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中药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中药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2017年中药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1.患者,男,65岁,有高血压病史,头痛眩晕反复发作很多年,伴耳鸣,胁痛,两目干涩,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数。根据脏腑辨证,回答以下问题。该病应辨证

A、肝血虚

B、肝火上炎

C、肝阳上亢

D、肝阴虚

E、肝肾阴虚

2.进而出现头目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时有双臂麻木,此时应辨证为

A、肝阴虚

B、肝火上炎

C、肝阳上亢

D、肝郁化火

E、肝风内动

3.该患者今与人争吵时,突然昏仆,舌謇语言不利,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说明病证已发展为

A、热极生风

B、肝阳化风

C、血虚生风

D、阴虚生风

E、血燥生风

4.患者表现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根据脏腑辨证,回答以下问题。该患者应辨证为

A、肾阴虚

B、肾精不足

C、肾阳虚

D、肾气不固

E、肾不纳气

5.若伴随虚烦失眠,心悸健忘,多梦遗精等,应辨证为

A、心肾阳虚

B、肺肾阴虚

C、脾肾阳虚

D、肝肾阴虚

E、心肾不交

6.若出现咳嗽咳血,两颧潮红,盗汗遗精等,最宜辨证为

A、心肾阴虚

B、肾不纳气

C、肺肾阴虚

D、肺肾气虚

E、肝火犯肺

7.证见伴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动则加剧,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虚弱无力。根据气血津液辨证,回答以下问题。该证属于

A、气虚证

B、气陷证

C、气滞证

D、气逆证

E、血虚证

8.若进而出现少腹坠胀,子宫脱垂,宜辨证为

A、气脱证

B、气随血脱证

C、气陷证

D、气血两虚证

E、血虚证

9.若伴随皮下紫斑,便血等,其辨证应为

A、气血两虚证

B、气不摄血证

C、气滞血瘀证

D、气随血脱证

E、寒凝血瘀证

10.某患者,女,38岁,表现有胁下刺痛,痛处固定,拒按,伴有面色晦暗,口唇紫暗,脉涩。按照气血津液辨证,回答以下冋题。该证属于

A、血虚证

B、血瘀证

C、血热证

D、血寒证

E、气不摄血证

11.该证可见口干,其特点是

A、饮水量少,水入即吐

B、大渴喜冷饮

C、但欲漱水不欲咽

D、渴喜热饮

E、口虽干但不喜饮

12.该证最有可能出现的舌象是

A、舌淡红

B、舌边有齿痕

C、舌红绛

D、舌红,苔黄

E、舌紫暗,有瘀点

13.若兼有胸胁胀满,乳房胀痛,性情急躁易怒,辨证应为

A、气逆血痕证

B、气虚血瘀证

C、气滞证

D、气滞血瘀证

E、寒凝血瘀证

1.【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此题解题切入点:胁痛说明病变在肝,五心烦热说明有阴虚。综合分析该患者可诊断为肝阴虚。

2.【正确答案】 C

中药学基础知识

1.气脱病变常见:汗出不止 气逆病变常见:面红目赤 2.能透甲的是:牛黄 又称铁皮货的中药是:当归 3.大黄抗炎作用的机理是: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 大黄利尿作用的机理是:抑制肾髓质的na-k-ATP酶 4.枳壳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昔奈福林 青皮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昔奈福林 5.枳实临床应用适应症是:脱肛 香附临床应用适应症是:痛经 6.杭白芷的形成层呈:略呈方形 川乌的形成层呈:类多角形 7.以粒小饱满坚实,色绿,香气浓烈者为佳:吴茱萸 以外皮绿褐,果肉厚,质坚硬,香气浓烈者为佳:枳壳 8.颗粒剂的赋形剂常选用:糊精 片剂的润滑剂可选用:聚乙二醇 9.足少阳胆经前接: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前接:足太阴脾经 10.与血液生成和运行密切相关的两脏是:心与脾 与精神情志活动密切相关的两脏是:心与肝 11.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灭菌:干热灭菌 甲醛等蒸汽熏蒸法:化学气体灭菌 操作人员的手用什么方法消毒:消毒剂 利用饱和水蒸气或沸水灭菌:湿热灭菌 12.根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方法:凝胶过滤法 主要用于积极性较大的物质的分离和富集的吸附剂是:大孔吸附树脂13.川芎可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头痛 莪术可主要用于治疗:积食腹痛 14.肉桂增强肠胃机能的有效成分:挥发油 附子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 15.菌丝:组成真菌的每一个根细丝或每一个分支 菌丝体:组成一个真菌菌体的菌丝 16.枸椽酸盐为:絮凝剂 酒石酸盐为;反絮凝剂 17.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中收载了:27种 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中收载了:4种 18.川芎茶调散的作用是:疏风定痛 镇肝熄风汤的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19.肝阳化风证的临床表现是:突然昏朴,半生不遂,口眼歪斜 阴虚生风证的临床表现:持续低热,手足蠕动,舌红少苔 20.郁李仁的主治病症是:肠燥便秘 火麻仁的主治病症是:肠燥便秘 21.小青龙汤中主要起发汗散寒解表作用的配伍药物是:麻黄桂枝 小青龙汤中主要起温肺散寒化饮作用的配伍药物是:细辛干姜

2020《中医药学基础》期末复习题试题及答案

2020《中医药学基础》期末复习题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您的学号: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中医又名( ),是汉族人民发明的医学,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医学。 [单选题] * A.蒙医 B.藏医 C.西医 D.汉医(正确答案) E.苗医 2.指导中医诊治疾病的是( )的理论及两千多年的临床经验。 [单选题] * A.一气阴阳五行(正确答案) B.辨证论治 C.望闻问切 D.八纲辨证 E.养生保健 3.( )是中医最经典的理论著作,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其中记载了汤药、针灸、推拿、情志疗法,有2500多年的历史。 [单选题] * A.《黄帝内经》(正确答案) B.《神农本草经》 C.《伤寒杂病论》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温病条辨》 4.( )是中医最经典的中药著作,奠定了中药药性理论的基础,其中记载的365种药物药性一直为后世医家沿用,有2200多年的历史。 [单选题] *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正确答案) C.《伤寒杂病论》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温病条辨》 5.气构规律:中医认为人乃至于宇宙万物都是由( )组成的,( )是组成万物最基本的物质。人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形体、气血和精神,简称形气神。病有三类,分别是:形病、气病和神病。治病的方法有三类,一为治形法,以手术疗法为主;二为治气法,以针灸中药疗法为主;三为治神法,以情志疗法(心理治疗)为主。 [单选题] * A.阴 B.阳 C.气(正确答案) D.血 E.精 6.气化规律:形气神三者互相影响,气是形神沟通的中介。如在生理上,食物(形)可以转化为能量(气),能量可以运行精神(神),同样精神可以控制能量(气),能量可以运行形体。如在病理上,神病可以导致气病,气病可以导致形病,同样形病可以导致气病,气病可以导致神病,形气神的疾病互相影响。在治法上,中医主要通过调气治病,故擅长治疗( )的疾病,但也可以通过调气治疗形、神的疾病。 [单选题] * A.能量(正确答案) B.食物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2.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3.下列选项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都不是 ()4. “阴在,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阴阳什么关系的高度概括?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根据五行相侮的规律,下列哪项可能会侮“金”?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7.阴阳在一定围的消长保持动态平衡称为? A.阴阳离决 B.阴平阳秘 C.阴阳对立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8.中医“五官”中什么“五行”属“火”?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9.中医总结“五行”中“木”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下列“五行”相生关系错误的是? A.木生火 B.水生木 C. 土生木 D.金生水 E.火生土 ()11.下列“五行”相克关系错误的是? A.木克土 B.火克水 C. 水克火 D.金克木 E.土克水 ()12.“后天之本”是指?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3.五脏中“五行”属“木”的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阳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18.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A.阴邪 B.易伤阳气 C. 凝滞,主痛 D.收引 E.以上均是 ()19.以下情志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消 C. 思则气结 D.恐则气下 E.惊则气乱

中药学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基础知识-中药学 第一单元药性理论 一、本章结构: 二、大纲要点 1.掌握四气所表示的效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2.掌握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3.掌握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升降浮沉不同作用及对临床用药指导意义 4.掌握归经的理论基础、确定依据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5.掌握有毒与无毒的含义、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三、要点精讲 考点一:药性理论的内容 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考点二:四气 四气:寒热温凉 寒凉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作用。 温热药物: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元、回阳救逆作用。 临床应用:“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大寒用大热,微寒用温热。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真寒假热,用热药,真热假寒用寒药。 考点四:升降浮沉 影响因素:药物性味;药物质地,炮制和配伍 作用: 升浮药:温热,辛、甘、淡,质地轻清,作用趋向主上升、向外。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宣毒透疹、解毒消疮、宣肺止咳、温里散寒、行气开郁、开窍醒神、升阳举陷、涌吐等功效。故解表药、温里药、祛风散寒药、行气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补益药、涌吐药等多具升浮之性。 沉降药:寒凉,酸苦咸,质地重浊坚实。作用趋向主下行、向内。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积导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故清热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 降气平喘药、降逆和胃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收敛止血药、收涩药多具沉降药性。 对临床指导意义 1、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如外感风热,用薄荷、菊花来疏散; 2、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如热结肠燥用大黄、芒硝来泻热通便; 3、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用代赭石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 4、病势下降陷,宜升不宜降,如气虚下陷,久病脱肛,用黄芪、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5、升降并用是适应复杂病机,调节紊乱脏腑功能 如:心肾不交虚烦失眠,腰冷便溏,上热下寒证,用黄连清心降火安神,配肉桂补肾引火归原。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药概论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药品? 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 6、什么是阴阳、五行? 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 ③阴阳互根互用; 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②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③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④用于疾病的诊断;⑤用于疾病的防治; ⑥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8、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①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②五行的相生、相克; ③五行的相乘、相悔和母子相及。 五行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②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③用于疾病的诊断;④用于疾病的治疗。 9、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运化,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答: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质。精化气,称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润作用的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五脏六腑阴阳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供养,肾阴、肾阳又是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的概括,所以称“肾为人体先天之本”。 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

最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期末考试题(A卷) 得分评分人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4 0分) 解题说明:每小题有四个答案,请从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序字母填入 题干后的括号内,以示回答。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我国最早由国家组织编篡的本草是( C )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2、辛味药物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发汗解表 B 疏肝解郁 C活血祛瘀 D补气健脾 3、治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恶寒发热,喘咳实证,首选( A ) A麻黄 B桂枝 C白芷 D生姜 4、功能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C ) A防风 B羌活 C紫苏 D桂枝 5、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酸痛,首选( C ) A细辛 B白芷 C羌活 D藁本 6、功能升阳止泻的药物是 C A薄荷 B菊花 C葛根 D升麻 7、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闷,口苦咽干者,首选( B ) A葛根 B柴胡 C升麻 D蔓荆子 8、治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汗出、烦渴、脉洪大者,首选() A石膏 B知母 C黄芩 D金银花 9、长于清除下焦湿热的药物是( C ) A黄连 B黄芩 C黄柏 D连翘 10、具有疏散风热作用的清热解毒药是( A ) A连翘 B大青叶 C板蓝根 D青黛 11、具有凉血、养阴、解毒作用的药物是( B ) A生地黄 B玄参 C牡丹皮 D赤芍 12、具有截疟作用的药物是( C ) A地骨皮 B白薇 C青蒿 D银柴胡 13、治热结便秘,首选( A ) A大黄 B芒硝 C芦荟 D巴豆 14、木瓜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祛风湿 B舒筋活络 C消食 D强筋健骨 15、五加皮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祛风湿 B强筋骨 C利水 D安胎 16、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浊生冷,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首选( A )A藿香 B苍术 C白豆蔻 D砂仁 17、厚朴的功效是( C )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

中药学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 《诗经》中涉及的植物和动物共300多种,其中不少是后世本草著作中收载的药物;《山海经》载有100余种动物和植物药,并记述了它们的医疗用途。 二、秦汉时期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共载药365种。 三、魏晋南北时期 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成书于公元500年左右,载药730多种。南朝刘宋时期雷学著《炮炙论》是先存最早炮炙专著。 四、隋唐时期 公元659年颁布的《新修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共载药844种。 五、宋代 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创举,也是我国乃世界药学史的重大事件。 六、宋元时期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药和元蒙宫廷的食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方法。 七、明代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总结,全书52卷,收药1892种,付图1100多幅,付方11000余首。 八、清代 1765年的《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其中心增716种。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第一节产地 道地药材的确定,与药材的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如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江苏的薄荷、苍术,广东的砂仁,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等。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 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一)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者刚开花时采收。 (二)叶类:叶类药材采集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有些特定的品种如霜

桑叶,须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 (三)花类:花的采收,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由于花朵次第开放,所以要分次采收,采摘时间很重要。有效花要求在含苞欲放时采摘花蕾,如银花、槐花、辛夷等,有的在刚开放时采摘最好,如月季花。 (四)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枸杞等;少数品种有特殊要求,应该采用未成熟的幼嫩果实,如乌梅、青皮、枳实等。 (五)根和根茎类:古人经验以古历二、八月为佳,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六)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剥取树皮(肉桂多在十月采收,因此时油多比较容易剥离)。根皮则与根和根茎类似,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采收,如牡丹皮、地骨皮、苦楝根皮。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 动物类药因品质不同,采收各异。如桑螵蛸应在三月中旬采收;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采收;鹿皮应在冬至后剥取。 中药的炮制 一、概述: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二、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供临床疗效。如蜜炙百部、紫菀,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炒川芎、当归,能增强温经活血作用;醋炒玄胡、香附,能增强止痛作用。 3.改变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储存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三、炮制的方法 (一)修治 1.纯净处理;2。粉碎处理;3。切制处理。 (二)水制 1.洗;2。淋;3、泡;4、润;5、漂;6、水飞:系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如飞朱砂、飞雄黄。 (三)火制 1、炒:有炒黄、炒焦、炒碳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还有拌固体辅料如土、麸、米灯炒法。 2、炙:将药材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炙可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3、煅、将药材永猛火直接活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如煅牡蛎、煅石膏、煅血余碳等。 4、煨: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入热火灰重加热,或用草纸于饮片隔层分放的加热方法,称为煨法。 5、烘焙:将药材用微火加热,使之干燥的方法。 (四)水火共制 1、煮: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方法。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李杲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刘完素 ()2.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3.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阴阳什么关系破坏的结果?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气机基本形式是? A.升 B.降 C.出 D.入 E.以上均是 ()7.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中医“五官”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 ()9.中医总结“五行”中“金”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属于中焦的脏腑为 A.心肺 B.脾胃 C. 肝胃 D.肝肾 E.肾与大肠 ()11.以下哪个描述属于阳的属性 A.下降的 B.寒冷的 C. 内守的 D.抑制的 E.剧烈运动的 ()12.金元四大家不包括? A.李杲 B.张从正 C. 刘完素 D.张仲景 E.朱震亨 ()1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 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以上均是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阴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内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

中药学基础知识[教材]

中药学基础知识[教材] 1.气脱病变常见:汗出不止 气逆病变常见:面红目赤 2.能透甲的是:牛黄 又称铁皮货的中药是:当归 3.大黄抗炎作用的机理是: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大黄利尿作用的机理是:抑制肾髓质的na-k-ATP酶 4.枳壳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昔奈福林青皮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昔奈福林 5.枳实临床应用适应症是:脱肛 香附临床应用适应症是:痛经 6.杭白芷的形成层呈:略呈方形 川乌的形成层呈:类多角形 7.以粒小饱满坚实,色绿,香气浓烈者为佳:吴茱萸以外皮绿褐,果肉厚,质坚硬,香气浓烈者为佳:枳壳 8.颗粒剂的赋形剂常选用:糊精 片剂的润滑剂可选用:聚乙二醇 9.足少阳胆经前接: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前接:足太阴脾经 10.与血液生成和运行密切相关的两脏是:心与脾 与精神情志活动密切相关的两脏是:心与肝 11.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灭菌:干热灭菌 甲醛等蒸汽熏蒸法:化学气体灭菌 操作人员的手用什么方法消毒:消毒剂 利用饱和水蒸气或沸水灭菌:湿热灭菌 12.根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方法:凝胶过滤法

主要用于积极性较大的物质的分离和富集的吸附剂是:大孔吸附树脂 13.川芎可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头痛 莪术可主要用于治疗:积食腹痛 14.肉桂增强肠胃机能的有效成分:挥发油 附子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 15.菌丝:组成真菌的每一个根细丝或每一个分支 菌丝体:组成一个真菌菌体的菌丝 16.枸椽酸盐为:絮凝剂 酒石酸盐为;反絮凝剂 17.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中收载了:27种 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中收载了:4种 18.川芎茶调散的作用是:疏风定痛镇肝熄风汤的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19.肝阳化风证的临床表现是:突然昏朴,半生不遂,口眼歪斜 阴虚生风证的临床表现:持续低热,手足蠕动,舌红少苔 20.郁李仁的主治病症是:肠燥便秘 火麻仁的主治病症是:肠燥便秘 21.小青龙汤中主要起发汗散寒解表作用的配伍药物是:麻黄桂枝 小青龙汤中主要起温肺散寒化饮作用的配伍药物是:细辛干姜 22.四逆散主治:肝脾气郁证 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23.属妊娠禁用药的是:牵牛子 属妊娠慎用药的是:肉桂 24.芍药汤与真人养脏汤的组成均有:当归,白芍 消风散与川芎茶调散的组成均有:防风,甘草 25.银杏叶与地高辛合用会:影响分布 中药酒剂不能与苯巴比妥合用是因为:发生酶促反应

中药学基本知识

中药学基本知识——1 一、中药的采集与贮藏 中药大多是植物药,入药部分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各部分所含有效成份的多少,可因采集季节和贮藏方法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掌握好采药的时机及贮藏方法,是提高药效的关键之一。 采集后的药物,应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植物类药,首先除泥砂杂质,洗净;除鲜用外,根据入药部分的不同特性,分别采用晒干、阴干或烘干等方法,使之迅速干燥;然后用木箱,密闭的甏、缸、瓶、罐等不同容器,贮藏在干燥、空气流通的地方。贮藏过程中,注意定期检查,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防止霉烂、虫蛀、鼠咬、挥发、变色、融化等,以免影响药品质量,甚至造成浪费。 二、中药的炮制 炮制是泛指药物的各种加工处理。炮制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1、消除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质地纯正,药效力宏,且便于保管和贮藏。2、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如生半夏有毒,用生姜制后可解除毒性;巴豆去油用霜,可减少毒性。 3、加强药物的疗效。如龙骨、牡蛎经火锻后,加强收敛功效;首乌与黑豆同煮,可增强补血作用等。 4、改变药物性能,适应临床需要。如生地味苦性寒,重在养阴清热凉血;而经酒蒸晒后成熟地,则性味变为甘微温,功专滋肾补血。 5、便于制剂和服用。如植物药切碎切片,便于煎制;烘干便于研粉。矿物药锻制后,质地松脆,易于研碎,有效成份亦易煎出等。 炮制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洗用水洗去原药上的砂土、杂质,以达到清洁药物的目的。

2、漂将药物置水中,经常换水,以漂去其腥味、咸味或少毒性。如紫河车、海藻、乌头等。 3、泡将药物用清水或沸水浸泡,使药物柔软,便于切制或减低毒性。如乌药、附子等。 4、水飞将研成粗末的矿石类药物,置研钵内和水同研,以取得细净的药面。如滑石、炉甘石等。 5、炒将药物放入铁锅内炒黄、炒焦、炒炭。其中不加辅料的,称清炒,如炒麦芽、焦山楂、小蓟炭;加入辅料的,称拌炒,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蛤粉炒阿胶等。 6、炮将药物用急火爆炒,使其焦黄包裂。如炮姜、炮山甲等。 7、灸将药物和酒、蜜、醋、姜汁、盐水等液体辅料同炒,使辅料渗入药内。其作用随辅料不同而异。如蜜灸滋润补益,酒灸升散活血,醋灸收敛、入肝止痛,盐灸入肾,姜制和胃降逆止呕等。 8、锻将药物用火直接或锻烧,使药物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如磁石。牡蛎等矿物及贝壳类药物。 9、蒸药物加酒或其它辅料后,隔水蒸熟,可改变其性能。如熟大黄、黄精等。10、煮将药物放入水或辅料中煎煮。如芫花醋制,可减低毒性。 11、淬将矿物类药置火上锻红后,迅即投入水或醋中,反复数次,使之酥松,便于制剂和发挥药效。如代赭石、自然铜等。 三、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也就是中药的药性理论,包括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方面。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中医学基础(一)自考试题 (3)

. 浙江省2004年1月自考中医学基础(一)试题 课程代码:0293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 题1分,共20分) 1.下列何项属阳消阴长( )。 A.由春及夏 B.由冬及春 C.由秋及冬 D.由冷变热 2.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3.大怒导致咳血是( )。 A.木克金 B.木乘金 C.木侮金 D.金侮木 4.五脏六腑之华盖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5.下列何项不属“肾气不固”( )。 A.滑精 B.脱肛 C.遗尿 D.大便滑脱 6.“孤府”是指( )。 A.胆 B.胃 C.大肠 D.小肠 7.血液生成与哪个脏关系最密切( )。 A.心 B.肝 C.脾 D.肺 8.手足同名阳经的相交处是( )。 A.手部 B.足部 C.头部 D.胸腹部 9.《素问·热论》曰“先夏至日者”为( )。 A.病温 B.病暑 C.阴暑 D.阳暑 10.六淫七情中具有收引闭合特性的是( )。 A.湿惊 B.寒思 C.寒惊 D.湿思 11.瘀血致病的特点是( )。 A.疼痛肿块 B.紫绀出血 C.舌质紫暗 D.以上都是 12.外感热病热盛伤津属( )。 A.真实假虚证 B.因实转虚证 C.虚中夹实证 D.实中夹虚证 13.下列何项不属治则( )。 A.三因制宜 B.以热治热

C.调整阴阳 D.扶正祛邪 14.瘀血崩漏应该运用( )。 A.先补后攻 B.先攻后补 C.攻补兼施 D.健脾摄血 15.不寐的病位在:( )。 A.心 B.肝 C.脾 D.肺 16.虚脉的形象是:( )。 A.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B.沉细而软,应指无力 C.极细极软,似有似无 D.脉体加线,软弱无力 17.阳盛格阴是:( )。 A.表寒里热证 B.热证转寒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18.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A.形体消瘦 B.形寒肢冷 C.冷汗淋漓 D.脉细舌净 19.经常眩晕,神疲乏力,胁痛如刺而拒按,舌淡嫩有瘀斑,脉涩无力,拟诊为:( )。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C.血虚挟瘀 D.气血两虚 20.口干、尿少、便干、咯痰粘稠且量少难出,此属:( )。 A.风热犯肺 B.痰热阻肺 C.肺阴亏损 D.燥邪伤肺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医学整体观包括哪两个内容( )。 A.天人合一 B.天人相应 C.形神相合 D.人是有机整体 E.人禀天地之气生 2.事物组成阴阳,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 A.相互对立 B.相互影响 C.相互关联 D.同类性质 E.相互类同 3.属心之体、窍是( )。 A.筋 B.脉 C.口 D.唇 E.舌 4.宗气不足主要病变的脏腑是( )。 A.心 B.肺 C.肝胆 D.脾胃 E.肾 5.在足小趾端相交接的经脉是( )。 A.肾经 B.肝经 C.脾经 D.胃经 E.膀胱经 6.气的哪两种病变可形成瘀血( )。

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主讲路新国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1、《中医学基础》学习的内容: 主要学习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中医营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营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营养学》的基础。《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基础》的后续课程。 3、课程设置的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营养学的特色;②是营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 4、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第六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王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 教材特点: 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符合我们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②是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是浓缩本,适合我们非中医专业学习中医知识的需要; ③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上、中、下三篇); ④附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进展。 5、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①《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②《中医诊断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③《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年1月,24元。教材特点介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类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 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特点介绍:简本; ⑤《第2版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330.00元。参考书特点介绍:收载38505条。 6、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二、中医学的概念 1、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①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 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学各门学科的基础。 2、几点说明: ①发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如它的医学术语、生命力、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医学文献、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等。更新性不快。 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④在当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正在世界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 三、中医学发展概况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1、商周时期:萌芽时期 《周礼?天官》医学分科的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 ①《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四大经典之一),简称《内经》。 作者:集体之作。 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它对医学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还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科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②《难经》 四大经典之一,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 3、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①《伤寒杂病论》 作者: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 意义: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并且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后世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营养学的贡献。 ②《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本经》。 作者:不详 意义: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药性理论;收载药物365种。 4、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不断发展与完善 ①《脉经》 1 / 22

中药学期终试题(A卷)答案

中药学期终试题(A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的一系列加工处理的过程。 2、中药: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临床应用的药物。 3、配伍: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的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使用。 4、道地药材:是优质纯真具有地方特色的药材的专用名词。 5、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下列药物入汤剂时,特殊的煎法是石膏,阿胶 旋覆花,芒硝, 2、川贝母长于,渐贝母长于 3、写出三味治疗肺痈药、、 4、写出二味常用的止呕药、、 5、活血化淤药中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精药 6、北沙参以为优,南沙参以为长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8分) 1、能滋补肝肾的补血药物是() A.当归 B.白芍 C.熟地 D.大枣 2、通过炮制可以改变寒温性质的药物是() A.甘草 B.生地 C.麻黄 D.黄芪 3、全蝎、蜈蚣共同具有的功效是() A.息风止痛,祛风明目 B.息风止痛,清热平肝 C.息风止痛,化痰散结 D.息风止痛,通络止痛 4、桑白皮与葶苈子均能()

A.敛肺平喘 B.泻肺平喘 C.纳气平喘 D.止咳平喘 5、不能用于治疗肝阳上亢的药物是() A.滑石 B.代赭石 C.石决明 D.磁石 6、不具养阳作用的药物有() A.南沙参 B.丹参 C.玄参 D.北沙参 7、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肠燥便秘,宜选用() A.肉苁蓉 B.巴戟天 C.鹿茸 D.淫羊藿 8、具有补血作用的调经止痛药是() A.阿胶 B.当归 C.熟地 D.制首乌 9、化淤止血作用的药是() A.三七 B.地榆 C.艾叶 D.小蓟 10、前胡属于哪类药物() A.解表药 B.清热药 C.利水药 D.化痰药 11、既能补血,又能敛阴的药物是() A.当归 B.白芍 C.熟地 D.阿前胶 12、兼能安神的开窍药是() A.麝香 B.冰片 C.石昌蒲 D.苏合香 13、下列哪项不是龙骨的功效() A.镇惊安神 B.平肝潜阳 C.软坚散结 D.收敛固涩 14、治疗湿热黄疸的最佳药物是() A.茵陈 B.穿心莲 C.金钱草 D.海金砂 15、既能利水通淋,又能通经下乳的药物是() A.车前子 B.滑石C海金砂 D.木通 16、葛根、升麻、柴胡都具有的功效是() A.透发麻疹 B.升举阳气 C.生津止渴 D.疏肝解郁 17、能治疗脾虚泄泻,湿热泻痢的药物是()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中药性能的理论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 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 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 气厚(热、温)者浮 味薄(辛、甘、微苦)者升 味厚(酸、苦、咸)者沉 3.性味 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 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 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 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 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 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对 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 (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 不当。8.管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 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 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 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 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 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提出疫气说的医家就是 A.吴鞠通 B.吴又可 C.叶天上 D.薛生白 2.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3.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就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4.下列属土的就是 A.目B、舌C、口 D.鼻 5.以下何种说法错误 A.舌为心之苗 B.汗为心之液 C.血为心之府 D.喜为心之志 6.五脏中以升为健的脏就是 A.肝B、肺 C.脾 D.心 7.“水谷之海”就是指 A.小肠 B.胃 C.脾 D.肝 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就是 A.津血同源 B.汗为心之液 C.精血同源 D.肝肾同源 9.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就是 A.心阳B、肺气C、脾气D、肾阳 10、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的奇经就是 A.冲脉、任脉、带脉 B.督脉、任脉、冲脉 C.任脉、督脉、带脉 D.督脉、冲脉、带脉 11.既能耗气伤津,又能生风动血的邪气就是 A.风 B.暑 C.燥 D.火 12.下列何项不属于劳逸损伤( ) A.劳力过度 B.饮食过度 C.安逸过度 D.劳神过度 13.阴阳失调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就是( ) A.阴阳亡失 B.阴阳互损 C.阴阳偏衰 D.阴阳格拒 1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于治疗( ) A.虚寒证 B.虚热证 C.实热证 D.阴损及阳证 15.阴虚火旺与虚阳浮越除以下何症相似外,其它都不同( ) A.面色赤 B.四肢寒温 C.舌象 D.脉象 16.用不轻不重指力持脉“委曲求之”叫做( ) A.总按 B.单按 C.寻 D.举 17.脉来应指圆滑,如珠走盘者为( ) A.动脉 B.长脉 C.滑脉 D.数脉 18.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 ) A.食积 B.气滞 C.水停 D.内燥 19.下述哪些不就是表证的特点( ) A.感受外邪所致 B.起病一般较急 C.必发展成里证 D.恶寒发热并见 20.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其头痛的症状特点就是( ) A.头晕胀痛 B.头晕健忘 C.头痛剧烈 D.头痛绵绵

中药学基础练习试题

中药学基础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要药得就是:D A、党参 B、西洋参 C、太子参 D、人参 E、黄芪 2、善于治疗上半身风寒湿痹痛得药物就是:A A、羌活 B、白芷 C、藁本 D、独活 E、细辛 3、辛味药得作用就是:E A、能与能缓 B、能燥能泄 C、能下能软 D、能 收能涩E、能行能散 4、补益药中属于补气类得药组就是:B A、人参、阿胶 B、人参、白术 C、西洋参、当归 D、党参、熟地 E、沙参、麦冬 5、将不溶于水得药物粉碎后再加水研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得炮制方法称为:C A、润 B、漂 C、水飞 D、淬 E、潬 6、藿香尤其适宜于治疗下列哪种呕吐:D A、胃虚呕吐 B、胃寒呕吐 C、胃热呕吐 D、湿浊中阻得呕吐 E、肝胃不与得呕吐 7、善于散风寒、除湿止痛,用之巅顶痛得药物就是:C A、荆芥 B、紫苏 C、藁本 D、麻黄 E、桂枝 8.反甘草得药物为( B ) A.大蓟B.大戟C.细辛D.白芍E.瓜蒌9.羌活为治疗何种头痛之要药( C ) A.血瘀头痛B.血虚头痛C.太阳经头痛 D.阳明经头痛E.风热头痛 10.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得药物为(A )A.石膏B.知母C.栀子 D.芦根E.天花粉

11.治疗湿热黄疸得要药为( E ) A.金钱草B.栀子C.大黄D.黄柏 E.茵陈蒿12.功能止血、化瘀、止痛,为伤科要药得药物为( A )A.三七B.白及C.地榆D.乳香E.五灵脂13.既有益气补中之功,又有解毒得药为(C ) A.人参B.党参C.甘草D.射干E.黄芪 14.善治呕吐而具“呕家圣药”之称得为(B ) A.半夏B.生姜C.竹茹D.代赭石E.枇杷叶 15.既治里实热,又治里虚热得就是(C ) A.石膏B.贝母C.知母D.大黄E.青蒿 16.下列各组药物中,均具有润肺燥作用得一组为(C )A.川贝、浙贝B.金银花、连翘C.紫菀、桑叶 D.半夏、瓜蒌E.桑白皮、葶苈子 17.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有止泻作用得药物就是(C )A.升麻B.柴胡C.葛根D.白头翁E.黄连 18.质润入肾,具有填精益髓之功得药物为(E ) A.山药B.地骨皮C.白芍D.黄芪E.熟地黄 19.最宜治疗血瘀头痛得药物为(E ) A.天麻B.羌活C.吴茱萸D.蔓荆子E.川芎 20.善治阳明经头痛得药物为( C ) A.川芎B.细辛C.白芷D.羌活E.吴茱萸 21.均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得一组药物就是(D )A.桑叶、薄荷B.荆芥、防风C.柴胡、葛根 D.金银花、连翘E.地丁、野菊花 22 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得目得就是 B A.消除毒性B.改变药性C.便于贮藏D.增强药效E.纯净药材 23 能增强活血作用得制法就是D A.蜜炙B.醋炙C.胆汁炙D.洒炙E.姜汁炙 24 五味就是指药物得 C A.五种作用B.部分味道C.最基本滋味D.全部味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