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和标签的内容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和标签的内容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和标签的内容

CNAS-CL30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和标签的内容 Reference materials – Contents of certificates and labels

(ISO Guide31:2000)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前言

本准则等同采用ISO Guide31:2000 Reference materials - Contents of certificates and labels(GB/T 15000.4-2003),作为CNAS对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的专用准则,与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RMP)能力认可基本准则(CNAS-CL04)及相关认可规范共同应用于对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的认可。

本文件代替:CNAS-CL04:2007《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准则》第三部分“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和标签的内容”。本次修订文件内容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ISO 引言

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附带的证书应当含有其使用的所有基本信息。无论材料的生产费用多大,若没有证书,它没有任何价值。因此,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CRM)的生产者应当非常关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的制定。1981年,ISO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委员会(ISO/REMCO)发布了本指南的第1版。在近20年中,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它们的使用都有相当大的增长。对分析和计量技术所获得结果的可靠性要求的增加,尤其是对环境污染的关心程度的增加,导致了对用于确认测量方法和作为校准物的高质量的CRM的需求的上升。

ISO指南30中CRM的定义要求所有的标准值都附有规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可溯源到“准确实现用于表示该特性值的单位”。因此,在证书中必须有这方面的内容。

ISO发布的《测量不确定度表示的指南》(简称GUM,见文献目录)中总结了最近国际上有关不确定度表示的研究成果,据此,以前CRM中引用不确定度的定义将做一些修改。现在,不确定度表述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A类+B类)或扩展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乘以一个包含因子)。概率或称置信水平的概念不再是主要的。

本指南的第1版讨论了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标签、证书和定值报告之间所提供信息的差别,强调证书的概括性。在近20年中,定值报告的发行数量在下降,而证书提供的信息在增加。因为定值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可以从CRM的生产者获得,那么定值报告发行量的下降也不必加以指责。定值报告的制备花费不菲,而且,显而易见,对购买同一批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使用者来说,并不是每次都需要同样的定值报告。同时,使用者需要从证书上得到比标准值更多的信息。详细描述有关容器的打开方法、一次测量的最小取样量、样品的稳定性、储存方法,并说明CRM的标准值是与方法相关的,以及测量标准值时采用的方法,对使用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和标签的内容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文件旨在帮助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编制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清晰简明的证书。这些证书在保持基本特性的同时,应有助于以概括的形式向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使用者提供所需的全部信息。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ISO指南30:1992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常用术语和定义

3 术语和定义

ISO指南30:1992中确立的以及下面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的本文件。

3.1证书 certificate

含有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使用时必不可少的全部信息的文件。

注:不应当将CRM与它的证书分开。

3.2预期用途 intended use

一个产品、过程或服务依据供方所提供的信息的使用。

[ISO/IEC 指南51:1999,定义3.13]

3.3 危险情况 hazardous situation

人、财产或环境处在有危险的环境。

[ISO/IEC 指南51:1999,定义3.3]

4 总则

证书中应当包括的信息量取决于定值报告的可获得性。当定值报告与证书一起提供时,证书可以有所节略,只要适当引用定值报告即可。证书与定值报告中给出的细节可以让使用者对CRM的质量和完整性做出判断。

标签上提供的或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上标记的信息应当只是用来识别CRM,并宜只限于生产者名称、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名称、编号、批号、相关的健康和安全警

示。建议不要包括标准值,以防止在没有研究证书中信息的情况下使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

5 证书的标题

5.1 总则

下面给出了编制证书时应当考虑的各种类型的信息。每个标题下给出了解释,需要更清楚说明之处给出了一些例子。标题力求涵盖最广泛的CRM所需的信息。各种CRM可以包括以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的浓度以及同位素组成(以SI单位表示)定值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也可以包括以常规特性和生物特性(如果不能用SI单位规定,可以根据国际上认同的测量程序,用国际上一致的测量标尺规定)定值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某些信息必须给出,尽管在有些情况下,这些信息是不重要的,例如,对金属合金的稳定性和天然化合物的同位素组成的稳定性很少有疑问。

下面概述了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中包括的基本信息,以帮助诸如认可机构之类的组织,他们希望在其要求的文件中包括本标准的某些部分。其他的信息是可选择的,在证书中也可以提供,如果它们可以增加CRM的实用性,例如,从自然资源制备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来源。

根据标题呈现信息的逻辑顺序将之归纳如下:

——定值部门和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一般信息(5.2~5.5);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和其预期用途的描述(5.6~5.10)和标准值

——溯源性和证书有效期(5.11~5.16)

——其他信息(5.17~5.18)和证书重要内容概述(第6章)

本部分仅给出证书中应当包括的内容,标题的题目和顺序可以根据生产者的需要加以改变。

5.2 定值机构的名称、地址

该名称(常在证书上端以显著的字体写出)应当是对证书提供的信息负责的团体或组织的名称,如定值机构。除名称之外,还包括通讯地址、电话和传真号码,如果可能的话,也包括电子邮件地址。

5.3 文件(证书)的标题

应当有清晰明显的标题,例如,分析证书或测量证书。出具临时证书的偶然行为会使得同一批次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有一个以上的证书,而可能引起混乱,因此不鼓励。

5.4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名称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名称应当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样品的类型,以便与相似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相区分。因此岩石或矿石的名称后面加上产地名称或组成特性可以赋予地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更多的个性特征,如“正长岩(弗拉波瓦)”或“霞石正

长岩”。对于天然基体中污染物的痕量分析,阐述基体的特性是重要的,如果有类似

(中等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话,应当给出玷污的水平,例如,“全脂奶粉中黄曲霉M

1

水平)”。(在给运输商和海关部门的文件中不必详细描述,因为有毒污染物的名称对于从速处理可能引用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冶金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应当指出主要元素的含量,例如,6A1-4V钛合金。

5.5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编号与批号

每个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应当有惟一编号,以区别于由相同的或不同的生产者生产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例如,BCR CRM 186,LGC 7016,NIST SRM 41。另外,应当给出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批号,即使是某一特定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第一批。这是为了避免实验室在同时使用不同批次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时引起混乱。一些生产者将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批号与编号结合在一起,例如,NIST SRM 41c。

5.6 对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描述

实际上,对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一般描述相当于对其名称的详细解释。虽然在多数情况下,材料的来源与它的用途不相关,但是,对于化学成分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而言,无论它是由独立的组成制备(例如,合金)还是来自于天然资源(例如,岩石、水或动植物产品),基体成分尤其是可能对分析过程产生干扰的成分的存在与否,对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时非常重要。即使不披露来源,也应当给出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大致组成。定值部门应当努力避免这种情况:即由于未公布材料来源信息,而导致在确认用于同批材料的分析方法时,使用了来源于该批材料的CRM。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物理性状的描述,例如,样品大小、颗粒大小、金属圆柱体或圆盘的尺寸、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容器的性质也应当给出。也应当说明稳定剂或保护剂的存在(例如,置于乙醇水溶液中的氯化汞)。同一种标准物质/标准样品也可能有不同的形状和尺寸,也应当给出这方面的信息。

5.7 预期用途

只要定值特性不仅仅与某个特别的分析或测量程序相联系(例如,经过规定过滤程序后的矿物质中的元素分析或采用仔细规定的方法测量闪点),生产者应当尽可能清楚地阐明所发行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主要目的,但这种陈述并不意图限制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其他方面的使用。证书或在定值报告中提供的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的附加信息,要给使用者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使用者可以判断的CRM预期应用是否合理。

预期用途的实例如下:

——用于复现国际温标固定温度点(ITS-90),因而也可用于校准温度测量装备;

——用于测定矿石样品中贵金属含量的仪器的校准;

——用于测定测量天然基体中污染物含量的分析方法;

——作为商业交易中的仲裁样品;

——用于制备实验室常规分析的“工作标准样品”。

5.8 正确使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说明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必须在证书规定的条件下使用。例如:若干燥处理,应当给出准确条件,如,105℃下2个小时。容器有时也需要在规定条件下打开。例如,存储在低于环境温度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容器打开前,应当加热到实验室温度,以避免水蒸气凝结引起污染;储存在惰性气体中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只应当在含有相似惰性气体的手套箱中打开。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给出适当的警示。除非在证书中有规定,否则标准物质/标准样品不应再进行诸如研磨之类的粉碎处理,特别是对于痕量元素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应当给出警告不能使用任何含有这些元素的设备。

当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使用涉及到将固体CRM制备成液体时,需给出一些特别的说明,尤其在临床化学领域。应当详细说明溶剂的性质、温度、混合程序、使用前的放置时间以及溶液的稳定性。

应当给出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存储条件(如温度,曝光等),以保证证书的有效性。当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天然不稳定时,例如,放射性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中应当给出适当的数学表达式作为标准值表达的一部分,以便使用时计算特性值。 5.9 危险情况

有关CRM安全性的信息应当包含在标签和证书里。任何有关危险性质和所采取的适当预防措施的细节应当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附带的数据单里提供。

5.10 均匀性水平

大多数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是批量供应的,从批量中抽取子样用于化学分析或一些物理特性测量。抽取子样的先决条件是提供的样品对于预期用途来说是足够均匀的。证书应当给出CRM使用者提取子样的最小量。并应当给出警示:当提取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小于最小取样量时,特性的标准值及其不确定度将无效。适用情况下,证书应当给出可能需要用指定的程序摇荡容器,以确保样品足够均匀。

评定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均匀性水平的程序细节和结果以及最小取样量的依据应当提供给使用者,可以包括在证书(或定值报告)中,或按要求由研制单位提供。

5.11 标准值及其不确定度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述指南[8]和(化学)测量中不确定度的定量分析[2],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应当清楚描述其特性和其标准值以及标准值的不确定度。标准值及其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也要描述。当处理测量结果采用纯粹的统计方法时,应当注明该处理的方法。然而,通常情况下,尤其在采用多种测量技术时,可利用定值单位的专家经验和专业知识从测量结果中导出标准值和其不确定值,也应当给出一些结果的权重大于其他结果的权重的原因。

5.12 溯源性

在ISO指南30中,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定义要求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可溯源到准确实现的用于表示该特性值的计量单位。溯源

标准物质_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准则

CNAS-CL04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准则Accreditation Criteria for the Competence of Reference Material Producers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目次 前言 (4) 引言 (5) 1 范围 (6)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 3 术语和定义 (6) 4 通用要求 (8) 4.1 合同事宜 (8) 4.2 公正性 (8) 4.3 保密性 (9) 5 结构要求 (9) 6 资源要求 (9) 6.1 人员 (10) 6.2 分包 (10) 6.3 设备、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11) 6.4 设施和环境条件 (11) 7 技术和生产要求 (11) 7.1 通用要求 (11) 7.2 生产策划 (12) 7.3 生产控制 (13) 7.4 材料处置和储存 (13) 7.5 材料制备 (13) 7.6 测量程序 (14) 7.7 测量设备 (14) 7.8 数据完整性和评估 (14) 7.9 标准值的计量溯源性 (14) 7.10 均匀性评估 (15) 7.11 稳定性评估和监测 (15) 7.12 定值 (16) 7.13 特性值及其不确定度的确定 (17) 7.14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文件和标签 (17) 7.15 分发服务 (18) 7.16 质量记录与技术记录的控制 (19) 7.17 不符合工作的管理 (20) 7.18 投诉 (20) 8 管理体系要求 (21) 8.1 可选方式 (21) 8.2 质量方针(方式A) (21) 8.3 通用管理体系文件(方式A) (22) 8.4 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方式A) (22) 8.5 记录的控制(方式A) (22) 8.6 管理评审(方式A) (22) 8.7 内部审核(方式A) (23)

标准物质与标准样品

1 概述 在国际上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英文名称均为“Reference Materials”,由 ISO/REMCO组织负责这一工作。在我国计量系统将“Reference Materials”叫为“标准物质”,而标准化系统叫为“标准样品”。实际上二者有很多相同之处,同时也有一些微小差异(见表1)。 2 标准物质的分类与分级 2.1 标准物质的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子法—标准物质管理办法(1987年7月10日国家计量局发布)中第二条之规定: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化学成分标准物质、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和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按其标准物质的属性和应用领域可分成十三大类,即:

l 钢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有色金属及金属中气体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建材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核材料成分分析与放射性测量标准物质; l 高分子材料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l 化工产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地质矿产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环境化学分析标准物质; l 临床化学分析与药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食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煤炭石油成分分析和物理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l 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l 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2.2 标准物质的分级 我国将标准物质分为一级与二级,它们都符合“有证标准物质”的定义。 2.2.1 一级标准物质 一级标准物质是用绝对测量法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若只有一种定值方法可采取多个实验室合作定值。它的不确定度具有国内最高水平,均匀性良好,在不确定度范围之内,并且稳定性在一年以上,具有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规范要求的包装形式。一级标准物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它的代号是以国家级标准物质的汉语拼音中“Guo”“Biao”“Wu”三个字的字头“GBW”表示。 2.2.2 二级标准物质 二级标准物质是用与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测量的方法或一级标准物质的定值方

标准物质证书编写规则

标准物质证书编写规则 “标准物质证书”(一下简称“证书”)是介绍标准物质的技术文件,是研制(或生产)者向用户提出的质量保证。“证书”给出标准物质的标准值及其准确度;扼要描述不标准物质的制备程序、均匀性、稳定性、特性量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物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储存方法等,使用户对标准物质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一、基本要求 1.凡经国家计量局审定批准的“一级标准物质”(国家级标准物质)均应编写《标准物质证书》。“证书”由该标准物质的研制(或生产)单位负责编写,随同标准物质的发售提供给用户。 2.“证书”力求文字简洁,通俗易懂,篇幅视需要阐明的内容而定,一般以1至2页为宜。 3.“证书”中使用的名词、术语要前后一致,援引的公式及技术数据应准确无误,文中采用的物理量单位、符号及专有名词、术语均应符合国家统一规定。 4.“证书”应印有国家计量局的标记。 5.“证书”内容一般包括下列三个项目: 1)封面 (2)内容与说明 (3)参考文献 二、封面 1.封面设计 2.标准物质的名称和编号 标准物质名称应简明、准确地反映出该种标准物质的性质与特征。编号由国家计量局统一给定(见《一级标准物质编号办法》)。 3.样品编号 为便于对标准物质进行监督与检验,用于发售的标准物质最小包装单元均应编号。编号方法由研制(或生产)单位自定。 4.标准值 标明该标准物质被确定的特性量值。若被确定的特性量数目较多,可移至“内容与说明”内列表示出。 5.有效期限 标明该标准物质作为标准使用的最终日期。 6.研制(或生产)单位 对标准物质特性量值进行定值和负责编写证书的单位。 7.研制(或生产)单位地址 三、内容与说明 1.序 标准物质的一般描述。主要介绍该标准物质的组成特征、技术特征与应用范围。 2.发售形式 最小包装单元的规格和形式。 3.制备方法简述 简要介绍制备标准物质的原材料来源、制备方法和制备程序以及制备注意事项。 4.特性量值测量方法 简要介绍标准物质特性量值的测量方法。当被确定的特性量较多时,可列表示出。 5.标准值及其准确度

标准物质GBWGBWEBWGSB的区别

标准物质GBW、GBW(E)、BW、GSB的区别 1 概述 在国际上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英文名称均为“Reference Materials”,由 ISO/REMCO组织负责这一工作。在我国计量系统将“Reference Materials”叫为“标准物质”,而标准化系统叫为“标准样品”。实际上二者有很多相同之处,同时也有一些微小差异(见表1)。 CAS号(CAS Registry Number或称CAS Number, CAS Rn, CAS #),又称CAS登录号,是某种物质(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生物序列(Biological sequences)、混合物或合金)的唯一的数字识别号码。美国化学会的下设组织化学文摘服务社 (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CAS)负责为每一种出现在文献中的物质分配一个CAS号,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化学物质有多种名称的麻烦,使数据库的检索更为方便。 2 标准物质的分类与分级 2.1 标准物质的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子法—标准物质管理办法(1987年7月10日国家计量局发布)中第二条之规定: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化学成分标准物质、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和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按其标准物质的属性和应用领域可分成十三大类, 2.2 标准物质的分级 我国将标准物质分为一级与二级,它们都符合“有证标准物质”的定义。 2.2.1 一级标准物质

一级标准物质又称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是由国家权威机构审定的标准物质。例如,美国国家标准局的SRM标准物质,英国的BAS标准物质,联邦德国的BAM标准物质,我国的GBW标准物质等。一级标准物质一般用绝对测量法或其它准确可靠的方法确定物质的含量,准确定为本国最高水平。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规定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为:①用绝对测量法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测量方法进行定值,也可由多个实验室用准确可靠的方法协作定值;②定值的准确度应具有国内最高水平;③应具有国家统一编号的标准物质证书;④稳定时间应在1年以上;⑤均匀性应保证在定值的精度范围内; ⑥具有规定的合格包装形式。一般说来,一级标准物质应具有0.3-1%的准确度。一级标准物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它的代号是以国家级标准物质的汉语拼音中“Guo”“Biao”“Wu”三个字的字头“GBW”表示。 2.2.2 二级标准物质 二级标准物质是用与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测量的方法或一级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法定值,其不确定度和均匀性未达到一级标准物质的水平,稳定性在半年以上,能满足一般测量的需要,包装形式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的要求。二级标准物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它的代号是以国家级标准物质的汉语拼音中“Guo”“Biao”“Wu”三个字的字头“GBW”加上二级的汉语拼音中“Er”字的字头“E”并以小括号括起来――GBW(E)。 GBW和GBW(E)是总局批准的国家级标准物质,属于有证标准物质。BW是中国计量院学报标准物质,未通过总局批准,没有取得有证标准物质号. 2.3 标准物质的编号 一种标准物质对应一个编号。当该标准物质停止生产或停止使用时,该编号不再用于其他标准物质,该标准物质恢复生产和使用仍启用原编号。 准物质目录编辑顺序一致)。第三位数是标准物质的小类号,每大类标准物质分为1-9个小类。第四-五位是同一小类标准物质中按审批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顺序号。最后一位是标准物质的产生批号,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排于标准物质编号的最后一位,生产的第一批标准物质用a表示,第二批用b表示,批号顺序与英文字母顺序一致。GBW07101a超基性岩,表示地质类中岩石小类第一个批准的标准物质,首批产品。 如:GBW02102b铁黄铜,表示有色金属类中铜合金小类第二个批准的标准物质,第二批产品。 2.3.2 二级标准物质 二级标准物质的编号是以二级标准物质代号“GBW(E)”冠于编号前部,编号的前两位数是标准物质的大类号,第三、四、五、六位数为该大类标准物质的顺序号。生产批号同一级标准物质生产批号,如GBW(E)110007a表示煤炭石油成分分析和物理特性测量标准物质类的第7顺序号,第一批生产的煤炭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2.4 标准物质的分类编号 标准物质的分类编号,见表2。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doc

1. 目的 规范标准物质及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的期间核查,对其在使用和保管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量值准确、可靠和可溯源性。 2. 范围 适用于对本中心使用的标准物质和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进行期间核查。 3. 职责 3.1 核查人员:负责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对标准物质和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进行期间核查,并做好记录。 3.2 管理人员:负责定期参与期间核查,并做好记录。 3.3 检测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期间核查的进行。 4. 操作规程 4.1 操作前的检查 4.1.1 检查标准物质的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4.1.2 检查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容器是否有损伤、溶液是否被污染等。 4.2 核查 4.2.1 从国家标准物质中心等单位购买的有证标准物质,在其有效期内按照要求保存。对于未开封的,可以免于核查;对于已开封的,应检查其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溶液是否澄清,若发现有任何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该标准物质并做好记录。 4.2.2 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的核查 4.2.2.1 用有证标准物质稀释并配制一条工作曲线,对一已知浓度的有证标 C并与该标准样品的证书定值C进行比较。 准样品进行测试,记录结果 1 4.2.2.2 进行4.2.2.1步骤时,同时用需进行核查的标准储备液稀释并配制 C并与该标一条工作曲线,对该已知浓度的有证标准样品进行测试,记录结果 2 准样品的证书定值C进行比较。

4.3 结果判定 4.3.1 1C 与C 相比较,若1C 在C 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测试操作过程正确无误,没有带来样品的损失或者污染;若1C 不在C 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测试操作过程中有样品损失或者带入了新的污染,应认真分析并查找原因,重新进行核查。只有在测试操作过程正确无误的情况下,比较2C 与C 的值才有意义。 4.3.2 2C 与C 相比较,若2C 在C 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储备液的示值与实值在允许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判定该储备液合格,可以继续使用;若2C 不在C 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储备液在配制、使用、储存过程中有损失或者带入了新的污染,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认真分析、查找原因,重新配制新的储备液。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概述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概述 1.定义简述: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是具有准确量值的测量标准,它在化学测量,生物测量,工程测量与物理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按照“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指南30”标准物质定义: (1) 标准物质(Reference Material,RM)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确定了的特性值,用以校准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 (2) 有证标准物质(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CRM)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用于表示该特性值的计量单位,而且每个标准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3) 基准标准物质(Primary Reference Material PRM) 2.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用途简述 (1) 校准仪器:常用的光谱、色谱等仪器在使用前需要使用标准物质对仪器进行检定,检查仪器的各项指标,如灵敏度、分辨率、稳定性等是否达到要求。在使用时用标准物质绘制标准曲线校准仪器,测试过程中修正分析结果。 (2) 评价方法:用标准物质考察一些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3) 质量控制:分析过程中同时分析控制样品,通过控制样品的分析结果考察操作过程的正确性 3.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分类简述: (1) 化学标样:形态:屑状;销售状态:单瓶销售;用途:用于化学方法分析,例如:CS分析仪,湿法化学分析。 (2) 光谱套标标样:形态:块状;销售状态:成套销售(多以5块或5块以上作为一套标样);用途:用于光谱仪器工作曲线的建立。又称仪器标准化标样。 (3) 光谱高低标标样:形态:块状;销售状态:成套销售(多以2块或3块作为一套标样);用途:在光谱仪开机后,使用工作曲线之前,对工作曲线的飘移进行校正,保证工作曲线的工作状态。国外对于这种类似作用的标样成为:SUS标准样品,SUS标样特点是成分均匀稳定,但不做精确定值,不建议使用在单点校正方面,只用于仪器工作曲线飘移的校正。 (4) 光谱单块校正标样:形态:块状;销售状态:单块出售;用途:在工作曲线校正完成的前提下,针对某一种未知产品成分进行校正,又称仪器类型标准化标样。 4.标样牌号与标样编号及成分的关系 牌号:代表某一类产品的名字,是一个成分范围,每个牌号都有其对应的成分范围,在这个成分牌号下面有许多标样。 标样编号:是标样的名字,标样编号与每一个标样是一一对应的。

10种水质分析标准物质

10种水质分析标准物质 研制报告 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 二〇〇五年十月

目 录 一、前言 二、国内外标准物质发展状况 三、标准物质的制备原则与程序 3.1 制备原则 3.2 制备程序 3.3 主要实验条件 3.4 制备用水 3.5 配方设计 3.6 制备过程 四、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 4.1 均匀性检验 4.2 稳定性检验 五、标准物质的定值 5.1 定值原则 5.2 定值数据处理方法 5.3 定值结果 5.4 测定指标的精度 六、结论 七、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1 水中总磷、总氮标准物质及总氮标准溶液研制报告 2 8种水质分析有机标准物质研制报告

10种水质分析标准物质研制报告 一、前 言 标准物质是统一量值,实行水质准确监测的基础。目前水利部门已经建立起初具规模的水环境、水资源监测评价体系。水环境监测站(点)3240个,覆盖了全国主要江河湖库;由部中心、7个流域机构和30个省级的水环境监测中心的250多个监测分析室,组成了一个全国性系统完整的监测网络,在全国水资源评价、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城市供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以及其它与水有关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以提高水质数据利用率和权威性,水利部水文局从1985年起开展了水利系统水分析质量控制工作,并于1986年责成部水质中心承担标准物质系列的研制工作,至今已有45种标准物质(包括48种参数),其中无机标准物质29种,有机标准物质16种,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二级标准物质,我中心已成为水利部门标准物质研制的唯一重要基地。 随着近代工业,尤其是有机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农药、杀虫剂以及除草剂等生产工业的迅速发展,造成水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二十一世纪水资源保护工作重点将转向流域总量控制和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的痕量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控制上。目前通常采用常规综合指标BOD、COD来控制有机污染,已存在很大的不足,它们控制不了那些存在于水中的微量或痕量有毒有机物造成的污染,因为这些化学毒物对COD的贡献很小,甚至没有贡献。七十年代开始,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GC、GC/MS,HPLC技术的完善,各先进国家采取了有力措施对有毒有机物污染进行污染监测及控制。从70年代中期起,美国EPA颁布了65类129种优先控制的有毒污染物,其中有毒有机物占114种。在这方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根据国内有

国家标准样品管理程序

国家标准样品项目管理程序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国家标准样品(原称国家实物标准)的管理,提高标准样品的质量,确保技术标准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实施的一致性,促进我国技术标准水平的提高,使标准样品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有效工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国家实物标准暂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本程序适用于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立项、评审和发布的国家有证标准样品。 第三条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国家标准样品研复制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发布;并委托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简称全国标样委)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监督和管理。 第二章计划立项 第四条国家标准样品研复制计划项目的立项原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标准化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创新、文字技术标准有效性验证、实验室认可的需要等等。 第五条任何符合国家标准样品生产者资质要求(见附件二)的单位均可根据需要提出国家标准样品研复制计划项目(见附件三),并填写《研复制国家标准样品项目建议书》报全国标样委。 第六条全国标样委应在收到《研复制国家标准样品项目建议书》之后,及时召集有关专家,对立项的必要性进行审查。 第七条通过审查和协调后的国家标准样品研复制计划项目经全国标样委汇总,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上报的《国家标准样品研复制计划项目汇总表》及时在网上公示一个月,在没有技术上合理的反对意见后,批准下达国家标准样品研复制计划项目。 第三章计划实施 第八条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GB/T 15000《标准样品工作导则》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填写《国家标准样品研复制项目任务合同书》(简称《任务书》),并对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负全责。 第九条全国标样委组织分技术委员会、专业工作组根据《任务书》的内容对已下达的国家标准样品计划项目进行监督实施。 第十条全国标样委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计划项目提出增补、延期或撤销的建议,经国

最新 普通话水平考试等级标准及证书样本-精品

普通话水平考试等级标准及证书样本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是划分普通话水平等级的全国统一标准。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出甲乙两个等次;一级甲等为最高,三级乙等为最低。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根据在测试中所获得的分值确定。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如下: 一级 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语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测试总失分率在3%以内。 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语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偶有字音、字调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8%以内。 二级 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等)有时出现失误。语汇、语法极少有误。测试总失分率在13%以内。 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难点音较多(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fu - hu 、 z - zh -j 、送气不送气、i- ü 不分、保留浊塞音、浊塞擦音、丢介音、复韵母单音化等),失误较多。方言语调不明显,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20%以内。 三级 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明显。语汇、语法有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30%以内。 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失误多,方音特征突出。方言语调明显。语汇、语法失误较多。外地人听其谈话有听不懂的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40%以内。 等级证书 应试者经过测试,即可获得《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这是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一制作的。证书内将记录应试者的测试成绩和相应的等级。

标准物质管理规定

1 目的 对实验室所用标准物质〔包括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基准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所有用于检测工作中质量控制、分析仪器校正、分析方法比对及评价、技术仲裁和实验室能力测试的标准物质。 3 职责 3.1质控室负责标准物质采购的申请实施工作,负责标准物质的验收、保管、发放。 3.2质控室责标准物质的采购工作。 3.3各相关部门负责对所领用的标准物质的保管及正确使用。 4 工作程序 4.1 标准物质的申购 4.1.1 各部门于每季度初上报本部所需标准物质的名称、浓度范围、数量,交质控室汇总。质控室编制标准物质采购申请表,上报质控室主任审核,由总经理批准。 4.1.2标准物质采购申请表的内容包括:序号、标准物质名称、浓度范围、介质、数量、申购部门(人)、申购日期。 4.2 标准物质的采购 标准物质季度采购计划经批准后,由质控室负责购买,购买的标准物质必须是有证并在有效期内。 4.3 标准物质的验收、管理 4.3.1 标准物质验收时应检查:外观、保质期及证书,标准物质名称、编号、技术特性(均匀性、稳定性、标准值及不确定度等)是否符合使用要求,最后填写《标准物质登记表》,内容包括:序号、标准物质名称及编号、型号规格、标准值及不确定度、数量、研制单位、有效期、验收情况及日期。 4.3.2标准溶液(包括标准气体及其他标准物质)主要用作实验室绘制校准曲线及校正分析仪器。对于标准溶液,需填写《标准溶液领用登记表》,内容包括:标准溶液名称及编号、介质、标准值及相对不确定度、数量、有效期、领用人、领用日期。 4.3.3 标准样品,按每年技术校核计划发放考核标准样品,刮掉原样品安瓿瓶上的标准样

普通合格证书样本

普通合格证书样本 遵从法规证书 1.本证书所涵盖的产品的名称: 2.对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就证书认证的产品所公布的每一项法规 的引用: 3.认证产品遵从法规的外国或国内制造商的名称: 4.在适用范围内,认证产品遵从法规的美国进口商的名称: 5.在适用范围内,认证产品遵从法规的专有商标拥有者的名称(如果 有的话): 6.保存测试结果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 7.产品制造日期和地点: 8.测试产品是否遵从法规的日期和地点: 9.证书所依据的第三方实验室的名称: 本证书及说明根据委员会工作人员对新法案的理解而撰写,不代替或取代新法案相关法律条款所阐述的内容。本介绍由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完成,未经委员会复核或批准,也不一定代表委员会的观点。内容将根据委员会的决定而有变动。

关于填写普通合格证书的说明 大概说明:证书样本所要求填写的信息根据刊载在[美国法典]第15卷2063页(g)上的[消费品安全法案]第14条(g)所规定的关于可以接受的认证的内容而定。 所要求的信息必须用英文填写。 第一条: 详细描述证书所涵盖的产品确实是证书所认证的产品, 而不是任何其它产品。 第二条: 证书必须分别列出委员会根据法案所制定的每一条适用本产品的法规, 禁令, 标准或规定。 第三条: 提供本产品的外国或国内制造商的名称, 完整的邮政地址和电话号码。 第四条: 在适用范围内, 提供本产品的美国进口商品的名称, 完整的邮政地址和电话号码。如果进口商选择另外认证, 这一信息可以不填写。 第五条: 提供认证本产品的专有商标拥有者的名称, 完整的邮政地址和电话号码。如果专有商标拥有者选择另外认证, 这一信息可以不填写。 第六条: 提供保存认证测试结果工作人员的名称, 完整的邮政地址, 电子信箱地址和电话号码。 第七条: 提供产品制造的年月日期。若产品制造地点不同于第三条所要求的制造商的地址, 则必须提供产品制造的最后环节或产品组装的国家或行政地区以及城市的名称。如果同一制造商在一个以上的地点运作, 则必须提供工厂的地址。 第八条: 提供产品认证所依据的测试或出具测试报告的日期以及测试的地点。 第九条: 如果第三方实验室测试产品或实施一项本产品认证所依据的测试项目, 提供该实验室的的名称, 完整的邮政地址和电话号码。

标准物质管理规定

1目的 对实验室所用标准物质〔包括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基准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2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所有用于检测工作中质量控制、分析仪器校正、分析方法比对及评价、技术仲裁和实验室能力测试的标准物质。 3职责 3.1质控室负责标准物质采购的申请实施工作,负责标准物质的验收、保管、发放。3.2质控室责标准物质的采购工作。 3.3各相关部门负责对所领用的标准物质的保管及正确使用。 4工作程序 4.1标准物质的申购 4.1.1各部门于每季度初上报本部所需标准物质的名称、浓度范围、数量,交质控室汇总。质控室编制标准物质采购申请表,上报质控室主任审核,由总经理批准。 4.1.2标准物质采购申请表的内容包括:序号、标准物质名称、浓度范围、介质、数量、申购部门(人)、申购日期。 4.2标准物质的采购标准物质季度采购计划经批准后,由质控室负责购买,购买的标准物质必须是有证并在有效期内。 4.3标准物质的验收、管理 4.3.1标准物质验收时应检查:外观、保质期及证书,标准物质名称、编号、技术特性(均匀性、稳定性、标准值及不确定度等)是否符合使用要求,最后填写《标准物质登记表》,内容包括:序号、标准物质名称及编号、型号规格、标准值及不确定度、数量、研制单位、有效期、验收情况及日期。 4.3.2标准溶液(包括标准气体及其他标准物质)主要用作实验室绘制校准曲线及校正分析仪器。对于标准溶液,需填写《标准溶液领用登记表》,内容包括:标准溶液名称及编号、介质、标准值及相对不确定度、数量、有效期、领用人、领用日期。 4.3.3标准样品,按每年技术校核计划发放考核标准样品,刮掉原样品安瓿瓶上的标准样

标准物质与标准样品的区别

标准物质与标准样品的区别 1 概述 在国际上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英文名称均为“Reference Materials”,由 ISO/REMCO组织负责这一工作。在我国计量系统将“Reference Materials”叫为“标准物质”,而标准化系统叫为“标准样品”。实际上二者有很多相同之处,同时也有一些微小差异(见表1)。 2 标准物质的分类与分级 2.1 标准物质的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子法—标准物质管理办法(1987年7月10日国家计量局发布)中第二条之规定: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化学成分标准物质、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和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按其标准物质的属性和应用领域可分成十三大类,即: * 钢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 有色金属及金属中气体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 建材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 核材料成分分析与放射性测量标准物质; * 高分子材料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 化工产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 地质矿产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 环境化学分析标准物质; * 临床化学分析与药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 食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 煤炭石油成分分析和物理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 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 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2.2 标准物质的分级 我国将标准物质分为一级与二级,它们都符合“有证标准物质”的定义。 2.2.1 一级标准物质 一级标准物质是用绝对测量法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若只有一种定值方法可采取多个实验室合作定值。它的不确定度具有国内最高水平,均匀性良好,在不确定度范围之内,并且稳定性在一年以上,具有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规范要求的包装形式。一级标准物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它的代号是以国家级标准物质的汉语拼音中“Guo”“Biao”“Wu”三个字的字头“GBW”表示。 2.2.2 二级标准物质 二级标准物质是用与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测量的方法或一级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法定值,其不确定度和均匀性未达到一级标准物质的水平,稳定性在半年以上,能满足一般测量的需要,包装形式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的要求。二级标准物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它的代号是以国家级标准物质的汉语拼音中“Guo”“Biao”“Wu”三个字的字头“GBW”加上二级的汉语拼音中“Er”字的字头“E”并以小括号括起来――GBW(E)。 2.3 标准物质的编号 2.3.1 一级标准物质 一级标准物质的编号是以标准物质代号“GBW”冠于编号前部,编号的前两位数是

ISO导则35标准样品定值的一般原则和统计方法-中国合格评定国家

CNAS-GL45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和标签的内容Contents of certificates and labels (ISO Guide31:2015, IDT)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目次 ISO引言 (3)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 (4) 4 总则 (5) 5 产品说明书或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的内容 (5) 5.1 总则 (5) 5.2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文件所需的信息 (7) 5.2.1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文件的标题 (7) 5.2.2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唯一性标识 (7) 5.2.3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名称 (7) 5.2.4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的名称及联系信息 (7) 5.2.5 预期用途 (7) 5.2.6 最小取样量 (8) 5.2.7 有效期 (8) 5.2.8 互换性 (8) 5.2.9 贮存信息 (9) 5.2.10 处置和使用说明 (9) 5.2.11 页数 (9) 5.2.12 文件版本 (9) 5.3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要求的信息 (9) 5.3.1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描述 (9) 5.3.2 涉及的特性、特性值及其不确定度 (9) 5.3.3 计量溯源性 (10) 5.3.4 依赖方法的被测量测量方法 (10) 5.3.5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批准人员的姓名及职务 (10) 5.4 其他有用信息 (10) 5.4.1 健康及安全信息 (10) 5.4.2 分包方 subcontractor (10) 5.4.3 信息值 (11) 5.4.4 法律告知 (11) 5.4.5 定值报告引用的参考文献 (11)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和标签的内容

CNAS-GL010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和标签的内容Contents of certificates and labels (ISO Guide31:2015, IDT)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目录 ISO引言 (3)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 (4) 4 总则 (5) 5 产品说明书或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的内容 (5) 5.1 总则 (5) 5.2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文件所需的信息 (7) 5.2.1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文件的标题 (7) 5.2.2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唯一性标识 (7) 5.2.3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名称 (7) 5.2.4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的名称及联系信息 (7) 5.2.5 预期用途 (7) 5.2.6 最小取样量 (8) 5.2.7 有效期 (8) 5.2.8 互换性 (8) 5.2.9 贮存信息 (9) 5.2.10 处置和使用说明 (9) 5.2.11 页数 (9) 5.2.12 文件版本 (9) 5.3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要求的信息 (9) 5.3.1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描述 (9) 5.3.2 涉及的特性、特性值及其不确定度 (9) 5.3.3 计量溯源性 (10) 5.3.4 依赖方法的被测量测量方法 (10) 5.3.5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批准人员的姓名及职务 (10) 5.4 其他有用信息 (10) 5.4.1 健康及安全信息 (10) 5.4.2 分包方 subcontractor (10) 5.4.3 信息值 (11) 5.4.4 法律告知 (11) 5.4.5 定值报告引用的参考文献 (11)

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检验

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检验及判断 胡晓燕 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是标准样品的基本性质。均匀性即是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特性具有同组分或相同结构的状态。通过检验有规定大小的样品,若被测量的特性值均在规定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该标准样品对这一特性值来说是均匀的。不论在制备标准样品过程中是否经过均匀性初检,凡成批制备并分装成最小包装单元的标准样品,由大包装分装成最小包装单元时,都需进行均匀性检验。这是制备标准样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程序,也是确保标准样品定值准确的最基本条件。 1 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检验 进行均匀性检验的目的,一方面通过均匀性检验说明特性值在各个部位之间是否均匀,另一方面要了解标准样品特性值在不同部位之间不均匀的程度,进而判断不均匀性程度是否可以接受,是否可以作为标准样品使用。 1.1 均匀性检验抽样数目的确定和取样方式:为了检验标准样品均匀性,通常从包装好的总体样本中随机抽取一定量的样品,仪器用标准样品也可以从不同部位取样。所取的样品数取决于总体样品的单元数和对标准样品的均匀程度的了解。当已知总体样品均匀性良好时(从冶炼、加工等技术上判断),抽取的样品数可适当减少。抽取样品数以及每个样品的重复测量次数还应适合所采用的统计检验要求。一般抽取的单元样品数不得少于15个(套),当N>500时,抽取数为23N,N为总体单元数。 抽取的单元样品数决定后,采取什么样方式取样也直接影响均匀性检验结果。在均匀性检验取样时,应从待定特性量值可能出现差异的部位取样,取样点的分布对于总体样品应有足够的代表性,应满足规定的测定精度要求。例如:粉状样品应在不同部位取样(或用分堆法),对圆棒状样品可在两端和棒长的1/4、1/2、3/4部位取样,现在研制的仪器用块状样品,可在加工过程中按材料的不同部位取样。也可采用随机数表决定抽取样品的号码。 1.2 均匀性检验的测试方法的选择:无论研制何种标准样品都必须对有代表性和不易均匀的待测特性量值进行均匀性检验。在选择检验的测试方法时,应该选择不低于定值方法的精密度和具有足够灵敏度的测量方法,在重复的实验条件下做均匀性检验。所谓重复条件,即在同一实验室,同一操作人员,同一台仪器及同一试剂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反映出各样品间的差异,真实反映出样品的不均匀性程度,否则无法判断是样品自身的不均匀性,还是由于操作或方法等其它条件而造成的误差,致使检验结果表现出不均匀性,造成错误的判断。 在具体测试均匀性过程中,由于待定特性量值的均匀性与所用测量方法的取样有关。均匀性检验时应注明该测量方法的取样量,当有多个待定特性量值时,以不易均匀的待定特性量值的最小取样量表示该标准样品的最小取样量,并在标准样品证书中注明,以便用户使用。 由于均匀性检验的工作量较大(一般20瓶或20块),以随机次序进行测定,防止系统的时间变差。对仪器分析用标准样品,在进行均匀性检验时,仪器产生的偏移所带来的误差常超过方法本身的精密度。因此要特别注意随机化。 由上可知,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是通过实验手段测量不出特定值在各个部位之间的差异,或测出的差异在允许的范围内,则认为标准样品是均匀的。不言而喻,实验手段应是灵敏度、精密度都高的方法,所以均匀性的检验包含着样品的不均匀性和测试方法精密度两个方面,因此均匀性检验方法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1.3 均匀性检验的统计检验 标准样品均匀性检验数理统计方法很多,有方差分析法、极差法、t检检法、平均值一致性检验法、“三分之一”检验法,近几年来,大多数标准样品的研制者都采用能充分利用测试数据信息的方差分析法。方差分析法有两种统计方法: 1)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每个样品独立测试两次以上,按下列公式进行统计: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和标签的内容

CNAS-CL30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和标签的内容 Reference materials – Contents of certificates and labels (ISO Guide31:2000)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前言 本准则等同采用ISO Guide31:2000 Reference materials - Contents of certificates and labels(GB/T 15000.4-2003),作为CNAS对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的专用准则,与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RMP)能力认可基本准则(CNAS-CL04)及相关认可规范共同应用于对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的认可。 本文件代替:CNAS-CL04:2007《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准则》第三部分“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和标签的内容”。本次修订文件内容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ISO 引言 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附带的证书应当含有其使用的所有基本信息。无论材料的生产费用多大,若没有证书,它没有任何价值。因此,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CRM)的生产者应当非常关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的制定。1981年,ISO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委员会(ISO/REMCO)发布了本指南的第1版。在近20年中,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它们的使用都有相当大的增长。对分析和计量技术所获得结果的可靠性要求的增加,尤其是对环境污染的关心程度的增加,导致了对用于确认测量方法和作为校准物的高质量的CRM的需求的上升。 ISO指南30中CRM的定义要求所有的标准值都附有规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可溯源到“准确实现用于表示该特性值的单位”。因此,在证书中必须有这方面的内容。 ISO发布的《测量不确定度表示的指南》(简称GUM,见文献目录)中总结了最近国际上有关不确定度表示的研究成果,据此,以前CRM中引用不确定度的定义将做一些修改。现在,不确定度表述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A类+B类)或扩展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乘以一个包含因子)。概率或称置信水平的概念不再是主要的。 本指南的第1版讨论了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标签、证书和定值报告之间所提供信息的差别,强调证书的概括性。在近20年中,定值报告的发行数量在下降,而证书提供的信息在增加。因为定值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可以从CRM的生产者获得,那么定值报告发行量的下降也不必加以指责。定值报告的制备花费不菲,而且,显而易见,对购买同一批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使用者来说,并不是每次都需要同样的定值报告。同时,使用者需要从证书上得到比标准值更多的信息。详细描述有关容器的打开方法、一次测量的最小取样量、样品的稳定性、储存方法,并说明CRM的标准值是与方法相关的,以及测量标准值时采用的方法,对使用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样品样板管理规定

样品、样板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地产在建项目进场材料管理,提高材料设备的采购效率,切实做好材料设备的选材定样管理,有效控制材料采购过程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项目的品质,保障工程进度。加强项目工程部对进场原材料的验收管理,根据集团要求并依据相关规范,从进场材料样品展示、进场材料验收、常用材料外观检查允许偏差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地产集团开发建设的所有工程项目。 第三条所有在建项目必须按此规定执行。对在建项目,目前处于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的项目,需做土建材料展示板、机电安装材料展示板、装饰材料展示板;目前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施工的项目,需做机电安装材料展示板和装饰材料展示板。 第二章定义 第一条材料、部品样品:泛指所有与工程建设使用材料、设备、施工工艺样板及其他相关设施,并经公司及相关单位确认签字,并作为验收标准的材料样品、样板。 第二条原材料样品:是指能够代表商品或工艺品质的少量实物。它是从整批商品中抽取出来作为对商品质量、品质验收的标准物。 第三条分项、分部工程施工样板:是在大批量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要求而先行由施工制作、加工而成,并其作为大批量施工的验收与交付标准。 第四条验收:是指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等相关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检验,对产品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第二章材料样品展示要求

第一条现场条件允许情况下,项目部应单独设置材料样品展示室,面积不小于15m2,样品展示室主要展示进场材料样品,展示室布置要整洁美观。若现场条件不允许,项目部可以借用会议室的部分面积作为展示室。 第二条展示室应划分为三块样品展示区,分别为土建材料样品展示区、机电安装材料样品展示区、装饰材料样品展示区。 第三条每块样品展示区由展示板组成,一块展示区可以由多块展示板组成,展示板应排序编号。如:装饰材料样品展示板(1)……装饰材料样品展示板(n)。 第四条材料样品展示板采用尺寸为 910mm×1820mm(宽×高)、厚度9~18mm 的胶合板制成。 第五条材料样品截取要求: 1、以延长米为计量单位的材料,每种规格截取 1 根长 200mm 的材料。 2、以平方米为计量单位的材料,每种规格裁剪一块 200mm×200mm 的材料。 3、以“个”、“只”为计量单位的材料,每种规格选取一个或一只。 4、以“块”、“片”为计量单位的材料,每种规格选取一块或一片。 5、以“桶”、“袋”为计量单位的材料,每种规格抽取一桶或一袋。 第六条对体积和重量较小的材料样品,应固定在展示板上,选用绑扎带固定和螺丝固定;对体积和重量较大的材料样品,应设置展示架统一摆放整齐,如安装工程规格较大的阀门、尺寸较大的装饰装修块料、尺寸较大的砖、桶装防水材料和油漆涂料、体积较大的配电箱等。 第七条材料样品展示架设在展示室中间区域,展示架的高度与展板相同。 第八条展示板上所截取的材料样品,必须取自原材料上有商标、厂家、品牌部位,如果商标品牌字样较长可以截取长一些,保证材料样品信息的完整。如: PVC 管材。 第九条在材料样品下方需标注材料说明标签。材料说明标签用白纸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规则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规则 1.目的与范围 1.1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规范开展认可工作,遵循的原则是:客观公正、科学规范、权威信誉、廉洁高效。1.2 认可规则是CNAS认可工作公正性和规范性的重要保障。CNAS依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章程》制定本规则。 1.3 本规则规定了CNAS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英文缩写:RMP)认可体系运作的程序,包括认可条件、认可流程、暂停、恢复、撤销、注销认可以及CNAS 和RMP的权利和义务,是CNAS的RMP能力认可活动相关方应遵循的程序规则。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以下引用文件,注明日期的,仅所引用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适用于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 2.1《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章程》 2.2 ISO/IEC 17011:2004《合格评定—认可机构通用要求》 2.3 APLAC TC008 《APLAC关于RMP评价方法和认可结果描述的指南》 2.4 CNAS-R01 《认可标识和认可状态声明管理规则》 2.5 CNAS-R02 《公正性与保密规则》 2.6 CNAS-R03 《申诉、投诉和争议处理规则》 2.7 CNAS-RL01 《实验室认可规则》 2.8 CNAS-RL02 《能力验证规则》 2.9 CNAS-RL03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收费管理规则》 2.10 CNAS-RL04 《港澳台及国外机构受理政策》 2.11 CNAS-CL06 《量值溯源要求》 2.12 CNAS-CL07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通用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