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

课文《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

课文《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之情。

2.了解作者介绍大桥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进而读懂自然段。

5.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弄懂词义。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

2.提问:谁去过南京长江大桥?请去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3.谈话导入。

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梁。大桥1960年初动工,1968年全面建成通车。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加强了我国南北交通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并用填表法按要求完成自学。

例: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读音。

(1)“塑像”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ǔ。

(2)“穿梭”的“梭”读suō,不要读作shuō。

(3)多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分清读音的用法。

3.分析字形结构,区别形近同音字。

(1)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轨”左右结构,右边是“九”不是“丸”;

“滔”左右结构,右下边是“臼”不要写成“白”;

“塑”上下结构,第五笔是小竖(),第六笔是竖撇(丿)。

(2)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例:

(四)理解词义。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明媚——字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鲜明可爱;二是明亮动人。前者多指景物,后者多指眼睛。因此,在本文中应取第一种解释,指天空一片碧蓝,鲜明而又可爱。

时起时伏——伏:低下去。词的意思是:有时起来,有时低下去。在文中是说长江的轮船随着滚滚的波浪时而起时而又落下去,起伏不定。

2.比较近义词,理解同义。

“壮丽”与“美丽”都含有好看的意思。不同的是“壮丽”重在“壮”字上,“美丽”重在“美”字上。“壮丽”在文中的意思是南京长江大桥在阳光下十分雄伟、美丽。

3.出示卡片、指读词语。

4.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让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五)学生自读课文,巩固识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思考:本文从哪几方面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

2.指名回答。

(本文作者通过看到、听到、想到的情景的描写,从大桥的外观、结构及建造的意义等三个方面介绍南京长江大桥。)

(六)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句间联系,读懂自然段。

(二)了解各自然段中作者介绍大桥的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二)弄清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间联系,读懂自然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二)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三个观察点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

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很容易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走近大桥”、“站在大桥上”这些表示观察点的词语。但在第1自然段中都没有这样明显地指名观察点位置的词语。讲课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看图入手,思考作者怎样才能看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全貌?让学生从中领

悟到站得远看得全的观察方法。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指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描写大桥的?

(本段共有7句话,其中3至7句是描写大桥的外观。)

2.指读3至7句。

(1)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雄伟、壮丽)

(2)从哪儿看出雄伟、壮丽?

(3)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

“正桥连接着22孔线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4)“钢铁巨龙”指的是什么?

(5)为什么把南京长江大桥比作“钢铁巨龙”?

讨论中教师可随机介绍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资料: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米,正桥长1577米,9个巨大的桥墩高80米,这样又宽、又长、又高的大桥是用钢铁建造的,而且引桥和正桥呈“S”形,所以作者用“钢铁巨龙”来比喻南京长江大桥非常恰当。

(6)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把大桥雄伟壮观的气势读出来。

3.开头1、2两句写得是什么?

(交待了作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的时间及天气情况。)

4.这些内容与介绍南京长江大桥有什么关系?

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清因为是在“天气格外好的”“清晨”所以

才阳光明媚。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大桥才更显得“壮丽”。因此,这三句话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5.再次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大桥的?

(由远及近,先远看大桥“十分壮丽”、近看“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从结构上看,大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公路,下层是火车道,并且看到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走近正桥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用笔将有关词语标画出来。

2.指名回答。(板书)

(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柱)

3.出示词语搭配练习,让学生按课文内容填写。

红旗____,公路____,塑像____,桥头堡____,玉兰花灯柱____。

(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玉兰花灯柱”、“桥头堡”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随机介绍桥头堡高70米。

4.这样的描写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景象十分美丽、壮观。)

5.站在大桥上远望江面,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听到:火车呼啸而过。

想到:长江天堑被征服。

(1)讨论:为什么江面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扁舟”是小船。“一叶叶扁舟”就是像一片片树叶那样的小船。因为作者远望江面,看到的是江面宽阔,江水浩荡,所以看到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同时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出桥体的高大。

(2)为什么不写看见火车?而写“侧耳倾听”?

(因为火车道在下层。火车“呼啸而过”,所以是听见而不是看见。)

(3)这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由近及远、由看到听的顺序。)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

(五)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第3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谈话。

教师告诉侗学们这是毛主席诗词中的一句话,原来是用来赞美武汉长江大桥的,这里引用这句话来赞美南京长江大桥。

(2)让学生查字典解释“天堑”。

“天堑”是天然形成的大沟,本课指天然形成的隔断南北交通的长江。长江自西向东奔流,使南北两岸交通不便,南京长江大桥的建

成使天然形成的隔断南北的长江如今变成了畅通无阻的大道。作者引用这句话再现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又生动形象地点明了南京长江大桥的作用,同时也赞美了大桥建设者的巨大贡献。

(3)齐读这句话,体会作者情感。

跳水教学设计

《跳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孩子、水手与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弄清孩子就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就是不就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同学们,您们喜欢瞧跳水不?这就是一项体育项目,在各种赛事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就是体育比赛,而就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2.出示课题瞧了课题,您想知道些什么? (谁跳水?为什么跳水?她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等。)我们一起来瞧课文 3、《跳水》就是谁写的?您还知道什么?(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俄国的文学家。她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与平》、《复活》等等。) 。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四)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电脑课件,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这些生字词您掌握了不?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您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理解词语。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 (二)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她们之间就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因为水手拿猴子取乐,所以猴子放肆;因为猴子放肆,所以去摘孩子帽子;因为帽子被摘,所以孩子去追猴子;谁能接着老师的话,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事情的过程介绍完整?(指名练说)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四、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一)课件出示思考题: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瞧出孩子的处境

《跳水》教案

《跳水》教案 一、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跳水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那么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呢?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你一定会被紧张的情节所吸引,并且从中得到启迪。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发生在轮船上的故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 了桅杆顶端,孩子陷入困境。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1.读课文,学生字。 2.利用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注意区分:“气急了”、“气极了”。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一艘放肆胳膊海鸥瞄准 风平浪静摇摇晃晃 2.提出容易写错的字: 艘 3.说说难理解的词语: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五、再读课文

1.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怎样引起的? 2.根据问题给课文分段:课文讲了谁跳水?他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怎样? 学生可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这只猴子放肆起来,它摘走了孩子的帽子、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第二段(3、4自然段)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孩子被引到桅杆顶端,陷入绝境。 第三段(5、6自然段)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沉着镇静,果断地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3.质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但教师的个人反思活动属于个体反思,由于受到自身素质、观察视角、知识与经验、 专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反思内容及程度均较低。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 《编码》教学反思一,欢迎大家参考。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 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六、作业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作文,学生从书中的插图当中已能初步感知桂林山水 之美。这一课重点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 特点。难点是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培养学生热爱大自 然的感情。在教学中我尝试着采用了紧扣作者思路,跟着作者一起游览的方法学习课文, 这样不但能有效地进行读的训练,而且使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通读全文 复习课文分段情况和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①这段写了什么内容?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就说明我们在略读教学中,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简明而合理。 现在的语文教材,在每一单元都编排了2~3篇的略读课文。略读就是略知大意,能够及时的捕获到所需要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就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下面就略读课文教学的流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有主动读课文的愿望。充分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相关知识,利用文前导读,质疑问难,明确阅读目标。教师要善于架起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过渡桥梁,充分利用回顾前文、资料补充、文前导语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教版教材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如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 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段提示语优美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两个方面: 1、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初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搜集有关丝绸这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点则是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与同学间的合作。 像这样,对提示语进行解读,既有助于我们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这一环节要让学生达到自主读书,扫清阅读障碍,了解文章脉络,粗知文章大意的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训练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扫读、猜读、跳读、浏览、快速默读等方式,用小标题、抓重点词、找中心句等方法简要概括文章大意。此环节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对与文章主旨不相关联的词句可以一目十行,养成快速提炼有效信息的略读习惯。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理解上有差异,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

五年级语文教案《跳水》教学设计

五年级教案《跳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并练习归纳。 3、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船长是怎样一个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品质,并学会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跳水》一课,大家齐读课题。 二、回顾内容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把主要内容说清楚呢?(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我们想一想这篇课文里都有哪些角色?学生回答 (2)按角色的出场顺序说说?(生回答,生板书: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3)这些角色与角色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师生交流板书。 2、现在谁能根据这些提示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说一说? 3、我们都来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师出示主要内容。 三、默读自学 过渡:水手是怎样逗猴子?猴子是怎样气孩子?孩子又是怎样追猴子的?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1-8自然段,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水手、猴子和孩子的动作、神态、心情的变化的句子。(注:水手,猴子,孩子) 读读这些句子,用简单的词语进行概括,然后批注在旁边。读读自学提示,看看主要让我们干什么? (简化自学提示明确自学任务:画句子——读句子——概括批注) 2、通过1自然段教学生批注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课文1自然段。(默读)按着自学提示先画句子,你想画哪些句子?用什么符号?读读这些句子,想象用哪些词语进行概括?(板书:逗钻、做鬼脸)现在你把这些概括的词语批注在旁边。(学生批注) 3现在大家就用这种方法默读2-8自然段,画句子——读句子——概括批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

《跳水》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17.跳水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3.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跳水运动员跳水比赛的视频或图片。 2.鼓励学生说一说:图片(视频)中的人物在干什么?(跳水)你喜欢跳水这项比赛吗?(学生自由发言。) 3.谈话激趣:同学们,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板书:跳水。)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为激发学习兴趣中,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4.质疑课题: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吗?(学生自由发言) 问题预设: (1)《跳水》这篇课文是谁写的? (2)课文中写的是谁跳水? (3)这个人为什么跳水? (4)他在什么情况下跳水的? (5)跳水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跳水教案

《跳水》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跳水》是第八单元“舟船”中的第一篇课文,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跳水》中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极大的人格魅力。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划分为四段,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品质。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船上的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难点:体会孩子的险境,通过分析船长的表现来学习船长机智果断的品质。

四、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小组合作交流 五、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跳水》一课情节起伏跌宕,学生乐于学习。出示课题后,教师边描述边画板书(简笔画)。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入手,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里面都有哪些角色?(让学生做批注) 学生在汇报的时候,引导学生按出场的顺序把角色说出来,同时教师板书: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同时板书) (二)直奔重点,抓“三笑”扣联系 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水手“三笑”的句 子。 1、找一笑——故事的起因。 学生在刚才的朗读中很快找到水手的第一次笑:也就是句子“一只猴子 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做出鬼脸,模仿人的样子,惹得大家直笑。”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这个笑”点出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让学生认识猴子与水手的联系(取乐——放肆)这是故事的起因。故事又是怎样发展的?猴子与孩子又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于是让学生: 2、读二笑——故事的发展。 出示句子“猴子跳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头上,很快地爬上桅杆,水手们都笑起来。”让学生读后讨论、理解:孩子为什么会生气,爬上桅杆追猴子。孩子爬上桅杆,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让学生在理解“一笑、二笑”的基础上体会三笑。 3、议“三笑”晓得水手、孩子与猴子的联系——故事的高潮 出示“水手们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的脸红了。”这第三次笑,使孩子强烈的自尊心受到挫伤,而猴子更加肆无忌惮,继续作怪样。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更”字,从中理解:(猴子越来越放肆,竟

课文《跳 水》教案

课文《跳水》教案 跳水 学生视角 本篇课文讲述的故事紧张、惊险,学生定会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难点 学生对“甲板”“桅杆”等船上:的设施知之较少,理解上有—定的难度。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描写精彩生动、引人人胜;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教学时应注意抓住课文中人与猴子联系的变化和发展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同时以课文中的故事为载体,进行方法论的教育和语言的积累与训练。 重点 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中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设计特色 以研读为主,探究式学习; 信息资料 1.有关帆船结构的图片或其他资料。

2.师生搜集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介绍及其他作品资料。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联想,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问:文章题目使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下面不是水,而是陆地或别的物体,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篇由列夫·托尔斯泰所著的文章。 (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推断能力;交待作家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引发阅读的兴趣。)

二、提出研究课题 1.自读课文,自定研究课题。 如:危急时刻,船长为什么要那样做?…… 2。小组交流,充实课题。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筛选出几个有价值的课题。 (在确定课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提供几种研究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也可让学生自定研究形式。 2.组织学生分组研究,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研究。 3.组织全班交流: 4.引导学生进行自评 (初步体验探究式学习的全过程+感受探究式学习的乐趣。并始终关注评价机制,搞好调控。) 四、研究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研究如何才能读好课文。 2.引导分析重点句。 3.组织学生分组朗读。 (通过自主朗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7跳水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7跳水教案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环游、航行”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3.找出描写水手们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4.说说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受到的启发。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跳水视频。 同学们,跳水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一种运动。我们观看奥运会跳水运动员的英姿,为他们喝彩,是不是某些同学也梦想着能成为一名为国争光的跳水运动员? 2.解题导入。 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如本文跳水的人是谁?为什么跳水?在哪里跳水?怎么跳水? 接下来,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学习第17课《跳水》。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桅杆(wéi gān)、吓唬(xià hu)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艘、肆、帽、桅”,并在黑板上示范。 (“艘”是左右结构,部首是“舟”,右部“叟”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竖、横撇、捺。 “肆”是左右结构,部首是“镸”,“镸”的笔顺是横、竖、横、横、横、撇折、点。“帽”是左右结构,右边是由“”和“目”组成的。 “桅”是左右结构,部首是“木”,右边是“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时所提的问题,自行找到相关答案。课文讲述了船长的儿子在一艘帆船上,爬上了桅杆的顶端,船长逼孩子跳水最终得救的故事。) 2.通读全文,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 经过:猴子抢孩子的帽子,并将帽子挂到桅杆顶端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结果: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水手拿猴子取乐→(孩子被猴子引上桅杆顶端)→(船长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四、拓展交流。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 学策略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内容摘要】新课标提出略读要求,教育者开始重视略读课文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略读教学应该是以运用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我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谈略读课文教学策略: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自读的时间;抓住“阅读提示”,简化教学环节;巧用自读卡,提高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延伸学习过程,拓宽文本视野。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发挥略读课文的独特功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实验教材,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学段而增大,但目前的略读课文教学主要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把略读课文上成一课时的精读课文;二是把略读课文当成自读课文。略读教学应该是以运用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略读课文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教学策略: 一、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自读的时间 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是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发挥略读课文的巩固迁移功能,教师应在课堂上大胆放手,留够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自读时间,有充分的实践机会。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篇幅长、故事性较强的略读课文,它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粗知文章大意,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和运用“抓住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来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并不难,我们“不必精雕细琢,不必理解全部字词句,应该放手培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在教学时只安排一课时,处理得比较成功:我在谈话导入揭题后,让学生读书三分钟,检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一些词语的理解;然后提出问题“文章写了雨来的哪几件事”引导学生再次初读,给学生留足五分钟,放手让学生概括。学生巩固迁移了在《夜莺的歌声》中学会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很快捕捉信息,概括小标题,概括能力和略读能力得以培养;第三次教师留足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迁移巩固“抓住人物言行,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自主感悟雨来的英雄形象,而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使学生对人物有更深的认识。这样一堂课四十分钟就有十八分钟让学生自读,学生在一次次充分的阅读中,运用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二、抓住“阅读提示”,简化教学环节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展开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提高学习实效;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教学环节的繁琐复杂,使整个教学结构粗线条化。 如课文《卡罗纳》【四(上)下同】前面就有这样一段“阅读提示”:“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全力救助,挽救了小钱的生命。这篇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再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这段“阅读提示”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教学设计(第17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跳水》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按事情的发展变化,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也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分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船上有成人和孩子;因为在返航途中,又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天气,水手们没有工作负担,心情也比较愉快,才有兴趣拿船上的猴子取乐,这是人与猴子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钻来钻去”、“模仿人的样子”、“做出可笑的鬼脸”,写出了猴子的活泼与聪明。“放肆”,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的意思,这是事情发生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用牙齿和爪子撕”,冲着孩子做鬼脸,这是猴子“更加放肆”的具体表现。猴子的放肆使孩子生气了,于是他“吓唬”、“大声叫喊”。水手们笑起来是因为猴子速度快、动作滑稽。“哭笑不得”说明孩子被戏弄得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它是这篇文章的高潮。先写猴子戏弄孩子,展示了事情的进一步发展。“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强调了孩子走上横木的客观原因。接着讲走上横木后,孩子和水手们的表情和行为变化。水手们先是“吓呆了”,接着有人“吓得大叫一声”,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跳水教学设计

《跳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这是一项体育项目,在各种赛事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2.出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等。)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3.《跳水》是谁写的?你还知道什么?(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四)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电脑课件,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这些生字词你掌握了吗?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理解词语。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 (二)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因为水手拿猴子取乐,所以猴子放肆;因为猴子放肆,所以去摘孩子帽子;因为帽子被摘,所以孩子去追猴子;谁能接着老师的话,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事情的过程介绍完整?(指名练说)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四、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学习略读课文方法

谈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教材中从三年级开始就有略读课文,三上的32篇课文中有8篇是略读,占总数的25%;四上的32篇课文中有14篇是略读课文,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占到了50%左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编辑的用心。但是,很多老师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也存在着略读课文怎么上的问题,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略读课文可以上成精读课文吗?还有,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学中,略读课文把握的不好。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我们,所以,略读课文的专项研讨变得非常重要。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这些话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道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功能。《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一、明确目标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对略读课的教学要求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课文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因“材”施教 教材虽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但它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1.根据课文结构因“材”施教。每一篇略读课文前都有阅读提示。阅读提示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一般提出一两个问题,侧重引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揣摩教学思路,或引导学生从所阅读的文章扩展开去。对大多数略读课文来讲,教师根据阅读提示组织教学活动,皆可做到“提纲挈领”;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学习。 2.根据课文特点因“材”施教每一篇略读课文,皆有它自己的特点。我们应根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展开教学,既遵循文本正确的价值取向,又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把握好教学的尺度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要把握好尺度,既不搞过细剖析,也不作随意教学,要确立略读课文教学的明确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主学习。 略读课文要突出“略”字,略的是教师的精讲细说,强调“以学生自读为主”,让学生唱“主角”。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不要强行“灌输”,充分信任学生。教师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某个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辩论,充分展示学生的独特思维和阅读体验,从而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2.重“导”轻“教” 自读课文的教学强调“以学生的自读为主”,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略读课要真正达到“略”,教师就必须更加注重引导和调控。为了使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导”,教师应策划好课堂教学方法,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略读课强调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去快速阅读,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而不是教学生具体的字、词、句等实实在在的考试知识。重“导”轻“教”,不是让教师退居幕后,而是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 3.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粗知大意并不是浅知。 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着更为广泛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要授之以法,“教是为了不教。”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课文原文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 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 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 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 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 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 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 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 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 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 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 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 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 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 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译者吴楙之,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教案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就说明我们在略读教学中,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简明而合理。 现在的语文教材,在每一单元都编排了2~3篇的略读课文。略读就是略知大意,能够及时的捕获到所需要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就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下面就略读课文教学的流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有主动读课文的愿望。充分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相关知识,利用文前导读,质疑问难,明确阅读目标。教师要善于架起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过渡桥梁,充分利用回顾前文、资料补充、文前导语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教版教材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如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 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段提示语优美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两个方面: 1、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初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搜集有关丝绸这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点则是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与同学间的合作。 像这样,对提示语进行解读,既有助于我们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这一环节要让学生达到自主读书,扫清阅读障碍,了解文章脉络,粗知文章大意的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训练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扫读、猜读、跳读、浏览、快速默读等方式,用小标题、抓重点词、找中心句等方法简要概括文章大意。此环节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对与文章主旨不相关联的词句可以一目十行,养成快速提炼有效信息的略读习惯。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理解上有差异,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

跳水教案

《跳水》教学设计 通渭县碧玉教育学区新城小学党怀蕊【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不能单纯地强调某一方面,要在学生感悟文字所表达情感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所以本课时教学设计力求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思想,抓住课文重点词语、句段,通过朗读品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材与学情分析】 《跳水》是课改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一篇精读课文。是俄国着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发生在一艘大船上的故事: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到海里,使孩子绝处逢生。构思新奇,险象环生,高潮部分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就在孩子得救,我们释怀放松的同时,也进入了深深的思考。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本文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张弛有力,学生爱读。事件的发展过程学生也能够读明白,但事件中情节间的内在联系,船长不同于其他人的沉着镇

定、机智果断,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理解,同时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在教学中力求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找想象点,抓重点词语、句段等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联系上下文理解孩子当时所处的险境和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 2、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 3、学习本文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 4、能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语、句段的意思,归纳出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知道本文的一些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船长品质,并能正确表达,谈所受到的启发。【教学流程】 整体把握,质疑探究,引入文本

小学语文课文《跳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跳水》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能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并做简单批注。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起因——课文第2自然的归属问题有争议,把它归为“起因”是因为猴子“放肆起来”的具体表现就是第2自然段讲的摘去了孩子的帽子,因而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在《跳水》这篇课文里,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谁说说这个故事大致是怎样的? 1、出示生字,读一读,再组成本课的词语,读一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 “吓唬”应读“龇”的读音 “猴”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 3、解释词语,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醒悟:认识由模糊而变得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课文中

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失足:没有把握住。走路不小心而摔倒。 1、轻声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2、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分段。然后交流。 板书: 起因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3、认真默读课文,把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画下来,并做简单的批注。 ①自读,批注。 ②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③在全班朗读句子,然后进行评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第二部分事情的发展过程,感受心情的变化——担心、紧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3、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可以用哪些词语?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跳水教案【《语文教案-跳水》】

跳水教案【《语文教案-跳水》】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3.熟读课文,能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并做简单批注。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起因课文第2自然的归属问题有争议,把它归为起因是因为猴子放肆起来的具体表现就是第2自然段讲的摘去了孩子的帽子,因而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跳水》这篇课文里,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谁说说这个故事大致是怎样的?(指名简要说一说初读后的感知。)

(二)交流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读一读,再组成本课的词语,读一读。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 吓唬应读xià hu 龇的读音zī 猴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 3.解释词语,(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醒悟:认识由模糊而变得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课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失足:没有把握住。走路不小心而摔倒。 (三)学生投入地读书,理解文章的结构。 1.轻声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2.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分段。然后交流。 板书: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3.认真默读课文,把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画下来,并做简单的批注。 ①自读,批注。 ②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③在全班朗读句子,然后进行评读。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略读课文教案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包括4篇科普小短文。讲的是四种昆虫:蜻蜓、独角仙、瓢虫和蚂蚱,揭示了它们各自的小秘密。语言生动、有趣,很诙谐。 【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复眼是相对于单眼而言的,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通常在昆虫的头部占有突出的位置。多数昆虫的复眼呈圆形、卵圆形或肾形。它由多数小眼组成。每个小眼只能形成一个像点,众多小眼形成的像点拼合成一幅图像。在光线微弱时,物体也能成像。家蝇的复眼约由4000个小眼组成,蝶、蛾类的复眼约有28000个小眼。 瓢虫为鞘翅目瓢虫科,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是体色鲜艳的小型昆虫,常具红、黑或黄色斑点。别称为胖小、红娘、花大姐(指二十八星瓢虫,这是一种害虫)、金龟,甚至因

为某些种类分泌物带有臭味而俗称为臭龟子(但这也是混称)。 独角仙学名称双叉犀金龟,又称兜虫,其幼虫又有鸡母虫【蛴螬】之称,体形大而威武。独角仙在中国一些地方较为常见,数量多可能危害森林。在用途上,独角仙可作观赏,是常见的宠物,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2008年,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同条件下独角仙会变色,对研究智能材料有启示作用。 蚂蚱是蝗科,直翅目昆虫。俗称"蚱蜢",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盖在后翅上,后翅很薄,适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其他资料】 关于昆虫谜语: 小飞贼,水里生,干坏事,狠又凶,偷偷摸摸吸人血,还要嗡嗡叫几声。——蚊子 聪明玲俐白姑娘,自己动手盖闺房,闺房造得真灵巧,可惜门窗不会造。——蚕 头戴红缨帽,身穿绿罗袍,背上生双翅,爱脏腿长毛。——苍蝇 肚大眼明头儿小,胸前有对大砍刀,别看样子有点笨,捕杀害虫挺灵巧。——螳螂 有红有绿不是花,有枝有叶不是树,五颜六色居水中,原是海底一动物。——珊瑚 有个小姑娘,身穿黄衣裳,你要欺侮它,它就扎一枪。——马蜂 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著名。——七星瓢虫 身穿绿衣裳,家住百花庄,通宵织细布,人人喊它娘——纺织娘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字填空。 膜摸漠抚()()翅沙() 路陆录马()大()目() 句距具()子()离工() 稠绸愁()密丝()()闷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思索、考虑。() 2.本文指慢慢地,也指诚恳、忠实。() 3.缝隙严密闭合。() 阅读能力大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