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村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乡镇农村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根据统一要求,3月上旬,围绕基层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等重难点问题,采取集中座谈、个别访谈、入户走访、实地察看等形式,对全镇16个村(居、场)开展调研,全面深入掌握了我镇基层党建相关情况,同时结合枝江基层党建考察经验提出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全镇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围绕“双争”、“四创”、“中国美丽乡村示范镇”和“XX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目标,抓基层打基础、抓书记强队伍、抓教育严管理、抓党建促脱贫,为推动基层党建“整市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基层基础逐步夯实。各级党组织坚持真金白银投向基层、精兵强将充实基层、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稳步打牢基层党建基础。加强阵地建设,实施全镇15个村级阵地提档升级计划,目前,11个村党群中心如期建设完成,20XX年将对xx村3个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保证全镇每村基本实现“五务合一”。加强基本保障,不断加大村级转移支付力度,积极落实惠民服务专项资金,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水平,20XX年全镇村主职报酬年均达xx万元、副职报酬年均达xx万元。发展集体经

济,全镇14个村年平均集体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其中有9个村完全化解村级债务。每村民生专项资金每年投入不少于xx万元。

(二)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有效发挥。各级党组织坚持加强思想引领、注重作用发挥和促进作风转变,基层组织力明显提升。组织生活有序规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极大提高了党组织抓、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自觉性规范性,特别是每月一次的支部主题党日,将主题党日开在田间地头、屋场湾子等地的活动形式为党员提供了良好的学做平台。组织功能整体增强,大力引导党员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重点力所能及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党组织有了更强凝聚力。楚湖村以褚家湖粮食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将党支部建在产业协会上,有力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各支部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全镇环境整治行动、清扫主干道、房前屋后垃圾杂物,助推人居环境新提升;建立党群连心制度,广泛开展“三卡一亮一评”活动,鼓励广大党员在生产一线上创先争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结合“头雁计划”“贤达建功、能人建乡”行动和党员标准化管理等工作,大力加强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党员、能人四支队伍建设,并采取签“党员服务承诺书”、划“岗位责任区”、发“红黑榜”和典型推介等方式,推动党员干部、能人贤达干事创

业,为农村发展增加了强劲动力。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0名村级后备干部,其中17人在20XX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充实进“两委”班子;选派3名优秀机关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建立村级“产业能人库”共20人,为村级产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三)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各级党组织坚持资源力量优先、资金项目优先、政策措施优先,贫困村面貌、贫困户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建强基层组织,围绕“四双”行动,采取优化组织设置、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加大培训力度等方式,全面提升贫困村党组织与非贫困村党组织战斗力。以“强产业、促脱贫”为工作主线,将党建主业与脱贫主责有机结合起来,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带头领办合作社或产业协会,同时依托该类产业协会,普遍建立产业党小组,探索出“党小组+合作社+党员+贫困户”脱贫致富模式。20XX年先后两次组织村支部书记赴问枝江问镇、当阳王店镇、庙前镇、淯溪镇等地考察学习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经验,开拓工作视野,提升能力素质。提档基础设施,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推动全镇基础设施不断提档升级,投资xx余万元的碑山路改造、中心集贸市场改造、点将路传统文化街区建设、集镇道路刷黑、草溶路加宽改造、镇头山社区基础设施配套、集镇广场建设等项目陆续建设完工,全镇城乡面貌迎来巨大转变,人居环境整体改善。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和支持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高台村欣祥渔业4000亩精养鱼池

基地、郑湖村千亩稻虾连作基地等成为全镇产业调整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效果显著提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形势发展,全镇农村基层党建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乡村振兴的新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基层组织“乏人”,人才空心化严重。当前xx农村普遍存在缺年轻人、缺致富带头人、缺优秀村干部候选人的“三缺”现象,乡村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面临挑战。缺年轻人,“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弱病残留守务农”较为普遍,60、70岁老人成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缺致富带头人,部分村民思想保守、安于现状,不想方设法找门路、搞产业,种养能手、产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纪人等十分稀缺,90%的村拥有致富带头人在1个左右。缺优秀村干部候选人,一些村“两委”干部年龄老化、能力弱化、方式行政化,后备干部来源不广、培养不够、数量不多,年轻党员少、能人党员少、新发展党员少,部分村在20XX年“两委”换届存在无人可选、无优秀人可选的情况。

(二)集体经济“乏力”,产业空心化突出。调研发现,农村经济发展不同程度存在经营增收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弱、持续发展能力弱的“三弱”现象,乡村产业振兴任重道远。经营增收能力弱,部分村区位条件差,基础底子薄,发展产业既无资源

又无资金,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十分困难,基本无经营性收入,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保运转。抵御风险能力弱,一些村产业类型单一,大部分是水稻、小麦、玉米等传统种养殖业,受市场渠道和行情影响较大,而一些村的企业和合作社数量偏少、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产业发展容易陷入规模太小效益低、规模太大风险高的两难境地。持续发展能力弱,一些村对自身资源禀赋不明、发展思路不清,缺少规划、人才和科技支撑,不成品牌、附加值低、无主导产业、没形成产业链,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乡村治理“乏术”,文明空心化凸显。调研了解,农村治理主要存在美丽环境营造难、法治建设推进难、文明风气养成难的“三难”现象,乡村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任务艰巨。村干部做事难,现在县乡大量惠民政策、行政事务下沉到村,村干部超过90%的精力主要用于落实政策、办好项目、应付事务,镇村之间基本形成了你安排我落实的行政关系,但干部与群众之间却不能通过“我要求你遵照”的简单行政管理来实现,村民自治、柔性管理、基层工作社会化运作等有效方式没有得到重视、运用和推广。美丽环境营造难,有的村民缺乏绿色发展和生态环保意识,生产方式粗放,易出现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环境问题,生活习惯落后,易出现乱堆杂物、乱倒垃圾、乱泼脏水等不良行为,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常态长效。法治建设推进难,一些村民法治观念淡薄,既不懂法也不会用法,“遇事找关系、办事讲人情、信官信访不信法”,多数村务监督委员会没有参与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