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2012年肇庆学院专插本考试大纲(教育原理)

_2012年肇庆学院专插本考试大纲(教育原理)
_2012年肇庆学院专插本考试大纲(教育原理)

教育原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

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识记)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教育学的萌芽:孔子《论语》《学记》古代最早一部教育专著教育学的形成:1 、夸美纽斯《大教育论》是西方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2 、洛克《教育漫画》

3 、卢梭《爱弥儿》

4 、斯宾塞《教育论》

5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传统教育学派: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派:杜威

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1 、卢梭《爱弥儿》儿童中心论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现代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 、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2、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3 、布鲁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识记)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识记、理解)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教育措施)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识记)笔记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古代教育特点: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2、具有鲜明的阶段性与严格的等级性

3、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了教育内容

4、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形成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对立

5、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道体罚、棍棒纪律

6、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7、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现代教育的特点: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2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在由理想走向实践

3 、教育走向大众化,逐步实现教育的普及化,国家实行强迫的义务教育

4 、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5、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6 、学校由限制和封闭逐步走向多元和开放(民主性、终身性)

7 、宗教对学校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识记)P115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广义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识记、理解)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2、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

4、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及其组织形式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 3、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5、决定着教育的管理体制 文化传统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观念 3、影响着对教育的需求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理解)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可以直接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通过培养人才直接为政治服务

2、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现代化 3 、促进政治民主化

4、制造政治上的舆论与思潮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1 、有利于对社会主流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2 、有利于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3、有利于文化的创新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识记)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指的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 经济、文化等其他社会现象的性质。

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 、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2 、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

3 、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4 、教育具有继承性

5、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识记)

人的发展涵义;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的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积极变化和完善过程。 人的发展特点;

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P169

1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2 、顺序性

3 、不平衡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理解掌握) P173-183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和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物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物质对不用机能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同,随着机能的复杂度增大而呈递减的趋势

4、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

5、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2、决定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4 、决定着受教育权

2、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4、影响着教育管理体制

2、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方法 4、具有经济效益

4、个别差异性

6、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个体发展的资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

2、环境对人的影响既取决于环境自身,也取决于个体的发展水平

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个体实践活动(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活动是个体的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

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解掌握)P183-187 学校教育的内涵;学校教育是一种自觉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又分自发的社会环境和自觉的社会环境。自发的社会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自然性和渗透性。无意识,无目的,无计划,无组织,非人为的环境。自觉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 、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

2 、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

3 、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发展的潜能

4 、发展人的个性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效的条件。

1、从学校内部看,取决于学校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业性、基础性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教师能否敬职爱业、师生主体间性的体现;教育中主体性。

2、从学校教育外部看,取决于社会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一致性的程度;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取决于社会政府对教育的理解和重视,是否具备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等等。

第五章教育目的(重点之重)P328

一、教育目的的概述(识记、理解)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1、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

2 、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依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包括教育性质、教育目的、实现目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实现程度的核心教育目的的作用;P333-337 加资料

1、规范作用

2、期待作用

3、标准作用

4、依据作用

5、激励作用教育目的的类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P338-343 加资料

1 、社会本位论2、个人本位论 3 、文化本位论 4 、生活本位论

(详情看资料)

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资料)良好教育目的的特征:教育目的应能与实际的教育情境紧密联系;教育目的的确定应能与社会所要求的人才培养标准紧密相联;教育目的要具有在教育活动中得到检验的可能性。

1、教育目的的性质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直接决定的

2、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3、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

4、教育目的的确定也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理解应用)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P366-369

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2、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3、坚持教育目的的“两个服务”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4、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目的一贯坚持的原则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全面发展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详细看资料)

第六章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的概述(识记、理解)P382-387 教育制度的概念;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制约教育制度的因素。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简称学制,它反映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制确立的依据;

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

3 、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4、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发展

现代学校制度的类型及变革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理解、应用)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七章教师与学生任务、

P392-418

一、教师(识记、理解)P189-

教师的概念;

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思想品德向年青一代传播人类知识财富和思想意

识,并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专职人员。教师的地位;教师的地位取决于自身的作用与社会支持(主要是经济)当然在不同社会,教师有不同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作用;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1、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复杂的 2 、劳动任务3、劳动过程4、劳动手段

(二)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

2、表现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

3 、表现在教育机智上

4 、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智慧

(三)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1、教师劳动工具的主体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3、教师的人格、学识、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隶属于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

(四)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五)教师劳动的合作性1、师生双

边的共同活动中体现出合作性教师的职责、角色和形象;P198

教师的专业素质。P218

1、专业信念 2 、专业人格

二、学生(识记)学生的基本属性;P246

(一)学生是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3、具有生命独特性的人

(二)学生是儿童

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3、学生需要得到成人的教育与关怀

(三)学生是学生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3、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5、学生具有“学生感” 学生的社会地位;P

2、在教师之间的分工中体现合作性

3 、专业知识

4 、专业能力

2、学生是具有能动性、主体性的人

2、学生处于发展的过程中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4、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P254

1、身体素质得到改善,生理成熟提前 3、平等意识增强,富有宽容精神 5、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 7、传播媒介对儿童的不良影响增多

三、师生关系(识记、理解、应用) 师生关系的概念、特点、类型; 笔记 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等 师生关系的特点:

类型:强硬专断型 仁慈专断型 放任自流型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的策略。

第八章 课程

一、课程概述(识记) P467 课程、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 笔记加书本 课程:课程通常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安排 课程标准:

教科书: P480 又称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接受能力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课程理论的发展;

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理解) 课程目标的设计; 课程内容的设计。

三、课程改革(理解、应用) 笔记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1、 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

2、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3、 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4、 发展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

改革。 笔记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播(情感、态度、认知)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现状

5、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级别与选拔的功能

6、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

第九章 教学

一、教学概述(识记) P530-533 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教学:狭义上是专指在学校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双边活动。 教学的意义:

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理解、应用)

1、教学过程的性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

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2、注重个人发展,追求自我完善 4、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6、心理问题增多

民主型

传授/ 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问题/ 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3、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

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三、教学原则(识记、应用)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是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

要求:a、保证教学的科学性b、发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

c、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必然联系的教学规律的反映)

要求:a、书本知识的学习,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b、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

c、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3、直观性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求: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b、主观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启发性原则(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求: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c、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d、发扬教学民主

5、循序渐进原则(是由科学知识本身的系统性与结构性;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与阶段所决定)

要求:a、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b、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C、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6、巩固性原则(依据记忆的规律来制定)

要求:a、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b、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C、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d、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提高巩固效率

7 、因材施教原则

a、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b 、丰富、多样化、多元的教育教学环境及方法、作业及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识记、应用)

1 、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的选择: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五、教学组织形式(理解)

1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

A、教学的准备(备课)

B、教学的实施

广东专插本政治理论12年与13年政治考纲变化对比【新增考点汇总】

2012年本科插班生考试《政治理论》考纲新增考点汇总: 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新增点)(应用) ⑴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⑸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 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新增点)(应用) 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 1.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 明确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这是因为: ⑴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⑵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2.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这就是实行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3.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城市居民委员会是中国城市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在城市基层实现直接民主的重要形式。 1982年,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首次写入中国宪法。 198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城市居民委员会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 4.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专插本政治考纲整理资料

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时代背景、历史背景、现实依据) 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科技革命成为时代潮流。 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历史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和世界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演变。 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邓小平理论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性结合的第二大理论成果。这一成果形成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这一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始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为能够指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他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3.毛泽东思想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大理论成果。这一理论形成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革命自己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去恶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他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中国共产和中国人民把它成为毛泽东思想。 4.苏联模式 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用按劳分配取代资本剥削,用劳动者的权力取代剥削者的特权,在思想文化领域用集体主义取代个人主义。 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党的十二大 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党的十三大 7.两个时代的不同特点 8.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由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 两次历史性飞跃:我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历史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始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酝酿产生时期 第二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的形成。从1982年党的事儿达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框架的时期。 第三阶段: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的时期 第四阶段: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992年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邓小平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10.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色

2017政治理论专插本考试大纲2016.12.29

2017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专插本考试大纲 《政治理论》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试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任度、较高的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政治理论是所有报考本科插班生考生必考的科目。 Ⅱ.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基本要求 注重考查考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及其运用,考查考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理解和把握,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现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对本课程有关名词、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正确记忆。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和解释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现象,运用有关理论说明现实问题。 政治理论科目考试包括时事政治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部分。 时事政治考试范围是: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的知识范围如下: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考核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2013年简答)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2014辨析)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2011年辨析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6)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8)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6年论述) 3.应用 (1)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2015年简答) (3)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近代中国国情、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3)新民族主义革命的实践基础。

2021年年《刑法学》考试大纲(专插本)

广州商学院2021年本科插班生考试 《刑法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与试题命题的原则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考试(以下简称“插班生考试”)《刑法学》科目的考试,是普通高等学校(含离职班和各类成人高校从普通高考招生的普通班)应届和往届专科毕业 c 生,以及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国民教育系列获得大专毕业证书的人员,升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就读的全省统考科目。 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插班生《刑法学》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 1.命题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目标和考核内容,考试命题应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识记为10%,理解35%,应用55%。 3.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易约占20%,较易约占30%,较难约占30%,难约占20%。 Ⅱ.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可参见题型示例)。根据考核的要求,适当安排各种题型数量的比例,达到考核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水平和能力。 Ⅲ.《刑法学》的考核内容和要求 《刑法学》在考查刑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刑法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法律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一章刑法概说 考试知识点:刑法的概念、刑法的性质、刑法的解释。 考试要求:

专插本政治理论

一、考试基本要求 注重考查考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及其运用;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现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二、考核内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对本课程有关的名词、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正确记忆。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和解释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现象,运用有关理论说明现实问题。 政治理论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时事政治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部分。 (一)时事政治考试范围是: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的内容范围如下 前言 一、考核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三)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 2.理解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3.应用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2)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考核知识点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理解 (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4)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3.应用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2)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2017年广东专插本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及详解

2017年广东专插本考试《政治理论》真题 (总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申报的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的是( ) A 二十四节气 B 春节 C 太极拳 D 客家居民建造技术 答案:A 解析: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 2016年3月20日,我国首个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的重大基础科研项目,正式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启动其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这个科研项目的名称是( ) A 天眼计划 B 射电望远镜计划 C 天琴计划 D 引力透镜计划 答案:C 解析:我国首个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的重大基础科研项'目"天琴计划"于2016年3月20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奠基,正式启动了其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3. 2016年1月12日,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的文化产业并购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230亿元人民币)收购( ) A 美国米老鼠影业公司 B 美国好莱坞影业公司 C 意大利佛罗伦萨影业公司 D 美国传奇影业公司 答案:D 解析:2016年1月12日,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100%股权。 4. 2016年9月4日,二十国基团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这次峰会的主题是( ) A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B 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C 携手建设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 D 共同行动以实现包容和稳键增长 答案:A 解析: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5. 2016年9月15日,樊英国政府宣布批准欣克利角核电项目,该项目位于英国西南部萨默塞特郡,是英国近20年来建设的首座核电站,由三国合作完成,这三国是( ) A 美国、英国、德国 B 中国、英国、法国 C 中国、英国、美国 D 中国、英国、德国 答案:B 解析:2016年9月15日,英国政府宣布批准欣克利角核电项目,该项目位于英国西南部萨默塞

《新闻理论》考试大纲-专插本

2020年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新闻理论》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新闻理论》课程是新闻学基础理论课程,指导学习者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新闻传媒整体运作的规律和效果,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技能提供帮助。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设置目标: 第一,让学生了解新闻学和新闻理论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概念; 第二,使学生养成较好的理论概括和思辨能力,以及理论探索的兴趣; 第三,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理论观察、分析新闻现象和具体案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闻学与新闻工作的关系、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世界各国新闻学的主导理论;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世界各国新闻学的主导理论。 第一章新闻活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理解什么是新闻活动,以及新闻活动发展的历史,掌握新闻活动产生的原因以及新闻活动的三种渠道。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新闻事业、新闻活动,“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新闻活动的三种渠道。 第二章新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和掌握新闻的两种定义、新闻的基本特点、新闻的本源、新闻的五个构成要素、新闻的类别。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新闻的定义,报道的概念、新闻的基本特点,新闻本源、新闻来源,新闻的五要素、软新闻、硬新闻。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点,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掌握新闻与宣传异同,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掌握舆论的定义与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信息、宣传、舆论的定义。新闻与宣传的区别,宣传效益的决定因素;舆论的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掌握几种传播方式的特点,西方报纸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掌握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及定义;了解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历史。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定义。 第五章互联网与新媒体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兴起,互联网与新媒体引发的新问题,传媒的新业态。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新媒体的特点,互联网被誉为“第四次传播革命”的原因,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定义;21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两个舆论场。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16-18世纪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掌握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情况。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四大传播工具的特点。 第七章新闻媒介的性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和掌握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理解新闻事业的阶级性;理解和掌握中国新闻事业的基础性质和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的个性、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和掌握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介的正效应和负效应,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了解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

《行政管理学》专插本考试大纲

精心整理 2018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考试科目行政管理学)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办公培养1(1)(2) (3)2(1)(2)(3)1(1)(2)(3)(4)(5)2(1)(2)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了解) (3)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了解) (4)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了解) (5)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掌握) 第三章行政职能 1、考试内容 (1)行政职能概述 (2)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 (3)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2、考试要求 (1)行政职能概述(重点掌握) (2)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掌握) (3)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了解)第四章行政组织 1、考试内容 (1)行政组织概述 (2)行政组织理论 (3)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 2、考试要求 (1) (2) (3) 1 (1) (2) (3) (4) 2 (1) (2) (3) (4) 1 (1) (2) (3) 2 (1) (2) (3) 第七章公共预算(了解) 第八章行政信息 1、考试内容 (1)行政信息概述 (2)行政信息管理的内容 (3)行政信息开发利用 2、考试要求 (1)行政信息概述(掌握) (2)行政信息管理的内容(掌握) (3)行政信息开发利用(了解)

政治专插本真题

(2012年变更部分请看黑体字说明) 政治理论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又称专插本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政治理论》是所有报考本科插班生考生必考的科目 Ⅱ.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基本要求 注重考查考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及其运用,考查考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理解的把握,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现阶段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对本课程有关的名词一、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正确记忆。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象,运用有关理论说明现实问题。 《政治理论》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时事政治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部分。 时事政治考试范围是: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的知识范围如下: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主要内容、历史地位 (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五)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历史进程;(删除科学内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5)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根据; (6)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现实根据;

专插本《政治理论》重点复习提纲

专升本《政治理论》重点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复习重点 ★第一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十五章是复习重点,所占分数的比例较多,需要灵活掌握,融会贯通。之前校内辅导所讲每章书的知识点也要掌握好。 每章课后思考题复习重点: ★第一章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5)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P15~19)、邓小平理论(P25~26)和“三个代表”( P30~31)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P38~39) 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答案要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各理论体系间的关系表现为,前面的理论体系是后面的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后面的理论体系是前面的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层层递进。 第二章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P48)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P59)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P54)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⑴四者是辨证统一的。⑵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目的,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保证。⑶四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相承,是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69)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6~78)

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P82~85) 第四章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P96~101)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P102~103) 第五章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重在理解)(P117~121)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122~125)5、如何理解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P126~127) 第六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P137) 3、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P147~149)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P151~152) 第七章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P163~165) 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P166~167) 5、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P170~171) ★第八章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182~183)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P187)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P188~192)

_2012年肇庆学院专插本考试大纲(教育原理)

教育原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 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识记)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教育学的萌芽:孔子《论语》《学记》古代最早一部教育专著教育学的形成:1 、夸美纽斯《大教育论》是西方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2 、洛克《教育漫画》 3 、卢梭《爱弥儿》 4 、斯宾塞《教育论》 5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传统教育学派: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派:杜威 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1 、卢梭《爱弥儿》儿童中心论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现代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 、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2、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3 、布鲁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识记)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识记、理解)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教育措施)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识记)笔记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古代教育特点: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2、具有鲜明的阶段性与严格的等级性 3、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了教育内容 4、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形成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对立 5、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道体罚、棍棒纪律 6、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7、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现代教育的特点: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2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在由理想走向实践 3 、教育走向大众化,逐步实现教育的普及化,国家实行强迫的义务教育 4 、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5、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6 、学校由限制和封闭逐步走向多元和开放(民主性、终身性) 7 、宗教对学校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识记)P115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广义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2004广东专插本考试政治理论试题

广东省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政治理论》(公共课)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 项前的字母选出。每题1分,共20分。) 1、2003年5月26日,胡锦涛第一次以国家元首身份访问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法国 2、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重要决 议是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林业发展的决定》 C、《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D、《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面。中国 成为世界上_____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第二个 B、第三个 C、第四个 D、第五个 4、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中、朝、美、韩、俄、日举行六方会谈,表达了通过对话和 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政治意愿。举行这次会谈的地点是 A、东京 B、平壤 C、汉城 D、北京 5、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重要会议是 A、1982年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党的十四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6、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 A、四项基本原则 B、党的先进性 C、与时俱进 D、执政为民 7、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D、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具体规定了 A、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B、“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C、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2017广东专插本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7广东专插本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7广东专插本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 辨析题 31.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就是公有制经济在全国所有地方和所有行业都占优势。 3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简答题 33.简述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的经验。 34.为什么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35.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论述题 36.论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分析题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2)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如何建立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辨析题 31.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就是公有制经济在全国所有地方和所有行业都占优势。 答:错误。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所以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不需要公有制经济在全国所有地方和所有行业都占优势。 3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答:正确。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这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简答题 33.简述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的经验 答:党的建设4条经验:一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二是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三是必须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四是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34.为什么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答: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

专插本《教育理论》考试大纲

《教育理论》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 考试内容及要求 《教育理论》的内容构成是:教育基础理论;教师职业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德育理论与班主任工作。各部分的考试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理论 (一)教育与教育学 1.识记: (1)中国古代的教育代表作; (2)西方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及其代表作; (3)学校教育的出现及其萌芽形态; (4)教育的词源含义;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6)教育起源的理论。 2.理解: (1)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2)教育产生的条件; (3)《大教学论》的主要影响; (4)《爱弥儿》的新教育观; (5)杜威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6)教育的定义; (7)对现代教育的理解。 (二)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 1.识记: (1)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2)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 (3)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4)人的发展的定义。 2.理解: (1)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学校教育在人(学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3)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功能; (4)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3.应用: (1)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教育要求。 (三)教育目的 1.识记: (1)教育目的的概念; (2)教育目的的不同价值取向; (3)三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实施的时间;(5)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 (6)教育的基本矛盾。 2.理解: (1)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教育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2)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 (3)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4)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5)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 (6)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7)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 3.应用: (1)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师职业理论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和价值 1.识记: (1)教师的产生; (2)东、西方师范教育的开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颁布; (4)我国《教师资格条例》的颁布; (5)教师劳动的特点; (6)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构成。 2.理解: (1)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 3.应用: 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 (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识记: (1)教师社会地位的构成要素; (2)衡量教师社会地位的基础指标; (3)教师职业声望的含义; (4)决定教师职业声望高低的因素。 2.理解: (1)教师的专业地位;

2020广东专插本管理学大纲考试重点笔记(周三多第四版)

管理学考纲笔记(广东专插本2019版) 广东专插本小熊老师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第一部分总论 (一)管理与管理学 l.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所谓“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而有局限性和相对合理性。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可以调用的资源通常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在这些资源中,人是最重要的,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的内容、管理的原理、管理方法等。 3.管理学的特性; (1)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4.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①管理的自然属性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社会化程度 ②管理的社会属性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制度 (2)管理的科学性(强调客观规律性)与艺术性(强调灵活性和创造性) 5.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6.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十种角色被归入三大类(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人,联络人 (2)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人,发言人 (3)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7.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次之中层管理,最后基层管理,技术技能反之,人际技能同等重要。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新增内容,教材P7-10) (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礼记》、《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关键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田忌赛马” (2)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①亚当.密斯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②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③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④欧文的人事管理 ⑤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专插本年政治考试大纲

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地马克思主义 一、考核知识点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三)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四)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 (五)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和作用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依据); (2)邓小平理论的含义; (3)毛泽东思想的含义; (4)苏联模式; (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2.理解: (1)两个时代的不同特点; (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 (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 (4)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色; (5)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6)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3.应用: (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3)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 (4)掌握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方法。 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与发展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 (五)努力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国内背景;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关键、核心、本质; (4)“四有”公民; (5)与时俱进的含义; (6)创新的含义; (7)理论创新的含义及其作用。 2.理解: (1)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2018年《行政管理学》专插本考试大纲

2018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行政管理学)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立法、行政文化、财务行政、行政决策与行政目标、行政执行行政信息与行政咨询、行政公共关系与行政协调、行政监督、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行政效率、行政改革等。要求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认识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学科体系和范式架构。了解基础的行政管理规律,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导论 1、考试内容 (1) 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2)行政管理学在中国 (3)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 2、考试要求 (1) 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重点掌握) (2) 行政管理学在中国(掌握) (3)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了解) 第二章行政环境 1、考试内容 (1) 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 (2) 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3) 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4) 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5) 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2、考试要求 (1) 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重点掌握) (2) 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了解) (3) 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了解) (4) 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了解) (5) 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掌握) 第三章行政职能

专插本《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要求: 较全面地掌握艺术本质、艺术发展、艺术种类、艺术创造、艺术作品、艺术接受等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和有关常识,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本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人类艺术生存、艺术活动、艺术生产、艺术审美等方面的现象和问题。 一、绪论 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以及主要内容、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 (一)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1.研究对象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范畴、原则和方法等。 2.学科性质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人类艺术活动普遍规律的学科,是以人类的哲学与美学思想成果为基础,以洞察和揭示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 (二)主要内容 《艺术概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艺术本质、艺术发展、艺术种类、艺术创造、艺术作品、艺术接受等。 (三)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能较系统、较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原理、原则,把握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审美观,能遵循审美规律和艺术规律进行能动的艺术创造、艺术接受和艺术批评活动。 (四)研究方法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运用一般的科学方法,即逻辑的方法以及系统论等方法,研究艺术的实践与发展。 3.借鉴其他具体的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如心理学研究方法、比较艺术研究方法、人类学研究方法等,力求在对艺术实践与理论问题的研究上不断获得新的成果。 二、艺术本质 分别从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的层面考查、理解并掌握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一)艺术的社会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