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

(整理)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
(整理)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

触酶试验

(1)原理:

触酶又称过氧化氢酶,具有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过氧化氢成为水和原子态氧,继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

(2)方法:

取洁净玻片1张,用接种环挑取细菌,加3%H2O2 1滴,立即观察结果。

(3)结果:

若立即出现大量气泡为阳性。无气泡为阴性。

(4)应用:

大多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均产生过氧化氢酶,但链球菌科阴性,故常用此试验来鉴定。此外,金氏杆菌属的细菌也为阴性。分枝杆菌的鉴别则用耐热触酶试验,结核分枝杆菌为阴性,戈氏分枝杆菌和地分枝杆菌为阳性。注意事项:

①3%H2O2溶液要新鲜配制。②不宜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因红细胞含有触酶,可致假阳性反应。③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菌。

氧化酶试验

(1)原理: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最终呼吸酶。(2)试剂:1%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或1%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

(3)方法:常用方法有三种;

1)菌落法:直接滴加试剂于被检菌菌落上。

2)滤纸法:取洁净滤纸一小块,沾取菌少许,然后加试剂。

3)试剂纸片法:将滤纸片浸泡于试剂中制成试剂纸片,取菌涂于试剂纸上。

(4)结果:细菌在与试剂接触10秒内呈深紫色,为阳性。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分别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

(5)应用: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与假单胞菌的鉴别,前者为阴性,后者为阳性。奈瑟菌属、莫拉菌属细菌也呈阳性反应。

2.3 耐酸性染色法(萎-倪二氏法)

2.3.1 石炭酸品红染色液碱性品红

0.3g 95%乙醇 10mL5%酚水溶液 90mL将品红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酚溶液混合。

2.3.2 3%盐酸-乙醇浓盐酸 3mL 95%乙醇 97mL

2.3.3 复染液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美蓝0.3g;95%乙醇 30mL;0.01%氢氧化钾溶液 100mL;将美蓝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氢氧化钾溶液混合。

2.3.4 染色法

2.3.4.1 将涂片在火焰上加热固定,滴加石炭酸品红染色液,徐徐加热至有蒸气出现,但切不可使沸腾。染液如因蒸发减少时,应随时添加。染5min,倾去染液,水洗。

2.3.4.2 滴加盐酸-乙醇脱色,直至无红色脱落为止(所需时间视涂片厚薄而定,一般为1~3min),水洗。

2.3.4.3 滴加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复染30s~1min,水洗,待干,镜检。

2.3.5 结果:耐酸性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细胞等物质呈蓝色。

抗酸染色一般步骤

1)初染

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滴加石炭酸复红2-3滴,在火焰高处徐徐加热,切勿沸腾,出现蒸汽即暂时离开,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再加染液,以免干涸,加热3-5分钟,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

2)脱色

3%盐酸酒精脱色30秒~1分钟;用水冲洗。

3)复染

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分钟,用水冲洗后用吸水纸吸干。

苯酚、美蓝、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或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双氧水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脑脊液培养。 3.标本 3.1标本类型脑脊液。 3.2 标本采集由临床医师以无菌要求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2-3ml,盛于无菌容器中送检。脑膜炎奈瑟菌离体后能产生自溶酶,迅速自溶,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离体后也易于死亡。因此,脑脊液无论涂片或培养,必须于采集后立即送检。 3.3 标本拒收标准 3.3.1 标本标识与化验申请单不符。 3.3.2 标本未用无菌试管留取。 3.4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于室温,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切勿放冰箱,否则影响检出率。 4. 试剂、仪器 4.1 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克

力平板、麦克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4.2 VITEK鉴定系统;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兰阴性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I)、革兰阳性菌药敏卡(GPS)、药敏纸片、TBA板条等,有效期及储存条件参见试剂说明书。 4.3 接种针、接种环、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CO2培养箱等。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 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6. 检验步骤 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6.1 涂片检查 6.1.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外观浑浊或脓性脑脊液可直接涂片,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3000r/min离心10-15分钟后取沉淀物涂片、革兰染色、就、镜检。根据染色及形态特征,常可初步提示细菌的种类。 6.1.2 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参见《分支杆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6.1.3 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取脑脊液的沉淀物作墨汁负染色,或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接种于沙氏培养基,置于35摄氏度培养2~5日,根据菌落特性,涂片染色镜检作出报告。必要时可作生化反应进一步鉴定。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诺卡菌属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诺卡菌属标准操作规程 1概述 诺卡菌属是一群需氧的、能形成气中菌丝、有孢子的革兰阳性菌。包括9个种,其中星形诺卡菌、巴西诺卡菌、皮诺卡菌、豚鼠耳炎诺卡菌、南非诺卡菌、新星诺卡菌等6个种与人类疾病有关。 2. 标本类型 痰液、脑脊液、穿刺液、脓液、血液等标本。 3 鉴定 3.1 态与染色:革兰阳性,菌体为丝状,称为菌丝或菌丝体。培养早期,菌体裂解为较多的球菌或杆菌状,分枝状菌丝较小;培养后期,可见丰富菌丝体形成。在脓液、痰和脑脊液等临床标本中,为纤细的分枝状菌丝。抗酸染色弱阳性。 3.2 培养特性:注意寻找标本中的颗粒接种培养,在不含抗生素的沙氏培养基(SDA)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22℃或35℃均可缓慢生长,需5~7天可见菌落。菌落表面有皱褶,呈颗粒状、黄色或深橙色,表面无白色菌丝。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小、凸起,呈白色,时间延长可出现橙色。 3.3 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不分解甘露醇、肌醇、酪蛋白、酪氨酸和黄嘌呤,不水解淀粉,不液化明胶。 鉴别要点:3.4

3.4.1 本菌特征:革兰阳性,菌体为丝状,抗酸染色弱阳性;生长缓慢,菌落较小;分解葡萄糖,不分解酪蛋白、酪氨酸和黄嘌呤。 3.4.2 与分枝杆菌的鉴别:星形诺卡菌革兰染色性强,抗酸染色性弱,盐酸乙醇易脱色,菌体呈丝状;分枝杆菌抗酸性强,不易脱色,革兰染色弱。 3.4.3 与红球菌属的鉴别:星形诺卡菌对青霉素耐药,红球菌则敏感。 3.4.4 与棒状杆菌的鉴别:星形诺卡菌菌体呈丝状,而棒状杆菌属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3.4.5 与分枝杆菌属和放线菌属的鉴别三者镜下形态相似,但星性诺卡菌抗酸染色弱阳性,分枝杆菌属强阳性,放线菌属为阴性。 3.5 操作步骤 3.5.1 观察菌落特征,挑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 3.5.2 触酶试验参见触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3.5.3 鉴定从SDA平板上挑取纯菌落,用仪器法或传统生化法进行细菌鉴定。 4. 药敏 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及CLSI M100-S20最新版本文件。 质量控制5.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2012级制药专业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姓名: 刘甜甜学号: 2012304090 班级: 制药12-2班指导老师:王健 日期:2014.6.11

一、实验目的 1、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一些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原理。 2、掌握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试验方法。 3、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染色特点。 4、了解细菌在普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5、掌握细菌分离划线培养的方法。 6、掌握细菌的初步生化反应。 7、掌握细菌密集划线法,掌握细菌K-B药敏纸片法。 二、实验内容 1 细菌Gram’s stain染色,镜检,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和特色特征 1.1 实验原理:染色原理:G+菌与Gˉ菌细胞壁不同,G+菌比Gˉ菌细胞内核糖核酸镁盐含量高,G+菌比Gˉ等电点低。 1.2 实验步骤: 1.2.1.制片:○1涂片:取半滴生理盐水置一洁净玻片上,以无菌操作技术自平板上去菌落少许,与生理盐水混匀,均匀涂布约1cm2大小,自然干燥; ②固定:取含菌膜的玻片与酒精灯火焰上来回三次,使菌膜牢固附于玻片表面; 1.2.2染色:①初染:取结晶紫一到两滴覆盖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细流水冲洗,切勿直接冲洗涂片区域; ②媒染:取卢氏碘液1~2滴覆盖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③脱色:取95%酒精2~3滴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局部接近无色即可, 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④复染:取1:10稀释石炭酸复红覆盖涂片区域,轻微摇动,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⑤吸水纸初步吸干玻片水分,然后自然干燥; 1.2.3 镜检:于涂片区域加半滴香波油,油镜(100倍目镜)下。 图1:Gram’s stain(1000×)图2:染色试验 三、分离培养 1实验原理:四区划线法是把混杂着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繁殖后生成个菌落。有时这些单菌落并非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能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检验目的 对实验室的标准菌株进行合理的保存,并规范合理的使用流程,保证菌株的性能稳定可靠。2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标准菌株。 3职责 微生物组工作人员正确执行本操作规程。 4术语和定义 4.1 标准菌株 其特征进行了分类和描述,有明确的来源。ATCC ( AmericanTypeCultureCollection )美国标准菌株收藏中心。 4.2 标准储备菌株 标准菌株经过一代转接后获得的同种菌株。 4.3 工作菌株 标准储备菌株传代后得到的同种菌株。 4.4 标准培养物 标准菌株、标准储备菌株、工作菌株的统称。 4.5 质控菌株 ATCC最佳,但当无法获得时可以使用ATCC演化的菌株或我国国家菌种库储存的 标准菌株。特殊情况,例如定性试验可用已知的菌种作为质控菌株。室间质评的菌株即可。 5保存程序 5.1标准菌株

用1ml无菌的小牛血清或营养肉汤溶解。根据菌种的生长特点,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 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培养18-24h o酵母菌要求3天,形成孢子的微生物宜保存孢子。 5.2标准储备菌株 成分有蛋白胨、牛肉浸出粉、氯化钠、甘油、纯化木。相当于20%勺甘油。挑取5环 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苛养菌可以适当增加菌量。-80 C保存。除链球菌 和嗜血杆菌以外细菌均可使用。保存期限1-5年。 成分为脱纤维羊血。挑取5环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苛养菌可以适当增加菌量。-80 C 保存。主要用于保存链球菌、嗜血杆菌及厌氧菌。保存期限1-5年。 5.3工作标准菌株 由标准储备菌株传代得到的菌株。标准储备菌株对多向下传三代。过多的传种会 增加变异的机会。标准储备菌株根据菌种特点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培养18-24h即工作标准菌株。储存在2-8 C,可放四周。个别营养要求高的为2周,例如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杆菌。使用时应编号并登记。 5.4编号方法 每个菌的保存管都要有唯一的编号,签字笔标注,便于查找和管理。 5.5记录管理

脓液伤口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脓液伤口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脓及伤口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脓液培养或涂片检查。 3.标本 3.1 标本类型脓液。 3.2 标本采集 3.2.1 开放性脓性和脓性分泌物用无菌盐水或75%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处采集2支拭子,1支为涂片检查用,1支作培养用。 3.2.2 大面积烧伤的创面分泌物用灭菌棉拭取多部位创面的脓液或分泌物,置灭菌试管内(注明采集部位)送检。 3.2.3 封闭性脓肿消毒局部皮肤或粘膜表面后,用注射器抽取,将脓液注入多功能培养瓶或无菌试管内送检。疑为厌氧菌感染时,应作床边接种或置厌氧运送培养基内送检。 3.3 标本拒收标准 3.3.1 标本标识与化验申请单不符。 3.3.2 标本不是无菌留取。 3.3.3 送标本的时间在采集标本后超过2小时。 4. 试剂、仪器

4. 1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克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4.2 VITEK鉴定系统;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兰阴性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I)、革兰阳性菌药敏卡(GPS)、真菌鉴定卡(YBC)、药敏纸片、TBA 板条等,有效期及储存条件参见试剂说明书。 4.3 接种针、接种环、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CO2培养箱等。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 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6. 检验步骤 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6.1 涂片检查革兰染色镜检,报告“查见革兰×性菌,形似××菌”或报告“未查见细菌”。 6.2 培养 6.2.1 一般细菌培养标本接种于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和麦康凯(或EMB、中国蓝)琼脂平板,置于5%-10%CO2环境中,35°C培养18-24小时,根据菌落及染色形态特点,作出初步判断,作出初步判断,再按各类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 6.2.2 厌氧菌培养取脓液标本接种于厌氧血琼脂平板及其他选择平板,置于厌氧菌环境培养,根据生长情况及涂

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

触酶试验 ⑴原理: 触酶又称过氧化氢酶,具有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过氧化氢成为水和原子态氧,继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 ⑵方法: 取洁净玻片1张,用接种环挑取细菌,加3% H2O2 1滴,立即观察结果。⑶结果: 若立即出现大量气泡为阳性。无气泡为阴性。 ⑷应用: 大多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均产生过氧化氢酶,但链球菌科阴性,故常用此试验来鉴定。此外,金氏杆菌属的细菌也为阴性。分枝杆菌的鉴别则用耐热触酶试验,结核分枝杆菌为阴性,戈氏分枝杆菌和地分枝杆菌为阳性。注意事项: ①3% H2O溶液要新鲜配制。②不宜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 因红细胞含有触酶,可致假阳性反应。③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菌。 氧化酶试验 (1)原理: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最终呼吸酶 (2)试剂:1溉酸四甲基对苯二胺或1%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 (3)方法:常用方法有三种; 1) 菌落法:直接滴加试剂于被检菌菌落上。 2) 滤纸法:取洁净滤纸一小块,沾取菌少许,然后加试剂。 3) 试剂纸片法:将滤纸片浸泡于试剂中制成试剂纸片,取菌涂于试剂纸上。 (4)结果:细菌在与试剂接触10秒内呈深紫色,为阳性。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分别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 (5)应用: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与假单胞菌的鉴别,前者为阴性,后者为阳 性。奈瑟菌属、莫拉菌属细菌也呈阳性反应。 耐酸性染色法(萎-倪二氏法)

2.3.1石炭酸品红染色液碱性品红 0.3g 95汇醇10mL5%&水溶液90mL将品红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酚溶液混合。 232 3% 盐酸—乙醇浓盐酸3mL 95%乙醇97mL 2.3.3复染液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美蓝0.3g ; 95%S醇30mL; %氢氧化钾溶液100mL将美蓝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氢氧化钾溶液混合。 2.3.4染色法 2.3.4.1将涂片在火焰上加热固定,滴加石炭酸品红染色液,徐徐加热至有蒸气出现,但切不可使沸腾。染液如因蒸发减少时,应随时添加。染5min,倾去染液,水洗。 2.342 滴加盐酸—乙醇脱色,直至无红色脱落为止(所需时间视涂片厚薄而定,一般为1?3min),水洗。 2.3.4.3 滴加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复染30s?1min,水洗,待干,镜检。 2.3.5结果:耐酸性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细胞等物质呈蓝色。 抗酸染色一般步骤 1)初染 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滴加石炭酸复红2-3滴,在火焰高处徐徐加热,切勿沸腾,岀现蒸汽即暂时离开,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再加染液,以免干涸,加热3-5分钟,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 2)脱色 3縊酸酒精脱色30秒~1分钟;用水冲洗。 3)复染 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分钟,用水冲洗后用吸水纸吸干。 苯酚、美蓝、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或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双氧水

QC-TY-2008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质量控制部菌种鉴定标准操作 职责:质量控制部 内容: 1整体操作步骤 1.1纯化、分离待鉴定菌 用接种环挑取待鉴定菌落或少许含菌溶液到相应的培养基上(如TSA),划线分离,以出现微生物单菌落为止。 1.2挑取纯化后的单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以确定待鉴定菌的革兰属性。 1.3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则先进行发酵实验。如发酵实验结果为阴性,则选用API20NE试剂条进行鉴定;如发酵实验结果为阳性,则在经过细胞色素氧化酶实验后选用API20E试剂条进行鉴定。 1.4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阳性球菌,则先进行过氧化氢酶实验。如实验结果为阴性则选用API Strep试剂条进行鉴定,如实验结果为阳性则选用API Staph试剂条进行鉴定。 1.5假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阳性杆菌并且有内生芽胞,则选用API 50CHB试剂条进行鉴定;否则,根据运动性实验和过氧化氢酶实验结果选用API Coryne或其他试剂条进行鉴定。 1.6选定正确的试剂条以后,根据不同的API试剂条的标准操作规程准备接种物,进行接种、培养等操作并将结果形成数码,用API鉴定软件鉴定或查询待检菌的名称均可。鉴定结果应记录,必要时,给出相应解释。 2革兰氏染色 2.1染色剂的配制 2.1.1结晶紫染色液:

甲液:结晶紫 1.0g 95%的酒精20ml 乙液:草酸铵0.8g 水80ml 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静置48h使用,置密闭棕色瓶中储存。 2.1.2碘液: 碘 1.0g 碘化钾 2.0g 水300ml 配制时先用3~5ml水将碘化钾溶解,再加入碘,用力摇匀,使之全部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300ml,摇匀,分装在棕色瓶中储存。 2.1.3稀石碳酸红溶液: 碱性品红 1.0g 石碳酸 5.0ml 95%乙醇10.0ml 配制时用乙醇溶解碱性品红,然后加入石碳酸溶液,使用时加水稀释至100ml,摇匀。 2.2操作: 2.2.1涂片:用接种环挑取液体培养物中菌体在载玻片上涂成薄层,固体培养物则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在载玻片上涂成薄层。 2.2.2干燥固定:涂片自然干燥或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热烘干,并在火焰上通过2~3次,以固定涂片。 2.2.3染色:在已固定的标本上滴加结晶紫溶液数滴,使染色液覆盖整个涂片标本, 染色1分钟。 2.2.4水洗:斜置玻片使很细水流的纯化水从染色标本的上端流下,勿使水流直接冲刷涂片处,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2.2.5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媒染约1分钟,用纯化水冲去碘液吸干。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嗜血杆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嗜血杆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 概述 嗜血杆菌属包括流感嗜血杆菌、埃及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杜克嗜血杆菌等9个种。临床上以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常见。 2. 标本类型 血液、痰、脑脊液标本。 3.鉴定 3.1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短杆菌。 3.2 培养特性在巧克力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小时,形成微小、无色透明似露滴状的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极小、圆形、透明的菌落,并有“卫星现象”。 3.3 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不分解蔗糖和乳糖,吲哚、触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均为阳性。 3.4 鉴别要点 3.4.1 本菌属特征革兰阴性细小杆菌,多形性,菌落为无色透明似露滴状,卫星现象阳性,生长需要X、V两种因子,普通培养基不生长。 3.4.2 流感嗜血杆菌的种间鉴别见表 嗜血杆菌鉴别的关键性试验

- + + - + + - + + 注:“+”为90%以上菌株阳性,“-”为90%以上菌株阴 性,“V”为11-89%菌株阳性,“W”为弱发酵反应。 3.5 操作步骤 3.5.1 涂片、革兰染色呈革兰阴性短小杆菌。 3.5.2 鉴定从巧克力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用微 生物鉴定仪或传统生化反应进行细菌鉴定。 4.药敏 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及CLSI M100-S20 最新版本文件。 5.质量控制 见《质量管理程序》。 6.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 如果检出β-内酰胺酶阳性流感嗜血杆菌则提示对青霉素、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耐药机制大多为TEM型β-内酰胺酶)。如果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阴性,而对氨苄西林耐药,则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克罗、头孢他啶、头孢尼西、头孢丙烯、头孢呋辛均耐药。 7.临床意义 流感嗜血杆菌常寄居于正常人呼吸道(在呼吸道定植者可达到人群的50%),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也也可随血液入侵组织内部,引起脑膜炎、关节脓肿或其他部位的化脓感染。副流感嗜血杆菌寄居在人类的上呼吸道,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偶尔引起心内膜炎等。 8.鉴定流程

微生物鉴定之生化实验大全

微生物鉴定之生化实验 大全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碳水化合物代谢实验糖(醇、苷)类发酵实验 (1)原理:细菌分解糖的能力与该菌是否含有分解某种糖的酶密切相关,故分解糖的能力各不相同,细菌分解糖类后的终产物亦不一致,在含糖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若细菌分解糖则产酸或产酸产气,使培养基颜色改变,从而判断细菌是否分解某种糖或其他碳水化合物。 (2)基本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1%的糖类(单糖、双糖、或者多糖)、醇类(甘露醇、肌醇)苷类(水杨苷、菊糖等).培养基可为液体、半固体、固体或微量生化管几种类型。 (3)实验方法:取某一种细菌的24h纯培养物分别接种到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等培养基内,37℃培养24h,观察结果并记录。 (4)结果判定:如果接种进去的细菌可以发酵某种糖或醇,则可产酸,使培养基由紫色变成黄色,如果不发酵,则仍保持紫色。如发酵的同时又产生气体,则在微量发酵管顶部积有气泡。 (5)应用:是鉴定细菌最主要最基本的实验,特别是对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尤为重要。 氧化型与发酵型(O/F)的测定 (1)原理: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需有氧的参加,称为氧化型(O),细菌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可以进行无氧降解的,称为发酵型(F)。发酵型细菌无论在有氧无氧的环境中都能分解葡萄糖。不分解葡萄糖的细菌称为产碱型(-)。这在区别微球菌与葡萄球菌、肠杆菌科成员中尤其有意义。

(2)培养基:培养基蛋白胨2g,氯化钠5g,磷酸氢二钾,葡萄糖10g,琼脂3g,1%溴麝香草酚蓝3mL,蒸馏水1000mL。将蛋白胨、盐、琼脂和水混合,加热溶解,校正PH至,然后加葡萄糖和指示剂,加热溶解,分装试管,3-4mL/管;115℃,高压蒸汽灭菌20min,取出冷却成琼脂柱。 (3)试验方法:挑取18-24h的幼龄斜面培养物,穿刺接种,每种细菌接种两管,于其中一管覆盖1mL液体石蜡,37℃培养24h或更长时间。 (4)结果判定: (5)应用:O/F试验主要适用于G-肠道杆菌的鉴别。肠杆菌科的细菌为发酵型,其他肠道菌为非发酵型,非发酵型细菌为氧化型或产碱型。该试验也用于鉴别葡萄球菌(F)和微球菌(O)。 β-半乳糖苷(ONPG)实验 (1)原理:有的细菌可以产生β-半乳糖苷酶,能分解邻-硝基酚-β-D-半乳糖苷,而生成黄色的邻-硝基酚,在很低的浓度下也可以检测出。 (2)培养基:邻硝基酚β-半乳糖苷,L 的灭菌1%蛋白胨水300mL。先将前两种成分混合溶解,过滤除菌,在无菌条件下与1%蛋白胨水混合,分装试管,每管2-3mL。无菌检验后备用。 (3)实验方法:取一环细菌纯培养物接种在ONPG培养基上置37℃培养1-3h或24h如有β-半乳糖苷酶,会在3h内产生黄色的邻硝基酚;如无此酶,则在24h内不变色。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鉴定标准操作 职责: 内容: 1整体操作步骤 纯化、分离待鉴定菌 用接种环挑取待鉴定菌落或少许含菌溶液到相应的培养基上(如TSA),划线分离,以出现微生物单菌落为止。 挑取纯化后的单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以确定待鉴定菌的革兰属性。 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则先进行发酵实验。如发酵实验结果为阴性,则选用API20NE试剂条进行鉴定;如发酵实验结果为阳性,则在经过细胞色素氧化酶实验后选用API20E试剂条进行鉴定。 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阳性球菌,则先进行过氧化氢酶实验。如实验结果为阴性则选用API Strep试剂条进行鉴定,如实验结果为阳性则选用API Staph试剂条进行鉴定。 假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阳性杆菌并且有内生芽胞,则选用API 50CHB试剂条进行鉴定;否则,根据运动性实验和过氧化氢酶实验结果选用API Coryne或其他试剂条进行鉴定。 选定正确的试剂条以后,根据不同的API试剂条的标准操作规程准备接种物,进行接种、培养等操作并将结果形成数码,用API鉴定软件鉴定或查询待检菌的名称均可。鉴定结果应记录,必要时,给出相应解释。

2革兰氏染色 染色剂的配制 结晶紫染色液: 甲液:结晶紫 95%的酒精 20ml 乙液:草酸铵 水 80ml 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静置48h使用,置密闭棕色瓶中储存。 碘液: 碘 碘化钾 水 300ml 配制时先用3~5ml水将碘化钾溶解,再加入碘,用力摇匀,使之全部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300ml,摇匀,分装在棕色瓶中储存。 稀石碳酸红溶液: 碱性品红 石碳酸 95%乙醇 配制时用乙醇溶解碱性品红,然后加入石碳酸溶液,使用时加水稀释至100ml,摇匀。 操作: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鉴定标准操作 职责: 内容: 1 整体操作步骤 1.1 纯化、分离待鉴定菌 用接种环挑取待鉴定菌落或少许含菌溶液到相应的培养基上(如TSA),划线分离,以出现微生物单菌落为止。 1.2 挑取纯化后的单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以确定待鉴定菌的革兰属性。 1.3 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则先进行发酵实验。如发酵实验结果为阴性,则 选用API20NE 试剂条进行鉴定;如发酵实验结果为阳性,则在经过细胞色素氧化酶实 验后选用API20E 试剂条进行鉴定。 1.4 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阳性球菌,则先进行过氧化氢酶实验。如实验结果为阴性则 选用API Strep 试剂条进行鉴定,如实验结果为阳性则选用API Staph 试剂条进行鉴定。 1.5 假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阳性杆菌并且有内生芽胞,则选用API 50CHB 试剂条进行鉴定;否则,根据运动性实验和过氧化氢酶实验结果选用API Coryne 或其他试剂条进行鉴定。 1.6 选定正确的试剂条以后,根据不同的API 试剂条的标准操作规程准备接种物, 进行接种、培养等操作并将结果形成数码,用API 鉴定软件鉴定或查询待检菌的名称均可。鉴定结果应记录,必要时,给出相应解释。 2 革兰氏染色 2.1 染色剂的配制 2.1.1 结晶紫染色液: 甲液:结晶紫 1.0g 95%的酒精20ml 乙液:草酸铵0.8g 水80ml 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静置48h 使用,置密闭棕色瓶中储存。

1.7 碘液: 碘 1.0g 碘化钾 2.0g 水300ml 配制时先用3~5ml 水将碘化钾溶解,再加入碘,用力摇匀,使之全部溶解后,再 加水稀释至300ml ,摇匀,分装在棕色瓶中储存。 1.8 稀石碳酸红溶液: 碱性品红 1.0g 石碳酸 5.0ml 95%乙醇10.0ml 配制时用乙醇溶解碱性品红,然后加入石碳酸溶液,使用时加水稀释至100ml ,摇匀。 2.2 操作: 2.1.2 涂片:用接种环挑取液体培养物中菌体在载玻片上涂成薄层,固体培养物则 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在载玻片上涂成薄层。 2.1.3 干燥固定:涂片自然干燥或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热烘干,并在火焰上通过2~ 3 次,以固定涂片。 2.1.4 染色:在已固定的标本上滴加结晶紫溶液数滴,使染色液覆盖整个涂片标本, 染色1 分钟。 2.1.5 水洗:斜置玻片使很细水流的纯化水从染色标本的上端流下,勿使水流直接 冲刷涂片处,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2.1.6 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媒染约 1 分钟,用纯化水冲去碘液吸干。 2.1.7 滴加95%的乙醇脱色约20~30 秒,脱色时应将玻片微振动,使酒精分布均匀,立即用水冲净。 2.1.8 稀石碳酸红溶液染色 1 分钟后,用水洗净晾干或吸干。 2.1.9 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适合的位置,再加一滴香柏油于涂片上,使用 100 倍物镜观察细菌革兰氏属性。革兰氏阳性菌染色成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红色,同时做阳性对照。 3 简单染色 3.1 用于真菌与细菌的鉴别。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目得:建立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鉴定标准操作 职责: 内容: 1整体操作步骤 1、1纯化、分离待鉴定菌 用接种环挑取待鉴定菌落或少许含菌溶液到相应得培养基上(如TSA),划线分离,以出现微生物单菌落为止。 1。2挑取纯化后得单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以确定待鉴定菌得革兰属性。 1、3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则先进行发酵实验。如发酵实验结果为阴性,则选用API20NE试剂条进行鉴定;如发酵实验结果为阳性,则在经过细胞色素氧化酶实验后选用API20E试剂条进行鉴定。 1。4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阳性球菌,则先进行过氧化氢酶实验。如实验结果为阴性则选用API Strep试剂条进行鉴定,如实验结果为阳性则选用APIStaph试剂条进行鉴定。 1.5假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阳性杆菌并且有内生芽胞,则选用API 50CHB试剂条进行鉴定;否则,根据运动性实验与过氧化氢酶实验结果选用API Coryne或其她试剂条进行鉴定、 1、6选定正确得试剂条以后,根据不同得API试剂条得标准操作规程准备接种物,进行接种、培养等操作并将结果形成数码,用API鉴定软件鉴定或查询待检菌得名称均可。鉴定结果应记录,必要时,给出相应解释、 2革兰氏染色 2。1染色剂得配制 2、1.1结晶紫染色液: 甲液:结晶紫1、0g 95%得酒精20ml 乙液:草酸铵0。8g 水80ml 将甲液与乙液混合均匀,静置48h使用,置密闭棕色瓶中储存、

2、1、2碘液: 碘1、0g 碘化钾 2.0g 水300ml 配制时先用3~5ml水将碘化钾溶解,再加入碘,用力摇匀,使之全部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300ml,摇匀,分装在棕色瓶中储存。 2、1。3稀石碳酸红溶液: 碱性品红1、0g 石碳酸5、0ml 95%乙醇10、0ml 配制时用乙醇溶解碱性品红,然后加入石碳酸溶液,使用时加水稀释至100ml,摇匀。 2.2操作: 2.2。1涂片:用接种环挑取液体培养物中菌体在载玻片上涂成薄层,固体培养物则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在载玻片上涂成薄层。 2。2、2干燥固定:涂片自然干燥或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热烘干,并在火焰上通过2~3次,以固定涂片、 2.2、3染色:在已固定得标本上滴加结晶紫溶液数滴,使染色液覆盖整个涂片标本, 染色1分钟。 2。2、4水洗:斜置玻片使很细水流得纯化水从染色标本得上端流下,勿使水流直接冲刷涂片处,直至洗下得水呈无色为止。 2。2。5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媒染约1分钟,用纯化水冲去碘液吸干。 2.2、6滴加95%得乙醇脱色约20~30秒,脱色时应将玻片微振动,使酒精分布均匀,立即用水冲净、 2、2。7稀石碳酸红溶液染色1分钟后,用水洗净晾干或吸干。 2、2。8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适合得位置,再加一滴香柏油于涂片上,使用100倍物镜观察细菌革兰氏属性。革兰氏阳性菌染色成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红色,同时做阳性对照。 3简单染色 3、1用于真菌与细菌得鉴别。

微生物鉴定之生化实验大全

微生物鉴定之生化实验大全 入社群:听大咖微课+看医学视频+会议直播微生物鉴定之生化实验大全 不同的细菌具有各自的独特的酶系统,因而对底物的分解能力各异,其代谢的产物也不相同。这些代谢产物又具有不同的生物化学特性,可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这些代谢产物以鉴定细菌。掌握各种生化反应的原理和应用是细菌鉴定的基础。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主要根据Shirling&Gottlieb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中鉴定的有关试验。 (一)碳水化合物代谢实验: 糖(醇、苷)类发酵实验 (1)原理:细菌分解糖的能力与该菌是否含有分解某种糖的酶密切相关,故分解糖的能力各不相同,细菌分解糖类后的终产物亦不一致,在含糖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若细菌分解糖则产酸或产酸产气,使培养基颜色改变,从而判断细菌是否分解某种糖或其他碳水化合物。 (2)基本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0.5%-1%的糖类(单糖、双糖、或者多糖)、醇类(甘露醇、肌醇)苷类(水杨苷、菊糖等)。培养基可为液体、半固体、固体或微量生化管几种类型。

(3)实验方法:取某一种细菌的24h纯培养物分别接种到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等培养基内,37℃培养24h,观察结果并记录。 (4)结果判定 如果接种进去的细菌可发酵某种糖或醇,则可产酸,使培养基由紫色变成黄色,如果不发酵,则仍保持紫色。如发酵的同时又产生气体,则在微量发酵管顶部积有气泡。 (5)应用:是鉴定细菌最主要最基本的实验,特别是对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尤为重要。 氧化型与发酵型(O/F)的测定 (1)原理: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需有氧的参加的,称为氧化型,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无氧降解的,称为发酵型。发酵型细菌无论在有氧或者无氧的环境中都能分解葡萄糖。不分解葡萄糖的细菌称为产碱型。这在区别微球菌与葡萄球菌、肠杆菌科成员中尤其有意义。(2)培养基:培养基蛋白胨2g,氯化钠5g,磷酸氢二钾0.3g,葡萄糖10g,琼脂3g,1%溴麝香草酚蓝3mL,蒸馏水1000mL。将蛋白胨、盐、琼脂和水混合,加热溶解,校正pH至7.2,然后加葡萄糖和指示剂,加热溶解;分装试管,3~4mL/管;115℃,高压蒸汽灭菌20min,取出后冷却成琼脂柱。 (3)实验方法:挑取18~24h的幼龄斜面培养物,穿刺接

中心静脉导管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中心静脉导管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中心静脉导管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 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培养。 3. 标本 中心静脉导管标本。 4. 试剂、仪器 4. 1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克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4.2 VITEK鉴定系统;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兰阴性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I)、革兰阳性菌药敏卡(GPS)、真菌鉴定卡(YBC)、药敏纸片、TBA 板条等,有效期及储存条件参见试剂说明书。 4.3 接种针、接种环、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CO2培养箱等。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 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6. 检验步骤 用无菌镊子将5cm导管(近心端)在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上交叉滚动四次,然后弃之,在35°C,5%-10%CO2

孵育箱培养18-24小时,根据菌落及染色形态特点,作出初步判断,再按各类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 7. 结果报告 7.1 若48小时无细菌生长,报告“培养2日无细菌生长”。 7.2 报告菌名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 8. 注意事项 8.1 如血琼脂平板上生长≥15个菌落,提示有潜在导管相关性感染,应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建议抽血作血培养。 8.2 若为2种细菌生长,且菌落计数均≥15个菌落/平板,均应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建议作血培养确证。 9 临床意义 判断中心静脉导管是否有细菌生长,指导临床医师是否拔除导管还是保留导管。 参考文献 [1]吴爱武主编.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实验指导.第三版. 北京:人民卫士出版社,2007 [2]中华医学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2007

微生物药敏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微生物药敏实验报告 篇一: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20XX级制药专业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姓名:刘甜甜学号:20XX304090 班级: 制药12-2班指导老师:王健 日期:20XX.6.11 一、实验目的 1、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一些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原理。 2、掌握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试验方法。 3、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染色特点。 4、了解细菌在普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5、掌握细菌分离划线培养的方法。 6、掌握细菌的初步生化反应。 7、掌握细菌密集划线法,掌握细菌K-b药敏纸片法。 二、实验内容 1细菌gram’sstain染色,镜检,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和

特色特征 ˉˉ 1.1实验原理:染色原理:g+菌与g菌细胞壁不同,g+菌比g菌细胞内核糖核酸镁盐含量高,g+ ˉ 菌比g等电点低。1.2实验步骤:1.2.1.制片:○1涂片:取半滴生理盐水置一洁净玻片上,以无菌操作技术自平板上去菌落少许,与生理盐水混匀,均匀涂布约1cm2大小,自然干燥; ②固定:取含菌膜的玻片与酒精灯火焰上来回三次,使菌膜牢固附于玻片表面; 1.2.2染色:①初染:取结晶紫一到两滴覆盖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细流水冲洗,切勿直接冲洗涂片区域; ②媒染:取卢氏碘液1~2滴覆盖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用上法细流水冲洗;③脱色:取95%酒精2~3滴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局部接近无色即可,用上法细流水冲洗;④复染:取1:10稀释石炭酸复红覆盖涂片区域,轻微摇动,用上法细流水冲洗;⑤吸水纸初步吸干玻片水分,然后自然干燥; 1.2.3镜检:于涂片区域加半滴香波油,油镜(100倍目镜)下。

TDR-300系列操作规程

1 目的 制定标准化的天地人TDR-300系列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操作规程,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 2 仪器简介 天地人TDR-300系列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和体外抗生素的药敏监测,测定采用天地人试验用的微量检测板,该板内含有培养基、生化试验及相应抗生素。天地人TDR-300系列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重复性好、节省操作时间、结果稳定可靠,使实验室的操作达到标准化。 3 原理 3.1、细菌鉴定原理 TDR鉴定系统运用TDR专利(ZL97 107902.1)“双歧—矩阵法”精选试验组成最佳鉴定性状组合,采用新颖的不确定试验方法计算百分概率鉴定细菌结果,可鉴定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奈瑟菌/嗜血杆菌、肠杆菌科、弧菌科、芽孢杆菌、棒状杆菌、非发酵菌、酵母样真菌及厌氧菌在内的细菌。 3.2、药敏试验原理 采用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分别检测药物的敏感性及MIC值,并通过智能专家分析软件处理后得出报告结果,并提出合理的专家评价。 4 试剂 4.1 生化反应试剂 包括吲哚试剂、PD试剂、VP试剂、硝酸盐试剂、马尿酸盐试剂、淀粉酶试剂、糖氧化催化剂、同化试验稳定剂,均为天地人公司配套辅助试剂,0-4℃保存,有效期内使用 4.2 试验卡及其配套试剂 各类试验卡及其生化.药敏培养液等均为天地人公司辅助试剂,0-4℃保存,有效期内使用 5 仪器操作步骤 5.1 开机前检查 5.1.1 电源是否连接好,主机、显示器电源是否连接。 5.1.2 检查打印机是否连接好,打印纸是否安装好。 5.1.3 仪器台面干净、无污物。 5.2 开机 5.2.1 打开主机电源,启动操作系统;在显示器上打开显示器电源;

微生物鉴定之生化实验大全

(一)碳水化合物代谢实验糖(醇、苷)类发酵实验 (1)原理:细菌分解糖的能力与该菌是否含有分解某种糖的酶密切相关,故分解糖的能力各不相同,细菌分解糖类后的终产物亦不一致,在含糖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若细菌分解糖则产酸或产酸产气,使培养基颜色改变,从而判断细菌是否分解某种糖或其他碳水化合物。 (2)基本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1%的糖类(单糖、双糖、或者多糖)、醇类(甘露醇、肌醇)苷类(水杨苷、菊糖等).培养基可为液体、半固体、固体或微量生化管几种类型。 (3)实验方法:取某一种细菌的24h纯培养物分别接种到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等培养基内,37℃培养24h,观察结果并记录。 (4)结果判定:如果接种进去的细菌可以发酵某种糖或醇,则可产酸,使培养基由紫色变成黄色,如果不发酵,则仍保持紫色。如发酵的同时又产生气体,则在微量发酵管顶部积有气泡。 (5)应用:是鉴定细菌最主要最基本的实验,特别是对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尤为重要。 氧化型与发酵型(O/F)的测定 (1)原理: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需有氧的参加,称为氧化型(O),细菌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可以进行无氧降解的,称为发酵型(F)。发酵型细菌无论在有氧无氧的环境中都能分解葡萄糖。不分解葡萄糖的细菌称为产碱

型(-)。这在区别微球菌与葡萄球菌、肠杆菌科成员中尤其有意义。 (2)培养基:培养基蛋白胨2g,氯化钠5g,磷酸氢二钾,葡萄糖10g,琼脂3g,1%溴麝香草酚蓝3mL,蒸馏水1000mL。将蛋白胨、盐、琼脂和水混合,加热溶解,校正PH至,然后加葡萄糖和指示剂,加热溶解,分装试管,3-4mL/管;115℃,高压蒸汽灭菌20min,取出冷却成琼脂柱。 (3)试验方法:挑取18-24h的幼龄斜面培养物,穿刺接种,每种细菌接种两管,于其中一管覆盖1mL液体石蜡,37℃培养24h或更长时间。 (4)结果判定: (5)应用:O/F试验主要适用于G-肠道杆菌的鉴别。肠杆菌科的细菌为发酵型,其他肠道菌为非发酵型,非发酵型细菌为氧化型或产碱型。该试验也用于鉴别葡萄球菌(F)和微球菌(O)。 β-半乳糖苷(ONPG)实验 (1)原理:有的细菌可以产生β-半乳糖苷酶,能分解邻-硝基酚-β-D-半乳糖苷,而生成黄色的邻-硝基酚,在很低的浓度下也可以检测出。 (2)培养基:邻硝基酚β-半乳糖苷,L 的灭菌1%蛋白胨水300mL。先将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李斯特菌属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李斯特菌属标准操作规程 1.概述 李斯特菌属包括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伊氏李斯特菌、斯氏李斯特菌等菌种,其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对人和动物致病。 2.标本类型 血液、脑脊液、尿液、痰、穿刺液、脓液标本。 3.鉴定 3.1形态与染色:革兰阳性小杆菌,大小为(0.4~0.5um)×(1~2um),直或微弯,常呈V字形成对排列,偶尔可见双球状;无芽胞,无荚膜,在22~25℃形成周鞭毛,有动力,37℃时 鞭毛很少或无。 3.2培养特性: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较小、圆形、光滑而有 狭窄β溶血环的 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浑浊生长;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动力自穿刺线向四周蔓延生长,呈倒伞状。 3.3生化反应:触酶试验阳性;分解葡萄糖、鼠李糖、水杨苷,不分解蔗糖、木糖、甘露醇;吲哚、尿素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甲基红、VP和CAMP试验阳性。 3.4鉴别要点: 3.4.1本菌特征:革兰阳性短杆菌,菌落较小,有狭窄的℃时无动力;触酶试验阳性,37℃时有动力,25溶血环;β.

分解葡萄糖、水杨苷,不分解甘露醇。 3.4.2 与肠球菌的鉴别本菌具有耐盐、耐碱、耐胆汁等特点,易误为粪肠球菌,两者可用触酶试验加以鉴别。 3.4.3 与无乳链球菌的鉴别本菌也可能因培养条件不同而 呈链状,37℃培养往往无动力,CAMP试验阳性,常误为B 群链球菌;链球菌触酶试验阴性可与之鉴别。 3.5 操作步骤 3.5.1 涂片染色观察菌落特征,在血平板上挑取可以菌落,涂片染色镜检。 3.5.2 触酶试验参见《触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3.5.3 鉴定从血平板上挑取纯菌落,用微生物鉴定仪或传 统生化反应进行细菌鉴定。 4.药敏 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及CLSI M100-S20最新版本文件. 5.质量控制 参见《质量控制程序》 6.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 本菌容易被认为是污染的杂菌(类白喉杆菌)而丢弃。幼龄培养呈革兰阳性,48h后多转为革兰阴性。因此当遇到25℃培养有动力的杆菌,而按照革兰阴性杆菌鉴定不符时,应 考虑到李斯特菌的可能。.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临床病例 1、某女性患者,40岁。尿频、尿急、尿痛、小腹不适。临床诊断为尿路感染?(尿道炎?)。采集患者清洁中段尿标本。请进行尿标本细菌学检查、鉴定及药敏实验。 2、5岁患儿,食用某种不洁食物后,发热39℃,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稀便转成脓血粘液便,每日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著。临床初步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请你设计实验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 3、患儿,男,3岁。三天前开始发热,最高38.8℃。伴有咽痛,头痛,呕吐等全身症状。一天前全身皮肤发红,出现皮疹。查体见咽部充血及点状出血,全身典型皮疹,体温38.5℃。近二周幼儿园有多个相似病例出现。临床初步诊断为猩红热。采集患儿咽拭子标本,请设计实验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致病力分析及药敏实验。 4、某女性患者,32岁,已婚。外阴骚痒、灼痛,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白带增多,稠厚呈豆渣样。临床诊断:真菌性阴道炎。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请进行阴道分泌物病原性真菌分离、鉴定、致病力分析及药敏试验。 5、患者,男性,35岁。近一周常感乏力、体温升高38.0℃+、厌食、恶心、呕吐等,小便深黄,大便灰白,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肝区扣痛,肝功检测转氨酶升高,临床诊断为甲型肝炎。请设计实验进行病原学诊断。 6、某2岁患儿,突然发热38.5℃,伴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手掌、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临床初步诊断为手足口病。请你设计实验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以确定该病原体为何种病毒?

附件: 病原生物学实验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一般20字以内,加粗3号宋体字)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学号:) 班级: 2014年4月1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