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遵循的理念及原则

模具设计遵循的理念及原则
模具设计遵循的理念及原则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jc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学 [课程代码]:0812010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开设时间]:大二下学期 [开课学时]: 72课时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主要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有关模具制造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所必须具备的工艺知识,具有常用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的能力;能应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并具有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生产管理的能力,提高合理设计模具的能力。 1.2设计思路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之一。模具制造及使用企业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工艺施工和生产管理的技术人才,因而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模具生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课程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掌握模具制造加工工艺的编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编制出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规程,初步能进行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生产管理,依据模具加工工艺来指导生产,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即紧紧围绕模具加工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以更为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

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 模具加工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模具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按工序性质的不同主要有普通加工,包括车、铣、刨、磨等;还有数控加工;以及特种加工等加工方法。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而系统的分析,其中最基本的、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因而,模具加工工艺课程的教学,主要设置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等三大模块。在整门课程的内容编排上,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课程内容,实现能力的递进。 2.课程培养目标 2.1 知识目标 1)了解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 2)了解各种模具加工材料及其性能; 3)掌握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其工艺规程的编制; 4)熟悉典型的模具加工工艺结构; 5)掌握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加工流程 6)学会搜集和查询相关参考资料 7)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2.2能力目标 1)能根据零件图纸,准确的进行加工工艺性分析,确定最好的加工工艺方案;2)能够针对加工工艺方案,确定模具加工的结构形式; 3)熟练掌握各种加工工艺计算; 4)能运用模具加工的相关知识,确定主要零部件结构、尺寸、材料的选择及热处理; 5)熟练运用以前所学的机械制图知识,看懂模具的总装图和零件图; 6)能应用相关模具加工设备进行简单的模具加工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模具设计理念与标准

一、对模具设计的总体要求 1、合理的模具设计,主要体现在所成型的塑料制品的质量(外观质量与尺寸稳定性);加工制造时方便、迅速、简练,即省资金、人力,留有更正、改良余地;使用时安全、可靠、便于维修;在注射成型时有较短的成型周期和较长使用寿命以及具有合理的模具制造工艺性等方面。 2、模具设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开始模具设计时,应多注意考虑几种方案,衡量每种方案优缺点,从中优选一种,对于T模,亦认真对待。你因为时间认识上的原因,当时认为合理的设计,经过生产使用实践也一定会有可能可以改进得地方。 2)在交出设计方案后,要与工厂多沟通,了解加工过程及制造使用中德情况。每套模都应有一个固定分析经验,总结得失的过程,才能不断提高模具设计水平; 3)设计时多参考过去所设计的类似图纸,吸取其经验与教训; 4)模具设计部门理应是一个整体,不能每个设计成员各自为政,特别是模具设计总结结论方面,一定要有一支的风格。 3 模具设计依据; 主要依据,就是客户所提供的产品图纸及样板。设计人员必须对产品及样板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与消化,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逐一核查一下所有项目; 1) 尺寸精度相关尺寸的正确性; A.外观要求高,尺寸精度要求低得熟料制品,如玩具等,具体尺寸除转配外,其余尺寸只要吻合较好即可: B 功能性塑料制品,尺寸要求严格,必须在允许的公差范围内,否则会影响到整个产品的性能: C 围观尺寸要求都狠严的制品; 2)脱模斜度是否合理。 3)制品壁厚及均匀性, 4)塑料种类。(塑料种类想盗模具钢材的选择与确定缩水率。) 5)表面要求。 6)制品颜色。(一般情况,颜色对模具设计无直接影响。但制品壁厚,外型较大时,易产生颜色不均匀;且颜色越深,制品缺陷暴露得越明显)。 7) 制品成型后是否有后处理。(如有表面电镀的制品,且一模多腔时,必须考虑设置辅助流道将制品连在一起,待电镀工序完工再将之分开)。 8)制品的批量,(制品的批量是模具设计重要依据,客户必须提供一个范围, 1

模具设计结构标准

模具设计结构标准

兴旺模具模具设计结构标准 一.产品排位 1.1 产品的排位 二.型芯尺寸结构 2.1 型芯的设计 三.冷却水道结构 3.1 冷却水道的设计原则 四.流道结构 4.1 喷嘴与定位环 4.2 流道的设计 4.3 浇口的设计 4.4 其它设计 五.定位结构 5.1 模板的定位 5.2 镶针的定位 六.开闭模控制结构 6.1 小拉杆 6.2 拉板 6.3 尼龙扣 七.滑块结构 7.1 滑块的设计 7.2 滑块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7.3 滑块的结构 八.滑块镶拼结构 8.1 滑块镶拼的使用场合 8.2 滑块镶拼的几种结构 8.3 滑块的导向 8.4 滑块压板设计 8.5 耐磨块的设计 8.6 楔紧块的设计 九.斜顶结构 9.1 斜顶的设计原则 9.2 斜顶的结构与参数 9.3 斜顶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9.4 斜顶导向 9.5 斜顶座 十.顶出结构 10.1 顶针顶出结构 10.2 司筒顶出结构 10.3 直顶顶出结构 10.4 顶块顶出结构

10.5 推板顶出结构 10.6 气顶顶出结构 十一.模具加工及外观标准 一.产品排位 1.1产品的排位 ○1一定要以节约为原则 ○2应尽量避免滑块和斜顶产生多重角度,减少模具的加工难度。 ○3一模多腔时,应当优先考虑平衡排列,尽量减少流道的总长度保证塑料的流动性。 ○4一模多腔时,当产品之间不通过流道时X、Y向之间的距离要保证在6~25mm,当产品之间过流道时X、Y之间的 距离要保证在20~40mm。 二.型芯尺寸结构 2.1型芯的设计 ○1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成本。 ○2型芯强度设计标准,如表: 产品尺寸(X、Y)产品与型芯边缘的距离(X、Y)产品与型芯边缘的距离(高度Z向)50以下15 25 100以下20 25 150以下25 30 250以下30 35 400以下35 40 650以下40 45 800以下45 50 ○3当设计深腔模具时,高度大于150mm以上的桶形产品。 应考虑原身留的形式,模板之间互锁来加强模具的强度

模具设计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1、目的: 确保模具设计规范化,统一化.能将设计意图正确的传达给制造部门?避免或减少失误。 2、范围: 工程部设计组接收工程部产品组转交的图文件、样品等资料到图纸发行为止之阶段均属之。 3、权责: 3.1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 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 3.2现场加工各组:加工各组的组长,在加工前需先审视加工图,若发现与原先检讨的不符合或有误,甚至不合理,需立即反应工程部检讨查核后,方可继续加工。 4、名词释义: 无 5、作图环境标准: 5.1文字标准 5.1.1字体。数字及英文使用“ Arial ”字体,中文使用“标楷体”。 5.1.2文字大小。为了使整套图面文字视觉效果一致,在标准图框(即1:1图框,A4为297*210)中,设定字高为3.0,宽0.85。 5.2图面标准 5.2.1图框:为了便于查阅,装订,保存,图框统一标准如下: A0图框:841*1189 横印(附件 一) A1图框:594*841 横印(附件 二) A2图框:420*594 横印(附件 三) A3图框:420*297 横印(附件 四) A4图框:297*210 直印(附件 五) 5.2.2 图面要求 5.2.2.1零件图面按照其在模具当中的位置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 5.2.2.2尺寸标注方式。除了圆以外,所有模板、模仁之尺寸均采用坐标标注方式

5.2.2.3 视图投影关系:第三视角法。 5.2.3图档版本

版本编号采用大写字母“ A”加上一位数字序号,数字序号按照图文件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例如A1、A2、A3等。 524图层与线型:为了便于图形与尺寸的识别,图层与线型统一标准如下:

模具制造技术 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技术 课程编码:20111408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程 开课部门:模具技术系 适用专业及参考学时:64 专业名称专业方向参考学分参考学时模具设计与制造精密模具制造技术 4 64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由常州博赢模具有限公司(校中厂)、华生塑业有限公司(厂中校)合作进行,属于校企合作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模具制造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可获得“模具制造工”职业证书。 2.课程定位 模具制造技术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核心技能是使学生掌握编制模具零件制造工艺和模具装配工艺的能力。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是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模具制造工作任务来设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理解工艺文件编制的内容与编制方法过程,进一步理解普通机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电加工技术、光整加工技术、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以及模具装配调试技术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能进行典型模具轴套零件、板块类零件、成型类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进行典型模具的装配工艺分析与工艺文件编制,理解逆向工程技术的基本应用,进行数据采集与建模、快速成型工艺文件的编制。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模具制造相关工艺应用能力,养成学生严谨、协作的良好工作作风。为《项目综合实训》等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知识、工艺编制能力和职业素质基础。 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模具机械加工》、《模具设计》、《模具零件数控加工》、《模具CAD/CAM 应用》 后续课程:《模具制造实训》、《项目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3.课程设计思路

模具设计规范

文件版本 1.0 标 题 内 容 模 具 设 计 规 范 页 数 共17页 第1页 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塑胶模具的设计原则、方法及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塑胶模具设计。 3.设计内容 3.1 制品工艺性分析与脱模斜度确定 3.1.1制品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3.1.2制品壁厚均匀,变化不超过60℅;对于特别厚的部位要采取减胶措施。 3.1.3加强筋大端的厚度不超过制品壁厚的一半。 3.1.4制品上的文字原则上采用凸型字,以便于机械加工。 3.1.5制品形状应避免产生模具结构上的薄钢位。 3.1.6工艺圆角是否考虑制品使用性能,是否有利于机械加工。 3.1.7 脱模斜度确定 3.1.7.1 客户资料有明确脱模斜度要求且合理时,按客户资料要求设计脱模斜度。 3.1.7.2 客户资料的脱模斜度不合理时,与客户沟通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 3.1.7.3 客户资料未注明或没有明确的脱模斜度时,应明确客户要求后再确定。 3.1.7.4 不影响制品装配的部位应设计1°以上脱模斜度,但需防止缩水;对可能影响产 品装配的部位,以装配间隙差做脱模斜度。 3.1.7.5 应通过计算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有特殊要求(如蚀皮纹等)的制品,脱模斜度 应不小于2.5° 3.2 模具分类:根据模胚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 3.2.1 模具尺寸6060以上称为大型模具。 3.2.2 模具尺寸3030-6060之间为中型模具。 3.2.3 模具尺寸3030以下为小模具。 3.3 模胚选用与设计 3.3.1 优先选用标准模胚,具体按龙记/明利标准执行。 3.3.2 若选用非标准模胚,优先选用标准板厚,具体参照龙记/明利标准执行。 3.3.2.1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柱直径不小于¢60mm,导套采用铸铜制做。 3.3.2.2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套孔壁厚不得小于10mm,回针孔壁厚为35-40mm,回针直径不 小于φ30。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标准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塑料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课程之一,一学期内进行,周学时为8,总课时为96。 《塑料工艺与模具设计》是一门基于职业岗位群和工作任务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简单到中等复杂塑件和模具为载体,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结构设计、UG模具设计及模具制造有机融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技术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学完《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UG等课程之后,为加强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开设的。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课,为毕业设计以及以后学生从事本行业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不断地优化课程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不断提高授课教师的学术造诣,提高教学能力,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课程教学特色。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设计和丰富课程内容。采用符合科学性、先进性的教学理念,将各位教师在科研实践中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趣味性。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学生为为中心,灵活运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有意识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近年来,课程教学团队十分重视课程教学队伍建设,外引内培,以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课件、典型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已建成一批课程教学急需的课件、视频、动画、图片等课程教学资源,并传至网络空间,基本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通过前一阶段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还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 1)产学结合、工学合作的课程体系建设、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 一体化

模具设计原则和核心以及注意事项

模具设计原则和核心以及注意事项 一、 开模方向和分型线 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滑块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1、 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 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避免开模方向存在倒扣,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二 、脱模斜度 1 、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拉花)。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0.5度,细皮纹(砂面)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2 、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如顶白、顶变形、顶破。 3、 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尽量要求大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强度。 三、 产品壁厚 1 、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水。 3 、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四、加强筋 1、 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 加强筋的厚度必须≤ (0.5~0.7)T产品壁厚,否则引起表面缩水。 3、 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五、圆角 1、 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2、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3、 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电加工。 4 、不同的圆角可能会引起分型线的移动,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圆角或清角。 六、 孔 1 、孔的形状应尽量简单,一般取圆形。 2 、孔的轴向和开模方向一致,可以避免抽芯。

模具设计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1﹑目的: 确保模具设计规范化,统一化.能将设计意图正确的传达给制造部门.避免或减少失误。 2﹑范围: 工程部设计组接收工程部产品组转交的图文件、样品等资料到图纸发行为止之阶段均属之。3﹑权责: 3.1 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 3.2 现场加工各组:加工各组的组长,在加工前需先审视加工图,若发现与原先检讨的不符合或有误,甚至不合理,需立即反应工程部检讨查核后,方可继续加工。 4. 名词释义: 无 5﹑作图环境标准: 5.1文字标准 5.1.1字体。数字及英文使用“Arial”字体,中文使用“标楷体”。 5.1.2文字大小。为了使整套图面文字视觉效果一致,在标准图框(即1:1图框,A4为297*210)中,设定字高为3.0,宽0.85。 5.2 图面标准 5.2.1 图框:为了便于查阅,装订,保存,图框统一标准如下: A0图框:841*1189横印(附件一) A1图框:594*841横印(附件二) A2图框:420*594横印(附件三) A3图框:420*297横印(附件四) A4图框:297*210直印(附件五) 5.2.2 图面要求 5.2.2.1零件图面按照其在模具当中的位置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 5.2.2.2尺寸标注方式。除了圆以外,所有模板、模仁之尺寸均采用坐标标注方式。 5.2.2.3 视图投影关系:第三视角法。 5.2.3图档版本

版本编号采用大写字母“A”加上一位数字序号,数字序号按照图文件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例如A1、A2、A3等。 5.2.4 图层与线型:为了便于图形与尺寸的识别,图层与线型统一标准如下:

模具设计总体原则

模具设计的总体原则+ I$ T% o# c( ?8 _2 K 1、合理的模具设计,主要体现在所成型的塑料制品的质量(外观质量与尺寸稳定性);加工制造时方便、迅速、简练,即省资金、人力,留有更正、改良余地;使用时安全、可靠、便于维修;在注射成型时有较短的成型周期和较长使用寿命以及具有合理的模具制造工艺性等方面。 2、模具设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C# v. J1 c* V- z& \; a+ j 1)开始模具设计时,应多注意考虑几种方案,衡量每种方案优缺点,从中优选一种,对于T模,亦认真对待。你因为时间认识上的原因,当时认为合理的设计,经过生产使用实践也一定会有可能可以改进得地方。9 Q& M' @* D3 d" P4 N# x5 L$ ] 2)在交出设计方案后,要与工厂多沟通,了解加工过程及制造使用中德情况。每套模都应有一个固定分析经验,总结得失的过程,才能不断提高模具设计水平;/ X( @' n: R$ N9 `9 Q8 Q# B3 S 3)设计时多参考过去所设计的类似图纸,吸取其经验与教训;/ X7 u# ~5 b; Z) R 4)模具设计部门理应是一个整体,不能每个设计成员各自为政,特别是模具设计总结结论方面,一定要有一支的风格。 z7 Y$ g- c' G7 n T7 ?6 P* b & h) q, s; V0 a7 U4 P7 M 3、模具设计依据 主要依据,就是客户所提供的产品图纸及样板。设计人员必须对产品及样板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与消化,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逐一核查一下所有项目; % _% ^& q& B* r+ J' v7 R 1)尺寸精度相关尺寸的正确性; A.外观要求高,尺寸精度要求低得熟料制品,如玩具等,具体尺寸除转配外,其余尺寸只要吻合较好即可;. Z7 A; s1 F: t B.功能性塑料制品,尺寸要求严格,必须在允许的公差范围内,否则会影响到整个产品的性能; C.围观尺寸要求都狠严的制品。 2)脱模斜度是否合理;* Y/ j' m; U$ J 3)制品壁厚及均匀性; 4)塑料种类。(塑料种类想盗模具钢材的选择与确定缩水率。) 9 d U- i/ K0 Z$ v0 j 5)表面要求。5 B. W0 v1 |- L3 D3 E 6)制品颜色。(一般情况,颜色对模具设计无直接影响。但制品壁厚,外型较大时,易产生颜色不均匀;且颜色越深,制品缺陷暴露得越明显)。% y. i6 [! T' R0 L 7)制品成型后是否有后处理。(如有表面电镀的制品,且一模多腔时,必须考虑设置辅助流道将制品连在一起,待电镀工序完工再将之分开)。 a/ y! f4 h( |2 O 8)制品的批量,(制品的批量是模具设计重要依据,客户必须提供一个范围,以决定模具腔数、大小、模具选材及寿命). 9)注塑机规格。 10)客户的其他要求。设计人员必须认真考虑及核对,以满足可和要求。 9 f/ [1 i i8 z9 b5 ?! v) b* n3 l 4、模具设计大致流程:

模具设计结构标准

兴旺模具模具设计结构标准 一.产品排位 1.1 产品的排位 二.型芯尺寸结构 2.1 型芯的设计 三.冷却水道结构 3.1 冷却水道的设计原则 四.流道结构 4.1 喷嘴与定位环 4.2 流道的设计 4.3 浇口的设计 4.4 其它设计 五.定位结构 5.1 模板的定位 5.2 镶针的定位 六.开闭模控制结构 6.1 小拉杆 6.2 拉板 6.3 尼龙扣 七.滑块结构 7.1 滑块的设计 7.2 滑块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7.3 滑块的结构 八.滑块镶拼结构 8.1 滑块镶拼的使用场合 8.2 滑块镶拼的几种结构 8.3 滑块的导向 8.4 滑块压板设计 8.5 耐磨块的设计 8.6 楔紧块的设计 九.斜顶结构 9.1 斜顶的设计原则 9.2 斜顶的结构与参数 9.3 斜顶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9.4 斜顶导向 9.5 斜顶座 十.顶出结构 10.1 顶针顶出结构 10.2 司筒顶出结构 10.3 直顶顶出结构 10.4 顶块顶出结构

10.5 推板顶出结构 10.6 气顶顶出结构 十一.模具加工及外观标准 一.产品排位 1.1产品的排位 一定要以节约为原则 应尽量避免滑块和斜顶产生多重角度,减少模具的加工难度。一模多腔时,应当优先考虑平衡排列,尽量减少流道的总长度保证塑料的流动性。 一模多腔时,当产品之间不通过流道时X、Y向之间的距离要保证在6~25,当产品之间过流道时X、Y之间的距离要保证在20~40。 二.型芯尺寸结构 2.1型芯的设计 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成本。 型芯强度设计标准,如表: 当设计深腔模具时,高度大于150以上的桶形产品。应考虑原身留的形式,模板之间互锁来加强模具的强度(比如电池槽模具结构)。

模具设计原则

模具設計原則

鑄件精度之主要變因 ?模具製造精度 ?材料收縮率:與產品形狀、模具設計方案、成形條件有關 ?成形條件如模溫、頂出溫度、射出壓力等?模具零件熱變形、磨耗、熔損或移位,以及毛邊附著在零件上造成製品形狀變動?成形設備硬體剛性及精度 ?頂出銷尺寸及位置安排不當、滑塊構造不當等造成產品變形

影響壓鑄件尺寸之變因

基本產品設計原則 ?在滿足功能要求的條件下儘量簡化設計,並考慮降低模具設計的困難度及成本。 ?薄而大面積的平面易產生撓曲變形,應儘量避免,如果必須採用,就應以肋條等方式達到輔助流動及加強結構之效果,並特別注意製程之溫度控制,避免冷卻不均。 ?採用漸變、圓角等方式,避免厚度及流動方向的劇烈改變。 ?設法讓料頭、毛邊等用沖壓模就可輕易的移除。 ?需後加工處要留足夠的加工餘量,並考慮可伸進加工的方向及空間。

壁厚設計原則 以筆記型電腦外殼而言,不同大小的液晶顯示器(LCD)所對應的電腦外殼面積約略如下: 6.1" LCD (A5):230 cm2 10.4" LCD (B5):520 cm2 11.3" LCD:570 cm2 12.1" LCD (A4):660 cm2 13.3" LCD:720 cm2 14.1" LCD:775 cm2 目前A5及B5尺寸的筆記型電腦LCD背板外殼壁厚最薄可達0.6~0.8 mm,A4一般約為1.2-1.5 mm,最薄約0.8-1 mm,而13.3"及14.1"最薄可達1-1.2 mm。

線性公差? 同一模仁部分所鑄出形狀之線性公差﹝圖中E ﹞如下表。 1 ? 例:某一線性尺寸100 mm,其標準及精密級線性公差為: – 標準級:(±0.25) + 3(±0.025) = ±0.325 – 精密級:(±0.05) + 3(±0.025) = ±0.125

模具标准件设计与标注规范

精密模具设计部技术通报 摘要:模具标准件设计与标注规范 文件编号:TD(Tooling Department)1008-1 为做到模具结构规范统一,现制定模具标准件设计与标注规范如下: 一:小水口唧嘴 材质:S55C 标准编号:SB130 尺寸规格:¢130*60.00 在三板模中,我们采用上图唧嘴。标注规范示例可参考:works\技术资料\标准件\ SB小水口唧嘴.dwg (注:因库存圆钢料略小,与加工协商将外径由Ф130mm改为Ф129mm。2003/12/06,曾盛渠更改) 二,隔热板 材质:电木 标准编号:TI350320, TI350280 尺寸规格:350*320*6, 350*280*6 在有热流道的模具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上隔热板。当然还有其它不常用的规格,请另外出图。 标注规范示例可参考:works\技术资料\标准件\常用隔热板.dwg 三:运输板

材质:S55C 标准编号:LB13025, LB6520 尺寸规格:130*25*8, 65*20*8 标注规范示例可参考:works\技术资料\标准件\运输板.dwg 四:急回机构 1, 急回击杆 材质:718H 标准编号:JH-1 尺寸规格:200*30*23.5

2, 击杆导正块 材质:2344 标准编号:JH-2 尺寸规格:27*23.3*18.00 3, 摆杆 材质:718H 标准编号:JH-3 尺寸规格:75.40*25*22.00

4, 轴承套 材质:718H 标准编号:JH-4 尺寸规格:¢16*23 标注规范示例可参考:works\技术资料\标准件\急回机构.dwg 五:排气片 材质:S136 (HRC47~49) 标准编号:EP-1, EP-2 尺寸规格:17.12*16.00*2.06, 17.12*16.00*1.50

注塑模具设计简要及原则

注塑模具设计简要及原则 一、注塑模具设计简要 注塑是现在所有塑料模具中使用最广的模具,能够成型复杂的高精度的塑料制品。本文只是粗略介绍一下。 设计塑料注射模具首先要对塑料有一定的了解,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合物。如我们常说的ABS 塑料便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单体采用乳液、本体或悬浮聚合法生产,使其具有三种单体的优越性能和可模塑性,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注射到模具型腔,产生流动变形,获得型腔形状,保压冷却后顶出成塑料产品。聚合物的分子一般呈链状结构,线型分子链和支链型分子认为是热塑性塑料,可反复加热冷却加工,而经过加热多个分子发生交联反应,连结成网状的体型分子结构的塑料通常是一此次性的,不能重复注射加工,也就是所说的热固性塑料。 既然是链状结构,那塑料的在加工时收缩的方向也是跟聚合物的分子链在应力作用下取向性及冷却收缩有关,在流动方向上的收缩要比其垂直方向上的收缩多。产品收缩也同制品的形状、浇口、热胀冷缩、温度、保压时间及内应力等因素有关。通常书上提供的收缩率范围较广,在实际应用中所考虑的是产品的壁厚、结构及确定注塑时温度压力的大小和取向性。一般产品如果没有芯子支撑,收缩相应要大些。塑料注塑模具基本分为静模和动模。 在注塑机的注射头一边的带浇口套的为静模,静模一般有浇口套、靠板、模板组成,简单模具(特别是静模没有芯子的模具)也可以不使用靠板,直接用厚一点的模板就可以了。浇口套一般为标准件,除非特殊原因,不建议取消。浇口套的使用有利于安装模具、更换方便,不用自己抛光。有些特殊模具浇口套可

用钻出来或用锥度线割割成。部分模具必须静模脱模时,还得加上静模脱模机构。动模的结构一般为动模板、动模靠板、脱模机构以及模脚和装机固定板。 脱模机构中除了脱料杆,还有回位杆,部分模具还要增加弹簧以实现例如自动脱模等功能。还有导柱、冷却水孔、流道等也是不可少的模具的基本结构。当然,斜导模具还有斜导盒、斜导柱等。当为一产品设计模具时,首先要设定模具的基本结构尺寸以备料,来加快模具制造的速度。复杂产品应先绘制好产品图,再定好模具的尺寸。现在的模具基本上要进行热处理,加高模具的硬度,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在热处理前,先对模板进行初步加工:钻好导柱孔、回位孔(动模)、型腔孔、螺丝孔、浇口套孔(静模)、拉料孔(动模)、冷却水孔等,铣好流道、型腔,有些模具还应铣好斜导盒等。现在的普通精密模具的模板一般用Cr12、Cr12Mov和一些专业模具钢,Cr12等硬度不能太高,在HRC60度时经常开裂,模板的常用硬度一般为HRC55度左右。芯子的硬度可在HRC58以上。如果材料为3Cr2W8v,制造后再氮化处理表面硬度,硬度应为HRC58以上,氮化层应越厚越好。 浇口直接关系到塑件的美观,浇口设计不好的话,容易产生缺陷。在没有任何阻挡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蛇型流。对于要求高的产品,还应设计溢流和排气。溢流处可以用顶杆,不要在模板上留有溢流飞边,才不至于影响模具寿命。 二、注塑模具设计原则 注塑模的设计原则一般包括如下: 。单向流动 。流动平衡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标准 二、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非模具专业学生的一门拓展专业课。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冲模加工的特点,初步具有编制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具有进行设计简单冲模的能力;了解塑料成型的特点,掌握塑料模的基本结构和塑料模设计的基本知识。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 开设本课程,是在修完《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工艺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开设;与该课程平行开设的课程有:《数控自动编程技术》,这些课程讲述了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而模具零件也是机械零件的一类,其他零件适用的模具零件也适用。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形成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整体框架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针对岗位工作过程任务、项目实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素质培养,符合高职教育中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色。在设置上具有针对性同时又强调适应性,课程内容不能太专、太细,而要考虑到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能跟上时代发展、职业变化的需求而不断调整自身的问题,因此着重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讲授必需冲压和塑料成型基础知识,着重介绍典型模设计制造内容,并适当简介新工艺和新的成型模具。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非模具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施。 三、课程目标 1、课程总体目标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拓宽机械类非模具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面。使机械类非模具专业的学生具有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实施、模具零部件生产、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维修、模具加工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等工作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冲模加工的特点,初步具有编制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具有进行设计简单冲模的能力;了解塑料成型的特点,掌握塑料模的基本结构和塑料模设计的基本知识。 2、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塑料模的基本结构和塑料模设计的基本知识; 掌握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的基本知识; 初步具有编制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 具有进行设计和制造简单冲模的能力; 了解塑料成型特点,掌握塑料模的基本结构和塑料模设计的基本知识; 掌握模具基本概念及模具技术范畴。 (2)能力目标 ①专业能力 初步具有编制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 具有设计和制造简单冲模的能力; 具有设计和制造简单注射模的能力; 具有阅读模具相关图样的能力。 ②方法能力 具备查阅资料的自学能力;

(数控模具设计)模具设计文件标准化要求精编

(数控模具设计)模具设计文件标准化要求

模具设计文件标准化要求 1.1注射模设计制图的壹般规定: 1.1.1图纸尺寸规格及标题栏修改栏放置位置 标题栏标准格式见附图1-1a、1-1b,请严格按此标准格式执行。见下图,标题栏要求填写齐全,签名要用正楷。 标题栏及修改栏大小因按自动生成的尺寸1:1绘出,不得随意缩放。当非1:1出图时,须将标题栏按打印比例缩放,保证标题栏大小永远不变(即1:1和2:1和1:2打印出的图纸,其标题栏大小相同)。 1.1.2图纸比例的表示方法为A:B A.:在图纸上绘画之尺寸,B:物件的真实尺寸 例:图纸比例缩小--1:2 图纸比例相同--1:1图纸比例放大--5:1 注意:绘图设计时尽量采用1:1,而出图时装配图尽可能1:1打印,零件图应根据实际需要缩放打印,原则是能清晰表达出工件形状。 .1.3线段分类不同的线段种类及其应用如下表: 1)图线宽度:粗实线定为b:0.3-0.35mm宽 2)图线画法: 同壹图样中,同类图线宽度应壹致。虚线点画线及双点画线的线段长度和间隔各自大致相等 1.1.4文字的使用 1)尺寸文字字高定为3.5mm,(箭头尺寸定为2.0)公差值文字字比例0.6 2)其它文字字高定为3.5或5.0mm,优先使用5.0 3)字体为中国国标Gbcbig字体 4)文字尺寸不得有任何重叠现象 1.1.5投影方法 因本X公司客户多为美国日本客户,所以X公司制图投影方法采用国际标准中第三角投影方法,而非国标常用的第壹角投影方法。 1.1.6图纸更新 如图纸发出后,图纸有所更改,须将图纸更新及重新发放。更新方法参见X公司标准《设计部技术文件管理标准》。 1.2设计部出图样式及基本要求 为了缩短模具生产周期,设计部需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满足各种需要的图纸:结构简图、排位图、模架图、上下模零件草图、装配图、零件图、线切割图、顶针图、铜公图、3D模型图。 1.2.1简图 用来订模胚,上下模料及开框且给设计员以指引用。结构简图壹般由设计部主管手工绘制在《模具确认表》第2页。结构简图壹般只画后模简图及壹个剖视图,要表明模架规格、开框尺寸、上下模尺寸、产品在模中排位情况,表明产品分模情况及入水位置。 1.2.2产品图

模具设计规范

模具设计规范 1.目的:为达成冲模设计、加工准确、通用,快速之目的,确保模具及样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 2.范围:适用于在厂内自行开发产品及客户委托设计的模具设计。 3.定义: 3.1冲压模具:利用其生产五金等冲压产品,适用于冲压机生产用的模具。4.权责: 权责内容详见模具设计流程图(请参考附件一) 5.作业流程: 5.1模具设计流程图(请参考附件一) 6.作业说明:

档名前加模具编号,如XXXXX-L01A,共用模用B表示,则在第一套完整图号后加互换产品之展开图,料带图。。。互换之零件等,编号为XXXXXB-L01A。。。XXXXXB-03等;复制模用N表示,若有多套,分别用N1,N2,N3。。。标件图为最后一张即第y张。<图号>,<档名>统一。 建议:整套模具只能有一个总图,总图用XXXXX-ALL命名,所有图档都在总图里完成,确认无误后存出,尽量保持总图为最新版本。 注:除客户要求外,模具模号一般以产品料号为准。

注:模板素材尺寸公差为+0.3~+0.5 6.3.标(零)件及配合

注:一般五金配件以伍全公司目录为标准。 *1。下模入子刀口到边距离>/=4.0;建议下模入子比脱板入子单边大 1.0导料板>0.5,脱板入子不用避位。 *2。端子类刀口用两段式(8+17),上8.0用WC,下用SKD11,冲子用WC,刀口直线位1.5斜1.0度 落屑对于特别小的冲子,刀口可直线位0.0斜0.2度落屑。 *3。脱板入子挂肩均统一为4.0。 *4。入子大小不得小余4*5(过小不便于加垫片或敲出)。 *5。零件之间滑动要求时,一定要放单边间隙,一般为0.01。 *6。敲击孔模座统一钻Φ5.0,垫板钻Φ3.5,特殊情况允许钻或割Φ2.1。*7。对于铁壳或铜壳,刀口做整体式,冲子刀口材料用SKD11/SKH9/ASP23 HRC62,脱板刀口入子,及夹板入子浮升块用SKD11;成形冲子入子均用SKD11/SKH9/ASP23。

百汇模具设计理念与标准

....6、導向,定位,支撐裝置.四、特別設計範例: 8、其它標配件,部件說明.一、常用塑膠料的縮水率簡表. 五、設計完成檢查事項:6、蕉形主流道結構. 5、油缸,液壓結構. 五、公制、英制轉換對應表. (沙井) 六、塑膠,模具專業術語中英文對照表. 四、模具常用名稱中英文對應表. 三、成型中不良現象解決方法簡表. 二、 塑膠部注塑機容模量一覽表.7、電鑄件,蝕紋紋,標記,符號之說明. 7、螺紋(內螺紋<行牙>,外螺紋)結構.(三板,四板模),縮針 1、二次頂出. 模倒置. 3、縮模,縮2、雙色模. 4、 編制日期:2003年3月 (西鄉)工模部模具設計(CAD.)部 ............................................附 錄 [4-5-1][4-6-1~4-6-2][4-7-1~4-7-2][5-1-1] [3-7-1~3-7-2][3-8-1~3-8-3] [4-2-1~4-2-3][4-3-1~4-3-3][4-1-1~4-1-3][4-4-14-4-2]5、其他設計、加工要求. 一、模具設計的總體要求: 4、行位,斜方脫模結構. 5、加熱,冷卻系統.3、鑲嵌結構,排氣設計.2、頂出,復位系統. 6、圖框、圖表格式規範.模具設計理念與標準 三、模具設計:1、澆注系統.二、模具要求: 2、訂模胚. 3、訂料. 4、分型面. 1、排位. ............................................................................................................................................................[2-6-1] [3-2-1~3-2-5][3-1-1~3-1-11][3-3-1~3-3-2][3-4-1~3-4-19][3-6-1~3-6-3][3-5-1~3-5-5][1-1-1~1-1-2][2-2-1][2-3-1][2-5-1][2-4-1][2-1-1]目 錄

模具设计工程师的行为标准

冠东公司模具设计工程师(一级)行为标准 1模具(检具)设计与整改 1.1根据总体结构方案的设计,进行简单的模具零件设计。 1.2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二维零件图。 1.3运用三维软件进行简单零件的图形绘制和转换。 冠东公司模具设计师(一级)资格标准 1.知识: 1.1专业知识:AUTOCAD软件,模具设计与制造,三维造形 1.2企业知识:企业模具开发流程,企业产品特性,企业模具设计 规范 2.技能: 1.3专业技能:AUTOCAD软件绘图,简单的三维造形 1.4通用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经验:10 套以上简单模具零件拆分及绘制图纸经验,在线切割及电火花分别1个月的工作经验,在模具钳工组3个月的工作经验。 冠东公司模具设计师(一级)培训要点 1培训要点:AUTOCAD软件,三维造形软件,企业模具开发流程,

企业产品特性,企业模具设计规范2培训方式:企业内训、在职培训

冠东公司模具设计师(二级)行为标准 1模具(检具)设计与整改 1.1熟练运用二维、三维软件,进行简单模具整体结构设计。 1.2根据国家标准及企业模具设计规范设计零件并校对。 2模具(检具)工艺设计 2.1对简单的模具零件进行制造工艺设计并绘制工艺图纸,编制工 艺过程卡。 冠东公司模具设计师(二级)资格标准 1知识: 1.1专业知识:AUTOCAD软件,模具设计与制造,三维造形,模 具制造工艺,常用塑料材料的属性 1.2企业知识:同一级 2技能: 2.1专业技能:熟练运用二维、三维软件 2.2通用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 3经验:模具设计二年及以上经验,完成20 付简单模具整体结构设计及工艺设计。 冠东公司模具设计师(二级)培训要点

《模具设计》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 (Mold Design) 课程代码:1011026 总学时:40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及技术测量等 开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一课程定位 《模具设计》是以金属冷冲压工艺问题及模具设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性技术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目标是让学生具有根据产品的要求正确完成冲压工艺规程编制与模具设计的能力。 先修课程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和《冲压设备及自动化》等。 二课程目标 《模具设计》主要研究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板料的冲压性能、冲压生产中常用的冲裁、弯曲、拉深、胀形和翻边等各种工艺方法、工艺特点、工艺计算、模具结构和模具设计、以及产品质量控制和有关提高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的措施等。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的配合,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各种基础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了冷冲压生产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合理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以及自学工艺理论和新工艺新技术的能力。 2.1 能力目标 (1)掌握冲压成形的基本原理,冷冲压工艺、模具设计及其计算方法; (2)具有制订冷冲压工艺规程和冲模设计的初步能力; (3)解冷冲压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2.2 知识目标 (1)掌握冲裁工艺及冲裁模设计 (2)掌握弯曲工艺与弯曲模具设计 (3)掌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 (4)了解其他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 (5)掌握冲压工艺规程编制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6)掌握汽车覆盖件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 2.3 素质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各种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进行案例教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模具设计中具有严谨、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作风,与他人良好沟通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3.1 课程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各种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进行案例教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模具设计中具有严谨、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作风,与他人良好沟通的综合素质。 3.2 课程设计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