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实验一资料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实验一资料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实验一资料

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电压源与电压测量仪器系别:班号:

实验者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意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

2.掌握任意波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

3.掌握四位半数字万用表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

4.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直流、交流电压。

二、实验原理

(一)GPD-33903型直流稳压电源

1.直流稳压电源的主要特点

(1)具有三路完全独立的浮地输出(CH1、CH2、FIXED)。

固定电源可选择输出电压值2.5V、3.3V和5V,适合常用芯片所需固定电源。

(2)两路(主路CH1键、从路CH2键)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两路均可工作在稳压稳流工作方式,稳压值为0~32V连续可调,稳流值为0~3.2A连续可调。

(3)两路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可设置为组合(跟踪)工作方式。

①串联组合方式(面板SER/INDEP键):通过调节主路CH1电压、电流,从路CH2电压、电流自动跟随主路CH1变化,输出电压最大可达两路电压的额定值之和(连线端接CH1+和CH2—)。

②并联组合方式(面板PARA/INDEP键):通过调节主路CH1电压,从路CH2电压自动跟随主路CH1变化,两路电流可单独调节,输出电流可达两路电流的设定值之和。

(4)四组常用电压存储功能(面板MEMORYI-4键):将CH1、CH2常用的电压、电流或串联、并联组合的电压、电流通过调节至所需设定值后,通过长按数字键(1-4),则可将该组电压、电流值存储下来,当需要调用时,只需按对应的数字键即可得至原来所设定的存储电压、电流值。

(5)锁定功能:为避免电源使用过程中,误调整电压或电流值,该仪器还设置锁定功能(面板LOCK键),当按下按键时,电压、电流调节旋钮不起作用,若要解除该功能,则艮按该键即可。

(6)输出保护功能:当调节完成电压、电流后,需通过按面板OUTPUT键才能将所调电压、电流从输出孔输出。

(7)蜂鸣功能:可通过长按CH2键控制蜂鸣器。

3、功能键及旋纽作用说明

(1)电源开关:按下电源开关,接通电源;

(2)从路CH2恒压、恒流指示灯‘(CV/CC):当从路处于恒压(绿色)、恒流(红色)状态时,C.V/C.C寺旨示灯亮;

(3)从路(CH2)输出端口:从路输出端口(+为电源正端、.为电源负端);

(4)主路CHl恒压、恒流指示灯(CV/CC.):当主路处于恒压(绿色)、恒流(红色)状态时,CV/CC.指示灯亮:

(5)接地端口:接仪器外壳,并通过电源线接本楼地线;

(6)主路(CHl)输出端口:主路输出端口(+为电源正端、.为电源负端):

(7)溢出指示灯(OVERLOAD):固定电源超载指示灯;

(8)固定电源调节开关:调整2.5V.3.3V和5V;

(9)固定电源(FIXED)输出端口:+为电源正端、。为电源负端

(10)电流调节旋钮:调整CHI/CH2输出电流,按入为电流细调,对应指示灯(FINE)亮;

(11)电压调节旋钮:调整CHI/CH2输出电压,按入为电压细调,对应指示灯(FINE)

完:

(12)电压细调指示灯:细调时FINE灯亮:

(13)电流细调指示灯:细调时FrNE灯亮;

(14)串联控制锭:键入时(键灯亮),电源自动将CHI. CH2串联(CHI+为总电源+、CH2.为总电源。,CH1.和CH2+自动连接),总电压之和为设置值的2倍:

(15)CHI控制键:键入时(键灯亮),CH1工作,可调整电压、电流并准备输出:(16)CH2控制键:键入时(键灯亮),CH2工作,可调整电压、电流并准备输出;

长按时可切换蜂鸣器的开、关;

(17)并联控制键:键入时(键灯亮),电源自动将CHI. CH2并联(CHl+与CH2+, CHI.与CH2-自动连接),总电流可达两路之和;

(18)OUTpUT控制键:键入时(键灯亮),控制CH1、CH2电压、电流输出:

(19)存储、调用选择键(1~4):四组(1-4键)存储控制键;

(20)锁定键:锁定或解除前面板设定;按下该键(键灯亮),前面板旋钮被锁定:长按该键,按键灯熄灭,解除对前面板旋钮的锁定;

(21)CHI电压数字显示(三位):

(22)CHI电流数字显示(三位);

(23)CH2电压数字显示(三位);

(24)CH2电流数字显示(三位)。

4. 使用方法

(1)开机前,将“电流调节旋钮”调到最大值,“电压调节旋钮”调到最小值。开机后再将“电压”旋钮调到需要的电压值。

(2)当电源作为恒流源使用时,开机后,通过“电流调节”旋钮调至需要的稳流值。

(3)当电源作为稳压源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调节电流旋钮任意设置“限流”保护点。

(4)预热时间:30秒。

5. 注意事项

(1)避免端口输出线短路;

(2)避免使电源出现过载现象;

(3)避免输出出现正、负极性接错。

(二)RIGOL DG1022双通道函数/任意波函数信号发生器

1.DG1022双通道函数/任意波形发生器主菇净点

(l)双通道输出,可以实现通道耦合、通道复制;

(2)输出5种基本(正弦波、方波、锯齿波、脉冲波、白噪声)波形,并内置48种任意波形;

(3)可编辑输出14-bit, 4k点的用户自定义任意波形;

(4) lOOMSa/s采样率;

(5)频率特性:

①正弦波luHz - 20MHz;

②方波luHz - SMHz;

③锯齿波luHz一150KHz;

④脉冲波500uHz - 3MHz;

⑤白噪声5MHz带宽(一3dB);

⑥任意波形luHz - SMHZo

(6)幅度范围2mVp-P -lOVp-p (50Ω), 4mVp-p-20Vp-P(高阻);

(7)高精度、宽频带频率计:、

①量参数:频率、周期、占空比和正/负脉冲宽度

②频率范围:l00mHz - 200MHz(单通道)

(8)丰富的调制功能,输出各种调制波形:调幅(AM)、调频(FM)、调相(PM)、二进制频移键控(FSK)、线性和对数扫描(Sweep)及脉冲串(Burst)模式:

(9)丰富的输入输出:外接调制源,外接基准10MHz时钟源,外触发输入、波形输出和数字同步信号输出;

(10)支持即插即用USB存储设备,并可通过USB存储设备存储、读取波形配置参数及用户自定义任意波形。

3、功能键及旋钮作用说明

(1)电源开关:电源主开关在仪器背面用于总电源开关,电源辅开关:控制电源的开关:

(2)参数设置、视图切换:用于参数设置和在LCD上观察信号形状进行切换:

(3)波形选择:选择信号发生器生成的信号的形状(正弦、方波、锯齿、脉冲、噪声等):

(4)菜单键:根据选择的波形,按照LCD上显示的菜单,对信号参数进行设置:

(5)通道切换键:CHI. CH2通道切换,以便于设定输出通道信号的参数:

(6)数字键:设置参数的大小;

(7) CHI使能:控制CH1通道信号输出;

(8) CH2使能:控制CH2通道信号输出;

(9)USB端口:外接USB设备;

(10) LCD显示模式:用于显示信号状态、输出配置、输出通道、信号形状、信号参数、信号参数菜单等;

(11)模式历扫能键:实现存储和调出、辅助系统功能、帮助功能及其他48种任意波形功能;

(12)左方向键:控制参数数值权位左移、任意波文件/设置文件的存储位置;

(13)旋钮:调整数值大小,在0-9内,顺时针转一格数字加1,逆时针转一格数字减l;

(14)右方向键:控制参数数值权位右移、任意波文件/设置文件的存储位置;

(15)CH1信号输出端口;

(16)CH2信号输出端口或频率计信号输入端口

4、DG1022系列双通道函数/任意波形发生器使用方法:

(l)依次打开信号发生器后面板、前面板上的电源开关;

(2)按通道切换键,切换信号输出通道(默认为CHI):

(3)按波形选择键,选择需要的波形;

(4)依次在菜单键上按相应的参数设置键,用数字键盘或方向键、旋钮设置对应的参数值后,选择对应的参数单位:

(5)检查菜单键中,其余未用到的参数设置键,是否有错误的设置值或者前次设置而本次需要的设置值:

(6)根据步骤(2)中选择的通道,按下对应的通道使能键,使设置好的信号能够从正确的端口输出。

5. 注意事项

(1)避免端口输出线短路;

(2)避免使函数信号发生器出现过载现象;

(3)避免输出出现信号端和公共端接错。

(三)GDM-8145型数字万用表

1、GDA,f-8145型数字万用表的主要技术指标

GDM-8145型是4-1/2位Digital LED显示的台式数字电表,“四位半”数字万用表比普通万用表性能更优,有“四位半”的数字显示,即:当被测数值以1开头,则显示五位有效数字,当被测数值以其它数字开头,则显示四位有效数字。

(1)交、直流电压测量:呵测量lOmV~1000V正弦交流信号或10 u V一v1200V直流号。

①量程200mV. 2V. 20V. 200V.IOOOV (1200V直流):

②输入阻抗:10MΩ

③频率响应:200V以下量程:40Hz~50kHz;

(2)交、直流电流测量:可测量10 u A~20A正弦交流信号或10nA~20A直流信号。

量程:200jrLA、20mA、 200mA、2A、 20A;

①频率响应:40Hz~50kHz;

②最大测试压降为200mVo

(3) TRUERMS测量:测量交流正弦信号叠加电压直流的均方根值;

Vrms=√(Vac2+Vdc2)

(4)电阻测量:可测量10mΩ~20M Ω的标注阻抗。

①量程:200Ω、2K、20K、200K、2 M、 20M;

②开路电压低于700mVo

(5)PN结测量:

①PN结正偏时:直流电流约1mA,显示正向压降:

②PN结反偏时:直流电压约2.8V,显示(超量程)。

(6)超量程显示:被测值超出量程时,出现溢出显示(四个0000)闪烁。

3.功能键说明:

(l)电源开关:控制电源的开关;

(2)量程键:选择测量参数的量程,被测值不允许超过量程规定值,否则超量程显示:

(3)电阻测量:选择测量电阻功能;测量时应将红表笔接V/Q插孔;

(4)电流测量:选择测量电流功能,测量时应将红表笔接2A或20A插孔;

(5)电压测量:选择测量电压功能,测量时应将红表笔接V/Q插孔;

(6)交、直流测量:选择交流(键入)或直流测量(弹开);

(7)均方根测量:选择均方根测量(键入),用于测量叠加直流分量的交流信号;

(8) 20A电流插孔:用于测量超过2A,小于20A电流;

(9) 2A电流插孔:用于测量小于2A电流;

(10)公共端插孔:用于接黑表笔;

(11)电压、电阻插孔:用于测量电压、电阻;

(12)数码管显示:显示测量参数数值。

4、GDM-8145型数字万用表使用方法:

(1)交、直流电压测量:

①功能开关选择V键入,根据交、直流选择AC(键入)、DC(不按键);

②黑表笔插入COM插孔,红表笔插入WQ插孔;

③选择合适量程,量程值应大于被测值,否则出现溢出显示;

④测试笔并接在被测负载两端;

(2)交、直流电流测量:

①功能开关选择mA键入,根据交、直流迭择AC(键入)、DC(不按键):

②黑表笔插入COM插孔,红表笔插入mA或20A插孔;

③选择合适量程,量程值应大于被测值,否则出现溢出显示;

④测试笔串入被测支路;

⑤不能测量电压,否则,仪器将被烧坏。

(3)电阻测量;

①能开关置Ω档:

②黑表笔插入COM插孔,红表笔插入V/Q插孔;

③选择合适量程,量程值应大于被测值,否则出现溢出显示:

④测试笔并接在被测电阻两端:

⑤检测在线电阻时,一定要关掉被测电路中的电源并从电路断开:

(4) PN结测试:

①功能键和量程键—键入:

②黑表笔插入COM插孔,红表笔插入V/Q插孔(红笔为内置电源的正极)PN结正偏时,数码管显示PN结正向压降(v):PN结反偏时,数码管显示超量程;

5、注意事项

(1)根据所需测量参数合理选择功能键,并按正确方法测量(电压并接、电流串接)。

(2)在预先不知道被测信号幅度的情况下,应先把量程键放在最高档。

(3)当显示出现“0000”闪烁(过载)时,应立即将量程键切换至更高量程,使过载显示消失,避免仪器长时间过载而损坏,否则应立即拨出输入线,检查被选择的功能键是否出现错误或有其它故障(如输入电压过大或有内部故障等)。

(4)测量电压时不应超过最大输入电压(直流1200V,交流1000V)

(5)测量电流时,输入线不要插错,不大于2A输入线插在2A端子上,不大于20A插在20A 端子上。

(四)多功能电路实验箱简介

1、多功能实验箱如图4所示。其含有交、直流电源:交、直流信号源;电位器组:逻辑电平开关;单脉冲源;逻辑电平指示灯;七段共阴数码管;带8421译码器数码管:喇叭和搭接电路用的多孔实验插座板;

2、直流电源提供±5V、±12V和-8V三组输出和9V独立直流电源:交流电源提供12V 输出,

当接通主电源开关时,所有电源均处于工作状态; 3、交流信号源提供正弦信号,其频率、幅度均可调节: 4、两路直流信号源调节范围:-iv-+iv;

5、电位器组由470Ω.1kΩ.10kΩ.100kΩ四个多圈电位器组成:

6、12位逻辑电平开关:当心向上拨动时,Ki对应的D输出逻辑“l”(+5V),输出逻辑“0”(0V);同理,当Ki向下拨动时,Ⅺ对应的D输出逻辑“0 "(0V),输出逻辑“1”(+5V);

7、两路单脉冲信号(A.B)输出,常态输出逻辑“1”,A输出逻辑“0”;当按下A按键,输出一个下降沿,A输出一个上升沿,松开后恢复常态;

8、具有带842 1译码器的数码显示器和两位共阴七段数码管显示器;

9、12个逻辑电平指示灯(带驱动的发光二极管)和4个发光二极管(不带驱动):

10、两块多孔实验插座板(俗称面包板),每块由两排64列弹性接触簧片组成:每列簧片有5个插孔在电气上是互连的,插孔之间及簧片之间均为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的标准间距;因此。适合于插入各种双列直插是标准集成电路,亦可插入引脚直径为0.5-0.6mm的任何元器件;当集成电路插入两行簧片之间时,空余的插孔可供集成电路各引脚的输入输出或互联。上下各两排并行的插孔主要是供接入电源线及地线用的。每半排插孔25个孔之间相互连通,这对需要多电源供电的线路实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本试验箱有两块128先多孔实验插座板。每块插座板金可插入8块14脚或16脚双列直插式组件。

三、实验仪器

1.直流稳压电源1台

2.数字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数字万用表1台

4.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箱1台

四、实验内容

1.直流电压测量

采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

测量方法:确定测量仪器设置在直流电压测量状态;将测量仪器(COM)与被测电源(COM)端相连,则:测量笔接触被测点即可测量该点的电压。若已知被测电压时,应根据被测电压大小,选择合适量程,使测量数据达到最高精度;若未知被测电压时,应将测量仪器量程置于最大,逐渐减小量程,让测量数据有效数字更多。

(1)固定电源测量:测量稳压直流电源的固定电压2.5V、3.3V、5V;将测量值填入表1;

表1 直流稳压电源固定电压测量

测量电压值 2.5V 3.3V 5V 数字万用表测量值

2.513

3.318 5.049

(V)

(2)(未测量)

(3)可变电源测量:按表3调节任意通道稳定电源输出,并测量之。

表3 可变电压测量

主路表头指示值(V) 6V 12V 18V

数字万用表测量值

5.990 12.063 18.036

(V)

(4)正、负对称电源测量:GPD-3303型直流稳压电源工作在串联组合模式,调整CH1电压时,CH2路跟踪变化;这样,即可将两路独立电源构成一个正、负对称电源。将数字万用表的黑表笔(COM)接正、负对称电源的公共端(主路-和从路+),红表笔分别测量CH1正极和CH2负极,如图5所示,按表4调节稳压电源输出并测量之。

表4 正、负对称电源测量

CH1路表调整值(V) 6V 12V 18V 数字万用表测量值(V) 6.086 11.975 18.049 CH2路表头指示值(V) 6.0V 12.0V 18.0V 数字万用表测量值(V) -6.413

-12.33

-18.49

2. 正弦电压(有效值)测量

(1)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信号频率fs = 1KHz ,输出幅度按下表调节,用数字万用表按表5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确定测量仪器设置在交流电压测量状态;其余同直流电压测量方法。

注意:一般测量仪器只能测量正弦信号,且测量值为有效值(RMS );示波器测量的峰峰值(Vp-p)和有效值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22/v v

P P RMS

-=

表5 正弦电压测量

f s

输出幅度(v

P

P -)

20V 2V 200mV 数字万用表测量值(V)

7.046

0.7041

70.75

(2)将信号发生器频率改为fs = 100KHz ,重复上述测量,计入表5。

表6 正弦电压测量

f s 输出幅度(

v

P

P -)

20V 2V 200mV 数字万用表测量值(V)

5.677

0.6976

57.54

注意:上表中,由于100KHz 已经超出了数字万用表的频率范围,当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时,会出现各种类型的错误值,只需记下其中一组错误值即可。

3. 实验箱可调直流信号内阻测量 按图6搭接电路,可调直流信号调整为+1V ,用数字电压表按表7测量并计算出Ro 值;图中当K 置“1”时,数字万用表测量值为

v

O

∞;当K 置“2”时,数字万用表测量值为

v

OL

表7 直流信号内阻测量

v

O

∞(V) v

OL

(V) R

L

(Ω) )(*)1(

Ω-∞

R L OL

O V V 1.000 0.8093 50.44

11.9

4. 函数信号发生器内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按图7搭接电路,函数信号发生器设置fx = 1kHz 正弦波,用数字电压表按表8测量并计算出Ro 值;当K 置“1”时,数字万用表测量值为v

O

∞;当K 置“2”时,数字万用表

测量值为

v

OL

表8 信号源内阻测量

v

O

∞(V)

v

OL

(V)

R

L

(Ω) )(*)1(

Ω-∞

R L OL

O V V 0.71 0.38 50.44

43.8

五、思考题

1.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正弦波,表头显示的是正弦电压的什么值?应选用何种电压测量方式?

答:显示的是有效值;应选用AC 档测量。

2. 可否用数字万用表测量三角波,斜波,锯齿波?为什么? 答:不可以。万用表只能测稳定值,这三种波形都不是稳定值。

六、实验总结

厦门大学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与答案完整版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统计学原理》复习题 、单选题 1、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作为“主体”的是( A ) A .经常性抽样调查 B.必要的统计报表 2、考虑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有( A .产业分类 B.职工人数 C.劳动生产率 3、某地区抽取3个大型钢铁企业对钢铁行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 4、下列这组数列15,17,17,18,22,24,50,62的中位数是(C )。 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贝刑关系数越( 接近+1 B 接近-1 接近0 8、假定其他变量不改变,研究一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是( 9、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 8元,12元,则两个企业职 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A ) 10、( C 。是标志的承担者。 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 D.周期性普查 D.所有制 A .普查 B .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 .抽样调查 A.17 B.18 C.20 5、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极差 B.平均差 &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A. C. D.22 C. B. D. 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 组数多少不同 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数量不同 7、 A.偏相关 B.正相关 C.完全相关 D.复相关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 一样的 D.无法判断

11、 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 ) A.年龄 B.学历 C.民族 D.性别 12、 某商品价格上涨了 5%,销售额增加了 10%,则销售量增加了( C ) A. 15% B. 5.2 % C. 4.8 % D. 2 % 13、某变量数列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是 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是 480,则该组 的组 中值应为(D )0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20、现象总体中最普遍出现的标志值是( A ) A.变量 B.总体 C.总体单位 D.指标 A. 490 B. 500 C. 510 D. 520 14、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所配合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是使( B )0 无 (Y -Y?)2 为最小 送(Y -Y?) = 0 A S (Y -Y ) = 0 C 送(Y -Y )为最小 15、 以下不是统计量特点的是( A.不确定 B.已知 16、 不属于专门调查的有(A A.统计年报 B.抽样调查 C.未知 C 普查 17、 今有N 辆汽车在同一距离的公路上行驶的速度资料, Z xf B. ----- Z f C 旦 C 7 x D.不唯一 D.典型调查 m 表示路程,x 表示速度, ) D. 18、 抽样推断的特点有(B )0 A.事先人为确定好样本 C.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19、 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B.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D.事先无法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A.变量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 A.众数 B.中位数 C.平均数 D.频数 2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C A.之和 B.之差 C.之积 D.之商 22、平均指标不包括(A ) 0 A.标准差 B.调和平均数

电工实验报告答案_(厦门大学)

实验四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验证表4—1实验数据一(开关S3 投向R3侧) 表4—2实验数据二(S3投向二极管VD侧 ) 1.叠加原理中U S1, U S2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可否将要去掉的电源(U S1或U S2)直接短接? 答: U S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U S1侧,开关S2投向短路侧; U S2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短路侧,开关S2投向U S2侧。 不可以直接短接,会烧坏电压源。 2.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元件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答:不成立。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叠加性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由实验数据二可知)。

实验五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电源等效变换表5-1 电压源(恒压源)外特性数据 表5-2 实际电压源外特性数据 表5-3 理想电流源与实际电流源外特性数据 3.研究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图(a )计算)(6.117S S S mA R U I == 图(b )测得Is=123Ma 1. 电压源的输出端为什么不允许短路?电流源的输出端为什么不允许开路? 答:电压源内阻很小,若输出端短路会使电路中的电流无穷大;电流源内阻很大,若输出端开路会使加在电源两端的电压无穷大,两种情况都会使电源烧毁。 2. 说明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性,其输出是否在任何负载下能保持恒值? 答:电压源具有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而输出电流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 电流源具有输出电流保持恒定不变,而端电压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 其输出在任何负载下能保持恒值。 3. 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外特性为什么呈下降变化趋势,下降的快慢受哪个参数影 响? 答: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都是存在内阻的,实际电压源其端电压U 随输出电流I 增大而降低,实际电流源其输出电流I 随端电压U 增大而减小,因此都是呈下降变化趋势。下降快慢受内阻R S 影响。 4.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是什么?所谓‘等效’是对谁而言?电压源与电流源能否等效变换? 答: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为: (1)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内阻均为RS ; (2)满足S S S R I U =。 所谓等效是对同样大小的负载而言。 电压源与电流源不能等效变换。

电子技术实验

半导体器件的测试实验 实验组号__ __学号姓名 实验日期成绩____ ___指导教师签名 一、实验目的 学会用万用表测试二极管、三极管的性能好坏,管脚排列。 二、实验器材 1.万用表1只(指针式)。 2.二极管、三极管若干。 三、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量程,使万用表指针落在万用表刻度盘中间的位置为佳。 2.测试电阻前应先调零。 3.测量时不要同时用手接触元件的两个引脚。 4.测量完毕时应将万用表的转换开关转向off位置或交流最高电压档。 5.不能用万用表测试工作中的元件电阻! 四、实验内容 1.半导体二极管的测试 ◆半导体二极管的测试要点: 用指针式万用表测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当测得阻值较小的情况下,黑笔所接的极是二极管的正极。 (1)整流二极管的测试 将万用表置于R?100Ω或R?1kΩ电阻档并调零,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判断其极性和性能好坏,把测量结果填入表1中。 (2 将万用表置于R?10kΩ电阻档并调零,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判断其极性和性能好坏,把测量结果填入表2中。 2.半导体三极管的测试 ◆半导体三极管的测试要点: 将万用表置于R?100Ω或R?1kΩ电阻档并调零。 ①首先判基极和管型 ?黑笔固定某一极,红笔分别测另两极,当测得两个阻值均较小时,黑笔所接的极是基

?红笔固定某一极,黑笔分别测另两极,当测得两个阻值均较小时,红笔所接的极是基极,所测的晶体管是PNP管。 ②其次判集电极和发射极 ?对于NPN管:用手捏住基极和假设的集电极(两极不能短接),黑笔接假设的集电极,红笔接假设的发射极,观察所测电阻的大小。然后将刚才假设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对调位置,再重测一次,当测得电阻值较小时,黑笔所接的是集电极,另一电级是发射极?对于PNP管:用手捏住基极和假设的集电极(两极不能短接),红笔接假设的集电极,黑笔接假设的发射极,观察所测电阻的大小。然后将刚才假设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对调位置,再重测一次,当测得电阻值较小时,红笔所接的是集电极,另一电级是发射极。(1)将万用表置于R?100Ω或R?1kΩ电阻档并调零,判别三极管的引脚排列、管型和性能好坏,把测量结果填入表3中。 (2)将万用表置于h fe档(×10Ω档并调零),测量三极管的β值,把测量结果填入表4中。 五、实验分析 1.用万用表的R?100Ω或R?1kΩ电阻档测量同一只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值时,测量值为什么不同? 2.为什么不能用R?1Ω或R?10kΩ电阻档测量小功率晶体管?

厦门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秋季学期期末试卷_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 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是………………………………() A. 商品输出 B. 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C. 资本输出 D. 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2. 明确规定外国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 《天津条约》 3. 清政府在中法战争中“胜而不胜”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廷极端腐败 B .清军毫无战斗力 C.法国的军事实力强大 D. 西方列强的干涉 4. 下列对《辛丑条约》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C. 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A. 海国图志 B. 资政新篇 C. 校邠庐抗议 D. 劝学篇 6.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 A. 新式海陆军 B. 军用工业 C. 民用工业 D. 新式学堂 7. 戊戌变法前维新派著书立说宣传变法思想。以下不属于维新派原创的著作的是………………() A.《仁学》 B.《天演论》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8.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钦定宪法大纲》 9.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是…………………………………………………() A. 是否用武装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 B. 是否反对西方殖民入侵 C. 是否要在中国提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 是否引入西方政治制度 10.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义”学说主要包括……………………………………() ①民族主义②民权主义③民生主义④民主主义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 电子技术实验,实验仪器与被测电路的基本连接方法,如图1所示。 实验1 共发射极单级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图1-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由B1R 和B2R 分压电路组成,发射极接有电阻E R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i u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i u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o u ,从而实现电压放大。 图1 测量模拟电子电路常用电子仪器的接法

在图1-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B1R 和B2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基极电流B I 时(一般大5~10倍),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2 12 B B C C B B R U U R R ≈+, B B E C E U U I R -≈, C B I I β=,)(E C C CC CE R R I U U +-= 放大器的动态参数,电压放大倍数为 1 )1(//E be L C V R r R R A ββ ++-= 输入电阻为 121//[(1)]i B B be E R R R r R β=//++ 输出电阻为 C o R R ≈ 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离不开测量和调试技术。在设计前应测量所有元器件的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配装以后,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一个优质的放大器,必须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因此,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与调试技术。 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包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和放大器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0=i u 的情况下进行。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用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各电极对地的电位B U 、C U 和E U 。然后算出 C I ≈E I =E U /E R ;BE U =B U —E U ,CE U =C U —E U 。为了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应选用内阻 较高的直流电压表。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管子集电流C I (或CE U )的调整与测试。 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影响。以NPN 型三极管为例,如果工作点偏高,放大器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o u 的负半周被缩底,如图1-2a 所示。如果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o u 的正半周被缩顶,如图1-2b 所示。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i u ,检查输出电压o u 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则应调节静态工作点。 改变电路参数CC U 、C R 、B R (1B R 、2B R )都会引起静态工作点的变化,通常采用调节偏置电阻2B R 的方法来改变静态工作点,如减小2B R ,可使静态工作点提高。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工作点“偏高”或“偏低”不是 绝对的,是相对信号的幅度而言,如果信号幅度很小,即使工作点较高或较低也不一定会出现失真。所以确切的说,产生波形失真是信号幅度与静态工作点设置配合不当所致。如需满足较大信号幅度的要求,静态工作点最好靠近交流负载的中点。 (a)截止失真 (b)饱和失真 图1-2 静态工作点对o u 的影响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电气学院

实验一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常用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2. 熟悉各种门电路的逻辑符号; 3. 熟悉TTL集成电路的特点,使用规则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 1. 数字电路实验箱 2. 万用表 3. 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1片74LS86四2输入异或门1片 74LS11三3输入与门1片74LS32四2输入或门1片 74LS04反相器1片 三、实验原理 集成逻辑门电路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字集成元件,目前已有种类齐全集成门电路。TTL集成电路由于工作速度高,输出幅度大,种类多,不宜损坏等特点而得到广泛使用,特别对学生进行实验论证,选用TTL电路较合适,因此这里使用了74LS系列的TTL成路,它的电源电压为5V+10%,逻辑高电平“1”时>2.4V,低电平“0”时<0.4V。实验使用的集成电路都采用的是双列直插式封装形式,其管脚的识别方法为:将集成块的正面(印有集成电路型号标记面)对着使用者,集成电路上的标识凹口左,左下角第一脚为1脚,按逆时针方向顺序排布其管脚。 四、实验内容 ㈠根据接线图连接,测试各门电路逻辑功能 1. 利用Multisim画出以74LS11为测试器件的与门逻辑功能仿真图如下

按表1—1要求用开关改变输入端A,B,C的状态,借助指示灯观测各相应输出端F的状态,当电平指示灯亮时记为1,灭时记为0,把测试结果填入表1—1中。 表1-1 74LS11逻辑功能表 输入状态输出状态 A B C Y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悬空 1 1 1 悬空0 0 0 2. 利用Multisim画出以74LS32为测试器件的或门逻辑功能仿真图如下

厦门大学离散数学2015-2016期末考试试题答案年

一(6%)选择填空题。 (1) 设S = {1,2,3},R 为S 上的二元关系,其关系图如右图所示,则R 具有( )的性质。 A. 自反、对称、传递; B. 反自反、反对称; C. 自反、传递; D. 自反。 (2) 设A = {1, 2, 3, 4}, A 上的等价关系 R = {, , , } A I , 则对应于R 的A 的划分是( )。 A. {{a }, {b , c }, {d }}; B. {{a , b }, {c }, {d }}; C. {{a }, {b }, {c }, {d }}; D. {{a , b }, {c , d }}。 二(10%)计算题。 (1) 求包含35条边,顶点的最小度至少为3的图的最大顶点数。 (2) 求如下图所示的有向图中,长度为4的通路的数目,并指出这些通路中有几条回路,几条由3v 到4v 的通路。 23 三 (14%) (1) 求 )()(p r q p →→∨ 的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及真值表; (2) 求 )()),(),((x xH y x yG y x xF ?→?→??的前束范式。 四 (8%)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其中 (1), (2) 在命题逻辑中,(3), (4) 在一阶逻辑中。 (1) 除非天下雨,否则他不乘公共汽车上班; (2) 我不能一边听课,一边看小说; (3) 有些人喜欢所有的花; 厦门大学《离散数学》课程试卷 学院 系 年级 专业 主考教师: 张莲珠,杨维玲 试卷类型:(A 卷)

(4)没有不犯错的人。 五(10%)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如果他是计算机系本科生或者是计算机系研究生,则他一定学过DELPHI语言且学过C++语言。只要他学过DELPHI语言或者C++语言,那么他就会编程序。因此如果他是计算机系本科生,那么他就会编程序。 六(10%)在自然推理系统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个体域:人类): 每个喜欢步行的人都不喜欢坐汽车,每个人或者喜欢坐汽车或者喜欢骑自行车。有的人不喜欢骑自行车,因而有的人不喜欢步行。 七(14%)下图给出了一些偏序集的哈斯图,判断其是否为格,对于不是格的说明理由,对于是格的说明它们是否为分配格、有补格和布尔格(布尔代数)。 八(12%)设S = {1, 2, 3, 4, 6, 8, 12, 24},“ ”为S上整除关系, (1)画出偏序集> ,S的哈斯图; < (2)设B = { 2, 3, 4, 6, 12},求B的极小元、最小元、极大元、最大元,下界,上界。 九(8%)画一个无向图,使它是: (1)是欧拉图,不是哈密尔顿图; (2)是哈密尔顿图,不是欧拉图; (3)既不是欧拉图,也不是哈密尔顿图; 并且对欧拉图或哈密尔顿图,指出欧拉回路或哈密尔顿回路,对于即不是欧拉图也不是哈密尔顿图的说明理由。 十(8%)设6个字母在通信中出现的频率如下: 12 13 :c :b% 45 :a% % :e% :f 9 5 : d% % 16 用Huffman算法求传输它们的最佳前缀码。要求画出最优树,指出每个字母对应的编码,n个按上述频率出现的字母需要多少个二进制数字。 并指出传输)2 ( n 10≥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一、二、三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三、实验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1所示。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图1-1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原理图 图1-1中,由V3、VD1、VD2、C1等元件组成同步检测环节,其作用是利用同步电压U T来控制锯齿波产生的时刻及锯齿波的宽度。由V1、V2等元件组成的恒流源电路,当V3截止时,恒流源对C2充电形成锯齿波;当V3导通时,电容C2通过R4、V3放电。调节电位器RP1可以调节恒流源的电流大小,从而改变了锯齿波的斜率。控制电压U ct、偏移电压U b 和锯齿波电压在V5基极综合叠加,从而构成移相控制环节,RP2、RP3分别调节控制电压U ct和偏移电压U b的大小。V6、V7构成脉冲形成放大环节,C5为强触发电容改善脉冲的前

沿,由脉冲变压器输出触发脉冲,电路的各点电压波形如图1-2所示。 本装置有两路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I和II,在电路上完全一样,只是锯齿波触发电路II输出的触发脉冲相位与I恰好互差180°,供单相整流及逆变实验用。 电位器RP1、RP2、RP3均已安装在挂箱的面板上,同步变压器副边已在挂箱内部接好,所有的测试信号都在面板上引出。 图1-2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电压波形(α=90°)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2、实验步骤: (1) 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点电压U3和“6”点电压U6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将控制电压U ct调至零(将电位器RP2顺时针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同步电压信号和“6”点U6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 b(即调RP3电位器),使α=170°,其波形如图1-3所示。 图1-3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3)调节U ct(即电位器RP2)使α=60°,观察并记录U1~U6及输出“G、K”脉冲电压的波形,标出其幅值与宽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可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读数时应将示波器的“V/DIV”和“t/DIV”微调旋钮旋到校准位置)。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11所示。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1-3节和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 (1)阅读本教材1-3节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 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 (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 七、实验方法 (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点电压U3和“6”点电压U6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如果行列式2333231232221131211=a a a a a a a a a ,则=---------33 32 31 232221 13 1211 222222222a a a a a a a a a 。 2.设2 3 2 6219321862 131-= D ,则=+++42322212A A A A 。 3.设1 ,,4321,0121-=??? ? ??=???? ??=A E ABC C B 则且有= 。 4.设齐次线性方程组??? ?? ??=????? ??????? ??000111111321x x x a a a 的基础解系含有2个解向量,则 =a 。 、B 均为5阶矩阵,2,2 1 == B A ,则=--1A B T 。 6.设T )1,2,1(-=α,设T A αα=,则=6A 。 7.设A 为n 阶可逆矩阵,*A 为A 的伴随矩阵,若λ是矩阵A 的一个特征值,则*A 的一个特征值可表示为 。 8.若31212322 212232x x x tx x x x f -+++=为正定二次型,则t 的范围是 。 9.设向量T T )1,2,2,1(,)2,3,1,2(-=β=α,则α与β的夹角=θ 。 10. 若3阶矩阵A 的特征值分别为1,2,3,则=+E A 。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若齐次线性方程组??? ??=λ++=+λ+=++λ0 00321 321321x x x x x x x x x 有非零解,则=λ( ) A .1或2 B . -1或-2 C .1或-2 D .-1或2. 2.已知4阶矩阵A 的第三列的元素依次为2,2,3,1-,它们的余子式的值分别为 1,1,2,3-,则=A ( ) A .5 B .-5 C .-3 D .3 3.设A 、B 均为n 阶矩阵,满足O AB =,则必有( ) A .0=+ B A B .))B r A r ((= C .O A =或O B = D .0=A 或0=B 4. 设21β,β是非齐次线性方程组b X A =的两个解向量,则下列向量中仍为该方程组解的是 ( ) A .21+ββ B . ()21235 1 ββ+ C .()21221ββ+ D .21ββ- 5. 若二次型3231212 322 2166255x x x x x x kx x x f -+-++=的秩为2,则=k ( ) A . 1 B .2 C . 3 D . 4 三、计算题 (每题9分,共63分) 1.计算n 阶行列式a b b b a b b b a D n =

电工实验报告答案 厦门大学

实验四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验证 测量项目实验内容U S1 (V) U S2 (V) I1 (mA) I2 (mA) I3 (mA) U AB (V) U CD (V) U AD (V) U DE (V) U FA (V) U S1单独作用12 0 8.65 -2.39 6.25 2.39 0.789 3.18 4.39 4.41 U S2单独作用0 -6 1.19 -3.59 -2.39 3.59 1.186 -1.221 0.068 0.611 U S1, U S2共同作用12 -6 9.85 -5.99 3.85 5.98 1.976 1.965 5.00 5.02 2U S2单独作用0 -12 2.39 -7.18 -4.79 7.18 2.36 -2.44 1.217 1.222 测量项目实验内容U S1 (V) U S2 (V) I1 (mA) I2 (mA) I3 (mA) U AB (V) U CD (V) U AD (V) U DE (V) U FA (V) U S1单独作用12 0 8.68 -2.50 6.18 2.50 0.639 3.14 4.41 4.43 U S2单独作用0 -6 1.313 -3.90 -2.65 3.98 0.662 -1.354 0.675 0.677 U S1, U S2共同作用12 -6 10.17 -6.95 3.21 6.95 0.688 1.640 5.16 5.18 2U S2单独作用0 -12 2.81 -8.43 -5.62 8.43 0.697 -2.87 1.429 1.435 1.叠加原理中U S1, U S2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可否将要去掉的电源(U S1或U S2)直接短接? 答: U S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U S1侧,开关S2投向短路侧; U S2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短路侧,开关S2投向U S2侧。 不可以直接短接,会烧坏电压源。 2.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元件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答:不成立。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叠加性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由实验数据二可知)。 实验五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电源等效变换 表5-1 电压源(恒压源)外特性数据 R2(Ω) 470 400 300 200 100 0 I (mA) 8.72 9.74 11.68 14.58 19.41 30.0 U (V)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表5-2 实际电压源外特性数据 R2(Ω) 470 400 300 200 100 0 I (mA) 8.12 8.99 10.62 12.97 16.66 24.1 U (V) 5.60 5.50 5.40 5.30 5.10 4.80 表5-3 理想电流源与实际电流源外特性数据 R2(Ω)470 400 300 200 100 0 R S=∞ 5.02 5.02 5.02 5.02 5.02 5.01 U (V) 2.42 2.06 1.58 1.053 0.526 0 R S=1KΩI (mA) 3.41 3.58 3.86 4.18 4.56 5.01 U (V) 1.684 1.504 1.215 0.877 0.478 0 3.研究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汇总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01 实验项目名称: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学号姓名专业、班级 实验地点物联网实验室指导教师时间2016.9.19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表达式、逻辑符号、等效逻辑图。 2. 掌握数字电路实验箱及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检测基本门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仪器设备: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数字电路实验箱 2. 器件: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2片 74LS20 四输入端双与非门1片 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1片 三、预习要求 1. 预习门电路相应的逻辑表达式。 2. 熟悉所用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及用途。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按数字电路实验箱使用说明书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然后选择实验用的集成块芯片插入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接线图接好连线。注意集成块芯片不能插反。线接好后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通电实验。实验中

1.与非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 (1)选用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一片,插入数字电路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图1.1接线、输入端1、2、4、5、分别接到K1~K4的逻辑开关输出插口,输出端接电平显 图 1.1 示发光二极管D1~D4任意一个。 (2)将逻辑开关按表1.1的状态,分别测输出电压及逻辑状态。 表1.1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 5(k4) Y 电压值(v) H H H H 0 0 L H H H 1 1 L L H H 1 1 L L L H 1 1 L L L L 1 1 2. 异或门逻辑功能的测试

图 1.2 (1)选二输入四异或门电路74LS86,按图1.2接线,输入端1、2、4、5接逻辑开关(K1~K4),输出端A、B、Y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 (2)将逻辑开关按表1.2的状态,将结果填入表中。 表1.2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5(K4) A B Y 电压(V) L H H H H L L L H H H H L L L H H L L L L L H H 1 1 1 1 1 1 1 1

完整word版,厦门大学期末考试2019《投资学》复习题(本)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本科《投资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常见的财务、金融和经济数据库有哪些?(D) A.回报率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盈利、红利等); B.经济数据库(GDP、CPI、利率、汇率等); C.综合数据库(市盈率、红利收益率等); D.以上均是 2.你以20美元购买了一股股票,一年以后你收到了1美元的红利,并以29美元卖出。你的持有期收益率是多少?(B) A.45% ; B.50% ; C.5% ; D.40% ; 3.面值为10000美元的90天期短期国库券售价为9800美元,那么国库券的折现年收益率为(B)。 A.8.16% ; B.8% ; C.8.53% ; D. 6.12% ; 4.你管理的股票基金的预期风险溢价为10%,标准差为14%,股票基金的风险回报率是(A)。 A.0.71 ; B. 1.00 ; C. 1.19 ; D. 1.91 5.从直的向弯曲的变化的资本配置线是(B)的结果? A.酬报-波动性比率增加;

B.借款利率超过贷款利率; C.投资者的风险忍受能力下降; D.增加资产组合中无风险资产的比例 6.假定贝克基金(Baker Fund)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7,贝克基金的总风险中特有风险为多少?(D) A.35% ; B.49% ; C. 5 1% ; D.7 0% 7.下列哪一现象为驳斥半强有效市场假定提供了依据?(B) A.平均说来,共同基金的管理者没有获得超额利润。; B.在红利大幅上扬的消息公布以后买入股票,投资者不能获得超额利 润。; C.市盈率低的股票倾向于有较高的收益。; D.无论在哪一年,都有大约5 0%的养老基金优于市场平均水平。 8.息票债券是(A)。 A.定期付息的; B.到期后一并付息; C.总是可以转换为一定数量该债券发行公司的普通股; D.总是以面值出售; 9.一种面值为1000美元的每半年付息票债券,五年到期,到期收益率为10%。如果息票利率为12%,这一债券今天的价值为:(C) A.922.77美元; B.924.16美元; C.1075.82美元; D.1077.20美元; 10.某股票在今后三年中不打算发放红利,三年后,预计红利为每股2美元,红利支付率为40%,股权收益率为15%,如果预期收益率为12%,目前,该股票的价值最接近于(C)。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报告_实验五

实验五场效应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场效应管放大电路设计和调试方法; 2. 掌握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及调整、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场效应管的主要特点 场效应管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由于它的输入阻抗极高(一般可达上百兆、甚至几千兆),动态范围大,热稳定性好,抗辐射能力强,制造工艺简单,便于大规模集成。 因此,场效应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场效应管按结构可分为MOS型和结型,按沟道分为N沟道和P沟道器件,按零栅压源、漏通断状态分为增强型和耗尽型器件,可根据需要选用。那么,场效应管由于结构上 的特点源漏极可以互换,为了防止栅极感应电压击穿要求一切测试仪器,都要有良好 接地。 2. 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 (1) 转移特性(控制特性):反映了管子工作在饱和区时栅极电压VGS对漏极电流ID 的控制作用。当满足|VDS|>|VGS|-|VP|时,ID对于VGS的关系曲线即为转移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当VGS=0时的漏极电流即为漏极饱和电流IDSS,也称 为零栅漏电流。使ID=0时所对应的栅极电压,称为夹断电压VGS=VGS(TH)。 ⑵转移特性可用如下近似公式表示: I D=I DSS1? V GS V GS TH 2 (当0≥V GS≥V p) 这样,只要I DSS和V GS TH确定,就可以把转移特性上的其他点估算出来。转移特性的斜率为: g m=ΔI D GS 它反映了VGS对ID的控制能力,是表征场效应管放大作用的重要参数,称为跨异。一般为0.1~5mS(mA/V)。它可以由式1求得:

g m=? 2I DSS GS(TH)?1? V GS GS TH ⑶输出特性(漏极特性)反映了漏源电压VDS对漏极电流ID的控制作用。图2为N 沟道场效应管的典型漏极特性曲线。 由图可见,曲线分为三个区域,即Ⅰ区(可变电阻区),Ⅱ区(饱和区),Ⅲ区(截止区)。饱和区的特点是VDS增加时ID不变(恒流),而VGS变化时,ID随之变化(受控),管子相当于一个受控恒流源。在实际曲线中,对于确定的VGS的增加,ID 有很小的增加。ID对VDS的依赖程度,可以用动态电阻rDS表示为: r DS=ΔV DS ΔI D 在一般情况下,rDS在几千欧到几百欧之间。 ⑶图示仪测试场效应管特性曲线的方法: ①连接方法:将场效应管G、D、S分别插入图示仪测试台的B、C、E。 ②输出特性测试:集电极电源为+10v,功耗限制电阻为1kΩ;X轴置集电极电压1V/度,Y轴置集电极电流0.5mA∕度;与双极型晶体管测试不同为阶梯信号,由于场效应管 为电压控制器件,故阶梯信号应选择阶梯电压,即:阶梯信号:重复、极性:一、阶 梯选择0.2V∕度,则可测出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并从特性曲线求出其参数。 ③转移特性测试:在上述测试的基础上,将X轴置基极电压0.2V∕度,则可测出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并从特性曲线求出其参数。 ⑷场效应管主要参数测试电路设计: ①根据转移特性可知,当VGS=0时,ID=IDSS,故其测试电路如图3所示。②根据 转移特性可知,当ID=0时,VGS=VGS(TH),故其测试电路如图4所示。 3. 自给偏置场效应管放大器 自给偏置N沟道场效应管共源基本放大器如图5所示,该电路与普通双极型晶体管放 大器的偏置不同,它利用漏极电流ID在源极电阻RS上的压降IDRs产生栅极偏压,即: VGSQ=-IDRS 由于N沟道场效应管工作在负压,故此称为自给偏置,同时Rs具有稳定工作点的作用。该电路主要参数为:电压放大倍数:AV=V0/Vi=-gmRL;?=RD‖RL‖rDS式中:RL;输入电阻:Ri≈RG输出电阻:RO=RD‖rDS;

《电子技术实验1》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仪器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明确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稳流电源和交流电压表的用途。 2.明确上述仪器面板上各旋钮的作用,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 3.学习用示波器观察交流信号波形和测量电压、周期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8112C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 DF1731SC2A可调式直流稳压稳流电源一台 DF2170B交流电压表一台 双踪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内容 1.调节8112C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1KHZ、100mV的正弦波信号,将操

2.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接入交流电压表测量,配合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MAPLITUDE POWER”旋钮,使其输出为100mV。 3.将上述信号接入双踪示波器测量其信号电压的峰峰值和周期值,并将操作方法填入下表。

四、实验总结 1、整理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及存在问题等。 五、预习要求 1.对照附录的示意图和说明,熟悉仪器各旋钮的作用。 2.写出下列预习思考题答案: (1)当用示波器进行定量测量时,时基扫描微调旋钮和垂直微调旋钮应处在什么位置?

(2)某一正弦波,其峰峰值在示波器屏幕上占垂直刻度为5格,一个周期占水平刻度为2格,垂直灵敏度选择旋钮置0.2V/div档,时基扫速选择旋钮置0.1mS/div档,探头衰减用×1,问被测信号的有效值和频率为多少?如何用器其他仪器进行验证?

附录一:8112C函数信号发生器 1.用途 (1)输出基本信号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脉冲波、锯齿波。输出幅值从5mv~20v,频率范围从0.1HZ~2MHZ。 (2)作为频率计数器使用,测频范围从10HZ~50MHZ,最大允许输入为30Vrms。 2.面板说明

电工和电子技术(A)1实验报告

实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定及基尔霍夫定律 1.1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 2. 掌握电路电位图的绘制方法 三、实验内容 利用DVCC-03实验挂箱上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按图1-1接线。 1.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 U 1=6V ,U 2=12V 。(先调准输出电压值,再接入实验线路中。) 2. 以图1-1中的A 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分别测量B 、C 、D 、E 、F 各点的电位值φ及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U AB 、U BC 、U CD 、U DE 、U EF 及U FA ,数据列于表中。 3. 以D 点作为参考点,重复实验内容2的测量,测得数据列于表中。 图 1-1

四、思考题 若以F点为参考电位点,实验测得各点的电位值;现令E点作为参考电位点,试问此时各点的电位值应有何变化? 答: 五、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两个电位图形,并对照观察各对应两点间的电压情况。两个电位图的参考点不同,但各点的相对顺序应一致,以便对照。 答: 2. 完成数据表格中的计算,对误差作必要的分析。 答: 3. 总结电位相对性和电压绝对性的结论。 答:

1.2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 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 二、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与图1-1相同,用DVCC-03挂箱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电路板。 1. 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电流正方向。如图1-1中的I1、I2、I3的方向已设定。闭合回路的正方向可任意设定。 2.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源接入电路,令U1=6V,U2=12V。 3. 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数字电流表的“+、-”两端。 4.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并记录电流值。 5.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记录之。 三、预习思考题 1. 根据图1-1的电路参数,计算出待测的电流I1、I2、I3和各电阻上的电压值,记入表中,以便实验测量时,可正确地选定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答: 2. 实验中,若用指针式万用表直流毫安档测各支路电流,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指针反偏,应如何处理?在记录数据时应注意什么?若用直流数字电流表进行测量时,则会有什么显示呢?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