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2.(6分)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3.(6分)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

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4.(6分)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如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甲B.乙C.丙D.丁

5.(6分)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

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的Na+,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6.(6分)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7.(9分)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

8.(9分)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a)如图甲,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

角度a1从图乙中可查到与a1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a2请预测a2a1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9.(8分)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个.

10.(13分)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l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紫×红,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1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

实验4:白乙×紫,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 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选考题:2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1.(15分)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请回答:

(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是、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

(2)当蒸馏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时间和.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

(3)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提取量会,原因是.

(4)密封不严的瓶装玫瑰精油保存时最好存放在温度的地方,目的是.(5)某植物花中精油的相对含量随花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提取精油时采摘花的最合适时间为天左右.

(6)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能、不能)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理由是.

12.请回答:

(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繁殖种苗的速度.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

(2)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的污染.

(3)微型繁殖过程中,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导试管苗,而与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的增殖.若要抑制试管苗的生长,促使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需要使用的生长调节剂是(脱落酸、2,4﹣D).

(4)将某植物试管苗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据图判断,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试管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能、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

(5)据图推测,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应(降低,增加)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2019•新课标)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分析】本题是对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比较,细胞周期概念,生物膜膜系统的综合性考查,回忆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不同,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生物膜膜系统的结构特点,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A错误;

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内无细胞核,B错误;

C、人体的不同组织,细胞分裂的速度不同,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C错误;

D、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的结构相似,都具有流动性,D正确.

故选:D.

2.(6分)(2019•新课标)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区别与联系,无氧呼吸:C6H12O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C6H12O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有氧呼吸:C6H12O6+6O26CO2+6H2O+

大量能量

【解答】解: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分解成乳酸(有机物不彻底分解),而不是丙酮酸,A错误;

B、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B错误;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但该过程中没有[H]的积累,[H]只在细胞质基质中参与反应,C错误;

D、质量相同的脂肪和糖原,脂肪贮存的能量更多,因此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D正确.

故选:D.

3.(6分)(2019•新课标)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

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质壁分离,最好选择成熟的植物细胞,且液泡含有颜色,如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RNA和脂肪的实验中,都需要采用染色剂进行染色,因此所选的实验材料最后无色或接近白色,以避免颜色干扰.

【解答】解:A、胚乳细胞不含液泡,不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A错误;

B、水稻胚乳细胞中脂肪含量少,不适于脂肪检测实验,B错误;

C、紫色洋葱细胞含有紫色的大液泡,可以用来观察质壁分离,花生子叶可以用来观察RNA和脂肪,C正确;

D、紫色洋葱含色素,对反应的颜色有干扰作用,不适于观察RNA和脂肪,D错误.

故选:C.

4.(6分)(2019•新课标)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如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甲B.乙C.丙D.丁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随着水温的升高,该动物细胞代谢会增强,而水中氧气的含量反而下降,这时候机体会产生更多的血红蛋白来弥补.【解答】解:由于随水温的升高导致水中的含氧量下降,水中含氧量下降这一环境变化会使得该动物的血红蛋白含量增加,以增加对氧气的运输能力,以满足组织细胞生命活动对氧气的需求,因此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加.

故选:A

5.(6分)(2019•新课标)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的Na+,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分析】根据题意,静息电位主要是未受到刺激时细胞内外K+的浓度差所造成的,动作电位主要和细胞外的Na+在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的快速内流有关.适当降低溶液S的Na+,会使膜内外的浓度差减小,通过Na+通道进入细胞内的钠减少,导致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解答】解:A、静息电位主要是未受到刺激时细胞内外K+的浓度差所造成的,降低溶液S的Na+,K+的浓度不变,因此,静息电位不变,故A错误;

B、降低溶液S的Na+,K+的浓度不变,因此,静息电位不变,故B错误;

C、动作电位主要和细胞外的Na+在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的快速内流有关,降低溶液S的Na+,通过Na+通道进入细胞内的钠减少,导致动作电位峰值降低,故C

错误;

D、降低溶液S的Na+,通过Na+通道进入细胞内的钠减少,导致动作电位峰值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6.(6分)(2019•新课标)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

【分析】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碱基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解答】解:A、基因突变不改变花色基因中的碱基组成,基因均含有A、T、C、G四种碱基,A错误;

B、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其结果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它们的差别在于碱基序列的不同,B正确;

C、基因突变不会改变细胞中DNA分子的数目,C错误;

D、细胞中的RNA含量与细胞蛋白质合成功能强弱有关,D错误.

故选:B.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7.(9分)(2019•新课标)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

A组大鼠注射抗原,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浆细胞.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编码抗体的基因.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红细胞.

【分析】本题中主要考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解答】解:(1)除去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移入淋巴细胞后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说明淋巴细胞是机体进行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只有在抗原的刺激下,通过体液免疫形成的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

(3)在体液免疫中,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免疫系统的组成中,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等,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编码抗体的基因和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系统的组成.

故答案为:

(1)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

(2)抗原

(3)浆细胞(或效应B淋巴细胞)编码抗体的基因红细胞

8.(9分)(2019•新课标)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a)如图甲,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α.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a1从图乙中可查到与a1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a2请预测a2a1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若α2小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α2大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表示茎段的半边茎向内侧弯曲生长及形成的弯曲角度,图乙表示茎段的半边茎向内侧弯曲生长的角度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生长素浓度在0~13μmol/L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茎段半边茎向内侧弯曲角度逐渐增大;生长素浓度超过13μmol/L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茎段半边茎向内侧弯曲角度逐渐减小.

【解答】解:(1)由乙图可知,生长素的作用具有有两重性,当生长素浓度为最适浓度时,茎段的半边茎向切面内侧弯曲的角度最大,即产生最大α值,在生长素浓度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弯曲度(α),所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

(2)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a2,根据图乙,若α2小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α2大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

故答案为:

(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α

(2)若α2小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α2大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

9.(8分)(2019•新课标)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c,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a.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降低.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400个.

【分析】考生首先通过曲线判断ab两种群的竞争关系,并且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因此根据题中食物链的关系判断种群数量的变化.

【解答】解:(1)图中a和b数量在一开始都有增加,后来表现为你死我活,所以二者为竞争关系.

(2)a、c、d的营养关系为a→c→d,可知三者为捕食关系,当d天敌大量死亡,c在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大,由于天敌的增多,a种群密度减小.

(3)若a大量死亡,C因缺少食物而下降,d因c下降而下降.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

态,说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恢复的过程体现了恢复力稳定性.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低.(5)设种群数量为x,则50/x=5/40,x=400.

故答案为:

(1)竞争

(2)c a

(3)降低

(4)恢复力稳定性低

(5)400

10.(13分)(2019•新课标)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l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紫×红,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1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

实验4:白乙×紫,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 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的株系F3花色的表

现型及其数量比为9紫:3红:4白.

【分析】根据实验2或实验4中F2代的性状分离比9:3:4可以判断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花色,所以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解:(1)根据实验2或实验4中F2代的性状分离比9:3:4可以判断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花色,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因为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实验2和实验4中F1代紫色的基因型均为AaBb,才可能导致F2出现9:3:4的比例.由以上分析可判断:实验1中亲本的紫色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红色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 或aaBB.从而写出实验1的遗传图解:AABB(紫花)XAAbb(红花)或AABB(紫花)XaaBB(红花).

(3)实验2的F2植株有9种基因型,单株收获后F2紫花(其中AABB、AaBB、AABb、AaBb)植株中所结的种子(即F3的幼体阶段)单独种植的所有株系(F3植株阶段)中,的株系为AaBb的子代,其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9紫:3红:4白.

故答案为:

(1)自由组合定律

(2)遗传图解为:

(3)9紫:3红:4白

选考题:2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1.(15分)(2019•新课标)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请回答:

(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是、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所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

(2)当蒸馏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时间和蒸馏温度.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一定的时间内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定时间后提取量不再增加.

(3)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提取量会下降,原因是部分精油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

(4)密封不严的瓶装玫瑰精油保存时最好存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目的是减少挥发.

(5)某植物花中精油的相对含量随花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提取精油时采摘花的最合适时间为a天左右.

(6)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能(能、不能)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理由是薄荷油与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相似.

【分析】本题是对玫瑰油的提取方法、提取过程的考查,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根据有效成分和材料的性质进行选择,回忆玫瑰油的性质判断提取方法,回忆提取玫瑰油的实验流程和影响因素,解答问题.

【解答】解:(1)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由提取物的性质和材料特点而定,

由于玫瑰精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等性质,蒸馏时可以被水蒸气携带出来,所以常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是

水与玫瑰精油的混合物,不是纯的玫瑰油.

(2)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所用的水和原料量,蒸馏时间和蒸馏温度等,蒸馏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时间和蒸馏温度;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由于原料中的玫瑰精油的含量降低,玫瑰精油提取量增加的速率减慢,当原料中的玫瑰油几乎全部被携带出来后,随时间延长,玫瑰油的提取量不再增加.

(3)由于玫瑰油具有挥发性,温度较高时挥发性强,因此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部分精油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从而使精油提取量下降.

(4)由于玫瑰油具有挥发性,温度高时挥发性强,温度低时挥发性若,密封不严的瓶装玫瑰精油保存时最好存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以减少挥发.

(5)分析题图精油的含量与花期的关系曲线图可知,a时精油含量最高,因此提取精油时采摘花的最合适时间为a天左右.

(6)由于薄荷油与玫瑰油的性质相似,所以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可以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

故答案应为:

(1)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不是

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所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

(2)蒸馏温度一定的时间内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定时间后提取量不再增加

(3)下降部分精油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

(4)较低减少挥发

(5)a

(6)能薄荷油与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相似

12.(2019•新课标)请回答:

(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遗

传特性,繁殖种苗的速度快.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

(2)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3)微型繁殖过程中,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导试管苗生根,而与细胞分裂素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的增殖.若要抑制试管苗的生长,促使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需要使用的生长调节剂是2,4﹣D(脱落酸、2,4﹣D).(4)将某植物试管苗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小,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下降.据图判断,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试管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不能(能、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

(5)据图推测,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应降低(降低,增加)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强度随蔗糖浓度的变化.随着蔗糖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小,而单株鲜重是先增加后下降.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应降低培养基中蔗糖浓度.

【解答】解:(1)植物微型繁殖就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无性繁殖技术,能保持亲本的优良遗传特性,且繁殖种苗的速度快;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细胞中具有发育成该物种的全部遗传物质或遗传信息.(2)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3)在植物组织培养时,通过调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能影响愈伤组织分化出根或芽.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4)由图可知,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小,单株鲜重先增加后下降.据图判断,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试管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

(5)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小,所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应降低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

故答案为:

(1)遗传特性快遗传信息

(2)微生物

(3)生根细胞分裂素2,4﹣D

(4)逐渐减小先增加后下降不能

(5)降低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解析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与叶绿体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就是ATP合成得场所 D、三者得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不同细胞器得结构功能,其中高尔基体就是具有单层膜得细胞器,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线粒体与叶绿体都就是具有双层膜得细胞器,前者就是有氧呼吸得主要场所,后者就是光合作用得场所。 【详解】蓝藻就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高尔基体、叶绿体与线粒体,A错误;线粒体与叶绿体含有少量得DNA,而高尔基体不含DNA,B错误;线粒体就是进行有氧呼吸得主要场所,叶绿体就是进行光合作用得场所,线粒体与叶绿体得类囊体薄膜都可以合成ATP,高尔基体参与植物细胞壁、动物分泌物得形成,消耗ATP,C错误;高尔基体、线粒体与叶绿体都就是具有膜结构得细胞器,而膜得主要成分中有蛋白质,D正确。故选D。 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A、细胞中得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胞核就是遗传信息转录与翻译得场所 C、细胞核就是细胞代谢与遗传得控制中心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得合成需要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细胞核得结构与功能,其细胞核得结构主要包括核膜、核孔、核仁与染色质,染色质得主

要成分就是DNA与蛋白质;细胞核就是遗传物质储存与复制得主要场所,就是细胞代谢与遗传得控制中心。【详解】真核细胞中只有细胞核中有染色质,A正确;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得核糖体上,B错误;细胞核中得染色质上含有遗传物质DNA,因此细胞核就是细胞代谢与遗传得控制中心,C正确;细胞核中得遗传物质就是DNA,其通过DNA复制合成子代DNA,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B。 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得就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得相关知识点,在不同得环境条件下,人体主要依靠调节产热量或者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相对温度。在炎热环境中,通过增加散热途径调节体温;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不自主得战栗就是一个快速产热途径,增加产热量;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详解】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会增加产热量,不利于人体散热,A符合题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B不符合题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则散热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用酒精擦拭皮肤时酒精得挥发会带走部分热量,可以增加散热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得有机物总量与呼吸强度表现为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将n粒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该过程中没有光照,所以种子在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和答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6分)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3.(6分)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4.(6分)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5.(6分)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6.(6分)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含答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2.(6分)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3.(6分)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 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 先在溶液中加入H+﹣A TPase的抑制剂(抑制A 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 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4.(6分)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5.(6分)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和答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2.(6分)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3.(6分)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 4.(6分)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 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5.(6分)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6.(6分)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250、500、0B.250、500、250 C.500、250、0D.750、250、0 二、非选择题:共54分。第7~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9分。 7.(11分)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2.(6分)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3.(6分)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 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4.(6分)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如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甲B.乙C.丙D.丁 5.(6分)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

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的Na+,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6.(6分)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7.(9分)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 8.(9分)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a)如图甲,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生物(含答案详解)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Ⅱ卷 生物 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生物试题保持一贯的风格特征,稳中有进,突出应用性和创新性,助力推进素质教育;同时在考查内容、试题呈现方式等方面体现出综合和灵活多变的特点,便于更好地发挥高考区分选才和引导教学的功能。 ■高考新动向 1.试题注重回归教材,引导考生关注基础知识 今年高考生物试题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及对主干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如第30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其中考查了教材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这就要求考生在熟悉教材的同时能够准确运用教材语言进行规范答题。 2.试题综合性增强,强调知识间的联系 与以往的高考生物试题相比,今年高考生物试题中,一道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有所增加,章节间的跨度增大,且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如第31题以生态系统作为主线进行考查,题中还涉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知识,强调知识模块间的组合,对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 3.联系生活实际与生产实践,倡导学以致用 试题更加注重引导考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第2题以马铃薯块茎的储藏为背景,引导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第4题从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人体失水问题切入,考查内环境稳态和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 4.关注生态文明,倡导环境保护理念 高考生物试题坚持学科素养导向,着意传递保护环境与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体现了社会责任素养,如第37题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对微生物培养、分离、筛选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考点新变化 在今年全国Ⅱ卷生物试题中,选择题部分考查了内质网和细胞核的功能、细胞呼吸、物质的跨膜运输、内环境稳态与生命活动的调节、杂交实验、生态系统

2019年全国卷高考生物试题+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3 P 31 S 32 Mn 55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 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250、500、0 B.250、500、250 C.500、250、0 D.750、250、0 三、非选择题:共39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 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1分)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 ________,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______。 (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和NO3﹣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30.(11分) 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 脂质、RNA B. 氨基酸、蛋白质 C. RNA、DNA D. DNA、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细胞核中可以发生转录合成RNA,A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RNA,细胞核中可以合成DNA和RNA,C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D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 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葡萄糖,A错误;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第二阶段转化成乳酸,B正确;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会生成少量ATP,C错误;马铃薯块茎储存时,氧气浓度增加会抑制其无氧呼吸,酸味会减少,D错误。 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 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 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 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 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跨膜运输的方式根据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根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 的水解。 【详解】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根据题意可知,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值明显下降,说明即H+含量增加,进而推知: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A正确;对比②中两组实验可知,蓝光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需要通过H+-ATPase,且原先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因此该H+为逆浓度梯度转运,B正确;由题意可知H+-ATPase 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C错误;由①中的实验可知,最初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但暗处理后溶液浓度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D 正确。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新课标卷I真题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新课标卷I 生物试题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3、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宣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2019 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 个小题,每小题6 分,共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解答】解:A、蓝藻为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其他细胞器,A 错误; B、线粒体和叶绿体基质中都有酶和少量的DNA 和RNA,而高尔基体中没有DNA,B 错误; C、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 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都能产生ATP,而高尔基体不能产生ATP,C 错误。 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高尔基体是单层膜结构,膜结构都是由大量的蛋白质 和磷脂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D 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A、染色体指的是DNA+组蛋白→染色质经过一定的空间排列顺序之后形成 的高度折叠的很复杂的一个生物大分子,它只存在于细胞核中,A 正确; B、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转录是在细胞核中进行,而翻译则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B 错误; C、细胞核功能:细胞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的代谢主要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C 正确; D、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 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 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而DNA 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D 正确。 故选:B。 3.【解答】解:A、人体热量主要来源于骨骼肌和肝脏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放能,骨骼 肌不自主战栗是产热过程不利用散热,A 错误; B、外界温度高时,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利于人体散热,B 正确;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利于人体散热,C 正确; D、用酒精擦拭皮肤,酒精挥发带走热量利于人体散热,D 正确。 故选:A。 4.【解答】解: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细胞代谢增强,呼吸强度增强,消耗的有机物增加,重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ⅠⅠⅡⅢ含解析版)

2019高考新课标Ⅰ卷(生物)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 6 分,共 36 分)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 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 DNA 和 mRNA 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3.将一株质量为 20 g 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 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 XY 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 X 染色体上,含有基因 b 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 3 h、10 h、23 h,得到 a、b、 c 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绝密★启用前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 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 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第1页共4页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 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

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 体的数目依次为 A.250、500、0 B.250、500、250 C.500、250、0 D.750、250、0 三、非选择题 7.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 有机物是___________,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 (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和硝态氮(NO﹣)。已知作物甲对同 43 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和NO﹣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和NO﹣同时存在 4343 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 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 8.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 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A组B组C组D组 初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抗原甲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初次注射抗原 第2页共4页 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 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9.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I)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亡细胞死亡的一种型下列关于人中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胞凋亡 小肠上皮胞的自更新过程存在细胞亡现象 消除被病原体感染细的过程中存在胞凋现象 细凋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组卷:80真题:4难度:0.60 2.体外验的方合成多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标记多 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 同素标记的苯氨酸 同标记的tRNA 人工合成的多尿喀核甘酸 除了DN和mRNA勺细裂解液 组卷:72真题:1难度:0.60 3.将株量为20g的黄瓜幼苗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达到0g,其加的 质量来自于() 、矿质元和空气光、矿质元和水 水矿质元素和壤、质元素和空气 组卷:88真题:1难度:0.60 4.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弧中的出神经作用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上 腺素;兴还传出神经心脏。列关叙述错误是() 兴是以信号的形式在神纤上传导的 惊刺可以作用于视觉觉或触觉感受器 神经系统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间接调节心脏动 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警性高、呼吸频率减、率减慢 组卷:58真题:3难度:0.70 5.某种二倍等植物性别决定类为XY型。该物有叶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性。控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体上,含有基因b的。下列述错误的是()窄叶性状只出在雄株中,不可出现在雌中 宽雌株与宽雄株杂,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株 宽叶雌与窄雄株杂,子代中既雌株又有雄株 若亲本杂交后子雄均为宽,则亲株是纯合子 组卷:97真题:4难度:0.60 6.实验组菌(养生物)作为来探究条件下种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 验,每组接种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培养基,三组的更新 时间问别为3h、10h、23h到a、b、条种群增长线,图所示。列叙述错误的 是)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以及答案 解析(全国3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生物 注意事项: 1.考生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用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答案标号,非选择题在答题卡上作答。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 1.关于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下列哪项叙述正确?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2.下列关于真核生物细胞核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3.下列哪项不利于人体散热?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 4.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6.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 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 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250、500、250. B。250、500. C。500、250. D。750、250. 二、非选择题:共54分。第7~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

绝密★启用前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 试卷副标题 xxx 考前须知: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 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细胞核中可以发生转录合成RNA,A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RNA,细胞核中可以合成DNA和RNA,C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D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 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葡萄糖,A错误;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第二阶段转化成乳酸,B正确;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会生成少量ATP,C错误;马铃薯块茎储存时,氧气浓度增加会抑制其无氧呼吸,酸味会减少,D错误。 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参加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跨膜运输的方式根据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根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的水解。 【详解】 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根据题意可知,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值明显下降,说明H+含量增加,进而推知: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A正确;比照②中两组实验可知,蓝光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需要通过H+-ATPase,且原先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因此该H+为逆浓度梯度转运,B正确;由题意可知H+-ATPase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