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一)各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必须对本科室住院病人开展医

院感染病例监测,以掌握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三)临床医生诊断医院感染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同时认真填写科内“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本”。

(四)监控医生发现有3例及以上相同症状(如发热)或同种疾病(如肺炎)或同种病原体应高度重视,并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办公室)汇报。由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予以确认。

(五)医护人员在发现病区感染迹象(如发热等)病人增多时,应24小时内电话通知感染管理科(办公室)。

(六)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七)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员和院感办专职人员共同讨论,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检查,做好讨论记录,讨论后能确定的按本制度第三条的规定进行报告。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Word编辑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院感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常规监测与报告: (1)各科临床医生要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散发和爆发疫情。 (2)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通过医院内部网(“院感”邮箱)上报到院感科。 (3)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院感细菌监测工作。发现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病例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4)院感科监测人员在医院内部网邮箱常规收集、保存院感病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向科负责人报告院感病例的相关信息。 (5)有院感暴发的迹象时,院感科指导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和正确的处置工作。 2、暴发报告: (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或以上)时,应及时填写《(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并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电话:88667227,夜间或节假日报告总值)。 (2)检验科细菌室有关人员发现上述聚集性病例阳性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并电话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3)院感科初步核实以上状况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组织专家进行确认和处理。

3、暴发级别定义与报告程序: (1)一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报告程序: A、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出现临床征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历,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现象,并于2小时内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B、院感科组织调查并证实发生以上任一情形时,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由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1),于12小时内由院感科上报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C、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并组织感染控制、临床救治等方面专家到现场调查。 (2)、二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B、由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报告程序: A、同一级暴发; B、同上; C、同上。 (3)、三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医院感染监测要求要求规范46768

医院感染监测规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试行)卫生部2006年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2006年 3 术语和定义 3.1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

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3.6 抗菌药物使用率usage rate of antibiotic 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3.7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dose of antibiotic use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3.8 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number of Defined Daily Dose 为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4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4.1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完整版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 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1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2、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发生下列情况的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应报告所在地的县(区)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一周内完成。报告表见附录A。 3.1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于12h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b)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2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内进行报告: a)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3.3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4.医院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如年计划、季度计划等。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5、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a)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 b)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c)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医院感染工作制度

一、医院感染科工作制度 1、医院感染科在院长或业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建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 4、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及时召开。 5、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6、负责拟定院感工作计划,提交主管院长审批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7、每月一次做好全院出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统计汇总全院感染率、漏报率。 8、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9、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 10、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1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要求做好传染病的管理,

督促科室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12、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原 因,积极提出控制措施,并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13、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目标性检测,达到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14、对购入消毒药械、消毒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严把准入关, 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 15、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感 染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16、每年有计划地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 感染控制知识和业务水平。 17、监督、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焚烧,按照国家要求正确处理医疗废 物。 二、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1、各科室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科室每月定期召开监控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本科医院感染存在问题。 3、各科室要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执行“标准预防”,“手卫 生制度”,“职业防护”等在职教育培训工作,每月培训不少于一次, 全院性培训参加人数不少于80%。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1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2、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发生下列情况的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应报告所在地的县(区)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一周内完成。报告表见附录A。 3.1 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于12h 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5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b)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2 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 内进行报告: a)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c )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3.3 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4.医院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如年计划、季度计划等。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5、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a)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 年。 b)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 测。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 个月以上。 c )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为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包括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生部位、发生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1.基本要求 (1)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1)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根据本院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目标性监测。 2)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汇总分析及反馈。 3)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加强对医院感染预警病例和出院病例的漏报核查,发现漏报病例及时补报。 (2)临床科室应按照医院要求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3)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应督促主管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并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工作进行自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临床科室每日交班时应将本科室有无医院感染作为交班内容之一,查房或护理患者时,应对易感患者进行重点观察,若发现医院感染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病原学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5)临床科室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诊断、报告与防控的

培训,并督促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 (6)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应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按照医院要求进行医院感染监测、报告与防控。 (7)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应了解本科室医院感染特点,包括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 (8)疑似或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除按照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外,还应根据传染病报告的要求进行报告,并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9)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督查、指导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工作。 2.监测与报告流程 (1)日常监测 1)医院应采用信息系统主动获取患者各项异常指标预警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验结果、影像学结果、病原学信息等,筛选医院感染疑似病例。 2)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日及时处理预警信息,包括查阅医院感染疑似病例的病历,如入院诊断、病程记录、手术资料、体温单检验结果、检查结果等,并与患者主管医生沟通,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分析该病例是否存在医院感染,若存在医院感染,督促主管医生及时上报。 3)对医院感染疑似病例加强观察,未送检的医院感染疑似病例,建议临床医生及时送检标本以协助诊断。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一)院感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常规监测与报告: (1)各科临床医生要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散发和爆发疫情。 (2)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通过医院内部网(“院感”邮箱)上报到院感科。 (3)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院感细菌监测工作。发现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病例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4)院感科监测人员在医院内部网邮箱常规收集、保存院感病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向科负责人报告院感病例的相关信息。 (5)有院感暴发的迹象时,院感科指导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和正确的处置工作。 2、暴发报告: (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或以上)时,应及时填写《(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并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电话:,夜间或节假日报告总值)。 (2)检验科细菌室有关人员发现上述聚集性病例阳性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并电话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3)院感科初步核实以上状况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组织专家进行确认和处理。

3、暴发级别定义与报告程序: (1)一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报告程序: A、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出现临床征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历,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现象,并于2小时内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B、院感科组织调查并证实发生以上任一情形时,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由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1),于12小时内由院感科上报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C、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并组织感染控制、临床救治等方面专家到现场调查。 (2)、二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B、由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报告程序: A、同一级暴发; B、同上; C、同上。 (3)、三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以掌握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并且保证感染病例病原微生物检测率 ≥50%。 三、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监测 1、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生应及时向本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防保院感科。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并且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 2、出现爆发趋势时,防保院感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经证实出现以下情形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卫生局并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四、感染管理科于每月20日后到各临床科室收集情况并签收。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六、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会同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检查,作好讨论记录,讨论后能确定的按本制度第三条的规定进行报告。 七、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病员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八、临床医生必须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医院感染个案登记表”。“医院感染个案登记表”作为病历的组成部分,列病历最后一页。 九、填表质量纳入医院病案质量管理和医院目标考核内容,实施目标考核。 十、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提出预防措施。监测资料应妥善归档保存。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doc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1.临床医师发现所经管的病人出现医院感染时,须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登记表)”,并于两天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科室。出院时应在病历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上填写医院感染部位的诊断。 2.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至少每2天一次下到病房和微生物室查阅、收集、核实感染病例。确系医院感染后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3.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周到病案室查阅所有的出院病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应及时进行登记,并反馈给漏报科室。 4.各病区(科室)加强环境卫生学的自检工作,每月定期做好七项标本的监测(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空气、紫外线灯管)。特殊科室加强特殊项目的监测(如:供应室对高压锅的监测、血透室对透析器、透析液的监测等)。 5.医院感染专职护士每月对重点病区(科室)(如:供应室、血透室、手术室、产房、爱婴区、外科病区、监护病房、治疗室等)进行微生物学监测,非重点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 6.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每月对本院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及流行病学分析,内容包括全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各病区(科室)的医院感染率,各部位的感染发生率,全院及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以及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等项目的统计、分析。

7.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月把统计分析出来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并及时上报给主管院长和有关部门如医务科、护理部等,并帮助不合格的科室查找原因,提出控制措施。 8.每月的医务例会上主管院长应在会上通报上个月全院医院感染的情况,并提出进一步的求。 9.一周内发现同一病区(科室),发生三例同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病区应在24小时内及时上报给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并进一步做病原体的分型鉴定。如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应在24小时内上报给医院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同时上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制定措施。 10.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以及各病区(科室)如监测出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等出现不合格的情况时应在24小时内查找原因,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11.各病区(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要做好科室医院感染的日常监测工作。 精品文档

2019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2019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院感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常规监测与报告: (1)各科临床医生要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散发和爆发疫情。 (2)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通过医院内部网(“院感”邮箱)上报到院感科。 (3)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院感细菌监测工作。发现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病例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4)院感科监测人员在医院内部网邮箱常规收集、保存院感病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向科负责人报告院感病例的相关信息。 (5)有院感暴发的迹象时,院感科指导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和正确的处置工作。 2、暴发报告: (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或以上)时,应及时填写《(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并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电话:88667227,夜间或节假日报告总值)。 (2)检验科细菌室有关人员发现上述聚集性病例阳性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并电话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3)院感科初步核实以上状况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组织专家进行确认和处理。 3、暴发级别定义与报告程序:

(1)一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报告程序: A、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出现临床征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历,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现象,并于2小时内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B、院感科组织调查并证实发生以上任一情形时,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由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1),于12小时内由院感科上报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C、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并组织感染控制、临床救治等方面专家到现场调查。 (2)、二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B、由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报告程序: A、同一级暴发; B、同上; C、同上。 (3)、三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10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最新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手术室应当通过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措施,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一、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目测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定期抽查 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二、灭菌质量的监测 1、通用要求 ⑴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 ⑵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⑶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⑷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2、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⑴物理监测法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⑵化学监测法 ①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②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⑶、生物监测法 ①每周监测一次。 ②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③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包制作生物测试包,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生物测试包应侧放,体积大时可平放。 ④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结果。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 度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一、对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病例的综合性监测和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 二、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经治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并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三、感染日期的确定是以出现症状的日期或实验室出现阳性证据(收集标本的日期)的日期认定。 四、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于24小时内网上报告。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六、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经治医生报告科主任,会同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检查,作好讨论记录,讨论后确定者按第四条的规定进行报告。 七、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患者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八、在本科室建立的“医院感染登记本”上登记感染病人的信息。 九、对所经治的病人,如在相对较集中的时间内出现较相同的感染,除了向本科室负责人及时报告外,还应及时向感染管理科进行报告,共同查找感染原因,避免发生医院感染的暴发或流行。

十、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 十一、根据本院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目标性监测,并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十二、根据医院的耐药特点有选择的开展医院感染耐药菌的监测,并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十三、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于12h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区疾控报告。 a)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b)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内进行报告: a)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完整word版)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 为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了解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了解细菌耐药性及病原体特点等,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特制订我院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 一、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和我院工作情况,医院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工作。 二、各科室设立院感监控小组、兼职监控员,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例的监测、登记、报告、分析、反馈系统。 三、对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四、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医院感染情况开展目标性监测工作。 五、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经治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于24小时内报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及院感科,并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六、根据省、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要求,做好医院感染患病率的调查工作。

七、血液透析室按相关监测要求做好水处理系统、透析液、透析机、透析器及病人的监测,当疑有污染或严重感染病例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立即查找原因,积极整改后再复查。 八、对医院感染病原体情况、抗感染药物及其敏感性进行监测。 九、当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科室应及时电话报告院感科,同时提供医院感染病例情况的资料,以便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院感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十、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于12小时内向县级地方人民政府部门报告,并同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十一、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在2小时内进行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口腔科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口腔科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口腔科在日常诊疗过程中,由于各项操作直接接触患者的口腔膜、唾液和血液,器械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如不经严格的消毒处理,极易造成交叉感染。根据《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口腔科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1、物理监测法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2、化学监测法 ⑴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⑵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生物监测法 ⑴每周监测一次。 ⑵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⑶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包制作生物测试包,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生物测试包应侧放,体积大时可平放。 ⑷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结果。 4、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 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试验组培养阳性,判定为灭菌不合格。 二、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应当定期进行浓度和微生物污染监测。 浓度监测:每日对使用中的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2%戊二醛等进行浓度监测。 微生物污染监测: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 三、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监测时间每季度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进行采样。

2020最新医院感染监测全套管理制度

2020最新医院感染监测全套管理制度

(一)院感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 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 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常规监测与报告: (1)各科临床医生要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散发和爆发疫情。 (2)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通过医院内部网(“院感”邮箱)上报到院感科。 (3)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院感细菌监 测工作。发现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病例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 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 责人。 (4)院感科监测人员在医院内部网邮箱常规收集、保 存院感病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向科负责人报 告院感病例的相关信息。 (5)有院感暴发的迹象时,院感科指导及时进行有针 对性的调查分析和正确的处置工作。 2、暴发报告: (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 例或以上)时,应及时填写《(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并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电话:88667227,夜间或节假日报告总值)。 (2)检验科细菌室有关人员发现上述聚集性病例阳性 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并电话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3)院感科初步核实以上状况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组织专家进行确认和处理。 3、暴发级别定义与报告程序: (1)一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报告程序: A、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出现临床征候群相似、怀疑有共 同感染源的感染病历,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 感染现象,并于2小时内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B、院感科组织调查并证实发生以上任一情形时,立即 报告主管院长,并由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1),于12小时内由院感科上报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C、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并 组织感染控制、临床救治等方面专家到现场调查。 (2)、二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B、由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报告程序: A、同一级暴发; B、同上;

14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制度

1.目的: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 等,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2. 范围:全部住院病人。 3. 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 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 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4. 权责: 4.1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每季度向院长书面汇 报,定时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发现漏报应及时核查补报。 4.2兼职感控管理人员:有义务监督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登记和上报工作。 4.3经治医师: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临床医院感染病例。 4.4检验科:负责标本监管、检验或监督报告结果,发现异常及时和相关临床科室联 系,并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 5.作业内容: 5.1监管机制及指标: 5.1.1 门诊、病区、麻醉手术室设兼职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员要求医生、护士各 一名。 5.1.2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管床医生必须于24小时内在病区早会上报告。 同时立即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报医护部,并及时在医院感染 管理监控活动记录本上登记。 5.1.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专职人员应与门诊、病区、麻醉手术室的监控员 保持联系,在接到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的24小时内,完成登记工作。 5.1.4医院感染科负责有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汇总及统计监测资料,定期向 全院公布,并按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5.1.5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于12小时内报告主管 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经调查证实医院感染暴发时按要求逐级上报。 5.1.6院感兼职管理人员必须相对固定,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 主管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若有变动应及时

2020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 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

最新完整版 医院感染制度

完整版医院感染管理 制度

注:各临床、医技科室院感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兼职监控医师和护士组成。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制定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与措施。 2、医院要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程序。 3、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督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重要内容。 4、医院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5、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协同有关科室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6、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的分类》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7、医院建立全员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在职职工和新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召开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正确给予指导,增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各部门反馈的信息,协调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会议由(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主持,全体委员参加。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一、对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病例的综合性监测和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 二、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经治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并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三、感染日期的确定是以出现症状的日期或实验室出现阳性证据(收集标本的日期)的日期认定。 四、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于24小时内网上报告。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六、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经治医生报告科主任,会同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检查,作好讨论记录,讨论后确定者按第四条的规定进行报告。 七、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患者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八、在本科室建立的“医院感染登记本”上登记感染病人的信息。 九、对所经治的病人,如在相对较集中的时间内出现较相同的感染,除了向本科室负责人及时报告外,还应及时向感染管理科进行报告,共同查找感染原因,避免发生医院感染的暴发或流行。 十、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

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 十一、根据本院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目标性监测,并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十二、根据医院的耐药特点有选择的开展医院感染耐药菌的监测,并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十三、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于12h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区疾控报告。 a)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b)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内进行报告: a)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1.临床医师发现所经管的病人出现医院感染时,须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登记表)”,并于两天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科室。出院时应在病历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上填写医院感染部位的诊断。 2.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至少每2天一次下到病房和微生物室查阅、收集、核实感染病例。确系医院感染后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3.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周到病案室查阅所有的出院病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应及时进行登记,并反馈给漏报科室。 4.各病区(科室)加强环境卫生学的自检工作,每月定期做好七项标本的监测(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空气、紫外线灯管)。特殊科室加强特殊项目的监测(如:供应室对高压锅的监测、血透室对透析器、透析液的监测等)。 5.医院感染专职护士每月对重点病区(科室)(如:供应室、血透室、手术室、产房、爱婴区、外科病区、监护病房、治疗室等)进行微生物学监测,非重点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 6.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每月对本院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及流行病学分析,内容包括全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各病区(科室)的医院感染率,各部位的感染发生率,全院及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以及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等项目的统计、分析。

7.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月把统计分析出来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并及时上报给主管院长和有关部门如医务科、护理部等,并帮助不合格的科室查找原因,提出控制措施。 8.每月的医务例会上主管院长应在会上通报上个月全院医院感染的情况,并提出进一步的求。 9.一周内发现同一病区(科室),发生三例同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病区应在24小时内及时上报给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并进一步做病原体的分型鉴定。如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应在24小时内上报给医院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同时上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制定措施。 10.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以及各病区(科室)如监测出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等出现不合格的情况时应在24小时内查找原因,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11.各病区(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要做好科室医院感染的日常监测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