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语法说略

构式语法 陆俭明

一种新的语法研究方法论——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理论 构式语法的思想最早是由格语法的创始者Fillmore(1990)提出来的,后经Adele E. Goldberg(1995)和Paul Kay(1995)等学者的研究而越见深入,其中以Goldberg 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意,她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学者,也是认知语言学的泰斗LAKOFF 的高徒,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她的博士论文是《A Construction: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后经整理在美国出版,现在成为构式语法理论的代表性著作。本书今年三月已由北大出版社出版,译者吴海波,书的中文译名是《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 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是:假设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 C 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无论是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构式推知。Goldberg所说的构式范围比较广,不仅包括一般所说的句式,也包括成语、复合词、语素等。从句式这个平面说,按Goldberg 的构式语法理论,句式有独立的语义,因此一个句子的意义,并不能只根据组成句子的词语的意义、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句式所能推知,句式本身也表示独立的意义,并将影响句子的意思。 举例说明。现汉中有一类表示存在义的句式(存现句):NP1+V+着+NP2,如(A)台上坐着主席团,(B)墙上挂着一幅画。这种句式有三个特点:1、主语和宾语的置位。2、B类句式的施事者的隐藏。3、按说句法成分的语义角色不同,所造成的语法意义有差异,但A类句式的宾语角色是施事,而B类句式的宾语角色是受事,但是两种句式的语法意义一致,怎么解释这种现象?针对这三个问题,生成语法学有三种理论解释:一是“句式变异说”,二是“动词变异说”,即由一元变为二元,三是“轻动词说”。其中以第三种理论的解释力最广,简单地说,就是假设该句式中存在一个轻动词,台上v主席团坐着,墙上v一幅画挂着,其中的轻动词v表示“存在”,但在表层结构中缺省,因此造成了后置动词的前移,最终形成了该类句式。轻动词理论确实可以解释上述三个问题,但是该理论最致命的缺陷在于,由假设所造成的理论循环论证:如果问,存现句是怎样形成的,可以回答,是因为句中有个轻动词;试再问,句中为什么有个轻动词,又会回答,因为它是存现句。很明显,这种假设在科学论证中是很危险的,实际上它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实质。

构式语法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论,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兴起的。构式语法理论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构式表示与人类经验有关的重要情景”,“是语言系统中的基本单位”;语法有生成性,但“非转换的”,一个个语法格式,亦即构式,并不是如转换生成语法学派所说的那样由生成规则或普遍原则的操作所产生的副现象(epiphenomena);除包含在语法格式即构式之内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外,“构式本身也有意义”,不同的构式有不同的构式意义;任何一个构式都是形式和意义的对应体。Goldberg认为,假如说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结合体,而且其形式和意义的任何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其他的构式中预测,就称之为构式。 构式分为实体构式和图式构式。其中,语素、词、复合词以及全固定的习语叫做实体构式(substantive construction),这些构式在词汇上是固定的(lexical fixed)的,即其组成分子不可替代,而半固定习语以下的构式都被称作图式构式(schematic construction)。(Fillmore,Kay & O’Connor,1988)这样就使得实体构式到最抽象的图式构式一起构成了一个连续体,通常情况下实体构式只有一个实例,而图式构式则包括部分或全部开放的结构或抽象句型。在图式构式中,实例例释(instantiated)某个图式构式,而这个图式构式则允准(license)这些实例。 构式语法主要有三个特点:单层面—不可逆性、信息的综合性和共性—遗传等级模式。单层面—不可逆性是指构式语法认为它是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转化(no derivation),Kay(1995)认为,当且仅当某种语言中存在一套构式,而这些构式能够组合起来产生一个句子的表层结构和语义的确切表征式,这个句子才被语法确认为合格。 信息的综合性是指构式语法认为句法意义跟语义和使用的条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语义和语用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在这个理论中,每个句式的具体句法形式跟意义和用法这两个方面的归约性是直接相关的。 构式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该体系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构式与构式之间一般来说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构式之间的共同点构成这些构式之间的共性,这些共性本身也是一个构式,该构式的特性通过遗传关系传给更加具体的构式,这

句式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

句式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 ——兼论语法语义动态性 北京大学陆俭明 一 Construction Grammar 大多译为“句式语法”,也有人译为“架构语法”、“框架语法”、“构块式语法”等。如果只根据Adele E.Goldberg(1995),用“句式语法”确实比较合适;但考虑到A.E.Goldberg(2003)新的论述——construction所指不限于跟基本论元结构式相关的那些句式,甚至可以推广到成语、复合词、语素,用“句式语法”有点不合适了,用“构式语法”↖↖似更合适些。但是,考虑到我们的兴趣还是在句法方面,所以我们还是用“句式语法”的说法。“句式语法”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C is a CONSTRUCTION iff def C is a form-meaning pair such that some aspect of F i or some aspect S i is not strictly predictable from C's component parts or from other previously established constructions. (Adele E.Goldberg 1995,P.4) (假如说C是一个独立的句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无论是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句式推知。) 这种语法理论源于C.J.Fillmore(1982,1990)的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C.J.Fillmore 用“框架”这个词涵盖了诸如“图式”(schema)、“脚本”(script)、“情景”(scenario)、“观念框架”(ideational scaffolding)、“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民俗理论”(folk theory)等概念。Adele E.Goldberg(1995)和Paul Kay(1995)则对句式语法作更为深入的论述。显然,“句式语法”是以认知语法为理论背景的。 当年法国语言学家、从属语法的创始人特思尼耶尔(Lucien Tesnière)注意到,句子的构成成分不只是表面所看到的一个个词,更重要的是词与词之间的“关联”(connexion),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组合关系。现在A.E.Goldberg则进一步要我们看到,句式本身还有独立的形式和语义,因此一个句子的意义,并不能只根据组成句子的词语的意义、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赋予的意义所能推知,也不能从其他已有的结构所推知,句式本身也表示一定的意义,并将影响句子的意思。 A.E.Goldberg(1995)在书中只集中讨论了跟基本论元结构式相关的那些句式,因为这些句式“跟反映人类经验基本图景的语义结构的关系更为直接”。至于像分裂句式、疑问句式、话题句式和被动句式,她申明在书中暂不讨论。但我们不能以此认为A.E.Goldberg的 ↖本文根据在“中国第九届当代语言学研讨会”(2002年10月19日-21日,北京)大会上所作的发言修改而成。沈家煊、詹卫东二位和司富珍、吴云芳博士曾对本文提供宝贵意见,谨在此深表谢意。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项目“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96AYY005)、教育部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2000年重大项目“现代汉语语义知识的形式化模型及语义分类系统研究”和国务院科技部国家“973”重点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子课题“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动词论旨结构系统和汉语词语语义分类层级系统研究”(项目编号:G1998030507-1)的经费资助。 ↖↖“构式”这一术语是北京语言大学司富珍博士建议用的。

认知语言学 构式语法

1.2.3. 普通习语(pieces)按常见方式排列 第三种常规习语是由根据普通组合原则组合成的普通词项构成的,但这些原则都归属于成语解释。大量满足这些条件的习语包括hang/tie one on(意为“喝得大醉”),pull someone?s leg(取笑某人),和tickle the ivories(弹钢琴)。此范畴内的常规习语包括诸如某人拿起一盘饮料说now watch me drop it之类玩命词组及传递反面信息的修辞疑问句,如:Who?s gonnamake me? Am I invisible? When did I say you could do that?等。 2. 常规习语:以let alone为例 我们对研究常规习语很感兴趣。吸引我们的常规习语包括语法、语法外型和编码、解码型。这些类型不但包括前文中提到的the X-er the Y-er句型,而且也包括像例14表达中显示的结构: (14)a. There goes Charlie again, ranting and raving about his cooking. b. Look who?s here! c. what with the kids off to school and all d. Why not fix it yourself? e. He?s not half the doctor you are. f. Much as I like Ronnie, I don?t approve of anything he does. g. He may be a professor, but he?s an idiot. h. Him be a doctor? i. What do you say we stop here? j. It?s time you brushed your teeth. k. One more and I?ll leave. l. No writing on the walls! m. That?s not big enough of a box. n. It satisfied my every wish. 在断定上面每个句子都例证了一种特殊的语法结构或常规习语前,我们认为每个句子都可以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否定的回答。(1)此表达显示了根据已知的独立词汇构成性质和语法结构而完全预测的属性吗?(2)此表达值得在语言普通词库中列出并值得视为固定词组吗?也许没必要指出怎么去回答这两个问题有时是难以确认的。 细想例14h,它阐述了我们可能称为Incredulity Response Construction。这个特殊的句子例证了在Akmajian 1984中详细讨论的一无限大的英语句子集(Your brother help me? Her write a novel about the Spanish Inquisition?,…)。这些句子包含了一个主句,其主语使用宾格而谓语动词则用原形。如果某人讲得一口流力的英语但却从未碰到过此无限大集中的句子,很明显他就不能一个个地习得此集中的句子,而必须学会一普通规则,此规则需用特定的语用力量与特殊的句法形式(其显著特征是非名词性主语与非限制性主动词)相匹配。(粗略地讲,必须使用这些句子来挑战或质疑说话者刚刚提出的命题。)能完成此项任务的词或词组是无限的。这种规则我们称之为“常规习语”或“特殊的语法结构”。 2.1 引言 本文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结合词组let alone,使用英语中的语法策略,阐明对语法结构语用、语义和句法上的分析。当然,我们探究let alone结构性质的目的,是想发现这些性质能否构成让我们感兴趣的半独立语法结构类型的一个好例。let alone表达法拥有语言中其他许多结构类型和词条的性质,因此关于这些性质能否被看作是例示独立语法结构的争论还需要认真处理。我们认为let alone句型具有很多这种特殊表达家族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属性,

构式语法理论

构式语法理论 1.“构式”的内涵及其产生的理论背景 内涵: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是20世纪90年代由Charles J. Fillmore,Paul Kay 和Adele E.Goldberg 等人提出的一种语法理论。它是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构式”的本义是“建筑”“构筑”,即把两个或多个部件组构到一起成为一个更大的单位,后来有了“构造”的意思。目前,最为流行的是Goldberg的定义:“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pairing of form and meaning)或“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体”(pairing of form and functions)。 理论背景:(1)上个世纪60 年代Fillmore 的格语法( Case Grammar,Fillmore 1968,Dirven and Radden 1987) 演变来的;(2)1970 年代后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George Lake (1977) 建立的生成语义学或格式塔语法( Gestalt Grammar)。 2.“构式”的核心思想、类型、主要支派及研究重点 核心思想:研究语言的形式离不开对意义和功能的审视,形式和意义是密不可分的结合体。构式意义既是语义信息,也包含焦点、话题、语体风格等语用意义,并且所有这些与构式的关系都是约定俗成的,是构式本身所具有的表达功能。构式是一种对语言的全息解释(图示2—1): 图2-1 类型:(1)实体构式(substantive constructions):语素、词、复合词及全固定的习语(2)图示构式(schematic constructions):及物、不及物、双及物、“把”字句、“被”字句等抽象句型。

关于概念结构理论与构式语法说比较分析.

关于概念结构理论与构式语法说比较分析 作者:夏晓蓉时间:2010-1-19 11:19:00 论文关键词:概念结构理论构式语法论元结构体验哲学 论文摘要:本文在比较概念结构理论与构式语法说的基础上,指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两个理论体系,它们有着各自鲜明甚至对立的观点,但是认知的共性使得它们解释语言现象时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两大理论并非截然对立,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 1.引言 Jackendoff(1990)的词汇概念结构理论与Goldberg(1995)的构式语法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体系,都运用了论元结构来说明语言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动词和句式之间的关系是他们讨论和研究的中心。Jackendoff并没有明确提出“动词中心”的说法,但从他对句子的论元结构的描述不难看出,他的概念结构并没有摆脱生成语法的影子,句子的生成依然是论元插入动词的概念结构,再转化为句法结构的结果。与Jackendoff不同的是,Goldberg以构式(construction)的论元结构为研究中心,认为动词不能决定句子的生成,构式的意义才是构式生成的关键。 虽然他们研究的内容不同,一个是动词概念,一个是构式概念,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在一定程度上,动词可以选择它能够出现的构式,同样构式也可以选择满足它的动词。而且,表明句子中动词和名词关系的论元结构在概念结构理论和构式语法中的运用都颇有新意。因此,本文想通过比较Jackendoff和Goldberg的理论方法和哲学基础,讨论这两个分别代表概念语义学和构式研究的理论之间的关系。 2.理论方法 Jackendoff用形式化的语言描述内在概念的空间关系,在生成语法学派中对语义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概念结构相当于语义结构,与句法和音系结构并行。Jackendoff摈弃了由表层结构映射到音系和语义结构的句法中心说,认为这三个层次是自主的结构,都具有同等的创造性,不存在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派生,它们之间是对应关系而非派生关系,由对应规则(correspondence rules)联系起来。 构式是形式-意义的对应,不依赖动词,基本的句型都是构式的实例。每个

构式语法理论

一种新的语法研究方法论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理论构式语法的思想最早是由格语法的创始者Fillmore (1990)提出来的,后经 Adele E. Goldberg(1995)和 Paul Kay (1995)等学者的研究而越见深入,其中以Goldberg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意,她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学者,也是认知语言学的泰斗LAKOFF的高徒,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她的博士论文是《A Construction: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后经整理在美国出版,现在成为构式语法理论的代表性著作。本书今年三月已由北大出版社出版,译者吴海波,书的中文译名是《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 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是:假设C 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 C 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无论是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构式推知。Goldberg所说的构式范围比较广,不仅包括一般所说的句式,也包括成语、复合词、语素等。从句式这个平面说,按 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句式有独立的语义,因此一个句子的意义,并不能只根据组成句子的词语的意义、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句式所能推知,句式本身也表示独立的意义,并将影响句子的意思。 举例说明。现汉中有一类表示存在义的句式(存现句):NP1+V+着+NP2,如(A)台上坐着主席团。(B)墙上挂着一幅画。

这种句式有三个特点:1、主语和宾语的置位。2、B类句式的施事者的隐藏。3、按说句法成分的语义角色不同,所造成的语法意义有差异,但A类句式的宾语角色是施事,而B类句式的宾语角色是受事,但是两种句式的语法意义一致,怎么解释这种现象?针对这三个问题,生成语法学有三种理论解释:一是“句式变异说”,二是“动词变异说”,即由一元变为二元,三是“轻动词说”。其中以第三种理论的解释力最广,简单地说,就是假设该句式中存在一个轻动词,台上v主席团坐着,墙上v一幅画挂着,其中的轻动词v表示“存在”,但在表层结构中缺省,因此造成了后置动词的前移,最终形成了该类句式。轻动词理论确实可以解释上述三个问题,但是该理论最致命的缺陷在于,由假设所造成的理论循环论证:如果问,存现句是怎样形成的,可以回答,是因为句中有个轻动词;试再问,句中为什么有个轻动词,又会回答,因为它是存现句。很明显,这种假设在科学论证中是很危险的,实际上它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实质。 现在可以用构式语法来解释,这样的句式可以称作“存在构式”,该构式有三个构成要素:存在物+存在处所+存在方式,这三个要素在词汇层面上投射为NP1NP2和V着,在认知层面上则投射为一个存在的场景,按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则,该场景的意义并不能由词或词素的结构组合来推知,而是该构式本身就具有这样一种意义,是独立存在的。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上)

提要本文从构式的不可推导性出发,通过探讨不可推导性在语言中的种种表现,提出了语法构式和修辞构式的区分并界定了它们的基本性质。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语法功能和修辞动因的连续性和差异,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修辞构式的不可推导性是如何产生的,它对于修辞构式的必然性和积极作用,不可推导性造成的修辞构式对一个规定性场景的依赖以及由此形成的研究方法取向等问题,目的是将两种构式分析为一个连续统,将语法学和修辞学整合为一个学科统一体。在后半部分,文章借鉴了构式语法的研究方法并加以调整,从构式的整合和构式义的引申两个方面研究了修辞构式的形成。对前者,主要研究了角色关系的变化和侧重关系的调整;对后者,主要研究了构式义因为规定场景的依赖和默认条件的丢失而引起的引申,在修辞构式的视野中以案例的方式发现并研究了一些修辞现象。 关键词构式的不可推导性语法构式修辞构式修辞动因构式的整合构式义的引申 本文并非尝试在构式语法的框架中展开一项具体的研究,而是借助从构式的某些性质获得的启示并利用构式这一概念,将修辞学的研究本体与语法学的研究本体描述为一个连续统,进而思考这两个学科可否作为一个学科统一体在研究方法上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一、从不可推导性看语法构式与修辞构式 1. 构式:可推导的与不可推导的 构式义不能从它的组成成分推导出来,已经被认为是构式的一项最为基本、甚至是决定性的性质。然而这一论断很容易受到质疑,陆俭明先生在goldberg《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一书的中文版序中就已经提出,构式义如果是不可推断的,“那么这种构式义是什么赋予的?”为什么从“‘张三吃了个面包’、‘李四种了棵树’、‘王五喝了杯咖啡’这些句子 “那所代表的构式”上我们感觉不到那种不可推断的构式义?如果它们确实不具有这种构式义, 么为什么有的构式能表示独立的语法意义,而有的却不能?”陆先生的提问非常深刻,可以说已经涵盖了本文所要讨论的全部对象。 语法的可推导性其实是一个无须多加论证的显豁事实,语言之所以是结构的而不是整体性的,就在于结构能够带来可推导性。有了它,有限数量的语言项目才能在组合中传递无穷复杂的信息,语言的理解才无须完全依赖整体记忆的语言项目,而变成一个可分析、可推论的有条理的过程。 不过构式语法看来并非要否定语法的这一基本性质,不可推导性之于它只是为了强调构式存在的独立性――“构式本身具有意义,该意义独立于句子中的词语而存在”(goldberg,2007:1)。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构式语法选择的几乎全都是以非典型方式使用语言而造成的例句,从它们的构成成分确实无法推出构式的整体意义,相反需要构式将意义加在构成成分上以获得语义的协调。可事实上构式语法并没有,看来也不可能否认典型句子中这种推导关系的存在。有学者便指出,goldberg也承认投射理论在解释动词较为典型的句法表现方面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沈园,2007:77)。例如: (1)chris rave pat a ball,(克里斯给了帕特一个球。) (2)pat put the ball on the table,(帕特把球放到了桌子上。)就是“从动词语义推知句法结构的典型例子”,因为这里的动词give和put是以典型的方式被使用的。 goldberg(2007:48)甚至指出,“最典型的情况是与动词相联的参与者角色和与构式相联的论元角色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动词自身意义与构式意义相同,因此构式意义完全是多余的……”。陆俭明先生认为在“张三吃了个面包”等句子上感觉不到

现代汉语作格结构的生成语法解释

现代汉语作格结构的生成语法解释 现代汉语中像“冰融化了”“门开了”之类的句子,过去都被误解成“无标记被动句”,这种只考虑语义,不考虑句法的思路是有问题的。这类句式应该被看成“作格结构”。转换生成语法在对作格结构进行研究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从最新的“最简方案”理论入手,以“特征核查”等为手段,我们可以为现代汉语作格结构的句法生成提供一个全新的解释。 标签:作格结构功能语类特征核查句法生成 一、“无标记被动句”说之误 (1)冰融化了。 (2)衣服打湿了。 (3)玻璃碎了。 (4)信已经发了。 (5)文章已经发表了。 例(1)~(5),从表面看似乎和传统意义上的被动结构有着极为相似的特征,其相似点在于,它们都是受事(或客体)作主语,似乎都有表示被动的意味,只是句子中没有出现“被”字而已。所以,有很多学者把这些句子视为被动句,将其称为“没有被字的被动式”“自然表明的被动句”,或是“无标记的被动句”。但如果仅仅从语义的角度判定句式的同一性,是不妥的。首先,“被”字句一般都有其主动的对应形式,如: (6)a.张三打了李四。b.李四被张三打了。c.李四被打了。 (7)a.张三拆了那座房子。b.那座房子被张三拆了。 c.那座房子被拆了。 然而,例(1)~(5),并非都有对应的主动句形式。如例(3)的主动句形式不能改为“张三碎了玻璃”。 另外,“无标记被动句”说也无法解释清楚为什么在例(1)~(5)中,除了例(1)和例(2)可以插入“被”字外,其余均不能插入,如例(3)、(4)、(5)对应的变换句: (3’)*玻璃被碎了。(4’)*信已经被发了。(5’)*文章已经被发表了。 如果说,“被”是表被动的显性标记,那么为什么有的“无标记被动句”可以插入

关于构式语法相关理论

关于构式语法相关理论 构式语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Adele E.Goldberg,她的代表作是《构式:从构式语法的角度看题元结构》。构式语法与框架语义学以及语用学联系密切,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基石,也正是构式语法基于语义研究这样的特点,在我国语言研究领域颇受欢迎。汉语相对而言是一种意合语言,很多句子不能够单单从形式上得到合理的解释,构式语法的引入,为我们理解汉语、研究汉语带来了新的思路。当前,我国涉及构式语法理论研究的领域,有过介绍并研究的主要有张伯江、沈家煊、陆俭明、李临定、马庆株、石毓智、严辰松、牛保义、王寅等,其中讨论内容主要涉及长期稳定的句式或结构,如“把”字句、存在句、双宾句、被动句、部分短语结构等。 Goldberg认为,“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和意义的匹配体,而其形式Fi也好,意义Si也好,所具有的某些特征不能全然从C的组成成分或先前已有的其他构式所推知。”构式作为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既包括语素和词,也包括半固定以及固定的习语、熟语,还有抽象的句型等等,可以说构式可以覆盖语言的所有层级。于是,我们可以概括构式语法包含的基本思想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构式有两部分组成,一为形式,一为意义。既然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那么汉语中的语素、词、短语、句式等均可纳入构式语法的研究范围。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主要研究的是理想化的语言,意图将规则的语言运用数理逻辑形成公理化形式演算系统以便实现最简,证实经济原则的存在。而现实中的语言,则不完全或一定不存在理想化的语言,这也对研究不规则的语言提出了迫切要求。构式语法的出现与不断完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规则语言的解释及分析问题。因为构式语法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语言,如规则的不规则的,简短的复杂的、标记的无标记的、抽象的具体的等。这也是构式语法能够发挥其不同于其他语言理论作用的一个突出特点,简单说就是可以“作用于生僻语言现象”。 其次,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构式语法认为构式义的表达不是其各组成部分的叠加义,而是超越各部分本有意义的新义。也就是说构式义作为整体,并非部

构式与意象图式

构式与意象图式 陆俭明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 摘 要:以Goldberg 为代表的构式语法理论虽已成为国际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但是有个很本质的问题,至今尚缺乏讨论,那就是:构式义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构式本身会具有独立于词语的意义?本文旨在说明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构式是人的认知域所形成的意象图式在语言中的投射,构式义就来源于人的认知域里所形成的意象图式。第二,构式并不像Goldberg 所说的那样具有多义性。构式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句式不同,句式可以具有多义性,而构式由于它是/形式)意义的对应体0(form 2meaning pair),对构式的这一界定决定了构式具有单义性的特点。 关键词:构式语法;构式义;认知域;意象图式 中图分类号:H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919(2009)0320103205 收稿日期:2009201216 作者简介:陆俭明,男,江苏省吴县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司文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规模中文树库建设及其应用研究0(06JJD 740001)。 本文在复旦大学举行的/纪念胡裕树先生诞辰90周年语言的描写与解释国际学术研讨会0(2008年7月14)17日)上发表。 一、关于构式语法理论 Adele E.Goldberg(1995、2003、2006)论述的构式语法理论(construction grammar theory)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它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源于菲尔墨(C.J.Fillmore,1982,1988,1990)的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的一种语言研究理论与方法,它一问世,立刻受到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这种理论的价值在于: (一)对/主要动词决定句子的全部形式与意义0这一普遍观点进行了否定,并以丰富的语料论证并阐释了/构式本身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0,且这种意义没法从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已知的其他构式所推知。G oldberg 这一观点是符合语言事实的,有助于推进语言研究,有助于语言教学。(二)对转换生成语法的动词论元结构理论提出了挑战,区分了动词框架(即转换生成语法所说的/动词的论元结构0)和构式结构这两个有联系但又有本质区别的概念;相应地,将动词框架内动词所联系的名词性成分称为/参与者角色0 (participant role,先前转换生成语法称为/动词的论元0),而将构式内动词所联系的名词性成分称为/论元0。拿汉语里的存在句为例))) (1)a.台上坐着主席团。 b.台上放着玫瑰花。 例(1)是同一构式的两个实例。从动词框架说,a 句有一个作为行动元的施事参与者角色/主席团0,有一个作为状态元的处所参与者角色/台上0;b 句有一个作为行动元的受事参与者角色/玫瑰花0,有一个作为状态元的处所参与者角色/台上0,施事参与者角色则隐含着。从构式角度说,例(1)a 、b 句是同一个表示存在的构式的实例,都有两个论元,一个是存在物(a 句的/主席团0、b 句的/玫瑰花0),一个是存在的处所/台上0。Goldberg 所作的上述区分,也有助于推进语言研究。 (三)对语言的应用研究有直接的参考价值,具体说有二: 第一,这种理论将提醒我们不要将句法格式(即构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误归到格式中某个词 第46卷第3期2009年5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 ni versi ty (Philosophy and Soci a l Sciences )Vol.46,No.3 May 2009

构式语法观

Goldberg 的构式语法观 成军,莫启扬 ( 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Goldberg 的构式语法思想———论元构式观。论元构式观是对构式语法的发展,认为论元构式是构式的特殊次类,它们是具有经验基础的格式塔,是对反映人类经验的基本动态场景的语义结构的识解,各种论元构式为语言的句子表达提供了最基本的手段。论元构式观突破了以动词为中心的基于词汇投射的句子语义分析模式 的局限,不仅有诸多理论优势,而且对语言教学实践具有启迪。 关键词:构式语法; 论元构式; 词汇; 语言教学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account of Goldberg’s Construction Grammar ( CxG) ,namely Argument 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ory ( ASC) .According to Goldberg,argument structure constructions are associated directly with semantic structures which reflect scenes basic to human experience; they are a special subclass of constructions that provides the basic means of clausal expression in a language.ASC has extended the notion of construction in the CxG developed by Fillmore &Kay( 1993) ,Fillmore,Kay &O’Connor ( 1988) ,Lakoff ( 1987) and Langacker ( 1987,1991) ,which represents a theoreticalbreakthrough in that ASC outruns the projection-based models of sentence meaning analysis.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enlightenments of ASC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Grammar; argument structure construction; lexicon; language teaching 1.引言 任何语法理论都不可回避句子与词汇的语义关系问题。语义组构理论( compositional theory) 认为,较小语言单位的语义是较大语言单位语义的基础,其论元结构往往支配较大语言单位的句法分布。假设在短语中某一个词汇为中心语,那么就完全可以根据该中心语的语义及句法要求预测整个短语的语义及句法类型。这是因为根据词汇投射原则,词汇通过指派类型相异的补足语,修饰及限定成份,从而达到对句法结构关系的约束( Jackendoff1997; 马玉蕾、陶明忠2007; 田延明、王淑杰2009; 匡芳涛、杨坤2010; 汪兴富、刘世平2010) 。这种基于词汇投射的组构理论以词汇为中心,事物及其特性的相关概念只有借助词汇得以表达,而句法组合规则将相互独立的词语组构成能够表达各种概念结构甚至复杂命题的句子( Jackendoff 1997:48) 。组合规则并不添加任何有意义的概念内容,也不改变词汇的组合潜能。语义组构理论无疑具有还原主义的理论倾向,其在以Chomsky 为代表的生成语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基于原则与参数的句法理论认为,语言中的各种句法形式仅仅是普遍原则和各种与特定语言相关的约束参数互动的产物。可以这样说,在词汇投射原则下,句子有意义但是句式则没有。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注意到句子在结构上的差异往往导致意义上的差异。例如,双及物句式要求其终点题元具有生命性,而用介词to 的与格变换句则没有这样的要求: ( 1) a.Mary brought her sister a glass of water.( 双及物) b.Mary brought a glass of water to her sister.( 与格) ( 2) a.* Mary brought the table a glass of water.( 双及物) b.Mary brought a glass of water to the table.( 与格) Fillmore ( 1968: 49) 注意到下面句子在意义上的差异: ( 3) a.Bees are swarming in the garden. b.The garden is swarming with bees. Fillmore 认为,( 3b) 暗示花园到处都是蜜蜂,而( 3a)很可能意味蜜蜂只占据花园的一角。

构式语法

构式语法.txt什么叫神话?请听男人向你表达爱意;什么叫传说?请听男人对你的承诺;什么叫梦境?请看你自己听到前两者时的反应。一种新的语法研究方法论——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理论分类:语法2007.7.7 12:47 作者:wchch | 评论:0 | 阅读:5808 本文是陆俭明先生在南师大的讲座转述稿,转引自:https://www.360docs.net/doc/9b18764290.html,/shuaiyan 一种新的语法研究方法论——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理论 构式语法的思想最早是由格语法的创始者Fillmore(1990)提出来的,后经 Adele E. Goldberg(1995)和 Paul Kay(1995)等学者的研究而越见深入,其中以Goldberg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意,她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学者,也是认知语言学的泰斗LAKOFF的高徒,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她的博士论文是《A Construction: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后经整理在美国出版,现在成为构式语法理论的代表性著作。本书今年三月已由北大出版社出版,译者吴海波,书的中文译名是《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 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是:假设C 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 C 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无论是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构式推知。Goldberg所说的构式范围比较广,不仅包括一般所说的句式,也包括成语、复合词、语素等。从句式这个平面说,按 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句式有独立的语义,因此一个句子的意义,并不能只根据组成句子的词语的意义、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句式所能推知,句式本身也表示独立的意义,并将影响句子的意思。 举例说明。现汉中有一类表示存在义的句式(存现句):NP1+V+着+NP2,如(A)台上坐着主席团,(B)墙上挂着一幅画。这种句式有三个特点:1、主语和宾语的置位。2、B类句式的施事者的隐藏。3、按说句法成分的语义角色不同,所造成的语法意义有差异,但A类句式的宾语角色是施事,而B类句式的宾语角色是受事,但是两种句式的语法意义一致,怎么解释这种现象?针对这三个问题,生成语法学有三种理论解释:一是“句式变异说”,二是“动词变异说”,即由一元变为二元,三是“轻动词说”。其中以第三种理论的解释力最广,简单地说,就是假设该句式中存在一个轻动词,台上v主席团坐着,墙上v一幅画挂着,其中的轻动词v表示“存在”,但在表层结构中缺省,因此造成了后置动词的前移,最终形成了该类句式。轻动词理论确实可以解释上述三个问题,但是该理论最致命的缺陷在于,由假设所造成的 理论循环论证:如果问,存现句是怎样形成的,可以回答,是因为句中有个轻动词;试再问,句中为什么有个轻动词,又会回答,因为它是存现句。很明显,这种假设在科学论证中是很危险的,实际上它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实质。

构式语法与外语教学

构式语法与外语教学 摘要:构式语法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学理论。在对构式语法,包括其产生的背景、哲学基础、理论渊源以及相关的主张做了一个简要介绍之后,重点探讨了构式语法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最后文章指出,构式语法的思想将在外语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构式语法;外语教学;启示 一、引言 构式语法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兴起。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学理论,构式语法是在批判乔姆斯基的形式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首次明确提出把词汇、语法、语义甚至语用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既有一套严格的基于合一约束的形式描述系统,又对各种语言现象从认知-语义的角度出发做出解释。其突出贡献是突破了单纯结构分析的局限,使语言中的形式—意义关系得到很好的说明,并追求把描写和解释结合起来,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下面本文首先对构式语法做一简要的介绍,然后探讨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二、构式语法简介 构式语法是在认知语言学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它的一个分支。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学理论,构式语法有着开放的语言哲学观和深厚的理论渊源。构式语法共同的语言哲学观为:语法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是由小的符号单位构成大的符号单位。

单个的词和复杂的语法结构本质上都是一种符号。词和语法结构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语法结构是人们长期使用语言而形成的“格式”,相对独立地储存于语言使用者的大脑之中[1]。构式语法明显是从格语法[2]演化而来的。构式语法的另一渊源是lakoff[3]建立的格式塔语法。构式语法沿承了格式塔语法将句子结构视为整体而不是各个部分的理论。此外,fillmore建立的框架语义学理论也成为构式语法重要的语义补充。 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这是一种全新的语言观。goldberg[4]1995年提出了关于“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假如说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结合体,而且其形式和意义的任何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其他的构式中预测,就都可称为构式。构式是一个特定形式与一个特定功能或意义的结合体。在这当中,形式指音系、形态、句法的特征,而功能则是指语义、语用和语篇的特征。广泛被人们认同的最经典的构式是那些不按照常规语法组合,且具有独立意义的各种习语、熟语、句式等等。广义的构式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实际上是各种规约化的结构,只要是符合“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都可以称为构式。构式分为实体构式与图式构式。词汇的固定构式,特指其组成分子是不可替代的语素、词、复合词及固定的短语,被称为实体构式(substantive constructions)。全部开放或半开放结构的构式都被称为图式构式(schematic

关于概念结构理论与构式语法说比较分析-模板

关于概念结构理论与构式语法说比较分析 ” 论文关键词:概念结构理论构式语法论元结构体验哲学 论文摘要:本文在比较概念结构理论与构式语法说的基础上,指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两个理论体系,它们有着各自鲜明甚至对立的观点,但是认知的共性使得它们解释语言现象时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两大理论并非截然对立,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 1.引言 Jackendoff(1990)的词汇概念结构理论与Goldberg(1995)的构式语法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体系,都运用了论元结构来说明语言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动词和句式之间的关系是他们讨论和研究的中心。Jackendoff并没有明确提出“动词中心”的说法,但从他对句子的论元结构的描述不难看出,他的概念结构并没有摆脱生成语法的影子,句子的生成依然是论元插入动词的概念结构,再转化为句法结构的结果。与Jackendoff不同的是,Goldberg以构式(construction)的论元结构为研究中心,认为动词不能决定句子的生成,构式的意义才是构式生成的关键。 虽然他们研究的内容不同,一个是动词概念,一个是构式概念,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在一定程度上,动词可以选择它能够出现的构式,同样构式也可以选择满足它的动词。而且,表明句子中动词和名词关系的论元结构在概念结构理论和构式语法中的运用都颇有新意。因此,本文想通过比较Jackendoff和Goldberg的理论方法和哲学基础,讨论这两个分别代表概念语义学和构式研究的理论之间的关系。 2.理论方法 Jackendoff用形式化的语言描述内在概念的空间关系,在生成语法学派中对语义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概念结构相当于语义结构,与句法和音系结构并行。Jackendoff摈弃了由表层结构映射到音系和语义结构的句法中心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