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分类

地理教学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教学得法,则事半功倍,教学质量较高;反之,教学不甚得法,则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要完成地理教学的任务,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必须讲究地理教学的方法。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概念

(一)对教学方法概念的理解

对“教学方法”一词,国内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有各的解释。西方的教学理论不划分什么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范畴,甚至还包括课程教材,常常采取综合研究的方法,如程序教学、设计教学、范例教学等等。在我国也有把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学范畴混到一起的现象,把实际上属于教学原则或教学组织形式范畴的,如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也列入教学方法一章,与讲授法、谈话法等具体狭义的教学方法相提并论,甚至还把课堂上师生的各种外部活动形式当作教学方法,如教师讲述就是讲述法,学生朗读课文就是朗读法等等,这样往往会造成混乱。

虽然教学永远是一个综合体,客观上没有把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分得非常清楚的教学,并且教学方法是依附于教学内容的。但是,为了能清楚地阐明教学方法,本书仅就区别于教学原则和教学组织形式的狭义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定义

我国地理教学研究中,使用较多的地理教学方法的定义是:“地理教学方法就是地理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手段、途径、措施和办法,其中有教的方面,又有学的方面,它是为了解决教与学的矛盾的”。这个定义基本上正确,也比较具体。根据国内外有关教学方法理论研究的新发展,本书将地理教学方法进一步定义为:“地理教学方法,就是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完成地理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的、由地理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但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学方法,就是教的方法加上学的方法。因为两者毕竟是教学活动统一体的两个方面,而且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教和学是统一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两者不可分离孤立,没有没有教的学,也没有没有学的教。但是,二者又不可互相替代。在实际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应将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截然分开。教师的教法,必然要通过学生的学法来体现。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教学是师生结合在一起的共同活动,教法与学法是辩证统一的。

二、研究地理教学方法的意义

在我国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地理教师创造了许多教学方法。但是,由于过去地理教学方法理论本身的弱点,以及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口头上重视,而实际上却不重视的现象。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研究地理教学方法的意义。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地理教育职能的发挥

学校的地理教学是实现地理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每个地理教师都应该十分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地理教育职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运用的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调控地理教学过程

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可控的信息传递过程。要保证教学信息传递的畅通和准确,并能实现最佳调控,就必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和控制,使地理教学过程始终保持稳定和平衡。选择好的地理教学方法能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有利于地理教学过程的调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是一个具有思想感情的、在不断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并且需要教育关怀的个体。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处在客体地位,但是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有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好的教学方法能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是地理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开展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不断充实教师的智能结构,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科学素养和业务能力,以科研促教学,以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使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证。

(五)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地理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地理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改革那些不适应新形势需要、违背教育规律、阻碍地理教育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其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这些改革内容的热点问题之一。

三、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地理教学方法分类的依据

所谓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为了便于认识、分析、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将在地理教学中创造出来的众多的教学方法,按照某些特点,把它们分别归类。

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地理教师掌握科学的地理教学方法体系,并加深对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教学方法理论的研究,加速地理教学改革的进程;有助于教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能恰如其分地选择教学方法,进而熟练、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地理教学方法的作用。

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方法的分类最大的困难是弄清分类的基础。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看法:一些教育家主张沿用按知识来源进行分类的传统分类法,一些教育家则主张根据教学论的任务进行分类,有的教育家坚持按思维的逻辑形式进行分类,也有的教育家坚持把上述三种特点综合起来进行分类。”①

关于一般教学方法的分类,在国内外各种教育学的书籍中有着不同的分类依据和方法。不同的分类实质上是人们研究各种教学方法特征的不同的侧面。

我们认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一个综合体,比如地理教学中在运用各种方法时都包括了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而且运用地图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色,那么对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就实在是既十分重要,又十分复杂的问题了。同时,分类只能是相对的,不能强行把某种教学方法归属于某一类。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一定的稳定性,而且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特定的功能。所以,不从理论上研究教学方法系统,就难以对地理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分类。

当然,首先对每种地理教学方法的名称要认真确定,我们不能仅仅从师生活动的外部表现来确定,而是必须把该方法中的本质东西反映出来,即要反映怎样通过地理教学来安排学生的认识活动。其次,“教学方法分类必须从多角度分析或进行综合分析,包括:(1)信息媒体是什么?(2)师生怎样相互作用?(3)认识的性质和水平如何?(4)它有何种性能或功能?(5)它适用的范围怎样?(6)它的运用需要哪些条件?”①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也应遵循这些内容作为依据。

(二)地理教学方法体系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地理教学方法应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不是杂乱无章的,应该遵循一定的分类原则,使其系统化、规律化。

曹琦先生曾根据各种方法在形成地理知识体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归纳出一个地理教学方法系统,即:

这个系统为近年来我国地理教学方法体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它揭示了地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层次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此外,刁传芳和高如珊先生还根据地理教学的学科特点及学生在学习地理时认识过程的特点,按照各个地理教学方法的性质、作用的不同,将众多的地理教学方法划分成:认识活动方法、行为活动方法和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等三大层次(三大类地理教学方法)。这一层次分类法反映了地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本书作为高师院校的教学用书,我们在借鉴和吸收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地理教学方法体系表述为:

第二节地理教学的常规方法

地理教学的常规方法,是相对新涌现出来的一些地理教学方法而言的,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被经常使用并有一定规范要求的教学方法。

一、以语言为主的地理教学方法

以语言为主的地理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口头语言或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以获取地理知识、技能,并促进智能发展、培养思想品德和进行审美教育的地理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地理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把学生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内容,以一种现成的口语形式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不用自己独立去发现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只要把教师传授给他的内容加以吸收或消化,以备将来利用或再现。讲授法是目前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

1、地理讲授法的特点

(1)能将科学的地理知识,在短时间里简捷地传授给学生。

(2)教师富有启发性的对教材进行系统讲授,不仅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结构,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智力。

(3)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4)地理讲授法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教师比较容易控制所要传递的知识内容。

当然,地理讲授法也有其局限性。教师如果讲得过多方法又过于单一的话,往往容易束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易使学生维持良好的注意力,也不易使学生理解问题;学生主动活动的机会少,不能及时反馈,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对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所以,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必须熟悉并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既要注意讲授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还要辅之以其他方法,精讲精练,恰当运用板书,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讲授法的方式

讲授法是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等方式的总称。在地理教学中讲述和讲解的方法,使用的又更为普遍。

(1)讲述法,是教师运用富于形象的语言叙述或描绘地理事实材料的方式。如在讲述“长江”时,有经验的教师常常用恰当的诗歌烘托地理情境,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金沙江段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川江段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峡段用“青山夹岸,碧水中流”,荆江段用“九曲回肠,水乡泽国”,下游段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等等来描叙各段的特征,使学生感到形象鲜明,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生得到地理知识的传授和美的享受。

(2)讲解法是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为说明各种地理事象的成因、特点、内在联系时,运用富于论理的语言解释或论证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和地理原理的方法。如讲解地球的运动、大气的变化、季风的成因、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均以讲解法为主。

不论是讲述法,还是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在运用中都必须注意启发式教学,否则就会成为“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

3、讲授法对教师教学语言的要求

教学语言是教师输出地理知识的信息,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开发智能的媒体,是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工具。讲授法尤其注重对教师教学语言的要求。

(1)思想性。任何教育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和地理知识的特点,正确地使用富于思想性的教学语言,寓思想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

(2)科学性。科学性的教学语言既要符合地理学科的科学要求,又要符合教育科学的要求。它必须是观点正确、含义准确、严密周到、措词精当、不生歧义的准确语言,绝不能使地理知识“失真”。

(3)启发性。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作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并注意学生理解问题的认识序列,尽量作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4)艺术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注意艺术性,使教学语言清晰、鲜明、洗炼、准确、生动、快慢适度,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趣味性,寓艺术性于科学性之中。

地理教师的语言规范化,不是一日之功。必须有坚定的事业心和雄厚的地理学科知识基础,语言学、逻辑学基础,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自我训练内部语言的外化,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这样,上述教学语言的要求是可以达到的。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地理教师凭借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教材内容提出问题,通过师生间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谈话法的主要特点

(1)谈话法是师生间的对话,通过启发性的问题逐步引向结论,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谈话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直接控制学生的学习,及时反馈,也有利于照顾到个别学生的特点。

(3)谈话法有利于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

善于运用谈话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谈话法可分为启发性谈话、巩固性谈话和总结性谈话。但是谈话法一般只适用于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活动中,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费时较多,因此常常与其它方法配合运用。

2、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运用谈话法对于提问的内容、顺序、方式、方法都应认真考虑。如果运用不当,反而会破坏学生的思维,使知识结构支离破碎。运用谈话法应注意下列基本要求:

(1)问题设计要准确。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必须明确具体,不应含糊、模棱两可,要紧扣课题。提问的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可信手拈来或问题本身带有暗示性,并注意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

(2)提问要灵活。所提的问题要注意前后的紧密联系、环环紧扣,不断设疑、不断答疑,保持问题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学生的思路由于问题的引导步步深入,最后达到问题的解答,得出正确的结论。提出问题的形式要多样,发问的方式和时间要灵活。

(3)谈话重引导。教师在提问中应有问有导,而且重在引导,善于引导,不要越俎代庖,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4)听答要诚恳。不论学生回答状况如何,教师都必须以耐心、诚恳的态度听取学生的回答,爱护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回答给以公正恰当的评价。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地理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分组,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

1、讨论法的特点

(1)讨论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参加讨论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2)讨论中的发言虽然要围绕讨论议题,但发言的内容可以不受教材的限制,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启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

(3)讨论是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学生的发言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调节自己的认识。在讨论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讨论法常常配合以其他教学活动。讨论法虽然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得一些新知识,但是缺乏系统性,有的发言内容不够科学,会造成学生的错误理解,所以要辅之以其他教学活动。

2、运用讨论法对教师的要求

(1)准备要充分。讨论前师生都要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应向学生提出讨论题和具体要求,布置阅读参考资料,写出发言提纲。

(2)议题要简明。讨论题要简要明确,难易适度,使学生感兴趣并有言可发。

(3)引导要及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普遍发言,同时要引导学生始终围绕中心问题,使讨论步步深入。

(4)结束有总结。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全面的总结,阐明自己的看法,对讨论的内容有准确的评价,还可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四)自学辅导法

自学辅导法是在地理教师辅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独立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1、自学辅导法的特点

(1)自学辅导法的全部学习过程均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只是向学生提出学习的要求,讲清学习的方法。

(2)自学辅导法通过学生独立学习教科书和其他地理资料,可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自学地理的能力。

(3)自学辅导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可以得到较好的体现。

2、运用自学辅导法的基本要求

(1)明确要求。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有关要求。要求越具体明确,自学过程就越顺利,效果也越佳。

(2)加强辅导。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学生的自学方法和学生自学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加强辅导,发现学生自学中出现带有共性的问题要作集体辅导。

(3)及时反馈。学生自学的结果应该及时反馈,以便教师的教学调控,可以通过适当方式,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以直观为主的地理教学方法

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室内外的地理观察或参观,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促进智能发展,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

(一)演示法

演示法是地理教师把实物、地理教具陈示给学生看,或通过示范性的地理实验,使学生获得地理感性认识,以加深理解、印证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的教学方法。

地理演示的材料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地理实物标本和模型的演示;地图、地理图表、图片、照片的演示;地理幻灯片、电影片和电视录象的演示;地理实验的演示等。

1、演示法的特点

(1)演示法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以便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建立在学生掌握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

(2)有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3)有利于加速学习进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2、运用演示法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明确演示的目的,作好充分的准备,防止在教学演示时发生故障。

(2)演示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而准确地感知演示的对象。

(3)演示要尽可能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以增强演示的效果,尤其要注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4)演示要与教师的讲解和谈话相结合,教具的演示要适时、适当。

(二)观察法

地理观察法是根据教学目的,组织指导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以获得感性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过知识的一种方法。

1、观察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地理观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和概念。

(2)地理观察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3)地理观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地理观察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2、地理观察法的运用

地理观察法主要运用于学习那些可以通过地理实体、模型、图片等展示地理知识的教材。由于观察对象和地点的不同,地理观察又可分为课堂观察和野外观察。课堂观察主要有对地图的观察、地理标本的观察、地理模型的观察等;野外观察主要是对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观察,它是最主要的地理观察。

3、运用地理观察法的基本要求

(1)观察的目的、任务要明确,这是决定观察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克服观察的随意性。

(2)观察前的准备工作要细致,这是影响观察效果的重要因素。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思想准备、组织准备、业务知识准备以及物质准备等。

(3)观察计划的制订要具体,观察计划要根据观察目的任务,结合观察对象的特点制订。

(4)观察活动前的预察是重要环节,它就等于普通课堂教学的备课,必须予以充分重视。要注意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教材内容需要的观察点,观察的对象要清晰可见,观察路线既要有利于学生观察又要交通方便。

(5)观察步骤要有序,观察方法要适当,保持学生观察的积极性,提高观察效果。

(6)观察总结要认真,这是地理观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对实现观察目的、完成观察任务情况的检查。总结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提高。

(三)参观法

地理参观法是教师根据地理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巩固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1、参观法的特点

(1)参观法能有效地使地理教学和社会实际以及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领会所学知识。

(2)参观法能扩大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能使学生在接触社会生活实际过程中,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

2、参观法进行的步骤及其要求

(1)参观的准备。在参观前,确定参观的目的和地点,与参观单位联系好,并了解参观的实际情况。拟好参观计划,包括参观的目的、具体要求、参观的对象,进行的步骤以及参观中注意事项和纪律要求等。此外,教师还要做好组织准备和生活安排工作。

(2)参观的进行。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要教育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的主要方面,启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时参观还要指导学生收集材料(如数字、统计图表等),作好必要的参观记录。在参观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始至终遵守参观纪律,注意进行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3)参观的总结。参观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教师要检查参观计划的完成情况,指导学生整理材料,编制图表,写出参观报告,还可组织学生座谈,交流参观的收获与体会,引导学生把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系统的理性知识。

参观法可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三种。可对自然博物馆、铁路车站、港口码头、气象台站、水利枢纽、工厂、农场等单位组织学生参观。

三、以实践为主的地理教学方法

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以形成技能、行为习惯和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地理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实际,以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1、练习法的特点

(1)练习法是以学生自身的独立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

(2)练习法是培养学生地理技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

(3)练习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创造能力和工作才干,并培养对工作认真负责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2、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1)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并在有关理论指导下去进行练习,养成做练习的正确方法。

(2)要注意练习的经常性,循序渐进性。练习作业要有计划、有步骤,难易适度,形式多样化。

(3)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并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向全班进行讲解与示范。

(4)练习结束要及时评讲,不使练习走过场。

(二)实习法

实习法是学生在地理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从工作中加深巩固地理知识,学会一定的地理技能、技巧的方法,也是验证和扩大地理知识的方法之一。

1、地理实习的内容

地理实习从广义上说应包括地理练习、地理实验在内。这里说的地理实习主要指各种地理课外和野外实习。主要有制作和堆塑各种地理模型的实习,地形测绘实习、地质地貌实习、水文观测实习、物候观测实习、气象测报实习、天象观测实习、地震测报实习等。

2、运用实习法的基本要求

(1)实习要按照地理教学大纲的规定,在相应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实习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然后进行实际操作。操作前要作好学生的分组工作,并说明实习的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2)实习进行中,教师要加强指导,有时教师要做实习操作示范。

(3)实习完毕后要求学生写实习小结或报告,并加以评定,认真做好总结。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地理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获取地理知识、培养实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1、实验法的优点

最主要的是学生亲自参加实验性的实践活动。能使感知和理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使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印象深刻,易于牢记;还能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运用实验法对教师的要求

(1)要编制实验计划。内容应包括实验的题目、目的、要求,实验所需的仪器、材料、工具等。

(2)实验前要做好物质准备和组织工作。

(3)进行实验时,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说明实验的课题、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验所依据的原理,进行的步骤,使用仪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当学生开始实验后,教师要巡视检查,做好细致的指导工作。

(4)实验结束后,认真做好总结。教师应检查实验成果,评阅实验报告。可指定学生报告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时肯定收获,指出问题和改进办法。总结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整理仪器、工具和材料,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

第四节地理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

地理逻辑思维方法,是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各种逻辑思维方法,使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联系,形成地理概念,明了地理规律,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果关系,获得地理理性知识的方法,简称地理逻辑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活动时,应该遵循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等一般规律,遵循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较多的逻辑方法是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比较等方法。这些逻辑方法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分析综合法

分析综合法是由逻辑方法中的分析和综合两种方法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重要的逻辑方法。

(一)分析综合法的概念

分析是指思维中把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整体分解成部分,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就是将分析所得的各部分、各方面的关于对象的状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分析的方法也是多样的,而且由于地理事物的本质是多层次的,分析也就不能停在某一层上。一般说来,分析总是把一个大而难的问题分成若干小而易的问题,以便寻找薄弱环节着手解决。所以分析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例如,要认识地球的外力作用,就必须把它分割成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等,从各个方面加以剖析,进行认识。同样,要认识风化作用,就要从空气、热力、水分和有机物等几股力量对岩石的破坏作用进行剖析。否则,认识就会笼统、肤浅,无法判明其本质特征。

综合就是在已经认识到的本质的基础上,将对象的各方面有机地联合成为一个整体。当然,这种联合不是机械的混合,而是建立在深刻的辩证关系基础上的联合。例如,风化作用的概念,通过分析之后,就可以综合成为“无论如何坚硬的岩石,在空气、热力、水分和有机物的长期作用下,都会逐渐破裂,最后变成疏松的沙子和泥土。这种现象叫做风化作用,这种过程叫做风化过程。”这种综合绝不是仅仅以相反方向简单重复分析的过程,而是在认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的重复,它使认识上升到更高阶段。

分析和综合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关系,它们既互相对立、又互为前提、相互渗透、互相转化,是形成地理概念、研究区域特征的两种不可分割的逻辑思维方法。如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是从东北的山脉、河流、平原等因素的分布进行

分析,最后由学生综合得出“山环水绕、平原广阔”的结论。把分析和综合辩证地统一起来,就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分析综合法。

(二)分析综合法的运用

1、深入分析教材的体系结构和逻辑顺序

只有全面掌握教材的结构,才能统揽全局,分析得透彻,综合得全面。分析综合法的运用,还要视教材的性质灵活运用,不能死守一格。可以先分析后综合,也可以先综合后分析,也可以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

2、分析综合要重点突出

地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或地理综合体的形成,都是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构成地理特征或地理综合体的各个要素,不是同等重要、等量齐观的。所以,要视具体情况,重点突出地进行分析综合。

3、分析综合要充分运用地图

在地图上进行分析综合,能较好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也利于学生记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归纳演绎法

归纳是从特殊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即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

归纳是一种重要的推理形式,这种逻辑思维方法对认识地理特征、地理规律是有很大作用的。例如,分析马来群岛、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的气候共同特点,就可归纳出热带雨林气候的一般特征,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概念。

演绎是根据一类事物都有的一般属性、关系和本质,来推断该类中的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关系和本质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例如,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可以演绎出澳大利亚大陆的东海岸是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归纳和演绎在人类认识过程中,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互为前提、互相补充、互为转化。

归纳演绎法是进行地理判断、间接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进行地理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活动,对发展学生智力有重要价值。

三、比较法

比较,是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逻辑方法。在地理逻辑思维方法中,比较法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被广泛地利用着。

(一)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学生获得新的地理知识

运用比较法,可以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去认识未知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从而获得新的地理知识。如讲长江水文特征时,可与已知的黄河的水文特征相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获得有关长江的水文特征的知识。

2、有助于对地理事物或现象间相互联系的认识

比较法可以说明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关系。如讲山地河流时,如果与平原河流进行比较,能使学生认识河流与地形的密切关系。

3、有助于学生明确地理事物或现象发展过程及规律

从时间的发展上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明了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性。以洞庭湖为例,应用比较法把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一个比较说明,就可以使学生认识湖泊这一地理对象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4、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

经常运用比较法把新旧地理知识进行比较,可以把新旧教材前后联系起来,进一步系统化。例如,讲亚马逊盆地可以与刚果盆地比较,讲南美洲可以和北美洲进行比较。

5、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较法是一切理解与一切思维的基石。如将两个国家的自然条件与国民经济的特征进行比较,学生必须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找出两个国家自然条件和经济特征的异同之点,然后予以归纳,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6、有助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对解放前后祖国和家乡的生产建设和改造自然方面的对比,可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和家乡社会主义建设的美好前途。将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特征进行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增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信心。

(二)比较对象的确定

确定比较对象,是成功运用比较法的首要环节。选择确定比较对象应注意下列几点:

1、可比性

所谓可比性,就是比较对象有一定条件的限制。

(1)同类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只有同类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才能进行比较,如河流只能和河流比较。但为了说明某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也可用学生熟知的借比,如讲季风成因时,为了说明水陆受热不同的道理,可以借用一碗水与一碗砂子进行通俗的比较说明。

(2)本质特征相同或相反的两种地理事物或现象,如四川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比较,二者本质都是盆地;或是选择本质特征相反的比较对象进行比较,如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比较。

2、已知性、典型性和就近性

作为比较的对象应该是已知的,有典型性,并且要遵循“就近取材”的原则。

(三)比较内容的确定

比较内容的确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性

地理事物和现象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可比内容多,因此,确定比较内容必须选择带有本质特性的东西进行对比,要重点突出,才有意义。

2、联系性

比较项目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目的任务来确定,但要注意各项目之间的联系。在地理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分项目进行比较,而不注意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就会失去比较法的积极意义。

3、教育性

比较的内容要注意其教育性,通过比较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家乡,有助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四)比较法的类型及其应用

1、自比法

自比法就是单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自己各发展阶段所进行的纵向自我比较,又叫历史比较法或时间比较法。如湖泊演化过程中的壮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的比较。

2、借比法

借比法就是把难于想象、比较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借助学生所熟知的一般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前面所举过的季风成因的例子。

3、同类比较法

同类比较法,是指在地理教学中,用同类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地理教学中,被大量广泛地应用着,根据比较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联系比较法。联系比较法是把两种或多种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的方法。只有两种比较对象的,叫相互比较法,如南北美洲地形、气候的比较。有两种以上比较对象的,叫并列比较法,如黄河、长江、珠江水文特征的比较。

(2)中心对象比较法。中心对象比较法就是用一个比较对象和几个比较对象同时进行比较的方法。比较的目的,在于突出中心比较对象的特征。如为了突出欧洲气候温和这一特点,可以和非洲、南美洲、亚洲等各大洲的气候进行比较,但这些大洲都只和欧洲进行比较,它们之间并不互相对比。

(3)综合比较法。综合比较法是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多种要素进行比较的方法。是比较法中比较复杂的一种,多用于复习课对所学过的知识作全面的综合性比较。如在讲完中国地理总论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综合比较法进行复习,把秦岭—淮河线以南和以北的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农业生产等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比较。

列比较表和地图对照等是进行地理比较的常用方式和手段。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要注意和其它教学方法相配合,还要注意选择课堂类型,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第五节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合

教学方法的理论,既要研究教学方法的本质和结构,也要研究它的分类,同时,还要研究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组合问题。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意义

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选择地理教学方法,就是使教师、学生、地理教材有效地联结起来,使这些基本因素有效地发挥其各自的功能作用,从而通过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来实现地理教学目的。

对于地理教学方法,我们应该认识和掌握“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一重要特点。要正确处理好“有法”与“无定法”的矛盾关系,正确地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点。

“教学有法”是指在地理教学中,要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无定法”是指在实际地理教学活动中,不能总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模式,不能将地理教学方法公式化和模式化,要善于灵活地运用。其实质是要求教师对待教学方法既要遵循教学规律,掌握教学原理,又要在实际地理教学中,发挥创造性,不拘一格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二)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依据

1、教学目的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每堂课的教学目的是不相同的。所以,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即选择与教学目的相适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2、教材内容

地理教材内容是制约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地理教材是由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世界地理等内容组成的,不同的具体教材内容,就要求采取同完成这种教材内容传授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依据学生情况。由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所以运用的教学方法就不应相同,即使是相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学生的学识水平和班级特点等方面的不同,也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4、教师素养

地理教学方法的选用,只有适应教师的素养条件,能为教师所掌握,才能发挥作用。有的方法虽好,但教师缺乏必要的素养条件,自己驾驭不了,仍然不能在教学实践中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素养条件,扬长避短,采取与自己条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当然,教师的素养条件不是先天的,缺乏某些方面的素养,经过一番学习和努力就可以具备,对某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是需要的,就应该努力学习掌握它。

此外,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受课的类型、地理教学原则、教学时间、学校设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地理教学方法时,要全面、具体、综合的考虑。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组合

由于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复杂性,使得地理教学的多种方法总是结合在一起的,各种方法互相补充、互相渗透,这就是地理教学方法的组合。

系统方法论的观点认为,重要的不仅在于方法的分类,更在于各种方法的联系,合理的结合与统一。由于各种不同的地理教学方法所强调与运用的重点不同,在一定条件下适当而有效的方法,在另一种条件下,对另一课题和另一类型的教学工作可能完全不适用。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组合,多种方法交织、互补,使起主要作用的方法能够发挥更大效力,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组合程序

巴班斯基认为,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而多种方法的合理结合,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由于活动单调而降低学习兴趣。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把学生的听、观察和各种运动知觉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就可以使学生以各种记忆方式和思维方式去理解教材,提高学习质量。当然,方法的组合要有一定的程序,不要使教学变成活动类型变幻多端的万花筒。组合要注意下列程序:

1、明确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明确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是进行地理教学方法组合的最基本要求。关于选择的依据,如前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只有明确选择方法的依据,教师选择方法时,才能有所遵循;只有全面掌握选择依据,才能综合考虑,合理组合。

2、不断扩大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范围

地理教学方法的组合,是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进行挑选实现的。尽可能广泛地提供有关的教学方法,便于教师考虑和选择。不仅包括各种教学方法,而且包括每种教学方法中的方式或细节。教师搜集、了解到的教学方法愈多,就愈有利于教师进行最优的选择组合。

3、对各种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进行比较

在地理教学中,面对众多的地理教学方法教师怎样进行最优组合呢?这最优组合的重要方法是比较。

(1)比较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可能性,确定几种可供使用的教学方法。

(2)比较各种供选择的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最后,在既定的地理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师生特点、教学时间等条件下,对各种方法进行筛选,作出最后决定。

地理教学方法组合的具体形式,要视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决定,教师在适用时要准确、灵活地组合。课前应做好教学方法组合的设计,对每一教学环节,每一知识点的教学都要制订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以及相对应阶段的教学组织形式,作出有关适用于该情境的一套教学方法的结论。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方法的实践分析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方法的实践分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满足新时期的初中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鉴于此,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核心,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深入探讨了能够提升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 标签: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有效性 基础教育课堂改革提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每個学生都能获得一个更加全面的发展机会。然而,现阶段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普遍呈现出低效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相关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第二,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第三,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针对这种现状,初中地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探索多元化的地理教学方法,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知识对实际生活的有用性。 一、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激发初中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游戏教学符合初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虽然初中生不像小学生那样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那样短暂,但其依然处于比较爱玩的年龄段,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巧妙地融入具体的课堂教学知识中,寓教于乐,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教师可以在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灵活地采用多种游戏方法。比如,针对有关“天气和气候”章节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入初中生中比较流行的一款策略类游戏“三国杀”,对其进行模仿改成“地理杀”的游戏,规则与“三国杀”类似,学生易理解,也不用花费很多时间去解释,同时,“地理杀”能够将自然法则融入其中,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变化与人类生息繁衍的关系。再如,针对有关“内容与路线导航”的知识学习,教师可以选择地图类游戏进行教学,设计一个类似于路线规则的游戏,取名“条条大路通罗马”,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设定的地图上规划行进路线,帮助他们记忆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了解世界的区域分布,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方法。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拉近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知识本源于现实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拉进学生与地理抽象知识的时空距离。通过对生活中相关的地理素材进行提炼加工,借此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使知识由抽象向具体转化,降低学习的难度。例如,在学习“气温分布”这一知识点时,笔者曾创设如下情境:“家住海南的小丽,在寒假期间回去看望在东北的外公,我们设想一下接下来会有哪些事情发生在小明身上?”学生们纷纷回答“不断地添加衣物”。此时,笔者继续追问原因,引出“冬季南北温差大”这一知识点,不知不觉地过渡到新的地理知识的教学上来。然后,再继续创设情境:今年暑假,小丽还想去看望外公,这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地理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地理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然而,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基础较差,使得新课标的要求无法顺利得以实现,而教师又迫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又回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上,其结果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且学生成绩低下,课堂教学效率极低,教学质量差。 因此,探索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势在必行。本着提高教学质量从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开始的设想,我把《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研究》作为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更新教师教学方法。教师从古至今都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新课标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空间和资源,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造力,尽量挖掘他们的潜能,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自主探究”,同时也要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 (3)教会学生学习地理方法。地理教学,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更加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的、适用的学习方法。由听懂知识到学会知识,由学会知识到回学知识,由教师教会知识逐步过渡到不要老师教而自己学会知识,成为学习知识的真正主人。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获得提高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活动和 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使得新课标理念得以深化,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二、课题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策略:其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它关注和研究了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有效教学关系,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是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育与课程理念,而贯穿于建构主义所形成的众多教学策略的核心是以学生 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的知识构建为中心的思想。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按照学校的要求,2015年3月1日至4月30日,我到安顺市若飞小学实习,我这两个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经过认真分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状况后,形成了如下的调查报告:一、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一是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凸显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但现实中,家长们的观念常常是“读书——考大学——当官”的思想,所以把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考试与素质智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开来。错误的观念不转变,素质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师队伍。素质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一个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教师状况的根本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三是课程建设。且不说课程的内容改革是个难题,单就课程的形式而言,要实现由教师的“教材”向学生的“学材”转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考试制度。考试是一种比较公正的手段,也是衡量学生学习进步的一种工具,只要考试存在,应该就具有合理性。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样的考试能把学生真正的素质考出来,减少偶然性和片面性,这又是一个难题。

五是教育评价。评价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内容能否评价出来?用什么方法来评价?是社会还是学校?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素质教育的尴尬局面就很难改变。 二、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一是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道德理论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行为教育的结合。重视道德责任行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把整个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的道德义务,并自觉履行这些义务。可以通过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班会、班主任工作等多种活动形式来开展教育。 二是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应注重养成教育。责任是责任感的外化,是责任感的最终归宿。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如互助学习活动、参加家务劳动等。学校可建立家务劳动制度,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要求学生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家长给予具体安排落实,学校定期和检查,并在校园里定期开展家务劳动竞赛和表演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逐步具有集体、社会责任感。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要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敬业爱岗,关心、尊重和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必须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必须努力钻研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必须尊重和关心教师,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调整和规范教育行为。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哪些提倡做,哪些反对做,哪些禁止做,都要有章可循。修改完善小学的教育评估制度。切实通过评估、引导、调控和激励基础教育行为,保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完善师生互评制度,赋予学生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 摘要】近年来,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强力规范办学行为,对各科的周课时数作 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在这个背景下,和以往相比较,我们地理学科的课时量每周 比原来减少了。课时虽减少了,但还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模块教学任务, 很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 新教学手段,改革原来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精心设计课 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大力构建地理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优化初中地 理课堂教学,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新理念,有效 教学是地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地理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03-022-02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淡薄地理课,学生基础不扎实。首先就初中地理教学而言,一星期两节课,教师授课时,只划不讲,然后让学生背诵。教学方式是强调教师的教,势必造成"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学校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地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师资奇缺,主导作用难发挥。表现在教师地理专业者少,有点农村学校根本无一地理专业教师,地理课成为了其它专业课的搭头。 3、学校不够重视,认为这是副课。在设备购置方面,农村大多数学校竞连地球仪,最基本的世界政区、地形图、中国地理、政区图都没有,至于其他设施更 不用说。 总之,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教师队伍不强大,学校领导 不重视,这都会给农村地理教学带来巨大的困难。这对农村所有地理教学工作者 来说,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提高地理有效教学的措施 1、创设最佳的课堂环境 记得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点燃学生学习地理的 兴趣,对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大力提倡活动教学,活动教学改变了 以往的封闭式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其沉睡的潜能和学习意识就 能被唤醒。 (1)增强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在导入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 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 极的学习心向。 (2)启发学生思维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就能燃起 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增长学生的智慧。所以,导入对培养学 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用心设计问题情境,追求教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恰当的问题可以激发 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启动思维,进而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教 师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前言: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 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 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校的开展,通过 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学校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建设特色学校,就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质量工程。因此及时进行了“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查。 本次调查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家长、学生; 调查内容: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 量提升的因素、对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 近些年来学校以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为突破,坚持“学习、改革、发展、提高”的办学思路,坚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唱响了“教学质量是从教之基,立校之本,扬校之根、发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证了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

学得好,学有所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 教务处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不科学,属“粗放型”。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学校生源复杂,覆盖面广,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层次差异表现尤为突出。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师变动特别大。虽然实行了136910工程,但总还是“青黄不接”。骨干教师群体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引领,新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发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课堂效率低下

浅谈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有效教学的理念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也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何谓课堂有效教学?初中地理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探索 的课题。本文仅是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初中地理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几点初浅 认识。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有效策略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营地,是学生获取新知,锻炼和提高多种能力,养成一定道德 情操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的价值趋向,提高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那么,怎样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形成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学 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一、正确认识地理学科,培养学科兴趣 现代地理学从德国“洪堡时代”到现在,只有两百年,学科研究范畴却变化很大,无论在 自然还是人文方面,处处都有地理学。它以各学科为基础,更在各学科之上从宏观和微观两 个方面研究诸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维系着全社会的发展。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到处是地理知识”,如日 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自然现象;再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五彩缤纷的生活方式有它特定的地理背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再到全球性的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这些关系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 将在初中地理课上探讨。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能解决问题,解释困惑,这就是兴趣 和动力的源泉。 二、采用灵活多样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美学的角度讲,引起人们审美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观 对象的新异性和多样性。因而,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也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地理课堂教学要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模式,建立以学 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 学生学习,而是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路,学生走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 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三、重视课本地图使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地图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生产 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地图蕴涵的信息量比文字要多得多,因此,会用和善用地 图是学好地理所必须的。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 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 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只有图文结合,才能使地理变得 易懂,文字变得有所依托,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能力。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 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正确认识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的地理教学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就会愿意学、乐于学、勤于学,就会不由自主的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从而去创造。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主要通过以下多种教学方法实现高效课堂和创新教学的。 一、地理教学可以巧用漫画介入 高考的压力,使得学生对于学习感觉枯燥无趣,我在课堂上就用漫画介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观察能力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为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就利用一切契机找到和学习内容相关的漫画,把漫画作为切入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世界的人口”这个课题的时候,我就把“苦难的母亲”这幅漫画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然后引领学生观察,让他们畅所欲言,看到什么了?想到什么了?结果学生把漫画的表层意思都表述出来之后,我激发他们进行深层次思考,“母亲”在这幅画中可以有哪些寓意?“母亲”的“苦难”都有什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之后都明白了,“母亲”指的是地球,“苦难”指的是全世界快速增长的人口,资源枯竭,地球不堪重负等,学生领悟了这幅漫画的寓意之后,我就从这个主题链接到了“世界的人口”,学生自然而然对学习内容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教学目标顺理成章的完成了。

二、地理教学可以借用游戏介入 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压力,导致他们都非常喜欢各种游戏,我抓住这个契机,充分运用游戏和课堂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可以把中国行政区域用拼图游戏的方式和学生共同学习,这部分知识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学生熟悉每个省的形状和在我国行政区域中的位置,之后再进行拼图游戏,这个过程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大家共同努力,将分散凌乱的各省图片拼接到一起,借用这个游戏把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地理教学可以引入多媒体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的形象、直观等特点使得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显著提高。比如,我们在讲某一个区域地理的时候,传统的地图小,学生只能靠老师的说教来空间想象,但是我们利用多媒体这个困境立刻得到改变,多媒体教学达到了图文统一和动静结合,山形地貌都可以是立体的,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四、构建知识系,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高中的地理教学,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构建地理知识系。我们都知道,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一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地理形状的各异,导致气候不同,而气候又对周边地区

关于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次调查通过对小学任课教师教学环节的个案追踪,分别从教师的备课情况、教学流程、教学类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课堂互动质量六个个方面,分析出教师教学策略的特点及变化,希望能从这次调查中找到小学教学中明显存在的的问题,通过分析和讨论现在存在的问题,总结出较为合理的小学教师教学策略,为课程今后的开展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与启示。 二、调查时间 2014年3月15日至2014年4月15日 三、调查对象 兴国镇第四小学高年级学生 四、调查方法 通过听课、与任课教师座谈,与小学生访谈等形式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显示不出主体性 课堂中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负责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教学内容,而不是将教学内容机械的灌输给学生,这是一种陈旧的教学方式,而且容易使课堂变得沉闷,缺乏活跃性,学生学习变的很被动,显示不出学生的主体性,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方法缺乏整体性 教学内容太注重教学成绩,而忽略对教学的整体性安排,有些教学内容只是针对考试进行讲述,不能够系统、全面的给予学生讲解,那么学生就变成了只能考高分的机器,把握不了学习的整体性,在以后的自主性学习中将面临巨大的障碍。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调查中,显示了一些问题,就是教学方法比较陈旧老套,不能有效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只是简单的利用一下现代教育设施,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价值,使其单单的变成了一种辅助教学用具,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不能根据教学要求做出很好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脱离实际生活, 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小学教学,学生的想象能力较弱,如果讲课内容过于抽象,但是教师又不能很好的讲问题与实际结合起来,这就使得教学效果明显下降,学生的学习也就会显得比较吃力,这是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五)课堂互动比较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学生成长学习的基础,是他们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们应该正确引导他们,该如何去学习,如何才能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节奏,课堂与家庭同样重要,但是,调查中发现,学生课堂互动活动较少,不能有效的将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的调动起来,降低了学习的效果。 六、调查建议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整体来说是一个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交流中产生学习需要,而不是以往的那种机械式的学习,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把枯燥的数学变成使用性,愉悦性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新奇、兴趣和疑问,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也可以主动联系显示生活,从实际中取材,结合教学内容,创造出符合教学目标的情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来,随着这种情感体验的不断增加,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力,运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甚至会产生探究过程中的意志力,使探究活动不断深入。这是生活实践

初中地理教材教法

初中地理教材教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您带来的初中地理教材教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教材教法:填充题 1、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是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的学科,从教材内容看具有(地理学)的内容。从教学方法看又具有(教育学)的内容,因此,他的学科层次是介于(地理学)和(教育学)这两大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2、初中地理教材以(地理科学)知识为主,学习的内容是三大部分,即(人文地理)、(社会实践)、(德育)。 3、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包括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特点)、(地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及地理教师素养,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等方面。 4、地名具有空间性,反映在地图上往往有(点)、(线)、(面)三种表现形式。 5、中学地理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三方面的基本任务。 6、地理教育可归纳为三大类,它们是(基础地理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地理教育)。

7、智育的侧重点应从(传授现成知识)为主,转移到以(开发智力和发展智力)为主上来,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8、由于(地理事物及其认识方法的多样性)是地理知识的根本特性,能以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就成为地理教学的突出特点。 9、地理教材包括(课文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三个有机系统。 10、中学地理教材的内容具有二重性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又有(人文教育)方面的内容,因此它是一门(综合性)性很强的学科 11、地理教学中有(直观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两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系列。 12、发现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一种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 13、地理教学法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学过程实质),具体一点说,就是要解决地理这个学科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14、地理基本技能主要是培养(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设计教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和(观察、研究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其中以(观察、研究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最为重要。 15、地理讲授法主要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浅谈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浅谈 1.突出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征 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探究地理问题和现象的成因,形成对地理事物“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2.灵活选用地理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地域条件,灵活选用教学方法。通过认识身边的地理事物,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和技能,增强学习地理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 地理图像资料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资料,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形成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方法。鼓励老师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4.重视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需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对地理问题和现象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5.坚持多种教学形式有机统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地理教学活动要以常规化的课堂集体教学为主,同时要尽可能的穿插利用现场教学、课外活动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特别是自学等开放的组织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便保证更加灵活充分地运用多种条件和机会,搞好教学。 6.精心编制导学案,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1)提倡在学案中编制预习学案,以预案为抓手,把教学任务向前延伸。预案要体现基础性,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为学习重点内容做好知识储备。同时,让学生通过梳理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在教师讲解点拨过程中产生共鸣效应。 (2)建议在导学学案中布置适当的训练题,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将学习活动向后延伸。这部分训练题要体现层次性、自主性、适度性的原则。 (3)导学学案不拘泥形式,但是一般应包括学案使用、学习目标、趣味地理、重点难点、知识梳理、疑难解析、规律总结、拓展延伸、巩固练习、自我反思等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为了解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语文教育在中泉乡的普遍现状,既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一份客观依据与现实样本,同时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份具有针对性和参考价值的研究资料,因此做如下调查。调研情况分析整理如下。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全乡部分典型教师及学生。 2、调查内容: 教师访谈调查的内容:教学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学生访谈调查的内容:学习理念;学习的情感趋向;学习的方法;能力状况。 3、调查方法:访谈法(教师访谈,学生访谈);听课。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学理念 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但与现代教育理念仍有较大的差距。 课堂教学及个别访谈显示: (1)相当多教师对教育的“终极目的”以及九年义务教育中语文教育“总目标”表现出模糊认识。教师的教育视野不够开阔,不能从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去关照语文教育,不能从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进程中估价学生个体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没能更好地体会到“教和学”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孩子和谐全面地发展。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尚未被大多数教师作为理想的学习方式在学生中提倡和推广,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教育教学亟待强化。 (3)教师们普遍对语文课程的开放体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解和担忧。对课程结构的多元化、教材的多样化,课程资源向家庭、社会、自然延伸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顾虑重重,反映出教师已经适应了程式化、封闭式、静态的教学模式,对立体、开放、富有弹性、动态的语文课程思路新理念的引入和落实有畏难和惰性导致的抵触情绪。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40%认为目前的语文课程“问题较多,必须改革”,60%的教师“赞同改革,但步子不要太大”。教师们普遍对语文课程现状感到不满,在教学的情感态度上,他们也想寻求变化,探索新的科学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 调查中,90%的教师能“经常批改”作业,95%的教师对待所谓“差生”能“视其情况,

地理教师的十大教学能力及其要求

地理教师的十大教学能力及其要求 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地理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 之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正相关,特别是当教师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达到某1关键值后,教学能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趋重要和明显。从地理教学的实践看,地理教师应具备如下10个方面的能力。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能否顺利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关键条件之1。 教学语言由语音、语调、语速、音量、词汇等要素构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表现为操纵和运用上述要素的协调性、娴熟性和技巧上。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在运用上述教学语言要素时,符合相应的标准与要求。语音方面,要求教师发音准确、规范,吐字清晰,运用普通话。语调方面,要求有抑扬顿错、不平淡、不低沉,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合理控制语调高低及语气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与韵律美。语速上,要求快慢适中,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调控语言快与慢的转化,使学生感到快慢适度,易于接受。音量方面,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音高、音强、音长控制在最适地的程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听到教师所讲的每句话、每个音节、并且耳感舒适。词汇方面的要求包括:①用词准确、科学。即传授的知识信息正确无误,没

有科学性错误,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②用词规范,准确使用地理术语。即用词遵守语法规则,符合逻辑,能够正确运用地理名词术语授课,能够处理好通俗语言与地理专业语言的关系,有较强的地理学科色彩。③用词生动、形象。即教师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运用丰富优美的词汇及各种语言 修辞技巧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到形象贴切,深入浅出,生动易懂。 教学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导语、提示语、承转语、分析语等;教学语言还有不同的说明类型,如叙述性说明、描绘性说明、论证性说明、解释性说明等。灵活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恰当的语言说明类型,是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又1重要方面。其总的要求是:组织严密、条理清楚、节奏明快、清晰流畅、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富于逻辑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具有感染力和美感。各种语言表达形式和说明类型还应符合1定的要求,限于篇幅,不11赘述。 2.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于地理教学实践的能力 地理教学不能离开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中许多理论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于地理教学实践,有些地理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经验探 索阶段。因此,地理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提高自身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能力。在提高的过程中,要注意如下要求:①较为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理论知识,做到应用过程中

(完整)初中地理记忆小窍门

初中地理记忆小窍门 乌乌里大黑土 小东大西 大小详,小大略 北逆南顺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的教学可以说是世界地理部分的难点,也是重点,知识点多而杂乱。不要说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就是教师初看教材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头”,总觉得无从下手。但作为教师困难摆在面前,我们是高喊“狼来了”,还是“与狼共舞”呢?无疑应选择后者。于是我不断地冥思苦想,是否能找到比较恰当的方法便于学生记忆呢?结果“功夫不费有心人”,在教学中我终于探讨出记忆世界气候类型的方法: 1. 以线定带。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全去记13种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学生不但难以记忆,而且会生畏难情绪,把它视为“洪水猛兽”,采取逃避的态度,干脆不去记忆。于是我采取让学生找典型、找特殊的方法,便于学生“以点带面”的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由于亚洲和非洲几乎概括世界的13种类型,于是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亚洲和非洲的13种气候类型。先让学生找出北回归线,临近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是热带,临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是温带。再让学生找出北极圈,临近北极圈以南的地方是温带,临近北极圈以北的地方是寒带。学生可大致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温度带分布。 2. 以位定型。)大陆的中部为大陆性气候和高原、高山气候。 3. 顺口溜记忆。教学中虽然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大致位置,但在学生头脑中仍是模糊的,于是我把它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气候类型亚非齐,雨林疏林沙漠非。 热亚温季亚洲东,高原山地记心中。 亚草地中和海洋,大陆气候不能忘。 北极苔原南极冰,气候类型要记清。 说明:“气候类型亚非齐”就是指世界气候类型基本在亚洲和非洲能找到;“雨林疏林沙漠非”指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都在非洲能找到,而且从赤道开始,从南向北依次找出这三种气候类型。“热亚温季亚洲东”指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这三种季风气候都在亚洲的东部,且由南向北依次找出这三种气候类型;“高原山地记心中”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把它记在自己的心中,另一方面也是指高原高山气候就在亚洲的中部;“亚草地中和海洋”指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这三种气候从南向北依次分布在亚欧大陆的西部;“大陆气候不能忘”意思指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一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不要指把它忘掉了;“北极苔原南极冰”主要指北极圈内主要分布寒带苔原气候,而南极圈内主要分布的是寒带冰原气候,“气候类型要记清”是要求学生记住13种世界气候类型,也方便于押韵,让学生记忆。 学生读了顺口溜后,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当场就

地理有哪些常用教学方法

地理有哪些常用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 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实物展示、直观教具(如模型)、示范性实验等,使学生通过观察而获取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供展示的 对象有很多,而且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演示的范围越来越大, 效果越来越好。 在实际地理教学课堂中,如果教师只用传统的言语讲授,这样的方式会容易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地理概念与原理,教学效果会 大打折扣。很显然,演示法有突出的直观性特点,通过形象、逼真、动态的过程演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看, 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到“有用地理”的真正内涵,加深 了学习印象,慢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地图法 地图法是指在地理教学中,老师运用各种地图,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地图成为地理学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共有47条标准涉及到“运 用地图学习”,它包括“运用地图说出/描述/归纳/概括……”“在 ×××图上识别……”“阅读×××图”“在×××图上指出……”等具体的标准。 地图教学法在地理教学方法中无可替代,地理教师要多用、常用此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使用地图的习惯,慢慢提高学生的综合使用 地图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三、纲要法

纲要法,又可以称为“思维导图”法,是一种利用由字母、文字、数字或者其他符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简单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 纲要法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地理综合分析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记忆知识点也有很好地促进作用,这种方式比让学生死记硬背大 量知识点效果更好,印象更深刻。 四、探究法 探究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途径进行探索,发现并掌握相关原理或结论的教学方法。 地理教育不是知识点的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在地理学习探究过程中,不断提高地理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地理思维,培养地理学科核 心素养。探究法注重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往往与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起来运用。探究法不仅仅适用于课堂的某一环节,也适合于整 节课。 五、生活教学法 生活教学法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 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经常将生活化的素材带入课堂中,运用适 当的教学技巧,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记忆会更加深刻。 将热点时事融入到教学中,如:“西成高速铁路,2017年12月 6日全线开通运营”,这可以联系到中国的行政区划、地形、气候、农业生产和交通等方面的内容;“全球最长海上公路——港珠澳大桥 在2018年1月1日正式通车。”这可以联系到中国的海陆位置、气候、交通以及区域地理等内容。 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生活教学法的运用会逐渐促进学生形成关注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的良好习惯,并且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

地理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地理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延安市宝塔区姚店中学高中地理组李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地理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地理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然而,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基础较差,使得新课标的要求无法顺利得以实现,而教师又迫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又回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上,其结果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且学生成绩低下,课堂教学效率极低,教学质量差。 因此,探索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势在必行。本着提高教学质量从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开始的设想,我把《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研究》作为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更新教师教学方法。教师从古至今都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新课标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空间和资,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造力,尽量挖掘他们的潜能,利用生活中的地

理素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自主探究”,同时也要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 (3)教会学生学习地理方法。地理教学,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更加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的、适用的学习方法。由听懂知识到学会知识,由学会知识到回学知识,由教师教会知识逐步过渡到不要老师教而自己学会知识,成为学习知识的真正主人。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获得提高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使得新课标理念得以深化,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二、课题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策略:其理论于20世纪上半叶,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它关注和研究了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有效教学关系,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是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育与课程理念,而贯穿于建构主义所形成的众多教学策略的核心是

学校教学情况调查报告参考

学校教学情况调查报告参考本次调查的几个栏目中,学生对我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我觉得同以往相比,本学期所任教学生对我的认可度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由于本学期我是初一、初三各任教一个班,尽管是跨年级教学,但由于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在两个班的教学中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两个班的学生对我的评价也基本上趋于一致。 在学生评价和学生希望您继续任教这一栏目中,有近xx%的学生给我好评,并希望我继续任教,给我差评的学生没有,尽管个别学生也被我严厉批评过,但学生总体而言对我还是宽容的,这也给了我继续任教,尽心尽力搞好下学期教育教学的动力。 在课堂最能吸引人、拖堂最少、作业适当、批改认真、师生关系融洽这一栏目中,有近70%的学生选择了我,静下心来一想,拖堂最少、作业适当我自认为是做得比较好的,我很少拖堂,也很少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有不少初一学生讲,我的数学作业比小学里还要少。我个人的观点,一个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好,课内效率高一点,课内多做一点,就可以了,没必要去弄大量的课外作业,多做不过是多重复几遍而已,对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一定有很大的提高。在我多年的初三教学中,我发现有很多学生,平时也没做多少题,但中考数学成绩也还可以,相反有些平时闷头死做的,也不见

得中考能多考几分。大量的课外作业,让学生疲于奔命,作业是草草了事,质量低下,更多的是一种体力劳动,而思维没有得到有效训练,解题能力也不见得有多大提高,往往是做得多,熟悉的题才能考好,而中考中的有些题是有创新的,没见到过的,这些死做的学生不知怎么审题,一看就蒙了,因此考不出理想的分数。 在课堂最能吸引人、师生关系融洽这两点上我认为自已还有待提高,不是学生所认为的这么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以提高自已语言的魅力,让更多的学生认同我。在批改认真这一环节,初一做得还可以,但我自认为初三做得不够理想,因为跨班教学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我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准备教学,所以初三学生的作业我批改的较少,但学生对我很宽容,很少抱怨我,对我总是予以理解,学生的这种胸怀值得我学习。 在上课枯燥、拖堂多、作业超量、批改不够认真、师生关系不够融洽这一栏目的选择中,可能大部分学生对我还是较为满意,还是认可的,初一没有学生选我,初三也只有两位学生选我。这一栏目的内容和前一栏目刚好相反,我认为在设计方面不尽合理,四五个点合在一起,学生很难对教师全面评价,如能细分一下,更为合理。 在课外辅导最耐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全面成长这一栏目中,有近xx%的学生选了我,对我还是较为认同的。在关爱

中学地理老师应该具备的十大教学能力

中学地理老师应该具备的十大教学能力 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地理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之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正相关,特别是当教师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达到某一关键值后,教学能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趋重要和明显。从地理教学的实践看,地理教师应具备如下十个方面的能力。 1.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能否顺利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关键条件之一。 教学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导语、提示语、承转语、分析语等;教学语言还有不同的说明类型,如叙述性说明、描绘性说明、论证性说明、解释性说明等。灵活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恰当的语言说明类型,是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又一重要方面。其总的要求是:组织严密、条理清楚、节奏明快、清晰流畅、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富于逻辑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具有感染力和美感。 2. 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于地理教学实践的能力 地理教学不能离开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较为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做到应用过程中的及时提取和及时应用;善于按地理学科的逻辑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定律、原理等进行有意义的改造,并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应有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善于捕捉最新的理论信息,应用新理论解决地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善于将自己的教学体验和经验用理论进行加工,使之能上升为理论。 3. 分析和组织地理教材的能力 地理教材的分析与组织包括深刻的教材阐释与有效的教学策略两个方面,是一种研究性的教学行为。要求地理教师能够依据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分析地理教材的整体结构、编者意图;能够准确区分地理教学课题的知识构成与层次,深刻分析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智力价值与思想教育价值,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材内容特点,灵活地处理教材,注意弥合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能对教材作必要的补充、修正。 4. 优选和运用地理教学方法的能力 地理教师在对教材、学生、教师自身条件、教学设备等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选择适宜这些要素本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所选择的地理教学方法(或方法的优化组合) 的结构、适应范围、运用步骤进行教学;能够根据地理教学课题的特点,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水平,教学设备状况等,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设计所选择方法的运用程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地理教学方法完成地理教学任务。 5. 设计和调控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 设计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是指地理教师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顺利地制订地理教学方案与进行决策的活动方式。调控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是指地理教师根据地理教学方案及教学实际,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方式与课堂管理方式,使教学过程富于节奏、秩序与效率的能力。具体要求是: ①能够准确、科学地制定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掌握导入、提问、板书、作业等的设计方法与技巧; ②能够根据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的顺序与课堂教学结构。③能够创设积极的地理课堂气氛,控制地理教学过程的节奏,采用恰当的课堂管理手段,使地理教学富于效率与秩序。 6. 运用地图进行教学的能力 要求地理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正确选择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掌握规范的指图技巧,熟悉各种类型地图的识读方法;能够用地图灵活地讲解和提出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获得地理知识,形成读图能力;掌握编绘常见的地理示意图和教学挂图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