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范文-精品文档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范文-精品文档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范文-精品文档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范文-精品文档

【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内容如下-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范文

【摘要】哲学是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学问,以其独特的方式引导人深层次地思考人生,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哲学赋予我们智慧,让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理性的姿态对待生活,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指导,引领我们走向光明。所以,哲学是人生的精华,人生就一场追寻发现并运用哲学的旅行。

【关键词】觉解;人化;属人世界;自由解放;人生智慧

当人类不断地探索宇宙的奥秘、寻觅社会的真谛,洞悉人生的意义,展望未来时,就产生了哲学。哲学和生活密不可分,与人生更是紧密相连。哲学是探讨人生之学,只有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理解透彻,才能对其有“觉解”,实现对人生的启迪。

一、哲学及其与人生的关系当提到哲学时,人们都会觉得它高深莫测,空洞又神秘。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在空中的思想阁楼,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时不免有人要问,既然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哲学以及哲学究竟是什么?它与人生有何关系?

哲学一词是由古希腊语演化而来的,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从

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则答案不一,从哲学的本义上来看,它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从与世界观的关系上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与方法论的关系上看,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上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那么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呢?其实,对个人而言,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我们这里所说的哲学,就是这种广义的哲学。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并不是一件稀罕东西,它是世界之上,人人都有的,人在世上,有许多不能不干的事情,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睡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不跟流行的大化跑,人身子跑着,心里想着,这个‘跑’就是人生,这个‘想’就是哲学。”

哲学与人生密切相关,可以说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哲学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哲学之外的学科使人成为“某种人”,那我们该怎样来获得哲学呢?答案中必少不了这两个字:觉解。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的本质规定为人所特有的“觉解”,他说:“人作某事,了解某事是怎么一回事,此是了解,此是解;他于作某事时,自觉其是作某事,此是自觉,此是觉。或问:人是怎样一种东西?我们可以说,人是有觉解的东西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东西。或问:人生是怎样一回事?人生是有觉解的生活,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生活。这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人之所以异于别的动物的生活者。”简言之觉是自觉,解是了解,人了解一件事物,知其是怎么一回事,还自己知道自己了解这个事物以及这个事物对于自己的意

义,这就是觉解的含义。

二、哲学对人的理解没有人生的哲学是空疏的哲学,没有哲学的人生是贫乏的人生。现在我们来谈谈从哲学层面上该如何来理解人生。

1.人的存在

人是一种超越性的,理解性的,创造性的存在。因为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所以人就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凝固的时空,存在的空虚,自我的失落和彻底的空白。大家都知道,人是自然而然的生,自然而然的死,可人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存在,绝对不会就这样心甘情愿地走完这一生。人是寻求有意义的存在,所以人会努力把自然而然改造为一个真善美的属人的世界,在创造中实现自己的存在。人都会有生存、安全、尊重、审美等层次需要,并且最终升华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自己有限的生命得到无限的延续。人生是短暂的,我们必须加倍珍惜,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不碌碌无为而终。人若想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必要树立理想。理想贯穿于人的精神生活之中,它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是引领人生前进的灯塔,是促进人生奋斗的动力,是提高人生境界的保障。

斯宾诺莎是荷兰著名哲学家,他与笛卡尔齐名,著有《理论学》,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如神般的智者是以打磨眼镜片来维持每天的生计。斯宾诺莎出生于生活颇为宽裕的犹太商人家庭,可是他放弃享受优厚的物质条件生活,硬是把自己改变成了异教徒。1656年,他因为反对犹太教教义而遭到迫害,最后不得不搬出犹太人居住区,以

磨镜片为生。1673年,有人提供他海德堡大学哲学系的教职,条件是不可提及宗教,但被他婉拒。因为他知道,思想绝对不能当作交换的筹码。由于长期劳累,最终积劳成疾,年仅45岁就去世了。斯宾诺莎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哲学思想和人格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间,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得到了无限的延续。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并不断追求它以此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精彩。

2.人的人化

人是存在先于物质,是一代又一代地发展自己,在人的人化过程之中,是以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提高人的素质,赋予你权利与义务的存在。教育工作所承担的是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肩负的职责是重大的。“至于教育,我们知道关键在于内涵,而不存在于程度。”教育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需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进而从万世万物中受到启发,然后取精去糟,为我所用,致力于把理论具象化,这也是教育的本质目的。对个体而言,教育是建立在每个个体生命基础上的,离开了每个个体的生命,教育就会成为一种抽象的东西,就会失去它的意识和价值。教育想要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处理好与人的个体生命之间的关系;同时,作为生命个体的人,要想实现自己生命无限超越,追求自己生命的永恒意义,提升自己生命的精神向度,展现自己生命的无限风采,就必须依靠教育对人的启迪和引导。

3.人的世界

人的人化过程构成了一个属于人的世界。为了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人需要找到把握世界的方式,即神化、宗教、艺术、理论、科学、哲学,它们是对自然、世俗、无穷、小我、阴暗和有限世界的超越。这个属于人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式去生存和生活。这个属于人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亦是不断发展的。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对生命自由的渴求,对内心纯净的追求应当成为人自身的一种诉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观念越来越重,忽视对精神的追求。永无止境的贪图物质享受不会让人快乐,只会令人的欲望永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实现的现实中痛苦轮回。既然如此,那我们又何必倾其所有地去追求这些表面而随时也可幻灭的东西。作为人的我们只需怀着对生命自由执着的理解,认真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的行动付出,并乐此不疲地积蓄力量,像蚕一样,在破茧而出之前,努力实现自己,最后充满希望地冲脱束缚,一个在为梦想努力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由的人。

4.人的解放

何谓“人的解放”?马克思是这样回答的:“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且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4]在这个属人的世界中,人总是在向往追求着一种自由解放、美好幸福的生活。可在如今资本逻辑占统治地位的现实世界,人却处在与自己本身相对立、相疏离的状态,处在一种本质颠倒的非人化的异化的状况之中。人是一种类存在物,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唯有人能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拿来作为自己的意识和意志的对象。例如唯有人可以为爱情

和自由献身。这就是人为什么要解放。

解放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个幻想,不是一种思想活动,而是历史活动。我们必须要找到它在我们人的存在之中的某种根据和逻辑。“一定要去消除个人力量转化为物的力量那种状况,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当中并通过这种联合去获得自由。”[5]人不是离群索居跳出这个世界,人恰恰要在我们每一个个人的联合当中去实现人的自由。所以马克思把自己所追求的理想最终确定为要去建设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6]马克思毕生就致力于这件事正是他把传统形而上学那种与人无关的抽象的本体转化为了人现实的存在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的感性活动―实践。马克思理解的人的解放既不是针对抽象的人,也不是抽象的超时空的世界,而是针对现实的人及其被异化了的人的现实。

哲学是人寻求解放,追求自由的头脑,在人的解放这条道路上离不开哲学的引导。人生的终极目标只不过是实现自由,这就必然需要哲学的支撑和滋养。

三、哲学中的人生智慧在人类绵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哲学一直起着引领文化发展,民族进步的航标灯作用。无论是社会的进步与和谐,还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都需要哲学对实践进行指导、继而批判、反思并实现螺旋式上升和扬弃。世界著名大学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说过:“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哲学是一种智慧之学,是一种关于世界观、人生观的智慧之学,是一种大智慧,不仅揭示了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更给众生指点了人生迷津。我国儒家哲学思想经过提炼总结可归纳为“仁、义、礼、智”哲学,其中“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明确地将仁和人统一起来,已忽略了作为人的自然属性,过渡了利的阶段,进入忠恕境界,确立了人的道德属性。这对今天的人的道德建设和品格修养,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作为道家的人生智慧表现在观察问题的深度、高度和广度远远超出常人。我们从中可以学到立足天道、参透人生的思想智慧,珍重生命、淡泊名利的生存智慧,顺应自然、恬淡无累的生活方式,乐观通达、顺应自然的生死智慧,放飞心灵、逍遥自在的生命智慧。可见,通过学习哲学,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哲学思维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以哲学为指导,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智慧,提升境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四、结语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把人生的复杂性揭示出来,可见它是一门最关切人生的学问。如果说人是哲学的奥秘,那么哲学就是人的隐喻。深刻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有利于克服人的自我分裂和哲学的自我放逐。人生的价值,一定就是让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能够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表现给这个世界。

【小雅为您整理的文章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哲学与人生题库完整

哲学与人生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矛盾 17现象 2.实践 18.知行统一 3.本质 19.明辨是非 4.创新能力 20.实事 5.理想 21.信念 6.哲学 22.意志 7.世界观 23.劳动 8.社会价值 24.人的全面发展 9.自信 25.个性自由 10.运动 26.自我价值 11.规律 27.社会理想 12.能动自觉 28.思维创新 13.联系 29.科学思维 14人际关系 30.唯物辩证法 15.因 16.外因 二.填空题 1.________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既______又_____的关系叫矛盾。

3.一般来说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二是____。 4.人身选择是人的______表现,是对______的肯定。 5.实践是_____得基础,是一切_____的来源。 6.哲学上所说的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部诸要素三间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7.________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 8.________是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9.________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______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部联系。 10.______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 11.______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1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终于解决了输血问题,说明________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3.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___________与_________的结合。 14.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从哲学上讲是指_____________。 15.人身的行动不仅受到自身的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_______的制约。

哲学与人生 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 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 同阶段不同特点 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 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 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 底之勇。

2.不承认差别和分期。和而不同是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人际交 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达到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实现总体上平衡和谐状态,是人们追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3.发展观: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不存 在。 4.发展——发展不是单纯数量的增加,不是重复。发展是事物自身 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5.新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 发展前途的事物。 6.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仅凭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能仅凭形式上现象 上是否新奇,而要看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7.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既克服消极过时的又保留合理积极的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事物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8.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 与时俱进。支持新事物,促进新事物的发展。要学会辨别新旧事物。要正确立理解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

哲学与智慧心得体会

哲学与智慧心得体会 对智慧的追求使哲学具有恒久弥新的价值和独特的魅力,今天的哲学教育似乎正在背 离它原来的目标,把哲学知识等同于哲学智慧,哲学教育成了对既定哲学遗产的继承。以下 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哲学与智慧心得体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哲学与智慧心得体篇一 【摘要】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先哲们对新一代年轻学者的学科理论建设和教学战 线上的实践者的实际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成为“刺猬型”学者还是“狐狸型”学者、如何进行治学研究等角度浅谈笔者对西方语言哲学研读时细碎点滴的沉淀所悟。 【关键词】西方语言哲学刺猬型学者狐狸型学者 在读图、解构和恶搞一切常规和正统的今天,读文索字,冥思吟想仍然具有莫大的乐趣。冯契先生在他最为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所阐述的三个基本观点使我印象深刻,他曾说:我们的学术、我们的研究、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读书等,无外乎就是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理论转化为方法、把观念转化为德性。因此,学习西方语言哲学,笔者认为不应把大师肢解为一些死的教条;不谈真理理论,是不愿意把真 理理论谈死(Seek our truth in the search of truth);不想把维特根斯坦当做语言哲学死的知 识来加以拙劣地总结;更应该试着把握传承维特根斯坦先哲们的精神和智慧。当然,这种 尝试性地思考可能仍然很拙劣,但坚信真正的哲学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对其活的思考。

一、刺猬与狐狸——学者的两种类型 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大师塞亚·柏林在《刺猬和狐狸》一书中,根据西方谚语形象地将 学者分为两类:“刺猬型”和“狐狸型”。“刺猬型”学者相信宇宙间存在一个可以解决一切问 题的体系。“狐狸型”学者则不相信任何系统,更不相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可以靠一个体系 就可以解决。美国哲学史家M.怀特把20世纪的哲学史形象地描述为“狐狸”与“刺猬”斗争 的历史。所谓“狐狸”,是指注重感性经验和细节分析的英美哲学家,如逻辑实证主义与语 言分析学派;而“刺猬”,则是指热衷建立宏伟体系、崇尚综合方法的欧洲大陆哲学家,如 康德、黑格尔以及20世纪的萨特、海德格尔等。而惟独维特根斯坦是一个奇特的例外。 他兼有“狐狸”与“刺猬”两种文化传统的气质。他不是一个学者型人物,但具有极为深厚的 文化修养,他特别钟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作品。他对人类生存本质的深刻感知,使他在哲学上达到了其他哲学家难以企及的深度。而我们从中也可以得出一些治学研究的启示: 1.兼而有之 究竟是做一个“刺猬型”学者,还是“狐狸型”学者?无论是“刺猬型”,还是“狐狸型”只不 过代表了两种学术风格,有各自的利弊,关键在于与实际吻合。这让我想起金庸与王朔之争在中国文化界引起的那场不小的风波。尽管时至今日也没有一个定论,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和自己所处环境的学术之路和学术观点。目前,也许当务之急不是在刺猬与狐狸之间做出抉择,而是兼而有之。李梵欧先生曾提到,托尔斯泰既是刺猬又是狐狸。像他的《战争与和平》,整个框架是刺猬型的构架,可是写作却是狐狸型的。也许,这种类型的学者才是时代的选择,也是我们年轻学者的方向。 2.思想智慧闪现个性光芒 正如艺术无个性则亡,哲学无个性也会枯萎、僵死。个性与思想、生活与哲学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刻的关系。作为一个哲学思考的受难者,一个现实生活的隐遁者。维特根斯坦曾比喻说,一个搞哲学的人,仿佛被困在房子里走不出去。他想从窗户爬出去,可窗户太高;他想从烟筒钻出去,可烟筒太窄。可只要他一回头,就可以看见:原来大门是一直敞 开着的! 维特根斯坦带给我们的是具有民族性、个性特点的哲学:有严格思辨,有浪漫诗意; 没有故作高深,没有仓促概括。他属于述而不作的思想者,几乎到了惜墨如金的地步。简洁与单纯是哲学的最高境界。“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维特根斯坦就这样以神秘的朦胧诗 一般的语言结束了他的《逻辑哲学论》。就是这本不到10万字的格言体著作,扭转了 20世纪哲学的方向。记得《论语》中孔子的弟子颜回对孔圣人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 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西方圣哲维特根斯坦所给我的就是这种奇异的感觉。

哲学与人生前言

《哲学与人生》前言 汽车工程系赵燕茹 【教学计划】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哲学的概念、哲学和人生的关系;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认同哲学是一门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难点】 1.什么是哲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4.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及哲学的基本学派。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为主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这学期开始,我们要来学习一门新课——哲学与人生。在前面的学习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而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究竟要教会我们什么呢?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成为一个有头脑、勤思考的人。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板书) (一)哲学是什么?(板书) 教师活动:那么哲学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想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大家。①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同学们举出了许多人与动物区别的例子。但是人与动物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具有

思想,能够思考。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 ②人都在思考什么问题?你可以举一下你现在所想的问题作为例子。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不管同学刚才说的思考中午吃什么穿什么怎么赚钱的问题,或者是等下会不会下雨,天气会不会降温,地震会不会到来,实际上归结起来都是思考如何生活得更好更加有意义。为了要活得更好更有意义,我们不仅要思考我们自身,同时也要思考我们身边的世界。而思考的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们懂得具体的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一些哲学知识。 事实上,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学问。它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哲学理论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组成,意思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人们往往把哲学称为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疑人偷斧) 举例:疑邻偷斧 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那邻居家的孩子,怎么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了。 提问: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什么错误?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 他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我们学习哲学,能够: 1.培养智慧:通过学习哲学,可以增长知识、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2.发现真理: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在了牛顿的头上,经过认真的探索,他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我们的同学也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用所学哲学基础理论和科学的分析方法,思考人生、得到领悟、发现真理。 3.印证价值:哲学往往能够通过思考得出一定的规律甚至是真理,利用这些规律,往往能够获得我们所想要的结果,所以学习哲学是可以印证最后的结果的。比如老人说头一天的傍晚有彩霞,第二天有天气会比较好,这个是一种规律,是生活常识,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中的哲学。大家可以印证一下,绝大多数的时候真的是这样的。

哲学与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一.哲学是什么? 教材上的定义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却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两者的论述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哲学的构成方面来说的,后者则强调了哲学对人生意义。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冯友兰先生的观点。 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指导人生,只有学以致用才是哲学最高的境界。 二.比较各哲学流派,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最为直接有效。 下面,我将简单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宗明义,他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他要求我们的实践活动都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看待我们的世界。可以说,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是对唯心主义最彻底的打击。他对人们的思考方式,实践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人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的前提是认识我们的世界。有人把实践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论文格式因此有了空中楼阁这样的闹剧;有人把实践的成败寄托给“神仙魔法”,于是有了邪教这样的社会毒瘤。可见,认识的偏失直接导致实践的失误。好在,马克思主义用强有力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认识方法,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仙魔法,要改变世界,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因此,我相信,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他不但指出了事物的联系,还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表明唯物辩证法有着科学的本质和惊人的魅力。对人生而言,辨证的看待人生,规划人生也极为重要。比如,眼下正处于高中阶段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勿容置疑,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 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可以理解并运用这些辩证法,按规律办事,势必会有所斩获的。钱学森先生曾在一封信里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一个懂得规划人生的人,就要辨证的看待自己的人生,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在不同人生的环境里用不同的方式自我发展。 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格塑造也极有帮助。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历史也证明,任何违背人民意愿,伤害人民利益的行为都会被人民的力量所消灭。因此,马克思主义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作为这个国家的一员,我很欣赏里根总统的那句名言:不要问祖国给了你什么,先问问自己为祖国做过什么。是呀,当我们这样或那样抱怨我们的社会时,我们问过自己的责任吗?问过我们为国家贡献过什么吗?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这样的人生还算有意义吗?古往今来,死去的王侯将相多得多,但能被人记起的又有几人。能被人们记住是大义凌然的民族英雄,是甘于奉献的正人君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赋予人生以目的和意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心灵深层的伟大创造,其主旨即在于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地升华,论文格式在精神境界的升华中崇高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修养与创造,是人们追求崇高的过程,也是使人们自己崇高起来的过程。 参考文献: 《哲学常识》——人民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央党校出版社

哲学与人生前言

《哲学与人生》前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哲学的概念、哲学和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难点】 1.什么是哲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4.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5.学好哲学与掌握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为主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这学期开始,我们要来学习一门新课——哲学与人生。在前面的学习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而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究竟要

教会我们什么呢?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成为一个有头脑、勤思考的人。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板书) (一)哲学是什么?(板书) 教师活动:那么哲学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想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大家。①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同学们举出了许多人与动物区别的例子。但是人与动物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思想,能够思考。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 ②人都在思考什么问题?你可以举一下你现在所想的问题作为例子。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不管同学刚才说的思考中午吃什么穿什么怎么赚钱的问题,或者是等下会不会下雨,天气会不会降温,地震会不会到来,实际上归结起来都是思考如何生活得更好更加有意义。为了要活得更好更有意义,我们不仅要思考我们自身,同时也要思考我们身边的世界。而思考的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们懂得具体的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一些哲学知识。 事实上,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学问。它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哲学理论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组成,意思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人们往往把哲学称为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疑人偷斧) 举例:疑邻偷斧 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

(精选)[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哲学与人生论文3000字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哲学与人生论文3000字

当人类不断地探索宇宙的奥秘、寻觅社会的真谛,洞悉人生的意义,展望未来时,就产生了哲学。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篇一 【摘要】哲学是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学问,以其独特的方式引导人深层次地思考人生,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哲学赋予我们智慧,让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理性的姿态对待生活,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指导,引领我们走向光明。所以,哲学是人生的精华,人生就一场追寻发现并运用哲学的旅行。 【关键词】觉解;人化;属人世界;自由解放;人生智慧 当人类不断地探索宇宙的奥秘、寻觅社会的真谛,洞悉人生的意义,展望未来时,就产生了哲学。哲学和生活密不可分,与人生更是紧密相连。哲学是探讨人生之学,只有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理解透彻,才能对其有“觉解”,实现对人生的启迪。 一、哲学及其与人生的关系 当提到哲学时,人们都会觉得它高深莫测,空洞又神秘。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在空中的思想阁楼,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时不免有人要问,既然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哲学以及哲学究竟是什么?它与人生有何关系? 哲学一词是由古希腊语演化而来的,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则答案不一,从哲学的本义上来看,它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从与世界观的关系上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与方法论的关系上看,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上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那么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呢?其实,对个人而言,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我们这里所说的哲学,就是这种广义的哲学。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并不是一件稀罕东西,它是世界之上,人人都有的,人在世上,有许多不能不干的事情,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睡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不跟流行的大化跑,人身子跑着,心里想着,这个‘跑’就是人生,这个‘想’就是哲学。” 哲学与人生密切相关,可以说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哲学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哲学之外的学科使人成为“某种人”,那我们该怎样来获得哲学呢?答案中必少不了这两个字:觉解。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的本质规定为人所特有的“觉解”,他说:“人作某事,了解某事是怎么一回事,此是了解,此是解;他于作某事时,自觉其是作某事,此是自觉,此是觉。或问:人是怎样一种东西?我们可以说,人是有觉解的东西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东西。或问:人生是怎样一回事?人生是有觉解的生活,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生活。这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人之所以异于别的动物的生活者。”简言之觉是自觉,解是了解,人了解一件事物,知其是怎么一回事,还自己知道自己了解这个事物以及这个事物对于自己的意义,这就是觉解的含义。 二、哲学对人的理解 没有人生的哲学是空疏的哲学,没有哲学的人生是贫乏的人生。现在我们来谈谈从哲学层面上该如何来理解人生。 1.人的存在 人是一种超越性的,理解性的,创造性的存在。因为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所以人就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凝固的时空,存在的空虚,自我的失落和彻底的空白。大家都知道,人是自然而然的生,自然而然的死,可人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存在,绝对不会就这样心甘情愿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与感悟 彬 县 职 教 中 心 田小锋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与感悟 彬县职教中心田小锋 随着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教材改革,《哲学与人生》课也在教材的整合与提升过程中被中职学校作为德育教学必修课程供学 生使用。它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既是对哲学课程的重大创新,也是发挥哲 学指导作用和解决人生问题的体现,是中职学校一门全新的德育必修课程。通 过本门课程,教会学生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 的人生态度,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积极在社 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哲学与人生》更新教育理念,更突出了职教特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该课程教学进行初步探索,已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知识亮点 在《哲学与人生》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 百计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 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充分信任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创设自主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 探究,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使 每个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学习理论知识,并通过自身的理解牢牢掌握,增强 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哲学是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学生有许多困惑,需要得到哲学思想的引 领。哲学是点燃人生智慧的火炬,学生有必要掌

握初步的哲学思维方法。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必须学习《哲学与人生》。作为教师,应从学生成才发展的终极意义来看待这门课程,而非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完成学校指派的工作。这样,教师就会有上好该课程的使命感 和责任感,就会投入足够的热情和充分的精力去研究。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教师也不要气馁,更不能轻易放弃。在教学中,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内容,找 出知识亮点,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所谓知识亮点,就是教学内容中内涵 最丰富、意义最深刻、实用价值最大、表述最精彩东西。例如,教学“事物发 展的永恒性及本质”时,运动、变化、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的实质、量 变的含义、质变的含义、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及方法论要求等知识点就是亮点。 通过对知识亮点的突出,知识条理就更加明晰,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枯燥乏味 的课堂教学也得以改变。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要提高《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就必须让学生求之于知,激之 于情,强之于志,悟之于理,践之于行,养之于能。在课堂上解放学生的脑,让 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讲,让德育课真正“活”起来。 1、采用活动化教学方式。青少年听课存在“以兴趣为主导” 的倾向,对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比较排斥。因此,教学时, 教师可使用图片、音像资料等教学工具,将枯燥的基本概念和 理论渗透在具体、有趣的实际案例中进行讲解。根据学生的心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教版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我的说课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是高教版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第二单元是关于哲学中辩证法的部分内容,教学要求学生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其中第五课是教会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的一课。由于内容较多,准备安排两课时来讲解。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能力目标: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情感目标: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教学难点: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二、说学情 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哲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框的学习打下了能力基础。同时,职专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关心社会热点。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以生为本,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职专学生思想的深度、看问题的全面性还存在不足,知识迁移的能力也还不够强,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有效指导。三、说教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及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特点,构建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 (1)启发教学:适时运用媒体创设情景,通过问题-讨论-归纳-新问题,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学生基础差,纪律性差,学习积极性不浓。学生在上学期已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和法律》两门课程, 但面对人生选择,一些学生并没有准备充分,对就业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方法技巧认识不够,头脑简单,甚至对就业形势和某些职业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应该结合我校的特点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生选择指导。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 1. 教学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涉及过多过深的理论,应紧密联系我国国情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特别是要结合职业教育以及本班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 (2)坚持知行并重、知行统一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结合理论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模拟人才市场、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提咼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3)坚持针对性的原则。本课程应根据中职学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与企业特点,针对多数学生对就业与创业有关知识了解不够、创业精神与创业心理素质不强等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4)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哲学基本观点在人生成长问题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2. 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哲学与人生的教学。 五、教学提咼 严格执行教务处制定的教学常规,做好课堂管理。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准备校内检查和业务考核,积极撰写教学心得体会和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认真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知识,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课堂

尔雅哲学与人生章节an教学提纲

人生是一门大学问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句话出自哪位哲学家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孔子; D、泰勒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50.0分 2 【判断题】青少年需要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人生需要哲学智慧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关于哲学与人生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 B、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 C、哲学与人生是不可分离的; D、哲学是书本上的知识,人生是实际的经验,两者属于不同范畴。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 2 【判断题】中国古代思想家与西方哲学家对哲学的理解不同之处在于:西方侧重于智慧,中国侧重于知人。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不同的哲学家对“哲学”有不同的理解。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用哲学智慧启迪幸福人生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学习好哲学,应该具有以下哪种态度 A、顺从于习惯与常识,少发问; B、多学多记书本上的知识; C、“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怀疑精神;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 2 【单选题】以下关于哲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哲学有着很强的实际功用,因此青少年应该加强学习; B、能够改进世界观、人生观与方法论; C、提高理论素养与文化素质; D、提升生存境界,丰富精神生活。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 3 【判断题】对世界及人生有着好奇心、想象力与发问精神,是学习好哲学这门学问的有利条件。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已完成成绩:66.6分 1 【单选题】“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 A、是唯心主义哲学命题; B、是唯物主义哲学命题; C、兼具两种哲学流派特征。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 2 【单选题】关于唯物主义哲学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主张物质决定意识; B、主张存在决定思维; C、主张社会思维决定社会意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0.0分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已完成成绩:80.0分 1 【单选题】“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的是()。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A 得分:0.0分 2 【单选题】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妄自菲薄; D、不自量力。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 3 【单选题】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是人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句关于人生选择的论述,

《哲学与人生》第2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的第2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道路》,主要涉及辩证唯物论部分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通过积极行动,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着重阐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引导学生要敢于行动、善于行动,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对哲学观点有了初步了认识。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5、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在树立行动意识,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三说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结构和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

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3 情感目标: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才抽象,教师对此要讲清、讲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使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知识对于处于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运用Flash 动画、图片、文字材料等资料,设置情境。通过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积极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

哲学与人生___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 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 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 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 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底之勇。 9.怎样善于行动?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走好人生每一步。首先要有准备;其次,要有顺序;最后,要有始有终。 10.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指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 造世界的能力。前者指把客观的事物能动的反应于主观,后者指把主观的东西能动的作用实践于客观。 1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 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客观规律,主观因素。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 1.“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要求我们: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生活 2.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 第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防止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 第二,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第三,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 3.和谐: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关系,而不是不承认差别和分期。和而不同是 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达到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实现总体上平衡和谐状态,是人们追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4.发展观: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不存在。 5.发展——发展不是单纯数量的增加,不是重复。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 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6.新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7.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仅凭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能仅凭形式上现象上是否新奇,而要看其是否符合 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8.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不是对 旧事物的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既克服消极过时的又保留合理积极的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事物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前途是光明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3篇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3 篇 导语:人生与哲学有着相同的发展道理。下面是语文 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哲学与人生》的读后感,欢迎大 家阅读参考!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1】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在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学的 定义:哲学的原意是“爱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 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 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因此,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 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 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 前从未想过的东西。相信看过此书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许 多事情,看淡人生许多哲学课。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 是哲学的全部精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名利和挫折。 “人的经验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一个人假 设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 不知道这种情况和经验是什么,也无法去处理,没有体会

也没有心得,更没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使再有 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照,几十年的人生 虽然经历很多,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对自己的一生 很漠然,很无视,仿佛一生都是很苍白的,生命力的乏弱 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 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 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 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 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 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 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 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 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物质的提高 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 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 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 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优,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李斌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 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 同阶段不同特点 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 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 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 底之勇。 9.怎样善于行动?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走好人生每一步。首先要有准备;其次,要有顺序;最后,要有始有终。 10.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指 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前者指把客观的事物能动的反应于主观,后者指把主观的东西能动的作用实践于客观。 1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 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客观规律,主观因素。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 1.“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要求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