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表面工程结课论文

材料表面工程结课论文
材料表面工程结课论文

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

摘要

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是指在材料表面制备出一定厚度的纳米结构表层的方法。它的工艺设计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外加载荷必须足够大,使材料表面产生塑性变;外加载荷反复作用于材料的表面,保证表面积累足够大的塑性变形量;外加载荷与材料表面的接触必须光滑,避免材料表面发生损伤。本论文概述了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研究的现状,包括表面纳米化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结构特征、功能特性以及应用等,并对表面纳米化研究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结构性能研究进展应用

1前言

表面工程是经表面预处理后,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和表面复合处理技术,改变固体金属表面或非金属表面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形态和应力状态等,以获得所需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表面涂覆、表面改性和表面复合处理技术。表面工程的概念由英格兰伯明翰大学教授汤·贝尔于1983年首次提出,现已发展成为跨学科的边缘性、综合性、复合型学科。表面工程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改变材料表面及近表面区的形态、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或赋予材料一种全新的表面。一方面它可有效地改善和提高材料和产品的性能(耐蚀、耐磨、装饰性能),确保产品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还可赋予材料和器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1]。

工程金属材料在工业上用途广、用量大,利用纳米技术提高工程金属材料的综合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自H.Gleiter教授利用金属蒸发冷凝一原位冷压成型法制备出纳米材料以来,人们又相继开发出多种制备方法,如非晶晶化法、机械研磨法和强烈塑性变形法等[2]。但是,由于制备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和材料外形尺寸有限、内部存在界面污染、孔隙类缺陷多等因素的制约,现有的制备技术还未能在工程金属材料上取得实际应用。而在服役环境下,金属材料的失稳多始于表面,因此只要在材料上制备出一定厚度的纳米结构表层,即实现表面纳米化,就可以通过表面组织和性能的优化提高材料的整体性能和服役行为[3]。

表面纳米化技术是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一定的处理,使其表面层组织细化至纳米量级,在块体金属表面获得一层(几十微米厚)的纳米晶组织。由于表面纳米化将使金属表面呈压应力状态,所以当金属受到拉应力时,压应力可抵消掉一部分或全部拉应力,从而减小裂纹扩展速率,提高金属材料抗疲劳性能。与其它纳米材料制备方法不同的是,表面纳米化采用常规表面处理技术或对表面处理技术进行改进即可实现。此外,表面纳米化材料的组织沿厚度方向呈梯度变化,这些技术在工业上应用并不存在明显的障碍;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剥层和分离[4]。因此,这种新材料有着开发应用的潜力。最近,表面纳米化已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今后几年内纳米材料研究领域最有可能取得实际应用的技术之一。

2 表面纳米化的制备方法

在块状粗晶材料上获得纳米结构表层有3种基本方式:表面涂层或沉积、表面自身纳米化和混合方式[3].如图2.1所示。

2.1表面涂层或沉积

第一步先制备出具有纳米尺度的颗粒,再将这些颗粒固结在材料的表面,在材料上形成一个与基体化学成分相同(或不同)的纳米结构表层。这种材料的主要特征是:纳米结构表层内的晶粒大小比较均匀,表层与基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面,材料的外形尺寸与处理前相比有所增加(图2.1(a))。

许多常规表面涂层和沉积技术都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如PVD、CVD、溅射、电镀和电解沉积等。通过工艺参数的调节可以控制纳米结构表层厚度和纳米晶粒的尺寸。整个工艺过程的关键是,实现表层与基体之间以及表层纳米颗粒之间的牢固的结合,并保证表层不发生晶粒长大。目前这些技术经不断的发展、完善,已经比较成熟。

图2.1表面纳米化的3种基本方式

2.2 表面自纳米化

对于多晶材料,采用非平衡处理方法增加材料表面的自由能,使粗晶组织逐渐细化至纳米量级。这种材料的主要特征是:晶粒尺寸沿厚度方向逐渐增大,纳米结构表层与基体之间不存在界面,与处理前相比,材料的外形尺寸基本不变,如图2.1(b)。

由非平衡过程实现表面纳米化主要有两种方法:表面机械加工处理法和非平衡热力学法,不同方法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和由其所导致的纳米化的微观机理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 表面机械加工处理法:在外加载荷的重复作用下,材料表面的粗晶组织通过不同方向产生的强烈塑性变形而逐渐细化至纳米量级。这种由表面机械加工处理导致的表面自身纳米化的过程包括:材料表面通过局部强烈塑性变形而产生大量的缺陷,如位错、孪晶、层错和剪切带;当位错密度增至一定程度时,发生湮没、重组,形成具有亚微米或纳米尺度的亚晶,另外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具有高形变储能的组织也会发生再结晶,形成纳米晶;此过程不断发展,最终形成晶体学取向呈随机分布的纳米晶组织。

图2.2表面机械加处理设备简图图2.3多方向载荷重复作用下,材料内部位错的分布在整个过程中,载荷的作用方式对组织演变影响很大,一种典型的表面机械加工处理设备如图2.2所示。在一个U 形容器中放置大量的球形弹丸,容器的上部固定样品,下部与振动发生装置相连,工作时弹丸在容器内部作高速振动运动,并以随机的方向与样品发生碰撞。对于单次碰撞来说,材料表面晶粒某些达到临界分切应力的滑移系可以开动、产生位错,如果弹丸的后序碰撞方向发生变化,就会促使晶粒其它的滑移系开动,图2.3。多滑移系的开动有助于位错的增殖、运动并加快纳米化的进程,因此在设计工艺时应尽可能地增加载荷的能量和碰撞的频率,并使其以随机的方向作用于材料的表面。

总体来说,能够使材料表面产生局部往复强烈塑性变形的表面处理技术都具有实现表面纳米化的潜力,其中比较成功的方法有:超声喷丸、表面机械加工技术和一些常规技术如普通喷丸、冲击和机械研磨等,利用这些技术已分别在纯铁、低碳钢和不锈钢等常规金属材料上制备出纳米结构表层[5-6]。另外,利用激光脉冲产生的冲击波也可以使材料发生强烈塑性变形,并促使晶粒细化[7]。不同的制备工艺和参数对纳米结构表层的厚度和纳米晶的尺寸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表面处理或在材料上施加一定的应力则有可能加速纳米化的进程[8].

(2) 非平衡热力学法:将材料快速加热,使材料的表面达到熔化或相变温度,再进行急剧冷却,通过动力学控制来提高形核率、抑制晶粒长大速率,可以在材料的表面获得纳米晶组织。用于实现快速加热-冷却的方法主要有激光加热和电子辐射等。

2.3 混合方式

将表面纳米化技术与化学处理相结合,在纳米结构表层形成时、或形成后,对材料进行化学处理,在材料的表层形成与基体成分不同的固溶体或化合物,图1(c)。由于纳米晶的组织形成,晶界的体积分数明显增大,为原子扩散提供了理想的通道,因此化学处理更容易在低温下进行。

总之,表面机械加工处理导致的表面自身纳米化更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这一方面是由于表面机械加工处理法在工业上应用不存在明显的技术障碍,另一方面是由于材料的组织沿厚度方向呈梯度变化,在使用过程不会发生剥层和分离。因此,目前的表面纳米化研究多数集中在由表面机械加工处理导致的表面自身纳米化。

3 表面纳米化结构形成机理

3.1表面纳米化的结构特征

在表面机械加工处理过程中,外加载荷以不同的方向重复地作用于材料的表面,每次接触的瞬间都会在材料表面的局部区域产生一个应力场,使材料发生局部塑性变形。由于应力值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因此材料的变形量和晶粒尺寸沿厚度方向呈梯度变化。图3.1为低碳钢经过表面机械加工处理后的金相组织[9]。由横截面可以看出,低碳钢表附近发生了强烈塑性变形,变形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最大变形深度可达80μm,其中强烈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表面到40μm 深度的范围内,图3.1(a);从表面强烈塑性变形区内金属的流变条纹可见,塑性变形是在微体积元内沿各个方向随机发生的,图3.1(b)。这种变形方式与由其它强烈塑性变形法制备的纳米材料中,沿某特定方向发生的塑性变形有着明显的不同。

图3.1低碳钢经过180 min 表面机械加工处理后的金相组织

表面纳米化使材料表面(和整体)的机械和化学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表面纳米晶层的硬度显著提高,并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与显微组织未发生变化的心部相比,表面硬度可提高几倍,表面以下亚微晶层的硬度也明显的增大。

低载荷下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与表面处理前相比变化不大。随着载荷的增加,未处理材料的磨损量急剧增大,而表面纳米化材料的磨损量变化却很小,图3.2(a)。可见表面纳米化能够明显地提高高载荷下材料的耐摩擦磨损性能。在实验初期,表面纳米化材料的抗冲击性能明显优于处理前,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二者的差距逐渐减小,这主要是由于纳米结构表层因冲击次数增加而逐渐消失所致,图3.2(b)。

图3.2低碳钢表面机械加工处理后(a)磨损量随载荷的变化;(b)冲击能量损耗与刮削体积的关系

3.2形变诱发的纳米化机理

1)高层错能立方系金属(以纯铁为例[10] )

纯铁的塑性变形方式为位错运动,在外加载荷的作用下晶粒细化的过程包括:在粗晶内部形成高密度的位错墙和位错缠结;通过不断地吸收位错,位错墙和位错缠结逐渐演变成小角度亚晶界;小角度亚晶界继续吸收位错而转变成大角度亚晶界;亚晶内部重复上述过程,

使晶粒尺寸不断减小、取向差不断增大,最终形成等轴状、取向呈随机分布的纳米晶组织。

2)中等层错能立方系金属(以纯铜为例[11])

纯铜的变形方式主要是位错运动,随着应变量的增加依次形成了由较厚位错墙分割的等轴状位错胞、晶粒尺寸逐渐减小而取向差逐渐增大的亚微晶和取向呈随机分布的纳米晶。机械孪生只发生在表面附近应变量较大的、晶体学取向不适合位错运动的晶粒中,其作用主要是调整晶粒取向,使晶粒碎化易于以位错运动方式进行。

3)较低层错能立方系金属(以316L不锈钢为例[12] )

奥氏体粗晶内部通过位错湮灭和重组形成位错胞;应变量和应变速率的增加诱发机械孪生,形成片层状孪晶;孪晶内部通过位错的运动使显微组织逐渐由片层状向等轴状转变,同时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取向差逐渐增大;最终形成等轴状、取向呈随机分布的纳米晶组织。

4)低层错能立方系金属(以AISI304不锈钢为例[13])

位错在{111)面上滑移、并相互交割形成网格结构;单系孪晶形成并逐渐过渡到多系孪晶;多系孪晶相互交割使晶粒尺寸不断减小,并在孪晶交叉处形成马氏体相;孪晶系增多与孪晶重复交割强度加大使得碎化晶粒的尺寸进一步减小;最终在大应变量、高应变速率和多方向重复载荷的作用下,形成等轴状、取向呈随机分布的马氏体相纳米晶组织。

综上所述,对于立方系金属,高层错能材料的塑性变形一般通过位错运动;而具有低层错能的材料则为机械孪生;对于层错能介于二者之间的材料,位错滑移和机械孪生两种方式均可发生。对于结构对称性较低(如六方系)的金属,由于滑移面较少,即使在层错能较高的材料中(如钛)也存在着机械孪生[14]。

4 表面纳米化对性能的影晌

4.1表面纳米化层的力学性能

表面纳米化改变了材料表面的组织和结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而且对材料的整体性能也有相当的提高。目前。对于纳米结构表层的力学性能,如强度、硬度、塑性与超塑性、冲击韧度、弹性模量、疲劳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等。抗腐蚀性能、扩散性能、稳定性等已有比较广泛的研究。表面纳米晶层的硬度显著提高.并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与显微组织未发生变化的心部相比,硬度可提高几倍,表面以下亚微晶层的硬度也明显增大;表面硬度的提高有助于改善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但由于机械加工处理引起的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却有可能对材料的耐磨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低载荷下材料的摩擦磨损性与表面处理前相比变化不大。随着载荷的增加。未处理材料的磨损量急剧下降,而表面纳米化材料的磨损量变化很小。可见表面纳米化能够明显提高高载荷下材料的耐摩擦磨损性能。

经研究发现,表面纳米化可以提高低碳钢在低载荷及中等载荷作用下的耐磨性,并可以明显降低摩擦系数;同时,随着载荷的增大,表面纳米化低碳钢的主要磨损机制从磨粒磨损方式转变为疲劳磨损方式.表面性能的改善对材料的整体性能也会产生有利影响阎,l mm 厚度的低碳钢板材双面经过表面机械加工处理后,当双侧纳米层厚度只占板材总厚度的3%时.材料的屈服强度可提高约35%,而伸长率只下降4%。对于块状超细材料来说,强度的提高总是伴随着韧性的明显下降.而表面纳米化能够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整体强度,同时又不明显地降低材料的韧性。

4.2表面纳米层的耐蚀性能

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以后,表面的纳米晶体材料中含有大量能量较高的亚稳定态晶界,表面活性较高,晶界的体积比明显增加,晶界处的原子数较多。活性金属参与腐蚀反应的活性原子增加,使材料易于发生腐蚀反应。但对于惰性金属,表面更易形成致密的钝化膜,反

而可以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能。目前有研究组研究了SMAT低碳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反应活性普遍增加,对于活性金属,纳米化使材料的腐蚀速度增加,并且溶解速度存在明显的尺寸效应。在晶粒尺寸小于35rim时,纳米低碳钢的电化学腐蚀速度随晶粒尺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晶粒尺寸高于35nm时,晶粒尺度对腐蚀速度的影响不大。

4.3表面纳米化对金属疲劳的影响

材料经过表面纳米化处理之后,表层形成的组织均一、性能均一的纳米晶层可以有效地抑制疲劳裂纹的萌生,同时表面形成的压应力层也有助于提高材料的抗疲劳性能。李东等[15-16]利用SMAT技术,在SS400钢焊接接头表面形成了尺寸均匀、晶粒取向呈随机分布的纳米晶组织,实现了焊接接头表层硬度的均匀化,表层硬度明显高于内部,而消除了对接接头表层组织的不均匀性,使焊接接头表面的拉应力变为压应力,提高了焊接接头的抗疲劳性能。

4.4表面纳米化层的热稳定性

纳米晶材料是一种非平衡材料,其热稳定性一直都是科研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样表面纳米化层的热稳定性能也是涉及到表面纳米化技术能否实际应用的一个重要问题。纳米晶体材料中含有大量能量较高的亚稳定态晶界,纳米晶粒长大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体系晶粒和界面的储能降低,阻力来自于原子扩散或晶界迁移需要一定的激活能。

研究表明表面纳米化层的热稳定性与纳米晶界的本征结构即存在大量的三叉晶界和界偶有关,由于三叉晶界和界偶的移动比普通晶界的移动更需要高的激活能,这就使纳米晶层具有了一定的热稳定性。

5 表面纳米化研究的发展前景

表面纳米化作为一种表面工程技术,解决了疲劳裂纹萌生和疲劳裂纹扩展之间的矛盾,在细化易萌生裂纹的材料表面晶粒的同时,使基体又保持可抑制裂纹扩展的粗晶状态。目前,国内已成功在Φ50mm,长500mm的奥氏体不锈钢管和40Cr钢上分别获得了平均尺寸为14nm左右的纳米层,疲劳强度显著提高,表层硬度提高2倍以上,硬化层深度达200μm。

表面纳米化为将纳米技术与常规金属材料的结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这种表面被赋予独特的结构和良好性能的新材料在工业上有着巨大开发应用潜力。目前表面纳米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想实现这种新技术的工业应用,需要解决以下问题:①加工工艺、参数及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对纳米化的影响;②表面纳米化的微观机制及形成动力学;

③纳米结构表层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④纳米结构表层的热稳定性与化学性能。

参考文献

[1] 王兆华, 张鹏, 林修洲, 张远声,材料表面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7.

[2] Gleiter H。Marquardt P.Z Mata11.[J].1984 75:263.

[3] I u K,Lu J.[J ].J Mater Sci Tech.1999 15:l93.

[4]Saito Y, Tsuji N, Utsunomiya H, Sakai T, Hong R G.Scripta. Mater. 1998,39: 1221

[5] 刘刚,吕坚,卢柯.纳米表面工程,徐滨士,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52.

[6]刘刚,吕坚,卢柯.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徐滨士,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069.

[7] Peyre P, Scherpereel X, Berthe L, et al. Mater. Sci.Eng. 2000, A280: 294.

[8] Jain M, Christman T. J. Mater. Res . 1996, 11: 2677.

[9] 雍兴平,刘刚,Lu S,等. 金属学报. 2001.

[10] Tao N.R,Wang Z,B,Tong W.P,Sui M.L Ln J,Lu K.[J].Acta Mater.2002,50:4603.

[11] 吕爱强,刘刚,刘春明.[J].金属学报,2004,40:943.

[12] Zhang H.W,Hei Z,K,Liu G,Lu J,Lu K.[J].Acta Mater.,2003,51:1871.

[13] Wu X,Tao N,Hong Y,Xu B,Lu J,Lu K.[J J.Aeta Mater.2002,50:2075.

[14] Zhu K.Y,Vassel A,Brisset F,Lu K,Lu J.[J].Aeta Mater.,2004,52:4101.

[15] 李东,陈怀宁,刘刚,卢柯,林泉洪.[J].焊接学报.2002.23:18.

[16] 李东,陈怀宁,刘刚,卢柯.金属学报.2001 37,980.

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中文题目(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副标题(土木工程材料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地位) 姓名 年级班级 专业 2013年 5 月

附件2:摘要页示例 摘要(3号黑体) 土木工程活动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生态坏境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其中,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土木工程材料是工程结构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对建筑结构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大多数的材料是一次性的,况且,我国是土木工程建设的大国,所有的建筑物,道路,大坝,铁路,港口等都将消耗大量的材料。土木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既要大力发展,以满足经济增,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注重坏境保护,节约资源,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4号宋体) 关键词:(4号黑体)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可持续发展战略, ABSTRACT(3号黑体) Civil engineering is one of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ost important human activity effect. Among them, the material is the material basis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 is the material basis and the technical guide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structure, however, most of the material is disposable, moreover, China is the big country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ll the buildings,

工业工程结课论文1

新时代下我国工业工程的发展应用研究 摘要:工业工程主要是通过优化和重新组织工作系统的方法, 达到提高效率的 目的, 是一种不需要投资或只需少量投资就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通过分析工业工程在我国应用及发展的基础上, 借鉴国外工业工程实施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实施与应用工业工程的设想, 并对我国工业工程的未来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工业工程;应用;发展;探讨 0引言 工业工程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美国五大工程学科之一。它融工程和管理于一体, 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工业工程( IndustrialEngineering, IE) 是以规模化工业生产及工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 以优化生产系统,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综合效益为追求目标, 在生产制造技术、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等科学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在改革开放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之后, 中国的经济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从过去的资金引进,转变成为现在对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 其中也包括对工业工程的引进。 1工业工程思想在高校改革中的应用 工业工程思想,亦称IE 意识,是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而逐步形成起来的基本思想,反之又使IE实践符合其科学规律,产生具有指导作用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也可叫做IE 的灵魂,或称之为IE 精神。IE 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即成本和效率意识,问题和改革意识,工作简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意识,全局和整体意识,以人为中心的意识。树立工业工程思想(IE意识)比掌握工业工程方法和技术更为重要,这种思想意识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高校改革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我国高校的改革必须在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全面展开,这种改革绝不是资源的简单重组,换汤不换药,而是对现有资源进行更合理的优化配置,达到系统的整体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这既符合工业工程思想(IE意识) ,也是我们高校改革的目的之所在,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思想指导实践,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高校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中,能否牢固树立工业工程思想( IE 意识) ,自觉运用和贯彻工业工程思想,是高校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的关键。 2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中国工业工程(CIE) 诞生后,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千百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应用了工业工程,相当数量的企业应用效果显著。涉及到汽车、钢铁、机械

通信导论结课论文

通信导论论文 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对通信专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通信导论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下面我来简要的介绍下通信导论。通信导论的课程目的和任务即为建立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通信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加深专业认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跟踪最新通信技术的发展。以下为我对通信的了解,作为大一新生,肯定存在好多不足,还望多多指教。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 1通信的实质是实现信息的传输与交换。 2人们可以用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等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信息。通信的根本目的在于传输含有信息的消息,否则,就失去了通信的意义。基于这种认识,“通信”也就是“信息传输”或“消息传输”。 3通信的范畴:语音、图像、数据、多媒体信息传输,更广泛来说,雷达、遥控、遥测等也属于通信。 4.包含信息的消息形式多种多样,这些不同的消息形式形成了不同的通信业务。 5传输一般是远距离的,可以是无线或有线传输。 二、通信系统的构成: 1通信系统:指传输信息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的总合。 2在大多数场通信系统需要进行多路复用、双向进行,信源兼为受信者,通信设备包括发信设备和收信设备。此外,通信系统除了完成信息传递外,还必须进行信息的交换,传输系统和交换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乃至通信

网。通信网中还涉及信令、协议和标准。 3信息源与受信者:信源是消息的产生者,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4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基本功能是使信源和信道匹配,即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信是指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 5传输、复用、交换、网络为现代通信的四大技术。 三、通信系统的分类: 1按消息的物理特征分类: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象通信系统,多媒体通信系统…… 2按调制方式分类:载波调制(连续波调制),脉冲调制 3按传输信号的特征分类: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发展的主流) 4按传送信号的复用方式分类:频分复用(FDM)-无线广播,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波分复用(WDM) 5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系统(载波、电缆、光纤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调幅、调频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空间遥测、雷达导航、微波接力、卫星通信系统) 四、通信方式 1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对于点与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2按数字信号排列顺序分-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五、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工程材料结课论文

工程材料结课论文 ——新型材料-泡沫混凝土 一、认识泡沫混凝土 泡沫混凝土又称为发泡水泥、泡沫砼等; 泡沫混凝土是一种内部含有大量细小、封闭、均匀气孔的泡沫状混凝土材料;材料内部气孔内有大量的空气存在,空气与其它材料相比热惰性能最佳,大大降低了泡沫混凝土材料的导热性能; 材料内部气孔呈封闭状态,互不连通,不能形成空气的对流循环,同时砼内部被气孔所隔离,各球形气孔被固化的水泥浆膜包围,气孔对热能穿透能力形成很大阻力,且具有环保节能、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隔音、抗水、减震等特性; 一般情况下,发泡混凝土主要用于减轻建筑物自身重量或用来隔音、隔热。二、泡沫混凝土的开发背景 泡沫混凝土的开发和应用始于国外; 上世纪3 0年代,由瑞典人开发研制,在挪威大举成功,在欧、美地区迅速取得广泛的应用; 1973年韩国能源大波动以后,为了节约能源韩国实行建筑节能义务化。根据韩国现有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物楼地面,层与层之间强制使用隔音、隔热材料。为了减少楼板之间的噪音与热传递,使用隔音、隔热材料被义务化; 在日、韩的带动下,泡沫混凝土在东南亚国家快速发展。 从建国初期泡沫混凝土由前苏联传入我国,但未能大范围使用; 改革开放后,国内建筑业迅速发展,建筑所消耗的能源也在日渐增加;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的重视,相关的建筑节 能政策不断出台,泡沫混凝土技术在新的机遇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三、泡沫混凝土的开发目的 泡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低且隔热性能突出,因此能提高热效率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可以减轻混凝土对整个建筑物的负荷; 住宅楼的地板层可铺设地板采暖管材用以直接供热,降低上下楼层之间热量的传导及隔绝声音的传播; 泡沫混凝土砌块可使用粉煤灰、矿渣粉等工业废弃物做为主要原料,环保利废。 四、泡沫混凝土的性能特点 1、质量轻:泡沫混凝土的密度在200-1200kg/m3之间,是混凝土的1/2~1/15,能有效减少建筑物的负重;目前市场大多采用密度在300~700kg/m3之间的泡沫混凝土; 2、隔音性能好:泡沫混凝土的隔音性能是普通水泥的5-8倍,充分解决了居住空间的隔音问题; 3、耐高温性能好:泡沫混凝土适用的温度可以达到400℃以上,应用于地面辐射供暖受热不变形,无热分解; 4、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和抗老化性:传统有机隔热材料的耐压强度和抗老化性能较差,泡沫混凝土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可提高保温层的稳固性能和寿命,是传统保温材料的替代产品; 5、环保性能好:泡沫混凝土主要原材料为普通硅酸盐水泥与发泡剂,发泡剂成

材料与社会论文

绪论 材料、能源、与信息是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是构成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同时,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它与人类息息相关乃至被公推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但是人类对材料的认识却是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由浅到深、逐步深入。 经典的时空观念将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历史呈现于过去却蕴含在现在与未来,并且,影响、推进着现在与未来:过去,人类对材料认识的深入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钢铁时代---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兴起,亦是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现在,世界无处不材料,“材料”这个名词已经深深的扎根于人们的思想文化领域,促进了现代文明的发展;未来,材料将真正的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人类文明共同蓬勃发展。 “材料与社会的文明发展”,顾名思义,材料与社会文明的发展唇亡齿寒,若没有材料,社会不可能会发展,人类历史上的许多记载便是明证,再者,若人类文明不存在,那么遑谈材料是否存在了。材料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不论是过去已有的历史,还是蓬勃发展的今朝,更或者是无法预测的未来,都离不开材料。 关键词:物质基础、人类文明、时空观念、材料。 PART 1 与材料的初步对话 材料的定义:材料一般是指人类用以制造生活生产的所需的、有用的物品、器件、构件、机器和其他产品的物质。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称之为材料。如燃料与化学原料、工业化学品、食物和药物,一般都不算是材料。只有那些可为人类社会接受而又能经济的制造有用器件的物质,才能叫做材料。但是根据许多可靠资料来源,这个定义其实不是那么的严格,如炸药、固体火箭推进剂,有人便称之为“含能材料”。另外,就这个定义而言,其中“制造”一词一定涉及了人类的劳动行为,即人类为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借助某种劳动来改造物质。材料定义中“有用”一词就限定了相应劳动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把特定物质改造成具备某种实际使用功效的物件,而“有用”也指的是对人类有用。借助人类劳动的行为并实现对人类有用的目的是材料的基本属性;由此可见,材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概念,其主旨是在于为人类服务。 “材料”与“材料学科”:“材料”一词早已存在,其具体的日期不可考究,但“材料科学”的提出即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于1957年在一些大学成立了十余个材料科学研究中心,至此,“材料科学’这个名词便被广泛应用了。随后,1986年,英国的Pergmon 出版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百科》全书,其内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就是研究有关材料的组成、结构、制备工艺流程与材料性能的用途的关系的产生及其运用。材料及材料科学,一个是原体,而另外一个是衍生题,其涉猎范围之广、涉及知识和人文面之大已经无法具体阐明,此处笔者仅作简要述介。 材料的分类: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依据材料的来源可以分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

现代混凝土新品种,制造技术及其工程上的 应用研究综述 中文摘要: 作为现代混凝土新品种——高强、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其所具有的特性: 轻质、高强特征明显;高耐久性;多功能的特点鲜明;经济性显着。 对于高强、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在制造技术上,主要分为两方面的技术要求。一方面在进行轻集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时,需要同时考虑九个设计参数,分别为:试配强度、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水泥用量、用水量、砂率、轻集料的密度等级、粗细集料总体积、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另一方面就是在实际的配比方法上,有着较多的工艺需要考虑。例如,对于轻集料混凝土的制备可以细分为:轻集料预处理工艺和搅拌工艺;对于轻集料混凝土的施工可以细分为:拌和物的运输、泵送工艺、浇筑和振捣工艺、养护工艺;对于轻集料混凝土生产与施工的质量控制,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对轻集料的质量控制和对轻集料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目前轻集料混凝土在工程上的应用,已经突显其优势。对于高层、桥梁、预制保温部件,都有着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强、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的特性制造技术工程应用 混凝土是由胶结材料(无机的、有机的或是无机有机复合的),颗粒状集料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合理组成的混合料,经水化硬化后形成具有堆聚结构的复合材料。目前应用最广的是以水泥为胶结材料制成的混凝土。由于混凝土具有组成材料多样及其性能不同的特点,所以其分类及命名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根据表观密度不同,可将混凝土分为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和轻混凝土。 重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大于2800 kg/m3,主要用于具有防辐射要求的原子能工程及具有抗冲磨要求的水工工程等。 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在2000~2800 kg/m3,主要用于各种承重结构,例如房屋、桥梁、道路工程中的路面等。 轻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小于2000 kg/m3,可分为轻集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和大孔混凝土(无细骨料),可用做承重隔热构件或保温隔热材料。[1] 高强和高性能化是混凝土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据预测,在今后的1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混凝土仍然是我们这个世界最主要的工程材料,而高强和高性能混凝土将占主要地位。自19世纪初期人造轻集料开始工业化生产以来,轻集料混凝土一直在向高强化、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快速进步又极大的推动了高强与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的发展。 在此前提下,笔者就主要介绍现代轻混凝土中的高强与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 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的概念具有时代特征,随着时代前进,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底限在不断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主要与水泥石的强度、集料强度、集料与水泥石之间界面的黏结强度有关。据报道,日本采用800级、最大粒径为15mm的高性能轻集料配制出干密度1880 kg/m3、28d抗压强度达到95Mpa的高强轻集料混凝土,采用堆积密度为900 kg/m3的高性能轻集料,甚至可以配制出表观密度为2070 kg/m3、抗压强度达140Mpa的超高强轻集料混凝土。 对于高性能混凝土,吴中伟院士提出以下定义: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

《车辆工程导论》课程论文

《车辆工程导论》课程论文 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飞速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汽车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已经逐步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无法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愈来愈重的作用。与此同时汽车工业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也就起着经济支柱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汽车的产值及销售在国家的总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另一方面,汽车工业发展的同时会带动其他多种相关工业的共同发展,众所周知,一辆汽车的组成需要多种零部件,这就需要多个相关工厂的配合,以保证汽车的正常生产,所以,总的来说,汽车工业是一种综合性的组装工业,与多种相关工业部门息息相关;第三方面,汽车工业也是一种高度技术密集型工业,汽车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到许许多多的新技术,新思路,新创造,也就是说,汽车工业同样也带动了一个国家技术的改革与创新。现如今,汽车已远不只是一种机器,一种技术,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创造。下面,我将从汽车发展史,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新能源等几个方面总结我的学习成果,谈谈我对汽车的理解。 汽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886年,本茨将他研制的单缸、两冲程汽油机装在一辆三轮车上,时速达15km/h,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辆汽车“奔驰1号”,人们便将1886年1月29日这一天内燃机汽车的诞生日。随后,戴姆勒将一台小汽油机装在一辆四轮车上,最高时速16km/h。这辆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辆汽油发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从此以后,汽车产业开始了高速发展,一步步更加走向成熟。 汽车外形的发展是汽车发展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汽车外形由最开始的马车型汽车,典型代表是福特T型有篷车,变为带封闭车身和车门的有“活动房屋”美称的箱型汽车,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人机工程学,使汽车内部空间增大,使乘坐更加方便,但其行驶过程中阻力过大,耗用量高的缺点让人们又做了进一步创新,创造了曾经风靡一时的甲壳虫型汽车,使汽车外形向流线型发展,降低了空气阻力,但其内部空间狭小,横向风不稳定,容易跑偏。以致后来人们生产出了船型汽车,以及鱼型汽车,但其也存在着行驶和操纵不稳定及汽车高速行驶时升力过大的问题。60年代开始出现了楔形汽车,它与船型相结合较好地协调了乘坐空间、空气阻力和升力的关系,使实用性与空气动力性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人们在对汽车外形的设计中始终坚持降低空气阻力,增强行驶稳定性,增加乘坐舒适性等理念,经过几个世纪的摸索实践设计出了我们如今的现代汽车。 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较晚,旧中国曾有过三次建汽车厂的尝试,但都因为事变、战争的爆发而被迫停产。中国汽车的起跑线严格来说是从1953年7月15日开始的,在那一天,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并在三年后成功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4吨载货汽车。此后我国汽车产业积极健康发展,现在我国已有

专业导论结课论文

专业导论(论文) 学院师学院信工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2班 姓名牛和平 学号2016036664 题记:数学是无穷的科学. ——赫尔曼外尔

步入大学,琳琅满目的学科门类使我迷惘与彷徨,自己由于阴差阳错考入了师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面对这个我一无所知的专业,我感到对未来的恐惧,可是来到了信工,接触了数学,才发现数学原来充满了神秘与乐趣。并且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应用数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数学与应用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和上升的平台,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的专业之一。通过对专业的进一步了解,我对专业的前景有了更深的认识。毕业生多数经过进一步深造后,进入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从事高等研究,主要方向为数学、计算机、信息科学、金融与管理科学等。以后直接进入研究机构、公司从事分析、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虽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习难度很大,就业前景也是不很突出,但既然已经开始了数学之路,就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走下去。我个人在高中时就比较偏爱计算机与金融,高考时也曾想报金融方面的专业,但由于分数受限,没有如愿以偿。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所以比其它学科更有优势考研。 我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是考计算机或金融方向的研究生,许多软件公司再招生的时候倾向于要应数专业的,方法比专业更重要,应数学习的就是方法,万金油专业,学其他的上手快,这也是数学专业的优势之一。而且我虽然不是很偏爱数学,但数学的确充满了神秘感和奥

工程材料进展课程论文

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及进展综述 摘要:智能混凝土是随着人类科技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智能化产物,是智能材料在工程领域应用的具体体现。本文阐述了智能混凝土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智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智能混凝土;研究现状;展望 Abstract:Intelligent concrete is a intelligent product which form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s technology, and it is the concrete reflection with the use of intelligent materials in the engineering.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intelligent concrete, and prospects of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concrete. Key words: Intelligent concrete;Research status; Prospect 1、前言 混凝土作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已有近200年的历史,由于其具有抗压强度高、弹性模量大、耐久性和耐高温性能好、易改性、可塑性好、可以任意规模浇注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随着现代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等高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结构材料—混凝土,已经不能满足这些技术的要求,混凝土的发展由传统的单一的仅具有承载能力的结构材料,向多功能化、智能化的结构材料方向发展。而智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是混凝土发展方向中最突出的一个发展领域。 2、智能混凝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所谓智能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原有的组分基础上复合智能型组分,使混凝土材料具有自感知和记忆、自适应、自修复等特性的多工程材料[1-2]。智能混凝土是智能材料的一个分支,是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具体体现。20世纪60年代,当时苏联学者首先采用碳黑导电组分尝试制备了水泥基复合导电材料,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土木工程界的研究人员设想并着手研究高智能结构的所谓“对环境变化具有感知和控制功能”的智能材料及1993年美国科学基金会资助了土木工程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的研究。在上述两项重大研究计划的推动下,90年代初期,Dry和Chung[3]分别提出了自修复混凝

09土木工程材料--张茂辉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中应用的主要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适用范围。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生产、检验方法及储运知识。为学生了在结构工程设计中合理选材及合理施工准备材料方面的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材料的基础知识。 2.设计思路: 通过课程讲授、课堂讨论、实验课等进行教与学; 通过完成作业、习题等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教学实验平台、SITP项目、专业类竞赛活动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各阶段实习和实践活动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完成创新实践项目提高创新能力。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 1 -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II1。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并了解工程材料性质与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性能改善的途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针对不同工程,合理选用材料,并能与后续课程密切配合,了解材料与设计、施工相互关系。 三、学习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土木工程中常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及使用,了解材料在储运、验收中必须注意的有关问题;掌握常用土木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质,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构造与性质的关系,以及原料、生产工艺过程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节约材料、改善性能及防护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主要常用土木材料的质量检验方法;了解土木材料发展方向。要达到以上学习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典型案例分析。 (2)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课下作业。 四、教学内容 - 1 -

导论结课论文

地球物理与地球信息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地球物理与地球信息科学是我们的事业。 ——题记 步入大学,琳琅满目的学科门类与尚未可知的人生道路使我迷茫与彷徨。虽然自己是以第一专业被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录取,但我对这个专业几乎是一无所知,总是对未知的未来感到无助与恐惧。可是经过八节课的导论学习,接触了地球物理学,我发现这门学科原来充满了乐趣与神秘,并且对我所学的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先生是这样形容地球物理学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都不见”。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用物理学的方法和原理研究地球的形成和动力,研究范围包括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层。地球物理学研究广泛系列的地质现象,包括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地磁场的起源、架构和变化;大陆地壳大尺度的特征,诸如断裂、大陆缝合线和大洋中脊。现代地球物理学研究延伸到地球大气层外部的现象,甚至延伸到其他行星及其卫星的物理性质。虽然我现在所知道的只是这一门学科的皮毛,但这至少让我确定了我的兴趣所在,确定了我将来想要发展的方向。八节课的地球物理与地球信息科学导论课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结束了,但确实使我受益匪浅,现在,我想就几位老师所讲的内容谈一下我的理解与体会。

比较而言,顾老师所讲的地震勘探是我最感兴趣的方面。我所理解的地震勘探,是一种低成本、高精度的钻探方法。准确地说,所谓地震勘探,是指利用仪器检测、记录人工激发地震的反射波、折射波的传播时间、振幅、波形等,从而分析判断地层界面、岩土性质、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课堂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关野外工作的部分。顾老师在课件中为我们展示的野外工作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试验工作——干扰波类型、特点的调查,地表低速带与界面质量等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岩性、药量与方式等激发条件的选择,观测系统与组合方式等记录条件的选择。第二个环节是生产。地震队野外的施工流程为:地方工作→测量工作→低速带调查→钻井→放线工序。其中仪器枢纽的作用为野外现场指挥中心统一协调各个工序,使操作员保持高度精力集中与头脑清醒。第三个环节为数据处理。室内资料处理的任务为加强资料的分辨率。其中反射资料处理的基本流程为:输入→预处理→实质性处理→输出。预处理包括数据重排、不正常道炮处理与抽道集。实质性处理包括由地层起伏造成的静校正、动校正、水平叠加、滤波、反滤波、偏移。第四个环节为资料解释。地震资料包括构造解释与地层岩性解释。其中构造解释包括反射信息——煤田、油气田勘探与折射信息——工程勘察、能源勘探与低速带调查。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我们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地震波在向地下传播时,遇有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将发生反射与折射,然后在地表或井中用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收到的地震波信号与震源特性、检波点的位置、地震波经过的地下岩层的性质和结构有关。通过对

《神奇的材料》结课论文

生命的启示 ——仿生材料的应用及发展 学号:1505024303 姓名:宫美梅 2016.6.5

生命的启示 ——仿生材料的应用及发展 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成财富。”材料是人类赖以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人们用以作为物品的物质。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和新材料的应用密切相关的,因为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产工具的优劣和产品的价值,所以人类总是不断地去寻找、发现新材料,以促进生产,改善物质和文化生活。而新材料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促进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也使人类的活动方式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自然界的创造力总是令人惊奇,天然生物材料经历几十亿年进化,大都具有最合理、最优化的宏观、细观、微观复合完美的结构,并具有自适应性和自愈合能力,如竹、木、骨骼和贝壳等。其组成简单,通过复杂结构的精细组合,从而具有许多独有的特点和最佳的综合性能。人类从自然界的生物身上得到启迪,从而设计出了更完美的材料和物件。 例1.人造纤维 最早开始研究并取得成功的仿生材料之一就是模仿天然纤维和人的皮肤的接触感而制造的人造纤维。对蚕或者蜘蛛吐出的丝,人类自古就有很大的兴趣,这些丝纯粹是由蛋白质构成,特别是蚕丝,具有温暖的触感和美丽的光泽。二十世纪以来,人们模仿蚕吐丝的过程研制了各种化学纤维的纺丝方法,此后又模仿生物纤维的吸湿性、透气性等服用性能研制了许多新型纤维,例如,牛奶蛋白质与丙烯晴共聚纤维(东洋纺) ,商品名为稀苤的高吸湿性纤维(旭化成) 等等。这些产品的出现显示了人类仿造生物纤维表面细微形态与内部构造取得了成功。另外人们还对蚕的产丝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并且对蜘蛛丝也进行了研究(日本岛根大学) ,研究者们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制造出与蚕丝完全一样的人造丝。 例2.人鱼传说 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有肺,能够分离空气中的氧气,水里的鱼有鳃,能够分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供给身体使用。人们仿造这种特性,制作了薄膜材料,用于制造高浓度氧气、分离超纯水等,以达到节省能源以及高分离率的目的。目前人们正在研制具有动物肺和鱼鳃那样功能的材料,如果研制成功的话,人类在水底世界的活动将发生一场新的革命。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

影响硬化混凝土的耐久性的因素及提高耐久性的研究 摘要:通过对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因素的分析,结合现在的施工经验,简述如何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措施。 关键词:耐久性碱—骨料反映腐蚀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是指结构在所使用的环境下,由于内部原因或外部原因引起结构的长期演变,最终使混凝土丧失使用能力。即所为的耐久性失效,耐久性失效的原因很多,有抗冻失效,碱—骨料反应失效,化学腐蚀失效,钢筋锈蚀造成结构破坏等。造成混凝土耐久性不佳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1)物理破坏: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膨胀裂缝(这是由于混凝土内骨料和硬化水泥浆体不同的温度膨胀系数而引起),如冻融循环、除冰盐分对混凝土的剥蚀等:(2)化学破坏:由混凝土内部材料引起的碱骨料反应以及外部侵蚀性离子(Gl-)引起的诸如钢筋锈蚀、硫酸盐侵蚀(SO42-)以及碳化(CO2)等;(3)机械破坏:冲击、磨损、流动淡水溶蚀作用、流动气体的磨蚀、冲蚀等(如道路、水利混凝土)。下面作具体分析。 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结构处于冰点以下环境时,部分混凝土内孔隙中的水将结冰,产生体积膨胀,过冷的水发生迁移,形成各种压力,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导致混凝土的破坏。混凝土发生冻融破坏的最显著的特征是表面剥落,严重时可以露出石子。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和气泡含量多少密切相关。孔越少越小,破坏作用越小,封闭气泡越多,抗冻性越好。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因素,除了孔结构和含气量外,还包括:混凝土的饱和度,水灰比,混凝土的龄期,集料的孔隙率及其间的含水率等。 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与集料中活性组分发生的化学反应,引起混凝土的膨胀,开裂,甚至破坏。因反应的因素在混凝土内部,其危害作用往往是不能根冶的,是混凝土工程中的一大隐患。许多国家因碱-集料反应不得不拆除大坝,桥梁,海堤和学校,造成巨大损失,国内工程中也有碱-集料反应损害的类似报道,一些立交桥,铁道轨枕等发生不同程度的膨胀破坏。混凝土碱-集料反应需具备三个条件,即有相当数量的碱,相应的活性集料,水份。反应通常有三种类型:碱-硅酸反应,碱-碳酸盐反应,慢膨胀型碱-硅酸盐反应,避免碱-集料反应的方法可采用:①尽量避免采用活性集料;②限制混凝土的碱含量;③掺用混合材。 化学侵蚀当混凝土结构处在有侵蚀性介质作用的环境时,会引起水泥石发生一系列化学,物理与物化变化,而逐步受到侵蚀,严重的使水泥石强度降低,以至破坏。常见的化学侵蚀可分为淡水腐蚀,一般酸性水腐蚀,碳酸腐蚀,硫酸盐腐蚀,镁盐腐蚀五类。淡水的冲刷,会溶解水泥石中的组分,使水泥石孔隙增加,密实度降低,从而进一步造成对水泥石的破坏;研究表明,当水泥石中的氧化钙溶出5%时,强度下降7%,当溶出24%时,强度下降29%,因此,淡水冲刷会对水工建筑有一定影响;而当水中溶有一些酸类时,水泥石就受到溶淅和化学溶解双重作用,腐蚀明显加速,这类侵蚀常发生在化工厂;碳酸对混凝土的影响主要为:在溶淅水泥石的同时,破坏混凝土内的碱环境,降低水泥水化产物的稳定性,影响水泥石的致密度,造成对混凝土的侵蚀;硫酸盐的腐蚀则表现为SO42-离子深入混凝土内与水泥组分反应,生成物体积膨胀开裂造成损坏;海水中由于存在多种离子,侵蚀形式较为复杂,但主要是由于镁盐使硬化水泥石的结构组分分解,同时硫酸盐作用会造成对水泥石的损坏,而氧化镁沉淀会堵塞混凝土孔隙,会使海水侵蚀有所缓和。 钢筋的锈蚀钢筋的锈蚀,其一表现为钢筋在外部介质作用下发生电化反应,逐步生成氢氧化铁等即铁锈,其体积比原金属增大2-4倍,造成混凝土顺筋裂缝,从而成为腐蚀介质渗入钢筋的通道,加快结构的损坏。氢氧化铁在强碱溶液中会形成稳定的保护层,阻止钢筋的锈蚀,但碱环境被破坏或减弱,则会造成钢筋的锈蚀,如混凝土的碳化或中性化。造成混凝土碳化和中性化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的密实度即抗渗性不足,酸性气体(如CO2,SO2,H2S,HCL,NO2)渗入混凝土内与氢氧化钙作用;其二,氯离子对钢筋表面钝化膜有特殊的破坏作用,当混凝土中氯含量超过标准时,钢筋会锈蚀,而水和氧的存在是钢筋被腐蚀的必要条件,因此,若混凝土开裂,造成水和氧的通道,则钢筋锈蚀加速,促成混凝土裂缝进一步开展,混凝土保护层剥落,最终使构件失去承载力。 使用方面的因素。有些旧建筑物已经使用好几十年了,已满足不了现代发展的使用要求,这些建筑物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中,由于费用等因素的影响使用单位往往忽视对建筑物早期的防腐处理和必要的维修加固,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工程导论结课论文

工程导论结课论文 摘要:通过学习工程导论这门学科,自己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理解及自我感悟 关键词:当今形势能力自我感悟 引言:当今世界 信息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把信息技术列为21世纪发展战略计划的首位。然而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作为强大支柱的。因此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也是现在热门的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 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 电子行业的发展一日千里。现在 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 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 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 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等 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 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使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是这样一个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我们专业主要的课程有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离散数学 大学物理 信号与系统、英语、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Java基础设计、电子CAD、高频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网络与办公自动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系统设计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 技术、数字信号处理 DSP 技术、操作系统 Linux 、微机原理等课程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ARM嵌入式系统 自动控制 传感器技术与工程应用等。 我的理想是做一个电子信息工程 信号与信息的处理 专业的高级工程师。目前 我还没有学习电子信息工程 信号与信息的处理 专业的知识 但是 我会利用好课余时间提前学好有关的专业知识 以备设计电子作品时使用。社会需要的是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学科高级专业人才 同时 我的英语不是很好 这也是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所以 我必须更加努力 让自己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以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3 系统地掌握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 具有电子线路与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了解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 6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7 掌握英语 能阅读本专业英文书籍 并有一定的英语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 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 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 如网络游戏等。目前 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 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 而且薪金很高。我们

统计学专业导论课论文完整版

统计学专业导论课论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对统计的认识以及规划 成绩: 内容摘要:在经历了专业导论课的学习之后,我收获甚多,并对统计学有了初步的认识。统计学旨在培养学者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虽然课程不如其他课程生动,但我深信,统计是一门实用的学科,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且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将对自己的统计生涯进行合理地规划。 关键词:认识;数据;分析;处理;规划 统计学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小分支,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在我国还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时候,统计学已经对国家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起到了无法替代的引导作用,有了统计,事务才能得到合理规划,资源才能得到有效配置,由此可见,统计学在各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并以推断为特征的方法论科学,“由部分推及全体”的思想始终贯穿于统计学的研究过程中。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统计学是也一门通用方法论的学科,是一种用于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而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互渗透的,这就为统计方法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进一步提供了条件,因此就产生了统计学的分支,例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学,与社会学相结合产生了社会统计学等。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归属性:一是统计学的分支,二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社会统计学不仅仅隶属于统计学,同时也隶属于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个发展趋势恰恰说明了统计学的学习必须与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因此,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掌握相关的实质性学科的课程知识,只有如此,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通过统计学专业的学习,我可以掌握各种数据分析技术,了解统计学的前沿理论,还可以掌握科学调查、科学研究的思路,也将学到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技术。学习统计学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并且还必须熟悉计算机操作流程。在实际工作中,统计常常需要借助各种统计分析软件来完成。 “就像读和写的能力一样,将来有一天统计的思维方法会成为效率公民的必备能力”。由此可见,统计学在未来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在我国,人们对统计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在各大高校,工商管理、财会、金融、国际贸易等专业都很热门,而统计专业却在萎缩。这与国外的学术状况相差甚远,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美国,统计学是大学里十分受重视的一门学科,统计学发展得如何是衡量大学学术水平的标准,在许多大学,统计学是强势学科,然而在我国,统计学依然是处于弱势地位,好在这个现状恰恰说明了统计学在我国应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由于社会实践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世界的系统性及系统的复杂性认识也更加全面和深入。统计学也正广泛吸收和融合各相关学科的理论,努力改善和丰富统计学传统领域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并拓展新的领域。今天的统计学已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成长和不断完善,统计学的潜在功能将得到更充分更完满的发掘。 统计学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和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

石油工程导论结课论文

石油工程导论结课论文 石工12-7 李大善人 摘要:本文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对本学期的石油工程导论课程进行了总结,首先简单介绍了对石油工程专业及其所涉及到的领域的理解与认识,然后对三个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中问题涉及钻井、采油、油藏三个方面,最后通过联系个人情况做出了详细的个人大学规划设计与大学学习计划,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及未来的人生理想;最后提出了一些对该导论课的建议。 关键词:认识与理解进步方向油田开发石油工程专业 前言:石油号称是工业的血液,在原材料中占的比例相当大,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石油在国家的发展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像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越来越需要一些精通石油行业各个领域的人才,我国的不少高校也开设了像石油工程这类的石油类课程,为我国输送了各种石油人才。 正文: 一、对石油工程领域所涉及主要范畴的理解与认识; 石油工程涵盖了石油开发生产的全过程,并交叉涉及油气勘探的一些基本内容。按目前我国石油生产的专业和管理的门类划分,石油工程领域涉及覆盖了油藏工程,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的工程领域。 1、采油工程:本学科通过一系列可作用于油气藏的工程技术与措施,使油气畅流入井,并高效率的将其举升到地面并进行计量和分离。 2、钻井技术:钻井工程是指在初步探明油、气、水储藏情况后,通过钻具(钻头、钻杆、钻铤等)对地层钻孔,然后用套管联接并向下延伸到油、气、水层的过程。 3、油藏工程:确定钻井方法和钻进工艺技术,建立起一条开采油气的通道,保护油气层。 二、对石油工程专业的理解与认识 石油工程是根据油气和储层特性建立适宜的流动通道并优选举升方法,经济有效的将地下油气从油气藏中开采到地面所实施的一系列工程和工艺技术的总称。石油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工程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

通信专业导论结课论文

专业导论结课论文

我推荐的一本通信专业的书是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一、阐述你对《专业导论》课程中最希望了解的内容? 其实,我认为想对一个大一的学生来说,学习通信这门专业,老师授课的内容不要有太多的术语,老师可以把要讲的内容采用比较形象的例子引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这一门课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要学习的内容。 通信这个专业,我认为有点太广泛。就大一而言,我认为了解太多的专业知识并不现实。大体方面,我想我最希望了解这门专业的起源、发展、未来的前景的大概情况。通信这方面涵盖了太多的内容。我想要了解通信主要是由哪方面组成的,各个方面又有什么样的小方面。我认为这个十分重要,因为只有一个学生能够大概了解了这门专业以后,才能从整体上去把握要学习的内容,牢牢地围绕着这门课的知识结构、学习框架去学习,这样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而具体的方面,我就想了解时下流行的一些技术的概况,比如说无线通信的各个方面有哪些,移动通信有什么样的系统,这些系统又有什么样的特点。还有现在热门的计算机宽带通信网络与通信的关系等等。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通信这一门课程的,我之前己经了解了它的一些背景或说是情况吧。我个人的观点是:毕竟这门专业相对于其它专业来说,有它特有的特点:1、通信这门专业它的历史并没有那么悠久,他具有活力。2、通信的发展速度十分快,能够不断的更新,有无穷的潜力。3、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学习这门专业,看重的是它的发展前景,还有它能够让我学习到什么,也就是说我能在这个学科中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因此,我还想知道这门专业能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即我们将来就业的时候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职务。 四、广东省电子/通信产品及产业链的分布情况? 据我个人了解,我认为广东省的电子通信产品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广东的电子信息在这几年出现在高速发展,让我们看到这方面发展的潜力。作为一名学习通信这个方面的学生,我认为很有必要了解这方面的一些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