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直流输电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柔性直流输电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柔性直流输电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2016 Year Spring Term Course examination

(Reading Report、Research Report)

: 直流输电技术

考核科目

Examination Subjects

学生所在院(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

School/Department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学生所在学科

Discipline

: 金昱

学生姓名

Student’s Name

:15S006048

学生学号

Student No.

:

考核结果

Examination Result

阅卷人Examiner

直流输电技术课程报告——

柔性直流输电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昱 15S006048)

1 城市配电网输电技术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整体配置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城乡配电网建设日益重视,如何科学地设置城市配电网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电力建设中,我国总是将发电摆在第一位,输送配电摆在第二位,认为只要有充足的电能资源就可以做好电力系统的建设。但是,输送配电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城市供电的能力和供电的可靠性。因此,合理适当的城市配电网规划在逐渐彰显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为电网建设的改造提供了合理性、科学性的指导经验。

1.1 我国配电网技术背景及现状

如今,我国有意识地改变原先的“重发电、轻输送配电”的现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得整体上配电网的设置都趋向了正规、合理。但是由于我国在配电网规划上发展较晚,依旧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

(1)基础差、底子薄。基础差、底子薄是我国配电网建设的真实写照。在过去的电网建设中,由于缺乏早期的勘测、考察和规划,导致我国配电网的设置分布不合理,供电线路较长,损坏较严重。一些城市出现了市中心电源丰富,周边村落电源稀少的现状,这种情况致使一些周边农村长期处于没有电用的状态。

(2)电路结构不合理,转换复杂、不灵活。我国在电网建设中呈现出电路复杂、互相交错、难以移动等现象。近电远送、电网接线复杂、迂回供电、专用线路占有主线路过多等不合理的安排也为之后重新建设新电路结构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增大了电路维修的困难。

1.1 直流输电供电与交流输电的优劣势

交流电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发电和配电方面:利用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上的交流发电机可以很经济方便地把机械能(水流能、风能……)、化学能(石油、天然气……)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交流电源和交流变电站与同功率的直流电源和直流换流站相比,造价大为低廉;交流电可以方便地通过变压器升压和降压,这给配送电能带来极大的方便.这是交流电与直流电相比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直流电的优点主要在输电方面:

(1)输送相同功率时,直流输电所用线材仅为交流输电的2/3~l/2 。

直流输电采用两线制,以大地或海水作回线,与采用三线制三相交流输电相比,在输电线载面积相同和电流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即使不考虑趋肤效应,也可以输送相同的电功率,而输电线和绝缘材料可节约1/3。如果考虑到趋肤效应和各种损耗(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磁感应的涡流损耗、架空线的电晕损耗等),输送同样功率交流电所用导线截面积大于或等于直流输电所用导线的截面积的1.33倍。因此,直流输电所用的线材几乎只有交流输电的一半。同时,直流输电杆塔结构也比同容量的三相交流输电简单,线路走廊占地面积也少。

(2)在电缆输电线路中,直流输电没有电容电流产生,而交流输电线路存在电容电流,引起损耗。在一些特殊场合,必须用电缆输电。例如高压输电线经过大城市时,采用地下电缆;输电线经过海峡时,要用海底电缆。由于电缆芯线与大地之间构成同轴电容器,在交流高压输线路中,空载电容电流极为可观.一条200kV的电缆,每千米的电容约为0.2μF,每千米需供给充电功率约3×103kw,在每千米输电线路上,每年就要耗电2.6×107kw·h。而在直流输电中,由于电压波动很小,基本上没有电容电流加在电缆上。

(3)直流输电时,其两侧交流系统不需同步运行,而交流输电必须同步运行。交流远距离输电时,电流的相位在交流输电系统的两端会产生显著的相位差;并网的各系统交流电的频率虽然规定统一为50HZ,但实际上常产生波动。这两种因素引起交流系统不能同步运行,需要用复杂庞大的补偿系统和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加以调整,否则就可能在设备中形成强大的循环电流损坏设备,或造成不同步运行的停电事故。在技术不发达的国家里,交流输电距离一般不超过300km而直流输电线路互连时,它两端的交流电网可以用各自的频率和相位运行,不需进行同步调整。

(4)直流输电发生故障的损失比交流输电小。两个交流系统若用交流线路互连,则当一侧系统发生短路时,另一侧要向故障一侧输送短路电流。因此使两侧系统原有开关切断短路电流的能力受到威胁,需要更换开关。而直流输电中,由于采用可控硅装置,电路功率能迅速、方便地进行调节,直流输电线路上基本上不向发生短路的交流系统输送短路电流,故障侧交流系统的短路电流与没有互连时一样。因此不必更换两侧原有开关及载流设备。

在直流输电线路中,各级是独立调节和工作的,彼此没有影响。所以,当一极发生故障时,只需停运故障极,另一极仍可输送不少于一半功率的电能。但在交流输电线路中,任一相发生永久性故障,必须全线停电。

2城市直流输电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2.1直流输电技术经济性分析

从经济方面考虑,直流输电有如下优点:

(1)线路造价低。对于架空输电线,交流用三根导线,而直流一般用两根采用大地或海水作回路时只要一根,能节省大量的线路建设费用。对于电缆,由于绝缘介质的直流强度远高于交流强度,如通常的油浸纸电缆,直流的允许工作电压约为交流的3倍,直流电缆的投资少得多。

(2)直流架空线路投资省。直流输电一般采用双极中性点接地方式,直流线路仅需两根导线,三相交流线路则需三根导线,但两者输送的功率几乎相等,因此可减轻杆塔的荷重,减少线路走廊的宽度和占地面积。在输送相同功率和距离的条件下,直流架空线路的投资一般为交流架空线路投资的三分之二。

(3)换流站比变电站投资大。换流站的设备比交流变电站复杂,它除了必须有换流变压器外,还要有目前价格比较昂贵的可控硅换流器,以及换流器的其它附属设备,因此换流站的投资高于同等容量和相应电压的交流变电站。

(4)年电能损失小。直流架空输电线只用两根,导线电阻损耗比交流输电小;没有感抗和容抗的无功损耗;没有集肤效应,导线的截面利用充分。另外,直流架空线路的“空间电荷效应”使其电晕损耗和无线电干扰都比交流线路小。所以,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在线路建设初投资和年运行费用上均较交流经济。

(5)运行费用较省。根据国外的运行经验,线路和站内设备的年折旧维护费用占工程建设费用的百分数,交流与直流大体相近。但直流输电电能损耗在导线截面相同、输送有功功率相等的条件下,是交流输电的三分之二。

2.1直流输电技术可行性分析

直流输电在技术方面有如下优点:

(1)不存在系统稳定问题,可实现电网的非同期互联,而交流电力系统中所有的同步发电机都保持同步运行。直流输电的输送容量和距离不受同步运行稳定性的限制,还可连接两个不同频率的系统,实现非同期联网,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限制短路电流。如用交流输电线连接两个交流系统,短路容量增大,甚至需要更换断路器或增设限流装置。然而用直流输电线路连接两个交流系统,直流系统的“定电流控制”将快速把短路电流限制在额定功率附近,短路容量不因

互联而增大。

(3)调节快速,运行可靠。直流输电通过可控硅换流器能快速调整有功功率,实现“潮流翻转”(功率流动方向的改变),在正常时能保证稳定输出,在事故情况下,可实现健全系统对故障系统的紧急支援,也能实现振荡阻尼和次同步振荡的抑制。在交直流线路并列运行时,如果交流线路发生短路,可短暂增大直流输送功率以减少发电机转子加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4)没有电容充电电流。直流线路稳态时无电容电流,沿线电压分布平稳,无空、轻载时交流长线受端及中部发生电压异常升高的现象,也不需要并联电抗补偿。

(5)节省线路走廊。按同电压500kV考虑,一条直流输电线路的走廊约40m,一条交流线路走廊约50m,而前者输送容量约为后者2倍,即直流传输效率约为交流2倍。

3城市直流配电网中的主要研究内容

与基于自然换相技术的电流源型换流器的传统直流输电不同,VSC-HVDC是一种以电压源换流器、可控关断器件和脉宽调制(PWM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直流输电技术。这种输电技术能够瞬时实现有功和无功的独立解耦控制、能向无源网络供电、换流站间无需通讯、且易于构成多端直流系统。另外,该输电技术能同时向系统提供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紧急支援,

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输电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下面详细介绍VSC-HVDC 的系统结构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3.1 系统结构

图1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单线原理图,两端的换流站均采用VSC结构,它由换流站、换流变压器、换流电抗器、直流电容器和交流滤波器等部分组成。下面就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作用作简单介绍。

图1 柔性直流输电单线原理图

电压源型换流器VSC:电压源型换流器的桥臂是由大功率的可控关断型电

力电子器件(如IGBT、IGCT)和反并联二极管组成。随着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目前IGBT的耐受电压达到6.5kV、通断电流最大达到3kA,IGCT目前能承受的断态重复峰值电压达到6kV,最大可控关断电流达3~6kA。目前,拥有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商业化运行实际工程业绩的,世界上只有ABB公司。

两电平换流器是用于轻型直流输电系统中最简单的换流器拓扑结构中它有六个桥臂,每个桥臂由IGBT和与之反并联的二极管组成。图2(b)所示为中点钳位型三电平换流器拓扑结构。在高压大功率情况下,为提高换流器容量和系统的电压等级,每个桥臂由多个IGBT及其相并联的二极管相互串联来获得,其串联的个数由换流器的额定功率、电压等级和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通电能力与耐压强度决定。

3.2 基本工作原理

如前所述,与基于晶闸管的传统直流输电技术不同,柔性直流输电采用电压源型换流器和PWM技术,其基本工作原理如图2和图3所示。由调制波与三角载波比较产生的触发脉冲,使VSC上下桥臂的开关管高频开通和关断,则桥臂中点电压uc在两个固定电压+Ud和?Ud之间快速切换,uc再经过电抗器滤波后则为网侧的交流电压us。

图2

图3

4城市直流配电网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城市电网的用电负荷增长十分迅猛,而城市负荷中心主力电厂建设不足,大量的电能需要由500kV和220kV线路进行远距离输送,导致城市电网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可靠性差、短路电流过大、电压支撑较弱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城市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4.1供电能力不足且供电可靠性差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大,城市用电量和负荷增长迅速,并且中心城区的负荷密度逐年增大,现有的供电网络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城市负荷发展的要求。城市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给城市电网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得城市内的变电站和电力线路等设备负载率偏高,甚至曾出现过满负荷或过负荷情况,这不但对电网的安全运行不利,也无法满足用电负荷继续增长的趋势,更加限制了城市电网的供电容量和供电可靠性。

4.2城市电网短路电流过大

随着城市负荷以及负荷密度不断增大,城市电网发展迅速,省会城市和沿海大城市已经基本建成了500kV和220 kV的超高压外环网或C形网,110~220kV 高压变电所已经广泛深入市区负荷中心,电网结构不断发展完善,电网联系紧密,在增强城市电网供电能力、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的同时,但同时又造成系统阻抗不断下降,各级电压的短路电流逐年增大短路电流水平越来越高,不少城网已出现短路容量超过《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中短路容量的限制,甚至超过了断路器的开断能力。比如,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某些500kV和220kV变电站短路电流水平已经超过50kA,甚至有的已超过63kA,而且随着城市负荷的进一步增长,更会加剧短路电流超标问题,因此,短路电流超标问题不仅制约了城市电网的运行灵活性,而且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4.3城市负荷中心缺乏足够的电压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城市负荷需求增长更加迅猛。但是,在城市负荷中心因受土地资源、水资源、输电走廊、环境保护和高额投资等因素,限制了建立新电源的可能性,造成了大功率远距离、跨越大功角、大电压降落输电的现状,再加上电力市场下的新的系统运行方式,未来的系统不得不在接近其物理极限下运行。

4.4缺乏灵活的调节手段且抗扰动能力差

由于交流系统的潮流分布取决于网络参数、发电机与负荷的运行方式,虽然

利用传统的潮流调节手段和通过调度员的合理调度可以达到调节潮流目的,但是远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使得目前城市电网的可控性依然较差,容易出现功率分布和走向不当,从而引起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部分线路和设备过载,部分线路和设备轻载,并且容易引发稳定性问题;系统的有功功率损耗增加,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较差;容易形成功率绕送‖或功率倒流‖;系统功率分布不当,导致电压质量不满足要求;导致局部地方的短路水平过高,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5可行的直流供电技术方案

由于现有许多家电的内部实际上是配备的整流电源,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后驱动功能部件运行的。电磁炉、微波炉、电视机、计算机等电器产品,本身就是这类广义的直流家电;传统的电动家电产品,如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等,目前采用直流调速方式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显然,这类产品也属于广义的直流家电产品。若以直流电作为这类广义的直流家电产品的输入电力,从住宅供电到家电用电的全过程,电能自始至终都是保持直流状态,从而减少由于电能转换过程造成的电能损耗。

因此直流供电有两种可行的方案。方案一如图4所示

图4 直流供电方案一

保留原交流电网不变,只在每个用户的输入端安装AC/DC变换器,将原来的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然后接入原来的室内配电线路。这种方案是一个高效大功率的AC/DC变换电路。这种方案简单、易实现,但犹豫线路短,直流供电的优点不太明显。

方案二如图5所示。

图5直流供电方案二

这种方案实际上是整个电网的改变,能充分体现直流输电的优点。在传统理论中,直流输电的优点是在长距离输电中体现的,而架空输电线路的等价距离为400Km-700Km之间,电联输电线路的等价距离在25Km-50Km之间,因此从二级变电站、末级配电站到用户之间用直流输电是不经济的。但近几年来直流输电技术进一步发展成熟,特别是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发明,逐步打破了传统等价距离的限制。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采用方案二更科学合理。

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稳定性及其控制关键问题

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稳定性及其控制关键问题 发表时间:2019-12-24T09:33:06.83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7期作者:彭德猛 [导读]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身份证号码:44170219871103XXXX 广东省惠州市 516000)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相比于传统的交流配电系统,柔性直流配电系统包含了换流阀、直流变压器等大量可控的电力电子设备,呈现电力电子化的特征。直流配电系统故障特征、故障发展过程、故障隔离及供电恢复过程都与换流阀等电力电子器件控制策略密切相关。在直流配电系统中,保护原理的选择、保护整定值的选取、保护动作出口时间的设置都需要考虑与换流阀控制策略的协同配合。通过控制与保护的相互协同实现故障准确识别与供电快速恢复,在保证直流配电系统高可靠性的同时有效降低直流配电网投资建设成本,是直流配电系统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思路。本文就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稳定性及其控制关键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柔性直流配电;稳定性;随机性 引言 随着城市用电负荷密度不断增大,城市电网面临着多重难题:一方面要扩大城市配电网容量以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接纳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以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在该背景下,直流配电系统(DCS)是基于电压源换流器提供直流电力且具有先进能源管理系统的智能化配电系统,因其输送容量更大、供电质量更优、易于接纳分布式能源(DER)、可控性更高[2]等优势而受到关注。 1DCS的主要性能特点 (1)DCS的稳定性。随着大量DER和柔性电力电子设备的接入,DCS的稳定性问题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热点。特别是对于可以孤岛运行的直流微电网来说,其电源和负荷电力电子化带来的动态特性,改变了以同步发电机为主的传统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特征。目前,国内外已有相关学者通过DCS或微电网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利用阻抗匹配等系统稳定分析理论,对电力电子化配电系统中DER的并网动态特性进行了探究,但大部分研究仍然集中于单个并网逆变器或级联型逆变器。因此,需要深入开展电力电子化DCS的稳定性分析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稳定性提升策略,保障DCS的安全可靠运行。(2)低压DCS的安全性。中国广泛采用220V交流低压供电,超过了人体耐受的安全低压水平,人身触电造成伤亡事件屡屡发生,在城市暴雨后内涝引发的群众触电事故更是时有发生。全国每年触电死亡数千人,触目惊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果低压系统对多数家电采取±48V直流安全电压供电,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身触电事故发生的概率,这也将是直流配电技术在低压系统领域应用的主要优势。不过,由于电压等级较低,且DCS设备占地面积大,其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将受到影响,因此可以考虑采用±375V和±48V直流组合供电,其中,户级配电采用±375V以提高能量密度(在珠海示范工程中验证了该电压等级的价值),非高功率用电设备级供电采用±48V以减少非安全电压与人们接触的机会。(3)DCS的稳定性。随着大量DER 和柔性电力电子设备的接入,DCS的稳定性问题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热点。特别是对于可以孤岛运行的直流微电网来说,其电源和负荷电力电子化带来的动态特性,改变了以同步发电机为主的传统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特征。 2直流配电系统保护原理 直流配电网保护可分为非单元式保护和单元式保护。非单元式保护不依赖保护装置之间的通信,当保护装置采集的故障测量值达到动作设定值时即开始动作。直流配电网非单元式保护主要包括过电流保护、电流微分保护、参数识别保护等。非单元式保护仅依赖单端故障特征量,保护速动性好。但在多端直流配电系统中,非单元式保护由于缺乏清晰的保护边界而影响保护的选择性。为此,提出了适用于环状直流配网的故障识别方法,利用线路附加电感电压初始值在区内、外故障时的差异识别故障位置,但该方法要求在每一条线路分段两端都安装电抗器,对于具有多个线路分段的直流配电网,基于线路电抗器的边界保护无法有效判断故障位于哪个区段内。单元式保护通过安装在系统不同位置的保护设备采集的电气信息确定故障发生的区段,需要保护装置之间彼此通信。常见的单元式保护包括差动保护和网络化保护。利用区内故障时差动电流的能量主要分布在低频段,而区外故障时差动电流的能量主要分布在高频段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能量分布的线路差动保护原理。在传统差动保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直流配电系统网络化的差动保护方案,通过安装在系统不同位置的传感器采集各处的故障电流信息,由中央控制器处理故障信息并判断故障位置,提高了保护的准确性。受到故障特征持续时间短、多分支短线故障选线困难、保护整定值选取缺乏依据、单元式保护装置成本较高等影响,实现直流配电系统保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仍然是直流配电保护的难题。基于控制与保护协同的主动式保护为直流配电系统故障准确可靠定位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根据保护所依据的特征量的不同,将主动式保护分为信号注入式主动保护和故障特征控制式主动保护。 3直流配电网优化运行关键技术 3.1直流配电网基本优化运行架构 直流配电网以及含直流配电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优化运行按时间尺度一般可分为2层:长时间尺度的日前调度和短时间尺度的实时滚动。日前优化调度的周期较长,一般为24h,即统筹制定未来1d时间的调度计划,优化目标通常与系统的经济运行有关,如有功调度成本最小、配电网运行成本最小等;实时滚动的调度周期较短,由于数据预测不准确,因此需要实时修正调度的运行计划,优化目标通常与系统的安全运行有关,如可调资源的调整量最小等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本章将主要从基于SOP的柔性互联配电网和含微电网、新能源接入等的复杂交直流配电网这2类主要场景讨论直流配电网长时间尺度下的优化调度问题。 3.2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柔性直流配电系统中含有大量电力电子装置,且电力电子负载在系统中始终表现为恒功率负载,这使得系统朝着强非线性、高维和动态系统发展。传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多基于线性理论,忽略了大量的非线性信息与随机特性。目前,对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稳定性的研究多采用时域仿真法、频域分析法、直接法等,或进行联合论证分析。时域仿真方法通过计算特征根分布可以给出系统稳定性相关结论,或者利用数值积分方法进行时域仿真,给出状态量随时间变化的振荡曲线,可以定性给出稳定或者不稳定的结论,还可以定量分析振荡过渡时间以及超调量等信息。采用离散时间建模方法对所研究系统进行了定义,利用离散状态空间矩阵的一系列时域特征值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征,并根据该方法预测稳定边界,有效地应用于参数自适应优化,且通过时域仿真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文针对系统中存在的多动态交互与多频率耦合现象,以及时域仿真计算时间长、CPU利用率高的弊端,提出利用谐波状态空间建模技术对直流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并通

柔性直流输电

柔性直流输电 一、概述 (一)柔性直流输电的定义 高压直流(HVDC)输电技术始于1920年代,到目前为止,经历了3次技术上的革新,其主要推动力是组成换流器的基本元件发生了革命性的重大突破。 第一代直流输电技术采用的换流元件是汞弧阀,所用的换流 第二代直流输电技术采用的换流元件是晶闸管,所用的换流器拓扑仍然是6脉动Graetz桥,因而其换流理论与第一代直流输电技术相同,其应用年代是1970年代初直到今后一段时间。

通常我们将基于Graetz桥式换流器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直流输电技术称为传统直流输电技术,其运行原理是电网换相换流理论。因此我们也将传统直流输电所采用的Graetz桥式换流器称为“电网换相换流器”,英文是“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缩写是“LCC”。这里必须明确一个概念,有人将电流源换流器(CSC)与电网换相换流器(LCC)混淆起来,这是不对的。LCC属于CSC,但CSC的范围要比LCC宽广得多,基于IGBT 构成的CSC目前也是业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1990年,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输电概念首先由加拿大McGill大学的Boon-Teck Ooi等提出。在此基础上,ABB公司于1997年3月在瑞典中部的Hellsjon和Grangesberg之间进行了首次工业性试验(3 MW,±10kV),标志着第三代直流输电技术的诞生。这种以可关断器件和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直流输电技术,国际权威学术组织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和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将其正式命名为“VSC-HVDC”,即“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2006年5月,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在北京召开

含光储系统的柔性直流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与制作流程

图片简介: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含光储系统的柔性直流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它包括:建立IGBT的失效模式,选择RC热网络法建立IGBT的电热耦合模型并得到工作时的结温,最后采用Coffin Manson Arrhenius广延指数模型对IGBT 进行可靠性评估;选择部件计数法对直流配电网关键设备进行可靠性预测;通过冗余方法分析后分别对三种不同结构的MMC型换流器、ISOP型直流变压器以及光伏储能并网用的AC/DC变流器和DC/DC变流器进行可靠性建模;对直流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对交直流互联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解决了对含光储系统的交直流混合电网的可靠性评估采用现有技术的评估方法存在准确性较差等技术问题。 技术要求 1.一种含光储系统的柔性直流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它包括: 步骤S1:建立IGBT的失效模式,选择RC热网络法建立IGBT的电热耦合模型并得到工作时的结温,最后采用Coffin-Manson-Arrhenius广延指数模型对IGBT进行可靠性评估; 步骤S2:选择部件计数法对直流配电网关键设备进行可靠性预测;通过冗余方法分析后分别对三种不同结构的MMC型换流器、ISOP型直流变压器以及光伏储能并网用的AC/DC变流器和DC/DC变流器进行可靠性建模; 步骤S3:根据步骤S1和S2建立的模型对直流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步骤S4、根据步骤S1和S2建立的模型对交直流互联配电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光储系统的柔性直流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 步骤S11:对IGBT和二极管进行损耗计算,包括通态损耗、开关损耗以及截止损耗; 步骤S12:建立IGBT的电热耦合模型并得到工作时的结温;将IGBT内部温度的运算转化为由Foster模型等效的电流源、电阻和电容串联的一阶电路运算,IGBT和二极管的功率损耗分别作为对应的电流源输入,IGBT 和二极管的热阻热容作为对应的电阻电容,则IGBT和二极管芯片到壳之间的电压即为结温; 步骤S13:采用Coffin-Manson-Arrhenius广延指数模型对IGBT进行可靠性评估,下式所示: 式中,ΔTj是IGBT的结温差,α、β是模型参数,根据功率循环曲线通过函数拟合得到;Tm为平均结温。Ea是激活能,数值为9.89×10-20J,kB是玻尔兹曼常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光储系统的柔性直流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冗余方法分析,不同冗余设计可靠性计算公式如下: 主动冗余:当单元系统的冗余设计为主动冗余时,n个子模块中至少有k个子模块投入运行可以保证单元系统的正常运行,假设子模块数量为n,当单元系统正常运行时需要k个子模块正常工作,子模块的故障率为 λSM,可靠度可表示为: 则单元系统的故障率为: 式中Rs(t)为系统可靠度,i为流过系统的电流大小; 被动冗余:当单元系统的冗余设计为被动冗余时,有n-k个备用子模块,它们服从尺度参数为λSM、形状参数为n-k+1的伽马分布,可靠度可表示为: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改进型相对控制策略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改进型相对控制策略 摘要:电压源换流器(VSC)中交流滤波器可滤除交流网络侧谐波,交流侧换流电 抗器或换流变压器有助于交流网络和VSC的能量交换,直流侧电容器可减小换流 桥切换时的冲击电流,同时也可滤除直流网络侧谐波。 关键词:柔性直流输电;控制策略;应用 前言 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VSC-HVDC)中电压源换流器采用全控型可关断器件,可实现对交流无源网络供电,同时对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进行控制。笔者采用外环 电压控制和内环电流控制,外环电压控制中送端VSC系统采用相对控制策略,通 过分别控制输出电压相对发电机端电压的相位角和幅值,进而控制其与送端系统 交换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受端VSC系统采用定交流电压和定直流电压控制方法,通过调制比和移相角信号产生器件的驱动脉冲,内环控制采用空间矢量控制 策略,PI控制器实现对d、q轴电流的解耦控制,运用PSCAD/EMTDC暂态仿真软 件建立相应的内外环控制模型,验证所设计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1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概述 1.1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概念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由加拿大的科学家开发出来的。这是一种由电压源换流器、自关断器和脉宽调制器所共同构成的直流输电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输电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向无源网络进行供电,还不会在供电的过程中出现换相失败 的现象。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换相站之间不会直接依赖于多端直流系统进行运作。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属于一类新型的直流输电技术。虽然在结构上和高压输电 技术相类似。但是整体结构仍然是由换流站和直流输电线路构成的。 1.2柔性直流输电的特点 柔性直流输电是由高压直流输电改造而来的。应该说在技术性和经济性方面 都有很大的改善。具体来说,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内部的特点可以表现为如下几个 方面: (1)在运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地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技术,其生产和安装调试的周期都会最大限度地缩短。与换流站有关的设备都能 够在安装和使用的过程中完成各项试验。 (2)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内部的VSC换流器是以无源逆变的方式存在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向容量较小的系统或者不含旋转机电的系统内部进行供电。 (3)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伴随有有功潮流和无功潮流 (4)整个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以有效地实现自动调节。换流器不需要经常实现通信联络。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运行和维护的费用。 (5)整个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内部的VSC换流器可以有效地减弱产生的谐波,并减少大家对功率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在交流母线上先安装一组高质量 的滤波器,就可以有效地满足谐波的要求。目前,多数无功补偿装置内部的容量 也不断地减少。即便不装换流变压器,内部的开关也可以更好地被简化。 2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战略意义 目前,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智能电网中一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可以有效地助力于城市电网的增容改造和交流系统内的互联措施。目前,多数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也在大规模风电场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出了较好 的技术优势。如果大面积地选择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电网

柔性直流输电

一、概述 (一)柔性直流输电的定义 高压直流(HVDC)输电技术始于1920年代,到目前为止,经历了3次技术上的革新,其主要推动力是组成换流器的基本元件发生了革命性的重大突破。 第一代直流输电技术采用的换流元件是汞弧阀,所用的换流器拓扑是6脉动Graetz桥,其主要应用年代是1970年代以前。 器拓扑仍然是6脉动Graetz桥,因而其换流理论与第一代直流输电技术相同,其应用年代是1970年代初直到今后一段时间。

输电技术称为传统直流输电技术,其运行原理是电网换相换流理论。因此我们也将传统直流输电所采用的Graetz桥式换流器称为“电网换相换流器”,英文是“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缩写是“LCC”。这里必须明确一个概念,有人将电流源换流器(CSC)与电网换相换流器(LCC)混淆起来,这是不对的。LCC属于CSC,但CSC的范围要比LCC宽广得多,基于IGBT构成的CSC目前也是业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1990年,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输电概念首先由加拿大McGill大学的Boon-Teck Ooi等提出。在此基础上,ABB公司于1997年3月在瑞典中部的Hellsjon和Grangesberg之间进行了首次工业性试验(3 MW,±10kV),标志着第三代直流输电技术的诞生。这种以可关断器件和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直流输电技术,国际权威学术组织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和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将其正式命名为“VSC-HVDC”,即“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2006年5月,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在北京召开“轻型直流输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框架研讨会”,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建议国内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技术的直流输电(第三代直流输电技术)统一命名为“柔性直流输电”。 (二)柔性直流与传统直流的优缺点对比 不管是两电平、三电平或MMC换流器,由于都属于电压源换流器,其基波频率下的外特性是完全一致的。

柔性直流配电网故障特征分析

直流配电网拓扑结构 直流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可以分为3种类型:辐射状、双端以及多端直流配电网。其中辐射状直流配电网的拓扑结构较为简单,供电可靠性低,双端和多端直流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高,但是故障识别和保护配置较为复杂。本文针对如图1所示的双端直流配电网的故障测距方法进行研究。双端直流配电网采用双级供电方式,直流系统经AC/DC换流器从变流电网获取电能,通过DC/AC、DC/DC 换流器为负荷供电,亦可经换流器接入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 图1:双端供电系统结构图 直流线路故障特征分析 直流线路故障可以分为单极接地和极间短路故障。单极接地故障特征与直流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有关,比较典型的接地方式是TN-S接地方式即换流器的中性点连接大地,故障发生时,会有较大的故障电流和电压暂变现象。极间短路危害更大,其故障特征与接地方式无关。

图2为极间短路故障示意图,故障发生后,IGBT会因自身保护而关断,故障过程升为3个阶段:电容放电阶段,二极管依次导通阶段以及全都导通阶段。 图2:极间短路故障示意图 结合图2可知电容放电阶段可以用二阶微分方程表示,如式: 式中μc为极间电容电压;压一为线路电流,i为线路电流,L为包含直流电抗器的故障回路电感值,A为故障回路电阻:c为级间电容。忽略过渡电阻影响

时,由于线路电阻非靠小,显然R < 2√L/C。假定故障发生时刻为t0.电容电压为额定电压V0;线路初始电流为I0,求解微分方程(1)可得: 当电容电压μc下降到交流线电压时,交流侧开始经过二极管依次向故障点注入电流,该过程属于二极管依次导通阶段。考虑到交流侧线路电感的限流作用,注入电流上升速度不会很快,此时故障电流还是以电容放电电流为主。若在tl 时刻电容电压降为0,结合式(2)可得电容放电时间为: 当电容电压降为0后,交流侧短路电抗的反向电压使续流二极管全部导通,相当于三相短路。 单极接地故障的故障极电容放电过程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武汉三新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电力检测、调试及电力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端解决方案提供商,电力测试设备一站式服务平台,变频串联谐振专业制作商,欢迎咨询采购交流!

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稳定性及其控制关键问题

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稳定性及其控制关键问题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相比 于传统的交流配电系统,柔性直流配电系统包含了换流阀、直流变压器等大量可 控的电力电子设备,呈现电力电子化的特征。直流配电系统故障特征、故障发展 过程、故障隔离及供电恢复过程都与换流阀等电力电子器件控制策略密切相关。 在直流配电系统中,保护原理的选择、保护整定值的选取、保护动作出口时间的 设置都需要考虑与换流阀控制策略的协同配合。通过控制与保护的相互协同实现 故障准确识别与供电快速恢复,在保证直流配电系统高可靠性的同时有效降低直 流配电网投资建设成本,是直流配电系统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思路。本文就柔性直 流配电系统稳定性及其控制关键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柔性直流配电;稳定性;随机性 引言 随着城市用电负荷密度不断增大,城市电网面临着多重难题:一方面要扩大 城市配电网容量以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接纳太阳能、风能等可 再生清洁能源以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在该背景下,直流配电系统(DCS)是基 于电压源换流器提供直流电力且具有先进能源管理系统的智能化配电系统,因其 输送容量更大、供电质量更优、易于接纳分布式能源(DER)、可控性更高[2]等 优势而受到关注。 1DCS的主要性能特点 (1)DCS的稳定性。随着大量DER和柔性电力电子设备的接入,DCS的稳定 性问题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热点。特别是对于可以孤岛运行的直流 微电网来说,其电源和负荷电力电子化带来的动态特性,改变了以同步发电机为 主的传统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特征。目前,国内外已有相关学者通过DCS或微电网 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利用阻抗匹配等系统稳定分析理论,对电力电子化配电系 统中DER的并网动态特性进行了探究,但大部分研究仍然集中于单个并网逆变器 或级联型逆变器。因此,需要深入开展电力电子化DCS的稳定性分析理论和方法 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稳定性提升策略,保障DCS的安全可靠运行。(2)低压DCS的安全性。中国广泛采用220V交流低压供电,超过了人体耐受的安全低压 水平,人身触电造成伤亡事件屡屡发生,在城市暴雨后内涝引发的群众触电事故 更是时有发生。全国每年触电死亡数千人,触目惊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果 低压系统对多数家电采取±48V直流安全电压供电,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身触电事故发生的概率,这也将是直流配电技术在低压系统领域应用的主要优势。不过,由于电压等级较低,且DCS设备占地面积大,其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将受到影响,因此可以考虑采用±375V和±48V直流组合供电,其中,户级配电采用±375V以提 高能量密度(在珠海示范工程中验证了该电压等级的价值),非高功率用电设备 级供电采用±48V以减少非安全电压与人们接触的机会。(3)DCS的稳定性。随 着大量DER和柔性电力电子设备的接入,DCS的稳定性问题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和 工业界的关注热点。特别是对于可以孤岛运行的直流微电网来说,其电源和负荷 电力电子化带来的动态特性,改变了以同步发电机为主的传统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特征。 2直流配电系统保护原理 直流配电网保护可分为非单元式保护和单元式保护。非单元式保护不依赖保 护装置之间的通信,当保护装置采集的故障测量值达到动作设定值时即开始动作。

柔性直流输电

南京工程学院 远距离输电技术概论 班级:输电112 学号: 206110618 姓名:钱中华 2014年12月10日

目录 0.引言 (3) 1.研究与应用现状 (3) 2.原理 (4) 3.特点 (5) 4.关键技术 (6) 5.发展趋势 (7) 6.小结 (9)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0.引言 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国家将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然而,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固有的分散性、小型性、远离负荷中心等特点,使得采用交流输电技术或传统的直流输电技术联网显得很不经济。同时海上钻探平台、孤立小岛等无源负荷,目前采用昂贵的本地发电装置,既不经济,又污染环境。另外,城市用电负荷的快速增加,需要不断扩充电网的容量,但鉴于城市人口膨胀和城区合理规划,一方面要求利用有限的线路走廊输送更多的电能,另一方面要求大量的配电网转入地下。因此,迫切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经济、环保的输电方式解决以上问题。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即电压源换流器输电技术(VSC HVDC)采用可关断电力电子器件和PWM 技术,是一种新型直流输电技术,它能弥补传统直流输电的部分缺陷,其发展十分迅速。为了进一步推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本文结合ABB 公司几个典型应用工程, 详细介绍了柔性直流输电的系统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和与传统直流输电相比的技术优势,并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了柔性直流输电在我国多个领域,尤其是风电场的应用前景。 1.研究与应用现状 自1954 年世界上第一个直流输电工程(瑞典本土至GotIand 岛的20MW、100kV 海底直流电缆输电)投入商业化运行至今,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元件经历了从汞弧阀到晶闸管阀的变革。然而由于晶闸管阀关断不可控,目前广泛应用的基于PCC的传统直流输电技术有以下固有缺陷:1只能工作在有源逆变状态,且受端系统必须有足够大的短路容量,否则容易发生换相失败;2换流器产生的谐波次数低、谐波干扰大;3换流器需吸收大量的无功功率,需要大量的滤波和无功补偿装置;4换流站占地面积大、投资大。因此,基于PCC的常规直流输电技术主要用于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海底电缆输电和交流电网的互联等领域。 其先研究主要发展有一下几项基本技术: 1.高压大容量电压源变流器技术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可以有效降低交流电压变化率,其拓扑结构如图 1 所示。桥臂中的每个子模块可以独立控制,每相上、下两个桥臂的电压和等于直流母线电压。交流电压通过控制每相中两个桥臂的子模块旁路比例来叠加实现,桥臂中的子模块越多,交流电压的谐波越小。与两电平变流器相比,由于不需要每一相上的所有器件在较高频率下同时动作,模块化多电平大大降低了器件的开关损耗。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输电领域的应用分析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输电领域的应用分析 华北电力大学,李欣蔚 摘要:柔性直流输电作为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并逐渐走向成熟。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并且为其发展做出突破性的贡献,本文对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输电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概括性分析。通过对目前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输电领域的应用状况,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找到该技术存在的可能的突破点,使其更有利于电力系统的发展。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柔性直流输电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具体说明了对于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可独立控制有功无功功率、谐波含量少等不同优点,在输电领域的各种应用情况,分别为连接小规模发电厂到电网、替代传统直流的大规模送电和交直流联网、异步联网、优化电能质量和向远方孤立负荷供电。介绍了国内外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在输电领域的成功案例,如丹麦Tjaereborg发电工程和上海南汇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分析这些工程在输电领域做出的突破性贡献。最后总结概括分析了我国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输电领域可能的发展方面,说明了以柔性直流输电为主的智能输电网络的可能性。所以,目前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可以包括,建立广域的智能输电网络和长距离架空线输电两大方面。 关键词:柔性直流输电可再生能源异步联网优化电能质量智能输电网络

1引言 当前,新型的、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发电已成为电力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将大力推进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方式进行发电,但由于其主要特点之一是分散化与小型化,地理条件与发电规模的制约使得传统的交流输电技术不能很好地解决与电网连接经济性的问题。同时,对于采用柴油发电机供电的钻探平台、岛屿、矿区等远距离负荷,应用交流输电技术供电也同样存在经济性差、环保压力大的问题。随着用电负荷的不断增加要求电网规模与传输容量保持持续发展,然而增加输电走廊面临经济与环保的限制,这种问题在城市的负荷中心更加突出[1]。为此,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可以说是一种较为经济、灵活、高质量的输电方式用以解决以上问题。另外,因为电压源换流器产生的谐波含量小,不必专门配置滤波器,可以大大节省占地面积,相比于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在城市、海岛、海上平台中的使用具有很大优势。 柔性直流输电是构建智能电网的重要装备,与传统方式相比,柔性直流输电在孤岛供电、大规模风电场并网、城市配电网的增容改造、交流系统互联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是改变大电网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柔性直流作为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为输电方式变革和构建未来电网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2]。 近几十年来国外大力发展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工程。我国关于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研究也迎头赶上,并成功建设了几大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本文简要介绍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现状,具体分析其在输电领域应用的情况,最后总结分析了未来国内外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在输电应用领域可能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2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概述 (1)柔性直流输电原理 典型的基于绝缘栅双极半导体管(IGBT)2电平VSC的柔性直流单相示意图见图1。柔性直流输电与传统直流输电的基本不同点是:它采用具有关断能力的可关断器件(如IGBT)组成的电压源换流器(VSC)进行换流,而传统直流输电则是采用无关断能力的低频晶闸管所组成的电网换相换流器(PCC)来进行换流[3]。 图1柔性直流输电基本原理图 早期的柔性直流输电都是采用两电平或三电平换流器技术,一般采用在直流侧中性点接地的方式,但是一直存在谐波含量高、开关损耗大等缺陷[4]。近年来,对于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越来越多,应用该技术的系统一般采用交流侧接地的方式;该技术提升了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运行效益,极大地促进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及其工程推广应用。目前,已投运的柔性直流输电的VSC基本采用脉宽调制(PWM)技术,可以几乎独立瞬时地改变交流输出电压的相位与幅值,从而实现有功与无功的独立瞬时调节。

柔性直流输电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

直流输电技术 课程报告 题目柔性直流输电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 学院电气学院 学生xxx 学号xxx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年4月3日

柔性直流输电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 xxx 摘要:柔性直流技术的出现为城市高压电网的构建及微电网接入大电网提拱了新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因此研究柔性直流技术在城市电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城市交流供电存在的问题,对城市配电网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方案的优点进行分析。在对柔性直流输电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供电系统采用直流输电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给出可行的家庭和办公直流供电方案。 关键词:柔性直流高压直流输电城市电网电压源换流器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电力传输经历了直流、交流和交直流混合输电三个阶段。早期的输电工程是从直流输电系统开始的,但是由于不能直接给直流电升压,使得输电距离受到较大的限制,不能满足输送容量增长和输电距离增加的要求。 19世纪80年代末发明了三相交流发电机和变压器,交流输电就普遍地代替了直流输电,并得到迅速发展,逐渐形成现代交流电网的雏形。大功率换流器的研究成功,为高压直流输电突破了技术上的障碍,因此直流输电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直流输电相比交流输电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自从20世纪50年代联接哥特兰岛与瑞典大陆之间的世界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HVDC)线路建成以来,HVDC在很多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远距离大功率输电、海底电缆输电、两个交流系统之间的非同步联络等等。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大区之间通过直流输电系统实现非同步联网:未来几年,南方电网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多馈入直流系统;东北电网也有多条直流输电线路正在建设或纳入规划。交直流混合输电是现代电网的主要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HVDC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在降低损耗、控制和保护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HVDC在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受端网络必须是一个有源系统,不能向无源系统供电;在向短路容量不足的系统供电时易发生换相失败;换流器本身为一谐波源,需要配置专门的滤波装置,增加了设备投资和占地而使费用相对较高;同时,运行过程中吸收较多的无功功率等。尽管人们对传统HVDC输电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改进,

柔性直流输电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2016 Year Spring Term Course examination (Reading Report、Research Report) : 直流输电技术 考核科目 Examination Subjects 学生所在院(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 School/Department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学生所在学科 Discipline : 金昱 学生姓名 Student’s Name :15S006048 学生学号 Student No. : 考核结果 Examination Result 阅卷人Examiner

直流输电技术课程报告—— 柔性直流输电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昱 15S006048) 1 城市配电网输电技术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整体配置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城乡配电网建设日益重视,如何科学地设置城市配电网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电力建设中,我国总是将发电摆在第一位,输送配电摆在第二位,认为只要有充足的电能资源就可以做好电力系统的建设。但是,输送配电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城市供电的能力和供电的可靠性。因此,合理适当的城市配电网规划在逐渐彰显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为电网建设的改造提供了合理性、科学性的指导经验。 1.1 我国配电网技术背景及现状 如今,我国有意识地改变原先的“重发电、轻输送配电”的现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得整体上配电网的设置都趋向了正规、合理。但是由于我国在配电网规划上发展较晚,依旧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 (1)基础差、底子薄。基础差、底子薄是我国配电网建设的真实写照。在过去的电网建设中,由于缺乏早期的勘测、考察和规划,导致我国配电网的设置分布不合理,供电线路较长,损坏较严重。一些城市出现了市中心电源丰富,周边村落电源稀少的现状,这种情况致使一些周边农村长期处于没有电用的状态。 (2)电路结构不合理,转换复杂、不灵活。我国在电网建设中呈现出电路复杂、互相交错、难以移动等现象。近电远送、电网接线复杂、迂回供电、专用线路占有主线路过多等不合理的安排也为之后重新建设新电路结构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增大了电路维修的困难。 1.1 直流输电供电与交流输电的优劣势 交流电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发电和配电方面:利用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上的交流发电机可以很经济方便地把机械能(水流能、风能……)、化学能(石油、天然气……)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交流电源和交流变电站与同功率的直流电源和直流换流站相比,造价大为低廉;交流电可以方便地通过变压器升压和降压,这给配送电能带来极大的方便.这是交流电与直流电相比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柔性直流输电与高压直流输电的优缺点

柔性直流输电 一、常规直流输电技术 1. 常规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主要设备。常规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主要设备一般包括:三相桥式电路、整流变压器、交流滤波器、直流平波电抗器和控制保护以及辅助系统(水冷系统、站用电系统)等。 2. 常规直流输电技术的优点。 1)直流输送容量大,输送的电压高,最高已达到800kV,输送的电流大,最大电流已达到4 500A;所用单个晶闸管的耐受电压高,电流大。 2)光触发晶闸管直流输电,抗干扰性好。大电网之间通过直流输电互联(背靠背方式),换流阀损耗较小,输电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 3)常规直流输电技术可将环流器进行闭锁,以消除直流侧电流故障。 3. 常规直流电路技术的缺点。常规直流输电由于采用大功率晶闸管,主要有如下缺点。 1)只能工作在有源逆变状态,不能接入无源系统。 2)对交流系统的强度较为敏感,一旦交流系统发生干扰,容易换相失败。 3)无功消耗大。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谐波含量高,需要安装滤波装置来消除谐波。 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1.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主要设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主要设备一般包括:电压源换流器、相电抗器、联结变压器、交流滤波器和控制保护以及辅助系统(水冷系统、站用系统)等。 2.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优点。柔性直流输电是在常规直流输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传统的直流输电技术具有的优点,柔性输电大都具有。此外,柔性输电还具有一些自身的优点。 1)潮流反转方便快捷,现有交流系统的输电能力强,交流电网的功角稳定性高。保持电压恒定,可调节有功潮流;保持有功不变,可调节无功功率。 2)事故后可快速恢复供电和黑启动,可以向无源电网供电,受端系统可以是无源网络,不需要滤波器开关。功率变化时,滤波器不需要提供无功功率。 3)设计具有紧凑化、模块化的特点,易于移动、安装、调试和维护,易于扩展和实现多端直流输电等优点。 4)采用双极运行,不需要接地极,没有注入地下的电流。 3.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缺点。系统损耗大(开关损耗较大),不能控制直流侧故障时的故障电流。在直流侧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由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换流器中存在不可控的二极管通路,因此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不能闭锁直流侧短路故障时的故障电流,在故障发生后只能通过断开交流侧断路器来切除故障。可以使用的最佳解决方式是通过使用直流电缆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率。 三、常规直流输电技术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对比

柔性输电技术

柔性输电之直流输电 内容简介 轻型直流输电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的一种新型直流输电技术,核心是采用以全控型器件(如GTO和IGBT等)组成的电压源换流器(VSC)进行换流。这种换流器功能强、体积小,可减少换流站的设备、简化换流站的结构,故称之为轻型直流输电,其系统原理如图2-1所示。 图2.1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原理示意图其中两个电压源换流器VSC1和VSC2分别用作整流器和逆变器,主要部件包括全控换流桥、直流侧电容器;全控换流桥的每个桥臂均由多个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或门极可关断晶体管GTO等可关断器件组成,可以满足一定技术条件下的容量需求;直流侧电容为换流器提供电压支撑,直流电压的稳定是整个换

流器可靠工作的保证;交流侧换流变压器和换流电抗器起到VSC与交流系统间能量交换纽带和滤波作用;交流侧滤波器的作用是滤除交流侧谐波。由于柔性直流输电一般采用地下或海底电缆,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小。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电力传输经历了直流、交流和交直流混合输电三个阶段。早期的输电工程是从直流输电系统开始的,但是由于不能直接给直流电升压,使得输电距离受到较大的限制,不能满足输送容量增长和输电距离增加的要求。 19世纪80年代末发明了三相交流发电机和变压器,交流输电就普遍地代替了直流输电,并得到迅速发展,逐渐形成现代交流电网的雏形。大功率换流器的研究成功,为高压直流输电突破了技术上的障碍,因此直流输电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直流输电相比交流输电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自从20世纪50年代联接哥特兰岛与瑞典大陆之间的世界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HVDC)线路建成以来,HVDC在很多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远距离大功率输电、海底电缆输电、两个交流系统之间的非同步联络等等。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大区之间通过直流输电系统实现非同步联网:未来几年,南方电网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多馈入直流系统;东北电网也有多条直流输电线路正在建设或纳入规划。交直流混合输电是现代电网的主要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HVDC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在降低损耗、控制和保护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HVDC在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受端网络必须是一个有源系统,不能向无源系统供电;在向短路容量不足的系统供电时易发生换相失败;换流器本身为一谐波源,需要配置专门的滤波装置,增加了设备投资和占地而使费用相对较高;同时,运行过程中吸收较多的无功功率等。尽管人们对传统HVDC输电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但

柔性直流配电网动态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_邱德锋

供用电 2016.08 50 特别策划 DISTRIBUTION & UTILIZATION 9 0 引言 在现代交流配电网中,一方面随着大城市负荷密度的不断增加,配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受制于交流的短路容量、电磁环网等问题,城市配电网通常按照高压分区、中压(10kV)配电网采用环形结构设计、但以开环运行为主,导致供电可靠性下降、设备利用率低。另一方面,客户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基于电压源换流器技术的新一代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以其灵活可控、不依赖交流电网、可隔离交流故障等特性[1-2] ,是解决配电网存在的短路电流偏大、动态无功补偿不足、开环运行的最佳技术。目前直流配电技术的应用还局限于工业园区及商业中心供电楼宇直流供电、舰船直流配电和直流微电网等方面,但直流配电网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了热切关注,国内外学者均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1-10] 。动态模拟系统和原型具有比较一致的物理特性,而且电磁特性在理论分析或数字仿真中往往忽略或者进行近似的处理,但是在动态模拟试验中都可以比较完整地表现出来[11] ,动态物理模拟仿真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实际系统的运行特性,所以研究并建立基于柔性直流配电网的动态模拟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1 动态模拟系统需求 1)建立一套直流配电网的多端柔性直流动模仿真系统,可全面验证控制保护的功能和性能。 2)具有交流输入、风力发电输入、光伏发电输入、储能及负荷。 3)主回路拓扑应该能满足工程研究的需要。4)要能适应对多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子模块拓扑的研究需要。 5)可模拟线路等不同类型故障,进行系统的可靠性、短路电流、过电压分析和稳态、暂态特性分析。 6)具备多端直流系统快速故障隔离和系统恢复能力。 动态模拟系统一般采用标幺值相等的设计方法,首先确定实际系统和动态模拟系统的源模比,然后根据实际系统的参数对动态模拟系统的参数进行设计,以实现对实际系统的准确模拟。主要系统参数设计见表1。 表1 主要系统参数 Tab.1 Main system parameters 比较 参数 模型原型模比直流容量20kW 20000kW 1000阀侧电压 0.5kV(双极)1kV(单极) 5kV(双极)10kV(单极)10阀侧电流11.55A 1154.7A 100直流极间电压2kV 20kV 10中线电压0.2kV 2kV 10直流电流 10A 1000A 100 摘 要:介绍了柔性直流配电网动态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该动态模拟系统为多端可变换柔性直流配电网试验系统,使用了工程中应用的控制保护装置,能够实现多种电网主回路拓扑以及多种子模块拓扑的动态模拟,给出了动态模拟系统中设备的参数设计计算,介绍了故障模拟以及故障点设置,可应用于柔性直流配电网系统暂态和稳态特性的研究,并且能够为柔性直流配电网关键设备的开发研制提供试验检测基础。关键词:中压直流配电网;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动态模拟系统 中图分类号:TM74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9421/https://www.360docs.net/doc/9a7450255.html,ki.1006-6357.2016.08.009 柔性直流配电网动态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 邱德锋,李钢,田杰,卢宇,董云龙,胡兆庆,李建春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211102)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5AA050102);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500kV 柔性直流电网换流站级和系统级控制保护设备研制)。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863 Program)(2015AA050102);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探究直流配电网研究现状与展望

探究直流配电网研究现状与展望 发表时间:2019-07-05T15:32:23.2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作者:井毓涛李珂[导读] 摘要:针对直流配电网研究现状,做了简单的论述,并且对直流配电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浙江嘉兴 314300) 摘要:针对直流配电网研究现状,做了简单的论述,并且对直流配电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相比交流配电网,其具有传输容量大和电能质量高等优势,具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从当前直流配电网发展实际来说,朝向柔性直流配电网方向发展。现结合具体研究,进行如下论述。 关键词:直流配电网;研究现状;柔性从配电网的发展角度来说,未来其形态将会是由不同电压等级构成多层次环网状的架构模式,交直流配电网混联用。将来的能源互联网,其基础支撑为直流配电网。随着不断的发展,中压配电网为主要趋势。配电网技术中柔性直流技术地位不断提升。 1 直流配电网的应用场景 从直流配电网体系的构建角度来说,其关键在于直流配电网典型应用场景的构建。目前来说,主要场景如下:1)能源互联网络。基于直流配电网为核心构建的能源互联网络,能够实现各类能源的优化互补,实现生产到消费全面覆盖,网络运行效率提高,呈现互联网服务业态,具有多元化和综合性特点。2)局域综合能源网络。此网络的构建是依靠柔性电网技术,为混合配电网,可支持新能源和储能接入以及能源双向互动。3)中压柔性互联。以直流配电网为骨架;柔性电网技术为支持的混合配电网,在实际应用中可支持新能源和储能接入以及能源双向互动。4)数据中心供能系统以及园区中压直流配网等。 2 直流配电网研究现状分析 2.1 关键技术研究 从当前直流配电网研究的实际情况来说,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电压等级的选择。关于电压选取的研究,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在进行电压匹配时,需要做好供电半径以及电气绝缘等级等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选择的电压等级,除了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外,还要满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需求,进而保证配电网的作用发挥。从电压的等级来说,分为高压、中低压。其中,高压主要为±320kV和±150kV;中低压主要为±30kV、±10kV、±750V等。 2)调度和控制。从当前实际来说,直流中压配电网运行,采取的是协调控制方法,比如主从控制等,使用上游控制器装置,对设置的换流器统筹配置。直流低压配电网多在使用分布式电源,正常运行时能够保持最大输出状态。若电能富余或电能不足,中压系统会吸收电能或者补偿电能,为储能设备供电。对于负载不平衡的情况,采取设置平衡器或者其他设备等方式,控制电压偏差过大的发生[1]。 3)保护和故障诊断。从电网运行的实际来说,采取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防护设备和防护策略等。常用的防护设备,具体为熔断器和隔离开关等。目前来说,电力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熔断器以及隔离开关等逐渐被直流断路器装置替代。低压配电网多使用机械式断路器装置;固态断路器逐渐被推广应用,其不仅速度快,而且效率高。未来混合式断路器装置将会成为主流,通过机械开关进行电流传输;利用固态元件实现电流阻断,静态热性和动态特性较好。除此之外,PEBB技术凭借自己的优势,在继电器保护方面的应用获得了不错成效,有着不错的应用前景。 2.2 可靠性评估 不同于交流配电网,直流配电网的运行方式为闭环运行,可控性很强,能够高效避免各类运行问题,电能传输具有极大的稳定性。不过因为使用的装置较多,比如变压器装置等,增加了电网运行故障的产生风险。基于此,直流配电网和交流配电网两种电网在可靠性方面的优势谁高谁低还有待研究。从直流配电网运行实际来说,配置直流断路器装置能够增强运行可靠性,不过断路器运行故障和元件损坏等,也会引发故障问题,所以相比之下直流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更强些。未来,电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电力元件质量的提升,会增强直流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2]。 2.3 经济性评估 从直流配电网的使用优势来说,其电能输送容量很大,传输过程中质量的可控性很强。关于交流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研究较多,相反直流配电网方面的比较少。基于试验对比分析,通过计算交流和直流配电网的运行成本、资源浪费等能够得出:若负载相同而且线路拓扑相同,建设直流配电网的成本相比交流配电网的建设成本要高。直流配电网传输损耗小,运行过程中随着直流负荷以及运行时间的增加,直流配电网损耗小的优势更加明显。不过若上述条件发生变化,那么关于电网的经济性评估,其结果会出现变化[3]。 3 关于直流配电网发展的展望 全球能源革命的发展背景下,电源逐渐朝向清洁以及低碳化方向转型,分布式发电以及综合能源等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除此之外,电气化进程不断加速,出现了以电动汽车以及数据中心等为首的新型负荷,给直流配电网建设和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此情况,电网企业和新能源发电企业等,不断加大对配电网未来发展方向以及能源互联网发展路径的研究。从直流配电网发展的角度来说,其技术水平将会不断提升。在实际应用中,积极适应新能源以及储能等的接入,将会构建各类应用场景。在具体构建和应用中,柔性直流配电网成为建设的主要内容。基于柔变电站的直流配电网,能够减少转换过程,缩小使用设备的体积,减少能源损耗。目前,世界首创柔性交直流配电网示范工程已经正式投入运行。除此之外,随着直流配电网的不断增加,关于直流配电网运行经济性以及可靠性的研究将会不断增多,研究的内容也会不断增加,通过不断加大直流配电网技术攻关,优化和完善直流配电网,将会推动其持续发展[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直流配电网研究主要围绕电压等级的选择和保护与故障诊断等,关于经济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在直流配电网研究中,积极借鉴新能源技术以及直流微电网技术等,加大技术研究力度,提出优化和完善直流配电网的措施,对提高其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小军,靳一林,顾博川,潘凯岩.基于电流微分量的多端直流配电网保护策略研究[J/OL].广东电力,2019(02):95-99. [2]贾科,李论,宣振文,李猛,李晨曦.基于扰动注入的柔性直流配电网主动故障定位及其仿真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47(04):99-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