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同步原理

第11章同步原理
第11章同步原理

《通信原理》 第五十九讲

§11.4 群同步

数字通信时,一般总是以若干个码元组成一个字、若干个字组成一个句,即组成一个个的“群”进行传输。群同步的任务就是在位同步的基础上识别出这些数字信息群(字、句、帧)“开头”和“结尾”的时刻,使接收设备的群定时与接收到的信号中的群定时处于同步状态。

实现群同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起止式同步法和插入特殊同步码组的同步法。而插入特殊同步码组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为连贯式插入法,另一种为间隔式插入法。

一、 起止式同步法

数字电传机中广泛使用的是起止式同步法。在电传机中,常用的是五单位码。为标志每个字的开头和结尾,在五单位码的前后分别加上一个单位的起码(低电平)和1.5个单位的止码(高电平),共7.5个码元组成一个字,如图5-24所示。收端根据高电平第一次转到低电平这一特殊标志来确定一个字的起始位置,从而实现字同步。

图11-25 起止式同步波形

这种7.5单位码(码元的非整数倍)给数字通信的同步传输带来一定困难。另外,在这种同步方式中,7.5个码元中只有5个码元用于传递消息,因此传输效率较低。

二、 连贯式插入法

连贯插入法,又称集中插入法。它是指在每一信息群的开头集中插入作为群同步码组的特殊码组。

对该码组的基本要求是:

1)具有尖锐单峰特性的自相关函数;

2) 便于与信息码区别; 3) 码长适当,以保证传输效率。

符合上述要求的特殊码组有:全0码、全1码、1与0交替码、巴克码、电话基群帧同步码0011011。目前常用的群同步码组是巴克码。

a) 巴克码

巴克码是一种有限长的非周期序列。它的定义如下:一个n 位长的码组{x 1,x 2,x 3…x n },其中x i 的取值为+1或-1,若它的局部相关函数满

足:

∑?=+=j

n i j i i x x j R 1)( (11.4-1) ∑?=+??

?

??

≥<<±===j

n i j

i i n j n j j n x x j R 100100)(或表11-1 巴克码组

N

巴克码组

2

++ (11) 3

++- (110) 4

+++-(1110);++-+(1101)

5

+++-+(11101)

7

+++――+-(1110010) 11

+++―――+――+-(11100010010)

13

+++++――++-+-+

(1111100110101)

则称这种码组为巴克码。目前已找到的所有巴克码组如表11-1所示。其中

的+、-号表示x i 的取值+1或-1,分别对应二进码的“1”或“0”。

以7位巴克码组{+ + + - - + -}为例,它的局部自相关函数如下: 当j=0时,

7

1111111)(7

12=++++++==∑=i i x j R 当j=1时,

111111)(16

1

=??+?+==+=∑i i i x x j R 同样可求出j=3,5,7时R (j )=0,j=2,4,6时R (j )= -1。根据这些值,利用偶函数性质,可以作出7位巴克码的R (j )与j 的关系曲线,如图11-26。由图可见,其自相关函数在j=0时具有尖锐的单峰特性。这一特性正是连贯式插入群同步码组的主要要求之一。

图11-26 7位巴克码的自相关函数

图11-27 巴克码识别器

b) 巴克码识别器

仍以7位巴克码为例。用7级移位寄存器、相加器和判决器就可以组成一个巴克码识别器。

当输入码元的“1”进入某移位寄存器时,该移位寄存器的1端输出电平为

+1,0端输出电平为-1。反之,进入“0”码时,该移位寄存器的0端输出电平

为+1,1端输出电平为-1。各移位寄存器输出端的,接法与巴克码的规律一致。这样识别器实际上是对输入的巴克码进行相关运算。只有当7位巴克码在某一时刻(如图11-28(a)中的t1)正好已全部进入7位寄存器时,7位移位寄存器输出端都输出+1,相加后得最大输出+7,若判别器的判决门限电平定为+6,那么就在7位巴克码的最后一位0进入识别器时,识别器输出一个同步脉冲表示一群的开头,如图11-28(b)。

图11-28 识别器的输出波形

三、 间隔式插入法

间隔式插入法又称为分散插入法,它是将群同步码以分散的形式均匀插入信息码流中。这种方式比较多地用在多路数字电路系统中,如PCM 24路基群设备以及一些简单的△M系统一般都采用1、0交替码型作为帧同步码间隔插入的方法。即一帧插入“1”码,下一帧插入“0”码,如此交替插入。由于每帧只插一位码,那么它与信码混淆的概率则为1/2,这样似乎无法识别同步码,但是这种插入方式在同步捕获时我们不是检测一帧两帧,而是连续检测数十帧,每帧都符合“1”、“0”交替的规律才确认同步。

分散插入的最大特点是同步码不占用信息时隙,每帧的传输效率较高,但是同步捕获时间较长,它较适合于连续发送信号的通信系统,若是断续发送信号,每次捕获同步需要较长的时间,反而降低效率。

初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方法与测试试题大全

初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方法与试题大全

————————————————————————————————作者:————————————————————————————————日期:

初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教程

初中数学竞赛大纲(修订稿) 数学竞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开拓视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发现和培养数学人才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学生数学竞赛日趋规范化和正规化,为了使全国数学竞赛活动健康、持久地开展,应广大中学师生和各级数学奥林匹克教练员的要求,特制定《初中数学竞赛大纲(修订稿)》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本大纲是在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精神的基础上制定的。《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一栏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具体作法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课外活动或开设选修课等多种方式,充分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要重视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要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概括、抽象、类比等重要的思想方法。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 《教学大纲》中所列出的内容,是教学的要求,也是竞赛的要求。除教学大纲所列内容外,本大纲补充列出以下内容。这些课外讲授的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层次让学生逐步地去掌握,并且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这样才能加强基础,不断提高。 1、实数 十进制整数及表示方法。整除性,被2、3、4、5、8、9、11等数整除的判定。 素数和合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奇数和偶数,奇偶性分析。 带余除法和利用余数分类。 完全平方数。 因数分解的表示法,约数个数的计算。 有理数的表示法,有理数四则运算的封闭性。 2、代数式 综合除法、余式定理。 拆项、添项、配方、待定系数法。 部分分式。 对称式和轮换对称式。 3、恒等式与恒等变形 恒等式,恒等变形。 整式、分式、根式的恒等变形。 恒等式的证明。 4、方程和不等式 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二次方程的解法。

苏教版数学高二学案练习24_三次函数

三次函数 一、课前准备: 【自主梳理】 1.形如 的函数,称为“三次函数”. 2.三次函数的导函数为 ,把2 412b ac ?=-叫做三次函数导函数的判别式. 3.单调性:一般地,当 时,三次函数)0(2 3 ≠+++=a d cx bx ax y 在R 上是单调函数;当 时,三次函数)0(23 ≠+++=a d cx bx ax y 在R 上有三个单调区间. 4.三次函数极值点个数: 当0?>时,三次函数()y f x =在(),-∞+∞上的极值点有 个. 当0?≤时,三次函数()y f x =在(),-∞+∞上不存在极值点. 5.最值问题:函数 若 ,且 ,则:min ()f x = ;max ()f x = . 【自我检测】 1.函数3 2 y x ax bx c =+++,其中,,a b c 为实数,当2 30a b -<时,()f x 在R 上的单调性 为 2.函数3 23y x x =-的单调减区间为 ;单调增区间为 ; 3.函数3 13 y x x = -在区间[-2,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________. (说明:以上内容学生自主完成,原则上教师课堂不讲) 二、课堂活动: 【例1】填空题: (1)方程x 3-6x 2+9x -10=0的实根个数为________. (2)若函数2 3 3y a x x =-在(),1,(1,)-∞-+∞上是减函数,在(1,1)-上是增函数,则()f x 的极 小值、极大值分别是 . (3)函数33y x ax =+-在(),1,(1,)-∞-+∞上是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 (4)函数32 32 a b y x x cx d = +++在R 上为减函数的充要条件为 .

人教版数学-江苏省数学竞赛第11讲 极端原理

第十一讲 极端原理 考虑极端情况,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式。在具体解题过程中,常用到的极端元素有:数集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两点间或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图形的最大面积或最小面积;数列的最大项或最小项;含元素最多或最少的集合,等等。 运用极端原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考虑问题的极端情形下的结果及解决极端情形的方法,寻找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A 类例题 例1在正n 棱锥中,相邻两侧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2,n n ππ-?? ??? (B) 1,n n ππ-?? ??? (C) 0,2π? ? ??? (D) 21,n n n n ππ--?? ??? (1994 年全国高中联赛题) 分析 利用图形的极端位置解题。 解 当正n 棱锥的顶点S 向下无限趋近底面正n 边形中心时, 所求值趋于π;当S 向上运动, 趋向无穷远时, 正n 棱锥趋于正n 棱柱,所求值趋于正n 边形的一个内角(即2n n π-),故选A. 例2有201人参加一次考试,规定用百分制记分,得分为整数,证明:(1)总分为9999分时,至少有3人得分相同;(2)总分为10101分时,则至少有3个人得分相同。 分析 考虑无三人得分相同时的得分取值情况。 解 无三人得分相同的最低分值为:2×(0+1+…99)+100=10000。 无三人得分相同的最高分值为:2×(1+2+…100)+ 0=10100。 即无三人得分相同时的得分取值情况为10000,10001,…,10100。所以(1)总分为9999分时,至少有3人得分相同;(2)总分为10101分时,则至少有3个人得分相同。 说明 从极端情形考虑无三人得分相同的最低分值是得0,1,…,99分各2人,得100分1人;无三人得分相同的最高分值是得1,2,…,100分各2人,得0分1人。 情景再现 1.已知长方形的4 个顶点A(0 ,0) ,B(2 ,0) ,C(2 ,1) 和D(0 , 1),一质点从AB 的中点P 0 沿

高中数学奥林匹克基础教程1.21

高中数学奥林匹克基础教程 江苏沛县孙统权 前言 2007年7月15日至24日,江苏省高中数学奥林匹克夏令营在靖江举办,由省数学学会组织专家学者亲自授课。编者作为夏令营中的受训教练,亲身体会到与会专家博大精深的知识厚度和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并做了课堂笔记,对相关教学资料进行了整理。夏令营结束后,从自身实践出发,编成本教程。 教程共8讲,每讲4学时,共32学时。指导思想为“领略奥赛风采,拓展数学视野,训练数学思维,启迪数学方法”,内容选取原则为“参照竞赛数学知识体系,根据学生接受能力,与当前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协调互补”。 对本教程建议采用“探索-讨论-启发-再探索-直至完成”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思维密度大,所受局限少,能充分的体会数学智慧和创造的乐趣,较直接的感受竞赛数学。在各知识点章节讲授时,宜通过具体解题展示数学体系,淡化数学术语而突出数学思想,选择、补充题目时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减少复杂度,使学生负担轻,进步感强,在领略数学美的同时达到训练目的。 本教程参考了2007年省夏令营专家的授课内容,使用了部分原题。同时,参考了华师大版《数学奥林匹克小丛书》,安徽少儿版《初中应用数学知识竞赛辅导训练》和其他若干书籍。在此予以感谢,并在补注中注明各题的直接来源。 本教程可以作为高中奥林匹克训练的起始教材,或供学生选修的一个模块。将它整理出来,意在抛砖引玉,为我们江苏乃至全国的数学奥林匹克的发展作一点贡献。虽力求严谨,由于个人能力经验所限,其中错误和不完善之处仍在所不少,恳请广大专家、教练、数学奥林匹克爱好者不吝指教。 本版版本号1.2。编者电子信箱:suntrain@https://www.360docs.net/doc/9a18076781.html,。

第十一章 同步原理 习题

《通信原理》第十一章 同步原理 习题 第十一章同步原理 习题 1.在插入导频法框图中,?sinωt不经过90?相移,直接与已调信号相加输出。试证明接收端的解调输出中含有直流分量。 证明:发端: u{t}=m(t)·?sinωt+?sinωt 收端: v(t)=u(t)sinωt=[ m(t)·?sinωt+?sinωt]sinωt=a[1+m(t)]sin2ωt =1/2·?[1+m(t)](1-cos2ωt) =1/2·?[1+m(t)]- 1/2·?[1+m(t)] cos2ωt 经低通滤波器后,滤除高频分量,输出为 v(t)= 1/2·?[1+m(t)]= 1/2·?+1/2·?m(t) 故解调器输出的信号有直流分量?/2。 2.已知单边带信号的表示为 s(t)=m(t)cosωt+ (t)sinωt, (t)是m(t)的希尔伯特变换 若采用与抑制载波双边带信号导频插入完全相同的方法,试证明接收端可正确解调;若发端插入的导频是调制载波,试证明解调输出中也含有直流分量,并求出该值。 解:1) v(t)=u(t)sinωt=[s(t)-?cosωt] sinωt =[m(t)cosωt+ (t)sinωt-?cosωt] sinωt =1/2m(t) sin2ωt+1/2 (t)(1-cos2ωt)-1/2? sin2ωt =1/2 (t)+1/2m(t)sin2ωt-1/2? sin2ωt-1/2 (t)cos2ωt 经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输出为 m’(t)=1/2 (t) 经90o相移后,即可得到正确的解调信号。 2)v(t)=u(t)sinωt=[s(t)+? sinωt] sinωt =[m(t)cosωt+ (t)sinωt+? sinωt] sinωt =1/2m(t) sin2ωt+( (t)+?)·1/2(1-cos2ωt) =1/2 (t)+1/2?+1/2m(t) sin2ωt-1/2( (t)+?)cos2ωt 经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输出为 m’(t)=1/2 (t)+ 1/2? 所以,解调器输出的信号有直流分量?/2。 3.已知单边带信号的表示为 s(t)=m(t)cosωt+ (t)sinωt, (t)是m(t)的希尔伯特变换 试证明采用平方变换法提取载波时,不能实现载波的提取。 证明:设平方滤部件输出的信号为e(t),则 e(t)=(m(t)cosωt+ (t)sinωt)2 =m2(t)cos2ωt+ 2(t)sin2ωt+2m(t) (t)cosωt sinωt =1/2(1+cos2ωt)m2(t)+1/2(1-cos2ωt) 2(t) +2m(t) (t)cosωt sinωt =1/2[m2(t)+ 2(t)]+ 1/2[m2(t)- 2(t)]cos2ωt+ m(t) (t)sin2ωt 因为m2(t)- 2(t)及m(t) (t)中不含直流分量,所以e(t)中不含2?分量,既不能采用平方变换法提取载波。 1

第18讲+组合数学【范端喜】.docx

第十八讲 组合数学 组合数学是自招考试中比较难的问题。近几年考试中出现组合数学问题的学校主要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中科大等名校。求解组合数学问题需要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必要的技巧,通常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可循。 自招考试中组合问题通常有:计数问题、组合恒等式、存在性问题、组合最值等。 解决计数问题的基本方法有:枚举法、利用两个基本原理、算两次方法、利用容斥原理。 证明组合恒等式的常用基本方法有:母函数方法、组合模型法。 解决组合存在性问题的基本方法有:反证法、利用极端原理、构造法等。 解决组合最值问题有估值法等。 真题讲解: 例1、(06复旦)求证:()()()222012n n n n n n C C C C +++= 。 例2、(09科大)2008个白球和2009个黑球任意排成一列。求证:无论如何排列,都至少存在一个黑球,其左侧(不包括它自己)的黑球和白球个数相等(可以为0)。 例3、(08北大)在由若干南方球队和北方球队参加的排球单循环赛中,已知南方队比北方队多9支,所有南方队得到的分数总和是所有北方队得到的分数总和的9倍(每场比赛胜者得一分,负者得零分)。证明:循环赛结束后,某支南方队的积分最高。

例4、(10清华特色)设计一种为一维数轴的全体实数染色的方案,使得数轴上任意两个相 距为1 练习巩固: 1、(03交大)化简1212k n n n k C C C ++++++ 。 11k n k C ++- 2、(08交大)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澳大利亚、卡塔尔和伊拉克被分在A 组,进行主客场比赛。规定每场比赛胜者得三分,平局各得一分,败者不得分。比赛结束后前两名可以晋级。 (1)由于4支队伍均为强队,每支队伍至少得3分。于是 甲专家预测:中国队至少得10分才能确保出线; 乙专家预测:中国队至少得11分才能确保出线。 问:甲、乙专家哪个说的对?为什么?乙 (2)若不考虑(1)中条件,中国队至少得多少分才能确保出线?13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测试-第10章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1.(对应例1) (2018·山东淄博)在“探究物体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实验时,具体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甲、乙、丙和丁所示。为方便操作和减小测量误差,最合理的操作步骤应该是( ) 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 C.乙、甲、丙、丁D.乙、甲、丁、丙 2.(对应例2) (2018·上海奉贤区)将重为5 N的金属实心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若溢出2 N 的水,则小球受到的浮力为( ) A.0 N B.2 N C.3 N D.5 N 3.(对应例1、2)(广东广州)将某物块用细线(细线体积可忽略)系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物块重力为____N;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N,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N,物块的体积为____m3。让物块继续下沉,则烧杯中水的液面___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若把图乙中的水换成足够多的盐水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对应例2) (2018·江苏仪征)现有甲、乙两个实心物块,密度分别为水的2倍和5倍,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悬挂并将它们浸没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减少了相同的示数,则甲、乙两个物体所受浮力之比为__∶__,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比为__∶__。

5.(对应例2) (2018·吉林长春)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称得盛满水的溢水杯总重为6.0 N,将一鹅卵石用细线系好后测得其重力为1.4 N,将这一鹅卵石没入溢水杯后测力计的示数为0.9 N,若将溢出水后的溢水杯和浸没在水中的鹅卵石一起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则浸没在水中的鹅卵石所受浮力为____N,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kg/m3,F=____N。 6.(对应例2) (2018·陕西渭南)将一圆柱形木块用细线拴在容器底部,容器中开始没有水,往容器中逐渐加水至如图甲所示位置,在这一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浮力随容器中水的深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由图乙得出的以下信息正确的只有( ) ①木块的重力为10 N ②木块的体积为1×10-3 m3 ③细线对容器底部的最大拉力为6 N ④木块的密度为0.6×103 kg/m3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对应例2)(广西贵港)一个体积为V、重为G的金属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物体底面与水面平行),手提弹簧测力计使物体浸入水中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物体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F1,物体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F2,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示,则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 A.F2=G+F1B.F浮=ρ水gV C.F浮=F2-F1D.G=F示+F2-F1 8.(对应例2)(四川泸州)(多选)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内装有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200 g的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抽屉原理与存在性问题(上)

第四讲 抽屉原理与存在性问题 本讲概述 本讲我们将讲述组合数学中一个非常简单却又十分重要,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原理,即抽屉原理.然后我们将给出与抽屉原理内涵相通的几个变形,即平均值原理与图形重叠原理. 事实上这几个原理是用来证明存在性问题的有力工具之一,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极端原理、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算两次、计数方法和构造法等等来加以证明.本讲我们主要讲述利用平均值原理(其在整数和图形范围内的形式分别为抽屉原理和图形重叠原理)来证明存在性问题,并略举数例说明其它方法在证明存在性问题中的应用. 第一抽屉原理:若将m 个物件放入n 个抽屉中,则必有一个抽屉内至少有1[ ]1m n -+个物件. 第二抽屉原理:若将m 个物件放入n 个抽屉中,则必有一个抽屉内至多有[]m n 个物件. 事实上这两个原理利用极端性原理与反证法极易证明,此处从略. 平均值原理1:设12,,...,n a a a 为实数,且12...n a a a A n +++= ,则12,,...,n a a a 中必有一个不小于A ,也必有一个不大于A 平均值原理2:设12,,...,n a a a 为正实数,且G = 则12,,...,n a a a 中必有一个不小于G , 也必有一个不大于G 图形重叠原理:把面积为12,,...,n S S S 的n 个平面图形以任意方式放入一个面积为S 的平面图形A 内, (1) 如果12...n S S S S +++>,则必有两个图形有公共点; (2) 如果12...n S S S S +++<,则必有一点不属于上述n 个图形中任意一个 可以发现,上述三组原理都是极端性原则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表现形式. 极端性法则是处理组合数学中存在性的利器,通过对这三组原理及其解题技巧的深刻把握,我们也可以自己创造一些类似的极端性原理来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适合应用抽屉原理解决的数学问题具有如下特征:新给的元素具有任意性.如1n +个苹果放入n 个抽屉,可以随意地一个抽屉放几个,也可以让抽屉空着. 问题的结论是存在性命题,题目中常含有“至少有……”、“一定有……”、“不少于……”、“存在……”、“必然有……”等词语,其结论只要存在,不必确定,即不需要知道第几个抽屉放多少个苹果. 用抽屉原理解题的基本思想是根据问题的自身特点和本质,弄清对哪些元素进行分类,找出分类的规律.关键是构造适合的抽屉,抽屉之间可以有公共部分,亦可以没有公共部分。一般说来,数的奇偶性、剩余类、数的分组、染色、线段与平面图形的划分等,都可作为构造抽屉的依据。这一简单的思维方式在解题过程中却可以演变出很多奇妙的变化和颇具匠心的运用。抽屉原理常常结合几何、整除、数列和染色等问题出现,从小学奥数、中学奥数、IMO 到Putnam 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实际应用中,抽屉原理常常与反证法结合在一起。 教师备注:本节题目有些可能学生在初中接触过,教师可以适当选择其中较有新意的问题.

通信原理第11章

§11.1 引言 §11.2 载波同步方法§11.3 位同步方法§11.4 帧同步方法

§11.1 引 言 对数字系统: 点对点通信: 对模拟系统: 采用相干解调时,接受端需要一个与发端调制时的载波完全 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这个载波获取就称为载波同步(或载 波提取) 调制系统除了载波同步外,还有位同步。在接收端产生与接收 码元的重复频率和相位一致的定时脉冲序列的过程称为码元同 步或位同步。 同步包括载波同步,位同步和网同步(Network synchronization (计算机通信) 同步包括载波同步(Carrier synchronization) ,位同步(bit synchronization) ,帧同步(群同步:group synchronization )。 点对多点通信: 同步(synchronization):通信系统中的实际问题,信息(information)传输的前提。

§11.2 载波同步方法 定义:当采用同步解调或相干检测时,接收端需要提供一个与发射端调制载波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这个相干载波的获取就称为载波提取,或称为载波同步 实现方法 插入法:在发射信号时,在适当频率位置插入一个或多个导频(Pilot)信号 直接法:在接收端从发送信号中提取载波

直接法 1. 平方变换法和平方环法 t t m t s c ωcos )()(=DSB 已调信号 接收端将该信号进行平方变换,即经过一个平方律部件后就得到 t t m t m t t m t e c c ωω2cos )(2 12)(cos )()(222 2+== 平方律部件 2f c 窄带滤波器 输入已调信号 滤波输出 二分频 锁相环 平方器 二分频 输入已调信号 滤波输出 LF VCO PD

微机原理 第十章

第十章 一、填空题 1、8255A-5芯片中包含有个端口;CPU可通过指令对其端口进行访问。 2、8255A-5的端口可分成A组和B组,其中A组包含;B组包含。8255A-5有种工作方式,只有组可工作于所有工作方式。 3、若要使8255A-5的A组和B组均工作于方式0,且使端口A为输入,端口B为输出,端口C为输入,需设置控制字为。 4、在IBM-PC系统中,8255A-5工作于方式;其中,A端口的端口地址是,其功能是,B端口的端口地址是,功能是,C端口的端口地址是,功能是。 5、当8255A的PC4~PC7全部为输出线时,表明8255A的A端口的工作方式是 6、若使8086与8255A连接时8086引脚和与8255A的A0、A1连接。 7、当8255A引脚RESET信号为高电平有效时,8255A内部所有寄存器内容被,同时三个连接数据端口被自动设置为端口。 8、当8255A引脚CS为高电平时,数据总线处于。 9、当8255A引脚CS为低电平时,若RD、WR为时则数据引脚处于高阻状态。 10、8255A工作于方式0,微处理器可以采用和传送方式。 11、8251A引脚DSR是数据装置准备好信号,低电平有效,是方向,表示数据已准备好。 12、8251A引脚RST是请求发送信号。低电平有效,方向是,此信号用于通知微处理器已准备好发送。 13、8251A引脚CTS是清除发送信号。低电平时有效,方向是,当其有效时,表示发送数据。 14、当发送缓冲器中没有再要发送的字符时,TxE信号变成电平,当从微处理器送来一个数据字符时,TxE信号就变成信号。 15、同步工作时,若TxE为高电平有效时,意味着数据发送出现,芯片会同步字符。 16、8251A状态字中TxRDY位,可以用于微处理器方式,判断是否可以。 17、当8251A引脚RxRDY为高电平时,表示中已经有组装好的一个数据字符,可通知将它取走。 18、若8251A选择内同步,就由芯片内电路搜索同步字符,一旦找到,就从端 一个高电平信号。 19、若8251A选择外同步,当片外检测电路找到同步字符以后,可以从引脚 一个高电平信号。 20、8251A初始化时写入字和字。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8255A-5芯片,下列各种描述中,正确的是() A)A组端口可工作于全部三种工作方式,B组端口能工作于除双向总线I/O方式之外的其它两种方式。 B)8255A-5芯片在工作时,必须将A、B两组设置为相同的工作方式。 C)8255A-5有三个端口,每个端口均可工作于三种工作方式。

电机学 第11章_同步发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

第11章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11.1 同步发电机感应电动势的频率和转速有什么关系? 在频率为50H Z 时,极数和转速有什么关系? 答:频率与转速的关系为:60 pn f = 当频率为Hz 50时,30005060=×=pn 。 11.2 为什么汽轮发电机采用隐极式转子,水轮发电机采用凸极式转子? 答:汽轮发电机磁极对数少(通常p =1),转速高,为了提高转子机械强度,降低转子离心力,所以采用细而长的隐极式转子;水轮发电机磁极对数多,转速低,所以采用短而粗的凸极式转子。 11.3 试比较同步发电机与异步电动机结构上的主要异同点。 答:同步发电机和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结构相同,都由定子铁心、定子三相对称绕组、机座和端盖等主要部件组成。但这两种电机的转子结构却不同,同步发电机的转子由磁极铁心和励磁绕组组成,励磁绕组外加直流电流产生恒定的转子磁场。转子铁心又分为隐极式和凸极式两种不同结构。异步电动机的转子分为笼型和绕线型两种结构形式,转子绕组中的电流及转子磁场是依靠定子磁场感应而产生的,故也称为感应电动机。 11.4 一台汽轮发电机,极数22=p , MW 300=N P ,kV 18=N U ,85.0cos =N ?,Hz 50=N f ,试求:(1)发电机的额定电流;(2)发电机额定运行时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解:(1)A U P I N N N N 6.1132085.010********cos 336=××××==? (2)MW P N 300= MVA P S N N N 94.35285.0/300cos /===? var 186527.094.352sin M S Q N N N =×==? 11.5一台水轮发电机,极数402=p ,MW 100=N P ,kV 813.U N =,9.0cos =N ?,Hz 50=N f ,求:(1)发电机的额定电流;(2)发电机额定运行时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3)发电机的转速。 解:(1)A U P I N N N N 553.46489.0108.13310100cos 336=××××==? (2)MW P N 100= MVA P S N N N 11.1119.0/100cos /===? var 44.48436.011.111sin M S Q N N N =×==?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27章极端原理》竞赛专题复习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27章极端原理》竞赛专题复习含答案 第27章极端原理 27.1.1**两人轮流往一个圆桌面上放同样大小的硬币.规定每人每次只能放一枚,硬币平放在桌面上,并且两两不能重叠,谁放完最后一枚.使得对方无法按照规则再放,谁就获胜.问:是先放合算还是后放合算? 解析本题的极端情况是:桌面小的只能放下一枚硬币.这时当然是先放的人合算. 一般情况下,先放的人把硬币放在圆桌的中心处,每当对手放下一枚硬币后,就在对方硬币关于“圆心”对称位置再放下一枚硬币,这样只要对手还能放硬币,先放的人一定也能放,所以放最后一枚硬币的人一定是先放的人,从而他必能获胜. 评注本题解法的独到之处在于考虑最极端的情况,“桌面最小”.这里的极端原理实际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并且在极端情况下的结果提示我们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在应用极端原理时,我们要利用如下的事实: 1.有限个数中一定有最大数和最小数; 2.无限个正整数中有最小数; 3.无限个实数不一定有最大数或最小数. 27.1.2**在一次乒乓球循环赛中,n (n ≥3)名选手中没有全胜的,证明:一定可以从中找出三名选手A 、B 、C ,使得A 胜B ,B 胜C ,C 胜A . 解析没取胜场数最多的一名选手为A ,由于没有一个选手是全胜的,所以在这n 名选手中存在一名选手C ,C 胜A . 考虑A 击败的选手的全体,其中必有选手B 胜C .事实上,若A 的手下败将也都负于C ,那么C 胜的场数比A 胜的场数至少要多1,这与A 是获胜场数最多的选手矛盾. 所以,存在三名选手A 、B 、C ,使得A 胜B ,B 胜C ,C 胜A . 27.1.3**平面上已给997个点,将连结每两点的线段中点染成红色,证明:至少有1991个红点,能否找到恰有1991个红点的点.解析997个点中每两点都有一个距离,因而共有9979962 个距离(其中有可能有些距离是相等的),其中一定有一个最大距离.设AB 是最大的距离. 分别以A 、B 为圆心,12 AB 为半径作圆,如图所示.点A 与除点B 之外的995个点的连线的中点在圆A 的内部或边界上;点B 与除点外的995个点的连线的中点在圆B 的内部或边界上,这样我们得到了995+995=1990个红点. 另外,AB 的中点是不同于上述1990个红点的,所以,至少有1991个红点. 下面构造一个例子,说明恰好有1991个红点,设997个点在数轴上1,2,3,…,997的位置.这时中点为:32,42,52,…,19922,19932,故红点恰有1991个.27.1.4**证明:在任意的凸五边形中,都可以找到三条对角线,由这三条对角线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通信原理习题解答第11部分

第11章习 题 图见附文件:1①、5 未做:9 11-1 设锁相环路滤波器的传递函数F(s)=1,环路增益K 一定。试画出环路相位传递函数H(s)的频率响应曲线及相位误差)(s e θ的频率响应曲线。 解:①s K K s KF s s KF s H += += )]([)()(,图 ②图 11-2 数字通信系统的同步是指哪几种同步?它们各有哪几种同步的方法? 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同步是指载波同步、位(码元)同步、帧(群)同步及通信网同步。 载波同步的同步方法:插入导频法、直接提取载波法。 位(码元)同步的同步方法:插入导频法、直接提取位同步法。 帧(群)同步的同步方法:起止式同步法、连贯插入特殊码字同步法、间隔式插入同步码法。 通信网同步的同步方法:主从同步方式、相互同步方式、独立时钟同步方式。 11-3 若频域插入导频法中插入导频t A o ωsin 不经900相移,直接与已调信号相加输出。试证明接收的解调输出信号中有直流分量。 证明:参见教材图11。7(a ),有]sin sin )([)(000t A t A t m t u ωω+=。 参见教材图11。7(b ),有t t A t A t m t t u t V 00000sin ]sin sin )([sin )()(ωωωω+== t t m A t m A t t m A 0022cos )](1[2 1 )](1[21sin )](1[ωω+-+=+= 经低通滤波后输出)(2121)('t Am A t m += ,其中的A 2 1 即为直流分量。 11-4 已知锁相环路的输入噪声相位方差i ni r 212 =θ,证明环路的输出相位方差2 0n θ与环路信噪比L r 的关系为: L n r 2120= θ 证明:对高斯白噪声,其功率22)(σ=t n ,单边功率谱0)(n P n =ω,设噪声带宽为B ,则噪声功率2 0σ==B n P n 。

【4-组合】5.极端原理【讲师版】

课程类型数学 “极端原理” 讲义编号: 极端原理是一种从特殊对象看问题的方法,它以对象数量上的极端情况(如最大值、最小值、最长、最短等)为出发点,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和答案。利用考虑极端的元素往往可以增加条件,集中解题思路,从而使求解更加容易。极端原理作为一种解题的思想,在几何、数论、组合、图论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主要介绍极端原理在组合和图论问题中的运用。 基本性质 1.有限个数中一定有最大数和最小数。 2.在有限个或无限个正整数中,必有一最小数。 例1 一批货物分成大小不同的许多包,其中每包连皮重量不超过350千克,这批货物连皮总重量为13500千克。 现在要用一辆载重量为1500千克的汽车来运这批货物,假如每次都能满载的话,那么,分9次就可以运完,可是货物必须成包地装到车上去,因此不一定每次都能满载。证明:有一个办法至多分11次就可把这批货物全部运完。 【解答】 先在第一辆车尽量装货,一直装到不超过1500千克,但再加一包便超过1500千克为止,并将这一包放在旁边。 再对第二、三、…辆车如此处理,直到装完8辆卡车。此时,8辆车上货物与旁边货物已超过8×1500=12000。 剩下的不超过1500千克可由第9辆车装走,而旁边的8包货物,由于4×350<1500,可用两车装完。 图论问题中的运用 凡是研究若干元素及这些元素中的某两个元素关系的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图论问题进行研究。在这类问题中运

用极端原理的思想,我们常常会考察连线最多(少)点的性质。 例2空间中给出2n个点,其中任意四点都不在同一平面上,在它们之间连有n2+1条线段。证明:这些线段至少形成了一个三角形。 【解答】 每一个点都连出了若干条线段(至多为2n-1条),不妨设连出线段数目最多的点为A,它共连出了m条线段。 如果所有n2+1条线段都没有形成三角形,那么,与A相连的m个点之间彼此都没有线段相连,而其余的2n-1-m 个点中,每一点所连出的线段条数不多于m。 因此,线段的总数目不超过m+(2n-1-m)m=-m2+2nm=-(m-n)2+n2≤n2。 这与已知的有n2+1条线段矛盾。从而命题成立。 注:本题的结论可加强为“三角形的数目不少于2n个”。数学归纳法证明。 例3 设有n(n≥2)名选手进行比赛,任两名选手都进行一场比赛,每场比赛均决出胜负。求证:存在选手A,使得其他的任一名选手,或是输给A,或是输给被A打败的某一名选手。 【解答】 在这n名选手中,设取胜的场次最多的一名选手为A(考虑极端)。下面证明:选手A满足题目的要求。对其他的任一名选手B,若B不输给A,即B胜A。 因为B战胜的对手不多于A战胜的对手,所以,除A、B之外,A战胜的对手必多于B战胜的对手。从而,必存在选手C,是A战胜的,但不是B战胜的,即B输给被A打败的选手C。故结论成立。 例4 若干个人聚会,其中某些人彼此认识。已知如果某两人在聚会者中有相同数目的熟人,那么,他俩便没有共同的熟人。证明:若聚会者中有人至少有2008个熟人,则必然也有人恰好有2008个熟人。 【解答】 考虑熟人(聚会者中)最多的某个人(如果这样的人不止一个,那么,任取其中一个)记为A,设A共认识n

第十章 同步发电机的基本电磁关系

第十章同步发电机的基本电磁关系 §10-1同步电机概述 同步电机也是一种交流电机。它可分为同步发电机、同步电动机和同步补偿机。发电厂发出的三相正弦交流电,都是用三相同步发电机产生的。同步电动机,可以改善电网功率因数;同步调相机,可以作为电网无功率调节手段。 一、同步电机的基本结构 同步电机是由定子、转子两大部分组成的,定子也称电枢。它和异步电机的定子在构造上是一致的,即定子由硅钢片叠装而成,上面开有槽,槽中放置绕组。关于绕组刚刚讲过这里我们就不再必赘述。同步电机的转子按照磁极的形状可分为凸极式,隐极式两类。 a)b) 图10-1 同步电机结构图a)凸极式b)隐极式 凸极式同步电机转子有明显突出的磁极,直流励磁,产生磁场,水轮发电机由水轮带动转速低,转子为凸极式。隐极式同步电机从外形上看没有凸出的磁极,沿着转子的圆周上有齿和槽,励磁绕组分布开,它的转速高。汽轮发电机由于转速高,为了加强机械强度和很好的固定励磁绕组,一般的都做成隐极式的。 n f(电枢电流的)和转子极对数p之间有严格不同步电机的特点,即转子转速、电动势频率 变的关系: 60f =(10-1) n p 例如:当f=50Hz时, n 如果p=1,则=3000r/min; n 如果p=2,则=1500r/min。 二、同步电机的额定值

1. 额定电压 U N 指额定运行时电机定子三相绕组上的线电压,单位为伏(V )或千伏(kV )。 2. 额定电流N I 指电机在额定运行时,流过定子绕组的线电流,单位为安(A )。 3. 额定功率 N P 电机的输出功率,同步发电机指输出的额定有功功率cos N N N P I N ?= (10-2) 同步电动机指输出的机械功率cos N N N N P I N ?η= (10-3) 同步调相机指出线端的无功功率(Kvar )。 §10-2 同步发电机的空载运行 同步发电机被原动机拖到同步转速,转子绕组通入直流励磁电流而电枢绕组(定子)绕组开路,这种运行状态称为空载运行或无载运行(no-laod operation )。此时,电枢电流为零,电枢气隙中只有转子励磁电流 f i 产生的磁动势f F 和磁场,称为励磁磁动势(excitation m.m.f )和励磁磁场(excitation field )。 图10-2表示一台凸极发电机的空载磁路,图中 0Φ表示既链过转子,又通过气隙 f E N U 0 f f δ 图10-2 同步发电机的空载磁路 图10-3 同步发电机的空载特性(磁化曲线) 并与电枢绕组交链的磁通,称为主磁通,它就是空载时的气隙磁通,或称励磁磁通。f σΦ表示只交链 励磁绕组的主极漏磁通,它不参与电机的机电能量转换过程。 当原动机拖动转子以同步速旋转时,则主磁通0Φ将在气隙内形成一个旋转磁场。若定子绕组是 对称的,则主磁通切割电枢绕组感应出频率为 f 的三相对称电动势。不计谐波时,三相励磁电动势为: 00 00 00010120240 4.44A B C N E E E E E E E fNk =∠=∠?=∠?=Φ&&&0 (10-4)

第11章同步原理

《通信原理》 第五十九讲 §11.4 群同步 数字通信时,一般总是以若干个码元组成一个字、若干个字组成一个句,即组成一个个的“群”进行传输。群同步的任务就是在位同步的基础上识别出这些数字信息群(字、句、帧)“开头”和“结尾”的时刻,使接收设备的群定时与接收到的信号中的群定时处于同步状态。 实现群同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起止式同步法和插入特殊同步码组的同步法。而插入特殊同步码组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为连贯式插入法,另一种为间隔式插入法。 一、 起止式同步法 数字电传机中广泛使用的是起止式同步法。在电传机中,常用的是五单位码。为标志每个字的开头和结尾,在五单位码的前后分别加上一个单位的起码(低电平)和1.5个单位的止码(高电平),共7.5个码元组成一个字,如图5-24所示。收端根据高电平第一次转到低电平这一特殊标志来确定一个字的起始位置,从而实现字同步。 图11-25 起止式同步波形 这种7.5单位码(码元的非整数倍)给数字通信的同步传输带来一定困难。另外,在这种同步方式中,7.5个码元中只有5个码元用于传递消息,因此传输效率较低。 二、 连贯式插入法 连贯插入法,又称集中插入法。它是指在每一信息群的开头集中插入作为群同步码组的特殊码组。 对该码组的基本要求是: 1)具有尖锐单峰特性的自相关函数;

2) 便于与信息码区别; 3) 码长适当,以保证传输效率。 符合上述要求的特殊码组有:全0码、全1码、1与0交替码、巴克码、电话基群帧同步码0011011。目前常用的群同步码组是巴克码。 a) 巴克码 巴克码是一种有限长的非周期序列。它的定义如下:一个n 位长的码组{x 1,x 2,x 3…x n },其中x i 的取值为+1或-1,若它的局部相关函数满 足: ∑?=+=j n i j i i x x j R 1)( (11.4-1) ∑?=+?? ? ?? ≥<<±===j n i j i i n j n j j n x x j R 100100)(或表11-1 巴克码组 N 巴克码组 2 ++ (11) 3 ++- (110) 4 +++-(1110);++-+(1101) 5 +++-+(11101) 7 +++――+-(1110010) 11 +++―――+――+-(11100010010) 13 +++++――++-+-+ (1111100110101) 则称这种码组为巴克码。目前已找到的所有巴克码组如表11-1所示。其中

11第11章 同步发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

第3篇 同步电机 现代电力系统中的交流电能几乎都是发电厂中的同步发电机发出的。但从运行原理上讲,同步电机不仅可以用作发电机运行、也可作为电动机或调相机运行。本篇主要介绍同步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运行方式,对同步电动机和调相机作简要介绍。 大型同步发电机与异步电动机比较,二者的定子相同,其三相绕组流过三相对称电流都将产生一个旋转磁场;但二者的转子却差别很大。同步发电机转子的主要特点是:①转子绕组外加直流励磁电流而产生一个恒定磁场;②转子转速与定子旋转磁场转速相同,即转子与定子磁场严格保持同步旋转。因此称为同步电机。 第11章 同步发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 [内容] 本章论述同步发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分类与额定值,简述其基本结构与励磁方式。 [要求] ● 掌握同步发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类型和额定值。 ● 了解同步发电机的基本结构及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 了解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系统。 11.1 同步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分类与额定值 一、同步发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同步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电磁装置。三相同 步发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可用图11.1.1说明。 同步电机的定子铁心槽内安放着空间相隔o 120电角度 的三相对称绕组U1U2、V1V2、W1W2。转子主要由磁极铁 心和励磁绕组组成。当励磁绕组通入直流电流后,建立恒定 的转子磁场。转子由原动机拖动以转速n 匀速旋转时,转子 磁场不断切割定子三相对称绕组,在三相绕组中感应出三相 交变电动势,其方向可用右手定则确定。由于定子三相绕组在空间位置上互差o 120电角度,所以三相电动势在时间上互差o 120相位。 1.感应电动势的波形

第八章 同步原理

第八章同步原理 同步可分为(1)载波同步,(2)位同步,(3)帧同步,(4)网同步几大类。本章对上述的四类同步方式分别进行了讨论,讲述了各类同步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性能。 一、载波同步 定义:在采用相干解调系统中,接收端必须提供一个与发送载波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这就是载波同步。相干载波信息通常是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若已调信号中存在载波分量,即可以从接收信号中直接提取载波同步信息;若已调信号中不存在载波分量,就需要采用在发端插入导频的方法,或者在接收端对信号进行适当的波形变换,以取得载波同步信息。前者称为插入导频法,又称外同步法;后者称为自同步法,又称内同步法。 1 插入导频法 在抑制载波系统中无法从接收信号中直接提取载波。例如:DSB、VSB、SSB 和2PSK本身都不含有载波分量,或即使含有一定的载波分量,也很难从已调信号中分离出来。为了获取载波同步信息,可以采取插入导频的方法。插入导频是在已调信号频谱中加入一个低功率的线状谱(其对应的正弦波形即称为导频信号)。在接收端可以利用窄带滤波器较容易地把它提取出来。经过适当的处理形成接收端的相干载波。显然,插入导频的频率应当与原载频有关或者就是载频。这里仅介绍抑制载

波的双边带信号中插入导频法。 在DSB 信号中插入导频时,导频的插入位置应该在信号频谱为零的位置,否则导频与已调信号频谱成分重叠,接收时不易提取。如图所示为插入导频的一种方法。 插入的导频并不是加入调制器的载波,而是将该载波移相π/2的“正交载波”。其发端方框图如图所示。 设调制信号为f(t)。f(t)无直流分量,载波为Acos ω0t ,则发端输出的信号为 接收端的方框图如图所示。 t a t t f A t 000ωsin ωcos )()(+=?

第十一章 同步原理

通信原理电子教案 第11章同步原理 学习目标: 载波同步方法,包括插入导频法和直接法,载波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位同步实现方法,包括插入导频法、直接法;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其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群同步实现方法,包括起止式同步法和插入特殊同步码组的同步法;群同步的保护; 重点难点:载波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其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巴克码;群同步系统的性能。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群同步的保护。 课外作业:11-1, 11-2, 11-3, 11-4, 11-5, 11-7, 11-8, 11-9 本章共分6讲(54~59) 第五十四讲载波同步(1) 主要内容:同步的分类与实现方法;载波同步的实现方法,包括插入导频法和直接法。 同步是数字通信系统,以及某些采用相干解调的模拟通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本章主要讨论同步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同步的性能指标及其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所谓同步是指收发双方在时间上步调一致,故又称定时。 一、同步分类 1.载波同步 载波同步是指在相干解调时,接收端需要提供一个与接收信号中的调制载波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这个载波的获取称为载波提取或称载波同步。因此,载波

同步是实现相干解调的先决条件。 2.位同步 位同步又称码元同步。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任何消息都是通过一连串码元序列传送的,所以接收时需要知道每个码元的起止时刻,以便在恰当的时刻进行取样判决,提取这种定时脉冲序列的过程称为位同步。 3.群同步 群同步也称帧同步。在数字通信中,信息流是用若干码元组成一个“字”,又用若干个“字”组成“句”。在接收这些数字信息时,必须知道这些“字”、“句”的起止时刻,在接收端产生与“字”、“句”及“帧”起止时刻相一致的定时脉冲序列的过程统称为群同步。 4.网同步 为了保证通信网内各用户之间可靠地通信和数据交换,全网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时间标准时钟,这就是网同步。 二、同步的实现方法 同步也是一种信息,按照获取和传输同步信息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外同步法和自同步法。 1.外同步法 由发送端发送专门的同步信息(常被称为导频),接收端把这个导频提取出来作为同步信号的方法,称为外同步法。 2.自同步法 发送端不发送专门的同步信息,接收端设法从收到的信号中提取同步信息的方法,称为自同步法。 本章重点讨论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的实现方法和性能。 提取相干载波的方法有两种:插入导频法和直接法。 三、直接法 直接法也称自同步法。有些信号,如DSB-SC、PSK等,它们虽然本身不直接含有载波分量,但经过某种非线性变换后,将具有载波的谐波分量,因而可从中提取出载波分量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