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人体健康考试资料

免疫与人体健康考试资料
免疫与人体健康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

1、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者体质健壮。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健康。

2、抗体: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抗原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疫苗:微生物制成的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抗原性生物制品。习惯上,常将用细菌制备的生物制品称为菌苗,用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或螺旋体等制备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广义上的疫苗包括菌苗。

4、菌群失调: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和正常菌群之间以及正常菌群中各细菌之间,保持一定的生态平衡。如果生态平衡失调,以至机体某一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细菌的比例关系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

5、炎症:机体组织受损伤时所发生的一系列保护性应答,以局部血管为中心,典型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可参与清除异物和修补组织等。

6、免疫佐剂:先于抗原或与抗原同时应用,能非特异性改变或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增强相应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反应类型,而本身并无抗原性的物质。

7、抗生素: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以及用化学、生物、生物化学方法衍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抑制或影响它种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甚至杀死它种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8、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9、胚胎性抗原:在胚胎发育出现过,在胚胎发育后期受到抑制,出生后在血清中含量很低,但在组织癌变后又可重现。

10、亚健康: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功能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亦即暂时性的生理功能失调,从而造成:精神紧张综合症;疲劳综合症;疼痛综合症。

11、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各种异物、并把它们杀死、降解、排除的过程。根据进化程度、识别能力、清除效率,可区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

1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其本身只有反应原性,但没有免疫原性的简单小分子的抗原物质。如某些药物(青霉素,等)、多糖、类脂。

13、抗原:是指那些能够刺激和/或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效应)淋巴细胞,同时又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14、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被激活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简答题

1、简述细菌和病毒各自的致病机理。

细菌致病机理

I 在适宜条件下,细菌一般经20-30分钟就分裂一次,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合成一些对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主要有外毒养和内毒素。

II 某些致病菌还可产生致病性的酶类,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血浆凝固酶,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透明质酸酶等。III 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等能产生一种脂多糖,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这种物质称热原质。它能耐高温,一般灭菌条件下不易破坏。

●病毒致病机理

大多数病毒无外毒素,也无内毒素,更不产生侵袭性酶类。其致病作用主要是在易感染细胞中大量增殖,扰乱细胞和机体的正常代谢机能。同时病毒在细胞内大量增殖,对机体有机械性刺激作用。病毒的代谢产物和细胞破坏后产物—“炎症介质”等,以及机体对病毒抗原产生的变态反应,均可造成组织细胞的损伤。某些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细胞,直接引起免疫失调而引起疾病,如艾滋病。

2、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比较

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

(1)概念:抗原初次进入机体所产生的应答。

(2)特点:

?潜伏期(诱导期)长(约7~10天):细菌5-7天、病毒3-5天、毒素抗原2-3周

?抗体的种类以IgM为主;

?抗体亲和力低;

?维持时间短;

?总抗体水平低。

再次应答(secondary response)

(1)概念:当抗原在体内消失后,在一定时间内还存在有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这一时期内,如再次

接触同种抗原,机体就能更猛烈、更快地组织免疫应答,从而更有效地清除抗原。

(2) 特点

?潜伏期短(约2~3天);

?抗体的种类以IgG为主;

?抗体亲和力比初次应答明显增强;

?维持时间长;

?总抗体水平高。

3、简述器官移植发生排反应的原因

在进行同种移植后,移植抗原(即组织相容性抗原)可刺激受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一般以细胞免疫为主)使移植物受损,称为宿主抗移植物反应。由移植物中的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宿主体内移植抗原所发生的免疫应答多见于骨髓移植,这类疾病为移植物抗宿主病。

4、简述人体免疫的基本特征

人类的免疫主要有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体内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功能1、保护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维护人体的健康

2、清除及时清除人体内的衰老的、死亡的、损伤的细胞

3、修补随时识别和清除人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人工免疫的方法在内内

5、简述IgG抗体的特点与作用

IgG v血清中最高,占总量的75-80%,半衰期T1/2=23天。

几乎所有组织部位的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都会分泌IgG,但主要在脾脏和淋巴结。IgG在血浆中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活性,并且容易自血管渗出,分布于血管外体液中。

半衰期为18-23天。临床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时,每3-4周注射一次就是根据IgG半衰期而定的。

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是机体最重要的抗菌、抗病毒和抗毒素抗体。

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所以对新生儿的抗感染起重要作用。通常婴儿出生后3个月合成IgG,6-7岁时达到成人水平,40岁后逐渐下降。

IgG是唯一能自母体穿过胎盘而达胎儿循环的免疫球蛋白。就在产前胎儿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特异性抗体,以保证生后一定时期内对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有一定防御能力。

婴儿出生半年后,来自母体的IgG全部消失,对麻疹、白喉等天然被动免疫也随之消失。胎儿能产生少量IgG,出生后逐渐上升,到时6-7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6、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意义,并举一例说明

肿瘤标记物检测的临床意义为:

①早期诊断和发现肿瘤;

②提示肿瘤发生的部位和组织来源;

③鉴别肿瘤恶性程度;

④监测临床治疗效果和肿瘤复发;

举例:癌抗原CA125,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标志物,CA125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诊断、检测判断、监测复发及转移的最重要指标。

论述题

1、谈谈乙型肝炎疾病及现状,乙肝在生活中的传播途径、乙肝检查指标的内容及含义、乙肝两对半检查的重要性、如何预防乙肝。

●乙型肝炎现状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流行最广、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区感染率达到35%以上,危害最重,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在我国曾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约占一半以上,而病毒携带者达10-14%,构成严重的社会卫生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据统计,目前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已达1.3亿人,30%至50%的病人通过母婴传播而感染。

●乙肝的传播途径

①经血传播: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他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

②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病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感染等。

③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源透析患者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

④性接触传播: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

⑤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

⑥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血液、胆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型肝炎

●乙肝的检查---主要包括肝功能的检查和乙肝两对半检查。

①肝功能的检查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的功能基本状况。

通常医院所做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包括

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碱性磷酸酶(ALP),

γ-谷酰转肽酶(GGT),

白蛋白/球蛋白(A/G),

总胆红素(T-Bil),

直接胆红素(D-Bil)

②乙肝两对半检查

检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最常用的血清学标志: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 “乙肝两对半”作用有三:

1. 判断有无HBV感染;

2. 判断HBV感染者传染性的大小;

3. 作为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及疗效判断的依据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乙肝两对半”结果及意义:

①HBsAg、HBeAg、HBcAb项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大三阳。病毒复制快,有传染性。

②HBsAg、HBeAb、HBcAb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小三阳。病毒复制相对较慢,传染性相对较小

③单独HBsAg阳性说明就是乙肝携带者。

④单独HBsAb项阳性说明原来感染过乙肝,或者注射过乙肝疫苗。

说明:“乙肝两对半”仅反映HBV感染及复制情况并不能完全反映病情轻重,如“大三阳”病情不一定重,而“小三阳”病情不一轻。

若要判断乙肝病情的轻重,除要检查“乙肝两对半”外,还应结合肝功能试验、肝纤维化指标及B超、CT表现才能准确判断当前病情。

另外,若要更准确地判断HBV的复制状态及病人的传染性,还应做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定性或定量检查。

乙肝疫苗可以成功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现有的肝硬化、肝癌多从乙肝发展而来,成功地预防乙肝,实际就是防硬化、防肝癌第一针。

大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治疗。乙肝传染需要一定条件,如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生活或生活上密切接触。

但乙肝病毒携带者半年至一年做一次体检很有必要,可及时发现有没有出现肝损伤。病毒本身并不会造成肝细胞重大损伤,病毒携带者出现免疫系统改变才会发病,有很大一部分病毒携带者一辈子可以平安度过。

当前对清除病毒的期望值不能过高,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不正确的宣传,清除“乙肝大小三阳”的提法不科学,因为目前清除病毒还没有特效药,干扰素、肝灵素、无环鸟苷等都是具有抑制病毒的作用,可以使用,但不一定能消灭病毒。而病毒的清除需要自身免疫系统的调动和配合才可以达到,还有一些免疫调控制剂(如胸腺肽、白细胞介素2)也是在帮助机体提高免疫功能,使机体本身有能力消除病毒抗原。

因此提“抑制病毒”复制比较科学。目前国际上公认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是持久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延其向肝硬化和肝癌演变。

2、论述常见抗生素的种类及其代表药,以及相应的抑菌谱,抗生素的作用机制,耐药菌出现原因及后果,生活中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人工合成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类药物抗菌谱广

●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制

1. 抑制核酸的合成

有些抗生素,如放线菌素、丝裂霉素(自立霉素)等能和DNA结合,使DNA失去模板功能,从而抑制它的复制和转录。这些抗生素起着DNA模板功能的抑制剂作用。

另一些抗生素,如利福霉素、利福平等是通过与细菌RNA聚合酶的结合而抑制转录的起始。

2.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在细胞代谢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抑制氨酰-tRNA的形成:吲哚霉素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大多数氨基环醇类抗生素

抑制肽链的延长:四环素类抗生素

抑制蛋白质合成的终止:氯霉素

3.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多肽类抗生素如多粘菌素E、短杆菌肽S等都具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能降低细菌细胞膜的表明张力因而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甚至破坏膜的结构。

多烯类抗生素,如制霉素、两性霉素等能选择性的作用于含固醇的膜的微生物。

某些抗生素如缬氨霉素、短杆菌肽A等是脂溶性物质,它们能结合并运载特定的阳离子通过双脂层膜。

4. 干扰细胞壁的形成

青霉素、头孢菌素、杆菌肽、D-环丝氨酸、磷霉素和万古霉素等对细菌细胞壁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5. 作用于能量代谢系统或作为抗代谢物

抗霉素A、寡霉素和短杆菌肽S等作用于氧化磷酸化反应。

●抗生素的耐药

20世纪40年代,第一种抗生素被人类发现,正象Stuard B Levy 所描述的一样:它像一颗有魔力的子弹,既能消除细菌又对治疗个体的细胞无多大的伤害。从此,与其它治疗药物相比,抗生素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据报道,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5年以上,尤其是抗生素发现和应用的早期,几乎所有的细菌感染性疾病都能够容易地治愈。

但是,这种乐观的局面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出现而很快改变。细菌的耐药成为感染性疾病中治疗的难题,目前至少有三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的病原,其菌株(粪肠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和绿脓杆菌)能逃避临床一百多种常用药物的作用。

据WHO报道,全球平均每年有1700多万人死于各类传染病,其中细菌耐药菌株的广泛传播和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为其主要原因之一。

●控制耐药性的对策

普及相关医疗知识, 合理使用抗生素

开发不使用抗生素来治疗感染的治疗

研制和开发新的抗生素

●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1.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它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

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用抗生素治疗流感类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等有害无益。

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抗生素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

2. 抗生素使用原则是:

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能用一种能解决问题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

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3. 抗生素疗效有个周期,应在医生指导下服够必需的周期。有点效果就停药,已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3、论述先天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相互关系及两种免疫应答的主要组成部分。

先天免疫应答获得性免疫应答

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抗原激发

种系共有,可遗传个体特有,不可遗传

无免疫记忆、作用时间短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长

粘膜和上皮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 T细胞、B细胞、APC

gdT细胞、B-1细胞

不针对特定抗原(反应广泛)针对特定抗原(反应特异性)

作用迅速、范围广泛分抗原识别、增殖分化、效应阶段

低等动物只有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只表现吞噬、消化、包被、炎症、非特异性杀菌因子和天然凝集素等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高等动物(脊椎动物)除上述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外,又在进化过程中建立起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等特异性的获得性免疫应答。

4、谈谈体检中血常规检测的主要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4~10)×109/L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等),某些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恶性肿瘤及某些金属(如铅、汞等)中毒。

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等。

●减少:某些传染病(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病毒性肝炎、沙门菌属感染等),非白血性或亚白血性

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治疗,肿瘤化疗及某些药物(磺胺、氯酶素等)反应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中性粒细胞(N)

正常值:(1.8~6.4)×109/L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及中毒颗

粒),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

某些恶性肿瘤及广泛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

正常值:(50~300)×106/L

增加:寄生虫感染,热带性及非热带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症,某些血液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减少: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嗜碱性粒细胞(B)

正常值:(20~50)×106/L

增加:某些血液病,过敏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

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锌中毒等。

淋巴细胞(L)

正常值:(1.684±0.404)×109/L

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某些慢性感染等。

减少:细胞免疫缺陷病,放射病。

单核细胞(M)

正常值:(0.196±0.129)×109/L

增加: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斑疹伤寒,疟疾,重症结核,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网

状细胞肉瘤等。

减少:白血病,骨转移性肿瘤等。

血红蛋白(Hb)

正常值:120~160g/L(男)110~150g/L(女)

增加:失水,腹泻,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所

致的红细胞增多症等。巨幼红细胞性贫

血呈相对性Hb增高。

减少:贫血,失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红细胞计数

正常值:(4.0~5.5)×1012/L (男) ;(3.5~5.0)×1012/L(女)

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浓缩,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各种原因所致贫血,白血病,勾虫病,急慢性失血等。

血小板计数

正常值:(100~300)×109/L

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骨折,急性出血,大手术后,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结核病,急慢性骨髓炎,某些恶性肿瘤,血小板减少症恢复期(反跳性升高)及剧烈活动后等。

降低: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骨髓移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重症缺铁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Evan氏综合征,巨脾症,脾功能亢进症,脾肿瘤,等。

5、论述肿瘤及其特点,导致肿瘤发病的原因,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并试举一例。

肿瘤定义:指机体在某些内外致瘤因素的作用下,一些组织、细胞发生质的改变,对机体表现出细胞生长迅速、代谢异常,新生细胞幼稚化,其结构和功能不同于正常细胞、表现异常增生的细胞群。

肿瘤特点:1)无限增殖:肿瘤细胞的生长过程失去控制,长期维持不断增殖的特点。2)转移性:肿瘤细胞具有侵入正常组织的能力,可转移到远离原来部位的组织或器官中生长,形成新的癌区。

肿瘤的病因:外源性因素,是指自然界中各种致癌因素,即环境因素;

---人类可接触的环境致癌因素按传统划分可归纳为化学、物理、生物三大类因素。

内源性因素,是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遗传、免疫缺陷、代谢异常等。

肿瘤标记物检测的临床意义为:

①早期诊断和发现肿瘤;

②提示肿瘤发生的部位和组织来源;

③鉴别肿瘤恶性程度;

④监测临床治疗效果和肿瘤复发;

举例:癌抗原CA125,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标志物,CA125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诊断、检测判断、监测复发及转移的最重要指标。

6、结合现代社会实际,谈谈亚健康及其类型,人体症状表现,引起亚健康的原因以及应对亚健康的措施。

亚健康: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功能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亦即暂时性的生理功能失调,从而造成:精神紧张综合症;疲劳综合症;疼痛综合症。

亚健康分类:

(1)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

(2)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

(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人体症状:

其一,浑身无力,容易疲倦;

其二,头脑不清爽,面部疼痛,眼睛疲劳,鼻塞眩晕、耳鸣、咽喉异物感;

其三,睡眠不良,心懦气短,手足麻木感;

其四,早晨起床有不快感,胸闷不适,颈肩僵硬,心烦意乱等等。

引起原因:

(1)过度紧张和压力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用20多年的时间走过英美100年的路程,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国人口众多,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求职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结婚成家的压力、培养孩子的压力、住房的压力等等.

现代人头上形成新的三大压力:教育、住房、医疗,造成许多人疲于奔命。亿万学生应试教育的压力,拥挤上大学的独木桥;成年人工作节奏快、缺少感情交流、人际关系紧张,用自己的生命在换取金钱,健康透支。

(2)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

饮食不合理

高脂肪、高甜度、高热量、高钠、低纤维素的饮食充斥了餐厅饭店;国外色香味俱全的快餐垃圾食品涌进中国;

各种现代食品大量使用化学添加剂,如人造香精色素、防腐剂、洗涤剂;瓜果蔬菜上的农药残留物;农产品大量使用化肥;加之吸烟、喝酒;

造成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失衡,上世纪60-70年代人们营养普遍缺乏,现在人们却面临着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矛盾,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过剩而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普遍缺乏。

休息不足,特别是睡眠不足

很多人已经没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睡早起身体好的概念。

上网、喧闹的夜生活、熬夜成了很多人的嗜好,造成失眠、睡眠障碍。事实上人体白天进行的是分解代谢、晚上进行的是合成代谢,比如,晚上22点至凌晨2点是皮肤修复合成的最佳时间,所以经常熬夜的人皮肤状态不好、气色差。

黑白颠倒的生活习惯直接导致人体生理机能紊乱进而造成免疫力下降、各脏器功能失调,缺少睡眠就会加速衰老甚至出现各种疾病。

(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

绿地在减少,土地在沙化,水源在污染,造成生态环境空前恶劣。

现代都市里,大量的汽车尾气、空调的排放物使得空气混浊,大量二氧化碳排不出去。

人们生活在方便的电磁世界,电视、音响、空调、微波炉、油烟机、电热毯、不断变换花样的手机,形成了严重的电磁污染。

人们在自己的居室装修,很多非环保的装修材料污染侵蚀着人们的肌体,造成白血病越来越多,各种癌症高发。(4)长久的不良情绪影响、

---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这是心理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的重要因子之一。

当人处于沮丧、悲观和冷漠状态时,体内的复合胺和多巴胺都会偏低,而后两者正是大脑中让人感觉良好的神经传递素。

简·弗莱明博士表示,“复合胺能调节人对疼痛的感知能力,这也是为何45%有沮丧倾向的病人会有种种疼痛不适感的原因。”

情绪低落同样也与睡眠不好、疲劳和性功能紊乱有关,由于复合胺还与人的欲望有关联,因此也与大脑化学物质分泌量较低有关。

应对措施:

(1)乐观心态

——凡事都要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俗话说得有道理:“天塌大家死,过河有矬子”;“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什么事都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一天到晚杞人忧天,永远记住“知足者常乐”。

(2)适量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提倡有氧运动,意气风发大步走。提倡3、5、7运动方式:每天运动30分钟、每日走3000米左右;每周运动5次。运动时量力而行,心率为:170/每分钟,走步要饭后半小时后进行。要提倡运动有序(循序渐进)、有度(不过度疲劳)、有恒(持之以恒)。

(3)均衡饮食

——每天尽量让食物多样化,包括大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矿物质、维生素;其它食物成分:膳食纤维、水。

(4)充足睡眠

——保证晚上10点开始休息,晚上10点到凌晨2点的子午觉,使身体能及时补充充足的营养利于第二天的工作。

7、谈谈新生儿特有的免疫方式。

8、结合本课程内容,谈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健康?

1. 学会控制情绪

●要有豁达的胸怀,善于正确对待别人,正确认识自己。

●加强意志的锻炼和优良性格的培养,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敞开自己的心扉,经常与别人交流思想,经常进行自我分析。

●要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学会利用自我暗示的办法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自我说服,自我教育。

2. 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对大学生而言,适应包括:学习适应和环境适应。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是理健康的重要标

志之一。

●尽管学习适应和环境适应是相辅相成的,但对以学习为主的大学生而言,适应问题的核心还是学

习的适应,学习适应了,环境的适应也会相对容易些。

●学习适应能力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学习策略,包括学习方法和应试方法

3.要有合作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得人们的合作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大学生在

学好专业的同时,必须重视合作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的合作,必须对他人的需要能细心地体察和关心;能够与人坦诚相处,让别人看见你的

长处和缺点,也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和痛苦;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能承担相应的任务、责任,能够运

用有效的方法解决冲突。

---总而言之,健康是节约,健康是和谐,健康是财富,健康是幸福。拥有了健康,我们就有美好的大学生活。

4.拥有健康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要点、三个作风、四个基石”。

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

两个要点:努力一点,潇洒一点

三个作风: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四个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四个最好: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最好的心情是宁静;

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填空

1、癌症

2、器官移植

3、肿瘤

指机体在某些内外致瘤因素的作用下,一些组织、细胞发生质的改变,对机体表现出细胞生长迅速、代谢异常,新生细胞幼稚化,其结构和功能不同于正常细胞、表现异常增生的细胞群。

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理

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理 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08级生物科学 姓名:黄秀兰 学号:2 指导老师:吴小莉 【摘要】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免疫系统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三条途径分别是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替代)激活途径和凝集素(MBL)激活途径。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中由第三道防线所引起的免疫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他们两者之间既存在着区别同时又相互协调发挥着作用,以协调机体保持一种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

【关键词】免疫系统免疫免疫效应补体激活途径 在季节变迁之际,在南雁北飞之际,有人会被风一吹就凉了,有人却铁骨铜皮毫不介意天气冷暖。有些人感冒一两天就好,有些人却要折腾好久。众所周知,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生理免疫、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的功能,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悄悄导致作用效果的不一样呢,或者,在我们的身体里,那个叫做免疫系统的问题在如何工作呢?以下我们一起来做以下探究。 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那么什么又叫免疫?所谓“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人体共有三道免疫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

学习饮食营养与健康课后的收获

学习“饮食营养与健康”课后的收获 通过学习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程,我知道了许多饮食与健康方面的知识。要 获得人体所比需的各种营养,必须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切忌吃 荤不吃素或吃 素不吃荤,人每天从食物中似火的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 无机盐和水,这些营养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所必不可 少的物质,因 此缺了任何一种营养对人体健康都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食物中的有效成分称为营养素。一般可以把食物的营养素分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和水。每一种营养素对人们都有 一定的作用。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的皮肤、肌肉、骨骼、肌腱、 血液和内脏器官等都有蛋白质的成分。人体所含的蛋白质平均约占体重的18%,占细胞内固体成分的80%以上。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或损伤后组织(新. 的修补),都必须有蛋白质作为原料。此外蛋白质对症强机体的抵抗立即供给热

能也奇起重要作用。 1.蛋白质来源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一般来说,动物性蛋白质(尤,鱼,奶,蛋等)比植物性蛋白质(面,米,暑等)营养价值高。但是,豆类及豆类 制品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是供给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在膳食中的动物性蛋白质 占蛋白质的比例,成人为3/1,儿童为2/1。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对蛋白质需要量相对比成人高,每日每千克体重为1.5克。儿童、青少年长期缺乏蛋 白质就会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皮肤干燥、消瘦、疲倦、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 患病,甚至记忆力下降。 2.脂肪:脂肪是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1克脂肪可产生37。6千焦耳的热能, 比1克糖所提供的热能(16。7焦耳)大一倍多,是食物中产生热能最高的一 种营养物质。脂肪作为用物质咳在体内储存。一个空腹是,50% 以上! 的能量需要有体内的脂肪提供 脂肪还可以保护人体的器官,在人体受到撞击是,用来保护,免受伤害。据研究,摄入过多的脂肪,会的高血脂症,诱发心脏病,还会使人发胖。

免疫与人体健康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 1、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者体质健壮。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健康。 2、抗体: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抗原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疫苗:微生物制成的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抗原性生物制品。习惯上,常将用细菌制备的生物制品称为菌苗,用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或螺旋体等制备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广义上的疫苗包括菌苗。 4、菌群失调: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和正常菌群之间以及正常菌群中各细菌之间,保持一定的生态平衡。如果生态平衡失调,以至机体某一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细菌的比例关系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 5、炎症:机体组织受损伤时所发生的一系列保护性应答,以局部血管为中心,典型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可参与清除异物和修补组织等。 6、免疫佐剂:先于抗原或与抗原同时应用,能非特异性改变或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增强相应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反应类型,而本身并无抗原性的物质。 7、抗生素: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以及用化学、生物、生物化学方法衍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抑制或影响它种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甚至杀死它种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8、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9、胚胎性抗原:在胚胎发育出现过,在胚胎发育后期受到抑制,出生后在血清中含量很低,但在组织癌变后又可重现。 10、亚健康: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功能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亦即暂时性的生理功能失调,从而造成:精神紧张综合症;疲劳综合症;疼痛综合症。 11、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各种异物、并把它们杀死、降解、排除的过程。根据进化程度、识别能力、清除效率,可区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 1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其本身只有反应原性,但没有免疫原性的简单小分子的抗原物质。如某些药物(青霉素,等)、多糖、类脂。 13、抗原:是指那些能够刺激和/或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效应)淋巴细胞,同时又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14、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被激活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简答题 1、简述细菌和病毒各自的致病机理。 细菌致病机理 I 在适宜条件下,细菌一般经20-30分钟就分裂一次,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合成一些对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

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201184601121 姓名:郝延淑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食物营养与健康倍加关注。合理的营养是人类的智力、身体潜能和社会活动能力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营养和健康适当的人,既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营养;健康;营养素 一、营养概述 营养的原义为“谋求养生”,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过程。 1合理营养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 2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物质。目前,已知有40—45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其中人体最主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等。 二、健康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并据此制定了健康的十条标准: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

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由此可见,人们不再把健康等同于没有疾病,保健的概念日益被人们广泛接受,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人类通过营养维持生命、保证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和完成各种活动。人类从胎儿开始直至死亡都离不开营养,人类体质的优劣与营养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营养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先决条件,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康复的重要条件。总之,人类的生、老、病、死都与营养息息相关。 (一)营养素的功能 营养素的功能主要包括提供能量、促进生长与组织修复、调节生理功能。其中作为能量来源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因此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又被称为产能营养素。同时由于人体对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较大,又被称为宏量营养素。而促进生长与组织修复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调节生理功能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作用是维持物质代谢的动态平衡及内环境的稳定。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

营养互补对健康的重要 营养互补对健康的重要 内容摘要:随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的人们遇到更多的疾病和健康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了解食品营养与健康的联系,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本文浅谈了食品营养互补对健康的重要性,在现代的时代中如何正确理解营养互补对人类的重要性,什么是营养,什么是营养互补,怎样做到健康饮食,均衡膳食,保持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营养;饮食;健康 1. 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 人类每天饮食,位的是获得营养物质。那么,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大地有哪些呢?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化合物。它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集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它是机体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成分。它大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蛋、奶、和某些植物种子。糖类:是机体功能的主要物质,提供人类生命正常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它主要来源于大米、小麦、玉米等等。油脂:是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被称为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放出的能量约是糖类的两倍。同时,在人体内的脂肪具有减小机体内器官的摩擦作用,器官抗震作用。它的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油脂和乳制品等等。维生:其种类繁多,主要是调节机体的生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有些是能从外界吸收,如维生素A;有些只能在体内合成,如维生素D。机体对其需求量很小,但是不能缺少。它的主要来源是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等等。无机:其种类繁多,但是对机体很重要。它参与构成组织和调节酶活性因子,具有调节细胞代谢、激素分泌、酸碱平衡等作用。水:占机体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它主要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液体环境,溶解各种物质,保障各项机体代谢正常进行。缺少水分,人类无法生存。 2. 对健康的理解 健康有两个方面,一是机体上的健康,二是精神上的健康。精神上的健康主要是由个人的思想观念和情绪决定。而机体上的健康则主要决定于物质输入是是否满足机体需求。机体健康首先要求足够的营养物质的输入。应为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没有这些营养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更没有健康一说。所以,我们必须先满足物质上的输入需求,才能再去谈健康。各种营养物质对机体的健康有不同的作用,同时要求的是该营养

免疫与健康心得体会

免疫与健康 摘要:免疫能保护人体免受病毒和疾病的伤害,为我们营造一个健康稳定的内环境。免疫是指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对异物进行识别排除消灭的过程。健康是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人们的健康试试受着威胁,所以我们要加强警惕保护我们的身体。 关键词:免疫、内环境、免疫系统、三道防线 本学期学了生命科学与导论,认识到了许多有关人体健康问题。身体健康对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要快乐的生活就得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健康又与我们的免疫系统环环相扣,要健康就要靠我们的免疫系统起防卫作用。 健康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社会等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的健康观则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人一出生,免疫系统就伴随于人。 首先是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免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主要由淋巴器官(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其他器官内的淋巴组织和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组成。免疫系统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与各种致病因子的不断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在个体发育中也需抗原的刺激才能发育完善、

免疫系统功能的失调也会对人体极为不利,有因为免疫系统过弱引起的免疫缺陷病,也有因为免疫系统过强引起的自身免疫病。人体的识别能力异常容易导致过敏现象的发生,免疫系统异常也会对自身的健康细胞作出反应,引发自身免疫病。比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 人提供三道免疫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粘膜构成的,他们不仅可以阻止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他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这两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它是由人出生以后才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系统,特点是出生以后产生,且只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裹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1、吞噬细胞 2、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包 裹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T细胞是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表现出特异性免疫应答,该应答只能通过致敏淋巴细胞传递,故称细胞免疫。免疫过程通过感应、反应、效应三个阶段。 体液免疫:B细胞是参与体液免疫的致敏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浆细胞没有识别性。合成免疫球蛋白,与靶抗原结合的免疫

人体的免疫系统

人体的免疫系统 {1}人体机体本生就具有免疫系统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仅要躲避各种猛兽的猎食,更要面对自然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包括如: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的侵犯。它们会在人体内繁衍.增殖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一百多年前,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人口死因统计报表记载,传染病{如伤寒霍乱鼠疫和天花等}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致死原因,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瘟疫不知曾夺取多少人的生命,但是人类仍在不断繁衍壮大群体。一百多年前,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人口死因统计报表记载,传染病{如伤寒霍乱鼠疫和天花等}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致死原因,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瘟疫不知曾夺取多少人的生命,但是人类仍在不断繁衍壮大群体。{2}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是

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骨髓和胸腺免疫细胞发育成熟的部位。脾脏和遍布全身的淋巴结是执行免疫功能的主要器官,淋巴结与血管平行分布的淋巴管相连,构成淋巴系统,主司免疫系统的运输和组织液的回收与过滤。这些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相互协作识别微生物或外来抗原,调动相应的细胞分子发起多方位的立体攻击,限制微生物在人体内的繁殖,直至将其彻底清除。 1 天然免疫系统 任何有生命的机体都具有抵御外来微生物侵袭的本生就具有的本领,称之为天然免疫。免疫细胞分工明确,例如:肥大细胞是守卫机体门户的“哨兵”,它们在识别微生物所特有的各种危险信号之后,立即招集各种免疫细胞至被侵的组织部位投入战斗;巨噬细胞是分布于全身各种组织中的“常驻边防部队”,它们具有较强的吞噬杀伤能力,它不停的随血液循环,一旦机体的任何局部被微生物感染,它能迅速穿出血管抵达“出事地点”吞噬并清除入侵的异物抗原,它担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组成。 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但其功能的亢进会对自身器官或组织产生伤害。在很多由于自身免疫引起的疾病中,CD4+ T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感染过程中,各免疫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间互相协作、互相制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免疫防御功能。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首先遇到的是天然免疫功能的抵御。一般经7-10天,产生了获得性免疫;然后两者配合,共同杀灭病原体。免疫系统具有以下的功能:(高中生物疑问,关注101答疑网…) 保护 使人体免于病毒、细菌、污染物质及疾病的攻击。 清除 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及免疫细胞与敌人打仗时遗留下来的病毒死伤尸体,都必须藉由免疫细胞加以清除。 修补 免疫细胞能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健康的免疫系统是无可取代的,虽然它的力量令人赞叹,但仍可能因为持续摄取不健康的食物而失效。研究已证实,适当的营养可强化免疫系统的功能,换言之,影响免疫系统强弱的关键,就在于精确平衡的营养,不均衡的营养会使免疫细胞功能减弱,不纯净的营养会使免疫细胞产生失调,导致慢性疾病。营养免疫学的研究焦点就在于如何藉着适当的营养滋养身体,以维持免疫系统的最佳状态,进而使我们的免疫系统更强健。 免疫系统的功能为您介绍这些,人体免疫系统是人的一道自然屏障,可以与疾病斗争。

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健康生活也随之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众所周知健康的饮食能提供人体生长、生存所需要的基本营养,让人们拥有强健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拥有健康的人生,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学生来说这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由饮食不当而导致的健康问题却总是在考验和挑战我们的身体,饮食和健康的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道难题。 关键词:营养;饮食;健康 概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却忽略了饮食健康的重要性,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为了更好的生活,食品营养与健康的课程也愈受人们欢迎。所以作为现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知道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但是前提是我们要了解什么事营养,怎样的饮食态度是健康的饮食态度。最后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营养饮食,均衡饮食。 一、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人类每天饮食,位的是获得营养物质。那么,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大地有哪些呢? 1、蛋白质 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化合物。它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集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它是机体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成分。它大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蛋、奶、和某些植物种子。 2、糖类

是机体功能的主要物质,提供人类生命正常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它主要来源于大米、小麦、玉米等等。 3、油脂 是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被称为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放出的能量约是糖类的两倍。同时,在人体内的脂肪具有减小机体内器官的摩擦作用,器官抗震作用。它的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油脂和乳制品等等。 4、维生素 其种类繁多,主要是调节机体的生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有些是能从外界吸收,如维生素A;有些只能在体内合成,如维生素D。机体对其需求量很小,但是不能缺少。它的主要来源是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等等。 5、无机盐 其种类繁多,但是对机体很重要。它参与构成组织和调节酶活性因子,具有调节细胞代谢、激素分泌、酸碱平衡等作用。 6、水 占机体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它主要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液体环境,溶解各种物质,保障各项机体代谢正常进行。缺少水分,人类无法生存。[1] 二、对健康的理解 健康有两个方面,一是机体上的健康,二是精神上的健康。精神上的健康主要是由个人的思想观念和情绪决定。而机体上的健康则主要决定于物质输入是是否满足机体需求。

大学生营养与健康

探讨现代大学生营养与健康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倍加关注,在饮食工作中,我们把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营养均衡合理和饮食安全,作为自己工作的动身点和着眼点,始终树立科学、健康的现代饮食理念,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合理营养均衡膳食 生命出现的同时就有了营养,营养与生命的关系密不可分。离开了营养,生命无法存在;万物生长离不开营养,合理的营养也就保证了人体的健康。 一、合理营养 合理营养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身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工作效率而合理摄取食物。它是以现代营养学知识为依据,根据不同人的年龄、性别、工作性质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分别确定各自的营养素供给量,再根据各类烹饪原料的营养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料、加工、烹调,使用餐者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各类营养素都能满足各项生理需要,使健康状况正常。合理营养可以使人保持精力充沛,精神愉快,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合理营养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的先决条件;合理营养可以使一个人的身体、智力、情绪、外貌保持最佳状态,并增强人的自信;合理营养是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合理营养可提高免疫力、防治疾病。

二、均衡膳食 为保证合理配餐,大学生营养膳食指南的建议: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每天吃乳类、豆类及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相适应,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膳食;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膳食改进意见与措施:大学生在选择各类副食时,应注意减少一周食物种类的重复,合理搭配膳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能忽视早餐,不要暴饮暴食,不要挑食偏食,还要避免某种营养素缺乏而其他营养素过剩的问题;也希望食堂在各类主、副、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注意合理烹调,以减少营养素的损失,同时还要注意不同种类食物的合理搭配,如肉菜、粗细食物混合烹调,保证学生从膳食中获得均衡的营养;并积极展开学生营养知识教育,使其关心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确定合理的膳食结构,解决各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量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普及科学膳食营养知识,对于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效率非常重要。 高度重视科学膳食与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关系科学膳食是指膳食 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恰当,膳食中所供给的营养与有机体的需要能保持平衡。大学生科学膳食的主要内容是对膳食结构的合理调整,即平衡膳食。只有平衡的膳食才能保证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学习营养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

免疫与人体健康浙江工商大学

1、谈谈乙型肝炎疾病及现状,乙肝在生活中的传播途径、乙肝检查指标的内容及含义、乙肝两对半检查的重要性、如何预防乙肝。 ●乙型肝炎现状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流行最广、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区感染率达到35%以上,危害最重,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在我国曾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约占一半以上,而病毒携带者达10-14%,构成严重的社会卫生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据统计,目前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已达1.3亿人,30%至50%的病人通过母婴传播而感染。 ●乙肝的传播途径 ①经血传播: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他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 ②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病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感染等。 ③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源透析患者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 ④性接触传播: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 ⑤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 ⑥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血液、胆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型肝炎 ●乙肝的检查---主要包括肝功能的检查和乙肝两对半检查。 ①肝功能的检查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的功能基本状况。 通常医院所做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包括 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碱性磷酸酶(ALP), γ-谷酰转肽酶(GGT), 白蛋白/球蛋白(A/G), 总胆红素(T-Bil), 直接胆红素(D-Bil) ②乙肝两对半检查 检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最常用的血清学标志: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 ?“乙肝两对半”作用有三: 1. 判断有无HBV感染; 2. 判断HBV感染者传染性的大小; 3. 作为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及疗效判断的依据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乙肝两对半”结果及意义: ①HBsAg、HBeAg、HBcAb项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大三阳。病毒复制快,有传染性。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摘要: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健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养生也更加重视,现在叙述食品、营养在一个人不同的成长阶段中的重要作用,食品、营养与疾病、心理的关系。关键词:食品、营养、习惯、健康 参考资料:孙远明主编的《食品营养学》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对我们身体健康影响至关重要,而生活中的我们往往忙碌于工作、学习,而对于正确的膳食指南了解甚少,往往不了解食物的营养,不注重食物的搭配吃用,造成食物的营养流失,吃得不健康,甚至吃出病。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平常的膳食多加关心,多作充分的了解,让我们可以吃得健康,活得快乐。 人体生命人体健康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食品营养、遗传、体力活动、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画背景状况等,其中最重要、影响最复杂的因素是食品营养。一切生命活动包括呼吸、心跳、说话、走路、工作、运动等都需要能量。能量是生命的动力,没有能量也就没有生命和任何活动。而能量有源于食品中的营养素在体内燃烧产生的热能,因此,食物、营养是人体生命能够维持的基础和动力。除能量提供以为,食物中的营养素也是构成机体组织的成分和组织更新的原料,并参与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如果人体是一台机器,食物就是保证这台精密机器正常运转的动力。食物的数量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势必影响身体健康,影响情绪和精力。 处于生长发育的个体如果长期摄入不足,机体会动用自身的能量储备甚至消耗自身的组织一满足生命活动能量的需要,从而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消瘦、活力消失,甚至停止而死亡。蛋白质是组织细胞的基本组成成分,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维生素B和烟酸等营养素参与体内的能量代谢。如果能量和蛋白质等营养素同时缺乏,会引起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研究证明,儿童时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使智商降低15分,导致成年人收入及劳动生长率下降10%。严重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导致局部和全身性水肿,小儿智力低下,甚至死亡。2004年,安徽阜阳“奶粉”事件中出现的“大头婴”就是长期用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含量严重不足的伪劣“奶粉”喂养所致,其中数名婴儿死亡。据世界银行统计,发展中国家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智力低下、劳动力丧失和部分丧失、免疫力下降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 医学专家们认为,营养不足和营养不平衡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诱因。因此,科学地安排饮食,进行合理的营养补充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肌体抵抗力,减少和战胜疾病、达到健康长寿的重要途径。

谈谈体育锻炼与免疫力的关系

天气转凉时,有些人动不动就感冒生病,这是因为其免疫力低。免疫力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有助于我们抵抗疾病的发生。适当的体育锻炼、愉快的心情,都是提高免疫力的有效途径。那么,我们就来聊聊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体育锻炼与免疫力的关系 免疫力是指机体对病原的抵抗力。人体的免疫力大多取决于遗传基因,但其受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如饮食、睡眠、运动、压力等。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所组成,它不仅能抵御外来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袭,还能消除体内衰老、突变、恶化或死亡的细胞,保持机体的健康。 体育锻炼能推迟机体免疫系统衰老并逆转系统的机能减退,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得抗病能力、增强机体免疫机能。医学家在得出运动增强人体免疫机能的论断之后 ,接着又发现运动量太大反而会降低人的抗病能力。 1 .适量的持久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免疫系统功能 ,推迟免疫器官衰老 长期过强持久的身心应激会引起疾病 ,对寿命有一定影响,而从事适量的持久的娱乐性体育锻炼却能促进身心健康。 2 .长期大强度的运动训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过度训练是发生于体育运动中的一种运动性疾病 ,其发生发展过程既有训练方面的因素也有训练恢复、营养、心理及其他方面的因素 ,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过度的超负荷训练不仅影响运动能力 ,甚至能严重损害人体免疫系统和人身体健康。 已有证据表明短时间高强度运动能造成暂时性免疫机能受抑制,运动员在高强度大运动量运动后 ,特别当机体对负荷量为未能适应,或超出其承受能力时,其免疫机能可受到显著的不良影响。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很好地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通常,坚持每天运动30到45分钟,免疫细胞数目会增加,抵抗力也会相应提高。如果运动量太小,则不足以达到调节免疫功能的效果。运动过量,则会导致免疫功能的抑制,增加上呼吸道等疾病的感染率,甚至有可能诱发一些潜在疾病的危险。 此外,每天有适量的体育锻炼,还能促进良好的睡眠,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心肌的肌肉和功能,加快血液流速,从而大大改善大脑、心脏本身和全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器官功能,加快新陈代谢的进行,使体质健壮,精力充沛,从而减少神经衰弱等慢性病的发生。 快乐地体育锻炼是良药 如何科学健身提高免疫力,体育运动专家的建议是:重点选择有氧运动。如健步走是最安全的锻炼方式之一,每天最好持续走30分钟,可以调节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加快病后康复速度。不太习惯锻炼和平时很少运动的人,最初要避免过量运动,运动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其他如慢跑、跳绳、瑜伽、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都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选择。 体育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拥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还能获得丰富的健康知识。体育知识能帮助我们学会怎样科学的去锻炼,怎样合理的膳食,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等等。体育不仅能增加健康知识,而且还能提高人们的健康思维,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追求健康长寿,体育运动作为追求健康的途径,在^体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体育运动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断增强体育锻炼,树立健康意识,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案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案 庆祖一中王艳蕊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自行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兴趣。 2、让学生了解一些饮食方面的营养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知道合理饮食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在生活中养成均衡饮食的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营养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让学生用认识到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营造轻松氛围,引入学习主题 你今天早晨吃饭了吗?吃的什么饭?(学生举例)同学们的早餐很丰富,吃了这么多不同种类的食物。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食物,它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饮食营养与健康的问题。 二、探究发现,感受营养对人体的重要性 1.何为营养

营养---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包括吃什么?怎么吃? 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哪些?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 各种营养成分分布在不同的食物中,所以我们各种食物都要吃. 2.这些饮食习惯你有吗? (1)、无肉不欢偏执型 (2)、超市当厨房方便型 (3)、夜宵补偿放纵型 (4)、早餐屏蔽型 (5)、向食物寻求安慰狂吃型 (6)、一心多用散漫型 (7)、暴饮暴食紧张型 3. 不好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1)营养不良的危害: 如:缺维生素A症状:口腔溃疡,经常感冒和感染、皮肤干燥。 缺钙症状:肌肉痉挛或颤搐、失眠或神经过敏、关节疼痛或关节炎、蛀牙以及高血压。

缺铁症状:贫血、面色苍白。 缺锌症状:手指甲上白色斑点、皮肤油脂分泌过多。 (2)营养过剩的危害: 如:蛋白质过量就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反而不利于人体的健康。过多的蛋白质不能及时地被肠中酶的作用分解、吸收,结果被存在于肠中的细菌分解,产生出臭味和一定毒性的胺类、硫化物及二氧化碳等。它们被吸收到人体中,对人体也是不利的。 脂肪贮存得过多,人就发胖了。热能摄入量增加,营养过剩,就造成心血管疾病、癌症、肾衰竭、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看来不论是营养不良还是营养过剩都会危害我们的健康。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三、合理均衡饮食,促进身体健康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各种各样的食物所含的营养成份不尽相同;确保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防止膳食结构西化;“建议每天最好能吃50g以上的粗粮”。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水果和薯类都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预防慢性病。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的调查报告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的饮食营养与健康的现状,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用餐,注重饮食营养和平衡膳食。 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广州市10所大学326名在校学生的饮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同时对该10所大学的饭堂进行膳食结构的访问调查。结果被试体质调查中,10.42%营养不良,55.68%偏瘦;有29.45%正常;3.12%超重,1.33%为肥胖。关于被试每天饮食摄入情况,100%吃蔬菜和内菜,50.oo%选择吃豆制品,25.15%吃含糖类的食物。关于吃早餐的习惯,35.71%坚持天天吃早餐,14.29%的同学不吃早餐。关于烟酒不良嗜好,7.14%的同学有吸烟的习惯,21.43%的同学有饮啤酒习惯。结论大学生营养状况一般,食物摄入丰富,不良嗜好少,营养意识差。 -关键词: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 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推广居民营养膳食的科学化。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其营养改善与膳食结构的正确调整,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但是现在许多大学生由于对饮食营养认识较差或不良饮食态度而出现营养素缺乏或营养过剩的问题,成为中国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难以尽快提高的瓶颈。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饮食营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强学生营养膳食与饮食行为的宣传教育,正确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饮食营养,注重营养膳食。笔者对广州市10所大学326名在校学生的饮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同时对该10所大学的饭堂进行膳食结构的访问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广州大学城10所不同类型大学326名在校学生,男生162名,女生164名,平均年龄19.56岁。 1.2方法 参照《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报告》(RNI等),查阅国内外营养饮食研究成果来衡量学生的营养饮食状况。自行设计《广州部分大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该问卷由食物摄入、饮食生活习惯、营养认识、生理状况、心理状况、体质类型组成,调查被试的营养饮食状况。同时对相应10所大学的饭堂进行膳食结构的访问调查,调查其蔬菜和肉类销售量。用Microsoft Excel对问卷数据作初步处理,并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食品营养学——蛋白质与人体健康

食品营养学——蛋白质与人体健康 发表时间:2014-10-31T12:51:05.39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第9期上供稿作者:刘美珠 [导读] 如果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饮食营养合理,心理健康向上,运动有度适量,那么健康长寿将不是梦想。 刘美珠 (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宣汉 636150) 【摘要】: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参与。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关键词】:蛋白质营养健康 一、蛋白质对人体的作用与功能 1、建造新组织和修补更新组织 人体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蛋白质是其主要部分。新组织细胞的构成,细胞的繁殖、生长等都需要蛋白质做“建筑”材料。人体细胞要不断的更新,如肝细胞一个月更新一遍。衰老组织的更新、损伤后组织的修复都需要蛋白质。所以每天都必须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作为构成和修补组织的“建筑材料”。 2、构成机体和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 体内蛋白质的种类数以千计,其中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无数的酶类。如果没有酶催化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如生长素、肾上腺素、胰岛素等,它们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动起重要作用。血液中的抗体能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的侵害。这些酶、激素、抗体都由蛋白质或其衍生物构成的,因此蛋白质有调节生理功能作用。 3、调节渗透压和体内酸碱平衡 当长期缺乏蛋白质时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血液内的水分便渗入周围组织,造成营养性水肿。 4、供给能量 尽管蛋白质在体内的主要功能并非供给能量,但陈旧的或已经破损的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也会不断分解而释放能量。另外,从食物中摄入的蛋白质如有些不符合人体需要的,或者数量过多的,也将被氧化分解而释放能量。每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产生4千卡能量。即供能是蛋白质的次要作用。 二、蛋白质与人体健康 如果人体缺乏蛋白质,代谢率会下降、机体免疫力也会降低,将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您体内的蛋白质不足或缺乏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导致腹泻,这可能是缺乏蛋白质最早出现的症状。因为构成肠黏膜和消化腺的蛋白质的更新速度最快。其次,缺乏蛋白质会导致肝脏功能障碍,合成的白蛋白减少,降低了血浆渗透压,使组织内的水分不能进入血液,进而经肾脏滤过排出,就会出现水肿。蛋白质不足或缺乏还会产生贫血、女性月经障碍、哺乳期乳汁分泌减少,也会影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人也会日渐消瘦。丢失超过20%的蛋白质,生命将受到威胁! 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取量充足时,可以增强抵人体抗力。人体有各种抵抗疾病的机能,其中抗体及白血球与蛋白质的摄取密切相关,在正常状态下肝脏会制造球蛋白或抗体,这些都是保卫健康的战士,能吞噬各种细菌、细菌性毒素及病毒,使其变为无害。充足的蛋白质也有助于消化机能正常运作。因为分解食物的酶也是由蛋白质构成,可以将食物分解为微小的粒子,使其溶解于水中,在进入血液之中。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取充足时,胃壁、小肠及胰腺、就能源源不断得分泌充足的酶。胃肠功能健全,就能正常的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及酶混合,食物完全消化后,养分为小肠壁所吸收,在进入血液中。 蛋白质对人体机能的正常运作,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功能。肝脏所合成的白蛋白,有助于尿液的收集。当血液运行到微血管中,血压的力量将血浆推入组织中,血液再度回收时,蛋白质中的白蛋白会将细胞中的液体,其中有溶解的废料、尿素、尿酸、二氧化碳及坏死的组织等,带回肾脏及肺部加以处理。如果营养不足,无法形成足够的白蛋白,组织中的废料就无法完全排出。日积月累,长期缺乏蛋白质,将使体内积存水分。有些人以为自己体重过重而开始节食,结果是蛋白质的摄取量进一步减少,造成恶性循环。蛋白质严重缺乏时,组织会明显胀大,使身体发生水肿。所以多数减肥食谱中,蛋白质的含量都相当丰富。 蛋白质被食入后,在体内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后重新按一定比例组合成人体蛋白质,同时新的蛋白质又在不断代谢与分解,时刻处于动态平衡中。因此,食物蛋白质的质和量、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关系到人体蛋白质合成的量,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孕产妇的优生优育、老年人的健康长寿,都与膳食中蛋白质的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要保证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蛋白质食物。 其次,各种食物合理搭配是一种既经济实惠,又能有效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有效方法。每天食用的蛋白质最好有三分之一来自动物蛋白质,三分之二来源于植物蛋白质。我国人民有食用混合食品的习惯,把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的氨基酸相互补充,可以显著提高营养价值.例如,谷类蛋白质含赖氨酸较少,而含蛋氨酸较多.豆类蛋白质含赖氨酸较多,而含蛋氨酸较少.这两类蛋白质混合食用时,必需氨基酸相互补充,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大为提高. 第三,每餐食物都要有一定质和量的蛋白质.人体没有为蛋白质设立储存仓库,如果一次食用过量的蛋白质,势必造成浪费.相反如食物中蛋白质不足时,青少年发育不良,成年人会感到乏力,体重下降,抗病力减弱。 第四,食用蛋白质要以足够的热量供应为前提.如果热量供应不足,肌体将消耗食物中的蛋白质来作能源.每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时提供的热量是18kJ,与葡萄糖相当.用蛋白质作能源是一种浪费,是大材小用. 在自然界中可供人类摄取的食物种类很多但仅靠一种食物就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并不多,特别是蛋白质,因为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是有一定比例要求的,并且八种必需氨基酸之间即有相互协调,又有相互制约,如果八种必需氨基酸中缺少一种或几种,那么其余的氨基酸也不能完全发挥起应有的生理作用。 三、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与质量 肉、蛋、奶、和豆类食品.一般而言,来自于动物的蛋白质有较高的品质,含有充足的必需氨基酸。在蛋白质所含20多种氨基酸中,有

人体的免疫系统

人体的免疫系统 人体的免疫系统 人体的免疫系统像一支精密的军队,24小时昼夜不停地保护着我们的健康。它是一个了不起的杰作!在任何一秒内,免疫系统都能协调调派不计其数、不同职能的免疫“部队”从事复杂的任务。它不仅时刻保护我们免受外来入侵物的危害,同时也能预防体内细胞突变引发癌症的威胁。如果没有免疫系统的保护,即使是一粒灰尘就足以让人致命。 根据医学研究显示,人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而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是繁多而复杂的,并不在某一个特定的位置或是器官,相反它是由人体多个器官共同协调运作。骨髓和胸腺是人体主要的淋巴器官,外围的淋巴器官则包括扁桃体、脾、淋巴结、集合淋巴结与盲肠。这些关卡都是用来防堵入侵的毒素及微生物。当我们喉咙发痒或眼睛流泪时,都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在努力工作的信号。长久以来,人们因为盲肠和扁桃体没有明显的功能而选择割除它们,但是最近的研究显示盲肠和扁桃体内有大量的淋巴结,这些结构能够协助免疫系统运作。 自从抗生素发明以来,科学界一直致力于药物的发明,期望它能治疗疾病,但事与愿违,研究人员逐渐发现,人们

对化学药物的使用只会刺激免疫系统中的某种成分,但它无法替代免疫系统的功能,并且还会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副作用,扰乱免疫系统平衡。反而是人体本身的防御机制--免疫系统,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而适当的营养却能使免疫系统全面有效地运作,有助于人体更好地防御疾病、克服环境污染及毒素的侵袭。营养与免疫系统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关联,成就了营养免疫学创立的理论基础。 综合起来,免疫系统具有以下的功能: 一、保护:使人体免于病毒、细菌、污染物质及疾病的攻击。 二、清除: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及免疫细胞与敌人打仗时遗留下来的病毒死伤尸体,都必须藉由免疫细胞加以清除。 三、修补:人体细胞具有自我修补功能,而免疫系统则为其提供了最好的协助。免疫细胞可以杀死体内的病毒和细菌,同时自身细胞立即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虽然它的力量令人赞叹,但仍可能因为持续摄取不健康的食物而失效。研究已证实,适当的营养可强化免疫系统的功能,换言之,影响免疫系统强弱的关键,就在于精确平衡的营养,不均衡的营养会使免疫细胞功能减弱,不纯净的营养会使免疫细胞产生失调,导致慢性疾病。营养免疫学的研究焦点就在于如何藉着适当的营养滋养身体,以维持免疫系统的最佳状态,进而使我们的免疫系统更强健,这是由陈昭妃博士撷取中国人对本草植物的使用心得,并融合对于营养免疫学的深入研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