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金融]浅析国内现代种业金融研究

[种业,金融]浅析国内现代种业金融研究
[种业,金融]浅析国内现代种业金融研究

浅析国内现代种业金融研究

一、引言

种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1 年国家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 号)和2013 年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 号)等均明确提出要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种业强国;2015 年新修订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同时将发展现代种业写入十三五规划建议;2016 年中央1 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现代种业的战略性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种业与金融结合是促进现代种业跨越式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我国种业市场化水平程度比较低、种子知识产权保护还不完善、现代化发展程度还不高以及种业自身的不确定性大、回报周期长、规模小、信息价值偏低、风险管理压力大等原因造成现代种业与金融结合难问题突出。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大约90%以上的种子企业未来发展都需要融资等金融支持,其中年资金需求量在5000 万以上的种子企业占比约为60%;在资金需求环节上涵盖了育、繁、推等种业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具体而言,在育种创新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长期资金,完善传统育种能力、提升生物技术水平、升级品种测试体系;在生产加工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中期资金,进行装备升级,实现制种加工流通环节的机械化、标准化、精细化;在技术服务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长期资金,健全人力资源体系,建立面向客户服务营销的大数据分析系统。种子企业面临最大的融资约束是抵押担保的限制,其次是金融政策约束、投融资人才短缺,还包括经营规模限制和品种权价值评估难等制约。因此,造成了我国现代种业与金融结合面临供需不平衡的矛盾突出。

鉴于金融资本在种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有效推动现代种业与金融融合发展、共创价值,2016 年5 月中国人民银行、农业部、银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现代种业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154 号),明确提出要建立对接机制助推种业龙头做大做强,要创新信贷产品、发展多元化种子企业融资渠道以及加强政策协调等多项措施来做好现代种业金融服务工作;在《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中明确提出要支持种子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入股等方式集聚资本,引导发展潜力大的种子企业上市融资,要积极引导、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农作物种业。可见,现代种业金融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鉴于此,本文将从种业金融需求、种业与金融结合的路径和机制、种业金融国际经验借鉴等四方面的研究进行评述。

二、种业融资需求研究

在种业发展的育、繁、推等不同环节、不同阶段均存在着广泛的融资需求。仇焕广、徐志刚、蔡亚庆等(2013)在对我国种子产业发展历程、政策、市场环境以及与国外比较研究分析基础上,对我国粮食种业发展趋势、未来投资重点以及主要融资需求进行了预测,他们认为目前种子企业融资主要用于种子研发、商业育种、种子产品推广以及兼并重组整合等,并预计从2010 年到2020 年,我国种子市场的融资总缺口为873 亿元,其中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种子市场的融资缺口合计为524 亿元;张世煌(2015)分析了我国种业资源配置效率低、种业内部市场主体发展不足以及体制冲突等原因而导致发展缓慢,种业发展面临投资瓶

颈,种业投资数量和强度不足、投资渠道、资本集中度以及发展方向等问题,他认为中信、中农发等非农资本进入种业,可为种业改革创新奠定基础,激发种业市场活力,同时在种业改革和创新发展过程中要发挥种子行业协会的作用;王晖、吴龙军(2012)调查发现种子企业由于应收账款和存货过多造成营运资金不足,要依靠信息科技选育生产优质市场畅销种子、加强售前与售后服务、管理规避风险等措施来提高资金周转率。

三、种业与金融结合的路径研究

(一)基于政策性金融角度。鉴于种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基础地位,政策性金融在种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特殊重要性作用。李巧莎、杨伟坤、杨蕾(2014)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财政金融面临的财政投入不足、补贴少、渠道狭窄、风险补偿机制缺位等问题,提出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等建议;李楠、张涛剑、段青(2015)分析了种业发展现状,提出整合财政、科技、金融政策等金融扶持种业发展,建立政府+ 银行对接机制,支持育种基地建设,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种子企业发展;李梅兰(2013)分析了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公共性与盈利性、风险性与安全性、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三大矛盾,提出涉农科技创新基金+ 涉农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农业科技贷款以及银行贷款+ 保险或银行贷款+ 担保+ 保险等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模式。

赵峰、徐志平(2012)从政策性金融机构农发行角度调查分析了支持种子企业存在的种业市场监管、企业经营管理、担保能力不足、信贷品种与企业不匹配、贷后监管难、创新担保不足等问题,认为要从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管理,明确标准、创新机制,金融支持、完善服务等三个方面支持种业发展;蔡瑞林、陈万明、鲍世赞(2016)将农业政策性引导基金分为农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金、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基金和农业开发创新投资基金等三类,对其功能定位、运行组织、投资回报以及退出机制等进行了分析,针对运作中交易成本、不完全契约以及根本性转变之后敲竹杠等负面影响,提出适当让渡社会资本收益的退出机制、增加基金运作的透明度、确保引导基金的农业投资导向、提高基金依法治理能力、建立相关鼓励机制等对策。

(二)基于商业银行角度。我国种子企业常常偏好于利用商业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在这方面研究较多,韩蕴(2010)分析种子企业资金不足主要体现在政府专项投入少、前期投入资金短缺、流动资金缺口大、设备改造资金少等四个方面;金融机构对种子企业贷款的主要障碍在于种业收益低、附加值较小、风险大、周期长、信用水平不高等原因,研究认为要加强政策引导、制定规划、做好信用评级、创新担保方式、防控风险等来有效支持种业发展;魏作会、史召亮、郭晓亚等(2010)分析了银行、中小型种子企业两方面存在的影响贷款难的原因,并从企业、银行、平台三个角度提出了发展对策;高磊、邵长勇(2012)分析了现代种业发展金融面临的政策不足、知识产权变现难、缺乏专业龙头、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及原因,认为要出台种业行业信贷政策、探索种业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建立政府主导各金融机构参于的农业保险体系等建议;尹士(2015)以KF 种业公司为例研究发现种业企业在融资渠道上过多地依赖于债权融资,对其融资环境进行SWOT 分析,并基于主成分Fisher 判别方法,得出结论包括:以股权融资融资渠道为主,包括要积极挂牌新三板、实施内部股权融资,以债权融资渠道为辅,包括债券融资以及植物品种权融资等方式,同时提出要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信息可信度保障公司融资;季牧青(2015)主要从商业银行融资角度探讨了种业金融服务问题,在分析了种业市场发展现状、种子企业运营状况以及种子行业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了推广商业银行支持种业的建议:要加大对骨干企业支持力度、优化种业企

业客户结构、创新提升服务能力,重点拓展产业链融资、投资银行以及国际金融业务。

(三)基于资本市场角度。资本市场是种子企业发展融资的有效途径之一,截至2015 年年底,我国种子企业通过主板上市企业有9 家,通过新三板挂牌种子企业20 家,有12 家种子企业实现股权交易融资,同时有23 家种子企业在6 个区域股权交易中心登记挂牌。在种业资本市场方面研究上,卢凤君、赵大晖(2002)研究了我国种业利用资本市场的特点、经验、问题以及原因,提出提高种子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健全中介机构、完善法律环境、加快产研融合、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促进种业与资本市场结合;杨雅生(2009)以奥瑞金为例,分析了种子企业利用海外上市融资的可行性,提出利用海外上市平台来发展我国种业;隋文香、温慧生(2007)介绍了SPAC 方式以及奥瑞金如何利用SPAC 实现海外上市,认为海外上市为种子企业提供了资本运作的新路径。新三板的发展为种业发展搭建资本市场平台,佟屏亚(2015)认为新三板为种业搭建了资本市场平台,新三板对种子企业的价值体现在品牌效应、扩大融资渠道和规范企业管理等三个方面,种子企业要把握机遇,遵循规范化的运作管理利用好新三板。在利用外资方面,湛育红、宁钟、张芮(2014)利用菲德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了外商直接投资对种业安全影响的模型,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得出:外商投资对我国种业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同时也促进国内种业竞争力水平提高;科技人力资源对种业总产出具有明显影响;国内种业投资投入产出率比较低。提出要建立种业安全体系、研发支持体系、制种规范体系、市场发展体系、金融支持体系等政策建议。

(四)基于种业发展基金角度。2013 年财政部联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化集团出资15 亿元成立了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江苏、陕西等省也成立了针对种业的发展创业基金;2014 年9 月,全国第一个以社会化资本投资为主体的国家种业创新基金成立,提出了深化再造种业创新基金体系,再造种业创新体系,形成种业全领域、全布局、全链条的种业金融创新链。祝顺泉(2013)认为保障国家种业安全和有效参与国际种业竞争是做强我国种业的两个重要标志,认为要发挥政府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从现代种业发展基金角度要深化对种业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运作基金、准确把握投资合作方式来支持种业企业做强;刘祚祥(2014)分析了中国种业发展的金融根源,认为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难以为种业创新提供金融支持,提出完善以股权合约为组织内容的现代种业发展基金与国家种业创新基金的金融功能,构建我国种业金融创新体系是提高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王斌、王建忠、王秀芳(2014)研究了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理论体系,构建了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体系和运作体系模型,从风险投资角度解决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基于种子知识产权抵押融资创新角度。知识产权是种子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利用种子知识产权融资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袁国保、张春桂(2005)分析了种子企业品种权质押担保贷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具体的操作思路上首先要合理确定作为出质物的品种权,然后要建立科学的品种权评估体系;邢岩、陈会英(2008)研究了植物品种权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具体操作思路为:合理确定证券化植物品种权、组建特殊目的载体购买证券化资产、信用评级增级、证券发行以及管理等;并指出要完善政策导向、法律法规、中介服务、相关监管等体系促进植物品种权证券化融资发展;仇书勇、龚明华、陈璐(2009)研究了知识产权抵押贷款风险问题,认为提高银行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的风险防控能力以及知识产权变现交易等措施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展;邢岩、孙兆东、陈会英(2010)通过对种子企业和科研院所135 份调研问卷,运用因子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研究发现影响种子企业品种权入股的因素主要是预期收益、市场占有率、核心竞争力增强等,影响科研院所品种权入股的因素主要是预期收益、经营能力、成本和风险等因素,提出建立健全利益分享机制、

激励机制、信誉机制以及品种权保护制度;李长健、乐明凯、易飞云(2011)以植物新品种全为切入点,对种业知识产权质押涉及的客体、渠道、评估、环节、风险、保障等进行了研究,可以有效解决种业融资渠道问题;刘旭霞、周锦培(2011)分析了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融资的重要意义、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认为应从质押标的的确立、价值评估、质押合同、出质登记等几个方面设定植物新品种权质押;陈月红(2011)提出应该完善立法、政策支持、完善服务体系等措施来解决种子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问题。

(六)基于种业保险角度。发展农业保险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领域,而种业保险是农业保险的重要内容,王璐(2011)认为种子保险能够分散种子在育、繁、推等环节的风险,促进科技资源和资金向企业流动,能够形成高效育种新机制。种子保险乃至整个农业保险是防范农业生产风险、化解农业灾害损失、创造良好农业生产环境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完善财政宏观调控措施的重要手段;方华、龙文军、李冉(2012)基于湖南耒阳市杂交水稻种制种风险由制种企业和农户承担,提出应将制种保险纳入国家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范围,建立保险公司+ 制种企业的制种保险运作模式;李冉、龙文军、方华(2013)通过对湖南、江苏杂交水稻制种保险的调查,发现种子生产需要种业保险,但种业保险面临保障水平低、缺少配套资金、风险分担与参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在模式上可推行保险公司+ 制种企业+ 农户方式,实行国家补贴,将制种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设立单独的杂交水稻保险、完善种业保险分担体系等;吴钰、蒋新慧(2013)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风险保障能力不强、财政补贴制度不完善、保险服务不配套以及市场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保险业服务农业风险保障、农村民生改善和基础建设、促进吸收农村剩余人口以及农民收入稳定等五大途径;龙文军、王德卿等(2014)分析了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社会风险等主要风险,认为种业保险在保险标的成本、保费缴纳主体、保险经营风险等方面与一般种植业保险的不同,要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合理保险金额、明确报废来源、加强组织领导的政策框架;佟屏亚、刘琴(2014)分析了种业面临的生产周期、资金运营、品种结构以及气候异常等风险,认为种业规模小、资金少、风险分布广、市场信号滞后、抗风险能力不强,为此提出要发展种子保险来保障种业发展。

四、种业与金融结合的机制研究

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内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侧重于运作和动态。现代种业与金融结合发展,有效的机制保障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在种业与金融结合的机制上,贾敬敦、吴飞鸣、孙传范等(2014)认为农业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是通过资本形成机制、风险分散机制、信息揭示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自由竞争机制以及支撑保障机制等六大机制来实现有效运行的。在发展种业保险的保障机制方面,吴钰、蒋新慧(2013)认为在发展农业保险上,要建立农业保险推进部级协调机制、财政支出的风险分散机制以及农业保险创新保护机制等;李巧莎、杨伟坤、杨蕾(2014)认为要创新保险品种、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财政金融发展;方华、龙文军、李冉(2012)认为推进制种保险的发展,要建立多方协调的制种保险工作机制,要建立种子管理部门、制种企业、制种农户和保险公司共同参与的查勘定损评估机制,研究制定权威的制种理赔标准;邢岩、孙兆东、陈会英(2010)提出在植物品种权入股问题上,要建立健全利益分享机制、激励机制、信誉机制等来保障植物品种权入股的顺利进行;高磊、邵长勇(2012)认为由于种业面临的自然灾害、质量问题、库存压力、同业竞争大等原因给银行信贷资金造成一定风险,因此要强化种业贷款的贷后管理工作,完善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文文(2014)认为要拓宽种子企业融资渠道,要建立完善种子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张国志、卢凤君等(2015)从利益分配机制、价值

回报机制和支撑保障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成长型种子企业利用风险投资融资的对策。

五、种业金融国际经验借鉴研究

国内学者主要针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种业金融发展经验展开总结研究,张燕、王欢(2014)研究了日本以银行借贷为主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模式和美国以资本市场为主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模式,认为融资结构、法律制度、政府参与程度是影响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在融资效率和融资风险方面进行了运行绩效分析,由此得到的启示:完善政策法规、信用评价与担保、规范产权交易市场、发展风险投资、创立基金等;曹若霈(2014)研究了美国农业科技金融体系,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农村合作性金融机构以及商业性科技金融机构,根据各阶段融资需求特点采取分阶段地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如美国金融集团在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器(Accelerator)阶段提供中长期创业贷款,在成长期(Growth)阶段采用应收账款质押等供应链融资方式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在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阶段向企业提供现金管理和全球财务解决方案。借鉴其经验,我们要采取完善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发挥政府作用、丰富支持政策等措施来发展我国农业科技金融;黎红梅、汪邹霞(2016)研究了美国农业科技创新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模式、日本农业科技创新以银行支持为主导的模式、以色列农业科技创新以政策性金融为主的模式,应该借鉴在政府支持、农业金融服务体系、资本市场、风险投资、法律保障体系等方面经验。

在国际上,众筹融资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而我国农业领域众筹融资模式还属于起步发展阶段,种业众筹融资也有所发展。廖曦、胡安冈萨雷斯加西亚、廖传惠(2015)研究了美中两国众筹融资模式,美国众筹融资模式主要包括综合类众筹平台、农场土地流通、股权融资等模式,其中专业化的Agfunder 主要为农业技术项目包括种业等筹资搭建的、且以股权和债权进行融资的众筹平台,在美国以农业高科技项目股权众筹为主。而我国农业众筹存在规模小、首次筹资成功率低、再次筹资成功率更低等问题,提出创新众筹模式、加强风险管控等建议;李洪杰(2015)研究了中国种业众筹模式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研发体制活力不足、企业单独竞争的低端现状、育种水平差距较大以及育种互联网时代到来等,分析了农作物育种以经验和遗传学为基础的1.0 时代、一份子育种技术为主的2.0 时代、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云平台的3.0 云育种时代。认为众筹商业模式是当前种业发展的最佳选择,是种业发展弯道超车的唯一途径,通过建设种筹天下网站- 种业众筹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云育种时代。

六、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随着种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种业金融正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已有研究针对现代种业发展融资需求、种业与金融结合的实现路径及保障机制等面临的现实问题,从具体的某一角度、某一方面展开并提出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解决对策与观点,不仅解决了现代种业与金融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而且也进一步丰富了现代种业金融的研究内容。但仍存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现代种业金融的研究缺乏体系性,从而影响了对现代种业金融研究的多维度、大尺度和精刻度,进而造成研究给出的大多是基于局部性的解决方案,而现代种业金融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进一步从多层次、多方位以及多学科交叉角度全面系统地研究现代种业金融问题。

(二)目前对于现代种业金融的研究定性研究较多,而实证研究相对较少。虽然也建立了现代种业金融相关研究的指标体系,但是其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运用数据检验研究;现代种业金融虽然已有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须从我国目前的国情、种情出发开展研究,既要立足中国特色,又要兼具国际化视角。

(三)目前关于现代种业金融的研究从宏观层面、中观产业层面展开研究的较多,而基于微观层面种业创新主体种子企业与金融结合的问题研究相对较少,从种业全产业链层面与金融结合的研究更是少见。一个国家种业的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体现在大型种子企业的竞争力上,从这个角度而言,应该进一步加强基于种子企业视角,尤其是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与金融结合的路径及机制的创新研究。

随着现代种业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对现代种业金融相关问题的研究必将更加深入和丰富,这些研究将有利于我国现代种业金融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种业做强做大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2020年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分析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分析 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以下是搜集的一篇关于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应用分析的论文范文,欢迎前来阅读参考。 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服务创新收到了全球各大商业银行的追捧,并逐渐成为了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商业银行在面临国内外激烈市场竞争的同时,还需要创新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才应对金融全球化的风险。因此,分析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性,并找到金融服务创新的具体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一、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其一,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是扩大市场和增加利润的内在需要。就目前的情况分析,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不仅要应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还必须通过创新银行的金融服务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其二,金融服务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的需要。社会投资渠道的变化将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大大缩小。利率水平的降低使银行的利差空间进一步缩小。如果商业银行只靠利差发展的话,会很难长期、稳定生存与发展。 其三,金融服务创新是顺应客户变化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客户获取的金融知识越来越多,对金融服务的鉴别能力也越来越强。如果银行缺乏持久的创新服务,将很难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品种单一 现阶段,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创新的过程中金融品种比较单一,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在消费信贷、网上银行或者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方面还不成熟。另外,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相关的业务规模还比较小,在银行的整体业务规模中占有的比重非常低。从整体情况来看,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相关业务整体规模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二)服务创新能力弱、方式单一 目前,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创新能力弱,服务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客户金融服务的需求。办事效率低,办理业务等待的时间长,造成客户普遍的抱怨。同时,商业银行的服务产品比较单一,不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的特点,不能适应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另外,科技开展的动力不足也直接制约了优质服务的开展。 (三)业务创新不均衡 资产业务主要是指运用货币资本来不断获取利润业务,主要是由现金资产、证券投资或者放款等部分组成。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得角度分析,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主要是经济市场竞争激烈,出现了很多负效益的金融创新。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中间业务主要是汇兑、结算等业务。近年来,中间业务是一个发展比较快的业务,其业务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大大的传统业务,导致业务创新部均衡的问题一直存在。 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对策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那么,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 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 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数字货币 除去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阿里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余 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 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 与传统金融的区别联系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点对点信息互换思想,通过网格化的关系联接,形成的资源共享、信息交互、优势互补,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信息处理,从而产生价值。是否可以被称为“互联网金融”,不在于一定要运用互联网技术,而在于运用了“互联网”交互、关联、网格及p2p。其核心是脱媒、去中心化。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包括:数据产生(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搜索引擎等提供)、数据挖掘(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行为分析理论的支撑)、数据安全(提供安全的支付环境并保护隐私)和搜索引擎(平等获取信息)。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互联网金融从服务的形式而言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如图1所示):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李博、董亮2013)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是一种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它是借助互联网本身的便捷和广度实现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上的服务延伸。电子银行、网上银行乃至手机银行都属于这类范畴。在这一模式下,传统金融服务从线下扩展到线上,在时间和空间上外延了银行服务。从狭义的层面,互联网金融只包括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前者典型的应用模式有第三方支付平台、P2P信贷、众筹网络等,后者是网络形式的金融平台,包括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基金、保险销售平台等,这一模式多为电商向金融行业的渗透。 一、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 1.我国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 随着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进程加快,我国建成了金融卫星通讯网络和中国国家金融数据通信网等金融骨干 网络。基于这些主干网,中国人民银行和各个商业银行先后建立起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和网络联行系统。国内大部分城市中,本地清算系统、储蓄通存通兑系统、对公业务系统、银行卡自动处理系统等应用 系统也先后投入运行。1996年,我国第一家银行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截至2012 年初,上市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已经普遍超过了60%,而这一趋势今后还将延续。

中国民间金融研究

中国民间金融利率综述 民间金融一般指游离于政府批准设立并进行监管的金融机构之外的金融行为,也有很多人把它称为非正规金融。而这些民间金融行为自发形成的资金交易价格便是民间金融利率。但必须意识到民间金融市场远不是统一的市场,该市场往往是高度割裂的,各个分市场有着彼此相对独立稳定的价格和参与群体,其利率往往是多层次的。 第一层次:零利率或低利率。 由于民间金融可以通过“熟人社会”的社会活动来确保资金回收,否则给予舆论谴责等违约惩罚,使采取零利率或低利率进行借贷成为可能。陈锋、董旭操(2004)在《中国民间金融利率———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的再认识》中指出,零利率或低利率主要体现了以互助互济的原则,即并不以获利为直接目的,而是为了相互帮助以应付生活中的紧急情况;其形式主要包括友情借贷、农村合作基金会等。姜雅莉(2005)在《农村民间金融利率浅析》中指出民间借贷的利率很可能很低,甚至是无息。但这种低息或无息却是以支付面子和人情为代价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面子和人情就是利息。如把其折合成利率的话,那么此利率水平也是较高的,只是该种利率不是以货币方式直接支付而已。 第二层次:中等利率。 姜旭朝(1996)在《中国民间金融研究》中提出,中等利率是民间灰色借贷的主要利率形式,是我国利率较为适中的水平,具体高低视期限的长短而定。在资金供求紧张的情况下,可能会更高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银行利率的4倍。其借贷利率反映了民间资金供求状况,尤其反映了农村地区的资金供求状况。陈锋、董旭操(2004)认为,中等利率在民间金融中占有主要地位,实际上代表了民间资金的真正价格。陈瑛(2007)在研究民间金融的利率效应时指出,中等利率的融资主体主要是个体及民营中小企业,以关系、信誉为基础,多用于生意周转需要,融资利率水平主要依据信用情况商定或随行就市。张凤(2009)在《中国农村民间借贷的路径依赖与发展趋势分析》认为中等利率主要发生在非亲友之间的私人借贷活动中,以盈利为目的,利率一般达到银行同档次利率的3至4倍。由此可见,对于中等利率的水平和适用范围,国内学术界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研究结论。

金融行业职业解析与规划

2017年度工作计划 2017金融行业职业解 析与规划

金融服务业素来是人人羡慕的“金饭碗”,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民营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基金管理公司也在增加,从长远老看,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教育的学生,将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 金融服务业素来是人人羡慕的“金饭碗”,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民营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基金管理公司也在增加,从长远老看,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教育的学生,将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 金融学专业毕业通常有以下几种去向: 一、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二、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三、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四、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五、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 六、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七、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八、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为保险方向。 九、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十、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但是,2008年对于全球金融业是灾难性的一年,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始于2007年下半年的信贷收缩,而流动性大幅度缩减则引发危机升级并在全球范围传播开来,随之而来的是接二连三的银行倒闭和史无前例的政府大力干预行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行业前景同样暗淡,全球经济放缓以及投资者和客户信心不足将对行业盈利水平和资产质量形成严峻挑战。从金融业就业的角度来看,国内金融业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已经呈下降趋势。这一趋势尤其表现在对金融专业本科生及以下学历的需求上。由于金融研究生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以及金融行业对金融本科生实用性的质疑,对于本科毕业生的需求有所下降,研究生的需求则有所上升,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与其他经济管理专业的比较中,对会计与财务这些侧重实战操作型专业的需求有所上升。 另外,近年来,法律、计算机信息专业毕业生的金融从业进入口径扩宽。法律对金融行业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由于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高度实现业务的信息化,所以大量计算机信息专业的毕业生被大量引入金融业。在证券公司这个重要性更加突出,如果一个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出现问题,那么将是一场灾难。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士加入到金融业中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金融行业所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向综合性质发展。这在无形中也缩小了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进入金融业的门径,增加了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最近,国内首部深度剖析互联网金融的着作《互联网金融》于2013年10月24日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互联网金融领域专家学者、金融投资代表、企业精英以及来自近20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书发布会,在这其间,共同探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 《互联网金融》由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与国培机构董事长刘勇联手合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地剖析互联网金融的书籍,其内容涵盖了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运营模式、风险特征、发展趋势、监管方法以及行业发展政策建议等方面,本书可在国培机构预览购买。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银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鲶鱼效应,包括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比尔·盖茨十几年前就曾断言,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将是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指出,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将威胁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功能,并且他虽然看似遥远,但很快就会发生。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豪言,将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改变贷款模式,重建整个社会未来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大大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业网上银行功能也非常丰富,还有质押贷款业务等等。如果是你自己的存单,你可以不需要审批,就可以由网银自动办理质押和贷款手续。网络银行最近几年,主要是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的,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大的奖项。其中最大的成绩就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形成了南北数据中心,完成灾备建设。 另外,网络银行平台上,业务全能化。产品开发能力加强,品种越来越丰富。银行总行打破了以前的科技人员配备方法,直接将科技人员下放到业务部门,人事属于业务部门。但其科技业务水平和能力的评价,科技部门有着重要话语权。这种改革使业务系统的维护能力、业务部门提出需求的能力迅速上升,提升了银行技术实力,在第一线培养了金融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和易观咨询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已由1993年的2005人猛增至亿人,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达亿部,超过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2012年1-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已达%,网上银行注册用户为亿,全年交易额高达万亿元,全行业离柜业务率达到%。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尽管与当年全国支付系统近2000万亿元的业务处理金额相差甚远,但第三方支付组织已将手伸向了银行的核心业务,且在电子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业界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其交易额将迎来爆炸式增长,业务占比会不断提升。 二、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首先,互联网金融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银行直接融资以及股票和债券市场间接融资尽管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很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包括贷款信息收集成本、银行与客户签约成本、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成本、贷后风险管理成本以及坏账处理成本等。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

互联网金融模式、金融风险防范国内外研究现状

互联网金融模式、金融风险防范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1.1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特点、业态的研究,对互联网金融本质、内涵的研究,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研究,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的研究、对互联网金融理论基础的研究等。 在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上,谢平、邹传伟首次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概念,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支柱分别是支付、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技术基础则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罗明雄、唐颖、刘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 在互联网金融的业态分类上,谢平、邹传伟、刘海二根据支付、信息处理、资源配置三大支柱上的差异将互联网金融划分为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基于大数据的保险、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大数据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等主要类型。罗明雄、唐颖、刘勇将互联网金融分为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种模式。李博、董亮从服务的形式将互联

网金融分为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等三种模式。孙浩从商业化角度出发将我国互联金融业态分为通用支付平台、在线(移动)P2P支付、互联网人人贷、在线个人理财、社交网络投资平台、互联网金融服务和金融大数据等七类。《中国金融稳定报告》认为互联网金融业态主要包括互联网支付、P2P 网络借贷、网络小额贷款、众筹股权融资、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基金销售等六类。吴晓灵认为,互联网金融应包括与电商相结合的结算业务、基于销售信息的小微贷款业务、基于支付账户的标准化金融产品销售、借贷双方的信息平台等四个方面。王曙光、张春霞从业务功能视角将我国互联金融业态分为支付平台型、融资平台型、理财平台型和服务平台型等四类。高汉从所发挥功能的角度将互联网金融分为支付结算类、融资类和投资理财保险类等三类。在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内涵上,邱冬阳、肖瑶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金融,技术只是实现、衍生、完善了传统金融体系功能的一种手段,并将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归纳为支付模式、融资模式、理财模式等三种基本模式。吴晓求认为,金融与互联网在功能(基因)上具有藕合性,互联网金融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提升金融的支付清算功能效率、完善财富管理(风险配置)功能。李洪梅从金融功能观的角度分析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功能,指出互联网金融更方便快捷地实现了支付清算的基础功能,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还具有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散的扩展功能、以及信息提供、激励、引导消费等衍生功能。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中国金融服务业进出口现状 金融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而金融服 务贸易也是服务贸易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收支 平衡表统计中,金融行业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分为“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两类。其中,“保险服务”包括所有 货物保险、直接保险(寿险和非寿险)和再保险;“金融服务”则包括所有金融中介服务和其他辅助服务,如信用证佣金和手续费、金融租赁服务、外汇交易服务、商业和消费信贷服务等,大致可归于“银行服务”和“证券服务”两类。 1、金融服务进出口 从进口的情况看,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口额 分别达到 2.33亿美元、1.38亿美元、1.59亿美元、8.91亿美元、5.57亿美元、5.66亿美元;2004年至2008年5年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40.61%、15.48%、460.00%、37.49%、1.62%。 从出口的情况看,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口额 分别达到 1.52亿美元、0.94亿美元、1.45亿美元、1.45亿美元、2.31亿美元、3.15亿美元,2004年至2008年5年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38.18%、54.59%、0.13%、59.31%、36.36%。 从总差额的情况看,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的国际 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出 口差额分别为-0.81亿美元、-0.44亿美元、-0.14亿美元、-7.46亿美元、-3.26亿美元、-2.15亿美元(见图1)。 图1:2003—— —2008年中国金融业进出口概况统计 数据来源:2003—— —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整理得出 2、保险服务进出口 从进口的情况看,2003年—— —2008年的6年进口 额分别达到45.64亿美元、61.24亿美元、72.00亿美元、88.31亿美元、106.64亿美元、127.43亿美元;2004年至2008年5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34.16%、17.57%、22.66%、20.76%、19.50%。 从出口的情况看,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口 额分别达到 3.13亿美元、3.81亿美元、5.50亿美元、5.48亿美元、9.04亿美元、13.83亿美元,2004年至2008年5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21.74%、44.29%、-0. 23%、64.96%、52.99%。 从总差额的情况看,近年来我国保险的国际服务 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出口差额分别达到42.51亿美元、57.43亿美元、66.50亿美元、82.83亿美元、97.6亿美元、113.6亿美元(见图2)。 图2:2003—— —2008年中国金融业进出口概况统计 数据来源:2003—— —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整理得出 二、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存的问题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尽管中国金融行业保持较 快发展,但金融服务贸易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中,保险服务贸易逆差较大且仍在扩大,银行服务贸易和证券 服务贸易总体呈现波动性增长。 1、金融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较弱 与当今世界金融强国相比差距很大,发达国家金 融服务业增加值GDP的比重一般在6%左右,我国2005年金融服务业的实际比重大致为 3.4%。2007年中国金融业出口11.34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 0.9%,进口112.21亿美元,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 8.7%,处于逆差状态。同期的西方发达国家以美国为 例:出口58.3亿美元,进口18.9亿美元,分别占服务贸 易进出口总额的23.1%和17.9%,处于顺差状态。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保险业的竞争力极强。此外,从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国在金融服务贸易上存在着 总量低,结构不合理和市场份额低等问题,这充分反映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文/张武郑磊 实证分析 12 2009.6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以阿里集团为例 摘要: 新时代的互联网行业与传统的金融行业的巧妙碰撞,诞生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极具两个行业特征的创新性产业。而与此同时,阿里巴巴集团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企业,凭借其已有的互联网的优势,进军金融行业,并成为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领头军。因此,本文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以支付宝、余额宝、阿里小贷以及资产证券等为对象,运用经济学和金融理论,深入研究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特有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据此提出政策性的思考与建议。同时也希望能够运用阿里金融的成功经验,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其他企业提供借鉴,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阿里集团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Internet Finance——Taking Ali Group For Example Abstract A new era of the Internet industry and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he traditional clever collision, the birth of the Internet financial with the ve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industries innovative industry.While the alibaba group, as a comprehensive enterprise, with the advantages of the existing Internet, tap into 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became a leading Internet financial industry.So this article to the alibaba group as an example, to pay treasure, balance, ali small loans and securities and other assets as the object, using the theory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further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domestic financial industry, the Internet, the analysis of the unique strengths, weaknesses an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thinking and suggestion of the policy.At the same time also hope to be able to us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ali financial, other enterpris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ternet financial industri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words:Internet Finance Development strategy Ali Group 目录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年论文 题目: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系 (部):金融系 专业:金融学 班级:银管四班 学生姓名:杨博雅 指导教师:纪同辉 职称:讲师 2016年 09 月 16 日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学年论文成绩评定表 系:金融系班级:银管四班学生姓名:杨博雅学号:20133210640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一、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概述 (2)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3)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典型模式 (4) (三)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5) 1.高效性和经济性 (5) 2.发展快 (6) 3.管理弱 (6) 4.风险大 (6) (四)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6) 二、互联网金融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6) (一)信用风险 (6) (二)环境政策问题 (7) 1.主体地位和经营范围尚不明确 (7) 2.监管体系尚不健全 (7) 3.金融法律相对缺失 (8) (三)安全问题 (9)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策 (10)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 (10) (三)严厉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11) (四)加强信息披露与信息共享,切实维护金融投资者利益 (12) (五)完善互联网金融配套征信系统 (12) 四、结语 (13) 参考文献 (13)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级银管四班杨博雅 指导老师纪同辉 摘要:我国互联网金融呈现爆炸式发展态势,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和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正冲击着当今金融产业的发展,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电子信息科技,尤其是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支付以及搜素引擎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极大的影响了现代金融模式。人们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模式的不断创新而改变。但是,目前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发展中探索,监管主体、机制及法律等各方面发展还不完善,如果不对正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风险加以控制,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可能受到阻碍,更可能对我国经济健康运行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关注点集中在互联网金融的内涵、模式以及和传统金融产业业务模式的比较等,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的机制探讨比较缺乏。但这些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有良好的对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对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探讨。本文开头论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含义和特点,探讨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典型模式,发现了互联网金融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应的对策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对策措施 Abstract:China's Internet banking explosive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e business model of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products and constantly enrich the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but some problems have emerged. Moder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the Internet, especial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浅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浅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金融服务业作为一个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它既包括银行、证券、保险这些主要的金融服务行业,也包括信托投资、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典当业等行业。我们看到,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金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和凸显。但与此同时,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1997~2003年间,我国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出现了下降趋势(到2003年底,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上述两个比重分别为16.5%和5.51%); 从就业方面来看,金融服务业就业的两个比重(即金融服务业就业占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和占全社会总就业的比重)数值都比较小(到2003年底,金融服务业就业的上述两个比重分别为1.6%和0.5%); 从增长速度来看,1998年以来按现价计算的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都要低于同期按现价计算的GDP的增长速度,1999~2003年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7.47%,也低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长速度9.36%。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甚至于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在行业规模、竞争实力、创新能力、市场开拓、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第一,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增长速度过于缓慢,内部行业结构和区域发展结构不协调。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般在6%左右(2003年美国金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达到了8.3%),而我国2003年金融服务业的实际比重大致为4.14%(扣除不合理统计因素),仅相当于美国的一半。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过慢,低于GDP的平均增长速度,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乏力; 金融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均衡,银行业居绝对主导地位,而证券经纪与交易业、保险业、信托投资业的比重相对偏低; 而且,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异较大,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和满足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需要。 第二,金融服务各行业竞争力较弱,不能有效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产品。银行业的资本实力(如一级资本规模)、资产质量(如不良资产比率),保险业占全球保险市场的份额、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等,证券业的总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都与发达国家的相关行业存在着较大差距。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那么,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 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互联网金融从2013年开始蓬勃发展,纵然屡有跑路,纵然良莠不齐,但是政策的宽容,媒体的支持,使得这个行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欢呼声中冲上了天空。经济金融领域屡见不鲜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也发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以2015年底的e租宝事件为转折点,互联网金融领域残酷的洗牌开始了。 目前可实现的互联网金融项目,则主要是以下几类:折叠众筹 P2P网贷 P2P(Peer-to-Peer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P2P网贷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 2种运营模式,一是纯线上模式,其特点是资金借贷活动都通过线上进行,不结合线下的审核。通常这些企业采取的审核借款人资质的措施有通过视频认证、查看银行流水账单、身份认证等。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借款人在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

中国民间金融问题研究

中国民间金融问题研究 摘要:民间金融是指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从事资金融通活动的组织,它已成为我国金融业不容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民间金融虽具有一定消极作用,但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政府应该对民间金融机构实行分类管理,达到一定标准的民间金融机构必须合法化。 近期,民间金融问题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这绝非偶然。民间金融问题升温,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民间金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当然其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其二是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内开放问题也提上了日程,对外要实行国民待遇,对内更要实行国民待遇;其三是国有金融机构改革面临窘境,金融改革需要更新思路。本文拟对我国民间金融问题做一简单分析。 一、民间金融的概念 迄今为止,对于民间金融这一概念尚未形成大家公认的定义。

姜旭朝在其《中国民间金融研究》一书中对民间金融的定义为:“民间金融,就是为民间经济融通资金的所有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资金运动”。这一定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法与国际接轨。按照该定义,在西方国家金融系统中居主体地位的是民间金融,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复旦大学的张军教授对民间金融的定义为:“一个非正规的部门,是指相对于官方的正规金融制度和银行组织而言自发形成的民间的 信用部分”。这一定义指明了民间金融的非正规性,但是并未明确给出“民间”的含义,同时“官方”的含义也很模糊,致使整个定义相当含糊。 吉利斯(《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中译本))认为民间金融是指未纳入国家金融管理体系的非正规金融组织。该定义对民间金融的界定以是否纳入了国家的金融管理体系为标准,明确了民间金融的非监管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又存在问题,许多金融组织获得了地方政府部门的审批并在工商部门注册,但并未纳入国家金融织织管理体系的管理之下,将其归入民间金融显然不合适。 笔者在前述定义的基础上,认为:民间金融,是与正规金融比较而言的,指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从事资金融通活动的组织。主要包括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地下钱庄、合会等。这一定义兼顾了国

中国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民间借贷市场的概况 (1) 1.1民间借贷市场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 (1) 1.2民间借贷的主要形式 (2) 1.3民间借贷的制度优势 (2) 2 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2) 2.1农村非正式金融的需求 (2) 2.2 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问题 (3) 3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和引导 (4) 3.1对民间借贷市场的正确引导 (4) 3.2 促进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的对策 (4) 3.3建立特色鲜明的监管制度 (5) 参考文献 (5)

中国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 金融专业 200*级) 摘要:我国的民间金融由来已久,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民间金融市场逐渐的发展壮大。民间借贷作为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农村比较普遍,规模较大,且形式多样。因此,民间借贷市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民间借贷市场本身所具有的缺陷又大大的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所以对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与引导以及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针对农村金融需求构成分析当前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促进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利率管制;金融监管;制度优势;非正规金融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完善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村金融逐渐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目前农村金融体制与农村金融需求还不相适应,在农村正规金融体系缺位的情况下,民间借贷市场以其产权优势、信息优势、交易成本优势以及内生性优势,在农村金融市场占据了主要份额,因此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及其局限性会对农村的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引导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就具有重大的建设性意义。本文从民间借贷市场的概况出发,了解民间借贷市场产生的背景,以及当前主要的民间借贷形式。从民间借贷市场的特点及制度优势来研究民间借贷市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农村金融需求的构成分析,以及当前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问题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民间借贷市场的现状及发展。从政府层面出发,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为民间借贷市场营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对民间借贷市场进行引导和规范,促进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 民间借贷市场的概况 经历了50多年的改革、发展、探索,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在与“三农”经济发展的互动下,可把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分为正规金融体系和非正规金融体系两个部分。其中非正规金融体系在目前还占据着主要位置,常以多种民间融资形式构成,民间借贷作为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民间借贷市场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借贷。民间借贷融资是一种直接融资渠道,是民间资本的一种投资渠道。 需求诱致民间借贷市场的存在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形成对农村金融的旺盛需求[1],20世纪80年代在农村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农户替代集体成为独立的财产所有者或生产经营者,农民的生成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的金融需求旺盛,但是农村的正规金融体系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为农村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国家对金融的垄断控制是我国民间借贷产生的基本制度性原因。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孕育出一批新的资金需求主体,是民间借贷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2]。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民间的资金供给

浅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0912130211 国贸0902 魏琪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金融服务贸易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它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主要的是挑战。是各种社会资源以货币形式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领域,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服务业获得了长足进步,金融资产总量快速增长,金融服务业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与此同时,已基本形成了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以信托、银行、保险、证券为四大支柱、以其他非银行金融业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业体系。对于转轨时期的我国经济来说,金融资产快速增加且大大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其意义非同小可,而在刚刚过去的十年中,一个顺应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的初步建成,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对微观经济活动,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数,对策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一)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各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体的比较健全和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到2001年底,全部金融机构(含证券、保险公司)总资产已达21.8万亿元,其中存款货币银行总资产14.1万亿元,所占比例64.7% l.银行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 1997年以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加快改革步伐,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强化统一法人制度,撤并分支机构,精简人员。为更好地支持广大中小企业,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中国还陆续增设和重组了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整顿规范的基础上,将2200多家城市信用社组建成109家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深化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了3家农村商业银行,3万多家农村信用社及其县市联社已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支 持农村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 2.证券类金融机构在规范中发展 近些年来,中国证券类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管理逐步规范。到2001年底,中国共有证券公司109家,证券投资基金51家,基金的发行总规模804.23亿元,基金资产总值804亿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证券类金融机构发

编年史--一文看懂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全历程!

编年史一文看懂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全历程! 目录- - - - -1. 2005年之前,初始阶段2. 2005-2012年,萌芽阶段3. 2013年-2015.6,高速发展阶段4. 2015.7-2016年,发展、风险与监管并存阶段5. 2017年-至今,监管重拳下行业出清 自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兴起以来,从曾经的兴起、野蛮生长到如今的转折,已经经历了十余年。十载风雨砥砺,十载春花秋实,纵观互联网金融发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在2005年之前,互联网金融主要体现在为金融机构提供网络技术服务。银行业开始建立网上银行,如早在1997年招商银行便开通了自己的网站,金融电子服务从此进入了“一网通”时代,1998年“一网通”推出“网上企业银行”,为互联网时代银企关系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构筑了全新的高科技平台。2003年和2004年淘宝网和支付宝相继出现,淘宝为了解决电子商务中支付形式单一、买卖双方不信任的问题,推出支付宝的“担保交易”,电子商务在国内作为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应运而生,象征着国内全面进入电子化时代。自此,网上转账、网上开设证券账户、互联网保险等互联网金融业务也相继诞生,预示着互联网金融时代全面到来。随着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诞生,互联网金融逐渐从技术领域深入到业务领域,第三方支付、网贷平台、众筹等互联

网新兴形态相继出现。 2007年互联网金融的一个标志性业务形态——P2P网贷诞生,中国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成立。2011年5月18日人民银行正式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2011年央行向2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发放支付牌照,正式标志着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开始。同时,众筹也于此时从国外引入到国内,并经过不断得与我国经济情况与法律相结合,被人们所接受。2012年,平安陆金所推出P2P网贷业务,网贷平台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 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在2013-2015年的这段时间内,由于互联网金融有着低于传统金融机构的门槛,所以一时间大量企业涌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第三方支付发展逐渐成熟、P2P网贷平台爆发式增长、众筹平台逐渐被运用到不同领域中去,首家互联网保险、首家互联网银行相继获批成立;同时,信托、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也开始布局互联网金融,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我国互联网开启了高速发展模式。 2013年6月,支付宝联手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服务,推动互联网基金模式铺开。随后12306网站正式支持支付宝购票,全国各家便利店也支持支付宝条形码支付。以宝宝类理财为起点,P2P、第三方支付、众筹、消费金融等各类互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