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制.doc

知识管理制.doc
知识管理制.doc

知识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实现知识在公司内部的共享、积累、有序传递和有效应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管理、外部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与控制。

3、定义

3.1知识管理:公司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收集和整合、积累保存、有序传递、共享交流和提供应用的一系列规范的活动。

3.2内部知识: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

内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市场营销知识、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案例、培训心得体会等。3.3 外部知识:是企业从公司外部(国内/国外、各行/各业)搜集,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

外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外来技术资料、市场信息、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或外部供方处收集来的知识等。

4、职责

4.1 知识管理的总责任人为总经理;

4.2 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知识管理的协调工作,负责公司所有制度文件/资料、无形资产、相关方信息收集与管理;

4.3技术支持部负责技术文件、各级标准及专利的管理与控制;

4.4 市场部负责市场顾客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控制;

4.5各部门负责各自领域范围内的知识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并在归口管理的体系管理文件中融入知识管理的要求,并在业务工作中及时提炼、固化和推广改进实践。

5、要求

5.1内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5.1.1建立内部信息网以便于员工进行知识交流

5.1.2利用各种知识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存放和积累信息,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员工生成、交流和验证知识的环境,并要求员工主动进行知识积累与交流

5.2内部知识的积累与交流

5.2.1内部知识可分为公司信息、专业技术知识、项目积累三大类。

(1)公司信息包括管理制度、程序文件与公司信息公告,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各项功能的运作和发展原则及要求;程序文件用于描述各部门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的程序;公司信息公告是公司事件的宣传窗口,也是员工交流的园地。

(2)专业技术包括研发(前期研发方法、流程、技术、新技术

的研究)、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工艺、APQP、FMEA等)与工程应用的经验教训积累。

(3)项目积累指各项目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积累,包括不符合项的关闭、顾客反馈、投诉处理等。

5.2.2专业技术知识分为研发、技术知识与工艺材料知识两类:

(1)研发、技术知识由研发中心负责收集、整理归档,每个技术人员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2)工艺材料知识由技术支持部负责收集、整理归档,每个项目参与工程师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5.2.3项目积累由技术支持部负责收集、整理归档,每个项目参与人员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5.3 外部知识的积累与交流

5.3.1外部知识可分为外来资料、市场信息两大类:

(1)外来资料包括供应商、顾客和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的动向报告,专家、顾客意见的采集,技术动态的跟踪,行业领先者的最佳实践调查等。

(2)市场信息包括国家有关宏观信息、行业信息、市场动态、客户信息等

5.3.2 外来资料应与内部资料相融合,由公司内部信息系统负责管理传递;

5.3.3 外来资料由市场部与技术支持部负责收集、整理归档,但两部门应要求知识相关责任部门提供协助,相关部门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

息库。

5.3.4外来引用资料为公司直接引用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及其它有关法规性文件。引用资料需相应项目经理审核、总工批准后方可公开与使用。其引用资料文字版应加盖“受控”章,列入受控范围。5.3.5所有外来资料均需表明出处。

5.4知识的收集、提供、发布

5.4.1 知识的积累与保存分部门、分责任人按公司信息系统规范的格式进行保存,文字版本资料需按规定保存到相应的部门。

5.4.2 所有电子资料应注明保存人、保存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5.4.3 保密文档不得擅自发布;

5.4.4 公司可以公布的内外部知识,通过例会、培训、橱窗、板报、内部网络等方式进行发布和分享。

5.5知识的整理、更改

5.5.1相关知识管理责任部门应及时对知识进行更新和修改,任何人均可提出知识文件更改的建议,由原保存人或管理者进行修改。5.5.2相关知识管理责任部门应定期对知识(包括电子文档与文件)进行整理

5.5.3一定期限后对文档要进行归档处理,保证公开资料的时间有效性。

5.5.4重要文件应进行版本管理,更新后的旧版本应存档备案。

5.6知识的公开、限制与保密

5.6.1相关知识管理责任部门应随时对知识(包括电子文档与文件)

进行查看,并有权随时删除禁止发布或不宜发布的信息,禁止发布与不易发布的标准由相关知识管理责任部门制定。

5.6.2知识的限制级别应由公司专门会议讨论不同类型知识的不同授权级别,并规定相应的使用人权限.

书院制改革下探索出来的就业导师制2500字

书院制改革下探索出来的就业导师制2500字 2014年,南京审计大学(原名南京审计学院)为适应现代社会对素质人才的需求,实行了书院制改革,在书院制改革的背景下,产生了就业导师制。南京审计大学的就业导师制旨在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合适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竞争力。南京审计大学全体师生都在这方面进行努力,随着书院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就业导师制会更加完善与更好地为学生带来福利。 书院制;就业导师制;南京审计大学;就业观 一、就业导师制产生的背景 (一)市场对素质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导致了大学的扩招,又加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随着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目前的应届毕业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主要原因体现能力结构上,学校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就业导师制的产生正好引导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及时、准确地给出指导与建议。 (二)书院制改革的初步形成 目前国内高校,如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等正在本科生教育中试行书院制。因而南京审计大学在这些高校的启发下,于2014年3月也开始实行书院制。在《关于机构调整若干问题的解释说明》中,对于书院设置的说明包括:“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学计划等同于人才培养,认为人才培养只是通过课堂来完成的,而忽视了教室之外,特别是宿舍的教育功能,学生的培养出现了真空地带,宿舍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较多。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我们探索成立了四个书院。”在新的书院制模式下,就业导师制应运而生,然而导师制的对学生的影响有待研究。 (三)历史背景――导师制的起源与发展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研究导师制,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二、就业导师制的基本内容 (一)相关基本概念 书院制是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提供非形式教育(即非课程形式),配合完全学分制,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实现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业导师制是指自大学本科低年级至毕业班的在校学习期间,为其配备专业导师,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切实落实教书育人职责,加强对学生就业方面的培养,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全面工作。 (二)现行的运作模式 南京审计大学目前在全校设立四大书院,即澄园书院、泽园书院、润园书院、沁园书院。在书院制的体制下产生了导师制,主要有学业支持导师、社团导师、就业导师、大创导师四

关于书院制模式下通识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于书院制模式下通识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论文摘要]作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新探索,书院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书院以学生社区为载体,倡导通识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养成教育。书院通识教育在其理念、内容以及实施方式等方面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文章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论述了通识教育理念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通识教育内容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及非形式的通识教育实施方式易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论文关键词]书院制通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通识教育,又叫通才教育(LiberalEducation),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博雅教育”,旨在通过设立广泛的、非专业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国家公民。当前,世界知名大学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资源,采取多种方式着力开展通识教育,如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核心课程型、以芝加哥大学为代表的经典名著课程型、以牛津大学为代表的住宿学院型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重知识到重素质的发展过程。但是,在我国高校传统的二级专业学院体制下,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通识教育很难完整有序地展开。在“专才教育”的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通识教育在专业学院中往往处于被忽视的最低层面,主要承担此项教育任务的一线教师也很少被关注和重视,甚至被边缘化。对学生而言,“过分强化了专业教育,势必忽视其通识教

育,忽视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人格教育”。在此背景下,国内部分知名高校开始尝试书院制改革。这种书院制是借用了古代书院的名称,借鉴了目前国外知名大学住宿学院制的实践经验而进行的一种新探索。书院以学生社区为载体,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养成教育,倡导以非形式教育为重要实施方式的通识教育。目前,书院制模式下的通识教育正日益凸显其教育的独特功能,尤其体现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一、通识理念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一直以来,我国各高校对通识教育的认知、关注、实践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识教育的推行面临各种困难,效果并不显著。“美国各大学在推行通识教育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学校长的大力推动。如哈佛大学从18世纪初首任校长亨利·邓斯特开始至今,历任校长及管理者一直领导并参与通识教育实践,才有今天哈佛大学高素质的人才。”哈佛的成功经验验证了领导在组织中的核心和导向作用。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个百年发展规划中,校领导审时度势,力排众议,决心实施书院制,这是书院通识教育得以全面实施的重要因素。 书院通识教育的推行也需要书院管理层的支持和推动。以西安交大为例,2010年5~7月中英书院的“我的大学生活”通识课程选修活动就是在院长、院务主任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开展起来的。活动采用学生调研选题、导师分组指导的方式,共确定了“人们心中的日本与现实中的日本”等24个选题,其中11个课题立足于西安文化问题,5个研究社会热点问题,4个探究就业问题,2个调查交

书院制改革下探索出来的就业导师制0001

书院制改革下探索出来的就业导师制 【摘要】2014 年,南京审计大学(原名南京审计学院)为适应现代社会对素质人才的需求,实行了书院制改革,在书院制改革的背景下,产生了就业导师制。南京审计大学的就业导师制旨在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合适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竞争力。南京审计大学全体师生都在这方面进行努力,随着书院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就业导师制会更加完善与更好地为学生带来福利。 关键词】书院制;就业导师制;南京审计大学;就业、就业 导师制产生的背景一)市场对素质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导致了大学的扩 招,又加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随着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目前的应届毕业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主要原因体现能力结构上,学校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就业导师制的产生正好引导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及时、准确地给出指导与建议。

二)书院制改革的初步形成 目前国内高校,如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等正在本科 生教育中试行书院制。因而南京审计大学在这些高校的启发,于2014 年3 月也开始实行书院制。在《关于机构调整 若干问题的解释说明》中,对于书院设置的说明包括: 期以来,我们把教学计划等同于人才培养,认为人才培养只是通过课堂来完成的,而忽视了教室之外,特别是宿舍的教育功能,学生的培养出现了真空地带,宿舍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较多。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我们探索成立了四个书院。”在新的书院制模式下,就业导师制应运而生,然而导师制的对学生的影响有待研究。 (三)历史背景一一导师制的起源与发展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19 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 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研究导师制,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就业导师制的基本内容一)相关基本概念 书院制是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提供非形式教育(即非课 程形式),配合完全学分制,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实现学

书院制及书院联盟拓展高校学业新模式

书院制及书院联盟拓展高校学业新模式 在华东师范大学积极倡议下,由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 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温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10所高校于2018年6月共同发起成立了“长三角高校书院联盟”。书院联盟成员单位包含书院20家,覆盖本科生2万余名。经过近两年的 发展,这一书院联盟已成为打造长三角地区高校一体化协同推进立德树人的标志 性工程。 “书院联盟”是高校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除“长三角高校书院联盟”外,还有201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所高校发起成立的亚太高校书院联盟等。如果说跨校选课、学分互认是高校在第一课堂范畴、基于学科专业教育的合作办学;那么,书院联盟则可视为高校在第二课堂、基于学生通识教育等进行的合作 办学,这是合作办学的全面拓展,能充分共享高校教育资源,为大学生营造健康 的成长环境。 近年来,我国有不少高校都在探索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在实行书院制的高校中,学生有两个“身份”,某学院的学生以及某书院的学生。学院给学生学科专业知 识教育,而书院则主要依托宿舍生活环境,给学生配学业导师,鼓励不同年级、 不同专业学生混合居住,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生活,开设通识教育讲座、研讨 课等建设学习生活社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做好学业发展规划,促 进学生身心、人格健康发展。 很显然,要办好书院制,首先需要学校重视人才培养。如果学院制都没有建设好,即对学生的学科专业教育都没有足够的重视,自然也很难重视书院制建设。其次,需要转变传统的寄宿教育管理理念。寄宿教育不只是给学生提供集体宿舍,对学 生提出各种住集体宿舍的纪律、安全及卫生等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学业导师 制度,由学业导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学业 规划。学业导师不是传统的宿舍管理员,而是高校中有丰富人生经验、能给学生 人生指引的教师。此外,基于宿舍生活的书院制管理,既要发挥学生自主管理、 自我教育的作用,诸如鼓励学生自建社团、自办刊物、自主开展文体活动,同时 需要学校为学生的素质拓展提供课程与活动资源,如打造具有书院特色的通识教 育课程,开展与学科专业教育衔接的学术探讨、交流活动等。 实行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高校携手建立书院联盟,既可以交流各自探索书院制 建设的经验,也可以共享高校资源。据介绍,“长三角高校书院联盟”就着力打

书院制暂行办法

书院制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富有我校特色的学生管理体制,将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学校实施书院管理模式,逐步将学生管理事务由校院两级分工转化为由二级学院和书院相互承担、分工合作、协调一致的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 第二条为推动我校书院制建设与管理工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有关文件、制度,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指导思想 第三条书院制内涵。实施书院制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力求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从而践行学校“博学而雅正,业专而技精”的育人理念。 第四条实施书院制目的。实施书院制,是通过书院制的特殊学习、生活模式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配合学分制,开展学术及文化活动,实现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既有专业理论水平,又有很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第五条书院制模式。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本校特色的有益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书院负责素质教育,学院负责专业教育”两者互相融合的育人模式。 第三章实施目标 第六条实施书院制是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发展,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的新模式;落实以生为本,秉承“博学而雅正,业专而技精”的育人理念,围绕学生发展打造书院文化,并形成不同风格的书院群;通过多元文化交流,促进校园文化创新,增强校园文化吸引力,构建专业教育学院制、素质教育书院制的育人制度,形成具有**特色和生机活力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模式。 第七条实施书院制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需要,实现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育人工作的积极性,为大学生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八条书院制主要以学生自治、学生社团和书院经典活动为依托,通过书院公共设施建设和打造文化标识,营造独具特色的书院文化氛围。 第九条书院制以非形式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进行,开发素质素质拓展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学生兴趣和自主发展的文化组织,强化书院学生的朋辈教育,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通过有引导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主发展,营造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文化教育氛围,为大学生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和提高文化素质创造优质文化环境和自我教育平台。 第十条利用书院制发扬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以党建引领育人工作,进一步落实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2020年大学书院制文化建设的实践

大学书院制文化建设的实践 摘要大学书院制建设不仅是制度上、形式上的建设,文化建设是书院 制建设中的核心内容,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绍兴文理学院书院制秉承“文明、和谐、平安、尚学”的文化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经过两 年多的培育实践,从组织管理、环境布置到二三课堂活动等方面对书 院文化建设途径和措施进行了探索,初步建构并形成一种独特的书院 文化。 1大学书院制 大学书院制建设是以学生公寓为平台,以通识教育和系列书院活动为 载体,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自主意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增强社 会责任感,提高人生品位,达到全人教育的目标[1-2]。我国大学书院 制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先后有近百所高校进行了书院制建设的探索, 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比较典型的高校有香港中文大学(1963年)、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复旦大学(2005年)、华东师范大 学(2007年)、淮海工学院(2008年)、汕头大学(2008年)、肇庆学院(2009年)、上海大学(2011年)等[3]。大学书院文化建设是 书院制建设的灵魂,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思想,坚

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引导广大师生成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2大学书院制下的文化建设 书院文化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 文化活动。同时在自我剖析与自我思考的基础之上,分析学校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尽可能在这三者之间找到着力点和平衡点[4-6]。书院文 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因此,书院 建设应当以学校的总体规划为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力求品位,才能真正做好书院文化建设的工作,打造具有特色的大学 书院文化。从系统工程的基本观点出发,首先,要以书院整体为出发 点去发现解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 体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明确书院文化建设的目标。第二,在书院文 化建设过程中,要将地域特色、校园文化、生源组成等因素联系起来 加以综合分析、总结,从而打造特色书院文化。第三,书院文化组成 部分要具有内在和外在的规律性和关联性。第四,书院文化建设要善 于实践,勇于探索创新,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书院文化建设按照 性质,可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物质文化和制度 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书院文化的核心内涵,是高层次文化理念的 体现。以精神文化为例,书院核心文化理念概括可称为书院文化定位,可从书院精神、书院使命、核心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书院精神,如同体育精神一般,是激励书院学子不断奋发向上的一种精神支柱;书院使命,就是提倡大学书院制的初衷,通过把大学生公寓社区 化书院化,来充分发挥书院育人的作用;核心价值观是大学书院文化 体系的内核,体现大学书院文化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是以社

书院制的兴起及其发展模式探微

书院制的兴起及其发展模式探微 书院制源于欧美大学的住宿学院制,成型于港台大学。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国内诸多大学纷纷开始推行模式不一的书院制改革,归纳起来共有四种不同类型。我国的教育体制环境以及各高校特殊的校情,决定了书院制改革当在以人为育成目标的理念下,以原有教育资源和管理体制为基础,走差异化的改良路线。 标签:书院制住宿学院改革 面对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部分高校开始效仿欧美大学的“住宿学院制”及港台大学的“书院制”,以期改革我国长期以来的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构建一个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管理新模式。2005年,复旦大学在大陆地区首开书院制建设,其后西安交大、南方科技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诸多高校纷纷仿效。笔者通过实地走访与调研,发现各大院校改革模式不尽相同,成效相差也很大。 一、书院制的渊源及成型 1.书院制源于欧美大学的住宿学院制 书院在国外被称作住宿学院,根据金耀基所著《大学之理念》有关“剑桥书院制的特色”介绍:英国中古大学,初无定所。学者只要跟上一位大学认定的教师便算取得剑大入学资格。最初教师或学生都住在自租的客栈,得到大学的承认并予以督管。1284年,伊利主教High de Balsham 将一批学生收容到圣彼得教堂附近的两个客栈中,并订立了规矩,这就出现了剑桥第一个书院。[1]这种学生与教师共同起居和学习的教育管理模式沿袭下来,形成剑桥大学独特的住宿学院制。 现代欧美大学的住宿学院是随着社会发展呼唤大学人才培养理念转变而发生的。1828年,耶鲁大学发出了《耶鲁报告》,明确将通识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1945 年哈佛大学发表了《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进一步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史上通识教育理念的普及。该报告认为,大学不应一味迎合社会功利化的教育价值观,它的发展应当不仅以培养科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为目的专业教育为主,还应同时进行以提高人的基础综合素质为目的的通识教育。 住宿学院正是实现通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它打破了学生进校之后的“专业视域”和“知识视域”的局限,倡导不同年级、不同背景、不同学科的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经过1~2年的通识课程学习之后再选择专业方向,以此保证学生既能深度掌握一门特定的学科,又能达到知识分布的广度要求,弥补了第一课堂之外对学生教育的不足。在哈佛和耶鲁的带动下,美国高校普遍开展了兴建学生宿舍运动,住宿学院模式逐渐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通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什么是书院制

什么是“书院制”? 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书院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提供非形式教育(即非课程形式),配合完全学分制,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实现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西安交大书院制 简单的说,学院管学习,书院管生活。 交大的学院现在有理学院、电气、能动、电信、机械、软件、材料、生命、经济、人文、管理等等,学院负责安排课程、考试等于学习相关的东西。 书院有八大书院,分别是仲英、彭康、南洋、文治、励志、崇实、宗濂、启德,宗濂书院和启德书院在西校区。书院是住宿单位,负责宿舍管理、组织课余活动。 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2008-09-19 14:25 新华网西安电(记者许祖华)西安交通大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模式,通过推行本科新生住宿"书院制",以生活社区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行为养成教育,明显改善了新生入校后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以及懒散问题。 --让大学新生加强自我管理 2006年9月,西安交大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成立了彭康书院,对新进校的本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行为养成教育。学校让3200多名不同专业的新生统一进入这个书院,在一、二年级通识教育阶段增加交流,自我管理,共同成长,两年后,再回各自的学院接受专业课程的训练和培养。今年,西安交大又成立了文治书院和宗濂书院,共有3900余名新生入住。 据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丘进介绍,西安交大推行"书院制"主要考虑到从

中学到大学,学习生活方式与环境的跨越,使一些学生在考上大学以后主观上放松了要求。主要表现在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不强,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淡漠,公德意识差等。 此前,学生进校后都分到自己所在的学院里,由学院的辅导员对他们进行日常管理。管理方式与高年级学生基本相同,不能体现新生的特殊性。 高校学生发生留级、退学等事件,往往是大一就出现多门课程不及格现象。因此,在新生中开展大学生活导航、学业规划、学习辅导、习惯养成等系统的育人计划,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 --从古今中外书院制中得到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既是教育和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书院教育注重讲明义理,在教育方法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书院名儒学者治学注重求实、创新,在治学风格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书院中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 在香港中文大学,学系负责"学科为本"的教学,书院负责"学生为本"的教学,通识教育多由书院承担。中大下属四个书院皆十分重视学生的"成人"教育。如新亚书院就十分重视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均衡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求知的兴趣、敏锐的触角、冷静的分析以及团队精神。逸夫书院的通识教育,特别强调学生要走出自己专业的局限,学会欣赏和了解其他学科的观点,开阔视野,重视让学生在学习参与及各类活动过程中体悟人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品格。联合书院则一直强调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并重,其通识教育的三大目标,即自我认识和价值观念的建

高校书院制实施现状与思考

高校书院制实施现状与思考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传统的学生管理体制问题日益突出,书院制的实施成为国内高校改革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调研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淮海工学院等高校书院制实施现状,分析了这三所高校书院制改革中的经验和特点,并初步探索了高校书院制建设的对策。 标签: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 书院制是高校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是继承中国古代书院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住宿学院制度,建立的一种对大学生实行通识教育,兼顾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模式。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国内一些高校开始探索新的学生管理体制。在这种背景下,书院制成为国内高校改革研究的热点。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传统的学生管理体制问题日益突出。第一,我国高校大都实行了学分制改革,由于学生选课的时间不同,使得原有学生组织管理载体班级的弱化,学生公寓(社区)、社团和网络成为学生生活起居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新场所和新载体。第二,传统的公寓育人功能发挥不够,育人的队伍亟待提升。目前高校公寓管理普遍采用公寓式管理,公寓管理队伍流动性强,整体素质较低,而大学生由于学习等压力,衍生出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專职辅导员到公寓中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第三,传统教育体制诱发部分学生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只注重对自己个人发展有利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习等环节,对于集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态度冷淡,发生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在书院制中学生公寓作为学生管理新的空间和平台,书院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一、我国高校书院制实施的现状及特点 自2005年起,我国一些高校陆续开始实行书院制学生管理制度,如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淮海工学院、苏州大学等。为了探究高校书院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笔者先后赴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淮海工学院进行了调研。 (一)我国高校书院制实施现状 1.复旦大学 2005年,复旦大学在学生住宿区成立四所书院,分别以已故老校长的名字命名,即志德书院、腾飞书院、克卿书院和任重书院。书院主要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书院成立自管会,开通微信公众号,每个书院都有自己的logo及文化特色,书院从硬件上为学生提供学生发展中心、自习室、阅览室、健心房、复旦诗歌图书馆、文创工作室、辅导员工作室、导师咨询室、学生党员活动室、

“书院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b18047797.html, “书院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冯佳妮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3年第10期 【摘要】“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具有以学生为本、分工明确、师生关系密切、教学资源丰富的特点,目前,上海复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在推行“书院制”方面最具特色和代表性。优化“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路径:一是开拓创新,突破原有框架;二是循序渐进,建立书院文化;三是教书育人,加强学工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书院制;探索;实践 目前,我国各高校大都采取校(院)—院(系)两级学生管理体制,即便是实行了学分制或者说完全学分制,在学生管理方面也是采用的这种传统方式。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学生管理体制在一定时期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多元需求,传统的学生管理体制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弊端日益突出。 一、“书院制”模式概述 书院制,是在继承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基础上,仿效欧美住宿学院,实施的一种新型学生管理体制。它主要是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和服务对象之一,以宿舍为管理平台,承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个性发展方面的任务,本质上是学生社区管理体制。书院为学生提供了集体的“混住”宿舍,打造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团结协作的意识,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本文所提书院制产生于当代的高等院校,是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模式,借用古代书院的名号,以期继承古代书院的学习和研究精神。 书院制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以学生为本是书院制的最显著的特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正由教师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书院制下,高校应该将大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是书院制的优势,也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 第二,分工明确,组织优化。书院制下,学院与书院分工合作,前者负责学生的专业教学,后者主要负责专业课程以外的学生日常管理,素质教育课程等活动。书院由书院院长承担主要领导职责,院长由本校高级教授中产生。下设书院管理办公室,负责开展各类党团活动,素质教育的开展等。办公室主要设置两种老师:一种是年级辅导员,处理学生的奖惩勤贷补等各项工作。另一种是教务人员,负责书院的素质教育课程、导修课程和小组讨论课程等。

现代高校书院制建设及原因追溯_李翠芳(3星)

收稿日期:2009-03-18 作者简介:李翠芳(1981-),女,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朱迎玲(1982-),女,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助教。 现代高校书院制建设及原因追溯 李翠芳1 ,朱迎玲 2 (1.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河北张家口 075024) 摘要:学生管理是关系到高校能否稳定运行的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创新势在必行。古代书院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和学生培养有重要影响,文章从我国部分高校推行书院制这一现象出发,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与意义,以期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可资借鉴之处。关键词:古代书院;书院制;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 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154(2009)03-0049-03 书院是我国古代融教育、讲学、议政、藏书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书院崇尚自由讲学,管理自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自由论辨,学术气氛浓厚。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对现今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学生管理等有重要的启示。国内最早实行书院制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国外的书院制,即住宿学院制,源于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其住宿学院的做法后来为美国哈佛、耶鲁大学效仿,并延续至今。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实行的书院制,全名为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是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制度的基础上,仿效国外住宿学院,实施的一种新型学生管理体制。它主要以学生宿舍为管理的空间和平台,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对学生实施通识教育,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本质上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 一、国内部分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实施概况1.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惟一一所采用书院制度的高等学府,书院制是香港中文大学创校至今的悠久传统。按成立时间先后,分别有新亚、崇基、联合及逸夫书院。据悉,由于拟恢复大学本科教育四年制,到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将陆续增设5所新书院。目前的4所书院各有特色,文化传统非常鲜明。每位全日制本科生均可申请隶属一所书院。专业学院负责学术事务,书院主要负责学生事务。书院内气氛和谐融洽,各有宿舍、饭堂、图书馆、阅览室及其它设施。 学生通过不同书院提供的通识教育、学生宿舍、文娱康乐设施、辅导服务等获得更周到的照顾。具体来说,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书院的身份和一个学院的身份,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要选择专业,第二 要选择书院。根据学习意愿、兴趣和特长等学生可以选择不同书院、不同寝室,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在描述自己的身份的时候,书院放在前面,学院放在后面。一个书院就是一个大的宿舍区。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着重全人发展,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提供各种非形式的教育,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 2.复旦大学的书院制 2005年,复旦百年校庆之际,成立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复旦学院。学院首创四大书院,它们分别以已故老校长的名字命名,即志德书院、腾飞书院、克卿书院和任重书院。各书院根据专业、国别地域、民族远离原则编班和安排学生宿舍,以后每年入学的新生都要首先进入“混编”的书院接受为期一年的文理综合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之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改变了过去以院系为主体的学生管理模式。 复旦学院设学生工作办公室,成立学院层面上的学生事务管理职能室、党建职能室、队伍培训管理职能室、大学导航中心和学养拓展中心。各书院设立学生工作组,每个书院下辖10~11个班级。每个班级设置辅导员1名,辅导员队伍由机关青年教师兼职、专兼职辅导员和研究生助管组成①。新书院作为住宿点,既是学生生活空间,又是他们交流思想、培养集体意识、提升精神境界的空间。书院实施驻楼辅导员制度,各班辅导员、各学科背景导师进入书院,鼓励不同背景的老师、学生互相交流。 3.西安交通大学的书院制 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的雏形最早始于2005年10月成立的“文治苑”。文治苑的目的是:导师融入学生;规律生活,确保学习质量;鼓励学生自律、自治等。文治苑是书院制的尝试阶段。2006年9月, — 49— 2009年5月 第27卷 第3期 煤炭高等教育 M EIT AN HIGHER EDU CA T ION M ay ,2009 V ol.27 N o.3

书院制模式下通识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书院制模式下通识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摘要]作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新探索,书院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 注。书院以学生社区为载体,倡导通识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养成教育。书院通识教育在其理念、内容以及实施方式等方面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文章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论述了通识教育理念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通识教育内容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及非形式的通识教育实施方式易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关键词]书院制通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通识教育,又叫通才教育(Liberal Education),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博雅教育”,旨在通过设立广泛的、非专业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国家公民。当前,世界知名大学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资源,采取多种方式着力开展通识教育,如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核心课程型、以芝加哥大学为代表的经典名著课程型、以牛津大学为代表的住宿学院型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重知识到重素质的发展过程。但是,在我国高校传统的二级专业学院体制下,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通识教育很难完整有序地展开。在“专才教育”的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通识教育在专业学院中往往处于被忽视的最低层面,主要承担此项教育任务的一线教师也很少被关注和重视,甚至被边缘化。对学生而言,“过分强化了专业教育,势必忽视其通识教育,忽视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人格教育”。在此背景下,国内部分知名高校开始尝试书院制改革。这种书院制是借用了古代书院的名称,借鉴了目前国外知名大学住宿学院制的实践经验而进行的一种新探索。书院以学生社区为载体,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养成教育,倡导以非形式教育为重要实施方式的通识教育。目前,书院制模式下的通识教育正日益凸显其教育的独特功能,尤其体现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一、通识理念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一直以来,我国各高校对通识教育的认知、关注、实践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识教育的推行面临各种困难,效果并不显著。“美国各大学在推行通识教育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学校长的大力推动。如哈佛大学从18世纪初首任校长亨利·邓斯特开始至今,历任校长及管理者一直领导并参与通识教育实践,才有

书院制

5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住宿式书院并非硬梆梆的宿舍,而是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结合为一的小型师生共同体,也是校园内的一个小型学习社区,以培养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每个学生除隶属其主修学科学院外,也是其中一书院的成员,学院与书院两者相辅相成。能够让学生置身在一个集体当中,而且对它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学生可以打破专业的界线,享受跨学科学习和生活的乐趣。透过师生一起共膳、参加读书写作会、通识教育的导修课、名人讲座、体育竞赛、与院长茶叙畅谈哲理等,帮助学生不断拓展潜能,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住宿学院(Residential College)非常自然地发端于英国的牛津、剑桥,由于这种教育模式天然地与教育规律和知识生长的本质相一致,因而成为英国高等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也使得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几乎成为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两所大学。目前北美的几所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多伦多大学同样采用这样的本科教育组织模式。 书院制与住宿学院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相同之处在于1以学生宿舍为管理平台促进学生发展,其中包括三个目标:第一,为学生提供身体休息的地方,即一个比教室和图书馆更加舒适的地方,以供学生吃饭、睡觉。第二,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场所。第三,通过宿舍管理人员帮助学生纠正行为,提高学生个人修养。2建构相应的组织机构, 每一个学院都有学院院长、教导长(学监)、住宿学院院士、生活顾问等管理人员。住宿学院的院长由校长任命,对校长负责,是该住宿学院的最高行政职务,全面负责住宿学院的学生工作。各住宿学院的教导长(学监)是耶鲁学院教务长在各院的代表,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维持教学秩序和宿舍秩序,负责住房安排等3.建立相应的活动设施; 学生在其中居住、进餐、社交以及从事多种多样的学术和课外活动。每所学院都设有自己的图书馆、电脑室、休息室、沙龙屋、游泳池和其它各种健身、娱乐活动场所 那么,住宿学院本质何在呢?为何其天然地与教育规律和知识生长的本质相一致呢? 首先,住宿学院的第一种组织优势在于,由于在大学内部住宿学院与学术性系科形成矩阵式结构,学生作为个体隶属于住宿学院而非学术性系科,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摆脱了学术性系科的束缚,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学生所选择的专业是他们所喜欢的,也是他们擅长的,这使得其学习更有动力,更高效,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市场。在我国高校大部分学生仍然束缚于实体专业时,当他们仍纠结于是否有机会了解其他专业、能否自由地突破转专业障碍时,住宿学院的学生可以摆脱以上束缚,有着更大的学习自由。这是一种教育规律。 其次,由于学生作为个体隶属于住宿学院而非学术性系科,因而学生可以从多个院系选择课程,形成跨学科专业和以问题为中心的专业。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几所大学跨学科专业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跨学科专业占到相当比例,其组织秘诀即在于此。以哈佛大学为例,跨学科专业包括“心灵、大脑与行为”、“历史与科学”、“化学与物理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公共政策”、“古典学”以及“个人专业”。这既是教育规律,更是知识生长和创新的规律。 再其次,住宿学院和学术性系科形成矩阵式结构促进了高校分工,纵向的学术性系科摆脱了学生管理工作,专心于知识传授和知识创新;横向的住宿学院专注于学生课外教育辅导,不再承担知识创新责任。分工的进一步强化使得大学对不同组织的考评标准宜于制定和执行,进一步提高了横向和纵向组织的工作效率。国家与社会要求这类大学产出两种产品,一是新知识,二是未来社会(或全球)的精英。对于外部双重要求而言,矩阵结构实为最佳。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生隶属于住宿学院,学术性系科通过知识传授对学生成长产生影响,住宿学院则在课外发挥全环境育人功能。两种机构共同作用以达成目标。 新世纪以来,对教育组织模式变革的探索成为亚洲高校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国高校也不例外。例如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浙江大学本科生学院等,初步统计超过70多所高校有行动。其中,上海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汕头大学、复旦大学等直接将住宿学院作为其改革目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最新教育资料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2014年,我校面对更名大学的“第三次创业”新征程,机 构调整刻不容缓,书院制管理模式的推行成为改革中比较彻底的调整。通过对其他学校书院制改革的调研和借鉴,我校书院制改革也实行了一年。改革到底成不成功,终究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书院制改革的概况 改革前,我校将教学计划等同于人才培养,认为人才培养只是通过课堂来完成的,而忽视了教室之外,特别是宿舍的教育功能,使学生的培养出现了真空地带,宿舍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较多。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我校探索成立了四个书院。书院分别以学生宿舍所在的园区命名,为泽园书院、润园书院、澄园书院、沁园书院。书院承担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通识教育、学业辅导、学风建设、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奖惩助勤贷补)、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书院环境与文化建设等职责,侧重于坚实学生学业基础的与学生全面发展相一致的思想引领、行为养成、人格塑造和实践锻炼,系统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道德品质、职业规划、人际沟通、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环境等能力,培养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书院设立三个部门:一是教育管理部,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业辅导、学风建设、奖惩助贷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管理;二是综合部,主要负责书院的导师队伍建设、党建、书院基本设施

和文化建设;三是素质拓展部,承担着学生的团建、素质拓展活动开展、通识教育等工作。 书院制改革将学生管理模式从原来的依附于二级学院管理中独立出来。最大的变化是书院改革后,每一个学生都隶属于两类班级主体,一是原来的专业班级,二是所在书院的番号班级。 这样做源于二级学院进行专业教育即第一课堂,书院进行通识教育即第二课堂。改革初期,书院班级大多以所在宿舍的楼层或寝室设置。辅导员也被以所带学生为单位拆分到四个书院中去,作为学生的常任导师。除了常任导师,书院为了帮助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培养,联系二级学院的专业教师作学生的专业导师。以泽园书院为例,书院一共有四个学生宿舍站区,每个站区都有站区负责的教师,学生在哪里,辅导员办公场所也就在哪里。但是从 2015年开始,书院改革进一步深入,2014 级和2015级学生已经 打破了按照楼栋设置班级的模式,跨站区建立班级。因为书院考 虑到同年级学生学习和职业规划方面有很多共性,针对不同年级 学生需求来培养学生,因此设立年级组长统筹协调本年级学生学业需求,对原有的以站区为主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优化。站区负责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促进学生自治和发挥自管会功能,提升学 生综合素质。年级组重点调研学生需求,关注学生学业,联系导己的院训、宗旨和管理方式,许多学生活动和治理方式都是相对独立的。 师和学生的交流。书院建立之后也有个特殊性,不同的书院有自 二、书院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差异 (一)基本理念的差异 原有的学院对学生的管理主要立足于教学育人,从每个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发,注重教书育人。这种管理模式重视将学生当做统一的整体,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生产,并没有看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同时,也有除了专业教育之外的需求,特别是关于美、生命、文化、公民道德的需求,这些是通识教育的目标。特别是书院管理,从学生生活的宿舍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了解生活,使之懂得如何学会学习、享受生命、丰富情感、懂得 艺术。将学生从高大上的象牙塔中拉到活生生的现实中,使其更

现代大学实行书院制的思考_田建荣(4星)

现代大学实行书院制的思考 田建荣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安710062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 ) 【摘要】书院制是古今中外优秀的大学传统仍保留在现代大学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一些大学相继实行了书院制管理新体系或住宿书院制管理新模式,这体现出了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意蕴。但对于其中的书院精神即使涉及到了却还是不完善。完善现代大学的书院制,必须充分发挥和利用各校已有的积淀与传统,突出书院的特色和优势,重点是彰显一种久违了的书院精神和价值存在,并要在书院环境建设方面加强设计,发挥亲切环境对学生的陶冶功能。 【关键词】现代大学;书院制;书院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18(2013)01-0060-03 【作者简介】田建荣(1964—),男,陕西彬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书院制是长期历史积淀的产物 最早实行书院制的香港中文大学是全港大学中唯一实行书院制的大学,书院制是其创校至今的悠久传统。1964年,香港中文大学由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合并组建。1949年秋,为解决战乱中滞留香港的学生就学问题,钱穆与唐君毅等在香港九龙一所中学里租赁两间教室,开办了一所亚洲文商专科夜校,翌年春改为日校,易名为新亚书院。“新亚”取亚洲新生之义。钱穆揭示其办学宗旨:“上溯宋明书院的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教育为宗旨,沟通世界东西方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1]书院既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又注重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把中国传统的书院教育和西方近代以来的学校教育结合起来。由于当时学生人数少,每个书院基本都能做到学生老师一起吃饭,一起住宿。书院都是“自主招生”的,各书院均保留相当的自主权。 其实,香港中文大学也是仿效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实行的书院联邦制。国外的书院制,即住宿学院制,源于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其后为美国哈佛、耶鲁大学效仿。现今,欧美国家的许多高校都实行了书院制管理,“住宿书院制”逐渐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最主要的教育管理模式。根据金耀基所著《大学之理念》有关“剑桥书院制的特色”介绍:英国中古大学,初无定所。所谓学者皆是流浪汉。他们只要跟上一位大学认定的教师(master)便算取得剑大入学资格。最初教师或学生大概都住在所谓“堂”(hall)里。Hall不外是师生自租的客栈,得到大学的承认,并予以督管。到了1284年,衣黎(Ely)主教High de Balsham将一批穷学生收容到圣彼得教堂附近的两个客栈中,并订立了规矩。这就出现了剑桥第一个书院。在剑桥,书院到15世纪已生根,成为强有力的组织。但书院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只是老少“居息一堂”的场合,教学向来是大学的职权。但到了16世纪以后,特别是18世纪,大学的教学功能逐渐转移到书院手里,大学差不多只剩下颁给学位的权力。长时期来,书院得皇室教会之眷爱,财源丰富,大学则相形见绌。在18世纪,书院确有“喧宾夺主”之势[2]。 由此可见,从渊源来看,无论是剑桥大学还是香港中文大学,都是先有书院,进而在书院联合、合并的基础上形成为大学。剑桥大学的书院制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应该说都是该大学学校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实行的书院制,实为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是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制度的基础上,仿效国外住宿学院,在当代大学中实施的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体制。它主要是以学生宿舍为管理的空间和平台,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旨在对学生实施通识教育,并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本质上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3]。 虽然这些大学多数书院的名称都以本校历任的著名校长名字命名,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如西安交大就有文治书院、彭康书院和宗濂书院等,复旦学院也分别以马相伯、李登辉、颜福庆 06江苏高教2013年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