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下) 试题

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下) 试题
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下) 试题

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下)试题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5.0分,共50.0分)

第 1 题. 室内温度教学环境微小气候的一个指标,中小学校内普通教室的采暖设计温度不应低于20℃

A. √

B. ×

答案:B

第2 题.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法规依据

A. √

B. ×

答案:A

第 3 题. 卫生部门在对学校建设项目进行现场验收审查,如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则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或给予行政处罚

A. √

B. ×

答案:B

第 4 题. 学校建有二次供水设施的,应符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等的要求。二次供水储水池(罐)应有安全防护和消毒设施。二次供水蓄水池周围30m内应无污染源

A. √

B. ×

答案:B

第 5 题. 学校设计阶段的卫生审查是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的中心内容,在这一阶段,卫生审查的方式以现场审核为主

A. √

B. ×

答案:B

第6 题.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规范适用范围不包括农村中小学校

A. √

B. ×

答案:B

第7 题. 学校建设项目一般可包括选址、方案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阶段,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就相应贯穿在选址、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四个阶段之中

A. √

B. ×

答案:A

第8 题. 学校校内设置的游泳场所、公共浴室等各类公共场所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应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依据相应国家卫生标准进行

A. √

B. ×

答案:A

第9 题. 学生学习环境主要是教室,学生有70%的时间活动在教室内,教室等学习环境的环境功能与使用功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因此学生学习环境设计卫生审查是学校

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

A. √

B. ×

答案:A

第10 题. 如学校建设设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按照国家相关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卫生学评价和验收等

A. √

B. ×

答案:A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5.0分,共50.0分)

第1 题. 关于学校供水设施设计,下列哪种说法错误:

A. 学校自建设施集中式供水的,自建供水水源周围30m内无污染源,配置水质净化处理设施设备及消毒设施,并能正常运转,配置水质检测设施及设备,储水设备有孔盖并加锁

B. 学校建有二次供水设施的,二次供水蓄水池周围10m内应无污染源、2m内应无污水管线及污染物

C. 学校使用水井等分散式供水的,应保证水井密闭,设有卫生安全防护设施,周围30m 内无污染源,确保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配置水质净化消毒装置并能正常运转

D. 中小学校的饮用水管线与室外公厕、垃圾站等污染源间的距离应大于50m

答案:D

第2 题. 目前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最主要的技术标准依据:

A. 《学校卫生综合评价》(GB/T18205-2012)

B.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C.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D. 《中小学校卫生条件标准化建设标准》

答案:C

第3 题. 国务院在何时下发了《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公布取消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卫生许可,即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不再是一项行政许可审批项目

A. 2002 3 19

B. 2003 6 19

C. 2004 5 19

D. 2005 7 19

答案:C

第4 题. 按照《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规定,学校建筑应设置人工照明装置,下列哪项规定错误:

A. 教室应采用高效率灯具,不得采用裸灯,宜采用显色指数Ra大于80的细管径稀土三基色荧光灯,主要用房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应达到9W/M2

B. 教室灯具悬挂高度距桌面的距离不应低于1.70m,灯管应采用长轴垂直于黑板的方向布置

C. 教室课桌面上的平均照度不低于150Lx,黑板应设专用黑板照明灯具,平均照度不低于300Lx,最低均匀度宜为0.7,黑板灯具不得对学生和教师产生直接眩光

D. 坡地面或阶梯地面的合班教室,前排灯不应遮挡后排学生视线,并不应产生直接眩光答案:C

第5 题. 教学用房的环境噪声控制设计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普通教室室外环境噪声应符合以

下哪个标准:

A. 不大于40dB

B. 不大于50dB

C. 不大于60dB

D. 不大于70dB

答案:B

第6 题. 学校学生宿舍建筑设计应符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等国家有关标准,以下哪种提法是正确的:

A. 学生宿舍可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B. 学生宿舍每室居住学生不宜超过8人,人均使用面积应不宜小于3.0m2

C. 男女学生宿舍可设置在同一区域,但不得与教学用房合用建筑的同一个出入口

D. 当宿舍采用单层床时,居室净高不宜低于3.0m;当采用双层床时,居室净高不宜低于

3.1m;当采用高架床时,居室净高不宜低于3.35m

答案:D

第7 题. 按照《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等国家有关标准,关于学校学生厕所设施设置,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教学用建筑每层均应分设男、女学生卫生间及男、女教师卫生间,当教学用建筑中每层学生少于3个班时,男、女生卫生间可隔层设置

B. 在中小学校内,当体育场地中心与最近的卫生间的距离超过200m时,可设室外厕所

C. 男生卫生间卫生洁具应至少为每40人设1个大便器或1.2m长大便槽;每20人设1个小便斗或0.6m长小便槽

D. 女生应至少为每13人设1个大便器或1.2m长大便槽

答案:B

第8 题.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哪一条规定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卫生工作行使监督职权,其职责之一是对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选址、设计实行卫生监督

A. 第六条

B. 第八条

C. 第二十六条

D. 第二十八条

答案:D

第9 题. 采光是学校卫生设计中一个重要指标,下列关于学校建筑采光设计提法错误是:A. 应符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等国家有关标准

B. 教室朝向宜采用南北向的双侧采光,采用单侧采光时,光线应从学生座位的右侧射入;教室为南向外廊式布局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面

C. 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窗玻璃应满足教学要求,不得采用彩色玻璃,教室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5

D. 普通教室冬至日满窗每天日照不应少于2h;中小学校至少应有1间科学教室或生物实验室的室内能在冬季获得直射阳光

答案:B

第10 题. 学校设计所采用的装修材料、产品、部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有关规定及国家有关材料、产品、部品的标准规定。新装修完的教室投入使用前,空气中甲醛含量应小于:

A. 0.10mg/m3

B. 0.15mg/m3

C. 0.30mg/m3

D. 0.50mg/m3 答案:A

2019年贵州省遵义卫生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2019年贵州省遵义卫生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 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原 则。 A、巩固性 B、启发性 C、直观性 D、因材施教 【答案】C 【解析】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故选C。 2、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解析】癸卯学制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故选B。 3、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答案】A 【解析】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二

及答案(二)环境卫生学试题 1. 致癌物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 直线 B. U 型 C. S型 D .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答案】 A 2. 可造成饮用水化学性污染中毒的物质不包括:() A. 氰化物 B. 铬 C. 硝酸盐 D. 放射性物质 E. 砷、汞 【答案】 D 3. 下列何者不是饮水处理常用混凝剂:() A. 明矶 B. 漂白粉、漂白粉精 C. 三氯化铁 D. 聚合氯化铝 E. 硫酸铝 【答案】 B

4.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A. 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规模 B. 远期和近期规划结合,总体和详细规划结合 C. 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景观环境 D .经济技术合理 E.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 【答案】 D 5. 原生环境是指:() A. 天然形成,且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B. 天然形成,且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C. 天然形成,且受动物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D. 天然形成,且受人和动物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E. 人类生存的环境 【答案】 A 6. 光化学烟雾中,光化学氧化剂包括:() A. O3 B. PANs C. 醛类化合物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7. 化妆品对健康的影响不包括:() A.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B .化妆品痤疮

C. 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造成的危害

D. 微生物污染造成的危害 E. 军团菌病 【答案】 E 8. 下列哪项不属于公害事件:() A. 痛痛病 B. 水俣病 C.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D. 温室效应 E. 光化学烟雾事件 【答案】 D 9. 土壤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转化受到土壤PH 值的影响,其特点是:() A. PH 值低,金属溶解度高 B. PH 值高,金属溶解度高 C. PH= 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D. PH > 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E. 土壤中金属的溶解度与土壤的 PH值无关 【答案】 A 10. 下列何者不是影响饮水氯化消毒的因素:() A. 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B. 加氯设备 C. 水的PH D. 水的浑浊度 E. 水温

环境卫生学 题库大全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环境介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2.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_____和______。 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4.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气;水;土壤 2.自然环境;生活环境 3.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4.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5.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三、选择题 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学校卫生题目和答案

学校卫生工作题目和答案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性器官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一般出现在(D ) A.青春期早期 B.青春期前期 C.青春期后期 D.青春期中期 E.青春期晚期 2、出现身高突增高峰的是(A ) A.青春期早期 B.青春期中期 C?青春期晚期 D.青春期前期 E.青春期后期 3、青春期晚期表现不包括(C) A.生长速度减慢 B.骨骺融合后停止生长 C.性器官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 D.社会化过程加速 E.持续约2年 4、突增年龄指(C ) A.生长突增开始的年龄 B.生长突增结束的年龄 C.生长突增中增幅最大的一年 D.青春期开始的年龄

E.月经或首次遗精的年龄 E) 5、衡量个体各种青春期发育征象顺序的重要标志是 A.生长突增 B.交叉现象 C?发育类型 D.性别形态发育 E.突增年龄 6、男女发育曲线的交叉一般为(B ) A.1 次 B.2 次 C.3 次 D.4 次 E.5 次 7、13 岁女生肺活量与男生肺活量的比例约为 A.70% B.80% C.92% D.60% E.65% 8、男孩运动能力的快速增长一般发生在 A.6?10岁 B.7?15岁 C.15?20 岁 D.20?25 岁 E.7?12 岁 9、女孩的优势运动能力包括(D ) A.速度 B.耐力 C?力量

E.以上都不是 10、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 A.胎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 11、幼儿期口头语言的发展特点不包括(A) A.先表达,后理解 B.先发声,后用语法句法 C.3 岁是掌握词汇数量的激增阶段 D.在词汇量增加的基础上,发展到能简单叙述此前的事件 E.读100以内的数 12 、一生中机械记忆力的最高峰为(B ) A.8 岁 B.10 岁 C.15 岁 D.18 岁 E.25 岁 13、绝大多数生长发育指标个体差异的原因是(E)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营养状况 D.社会因素 E.遗传和环境因素 14、能决定个体实现的最大成长潜力的是(D ) A.个体营养状况

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上)试题

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上)试题 判断题部分 第 1 题. 室内温度教学环境微小气候的一个指标,中小学校内普通教室的采暖设计温度不应低于20℃ A. √ B. × 答案:B 第2 题. 学校应按《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等国家有关标准,教学用建筑每层均应分设男、女学生卫生间及男、女教师卫生间 A. √ B. × 答案:A 第3 题. 学生学习环境主要是教室,学生有70%的时间活动在教室内,教室等学习环境的环境功能与使用功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因此学生学习环境设计卫生审查是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 A. √ B. × 答案:A 第4 题. 教室照明均匀度=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教室课桌面上最低均匀度宜为 A. √ B. × 答案:A 第5 题.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规范适用范围不包括农村中小学校 A. √ B. × 答案:B 第 6 题. 卫生部门在对学校建设项目进行现场验收审查,如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则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或给予行政处罚 A. √ B. × 答案:B 第7 题. 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机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A. √ B. × 答案:A 第8 题. 按照《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要求,学校教学用建筑内应在每层设饮水处,每处应按每40人~45人设置一个饮水水嘴计算水嘴的数量 A. √ B. × 答案:A 第9 题. 学校建有二次供水设施的,应符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等的要求。二次供

水储水池(罐)应有安全防护和消毒设施。二次供水蓄水池周围30m内应无污染源 A. √ B. × 答案:B 第10 题. 学校建设项目一般可包括选址、方案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阶段,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就相应贯穿在选址、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四个阶段之中 A. √ B. × 答案:A 第1 1 题.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法规依据 A. √ B. × 答案:A 第1 2 题. 教室人均面积=教室建筑面积/该教室容纳学生人数 A. √ B. × 答案:B 第1 3 题. 室内温度教学环境微小气候的一个指标,中小学校内普通教室的采暖设计温度不应低于20℃ A. √ B. × 答案:B 第1 4 题. 学校校内设置的游泳场所、公共浴室等各类公共场所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应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依据相应国家卫生标准进行 A. √ B. × 答案:A 第1 5 题. 学校应按《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等国家有关标准,教学用建筑每层均应分设男、女学生卫生间及男、女教师卫生间 A. √ B. × 答案:A 第1 6 题. 小学卫生室可只设1间,中学宜分设相通的2间,分别为接诊室和检查室,并可设观察室 A. √ B. × 答案:A 第1 7 题. 学校设计阶段的卫生审查是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的中心内容,在这一阶段,卫生审查的方式以现场审核为主 A. √ B. × 答案:B 第1 8 题. 如学校建设设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按照国家相关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卫生学评价和验收等

2012年12月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考核试题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试题 一、填空题 1、常用的低温灭菌方法有(写出3类)___________、等离子体灭菌、化学浸泡灭菌;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为 _____________。 2、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测指示菌为____________. 3、平板暴露法采样时,物品准备:9cm直径无菌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无菌纸。采样时间:在___________处理后、操 作前进行采样。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_____________.方法:室内面积≤30㎡,设一条对角线取______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_____点;室内面积>30㎡,设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及中心点。采样时,动作要轻,注意布点顺序、收取顺序要一致;采样后,注意做__ _________。Ⅱ类环境中,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为<___________cfu /cm3,Ⅲ类类环境中,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为<__________ cfu /cm3。 4.物体表面采样时,物品准备:5cm×5cm的标准无菌规格板、装有无菌棉拭子+10ml采样液、酒精灯和弯盘。采样时间:在____________处理后进行采样。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2,取__________表面;被采表面>100㎝2,,取________㎝2。 5、Ⅰ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________ cfu /cm2。Ⅱ 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 <________ cfu /cm2。Ⅲ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 <__________ cfu /cm2。 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__________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6、医疗用品卫生标准: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_________. 接触皮肤或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5,共25分) 1、关于无菌器械保存液和消毒剂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无菌器械保存液应该是无菌的,最多允许检出少量微球菌 B、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2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C、无菌器械保存液细菌总数应≤5 cfu/ml ,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D、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10cfu/ml,允许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E、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2、关于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B、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C、灭菌剂每月生物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D、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的浓度应每天监测 E、对戊二醛浓度的监测应每月不少于1次 3、关于地面和拖洗工具的消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地面应经常用含氯消毒剂拖洗,既能消毒,又能增白 B、因为2%戊二醛是高水平消毒剂,有条件时最好用戊二醛拖地,消毒效果好 C、地面应湿式轻扫,保持清洁,局部有血迹等污染时局部用消毒剂处理 D、脱洗工具使用后先洗净,再消毒,然后晾干 E、检验科的地面每天均需用消毒剂脱洗 4、灭菌速度快、灭菌效果好、经济、环境污染小的是()E A、环氧乙烷灭菌法 B、戊二醛浸泡灭菌法 C、辐射灭菌法 D、过氧乙酸浸泡灭菌法 E、压力蒸汽灭菌法 5、属于低水平消毒剂的是() A、戊二醛 B、过氧乙酸 C、碘伏 D、洗必泰 E、异丙醇

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上)试题.doc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上)试题 判断题部分 第 1 题 . 室内温度教学环境微小气候的一个指标,中小学校内普通教室的采暖设计温度不 应低于 20℃ A.√ B.× 答案: B 第 2 题 . 学校应按《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 )等国家有关标准,教学用建筑每层均应分设男、女学生卫生间及男、女教师卫生间 A.√ B.× 答案: A 第 3 题 . 学生学习环境主要是教室,学生有 70%的时间活动在教室内,教室等学习环境的环境功能与使用功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因此学生学习环境设计卫生审查是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 A.√ B.× 答案: A 第 4 题 . 教室照明均匀度=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教室课桌面上最低均匀度宜为 A.√ B.× 答案: A 第 5 题 .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 )于 2012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该规范适用范围不包括农村中小学校 A.√ B.× 答案: B 第 6 题 . 卫生部门在对学校建设项目进行现场验收审查,如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则发出 《卫生监督意见书》或给予行政处罚 A.√ B.× 答案: B 第 7 题 . 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 危机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A.√ B.× 答案: A 第 8 题 . 按照《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 )要求,学校教学用建筑内应在每层设饮水处,每处应按每 40 人~ 45 人设置一个饮水水嘴计算水嘴的数量 A.√ B.× 答案: A 第 9 题 . 学校建有二次供水设施的,应符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等的要求。二次供

(完整版)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 1.环境应激:是指家畜对干扰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生理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 2. 生物节律:动物由于光照时数的周期性变化,其生理状态、生化过程、行为习性也呈现周期 性变化,这种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3.临界温度:指气温下降或升高时,引起机体代谢率开始提高时的环境温度,分上限和下限,一般指下限临界温度. 4.动物福利:维持动物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和正常生长所需的一切事物。 5.尘肺病:微粒侵入到肺组织的淋巴间隙和淋巴管内,并阻塞淋巴管,淋巴液潴留,导致结缔组织增生,肺组织坏死。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自然环境的三大要素是指气候因素、土地因素、生物因素。 2家畜的体热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体热调节中枢存在于下丘脑。 3.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温湿指数的值越大(THI>69),奶牛热应激越严重;气温低于0℃时,风冷却力的值越大,家畜冷应激越严重;温热因素中以气温为核心。 4.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眼、视神经导致动物的下丘脑兴奋,使其分泌促释放激素;这些促释放激素经下丘脑下部-垂体门静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分泌促激素;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参与代谢。 5.空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微生物和粉尘三个方面的内容。 6.畜牧场粪便处理与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用作肥料、用作饲料、生产沼气。 7、水资源的种类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和降水三大类。 。 8.根据外围护结构的封闭程度,畜舍可分为开放式畜舍、半开放式畜舍、封闭式畜舍等类型。 9.畜舍横向机械通风的方式有负压通风,正压通风、和正负压联合通风。 10. 高山病的发生,是由于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所致。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小气候与大气候的不同在于个别气象因素的差异。( X )2.高山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缺氧所致。(∨) 3.高纬度地区,家畜发情的季节性不明显。( X ) 4.正常人耳听不到0分贝的声音。(∨)5.增大风速,能促进散热,对家畜有利。(X )6.凡产热少,散热易的家畜临界温度低。( X )7.大肠菌群指数越小,说明水质越好。( X ) 8.采光系数大,畜舍自然采光效果一定好。(∨)9.白肌病是汞中毒所致。(X)

2015年学校卫生试题

学校卫生知识试题 二、选择题 1、《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1990年由(D)发布 A国务院B教育部C卫生部D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卫生部 2、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C)负责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 A卫生监督机构B卫生防疫站 C卫生行政部门D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A)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A普通中小学B普通高校C职业中学D技工学校 4、寄宿制学校应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C)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A 400:1 B 500:1 C 600:1 D 700:1 5、(C)对学校卫生工作行使监督职权 A县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B县级以上卫生防疫站 C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以上疾控机构 6、学校体育器材不符合安全要求,由(B)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进。 A教育B卫生C安全监督D质量监督 7、《中小学校教学卫生基本标准》规定,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小

学不低于(C)平方米,中学不低于1.12平方米。 A 0.8 B 1.0 C 1.15 D 1.2 8、《中小学校教学卫生基本标准》规定,每间教室内至少应设有(B)种以上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 A 1 B 2 C 3 D 4 9、《中小学校教学卫生基本标准》规定,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C)。 A 1:4 B 1:5 C 1:6 D 1:7 10、托幼机构聘用卫生保健人员应当按照收托(C)名儿童至少设1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配备卫生保健人员。 A 100 B 120 C 150 D 200 三、多项选择题 1、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BCD) A监测学生健康状况;B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C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D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2、普通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劳动,不得让学生(ABD)。 A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B参加夜班劳动 C适当的劳动D形式不安全工种的作业3、学校应当积极做好近视眼、(ABCD)贫血、脊柱弯曲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 A弱视、沙眼;B龋齿;C寄生虫;D营养不良

学校卫生试题

学校卫生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所称的学校,是指普通中小学、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及(普通高等学校)。 2、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 3、寄宿制中小学应设置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4、学校学生课桌椅的设置应是每间教室(两种以上)型号。 5、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普通中小学必须开展(健康教育)课。 6、供学生使用的娱乐器具不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 7、拒绝或者妨碍学校卫生监督员依法实施卫生监督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警告。 8、学校教室采光、照明等环境质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单位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进。 9、行使学校卫生监督职权的机构设立学校卫生监督员,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聘任并发给学校卫生监督员证书。 10、学校应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

二、选择题 1、《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1990年由(D)发布 A国务院B教育部C卫生部D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卫生部 2、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C)负责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 A卫生监督机构B卫生防疫站 C卫生行政部门D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A)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A普通中小学B普通高校C职业中学D技工学校 4、寄宿制学校应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C)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A 400:1 B 500:1 C 600:1 D 700:1 5、(C)对学校卫生工作行使监督职权 A县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B县级以上卫生防疫站 C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以上疾控机构 6、学校体育器材不符合安全要求,由(B)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进。 A教育B卫生C安全监督D质量监督 7、《中小学校教学卫生基本标准》规定,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C)平方米,中学不低于1.12平方米。 A 0.8 B 1.0 C 1.15 D 1.2

公共场所预防性监督方法和要点

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监督方法和要点 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监督是指卫生监督机构对公共场所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扩建)的选址、设计,竣工验收实施卫生监督。 目的: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把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和可能产生的不卫生问题消除或者控制在选址、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也就是使公共场所建成投入使用后,不致于发生局部危害或污染外界环境,不致于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并具有预防和控制疾病,保护和增进健康的功能。 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是与建设项目的建设进程相对应的。建设项目的建设包括选址、设计和施工三大环节,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工作就贯穿在选址、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四大阶段之中。具体的监督程序多表现为受理、资料审查、认可、施工现场监督、竣工验收五个步骤。 (一)选址阶段的预防性卫生监督 公共场所的选址十分重要,一旦选择不当,不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带来一系列卫生问题。 对公共场所的选址进行卫生审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要求。 2、所选择的地址尽可能符合下述要求:地势平坦、干燥,地下水位低,土壤清洁,空气清新,通风日照良好,水源不受污染,交通方便。

3、附近无污染源(产生烟气、毒气、臭气、噪声源等工业企业),有污染源时地址是否选在上风向,有无足够的符合卫生要求的卫生防护距离。 4、是否符合布局合理的要求:可根据公共场所的性质、服务功能和卫生标准的要求进行布局。如住宿场所,应选在交通方便,环境相对安静的地段;疗养性质的旅店宜选在安静、空气清新的风景区;文化娱乐与文化交流场所,应建于交通方便的城市发展中心区,同时接近居民区,远离工业污染源的地段;理发和美容店、公共浴室等,应选于接近居民区和交通方便的地段。 (二)设计阶段的预防性卫生监督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设计三个前期阶段,这些阶段都可能存在一些对环境、对人体产生影响的卫生问题。大量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往往从这些阶段开始。 1、受理 由项目建设单位填写“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申请书(Y-01)”,并提交建筑物的选址和环境情况,设计图纸、卫生专篇等材料。一般包括设计说明书,总体平面布置图,主建筑物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包括二次供水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等),工艺流程图,工艺设备平面与立面配置图,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图,给排水系统平面与透视图,洗衣房、消毒间及设备图,卫生防护措施,设备的设计图及文字说明(包括防震隔音、防潮、防辐射等),三废治理的设计图及文字说明等。 2、审查

《卫生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五)

《卫生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小孩眼球的_______距离较短,物体往往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 2.传染源是指被_______感染的人或动物,它包括病人、_______和受感染的动物。 3.精神性厌食是一种由_______因素引起的_______障碍。 4.最重要和最常用的生长发育形态指标是_______和_______。 5.脂类是_______和_______的总称。 6.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是_______,又名_______。 7.病原携带者包括_______和_______。 8.脊柱生理性弯曲包括颈部前弯、_______部后弯、腰部前弯和____部后弯。 9.日射病是由于阳光长时间照射_______,使脑膜和大脑充血,为_______的一种类型。 10.骨折的急救原则是_____。儿童骨折时可能发生“折而不断”的情形,这叫做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6分) 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 ) 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B.保护易感者、管理传染源 C.保护感染源、管理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 D.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2.对于3~6岁儿童来说,鱼和肉理想的烧切方法应该是( ) A.碎末 B.去刺、小丁 C.大块 D.肉泥 3.2~7岁儿童身高的推算公式是( ) A.身高=年龄×4+70厘米 B.身高=年龄×4+75厘米 C.身高=年龄×5+70厘米 D.身高=年龄×5+75厘米 4.以下关于左脑的不正确描述是( ) A.左脑主要通过语言和逻辑表达内心世界 B.左脑与右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 C.左脑具有显意识功能 D.很小的孩子能在一群人中辨认出一张脸,这是左脑的功能 5.心脏听诊中,听到的柔和、风吹一样的声音是( ) A.器质性杂音 B.心跳 C.脉搏 D.功能性杂音 6.以下关于儿童恐惧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儿童的恐惧是短暂的,随着儿童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恐惧会慢慢消失 B.儿童只会对具体事物感到恐惧,而对抽象概念则因无法理解,也就无所谓恐惧 C.恐惧症就是恐怖症 D.恐惧症是无法用“脱敏”法矫治的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分别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 A.智力发展正常 B.乐于与人交往 C.行为统一和协调 D.情绪稳定 E.性格特征良好 2.听力检查的方法有( )

学校食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查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204 学校食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查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学校食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预 防性卫生监督审查制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为加强学校食堂建设项目的预防性卫生监督,保证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工作的质量,使学校食堂的建设达到卫生要求,保障学校师生的饮食安全,促进龙岗区学生食堂建设,根据《食品卫生法》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县范围内的学校、幼儿园在新建、改建、扩建食堂项目时必须严格按照食堂卫生安全规范标准设计,并向所管辖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核,达不到食堂卫生安全规范标准设计要求的要及时整改,工程竣工验收必须由卫生监督部门参加,达到食堂卫生安全规范标准要求的发放给食堂卫生许可证。学校未申请预防性卫生监督、擅自建设而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的,由学校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 二、学校食堂建设项目的预防性卫生监督需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申请书》; 2、设计图纸(根据建设项目选址、初设、施工的不同

2020年公卫医师《学校儿童少年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公卫医师《学校儿童少年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一、A1 1、对于普通中小学、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教育部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有明确的规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 B、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 C、保证中学生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D、保证小学生每天有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E、饭前、饭后1小时内不宜组织剧烈运动 2、中小学生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包括户外的活动、体育锻炼、游戏、休息。徒步往返学校等)应该为 A、小学生不少于2~2.5小时,中学生不少于1.5~2小时 B、小学生不少于2.5~3小时,中学生不少于2~2.5小时 C、小学生不少于3~3.5小时,中学生不少于2~2.5小时 D、小学生不少于4~4.5小时,中学生不少于3~3.5小时 E、小学生不少于5~5.5小时,中学生不少于4~4.5小时 3、学校卫生标准(GB/T17223-17224,2012)要求,小学生、初中生以及高中生每日睡眠时间分别不宜少于 A、12小时,11小时,10小时 B、11小时,10小时,9小时 C、10小时,9小时,8小时

D、9小时,8小时,7小时 E、8小时,7小时,6小时 4、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每节课时间是 A、小学20分钟,中学30分钟,大学40分钟 B、小学30分钟,中学35分钟,大学40分钟 C、小学40分钟,中学45分钟,大学50分钟 D、小学45分钟,中学50分钟,大学60分钟 E、小学45分钟,中学50分钟,大学90分钟 5、学习、记忆的电生理学基础是 A、突触长时程增强电位 B、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C、胆碱能神经元动作电位 D、内流钙离子 E、经典条件反射 6、老师的提醒使娟娟很快适应了课堂学习,是老师应用了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征的 A、始动调节 B、动力定型 C、优势法则 D、保护性抑制 E、镶嵌式活动

动物环境卫生学练习题

动物环境卫生学练习题 《动物环境卫生》练习题 第1章温热环境 一、名词解释: 1、温热环境; 2、气象; 3、动物福利; 4、热增耗; 5、气候; 6、太阳高度角; 7、光敏作用;8、等热区;9、绝对湿度;10、相对湿度;11、饱和差;12、露点;13、气温日较差;14、风向频率图;15、应激;16、适应17、光周期18、长日照动物19、临界温度20、有效温度 二、填空题: 1、温热环境是指与畜禽散热相关的所有物理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非蒸发散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其光谱组成按人类视觉反应可分为三个光谱区,即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应激反应阶段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紫外线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度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的不良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太阳高度角随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变化。 8、过度紫外线照射可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不良反应。 9、过度红外线照射可引起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不良反应。 10、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一旦饲料中缺乏维生素D时,则黑色皮肤的较白色皮肤的家畜_______ 患佝偻病或软骨症。 11、可见光是太阳辐射能使家畜产生_______和__________的部分,并通过家畜的眼睛的视网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家畜机体反应,从而提高或降低新陈代谢,影响机体的生理过程。 12、红外线生物学的基础主要是___________。 13、家畜高温时的热调节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4、在高温的环境中,动物主要依靠____________散热。 15、家畜低温时的热调节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6、猪生长肥育的适宜温度范围在_____之间。牛的生长肥育温度以_____左右最佳。各种家禽产蛋的适宜温度为_____。 17、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则露点_______,否则,反之。 18、一般,种鸡和蛋鸡光照强度可保持在_______;肉鸡和雏鸡______即可。 19、空气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个相邻地区的_______差异而导致_____差产生的。 三、选择题: 1、在气象因素诸因素中,核心因素是_______。 A、气温; B、气湿; C、气流;

幼儿学前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学前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大] [中] [小]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对出生头4—6个月的孩子,最好的食物和饮料是() A.牛奶 B.羊奶 C.鲜果汁 D.母乳 2.乳牙共20颗,于()出齐。 A.1岁半左右 B.2岁左右 C.2岁半左右 D.3岁左右 3.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生成()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4.动静交替,劳逸结合,这符合大脑皮层的()原则。 A.优势兴奋 B.镶嵌式活动 C.建立动力定型 D.保护性抑制 5.乳母饮食中除主食和多样化的副食外,还应多吃些粗食,使乳汁中有足量的()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6.构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是() A.铁 B.锌 C.碘 D.钙 7.在六种营养素中,可以产热的营养素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8.维生素C又名() A.硫胺素 B.胡萝卜素 C.抗坏血酸 D.叶酸 9.增进抗龋齿能力的最主要微量元素是()

A.钙 B.氟 C.磷 D.维生素D 10.假如小儿未见流鼻血,大便呈柏油样,则表明发生了(),应立即就诊。 A.肛门裂 B.细菌性痢疾 C.肠套叠 D.消化道出血 11.当两眼向前视时,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即称为() A.斜视 B.弱视 C.近视 D.斜视性弱视 12.计划免疫属于() A.自然自动免疫 B.自然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人工被动免疫 13.()是由空气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细菌性痢疾 C.甲型肝炎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4.孤独、退缩、对亲人没有依恋之情,不能领会表情的含义,也不会表示自己的要求和情感,这是婴儿孤独症的()障碍。 A.行为 B.语言 C.社会交往 D.情绪 15.肥胖症属于() A.心身疾病 B.营养性疾病 C.消化道疾病 D.遗传性疾病 16.在冷水浴中刺激较温和、方法简便的锻炼方法是() A.冷水擦身 B.冷水盥洗 C.冷水冲淋 D.冷水洗手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新生儿期保健重要的是帮助小生命度过“营养关”、“温度关”和“________关”。 2.婴幼儿眼球前后距离较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面,称________。 3.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给家长用的一种简便易行、可观察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的保健

环境卫生学试题

环境卫生学试题 一、填空题 1. 氨氮水样采集在聚乙烯瓶或玻璃瓶内,要尽快分析。如需保存,应加硫酸使水样酸化至pH<2,2-5℃下可保存。(7天) 2. HJ/T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发布日期与实施日期为。 (2004年12月9日) 3. 气态污染物是以分散在排放气体中的各种污染物。(气体状态) 4.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是:(1);(2)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3)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 5. HJ/T637-2012《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发布日期为2012年2月29日,实施日期为。(2012年6月1日) 6. 根据土壤监测目的,土壤环境监测有4 种主要类型:、、监测、环境评价监测和监测。 (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建设项目土壤、土壤污染事故) 7. 土壤是连续覆被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物质,是随着、、、和 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历史自然体。(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 8. 我国环境管理体制体现了“”的原则。(统一管理,分工负责) 9. HJ/T544-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的发布日期为2009年12月30日,实施日期为。(2010年4月1日)10. 测定石油类水样,用1000ml样品瓶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用500ml样品瓶采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采集好样品后,加入盐酸酸化至。(pH≤2)

11. 控制噪声的主要方法有。 (噪声降噪,声源降噪,隔声,消声器降噪,绿化降噪) 12. 我国《环境保护法》对造成环境污染危害规定的民事责任形式有两种:。(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 13. 氮氧化物是指空气中以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以NO2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5. 环境噪声主要来自、、等四个方面。(交通、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及社会生产) 16..标准状态下的干排气指温度为273.1K,压力为101325Pa条件下的排气。(不含水分) 17.过量空气系数是指燃料燃烧时与理论空气需要量之比值。(实际空气供给量) 18.颗粒物指燃料和其他物质在燃烧、合成、分解以及各种物料在机械处理中所产生的悬浮于排放气体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状物质) 二、单选题 1. 1. 我国制定的环境监测标准属于 A 环境行业标准

学前卫生学试题和答案

学前卫生学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新生儿出现水肿现象往往发生在出生后(b ) A.1天 B.3~5天 C.10天 D.30天 2.婴幼儿呼吸方式的特点是(b ) A.以胸式呼吸为主 B.以腹式呼吸为主 C.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方式并重 D.既不属于胸式呼吸也不属于腹式呼吸 3.儿童在出生后某一时期胸围会赶上头围,该现象发生的时间段是(b ) A.6个月左右 B.1岁左右 C.1岁半左右 D.2岁左右 4.儿童体格发育最重要及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c ) A.手长、足长 B.上下肢长度 C.身高和体重 D.头围和胸围 5.具有抗生酮作用的营养素是(c ) A.蛋白质 B.脂类 C.碳水化合物 D.水 6.不属于引起食物中毒原因的是(d ) A.食品被污染 B.动植物组织本身含有有毒物质 C.有毒化学物质被加入食品之中 D.食用致敏食物 7.不属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症状表现的是(d) A.面色苍黄 B.肝、脾、淋巴结肿大 C.表情呆滞、嗜睡 D.恶心 8.“常规遮盖法”被公认为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主要用来治疗(c ) A.远视 B.近视 C.弱视 D.散光 9.丙种球蛋白是( b) A.自动免疫制剂 B.被动免疫制剂 C.非特异性免疫制剂 D.自然自动免疫制剂 10.具有低烧、多汗、夜惊、磨牙症状表现的儿童可能患了(a ) A.蛔虫病 B.蛲虫病 C.钩虫病 D.鞭虫病 11.给儿童测体温前要让体温计的水银线处于(c ) A.37℃以下 B.36℃以下 C.35℃以下 D.34℃以下 12.儿童梦魇现象属于(a ) A.睡眠障碍 B.情绪障碍 C.品行障碍 D.心理机能发育迟缓 13.家长或教师矫治儿童焦虑症、恐怖症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a) A.系统脱敏法 B.阳性强化法 C.负强化法 D.消退法 14.儿童膳食中所供热能占总热量25%的餐点是(a ) A.早餐 B.午餐 C.午点 D.晚餐 15.一般情况下,骨折现场急救处理的第一步是(a ) A.固定 B.冷敷 C.止血 D.把伤者移到担架上 16.给婴幼儿测量体温的合适情境是(d ) A.哭闹 B.饭后 C.运动后 D.安静后 1.新生儿的头围平均为(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