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城市开发区功能定位研究

沿江城市开发区功能定位研究
沿江城市开发区功能定位研究

沿江城市开发区功能定位研究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正式实施,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增长极,中部地区城市与区域发展条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功能也将发生适应性调整。而长江作为中部沿江省份的一条大动脉和联系其他地区的重要纽带,沿江城市成为中部实现崛起的关键支撑点。在此背景下,作为区域及城市经济重要增长点的沿江城市开发区也无疑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本文试图以江西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对新的政策机遇下中部沿江城市开发区功能定位这一重大问题进行研究。

一、开发区功能定位已有研究阐述

在我国开发区设立初期,定位开发区的功能有“四个窗口”、“三为主”功能之说,即为技术、知识、管理和对外政策窗口,以工业为主、以创汇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开发区增加了以下功能:一是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试验示范功能;二是新产业和新企业的孵化培育功能;三是城市扩张功能;四是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带动功能。

姚作汀、金毅认为:1、开发区是引进外资的主战场;2、开发区是集聚产业的新高地;3、开发区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大平台;4、开发区是推进城市化的好载体。

顾学励在进一步研究开发区与城市关系时认为,20世纪九十年代末至新世纪初,开发区的形态建设与城市的功能开发出现了有机结合与交融。开发区内出现了许多细化的功能分区(即所谓一区多园或多个基地的现象),并开始向城市形态发展。随着不同产业园在开发区内形成,办公楼、美食街、商贸中心、住宅、邻里社区、公共绿地等,也成为开发区不可或缺的配套设施。

在开发区功能定位指导原则方面,曹敏娜、王兴平认为开发区区域性功能是决定开发区地位和作用的关键因素,正确的区域定位能把握开发区动态发展趋势;开发区产业的发展好坏能够决定地区乃至国家未来科技的竞争力,因此,开发区的产业功能定位极为重要,要符合当地实际和国家产业发展导向;社会功能定位是开发区持续

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状

包头市城市功能定位研究

2012年5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M ay2012 第10期总第260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0T o tal N o.260 包头市城市功能定位研究 石利高1,李 鑫2 (1.包头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中心;2.包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 摘 要:节点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转型对区域城镇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极大,通过对包头市的城市功能的研究,以期为城市和谐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包头;城市功能;定位;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F290(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0—0005—02 包头市地处祖国北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北临蒙古人民共和国,东接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西接巴彦淖尔市,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地理位置为东经109°15′12″~111°26′25″,北纬40°14′56″~42°43′49″。 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大城市,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城市,是连接华北、西北的重要公路和铁路交通枢纽,是环渤海地区向西部地区辐射、转移的重要节点城市,肩负着承东启西的枢纽作用。其功能定位和发展转型对区域城镇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1 包头市城市功能的脉络演变 1.1 历史轨迹 据史料记载,包头在春秋战国时代是赵国中郡九原县的所在地,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西汉时为临活城(今麻池乡西北),唐朝时期为中受降城(今哈业胡同车站一带),均为当时的军事重镇。 由于封建战乱,城镇几经兴衰。1730年后,在今东河一带开始形成居民点。因水运条件便利,商贸日益发达,城镇规模不断扩大,1809年包头村改为包头镇。 1923年,平绥铁路(今京包线)通车至包头,使包头成为水路货运集散地。后1926年改镇为县, 1938年改县为市。 1949年9月19日,包头解放。1950年成立人民政府属绥远省辖市,下辖一二三区。1953年蒙绥合并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下辖一二区和回民区,并新建制新市区、郊区。 1953年,国家决定在包头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一电厂和二电厂等重大项目。1954年开始编制新市区规划,1955年中央批准。 1956年,正式建制东河区、昆都仑区和青山区三个市区。 1958年,固阳县和白云矿区划归包头。 1960年,取消郊区建制,乌拉特前旗划归包头。 1963年,固阳县和乌特拉前旗划出,同时恢复郊区建制。 1971年,固阳县和土默特右旗划归包头。 1996年,达茂旗由乌盟划归包头。 如今,包头市现辖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和九原区四个市区,石拐和白云鄂博两个工矿区,土默特右旗、固阳县和达茂联合旗三个农牧业旗县。 2 历版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 1955年:分两个区,包头新区:以冶金、机械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东河区:以地方工业为主,商贸发达的交通中心市区。 1985年:以冶金、机械、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1990年:以冶金、机械为主的,具有稀土、能源、重化工发展优势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1996年:是以冶金、稀土、机械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中心。 2008年:包头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京津呼包银经济带中重要的中心城市,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中心。 3 区域定位 3.1 与蒙古的关系定位:中国与蒙古国协作发展的重要前沿城市 包头市境内满都拉口岸的开放,使得包头市与蒙古国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未来随着满都拉口岸由季节性口岸转向常年开通性口岸,这一地区将成为包头与蒙古国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集散的场所,将成为我国北方发展对外经济的重要基地。而包头也可以利用这个口岸的开放,发展成为我国联系欧洲大陆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联系,提升城市服务功能,辐射蒙古地区,逐渐培育成为国际性城市,成为中国与蒙古国协作发展的重要前沿城市和通过蒙古联系欧洲大陆的重要节点城市。 包头与蒙古国协作发展的重点是:包头要充分利用蒙古国的资源,包括铁矿、煤矿等资源。因此包头应积极推进白云铁矿至满都拉口岸的铁路建设,加快两地的方便联系。而包头同时也应加快提升城市服务职能,包括商贸、娱乐等服务职能,以便为与蒙古国相邻地区提供更好的服务,真正成为中国沿边地区经济中心城市。 3.2 北方地区:承接华北辐射西北地区的中枢城市,“京津呼包银”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 包头处在华北与西北的交接地区,是连接我国内地与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京津呼包银经济带的重要核心城市。京津呼包银经济带是沟通环渤海经济区与大西北地区的重要纽带,该经济带的建 ? 5 ? 收稿日期:2012-02-20 作者简介:石利高,现就职于包头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中心。 李鑫,注册规划师,现就职于包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特色小镇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

特色小镇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 针对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国外小城镇建设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国外学者对小城镇的研究,将特色小镇分为农村地区、城市周边区、城市近郊区三种,针对不同地区研究特色小镇功能定位问题。在发展模式研究方面,列举了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的成功案例,总结其发展路径,提出特色小镇发展的四大要素:环境、产业、文化、制度。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 关键字:特色小镇;功能定位;发展模式 1 引言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方兴未艾。特色小镇不仅仅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特色小镇的“特色”丰富多样,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都可以成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然而,目前已经规划的部分特色小镇还未开始就已显颓势,而且定位不明、千镇一面。一些地区“填湖削山”的发展方式既破坏生态环境,也违背了特色小镇的设计初衷。特色小镇不是产业园区,也不是争取上级项目、扶持资金的载体,其规划发展应该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风俗习惯、产业特色等等,后期的管理、运营、维护也不可忽视。特色小镇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中还需要关注小城镇的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因此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 2 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 特色小镇的概念由浙江省率先提出,目的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搭建城乡发展一体化平台。小城镇作为乡村与城市之间过渡的载体,主要特征是资源优势明显、经济规模较大、地域特征突出。可以说,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小城镇建设有较大的相似之处。而对于小城镇的建设,国外小城镇转型较早且成功案例较多,对特色小城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小城镇受地理区位的影响,其功能不尽相同。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地区、城市周边地区、城市边缘区三个方面。Joel Garreau(1991)解释了城市边缘区小城镇的形成原因,以及与中心城市功能分配问题。Marco Vizzar(2011)以美国小城镇为例,探讨位于城市郊区地方的小城镇应该如何做好产业交接,促进城市化发展。Antonín Vaishar(2009)认为在人口从大城市向小城镇或乡村迁移的郊区化和逆城市化趋势下,具备工作、社会交往、政府行政服务等基础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以及相应的娱乐休闲功能的小城镇,对人口的吸引力更大。Xavier Recasens,Oscar Alfranca(2016)针对郊区城镇和中心城市的关系,研究了一套完善的服務和管理机制以解决郊区城镇发展缺乏系统规划的问题。农业地区的特色小镇问题是当前小城镇研究的热点。Issa,Yousef(2012)通过对Zahedshahr小镇的案例研究发现,小城镇的基本作用是发

北京划分为四大功能区

区县功能定位发布北京划分为四大功能区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各区县在全市总体发展中的积极性,加强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分类指导,促进城市总体功能的优化和首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2005年正式发布。 该《指导意见》依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关于“两轴—两带—多中心”和城市次区域划分的设想,遵循“优化城区、强化郊区”的原则,把全市从总体上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类区域。 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东城、西城两个区,集中体现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功能,集中展现古都特色,是首都功能及“四个服务”的最主要载体。这个区域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城市管理,保护古都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实现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做出贡献。 城市功能拓展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涵盖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北京商务中心区等重要功能区,是体现北京现代经济与国际交往功能的重要区域。这个区域的主要任务是拓展面向全国和世界的外向经济服务功能,推进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高端产业,为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做出贡献。

城市发展新区,包括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五个区和亦庄开发区。这个区域涵盖通州、顺义、亦庄三个重点新城,平原面积广阔,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北京发展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也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的重要区域,是未来北京经济重心所在。其主要任务是依托新城、国家级和市级开发区,增强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和人口承载功能,成为城市新的增长极,为全市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个区县。这个区域大多处于山区或浅山区,山区占辖区面积均在62%以上,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其主要任务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引导人口相对集聚,引导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成为首都坚实的生态屏障和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

关于对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的几点思考 高速公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比一般公路更高的通行能力以及高质量的交通服务水平,并且对于国民经济建设的贡献和作用也更加突出。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良好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出行需求,全国交通基本建设投资逐年增长,高速公路建设如火如荼。2010 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7 万公里,完成国家高速公路“7918”网规划总里程8.5 万公里的82%。按照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规划及目前发展趋势,至2020 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10 万公里,届时全国将保有高速公路服务区数量在2000 对左右,按照目前的平均水平测算,未来仅高速公路服务区每年将有2000 多亿元的消费需求,约占2009年全国GDP 总量的0.7%,可见其市场潜力之大,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附属设施,能否提供迅速增长的服务需求,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高度 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附属设施,在高速公路6大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直接向司乘人员提供生活服务和工作方便,是路与人的纽带,是维持车辆持续安全行驶的休息加油站,对吸引人们行驶高速公路具有显著作用。因此,经营管理好服务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经营管理好服务区,全面提升服务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与经营中面临的新课题。

下面,就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运营与管理,我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偏颇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定位与功能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高速公路的附属设施,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功能可分为基本功能和延伸功能。基本功能是为满足驾乘人员长途旅行中基本的生理、心理需求,满足车辆加油、维修需求等提供的服务功能。延伸功能是超出基本功能以外的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功能。其设置的服务内容大致可包括加油、加水、餐饮、洗浴、购物、汽修、信息查询、停车及卫生间以及一些游乐休闲功能等,对满足驾乘人员生理、心理需求,有效预防司机疲劳驾驶,为车辆提供加油、维修等服务,消除安全隐患,以及在抗击自然灾害、重特大移民、军事机动等紧急情况下提供特殊服务等,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卫生间和停车场是免费的,其他项目一般具有经营性质。 二、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营模式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是一个内容繁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业主自营、全部外包、部分自营、等多方面的内容。由于我国各省高速公路的投融资体制、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经营理念各有不同,因此它们所采取的运营管理模式也多种多样。 目前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营模式一般分为三种: 一是全部由业主自营,此种经营模式难度较大,需要使用人员较多,员工竞争意识差,企业负担较大,由此也衍生出业主整合服务区资源,成立专业的服务区管理公司,实施专业化的经营管理;

国内十大城市定位与布局分析

1、最彻底成功的逆袭:深圳 如果要推出一个城市来代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就,那必然是深圳,没有之一。不必说出身于小渔村,即便十年前深圳也还只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窗口和试验区的形象。当特区不特,十字路口迷茫的深圳人一边疾呼“深圳你被谁抛弃”一边并不曾放慢脚步,而是在产业升级、人口扩容、城市转型成功的基础上,在短短几年内被社会公认跨入了一线城市的行列,使得延续多年的“第四城”之争顿时烟消云散。 西方人在谈论二战后亚洲崛起的时候,常用“东亚奇迹”“汉江奇迹”“香江奇迹”这些词来指代二战后日本和四小龙通过来料加工、进口替代、产业升级等战略实现了产业层次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的高端化。如果中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也有奇迹,深圳必然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个,因为深圳是目前内地唯一一个成功复制四小龙模式实现产业和社会发展高端化的城市,没有之一。君不见佛山东莞还在腾笼换鸟,苏州无锡还在苦苦挣扎? 也正是《抛弃》之后这10年,深圳摆脱了靠政策、靠香港的的印象,成功地在中华城市的银河系中找到了独一无二的特色和坐标。可谓鲤鱼跃龙门,从南海渔民一跃成为比肩北上广的豪门,但绝不土豪。中兴、华为、平安、招银、朗科、比亚迪、腾讯、联发科……虽然被称为山寨之都,却也是公认的、特色鲜明的创新之都。这就是深圳,其浓厚的创业和创新氛围及由此形成的创业生态足以让上海广州甚至香港黯然失色。如果中国也算有硅谷,那必然是在中关村和深圳之间选一个。 那么深圳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当年苏州风头正盛的时候,深圳官方曾组团去参访过,不想此后深圳反而心中有数了。这个城市深知自己地盘有限,在粗放外延性发展方式盛行的情况下经济总量迟早会被苏州、天津、重庆等大块头超过,即便随后硬生生把这种情况的发生延迟了10年。然而该来的迟早要来,如今形势已经非常明朗,比总量将不再是深圳特长,比质量比特色才是方向。未来在扩充地盘无望的情况下,深圳需要继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做好中国的旧金山,即便城市规模不占优势,照样可以非常有活力,有创新,照样可以引领社会潮流,照样可以做国内的一线城市和全球性的世界城市。 经济总量似乎早有准备而不是太大的问题,深圳真正的问题来自于复杂微妙的广深港三角关系。珠三角作为一国两制拼接区、改革开放试验区,充满着各种多元复杂的城市形态,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到200km距离就并立三个具有世界城市潜力的大都市,未来的发展无论是自由竞争,还是行政干预都有太多想象的空间。而深圳作为珠三角的后起之秀和新贵,如何在竞合中塑造全新的格局,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相信深圳一定能够继续壮大起来,因为毕竟如今他已拥有太多10年前不曾拥有的资本和能力。

北京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与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定位

有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然而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担一切后果。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 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北京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与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定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李建盛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和经济的双向发展和并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 创造性的“智慧资本”同时推动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是 国际国内新的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战略,同时也是 国际、国内新的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条件下的文化发展战略。国内外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定位,以“创意”为智慧资本,实现文化资本与产业 资本的联合与融合,充分体现了文化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 转型。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必须高标准明确自己的定位,高标准的文化创意产业 定位才能发展高品位的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辐射力和 可持续发展的强势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充分体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的 北京文化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在推动首都的文化经济发展的同时,有 力地推动首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 2003年的《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综合分析了世界特大城市, 特别是首都城市的政治经济、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根据 北京的现实条件确立了北京未来的发展定位目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年一202。年)))文本进一步明确了北京的主要发展目标定位—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北京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实现 这个发展目标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定位必须契合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定位,站在 文化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立足首都、重视本土、辐射全国、观 照国际,高标准明确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全力打造具有首都优势、本 土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 284 北京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与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定位 1.遵循国家首都的发展定位目标,建设具有全国辐射力的中国文化创 意产业中心城市 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和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其城市的性 质、功能和内涵远远超出了作为地域性的北京的城市概念,北京的政治、经 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在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建设中具有引导性的垂范作 用。国家首都的定位决定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首都性质和首都特征。北京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在体现首都的文化经济战略的同时,也体现着首都 的文化事业发展战略。因此,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具有高标准的文化发 展定位和文化经济定位。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文化、人才优势,在经济发展 和城市建设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尤其是在社会事业发展、金融产业、科 技创新、人才资源和智慧资本等方面具有其他中国城市所不具有的突出优

高速公路服务区调查报告

高速公路服务区调查报告 案例分析一: 湖口服务区 湖口服务区是位于台湾新竹县湖口乡,是在中山高速86公里处,湖口服务区在2011年9月6日改建,本区总面积为21.8公顷,本服务区号称是东南亚最大的恐龙世界之特色(恐龙为湖口服务区的吉祥物)。 (一)服务区平面布局分析: 此服务区停车区为分离式布局,餐厅位置北上为平行型,南下为内向型。包括了停车场、厕所、服务厅、综合楼、加油站等服务区最基本的设施,与内地大多数服务区不一样的是,此服务区还特别开辟了区域,增设了喷水池公园,恐龙主题公园等休闲娱乐区域。两边的服务区加油站都设置在出口位置,方便车辆加完油直接赶路,并不会影响服务区内部流通。 其中,北上区的厕所、服务厅、公园等是一字型排开的,入口便是小型停车场,另一个小型停车场在靠近厕所的位置,而大型停车场被安排在较靠近公路的部分,这是考虑到大型车辆来去的灵便度,但是大型车辆除了货车还有旅游长途客车,这些客车占

了大型车辆的相当大部分。而这些客车是人员最多的,倘若把大型车停车区安排在太过于考外的位置,不利于这些乘客通往服务厅和厕所。因此,本人认为,北区的大型车辆停车场应该安排的如下位置: 南区的布置则较为合理,服务大厅的位置在公园与厕所之间,大小型车辆停车场的位置都考厕所与服务区较近。方便车辆与人流的流通。 此服务区含小型车位有152个(含残障车位4個及巴士1個),大货车位38個,连接车位10個,均有明显之标志和特定之编号,方便旅客寻车。 (二)、设计风格分析 为了凸显服务区的特色,设计者結合在地文化,以「老街风华?宝岛乐园~与您相约在1974年」为主轴,结合湖口老街地方人文风情,呈现朴实无华七0年代的怀旧复古氛围,希望以台弯人亲切善良「奉茶」的精神,热情、细心款待每一位用路人,仿照湖

邯郸市城市定位研究与发展战略框架概要

2004年12月Zhongguo Jingji Pinglun,ISSN1536-9056 邯鄲市城市定位研究與發展戰略框架* 華北科技學院經濟管理研究所劉軍** 摘要:新時期的城市定位研究應當與時俱進,賦予其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特徵。在歷史、現實和未來相聯繫,區域、功能和品質相統一的把握中,我們認爲新時期邯鄲市城市定位的基本表述爲:“以名城、區位、資源三大優勢爲依托的中原最重要最具活力的新型製造業基地”。簡稱“三優一地”;其主體表述是:“新型製造業基地”。根據城市定位,我們提出把“基地戰略”作爲邯鄲市21世紀頭二十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體戰略,幷形成以科强體的工業高度化、以工帶農的城鄉一體化、以商促工的經貿互動化和以內聯外的開放圈層化的“四大主導戰略”框架。 關鍵詞:城市定位新型製造葉基地區域經貿中心歷史文化名城 城市定位,從最基本的意義上說,就是對一個城市的性質、地位和功能進行定位。在制定21世紀頭二十年邯鄲市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工作中,首先廣泛深入地開展城市定位研究,是高站位、整體性、集約化地把握國情和市情、把握城市現實和未來的中心環節和重要舉措。這一研究的深入開展,無疑將使戰略規劃建立在更加科學和理性、更加開放和民主的基礎上,使戰略規劃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具有更强的自覺性和有效性。 一、城市定位研究的背景和指導思想 城市定位從本質上說,屬于歷史範疇。是以一個城市的經濟、政治、文化、地理的歷史演變和歷史積累爲基礎,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一個城市的性質、功能及其前景的階段性認識和把握。邯鄲市的城市定位在公開宣傳和文獻資料中曾有過幾種不同的表述,最常用、最具影響力、感召力和公信力的主要有三種:(1)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晋冀魯豫接壤區經濟中心,或晋冀魯豫接壤區經貿中心;(3)綜合性工業基地,或新興基礎工業基地。這些表述從歷史、文化、區域、經濟等不同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邯鄲市城市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在認識城市、把握城市,指導戰略規劃和戰略决策;在塑造城市形象、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凝聚人心、鼓舞鬥志,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曾經發揮了幷將繼續發揮其重要作用。 但是,進入21世紀的今天,特別是經過了25年改革開放和90年代初地市合幷以後,邯鄲市的政治、經濟、文化、資源、城市建設及其外部環境等各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黨的十六大按照“三步走”的戰略構想,又提出了21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和“工業化、城市化、開放型”的戰略方針。新的城市變化和新的歷史任務,內在地和外在地要求我們對邯鄲市的城市定位重新進行認識和評價,以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科學制定和有效實施。也就是說,新時期的城市定位研究應當與時俱進,賦予其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特徵;應當適應市情和國情變化,緊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工業化、城市化、開放型”這一時代主題;應當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我們認爲,這是這次城市定位研究應當確立的一個基本指導思想。 具體地說,這次城市定位研究在遵循區域性、功能性和獨特性等這些城市定位一般原則的基礎上,應 *此文系“邯鄲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課題”,作者爲課題負責人。 **劉軍(1965-),男,華北科技學院經濟管理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副教授;通訊地址:北京東燕郊206信箱華北科技學院管理系,郵編:101601;E-mail: liujun@https://www.360docs.net/doc/9b10941857.html, 49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①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本文回顾了京津冀大城市群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经济联系与利益矛盾。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京津两市和 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已形成的优势。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原则,提出了京津冀大城市群中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功能定位。关键词:城市群;定位;协同发展;京津冀 1引言 大城市群,是指以1~2个特大型城市为核心,包 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大城市群往往是一国或一个大区域进入世界的枢纽,是世界进入该区域的门户,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增长极,也是最具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大城市群发展的主要背景为:在全球化和新的信息技术支撑下,世界经济的“地点空间”正在被“流的空间”所代替。世界经济体系的空间结构已经逐步建立在“流”、网络和节点的逻辑基础之上。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塑造了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门户城市”,也就是各种“流”的汇集地、连接区域和世界经济体系的节点,即控制中心。在当今世界,处于世界性“流”的节点上并以高端服务业为主体的“门户城市”,其对于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和地位比相同级别的制造业大城市要重要得多。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已经具备条件逐步建设成为对东亚、对世界经济有明显影响的全球性城市群。以三大城市群及其所直接影响的经济区域来构建应对全球竞争的国家竞争力,是国家发展规划和区域性规划的重要目标(陆大道,2008)。 上述三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及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秦皇岛、 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等城市(图1)。在此区域范围内,集中了3000多万城市人口,2013年GDP 总量约4.8万亿元,沿着上述城市的连接线所包围的区域约60000km 2。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核心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京津冀的相互经济联系及发展特点,分析主要核心城市的优势与特点,探讨北京、天津及河北省的战略定位,最后提出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目标与任务。 2京津冀的经济关系及经济发展特点 京、津两市在河北省地理范围之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两大直辖市之间及其与直接腹地之间具有多方面的利益联系和利益矛盾,两市一省经济发展也逐步形成自身特点和优势。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认识实现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及途径,有助于制定科学的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规划。2.1河北省与京津两市的经济利益关系及发展中的问题 2.1.1河北省与京、津两市发展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及影响 河北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规模和国土 收稿日期:2015-02;修订日期:2015-03。 作者简介:陆大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问题研究,E-mail:ludd@https://www.360docs.net/doc/9b10941857.html, 。 ①本文主要内容来自“关于京津冀大城市群各部分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的建议”咨询报告,报告课题组成员有:陆大道、叶大年、黄荣辉、 郑度、傅伯杰、郭华东、周成虎、樊杰、刘彦随、刘卫东、刘慧、陈明星、 周侃。本文由陆大道执笔。 265-270页 第34卷第3期2015年3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 ol.34,No.3Mar.2015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法律性质和定位

摘要 高速公路服务区又称高速公路服务站,是保证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方便、快捷的重要配套设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施包括住宿(含停车)、餐饮、加油、汽车修理四大功能。服务区设立的各类设施直接服务于每个司乘人员,间接服务于整个社会,服务区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公路交通运输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期高速公路服务区都是由交通厅或交通厅委托的高速公路建设部门投资建设,由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进行经营管理的。但是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经营、管理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分化,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经营与管理已经有了几个典型的类别。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营管理存在很多不足,为了更好的建设高速公路服务区以及完善其经营管理,我们需要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性质和法律定位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BOT模式;法律法规; 一、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概述 (一)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概念 高速公路服务区又称高速公路服务站,是以高速公路上运行车辆及司乘人员、被运送物资为服务对象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施包括住宿(含停车)、餐饮、娱乐、加油、汽车修理等功能。 (二)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作用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到2012年上半年我国的高速公路事业从无到有,高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设置在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给人们提供了休息、餐饮、加油、修理等服务,是保证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方便、快捷的重要配套设施。 2、服务区设立的各类设施直接服务于每个司乘人员,间接服务于整个社会,拓宽了高速公路的服务功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3、服务区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公路交通运输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主体 早期高速公路服务区都是由交通厅或交通厅委托的高速公路建设部门投资建设,由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进行经营管理的。但是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经营、管理

城市发展定位研究解读

一、城市功能演变的回顾与战略规划定位的提出 (2) (一)历史轨迹:从州府治所到安徽省会 (2) (二)历版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 (2) (三)城市功能的演变与动因 (3) (四)战略规划所提出的城市定位 (3) 二、对城市定位焦点问题的再认识 (4) (一)关于区域关系 (4) (二)关于省内关系 (9) (三)关于交通枢纽 (12) (四)关于科教基地 (13) (五)关于制造业基地 (15) (六)关于园林城市 (21) 三、城市发展定位 (21) (一)城市发展目标 (21) (二)城市性质职能 (23)

专题一:城市发展定位研究 一、城市功能演变的回顾与战略规划定位的提出 (一)历史轨迹:从州府治所到安徽省会 合肥已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置合肥县、隶九江郡,东汉建安中,合肥曾为扬州治所,其后几易其名。由于合肥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航运终点,曾是江淮之间各种货物的转运集散之地,因此商业逐渐发展兴盛,《史记·货殖列传》称“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鱼)木输会也”,《汉书·地理志》将合肥与寿春并举,并称作商业都会,自西汉至东汉,经久不衰。自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合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大大下降,城市再无大的发展。从隋至清一直属于庐州府,明清为庐州府治,下辖舒城、无为、六安、巢县、合肥五县,但是并没有形成大的规模,更没有成为地区性的中心城市,一直处在寿春、芜湖、安庆等本地重镇的阴影之下。辛亥革命后庐州府被撤销,设合肥县。1945年,抗战胜利后,被确定为安徽省省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合肥市,为皖北行署驻地;19??年,皖南、皖北两行署合并后,为安徽省省会、省辖市,直至今日。 (二)历版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 ?1956年规划:合肥市安徽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将是一座以纺织工业为主的生产城市。 ?1959年规划:合肥市安徽省省会,是一个以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将成为一个铁路枢纽。 ?1963年规划:合肥市安徽省省会,将成为以机电工业为主的综合性社会主义工业城市。 ?1977年规划:合肥市安徽省省会,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和铁路枢纽之一;应充分利用科教基地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电子仪表工业,相应发展轻纺工业。 ?1994年规划: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华东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功能定位与核心战略

功能定位与核心战略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发展的谋略。研究企业发展战略要涉及许多问题,要点是搞好功能定位与确定核心战略。 研究企业发展战略首先要搞好功能定位。功能定位就是为企业科学确定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 企业经营方向大致有六个:一个是专业化,一个是多元化,一个是扩大化,一个是优质化,一个是优序化,一个是更新化。专业化就是收缩现有经营内容,多元化就是拓展现有经营内容,扩大化就是扩大现有经营规模,优质化就是提高现有经营质量,优序化就是优化现有经营结构,更新化就是替换现有经营内容。企业经营朝哪个方向发展都有利有弊,应该实事求是地做出正确选择。任何企业在任何时期都要首先确定主要经营方向,这是谋划企业发展最基本的工作。如果主要经营方向不明确、不正确、不准确、不高明,那么无论怎么努力也很难使企业迅速发展。 企业不仅要科学确定经营方向,而且也要科学确定经营目标。经营方向不等于经营目标,经营目标是朝着经营方向走要达到的那个地方。人人都需要有个奔头,企业也需要有个奔头。企业有了经营目标就有了奔头,有了奔头就有前进动力了。

功能定位是件难度很大的工作:选择经营内容面临对错问题,选择经营范围面临宽窄问题,选择目标市场面临偏正问题,选择辐射半径面临大小问题,选择行业地位面临高低问题。 功能定位既然非常重要而又难度很大,那么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如果不在功能定位方面多下一点功夫,那么就会在未来发展中多耽误许多宝贵时间,多浪费许多宝贵资源。 为了实现功能定位首先要确定核心战略。企业为实现功能定位一定要做许多重要工作。面对许多重要工作不能火烧眉毛一起抓,否则哪一项也抓不好。保障功能定位实现的最好方法是确定核心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是一个战略体系。在企业发展战略体系中,每一项战略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必定有这样一项战略,它对企业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指导作用。我把具有这种作用的战略称为“企业发展核心战略”。企业发展核心战略是相对于一般战略而言的战略。如果说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哪一项战略都是重要的,那么企业发展核心战略就是最重要的战略。研究企业发展战略首先要研究好企业发展核心战略。核心战略是纲,纲举目张。

北京的功能定位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北京的功能定位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一、要正确认识北京的功能定位 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要在开放条件下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正确认识北京的功能定位,并以此来确定北京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主导产业,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效果。 回顾历史,北京的功能定位,从建国以来曾发生过多次变化。刚解放时,北京有200万人,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上百人的企业只有几十家,且大多数企业是手工业户,1949年北京全年的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人民币1亿元。在这样的城市基础上,怎样建设首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有很大难度。难怪毛泽东曾提出首都是否要搬到上海去的问题。因此,为推进首都的建设,北京当时提出要大力发展工业,并以一种革命的或创新的精神来理解北京工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有人援引美国华盛顿和德国波恩的例子,反对在北京搞工业,甚至声称在北京搞工业是“扰民”、是触犯“天条”。1956年北京提出的要把首都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的意见得到中央的肯定,1958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科学技术中心和经济中心”。这里北京经济中心的功能定位,本质上是把北京定位于工业发展中心。按照这种功能定位,北京在建国初期就搞了一些无线电、棉纺织、机械、化工、钢铁和建材等工业项目。 1961年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北京虽然提出今后工业发展不求大而求高,要符合“高、精、尖、吃、穿、用、质量第一”的10字方针,但这一方针并没有坚持贯彻下去。以后,北京又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三线和发展地方独立工业体系的要求,搞了一大批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项目。到1979年,北京重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高达63.7%,仅次于辽宁居全国第二位,北京因此成为重工业占主导地位的首都。 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中央书记处对首都建设方针作了四项指示。在指示中,中央提出:首都有什么特点?至少有两条:第一,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不一定要成为经济中心;第二,首都是对外窗口,全世界通过北京看中国。因此,要把北京建成全中国、全世界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要把北京变成全国环境最清洁、最卫生、最优美的第一流城市;要把北京建成全国科学、文化、技术最发达,教育程度最高的第一流的城市;要使北京经济上不断繁荣,要着重发展旅游业、服务行业、高精尖的轻型工业和电子工业,下决心基本上不发展重工业。这些指示,标志着北京的功能定位发生了重大改变,

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b10941857.html, 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 作者:喻宁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9期 一、目前服务区经营管理存在的弊端 1.1功能定位不够清晰,与市场经济总体发展趋势不对接,没有真正建立起与顾客的信赖关系 就服务区功能定位而言,目前的服务区管理普遍存在重管理轻经营,重社会形象轻经济效益,重公共服务轻市场功能,没有真正与市场进行对接,没有真正把服务区当作经营性企业来管理,来运作。当然,服务区突出公共服务属性的做法毋庸置疑,突出公共服务属性的观念也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突出公共属性实际上是对行走高速公路的司乘人员合约关系的一种承诺;但同时,我们别忘了,服务区作为一个经营管理单元,其市场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某种程度上它既是现代企业经营的核心,也是现代企业经营的命脉。也就是说,公共服务和市场功能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既不能放松公共服务功能,更不能忽视市场功能。与市场不对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服务区售卖的商品价格普遍过高,多数顾客不愿在服务区消费,即便是在服务区消费,基本也全是刚性需求,多数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基本不存在弹性需求,日积月累,造成顾客对服务区的更加不信任。再加上部分投资主体的经营者只讲经济效益不讲服务,只顾自身利益不顾消费者利益,销售部分劣质低档商品,降低了广大司乘人员对服务区消费的满意度,从而导致多数人一般不愿在服务区进行消费,更谈不上什么建立长远的信赖关系。 1.2科学化、专业化管理水平不够,管理不够精细 就我省而言,多数服务区目前的管理都还比较粗放,普遍存在经营管理不够专业,数据设定不够科学,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拍脑袋”现象。多数运营管理单位虽对服务区也都实行了精细化管理,但大多都体现在社会形象管理上,真正在经营效益管理方面,专业化、科学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对经营方向和发展前景的研究不多,没有整体完善的经营思路及发展目标,还不能很准确的找到影响服务区发展的关键因素。比如,在一个服务区,什么是关键因素?一个服务区的厨师,是不是一个服务区餐饮水平控制的关键性因素?一定程度上能不能决定一个服务区餐饮的收入?对进入每个服务区的车流、人流数量及人流构成进行科学分析,对经营的帮助到底有多大,是不是我们应该研究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我们才知道我们该卖什么,能卖什么,并且知道在什么时间卖什么,也只有通过对这些人流、车流和基础数据的研究,才能进一步提升我们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提升经营管理的精细化。 1.3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缺乏活力

乌鲁木齐市城市功能定位分析

乌鲁木齐市城市功能定位分析 关于《乌鲁木齐市城市功能定位分析》,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要] 本文选取2000~2014年乌鲁木齐市历年统计数据,通过运用Eviews计量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并计算主要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在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也是需要做大做强的优势产业。以乌鲁木齐区位条件为基础,对服务业内主要行业进行区位熵分析。指出乌鲁木齐市主要城市功能定位为:区域性商贸中心、交通枢纽中心、金融中心城市。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城市功能;乌鲁木齐;服务业;商贸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产业西移与中国(新疆)对周边国家优势产业培育研究”(项目编号:14BGJ040)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4月13日 一、引言 城市功能,亦称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

内所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城市一般具备三种功能:政治中心功能、经济中心功能和文化中心功能。由于城市的性质是由城市的基础产业决定的,城市功能是由城市的特殊性质而决定的,因此通常以分析城市主要行业为出发点,并确定城市性质为基础,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功能定位。确定城市功能定位时,不仅要考虑城市各行业自身的发展潜力和条件,而且也要考虑城市所属区域的内外环境以及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全面探讨城市性质及其功能定位问题,是切实发挥城市的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乌鲁木齐市区位条件分析 良好的区位条件是促进乌鲁木齐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充分发挥乌鲁木齐城市功能和经济辐射作用的前提条件。从地缘优势来看,乌鲁木齐市经济商业圈可以辐射好几个国家,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对西部地区乃至中西南亚地区都会产生影响。中亚地区是世界第三大资源和矿产资源富集区,且多数为我国紧缺矿种。但是,由于中亚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工业基础薄弱,所以大宗工业品和农副产品都是稀缺的。所有这些,相对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而言,双方在经济,文化和能源资源等各个方面具有极大互补共赢的机遇。为扩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合作、乌鲁木齐适时承接全疆的“五大中心”功能方面提供了无限发展空间。乌鲁木齐作为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城市,目前在疆内的经济辐射面积也很大。从疆内城市的空间布局来看,

三、 功能定位的研究

三、功能定位的研究 白鹅潭周边滨水地区的功能定位研究,是本次城市设计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组织的基础与依据。 参照国外滨水地区发展的经验、教训,以广州城市发展的战略趋势为背景,以牵涉到设计地区的各阶段、各层次(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研究、分区规划、与珠江相通的河涌整治与景观规划、珠江旅游规划、珠江岸线景观规划等)的规划设计成果为协调依据,纳入全球化时代城市发展对服务业和消费市场发展需求的特征,遵循规划主管部门的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全方位、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功能的定位研究,目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与效益共生的目标下,白鹅潭周边滨水地区的建设对完善城市整体功能和促进地区发展的合力作用,为进而整合设计地段的空间体系提供依据。 依据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规划地区的未来发展,尤其是在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发展中城市整体功能的演变特征,相应的规划在功能定位方面不能完全适应更切合地区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因此,本部分内容是通过城市的结构体系,全球化发展对城市演化动向、城市发展战略的影响力,以及国外滨水地区开发经验,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功能定位的分析。 3.1全球化发展与研究研究地区的功能发展 全球化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全球化已将市场、资源、劳动力等发展因素列为整体性的调配框架中,作为区域国际性城市的广州,通过战略规划已拉开了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的建设序幕。全球化时代,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每一个城市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向世界范围内提供有形的物品和服务以及无形的思想。世界上的大城市在1960年代以后制造业的结构性失业,工业区的衰败,随之通过提供服务性产业和科技产品,而走出经济发展的低谷。在城市中心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已形成1980年代"新经济现象"的重要经济形态,并步入到后工业化社会的发展阶段,有效地解决了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的矛盾。 因此,随着进一步与世界接轨的广州,传统的城市中心地区同样要面临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经济行为,是城市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通过现状的分析以及区位的认识,从整体而言,白鹅潭滨水地区独特的景观是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并受到政府一贯的重视。从各岸线的功能来看,大型工业必定要退出城市中心区空间发展的建设"舞台",而让位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即商业、文化产业、居住物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从全球化发展角度来看,白鹅潭地区的功能应该是向更多人群、更多人种提供相应的服务,也是更好地展示广州的形象和提高国际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白天鹅宾馆已是广州对外服务的一个窗口,但与城市国际化发展目标相对应仍远远不够。 从城市建成区内珠江岸线1990年代早期开发的地区状况来看,大多呈现了是以居住物业开发为主的城市经济发展取向,对于滨水地区,尤其是处于城市空间环境中重要的区位、节点的滨水岸线,并未更好地体现广州为适应未来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也可以说,只是通过珠江旅游来展示广州形象和发展服务业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结合独特的自然资源--滨水与岸线,加强服务业设施的含量与景观环境质量,提供更舒适、更有利于领略广州城市发展与山水城市的公众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流、商流、信息流,才是有利于城市整体、综合发展的应取之道。1990年代后期,二沙岛南岸建设与珠江新城中心轴线南端的岸线规划(包括海心沙)以及潖洲国际会展中心的规划,带来了良好的综合效应。滨水岸线公共性功能的利用与发展已被城市政府重视,也是本次规划功能定位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 3.2国外滨水地区开发对功能的定位 "国外滨水地区建设大致可以分为开发(development)、保护(conservation)、和再开发(redevelopment)三种类型"。在功能定位方面,美国学者安·布里和迪克·里贝把城市滨水区开发归纳为商贸、娱乐休闲、文化教育环境、历史、居住以及工业交通港口设施六大类。从建设成就来看,上述功能的发展形成了有利于城市文化发展的交往环境,使多元文化在此不断碰撞融合,有力地展示了城市的服务功能与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也形成了城市独特环境--滨水地区的魅力。纽约、悉尼、香港、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