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sticalQualityControl:统计质量控制

StatisticalQualityControl:统计质量控制

StatisticalQualityControl:统计质量控制

浅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浅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论文关键词:统计统计数据统计资料统计人员质量控制 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失实的现象日渐严重,统计工作者应当本着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参与,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培训以及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等,以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使我们的统计工作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正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快速成长、扩长信息获取、识别、处理、转换、传递的准确性、效率与速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将愈来愈显著。企业要能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此同时发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高效的信息系统,一支能提供准确数据的素质过硬的统计队伍,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因此,作为提供信息的企业统计必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从总体上看,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因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失实的潜在危险性也就日渐严重,并将逐步暴露。对此,我们必须需要清醒的认识,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才却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下面就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1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企业统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信息不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高。所以,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银监发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银监 发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附件一: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 (试行) 本标准适用范围为根据《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第6号主席令)开展监管统计工作的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下文简称“银行”)。标准的总体框架包含5方面要素,分别为:组织机构及人员,制度建设,系统保障和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的监控、检查与评价,数据的报送、应用和存储。5方面要素下共有15项原则,每项原则下有若干具体标准,共61条标准。 (一)组织机构及人员 原则1 组织领导 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本行数据质量管理和监管统计工作,明确政策和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落实各环节责任。 具体标准: 银行董事会制定明确的政策,将本行数据质量管理纳入内控合规体系和战略规划之中,并定期对其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银行高级管理层确立数据质量管理的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明确职权和责任,定期对本行数据质量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并有效落实数据质量问责制。 银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行监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负责,亲自或委派领导班子成员(以下简称“主管领导”)组织领导监管统计工作,对制度性变革等重大监管统计事项能够及时研究部署,在资源调配方面予以充分支持和保障。 原则2 归口管理 银行对监管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确定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管理本机构的监管统计工作。 具体标准: 银行总行确定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授权其负责全行监管统计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总行归口管理部门根据授权负责制定全行监管统计工作制度和流程,提出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措施,协调和督促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做好监管统计工作,定期检查并发现监管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向主管领导报告。 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确定相应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级机构监管统计工作,在总行归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下,有效履行监管统计相关职责。 原则3 岗位设置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 统计数据质量是对整个统计工作最为公正的评价,是统计工作核心的内容。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的有效、准确,能够更好地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多方的需求。综合来看,我国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表现为……,需要有效的控制措施加以解决。 一、当前的统计数据质量主要问题表现 (一)质量控制规范缺位 由于质量控制的规范缺位,导致统计机构与用户及社会之间很难实现有效沟通,很多数据用户和社会各界对于统计工作的复杂性和不可避免的统计误差没有认识,关于统计对数据的质量采取的控制方法、控制的程度以及控制结果缺乏了解。因此,即使我国的统计一直非常重视统计数据的质量,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统计数据的用户和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质量仍然非常不满。 (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片面化 统计数据的全过程控制取得较大成功的经验和措施往往集中在几个项目领域,应用范围狭窄。多数统计数据质量缺少全程控制,很多环节出现疏漏。对调查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较高,但是在设计环节对数据需求考虑较少,数据的相关性得不到控制。而在人员方面,对于统计系统内部人员控制比较到位,但是对于统计系统以外的,占统计工作人员的基层人员却缺少控制。 (三)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系统不完善 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技术在统计工作和研究实践中应用并不广泛,而经常性的数据质量控制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偏于事后分析评估,事前工作做得不到位,分类预防控制措施不足,对误差模型的应用也很少。统计调查制度上对于事先控制措施,比如将填表要求中的逻辑审核关系、平衡关系应用于质量设计等内容比较少,而在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估工作中,对于将评估的结果或者结论应用在下一次调查方案的设计和改进方面,也没有充分的体现,事后的质量控制技术和数据的质量控制组织活动不能实现较好的结合。数据质量控制评估方法虽然已经制定,但是缺少具体的支持措施,比如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职权、义务不清晰,数据质量控制评估方法的具体应用不规范等。

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研究

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研究

【摘要】我国政府于2002年4月15日正式加入了数据公布通用系统。统计虽然“入世”了,但不论是与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相比,还是对统计核算和统计数据公布的国际准则的运作要求相比,我国的统计数据质量目前都还有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使我国统计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有必要对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国家统计局 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是衡量统计工作的核心指标。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今天,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统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统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统计信息的可利用性。统计数据质量低下将会直接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实现统计信息的准确、有效、全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统计数据质量的含义 传统的统计数据质量仅仅指其准确性,通常

用统计估计中的误差来衡量。但如今“质量”的概念被拓宽了,“统计数据质量”的概念也有必要拓宽。目前各国统计机构和有关国际组织对统计数据质量含义的解释和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分歧,对统计数据质量应涵盖哪几个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国从本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数据质量含义的理解出发,确定了不同的数据质量标准。如英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标准是准确性、时效性、有效性、客观性;韩国的质量标准则是适用性、准确性、时效性、可索取性、可比性、有效性。在我国,统计数据质量主要包括统计数据的核心质量、形式质量及延伸质量三大方面。 二、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计人员大胆探索,辛勤实践,在指标体系、调查方法、统计标准、技术手段、数据报送与处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推动了统计事业的发展。但是,浮夸风以及片面追求假、大、空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都违背了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阻碍了统计工作的发展。目前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统计数据失真。统计制度不够完善是造

统计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案例六统计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某纺织机械厂的主要产品之一是细纱机,也是该厂创效益、创外汇的产品。机梁是细纱机的主要零件,在细纱机中起着支承牵伸装置、导纱板升降装置、钢领板升降装置、纱架等部件的作用,其质量将直接影响细纱机装配质量。机梁自身结构属长向薄壁形,其长厚比达130∶1,极易产生加工变形,而技术精度要求高,其中主要技术特性值平面度要求仅为0.15mm。与同行业相比,为了减少切削,机梁毛坯加工余量仅为3mm,给加工工艺带来了难度,机梁数量大,每台细纱机有28根,每年需67000根机梁,机梁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该厂经济效益,而现在机梁质量波动较大,返修率较高。因此提高机梁一次合格率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案例目的】 充分利用统计质量控制中的旧七种工具找出质量问题,分析质量缺陷出现的原因,并制定对策计划和实施方案。 【案例分析】 1.现场调查 为了提高机梁一次投入产出合格率,质量管理小组对机梁整个加工工艺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产品加工工艺流程: 铸坯粗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铣机梁两里角尺铣机梁两里角尺凸肩面粗、精铣机梁两端面总长钻、攻机梁两角尺上螺纹及孔去毛刺(如图1所示) 1 粗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2 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3 铣机梁两条小平面 4 铣机梁两里角尺凸肩面 5 粗、精铣两端总长 6 钻、攻机梁角尺面上各螺纹及孔 图1 产品零件简图及加工工序 (1)寻找原因 为了寻找出现废品的原因,对500件机梁加工工序的一次合格率进行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 对各工序共产生的140件不合格品制成不合格品表(表2)和它的排列图(图2)。

粗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27 125 89.82 铣机梁两条小平面 5 130 92.86 铣机梁两里角尺凸肩面 5 135 94.43 钻、攻机梁角尺面上各螺纹及孔 5 140 100 N 140 图2 机梁不合格品排列图 4060100200 800 20 406080 100 98 27 5 55 N=140 140例不合格品A 类因素 累积百分比/% 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粗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铣机梁两条小平面 铣机梁两里角尺凸肩面 钻、攻机梁两角尺面上各螺纹及孔 关键工序机梁不合格品数/根 70% 89.28% 92.86% 94.43% 由图2可见,五道工序中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为出不合格品最多的工序。 (2) 寻找影响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 取118件由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工序所造成的不合格进行检测,得到精铣机梁工序不合格品表和它的排列图(如表3和图3所示)。 项 目 不合格品数/根 累积不合格品数/根 累积百分数/% 平面度0.15mm 88 88 74.58 垂直度0.16mm 15 103 87.29 直线度0.04mm 7 110 93.22 表面粗糙度Ra <2.5μm 5 115 97.46 厚度超差 2 117 99.15 其 它 1 118 100 图3 精铣机梁工序不合格品排列图 20 4060 80 88 7 521N=118118例不合格品A 类因素 累积百分数/% 平面度0.15mm 垂直度0.16mm 直线度0.04mm 表面粗糙度R a <2.5μm 厚度超差 精铣机梁两外角尺面不合格品数/根 15 74.58% 87.29% 93.22% 97.46% 99.16% 其他 由图3可见,工序平面度是影响精铣机梁两外角尺质量的A 类因素即为主要因素。

从统计流程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从统计流程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作为一名基层统计工作者,自己从事规模工业统计2年多的时间不算长,但是这两年却是规模工业统计发生深刻变革的两年,统计范围的变化,计算方法的变更,能源统计的变革。每一次制度改革,都关乎统计数据的质量,改革的好坏对于统计数据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统计改革的亲历者,抱着抛砖引玉态度,提几点自己对数据质量控制的思考,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鸣,甚至引出前辈、专家的大思考,对以后规模工业统计改革也能有所裨益。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事业的生命,我想从基层统计工作的流程入手,只有每个流程的质量都得到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才会有保障,通过流程解剖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笔者从事的是规模工业统计,就以规模工业统计为例。就规模工业来说,一张报表的完成基本上要经历报表收集—录入审核—反馈修改—汇总上报四个流程,规模工业最重要和最常态的报表是产值报表和财务报表,也就是我们行业通常所称的201表和202表,我就以此为例谈谈报表的四个流程,以此来揭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流程是报表收集。201表省统计局要求的上报时间是下个月的4号中午12点之前,为了能够顺利收集各区

县和企业报表,我们市统计局要求他们分别在2号和1号之前上报,县统计局收集报表就更加靠前了,通常都安排在月底之前上报。然而企业断帐的时间却不尽一致,部分企业要到下个月的上旬才能出初步数据,有些集团公司或总厂由于要收集下面分公司或分厂的数据,就难免还要晚一点。这里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一方面催着要报表,另一方面数据出不来,企业怎么办?要么先报个预计数应付一下,要么迟报或者拒报,但是迟报或拒报就会违犯《统计法》,面临处罚,所以通常企业都选择预计上报。众所周知,企业上报数据是我们统计数据的源头,源头上的数据把握不准,势必影响统计数据质量。但是如果要保证数据质量就要牺牲一些时效性,如何既保证准确性又不失时效性呢?这是当前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两难抉择。 统计报表的第二个流程是录入审核。这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一环,县市和企业上报的数据准不准确,报表内有没有逻辑错误,报表与报表之间有没有互相匹配和验证,都要靠我们这个流程来发现和纠正。这个流程的数据质量如何控制?就要靠我们的基层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和工作责任心。有些人认为,现在的报表处理都是通过电脑软件来进行,有电脑审核还会有什么错误审核不出来吗?统计工作者只要根据审核错误修改就是了,不需要太高的业务素养。其实不然,电脑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根据程序中的公式来

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导语:全面质量管理这一科学概论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费根堡姆和朱兰提出。发展至今,已经被许多制造业企业用来指导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在现代制造业已经不再陌生,许多人也在世界范围内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质量管理是由于商品竞争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发展的,是同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以及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从工业发达国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涉及的理论和所使用的技术预防方法的发展变化来看,它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质量检验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图示: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全面质量管理之质量检验管理阶段 质量管理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普遍采用手工

作坊进行生产,加工产品和检查质量没有合理的分工,生产工人既是加工者又是检验者,这阶段的管理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因此,在20世纪前质量管理还没有形成科学理论。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F.W.T aylor)根据18世纪末工业革命以来大工业生产的管理经验与实践,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创立了“泰勒制度”。泰勒的主张之一就是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于是检查产品质量的职责由工人转移到工长手中,就形成了所谓的“工长的质量管理”。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公司的发展,工长已无承担质量检查与质量管理的职责,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检验人员和部门,并直属经理(或厂长)领导,由他们来承担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负责全厂各生产部门的产品(零部件)管理工作,形成了计划设计、执行操作、质量检查三方面都各有专人负责的职能管理体系,那时的检验工作有人称它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即依靠检验手段挑出不合格品,并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而已,管理的作用非常薄弱。 产品质量检验阶段的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严格的检验程序来控制产品质量,并根据预定的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判断。检验工作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主导思想是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 产品质量检验阶段的长处在于:设计、制造、检验分属三个部门,可谓“三权分立”。有人专职制定标准(计划),有人负责制造(执行),有人专职按照标准检验产品质量。这样产品质量标准就得到了严格有效的执行,各部门的质量责任也得到严格的划分。 二、全面质量管理之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企业迫切需要解决“事后检验”的弱点,这就在客观上为把数据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引入质量管理领域创造了条件。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和质量管理专家就注意到质量检验的弱点,并设法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去解决这些问题。1924年,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控制产品质量的“六西格玛”法则,即后来发展完善的“质量控制图”和“预防缺陷”理论,其目的是预防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认为质量管理除了具有对产品质量检查监督的职能之外,还应具有预防产生不合格品的职能。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最新范文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失实的的现象日渐严重,统计工作者应当本着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参与,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培训以及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等,以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使我们的统计工作更好的地为现代社会经济服务。 正文 现代经济正步入以世界统一市场为标志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轨道,企业的成败,取决于信息获取、识别、处理、转换、传递的准确性、效率与速度。因此,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将愈来愈显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企业要能在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此同时发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高效的信息系统,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内外信息。因此,作为提供信息的企业统计必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我们***系统来说,随着”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的形成,以行政区划为单一的卷烟市场割据将很快被打破,搬掉门槛推倒墙是大势所趋。再下一步就有可能是***专卖法的取消,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行业也将马上面临着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要有一支能够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者提供准确数据的素质过硬的统计队伍。

近年来,我国统计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因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失实的潜在危险性也就日渐严重,并将逐步暴露。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下面就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企业统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亦然。所以,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对统计资料的两项基本要求。其中,准确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它确定着统计资料是否有效和价值的高低,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标志。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据,相互矛盾的统计数据,给决策者以错误的信号,将会误导决策和调控,对企业的发展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统计工作者必须以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统计数据为对象,以消除统计数据的差错为目标,千方百计搞准统计数据,达到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目的。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1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 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将全面质量管理中应用的统计方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本节将要介绍的七种统计分析方法是他的这种分类中的初级统计分析方法。 日本规格协会10年一度对日本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情况作抽样统计调查,根据1979年的统计资料,在企业制造现场应用的各种统计方法中,应用初级统计分析方法的占98%。 由此可见,掌握好这七种方法,在质量管理中非常之必要;同时,在我国企业的制造现场,如何继续广泛地推行这七种质量管理工具(即初级的统计分析方法),仍然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 一、排列图 排列图法又叫帕累特图法,也有的称之为ABC分析图法或主项目图法。它是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行质量改善,从而提高质量,以达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故称排列法。由于这种方法最初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特(Pareto)用来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状况的,他发现少数人占有社会的大量财富,而多数人却仅有少量财富,即发现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关系。因此这一方法称为帕累特图法。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将此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作为在改善质量活动中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在应用这种方法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时,通常是将影响质量的因素分为A、B、C三类,A类为主要因素,B类为次要因素,C 类为一般因素。根据所作出的排列图进行分析得到哪些因素属于A类,哪些属于B类,哪些属于C类,因而这种方法又把它叫做ABC分析图法。由于根据排列图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项目,故有的亦把它叫主项目图法。 所谓排列图,它是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所构成的图。其一般形式如图1所示,其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即项目),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到右排列;两个纵坐标中,左边的那个表示频数(件数、金额等),右边的那个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直方形表示影响因素,有直方形的高度表示该因素影响的大小;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这条曲线称为帕累特曲线。 二、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法是一种系统地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问题原因的简便而有效的图示方法。因其最初是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于1953年在日本川琦制铁公司提出使用的,故又称为石川图法。由于因果图形似树枝或鱼刺,故也有称之为树枝图法或鱼刺图法。另外,还有的

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质量检验阶段

①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②食品质量特性包括产品质量特性,过程质量特性,体系质量特性。 ③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计划,执行,检查,分析特点:大环套小环,层层推进;形成标准;形象感强。④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全过程控制,全员性多种方法的质量管理。⑤产品质量的波动分:为正常波动,异常波动,分别由偶然因素和系统因素引起的。由液体灌装机的正常磨损引起的质量波动属于正常波动;饮料配方错误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属于异常波动。⑦质量管理七大工具: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⑧控制图的工作原理是小概率事件,判异准则一般可2类分别为点子出界即判异和界内点子排列不随机即判异。HACCP系统的七大原理:危害分析和预防措施,确定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限值(CL),关键控制点监控,纠偏行动(纠正措施),验证程序,记录保持程序. ⑨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纳入了下列公认的四个关键原则相互沟通,体系管理,前提方案,HACCP原理。 1.食品质量:食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性总和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GMP:是良好操作规范的简称,是保证食品具有高度安全性的良好生产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对其定义为:生产符合食品法规所必须遵守的,经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机构认可的强制性作业规范. 4.关键控制点:是食品生产中的某一点,某个步骤或某个过程,通过对其实施控制,能预防,消除或最大程度的降低一个或几个危害. 5控制点:能够控制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的任何点步骤和过程. 6.纠编行动:当关键控制点从一个关键限职发生偏离时采取的行动. 7.危害:对健康有潜在不利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性因素 .8.HACCP:计划:在HACCP原理基础上编制的文件,描述必须遵守的文件来确保一特定加工过程和程序的控制 9.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 10.食品链:从初级生产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和操作的顺序,涉及食品及其辅料的生产、加工、分销、贮存和处理. 11.食品安全:食品在按照预期用途进行制备和(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的概念. 12关键限值(CL):是一个CCP 相联系的每个预防措施所必须满足的标准,它是确定食品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的界限,也就是说关键限值是一个数值,而不是一个数值范围,关键限值必须是一个可测量的因素,便于进行常规控制,区分可接收和不可接收的判定值.

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

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 工业增加值总量、增长速度下算一级,按季联审。每季联审时,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相关指标速度倒推法、结构比例趋势法进行行业总量的控制,或者用占全州的行业比重进行总量控制。对于波动较大的极端值要进行重点监控,要对相关基础数据进行严格评估,对使用的相关系数进行多年度的对比分析判断,从而避免特异值的产生。 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范围包括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和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市、县(口岸)统计局工业统计数据审核评估采用办法:(一)对比分析的方法。根据报告期与历史同期数进行比较,包括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根据数据动态趋势、水平变化情况对数据准确度做出基本判断。如:与历史数据对比分析,利用平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相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利用结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参照其他地区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等。(二)与部门进行核对和咨询。如行业分组主要总量和平均指标,财政、税务主要数据,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电量、煤炭等。(三)利用典型资料和调查进行分析评估。如了解比较熟悉的企业和部门的一些关键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如增加值率,主要工业产品的价格、能力、人均工资等,或搞一些小型的抽样调查等办法去分析评估等。(四)利用专家经验分析判断一些难以确定的统计数据。(五)进行数据质量抽查评估。根据情况采取随机抽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不定期进行基层和企业数据质量抽查,分析评估数据质量的可靠性。 数据质量审核要点 (一)审核企业范围 1.规模以上企业统计范围原则上以年报清查企业调查单位确定的名录库为准。年报时进行企业清查,依据年报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标准确定年报各表种及次年定期报表统计范围。 2.统计范围确定后要严格管理,不得随意调整。企业范围的变动主要有以下

浅谈统计质量控制概述

浅谈统计质量控制 摘要: 统计质量控制(SQC)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质量管理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将结合我公司的质量控制现状,将就全面质量管理中的统计质量控制在工程中的运用,提出简单的看法,和大家交流。 关键词: 统计质量控制、SQC、全面质量管理 一、统计质量控制概述 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先对统计质量控制做一个简要的概述。 (一)什么是统计质量控制 统计质量控制(SQC)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管理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利用现代统计学的先进方法,不但为过程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也使过程控制的数据分析结果成为企业领导决策的主要信息依据。

(二)统计质量控制的内容 统计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包括假设检验、试验设计(单因素、多因素)、测量系统分析、过程能力分析、回归分析、抽样、失效模式分析、以及一些非常重要的、经常用于质量控制的QC工具等等。到了20世纪末,随着质量管理发展到更高的阶段,一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例如:JIT生产、六西格玛等都加入了统计质量管理的行列。 二、天源科创工程中心质量控制现状 天源科创是一个新兴的公司,经过了几年扥发展,正在逐步壮大,目前也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由于我们公司是个新兴的公司,因而在各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完善的环节。在质量控制方面,我们工程中心的质量控制目前主要以比较原始的检验为主要手段。其质量检验主要分为来料检验(IQC)、过程中质量检验(IPQC)和成品检验(FQC)三部分。其中,来料检验(IQC)和过程中质量检验(IPQC)主要依靠分包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控制,而成品检验(FQC)主要依靠政府部门质检站负责。 质量管理,要求我们用事实说话、数据说话,因此,在质量管理中,大多需要用数据来支持决策,这就需要我们对工程施工中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加以归类,为我们的决策提供支持。在这方面,由于我们质量管理刚刚起步,因此,在质量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还不够完善。 在现代质量管理中,质量检验,只是非常基础的一部分,而高质量的质量管理,不仅仅需要做好质量检验方面的内容,还需要利用质量信息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分析、改进和控制。在这方面,由于我们公司处于刚刚起步的快速发展阶段,因而对于质量信息的统计,以及利用质量信息进行分析、改进的工作目前还处于真空,尚未加以应用。 三、天源科创工程中心质量控制中的问题 进入公司几个月来,尤其是两次去项目现场出差的经历,让我接触到了工程中心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在建立体系、推行体系运行的过程中,我更是接触了工程质量控制上的很多内容。从我目前接触的内容来看,我认为,我们天源科创工程中心的质量控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完整版)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 K■ MU&a ■■—■ ■ ■■■:Kdi^H ■:■■■ ?■ —■ b ■ ■ !■ ■ ■ M ?■H.^Ba N ■:M ■! ■ ■ ■ ■ ■ MM ■■KJ 质量管理的发展,按照所依据的手段和方式来划分,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质量检验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就是说通过严格检验来控制 和保证转入下道工序和出厂的产品质量。 1、操作者的质量管理:二十世纪以前,产品的质量检验,主要依靠手工操作者的手艺 和经验,对产品的质量进行鉴别、把关。 2、工长质量管理:1918年,美国出现了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强调工长在保 证质量方面的作用。于是执行质量管理的责任就由操作者转移到工长。 3、检验员的质量管理:1940年,由于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职能由工长转 移到专职检验员。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的检验部门,配备有专职的检验人员。用一定的 检测手段负责全厂的产品检验工作。 专职检验的特点就是三权分立”,即有人专职制定标准;有人负责制造;有人专职检验产品质量。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在产品中挑废品、划等级。这样做虽然对保证出厂产品质量方 面有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 其一,出现质量问题容易扯皮、推委,缺乏系统的观念; 其二,只能事后把关,而不能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作用,待发现废品时已经成 为事实,无法补救; 其三,对产品的全数检验,有时在技术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如破坏性检验),有时在经济上是不合理、不合算的(如检验工时太长、检验费用太高等)。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这些缺点也就越来越显得突出。 第二阶段为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军需品的特殊需要,单纯的质量检验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因此, 美国就组织了数理统计专家在国防工业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数理统计专家就在军工生产 中广泛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生产过程的工序控制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保证和改善了军工产品的质量。后来又把它推广到民用产品之中,这给各个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在生产工序间进行质量控制,预防产生不合格品并 检验产品的质量。在方式上,责任者也由专职的检验员转移到由专业的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这标志者事后检验的观念改变为预测质量事故的发生并事先加以预防的观念。 由于这个阶段过于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 是统计学家的事情”,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的普及推广。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

附件一: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 (试行) 本标准适用范围为根据《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第6号主席令)开展监管统计工作的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下文简称“银行”)。标准的总体框架包含5方面要素,分别为:组织机构及人员,制度建设,系统保障和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的监控、检查与评价,数据的报送、应用和存储。5方面要素下共有15项原则,每项原则下有若干具体标准,共61条标准。 (一)组织机构及人员 原则1 组织领导 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本行数据质量管理和监管统计工作,明确政策和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落实各环节责任。 具体标准: 1.1银行董事会制定明确的政策,将本行数据质量管理纳入内控合规体系和战略规划之中,并定期对其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1.2银行高级管理层确立数据质量管理的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明确职权和责任,定期对本行数据质量管理水平进行评估,

并有效落实数据质量问责制。 1.3银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行监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负责,亲自或委派领导班子成员(以下简称“主管领导”)组织领导监管统计工作,对制度性变革等重大监管统计事项能够及时研究部署,在资源调配方面予以充分支持和保障。 原则2 归口管理 银行对监管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确定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管理本机构的监管统计工作。 具体标准: 2.1银行总行确定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授权其负责全行监管统计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2.2总行归口管理部门根据授权负责制定全行监管统计工作制度和流程,提出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措施,协调和督促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做好监管统计工作,定期检查并发现监管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向主管领导报告。 2.3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确定相应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级机构监管统计工作,在总行归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下,有效履行监管统计相关职责。 原则3 岗位设置 银行在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业务部门设立相应的监管统计岗位,岗位职责明确,并配备能满足岗位履职所需的资源。 具体标准: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2007-02-02 21:54:44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失实的的现象日渐严重,统计工作者应当本着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参与,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培训以及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等,以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使我们的统计工作更好的地为现代社会经济服务。 正文 现代经济正步入以世界统一市场为标志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轨道,企业的成败,取决于信息获取、识别、处理、转

换、传递的准确性、效率与速度。因此,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将愈来愈显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企业要能在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此同时发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高效的信息系统,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内外信息。因此,作为提供信息的企业统计必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我们××*系统来说,随着“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的形成,以行政区划为单一的卷烟市场割据将很快被打破,搬掉门槛推倒墙是大势所趋。再下一步就有可能是××*专卖法的取消,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行业也将马上面临着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要有一支能够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者提供准确数据的素质过硬的统计队伍。 近年来,我国统计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有

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因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失实的潜在危险性也就日渐严重,并将逐步暴露。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下面就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企业统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亦然。所以,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对统计资料的两项基本要

统计质量控制(WHUT)

《统计质量控制》课程总结 参考书: ·《质量管理》杨小杰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质量管理(第四版)》韩之俊著. 科学出版社. ·《质量管理学》程国平主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与统计过程控制》系列何晓群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过程;程序;产品;质量 过程:系统从一个状态(始态)往另一个状态(终态)发展所经过的程序和阶段 ·一组将输入,转化成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包含三个要素:输入,控制,输出 产品:过程的结果 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明确某项活动的目的和范围,明确5M1H(做什么,为什么做,如何做,谁来做,何时何地做),明确所需的资源,明确如何进行控制与记录 ·程序的规范性功能,使程序处于受控状态,但维护既定的途径,有时和创新是相背离的,所以要不断改进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关键词:固有,特性,要求)(物有所值,物美价廉) 2质量管理 2.1活动内容 1>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 质量策划·制定质量目标,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3> 质量控制·设定标准,测量结果,判断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防止再次发生 4> 质量保证·满足要求,得到信任 5> 质量改进(持续改进)·不断制定改进目标,寻找改进机会 2.2发展阶段 1> 操作者的质量管理(经验标准)(工人) 2> 质量检验阶段(事后检验,全检)(工长/检验员) 3>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事前控制)(质量控制工程师) 4>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经营) 2.3基本原理 1> PDCA循环(戴明):内容;特点;十四点 2> 质量螺旋曲线(朱兰):全过程13个环节 3> 质量循环(桑德霍姆):8项质量职能

农业专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docx

农业专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 一、适用范围 1.对象:农业统计调查。 2.内容:包含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相关报表。 3.指标:本办法所指的统计数据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农产品价格及中间消耗;主要畜禽产品出(存)栏量;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发展速度等农业统计调查主要指标。 4.时期:农林牧渔业生产季节、季度、年度。 二、质量管理 (一)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制定的统计调查制度所规定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调查表式,按照经批准的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时间、范围、方法,采集有关农业统计数据。 全面统计报表。主要包含各项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季节报、畜牧业生产情况、农林牧渔业产值、增加值。全面统计报表数据要确保数据来源为制度规定来源,由于农林牧渔业产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表由多项指标综合计算,以下对农林牧渔业产值数据采集规范统一: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及发展速度由农产品产量、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缩减指数、农产品中间消耗率核算取得。 (1)农产品产量:农产品产量须采用方法制度规定的法定数据。要求以抽样调查定案的数据,必须使用抽样调查定案数。其余数据采用省统计局和有关部门认定的统计数据。 (2)农产品价格:按照市统计部门报省核准后下发的农产品生产价格。特殊农产品价格必须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 (3)农产品价格缩减指数和农产品中间消耗率:按照州统计部门报省核准后下发的农产品价格缩减指数和农产品中间消耗率。

(二)数据审核 1.资料完整性审核。报表调查范围是否全面,调查单位是否完整,调查指标是否缺漏。 2.资料来源审核。数据是否来源于制度规定的采集渠道,源头数据是否被擅自更改。 3.表间表内平衡关系审核。严格按照制度报表规定的平衡关系进行审查,保证各项指标平衡关系正确。计算机审核时,必要性审核出现错误的内容必须查实纠正或做解释说明,其他错误类型应核查确认并进行说明。对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存疑数据、差错,应及时通知到基层,不得自行变更。 4.逻辑关系审核。主要保证指标间逻辑协调,符合我州和当地实际情况。如农作物单产水平、牛羊出栏率、畜牧业存栏结构、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产值、增加值增速与产量增长趋势、与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相符。 5.年度间纵向比较审核。在正常年景下不出现异常的大起大落。 6.地区间横向比较审核。本区域内生产条件、情况相近的单位同一指标增减趋势和幅度及生产水平不出现较大差异。 (三)数据分析与检查 1.工作质量检查。通过基础工作检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对报表制度、调查方案和基础工作操作规程等的执行情况,对数据搜集、录入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对调查数据的可信度作出判断。 2.报表数据逻辑关联关系检查。农业统计报表内部和报表间内存在逻辑性和相关性。尤其报表间的相关性是检查调查资料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1)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增速。粮油产量、蔬菜产量、畜禽出栏量等各项产量增长情况是计算可比价产值增速的关键因素,计算可比价产值增速要充分考虑各项农产品产量增长对产值增长的贡献度。 (2)设施农业(种植业)面积。设施农业调查中,蔬菜设施面积要和蔬菜产量统计表的数据相匹配。

质量管理学阶段练习

质量管理学阶段练习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 1.( D )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构成的集合。 A样品B总体 C样本容量D样本 2.质量管理中常见的离散概率分布有(ABC )。 A超几何分布 B 二项分布 C 泊松分布 D 正态分布 3.分层随机抽样的优点是( A )。 A样本代表性好B随机性最好 C抽样手续比较简单D以上都不对 4.关于正态分布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B )。 A 对称、单峰的曲线 B 由位置参数和形状参数决定 C 曲线越陡,数据离散程度越大 D 以上都正确 5.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控制图界限都是采用(C )来确定控制界限。 A ±σ B ±2σ C ±3σ D ±4σ 6.当过程能力指数大于1.67时,工序控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B )。 A 增加检验频次 B 降低设备精度要求 C改进工艺 D 不必采取措施 7.利用不合格品数控制工序质量的控制图称为( D )。 A 缺陷数控制图 B 缺陷率控制图 C 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D 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8. 过程能力指数越大,则质量特性值分布的曲线越( A )。 A 陡峭 B 平缓 C 保持对称 D 没有直接的影响 9. 控制图判断异常的准则分为(AC )两大类。 A 点出界就判断异常 B 连续25点有1个点出界 C 界内点排列不随机判断异常 D 界内点连续递减或递增 10. 平均值-极差控制图的优点有(AB )。 A适用范围广B灵敏度高 C精度高D简单直观

11. 过程能力决定于以下几种质量因素(ABCDE )。 A人B料 C机D法 E 环 12. 计数值控制图有(BCD )。 A平均值-极差控制图B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C不合格品率控制图D缺陷数控制图 13. 控制图分为( A )和控制用控制图两类。 A分析用B技术用 C管理用D统计用 1. 数批产品在初次检验时发现的平均不合格品率即为( A )。 A过程平均不合格品率B不合格品率 C批不合格品率D产品批 2. ( B )是用预先规定的抽样方案对批进行初次检验,判为合格的批直接接收,判为不合格的批经过全数检验,将批中不合格品挑出换成合格品后再提交检验的过程。 A计数序贯型抽样检验B计数挑选型抽样检验 C百分比抽样方案D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 3. “三检制”是将(BCD )结合起来进行过程质量检验的一种管理制度。 A 复检 B 自检 C 互检 D 专检 4. 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包括(ABD )。 A进货检验B工序检验 C巡回检验D完工检验 5. OC曲线的影响因素包括(AB )。 A 批量N B 样本容量n C 批合格判定数A D批不合格率p 6. 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适用于(ABCD )。 A连续批产品B库存品复检 C工序管理和维修操作 D 以上均可 7. 以下关于质量功能展开正确的论述有(ABCD )。 A可以提前发现和展示后续过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和瓶颈B源于日本 C产品从概念产品阶段向具体设计阶段过渡的支持工具D以上都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