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深刻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深刻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深刻复习资料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运用各种相关学科的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者对本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以便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

·科学管理前期(1900前)

科学管理时期(1900-1945):

泰勒(科学管理学):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计件工资之和差别工资制

法约尔(管理学之父):管理的14项原则、管理的五个要素(计划、组织、

指挥、协调、控制)

韦伯(理性官僚制):官僚行政组织

人群关系学派(1927-1945):

霍桑试验:照明度试验、继电器装配式研究、组合线路室试验、采访研究

梅约:①“社会人”假设,社会和心理因素也能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

②生产率的升降主要取决于工忍受家庭和社会形成的态度以及组织内

的人群关系。

③企业组织中存在无形的非正式组织,彼此有特殊感情、志趣相投、

互相默契左右成员的行为。

权变学派(1945至今):

①采用开放概念来研究组织,考虑外在环境因素对组织内部特性的影响。

②利用系统概念来研究复杂的组织。(环境因素,政治社会文化经济教育…)

卡斯特、罗森茨·威克——系统分析组织理论《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

权变方法》

莫尔斯、洛西——权变理论(应变理论、超Y理论)“复杂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

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X理论,即大多数人是:

①懒惰的,尽量逃避工作。

②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收人领导也不愿承担责任。

③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必须靠外力强制。

④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容易受人影响。

⑤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会选择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⑥少数能克制自己的人应负起管理责任。

·社会人假设:

梅约等人根据霍桑试验结果提出来的

①交往需要使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人与人形成认同感的主要因素

②专业化分工和机械化市劳动趋于单调,必须从工作的社会意义上寻找安慰。

③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影响力比正式组织的奖励措施和奖励对

人具有更大影响。

④组织领导者应满足职工归属、交往和有益的需要,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自我实现人假设:

行为科学和人力资源学派一些代表人物提出,Y理论

①人是勤奋的,只要环境条件有利,就会工作。

②人能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③在适当条件下,人会自我调整,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④正常情况下,人会主动承担责任。

⑤大多数人有高超的想象力和智力,在现代工业社会,只能得到部分发挥。·复杂人假设:

埃德加·沙因等人提出,超Y理论。

①人的需要纷繁复杂,随发展阶段、生活条件和具体环境不同而改变。

②人在同一时间会有多种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形成

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③人的都估计是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组织中可以产生新

的需要和动机。

④人的需要结构及其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人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投入度。

工作能力、工作性质、与同事的关系都有可能影响其积极性。

⑤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统一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没

有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的普遍适应的唯一正确的管理方式。

相应的管理措施:①管理方法和技巧必须因环境的不同而随机应变、审时度

势、因势利导、灵活机动。——应变力

②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体现在鉴别情境、分析差异、诊断问题的洞察力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①组织行为学历史发展研究;②个体行为研究;③群体行为研究;④组织行

为研究

·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

·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实验法、测验法

·研究意义:①帮助管理者开发人际技能;②用系统研究代替直觉;

③提高人们解释行为和预测行为的准确性

第二节个体因素和个体行为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①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需要)

a. 人的需要由低到高排成阶梯,低层次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

一级的需要,只有为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

b. 人的行为是有主导需要决定的。

c. 人的需要层次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评价:

a.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侧重人的自然需要,对需要的社会历史性关注不够。

b. 以自我实现作为最高需要层次,无法解释现实中雷锋式的英雄行为。

c. 只有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能进入较高层次的需要,具有形而上学和机械

论的倾向。

②价值观与个体行为:

价值观是指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稳定持久的社会信念和价值系统,是决定个体行为的核心因素。

类型一(德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斯普朗格):理性价值观、唯美价值观、政治性价值观、社会性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宗教性价值观

类型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顿·罗克奇):

终极价值观——个体愿意用整个生命去实现的目标

工具价值观——个体喜欢的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

类型三(工作场所价值观)

工作价值观内在工作价值观(工作的社会意义、自我实现意义)外在工作价值观(工资、休闲时间等)

伦理价值观实用主义价值观

道德权利价值观

公正价值观

③知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食物整体在大脑中的反应,世人对感觉信息的

组织和解释过程。分为社会知觉(对人和人际)和物体知觉(对物)。具有选择性、整体性(接近率、闭合率、相似率)、理解性和恒常性。

社会知觉归因理论:在社会知觉方面,人们通常根据人的外部特征对他的心

理状态作出解释。

凯利归因模型:对个人行为的解释可总结为三因素:行为者自身(内部

归因)、行为所指对象(外部归因)、行为发生的情境(外)知觉偏见及解决思路:

a. 基本归因错误:人在理解他人行为是高估他人内在因素,而低估外部环境

因素的现象。

b. 行动者和观察者的区别:人作为一个评价者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

倾向于做稳定的内部归因,而当人们作为自我评价者对

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却倾向于做外部归因。即观察

者高估个人特质因素,行动者高估情境因素的作用。

c. 自我服务偏见:人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失败于外在因素。

d.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知觉主体对知觉客体某方面有较清晰鲜明的印象

之后,影响到他们对其他方面的理解和评价。

e. 投射作用:假设他人与自己想通,一次记进行归因,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解

释。

f. 刻板印象:在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时,基于对这个人或者监事归属的群体

或类型。

g. 对比效应:评估某人某事时,受到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或事的影响,导致

对这个人或事的评价发生歪曲。

个体决策偏差:有限理性、有限意志、有限利己、有限道德、有限意识

偏差的管理:换位思考、减少判断偏差、考虑局外人观点、理解别人偏差

⑤气质

个体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体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与稳定性、指向性方面。

⑥性格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卡特尔16特质、麦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MBTI、大五人格

⑦能力

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情绪智力

⑧态度:

关于客观事物、人和事件的评价性描述。

由认知、情感、行为构成。

工作满意度:员工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情感和信念集合。(影响因素有人格、

价值观、工作情景、社会影响)

组织承诺:员工对自己所在组织的情感和信念。

第三节激励理论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①保健因素(偏向环境,薪金、地位等)和激励因素(偏向工作本身、挑战性、

个人成长等)相和联系并能相互转化。

②激励措施的使用并不等于敖东生产率的提高。

③保健因素的满足可以消除不满,激励因素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④主义激励深度问题,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如工作丰富化。

⑤中国大部分企业保健因素仍起到激励作用。

⑥中国沿海部分企业员工收入水平和知识水平较高,应加强内在激励。

·阿德弗——ERG理论

人们共存在三中核心的需要:生存需要、联系需要、发展需要

内容:①人的需要不是刚性的。②“受挫——回归”现象发生。

启发:①了解员工各个层次的需要,有针对性的给以满足。

②防止“受挫——回归”现象发生。

·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

人的基本需要分三种: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归属需要

内容:

①对权力需要高的人喜欢承担责任并力求对他人施加影响,健谈、好争辩、

直率、冷静、善于提出要求、喜欢演讲、爱教训别人

②对归属的需要高的人通常从有爱中获得快乐,注重保持融洽的社会关系。

③对成就需要高的人对成功有强烈需求,担心失败,宁愿为个人成就而不是

成功或获得的奖赏而奋斗。

启发:

①身居主管位置的人,成就需求比较强烈。

②高成就需要者并不一定是优秀的管理者。

③最优秀的管理者往往是权力需要很高而归属需要很低的人。

④高成就需要者接受难度适中的任务时,表现最佳。

⑤培训可以激发员工的成就需要。

·弗鲁姆——期望理论:M=V*E

M:激发力量只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内部潜力的强度。

V:目标效价。之大成木包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

E:期望值,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亚当斯——公平理论

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后,它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报仇所得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内容:横向比较、纵向比较

启发:管理者应积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公平观

①没有绝对公平;②不要盲目攀比;③不要按酬付劳

·斯金纳——强化理论

当行为的结果对人或动物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会减弱或消失,这是环境对行为强化的结果。

内容:

①正强化:奖励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

②负强化: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

③连续强化:对每一个组织需要的行为都给予强化。

④间隙强化:经过一段时间才强化一次。

启发:

①要依照强化对象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②要小步子前进,分段设立目标。

③及时反馈

④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

·洛克——目标设置理论

木包是激励人们有形的、可测量的成功标准。达到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是提高激励水平的主要过程。目标设置要有具体性、难度、可接受性。

启发:

①目标设置理论是对目标管理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②制定总体目标-为推行目标管理做组织准备-制定个体目标-结果评定

③目标实现过程贯穿了激励

·挫折理论

从消极情绪研究激励问题

①精神分析学派的挫折理论:

弗洛伊德:心理性与发展不顺就意味着挫折

荣格:自我实现不能满足时产生挫折

阿德罗:当追求征服、追求优越受阻形成挫折

②“挫折-侵犯”理论(多拉德)

人和挫折必导致攻击行为,攻击行为产生依赖于四种因素:受挫折驱力

的强弱、受挫折驱力的范围、以前遭受挫折的频率、随着供给反应而可

能受到惩罚的程度

③攻击线索理论(伯克·威茨)

供给的前提条件有二:攻击性行为的准备、技法攻击行为的外部线索

④ABC理论(艾里斯)

挫折是否能引起人的情绪恶化不再与挫折本身,而在于人对挫折不合理的认

识。A是挫折,B是人对搓着的认识和信念,C是特定情境下个体情绪反

A

应及行为。B C

第三节群体

·群体:为了实现特定目标,两个或更多人互相影响、互相依赖而形成的组合。正式群体命令型群体

任务型群体

非正式群体利益型群体

友谊型群体

·加入群体的原因:安全、地位、自尊、归属、权利、目标实现需要

·群体的影响:①助长作用(熟练行为);②抑制作用(非熟练行为);

③从众行为(阿希的三垂线实验)

·群体角色

①自显角色:群体成员为满足社会情感需要或完成正式工作而自然产生的角色

a. 自我中心角色(对群体绩效有害)

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

b. 任务角色: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

c. 维护角色:鼓励者(在中国政府里最多)、协调者、折中者、监督者

②指定角色:群体中作为一种分工和职责划分而正式规定的角色

·群体规范:群体成员共同建立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和非成文的。

形成——首例、沿袭而成,重大事件构成、群体有意识决策

功能——群体之主功能、评价标准功能、约束功能、矫正功能

·群体规模

现象——群体规模越大,群体成员个体的生产率却降低

证明——德国心理学家瑞格慢的拉绳实验

原因——社会惰化

·群体地位: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社会位置和登记

决定因素——不同领域有不同标准

象征问题——地位象征不明晰可能造成混乱

非正式地位的需要——威廉·F·怀特的“饭店研究”

·群体凝聚力:群梯队成员的吸引力以及成员间的相互吸引力

影响因素:群体的领导方式、规模、奖惩方式、目标、外部影响、成员构成、绩效、地位、成员的性别、进入的难易

影响:①提高成员的满意感;②便利成员间的沟通;③生产效率的两面作用

·罗宾斯的结论(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

高(凝聚力)低

高Array低

群体态度与组织目标一致性,凝聚力→→→→→→生产率

·群体决策:面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群体成员共同参与决策的过程。

优点:①信息来源广泛;②信息具有多样性;③决策过程更合法;

④决策结果易被接受

缺点:①浪费时间;②从中压力大;③少数人控制局面;④责任不清

影响因素:①群体规模;

②群体成员的组成或个性特征:同质性有利于一致,异质性利于

激发创造和想象

③领袖人物的作用:领袖往往采用冒险程度较高的决策

④文化的影响

⑤规范和凝聚力

主要方法:

①头脑风暴法(奥斯本):在既定时间内,大家畅所欲言,尽可能地

想出各种各样解决问题的方案。

②名义群体法:讨论每个人的观点并投票决策

③德尔菲法:设计问卷发放给成员,整理结果,提出方案(可循环)

优点是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群体成员参与到决策中,缺点是费时

④电子会议法:优点是匿名、迅速、可靠(发展潜力大)

缺点是技术水平影响交流,传达信息不够充分

⑤提喻法:运用类比方法进行讨论,有助于成员摆脱“领导暗示”和

条条框框束缚

⑥提案前提分析法:列示可能存在的选择方案,寻找与方案相关的决

定性因素,通过调查队决定性因素进行判断。·群体沟通:信息在传递着和接受者之间的交换过程

功能:控制行为、激励催化、情绪表达、信息传递

证明:“交往剥夺”心理实验证明

类型一:语言沟通:口头沟通、书面沟通

非语言沟通:身体语言沟通、副语言沟通、环境因素

类型二:

①上行沟通: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沟通,有利于管理者全面掌握群体的

状况,做出正确决策。

②下行沟通:从较高层次向较低层次的沟通,有利于员工明确群体目标,迅

速反馈工作绩效。缺点是“权利氛围”给员工压力,以及曲解、

误解和搁置等因素导致信息逐渐失真。

③平行沟通:同一层次的部门和个人之间的沟通。(杰拉尔德温伯格)协调

任务、解决问题、分享信息和解决冲突。

类型三:正式沟通:轮式、链式、圆式、V式、全通道式

非正式沟通:单线传播、闲聊式、随机式、簇式

小道消息(西蒙诺夫):E=N(H-C),E-情绪,N-信息需要,H-预期满足需要

所需的信息,C-已掌握的信息

N=0,小道消息无基础;H=0,小道消息无必要;C=0,最盛行

群体沟通障碍:①语言障碍;②地位障碍;③性别障碍;④个性障碍;

⑤情绪障碍;⑥选择性知觉障碍;⑦过滤障碍

⑧传递层次障碍;⑨传递工具障碍;⑩文化障碍

组织如何有效沟通:①真诚的态度;②信息透明度;③坦率对待坏消息;

④沟通制度化;⑤保证双向沟通;⑥重视面对面沟通

个人如何有效沟通:①倾听;②尊重他人意见;③在工作中建立自己的可信度;

④与沟通对方建立共同立场;⑤建立感情联系

第四节领导行为

·领导是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相关理论: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

·特质理论

普林斯顿大学的鲍莫尔教授十大条件论

①合作精神;②决策才能;③组织能力;④恰当授权;⑤应变能力

⑥强烈责任心;⑦敢于创新;⑧冒险精神;⑨尊重他人;⑩品德超人

中国当代领导者素质要求:

①政治品质;②知识素养;③实际能力;④良好作风;⑤体魄健壮

·行为理论(研究领导者的领导方式、领导作用和领导方法)

X理论-Y理论与领导、连续统一理论、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

·权变理论:

权变因素:领导者的特点、下属特点、群体特点

①费德勒模型:关键点:确定个体的基本领导风格,运用LPC问卷;评估

情境因素、领导者-成员关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力

②豪斯——领导途径-目标理论

关键点:a. 确定领导方式:指导型领导→支持型领导→参与型领导→成就型领导,指令性程度逐渐降低。

b. 分析情境,任务性质(常规性程度越低,指令性程度越低)

下属特点(下属自信度越高,指令性程度要求越低)

③赫塞和布兰查德的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风格行为:指示→推销→参与→授权;

下属成熟度:无能力且不愿意→无能力但愿意→有能力但不愿意→有能力

且愿意

任务行为:高任务高关系→高任务低关系→低任务高关系→低任务低关系

④当代领导理论:

罗伯特·豪斯:魅力型领导理论

变革型领导理论:智力激励、魅力与感召力、个人关心三关键要素

史蒂文·克尔&约翰·杰米耶:领导替代理轮

查理·曼茨&亨利·西姆:自我领导理论

·领导的选拔:

①评鉴考核法:依据一个相对统一的尺度把领导素质分解为若干要素,制定

一个考评量表,组织有关人员对被考评人才进行多层次、多

角度考评。适用于大规模考察各种人才。

②情景模拟法:根据被考核者拟担任的职务,编制以它类似该岗位实际情况

的考核样本,将被考核者放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用多种方

法观察他的心理和行为。(公文处理、无领导小组讨论、角

色扮演和即席发言等)

③分解协调发:将一个人的素质分解成若干单项指标,再视指标的重要程度

分配权数,最后将一个人的素质协调综合。

④实绩考核法:a. 被考核对象撰写述职报告。

b. 由于考核对象工作相关性大的同级和下级民主评议。

c. 专家评议

d. 重点访谈

e. 根据上述结果写出考核报告

第五节群体冲突

·冲突:冲突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努力去抵消另一方的封锁行为,这种行为将妨碍他达到目标或损害他的利益。

·观念的变迁:

传统观点:冲突百害而无一利,应该避免;

人际关系观点:冲突无法避免,具有存在合理性;

相互作用观点:冲突时群体高效率的有力保证。

·冲突水平与绩效的相关性曲线呈现倒U型,所以,冲突本身并无好坏,要从绩效角度判别冲突的价值。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存在一个最佳冲突水平,过低则停滞导致低效,过高则混乱导致低效。

·分类:以群体绩效为标准,促进群体目标实现的是显示功能正常的冲突,降低群体目标实现是功能失调的冲突。

第六节组织

·组织结构设计六要素:工作专业化、部门化、指挥链、管理幅度、集权与分

权、正规化

·组织工作专业化:将工作任务划分成若干个步骤,每一个步骤有一个人单独完成。

会产生厌恶情绪、朴干、压力感、低生产率、低质量、高缺勤率、高流动率

·部门化:按照工作类别对专业化分工进行分类

根据活动职能or产品类别or地域or顾客类型进行部门化

·命令链:不间断的权力路径,从组织最高层贯穿到组织最底层

当前命令链、职权和统一指挥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授权思想广为传播、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管理幅度:一个主管有效指挥下属的数目

管理幅度窄——增加管理成本,减慢决策速度,影响下属自主性

管理幅度宽——削减管理费用、加速决策过程、缩短与顾客的距离、授权调

动下属积极性

管理幅度由窄变宽的关键——加强员工培训

·集权与分权:组织决策权在高层管理者还是基层管理者掌握,分权是发展趋势。

·正规化:组织中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因素有:社会制度、组织规模、技术流程、文化传统

·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简单结构、官僚结构、矩阵结构、团队结构、虚拟组织、

无边界组织、女性化组织

·组织绩效评估

①影响因素:a. 客观信息;b. 成本收益;c. 结果导向;d. 有效利用

②常用方法:a. 图表评定标度法GRS:提供清楚一名的图标从各个方面指示个

体的绩效

b. 行为稳定评定标度法BARS:根据与被评人的特定工作绩效相

互关联的一系列工作行为作为考评标准

c. 行为观察标度法BOS:预先罗列许多工作行为的特例,采用五

分标度法,根据被评人的实在行为进行考评

d. 目标管理考评MBO:管理人员和员工在正常工作基础上指定可

以标度的目标,包括目标设置时期和评论工作完成

时期

③潜在问题:a. 单一标准;b. 宽厚错误;c. 晕轮错误;d. 类似性错误;e. 低区

分度;f. 实际非绩效

④如何克服:a. 使用多重标准;b.降低特质的重要性;c. 工作日记法;

d. 使用多个评估者;

e. 选择性评估;

f. 培训评估者

⑤奖酬体系:决定因素:绩效、努力程度、资历、技能掌握、工作难度、可支

配时间

内在奖酬:参与制定决策、更多责任感、个人成长机会、较大工作自由的和自主性、更有趣的工作、活动多样性

外在奖酬:直接报酬、间接报酬(保险、假日支薪)、非经济报酬(办公地)

第七节工作压力

·压力:在动态的环境条件下,使个体受到威胁的压力源作用于个体,并在个体特征的影响下使个体产生一些生理、心理和行为反映的过程和结果。

·压力源:组织外部压力源(政治经济文化技术……)

组织内部压力源(组织氛围、人际关系、职业发展)

个体压力源

·组织应对措施:

①招聘选拔是淘汰工作压力感强的人

②及时反馈:在工作中及时给员工准确反馈

③参与决策:让员工参与决策可增强对工作的可控制感

④强化沟通:通过沟通可以减少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

⑤控制压力源

⑥授权管理

⑦润滑人际关系

⑧优化组织氛围

⑨员工压力管理培训

⑩员工支持计划(EAP)

·个人应对措施

①调整思维方式:避免不实际的信条,避免绝对化思维,避免“必须、应该”

②加强时间管理(杰克·弗那)有效运用时间资源,以便有效的达到个人重要目标(找出有限要做的是,时间研究,改变拖延习惯,学会委任,个人黄金时间,流出计划外时间,调整计划)

时间管理禁忌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一、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组织 1、识记:组织的概念: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领会:说明组织涵义的六个要点 1)组织是动态的组织活动过程 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 3)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 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 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 6)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二)行为 1、人的行为的概念: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侠义的行 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2、人的行为的特点: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 行为 实质 (三)组织行为学 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 工作的心理活动 ....规律性的科学。 ....和行为反应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 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 研究方法: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原理,说明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性 研究目的: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的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展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简单的说就是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四)管理者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与作用 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要是由组织行为学的实质和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做决定的。 (1)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是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

组织行为学

一、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个组织中人的心理及其行为反应规律,从而提高组织中管理人员解释、预测和控制人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规律的基础上,提高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1)解释:组织行为学的一个目标是解释组织血红所发生的事情。一方面,人在组织中很多行为有很多原因,如果能意识到什么是主要的因素,就非常利于管理者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对组织中某些现象的解释会随时间或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密切注意当前的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也可以帮助管理者找到员工离职原因的某些线索。 2)预测: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去预测他人的行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力图通过对组织行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以降低组织中行为的不确定性,增强组织中管理者的工作绩效。3)控制:组织行为学的第三个目标是对组织中发生的行为进行控制。目的在于提高管理者们的观察分析技能,具体而言,组织行为学实践中,引导的是一些积极组织行为,避免和减少的往往是一些消极组织行为。 3.模型: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事物的简化表示。目的是为了便于更清楚的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模型的结构: 1)目标:编制和使用模型,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即这个模型是干什么用的 2)变量:是事物在幅度、强度和程度上的变化的特征,关于人的行为变量通常在两个维度上变化即定性和定量。 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变量主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 a)自变量:也被称为预测因素,它是影响因变量的变量; b)因变量也被称为校标,受自变量影响,在组织行为学中就是所要测量的行为反应; c)中介变量也称为中间变量,是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中介机制; d)调节变量,也称为干扰变量,它会影响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强度。 3)关系:在确定了目标及影响目标的各种变量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人际关系学说与霍桑实验? 人际关系学说被认为是行为科学的开端,梅奥是人际关系运动的带头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是发现了霍桑效应,二四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从霍桑实验中梅奥认为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本身。工人不是被动的,鼓励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是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据此,梅奥提出自己的观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纪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它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社会情感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由此提高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 1.人格:是我们用以描述这个人所具备的独特心理特质的总和,它是影响个体行为的、相对稳定的一系列个人的特征。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案例一 参考答案或提示: 开始组织较小,采用的方法很使用这种较小的组织,随着组织的变大,管理者没有能力像以前一样的继续完成以前成功的方法,管理方法不适应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从组织变革的步骤着手分析。 案例二 参考答案或提示: 1、由职权之争引发冲突,又因信息沟通障碍产生矛盾。 2、威恩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可行的。他采用了转移目标的策略,如给他们设置一个共同的冲突者马德,并促进明娟和阿苏之间沟通信息,协调认知。 3、改善人际关系一定要体现平等的原则、互利原则和相容的原则。让明娟和阿苏和平共处、互相谅解,且告知他们未升迁的利益更大,并使他们相信威恩的话。这一过程启发我们应该依据人际交往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下属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案例三 参考答案或提示: 1、王义堂现象说明领导者个人的实际管理水平与素质,即真才实学很重要。 同时还说明,王义堂采用的专制管理方式,在技术相对简单和成熟、而管理又比较混乱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效力。 2、在当前研究王义堂现象,有以下现实意义: A、改革应首先从企业领导人入手; B、改革的关键是管理创新。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落到实处;并根据客观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领导人的管理方式。 C、改革要进行制度创新,要在经营机制上把领导人的个人利益同组织利益相结合。 案例四 参考答案或提示: 1、我们根据钱德勒的组织结构理论便能发现,陆振华的蚊香厂采用的是一种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2、根据钱德勒的组织结构理论和权变思想,鲍发建议的产品型结构其实质是一种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案例五 参考答案或提示: 1、因为唐文为了便于自己对公司进行集中领导,有利于他实施控制和管理,所以要对以前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改革后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直线职能结构:它包含了直线关系、参谋和委员会,管理层次分明。且具有集中领导,便于调配人力、财力和物力;职责清楚,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秩序井然,使整个组织有较高稳定性的优点。 原先的组织结构具有多头领导、责权不明、管理层次混乱、管理跨度不合理等缺点。 2、唐文改革组织结构可能遇到以下问题: ①来自公司上下员工观念上的阻力; ②因地位变化的产生阻力; ③来自人们的生活习惯方面的阻力; ④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阻力,如人们的指责或批评等。 他应该分以下步骤予以实施: ①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②要利用群体动力,发动群众讨论和参与组织结构改革;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37. 简述如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有效的管理。 答:1)知人善用,(2)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3)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 38. 简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答:(1.)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过程、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等。 (2)群体成员资源。主要包括能力和性格特点, (3.)群体结构。主要包括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构成等。群体任务。 39. 简述集权型领导的主要特征。 答:(1)独揽决策权。(2)单纯命令主义。(3)个人包办一切管理权。 40. 简述动机产生的条件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1)产生动机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需要,即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度;二是外在条件刺激,即个体身外的诱因,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2)当外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某一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与身体组织缺乏的程度直接相关。 (3)当内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随外部因素的强弱而定。 (4)动机性行为经常是受到内外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41. 简述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 答:(1)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本身的内容与特点有关的,可以使人得到满意的因素,如工作成就感、奖赏、责任感等。(2.)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环境或外部因素有关的,容易使人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的因素,如工作条件、公司的政策与制度、工资等。 (3)激励因素可以直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保健因素缺乏时将引起极大的不满,但具备时也并不会激起强烈的激励,因此,管理应强调激励_。 ⑷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 简述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1)员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的事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能力。 (2) 员工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电大本科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 Y 研究所里来了个老费 请你在认真读完该案例后,对下列问题做出单项选择: 1、鲍尔敦对费士廷的到来心情难免紧张、激动,反复琢磨人和事,心境复杂矛盾,情绪也不安稳,喜欢找季老谈话,内心充满了对季老的依赖。根据这些现象,请你用麦迪的个性理论分析来判断鲍尔敦的个性特征是哪一类型?( A. 外向-高忧虑) 2、本案例很多地方都对鲍尔敦的内心活动进行了描述,那么请问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什么?( B. 气质) 3、结合案例所描述的鲍尔敦的内心活动现象来看,影响人一生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D. 智商) 4、结合案例所描述的鲍尔敦的内心活动现象来看,影响人一生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C. 情商) 5、如果用鲍莫尔对领导人提出的十大条件来衡量,在正确对待费士廷到来这件事情上,鲍尔敦应加强自身哪方面的修养?( A. 合作精神) Y 杨利平糯米美食厂 问题: 1、根据组织结构理论,杨利平的糯米美食厂采用的是什么类型的结构?它有何优缺点? 2、根据案例请指出表哥汤正龙建议的工厂结构是种什么类型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有何优缺点? 1、根据组织结构理论便能发现,杨利平的美食厂采用的是一种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它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专业管理作用,对本部门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发挥,以适应现代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分工的要求;缺点是科室和车间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难以明确划分,许多问题需要许多部门协同解决,终将影响效率和贻误工作,且不适于企业大规模生产。这种组织结构比较适合于企业成立和发展的初期。 2、表哥汤正龙认为如果杨家美食厂要发展,就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彻底改组该厂结构,在总厂的领导下,按不同产品或地区来分为许多独立经营和核算的部门。他建议的产品型结构其实质是一种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便于组织专业化和实现组织内部的协作;最高管理部门可以摆脱日常行政事务,成为坚强有力的决策机构,同时各事业部自成系统、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可以发挥灵活性和主动性;各事业部之间有比较、有竞争,可以促进事业的发展;生产与销售可以直接联系,供求关系可以很愉得到反馈;公司把各个事业部作为自治单位,使各个部的经理能从整体观点来组织这一部门的各项业务,受到全面的考验,从而有条件提升到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题库

组织行为学试题库简答题 3.管理中如何利用气质差异? 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进行管理。具体来讲,在管理中可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来考虑应用气质差异。在这些范围内应用气质差异应考虑以下原则:气质绝对性原则;气质互补原则;气质发展原则。 4.在管理中如何运用能力的差异? 录用选拔,全面考察;使用安排,人尽其才;培训提高,两者兼包;考核评价,因岗异样。 5.性格在管理中有什么意义? 行为预测;量材而用,因材施教。 6.需要、动机、行为有什么联系? 行为由动机决定,动机来自需要。但这句话不能反过来理解:有了某种需要,就有某种动机,有某种动机就有某种行为。事实上,有某种需要不一定就产生某种动机,要使需要产生动机,首先需要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人在每时每刻都有多种需要同时存在,但其强烈程度不同,只有需要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转化为动机。当人们的需要还处于萌芽状态时,以模糊的形式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并产生不安之感,这就称之为意向,意向还不足以被人意识到,随着需要的不断增强,人们开始比较明确地知道,是什么事情使自己感到不安,并意识到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来满足需要,这时,意向转化为愿望,需要的强度达到强烈的程度,便成为内推性因素;其次环境中还要有能使需要得到满足的目标,即外拉性因素时,才能引发动机。此外,即使同一需要,在不同的诱因作用下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动机。有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某种行动。因为一个人同时可以有许多的需要和动机。一般而言,多种需要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其中一种需要是最强的,被称为主导需要。在这种主导需要驱使下会出现多种动机,但只有一种最强的动机——优势动机实际产生行为。 12.消除不公平感的方法有哪些?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贡献大,报酬低时,可能会采取以下的某一措施或几个。 设法降低自己的贡献;谋求增加自己的报酬;设法增加他人的贡献;谋求降

组织行为学研究综述

组织行为学研究综述 搜索近期4年国内组织行为学专家关于本领域的研究内容,归总分析如下: 2007年 2007.5 曾晖,赵黎明研究主题○1:积极组织行为学是组织行为学科在21世纪才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由鲁森斯于2002年正式提出.强调对人类心理优势的开发与管理。与传统组织行为学将研究领域的重点放在解决管理者和员工的机能失调、冲突、工作压力等问题上所不同的是,积极组织行为学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采取积极的方法和怎样发挥员工优势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上。其研究范畴包括信心/自我效能、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情绪智力等,具备积极性、独立性、可测量性、可开发性、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等基本特征。 存在的问题:由于积极组织行为学仅仅关注对个人微观行为水平的定量研究,其目前的基础架构在系统性上存在局限,没有在宏观层面考虑组织环境、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领导力、制度、政策等因素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未来将会在组织实践的要求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真正将个体、组织与社会系统有效地连接起来,从而体现出组织科学的作用。 2007.8 孙锐,李海刚,石金涛,研究主题②:从基于委托代理的博弈理论出发,分别从团队成员薪资收益与晋升激励、团队组织剩余分配的激励、基于团队工作绩效测评的激励以及团队激励研究新方法等方面,对团队合作博弈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平均分配还是按劳分配,团队合作都是有效的,但组织剩余分配对团队成员的激励与基于团队绩效测评的成员激励这两种单一的方法都不能使团队和成员同时达到满意。为鼓励合作,团队可考虑采取混合分配方式,即在大部分收益以团队整体绩效为基础进行平均分配的基础上.对有重要贡献者实行特别奖励,以此激发成员的独创精神。 存在问题:没有疑问。 2007 石金涛,王庆燕,研究主题③:以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方式,探讨组织社会化中新员工的信息寻找行为。结果显示,新员工在进入企业组织时倾向于采用主动寻找信息的行为;新员工没有因为工作时间不同、工作经验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信息寻找行为反应和寻找.不同的信息内容,但是却在信息寻找战术上有显著差异;公开战术和观察战术是新员工最为倾向采用的信息寻找战术,并且对于获取各类信息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存在问题:虽然新员工寻找信息与就业时间与经验无关,但是信息的质量比信息量更重要更有效,本文没有研究明白新员工寻找有效信息的影响因素。 2007 王莉,石金涛,研究主题④:本文通过建构“组织嵌入”的概念。期望能更完整的了解员工个人行为转化为组织行为的过程。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技术研究员工组织嵌入与组织信任、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组织除了重视员工在工作能力上的开发、成长以及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财务资源外,更需要重视组织中员工的价值观取向是否能与组织一致以及员工在组织中的人际互动程度。因为通过良好的人际互动(网络),员工间可以增加沟通机会、提升情感,提高对于组织的信任和承诺感,降低优秀员工的离职倾向。 存在问题: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及与员工在企业的发展结合是很不错的,但是在目

《组织行为学》14个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案例 (一) 张林这一辈子 张林,1949年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小镇。正当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又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到一个偏远的人民公社插队。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他考入了某财经学院。毕业后,在某市的一家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一年半后,他辞职不干到某市一家集装箱公司谋得一份管理职位,三个半月后,他被解雇了。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时,他到一家职业介绍所作了能力测试并寻求帮助和建议,测试结果表明他最适宜做推销工作。那家职业介绍所为他找了一份药品推销工作,任职于一家大型医药公司。他喜欢这一工作,在那里干了一年半。后来,他听说另一个更著名的药材公司有同类型的工作,便向该药材公司申请,并在1984年被雇用。进入90年代,他的女儿长大并考入一所著名大学,但他的妻子却下岗了。张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变得有点工作狂了,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人劝告他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解除他的心理紧张。他接受了劝告,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作了一系列的咨询诊断。下面就是他在一次谈到他的工作历史时 的诊断记录: 心理医生:你干过很多工作,那是因为你在财经学院毕业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缘故吗? 张林:确实是这样。我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决定我作为一名职员究竟想干什么。这曾经给我造成精神上极大的痛苦,甚至在今天仍是这样,我仍不能确定究竟何种类型的工作或职业最适合我。 心理医生:好,让我们先谈谈你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你在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为什么要辞掉这份工作呢? 张林:首先它很烦人。我不喜欢整天跟数字打交道,不喜欢只在数字上加减乘除。另外,我认为那份工作毫无前途,那时我有很大的抱负,我要做较高层的管理人员,挣较多的钱。 心理医生:因此你去了那一家集装箱公司? 张林:是的,那是一个我可以向公司证明我的能力、真正的管理职位。 心理医生:但是你在那个工作岗位上遇到了点麻烦。 张林:我不适应那种类型的组织。我监督工人们操作制造箱子的机器设备。这些工人都是从最偏远的农村招来的,很难管理,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他们对工作和公司没有积极的态度,毫无感情。我的老板,那个幕后指挥者,总是要求我对他们狠一些,督促我要求他们提高工作速度。告诉你一个例子,你或许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我手下有一个老年妇女,大约有50岁,生产装冰箱用的箱子,因为箱子太大,所以她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敢说,她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我看见老板站在她身后,手拿着秒表,大声叫着,呵斥她快点。我一点也不喜欢他那样做,就象我不喜欢穿着鞋磕着地走路一样。一次,老板请我们这些管理人员出去吃饭,那些同事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嘴脸极其令人厌恶。我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为了提升而必须做的事”。那之后不久,老板就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他认为我不会或不愿强迫别人努力工作。 心理医生:你对此有何反应? 张林:我十分难过。那时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不能确定我究竟适合什么工作,因此我去一家职业介绍所去作能力测试。 心理医生:那么,测试结果怎么样?

组织行为学答案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规律性。 2、个体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3、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 的学科。 4、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先产 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造成知觉错误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四种:知觉防御、 首因效应(成见)、晕轮效应和投射 。 6、提出Y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里格,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归因 理论。 7、一般认为,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整体结构系统,主要由个性倾向性 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组成。 8、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 9、创造性行为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综合各方面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 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0、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组织环境、和社会 环境。 11、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 道路。 12、有效的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应该遵循个人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13、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14、群体规范具有的基本功能有:群体行为的标准功能、群体行为的导向功能、群体 行为的评价功能和群体行为的动力功能。 15、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 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16、群体压力实质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就会产生与群体 行为保持一致的倾向,即表现出某种从众行为。 17、按照沟通的表现形式来分,沟通可以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 18、按照沟通的方向来分,沟通可以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19、按照组织的结构特征来分,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种。 20、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因素和交往因素。 21、合作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合作有两种形式,即分工和互 助 。 22、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主要有:动机、威胁、信息沟通、个性特征和组织文化 。 23、冲突过程包括五个阶段:潜在的对立或失调,认知与个性化、行为意向、行为及结 果 24、领导的特点有:示范性、激励性、互动性和环境适应性。 25、领导就其功能而言有:创新功能、激励功能、组织功能、沟通协调功能和服务功能。 26、领导的权力一般由三部分构成:资源控制权、奖惩权和专长权。 27、领导素质一般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

组织行为学随堂练习答案

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3. 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 )。 A边缘性B综合性C两重性D多层次性E实用性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E 问题解析: 4.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 )。 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E 问题解析: 5. 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 )。 A管理的两重性B人的两重性C组织的两重性D多学科性E 多层次性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D

问题解析: 6.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 )。 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E 问题解析: 7. 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 )。 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B收集资料的客观性C分析方法的系统性D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E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E 问题解析: 8. 行为测量量表有( )。 A名称量表B等级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E等值量表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 问题解析: 9. 在行为研究中,对变量处理的方式有( )。 A置之不顾B随机化和不加控制C保持衡定D匹配E规定特定的标准和范畴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E 问题解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试题

激励理论 de 案例分析 —信息1102 蔡姣行 具体案例 在一个单位,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单位的青年加以归类。也就是说,把一些青年归入生理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一类,把另一些青年归入社交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一类,把第三类青年归入尊重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一类,如此等等。当这种作法被本单位青年知道以后,引起思想上的混乱。 而另一个企业的领导受到需要层次论的启发,在厂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干部和职工的需要。经统计,全厂干部和职工提出了近千种需要。对于不正当的需要并不给予简单的满足,而是加强教育。在正当的需要中再划出合理和不合理的需要,对于不合理的需要还是进行教育的问题。对于合理的需要又划分为能够解决的和暂时不能解决的。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需要,要做解释工作。在能够解决的需要中再划分为靠组织解决的和在组织帮助下自力更生解决的。经过这样的划分之后,帮助解决了群众中的200余种需要。这种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还有一个单位,在奖励先进时,给先进人物每人发了一个价值600元的景泰蓝花瓶。领导人认为这个奖励够水平,但是得奖者认为自己得了个不能吃不能用的玩物,卖掉不合适,送人也不好,心里很不舒服。因为该厂员工生活水平并不高,住房都很困难,还谈不上装饰房间的要求,显然对一个高级花瓶也就谈不上兴趣了。

上海有个工厂,在评先进时,准备改变过去发纪念品的奖励方式为发奖金。在受奖人中有个女青工曾经因犯罪被劳教过,回厂后表现很好,被评为先进。对她应该怎样奖励呢?厂领导认为这个女工需要的是用新的荣誉洗刷过去的历史,而不是金钱。因而决定给她特制印有“先进工作奖”字的脸盆等纪念品,当众发给她,这个女工非常高兴。她每天用印有“奖”字的脸盆洗脸,并默默告诫自己:“可不能掉队啊!”可见,把“钱”改为“物”对这位女工的目标价值大大增加了。而其他受奖的工人,由过去一直发“物”改为发“钱”也很高兴。 具体分析 几个不同的企业所采取的不同的激励方式产生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明机械地搬用需要层次理论还是双因素理论等都必然要失败,而吸收理论的合理部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创造性吸收地加以运用,才是正确的做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一、满足需要。 (1)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不同层次的需要都具有激励的意义,所以,管理者必须探索出与各层次需要相对应的激励措施。 (2)满足高层次需要之前先满足低层次需要。低层次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直接的意外事故或危机。高层次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绝对必须的东西,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低层次需要得到完全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后,高层次需要才可能产生。所以,管理者应该首先保证低层次需要的满足。 (3)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必须培养并满足高层次需要。由于低层次需要的满足,并不必然导致高层次的需要的出现,所以,管理不应停留在满足员工原有的合理需要上。但是有些管理者在管理中以为奖金和物质奖励在调动人们积极性上是万能的,以为一种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会自动产生另一层次更高的需要,

组织行为学汇总简答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四、简答题 31.(P33)简述古典科学管理理论最突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1)贡献:为管理提供了一个一系列原理和方法,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侧重于操作管理或基层管理,法约尔对管理的五大职能的分析,为管理领域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框架。 (2)局限:①把员工看成是“经纪人”。②强调独裁式管理。③把组织看成式封闭的系统,组织职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内部的合理化,很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31. (P34)相对于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而言,人际关系学说的新观点有哪些? 31.(P38)简述访谈法的优缺点。 (1)优点:①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②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地收集多方面的资料③易了解到短期直接观擦法不容易发现的问题4.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 (2)缺点:1.访谈者要有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2.比较费时、费力,工作成本较高 3.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31.(P38)简述问卷法的优缺点。 优点: ①调查范围广②调查样本量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况。③调查的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缺点: ①一设计理想的调查问卷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费用成本高,问卷设计若不科学,有可能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 ②问卷在使用前需进行测试,以了解被调查者是否了解调问卷中的问题,为避免误解,还经常需要工作人员亲自解释和说明,会影响工作效率。 ③填写问卷一般单独进行,缺少交流和沟通,因此,被调查者可能不积极配合,从而影响调查的质量。 31.(1P47)简述Y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绪论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①跨学科性 ②系统性 ③权变性 ④实用性 ⑤科学性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分 为: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要对上述三个 层次的心理与行为进行预测、引导和控制,以便更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更有效地实 现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四大块:个人 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 及领导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 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一)心理学 (二)社会学 (三)社会心理学 (四)人类学 (五)政治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一)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 1

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二)工业心理学 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书中论述了用心理学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员工等问题。 (三)工业社会心理学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奥支持“霍桑实验”,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使建立在群体理论之上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真正 起步。 (四)管理心理学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于1958年出版了经过系统研究的著作《管理心理学》,之所以这样命名该书,就是想引导读者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引导、管理和组织一大批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务。 (五)组织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初,莱维特在其为《心理学年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又首先采用“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进一步将管理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从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扩大到组织心理的研究。 (六)组织行为学产生 随着这一学科从个体到群体再到组织研 究的演变,其研究和实验的机构也发生了 变化。 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 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为管 理提供了一系列原理和方法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员工看成是“经济人” 第二,强调独裁式管理。 第三,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组织职 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内部的合理化,很 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 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二)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 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 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2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50年代初,弗考夫和中学时代的伙伴创办了科维特公司。这家公司在益10年内把营业额从5500万美元提高到75000万美元,一跃成为零售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在60年代初,这家公司平均每7个星期增设一家大的商店。很快扩充到了25家商店。 从一开始,科维特的管理就是集权式的。总部操纵着所有的经营活动和其它各项政策,商店经理和其它管理人员只被赋予少的可怜的权力。弗考夫经常四处巡视,直接管理相当大数量的商店,直到这一数量超出了他力所能及的范围。 科维特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他所面临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当公司的商店还没有超过12家时,弗考夫及其总部的高级管理人员还能够亲临现场给各商店作领导。但是,随着公司的扩大,面对面的监控,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变得难乎其难了。后来,科维特公司在经营上的开始日趋严重。最后公司不得不减少新店的增设,把注意力转向了现有的商店。最后弗考夫仍然无法拯救公司,科维特公司被斯巴坦斯工业公司收购,弗考夫从舞台中心消失了。 问题: 1.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使他获得了成功,也导致了他的失败。这是为什么? 2.科维特公司的发展,当面对面的管理变得不再可行时,为确保有效得监督管理,应当怎样进行组织设计? 案例二: 明娟不再和阿苏说话了。自从明娟第一天到爱通公司上班,她就注意到了阿苏,阿苏总是表现得冷漠疏远。开始,她认为阿苏是憎恨她的工商管理项士学位,她在公司的快速提升,或者是她的雄心壮志。但是,明娟决心同办公室里的每一位同事都处好关系,因此她邀请他出去吃午饭,一有可能就表扬他的工作,甚至还同他的儿子保持联络。 但随着中西部地区营销主管的任命,所有这一切都结束了。明娟一直盯着这个职位,并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可能得到这个职位。她同与她同一级别的另三位管理人员竞争这个职位。阿苏不在竞争者之列,因为他没有研究生文凭,但是阿苏的意见被认为在高层有很大的影响力。明娟的资历比其他的竞争者要浅,但是她的部门现在已成为公司的核心部门,而且高层管理多次对她进行褒奖。她相信,若阿苏好好推荐的话,她能得到这个职位。 但马德最后得到了提升去了陕西,明娟十分失望。她未能得到提升就够糟的了,使她无法忍受的是选中的竟然是马德。她和阿苏曾戏称马德为:“讨厌先生”,因为他们都受不了马德的狂妄自大。明娟觉得马德的中选对自己来说是一个侮辱,这使她对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进行了反思。当传言证实了她的猜测:阿苏对决策的作出施加了重大影响之后,她决定把她同阿苏的接触降低到最低限度。 办公室里的关系冷了下来,持续了一个多月,阿苏也很快就放弃了试图同明娟修复关系的行动,他们之间开始互不交流,仅用不署名的小便条进行交流。最后,他们的顶头上司威恩无法再忍受这种冷战气氛,把他们两人召集到一起开了一个会,“我们要呆在这,直到你们重新成为朋友为止。”威恩说道,“至少我要知道你们究竟有什么别扭。” 明娟开始不承认,她否认她同阿苏之间的关系有任何变化。后来她看到威恩是严肃认真、誓不罢休的,只得说道:“阿苏似乎更喜欢和马德打交道。”阿苏惊讶地张大了嘴,吭哧了半天,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威恩告诉明娟:“部分是由于阿苏的功劳,马德被安全的踢走了,而且以后你们谁也不用再想法对付他了。但如果你是对那个提升感到不满的话,你应该知道阿苏说了许多你的好话,并指出如果我们把你埋没到中西部去,这个部门会变得有多糟。加上分红的话,你的收入仍然与马德一样多。如果你在这儿的工作继续很出色的话,你就可以去负责一个比中西部地区好得多的地方。”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3、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简而言之,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在个体行为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自我知觉,既包括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则无,又包括对自己的目标与发展途径的认识。 5、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6、态度:是指个体对瓮城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1、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2、挫折:由于某些主观成分的原因遇到验证以克服的困难,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这种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紧张状态就叫“挫折” 3、强化: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环境的作用下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 4、群体: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5、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规范起着约束成员行为的作用。 6、群体内聚力: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称为群体内聚内,它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7、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交流的有机渠道。 8、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1、领导: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这个领导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这三个因素所组成的复合函数。 2、领导决策: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以此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 3、权力:个体影响其他个体(群体)行为的能力。 4、政治行为:指组织中的个体或群体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资源,争夺权力的活动。 5、领导效能: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即实现领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 第一章概述 ★目的和要求 本章概括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作为全课程的引论与向导。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并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学习目的与目标 一、定义组织行为学 二、明确组织行为学中的基本行为准则 三、描述组织行为学的三个目标 四、列举管理者使用组织行为学概念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会 五、列举与组织行为学领域相关的学科 六、描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有关概念,术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难点是学生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因此在了解学科术语时,应结合实际生活事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理性认识。同时逐步掌握研究这门学科的方法。 ★教学内容 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了解这门课是研究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学科。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案例导入 你对人的心理了解多少? 弗洛伊德 本我:是内心深处最本质的想法,是潜意识,表现为情绪; 自我:是心灵的检察官和思想工作者,表现为理智、文化与修养; 超我:是心灵的“外部环境”,表现为法律、道德与习俗,即中国传统文化中“慎独”的境界。 讨论:组织行为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一、个体行为:核心问题是沟通与文化 “其实,我同意你的想法,但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口气和态度”。这体现了理性的逻辑思维和感性的心理状态之间的距离,表现为心灵之间的距离。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组织行为学》常见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案例一 参考答案或提示: 开始组织较小, 采用的方法很使用这种较小的组织, 随着组织的变大, 管理者没有能力像以前一样的继续完成以前成功的方法, 管理方法不适应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从组织变革的步骤着手分析。 案例二 参考答案或提示: 1、由职权之争引发冲突, 又因信息沟通障碍产生矛盾。 2、威恩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可行的。她采用了转移目标的策略, 如给她们设置一个共同的冲突者马德, 并促进明娟和阿苏之间沟通信息, 协调认知。 3、改进人际关系一定要体现平等的原则、互利原则和相容的原则。让明娟和阿苏和平共处、互相谅解, 且告知她们未升迁的利益更大, 并使她们相信威恩的话。这一过程启发我们应该依据人际交往的原则, 运用科学的方法, 帮助下属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案例三 参考答案或提示: 1、王义堂现象说明领导者个人的实际管理水平与素质, 即真

才实学很重要。 同时还说明, 王义堂采用的专制管理方式, 在技术相对简单和成熟、而管理又比较混乱的情况下, 具有很好的效力。 2、在当前研究王义堂现象, 有以下现实意义: A、改革应首先从企业领导人入手; B、改革的关键是管理创新。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落到实处; 并根据客观实际情况, 适时调整领导人的管理方式。 C、改革要进行制度创新, 要在经营机制上把领导人的个人利益同组织利益相结合。 案例四 参考答案或提示: 1、我们根据钱德勒的组织结构理论便能发现, 陆振华的蚊香厂采用的是一种职能制( 或直线职能制) 组织结构。2、根据钱德勒的组织结构理论和权变思想, 鲍发建议的产品型结构其实质是一种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案例五 参考答案或提示: 1、因为唐文为了便于自己对公司进行集中领导, 有利于她实施控制和管理, 因此要对以前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改革后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直线职能结构: 它包含了直线关系、参谋和委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一

1.工作团队的建设过程一般要经过哪些步骤?答:工作团队建设要有相应的硬件资源,更需要比较"活"的软资源,团队建设比较有弹性的部分是:要有明确的目标、进行合理地分工和授权、称职的领导者、符合目标的团队结构、合格的团队成员、有效的工作系统和人际关系等。团队建设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①准备工作阶段;②创造条件阶段;③形成团队阶段;④提供继.支持阶段。团队开始运行以后,上级领导要继续给予支持,以帮助团队克服困难、战胜危机。 2.组织发展战略措施有哪些?答:为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可采取以下战略措施: ①激发组织的创新; ②发展的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 ③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 ④知识管理; ⑤工作生活质量; @创建学习型组织。 3.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有哪些?答:尽管个体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个体的行为也是带有一些普遍的特征的,这些特征表现为:①行为的自发性;②行为的因果性;③行为的主动性④行为的持久性;⑤行为的可变性。 4.内聚力有何作用?答:群体内聚力在群体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 ①满意感 ②沟通 ③敌意 ④生产率 ⑤对改革的阻碍 ⑥群体意识 5.建立一个开放体系的组织机构的基本设计原则是什么?答:①目标明确、功能齐全。 ②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③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 ④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⑤既要有合理的分工,又要注意相互协作和配合。 ⑥明确和落实各个岗位的责、权、利,建立组织内部各种规章制度。 6.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答:能力概念在组织活动中的应用,主要是考虑个体的能力与工作任务要求的匹配。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具体在应用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原则:①能力阀限原则;②能力合理安排原则;③能力互 补原则。 7.如何进行情绪的调适与 情感的培养?答:(1)情绪的 调节与控制 ①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②丰富并端正人们的情绪 经验 ③引导人们从多种角度看 待问题,使其情感向正确的 方向发展 (2) 情感的培养 ①培养高尚的积极的人生 观和世界观 ②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 的情感体验 ③培养幽默感,养成积极的 人生态度 8.菲德勒认为对一个领导 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 因素是什么?答:菲德勒从 1 9 5 1年起,经过1 5年 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种随 机制宜的领导理论。这个理 论 认为,人们之所以成为领导 者不仅在于他们的个性,而 且还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 因素和领导者同群体成员 之间的交互作用。菲德勒提 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 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 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 关系。 9.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 质把组织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 质分类,把一般组织分为: 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 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 五种类型。 10.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 理有什么措施?答:弱势群 体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 说,是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 安排。通过这样的一些制度 安排,使得弱势群体的生活 状况能够随着社会的进步 而不断得到改善。 就目前而言,要解决这三个 方面的问题: (1) 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 义的问题; (2) 社会保障制度; (3) 建立政府与弱势群体 的沟通渠道,使弱势群体 的利益要求能通过制度化 的渠道来表达。 11.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是 什么?答:引起组织变革的 基本动因可分为内在动因 和外在动因两个方面。 ( 1)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 动因。 ①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 ②组织结构的改变。 ③组织职能的转变。 (2) 组织变革的外部驱动 因素。 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②组织环境的变动。 ③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12.为了提高领导定的有效 性,组织对领导工作要求? 答:①要求领导者及时为组 织成员指明目标,并使个人 目标与组织目标取得协调 一致。②要求领导者在领导 过程中所发布的命令要一 致,即实行统一指挥。③要 求领导者加强直接管理。④ 要求领导者加强组织内外 信息沟通联络,保证沟通渠 道的畅通。⑤要求领导者掌 握激励理论,运用适宜的激 励措施和方法,调动群众的 积极性。⑥要求领导者不断 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领导 方法。 13.领导者权力?它的分类 是?答:领导权力是领导者 在领导过程中实施领导职 能时必须拥有的权力,领导 权力分为职位权力和个人 权力。如果细加分析,可将 权力的基础分为五类:惩罚 权;奖赏权;合法权;模范 权;专长权。 惩罚权、奖赏权、合法权属 于职位权力,模范权和专长 权属于个人权利。 14.麦格雷戈的“超Y理论” 与谁的理论观点相近?这 种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是 什么?答:麦格雷戈的“超 Y理论”与薛恩的“权变模 式”理论观点相近。薛恩提 出了关于复杂人的假设,他 认为人们对人性的假设过 于简单和一般化。按照复杂 人的假设,主管人员应该保 持足够的灵活性,掌握高超 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在 管理方法上,对不同的人, 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 的措施,即一切随时间、条 件、地点和对象变化而变 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