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图表分析法

第二节图表分析法
第二节图表分析法

第二节图表分析法

图表分析法(Charts),简单来说,是根据记录的历史上的外汇走势图形,分析和预测未来走势的基本技术分析方法,而不管外汇汇率的走势和变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以反映金融行情的各种金融商品的图表来说,它们分别记录并图示各种金融商品的历史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明显地呈现一种倾向,即或者向上,或者向下,或者逆转的走势。例如,从一定的汇率走势图中,可以看出美元汇率是呈上升趋势,或者日元是呈下降趋势。当然,基于市场预测总体的要求,在观察和预测外汇汇率本身的历史变化必须密切关注影响其变动的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化,但这不是图表分析法本身的内容。因此,在外汇交易的分析和预测过程中,必须把这种从价格本身的历史变化预测价格的未来变化趋势的图表分析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这样,外汇交易的分析能够取得更准确的预测效果。

外汇走势图形忠实地记录了每一个币种每时每刻的变化,反映了以往汇率变化的历史过程,是外汇交易技术分析的客观基础,所以人们常说,“一个图表胜万言”。但是,单纯的外汇走势图形分析只能预测未来汇价可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得出准确的结果,因为能够真正决定市场走势的只有市场本身,是各种市场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决定了汇价波动的方向。因此,只有各种市场基本面分析与汇价走势图形分析有机地的结合起来,抓住市场走势的变化,才能够正确分析外汇市场走势,并获得利润。

一、图表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市场反映原理

在新古典模型中,市场行为能综合反映一切相关经济信息,例如外汇汇率的变动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供求关系又反映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因此,把外汇市场价格的历史变动和现有水平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可通过图像的历史变化反映其供求关系及其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从而预测其未来的价格走势。例如在外汇交易市场上,投资人在决定买卖外汇时已经仔细地研究了影响外汇汇率的各种因素,如该国的经济状况、社会政治环境、国家干预政策和市场心理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通过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灵敏地反映到汇率上来、尤其是,外汇交易性程度越高,则市场的反映作用越强。因此,交易者可以根据图表走势入市、退市、购入、抛出,不必考虑其他影响市场走势的因素。

(二)市场的惯性作用原理

与物理学上惯性作用原理一样,市场行情的变动也存在一种惯性,这是由于市场机制和市场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买卖双方力量的强弱对比,价格越高买者越多,卖者越多又反过来导致价格越低,形成步步走低的价格走势;如果价格忽高忽低,交易者买卖犹豫不决,价格必然在同一水平上小幅度地上下波动。因此,由于市场的惯性作用,外汇市场的价格总是呈现一定趋势形态变动,这就为图表分析预测提供了客观依据。在外汇交易的实践中,有一个古老的格言是“宁买升,不买跌”,因为处于涨势的外汇除了在涨到顶点时买入才失败外,在任何时点上购买都可盈利;同样道理处于跌势的外汇除了在跌到低谷时卖出不利外,在任何时点抛售是有利的。

当然,任何商品价格走势,包括外汇汇率的走势总是存在反转的时候,即由升的趋势转为降的趋势,或由跌的趋势转为升的趋势。因此,外汇交易与管理理论中有“相反理论”的观点,即对外汇汇率走势持与众不同的看法。当所有人都对某种外汇看好时,就是牛市开始到顶;当人人都看淡时,就展示了熊市已见底。众人的看法往往通过报章、杂志、电视、电台等媒体反映出来,而传播媒介总要力加渲染,如果传媒总是报道某种外汇的利好,就是汇率下跌的先兆;反过来,如果传媒全是描述该外汇的坏消息,则是汇率处于黎明前的一刻。这就是哲学上讲的“物极必反”的道理。

(三)市场发展呈螺旋式上升原理

考察几百年的历史,不管是商品市场还是金融市场,价格走势总是呈升势,但这种升势不是直线式,而是螺旋式,即有升有降,但总方向是不断攀高。

二、图表分析的优缺点

(一)图表分析的优点

1、简单性。一张价格走势图把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清晰地表现出来,把复杂的因果关系变成简单的价格历史地图,以图看势,很容易把握其变化趋势,而且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利用电脑制图、示图、读图十分方便。把各种图表程序变成软件,只要按照程序输入数据,图形就清晰可见。

2、客观性。基本分析的材料、数据虽然是客观的,但预测者在进行价格走势分析时往往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例如做了多头就会考虑一些利市的因素,甚至把一些不利因素当作有利因素;做了空头则总是多考虑一些淡市因素,甚至把有利因素当作不利因素。而图表分析则不同,不管图表出现的是买入信号还是卖出信号,都是客观的,不以交易者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图表分析具有客观性。

3、明确的显示性。短期投资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但是风险和机遇总是相等的,要想规避风险,获得利润,就必须密切注视短期价格走势。图表分析法所运用的各种价格走势图形,特别是典型形态,如双低(双顶)型态、三角形型态等,可以表明外汇汇率的走势可能在此转势,外汇交易者应该在这个价位上买入或卖出,这就保证了短期投资者在外汇买卖中获得盈利,避免损失。

(二)图表分析的内在缺陷

1、对于长期的价格走势无能为力。一般地,短期价格变动是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相关的因素作用的结果,长期价格变动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各种基本因素作用的结果。图表分析只是分析外汇走势的图形变化,不管形成这种图形的各种因素和原因。短期价格上涨并不表明长期也是上涨的,同样短期价格下跌也不表明长期是下跌。因此,单纯运用图表分析法来准确地预测长期的价格走势是相当困难的。

2、信号的迷惑。信号的出现与最高价或最低价往往有段距离,甚至出现“走势陷阱”,这典型地反映了外汇交易技术分析的缺陷,使投资者不敢贸然从事,否则可能作出错误的决策。

3、价位和时间不确定。图表分析只是预测将来总的价格走势,不可能指出颠峰,不可能指出颠峰和低谷,也不可能标出每一次上升或下跌的持续时间。

三、图表分析法的类型

目前,外汇市场图形分析主要有点数图、曲线图、线装图、K线图四种基本图形,其中曲线图、K线图应用最为广泛,下面具体介绍如下:

(一)点数图(Point Figure Chart)

点数图是利用带方格的图表来记录、分析和预测外汇交易价格的变动趋势的图形。点数图的制作,首先是要选取比例合适的绘图纸,以众轴代表价格,每一方格代表一个价格水平;横轴代表某种外汇汇率的变动,不是通常的代表时间,而是一列一列地表示相反方向价格变动及变动速度,然后以“×”、“Ο”来表示价格的转动或转势,所以点数图又称为圈叉图(图表略)

其中,“×”表示价格上升,“Ο”表示价格下跌,×、Ο填在绘图纸中的空格代表一定的波幅,如5 个点、10个点。因此,画一个×或Ο就代表价格上升或下降5个点、10个点。图表中的不同列代表价格升降的不同走势,一般从左向右画起。

绘制点数图关键是确定两个参数:(1)每一空格的“格值”,即每一个×、Ο符号所代表的价位幅度;(2)确定转势的价位幅度,即“转列格值”,表明价格朝着与原来方向相反的趋势上升或下跌超过多少幅度时才表明价格转势。例如一幅5×20的点数图,它所反映的是每

一空格代表5格点,当价格朝着相反方向波动超过20个点时表明市场转势,即由升势×转为跌势Ο,或由跌势转为升势×.一般地格值大小并无一定标准,可以因人因市、因货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不可以随意设定。格值太大,则点数图不容易反映出价格的变动,因为很小的价格波动并不能在图中显示出来;格值太小,则图形会过于复杂,失去图形的意义。同样,转列格值的确定也没有一定规则,但太多或太少都会造成价格过于敏感。最常用的是三格转列,即价格的涨跌超过三个格值转列。

点数图的两个参数可以有多种组合,如5×15、10×20,10×30,20×60,100×300等等。点数图中的这两项参数数值的不同组合,会影响点数图所显示的市场价格走势的精细程度。每一空格所代表的点数越多,即格值越大,其反映市场的精细程度越低;相反,每一空格所代表的点数越少,即格值越小,则其反映的精细程度越高。一般而言,分析中短期的市场走势,可选择20×60,100×300等灵敏度较低的组合来分析市场大势。

外汇交易者在运用点数图判断市场走势时可以尝试多种不同的组合来观察,看看哪一种组合所反映的买卖信号最为明确。使用现时的一些专业图表终端如Moneyline的Telegrate和路透社的交易系统,只要将两个参数输入电脑,便可以得到所需的点数图,省去了手绘的麻烦。(二)曲线图(Curve Chart)

曲线图是将不同价位按照时间顺序一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简单图形。曲线图是图表分析法中经常应用的一种图形。在曲线图上,纵轴表示价格水平,横轴表示时间。由于曲线图忽视单位时间内的价格波动,便于直观地观察汇率波动趋势,有利于分析较长时间段的图形信号。但对于短期波动趋势愈是不够明显。

(三)直线图(Bar Chart)

直线图又称线装图、柱状图、棒形图等,是图表分析中主要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技术分析图形。直线由曲线图演化而来,它忠实地记录了每一时间内汇价的波动情况,描述了汇价的波动趋势。通过直线图的变化我们可以很容易解读多空双方的市场中的争夺程度,了解市场心理的变化趋势。

在直线中,横坐标为时间单位,纵坐标是价格变动幅度单位。直线图的绘制首先找出一定时间内(如一日)的最高价和最低价,联结最低价成一直线,即表示当天最高价与最低价的涨跌幅度。然后再将当天的收盘价和开盘价绘制在该直线上,就形成一个“直线”单元。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的交易情况均可画出一条直线,日复一日就构成了一个高高低低、波浪起伏的日直线图形。除了日直线图形可以外,还可以有周、月、年直线图。日直线图的绘制,每周5条,若遇到假日,当日的直线图即略去不画。以周、月为绘制单位其画法与日线图相同。一个直线图的含义如下图:(图略)

现在,在外汇交易市场上,从事外汇交易的人士随时都可以从路透社终端及美联社终端等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特定时间单位的直线图。

(四)K线图(Candle Stick Chart)

K线图是图表分析法的四种基本图形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图形,我们不仅要了解它的含义,而且还要学会用它分析外汇汇率的变化。下面详细介绍K线图的含义及应用。

1、K线图的含义

又称蜡烛图、阴阳图,原理和功能与直线图相同,与直线图相比具有更直观的特点。外汇市场许多分析人员称之为“被长久遗忘的亚洲秘密”,主要流行于亚洲地区。K线图是谁发明的?为何称为K线,已无从考证。有人认为“K”是日语“曲线”的首音,大多数人认为K 线图方法最早于17世纪应用于日本古代的米市场,是用于每一个特定米价每日涨跌的图示方法。

如下图所示,K线图的每一个特定时间单位(如小时、日、月、年等)的图形由最高价、最低价、开盘价、收盘价组成。收盘家高于开盘价,以中空表示,称为阳线;收盘价低于开盘

价,以实体表示,称为阴线。在阳线或阴线实体之上,最高价与收盘价之间的线段为上影线;在阳线或阴线实体之下,最低价与开盘价之间的线段为下影线。

K线图的绘制方法,我们以K线图为例来说明,首先是找到某一营业日的市场最高价和最低价,垂直地连成一条直线,然后再找出当日的开市价和收市价,把这两个价位连接成一个长方体,并压在垂直线上,加入当日的收市价为高(即低开高收),便将长方体留空,这种柱体就称为“阳线”;假如当日的收市价较开市为低(即高开低收),便将长方体涂黑,这种柱体称为“阴线”。

K线图的绘制方法比较繁琐,而且变化繁多,所以制作时必须仔细。阳线和阴线的变化很多,每一种变化都能反映出每日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若将几个交易日或一段时间的阳线和阴线放在一起,则能更准确地确定入市出示的时机。

2、K线图具体符号的意义

在K线图种,每一个K线符号均表现出市场多空双方争执情况,预示下一个单位时间可能到来的汇价变化。如下图:(图略)

A、光头阳线。显示多方占主导地位,一般来说,阳线越长,多方的力量越强,今后价格上涨的可能越大。此类图形多出现在小于15分钟的K线图形中。

B、光头阴线。显示空方占主导地位,一般来讲阴线越长,空方的力量越强,今后价格下跌的可能越大。此类图形多出现在小于15分钟的K线图中。

C、倒锥形阳线。显示多方具有优势,若上影线较长可反映出上涨所受压力较大,后市有下跌可能;若上影线较短后市可能盘整上升。

D、倒锥形阴线。显示空方具有优势,价格先涨后跌,后市有下跌可能。

E、带上下影线的阳线。显示在多空争执后,多方稍占优势,但上升动力不足,后市有回调可能。

F、带上下影线的阴线。显示在多空争执后,空方稍占优势,但下跌遇到阻力,后市有反弹可能。

G、大十字星。多出现在行情反转之前,显示多空双方势均力敌,价格走势面临突破。若上影线较长则向下突破可能性大,下影线较长向上突破可能性较大。

H、小十字星。上下影线较短,显示多空双方入市意愿不强烈,后市多为盘整局面。

I、锥形阳线。显示多方占据优势,若下影线较长后市上涨可能较大。

J、锥形阴线。显示空方占据优势,若下影线较长后市反弹可能较大,若下影线较短则有继续下跌可能。

K、倒T形,又称“墓碑形”。显示汇价上涨乏力,后市有下跌风险。

L、T形。显示汇价下跌受阻,后市有上涨可能。

3、K线图符号应用(略图)

a处为一根长阳线,但上影线稍长,有上升动力不足可能。其后紧跟一根小阳线,而且上影线极短,显示下跌受阻,后市有上涨可能。

b处以阴线作收,但下影线较长,显示后市反弹可能较大。

c处为T字形,显示下跌受阻,后市上升可能较大。

d处以阴线作收,但下影线较阴线实体为短,后市继续下跌可能较大。

e处为上下影线等长的小阳线,为上升动力不足表现,后市可能先涨后跌。

f处为上下影线等长的小阴线,显示下得受阻,后市反弹可能较大。

g处为上下影线的阳线,进一步显示下跌无力,后市反弹增大。

g处以小十字星作收,显示后方为盘整走势。

i处为下影线较长的阳线,显示多方占据优势,后市反弹可能较大。

[Excel图表]制作动态分析图表的三种方法

制作动态分析图表的三种方法 (文/ ExcelPro的图表博客) 动态图表是图表分析的较高级形式,一旦从静态图表跨入动态图表,则分析的效率和效果都会进入另一个境界,可以让用户进行交互式的比较分析。商业杂志上的图表都是静态图表,现在它们的在线杂志则经常提供交互式图表。作为分析人士,制作一个优秀的分析模型,必然不能缺少动态图表这个元素。 水晶易表比较适合于做动态图表,CX中可支持图表的切片、钻取等操作,如点击饼图的某个扇区、柱形图的某个柱子,可以让另外一个图表跟随变化。Excel中一般可以做到切片操作,钻取操作则难以做到,好像没有这种事件可以捕捉。好在是一般商业分析中,我们只需要做变化条件的切片操作就可以了。这篇日志就整理一下有关Excel动态图表的内容。 一、动态图表的做法 很多人觉得动态图表很高级、很神秘,其实它的制作原理也很简单,技巧只在于变化图表的数据源。Excel中常见的做法有3种。 1、辅助序列法。 这是最常用的办法,比较直观和容易理解。设置一个辅助数据区域,根据用户的操作选择,将目标数据从源数据区域引用到辅助数据区域,用辅助数据作图。当用户选择改变,辅助区域的数据随之变化,图表也就变化。

引用数据一般要用到几个函数,offset、index(+match)、Vlookup、choose等。这几个函数是excel的精髓之一,特别是Vlookup被称为查找函数之王,用得好可以完成很多分析任务,老外的书中有很多例子。 点这里查看上图的案例文件。 2、定义名称法。 与前述方法相比,省去辅助数据区域,直接用名称提供图表数据源。根据用户选择,将目标数据定义到名称中,用名称做图表的数据源。当用户选择改变,名称所指向的区域随之变化,图表也变化。 方法同前,一般使用offset函数。因需多一道脑筋,所以我一般用这种方法不多,今天暂不整理。 以上两种方法,如果需要详细了解,可参考这个帖子,snood版主整理的很好了,我也不啰嗦了。 3、图片引用法。 这种方法不多见,一般在人事管理应用中有用到,我把它用到图表的动态切换。 前两种方法都是通过切换同一个图表的数据源来实现图表的动态变化,这种方法则是通过引用不同的图表来实现动态图表,可以支持不同数据源、不同类型、不同图表格式的图表的动态切换。 关于这个方法说详细一点:

5w2h分析法介绍

5w2h分析法介绍5W2H分析法:从各种角度想问题 5W2H分析法:从各种角度想问题 5W2H分析法:从各种角度想问题 什么是5W2H分析法(七何分析法)

5W2H分析法又叫七何分析法,5W2H法是第二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 首创。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启发意义,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 1、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 2、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3、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4、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1、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2、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发明者用五个以w开头的英语单词和两个以H开头的英语单词进行设问,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寻找发明思路,进行设计构思,从而搞出新的发明项目,这就叫做5W2H法。 提出疑问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创造力高的人,都具有善于提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一半。提问题的技巧高,可以发挥人的想象力。相反,有些问题提出来,反而挫伤我们的想象力。发明者在设计新产品时,常常提出: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何人做(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How);多少(How much)。这就构成了5W2H法的总框架。如果

5W2H分析法:从各种角度想问题 提问题中常有“假如……”、“如果……”、“是否……”这样的虚构,就是一种设问,设问需要更高的想象力。 在发明设计中,对问题不敏感,看不出毛病是与平时不善于提问有密切关系的。对一个问题追根刨底,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疑问。所以从根本上说,学会发明首先要学会提问,善于提问。阻碍提问的因素,一是怕提问多,被别人看成什么也不懂的傻瓜,二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提问欲望渐渐淡薄。如果提问得不到答复和鼓励,反而遭人讥讽,结果在人的潜意识中就形成了这种看法:好提问、好挑毛病的人是扰乱别人的讨厌鬼,最好紧闭嘴唇,不看、不闻、不问,但是这恰恰阻碍了人的创造性的发挥。 5w2H法的应用程序 1、检查原产品的合理性 (1)为什么(why),为什么采用这个技术参数,为什么不能有响声,为什么停用,为什么变成红色:为什么要做成这个形状,为什么采用机器代替人力,为什么产品的制造要经过这么多环节,为什么非做不可, (2)做什么(What),条件是什么,哪一部分工作要做,目的是什么,重点是什么,与什么有关系,功能是什么,规范是什么,工作对象是什么, (3)谁(who),谁来办最方便,谁会生产,谁可以办,谁是顾客,谁被忽略了,谁是决策人,谁会受益, (4)何时(when),何时要完成,何时安装,何时销售,何时是最佳营业时间,何时工作人员容易疲劳,何时产量最高,何时完成最为时宜,需要几天才算合理, (5)何地(where),何地最适宜某物生长,何处生产最经济,从何处买,还有什么地方可以作销售点,安装在什么地方最合适,何地有资源,

看懂数据分析图表的十个基本方法(下)

数据分析一方面自己要会将数据制作成图形便于他人解读,另外一方面,我们自己也必须学会解读别人的图形,或者解读自己过去曾经制作的图形。每个数据图形背后都是数据,而不同水平和能力的人在同样图形上看到的东西可能会不同。 解读数据会有很多方法,我们这里给大家提示性介绍十个方法。 上期内容:①辅助线②找差异、找变化③找奇异点、特殊群体④找转折点、拐点⑤找特征 本期内容:⑥找问题⑦找源头Root Cause⑧找关系⑨找驱动⑩找规律 6、找问题 对数据分析人员来讲找问题就是找数据,只要问对了问题,就能够找到对的合适的数据,通过数据可以分析出具体的问题,并能够找到具体的方案。在一定意义上来讲,问对问题比找到答案更加重要。只要问题问对了,答案基本上非常容易获得。有人甚至夸张地说,问对问题,事情就解决了一半。 我作为资深的数据分析师,我常用以下五个问题来确保我们的分析能够深入到最深层次,能够挖掘到事物的本质,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这五个问题永远都是数据分析师应该掌握的内容,否则就仅仅是数据处理人员,称不上数据分析师。 What –存在什么差异或者变化?这个差异和变化是什么?是向好还是向坏的方向发展的?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是需要警惕还是需要挖掘创新的?What is the change? ——这个变化是什么?这个变化的本质是什么? Who –这个变化的主体是谁?客体是谁?是谁在变化或者是谁引导了变化?是谁造成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责任方应该是谁?如果是好的话,谁该领功,是坏的话,谁该负责?他为什么要引领这个变化或者他有什么样的动机要让这个变化发生?背后的利益或者情感的驱

动是什么? When –这个变化是什么时间发生的?是最新发生的吗?是过去就一直在发生着,只是现在变化大了才发现的?这种变化持续多久了?多长时间才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快速还是慢速?按照这个速度发生变化下去,多长时间可以发生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否需要阻止?最迟需要什么时候阻止?这个变化是否需要加速?如果需要,到什么时候需要达成什么结果? Where –这个变化在哪里发生的?发生的环境要素是什么?牵扯到哪些部门、组织或者利益相关方?每个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是什么?会对该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这个变化发生的环境因素是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是什么条件达到了才产生了这个变化?这个条件是否可以人为创造?如果不能人为创造,自然界将有什么可能形成这样的条件?How –如何调整?如何强化?如何弱化?如何创造事物发生的条件让事物按照我们期望的方向进行变化?如何才能改变现在的状况?这个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这个发生能否避免或者重复? 4W1H的五问方法可以让数据分析人员能够把握问题的关键,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钻研精神,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与差别,对所有的问题有追根寻底的精神。刚开始学习这五问方法的时候,容易陷入一个窘境,就是有太多的问题要问了,非常少量的数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追根究底。其实,当你对公司业务熟悉之后,在追问问题根源的时候,也会更有重点,当然这也可能是遗漏问题的根源。越想走捷径,越容易出遗漏的问题。 7、找源头Root Cause 上节中4W1H的方法可以让我们通过问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和问题的根源,找到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而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方式。而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

5W2H分析法--案例原因分析

5W2H分析法--案例分析 企业管理 2008-08-25 14:50 阅读936 评论8 字号:大中小 “5W”是五个英文字母的词头,即“WHAT、WHO、WHEN、WHERE、WHY”,翻译成汉语就是“何事、何人、何时、何地,何因”,这原本是新闻写作的五大要素,外资企业现在也将此要求用于企业管理,并在“5 W”的基础上再加上了“2H”,“2H”也是两个英文单词的词头,即“HOW DO、HOW MUCH”,翻译成汉语是 “怎样做、需要花费多少钱”。 “5W2H”还是所有外资企业的管理者在提交报告时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果一份报告中没有这些内容,或者这些内容交代得不清楚,那么绝对不会是一份质量高的工作报告。 5W2H分析法又叫七何分析法,5W2H法是第二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启发意义,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帮助, 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 (1)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 (2)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3)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4)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 (5)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6)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7)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 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发明者用五个以w开头的英语单词和两个以H开头的英语单词进行设问,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寻找发明思路,进行设计构思,从而搞出新的发明项目,这就叫做5W2H法。 提出疑问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创造力高的人,都具有善于提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一半。提问题的技巧高,可以发挥人的想象力。相反,有些问题提出来,反而挫伤我们的想象力。发明者在设计新产品时,常常提出: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何人做(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How);多少(How much)。这就构成了5W2 H法的总框架。如果提问题中常有“假如……”、“如果……”、“是否……”这样的虚构,就是一种设问,设问需要 更高的想象力。 在发明设计中,对问题不敏感,看不出毛病是与平时不善于提问有密切关系的。对一个问题追根刨底,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疑问。所以从根本上说,学会发明首先要学会提问,善于提问。阻碍提问的因素,一是怕提问多,被别人看成什么也不懂的傻瓜,二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提问欲望渐渐淡薄。如果提问得不到答复和鼓励,反而遭人讥讽,结果在人的潜意识中就形成了这种看法:好提问、好挑毛病的人是扰乱别人的讨厌鬼,最好紧闭嘴唇,不看、不闻、不问,但是这恰恰阻碍了人的创造性的发挥。

分析化学题库_滴定分析法

II 滴定分析法 2.3.1 酸碱滴定法 一、选择题 1 OH -的共轭酸是(B ) A. H + B. H 2O C. H 3O + D. O 2- 2 在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C ) A. HOAc-NaOAc B. H 3PO 4-H 2PO 4- C. +NH 3CH 2COOH-NH 2CH 2COO - D. H 2CO 3-HCO 3- 3 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 a 与K b 的关系是(B ) A. K a ·K b =1 B. K a ·K b =K w C. K a /K b =K w D. K b /K a =K w 4 c (NaCl) = 0.2mol?L -1的NaCl 水溶液的质子平衡式是(C ) A. [Na +] = [Cl -] = 0.2mol?L -1 B. [Na +]+[Cl -] = 0.2mol?L -1 C. [H +] = [OH -] D. [H +]+[Na +] = [OH -]+[Cl -] 5 浓度相同的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 最高的是(D ) A. NaCl B. NH 4Cl C. NaHCO 3 D. Na 2CO 3 6 在磷酸盐溶液中,H 2PO 4-浓度最大时的pH 是(A ) (已知H 3PO 4的解离常数p K a1 = 2.12,p K a2 = 7.20,p K a3 = 12.36) A. 4.66 B. 7.20 C. 9.78 D. 12.36 7 今有一磷酸盐溶液的pH = 9.78, 则其主要存在形式是(A ) (已知H 3PO 4的解离常数p K a1 = 2.12,p K a2 = 7.20,p K a3 = 12.36) A. HPO 42- B. H 2PO 4- C. HPO 42- + H 2PO 4 D. H 2PO 4-+ H 3PO 4 8 在pH = 2.67~6.16的溶液中,EDTA 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B ) (已知EDTA 的各级解离常数分别为10-0.9、10-1.6、10-2.0、10-2.67、10-6.16和10-10.26) A. H 3Y - B. H 2Y 2- C. HY 3- D. Y 4- 9 EDTA 二钠盐(Na 2H 2Y)水溶液pH 约是(D )

HR-薪酬调查和分析方法(内含图表示范)

如何做好薪酬调查和分析 对调查数据进行纠正整理的基础上,得出被调查的劳动力市场的薪酬分布的情况。通常薪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数据排列法、频率分析法、居中趋势分析法、离散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下面对这几种方法分别作详细的介绍,我们很可能在看一些咨询公司或者政府部门的薪酬调查的报告中都要用这些方法,或者其中的部分方法。 1、数据排列法 统计分析的方法常采用数据排列法。先将调查的同一类数据由高至低排列,再计算出数据排列中的中间数据,即25%点处、中点即50%点处和75%点处。工资水平高低企业应注意75%点处,甚至是90%点处的工资水平,工资水平低的企业应注意25%点处的工资水平,一般的企业应注意中点工资水平,下表是调查的部门文员岗位的工资数据。 2、频率分析法 如果被调查单位没有给出某类岗位完整的工资数据,只能采集到某类岗位的平均工资数据。在进行工资调整数据分析时,可以采取频率分析法,记录在各工资额度内各类企业岗位平均工资水平出现的频率,从而了解某类岗位人员工资的一般水平。为了更直观地进行观察,还可以根据调查数据绘制出直方图(下图二)。从下表一和下图二中很容易看出,该类岗位人员的工资主要浮动范围介于1800元和2400元之间,这也就是大部分企业为该类岗位人员支付的工资范围。 表一分析的是部门文员岗位的工资频数分布情况。

3、趋中趋势分析法 趋中趋势分析是统计数据处理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具体又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简单平均法 简单评价法是根据薪酬调查的数据,采用以下计算公式求出某岗位基本工资额,作为确定本企业同类岗位人员工资的基本依据。这种方法用起来比较简单,但异常值(主要是最大值与最小值)有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采用简单平均法时,应当首先剔除最大值与最小值,然后再作出计算。 (2)、加权平均法 采用本方法时,不同企业的工资数据将赋予不同的权重,而权重的大小则取决于每一家企业在同类岗位上工作的工作人数。也就是说,当某企业中从事某类岗位工作的人数越多,则该企业提供的工资数据,对于最终平均值的影响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规模不同的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会对最终调查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采用加权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比简单评价法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在调查结果基本上能够代表行业总体状况的情况下,起经过加权的平均数更能接近劳动力市场的真实状况。

宏观经济分析(图表法)

宏观经济分析 一、我国经济基本定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衡量工业化进程的标志值 根据工业化进程的衡量标准判断我国所处的阶段: 人均生产总值——2012年我国人均生产总值达37892元,进入工业化后期。 非农增加值比重——2011年非农占比90%,表明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

非农就业占比——2011年非农就业人口达到65.2%,达到工业化中后期标准。 城镇化率——2011年城镇人口达到51.27,达到工业后中、后期水平。

二、城乡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国民收入向企业和政府集中 近十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值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收入占比下降速度更快(见下图)。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由于城镇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劳动力报酬在逐渐下降,居民并没有完全享用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相反收入逐渐向政府和企业集中,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按收入法核算,劳动报酬比从2001年的48.2下降为2011年的44.9%,生产税净额(代表政府收入)和营业盈余(代表企业收入)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三、GDP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十年来GDP增速第一次下降到8%以下,经济增速放缓

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处于大周期中的小周期,2001年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增速一直保持在8%以上,尤其2003年到2007年连续5年增长保持在10%以上,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冲击,2012年末增速第一次下降到8%一下,目前经济依然处于缓慢复苏阶段,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低速增长。 支出法GDP影响因素构成:消费+投资+净出口(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具体构成见下表 由下表看出除了2005年和2011年外,投资对GDP贡献率始终大于消费对GDP贡献率,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在GDP当中的重要性,净出口贡献率从2002年开始到2008年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滴定分析法教学文稿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滴定分析法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 上册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合编 第五章滴定分析法 湛江师范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学院 杜建中

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2O,H2C2O4,H2PO4-,HCO3-,C6H5OH, C6H5NH3+,HS-, Fe(H2O)63+,R-NH+CH2COOH. 答: H2O的共轭碱为OH-; H2C2O4的共轭碱为HC2O4-; H2PO4-的共轭碱为HPO42-; HCO3-的共轭碱为CO32-; C6H5OH的共轭碱为C6H5O-; C6H5NH3+的共轭碱为C6H5NH2; HS-的共轭碱为S2-; Fe(H2O)63+的共轭碱为Fe(H2O)5(OH)2+; R-NH2+CH2COOH的共轭碱为R-NHCH2COOH。 2.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2O,NO3-,HSO4-,S2-,C6H5O-,C u(H2O)2(OH)2, (CH2)6N4, R—NHCH2COO-,COO- C O O- 。 答:H2O的共轭酸为H3O+; NO3-的共轭酸为HNO3; HSO4-的共轭酸为H2SO4; S2-的共轭酸为HS-; C6H5O-的共轭酸为C6H5OH Cu(H2O)2(OH)2的共轭酸为Cu(H2O)3(OH)+; (CH2)6N4的共轭酸为(CH2)6N4H+; R-NHCH2COO-的共轭酸为R- NHCH2COOH, COO- C O O- 的共轭酸为COO- C O O-H 3.通过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写出(1)(NH4)2CO3、NH4HCO3溶液的PBE浓度为c(mol/L)。 解: (NH4)2CO3 = 2NH4+ + CO32- CO32- + H2O = HCO3- + OH - HCO3- + H2O = H2CO3 + OH - NH4+=H+ + NH3 H2O = H+ + OH - MBE:[NH4+] + [NH3] = 2C [H2CO3] + [HCO3-] + [CO32-] = C

PMC人必读5W2H分析法

PMC人必读5W2H分析法 一种不断问“为什么”来找问题根本原因的PMC管理方法。 一种对问题现象发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的方法。 一种建立在所有事实上寻找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 一种更进一步的因果分析方法,找出最具影响的因素。 5W2H分析法又叫七何分析法,是二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启发意义,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 具体内容 发明者用五个以W开头的英语单词和两个以H开头的英语单词进行设问,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寻找发明思路,进行设计构思,从而搞出新的发明项目,这就叫做5W2H 法。 (1) 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2) HOW --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3) 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 (4)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 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6) 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7) 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PMC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重要性 提出疑问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创造力高的人,都具有善于提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一半。提问题的技巧高,可以发挥人的想象力。相反,有些问题提出来,反而挫伤我们的想象力。发明者在设计新产品时,常常提出: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何人做(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How );多少(How much)。这就构成了5W2H法的总框架。如果提问题中常有"假如……"、"如果……"、"是否……"这样的虚构,就是一种设问,设问需要更高的想象力。 在发明设计中,对问题不敏感,看不出毛病是与平时不善于提问有密切关系的。对一个问题追根刨底,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疑问。所以从根本上说,学会发明首先要学会提问,善于提问。阻碍提问的因素,一是怕提问多,被别人看成什么也不懂的傻瓜,二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提问欲望渐渐淡薄。如果提问得不到答复和鼓励,反而遭人讥讽,结果在人的潜意识中就形成了这种看法:好提问、好挑毛病的人是扰乱别人的讨厌鬼,最好紧闭嘴唇,不看、不闻、不问,但是这恰恰阻碍了人的创造性的发挥。 应用程序 检查原产品的合理性

滴定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 一、特点和种类 滴定分析法,是化学分析法的一种,将一种已知其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标准溶被)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化学反应完全时为止,然后根据所用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以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或称容量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又叫容量分析法,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溶液中(或者将被测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直到所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测量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它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 (一)特点 1. 加入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恰好是化学计量关系; 2. 此法适于组分含量在1%以上各种物质的测定; 3. 该法快速、准确、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4.用途广泛。 (二)分类 根据标准溶液和待测组分间的反应类型的不同,分为四类 1. 酸碱滴定法——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2. 配位滴定法——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3. 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4. 沉淀滴定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5. 非水溶液滴定法--愉滴定反应的介质分类 (三)滴定 滴定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这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滴定液。 将滴定液从滴定管中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的过程叫做滴定。 当加入滴定液中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完成时,反应达到了计量点。 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称为滴定终点。 滴定终点与计量点不一定恰恰符合,由此所造成分析的误差叫做滴定误差。 (四)具备条件 适合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四)分析方式 1、直接滴定法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 一、解释并记忆(14分) 1、滴定液(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2、滴定:用滴定管滴加溶液的操作过程。 3、化学计量点: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完全反应之点。 4、指示剂:滴定分析中能发生颜色改变而指示终点的试剂 5、终点: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操作之点。 6、终点误差:终点与计量点之间的差别。 7、标定:利用基准物质或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来确定标准溶液浓度的操作过程。 二.填空题(20分) 1、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法)是使用滴定管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物的溶液中,直到与待测组分恰好完全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的分析方法。 2、滴定分析法的特点有:准确度高,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应用广泛,适于常量分析。 3、滴定分析法可法分为: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及非水溶液滴定法。 4、滴定分析法的滴定方式有: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 5、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有:1)基准物质标定法:①多次称量法②移液管法;2)滴定液比较法。 三、简答题(26分)

1、简述滴定反应的条件。(4分) 答: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要快、要定量地完成(≧99.9%)(无副反应)(反应必须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要有适当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2、什么是基准物质?它应具备什么条件?(6分) 答:基准物质是可用来直接配制滴定液或标定溶液浓度的物质。 对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有:(1)纯度要高:物质必须具有足够的纯度(99.9%) (2)组成要固定:物质组成与化学式应完全符合;(3)性质要稳定; (4)摩尔质量(M)要较大。 3、简述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10分) 答:方法有:1)直接法:用分析天平称量基准物质,用容量瓶配制,定容。 步骤:称量→溶解→转移→定容→计算,根据称量的质量和体积计算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公式:cV=m/M。2)间接法(标定法):标准溶液的浓度通过基准物质来确定或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来确定的方法。先配成近似浓度的溶液,再用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溶液来确定它的准确浓度。 4、简述滴定度的概念。(6分) 答:滴定度有两种表示方法:1)指每毫升滴定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g/ml),以T B表示。m B=T B·V;2)指每毫升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g/ml),以T B/A表示。m A=T B/A·V。

高中化学滴定分析法

化学滴定分析法的详解 滴定分析法,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滴定分析可算是实验室中最最常用的定量方法了。 滴定分析法的优点 1、操作简单; 2、对仪器要求不高; 3、有足够高的准确度误差不高于0.2%; 4、方便,快捷; 5、便于普及与推广。 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常见滴定分析法分类 酸碱滴定法 滴定分析法中,酸碱滴定最基本。 中心问题:“酸碱平衡”,本质是酸碱之间的质子传递。 配位滴定法 主要是:EDTA的结构、性质、配位平衡、稳定常数、滴定曲线、指示剂的选择及消除干扰的方法。 重点:配位平衡。在配位滴定中, 除主反应外, 还有各种副反应干扰主反应的进行, 反应条件对配位平衡有很大的影响。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核心仍然是平衡,是以电子转移为依据的平衡,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很大。 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的核心是沉淀平衡。 重点是银量法, 根据确定终点的方法不同, 可分为摩尔法、福尔哈德法、吸附指示剂法。 滴定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滴定分析的共同特点是在滴定过程中,被测离子浓度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只要重点掌握酸碱滴定过程中pH值计算,其它几种滴定方法可依相同的思路加以解决。 通常把滴定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

(1)滴定开始前; (2)滴定开始至计量点前; (3)计量点时; (4)计量点后。 要了解滴定过程被测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首先必须弄清滴定各阶段溶液组成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相应组成的计算公式计算。 特别应注意的是: 滴定过程中达到计量点时滴定剂由不足99.9%到过量0.1%之间pH(PM,PE)的变化范围,即滴定突跃,这是选择指示剂的重要依据。 指示剂变色范围及影响因素 酸碱指示剂的颜色随溶液PH的改变而变化,其变色范围越窄越好,在化学计量点附近,PH稍有改变,指示剂立即由一种颜色变为另一种颜色,指示剂变色敏锐。 表: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

财务分析经典图表与制作方法

财务分析经典图表及制作方法(第2季) 作者:龙逸凡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举头望明月、低头做报表”的时候,想必各位表亲都在为财务结算、年度财务分析和报告忙得不可开交。话说干得好不如汇报得好,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年终汇报临门一脚怎样才能踢得漂亮,让你的财务汇报一鸣惊人?“表哥”特此奉上“财务分析经典图表及制作方法(第2季)”,还望为各位表亲向兄弟部门和领导呈现精美、直观的图表提供帮助。 说明:“财务分析经典图表及制作方法(第1季)”已于2年前发布,评论几千次,现奉上财务分析经典图表及制作方法(第2季),分享给各位。 一、带合计数的多项目对比分析图 应用场景: 在财务分析时,有时既要对比各明细项目,又要对明细项目的合计数进行对比,比如:既对比各商品的年份合计数,又要对比各年各商品的数据。或者既要展示各季度销售收入构

成金额,还要展示各季度各月的销售金额(注意与后面双层饼图的区别,这里强调的是数量或金额,双层饼图着重对比的是组成比例),这时就需要用到带合计数的多项目对比分析图。 (下面摘录本人新书《“偷懒”的技术:打造财务Excel达人》第6章的相关容以介绍具体步骤。) Step1:打开示例文件《“偷懒”的技术表6-8》,选中A1:E5单元格区域,创建簇状柱形图。 Step2:选中合计系列→点击右键→设置数据格式系列,将“合计”数据系列列设置为绘制在次坐标、分类间距设置为40%,填充色设置为纯色填充,透明度为50%。

Step3:按个人偏好进行美化设置。 使用以上步骤制作的图表,由于合计列在前面,挡住了其他系列(且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点选其他系列),需要将其透明度设置为50%左右,才能看到其他各商品系列。我们可以将商品1、商品2、商品3设置为绘制在次坐标,这样就不会挡住合计系列。 二、双层饼图

财务分析经典图表及制作方法

财务分析经典图表及制作方法 作者:龙逸凡 财务分析和经营分析中经常要用到图表,因为图表比表格更直观、也显得更专业。作为财务人员,尤其是财务分析岗位和财务经理,Excel图表的制作是其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本篇文章介绍财务分析常用图表的制作方法。计划分两篇讲解常用图表的制作。本篇按由易到难的顺序介绍五个常用图表的制作: 一、显示最高、最低、平均价格的价格走势图 制作步骤: 1、D2单元格输入公式 =IF(OR(B2=MAX($B$2:$B$11),B2=MIN($B$2:$B$11)),B2,#N/A),下拉填充到D3:D13; 2、选定A1:D13区域,【插入】菜单--图表,图表类型选“折线图”; 3、选定“最大最小值”系列,右键,图表类型,将图表类型改成散点图; 4、选定“平均价格”系列,右键,图表类型,将图表类型改成散点图; 5、选定“平均价格”系列,右键,数据系列格式--误差线X,将误差设成负偏差,误差量设成自定义:正的为12,负的为1; 6、选定“销售价格”系列,右键,数据系列格式,将图案选项卡中的线型的“平滑线”打上勾; 7、再根据个人的偏好将图表美化一下。

制作步骤: 1、选定A1:C6区域,【插入】菜单--图表,图表类型选“柱型图”; 2、选定“预算收入”系列,数据系列格式,在“图案”选项卡将其内部填充色设为无、在“系列次序”选项卡将预算收入下移排在实际收入后、在“选项”选项卡,将重叠比例设为100%; 3、根据个人偏好进行美化。

制作步骤: 1、选定A1:A7,E1:F7区域,【插入】菜单--图表,图表类型选“柱型图”; 2、制作步骤参见“业绩达成比率”图的制作; 3、选定“目标”数据系列,右键,数据系列格式。在“数据标志”选项卡将数据标签包含值勾选上; 4、两次单击(不是双击)部门A的进度数据标签,在工作表公式编辑栏输入=后,点选B2单元格,回车。即可看到部门A的进度数据标签公式为“=完成进度!$B$2”; 5、同理,依次将其他部门的进度数据标签和目标数据标签链接到相应单元格; 6、选定C1:C7单元格,将其拖入到图表绘图区(或复制粘贴), 7、再选定“时间进度”数据系列,右键,图表类型,将其设为散点图。 8、选定时间进度数据系列,右键,数据系列格式,在“误差线X”选项卡将设置成正负偏差,偏差值为1. 8、根据个人偏好美化图表。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一、填空题 1、滴定分析方法按滴定反应类型的不同,可分为、 、、四种类型。(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2、滴定分析法中常用的滴定方式有、、 和四种 (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 3、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纯净物质称为。(基准物质) 4、常用于标定HCl溶液浓度的基准物质有和;常用 于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质有和。 (硼砂和无水碳酸钠、草酸和邻苯二甲酸氢钾)二、简答题 1. 基准试剂(1)H 2C 2 O 4 ·2H 2 O因保存不当而部分分化;(2)Na 2 CO 3 因吸潮带有少量湿存 水。用(1)标定NaOH[或用(2)标定HC1]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用此NaOH(HC1)溶液测定某有机酸(有机碱)的摩尔质量时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答:用(1)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结果偏低, 用(2)标定HCl溶液的浓度时,结果偏高;用此NaOH溶液测定有机酸时结果偏低, 用此HCl溶液测定有机碱时结果偏高。 2. 下列各分析纯物质,用什么方法将它们配制成标准溶液?如需标定,应该选用哪些相应的基准物质? H 2SO 4 , KOH,邻苯二甲酸氢钾,无水碳酸钠。 解:H 2SO 4 ,KOH用间接配配制法配成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无水碳酸钠用直接配 制法配成标准溶液。 H 2SO 4 选用无水Na 2 CO 3 ,KOH选用邻苯二甲酸氢钾。 3. 下列情况将对分析结果产生何种影响:A.正误差,B.负误差,C.无影响,D.结果混乱。 (1)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使用的基准物Na 2CO 3 中含有少量Na HCO 3 ; (2)用递减法称量试样时,第一次读数时使用了磨损的砝码; (3)加热使基准物溶解后,溶液未经冷却即转移至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马上进行标定; (4)配制标准溶液时未将容量瓶内溶液摇匀; (5)用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时事先未用待移取溶液润洗移液管; (6)称量时,承接试样的锥形瓶潮湿。 解:(1) A (2) A (3) B (4) D (5) B (6) C 三、计算题 1. 配制浓度为 2.0 mol·L-1下列物质溶液各5.0×10-2 mL,应各取其浓溶液多少毫升? (1)氨水(密度0.89 g·cm-3,含NH 3 29%) (2)冰乙酸(密度1.05 g·cm-3,含HAc100%) (3)浓硫酸(密度1.84 g·cm-3,含H 2SO 4 96%)

化学滴定分析法(早读任务单)

化学滴定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滴定分析可算是实验室中最最常用的定量方法了。 一、滴定分析法的优点 1、操作简单; 2、对仪器要求不高; 3、有足够高的准确度误差不高于0.2%; 4、方便,快捷; 5、便于普及与推广。 二、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三、常见滴定分析法分类 1、酸碱中和滴定法:滴定分析法中,酸碱滴定最基本。中心问题:“酸碱平衡”,本质是酸 碱之间的质子传递。 2、配位滴定法: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可用于对金属离子进行测定。若采用EDTA(乙二 胺四乙酸二钠)作配位剂测定金属原子,其反应可表示为M++nY4-===MY-(4n-1),式中M+表示金属离子,Y4-表示EDTA的阴离子。重点:配位平衡。在配位滴定中, 除主反应外, 还有各种副反应干扰主反应的进行, 反应条件对配位平衡有很大的影响。 3、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氧化还 原滴定法的核心仍然是平衡,是以电子转移为依据的平衡,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很大。 4、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的核心是沉淀平衡。沉淀滴定法是利用沉淀反应进行滴定、测量分析 的方法。生成沉淀的反应很多,但符合条件的却很少,实际上应用最多的是银量法,即利用Ag+与卤素离子的反应来测定Cl-、Br-、I-浓度。沉淀滴定所用的指示剂本身就是一种沉淀剂,滴定剂与被滴定物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要比滴定剂与指示剂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小,否则不能用这种指示剂。如用AgNO3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的含量时常以CrO2-4为指示剂,这是因为AgCl比Ag2CrO4更难溶。 四、滴定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滴定分析的共同特点是在滴定过程中,被测离子浓度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只要重点掌握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pH值计算,其它几种滴定方法可依相同的思路加以解决。 通常把滴定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 (1)滴定开始前;(2)滴定开始至计量点前;(3)计量点时;(4)计量点后。 要了解滴定过程被测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首先必须弄清滴定各阶段溶液组成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相应组成的计算公式计算。 特别应注意的是: 滴定过程中达到计量点时滴定剂由不足99.9%到过量0.1%之间pH(PM,PE)的变化范围,即滴定突跃,这是选择指示剂的重要依据。

数据分析中常用的10种图表

数据分析中常用的10种图表 1折线图 折线图可以显示随时间(根据常用比例设置)而变化的连续数据,因此非常适用于显示在相等时间间隔下数据的趋势。 图1数点折线图

图2堆积折线图 2柱型图 柱状图主要用来表示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二维柱形图、三维柱形图、圆柱图、圆锥图和棱锥图 图4二维圆柱图 3堆积柱形图 堆积柱形图不仅可以显示同类别中每种数据的大小还可以显示总量的大小。

图5堆积柱形图 图6百分比堆积柱形图 百分比堆积柱形图主要用于比较类别柱上每个数值占总数的百分比, 该图的目的 是强调每个数据系列的比例。 4线-柱图 图7线-柱图 ■电脑 ■电视 ■冰箱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明 ■电脑 ■电视 ■冰箱 冰箱 电视 电脑 ——平均销售量

这种类型的图不仅可以显示出同类别的比较,更可以显示出平均销售量的趋势情况。 5两轴线-柱图 月份 工资收 入(元)其他收入 (元) 工资占其他收入的百分 比 1月58501200048.75% 2月58401500038.93% 3月44502000022.25% 4月65001000065.00% 5月52001800028.89% 6月55003000018.33% 图8两轴线-柱图 操作步骤:01 绘制成一样的柱形图,如下表所示: 工资收入 其他收入 ---- 工资占其 他收入的 百分比

操作步骤02 : 左键单击要更改的数据,划红线部分所示,单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 打开盖对话框,将【系列选项】中的【系统绘制在】更改为“次坐标轴” ,得到 图4的展示结果 ■工资收入 ■其他收入 ■工资占其他收入的百分 比

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1.名词解释:滴定分析法、滴定、标准溶液、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指示剂、基准物质。 2.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基准物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3.什么是滴定曲线?滴定曲线有何特点? 4.什么是突跃范围?什么是指示剂变色范围? 5.物质的量的法定单位是什么?物质的量浓度单位又是什么? 6.滴定度T T/B的含义是什么? 7.下列物质中哪些不可使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为什么? NaOH、HCl、H2SO4、K2Cr2O7、KMnO4、AgNO3、NaCl、NaS2O3 答:NaOH、HCl、H2SO4、KMnO4、NaS2O3不可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 8.基准试剂(1)H2C2O4?2H2O因保存不当而部分风化;(2)Na2CO3因吸潮带有少量水分。用(1)标定NaOH溶液或用(2)标定HCl溶液浓度时,结果是偏低还是偏高?用此NaOH(HCl)溶液测定某有机酸(有机碱)的摩尔质量时,结果偏低还是偏高? 答:用(1)标定NaOH溶液结果偏低,用(2)标定HCl溶液浓度时结果偏高 用此NaOH溶液测定某有机酸的摩尔质量时结果偏高 用此HCl溶液测定某有机碱的摩尔质量时结果偏低 9.用基准Na2CO3标定HCl溶液时,下列情况会对HCl的浓度产生何种影响(偏高,偏低,无影响)? (1)滴定速度太快,附在滴定管壁上的HCl来不及流下来就读取滴定体积; (2)称取Na2CO3时,实际质量为0.1238g,记录时误记为0.1248g; (3)在将HCl标准溶液倒入滴定管之前,没有用HCl溶液淋洗滴定管; (4)使用的Na2CO3中含有少量的NaHCO3。 答: HCl CO Na CO Na HCl 3 2 3 2 2 V V c c ? = (1)偏低;(2)偏高;(3)偏低;(4)偏高 10.写出下列各体系的质子条件式。 (1) (NH4)H2PO4;(2) H2SO4(c1)+HCOOH(c2);(3)NaOH(c1)+NH3(c2); (4) HAc(c1)+NaAc(c2);(5)HCN(c1)+NaOH(c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