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括号问题及一图四式练习题(一年级上册)

大括号问题及一图四式练习题(一年级上册)
大括号问题及一图四式练习题(一年级上册)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学 可爱的校园(数数)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第二单元:比较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 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 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 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 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5 的认识 1、1 —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 3 >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 用“V”表示,即3 V 4,读作3小于4。 2、填“>”或“V”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 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知识讲解 用大括号表示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用大括号表示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问题(1)导入看图列式计算。(教材46页例题) 过程讲解 1.描述画面内容 今天天气晴朗,小兔子们都到山上去采蘑菇。看,左边的4只小兔子已经满载而归,右边的兔妈妈和兔爸爸看到它们的丰硕成果,向它们竖起大拇指… 2.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图中的“”叫做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或表示总数);“?”叫做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 3.看图获取数学信息 用代表兔子,找出情境中的信息。 左边:右边: 4.连接已知条件和问题,组成完整的实际问题 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一共有几只兔子? 5.借助示意图,探究解题思路 6.列式解题 4+2=6(只) 口答:一共有6只兔子。 7.验证计算的正确性 观图,数出画面上一共有6只兔子,同计算出的只数相同,得出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8.认识单位名称 在4+2=6(只)中,得数后写“只”,“只”在这里是单位名称,书写时,单位名称需要

加括号。 问题(2)导入看图列式计算。(教材47页例题) 过程讲解 1.描述画面内容 美丽的荷花池中,几只青蛙在一片碧绿宽大的荷叶上休息,其中两只顽皮的小青蛙做起了游戏。瞧,它们纵身一跃,跳入水中,激起几朵浪花。 2.读题,观图,找出蕴含的数学信息和所求问题 一共有7只青蛙。 数学信息 跳走2只。 所求问题:还剩几只? 3.连接已知条件和问题,组成完整的实际问题 荷叶上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2只,还剩几只? 4.借助示意图,探究解题思路 用O代替青蛙,如下图: 5.列式解题 7-2 =5(只) 口答:还剩5只。 6.验证计算的正确性 用还剩的5只加上跳走的2只,正好等于7只,和题中的已知条件相符,得出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归纳总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用大括号表示的实际问题1人教版

第4课时解决用大括号表示的实际问题(1)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46页内容、“做一做”和第48页“练习十” 的第1题左半部分和第4题右半部分。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2)2+5= 2+3= 1+4= 提问:请同学们填一填,算一算,并说说 加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指名学生回答,全班订正。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表扬。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 用加法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24分 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24分 钟) 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内容及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情境 图,说说里面有哪些数字信息吗? 指名同学说说,其余同学补充。 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①引导学生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②引导学生整理图中信息。 这幅图呈现的信息是兔子采蘑菇,左边草 地上有4只兔子,右边草地上有2只兔子; 要求的问题是一共有几只兔子。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组内讨论,指名学生说说,教师归纳。 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2)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要求一共有几只兔子,就是把左边的4只 兔子和右边的2只兔子合起来,用加法计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大胆地探索,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感受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