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美术赏析

拜占庭美术赏析
拜占庭美术赏析

拜占庭美术赏析

简介

由于贸易往来,使之融合了东方阿拉伯、伊斯兰的文化色彩,形成独自的拜占庭艺术。总的说来,拜占庭文明是一种混融性十分明显的文化,。拜占庭文明是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古代亚洲东方文化的一种优秀的汇融。拜占庭文明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拜占庭文明对古典文化进行了成功的改造。拜占庭文明对希腊古典文化有着较好的保存,但并不是一味地保留,虽然拜占庭文明有着较强的尚古倾向,却没有一味拘泥于此。

拜占庭美术首先是宗教美术。拜占庭建筑是基督教教会的建筑,绘画作品多取材于《圣经》,其形式和人物表情处理都须遵循具有神学意义的传统模式。拜占庭美术也是封建帝国的艺术。它炫耀帝国的强大和帝王的威严,把帝王表现为基督在尘世的代理人。拜占庭美术还被看作东西方融合的艺术。它注重色彩的灿烂,装饰的华丽,强调人物精神的表现。在拜占庭建筑中,大理石镶嵌画、壁画和其他艺术品的缤纷色彩互相辉映,造成一派壮丽华贵的景象。

发展历程:

君士坦丁堡时期(330~395)的罗马帝国美术和东罗马帝国(395~1453)美术。拜占庭原为希腊的殖民城市,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迁都于此,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美术源自罗马,确立于5~6世纪的君士坦丁堡,繁荣期延续到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堡。

早期

早期拜占庭美术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西方古典传统。这一时期的教堂、会场、公共广场仍然竖立着圆雕装饰。一些雕刻和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着完美的结构、自然的动态、准确的透视及和谐的色彩。

第一盛期

6世纪,拜占庭美术发展进入了第一盛期,它的独特风格在建筑、绘画和其他造型艺术中建立起来。艺术观念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艺术家越来越多地强调表现他的内在精神体验,并赋予某种超自然的、神秘的象征意义。这一时期绘画中,程式化了的人物形象有着圣者的超然,宫廷的优雅。其衣饰细节处理反映了半东方式的奢华。

第二盛期

8~9世纪的圣像破坏运动对艺术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镶嵌画、牙雕等黯然失色。在禁用圣像的时期,教堂采用了几何与花卉图案。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被纳入一套固定的图像模式,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都向程式化发展。艺术形象原有的美有所丧失,开始表现出一定的人间感情。人们对世俗艺术和古典晚期艺术发生了新的兴趣。

第三盛期

13世纪后半叶至15世纪中叶,被看作拜占庭美术的第三盛期。影响到意大利及南欧、巴尔干半岛,并对俄国产生很大影响。题材处理更加自由,人物形象有了更多的性格特质。

拜占庭美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建筑、绘画、雕刻上。(公元5——15世纪)的拜占庭美术特点:①基督教美术和宫廷艺术相结合,追求威严富丽的效果。②拜占庭帝国不但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同时也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③在镶嵌画,壁画,圣像画中,美术手法:1.采用抽象的形式语言,抑制对空间和深度的表现,2.采用图案化的对称构图,

热衷于运用线条与色彩。

建筑

拜占庭的建筑主要继承罗马风格,教堂建筑风格综合了砖石拱券技术和装饰手法,希腊古典柱式和罗马建筑的宏大气派。以内部装饰得五彩缤纷与外形朴实浑厚的强烈对比为主要艺术特征。

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拜占庭教堂的典型代表圣索菲亚教堂,综合了两种设计形制,即巴西利卡式和集中式,它有着东方教堂最显著的特色穹顶,这是整座建筑的主体。还借助帆拱技术来建构大而高的穹顶,超越了罗马万神殿。巴西利卡是古罗马一种综合用作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平面一般是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大厅常被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分为三部分或五部分,当中部分宽且高,称为中厅,两侧部分狭且低,称为侧廊,圣索菲亚教堂保留了上述建筑的主要特点,但却做了适合于基督教礼拜活动的改造。人们将长方形会堂的门由长边移到了宽边的中端,将另一端建成神龛以作为供奉圣骨圣迹的秘室。此外,为了在举行礼拜时最大限度地容纳群众,会堂内部不再修筑众多石柱,而是将石柱移到会堂之外,以廊柱支撑宽大的屋顶。其突出纵深感,而穹顶集中式则强调向心性,为了解决其组合在一起的矛盾,采用了希腊十字式,圣马可教堂就是这样的十字形教堂(主穹窿在4个基本方向由4个互成直角的支架拱顶提供支撑,支架拱相交处的4个角上坐落着另外4个穹窿。希腊十字型教堂一般规模较小,它的特点是以清晰的逻辑、合理的比例与均衡悦人心目。)圣索菲亚教堂属砖瓦结构。教堂在构思和技术上受罗马神庙的影响很大,两者主要部分都是一个巨大的半圆穹顶(直径32.6 m,穹顶离地54.8 m),东西两头连接着两个半圆穹顶,每个半圆左右两端又接上更小的半圆穹,南北两边则是圆拱形墙体,下面由两层列柱和厚实的墙体支撑,列柱后边有侧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高大宽阔气势磅礴而又节奏分明的内部空间。

绘画:镶嵌画,圣像画,壁画,插图

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拜占庭教堂内大量的玻璃镶嵌画造成了金碧辉煌的视觉感受,如在拉文那圣维塔莱教堂的镶嵌画最为著名。在查士丁尼和皇后西奥多拉各自的献祭图中,采取平面性绘画,人物造型都和以往希腊罗马造型艺术不同了,如:人物比例拉长了,皇帝伟岸挺拔,皇后修长纤美,头小眼睛大,排除了细小的动作和表情,长袍又硬又板,人物重叠出了差错,解放了色彩、构图、点线的运用。圣阿波利纳雷教堂(约504)连拱廊两侧的镶嵌画分别描绘了走向基督和走向圣母的男女天使行列。作品的形式处理强调装饰性,不表现背景,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姿势的人物造型很少有三度空间感。圣维塔莱教堂祭坛两侧的镶嵌画是拜占庭美术的著名作品。画中正面站立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一种美的理想,他们有着纤长的形体,端正的面孔,专注的大眼睛,庄严的神态和华丽的衣饰。

这些人物被赋予神圣的特质:带有圣光环的皇帝和皇后被表现为基督和圣母的尘世代理人。画中人物面部表现出一定的个性特征,这在拜占庭美术中是罕见的。

圣像画:最早的圣像画是圣凯瑟琳修道院的圣母子像、基督像。这种圣像画是宗教精神的显现,赋予了神灵,威力无比。成为了教徒崇拜的对象。君士坦丁堡的《符拉基米尔圣母》体现了新的人文色彩,使人们体会到了圣母的温情和最终将失去儿子的忧伤,这幅圣母子像传到俄国,影响了东欧圣像画的制作。

壁画:由于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洗劫一空,拜占庭重建,帝国的衰败无法支付造价昂贵的镶嵌画,壁画重新受到青睐,特点:大型壁画,有众多人物并带叙事性,画中强调具体人物和整个构图的动势,如卡里·凯米修道院的《基督在地狱边缘》。拜占庭绘画缺乏平易近人感,基督教精神始终是拜占庭美术的主旨。

插图:拜占庭插图以东方式的装饰色彩、风格化的形象处理和灿烂的金色背景为特征。现存第一盛期插图代表作有《维也纳创世纪》、《罗森诺福音书》和《西诺普福音书》中的作品。《维也纳创世纪》的每页手稿下方都绘有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画面,其中很多画面表现了连续的情节。《西诺普福音书》中的插图画有着更多的东方色彩,画中的透视,空间和背景处理较之圣维塔莱教堂的镶嵌画更为出色。

雕刻:

和镶嵌画、壁画相比,雕刻曾有过的重要地位从早期基督教时期到拜占庭时期几乎全部丧失。拜占庭的雕刻仅仅用作建筑装饰,最著名的是柱头,在圣索菲亚教堂和圣维塔莱教堂的花篮似的斗形柱头,从科林斯式发展而来,但立体叶簇已变成了花蔓连翩的镂空透雕,雕刻由团块式转向平面化,更接近绘画。

拜占庭美术意义:

①拜占庭位于原古希腊的文化中心,其文化遗留仍渗透在帝国的各个角落,成为欧洲古典文明的保护者和传播者,

②拜占庭帝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交界处,频繁往来与东西方之间的商人、传教士将古老的东方文明植根于拜占庭文明中,在东方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相互碰撞、融合下,孕育产生了一代新的文明,这就是拜占庭文明。

拜占庭美术对欧洲美术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方面发展了早期基督教美术中的非写实性艺术效果,吸收了东方艺术中相应的成分;另一方面维持着希腊传统。

著名学者奥斯特洛戈尔斯基在《拜占庭国家史》末写道:“1453年拜占庭灭亡了,但她的精神永远存在。她的信仰、文化和政治生活的概念仍然发生着作用。其影响不仅在原拜占庭帝国领土上建立的国家,而且在拜占庭帝国疆域以外的国家中仍然存在。拜占庭文化在东欧和西欧具有更深远更广泛的影响。”

参考书目

[1]蒋国维.新编世界中古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2]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徐家珍.走进拜占庭文明[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拜占庭帝国教学设计

拜占庭帝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地理范围,《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以及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了解《查士丁尼法典》,了解拜占庭帝国创造的辉煌成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人们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的原因导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三、教师指导讲解内容。 学生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拜占庭帝国的形成。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_____、_____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也称拜占庭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古称为拜占庭而得名。帝国统治下的两河流域、叙利亚、小亚细亚和埃及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_____业、_____业和_____业繁荣。发达的经济为拜占庭帝国提供了较为丰厚的_________,也使它拥有比较强大的______________。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依然存在了近千年。 2.查士丁尼及其法典。 (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_____西部和非洲_____地区,这些地区农业和贸易发达,社会比较稳定。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 “_____”。 (2)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在位期间编成《_____》,同时又汇编成了《_____》,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_____》,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_____》。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_____》。

一种用于区块链的拜占庭容错算法

一种用于区块链的拜占庭容错算法 张铮文 erik@https://www.360docs.net/doc/9a17158067.html,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拜占庭容错算法,使其能够适用于区块链系统。我们假设在此网络中,消息可能会丢失、损坏、延迟、重复发送,并且接受的顺序与发送的顺序不一致。此外,节点的行为可以是任意的:可以随时加入、退出网络,可以丢弃消息、伪造消息、停止工作等,还可能发生各种人为或非人为的故障。我们的算法对由n个共识节点组成的共识系统,提供?的容错能力,这种容错能力同时包含安全性和可用性,并适用于任何网络环境。f=?n?1 3 1.概述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它可以用于登记和发行数字化资产、产权凭证、积分等,并以点对点的方式进行转账、支付和交易。区块链技术最早是由中本聪在一个密码学的邮件列表中提出的[1],也就是比特币。此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各种应用纷纷出现,比如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现金系统、基于区块链的股权交易系统、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系统等。区块链系统与传统的中心化账本系统相比,具有完全公开、不可篡改、防止多重支付等优点,并且不依赖于任何的可信第三方。 然而,和任何分布式系统一样,区块链系统会面临网络延迟、传输错误、软件错误、安全漏洞、黑客入侵等问题。此外,去中心化的特点决定了此系统的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能被信任,可能会出现恶意节点,以及因各方利益不一致导致的数据分歧等问题。 为了防范这些潜在的错误,区块链系统需要一个高效的共识机制来确保每一个节点都有一个

唯一公认的全局账本。传统的针对某些特定问题的容错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分布式系统以及区块链系统的容错问题,人们需要一种能够容忍任何种类错误的容错方案。 比特币采用工作量证明机制[1],非常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代价也很明显,那就是巨额的电力成本和资源浪费。此外,新的区块链必须寻找到一种与之不同的散列算法,用于避免来自比特币的算力攻击,如莱特币采用了与比特币的SHA256不同的SCRYPT算法。 拜占庭容错技术是一种解决分布式系统容错问题的通用方案[5]。本文在Castro和Liskov 于1999年提出的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PBFT)[3]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拜占庭容错算法,使其能够适用于区块链系统。 2.系统模型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账本系统,参与者通过点对点网络连接,所有消息都通过广播的形式来发送。系统中存在两种角色:普通节点和记账节点。普通节点使用系统来进行转账、交易等操作,并接受账本中的数据;记账节点负责向全网提供记账服务,并维护全局账本。 我们假设在此网络中,消息可能会丢失、损坏、延迟、重复发送,并且接受的顺序与发送的顺序不一致。此外,节点的行为可以是任意的:可以随时加入、退出网络,可以丢弃消息、伪造消息、停止工作等,还可能发生各种人为或非人为的故障。 我们采用密码学技术来保证消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消息的发送者要对消息的散列值进 是节点i对消息m的电子签名,D(m)是消息m的散列值。如果没有特行签名。我们定义?m?σ i 殊说明,本文所规定的签名都是对消息散列值的签名。 3.算法 我们的算法同时提供了安全性和可用性,只要参与共识的错误节点不超过?n?1 ?,就能保证整 3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优秀教案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拜占庭帝国的地理范围;《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 (2)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 (2)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元的,在多元的文明社会里,我们既要学会甄别外来文明成果的精华与糟粕,又要有包容和宽容的态度,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以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及其影响,拜占庭帝国创造的辉煌成就。 教学难点: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拜占庭帝国由古代罗马帝国分裂而成,因其以东部城市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历史上又称东罗马帝国。其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你知道这些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新知讲解。 1.展示拜占庭帝国的地图,提问:拜占庭的版图内包含了之前的哪些古文明?教师概况点评拜占庭帝国地理的优势,介绍其发展特点。 版图范围:希腊、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社会情况:农业商业经济活跃、社会稳定

2.阅读归纳: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的过程。 措施:将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思考: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 结果:不仅没有给予拜占庭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地区。 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结果:十字军东征14世纪,突厥人的一支奥斯曼土耳其人兴起。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土军用重炮轰城,但因城防坚固,金角湾又有铁链封锁,一筹莫展。后来,用木板铺路,上涂油脂,把七十多艘战船从木板路上运入金角湾。然后,迅速架起浮桥,从海路两面同时攻城,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在战争中,土军烧杀劫掠,很多宏伟建筑毁于一旦,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付之一炬。 3.罗列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历程。 (1)6世纪,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此后,外患不断。 (2)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十字军东征)征服。 (3)15世纪中期(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4.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回答问题: (1)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2)拜占庭文化的影响(西欧、东欧)? 5.展示图片介绍查士丁尼的生平。 查士丁尼483年生于农民家庭。其叔父靠军队发迹,并最终爬上东罗马君主宝座。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承了叔父的权位,正式成为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查士丁尼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基本恢复了罗马帝国的疆域。 6.回顾罗马帝国因为奴隶制的衰落而衰落,得出拜占庭如果不想重蹈罗马的覆辙,就要在奴隶制上和罗马不一样,引出《查士丁尼法典》。让学生概况法典的主要内容。 提问: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7.阅读教材,问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它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拜占庭文明简述

拜占庭文明简述 拜占庭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住开来的作用。一方面,它使古典文化适用于中世纪的社会生活,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形式;另一方面,它保护古典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免遭灭亡,使古典文化能够传于后世。本文将从拜占庭文明的发展、特征和传播三个方面来简单介绍拜占庭文明。 拜占庭文明的发展 拜占庭文明是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基础,以东正教思想为指导所构成的独特的文化体系,其文明的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萌芽、发展、停滞、黄金、衰落五个时期。 萌芽时期 拜占庭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君士坦丁时代,公元3—4世纪,罗马帝国由于西部蛮族的严重威胁,罗马的君主开始寻找相对稳定的地区作为帝国新的中心。最终,君士坦丁大帝选定了地中海和黑海之交的港口城市—拜占庭,下令在此兴建“新罗马”,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建国初期,拜占庭政府即拨专款用于收集和整理古代图书,在各城市建立国家图书馆,古希腊时代的许多作品在这一时期得到系统整理,拜占庭文明从此萌芽。 发展时期 查士丁尼时代,帝国的文化艺术兴盛一时,查士丁尼下令重编了古罗马的法规,制定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这是欧洲第一部完整的法律汇编,该法典成为此后百年拜占庭的法律,也为近代欧洲法律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为了讨好已经成为国教的基督教,查士丁尼大帝下令封闭了雅典所有的学校包括柏拉图学园,并摧毁了一些图书馆,这一举动敲响了古典文化的丧钟。与此同时,教会图书馆发展迅速,几乎所有教堂和修道院均设立图书馆,这一时期,基督教会文化基本上取代了古典文化的地位。由于东正教在帝国中始终附属于皇帝,没有形成西方那种教权一度高于俗权,教会笼罩一切的局面,因此当时民间的藏书仍然十分丰富。 停滞时期 公元7世纪到9世纪,经历了波斯人、斯拉夫人、阿拉伯人的多方面长期打击后,教育事业和艺术创造受到极大影响,文明发展相对停滞。希拉克略时期,

【拜占庭将军问题】

了解过比特币和区块链的人,多少都听说过拜占庭将军问题,或听说过比特币(或区块链)的一个重要成就正是解决了拜占庭将军问题。但真正明白这个问题的人并不多,甚至知道这个问题实质的人都很罕见。本文是一篇技术科普,将重点提供了拜占庭将军问题本身对本质及经典算法的解析,并探讨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笔者参考了不少文献,夹杂了大量私货,但并没有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新算法,这也不是本文的目的。 PART1:拜占庭将军问题是什么 拜占庭将军问题是一个共识问题: 首先由Leslie Lamport与另外两人在1982 年提出,被称为The 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或者Byzantine Failure。核心描述是军中可能有叛徒,却要保证进攻一致,由此引申到计算领域,发展成了一种容错理论。随着比特币的出现和兴起,这个著名问题又重入大众视野。 1.1. 拜占庭将军问题场景 关于拜占庭将军问题,一个简易的非正式描述如下: 拜占庭帝国想要进攻一个强大的敌人,为此派出了10支军队去包围这个敌人。这个敌人虽不比拜占庭帝国,但也足以抵御5支常规拜占庭军队的同时袭击。基于一些原因,这10支军队不能集合在一起单点突破,必须在分开的包围状态下同时攻击。他们任一支军队单独进攻都毫无胜算,除非有至少6支军队同时袭击才能攻下敌国。他们分散在敌国的四周,依靠通信兵相互通信来协商进攻意向及进攻时间。困扰这些将军的问题是,他们不确定他们中是否有叛徒,叛徒可能擅自变更进攻意向或者进攻时间。在这种状态下,拜占庭将军们能否找到一种分布式的协议来让他们能够远程协商,从而赢取战斗?这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将军问题。 应该明确的是,拜占庭将军问题中并不去考虑通信兵是否会被截获或无法传达信息等问题,即消息传递的信道绝无问。Lamport已经证明了在消息可能丢失的不可靠信道上试图通过消息传递的方式达到一致性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研究拜占庭将军问题的时候,我们已经假定了信道是没有问题的,并在这个前提下,去做一致性和容错性相关研究。如果需要考虑信道是有问题的,这涉及到了另一个相关问题:两军问题。 1.2.与拜占庭将军相关问题:两军问题 正如前文所说,拜占庭将军问题和两军问题实质是不一样的。国内大量解释拜占庭将军问题的文章将两者混为一谈,其实是混淆了两个问题的实质,由此造成了

共识机制

共识机制 共识机制:区块链事务达成分布式共识的算法。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它可以用于登记和发行数字化资产、产权凭证、积分等,并以点对点的方式进行转账、支付和交易。区块链系统与传统的中心化账本系统相比,具有完全公开、不可篡改、防止多重支付等优点,并且不依赖于任何的可信第三方。 由于点对点网络下存在较高的网络延迟,各个节点所观察到的事务先后顺序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区块链系统需要设计一种机制对在差不多时间内发生的事务的先后顺序进行共识。这种对一个时间窗口内的事务的先后顺序达成共识的算法被称为"共识机制"。 PoW PoW即工作量证明,它的优点是: 1)算法简单,容易实现; 2)节点间无需交换额外的信息即可达成共识; 3)破坏系统需要投入极大的成本; 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1)浪费能源; 2)区块的确认时间难以缩短; 3)新的区块链必须找到一种不同的散列算法,否则就会面临比特币的算力攻击; 4)容易产生分叉,需要等待多个确认; 5)永远没有最终性,需要检查点机制来弥补最终性;

PoS PoS即权益证明,它将PoW中的算力改为系统权益,拥有权益越大则成为下一个记账人的概率越大。这种机制的优点是不像Pow那么费电,但是也有不少缺点: 1)没有专业化,拥有权益的参与者未必希望参与记账; 2)容易产生分叉,需要等待多个确认; 3)永远没有最终性,需要检查点机制来弥补最终性; DPoS在PoS的基础上,将记账人的角色专业化,先通过权益来选出记账人,然后记账人之间再轮流记账。这种方式依然没有解决最终性问题。 dBFT 小蚁采用的dBFT机制,是由权益来选出记账人,然后记账人之间通过拜占庭容错算法来达成共识,这种方式的优点是: 1)专业化的记账人; 2)可以容忍任何类型的错误; 3)记账由多人协同完成,每一个区块都有最终性,不会分叉; 4)算法的可靠性有严格的数学证明; 缺点: 1)当有1/3或以上记账人停止工作后,系统将无法提供服务;

浅谈拜占庭文明

浅谈拜占庭文明 摘要:中世纪, 位于亚欧大陆交界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拜占庭文明, 曾在中世纪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融会性文明混融了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和亚洲东方文化, 并继承与融合这些文明的优点, 将其发扬光大。在千年的帝国发展之中, 其成就是五彩缤纷、多种多样的, 包括宗教、法学、史学、文学和建筑等,涉及拜占庭社会的各个方面。拜占庭文明的影响有对希腊古典文化的保存、中古西欧文化、斯拉夫文化、文艺复兴的发展和阿拉伯文化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拜占庭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尤其是对于欧洲文化的作用, 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一笔不可小视的财富。拜占庭文化不仅局限在东罗马帝国,它也影响了周边的一些地区,最重要的就是俄罗斯,其次还有意大利的威尼斯地区等,这些地区至今还保留着拜占庭风格的建筑。本文简略分析了拜占庭文明的起源、特征、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及其消亡原因,总结了自己由此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拜占庭文明;特点;影响;消亡原因;启示 正文 1、拜占庭文明的起源 一般认为:拜占庭文化的主要来源有三: (1)、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文化传统; (2)、4世纪胜利地成国国教的基督教; (3)、与拜占庭有密不可分关系的亚洲东方文化传统。 自君士坦丁时代起(传统中强调的晚期罗马帝国时代),所谓的拜占庭文明已经开始在罗马帝国的框架内生长。文明的萌发时期是在君士坦丁迁都于君士坦丁堡,并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后。 查士丁尼时代是拜占庭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基督教教会文化基本取代了古典异教文化的地位,成为主流文化。西士丁尼关闭雅典学院的举动敲响了古典文明的丧钟。 拜占庭文明的第二个发展时期是7世纪到9世纪。经历了斯拉夫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的多方面长期打击后,教育事业和艺术创造受到极大影响,文明发展相对停滞,成为“黑暗

巴洛克、洛可可、哥特式、拜占庭式的建筑区别

哥特式艺术 哥特(Gothic)艺术是指8世纪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文学、建筑、戏剧等。 哥特(Gothic)建筑,中世纪教堂的建筑形式,以高大的梁柱和尖拱型的天花板为特色,饰以斑斓的彩色玻璃窗和宗教壁画雕塑。是天主教神权的象征。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是其优秀代表。 罗马建筑 罗马建筑是指文艺复兴建筑,这种建筑形式是在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格。基於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藉助古典的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 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 学习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古典风格,并且发展了『柱式』的概念。 * 强调建筑的比例如同人的比例一样,反映了宇宙的和谐於规律,这一点上很强烈地体现了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传统的影响。 * 使用对称的形状,集中式 * 恢复「自然」,以尺规作图制图,以圆形和正方形为主 * 反对哥特式建筑 知名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Fillipo Brunelleschi)、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布拉芒特(Donato Bramante)、帕拉蒂奥(Palladio)等。 巴洛克艺术

是指(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 巴洛克建筑是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初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中的一个层面。17世纪起源於意大利的罗马,后传至德、奥、法、英、西葡,直至拉丁美洲的殖民地。从语源学上讲,巴洛克是一切杂乱、奇异、不规则、流於装饰的代名词。而这一时期的建筑也确实体现了这一点。它能用直观的感召力给教堂、府邸的使用者以震撼,而这正是天主教教会的用意(让更多的异教徒皈依)。 知名建筑师: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博罗米尼(Borromini)、约翰·巴塔萨·纽曼(Johann Balthasar Neumann) 知名建筑:圣保罗大教堂、圣安德烈·阿尔·奎亚纳教堂、圣彼得大教堂、无忧宫、凡尔赛宫等。 洛可可式 洛可可(Rococo)时期起源於18世纪的法国,一开始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洛可可Rococo这个字是从法文rocaille 演变而来,原意是一种混合贝壳与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 洛可可式建筑是巴罗克末期建筑风格的代表。它的主要特徵是将贝类、树叶以极其丰富、半抽象的装饰形式表现出来,并充满了曲线花纹或漩涡花纹的装饰。洛可可式室内家具也出现了相当独特的宫廷式金编镶嵌的风格。

拜占庭将军问题

起源 拜占庭位于如今的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由于当时拜占庭罗马帝国国土辽阔,为了防御目的,因此每个军队都分隔很远,将军与将军之间只能靠信差传消息。在战争的时候,拜占庭军队内所有将军和副官必需达成一致的共识,决定是否有赢的机会才去攻打敌人的阵营。但是,在军队内有可能存有叛徒和敌军的间谍,左右将军们的决定又扰乱整体军队的秩序。在进行共识时,结果并不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这时候,在已知有成员谋反的情况下,其余忠诚的将军在不受叛徒的影响下如何达成一致的协议,拜占庭问题就此形成。 将军问题 拜占庭将军问题是一个协议问题,拜占庭帝国军队的将军们必须全体一致的决定是否攻击某一支敌军。问题是这些将军在地理上是分隔开来的,并且将军中存在叛徒。叛徒可以任意行动以达到以下目标:欺骗某些将军采取进攻行动;促成一个不是所有将军都同意的决定,如当将军们不希望进攻时促成进攻行动;或者迷惑某些将军,使他们无法做出决定。如果叛徒达到了这些目的之一,则任何攻击行动的结果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只有完全达成一致的努力才能获得胜利。 拜占庭假设是对现实世界的模型化,由于硬件错误、网络拥塞或断开以及遭到恶意攻击,计算机和网络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行为。拜占庭容错协议必须处理这些失效,并且这些协议还要满足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的规范。这些算法通常以其弹性t作为特征,t表示算法可以应付的错误进程数。 很多经典算法问题只有在t

拜占庭艺术 PDF

拜占庭艺术 PDF 拜占庭帝国图 ??【拜占庭??概述】 ??古国名。中国史籍称“大秦”也名“拂菻”或“海西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罗马帝国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领属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南高加索的一部分。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旧址故又称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艺术Byzantine Art约5到15世纪中期在东罗马帝国发展起来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它成为希腊和罗马古典艺术与后来的西欧艺术之间的纽带。拜占庭艺术融合了古典艺术的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的抽象装饰特质。 ??【拜占庭??建筑】 ??拜占庭建筑继承了罗马的建筑技巧。在早期阶段有两种形式的教堂—— ??长方形的巴西利卡教堂和平面呈希腊十字形的圆穹顶教堂。拜占庭是最早使用三角形穹隅来将圆顶置于方形区域之上的地区之一。最早的拜占庭建筑以意大利长方形教堂的平面设计为蓝本采用巨大的圆屋顶和拱顶。在10世纪大部分地区的建筑均已改用辐射状的设计。希腊拜占廷时期五穹顶教堂 ??拜占庭建筑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圣索菲亚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穹窿穹窿圆顶圆顶希腊萨洛尼基拜占庭建筑德米特里教堂内景意大利圣维托教堂内部空间的视觉效果 ??俄罗斯华西里教堂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其特点是

拜占庭建筑风格英文介绍

The Byzantine architecture is developed in the succession of Roman architectural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it also draws the culture of Persia,Mesopotamia,Syria and other oriental countries.Finally,it forms its own building style. The development of Byzantine architec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From the 4th century to the 6th century,it was in its fourishing stage.Hagia Sophia is the classical architecture of this period.From 7th century to the 12th century,it is characterized by small footprint and higher altitide.The large central dome was gone,replaced by a few small domes.And it focused more on decoration,such as Venice's St Mark's Church.From the 13th century to the 15th century,wars severely damaged the Byzantine Empire,so its buiding had nothing creative. As for its characteristics,first its roof shape commonly uses dome top.Secondly,its center is very prominent in the overall.Thirdly,its dome is supported by independent square columns.Fourthly,its color is fickle and unified. And its columns are square taper,engraved with plants or animals,mostly honeysuckle grass.Mosaics and glass window design are its other interior features.

中世纪美术 教案

教学内容:中世纪美术 教学目标:学习认识中世纪美术教特征、精神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图片和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间:2学时 步骤1 复习旧课内容,导入新课学习(5分钟) 步骤2;新课讲授(分钟) 第三章中世纪美 本章教学要点 1、中世纪美术的艺术特征、精神内涵。 2、拜占庭美术特征、罗马式建筑的特点、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概述(10分钟)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的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并且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后来这一名称被历史学家沿袭下来。 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的角色。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中世纪的艺术丰富多彩,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同时,古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最后,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确立之后,在向西欧扩展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谓“蛮族艺术”,产生了一些新的样式,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 因此,欧洲中世纪艺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 中世纪基督教美术可分为五个阶段: 早期西方基督教美术、拜占庭美术、蛮族艺术、罗马式美术、哥特式美术。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拓展练习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知识能力 1.东罗马帝国又叫拜占庭帝国。下列关于该帝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B.该帝国内埃及、叙利亚的农业比较发达 C.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D.西罗马帝国后期,该帝国进入了“黄金时代” 2.(2019陕西榆林定边县期中)罗马法保留了古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对人的行为作出详细的法律规范。公元529年,编成的法典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该法典是()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查士丁尼法典》 3.查士丁尼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 A.《法学汇纂》 B.《新法典》 C.《法理概要》D,《查士丁尼法典》 4.(2019山东德州九中期中)在下列帝国中哪一个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A.西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阿拉伯帝国 5.(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梅里斯区达呼店中学第一次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9世纪初到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的手工艺品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媲美。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 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位于欧亚交界的帝国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的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三年模拟 1.(2019湖南岳阳汨罗弼时片区期中改编,15下列有关中古欧洲国家建立的时间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2.(2018辽宁营口大石桥水源镇期末,6,★☆☆)东罗马帝国都城在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又称____帝国() A.拜占庭 B.君士坦丁堡 C.土耳其 D.奥斯曼 3.(2018山东聊城文轩中学月考,3,★★☆)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最终湮灭于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之中。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给后人留下的深刻启示是() A.国家分裂必然灭亡 B.固步自封必然被历史淘汰 C.国家要发展必须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D.封建制度必然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 五年中考 1.(2018山东临沂中考,18,★☆☆)拜占庭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定典知能演练提升新人教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历史上,拜占庭帝国指的是( ) A.东罗马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波斯帝国 2.东罗马帝国的都城是( ) A.君士坦丁堡 B.迦太基 C.克里特岛 D.亚历山大 3.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设立机构汇编罗马法,其主要目的是( ) A.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 B.建立完整的罗马法律体系 C.给后世留下罗马的文化遗产 D.恢复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度 4.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的是( ) A.《罗马民法大全》 B.《法学汇纂》 C.《查士丁尼法典》 D.《法理概要》 5.昔日繁盛一时的拜占庭帝国被哪一个国家所灭亡( ) A.亚历山大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 A.奥斯曼帝国的武力进攻 B.长期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C.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 D.《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 7.拜占庭文化的三大因素不包括( ) A.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 B.儒家学说 C.基督教 D.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 8.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西欧文化的贡献表现在( ) A.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

C.确立了军事封建制度 D.吸收西亚等地的文化 二、读图简答题 9.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罗马民法大全》图册(1)《罗马民法大全》由哪四部法典组成? (2)《罗马民法大全》是谁在位期间制定的?其对奴隶制有何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10.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强盛的帝国】 材料一在欧洲,继古希腊、罗马之后,拜占庭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一千多年。 (1)拜占庭帝国因何而得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经济繁荣的原因。 【辉煌的文化】 材料二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位于亚欧交界处的帝国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2)根据材料二,你对拜占庭帝国的文化有怎样的认识?

浅析欧洲中世纪大学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浅析欧洲中世纪大学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摘要:欧洲中世纪中晚期,现代意义上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在其自身特征与欧洲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结合的条件下应运而生。欧洲中世纪大学在繁荣发展的几个世纪里,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它的成立不仅促进了欧洲乃至世界不同类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其在学术研究上取得的成就更是欧洲文化发展壮大的强大理论来源,并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思想和知识的基础。本文就将探讨欧洲中世纪大学在欧洲文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关键字:欧洲中世纪大学欧洲文化重要作用 欧洲中世纪中期,封建制度在欧洲最终确立并成熟,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封建生产方式表现出对于奴隶制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从8世纪开始,欧洲社会生产力就开始逐步回升,至十四世纪达到顶峰。在这段时期里,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崛起,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贸易范围都得到了空前的扩大” [1],然而,看似喜人的景象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丞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不外乎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劳动人员的匮乏以及规范经济社会秩序的法律法规的缺失。因而,此时的欧洲急需成立一批能够专门培养精通管理和法律的人才的机构,中世纪大学的成立迫在眉睫。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市民阶层开始崛起,从而冲击了欧洲原有的社会等级秩序,出现了数股政治力量相抗衡的局面。这一局面反映在文化领域便是各种哲学流派的兴起,十字军东征更是将拜占庭文化传遍欧洲,使得西方人领略到了光辉灿烂的东方文化,无形中开创了欧洲崇尚文化的风气,“各国君主则纷纷以创办大学为荣,大学的兴起迎来一片繁荣景象”[2]。 大学的兴办对于整个欧洲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中世纪大学成为欧洲文化沟通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 当西欧处于文化的黑暗时期时,却正是阿拉伯世界以灿烂辉煌的文化显世之时公元7、8 世纪兴起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古代东方诸多民族、宗教融合的结果,它产生初期就表现出勤于学习、尊重知识的特点。在西欧学术复兴的过程中,阿拉伯世界一场伟大的百年翻译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学作为新的研究机构当仁不让成为新知识传播的场所。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以惊人的速度在大学中传播和应用,带来西欧世界的学术复兴和繁荣。 二、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

简述拜占庭式建筑艺术

简述拜占庭式建筑艺术 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班级:2012级历史行知班 姓名:王婷 学号:2012044151

简述拜占庭式建筑艺术 拜占庭式建筑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建筑的艺术形式,该建筑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其突出特点是屋顶的原形。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式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

一种建筑文化。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又受到周边地区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自成一派,被后人称为拜占庭式建筑风格。 拜占庭建筑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4-6世纪,主要是按古罗马城的外形来建设君士坦丁堡,在6世纪出现了规模宏大的以一个穹窿为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第二阶段:公元7-12世纪,由于外敌相继入侵,国土缩小,建筑减少,规模也大不如前。其特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发展,中央大穹窿没有了,改为几个小穹窿群,并着重于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 第三阶段: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占庭帝国大受损失,这个时期的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的创造,后来在土耳其入主后大多破损无存了。 由于历史上罗马帝国一直把基督教作为国教,所以在建筑风格上,拜占庭建筑风格具有很鲜明的宗教色彩,其典型代表建筑也多为基督教教堂,拜占庭建筑在建筑风格上主要有四个显著的特征:第一个特点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第二个特点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

试论拜占庭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试论中世纪拜占庭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摘要]自从公元395年东、西罗马帝国分道扬镳之后,两者便开始走向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启用新都君士坦丁堡到1453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领十几万土耳其军队攻陷这座千年古都,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存在了1100多年,在这期间它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这一文化在古典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备的文化体系。它不仅具有精深的哲学和神学思想,有发达的文学、史学和科技,而且在艺术表达其方面也独具特色。在整个中世纪时期,拜占庭都是古典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基督教文化繁荣的重要基地,对基督教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拜占庭文化基督教文化中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开始进入城市衰落、工商业凋敝、农田荒芜、文化停滞的“黑暗时代”。与此同时,拜占庭帝国却相对地比较稳定,政治上建立了高度的中央集权统治,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在文化方面则保存和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并与东方诸文化及基督教文化相融合,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拜占庭文化。这种文化对根植与其土壤的基督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拜占庭帝国有着浓厚的希腊文化传统,随着岁月的流逝,希腊文化已深入到了帝国的方方面面,成为拜占庭文化的一个源泉。而在拜占庭帝国的那种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基督教,也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罗马基督教的一些东西。 在拜占庭帝国建立之初,基督教的信仰者甚少,人们往往信奉多神教,大部分人都是异教徒。他们没有任何教义、道德规范或是组织结构,那些名目繁多的神祇都是约定俗成且可随意改变的,而且他们在众神中也很难找到自律的典范。这时,基督教中扶贫济困、宽恕敌人、赞扬殉道、唾弃叛教之类的精神理念在异教徒中传播开来,许多异教徒们很快发现基督教徒不仅行为举止令人尊敬,还像犹太人一样以宗教信仰来加强道德约束,而这正是他们所没能做到的。由此,基督教逐渐得到了许多异教徒的崇敬。与此同时,拜占庭政府撤除了自己对异教的支持,否定人们对多神的信奉,这使许多异教徒开始皈依基督

拜占庭美术赏析

拜占庭美术赏析 简介 由于贸易往来,使之融合了东方阿拉伯、伊斯兰的文化色彩,形成独自的拜占庭艺术。总的说来,拜占庭文明是一种混融性十分明显的文化,。拜占庭文明是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古代亚洲东方文化的一种优秀的汇融。拜占庭文明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拜占庭文明对古典文化进行了成功的改造。拜占庭文明对希腊古典文化有着较好的保存,但并不是一味地保留,虽然拜占庭文明有着较强的尚古倾向,却没有一味拘泥于此。 拜占庭美术首先是宗教美术。拜占庭建筑是基督教教会的建筑,绘画作品多取材于《圣经》,其形式和人物表情处理都须遵循具有神学意义的传统模式。拜占庭美术也是封建帝国的艺术。它炫耀帝国的强大和帝王的威严,把帝王表现为基督在尘世的代理人。拜占庭美术还被看作东西方融合的艺术。它注重色彩的灿烂,装饰的华丽,强调人物精神的表现。在拜占庭建筑中,大理石镶嵌画、壁画和其他艺术品的缤纷色彩互相辉映,造成一派壮丽华贵的景象。 发展历程: 君士坦丁堡时期(330~395)的罗马帝国美术和东罗马帝国(395~1453)美术。拜占庭原为希腊的殖民城市,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迁都于此,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美术源自罗马,确立于5~6世纪的君士坦丁堡,繁荣期延续到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堡。 早期 早期拜占庭美术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西方古典传统。这一时期的教堂、会场、公共广场仍然竖立着圆雕装饰。一些雕刻和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着完美的结构、自然的动态、准确的透视及和谐的色彩。 第一盛期 6世纪,拜占庭美术发展进入了第一盛期,它的独特风格在建筑、绘画和其他造型艺术中建立起来。艺术观念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艺术家越来越多地强调表现他的内在精神体验,并赋予某种超自然的、神秘的象征意义。这一时期绘画中,程式化了的人物形象有着圣者的超然,宫廷的优雅。其衣饰细节处理反映了半东方式的奢华。 第二盛期 8~9世纪的圣像破坏运动对艺术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镶嵌画、牙雕等黯然失色。在禁用圣像的时期,教堂采用了几何与花卉图案。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被纳入一套固定的图像模式,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都向程式化发展。艺术形象原有的美有所丧失,开始表现出一定的人间感情。人们对世俗艺术和古典晚期艺术发生了新的兴趣。 第三盛期 13世纪后半叶至15世纪中叶,被看作拜占庭美术的第三盛期。影响到意大利及南欧、巴尔干半岛,并对俄国产生很大影响。题材处理更加自由,人物形象有了更多的性格特质。 拜占庭美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建筑、绘画、雕刻上。(公元5——15世纪)的拜占庭美术特点:①基督教美术和宫廷艺术相结合,追求威严富丽的效果。②拜占庭帝国不但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同时也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③在镶嵌画,壁画,圣像画中,美术手法:1.采用抽象的形式语言,抑制对空间和深度的表现,2.采用图案化的对称构图,

东正教堂的拜占庭建筑艺术解析

东正教堂的拜占庭建筑艺术解析 ( 2011-04-11 15:15:02 ) 摘要:东正教自二十世纪初期传入中国,目前在上海乃至中国的影 响已日渐式微,然而在上海这个“万国建筑博览会”的艺术殿堂中, 东正教堂特有的拜占庭建筑风格中无疑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 主要以新近修缮的优秀历史建筑——上海新乐路东正教堂(圣母大 堂)为例,并结合哈尔滨索菲亚大教堂及上海皋兰路圣尼古拉斯教 堂进行对比,解析拜占庭建筑艺术风格特征,探索东正教宗教文化特点,体现出建筑历史渊源、文脉特征的查考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东正教、拜占庭建筑、优秀历史建筑、解析、文脉 1.0拜占庭建筑风格概述 拜占庭式(Byzantine)建筑风格是罗马帝国晚期和近东埃及叙利亚等地建筑艺术的结合,承续了早期基督教艺术作风,多用于教堂建筑。建筑造型浑厚雄伟、庄重饱满。其显著的建筑特征在于穹顶(dome)、帆拱(pendentive)以及装饰得华丽威严的内部空间。 拜占庭式建筑对欧洲建筑发展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充满了结构的美感。建筑内常常大量采用镶嵌画,即使用陶片、贝类、碎石等嵌于墙壁、地面或室內屋顶,构成图画或图案。因为拜占庭式建筑门窗通常狹小,室內光线甚暗,如用镶嵌画作為装饰,可藉贝类、碎石、陶片等的反光,增加室內亮度,又因多用鲜艳色彩,室內可因各种色彩光线之反射,产生一种神秘及多彩的宗教气氛。 公元325年建造的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见下图1)是典型的也是最早的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的一样,呈长方形,属巴西利卡式。圆形穹顶位于整个建筑之最中心的位置,四周尖塔强化了中轴对称的构图,这对欧洲中古期的教堂建筑有着深刻影响。 拜占庭建筑艺术在在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等东正教国家广为流传。流传过程中,教堂的外形逐渐有所改进,一是东正教教堂的堂基由长方形逐渐变为正方形,二是穹顶逐渐饱满起来,举起在鼓座之上,统率整体而成为中心,真正形成了垂直轴线,完成了集中式的构图。因而,东正教教堂体形比早期的拜占庭建筑更为舒展、匀称。 2.0东正教在中国的历史溯源 1727年(清雍正五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东正教开始传入中国。随着东正教堂在各地的兴建,拜占庭建筑艺术也在中国流传开来。如今,这种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