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论文

足球论文



1.前言

现代足球比赛非常重视定位球战术体系的研究和运用,角球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受到普通的重视。随着足球比赛攻守的平衡发展,战术打法日益完善,在破密集防守,扭转战局以弱胜强中都发挥了显著作用。

本文着重研究了参加17届世界杯足球赛的各足球先进国家以意大利甲级联赛和英格兰超级联赛中运用了哪些角球进攻战术能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以提高我国足球运用角球进攻战术的能力。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第17届世界杯决赛阶段全部64场比赛为研究对象,包括8个小组的32支球队;2001-2002赛季意大利甲级联赛冠军罗马队、AC米兰、国际米兰、帕尔马、尤文图斯下半赛季15轮中20场比赛的资料;2002-2003赛季英超球队曼联、阿森纳、切尔西利物浦、利兹联队等5支球队的前15轮中20比赛的相关数据。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

3.角球进攻战术应用

3.1角球基本情况的比较分析

表1统计结果说明现代足球比赛角球进攻战术的特征日益稳定,特别是强队角球战术成熟,组织形式多变,追求成功率,重视角球的攻击性。从第16、17届世界杯赛角球的相关数据分析,进入四强的球队角球的进攻战术无明显差异,相对稳定。因此,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了现代足球比赛中角球进攻战术基本特征和规律。强队整体进攻能力较强,角球攻击力强,成功率较高。在参加决赛的32支球队中获得角球最多的是韩国队,在其全部的7场比赛中共计53次,平均每场7.6次。角球最少的是沙特队,三场比赛共计4次,平均每场1.33次。两队同为亚洲球队,从角球方面的数据也反映出进攻上的差距,本届杯赛韩国队异军突出,以充沛的体能、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战术纪委等表现出很强的攻击力,在与世界传统强队的比赛中均能多次创造角球,其角球的战术稳定成熟,在同意大利队1/8赛和西班牙的1/4赛中都是关键中都是关键时刻角球制胜。2001-2002赛季意甲后15轮罗马、AC米兰、国际米兰、帕尔马、尤文图斯5支球队20场比赛和本赛季英超前15轮曼联、阿森纳、切尔西、利物浦、利兹5支球队20场比赛的角球基本数据比较。其中在意甲球队中帕尔马队获得角球最多,4场比赛角球27次,平均每场6.74次,成功11次,成功率42.1%。英超球队中曼联获得角球最多,4场比赛角球34次,平均每场8.5次,成功16次,成功率46.2%。两国联赛球队在角球基本情况上无显著性差异,作为世界最高水平的联赛,拥有最好的球员和大牌球是,战术打法成熟崇尚进攻,把握角球的能力强,体现了足球的一个发展方向。

表1 17届世

界杯与英超、意甲角球基本情况的比较


次数
平均每场
成功次数
成功率



次 数

%

17届
690
11.90
186
26.92

意甲球队
243
12.1
77
31.7

英超球队
254
12.7
85
33.4

T检验(p)
<0.05
<0.05
<0.05
<0.05


3.2角球的长传配合战术

3.2.1长传到门前大角度射门区攻门

主罚角球队员直接将球长传到门前射门角度比较好、头顶抢射对球门威胁最大,防守也是最为严密的大角度射门区,由门前的进攻队员跳起冲顶或凌空抢射的方法,它是最为传统的惯用的角球进攻战术。

3.2.2长传到门前小角度射门区头顶摆渡门前攻门

长传到门前小角度射门区,直接接待角球攻门威胁较小,防守相对薄弱的的区域,进攻队员在争得角球时,在防守争顶紧逼,守门员封好角度,射门角度较小的不利条件下,不直接攻门而将球头顶摆渡给门前射门角度更佳的同伴攻门,因其突然转移攻门方向,常使防守队员与守门员措手不及。有三种战术形式:(1)前点摆渡到后点。(2)后点摆渡到前点。(3)远点摆渡到外侧。

3.2.3长传至罚球上角进攻队员插上射门

当防守队员收缩到门前密集防守时,罚球区出现空挡,主罚角球队员伺机长传地滚球至罚球区上角或外围,由居于中后场的进攻队员突然插上远射。

3.3角球的短传配合战术

3.3.1接应队员突然向前插上接应的短传战术配合。

居于中后场的进攻队员突然向前插上接应时,主罚角球队员,将球短传给接应队员,并快速跑回越位线后接应和策动同伴,接应队员得球后,可进行四种角球战术处理方式:(1)接应队员插上接应直接起脚传中。(2)接应队员插上接应控球下底传中。(3)接应队员将球回传给快速跑回越位线后的主罚角球队员,后者直接起脚传中。(4)接应队员将球回传给快速跑回越位线后接应的主罚角球队员,后者控球下底传中。

3.3.2接应队员在罚球区内突然起动接应的短传战术配合。

接应队员在罚球区内突然起动摆脱防守接应时,主罚角球队员将球短传给接应队员,并快速跑回越位线后接应策动,在接应队员控球转身传中时可起到分散防守注意力,掩护控球队员控球转身的作用。接应队员得球后,可进行三种角球战术处理方式:(1)接应队员得球后佯做回传接应的主罚角球队员,却突然控球转身传中。(2)接应队员得球后在防守队员紧逼的情况下将球回传给接应的主罚角球队员,后者接起脚传中。(3)接应队员得球后在防守队员紧逼的情况下,将球回传给接应的主罚角球队员,后者控球下底传中。

3.3.3角球区外9.15m以内接应的短传接应配



利用规则守方队员不得进入9.15m内的规定,在角球区9.15m以内接应,得球后回传主罚角球队员控球寻机传中。

3.4对角球进攻中的落点完成情况的分析

通过统计观察发现在角球进攻战术中长传配合的落点多变,难以防范,其落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前点、中间和后点,在本届杯赛、意甲和英超总共104场比赛中传入前点347次、中间312次、后点196次。前点和中间所占比例较大,三者比例为1.8:1.6:1。这与前点和中间射门角度大有关,在前点和中间包抄的队员较多,也可以为摆渡和后点接应创造更多机会。角球的完成情况有直接抢点射、摆渡和被破坏(表2)。

表2第17届世界杯各队长传配合角球落点和完成情况统计



前点


中间


后点

合计


射门
摆渡
破坏
射门
摆渡
破坏
射门
摆渡
破坏

次数
19
80
156
64
7
145
43
22
79
615

占总次数%

36.9


31.3


19.2

87.4

平均每场次数

3.98


3.37


2.09

9.44

次数T检验




 P=0.024







表3 意甲、英超10支球队长传配合脚球落点和完成情况统计



前点


中间


后点

合计

次数


次数


(%)
场均
次数


(%)
场均
次数


(%)
场均

17届
255
36.9
3.98
216
31.3
3.37
144
19.2
2.09
615

意甲
42
32.6
2.10
49
38.2
2.45
23
17.9
1.15
113

英超
50
36.5
2.50
47
34.3
2.35
29
20.6
1.45
125

总次数T检验




 P=0.00715,t=5.641(差异显著)


世界杯、意甲和英超比赛中各队通常都有较为固定的主罚角球队员,这些队员可以用脚内侧提出各种变化而准确的角球,为其他队员完成射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组织配合时,利用灵活的穿插跑位、纵横扯动、后插上、摆渡等多种方式完成射门,前点、中间和后点都有队员伺机包抄。因此,也给防守造成很大的难度。把表3数据与第16届世界杯相关数据进行显著性差异水平比较得出,在0.01水平上,p=0.0473>0.01,或t=1.367<1.97=0.01,表明两届世界杯足球赛在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表4中意甲和英超在长传配合角球情况上与世界杯赛也无显著差异,同为世界最高水平的杯赛和联赛在整体比较中体现出极大的稳定性,代表了现代足球角球战术发展的基本特征,进一步说明了现代足球传球及落点等方面的战术思想日趋完善,形成了许多固一的特征,也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角球进攻战术效用分析

17届世界杯赛中,角球进攻战术的运用情况比诸,见表4、5。

种类
战术

方法
角球次数
%

配合战术

角球长专
长传到大角度射门区头顶抢点射门
428
79.55

长传到小角度射门区头顶摆渡门前射门
36
6069

长传到罚球区上角接应队员插上射门
4
0.74

配合战术

角球短传
接应队员向前插上接应的短传配合
43
7.97

接应队员罚球区内起动接应的短传配合
23
4.27

9.15m内接应的短传战术配合
4
0.74


表5 角球战术运用统计表

种类
战术方法







射门
射门
无效
防守
守门员
长传出界
争顶

次数
得分
射门
破坏
出击抓获
配合失误
犯规

次数
%
次数
%
次数
%
次数
%
次数
%
次数
%
次数
%
















长传大角度射门
428
80
18.69
11
2.57
69
16.12
238
55.60
78
18.22
26
6.07
6
1.40

区头顶抢点射门

长传小角度射门
36
17
47.22
1
2.78
16
44.44
11
30.56
3
8.33
5
13.8

9



区头顶摆渡门前射门

长传罚球区上角
4
4
100


4
100









接应队员插上射门
















接应队员向前插
43
11
25.58
2
4.65
9
20.93
29
67.44
3
6.98





上接应的短传配合

接应队员罚球区
23
5
21.44
1
4.35
4
17.39
14
603.8

7
1
4.35
3
13.4

3



内起动接应的短传配合

9.15m内接应的短传战术配合
4
0
0




4
100







合计
538
















4.1角球的长传配合战术

4.1.1长传至大角度射门区攻门

支用次数为428次,占总数的79.55%。它是足球比赛中最为传统,也是最为常用的角球战术方法。其特点:它是以简练实用的方法长传到门前大角度射门区攻门,避免了中间环节的配合失误。本次比赛中英格兰队当称运用此种战术方法的典范英格队以贝克汉杂主罚的角球,球速快,而且落点准,加以快速的弧线旋转,改变了传统的高、飘、慢的长传球。给守门的出击和后卫的防守判断豆类来很大的困难,而门前的同伴与贝克汉姆开出的角球配合默契,抢点攻门占有一定的优势,在比赛中屡有奏效。

从表5统计数据看,这种战术方法共创造80次射门机会。占18.96%,其中射门得分11次,得分率2.57%,无效射门69次占16.12%。本届比赛共射入161粒进球,其中运用此种角球战术方法进球11粒,占总进球数的6.8%,应该说这个数字是可观的。

防守破坏238次,占55.6%;与射门次数相比防守争得三次角球,进攻队员可争得一次攻门的机会。

守门员的出击破坏78次,

占18.22%,与防守破坏加起来对角球的破坏是316次,破坏率为73.82%。就是守门员和防守破坏近4次。前锋可争得一次攻门机会。

由此可见此种角球战术方法,对球门的威胁是显见的,这也是长传门前的角球,在速度、高度、旋转落点的质量提高,以及前锋在争顶角球,抢点攻门的能力对球门都构成不可忽视的威胁。

攻方队员在争顶角球时,造成6次犯规。本届杯赛在门前角球的争顶拼争十分激烈。双方在门前,拉、拽、挤时有发生。韩国与意大利队的比赛中,在门前的角球争抢中,意大利队因推拉犯规,竟被判罚点球。

长传门前角球共次失误26次,直接将角球开出界外或空中出界失误率为6.07%。

4.1.2长传到小角度射门区头球摆渡门前攻门

比赛中运用36次占6.69%,它是将球长传至射门角度相对较小,防守相对薄弱的区域,为了创造更好的射门机会,而将球头顶摆渡给处于门前射门更佳角度的同伴攻门,因其突然转移攻门方向,常可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共创造射门机会17次,占47.22%,1次射门得分,射门得分率为2.78%,将近两次角球就有一次攻门机会。较多的射门机会,仅攻入一球,也表明在门前对角球的争夺激烈,这种战术方法,要由几个战术环节的配合方可完成,要有良好的技术,高度的默契,很强的战术意识,快速的应变能力方可奏效,比赛中共出现5次13.895的配合失败,也说明战术配合的难度。

防这破坏11次占30.56%,守门员出击破坏3次占8.33%,大大低于长传门前直接攻门的角球战术方法,也显示了这种角球战术方法的实用价值。

4.1.3长传至罚球区上角,接应队员得球后远射攻门

比赛中运用4例,仅占0.74%,在多数防守队员收缩门前防守角球时,由居于中后场的进攻队员突然插上罚球区上角接应的方法,有利于创造射门机会,但因接应射门的地点距球门较远,角度稍偏,而且门前防守人员密集,射门难于奏效,4次射门,两次偏出界外,2次被密集的防守人员挡出。

4.2角球的短传配合战术

4.2.1接应队员突然向前插上接应的短传战术配合

比赛中运用43次,运用次数为第二位,占7.97%。比赛中由居于中后场的进攻队员突然插上接应传中,在防守紧逼时也可将球回传给快速跑回越位线后的主罚角球队员传中,而使传中缩短了球飞行到门前的距离,增大了传中的角度,观察发现传中球呈平、快、准的特点,使防守队员和守门员对球的判断反应受到影响,提高了对球六的攻击民生,11次射门占25.5%,共射入2粒入球,占4.65%,射门得分率在各种战术方法中居第一位。可见其在比赛中对球门的威胁之大。守门员出击破坏率3次点6.9%

,相对于角球的长传战术配合,破坏率相对较低。

防守破坏29次为67.44%,因对球门威胁较大,所以,对它的防守也是严密的。防增破坏在攻方接应角球传中或控球传中,回传短传配合时防守队员会立即上前逼抢封堵,将传中和短传配合破坏掉。

4.2.2接应队员在罚球区内突然起动摆脱防守接应的短传配合

主罚角球队员将球短传给接应队员后,快速跑回越位线佯做接应,这一动作可紧逼防守接应队员的后卫的注意力,防守队员会判断接应队员会回传主罚角球队员,而接应队员突然控球转传中,由门前同伴抢点攻门,哥斯达黎加队攻入中国队的第二粒入球,就是这一角球战术方法的典型战例。

在后门紧逼接应队员无法转身时,可将球回传给接应的主罚角球队员,由他直接起脚传中、控球、切入或下底传中。这种方法在比赛中运用23次占4.27%,共创造射门机会5次占21.74%。而射门得分率是比较高的一粒入球为4.35%,防守破坏,短传配合在紧逼下失误14次,占60.87%,表明对角球的短传配合以及门前的传中破坏率是比较高的,3次13.43%传中在防守紧逼之下传出界也说明这一点。

4.2.3 9.15m以内接应的短传战术配合

利用防守队不得进9.15m内的规则,进攻队员在9.15m以内原地接应,回传给主罚角球队员控球寻机后中或配合进攻的方法,在比赛中运用4次占0.74%。因其接应意图明显必然遭到防地队员凶狠的逼抢,4次运用均被防守将短传配合破坏,未能对球门构成威胁。

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将角球开出后以短传的方法控制达到拖延时间的目的再寻机攻门,也是此种方法的战术意义。

5.结论与建议

(1)角球进攻战术在比赛中已是一项重要的得分手段,经常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本届比赛我们统计的58场比赛,角球得分15粒,与全部64场共入球161粒相比有近10%的角球攻门得分,训练中应重视角球进攻战术的研究与训练,比赛中应加强角球的进攻与防守能力。

(2)现代足球比赛中角球进攻战术日趋稳定和完善,多变的角球进攻战术可以在破密集防守,改变局面和关键比赛中起出奇制胜的作用。

(3)现代足球训练中应加强角球进攻战术的训练,同时也要加强踢球折技巧、进攻队员的穿插跑动意识等方面的训练。

参考文献:

[1]马克坚,杨一民.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

[2]杨一民,何志林.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李 军.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射门前战术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1999,3594):25-29.

[4]都祖德.现代足球进球的基本特征与趋势[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6,13(1):44-48

[5]毛卫国,王 文,刘庆山,等.足球角球进攻特征的初步研究[J].中国体育科

技,2001,37(10):26-28.

[6]周 毅.足球战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验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1,1.

[7]张吉祥.中国足球队传中球技术运用质量之研究.湖北体育科技,2002,3.

[8]张贻琪.世界杯足球赛进球规律研究[J].天津体育学学报,1996.11.

[9]尹怀容.现代足球比赛基本特征与规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7(33):15-17.

[10]袁 野.世界高水平足球队进攻得分途径与手段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1):27-29.

[11]孙志新,聂志强.对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进球的统计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1999,2.

[12]Johnathon H.Sports Coach-Evaluation[M].Australian Coaching Coucil Canberra,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