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造船模式的船体零件编码研究和应用设计

基于现代造船模式的船体零件编码研究和应用设计
基于现代造船模式的船体零件编码研究和应用设计

基于现代造船模式的船体零件编码研究和应用

【摘要】:基于对现代造船模式下船体分段建造作业的分析,应用编码技术,结合先进设计软件的编码功能,根据船体分段零部件特点,本文主要研究了:工程编码、分段编码、组立类型代码、组立编码、零件分类代码、零件号和零件加工代码的设置问题;组立流向、编码级数和编码完整性问题;编码体系与TRIBON 设计软件的匹配问题。通过综合研究,本文建立了一套基于现代造船模式的船体零件编码体系。 【关键词】:零件,编码,组立,流程,建模,适用性

1 前言

随着现代造船模式的深入发展,部分先进船厂初步建立了切割中心、部件工场、平直中心、曲面中心、模块中心和外场大组平台为主体的分段分道建造模式,这种分段建造模式可以显著的提高生产效率,但是物流管理难度很大,相应的也就要求生产设计将分段建造过程细致分解。基于现代造船模式的船体零件编码致力于应用编码技术和设计软件,将经过产品导向型工程分解和分道组合的各类中间产品,按现代造船模式形成的生产作业体系进行电子化模拟造船,且使设计、物资、生产、管理的信息共享,信息快速传递,在促进船体零部件物流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

2 船体零件编码构思

2.1 船体建造分解

船体建造过程传统上分为小组立、中组立、大组立、总组和搭载。零件拼装成中小组立,中小组立拼装成分段,分段总组为总段,大量分段和总段组装出一条整船,这样的作业分解比较粗犷,难以满足精细管理的需要。船体分道作业法的工程分解从中间产品的角度出发,将船体结构分解成零件装配、组立装配、分段装配等阶段后,按照成组技术相似性原理将其分类成组,以组为单位安排人员、设备和场地,组建成分道生产线。通常设有钢材预处理线、T 型材生产线、内部零件生产线、部件生产线、平面分段生产线、曲面分段制作区、上层建筑分段制作区等船体生产线。

中间产品分解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划细生产作业单元的方法。设计阶段的船体作业中间产品分解,即装焊作业定义越精细越好,生产阶段可根据场地、设备、人力等客观条件进行相匹配的组合。这是基于现代造船模式的船体零件编码所关注的重点,即以中间产品为导向,贯彻工程分解与组合的精细化,通过编码做到图1所示的精细程度,而非传统的小组、中组和大组。

图1 船体作业流程分解

中组(大组拼板)

流水线

小组翻身拼板

小组先行零件小组

小组

翻身

大组

大组

总组搭载

2.2 船体编码体系创建原则

船体零件编码体系的创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通常要具有识别功能、分类功能和排列功能。编码要能够被计算机识别;要具备适应组织变动、工艺改善、设计革新等变化的灵活性;编码完整性与编码级数和位数的平衡必须重点考虑。

3 船体零件编码体系

基于现代造船模式的船体零件编码包含了工程编码、分段编码、组立类型代码、组立编码、零件分类代码、零件号和加工代码信息,其中工程编码4位,分段编码3位,组立类型代码1位,组立编码6位,零件分类代码1位,零件号3位,加工代码1位,编码位数共19位。

编码结构方面,为避免编码级数过多,进行了适当的合并,其中组立阶段代码和组立编码并为一级,简称组立编码;零件分类代码、零件号和加工代码并为一级,简称零件号。由多级组立过程导致的编码级数过多问题,利用组立类型代码的衔接功能来解决,在编码结构中仅表示该零件所属的上一级组立编码。总体上该编码体系为四级编码结构,其一般结构形式见图2。

图2 基于现代造船模式船体零件编码

3.1 工程编码

工程编码由四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第一位数字表示船舶分类,第二位数字表示船舶分组,第三位和第四位数字表示船舶序号,其一般结构形式见图3。

图3 工程编码 图4 分段编码

3.2 分段编码

分段编码,一种是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另外一种是三位数字,均包括分段区域、位置和序号。其中纯数字定义较为科学,信息处理方便,其一般结构形式见图4。

3.2.1 分段区域代码

船体结构通常划分为艉部、机舱、上层建筑、货舱双层底、货舱舷侧、货舱横舱壁、货舱纵舱壁、货舱甲板和艏部。据此,分段区域代码定义见表1。

表 1 分段区域代码表

代码 分段区域 代码 分段区域

1 艉机舱、艉部 6 货舱舷侧 2

货舱双层底

7

货舱纵舱壁

船舶序号船舶分类代码

船舶分组代码分段序号

分段位置代码分段区域代码

工程编码

作业阶段代码

分段编码

零件号

零件种类代码

组立编码

加工代码

3 备用部分8 艏机舱、艏部

4 货舱横舱壁9 上层建筑

5 货舱甲板、舱口围、舱口盖

3.2.2分段位置分类代码

分段位置分类主要是区分分段位于左舷、船舯还是右舷,英文通常用P、C、S分别表示,分段位置分类代码采用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用其奇偶性加以区分,如表2所示。

表2 分段位置分类代码表

分段位置分类代码分段位置

2,4,6,8 左舷

0,1 船舯

3,5,7,9 右舷

3.2.3分段序号

分段序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从1开始,纵向从船艉向船艏依次编码,横向从中心线到舷侧依次编码,垂向从下向上依次编码。

3.3组立类型代码

组立类型的定义关系到零件和组立的去向,在指导物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部分先进船厂已经实现了船体零件和组立的托盘化配送,基于现代造船模式的船体零件编码在组立类型代码方面进行了精细定义,如表3所示。具体应用上,可根据公司实际将Q、N、S、T阶段都布置在部件工厂进行,无论场地如何配置,都可以发挥较高的物流指挥作用。

表3 组立类型代码表

组立类型特征示例

先行小组Q

由两个零件装焊成的组

立。

小组

拼板

N 小组立阶段的钢板对接。

小组S 由两个以上零件装焊成的组立。

小组翻身T

在小组立的另一面装焊零

件。

流水线F

在流水线上进行拼板和装

焊骨材的组立。

中组和 大组拼板 A

大组

B

最终成为分段。

3.4 组立编码

组立编码由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包括结构代码、位置号和分区码,位数2~6位,见图7。当仅需结构特征代码就能明确定义组立时为2位代码,当需要3位位置号且仍然需要分区码时为6位代码。通常要求分段内同样的组立采用同一编码,其一般结构形式见图5。

图5组立编码

3.4.1 结构特征代码

结构特征代码由两位英文字母组成,基本上为典型结构通用的英文缩写,见表4。

表4 结构特征代码表

代码

描述

代码 描述

DK 甲板、平台 BL 组合纵骨和型材

BS 外底板

BU 舷墙 SS 舷侧外板、艉封板 ST 防倾肘板 FR 强框架、肋板 CM 舱口围

NW 非水密舱壁 BK 肘板

TB 水密舱壁、水密肋板 EG 入口导承(集装箱格) BM 横梁

CG 箱格导轨(集装箱的) CF 斜肋位 BX 各种风管、箱体 ST 水平桁 HP 锚链管 SL 墩子 BG 舭龙骨 TT 舱顶 DP 隔栅 LB 纵舱壁

BW 挡浪板

CB 槽型隔舱、压筋板 SB 尾柱轴毂 RH 挂舵臂 BH 艏顶蹼板 GR

纵桁

ET

其它

3.4.2 位置号

结构代码

位置号分区码

位置号与主船体坐标相对应,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位数1~3位,见表5。负肋位一般不超过10个,为方便信息处理,第1位以0表示为负肋位。

表5 位置号

3.4.3 分区代码

分区代码采用一位英文字母表示。分段内在同一位置上存在2个以上不同组立时,按从中心线到舷侧,从船艉向船艏,从下向上编码以A.B N 编码。由于D 、O 、I 与0和1接近,容易混淆,所以分区代码禁止采用D 、O 、I 。 3.5 零件种类代码

传统的零件种类代码区分非常复杂,主要是由起初造船模式的历史遗传造成的,以外板为例,目前教材上依然是:船体外板的排列习惯于从船底中心线处平板龙骨开始,然后为左右舷船底板,经舭部列板,舷侧外板至舷顶列板。由K 、A 、B 、C 、D ......英文字母组成,再以韩国某先进船厂零件种类代码为例,见表6。

表6韩国某先进船厂零件种类代码

代码 描述 代码 描述

A 不拼接的板材

M 甲板梁 (横向防挠材)

B 肘板 P 一般板材

C 补板 S 一般防挠材

D 垫板 W 腹板

F 肋板 X 纵梁 (舾装件补强材)

K 拼接的板材 Y 通用件 L

纵向连续的防挠材

E

其它 (松紧件等)

世界上许多船厂在船体零件种类代码区分方面已经摆脱了传统桎梏,零件种类代码大大简化,本编码体系将零件分为板材、肘板、补板和型材4种,分别用D 、B 、C 、S 描述。 3.6 零件号

零件号的编制方面,同样存在历史遗留的桎梏,许多船厂包括国外部分先进船厂仍然采用手工编号方法,主要是满足按序排列,而且以单个组立为单位编号,结果造成编码效率很低,而且零件的通用性大大降低。先进的船舶设计软件基本上能够自动编号,不但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而且解决了零件的通用性问题。对于少部分特殊零件,可以在系统中手工调整。零件号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位数1~3位,见表7。

表7零件号

区分 代码 描述 区分

代码 描述 横

02 01 0 1~ ~999 在FR-2位置上装配 在FR-1位置上装配 在FR0位置上装配 在FR1位置上装配 在FR999位置上装配 纵向 0 1 2~ ~999 跨中置上装配 L1位置上装配 L2位置上装配 L999位置上装配 垂向 1 2 第1层

第2层

零件种编号范围备注

D 100~999 板材

B 1~500 肘板

C 1~100 补板

S 1~500 扶强材

500~599 小组贴装,总组时安装零件

600~699 大组贴装,总组时安装零件

700~799 小组贴装,搭载时安装零件

800~899 大组贴装,搭载时安装零件

900~999 设备加强和开孔加强类零件

3.7加工代码

加工代码通常根据公司加工设备,采用一位英文字母表示,根据船厂加工设备,加工代码设定见表8。组合T排通常专业化制作,所以赋予其特定的加工代码。

表8 加工代码

代码描述设备

B 卷板加工大型三辊卷板(压)机

F 折边肘板单臂液压机

H 面板弯曲、弯板加工小型三辊弯板机

K 大型构件折边加工门式油压机

M 肋骨加工肋骨冷弯机

W T排面板T排流水线

A T排腹板T排流水线

3.8编码示例

例一:2101-634-SFR100A-B10

说明:该零件是一块肘板,属于第一条16.9万吨散货船右舷第4个顶边舱分段100号肋位上第一块肋板组立,需要在小组立场地安装。

例二:3302-225-FTT1A-D101K

说明:该零件是一块板材,属于第二条29万吨油船左舷第5个双层底分段内底流水线组立需要先进行折边加工,然后到平直流水线上拼板。

4生产设计适用性分析

船体零件编码体系的实现,是一项综合工程,一套优秀的编码方案,不但要考虑编码的合理性、科学性,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编码的实用性。编码首先是通过生产设计生成的,然后在生产部门进行实际应用。编码合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均须要在设计和生产两方面都能够达到,才是一套优秀的编码方案。

船舶建造流程

船舶建造流程 一、船体放样 1.线形放样:分手工放样和机器(计算机)放样,手工放样一般为1:1比例,样台需占用极大面积,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目前较少采用;机器放样又称数学放样,依靠先进技术软件对船体进行放样,数学放样精确性较高,且不占用场地和人力,目前较为广泛的采用机器放样。 2.结构放样、展开:对各结构进行放样、展开,绘制相应的加工样板、样棒。 3.下料草图:绘制相应的下料草图。 二、船体钢材预处理:对钢材表面进行预处理,消除应力。 1.钢材矫正:一般为机械方法,即采用多辊矫夹机、液压机、型钢矫直机等。 2.表面清理:a.机械除锈法,如抛丸除锈法喷丸除锈法等,目前较为广泛采用;b.酸洗除锈法,也叫化学除锈,利用化学反应;c.手工除锈法,用鎯头等工具敲击除锈 三、构件加工 1.边缘加工:剪切、切割等; 2.冷热加工:消除应力、变形等; 3.成型加工:油压床、肋骨冷弯机等。 四、船体装配:船体(部件)装配,把各种构件组合拼接成为各种我们所需的空间形状。 五、船体焊接:把装配后的空间形状通过焊接使之成为永久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六、密性试验:各类密性试验,如着色试验、超声波、X光等。 七、船舶下水:基本成形后下水,设计流水线以下的所有体积均为浸水体积。

1.重力下水:一般方式为船台下水,靠船舶自重及滑动速度下水; 2.浮力下水:一般形式为船坞; 3.机器下水:适用于中小型船舶,通过机器设备拖拉或吊下水。 八、船舶舾装:全面开展舾装系统、系泊系统、机装、电装、管装等方面的工作。 九、船舶试验:系泊试验、倾斜试验,试航(全面测试船舶各项性能)。 十、交船验收。 ~~~~~~~~~~~~~~~~~~~~~~~~~~~~~~~~~~~~~~~~~~~~~~~~~~~~~~~~~~~~~~~~~~~~~~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简要介绍 本讲座从管理者的角度,按照“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现代造船管理模式的要求,结合我国船厂的探索实践,介绍船舶建造在各工艺阶段的组织方式、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提供 对施工状态的评价标准。 一、造船生产管理模式的演变由焊接代替铆接建造钢质船,造船生产经历了从传统造船向现代造船的演变,主要推动力是造船技术的发展。传统造船分两个阶段: 1、常规的船体建造和舾装阶段。在固定的造船设施按照先安装龙骨系统、再安装肋骨框、最后装配外板系统等。 2.由于焊接技术的引进,船体实行分段建造;舾装分为两个阶段: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即开展予舾装。 现代造船又历经以下阶段: 3、由于成组技术的引进,船体实行分道建造;舾装分为三个阶段: 单元舾装、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即开展区域舾装。 4、由于船体建造和舾装、涂装相互结合组织,实现“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 5、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精益造船、标准造船、数字造船、绿色造船将成为船厂的努力方向。目前国内主要船厂一般处于三级向四级过渡阶段;国内先进船厂已达到四级水平;外高桥船厂、建设中的江南长兴岛造船基地明确提出将精益造船、标准造船、数字造船、绿色造船作为发展目标。

现代造船工程

现代造船工程提纲 第一章: 1.模式:事物的标准形式,或可照着做的标准样式。P3 统一:船舶建造用什么样的原则对其进行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以及分解后的产品作业任务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其重新组合。P3 2.造船模式的内涵:组织造船生产的上述基本原则和方式。它既反映组织造船生产对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原则,又反映作业任务分解后的组合方式。P3 3.造船模式的转变经历了那几个阶段?特点是什么?(详见作业本) 4.成组技术:把相似的放在一起进行生产和加工。P4 5.造船模式的两大类别及其特征。P5 第二章: 1.现代造船模式的含义。P7 2.成组技术运用的两种原理。P7 3.根据船舶产品的生产特点,相似性分类成组具有四方面的准则。P9 4.壳、舾、涂的具体在船上的分类。P9 5.系统工程的概念。P9 6. 系统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运用其统筹优化理论。与其基本原则。P9 7.完整理解现代造船模式,可简要归纳有6点。P10 8.现代造船模式的基础是区域造船,目标则是以中间产品为导向,实现两个“一体化”区域造船,其主要基础则是生产设计和科学管理,它将犹如两个车轮推动者传统造船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P11 第三章: 1.现代造船模式是把“造怎样的船”和“怎样造船”融为一体,在解决“造怎样的船”的基础上,运用成组技术的制造原理和相似性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统筹优化理论,对“怎样造船”通过设计,进行合理规划。P13 2.现代造船模式应遵循的5个设计原则.P13 3.船舶设计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初步设计(投标)、详细设计(送审设计)、转换设计、生产设计。P14 4.造船过程分:生产技术准备阶段(建造法、建造方针、施工要领、作业顺序)和船舶建造两个阶段。P16 5.设计前的协调方式:完成一个设计阶段进入下一个设计阶段前的设计协调。P19 设计中的协调方式:设计进行中的协调,涉及技术上的综合协调。P19 6.设计中协调的主要方式是:召开图纸研讨会和出协调图。P19 7.现代造船的设计基础:设计编码化:现代造船的设计编码可分为两类:1.2两点。 设计托盘化:托盘管理表有5种类别。 设计计算机化:P22 8.现代造船的设计体制:船厂内部的设计建制要考虑如下2个原则。P25 9.现代造船的设计、生产、管理的相互关系。P27 10.组建造船生产部门的原则:4点。P28 11.造船生产管理部门的任务:5点。 .造船生产管理部门的三大块管理:工程管理部门资财管理部门质检部门。P29 12.建立现代造船生产管理目标模式的原则:5点。P30 13.现代造船生产管理目标模式的特点:5点。P31 14.工程计划管理的特点:5点。 .现代造船模式的工程计划管理含3部分内容。P34 15.对工程计划管理方式的分析。P35

现代造船用分段法

,现代造船用分段法,即把船体按场地条件,分成若干个模块,先造好模块然后移到船台上合拢,以下都假定是按分段造船处理 大流程: 钢材下料是第一个环节(一般造船合约付定金后的第一个付款阶段) 进行小组装:把加工好的单独的钢材部件装配成大部件,主要是强化平板 分段组装:把大部件和切割好的及加工成型的钢材并装成分段模块,这是船体模组开始成形,一般从底部开始造,船的艏艉比较复杂,也会先开工 分段焊接的同时也进行预舾装,一些跟结构有紧密关系的部件会先安装在分段里,主要是各种管子,通海阀组,部分楼梯,大型基座等,因为分段合并后不好施工 分段装焊完成通过报验后进行涂装,主要是密闭舱室的内部油漆,如双层底,边舱等,需要打沙除锈,在分段时做效率高效果好 造好若干个分段后开始上船台,这个英文叫 keel laying 是传统放龙骨的意思,现代造船没有真正放龙骨的概念,所以最初一批分段放到船台上定位就等于是放龙骨。这是很重要的环节,一般船舱收取第二期的付款 在船台上进行分段合拢,即把独立的分段模组结合起来,其中包括准确定位,割除结构余量,合龙缝施焊。如此车间继续生产分段,陆续移到船台上合拢,船体开始成形 主机是最大的机器,和其他比较大型的设备一样,在机舱部份的分段完全合拢前会先会先放到机舱底分段上,因为需要大型吊机吊装,所以同时定位摆放在基座上 船艉部分装配完成后,进行艉轴镗孔,加工出与主机轴准确对中的轴套。这工序要求很高的精准度,不能出现结构变形,所以一般在晚上进行,因为不平均的日照会令船体缘中轴线弯曲。而且镗孔后不能够再有大型焊接施工,因为烧焊会引致钢结构变形,所以一般会等到船体差不多完成时才做。 当船体完全合拢后,基本上形成完整水密结构,船体就会下水。 有几个理由船要在没有造完前就下水: 1.船台的承重力有限,不能承担整条造好的船的重量,特别是对从斜轨道滑下水的船台. 2.如果船是滑下水的,船体进水时产生的应力限制了最大下水重量 3.即便船台有足够能力,又比如在干船坞里造船,基本上下水重量没有限制,但船台是重要的生产资产,其利用率直接影响船厂的营利,所以当在建船只一旦能自浮便得马上腾空

现代化造船模式

1.现代造船模式的定义和内涵 造船模式是指组织造船生产的基本原则和方式。它既反映对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原则,又反映作业任务分解后的组合方式;它体现船舶产品的设计思想、建造策略和管理思想三者的系统结合。现代造船模式的基础是成组技术等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目标是贯彻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建造策略,实现造船效率、质量和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 2.先进制造技术在现代造船模式中的应用 (1)成组技术。首先应用于机械制造业,利用零件的相似性来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获得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效率。成组技术被应用于船舶建造工程,导致了中间产品分类成组加工和管件族加工方法的产生,形成了船体分道建造生产线;成组技术中短间隔期、小批量的生产管理方法形成了船舶建造作业的托盘管理。 (2)系统工程。把船舶建造作为一个大系统,分解为壳、舾、涂三种作业系统,再按区域/阶段/类型逐一分类成组,并以"中间产品"为纽带建立各类作业子系统以及作业系统的相互联系。 (3)工业工程。包括成组技术、系统分析、物料搬运、计划和目标管理等,追求高效率、短周期。 3.现代造船模式的基本要素 (1)中间产品。是最终产品的组成部分。舾装单元和舾装模块是典型的中间产品。舾装单元是对特定区域内(如机舱)的设备进行合理布置,单独地高效率地制作;舾装模块是将组成一定功能的相关设备、支架、仪表、管路和电缆等进行组装;在适当时机整体吊入船体进行安装。 (2)船体分道建造。以分类成组的中间产品为导向,组成若干个相对独立、最大限度平行作业的生产单元,按工期要求,保持一定的生产节拍作业。现代造船模式中的区域舾装技术、区域涂装技术、高效焊接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精度造船技术等都离不开船体分道建造技术。 (3)壳舾涂一体化作业。确立了以“船体为基础、舾装为中心、涂装为重点”的管理思想,从设计、采购、生产计划与控制等方面围绕中间产品进行协调与配合。 现代造船模式中的生产设计 生产设计的概念是在日本首先建立的,是追求建立高效的船舶建造和管理方法的产物。在传统造船模式中,通过船舶设计来解决"造怎样的船"的问题,而"怎样造船"则由工艺部门通过工艺设计加以解决。生产设计打破了"造怎样的船"和"怎样造船"相分离的传统做法,促进了"两个一体化"的实现。 1.生产设计的概念、思想和原则

现代造船技术

第一章 1.造船工艺的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任务:一方面应根据现有技术条件,为造船生产制定优良的工艺方案和工艺方法,以缩短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和改善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应大力研发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高造船工艺水平,以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内容:船体建造,舾装与涂装。2.绘出船体建造工艺流程图并作简要说明。 说明:1 、船体放样2、钢材预处理和号料,校平、除绣、喷涂防护漆3、船体加工,船体构件边缘加工——下料与焊接坡口加工;成型加工——机械冷、热弯;水火成型4、船体装配与焊接:部件装配与焊接,分段装配与焊接,总段装配与焊接,船台装配与焊接5、舾装工艺与涂装:分段舾装与涂装,总段舾装与涂装,单元舾装与涂装,船台预舾装与涂装,码头舾装与涂装6、船舶下水重力式下水、飘浮下水、机械化下水7、试验与试航:倾斜试验、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8、交船与验收 3.什么是造船模式?什么是现代造船模式? 现代造船模式:以统筹优化理论为指导,应用成组技术原理,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船体与上层建筑)、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造船模式:从造船工程的特点可知,对设计,建造技术,管理方式和组织体制起着根本影响的乃是组织造船生产时对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原则,以及对分解后的作业任务的重新组合方式,由此构成了造船工程的基本特征,这就是造船模式的内涵。 4.造船技术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按系统组织生产第二阶段:按区域/系统组织生产第三阶段:按区域/阶段/类型组织生产第四阶段:按区域/阶段/类型一体化组织生产 5.什么是中间产品?

【精品】0102船体构件下料

船体构件下料工艺 一、适用范围 1、适用于船体组装、分段制作前的电脑下料。 2、适用于船体组装、分段制作前的手工下料。 二、工艺内容 1、船体构件下料 船舶构件下料分为电脑数控下料和手工下料 1.1电脑数控下料 1.1。1电脑结构编程人员接到施工图纸后须先熟悉图纸,发现疑问或差错速与设计 部门联系,切不可不管图纸对错盲目施工。 1.1.2电脑结构编程人员在熟悉图纸的情况下进行结构线布置,全船或某分段需特殊 定义的结构线进行布置。(结构线定义方法详见HD-船体建造系统-结构子系 统使用说明) 1。1.3结构线布置完后进行结构零件生成,编程人员应对零件的数量、厚度、材料进行认真核对。每个分段结构生成结束后在图纸上标明哪些结构为电脑下料, 并与手工下料者交代清楚手工下料构件,避免重复下料。(结构零件生成编程 方法详见HD-船体建造系统-结构子系统使用说明) 1。1。4零件生成后必须对每一块零件外形尺寸进行复查,把零件转换成CAD图形后调到分段图中,若该零件与分段图中所画外形吻合,则零件外形尺寸正确。这样

校对零件的前提是设计部门所画图形的每根线型均是正确的,并且画图时用1:1来画. 1.1.5数控套料前先对套料结构进行分类,不同等级板材的结构归类后在套料时输入 正确的板材等级号.套料原则上先套大的构件,然后套小构件,尽量利用材料。 1.1.6套料板余料在1㎡以上均应编写余料板号,按板材等级进行余料归类,以便下 次补料或手工下小构件时使用。余料应由专人管理,由样台统一支配余料,避 免板材流失. 1.1.7套料零件间隙为7mm,切割起始点为左上角,割缝为3mm.因板材下端为固定端, 所以在套料时应注意构件排列,一般容易产生变形的构件放在板材上端,所 有构件应尽量往上靠,不要往固定端靠,防止引起大的变形. 1。1。8在号料中要认真字迹要清晰,对切割中有明显缺陷的要进行修复,割渣毛刺清除干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船舶生产设计

?现代船舶设计可分为:初步设计(合同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三阶段 ?初步设计与详细设计是解决造什么样的船的问题.生产设计则是解决怎样造船和怎样合理组织造船生产的问题。 ?生产设计特点:1生产设计要解决的是“怎样造船”的问题2生产设计将涉及,工艺,管理融为一体3生产设计必将涉及整个生产体系4生产设计将通过事前准备工作而贯穿整个船舶设计过程的始终5生产设计的过程是在图面上“模拟造船”的过程6生产设计的工作图表式现场生产的唯一依据。 生产设计的基本内容:生产设计的事前准备工作、生产设计图纸和管理表的绘制。 ?生产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船体生产设计和舾装生产设计 ?舾装生产设计又分为:船装,机装,和电装生产设计.船装又可分为内装,外装,管装和涂装.内装是以居住舱室为主的室内舾装设计,外装指舱室外全船各层甲板的舾装设计,又称甲板舾装,管装是指除机舱以外的全船性管系舾装,涂装是指全船的除锈处理与涂料涂装设计,包括原材料的预处理 ?生产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准备和工程控制准备三项工作 ?原则工艺说明书与船舶建造方针书的区别:1前者在推行生产设计前编制的综合性造船工艺文件后者是在推行生产设计之后编制的2,前者是由船厂设计部门或者是船体车间,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的同时或之后(在施工设计阶段),从整个船厂,船舶产品的角度,以船体为中心和重点,后者是以船体和舾装为中心和重点 ?船舶建造方针书是以船体为基础,以舾装为中心,以现代化造船技术为主导 ?建造方针书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两部分:一为合同概要,主要技术参数和主要无量,基本方针和部门方针二为附图,附表和综合协调。 ?分段划分的原则:1吊车最大起重原则2原材料最佳利用原则3均衡组织生产原则4船体结构强度合理性原则5施工工艺合理性原则6安全施工原则7扩大分段舾装原则。?船台建造法分为:1塔式建造法2环形总段建造法3岛式建造法4一条半建造法5两段建造法6一线两点建造法。 ?造船网络是网络计划技术在造船工程中的应用,他表示整个造船生产过程各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衔接关系和作业时间,用以组织造船生产,控制尽可能缩短造船周期。 ?网络图优化和调整:增加劳动力,实行多班制,延长作业时间,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日程计划表:1船厂建造计划线表(在船厂所有船的日程进度)2综合日程表(反应一条船建造总计划)3主日程表(也是一条船,作为各车间进行生产活动的直接依据,包括船台吊装主日程表,船体舾装主日程表和平台周期表)4月计划表(各工作部门生产的依据,某个车间,班组,场地一个月所要做的具体工作的开工日期及完工日期)。 ?分段建造方法:1按基准面:正造法,反造法,卧造法,侧造法2按装配顺序:分离法,放射法,插入法,框架法 ?胎架形式有:平面胎架,曲面胎架(包括斜切胎架),活络胎架 ?生产设计的计划准备包括确定船舶建造的顺序计划,负荷计划和日程计划 ?负荷计划即工程量的测算计划,也就是船厂所具有的生产能力和预想的工作量之间的对比.它主要由船厂生产负荷计划,各阶段负荷计划和分段负荷计划三部分组成, ?船厂生产负荷计划是在订货计划阶段编制的负荷计划,是在生产技术准备中确定建造法时进行编制的, ?日程计划是从船体完工交船日期倒推到加工开始和钢材到厂交货日期为止 ?船厂建造计划线表反映加工开始,分段制造,上船台,下水和交船 ?所谓船体零件是指经号料,加工后可供装配的船体构件.船体部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船体零件装焊成的船体构件.组合件是指零件和部件或者是部件与部件装焊成的船体

现代造船技术复习题

船体建造工艺复习题 第一章 一、造船工艺的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二、绘出船体建造工艺流程图并作简要说明。 三、什么是造船模式?什么是现代造船模式? 四、造船技术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五、什么是中间产品? 六、简述成组技术原理。 七、造船模式中所讲的“系统”、“区域”、“类型”、“阶段”是什么意思? 八、造船生产准备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第二章 一、简述船体放样与号料的主要工作内容。 二、什么是展开?哪些船体构件需要展开? 三、简述船体型线图基本型线的投影特征。(参见表2-1) 四、甲板梁拱的画法。 五、型线光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简述型线绘制及其光顺步骤。 六、艏圆弧的绘制方法。 七、艏柱展开图绘制方法。 八、准线法展开船体构件的方法。 九、十字线法展开船体外板的方法。 十、撑线法展开船体构件的方法,该方法有什么特点,常用来展开什么构件。 十一、什么是船体构件展开的三要素?它们在展开船体构件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十二、什么叫套料?它对造船生产有何作用? 十三、船体号料有哪几种方法? 第四章 一、船体钢料加工过程可分为哪三大类? 二、为什么要进行钢材矫正工作? 三、对船体构件进行分类成组的目的是什么? 四、船厂中常用的除锈方法有哪些?说明其优缺点。 五、钢材预处理流水线的基本组成? 六、钢材的边缘加工包括哪些工作? 七、试说明机械剪切、氧—乙炔切割、等离子切割的原理。并说明进行氧—乙炔切割时,被 切割板材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八、用剪切法和气割法加工船体构件边缘时各有什么主要要求? 九、数控切割有哪些优点? 十、集中力弯曲与纯弯曲加工的力学原理有和不同? 十一、说明纯弯曲原理肋骨冷弯机的优点。 十二、试述水火弯板和水火矫正的原理。 第五章 一、船体装配焊接过程大致可分为哪四个步骤? 二、平台和胎架的种类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用途? 三、正切胎架和斜切胎架的特点? 四、分段类型有哪些种? 五、按装配基面分类,分段建造方法有哪三种?

基于现代造船模式下的船舶建造工艺过程

下的船舶建造工艺过程 造船模式是指组织造船生产的基本原则和方式。它既反映对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原则,又反映作业任务分解后的组合方式;它体现船舶产品的设计思想、建造策略和管理思想三者的系统结合。现代造船模式的基础是成组技术等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目标是贯彻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建造策略,实现造船效率、质量和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 施工工艺流程就是整个船舶建造的工艺流程,换句话说就是整个船舶的建造过程.一般为: 生产设计、相关材料和设备的采购:这个过程一般都是船厂来完成的,不过现在部分设计单位也具有生产设计的能力。生产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船舶生产的进度及质量。另外,船厂的采购部门必须向其他设备商订购主机及其他配件。 放样:这和机械设计中的放样差不多,不过船舶的曲面是二维的,其放样的难度甚至高于飞机。传统的船厂有专门用于放样的样楼,而现代化的船厂基本上都采用计算机放样了,不过部分过于复杂且不可展开的曲面还是必须人工放样。 板和型材的预处理:板和型材到了船厂以后,首先要进行校平,表面除锈然后上底漆。因为钢是很容易生锈的,不做预处理的话等船造出来了板至少要烂掉1/10。 下料及成型加工:下料简单地说就是按照放好的样子切板和型材。现在大部分船厂在这方面都实现了自动化。不过,成型加工一般比较麻烦,薄板和型材通常采取冷弯加工的方法而厚板及部分曲率很大的结构(球首就是一个典型)必须采取热加工的方法成型。一般即使是很有经验的老师傅烧一个球首也要一个多月(如果板厚增加的话这个时间会大大延长)。 分段组装:这个过程的工作量很大,主要是在车间内把形材和板焊接成分段,再用平板车将这些分段运输到现场。 船体合龙:就是在船台上和船坞内把分段组合成船。这个过程难度是比较大的,劳动迁都也很高。该过程涉及到大量的起重和焊接作业,因为对设备要求较高,该过程是船舶生产中的瓶颈。 下水:这个过程是船舶建造中最危险的过程,一旦发生事故整个船就报废了。具体过程没什么好说的。 码头舾装:把管子,阀门和其他大型设备及装潢材料装上船。这个过程涉及到的专业最多,是船舶建造中最混乱也最容易发生事故的过程。 试验交船:包括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主要是测试实际建造完成后船舶各方面的性能数据。 上面的过程比较传统,目前预舾装技术已经被广泛采用6过程已经被大大地简化了。 现代造船模式中应用了很多先进制造技术: 1)成组技术。首先应用于机械制造业,利用零件的相似性来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获得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效率。成组技术被应用于船舶建造工程,导致了中间产品分类成组加工和管件族加工方法的产生,形成了船体分道建造生产线;成组技术中短间隔期、小批量的生产管理方法形成了船舶建造作业的托盘管理。 (2)系统工程。把船舶建造作为一个大系统,分解为壳、舾、涂三种作业系统,再按区域/阶段/类型逐一分类成组,并以"中间产品"为纽带建立各类作业子

船舶生产设计复习要点

船舶生产设计复习要点 1.船舶生产设计: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从施工的立场出发,通过设计的形式,考虑高质量、高效率、短周期、并确保安全地解决怎样造船与合理组织造船生产的一种设计。2:50 年代到70 年代船舶设计通常划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现在的船舶设计分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 3:按工程内容分生产设计包括两个部分:船体生产设计、舾装生产设计(船装、机装、电装生产设计) 4:船体生产设计负责从船体放样开始到加工、装配、船体总装等船体结构施工的一切设计工作,包括型线放样、结构放样、绘制工作图和管理表。 5:船体生产设计工作图表主要有:钢材套料切割图、部件图及零件表、分段图及零件表、船台工作图、分段重量重心表、脚手架作业图、吊环布置图。 6:如果打破专业的界限,从生产设计的顺序或阶段来划分,生产设计基本内容:一是生产设计的事前准备、二是生产设计图纸和管理表的绘制。 7:生产设计的事前准备:生产设计技术准备、计划准备、工程控制准备。 8:管理表:指设绘生产设计工作图过程中所提供的关于工艺流程、材料、设备、半成品的配套、成本控制、工时、物量负荷的平衡和生产日程计划控制等方面工作所需的图表。 9:造船原则工艺说明书:一般是由船厂设计部门或船体车间,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的同时或之后(在施工设计阶段),从整个船厂和船舶产品的特点,以船体为中心和重点,编制的一份造船工艺综合技术文件。 内容: 1)概述。说明船舶的主要尺度、用途、船体结构特征等; 2)介绍船体主要材料及技术要求; 3) 确定造船方法(是分段建造,还是整体散装等),介绍船体分段的划分情况并作

现代船舶建造工艺流程-壳舾涂一体化造船模式

现代船舶建造工艺流程 根据现代造船“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模式,船舶生产经历了传统造船到现代造船的过渡,因为技术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创造力与技术革新突破,才达到了目前的造船情况。 传统造船分为两个阶段:1是常规船体建造和舾装阶段,先装龙骨系统,再装肋骨系统,最后装外板系统;2是分段建造,舾装分为2个阶段,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 现代造船则由于成组技术的引入,船体实行分道建造,舾装分为3个阶段,单元舾装、分段舾装、船上舾装。由船体建造、舾装、涂装结合工作组成了所谓的“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当前造船行业正向着数字造船和绿色造船的方向努力。 一、船舶建造工艺流程层次上的划分为: 1、生产大节点:开工——入坞(上船台搭载)——下水(出坞)——试航——交船 生产大节点在工艺流程中是某工艺阶段的开工期(或上一个节点的完工期),工艺阶段一般说是两个节点间的施工期。生产大节点的期限是编制和执行生产计划的基点,框定了船舶建造各工艺阶段的节拍和生产周期;节点的完成日也是船东向船厂分期付款的交割日。 2、工艺阶段:钢材预处理——号料加工——零、部件装配——分段装焊——坞内装焊(合拢)——拉线镗孔——船舶下水——发电机动车——主机动车——系泊试验——试航试验——交船 3、以上工艺阶段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分解。 4、是以上工艺阶段是按船舶建造形象进度划分的,造船工艺流程是并行工程,即船体建造与舾装作业是并行分道组织,涂装作业安排在分道生产线的两个小阶段之间,船体与舾装分道生产线在各阶段接续地汇入壳舾涂一体化生产流程。 二、船舶建造的前期策划 船舶设计建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开工前船厂必须组织前期策划,一是要扫清技术障碍;二是要解决施工难点。 1、参透“技术说明书”(设计规格书)。 技术说明书是船东提出并经双方技术谈判,以相应国际规范及公约为约束的船舶设计建造的技术要求。船厂在新船型特别是高附加值船舶的承接中必须慎重对待:必须搞清重要设备运行的采用标准情况、关键技术的工艺条件要求,特别是要排查出技术说明书中暗藏的技术障碍(不排除某些船东存有恶意意图); 2、对设计工作的组织。 船舶设计工作分三阶段组织进行——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初步设计:是从收到船东技术任务书或询价开始,进行船舶总体方案的设计。提供出设计规格说明书、总布置图、舯剖面图、机舱布置图、主要设备厂商表等。详细设计:在初步设计基础上,通过对各个具体技术专业项目,进行系统原理设计计算,绘制关键图纸,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问题,最终确定船舶全部技术性能、船体结构、重要材料设备选型和订货要求等。 生产设计:是在详细设计送审图完成基础上,按工艺阶段、施工区域和组装单元,绘制记入各种工艺技术指示和各种管理数据的工作图、管理表以及提供生产信息文件的设计。

典型船体结构术语

1典型船体结构术语 图1:单壳油船—典型横剖面图singlehulloil—typicaltransversesection(transverseadj.横向的,横断的) 1.强力甲板板strengthdeckplating (strengthn.力,力量,力气,实力,兵力,浓度) 2.甲板边板stringerplate 3.舷顶列板sheerstrake(straken.束紧车轮用的轮铁,船底板,列板) 4.舷侧板sideshellplating(shelln.贝壳,外形,炮弹;vt.去壳,炮轰;vi.剥落,脱壳) 5.舭板bilgeplating 6.底部外板bottomshellplating 7.龙骨板keelplate 8.甲板纵骨decklongitudinals 9.甲板纵桁deckgirders 10.舷顶列板纵骨sheerstrakelongitudinals 11.纵舱壁顶列板longitudinalbulkheadtopstrake 12.船底纵骨bottomlongitudinals 13.船底纵桁bottomgirders 14.舭纵骨bilgelongitudinals 15.纵舱壁底列板 longitudinalbulkheadlowerstrake(bulkhe adn.隔壁,防水壁) 16.舷侧纵骨sideshelllongitudinals 17.纵舱壁板 longitudinalbulkheadplating(remainder) 18.纵舱壁纵骨 longitudinalbulkheadlongitudinals 25.甲板横材(中央舱) decktransverse(centretank) 26.肋板(中央舱) bottomtransverse(centretank) 27.甲板横材(边舱) decktransverse(wingtank) 28.舷侧垂直桁材sideshellverticalweb 29.纵舱壁垂直桁材 longitudinalbulkheadverticalweb 30.肋板(边舱) bottomtransversewingtank 31.横撑材struts 31.桁材面板transversewebfaceplate 图一 图一 图2:单壳油船/矿砂船—典型横剖面图 figure2:singlehulloil/orecarrier—typicaltransversesection 1.强力甲板板strengthdeckplating 2.甲板边板stringerplate 3.舷顶列板sheerstrake 4.舷侧板sideshellplating 5.舭板bilgeplating 6.底部外板bottomshellplating 7.龙骨板keelplate 8.甲板纵骨decklongitudinals 9.甲板纵桁deckgirders 10.舷顶列板纵骨sheerstrakelongitudinal 11.纵舱壁顶列板longitudinalbulkheadtopstrake

1-1-3 造船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现代造船模式的内涵与特征(3) 【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现代造船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目的】 ◆了解现代造船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造船生产设计与造船模式有密切的关系,是在特定的造船模式下开展的关于船舶建造过程的设计,因此学生只有了解现代造船模式的内涵与特征,才能对造船生产设计形成整体的概念。 四、船体建造、舾装、涂装一体化造船模式 (一)造船模式的演绎及划分 一般将造船技术的发展划分为以下 5 级: 第一级——铆接技术应用,船体散装,船体形成后再进行舾装; 第二级——焊接技术应用,船体先形成分段,并进行预舾装,再合拢为整个船体; 第三级——成组技术应用,船体分道建造,区域舾装、区域涂装; 第四级——在上述船体分道建造、区域舾装、区域涂装和管件族加工等 4项技术实施并完善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技术的统筹优化理论分析生产过程,使各类造船作业实现空间分道、时间有序、责任明确、相互协调的作业优化排序,即实现均衡、连续、高效地壳、舾涂一体化造船;并由计算机全面辅助,这也就是造船CIMS。 第五级——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持续地完善造船系统,不断提高生产率。 (二)壳、舾、涂一体化造船的定义 壳、舾、涂一体化造船模式即为现代造船模式。 壳、舾、涂一体化造船模式的定义: 在实施并完善船体分道建造、区域舾装、区域涂装和管件族加工等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技术的统筹优化理论分析生产过程,按区域组织综合性生产,船体以分道作业形成中间产品

——分段,舾装以不按船舶系统分类的中间产品为导向形成——托盘,船体建造和舾装作业起先各自分流,从分段阶段起合二为一,涂装作业渗透到船体和舾装作业各阶段。即各类造船作业实现空间分道、时间有序、责任明确、相互协调的作业优化排序。同时,造船系统的设计、生产、管理和采购各部门的任务和计划,都围绕中间产品的制造予以明确规定,使得船厂的一切工作相互协调,极富节奏。 【理解要点】 壳、舾、涂一体化必须建立在分道建造、区域舾装、区域涂装和管件族制造的基础上,即首先要使所有的造船作业都按统一的中间产品专业生产为导向组织生产。 实现壳、舾、涂一体化的明显表征是施工现场井井有条,达到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不同类型的作业和谐地进行,互不干扰。 空间上分道:就是为每个中间产品建立顺畅、无迂回的单向分道生产流程;同时,把船厂的空间按中间产品进行划分,在组织和安排生产时,使生产保持平衡。船体建造和舾装的分道生产体制的建立,使流通量控制的生产管理得以实现。 时间上有序:即船体、舾装、涂装三种作业并不是一起做,而是在一体化计划的安排下有序地进行和有机地结合。尤其是在分段、总段和船上施工阶段,壳、舾、涂作业在同一空间(即同一分道上)进行时,通过运用统筹兼顾的原理,时间合理分配,做到互不干扰,全厂生产有条不紊,职责分明,整个生产过程极富节奏,协调成犹如一体。生产过程中所有信息、物资和人员都能适时到位,一应惧全。 (三)壳、舾、涂一体化的内涵与特征 1、内涵 ●壳舾涂一体化(Integrated Hull Construction,Outfitting and Painting,简称IHOP)是世界造船界共同探求的目标。是造船技术发展的第四级水平。 ●从壳舾涂一体化的英文字义分析,IHOP是指不同类型作业达到各自和整体的和谐运行、互不干扰。 ●IHOP可以定义为集成造船,即造船的集成制造系统。它是造船的组织、管理与运行的新哲理,通过综合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达到造船全过程中的有关

船体主要构件结构图

船舶各部位名称如图所示。船的前端叫船首(stem);后端叫船尾(stern);船首两侧船壳板弯曲处叫首舷(bow);船尾两侧船壳板弯曲处叫尾舷(quarter);船两边叫船舷(ships side);船舷与船底交接的弯曲部叫舭部(bilge)。 连接船首和船尾的直线叫首尾线(fore and aft line center line,centre line)。首尾线把船体分为左右两半,从船尾向前看,在首尾线右边的叫右舷(starboard side);在首尾线左边的叫左舷(port side)。与首尾线中点相垂直的方向叫正横(abeam),在左舷的叫左正横;在右舷的叫右正横。

船体水平方向布置的钢板称为甲板,船体被甲板分为上下若干层。最上一层船首尾的统长甲板称上甲板(upper deck)。这层甲板如果所有开口都能封密并保证水密,则这层甲板又可称主甲板(main deck),在丈量时又称为量吨甲板。 少数远洋船舶在主甲板上还有一层贯通船首尾的上甲板,由于其开口不能保证水密,所以只能叫遮蔽甲板(shelter deck)。 主甲板把船分为上下两部分,在主甲板以上的部分统称为上层建筑;主甲板以下部分叫主船体。 在主甲板以下的各层统长甲板,从上到下依次叫二层甲板、三层甲板等等。在主甲板以上均为短段甲板,习惯上是按照该层甲板的舱室名称或用途来命名的。如驾驶台甲板(bridge deck)、救生艇甲板(life-boat deck)、等等 。 在主船体内,根据需要用横向舱壁分隔成很多大小不同的舱室,这些舱室都按照各自的用途或所在部位而命名,如图1-18所示,从首到尾分别叫首尖舱、锚链舱、货舱、机舱、尾尖舱和压载舱等。在

精益造船——日本造船模式研究

精益造船——日本造船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06-4-20 张明华黄胜来源:《船舶工程》 关键字:精益生产船舶造船模式先进制造技术 信息化应用调查在线投稿加入收藏发表评论好文推荐打印文本 通过对日本造船模式的研究,提出了精益造船模式,用有造船特征的精益生产理论,详细论述了造船生产过程中的精益生产方法,介绍 了一种可供我国造船企业借鉴的现代造船模式。 1、引言 1995年5月,中船总公司第二次缩短造船周期会议对现代造船模式做了如下定义:"以统筹优化理论为指导,应用成组技术原理,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这一论述对现代造船模式作了很好的诠释。但是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国船厂与世界先进造船企业的差距依然很大,在许多方面依然是"形似"不是"神似",即在实现现代造船模式的方法、途径和机理上仍然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仔细观察日本制造企业,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制造业,无论是汽车、飞机、化工、计算机、家具,还是造船,其生产模式都惊人地相似,运作原理也基本相同。许多国家的学者对日本制造业(特别是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以丰田汽车公司为代表的生产模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先进、制造成本最低的生产模式,并把它定义为精益生产模式(Lean Production System)。精益生产模式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模式之一,它的成功掀起了精益管理的热潮,精益管理思想已经给各类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精益生产理论适用于所有制造企业。日本造船业比汽车业发展更早更快,汽车业在 20 世纪 60 年代才达到国际水平[1],而造船业早在 1956 年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2]了。在发展过程中,造船业的生产模式与其它制造业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了今天的日本精益生产模式。 笔者认为,日本的造船模式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模式,只要认真研究和学习日本造船业的生产模式,一定会对发展和提升我国造船企业的生产力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精益造船模式介绍[3~5] 精益生产模式是满足市场和客户要求,获取更高利润的方法和途径。它旨在通过全员的激励和努力,优化生产组织结构,去掉一切无效(不增值)的生产过程和环节,通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浪费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质量,从而获得好的产品利润。 "精益造船"就是以精益生产模式造船。 2.1 产品价值链(Product Value Chain)分析 精益造船把产品生产全过程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有效时间(Value Added Time);另一部分为无效时间(Non-Value Added Time)。传统造船模式中的无效时间远远多于有效时间。 产品生产的全部意义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从满足客户需要的角度考虑,有效时间是客户需要的,无效时间是客户不需要的。因此,任何生产过程中产生无效时间的现象就是浪费。丰田汽车公司把生产过剩、次品、库存、人和物移动、过度加工、运输及人和物等工 7 种现象描述为无效时间内产生的浪费。仔细分析船体制作过程(见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无效时间都会造成生产停顿,产生浪费。传统的造船模式往往注重提高作业加工的生产效率,精益造船模式更注重于缩短无效时间,减少中间环节的浪费,从而大大缩短生产周期。这种主要通过缩短无效时间来缩短造船周期、提高造船效率、保证造船质量和降低造船成本的思想被称为"精益造船思想"。

现代造船技术复习题汇总

课程学习要点 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内容 一、先进制造技术基础理论 (一)教学内容 1、制造系统概述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3、成组技术 4、并行工程 5、虚拟制造 6、敏捷制造与敏捷虚拟企业 7、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 8、企业建模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 2、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二、现代造船模式 (一)教学内容 1、造船技术发展概况 2、现代造船方法 3、船厂总布置及流程 (二)基本要求 1、了解造船技术发展概况和船厂总布置知识 2、掌握现代造船方法 3、了解现代造船模式下的设计方式和生产管理方式 三、船体分道建造技术 (一)教学内容 1、船体分道建造技术概述 2、船体分道生产线 3、船体放样 4、零件加工技术 5、部件装配焊接技术 6、分段装配焊接技术 7、船台(坞)装配焊接技术 8、船体密性试验 9、船舶下水 (二)基本要求 1、掌握船体分道建造技术的基本概念 2、掌握船体放样的基础知识 3、理解零件加工、部件装配焊接、分段装配焊接、船台(坞)装配焊接技术的主要工艺 4、掌握船体密性试验、分道建造的起重运输、船舶下水的方法和工艺基础知识 四、区域舾装技术 (一)教学内容 1、区域舾装技术概述

2、管子加工技术 3、单元组装 4、分段舾装 5、船上舾装 6、系统运行和试验 (二)基本要求 1、掌握管子加工方法 2、掌握区域舾装技术的基本概念 3、掌握单元组装、分段舾装、船上舾装方法和工艺 4、了解系统运行和试验的方法、程序和要求 五、区域涂装技术 (一)教学内容 1、区域涂装技术概述 2、原材料预处理 3、二次除锈 4、分段涂装技术 5、船台(坞)涂装技术 6、特种涂装技术 (二)基本要求 1、掌握区域涂装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原材料预处理、二次除锈方法和工艺 3、了解分段涂装、船台(坞)涂装、特种涂装技术的方法和工艺 六、船体建造、舾装、涂装一体化计划 (一)教学内容 1、船舶建造标准化 2、船舶建造策略 3、船体建造计划和分段、区域及托盘划分 4、船体结构建模技术 5、管电综合布置 6、管电及设备建模技术 7、涂装设计与计划 (二)基本要求 1、了解船舶建造标准化 2、掌握船体结构建模技术 3、掌握区域舾装计划和区域、托盘划分 4、掌握管电综合布置,管电及设备建模技术 5、掌握涂装设计与计划的方法 6、理解船舶建造策略,船体建造计划和分段划分 复习参考题 1.制造业的概念是什么?根据产品制造过程中原材料的处理方式、物流形式和工艺设 备,制造业分为哪几类? 2.概念:成组技术、并行工程、虚拟制造、敏捷制造、CIMS、柔性制造系统、敏捷供 应链、绿色制造 3.世界造船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对造船模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传统造船模式和现代造船模式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未来的造船工业向什么方向发

船舶生产设计

现代船舶设计可分为:初步设计(合同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三阶段 初步设计与详细设计是解决造什么样的船的问题.生产设计则是解决怎样造船和怎样合理组织造船生产的问题。 生产设计特点:1生产设计要解决的是“怎样造船”的问题2生产设计将涉及,工艺,管理融为一体3生产设计必将涉及整个生产体系4生产设计将通过事前准备工作而贯穿整个船舶设计过程的始终5生产设计的过程是在图面上“模拟造船”的过程6生产设计的工作图表式现场生产的唯一依据。 生产设计的基本内容:生产设计的事前准备工作、生产设计图纸和管理表的绘制。 生产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船体生产设计和舾装生产设计 舾装生产设计又分为:船装,机装,和电装生产设计.船装又可分为内装,外装,管装和涂装.内装是以居住舱室为主的室内舾装设计,外装指舱室外全船各层甲板的舾装设计,又称甲板舾装,管装是指除机舱以外的全船性管系舾装,涂装是指全船的除锈处理与涂料涂装设计,包括原材料的预处理 生产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准备和工程控制准备三项工作 原则工艺说明书与船舶建造方针书的区别:1前者在推行生产设计前编制的综合性造船工艺文件后者是在推行生产设计之后编制的2,前者是由船厂设计部门或者是船体车间,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的同时或之后(在施工设计阶段),从整个船厂,船舶产品的角度,以船体为中心和重点,后者是以船体和舾装为中心和重点 船舶建造方针书是以船体为基础,以舾装为中心,以现代化造船技术为主导 建造方针书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两部分:一为合同概要,主要技术参数和主要无量,基本方针和部门方针二为附图,附表和综合协调。 分段划分的原则:1吊车最大起重原则2原材料最佳利用原则3均衡组织生产原则4船体结构强度合理性原则5施工工艺合理性原则6安全施工原则7扩大分段舾装原则。 船台建造法分为:1塔式建造法2环形总段建造法3岛式建造法4一条半建造法5两段建造法6一线两点建造法。 造船网络是网络计划技术在造船工程中的应用,他表示整个造船生产过程各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衔接关系和作业时间,用以组织造船生产,控制尽可能缩短造船周期。 网络图优化和调整:增加劳动力,实行多班制,延长作业时间,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日程计划表:1船厂建造计划线表(在船厂所有船的日程进度)2综合日程表(反应一条船建造总计划)3主日程表(也是一条船,作为各车间进行生产活动的直接依据,包括船台吊装主日程表,船体舾装主日程表和平台周期表)4月计划表(各工作部门生产的依据,某个车间,班组,场地一个月所要做的具体工作的开工日期及完工日期)。 分段建造方法:1按基准面:正造法,反造法,卧造法,侧造法2按装配顺序:分离法,放射法,插入法,框架法 胎架形式有:平面胎架,曲面胎架(包括斜切胎架),活络胎架 生产设计的计划准备包括确定船舶建造的顺序计划,负荷计划和日程计划 负荷计划即工程量的测算计划,也就是船厂所具有的生产能力和预想的工作量之间的对比.它主要由船厂生产负荷计划,各阶段负荷计划和分段负荷计划三部分组成, 船厂生产负荷计划是在订货计划阶段编制的负荷计划,是在生产技术准备中确定建造法时进行编制的, 日程计划是从船体完工交船日期倒推到加工开始和钢材到厂交货日期为止 船厂建造计划线表反映加工开始,分段制造,上船台,下水和交船 所谓船体零件是指经号料,加工后可供装配的船体构件.船体部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船体零件装焊成的船体构件.组合件是指零件和部件或者是部件与部件装焊成的船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