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第九单元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第九单元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第九单元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

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

(对应学生用书P92)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确凿.(z áo)

2.袒.露(t ǎn) 3.血痂.(ji ā)

4.痉.挛(j ìng) (二)多音字

1.畜????? 畜.生ch

ù

畜.养x ù

2.监????? 监.工ji ān 国子监.ji àn 3.嚼?????

嚼.东西ji áo

咀嚼.ju

é

倒嚼.ji ào

4.栅????? 栅.栏zh

à栅.极sh ān 二、写准字形

1.????? qi ū楸树

铁qi āo

锹qi ǎo 愀然

2.????? y ì翌日横sh ù

竖 3.????? 膨zh àn ɡ

zh ǎn ɡ涨潮

4.????? p én ɡ篷布p én ɡ蓬勃

5.????? x ī淅沥

清x ī晰

6.????? xu ān 喧闹寒xu ān

三、用对词语

1.流传 留传

乞求

2.祈求

四、积累成语

1.踉踉跄跄:走路不稳。

2.吃里扒外:受着这一方的好处,暗地里为那一方尽力。“扒”也作“爬”。

(对应学生用书P93)

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莫言Array简介:莫言(1955-),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出身于农

民家庭,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2月应征入伍,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

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80年开始创作。2011年荣获茅

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

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作品: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十一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爆炸》《野骡子》《欢乐》等二十四部,短篇小说《枯河》《白狗秋千架》《拇指铐》等六十余篇。

评价:“寻根文学”作家。

赞美喷涌不尽的生命

高密东北乡给予莫言童年更多的是饥饿和孤独,但是也给予莫言一笔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是故乡给予的饥饿与孤独使他走向了文学,走向了市场,走向了世界。《红高粱》取材于作者家乡的抗日生活,以童稚观点回忆“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莫言在《红高粱家族》的献词中写道:“谨以此书召唤那些激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让那些已经丧失原始、粗犷的生命活力,沉浸在功利中卑微地苟活着的人们而羞愧吧!

本文通过对罗汉大爷由顺从到反抗过程的叙述,塑造了一个忠厚老实,但为了自己的自由安宁的生活,为了自己的尊严,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农民形象,讴歌了他粗野不羁的生命力和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精神。

赏情节

1.课文是怎样写罗汉大爷由顺从到反抗的变化过程的?

[明确]

赏人物

2.试分析罗汉大爷这一人物形象。

[明确]

赏语言

3.“罗汉大爷只穿一件单衫,袒露的胸膛上布满被枪口戳出的紫红圆圈”,句中的“紫红圆圈”透出怎样的信息?

[明确] 透出了罗汉大爷对东家的忠诚。

4.“那个接骡的老头儿还未走,罗汉大爷对他说:‘你珍贵着使唤,这两头骡子,是俺东家的。’”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 十分疼惜东家的骡子,为下文写逃跑后又回去救骡子作了铺垫。

5.“中年人把那盒烟装进监工口袋里。监工好像全无觉察,哼了一声,用手掌压压口袋,转身走了。”这里为什么不亮“中年人”的身份?

[明确] 中年人救了罗汉大爷。这位中年人是谁,设下了悬念。

6.“骡子暴怒地左旋右转,保护着自己的领地。它们竟然认不出主人啦。”

这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为下文罗汉大爷牺牲作了伏笔。

7.“你怕了吗?畜生!你的威风呢?畜生!你这个忘恩负义吃里扒外的混账东西!你这个里通外国的狗杂种!”这些话有什么用意?

[明确] 道出了铲伤骡子的真正原因。骡子成了汉奸、走狗、监工的代名词。同时也体现了人物的性格。

赏技巧

8.本文用什么样的手法开头?有何好处?

[明确] 倒叙手法。好处:借用老太太的口吻重新回顾那段如火的历史,一是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可信度;二是制造悬念,等待英雄们出场,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

9.罗汉大爷的事迹与县志(县志是作者虚构的)的记载有出入,试分析文中设置县志这一细节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小说的文本和县志(也是作者虚构的),哪个叙述是“事实”呢?作者虚构了两种“事实”让读者评判,为了什么目的呢?当然作者是偏向文本的“事实”的。县志的陈述,是对革命战争以及其中人物传统的“定义”,是历史教科书似的“事实”。而作者却要颠覆这样的“事实”,颠覆以往对“战

争”“英雄”的“定义”,从战争的微观舞台——民间的视角,建构自己的叙述与评价体系,还“战争”“英雄”本来的面目(当然这样的“面目”也是作者自己的判断)。

在《红高粱》中,日本人最终在“青杀口”的高粱地里残忍地杀害了“我罗汉爷爷”。

据统计,在整个战争期间,直接被日军杀害的大概为3 500万人。

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伤疤至今隐隐作痛,另一方面中日民族友好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我们究竟应当如何面对这一矛盾?谈谈你的观点。

观点一:历史仇恨必须牢记。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曾多次遭受外敌入侵。但像日本这样以灭亡中国为目标,采用极端野蛮、卑劣手段,对中国人民实行屠杀蹂躏的罪恶行径,却是旷古未闻,空前绝后。忘记历史仇恨,就是数典忘祖,怎么对得起千千万万惨死在日军屠刀下的冤魂?又怎么对得起无数惨遭日军蹂

躏践踏的华夏姐妹?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及其残渣余孽都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敌人。对于日本近年来政坛频频的出现为侵略战争翻案、为战犯招魂的倒行逆施的做法,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绝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

观点二:必须反对将历史问题扩大化,盲目反日、排日的思潮。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长期的友好交往历史。在中国崛起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世界大国的心态去处理中日关系。从民族的、长远的利益出发,我们必须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不要把日本人民等同于日本军国主义。在国与国的关系上,一方面,我们要广结朋友,积极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另一方面,对于与中国存在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国家、民族要学会增进互信,求同存异,互利双赢,友好相处,共同发展。这才是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公民的成熟心态。

(对应学生用书P94)

文学史评《红高粱》

传统的小说制作都有一定的路数,其中一条就是对某些固定主题和模式的重复。因而,在对小说的分类中,人们往往用爱情小说、战争小说、武侠小说、黑幕小说等专用术语来确定小说的性质。这种情形意味着小说创作总是在重复过去同类性质小说的模式,并由此花样翻新,讲述着本质相似内容不同的故事,从深层意义上说,创作就是一种变相的复制。《红高粱》的文本设计也是从复制开始的。这部小说的基本情节是“我爷爷余占鳌带着他的人马去打日本鬼子”。这个故事模式已为所有的中国读者熟知,因为多少年来,人们不止一次地看到类似的

小说和电影。在写法上,《红高粱》似乎也试图遵循传统的创作原则。首先,传统小说创作原则强调故事性,讲究悬念设计。莫言则在小说一开头就写道:“1939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14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14岁的小孩、传奇英雄、伏击汽车队,这简洁的概括性交代,已足以引起读者对战斗故事的兴趣,并同时可能推想出少年英雄的出色表现、英雄司令的出奇制胜等等动人的情节。其次,传统小说强调真实。一是通过叙述状态的真实感来抹去小说本身固有的“回忆性”所带来的不真实感,二是通过加强细节真实造成一种可感的如在目前的阅读效果。《红高粱》在这两方面都做得相当出色。首先,它将事实上迟于小说的故事用一种正在进行的语态表现出来,并让“我父亲”以亲历者的姿态去目击它,感受它。由此也将过时的故事转化为读者感觉中的现时情景。其次,细节真实被高度重视。细节几乎成了表达的主要内容。“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类似的细节是《红高粱》细节描写的基本情态。这种对人物近距离的观察无疑也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感。

…………

“移出背景”是《红高粱》对现实日常语境的反叛。日常生活总是以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以及历史文化为背景的,景物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构成背景。但《红高粱》中,一望无际的红高粱正是人物活动的空间,也是人物活动的背景。人们就在这里厮杀,在这里调情,在这里喝高粱酒打日本鬼子。这种背景因为没有外显的人文色彩会使读者感到新奇,并且暂时忘记了世俗生活中的种种规则,忘记人与人之间的你争我斗,甚至忘记被人们在现实中称做善与美的东西。当读者领略到其中豪侠的和风流的故事后,还会将这个背景看成是理想的乐园,拉开了与世俗生活的距离。因为这里没有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监督,也没有世俗生活中的烦恼忧愁,它给人的是一个可以自由舒展自我的环境。厌恶现实约束的读者还会将它当做精神自由的家园。而它所产生的恰恰是精神世界的浪漫主义和审美主义。

(选自金元浦、杨茂义《读者:文学的上帝——接受美学

与文本解读》,载《文学新思维》下卷,江苏教育

出版社1996年版)

《红高粱》中的人物

豪爽直率、朴实中带着野性——我爷爷

“我爷爷”是一个血性汉子。他虽然鲁莽但是真诚,豪爽直率,朴实中带着野性,粗犷中藏着细腻,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他的男子汉形象成了一种新的标志。他为母亲的不贞而杀了母亲的和尚情人,说明他有强烈的道德观,他为爱情而杀单家父子,又矛盾地表现出他挣脱道德束缚、自私自利的一面:“谁是土匪?谁不是土匪?能打日本就是中国的大英雄。”激烈的陈词体现了他豪气万丈的爽直;面对亲叔叔余大牙奸污玲子姑娘的事实时他下意识地包庇行为说明他受着血亲的牵绊,亦有着难以割舍的人情包袱;“滚你娘的,一个学生娃娃,也想管辖老子”,突出了他性格上的暴躁易怒和自我;“冷麻子要是敢耍弄咱,我就去把他的脑袋揪下来!”是他刚硬、血气的一面;面对敌人时的安抚人心、静待时机表现出他冷静、足智多谋的一面;他对邻村人趁火打劫又见死不救的行径大加痛骂和拳脚相向,一方面说明他性格的暴烈,更说明了他的疾恶如仇;看到大屠杀后的尸横遍野,“那副绿锈斑斑、丧失了人的表情的青铜面孔”,表现出他对丧失了乡亲的沉痛哀伤;他在求张辛一为父亲看诊时的悲楚、绝望和希望的交错,揭示出他传承香火的传统思想。这样一个多面化性格的人物显然具有扁平型人物所不具备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个性解放的先驱,妇女自立的典范——我奶奶

奶奶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她出嫁时渴望“枕在男人强壮的手臂上”,表现出她对美、对力量的追求;她在高粱地里的野合是她对世俗的挑战、对自我的解放和对爱情的追求;她在敌人面前的装疯卖傻是她机智的一面;她劝爷爷“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言语表现了她的深明大义和敏锐的政治目光;罗汉大爷被抓后,她“伫立”“凝视”“扑地跪倒”“磕头”“掬酒”等一系列的

行为里有着果决和愧疚的矛盾心理;她送十四岁的豆官上战场伏击敌人,是她痛恨敌人、大义豪气的一面;她在余占鳌试豆官的胆时脸色由“苍白”而“更加苍白”,描绘出一个为人母者对子女的柔软关爱;她死前的幻想与现实的混沌交错,表现了她对生的眷恋和对情人、儿子的不舍。她临死前的呐喊“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是对她一生追求的囊括。这种多方面零散的片段描写最终汇合成我们对奶奶这个典型形象的整体把握,她“是抗日的英雄,也是个性解放的先驱,妇女自立的典范”。

(时间:40分钟满分:57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秋天到了,行将就木

....的落叶任秋风卷起,到处飘零,而连绵的秋雨不停地下着,这一切勾起了游子们绵绵的乡愁。

②反对克隆技术的人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害怕克隆出“本·拉登”式的人物,

其实这只是杯弓蛇影

....。

③当你养尊处优、春风得意的时候,一定要居安思危

....,决不能丧失忧患意识。

④王芳嫂子在家也确实不容易,常常吃里扒外

....,家里外面的事弄得利利索索,赢得了村民的一致称赞。

⑤读者保持怀疑精神是值得肯定和赞美的,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师心

..

自用

..,竟将古今作者悉数踩在脚下,美其名曰“推倒百代圣贤,开拓万古心胸”。

⑥进入高中后,孩子们通常会进入自主阅读阶段,学校在此时如果能够引导

学生进行更深入、更个性化的阅读,将事半功倍

....。

A.①②④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解析:①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不能用于形容“落叶”。

②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在这里应用“杞人忧天”。④吃里扒外:指受着这一方的好处,暗地里却为那一方尽力。不合语境。

答案:A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认识到,关注民生是干部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否则,不关注民生,就很难说是一个称职的干部。

B.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主体圈梁合龙,这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进入全面的设备安装。

C.步入景区,游客们在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田园,领略完全不同的江南文化和特色民居建筑。

D.7月7日,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的候选城市名单,北京榜上有名。

解析:A项,“否则”和“不关注民生”重复,删去一个即可;B项,成分残缺,“安装”后添加“的阶段”;C项,“江南文化”和“特色民居建筑”是包容关系,“领略民居建筑”不能搭配。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敬请广大读者赐稿,来稿请寄:长沙市玉兰花路88号《读书》编辑部郭亮敬启。

B.您的文章我已经拜读了,另外这文章里有几处错误,我已经给您斧正了。

C.在信的最后,该公司的人事主管恭敬地写到:“经理一职,尚祈俯就。”

D.苏先生说:“今日有缘相聚,实在不易。您是马齿徒增,我是碌碌半生,怎不让人感慨!”

解析:A项,敬启:敬辞,一般用于下级对上级,适用于工作关系。用在编辑自身不妥当。B项,斧正:用于请对方修改文章,敬辞。此处用于自己不得体。C项,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种职务,敬辞。使用正确。D项,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用于别人不得体。

答案:C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集“人性”“兽性”于一体的《红高粱》。

②虽然这部神话并没有旺盛地燃烧到最后,但毫无遮掩地宣泄着双方自己的生命欲望。

③创造了“我爷爷”和“我奶奶”新的神话。

④并进行着人类灵魂家园的毁弃和革创。

⑤有着浓重的乡土气息。

A.①③②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①②④③⑤ D.②③⑤①④

解析:通读这五句话,可知这段话谈论的话题是《红高粱》,可以确定①应为首句,然后具体说明《红高粱》这部书的特点,由②③两句中的“神话”可以知道②③两句联系紧密,由“虽然这部神话”可知③应放在②前,由④中的“并”可知④紧承②说神话的特点,⑤最后总结。

答案:A

二、阅读鉴赏(33分)

(一)课内阅读(19分)

阅读从“为了为我的家族树碑立传”到“骂不绝口,至死方休”,回答问题。

5.文中老太太的山东快板和县志的记载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等待着英雄们的出场。

6.文中为什么要提到高粱和烧酒?(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高粱和烧酒是激情的象征,所表现的精神与农民顽强的生存意志和不屈的斗争精神融为一体。

7.由后两段文字可以看出罗汉大爷是一个怎样的人?(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忠厚老实、不屈不挠,面对死亡毫无惧色。

8.怎样理解“我奶奶什么事都敢干,只要她愿意”?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提示)敢恨敢爱、崇尚自由,也可以从反面理解。

(二)课外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题目。

丑兵

莫言

1976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站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我不但在军事技术、内务卫生方面始终想压住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煞风景。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读成“狗”。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

老卡(卡西莫多),艾丝美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戴了个脖圈!这是什么脖圈哟!黑不溜秋,皱皱巴巴,我撇了撇嘴,转过脸来。小豆子看到我的脸色,端着饭碗猴上去。

“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艾丝美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炖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

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把脖圈撕下来!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瞪了我一眼,慢慢地解开领扣,仔细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两个肩膀一个劲儿地哆嗦。大家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小豆子,小豆子低下了头。

丑兵要求到生产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请求。三年过去了,我被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又和丑兵打起交道来了。

1979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连里召开动员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刚开过动员会,连队就像开水般沸腾起来,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有的还写了血书。下午,我到猪圈去,想看看这个全连唯一没写请战书的丑兵。丑兵正在给一只老母猪接生,浑身是脏东西,满脸汗珠子。看着他这样,我原谅了他。

晚上,支委会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丑兵闯了进来。他浑身湿漉漉的,赤脚穿着一双沾满粪泥的胶鞋,帽子也没戴,一个领章快要掉下来。他说:“请问连首长,这次是选演员还是挑女婿?”大家面面相觑。“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出的子弹能不能打死敌人?扔出的手榴弹会不会爆炸?”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我也要上前线!”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开完欢送会,我思绪万千,向丑兵住的房子——猪圈旁边一间小屋走去。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连声说:“副连长,快坐。”他一

边说着,一边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

我说:“小王,咱们就要分手了,你有什么话就说出来吧,千万别憋在肚子里。”他沉吟了半晌说:“副连长,不打出个样来,我不活着回来。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给我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他拿出一沓手稿接着说:“这是我根据我们家乡的一位抗日英雄的事迹写成的。他长得丑,小时天花落了一脸麻子,后来他牺牲了……”他把手稿递给我,我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粱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副连长,我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处理吧。”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久久地不放开。几个月后,电台上、报纸上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我的丑兄弟的名字,他的名字始终未出现。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出版社,编辑部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丑兵却杳无音讯。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左目已瞎,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

小豆子在信中写道:我和三社并肩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被人背着慢慢爬行。我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我意识到不好,赶快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我拼命地呼叫:“老卡!老卡!”他终于说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小豆子……不要记恨我……那碗豆腐……炖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了下去……

(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郭排长看不起丑兵,小豆子他们嘲笑丑兵,丑兵王三社就自暴自弃,迫不得已向连里要求到生产组喂猪,最后连里批准了他的这一要求。

B.小说中的“我”对丑兵的态度经历了厌恶、愧疚、惦念、感动几个心理过程,“我”渺小的形象与丑兵的高大形象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C.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和富有特色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主动请战的情节就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丑兵参战的决心。

D.这篇小说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歌颂了以丑兵为代表的当代最可爱的人,语言活泼,运用比喻修辞,带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富有表现力。

解析:A项,“自暴自弃”不正确,他这样做是为了有一个读书写作的环境;B项,不是“鲜明的对比”,应是衬托,而且我也不是“渺小”的形象;C项,不全面,还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答案:D

10.概括小说中的丑兵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丑兵是一位外表丑心灵美的英雄。①朴实憨厚,胸怀博大。面对新排长的歧视、战友的奚落,他不怒也不骂,甚至被叫为卡西莫多也不介意,还自称“老卡”;他以博大的胸怀,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②为人热情,做事认真。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要求调到生产组喂猪,工作上尽职敬业,不怕辛苦。③富有理想,爱国勇敢。当连里讨论参加对越自我反击战的人选时,他主动请缨,上前线打击入侵者。受到战友们的歧视,但是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在养猪场读书写作;在战场上为救小豆子而牺牲。

11.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示例一)我不认为最后一段多余。理由:①表现人物:通过小豆子的叙述,得知丑兵是为了救小豆子而牺牲的,更加突出了丑兵的形象,使读者全面了解这个人物。②照应情节:丑兵临终前请求小豆子原谅,交代两人矛盾的最终解决,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合理。③凸现主旨:丑兵不丑,他拥有美好的品德。真正的丑,并不在人们的脸上或身上,真正的丑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示例二)我认为最后一段是多余的。理由: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应该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不宜太多太实。②从情节结构看,上一段已交代了情节发展的结果,丑兵牺牲了,最后一段没有特别情节需要,可去掉。③从主题表现看,去掉之后,不影响主题的阐述,戛然而止会留有余韵,耐人寻味。

三、语言表达(12分)

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母校想邀请他回校为同学们做一次文学讲座。请你以该校“红高粱”文学社的社长王晓丽的身份拟写一份邀请函。要求:①为讲座确定一个主题;②格式规范;③实际字数不超过100字。(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

尊敬的莫言老师:

您好!

我校将于2018年10月18日下午两点举行“红高粱”文学社大会,特邀您参加并作“文学与故乡”的主题讲座。敬请光临。

“红高粱”文学社社长王晓丽

2018年6月27日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著名作家莫言近日在一次主题讲座中坦言,他早期作品写得特别顺,是因为对故乡风貌和人物太熟悉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觉得写作难度大了,__①__。莫言还表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作家。现在年轻的作家要写出属于他们的当代小说。当今作家想要被所处时代孕育成著名作家、伟大作家,__②__,而是要以“在场者”的姿态切入当下,在时代大潮下直击时代命题,展现社会变迁,反映民间疾苦,讴歌人性光辉。现在的问题恰恰是,__③__,只写吟风弄月、不着边际的东西,比如玄幻神魔鬼怪,唯考虑能不能挣钱、会不会火,追求短、平、快式的创作,却不曾观照当下,写出当今时代中最人性、最悲悯的那些故事。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①因为对当下农村生活有隔膜了(因为对当下农村生活不熟悉了) ②就不能做时代的旁观者③一些作家严重脱离时代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娜塔莎含答案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集 娜塔莎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托尔斯泰主要作品: 1852年发表自传三部曲《幼年》《童年》《少年》(中篇小说) 1854—1855年发表《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 1856年发表《一个地主的早晨》(短篇小说) 1857年发表《琉森》(短篇小说) 1852—1862年发表《哥萨克》(中篇小说) 1863—1869年发表《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 1873—1879年发表《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 1886年发表《黑暗的势力》和《活尸》(剧本) 1886年发表《伊凡?伊里奇之死》(中篇小说) 1886—1904年发表《哈泽?穆拉特》(中篇小说) 1903年发表《舞会以后》《为什么》(短篇小说) 1889—1899年发表《复活》(长篇小说) 宅邸dǐ花翎líng 勋绶shòu 砰然pēng 袒露tǎn 怜悯mǐn 饶恕ráo 撩一下liāo 寮房liáo 撩(撂)倒liào 舞会前,三分之一的人已经来了,而对本次舞会非常重视的罗斯托夫家的人还没到场,为什么?郑重其事精心打扮 托尔斯泰在描述娜塔莎热情、兴奋、焦急等的心态时,除了直接运用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手法之外,是否还运用了其他表现手法? 心理描写“她的全部精力,从早晨起就集中在一点上,就是他们全体,她,妈妈,索尼娅,都要穿得不能再好。” 娜塔莎是怎样一位人物形象? 一位被兴奋激动包围着的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 《娜塔莎》一文中,第二个部分侧重于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试揣摩娜塔莎在这一场景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精心打扮急忙赴会后的满怀期待→ 期待落空时的失落→ 等待时的不安和等待未着的沮丧→ 受安德来青睐时的感激和快乐 小说本来可以直接写娜塔莎“几乎要哭”的失望之情,为什么还要用整整一大段来描述正 在跳舞的别素号娃伯爵夫人,而且将她的舞姿描绘得非常美丽?

中国文学欣赏教案

中国文学欣赏 绪论(讲6个问题) 一、什么是名着 二、为什么要读名着 三、欣赏名着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培养和提高鉴赏能力 五、中国文学的特点 六、课程的内容 一、什么是名着 (选定名着的标准(6条)名着与通俗读物的区别 1.名着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2.名着通俗易懂, 面向大众; 3.名着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的, 不会因政治风云的改变而失去其价值; 4.名着丰富耐读 , 一页之内容往往会多于许多书籍的整个内容; 5.名着最有影响力 , 最有启发效益 , 含有独特的见解 , 是言前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 6.名着探讨的是人生长期未解决的问题 , 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的进展。 名着与通俗艺术的区别 从美学的角度讲, 名着是真正的艺术, 它与通俗的艺术是有区别的。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 名着作用于人们的审美的艺术感觉;而通俗艺术作用于人的多是生理感觉。从艺术

消费的角度看, 名着具有“永久的魅力”,可以满足人们多次消费;而通俗艺术是一次性消费, 用过就扔。 二、为什么要读名着 名着可以培育鉴赏能力。歌德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完成的。”这是深刻的经验之谈。19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也讲过类似的话:“每个人判断力无论如何薄弱,他们对与艺术的理解和对美的事物的感觉始终有必要反复地同荷马进行交流, 因为他所取得的最纯洁的乐趣要归功于荷马”。所谓“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 不免为下”就是这个意思。 三、欣赏名着必须树立的正确的审美观 正确的审美观能指导审美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取得具有积极意义的成效。错误的审美观、庸俗的艺术情趣, 会导致美丑不分, 甚至以丑为美 , 使欣赏活动走入歧途。 1.欣赏者和欣赏对象之间必须有某些相通之处,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作品的感染。 2.正确的审美观能接受作品的进步思想, 抵制一些消极或错误的东西。 四、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1.需不断地进行欣赏实践。 2.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3.掌握科学的文学理论。 4.掌握与文学名着有关的背景。 五、课程的内容 巧记中国文学名着28字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中国小说欣赏《三国演义》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

中国小说欣赏-《三国演义》教案教学设 计(人教版高二) 目的: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想: 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本导读拟设5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 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 3)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4)能用简练的语言简述有关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小说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3)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2)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3)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2)如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有关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内容概要 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 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 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 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 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 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三国演义》刻划了 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

第一次课 淘气包小说欣赏教案

第一课淘气包小说欣赏(第一讲) 教学目标: 1.通过讲故事,猜故事等方法,激发对“淘气包”小说的兴趣,并学习欣赏的方法。 2.学习使用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的方法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猜故事、找趣味、品人物的方法欣赏“淘气包”小说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续写片段。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0分钟) 一、导入(10分钟) 师:你是淘气包吗?(指一个同学)你呢?(指另一个同学),呵呵。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淘气包”小说,在瑞典,有一位叫林格伦的童话外婆,(ppt3)她的笔下就有很多淘气包,有长着红头发,满脸雀斑,能举起一匹马的长袜子皮皮;总戴着心爱的帽子,扛着一杆木枪,几乎每天都被爸爸惩罚的埃米尔;喜欢恶作剧,自以为聪明绝顶的小飞人。她的作品发行量很大,把它们排成行可以绕地球三周。其中《淘气包埃米尔》曾荣获国际安徒生文学奖。 现在,我们先一起来看一段视频(ppt4.点击视频进入链接),看看她笔下的淘气包是什么样子的。

师:视频中的淘气包叫什么名字? 生:埃米尔(师板书:淘气包埃米尔) 师:从刚才的视频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信息呢?请填填看。(ppt5) 生: 师:埃米尔才五岁,他长得什么样?文章这样写。(pp6)你能读读吗? 生读 师:看,这就是埃米尔(ppt6点击,出现图片)初次见面,埃米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生:可爱、淘气 师:你们喜欢他吗?埃米尔也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埃米尔有一顶心爱的帽子,那是他爸爸一次进城给他买的。每天晚上上床睡觉时,他就说:“我要我的麻子。”他说的是土话,其实是想要他的帽子。现在,你认识他了,你能也学学他说话吗?(ppt7) 生说 师:可是他妈妈不想让他睡觉时戴着帽子,但是艾米尔立刻就大叫起来,喊得整个勒奈贝尔亚村都听得见:“我要鹅的麻子!”这就是埃米尔,你觉得他有意思吗?我们的故事中围绕着埃米尔的是这样一些人,请看教材中的主要人物关系,在卡特胡尔特庄园中,除了埃米尔,还有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炮兽 教案

《炮兽》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雨果的创作经历及其主要作品; 2、切实把握小说的内容与题旨; 3、学习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本篇小说中场景描写的揣摩和体会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 1、简介雨果 一生经历坎坷,饱受屈辱,但不向强权屈服,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阅历。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命运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人道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 2、相关内容介绍。 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在革命和反革命斗争最白热化的关口,老谋深算的王党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渡海来到布列塔尼,发起叛乱,向共和国进行疯狂反扑。他的对手正好是他的侄孙,勇敢善战的共和国远征军司令郭文(另译为“戈万”)。而郭文背后,又有一个既富理想主义精神,又铁面无私的政治委员西穆尔登,是共和国派来监督“过于仁慈”的郭文的。在最后的决战中,凶狠残暴的叛军头子朗德纳克大败,从暗道逃跑,可是当三个小孩被困火海时,他却在刹那间良心闪现,返身回救,放弃了逃生的机会,当了俘虏,被判死刑。郭文被他的行为所感动,便私自放走了他。这样,郭文就触犯了革命的法律。当郭文被送上断头台而人头落地时,判他死刑的公安委员代表、他的老师西莫尔登也在痛苦中开枪自杀了。通过这一情节,雨果展开了对革命和人道主义的思考,提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思想,把人道主义看成

《论语》 导读及经典赏析 教案

《<论语>导读及经典赏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成书过程和内容概要; 2.通过人物故事和专题归类两种方法引导进行学习,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根据《论语》经典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为人,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使学生体会到《论语》之美,并不断去践行《论语》精神。 4.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1.深层理解《论语》内蕴; 2.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论语》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 修) 单元目标 了解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和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的特点、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掌握有关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和崇“奇”贵“幻”的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应为单元学习的重点。而学生用现代观念对小说的审视,以及两篇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的不同应为学习的难点。 【主要内容概述】 本单元为中国古代神鬼小说,选取了《西游记》和《聊斋志异》两部作品,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比较两部作品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相同及不同。 1、《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1522—1566)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

来经过润饰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镇魔者孙悟空的主要特征。 2、《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

人教版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 第五单元《在桥边》教案

《在桥边》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清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品主旨。 过程与方法了解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理解情节的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的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对人的关爱不能仅仅体现在物质上,对人精神的关爱才是最大的关爱,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学会关注人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梳理情节,体会小说情节的摇摆、分析形象、主题。 教学难点探究小说的深刻主题,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挖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936年2月5日,一部著名的影片在美国上映,它就是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夏尔洛作为一名拧螺母的工人,被不断加快的作业线弄得精神失常。他拿着扳子,见到块状的东西就想拧,甚至要去拧路人的鼻子和妇女衣服上的纽扣。这些镜头在令人哑然失笑的同时,也让人对社会对人的异化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拧”成了夏尔洛工作的全部和人生的意义。 今天,我们将认识另外一个人物,他的工作也已经被异化的只剩下一个字,那就是“数”。 二、解读作者 伯尔,德国小说家。出生在科隆一雕刻匠的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在书店当学徒。1939年在科隆大学学习,不久即应召入伍,随军到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增长了不少见识。二战结束后,曾在战俘集中营待了几个月。六年战

争生活经历,成为伯尔早期创作的主要题材。战后除继续在科隆大学研究语言与文学外,还当过木匠和人口统计员,因此对下层人民的生活较为熟悉,并在许多作品中有所反映。他曾获得几十种国际国内颁发的文学奖,作品已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伯尔是战后德国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被誉为是当代国的歌德。他的作品既弥漫着下层人民与命运进行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就充当着战后德国文学领军人物的角色。 主要作品:中篇小说《正点到达》、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成名作《正点到达》是联邦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作。50—60年代的作品《小丑之见》被称为这一时期形成的“不顺从文学”的重要作品。1971年发表的《与一位女士的合影》(又名《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是其全部创作的结晶,获次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评委会誉为“臻于顶峰”之作。 诺贝尔文学奖曾对伯尔的创作做了这样的评价:“凭借他对时代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典型化技巧描写德国人的生活,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典型化技巧”使他的作品具有了超越国界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一篇小说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全德国,甚至全世界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从这一点上来说,伯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 作为德国“废墟文学”的一位代表作家,伯尔一方面描述战争灾难给人们留下的一片瓦砾,一方面揭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心灵创伤。伯尔用他的作品告诉世人,战后的废墟绝不仅仅是砖石瓦砾,断壁残垣,更是人心灵的创伤和精神的荒漠。也正因为如此,他被誉为“德国当代的歌德”“德国人的良心”。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3课炮兽含答案

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在革命和反革命斗争最白热化的关口,老谋深算的保王党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渡海来到布列塔尼,发起叛乱,向共和国进行疯狂反扑。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反动武装发动反革命叛乱。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然而,朗德纳克侯爵以赏罚分明、指挥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渡过了难关。 “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着幸福、丰收、甜美的生活。出身于没落贵族的蒲宁也许一生已注定不会有太多变化。贵族的身份让他骄傲,虽然落魄但也是一个贵族,这个身份束缚了他——即使他曾受教于托尔斯泰等名人,他身上的血液也让他无法忘记那曾经珍贵的一切,也无法让他放弃心中的幻想。身份等级的观念让蒲宁厌恶任何打破“理想化”社会平衡的革命,而“理想化”社会正是他意识中那与世无争、相安无事的农庄生活。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赏析场景描写的方法、技巧,认识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揭示主题的作用,特别要注意领会景物描写的意义及在小说中的地位,掌握景物描写的顺序和笔法,从而提高自己进行场面描写及写景状物的能力。 学习《炮兽》一文,应理清文中的三个场景,探讨小说中对照手法及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学习《安东诺夫卡苹果》一文,要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了解景物描写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3课炮__兽

对应学生用书P12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歼.灭(ji ān ) 2.桅.杆(w éi ) 3.胳膊肘.(zh ǒu ) 4.晕眩.(x u àn ) 5.朦.胧(m én ɡ) 6.禀.赋(b ǐn ɡ) 7.痉挛..(j ìn ɡ lu án ) 8.驯.服(x ùn ) 9.船舷.(xi án ) 10.瞥.见(pi ē) 11.颠踬.(zh ì) 12.飓.风(j ù) (二)多音字 1.系??? 系.鞋带(j ì) 派系.(x ì) 2.吓??? 恐吓.(h è)吓.唬(xi à) 3.塞??? 软木塞.(s āi )要塞 .(s ài ) 堵塞.(s è) 4.模??? 模.糊(m ó)模.样(m ú) 5.创??? 创.伤(chu āng ) 创.办(chu àng ) 6.吁??? 呼吁.(y ù)气喘吁.吁(x ū) 二、写准字形 1.??? 冲zhu àn ɡ(撞) t ón ɡ(瞳)孔 一zhu àn ɡ(幢)楼 2.??? 晕xu àn (眩)船xi án (舷)弓xi án (弦) 3.??? 吉xi áng (祥) xi áng (详)细 y áng (洋)溢 4.??? 关ji àn (键)ji àn (健)康 5.??? ch āo (钞)票 ch āo (抄)写 巧mi ào (妙) 6.??? mi áo (瞄)准扫mi áo (描) 三、用准词语 1.治服 制伏

诗歌赏析教案

诗歌赏析 屯桥中学夏利阳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特点 2、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 3、掌握诗歌赏析的诀窍“再创造”、“想象”、“泡”、“找”、“进”、“猜”、“补”。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掌握诗歌赏析的诀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很多同学在欣赏古诗词时觉得无从下手,这固然和缺乏积累有关。诗歌鉴赏对有一定文学积累的人来说有时是一种直观的感受、感性的理解,但欣赏诗歌也是有一定方法和规律可循的。首先,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其次,诗歌欣赏与诗歌创作是逆向的,“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了诗人创造的形象”。读者的想像活动是诗人想像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主要是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赏析《大漠落日》 大漠落日 孔孚 圆 寂 学生自由赏析一分钟填空 在这首诗中我悟到了____, 看出了诗歌的_____特点。 全诗就两个字,实际上只是一个词,但分行排列,既具象,又抽象,形神兼备地把“大漠落日”这位得道高僧,经历了岁月沧桑、人间变迁后终于由“圆”到“寂”的过程全包容进去了。太阳在将要落下去的时候,看上去很圆、很红、很美,落下去后大地一片沉寂,正如高僧“圆寂”了一样庄严肃穆。但是我们看到的落日,在另半球的人看来却正是朝阳,与“圆寂”不灭再生的意义暗合。生便是死,死便是生,生生死死,此消彼长。 三、结合《大漠落日》分析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特点 外在特点: 1、分行排列 2、节奏和谐 3、语言凝练 内在特点: 1、联想自然 2、意象生动 3、意境优美

4、抒情言志 5、反映生活 四、诗歌赏析从何入手 (一)步骤: 第一步作者、写作背景 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观点认为;作文如做人,文学即人学,“诗品出于人品”。“人品”的内涵主要指人的品德和才情气质,而强调作家应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见其诗如见其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见他豪放、浪漫的性格;柳永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从“杨柳岸、晓风残月。”可见其细腻、婉约。 我们可从作者的生活历程透视其诗歌蕴藏的主体倾向,从他的文学创作观察其个体的思想观念、人生价值,从他的主要事迹解读他诗作的创造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步把握意象 1、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着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 《天上的街市》“星空”意象:表现了作者要求奋飞、新生、自由的愿望,同时也包含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态度,流露出浓重失望、悲愁的情绪;“纸船”意象: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思念母亲和祖国的一颗心、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2、物象——形象——意象 3、意象的特点: ①意象要鲜明、有力,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意象渗透诗人在特定环境、特定时刻的思想与感情,它不是对事物的客观描摹,即使是诗中最细微、最平常的事物,也都渗透了诗人主观上的情意。例如《再别康桥》这首诗中,柳树、水草、清潭、夏虫,都是寻常景物,但在诗人充满离情别意的眼里,他们都显得那么美丽、迷人而深情依依。 ②意象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四个意象都统一于“早春”。 第三步品味意境 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境/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意/情]融合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看似平淡无奇的描绘,却把那种归隐情趣,闲适恬淡之情,与恬静秀美的风光融成一片。这种景与情的融合,便构成了诗的意境,所以读诗要从把握诗的艺术形象入手,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二)诀窍: 1、再创造: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 2、想像: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 3泡——形象 诗人把繁复的生活现象浓缩成精约的典型的诗歌形象 欣赏诗歌就要把它“泡”开来,还原到繁复的生活现象中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9.《家》6-人教版

《祖孙之间》教学设计 倾听年轻生命痛苦的呻吟 ——从祖孙之间看巴金小说《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大家庭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的特征,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正确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3、立足选文的解读,正确理解高老太爷和觉慧祖孙之间的关系 4、把握文本在刻画人物关系时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高老太爷和觉慧祖孙之间的关系 2、把握两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冲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巴金的颁奖词导入。 二、作者介绍 1、基本情况介绍 2、世人心中的巴金——经典评价 三、作品介绍 1、“家”能让你想到什么? 2、成为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 3、“五四”以来的家庭小说 4、作品内容梗概介绍 5、课文节选部分《祖孙之间》前后主要情节介绍。 四、学习文本 1、一句话概括文本情节 爷爷高老太爷与孙子觉慧之间的一场谈话。 2、人物分析 找出孙子看爷爷的表情词语,以及他内心中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用笔划出来,再划出爷爷眼中的孙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并用恰当词语概括。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孙子眼中祖父:衰弱古板威严 祖父眼中孙子:胡闹不听话学坏(第14段角色扮演朗读) 3、文中找依据,孙子认为与爷爷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敌人) 4、思考:文中祖孙关系,真的只是觉慧眼中敌人的关系吗? 分析文本,总结:对立与关爱

5、留给我们的思考:如何理解高老太爷与孙子之间的疏离和成仇? 五、探究 1、一个身体衰弱,行将就木的老者,却掌握着一个大家族,有何讽刺意义? 2、在文中找一找,能体现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的地方?对这样的家庭,你有什么看法? 六、作业 拓展训练,我们一起来尝试 照片记录着我们的生活,请你从家庭相册中选择一组照片,并结合照片写一组讲述家庭变化的散文《我看家中的某一个人》。 板书设计 祖孙之间(巴金) 尊敬反抗敌人 衰弱 胡闹 古板祖家孙学坏威严不听话 担心关爱压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在桥边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集 在桥边 一、导入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的第一篇小说是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从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体验到了战火纷飞中人类的一丝温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小说《在桥边》,看看这一回在桥边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7页。 二、作者介绍 伯尔出生在科隆一雕刻匠的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在书店当学徒。1939年在科隆大学学习,不久即应召入伍,随军到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增长了不少见识。二战结束后,曾在战俘集中营待了几个月。六年战争生活经历,成为伯尔早期创作的主要题材。战后除继续在科隆大学研究语言与文学外,还当过木匠和人口统计员,因此对下层人民的生活较为熟悉,并在许多作品中有所反映。他曾获得几十种国际国内颁发的文学奖,作品已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火车正点》、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来斯巴……》等。1971年发表的《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是其全部创作的结晶,获次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三、整体感知,概括情节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用一两句话概括小说最主要的情节内容。 明确:他们让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我每次都故意把一位可爱的姑娘漏数掉了。 四、结合话题,重点赏析 1、知识链接 我们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环境这一要素其实在第二单元的话题“场景”当中已经涉及到。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性格等。 “人物”是上一个单元的话题,写人物要注意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写包括哪两个方面? 明确: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一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注意运用语言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情节是一系列具有前因后果的事件的展开,这些事件展开的过程就是它的运行过程。在情节的运行方式中,整体上遵循着一个基本模式:发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那么《在桥边》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全文共9段,请大家根据小说的情节运行流程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部分的内容。 明确: 发生:1-3段,交代主人公的基本现状以及他对职业的态度。(现实生活乏味) 发展:4-5段,主人公暗恋过桥的姑娘,她成了主人公乏味生活中的亮色。(暗恋过桥姑娘) 高潮:6-7段,“我”逃过检查,被调去数马车。(逃过突击检查) 结局:8-9段,主人公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数马车,交鸿运)

影视文学赏析教案

影视文学赏析教案 影视文学赏析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的影视配乐、《放牛班的春天》的影视歌曲来了解影视音乐的定义与功能; 2、引导学生感受音色变化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现与剧情画面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关注影视配乐,初步接触主题音乐这一基本概念,体会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自制教学课件,音乐设备:电脑,多媒体 一、影视配乐 导入: 师:你喜欢看电影或者看电视吗? 生:………… 师:你记得你看过的电视、电影里面的歌曲吗? 请同学唱唱你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 生:………… 师:那接下来我让大家看这张图片,看大家是否熟悉这部电视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师:那请问同学们熟悉这部电视的主题歌曲吗? 听音乐《敢问路在何方》

师:那有没有同学能说出几部外国电影、电视剧? 师:在这中间出现的音乐你知道是什么名字吗? 师:今天,李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仔细欣赏。观看完请回答:这些图片发生了什么故事? 欣赏《辛德勒的名单》图片 师:图片讲述了什么故事?欣赏《辛德勒的名单》 生:谈感受 师:很好。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按类别可以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无歌词的,叫做“影视配乐”; 影视配乐中又分为“主题音乐”和“场景音乐” 主题音乐:表达影片主题思想、基本情绪或主要人物性格的音乐。 场景音乐:主要是指某一个单一场景中使用的,只对具体场景发挥作用的音乐。师:那请问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属于? 生:影视配乐。 师:很好。它来自美国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大家之前有看过这部电影吗?生:没有。《辛德勒的名单》的故事概要主题音乐 师:这位就是辛德勒。他是一名德国商人,也是一名纳粹分子。在二战期间,犹太人的劳动力是最便宜的,因此,

《中国小说欣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 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 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重点】 1、欣赏所选片段的人物刻画和精彩描写。 2、品读名著片段,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 形象。 2、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3、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2、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 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3、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庄子―外物篇》最早出现“小说”一词。 东汉班固《汉书文艺志》:“小说家者,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二、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简表 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可如下所示: ⅠⅡⅢⅣⅤⅥ 概念:“小说”志怪、志人传奇话本演义小说 时间:汉代结束以前主要魏晋唐宋宋元明清近现代 阶段:萌芽、起源发展成熟变迁高峰 中国小说两大系统:白话(包括长篇章回和短篇拟话本)、文言(包括:笔记体和传奇体)。 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 先秦寓言→汉代杂记、史传→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唐传 奇→宋元话本→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13课山羊兹拉特教学案

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小说《山羊兹拉特》以勒文家想卖山羊兹拉特到最终把山羊兹拉特当做一个家庭成员的故事,传达出超越人畜之界的深厚友谊。小说的结局其乐融融、皆大欢喜。山羊的品格为它赢来了人们的敬重与友爱,也为它赢来了与人平等的生命权利。这篇小说让我们感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深深地感受到了和谐的真正意义。 巴尔扎克说:“母亲的心是一个深渊,在它的最深处你总会得到宽恕。”民间谚语:“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神父在坚强隐忍的母亲面前也汗颜了,母爱战胜了道德,这种感情超越时空,一个被人唾弃的小偷,在他们的母亲那里找到了尊严,只有博大的母爱才使她面对道德舆论的时候依然一如既往地表现自己的母爱。马尔克斯非常善于塑造母亲形象,她们都勤劳能干,有清醒明智的思维,有作为一位母亲的高贵尊严和对事物的敏感准确的判断力。马尔克斯把“母亲”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因为“母亲”是人类存在的本源,是生命意义的所在,是土地、国家、民族的象征,是拉丁美洲存在的象征。 学习本单元,一要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如揣摩《山羊兹拉特》中山羊的内心情感流程,锻炼想象能力,体会《礼拜二午睡时刻》中母亲与神父面对“小偷”时的不同态度和反应,提高在写作中处理情感的认识;二要把握小

说的情感要素及其与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 第13课山羊兹拉特 对应学生用书P63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奶酪.(l ào ) 2.温驯.(x ùn ) 3.戏谑.(xu è) 4.凛.冽(l ǐn ) 5.棉絮.(x ù) 6.咩.咩(mi ē) 7.脚趾.(zh ǐ) 8.苍穹.(qi óng ) 9.游弋.(y ì) (二)多音字 1.薄??? 薄.饼(b áo )单薄 .(b ó) 薄.荷(b ò) 2.旋??? 盘旋.(xu án ) 旋.风(xu àn ) 3.呱??? 呱.呱叫(gu ā) 呱.呱而泣(g ū) 4.扎??? 挣扎.(zh á)扎. 啤(zh ā) 包扎.(z ā) 二、写准字形 1.??? qi àn (歉)收 qi ān (谦)虚 2.??? ti ǎn (舔)东西 sh ì(舐)犊情深 3.??? 温x ùn (驯) x ùn (训)诫 4.??? q ǐn ɡ(顷)刻 q īn ɡ(倾)斜 5.??? 冻ji ān ɡ(僵) 边ji ān ɡ(疆) 6.??? 贪l án (婪) f én (焚)烧 三、用准词语

《标志设计鉴赏》教案

《标志设计鉴赏》教案 【教材分析】 《标志设计赏析》是现代商业美术课中的重要内容,是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典型课题。其中既有对中国内外优秀标志设计作品的欣赏,又有对标志作品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剖析。 【教学目的】 1、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思路和方法 2、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审美原则和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技能。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审美原则和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标志设计的基本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境,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在无法用文字语言交流的情况下,如何尽快找到想去的地方?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其实答案很简单,你自然会去找能够代表这种地方的图形符号,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要讲的标志。 (二)基本知识 1.什么是标志 用一种文字或图形来代表另外一种事物的符号。 标志的这种作用与文字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采用的结绳记事、堆土记事、刻木记事的作用是一致的。 教师明确:结绳记事盛行于原始社会,“先民结绳以明事”,结绳不同,所寓之事即有别。这应当说是标志的雏形。 2.标志的类别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大家每天可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一些标志,请仔细回想,你都见到过哪些标志?这些标志各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确实如,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用,成为一个种文化。 (用微机展示一幅图片,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标志) (1)从用途上分: 纪念标志:1979年国际儿童年 城市标志:德国基尔城城徽、联合国标志 会议标志:奥运会标志 商业标志:①代表企业公司形象 ②代表企业产品品牌(简单介绍标志设计及艺术设计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公共图形:贴近生活,服务社会,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如:规范人们行为的交通标志和散见于公共场合的服务性标志 (2)从造型特点上分: 具象型标志(特点:形象自然、生动活泼、有直观趣味感。图例为:德国自然出版社标志 抽象型标志(特点:造型严谨、寓意深刻,是把无形的事物转化为有形的可表意的形象。图例为:南斯拉夫进出口贸易公司标志 字图型标志(特点:运用广泛、传播速度快。图例为:加拿大铁路标志(此处点一句中国铁路路徽的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同学们认识了标志的类别,但怎样区分标志设计的优劣,是否需要有一种评判的标准呢?而这种标准也正是标志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在创作中遵循了这些原则,支委会符号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审美情感,同时,也才能够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给人以美的愉悦和享受。 3.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 简:简明易认,一目了然(采用美国百氏可乐饮料公司标志的五次变革来说明标志设计从繁到简的过程)

高中语文 《做客》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高二

《做客》课案示例 路遥 教学目标: 1、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人物心理刻画展示人物形象(如:孙少平)。 3、了解路遥“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不平凡的心灵震撼”的写作特点。 学习重点:目标1、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一、简介路遥及《平凡的世界》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有不平凡的经历,有不平凡的生活与未来。其实,身处平凡世界而能创造出令人震撼的生活、精神,才是最最令人敬佩的,路遥做到了,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也同样做到了! 路遥(1949—1992):陕西清涧人,出生贫民家庭,小时候就被过继给了伯父,务过农,做过小学教师,后来在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在此期间,他在劳动、工作、学习之余,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名著。1973年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延安大学学习。中篇小说《人生》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 《平凡的世界》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式、家庭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细腻地描绘出来了,构成一幅中国70年代中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全景或画卷,既透露出作者对

家乡父老的感情,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社会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读来严峻悲壮、真切动人。 二、相信我们每位同学都有做客的经历,说说你在做客前、做客中、做客后的心理感受。 (学生自由思考、讨论,教师组织) 三、诵读课文,找出文中孙少平心理描写的句子、语段,初步感知孙少平做客前、中、后的心理感受及其变化。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分析孙少平心理、及通过心理展示出的人物形象。 一、介绍重要写作技法——心理描写 (一)什么是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一定环境中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它是小说塑造形象、刻画性格的重要手段。它直入心灵,揭示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二)心理描写的作用 1、突出作品主题思想。 《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我再也学不到法文了,后悔啊,浪费时间、逃学、掏鸟窝,法文书以前沉、讨厌,现在象老朋友。”这段描写深刻的表现了法国孩子们对侵略者强烈的憎恨,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2、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身份、境遇。 《红楼梦》中林黛玉听贾宝玉和史湘云、袭人说林妹妹从来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后,作者对她的心理做了精彩的描绘: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柳毅传 教案教学设计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柳毅传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唐传奇的特点,培养阅读浅易文言的能力。 2.梳理课文情节线索,把握柳毅、龙女、钱塘君的不同性格特点,欣赏艺术手法。 3.能恰当地评价中华传统道德中行侠仗义、惩恶救难品格的积极意义,并了解缺少恋爱婚姻的自由,是造成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尤其是广大妇女家庭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 4.了解唐传奇的艺术特色,认识柳毅、龙女形象对于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才子佳人,英雄救美是一个常见的题材。这和唐代的传奇的很大的关系,因为唐代的传奇是真正开始有意识的创作,情节结构比较完整,描写手法也有显著的提高,而其内容就有很多是描写爱情。著名的白行简的有《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和我们今天所学的李朝威的《柳毅传》。

二、听录音,正音正句。 毁黜(chù)龁(hé)殚(dān)言涘(sì)怛 (dá)瞽(gǔ)罹(lí)哀咤(zhà)坼(chè)鬣(liè)掣(chè)霰(xiàn)铛(dāng)彀(hú)擘(bò)蹶(jué)撝(huī)退宥(yòu)其失愧惕(tì) 三、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例一:洞庭龙女远嫁泾川,遭受丈夫、公婆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传书洞庭龙君,得其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课文节选至此。)钱塘君令柳毅与龙女成婚;柳毅传书本无私心,且不满钱塘君的蛮横,严辞拒绝,告辞而去。龙女对柳毅已生爱慕之心,发誓不嫁他人。柳毅丧妻后,二人终成眷属。 例二:洞庭龙君小女嫁与泾水龙君次子,备受丈夫和公婆迫害,悲不自胜。幸遇儒生柳毅,为之传书至洞庭龙宫。龙君之弟钱塘君勇武过人,飞身而击,杀了泾水龙宫六十万兵将,小龙女得救,龙宫上下对柳毅敬谢不已。(以上为课文节选部分内容)后来,在龙宫酬谢柳毅的宴会上,钱塘君席间作线,要将龙女嫁与柳毅,被柳毅拒绝。洞庭龙君与钱塘君遂厚赠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