角色的信息。 第4步

尽早地熟悉角色,是读懂对白的关键。如果你能在脑子里为每一个角色建立一种声音,体验角色如何开口说话,那么每次说话者转换的时候,你就能轻松的转换到另一个角色的声音和表述中。这会减少你的迷失在情节中的几率,避免再花时间回头去重新阅读。此外,如果读到一些非正常的对白,你可以停下来检查自己是否有遗漏,它还会帮助你了解这天特定故事线索的重要性。 第5步 准备好一页单独的记录纸,学会快速做笔记,除了特殊场景的动作描述,其余的笔记内容最好跟剧本不同。这样,读完剧本的时候,你的想法和记录就在这张纸上合为一体了,查找信息时不用“大海捞针”式的再翻遍整个剧本。 第6步 最后,研究自己的笔记,想想读到的东西。取其中一段做一个简短的分析。这将帮助你在梳理自己想法的同时,更深入的领悟剧本内容。同时,这份笔记也记录下可供参考的剧本信息,以备将来之用。 出现阅读疲劳怎么办 出现阅读疲劳时,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看40分钟左右,休息5-10分钟。不要让自己的精力耗尽,一定要注意休息才能阅读更长时间。不同类型书籍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注意力开始分散之前开始休息,然后做笔记或思维导图。 拿三类比较典型的书为例: 小说:不分类型以兴趣和精彩分级1-3,1最低,

哈姆雷特剧本分析

哈姆雷特剧本分析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代表剧作,创作于1601年。剧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他的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哈姆雷特是体现作者人文主义理想的典型形象。剧作通过描写他与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徨、忧伤苦闷及其惨遭失败的悲剧结局,深刻地体现出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揭示出英国早期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而正是哈姆雷特的这种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了他人生悲剧的必然。 哈姆雷特国王刚去世未满两个月就改嫁丈夫的弟弟葛夫,而这个婚礼在当时引起全国人民的注意,。因为葛夫是个邪恶、性情卑劣之人,自然而然在人民的心里起了一个疑心,是葛夫谋杀了前任国王。他十分不明白为何母亲判作两人,在父亲去世未满两个月,就再婚了。他的母亲及新任国王***着让他快乐,但他依旧穿著丧服,不肯脱去,他怀疑叔父给他父亲致死的理由—被毒蛇咬死的真实性。他一直认为母亲和葛夫就是那毒蛇,共同谋害了他的父亲,这个疑虑使他心神不安。现在又有一个谣言满天飞,有一个十分像先王的鬼魂出现在午夜十二点时,他欲言又止,一下子就消失。于是哈姆雷特就前去观看,他看见了那鬼魂,于是追了去,来到一空地,鬼魂终于开口说道“儿啊!我是你的父王,我是被我的弟弟葛夫害死的,他趁着我睡着时,拿着毒草汁渗入我的耳里,使我悲苦的灵魂无法安睡。儿啊!你的母亲不能为我守节,证明她的虚伪,你可以为我报仇,但绝不能加害于你的母亲,就让她听天由命好了,让她受天良发现的责备好了。”就这样,鬼魂消失了,哈姆雷特答应为他父亲报仇。哈姆雷特要他的部属不准透露他遇见了鬼魂,但实际上他的精神已受到惊吓,他有点恍惚。一方面他害怕他报仇的计画引起叔父的疑心,另一方面又害怕叔父有加害于他的心态,于是他决定伪装于疯癫之下。他们认为他一定是太思念先王而如此的或是因为爱情的缘故。因为哈姆雷特爱慕一位名叫可莉的女孩,她是大臣的女儿,在他发疯之前,曾送过情书及戒指给她,在他发疯之后,更是有过之而不及,因此哈姆雷特的叔父及母亲都认为一定是爱情的缘故。可莉是个好女孩,并不因为哈姆雷特变成如此,而远离他,反而更加的怜悯他、关爱他。哈姆雷特心中有着疑惑,他开始怀疑他当日看见的鬼魂,以及他是否真要报仇,于是他找来一批伶人演戏,***探着叔父的反应。那些伶人照着哈姆雷特的指示上演了一出弟弟杀害哥哥的戏码,结果这出戏令叔父不悦,借故生病离席了,这举动更加让哈姆雷特信心大增,原来那鬼魂所言不假。当天夜里,王后将哈姆雷特唤去,告诉他,他的新父王是葛夫,不准在上演这令人不悦的戏码,哈姆雷特不悦,和母亲起了争吵,母亲害怕已疯癫的哈姆雷特,就在此时,躲在屏风后面的大臣喊了出来,反令哈姆雷特吃惊,拔了剑,刺了过去,杀死了可莉的父亲。这样一来,哈姆雷特被放逐了,但他已明确的把话说给母亲听,已引起她良心的谴责。葛夫将他送往英国,那时英国是丹麦的管辖之下,葛夫秘密的写了一封信要他们一到英国就杀了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早就发现事有蹊跷。于是偷了信将人名给改了,一到英国哈姆雷特就被释放了,不久后哈姆雷特搭船要回丹麦,结果那艘船被海盗船给攻打了,哈姆雷特刻意表现其英勇的行为,反被海盗们所佩服。海盗们要哈姆雷特将来在朝中可以酬谢他们的不杀之恩,于是他们带着哈姆雷特回到丹麦。一回到城内,哈姆雷特就听到可莉的丧礼,原来自从可莉的父亲被哈姆雷特刺死之后,她的神志就恍惚了,一日她爬到树上采野花,结果树枝断裂掉了下来,跌入水里溺毙。这个葬礼由可莉的哥哥罗可主持,罗可看见妹妹的棺木被沙土掩埋之际,一时悲从衷来,而跳了下去,希望自己也一起埋了。哈姆雷特瞧见这情景也一时冲动跳了下去,他认为这一切都是他的过错,于是罗可瞧见了哈姆雷特,动了怒气,认为妹妹的死都是他害的,最后由葛夫出面调解。葛夫假意要举行一埸友谊赛,要哈姆雷特及罗可和好,但暗地里却要罗可在剑上摸毒,结果比*中,两人各中了一剑,这时,王后也惨叫出声,原来酒里也下了毒,因为葛夫害怕哈姆雷特在比***中如果赢了,那么在之后的庆功宴上也会死于毒酒之下,可惜百密一疏,竟忘了告诉王后,反令她误服毒酒致死。这时

演员如何分析剧本与角色

演员如何分析剧本与角色 电视剧演员的创作任务既然是在剧作家所创作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再创造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屏幕人物形象,那么,演员在人物形象的创作过程中,自然就不能离开文学剧本及剧本中所描绘出来的人物形象。 首先,剧本及剧本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演员进行创作的依据,演员虽然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素材来进行再创造,但是,这种再创造只能是在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来进行。其次,演员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尽管可能会由于导演与演员的再创造而使之更加丰富,甚至有所改变,但是,最终仍然应该与剧本中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相符。演员的创作,实际上是从趴在剧本上的文学形象为起点,最后又是以演员所创造出来的站立起来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符合剧本中的文学形象的人物为归宿。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对于演员来说是有很大的制约性的。因此,认识与理解剧本及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成为演员在其创作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演员创作工作的开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一般就称之为案头工作阶段。演员只有在认真地对剧本与角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于剧本与角色获得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因此,在演员的创作过程里,分析是创作的开始。但是,这个开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既可以把演员今后的创作引向正确的方向,也有可能使演员的创作走向歧途。 分析剧本与角色的重要意义和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演员获得对于剧本和角色生活的实感。这应该说是分析剧本与角色的主要目的。演员进行剧本与角色的分析,不是为了走一个过场,而应该是通过分析使演员对于剧本及角色有所认识、有所理解,而在演出艺术的创造中,这种认识与理解,集中表现在对于剧本与角色的生活有了真正的感受,能够唤起演员的创作想象和引发出演员对于剧本所描写的生活以及角色的生活的真切的体验,从而真正地创造出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 2.使演员真正地认识与理解剧本的思想内涵以及角色在全剧思想内涵的表达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便使演员在创作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揭示出剧本和人物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 3.在认识与理解角色的基础上,也就会发现与感觉到演员自己和角色之间可以沟通之处以及所存在的差距,为在创作中充分地利用自己生活素养、知识以及自身的内外部条件,并克服或缩小与角色的差距作好准备。 然而,演员对于剧本的角色的分析,不同于理论家们的分析,它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写出一篇论文,而是为了能够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因此,演员对剧本与角色的分析,不能只是冷静的、理性的分析,而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来进行分析,其目的则是为了演员在创作中能够真实地生活于剧本与角色之中。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演员在创作过程中的分析的特点曾经非常精辟地指出:“分析”这个词通常是指理性过程。它被应用于文学、哲学、历史及其它方面的探讨。然而在艺术中,自顾自的理性分析是有害的,因为它往往由于自己的理智性、数学性和枯燥性,不但不能鼓舞演员迷恋和创作喜悦的激情,反而会使它冷却。智慧在我们艺术中的作用只是辅助的,从属的。 演员所需要的分析和学者或批评家所需要的完全不同。如果科学分析的结果是思想,那么,演员所分析的结果就应该是感觉。在艺术中从事创造的是情感,而不是智慧;在创作中主要角色和首创作用属于情感。在分析过程中也是如此。分析就是认识,然而在我们的语言中,认识就意味着感受。演员的分析首先是由情感本身所进行的感性分析。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非常正确地指出了感性分析在演员对于剧本的和角色的分析中的重要性。事实上,当演员初次接触到剧本和角色时,最初的印象往往是非常生动、非常鲜明,

哈姆雷特剧本分析

《哈姆雷特》剧本分析 故事梗概: 《哈姆雷特》以复仇作为剧冲突的凝结点,讲述哈姆雷特父死母嫁,叔叔篡位,使理想遭到沉重的打击,与此同时老国王的鬼魂向哈姆雷特讲述被害经过,并希望儿子为他报仇,哈姆雷特半信半疑,装疯避开锋芒,让戏子以唱戏的方式,将老国王遇害经过重新上演,验证了此事的真实性并在与母后谈话是误杀自己心爱女友的父亲波洛涅斯,而雷欧提斯则在克劳伦斯的挑唆之下与哈姆雷特展开生死决战,最后哈姆雷特在临死前奋力刺死了叔父,母后也喝毒酒身亡,落的悲惨结局。 人物分析: 勇敢抉择,坦然命运。克劳伦斯的残暴不仁,造成了哈姆莱特丧失了原有的人伦秩序,家的存在随着父亲的去世和母亲的改嫁而瓦解,背负着像普通人一样难以言说的痛苦与艰难,此刻他必须选择等待和忍耐。为此他装疯试探军人,他借“葬礼上留下来的残羹剩饭,正好宴请婚礼上的宾客”,“因为美丽可以使贞洁变得淫荡,而贞洁未必能使美丽感化”,“好极了!我过的是变色龙的生活,喝的是甜言蜜语还有空气,你们吃的肥鸡都没有这个味道的”等疯言疯语来发泄心中的愤懑。当事实摆在眼前时,是放弃仇恨享受眼前无尽荣华,还是走上复仇之路,这是哈姆雷特艰难的抉择,更是哈姆莱特命运的逆转使他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进退维谷,在一个除了目标,再也没有任何尺度可以衡量其善恶的世界里,勇敢地作出抉择,然后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命运。 优柔寡断,不得善终。哈姆雷特是在国外上大学闻讯回国,接受过人文主义教化具有先进思想的人,面对既成的事实,即便心中存有很大疑虑,也不完全笃信鬼魂所说话,而他的理想化的结果和现实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是一个巨大的阴谋,存在着在戏剧中强烈的冲突性,正如哈姆雷特说:“我高贵的父亲被别人谋杀了,鬼神都在鞭策我去复仇,可我只能像一个娼妓,像一个娼妓那样,只会破口大骂,只会发牢骚!我的脑筋,我的脑筋应该快点,快点想出些办法来”,是这样的犹豫不决,想找寻完善的解决方式,以至于为了复仇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命,也正是因为他优柔寡断的性格造成了这样玉石俱焚悲剧,造成剧中人物都不得善终的结局。 主题分析: 人的作用却远远大于鬼神!剧中老国王以鬼魂的形象出现,讲述被害经过,并希望哈姆雷特为其报仇,封建宗教在当时则宣传神学思想,鬼神的力量亦大于人类,恰恰相反鬼神的意识则需要通过人类的能动性来实现,剧作通过描写他与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彷徨、忧伤苦闷及其惨遭失败的悲剧结局,深刻地体现出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揭示出英国早期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人文主义观点是不为当时的封建大众接受的,哈姆雷特复仇的另一方面是去证明他自己的人性善的观点,凭借哈姆雷特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一切丑恶事物的憎恶,以及他坚信人类前途的光明,相信依靠人的理性的力量能够创造出美好的人生和理想社会都充分肯定了人类的力量,体现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编导1102班管赢

分析剧本与角色教学内容

分析剧本与角色

分析剧本与角色 电视剧演员的创作任务既然是在剧作家所创作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再创造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屏幕人物形象,那么,演员在人物形象的创作过程中,自然就不能离开文学剧本及剧本中所描绘出来的人物形象。 首先,剧本及剧本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演员进行创作的依据,演员虽然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素材来进行再创造,但是,这种再创造只能是在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来进行。其次,演员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尽管可能会由于导演与演员的再创造而使之更加丰富,甚至有所改变,但是,最终仍然应该与剧本中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相符。演员的创作,实际上是从趴在剧本上的文学形象为起点,最后又是以演员所创造出来的站立起来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符合剧本中的文学形象的人物为归宿。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对于演员 来说是有很大的制约性的。 因此,认识与理解剧本及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成为演员在其创作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演员创作工作的开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一般就称之为案头工作阶段。演员只有在认真地对剧本与角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于剧本与角色获得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因此,在演员的创作过程里,分析是创作的开始。但是,这个开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既可以把演员今后的创作引向正确的方向,也有可能使演员的创作走向歧途。 分析剧本与角色的重要意义和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演员获得对于剧本和角色生活的实感。这应该说是分析剧本与角色的主要目的。演员进行剧本与角色的分析,不是为了走一个过场,而应该是通过分析

使演员对于剧本及角色有所认识、有所理解,而在演出艺术的创造中,这种认识与理解,集中表现在对于剧本与角色的生活有了真正的感受,能够唤起演员的创作想象和引发出演员对于剧本所描写的生活以及角色的生活的真切的体验,从而真正地创造出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 2.使演员真正地认识与理解剧本的思想内涵以及角色在全剧思想内涵的表达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便使演员在创作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揭示出剧本和人物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 3.在认识与理解角色的基础上,也就会发现与感觉到演员自己和角色之间可以沟通之处以及所存在的差距,为在创作中充分地利用自己生活素养、知识以及自身的内外部条件,并克服或缩小与角色的差距作好准备。 然而,演员对于剧本的角色的分析,不同于理论家们的分析,它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写出一篇论文,而是为了能够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因此,演员对剧本与角色的分析,不能只是冷静的、理性的分析,而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来进行分析,其目的则是为了演员在创作中能够真实地生活于剧本与角色之中。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演员在创作过程中的分析的特点曾经非常精辟地指出:“分析”这个词通常是指理性过程。它被应用于文学、哲学、历史及其它方面的探讨。然而在艺术中,自顾自的理性分析是有害的,因为它往往由于自己的理智性、数学性和枯燥性,不但不能鼓舞演员迷恋和创作喜悦的激情,反而会使它冷却。 智慧在我们艺术中的作用只是辅助的,从属的。

《大雷雨》剧本分析

《大雷雨》剧本分析 本文分析了剧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了卡捷琳娜这一女性形象代表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探讨了卡捷琳娜之死表现出的价值。 一.剧本简介 《大雷雨》是一首反抗黑暗王国,反抗专横统治的赞歌。写于十九世纪中叶,它反映了19世纪中叶、农奴制改革前夕的俄国人民,对光明的渴望,对自由幸福的追求。故事发生在伏尔加河畔的一个小城。在这里住着一个被当地老百姓暗地骂为“疯狗”的商人萨维奥尔·普罗科菲耶维奇·季科伊,和一个总是装模作样摆出一副大慈大悲样子的富商寡妻马尔法·伊格纳季耶夫娜·卡巴诺娃。自从卡巴诺娃的儿子季洪·伊万尼奇·卡巴诺夫娶了纯洁美丽的卡捷琳娜为妻之后,卡巴诺娃就开始一味地斥责媳妇卡捷琳娜。对儿子的近乎变态的爱,导致了对媳妇的无端仇恨。卡巴诺娃总觉得是媳妇夺走了儿子对她的爱,拆散了母子俩。所以,整天没完没了地数落卡巴诺夫,折磨卡捷琳娜。连女儿瓦尔瓦拉也同情嫂子、可怜嫂子,对母亲极为不满。卡捷琳娜原是个天真烂漫的姑娘,但自从嫁到卡巴诺夫家来,却过着如同地狱般的生活。婆婆专横跋扈,狠毒乖戾;丈夫则不过是他母亲的应声虫。他懦弱颓唐,每日只借酒麻醉自己,一有空就往外跑,根本不顾妻子的感情和精神上所受的痛苦。卡捷琳娜不甘心这样屈辱地生活着,她偷偷爱上了青年鲍利斯。鲍里斯是商人季科伊的侄子。他的叔叔借着对祖母留下的遗产中属于鲍里斯和他妹妹的那一份的管理,要求鲍里斯对他绝对服从,总是随意地谩骂他。两个深受压迫的年轻人相爱了,除了年轻的瓦尔瓦拉、正直的钟表匠库利金等的支持,他们的爱情无法为世俗所容忍,更是让卡巴诺娃这样的旧势力的代表找到了惩治他们的借口。结果鲍里斯被他的叔叔打发去了西伯利亚,而卡捷琳娜在一个雷雨之夜投河自尽,向黑暗的社会作了最后的抗争,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最后,当一位老人抱着她的尸体,对卡巴诺夫之流发出愤怒谴责时,全剧的主题得到了高度升华。她成为俄国戏剧中最美丽动人的悲剧女性形象。作者在这里向人们揭开了宗法家庭的黑幕,暴露了贵族和商人的贪婪、愚昧、虚伪和残酷的本性。他们不仅残暴地压榨着劳苦的人民,也同样严酷地折磨着自己的家族。剧中女主人翁卡杰林娜就是在这种黑暗势力摧残下牺牲了的善良灵魂。二.社会背景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俄国历史上是个极为黑暗的时期,宗法制社会行将崩溃,而代表这一制度的顽固保守势力负隅顽抗,同商人和新兴的资产者既勾结又互相抵制,形成一股恶势力,而下层劳动人民生存的路更为艰难。正如在第一幕中库利金所述:“我们这座城里的风俗是残忍的,先生,太残忍了……有钱人呢,先生,总是变着法儿想把穷人变成奴隶,他指望穷人白替他干活,赚更多的钱。”可以说,这个专制暴虐的环境,即这一黑暗王国应该对卡捷琳娜的悲剧负有首要责任。《大雷雨》正是俄国剧作家亚。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悲剧代表作。写于1859年俄国反农奴制斗争处于高潮时期。故事描绘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夕漠视人生、窒息生机的商人和小市民的“黑暗王国”的生活图景和人们叛逆反抗、争取自由的社会呼声。剧情冲突体现了当时两股社会力量的斗争。卡捷琳娜代表急取自由独立的新生力量,卡巴诺娃和提郭等人代表顽固守旧势力。冲突力量的悬殊决定了卡捷琳娜失败的命运。,但作品预示了黑暗残忍的风习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了。 三、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分析 该成居民对外界事物毫无所知,他们只能从香客那里打听到一些马路新闻。香客菲克鲁莎说有一个国家,“做皇上的是土耳其苏丹谟罕默德”,另一个国家是“波斯苏丹谟罕默德”;还说有个地方,“那儿的人全长着狗头”。女仆格拉莎问:“为什么他们长狗头呢?”香客回答说:“因为他们不信正教。” 城市的上层人物都敌视文明与进步。提郭意认为库力金安装避雷针是一桩罪过。他说:“打雷是老天爷处罚我们,好让我们改过;可是,你却要用杆子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