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知识点复习帮你认识三角形

11个知识点复习帮你认识三角形
11个知识点复习帮你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一二三

一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快速判定方法:1)不等边三角形:最小两个边之和大于第三个边,就能组成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两腰之和大于底,就能组成三角形。3)等边三角形:肯定能组成。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画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论2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六选三原则)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两大模型:飞镖模型,“8”字模型

三大专题:整数边三角形,多边形,镶嵌

一、基础选择题

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和6,第三边为偶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 A.10 B.12 C.14 D.16

2.在△ABC中,AB=4a,BC=14,AC=3a.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A.a>2 B.2<a<14 C.7<a<14 D.a<14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锐角的个数最少为 ( )

A.0 B.1 C.2 D.3

4.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

A.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C.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 D.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5.能将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一条线段是 ( )

A.中线B.角平分线 C.高线D.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如图5—12,已知∠AC B=90°,CD⊥AB,垂足是D,则图中与∠A相等

的角是 ( )

A.∠1B.∠2 C.∠B D.∠1、∠2和∠B

7.点P是△ABC内任意一点,则∠APC与∠B的大小关系是 ( )

A.∠APC>∠B B.∠APC=∠B C.∠APC<∠B D.不能确定

8.已知:a、b、c是△ABC三边长,且M=(a+b+c)(a+b-c)(a-b-c),

那么 ( )

A.M>0 B.M=0 C.M<0 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1.五条线段的长分别为1,2,3,4,5,以其中任意三条线段为边长可以做________个三角形.

2.在△ABC中,AB=6,AC=10,那么BC边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周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的比是2:2:1,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三角形.

4.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15cm和7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

6.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差为40°,则这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

7.在△ABC中,∠A-∠B=30°、∠C=4∠B,则∠C=________.

8.如图5—13,在△ABC中,AD⊥BC,GC⊥BC,CF⊥AB,BE⊥AC,垂足分别为D、C、F、E,则_______是△ABC 中BC边上的高,_________是△ABC中AB边上的高,_________是△ABC中AC边上的高,CF是△ABC 的高,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

9.如图5—14,△ABC的两个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如果∠A=50°,那么∠D=_____.

10.如图5—15,△ABC中,∠A=60°,∠ABC、∠ACB的平分线BD、CD交于点D,则∠BDC=_____.1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腰长为xcm,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三、拓展选择题

1.一定在△ABC内部的线段是()

A.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

B.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一条角平分线

C.任意三角形的一条中线、二条角平分线、三条高

D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钝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等边三角形

B .一个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C .一个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等边三角形

D .一个等边三角形一定不是钝角三角形,也不是直角三角形

3.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为BC 上两点,且BD =DE =EC ,则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

A .4对

B .5对

C .6对

D .7对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5.下列各题中给出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a +1,a +2,a +3(a >0)

B .三条线段的比为4∶6∶10

C .3cm ,8cm ,10cm

D .3a ,5a ,2a +1(a >0)

6.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7,另一边是4,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8

B .15

C .18或15

D .无法确定

7.两根木棒分别为5cm 和7cm ,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如果第三根木棒长为偶数,那么第三根木棒的取值情况有( )种

A .3

B .4

C .5

D .6

10.三角形外角的和是( )A .180° B .360° C .720° D .540°

11.锐角三角形中,最大角α的取值范围是( )

A .0°<α<90°;

B .60°<α<180°;

C .60°<α<90°;

D .60°≤α<90°

12.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不大于和它相邻的内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为( )

A .锐角或直角三角形;

B .钝角或锐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钝角或直角三角形

13.已知△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则∠BOC 一定( )

A .小于直角;

B .等于直角;

C .大于直角;

D .大于或等于直角

一、1.C 2.B 3.C 4.C 5.A 6.B 7.A 8.C

二、1.3;2.32周长20,164<<<

;3.锐角;4.cm 37; 6.?65和?25; 7.?100; 8.GAC FAC FGC BFC BE CF AD ????,,,,,,;9.?65; 10.?120;12.126<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知识点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知识点梳理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与三角形内角和性质; 2. 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 3. 了解图形的全等,能利用全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图形设计; 4.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知识归纳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二、 2.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 连结三角形的顶点和它所对的边的中点所得到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4. 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完全重合,像这样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5. 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6.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一、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 1.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3.全等三角形: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同样,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说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也都相等。注意:(1)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边边边公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2)边角边公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SAS”)。(3)角边角公理: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ASA”)。(4)角角边定理: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AAS”)。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HL”).注意:两边一对角(SSA)和三角(AAA)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四、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1.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2.回顾三角形判定公理,搞清还需要什么; 3.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1.1轴对称现象 1.轴对称图形:(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不是线段,也不是射线)。 (2)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最多可达无数条。 例:①圆的对称轴是它的直径( ×) 直径是线段,而对称轴是直线(应说圆的对称轴是过圆心的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 ②角的对称轴是它的角平分线( ×) 角平分线是射线而不是直线(应说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案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 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 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 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 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 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 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3、 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 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 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 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 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 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 难点。 课时分配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课时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2课时 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课时 7.4课题学习镶嵌?????????????????1课时 本章小结?????????????????????? 2 课时 11. 1. 1 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表示法,分类法以及三边存在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三边关系的过程,认识三角形这个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 提高推理能力。 ⑵ 培养学生数学分类讨论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运用几何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体会三角形知识的应用价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知识点及检验题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知识点及测试题 1.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平面图形:a、圆(由曲线围成的图形)b、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由线段围成的图形) 3.三角形内角和是180°。锐角:小于90°的角是锐角。钝角:大于90°的角是钝角。直角: 等于90°的角是直角。平角=180°;周角=360° 4.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等腰三角形两腰间的夹角叫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底角。 5.等腰三角形包含: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的每个内角都是60°。 6.三角形不易变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7 .三角形 (有三条边)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是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按边分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是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 8.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9.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四边形四边形内角和是360°。 10.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12.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13.平行的两条边叫做梯形的底边,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 14.梯形的周长:上底+下底+腰+腰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15..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判定三角形的类型:

较小两边的平方和小于最长边的平方 钝角三角形 较小两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 直角三角形 较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最长边的平方 钝角三角形 16..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一般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正方形 17. 四边形 一般四边形: (有四条边) (两组对边都不平行的四边形) 一般梯形 梯形: 等腰梯形:两条腰相等,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直角梯形:一条腰垂直于的的梯形。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测试题 一、 填空: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 ),三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 )。任何三角形都有( )个角,( )条边,( )顶角。 2.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 ),另一条边叫( );两腰的夹角叫( ),底边上的两个角叫( )。 3.三角形中三个角都相等的是( )三角形,又叫( )三角形。它的三天边都( ),每个角都是( )度。 4.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 )( )( );按边分可以分为( )( )( )。三角形是( )图形,圆球是( )图形。 5.三角形最多有( )直角,最多有( )钝角,最多有( )锐角,至少有( )个锐角。 6.( )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三角形具有( )性,而( )易变形。

小学人教版经典教案(数学)-认识三角形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人教版经典教案(数学)-认识三角形认识三角形教学重点和难点: 1、准确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2、理解、识别按角划分的三类三角形。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三角形塑料片、木条钉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等。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屏幕演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三角形邮票、三角形盒子、三明治、三角板、三角形花坛、交通标志等),引出课题二、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1、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三角形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用三根小棒把自己心目中的三角形摆出来。 2、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课本 P.49。 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书中哪些词最重要?请画出来。 三角形有哪些特征?分别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 3、师生共同讨论回答思考题。 出示三角形的意义,画出重点词。 : 每 3 人一个小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别松手,再把手伸直,围成一个三角形。 1 / 4

学生再观看电脑动画演示怎样围成一个三角形。 4 、判断: 下面的图形中,哪个是三角形?。 5、三角形的特征(1)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面的三角形,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和几个角。 每个小组的同学在自己的三角形中互相指出这几部分。 (2)学生互相说说三角形的特征。 (3)小结三角形的特征: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屏幕出示一些三角形的物体(闪烁三角形部分),问: 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同学们想知道吗?那我们赶快来做实验吧。 2、学生拿出三角形和四边形学具,分小组进行实验,每个学生轻轻地拉一拉,有什么不一样?师: 这就是三角形的重要特性;稳定性,不变形。 3、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请同学们举举例子; 4、从同学们举的例子可以知道,三角形的知识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我们要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和认识身边的事物,我们更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5、出示思考题: 路上一棵小树被风刮倒了,要把小树固定住,可是路边只有一根

认识三角形精品练习题

认识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3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依次相接组成的图形称为三形。 如右的图形就是一个三角形 2、 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 3.三角形表示:“△”来表示一个三角形,如上图中,此三角形可以表示为△ABC ,或△ACB 或△BAC 等等。 4、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 2)按边分 5.三角形三边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第三条边<两边之和 试一试: 1. △AB C 中,已知a =8,b =5,则c 为 ( ) A.c =3 B.c =13 C.c 可以是任意正实数 D.c 可以是大于3小于13的任意数值 2. 下列长度的4根木条中,能与4cm 和9cm 长的2根木条首尾依次相接围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 、4cm B 、9cm C 、5cm D 、13cm 3. 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 A.1 cm 、2 cm 、3 cm B.1 cm 、4 cm 、2 cm C.2 cm 、3 cm 、4 cm D.6 cm 、2 cm 、3 cm 4 、如图,以∠C 为内角的三角形有 和 在这两个三角形中,∠C 的对边分别为 和 5、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是5㎝,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6、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a ,7,则a 的取值范围是 ;如果这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的周长是 ; 7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9㎝,第三边长是一个奇数,则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____,此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 8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2.5和5,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9、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 cm 、4 cm 、6 cm. A B C A B C D

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1.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店去配一块完 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 A.带①去 B. 带②去 C. 带③去 D. 带①和②去 2. 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一定在 ( ) A. 三角形的内部 B. 三角形的外部 C. 三角形的内部或外部 D. 三角形的内部、外部或顶点 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 A 、3cm ,5cm ,8cm B 、8cm ,8cm ,18cm C 、0.1cm ,0.1cm ,0.1cm D 、3cm ,40cm ,8cm 4、已知∠A :∠B :∠C=1:2:2,则△ABC 三个角度数分别是( ) A .40o、 80o、 80o B .35o 、70o 、70o C .30o、 60o、 60o D .36o、 72o、 72o 5、三角形中,有一个外角是79o,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形状 6.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 ) A. 至少有一个等于90° B. 至少有一个大于90° C. 不可能有两个大于89° D. 不可能都小于60° 7.如图,点O 是△ABC 内一点,∠A=80°,∠1=15°,∠2=40°, 则∠BOC 等于( ) A. 95° B. 120° C. 135° D. 无法确定 8.能把一个任意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是( ) A.角平分线 B.中线 C.高 D. A 、B 、C 都可以 9.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10.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5 B.6 C.7 D.8 11.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 ) A .17 B .13 C .17或22 D .22 12、适合条件C B A ∠=∠=∠2 1的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13.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 ③∠A=90°-∠B; ④∠A=∠B=1 2 ∠C,能确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个. A. 1 B. 2 C. 3 D. 4 14.在△ABC 中,∠A=60°,∠C=2∠B ,则∠C=_____. 1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_____________ 16.四条线段的长分别为5cm 、6cm 、8cm 、13cm ,?以其中任意三条线段为边可以构成________个三角形. 17.若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则相应的外角比是 . 18.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则该多边形是_____边形。 19.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5,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 , 若一边长等于5,一边长等于10,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 20.在△ABC 中,已知∠A=3∠C=54°,则∠B 的度数是___________ 21.已知不等边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 和9cm ,如果第三边的长为整数, 那么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 (1)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 ; (2)在△AEC 中,AE 边上的高是 ; 23. 如图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 且ABC S △=4平方厘米,则BEF S △的值为 _______________ 图1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 认识三角形-章节测试习题(5)

章节测试题 1.【答题】下列各组中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3,4,8 B. 5,6,11 C. 5,6,10 D. 4,4,8 【答案】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 【解答】选项A,3+4<8,不能构成三角形. 选项B,5+6=11,不能构成三角形. 选项C,5+6>10,6-5<10,可以构成三角形. 选项D,4+4=8,不能构成三角形. 所以选C. 2.【答题】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4cm、9c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 13cm B. 6cm C. 5cm D. 4cm 【答案】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 【解答】∵9-4=5,9+4=13,而5<6<13, ∴6cm长度的木棒,能与4cm、9c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 选B. 3.【答题】在下列长度的四组线段中,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3cm,4cm,5cm B. 5cm,7cm,8cm C. 3cm,5cm,9cm D. 7cm,7cm,9cm 【答案】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 【解答】解:A、3+4>5,能够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5+7>8,能够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3+5<9,不能够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7+7>9,能够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选C.

4.【答题】一位同学用三根木棒两两相交拼成如下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的是() A. B. C. D. 【答案】D 【分析】 【解答】 5.【答题】如图,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______,读作______,其中,顶点A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顶点C 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 【答案】△ABC,三角形ABC,BC,a,AC,b,AB,c 【分析】 【解答】 6.【答题】△ABC中,若∠A=70°,∠C=50°,则∠B=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含答案)

第七章三角形 【知识要点】 一.认识三角形 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 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①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三角形按边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2.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根据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形成的线段; 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任意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 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做对边的垂线,这条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 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 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部。但三角形的高却有不同的位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部;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或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与一点,锐角三角形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部,直角三角形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4.三角形的角与外角 (1)三角形的角和:180° 引申: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③一个三角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2)三角形的外角和:360° (3)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常用来求角度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角。——常用来比较角的大小 5.多边形的角与外角 多边形的角和与外角和(识记)

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三角形 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组成部分,理解三角形高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经历三角形的形成过程,探究三角形高的本质意义,提高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3.体验几何图形的生成,提高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的含义,会找到和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材料:课件、几何画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经历平面上构成三角形,感悟三角形的含义 1.纸上两点连线,引导学生感悟形成什么图形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个点,点A和点B,如果连接这两个点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 2.增加一个点连线,在纸上尝试可能会出现什么图形 如果再增加一个点C,可以形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难道只有三角形吗? 3.小结:如果第三个点在AB线段所在的直线上,只能形成线段;如果不在AB所在直线上,就形成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图形三角形。(板书课题) 4.利用学生经验,尝试表述三角形及其构成部分 看着我们上面的三角形ABC,能不能用字母的方式说一说三角形是由哪些部

分构成的?(板书三个顶点A、B、C;三个角∠A、∠B、∠C;三条边AB、AC、BC) 二、通过比较两个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高 1.老师这里有一个三角形ABC,老师再增加一个点D又会形成另一个三角形ABD,说一说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你们说的高是在哪里?来指指看 3.出示普通三角形,学生尝试画高 看来你们对高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请你在练习纸上尝试画一条高。 学生检查:请你帮助老师检查一下他画得对不对。(穿插讲解画高方法) 4.同一个三角形上,再画一条高,深刻体验高的含义 三角形只有一条高吗?试着在这个三角形上再画一条高。 5.出示三角形高的定义:三角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三、初步体验高后,反馈学生疑问 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高,也会画三角形的高了,对三角形的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主要解决三角形有三条高,旋转不改变高等问题) 四、尝试用类比方式画在三角形外面或者在三角形边上的高 1.刚刚也看到过这样的三角形,它也有三条高吗?说说你的想法,必要时 出示三角形高的定义和普通三角形中的高,让学生进行类比。 2.几何画板,演示高移动的过程 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画,请你自己观察。 想一想接下去会怎么样,如果再继续向外移动,你觉得会怎么样?

认识三角形练习题好

认识三角形练习题一.选择题 1.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则它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或直角三角形 2.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4cm、9c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4cm B。5cm C。9cm D。13cm 3.已知ΔABC的三个内角∠A、∠B、∠C满足关系式∠B+∠C=3∠A,则此三角() A.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 B.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 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D.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5.下列各题中给出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a+1,a+2,a+3(a>0) B.三条线段的比为4∶6∶10 C.3cm,8cm,10cm D.3a,5a,2a+1(a>0) 6.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7,另一边是4,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18 B.15 C.18或15 D.无法确定 A.3 B.4 C.5 D.6 8.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周长为19cm,则该三角形的腰长为( )cm. A、3 B、8 C、3或8 D、以上答案均不对 9.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900-∠B,④∠A=∠B=1 2 ∠ 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0.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3cm,4cm,8cm B.5cm,6cm,11cm C.5cm,6cm,10cm D.3cm,8cm,12cm 11.在下图中,正确画出AC边上高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2.若∠A=1200,∠B=2∠C,则∠C=___ 13.已知线段3cm,5cm,xcm,x为偶数,以3,5,x为边能组成______个三角形。 14.在等腰△ABC中,如果两边长分别为5cm、10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16.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10,周长恰好是6的倍数,那么第三边长为________.17.在△ABC中,∠A=40°,∠B=∠C,则∠C=. 18.在△ABC中,若∠A∶∠B∶∠C=5∶2∶3,则∠A=______;∠B=______;∠C=______.19.小华要从长度分别为5cm、6cm、11cm、16cm的四根小木棒中选出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他选的三根木棒的长度分别是_ 20.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3倍,则最小的锐角的度数是________ 21.如图,AB∥CD,∠BMN与∠DNM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 (1)完成下面的证明: ∵ MG平分∠BMN(),∴∠GMN=∠BMN(), 同理∠GNM=∠DNM.∵ AB∥CD(), ∴∠BMN+∠DNM=________().∴∠GMN+∠GNM=________. ∵∠GMN+∠GNM+∠G=________(),∴∠G= ________. ∴ MG与NG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把上面的题设和结论,用文字语言概括为一个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基础)知识讲解

认识三角形(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角形及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文字、符号语言及图形表述方法; 2. 理解并能够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 掌握并会把三角形按角分类; 4. 掌握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5. 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画法;并能正确应用概念解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诠释: (1)三角形的基本元素: ①三角形的边:即组成三角形的线段; ②三角形的角:即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三角形的顶点:即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 (2)三角形的定义中的三个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3)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为A 、B 、C 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注意单独的△没有意义;△ABC 的三边可以用大写字母AB 、BC 、AC 来表示,也可以用小写字母a 、b 、c 来表示,边BC 用a 表示,边AC 、AB 分别用b 、c 表示. 要点二、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 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要点三、三角形的分类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 ?? ?? ?? ?? 直角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①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人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

课时七:认识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特性: 1.三角形的定义: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拓展:n(n≥3且n为自然数)边形是由n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有n 条边、n个角和n个顶点。(这里的多边形都是凸多边形)。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一个三角形有3条高,画哪条边上的高,垂足就在哪条边上(或哪条边的延长线上),底和高是一一对应的。 拓展:三角形的3条高总能相交于一点。有的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锐角三角形),有的相交于角形的外部(钝角三角形),有的相交于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直角三角形)。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2.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拓展:判断3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只要把较短的两条线段相加的和与最长的线段相比较,如果大于最长的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 (三)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相互垂直的两条边叫做直角边,直角所对的边叫做斜边,斜边大于任意条直角边。 2.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又可分为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三边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拓展:在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也一定相等。反之,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一定相等。(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 (四)三角形的内角和: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多边形的内角和 =180°×(边数?2)。 2.在三角形的3个内角中,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用180°连续减去已知的两个角的度数或用180°减去这两个角的度数和。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这个角小于90°),求另外两个角时,要考虑这个已知角既可能是底角,又可能是顶角。

小学四年级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练习题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练习题 一、专心填一填。(20分)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6°,它的顶角是()。 2、长5厘米,8厘米,()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3、三角形具有()性。 4、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这是一个()三角形。 5、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6、在三角形中,∠1=30°,∠2=70°,∠3=()°,它是()三角形。 7、有()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30°,另两个角分别是()() 9、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形。 10、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其中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11、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85°,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另一个角是()度。

12、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9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二、细心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每空1分,共计12分) 1、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60o。() 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 3、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大于直角。() 5、用三根不一样长的小棒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7、等腰三角形中有锐角三角形,也有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8、一个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56°、70°、64°() 9、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都是4厘米,第三条边一定大于4厘米。() 10、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1、在一个三角形中截去一个20°的锐角,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60。[ 12、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三角形的认识

三角形的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这节课主要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地获得数学知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设计练习时具有一定针对性、层次性、实践性,以此巩固三角形的认识。本节课的设计基于两点: 一、《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课堂。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页82—80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准备:3根小棒,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表格、每小组长10cm、6cm、5cm、4cm小棒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图片:红领巾、帐篷、交通标志、斜拉 桥夜景、金字塔。 师:这些图里面都有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三角形) 师:我们在低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

认识三角形测试题

《三角形的初步》训练题 班级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 得分____ 一:选择题(30分) 1.在下列四根木棒中,能与4cm ,9cm 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 、4cm B 、5cm C 、9cm D 、13cm 2、在△ABC 中,∠A +∠C =∠B ,那么△ABC 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3、如图:PD ⊥AB ,P E ⊥AC ,垂足分别为D 、E ,且AP 平分∠BAC ,则△APD ≌△APE 的理由是( ) A 、SAS B 、ASA C 、SSS D 、AAS 4.如图,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象图中 所示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图中的AB 、CD 两根木条),这样做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 A 、全等性 B 、灵活性 C 、稳定性 D 、对称性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B 、三角形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C 、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D 、三角形三条高至少有一条在三角形的内部 6.小明给小红出了这样一道题:如右图,由AB=AC ,∠B=∠C , 便可知道AD=AE 。这是根据什么理由得到的?小红想了想, 马上得出了正确的答案。你认为小红说的理由( ) A 、SSS B 、SAS C 、ASA D 、AAS 7、如图,点E 在BC 上,ED 丄AC 于F ,交BA 的延长线于D ,已知∠D =30°,∠C =20°,则∠B 的度数是( ) A 、20° B 、30° C 、40° D 、50° E D C A

浙教版八年级上数学认识三角形

一、新课: 1、 在右下图中你能用符号表示上面的三角形吗? 2、它的三个顶点分别是 ,三条边分别 是 ,三个内角分别是 。 3、分别量出这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并计算任意两边 之和以及任意两边之差。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1: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 和8cm 的木棒,用长度为2cm 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为什么?长度为13cm 的木棒呢?长度为7cm 的木棒呢? 巩固练习: 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单位:cm ) (1) 1, 3, 3 (2) 3, 4, 7 (3) 5, 9, 13 (4) 11, 12, 22 (5) 14, 15, 30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 和4cm ,则第三边长X 的取值范围是 。若X 是奇数,则X 的值是 。 A B C a b c

这样的三角形有 个 若X 是偶数,则X 的值是 。 这样的三角形又有 个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2cm ,另一边是9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是 cm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5cm ,另一边是7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是 cm 小 结: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二、三角形的内角性质 根据自己手中的一副特殊的三角板,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那么是否对其他的三角形也有这样的一个结论呢?(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用自己剪好的一个三角形,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结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几何表示) 例2 、如右图,在△ABC 中,∠A =x 3°∠=x 2°∠=x °求三个内角的度数。 解:∵∠A+∠B+∠C=180°,( ) ∴=++x x x 23 ∴x 6= ∴x = 从而,∠A= ,∠B= ,∠C= 练习2 1、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都小于60°; ( ) (2)一个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或直角; ( ) x 2x 3x A B C

新北师大版认识三角形练习题

认识三角形练习题 一、 知识点: 1、如图1,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其中以AB 为一边的三角形有 ,以C ∠为一个内角的三角形有 。 2、如图2,在ABC ?中,已知AE 是中线,AD 是角平分线,AF 是高,根据已知条件填空: (1) AE 是ABC ?的中线 (已知) ∴BE= =2 1 BC=2 =2 ( 三角形中线的定义 ) (2)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已知) ∴BAD ∠= =2 1 ; BAD ∠=2 =2 (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 ) (3) AF 是ABC ?的高线(已知) ∴=∠A F B =?90 ( 三角形高中线的定义 ) 3 如图4中已知 ∠A =30° , ∠B = 20°求:∠AC B 解: ∵ ∠A +∠B +∠ACB =180°( ) ∴ ∠BPC =180°-∠A -∠B ( ) ∴∠BPC =180°-30°-20°=130° 4.如图4 , DCB ∠是ABC ?的外角(已知) ∴B C D ∠=∠ +∠ .( ) 二 练习 5、如图,BC AD ⊥于D ,AC BE ⊥于E ,AB CF ⊥于F ,AC GA ⊥于A , 则ABC ? 中,AC 边上的高为( ) A 、AD B 、GA C 、BE D 、CF 图1 图 2

6、如图,AC ⊥BC ,CD ⊥AB ,DE ⊥BC ,分别交BC 、AB 、BC 于C 、D 、E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C 是ΔABC 的高 B .DE 是ΔAB C 的高 C .DE 是ΔABE 的高 D .AD 是ΔACD 的高 7、如图所示,?=∠?=∠?=∠25,35,70ACD ABE A ,则=∠BDC , BEC ∠= 。 第9题 8.如图所示,则∠A+∠B+∠C+∠D+∠E+∠F= ° 9如图C B ∠=∠,则A D C ∠和AEB ∠的大小关系是 ( ) A 、AE B AD C ∠>∠ B 、AEB ADC ∠=∠ C 、AEB ADC ∠<∠ D 、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10. 如图,1∠,2∠,3∠,4∠恒满足的关系式是 ( ) A.1234∠+∠=∠+∠ B.1243∠+∠=∠-∠ C. 1423∠+∠=∠+∠ D.1423∠+∠=∠-∠ 11、ABC ?中,AD 是ABC ?的中线,且cm BD 10=, 求:BC 12、在ABC ?中,?=∠80BAD ,AD 为A ∠的平分线, 求A ∠ B C A E D 1 2 3 4

八年级上册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概念。 2、会利用量角器、刻度尺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 3、会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的概念,解决有关角度、面积计算等 问题。 课程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角平分线的概念: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 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2、线段中点的定义: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 3、垂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 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二、探究新知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线段AD就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 几何语言表述:∵ AD是△ ABC的角平分线 A ∴∠ BAD = ∠CAD = 1\2∠BAC B C 或∠BAC=2∠BAD = 2∠CAD D 任意剪一个三角形,用折叠的方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你发

思考: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填一填: 1、在△ABC 中,∠B=80°∠C=40°,BO 、CO 平分∠ABC 、∠ACB ,∠BOC 的度数 为____; 2、在△ABC 中, ∠A=48, BO 、CO 平分∠ABC 、∠ACB ,∠BOC 的度数为_____; 3、在△ABC 中, ∠O=126 , BO 、CO 平分∠ABC 、∠ACB ,∠A 的度数为____ ; 思考:∠BOC 与∠A 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 2、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及应用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如图,D 为BC 的中点,线段AD 就是△ ABC 的BC 边上的中线。 A B D C 几何语言表述:∵AD 是△ ABC 的 中线 ∴BD =CD = 1\2 BC 或 BC = 2BD = 2DC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9a59016.html,] 做一做: 1、 课内练习2 2、 课本探究活动 任意剪一个三角形,用折叠的方法,找出三条边的中点,画出三条中线。 你发现了什么? O C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