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复习重点

新闻评论复习重点
新闻评论复习重点

新闻评论

题型:简答阅读理解写评论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P15)

1.以新闻事实为依托

2.时效性

3.思想性

4.论理性

新闻评论不仅要亮出评论者对于新闻湿湿的看法,而且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用道理去支撑自己的看法,从而说服别人,影响舆论。

确立观点是“评”,讲了道理是“论”。

5.大众性

新闻品论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

新闻评论是大众舆论的反映;

新闻评论的目的是与社会大众交换看法,或者说是作用于舆论的;

新闻评论是大众对新闻评论的积极参与

二、新闻评论的作用(P31)

1.新闻评论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实现方式

2.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在竞争中制胜的两大法宝之一

新闻评论&深度报道

3.新闻评论是大众传播媒体的旗帜、灵魂、眼睛

4.新闻评论可以直接介入舆论、创造舆论、影响舆论

5.新闻评论是公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民主渠道

三、创作论部分

(一)什么是选题?(P105)

所谓选题,是指“选择什么问题”,针对什么问题进行评论。

1.传播媒介在某个时期内通过对社会思潮和公众舆论的调查研究,对此时期内重大问题的分析探

讨而确定的要评论的诸种问题,或者说是传播媒介的选题计划;

2.就新闻评论员本身来说,根据媒介的选题计划范围,相应地确定自己面对的具体对象所可能阐

发的具体问题。

(这涉及到创作主体的问题)

(二)如何选题?(P109)

1.扣准时代脉搏

2.努力选择一些富有新意的论题

3.有针对性,针对现实问题

要看得见上面的精神,听得到下面的呼声。要学会从新闻报道中发现选题,从对新闻事实的实地考察中发现选题。

(三)如何立论?(P118)

1.立论的要求

1)立论要新颖

2)立论要合情理

深入实际,在生活中观察、思考,对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2. 立论的过程

1)广泛占有资料

占有某则新闻事实,还要广泛研究社会,要在社会运行的大系统中看来具体看待眼前的新闻事实,发掘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意义。

2)尽心选择,深入分析,从材料中发现可能的立论角度

对材料进行筛选、比较、鉴别、分析。

(四)如何论证?(P139)

所谓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三要素。

1.论点要合理、明确、新颖而具有针对性。

争议性、明确性、平衡性、挑战性

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新鲜

三种类型的论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数字论据

3.论证过程要符合逻辑

论证过程:运用概念作出判断,展开推理过程。

首先要明确概念;

其次要遵守逻辑规范,做到严密而准确。

□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

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反证、归谬法

(五)新闻评论的结构(P171)

结构是指对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1.安排原则

1)根据事物自身的逻辑顺序和层次安排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引论—正论—结论

2)根据人们对事物认识过程的逻辑顺序和层次安排结构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

新闻评论要有眼前的新闻事实展开分析、推理,逐步揭示出事件所蕴含的意义。

2.常用结构形式

1)纵向结构

指按照事件的本质联系安排层次,各层次之间形成纵的不断递进的关系。即“层层深入”。

2)横向结构

指各部分之间为并列关系的结构方式,即文章的整体结构是围绕着中心论点多侧面展开的辐射型结构。即“多方面论证得出结论”

Eg:关于法轮功

3)评点式结构

始终不脱离具体的对象本身,是在对象的精妙之处点上一下,不多加阐发,即便阐发,也是以悟的方式阐发,以蕴含着内在逻辑性的圆融的实例本身去阐发,而不是把其中的逻辑筋脉单独抽取出来。即“在具象、形象背后有其深层含义”。

3.开头和结尾

1)开头

开门见理、开门见物

□常见方式

①由新闻事实引出论题

②声东击西,由非新闻事实引出真正的话题

③提出问题

④直接说出结论(较为常用)

2)结尾

干净利落,久久难忘。既有助于人们接受论者的观点,又引发人们进一步深入思考与探究。

□常见方式

①概括总结式结尾

②号召式结尾(一般个人评论不要用,社论可以使用)

③含蓄式结尾

我只整理了杨老师提到的部分……大家相互补充吧……

打这个,真是T^T

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和讯博客纪文波 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 评论:指出客观事实发表意见、提出看法、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它是一种政论性的文体。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按体裁可分为:社评、述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杂文等。 按媒介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 按对象分:时政、经济、法制等 1、新闻评论学的内容:它是一门政治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新闻评论的特性、功能、运用,新闻评论的现状和发展,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以及各种评论体裁的不同特点等。 2、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团结人民,引导舆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3、评论相对于事实报导的优势: A、更为深刻。信息的层次深、说道理有智慧,反映的是隐藏在事实背后的规律、原则。 B、更为明确。评论的意见直接明了,直抒胸臆,态度明朗 C、独特。追求个性化,包含个人的感情、见解、看法,有个人特点,不求同,但求异,提供个人独特的视角。 D、概括性强。作为一种意见信息,评论以讲道理为主,观点比较抽象,具宏观性。 4、评论与报导的关系(二者是新闻宣传的两种基本手段。报道是主体、基础,评论是旗帜、灵魂。) 区别: 报导 内容:客观事实的真相,强调受众对事实的理解、认知 方式:通过记叙讲清事实,用细节表达情感、意见 目的:传播信息、满足未知 情感:中立、客观,将意见和观点隐藏于报导之中 思想:平和、稳定、含蓄的 深度:表层事实 评论 内容:基于事实的分析、评价、议论,强调对事实背后的原理、规律的发掘 方式:摆事实、讲道理,采用概念、判断等逻辑方式,形成意见 目的:使新闻的内在思想得以引申、升华、引导YU论,弄清本质 情感:干脆、直接、酣畅淋漓 思想:立意高、视角奇、观点新 深度:触及思想、制度本质 联系:A、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强调、深化普及 B、作为新闻体裁,二者都要求客观、公允、有的放夭 C、二者都是新闻媒体宣传报导的主要形式 D、都必须讲求新闻性、真实性

新闻的要素

新闻的要素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以至于新闻图片、新闻评论等 通常情况下新闻作品要具备如下六个要素,即五个“W”: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什么);以及“一个h”:How(怎么样) 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内容多由五部分组成: 1.标题、 2.导语、 3.主体、 4.背景、 5.结语。 新闻的特点: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 如何写好一句话新闻 一:明确“一句话新闻”的概括题的答题要点 形式上:一句话新闻,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 内容上: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⑥方法(措施,手段,途径)。它要求比导语精练,比标题具体丰富。 就某一则新闻材料的概括而言,不一定面面俱到,特别是一些新闻价值不大的要素,可视具体情况取舍。 根据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个字。 北京市公安机关在追逃专项斗争中,采取“网上作战”等高科技手段和对在逃人员的分级督捕,自7月1日至8月2 日,将211名在京作案后逃跑的犯罪疑人缉拿归案。 据介绍,按照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的部署。北京市公安局自5月份开始对全市1990年以来的负案、批捕、扣留在逃犯罪嫌疑人和从监管等场所逃脱的犯罪嫌疑人和罪犯,进行全面调查,将查出的1000余名在逃人员的情况全部输入计算机上网.并与公安部联网。 为加强迫逃专项斗争的力度,北京市公、检、法机关于8月2日发出通告,限令在逃人员主动投案自首。 阅读新闻材料 准确筛选答题信息点 首先找出重要的的语段或语句。 通常情况下,主要看导语。因为新闻导语的任务,是以简约、精练的文字,把新闻事实的要点和要旨揭示出来,以唤起受众的注意,并引出新闻事实的主体。 其次是对照“一句话新闻”的答题要点逐一搜寻、概括。 最后,我们就可以试着组句。 一是常规句:7月份北京公安采取“网上作战”分级督捕等措施缉拿逃犯211名。二是变式句:“网上作战”、分级督捕,北京公安7月份缉捕逃犯211名 依据新闻材料倾向 验证表达有无偏差 对初步拟出的“答案”进行验证,是一步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对于某些“导语”并非对新闻事件作出概括叙述,或者没有“导语”,只有一段内容,新闻要点又难以准确把握的新闻材料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新闻类语段概括注意点 1.句子一般采用主谓句。 2.主语(陈述对象)必须存在且要准确。 3.一定要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指事件、行为、结果)。4.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负载信息。 当堂巩固 阅读消息,拟一个不超过12字的新闻标题。

新闻评论写作复习重点

上编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选择】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报刊。 2、和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可以说是有形的意见。 3、新闻评论作为政论性的载体,其首要的特征是新闻性。 4、新闻评论学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之外,还具有政治性。 5、新闻评论说理分析的切入点主要有理论捆、政治、政策、思想。 [简答] 1、新闻评论主要有那些体裁? 新闻评论的体裁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那些? 新闻评论的特点主要有: (1)新闻性 它有表现为: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 发表意见;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具体表现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 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面向广大群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3、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 (1)引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却中的态度。 (4)深化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选择] 1、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是选题和立论。“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对评论写作而言,讲的就 是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 2、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指选择和确定论题。 3、立论要做到新颖的前提是准确。 4、新闻评论若能及时地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其立论就有前瞻性。 5、引语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作用主要是充当论据。 6、立论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 7、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预见性。 [简答]

新闻评论教程笔记整理

新闻评论教程 第一章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意义 新闻评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或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前者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后者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 1.强烈的新闻性 2.鲜明的政治性 3.广泛的群众性 第三节新闻评论的功能 1.引导 2.解惑 3.表态 4.深化 第四节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2.学识渊博,精通业务 3.培养朴实深入的作风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 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1.由大型向大小型结合,逐步转向小型化反向发展的趋势 2.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结合 3.由少数专业人员主持笔政开始向专群结合、注重吸引受众参与的开放搞活方向转型 4.在说理论述上由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割裂向互相结合方向发展的趋势 5.声像评论的逐渐兴起因而呈现声像评论之间以及它们与报刊文字评论之间相 互争夺受众进而竞争共荣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选题立论的根据与要求 第一节选题立论的根据 1.根据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 工作部署和最新政策精神。 2.根据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事件、新问题、新矛盾,以及来自群众和基层的呼声 和要求。 3.根据重要的新闻事件、新闻典型。 第二节立论的基本要求 1.针对性 针锋相对,拨正舆论导向 针砭时弊,对症下药

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 针对人们的思想疙瘩 寓针对性于正面引导之中,有助于强化立论的赞誉效应 2.新颖性 论题新颖,具有独到见解 与错谬或者片面观点的交锋中闪现真理的亮点 有新的由头或论据 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视角移向舆论的非热点 从容易被人们忽视或被掩盖的矛盾侧面选取角度 注重对解决矛盾有关键作用的角度 3.前瞻性 4.准确性 第三节调查研究选题立论的前提 调查研究的意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得到实事求是的结论。 .可以提高评论的质量。 调查研究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要求. .敢于正视矛盾,倾听不同意见. .务求收集材料和分析研究相结合.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标题 新闻评论标题与新闻报道标题的区别: 1.任务:前者标明论题范围,表达作者态度,后者提示新闻中最主要最值得重视的部分. 2.写作要求:前者抽象,后者具体 3.结构:前者简单,后者复杂 4.拟题手法:前者多用修辞,带有感情色彩,后者客观叙述. 功能.提示论题 .体现论点 .表明态度 .引发兴趣 基本要求.贴切 .具体 .鲜明 .精炼 .生动 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区别.使用的传播符号不同 .所起的作用不同 .写作的要求不同

新闻评论知识要点

新闻评论知识要点 一、新闻评论 1.新闻评论的概念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2.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3.新闻评论的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4.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 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二、如何根据所给材料以某种角度写新闻评论? 一段先简要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二段分析这种现象或事件出现的原因,即为什么; 三段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主要是分析事件的内在层次和背后反映的社会意义,即是什么样; 最后提出解决建议和意见,提出畅想,即怎么样。 (写简单的新闻评论的格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新闻事件;第二部分:说明事态发展情况;第三部分:具体说明社会反映。) 三、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2017

新闻评论写作 主编曾建雄 以下纯个人观点 2017年4月份考生背要点时最好结合下面的解释背,一些要点下面的解释往往会考一些小选择,特别是书上为了让我们好理解而举的例子只是列出一些重点的,还有一些小细节需要我们在看书时自己识记 注意什么人说了什么话 第一章 1、新闻评论用事实说话P36(重点) 2、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差异P39(了解) 3、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P40-43(重点)时新性是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现实针对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议论文或各种理论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 4、新闻评论的定义P46(名次解释) 5、不同类别新闻评论的事件(了解)如:中国钓鱼岛问题属于时政类新闻 6、新闻评论的划分P48 7、曹仁超P49(名次解释) 8、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与作用P53-61 第二章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写作特点及代表作 2、早在18世纪,英美等国的报纸就已经建立起社论P65(了解) 3、普利策奖社论版对页P65 李普曼P66(名次解释) 4、美国与欧洲的电视评论发展状况P67(了解)

5、邸报上没出现报纸新闻评论原因P68(了解) 6中文外报—中国新闻评论产生的源头 7、《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地位P68 8、循环日报与王韬P69(名词解释)(重点) 9、戊戌变法与梁启超P70 10、时报新民说时评P71(名次解释)时评历史地位 11、了解每个人与各自的文章 12、王韬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P69 戊戌变法时期报刊评论中唱主角的是政论P71 时评的崛起是一个标志,它表明中国近代报刊评论的主流由政论向新闻评论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P71 13、时间创办人报刊 第一份中央机关报P75 第一份日报P75 第一次国内革命出版时间最长的日报P76 14、《大公报》与张季鸾《生活》与邹韬奋(识记) 15、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标志着“反右派”斗争正式开始。P82 16、两刊一报P83(名次解释) 17、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评论发展新趋势从内容与形式P84 第三章 1、选题是决定新闻写作成败的关键步骤。P87

新闻评论

【核心观点】女大学生“裸贷“暴露了当代大学生虚荣心作祟下的扭曲价值观,警示当代大学生要以学业为重,要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攀比。 【论据】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发展观,内因是事物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2、从复旦大学生的文章《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丨或许也不能这么说》论证校园中的攀比之风日益盛行。 【正文】 女大学生“裸贷”,虚荣心背后的扭曲价值观 太原师范学院/张娜 近日,网上流出一大批女大学生借款裸条,167名女大学生手持身份证的照片及各种不雅视频在网上公开。”女大学生“、”裸贷“”高利贷“各种敏感的词语挑逗着公众的神经,引爆的公众情绪的燃点。 一时间“裸贷“的女大学生成为众矢之的,但是也有媒体为这些”女大学生“喊冤,认为是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力或者是非法网络借贷平台的野蛮生长才是罪魁祸首。但是笔者认为在同情女大学生遭遇的同时,更不能忽视这些女大学生”裸贷“背后的扭曲的价值观。 首先,从频频见诸报端的新闻来看,多半大学生进行校园贷款并不是因为食不果腹、生活重压所致,反而是为了“买衣服”、“换手机”等高需求而进行“校园贷”。换手机也好,买衣服也罢,重要的是量入为出,合理的规划和利用资金,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将钱用在刀刃上,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被金钱所俘虏。挣钱需要才干,但是花钱更需要智慧,精打细算每一笔收入和支出,不仅能为自己以后的理财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让自己的生活变的井井有条。纵然有对“相机“、手机”等较为昂贵物件的需求,但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去购买不比

拿着父母的钱还校园贷更有底气么?“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的前提是自己能够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保证自己的还贷能力,但是这些大学生高估了自己还贷的能力从而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让自己一步一步陷入校园贷的泥潭。 其次,无可否认得是,当代大学生攀比之风日益盛行。前几日朋友圈盛传一篇出自复旦大学学生的一篇文章《读了985、211、我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丨或者也不能这么说》,该文章获得了众多高校学生的点赞和转发。作者在文章中提到“发现有买个一万块钱的包不眨眼的,发现有三天两头去吃人均500的饭馆儿的,发现有五一三天小假期还要出国玩一趟的”之后便陷入了深深的自卑和对父母的埋怨之中。作为一个学生,不仅没有将重点放在学业上,还陷入了盲目的攀比和自卑当中,可见物欲世界的洪流对在校大学生的侵蚀和裹挟。而为了“买衣服”、“换手机”而走上裸贷的女大学生无疑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利益熏心,被虚荣蒙蔽了理智和头脑,才会出卖自己的裸照和肉体,践踏自己的尊严而去赢得表面的光鲜亮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可以拥有对“奢侈品“的喜爱,但前提是我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合理所得,每一分钱都要花的有底气。有多大的能力就承担多大的责任,买不起普拉达但是国产衣服品牌照样可以御寒取暖。大学不是一个讲究名利的场所,而是钻研知识的殿堂,作为一个学生而不懂得自己的职责和本分,盲目的攀比,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政府的监管纵然有漏洞,学校的教育纵然有失职,但是内因才是事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没有被金钱遮蔽的虚荣心,哪有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裸贷”风波是恶果也是警示,唯有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才能防患于未然,避免悲剧的重新上演。

二、新闻评论的定义和特征

第二节: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理论文章以及深度报道的比较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联系和区别 反映内容:新闻报道:“知”“用事实说话”新闻评论:“感”“悟”对事实的观点看法 写作目的:新闻报道:传播信息,形成舆论。新闻评论:释疑解惑“说长道短”“一吐为快” 表达方式:新闻报道:记叙为主,讲清事实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什么等)新闻评论:议论为主,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写作要求:新闻报道:以“真实性”为原则,以讲清“五个W”为基本条件 新闻评论:以“公正性”为原则,做到以理服人 地位:新闻报道:主角新闻评论:灵魂和旗帜 总之,新闻报道以摆事实为主,新闻评论以讲道理为主,这一?报?一?导?,各司其职,构成新闻工作?摆事实、讲道理?的全过程。有?理?没?事?难以接受;有?事?没?理?看不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的比较 理论文章指发表在学术版或理论版上研究当前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问题的社会科学论文。 与新闻评论相比,它主要对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或从理论上对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理论阐述比较多,内容比较全面系统,篇幅较长。 联系: 都属于议论文范畴,都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区别:新闻评论 1、具有更强烈的时效性; 2、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 3、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 新闻评论比理论文章有更强的现实针对性 新闻评论: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人们普遍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就新闻现象提出问题,说明道理。它通过评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阐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或者通过评论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指导实际工作。理论文章: 主要对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或从理论上对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理论阐述比较多,内容比较全面系统,篇幅较长。 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的比较 什么是深度报道 《新闻学大词典》的解释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深度报道不满足于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 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到外的综合反映。 时间:采访应包括过去、现在、未来; 地点:不仅包括现场,还包括‘现场’延伸或涉及到的地方; 人物:不仅要采访当事人,而且要采访其他有关人员; 事件:一方面对事实本身的情形,细节要尽可能做详细采访,对相关联的事实也应进行采访;深度报道: 把主要精力放在和上WHY和HOW上,说明来龙去脉,阐明本质意义,估计事件影响,揭示发展趋势。

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要素【圣才出品】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要素 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 文章的要素,是指一篇完整文章的必要构成因素。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构成因素。 1.新闻评论的要素 新闻评论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它的要素实际上是论说文的要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项,但具体要求与一般论说文有所不同。 论点是指对于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论据则是社论列举的三个可能的原因,贯穿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是论证。 2.正确理解特殊的论说现象 新闻评论的要素 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 正确理解特殊的论说现象 要素间的关系 新闻评论的论点 论点 总论点与分论点 论点的要求 论点间的关系 论据的功能 与确切理解、恰当运用论据有关的问题 论据 论据的种类 论据材料与论点必然联系的条件 论证的概念 论证 恰当论证的要求 论证的逻辑方式 论证的方法 新 闻评论 的要素

在一些新闻评论中,常常出现一些仿佛三要素不全的现象,但是又不影响人们准确理解。 任何一篇有存在价值的评论,都需要论据;至于具体论点或论断是否需要论据,则取决于论点或论断本身是否具有明白性,而不是作者是否掌握所需的论据。 3.要素间的关系 具体理解评论三要素的关系,需要着重注意以下三个层面: (1)论点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论据提供支持论点的理由和事实,它们都是有形的存在;论证表现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贯穿于整个论述过程,属于无形的存在。 (2)论点和论据虽然都是有形的,但它们的性质和作用却判然有别。论点表述对事物的主观看法,属于观念形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论据不论是事实还是理由,都是处于评论作者之外的客观存在,是具体甚至生动的。论点与论据既以各自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相互区别,又因之相互为用。 (3)三要素尽管有上述种种区别,但都是评论的必要构成因素。 二、论点 1.新闻评论的论点 新闻评论的论点,是指概括对于所论述的事物或问题的看法。它表述某种思想、观点、见解、主张,回答“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之类的问题。 2.总论点与分论点 按在评论中所处的地位,论点通常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 (1)总论点 总论点,又称中心论点,在评论中处于主导的、支配的地位。被人们视为“评论的灵魂”的论点,是指处于主导、支配地位的总论点

新闻评论写作精华简答题

选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新闻评论来说,就是选择评介事物、评论对象、论述问题、论述范围。 立论: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是作者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以观点和材料作用选题的要求:评论对象范围具有迫切意义和普遍引导作用又能配合整体新闻宣传部署问题 来源:一,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近期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政策精神。 二,生活中四新(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基层和群众呼声和要求。 三,重要新闻事件和典型。利用此舆论关注的热点来引导舆论发挥教育功能。 立论的基本要求:一,针对性(表现1,针砭时弊,对症下药。2,正式迫切要解决的实际矛盾。3,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二新颖性(论题新颖,见解独到,作为由头或者论据的事实材料新鲜。立论角度新。交锋中闪现亮点。)三,立论的准确性(论点,论据和引语,准确完整阐明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和法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戒浮夸武断)四,立论的前瞻性(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探寻事物内在规律及发展趋势,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引导舆论,推动事物发展。表现为洞察力,重提示,预见力) 选题和立论的前提: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1,政策、法律、实际情况、材料都离不开调研。2,通过调研才能形成正确结论和认识,才能避免和客服片面性,产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论断。3,调研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预防武断、主观。提高评论质量。4,了解读者的心里和思想疙瘩必须调研。)总之调研是选题立论的前提,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新闻评论的标题。 一,新闻报道与评论标题不同:传播事实性信息/传播意见性信息(1,制作目的不同,2,表现手法不同,隐形态度/鲜明态度。3结构方式不同,报道结构复杂/结构简单。写作要求不同报道内容具体/内容抽象。)二,标题功能:1,概括论题范围,2,表面作者态度,3,昭示中心论点,4,吸引受众注意。) 三,标题要求:1,题文一致2,意象鲜明3,言简意赅4,生动引人。(转换句式语气/活用成语俗语/巧用修辞手法。) 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述 一,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1,论据和论点的结合。2,虚与实的结合3,破和立的结合4,严肃和生动的结合)二,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论题的见解、主张及所持的立场、态度。论据就是阐明论点的材料,说明论点的证据,判断和推理的基础。 三,论据包括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前者是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典型的人或事。历史资料,统计数据后者是1,经典作家所揭示的业经实践证实的为人们所公认的结论论断理论原理2,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3,现行的法令条例4,公认的道德规范,5,哲理性的格言、谚语。6故事、典故。运用论据注意两点:1,正确真实恰当。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2,选择论据要考虑写作背景和读者特点。 四,论据和论点的统一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2,正确处理两者的辩证关系(构思阶段材料在先论点在后。由材料引出论点。表述阶段,论点处于统率地位,论据要为论点服务。论据贵在精而不在多,力求于论点统率之下,寓论点于论据的分析之中,二者恰当融合)。3掌握论证具体方法有助于二者统一,增强说服力。(例证法、引证法、反证法)例证法的有效性:通过事实和论点的联系从众多事实中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来论证论点自然最有效。注意两点:1,事实真实有代表性,用古代事例更需结合现实。2,注意论点和论据内在联系,分析说理切实有效,防止观点加例子的简单化和表面化。 五,虚实结合是评论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原因:务虚务实两类,两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实际就是现象和本质感性和理性政治和业务的结合,也就是说理论述应该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论述具体工作不能就事论事而是从党的方针政策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的高度做出分析。论述理论政策问题不能空论,而是联系工作实际和读者思想进行分析。两方面结合文章才能有血有肉。 六,破与立的结合的重要意义:1,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2,评论要说理,就得破除一种观点,树立一种观点。3,写作规律要求破立结合才能使论述在层层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七,严肃和生动的要求:由事入理,事理相融,平易近人,礼情并茂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是思维缜密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 八,说理论述的方法:据事议理(依托式配合法配合新闻报道依托新闻事实。输入式融合法直输作者见闻为由头和论据。夹叙夹议糅合法多层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和要求。)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的具体分析来论证或说明论点,纵横比较法,对比法类比法)论辩交锋的方法:就是通过(思想交锋,辨正,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方法。为什么要论辩交锋,因为批驳性文章必须的,正面立论性的评论也离不开。不通过它不把有关的模糊观点,片面认识和错误观点加以澄清,匡正,难以有正确观点,更难深入人心。其次,写作规律也要求它只有敢于善于交锋才能达到透彻说理的途径,有充分理由和论据论述才能从事物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达到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论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2,严格区分矛盾性质。3,划清政策界限,防左防右。4,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算账说理:对数据分析、统计、推演、比较和折合计算对事物说明和判断,找出其内

【推荐下载】新闻评论之社论-优秀word范文 (2页)

【推荐下载】新闻评论之社论-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新闻评论之社论 代表报纸对重大问题发表意见的最重要的评论形式。党的机关报的 重要社论,代表着同级党委说话,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各级党的机关报,经常 借助社论的形式,对所属党委管辖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发表指导性的意见,宣 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论是报纸的重型评论,还常用于表示欢迎、纪念、庆祝之类的场合。《实例》人民日报社论一个中国 原则是实现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去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 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一年来台湾局 势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况表明,江泽民主席的这一讲话,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江主席重要讲话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这个讲话 完全是从维护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既考虑到全中国人民长远 的根本利益,也照顾和维护了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不 可动摇的明确原则和坚定信念,也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和措施。因此,受到 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和坚决拥护。一切支持和拥护 中国统一的有识之士都热切期待以江主席的八项主张为基础,努力开创两岸关 系的新局面。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我们同台湾当局在统一问 题上斗争的焦点。事实证明,正是在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台湾当局完全是背 道而驰的。就在江主席讲话发表之后,李登辉不但不作应有的回应,反而跑到 外国,充当外国反华势力的一张牌,大肆进行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活动,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发展,直接损害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 是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这些倒行逆施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现在,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去年两岸关系出现的紧张局面,是由台湾当局一 手造成的。在这个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李鹏总理重申了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政府对祖国和平统一的一贯的原则立场,这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 解决台湾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真诚愿望。李鹏总理在讲话中强调:“世 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台湾领导人产生方式 如何改变,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都改变不了台湾领导人 只是中国一个地区领导人的事实”。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和 郑重宣示,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虽然李登辉力图为其分裂祖国的图谋披上 了一件“民主”的,但其实质仍是企图把台湾分裂出去成为一个独立于中国之 外的“政治实体”,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作为中 国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也绝不容许改变。任何改变这种事实的图谋都是徒 劳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会答应。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不可抗拒,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尽管出现台湾当局

关于新闻评论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新闻评论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信息网络系统化的今天,传统“新闻”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新闻已经不是以前说的仅仅是对事实的“报道”,而是对正在、新近发生或发现有价值事实及意义的“信息传播”。它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新兴媒体,运用对事实过程的描述和对该事实性质判断、价值意义的评论让大众更深切地感受和领悟该事实。也就是说,新闻的本意中就包括了具有描述性质的报道和具有解读性质的评论。 目前媒体的实践表明,人们对评论的需求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它能提高受众的信息接受效率,从而增强新闻的影响力。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有两种信息,一是传播事实信息,一是传播观点作息,两者合一才是新闻真正完整的含义。人们接受信息,不仅需要及时了解该事实的发生过程,同时也想知道该事实发生的性质和意义。随着信息传播的广泛和及时,一般来说,在短时间里掌握某一事实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要完整、准确、有效地把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何评判这一事实,这一事实的性质、意义如何,却如同天底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必定是因人而异、千姿百态、千差万别的。而且,人们通过对这些“不一样的树叶”的识别,不仅可提高自己的观念意识和主动参与、表达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帮助人们更深切地感知和认识该事实。同时,一家媒体评论水平的高低,也是人们鉴别或偏爱某一媒体的重要尺度。媒体的评论水准如何,已成为人们选择或购买某一媒介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当下,不少的媒体都在重视和加强新闻评论,推出了大量的评论专栏(栏目)、专版和专刊,不仅吸引了大批精英人 赵振宇 摘 要:当下,不少的媒体都在重视和加强新闻评论,推出了大量的评论专栏(栏目)、专版和专刊,不仅吸引了大批精英人士加盟,而且,大众评论、公民评论的趋势日渐高涨。媒体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思想的竞争。谁想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精心打造评论,扩大评论队伍,提高评论素质,扩充评论版面或时间,改革评论生产方式等等,已经成为媒体新一轮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研究和发展新闻评论的实践和教育。 关键词:新闻评论功能 新闻评论实践 新闻评论教育

新闻的定义及要素

定义: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 两原则: 一、真实性:是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是新闻的生命线。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1.对新闻事实的表述准确;①新闻报道中用词忌讳不准确②避免虚构情节,添枝加叶,合理想象。2.对新闻内容材料的选择准确。3.对新闻事实的认识准确。 二、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采访的生命 从理论上来说,时效性指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发生之间的时间差(时距),同新闻面世以后激起的社会效果的相关量,即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距限度。 简单地说就是“新鲜、快速、简短”。 结构: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六要素: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括为“6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 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通讯社:新闻服务机构,即向其他新闻媒介提供新闻服务的机构。 四大通讯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法新社。 其他:塔斯社、新华社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 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2月14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苏省阜宁县广播站1983年6月25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诙谐有趣,它特有的幽默力量,比一本正经的说教有效的多。 那么,如何制作引人入胜的新闻评论幽默标题呢?首先要了解读者精神和物质上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发掘心理上的幽默敏感点,但最终还得利用一定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来激发读者对幽默敏感点产生共鸣。 三、评论标题的哲理性

2018年短评、编后(新闻评论)-word范文模板 (2页)

2018年短评、编后(新闻评论)-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 短评、编后(新闻评论) 一种简短的评论形式,一般配合新闻发表,评论新闻,或提出所包含的重要问题,或借题发挥。它的篇幅比评论短,内容更集中,分析更扼要简明。报纸上的短评、编后属于小型评论文章,起着画龙点睛、强调重点的作 用。《实例》一优化资本结构扩大试点18城市又增32“姐妹”本报讯记者莫新元报道:根据国务院有关“从1996年起,将18个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扩大到50个大中城市”的指示精神,又有32个城市进入了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行列。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在2月13日于南昌召开的“优化资本结构”扩大试点城市工作研讨班上指出,这一决策是新形势下加快和深化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自1994年2月9日国家经贸委第9部门选定18个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至今,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增资、改造、分流、破产。据对18个城市的最新统计,截至1995年底,18城市共增资减债101亿元,其中的9.36%是靠落实所得税收入返还政策实现的;18城市列入“双加”技改导向项目计划212项,总投资367亿元,专项贷款179亿元,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3.5%、30.6%和27.5%,技改投资向优强企业倾斜;18城市共从企业分离非生产性机构4218所,分流富余人员140.67万人;通过兼并破产,18城市共使646.28万元资产、770.37万平方米土地、16.4万职工得到优化配置,有103户企业依法破产终结。陈清泰说,扩大后的50个试点城市,包括了全国35个大中城市,大部分是省会城市。试点的目的在于要用较少的资本增量带动资本存量的盘活。因此工作重点要着眼于资本存量,用好现有的政策。据悉,今年城市试点工作分三阶段进行,4月底方案准备完毕,5月份进入实施操作阶段,年底前对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短评深化改革又一重要举措为什么要在若干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呢?因为这项试点对于当前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适应了当前从着眼于搞好单个国有企业向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转变的要求。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原有体制下形成的结构不合理问题已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必须要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而这种调整是不能以企业为单元来进行的,只能以城市为依托。其次,它适应了当前企业改革必须与各项配套改革相结合的要求。改革深入到今天,再就企业讲企业改革又难以奏效。诸如社会保障问题、结构调整问题、要素市场问题,以及健全规范中介组织问题等,都不是企业自身所能解决的,而城市作为一级政府和一级财政,则有可能在自己权限范围内综合配套地推进各项改革。第三,它适应了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和国有经济资本结构的要求。以城市和当地政府为依托,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双管齐下”,把推动企业转机建制与优化国有经济资本结构结合起来,是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