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第一跖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

逆行第一跖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
逆行第一跖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指端(指腹)缺损的患者实行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结果:2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操作简便,术后效果好,是修复指端(指腹)皮瓣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手术方法。 【关键词】手;损伤;指动脉;外科皮瓣;修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repairing soft tissue defection in finger tip (finger pulp) with reverse island skin flap of arteria digitalis. Methods: 28 cases with soft tissue defection in finger tip (finger pulp) underwent repair surgery in which process the reverse island skin flap of arteria digitalis were applied. Results: Skin flap survived in all cases. Postoperative follow up showed that finger function in all cases recovered well. Conclusion: As an easy procedure with good curative effects, reverse island skin flap of arteria digitalis is the optimal option for repairing finger tip (finger pulp) defection of soft tissue.

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1-11-21T11:01:04.0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9期供稿作者:韩光命[导读] 本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6~65岁,均为远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指间关节正常。 韩光命(江西省吉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343000) 【中图分类号】R6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9-0161-02 2007年2月-2009年12月,我院应用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逆行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17例,取得较好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病历资料 本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6~65岁,均为远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指间关节正常。损伤原因:机器皮带打伤6例,机床压伤7例,爆炸伤3例,切割伤1例。损伤部位:左拇指12例,右拇指5例。其中指腹缺损6例,甲床缺损9例,指端缺损2例,均伴有骨外露。创面面积:1.0×1.8cm~2.5×3.8cm。 1.2皮瓣设计 以拇指掌指关节中点与指间关节中点连线尺偏或桡偏0.8cm的平行线为轴线,此线为拇指尺背侧动脉或桡背侧动脉的体表投影[1],根据创面大小,在拇指掌指关节背面近端皮肤,在此轴线上设计皮瓣,比创面约大10%,注意保持皮瓣蒂的长度,略长勿短,在创面的远端与创面间呈“Z”字形切口。 1.3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臂上1/3处上气囊止血带,手术在止血状态下进行,每小时松止血带一次。彻底清创后,首先做皮瓣近端切口,较粗浅静脉切断、结扎,继续向深层解剖,仔细解剖出皮神经,并向近端游离出适当长度,根据皮神经位置适当调整皮瓣两侧切口,使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包含于皮瓣中,如设计皮瓣较小,可仅包含拇指尺背侧动脉,在深筋膜下锐性分离掀起皮瓣,Z形切开皮瓣蒂部皮肤达真皮下,向两侧分离,形成约1cm宽的皮下筋膜蒂,沿两侧切开自深筋膜下锐性分离形成皮瓣蒂部,分离筋膜时,注意勿损伤筋膜蒂内的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注意保护拇指指间关节近端0.5cm附近的穿支血管,形成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结扎蒂端浅静脉支,防止皮瓣静脉危象发生,将蒂部游离至指间关节近端0.5cm处为旋转点,小心勿损伤营养皮瓣的动脉供血支,松止血带,观察血运,创面止血,血运良好即可旋转覆盖创面,将皮瓣神经与拇指一侧指神经残段吻合,间断缝合,供区创面直接缝合,若缝合张力大或缺损较多可选择打包植皮。 1.4术后处理 术后抗感染、抗凝、抗痉挛“三抗”治疗;持续照烤灯,密切观察皮瓣的血液循环;定期换药,保持局部干燥,防止皮瓣蒂部受压,缝合切口及无菌敷料包扎时尤其加以注意。本术式在48h内容易发生皮瓣静脉危象,对发生静脉危象者果断拆出部分缝线,防止皮瓣坏死。确认皮瓣成活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渐行关节功能锻炼及感觉训练。 2 结果 本组术后10指皮瓣血运良好,7指皮瓣轻度肿胀,未影响皮瓣血液供应,稍抬高患肢,一周后肿胀消退。术后8天拆除植皮打包缝线,2周拆除所有缝线,17指皮瓣全部成活。经3~6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拇指外观及功能满意,皮瓣感觉稍迟钝,两点辨别觉达6~8mm。 3 讨论 3.1该皮瓣优、缺点 优点(1)皮瓣的质地、颜色与受区相近,厚薄适中,耐磨。(2)皮瓣解剖恒定,血液供应丰富,手术操作简单。(3)皮瓣内含桡神经浅支的分支可供吻合,有利于拇指感觉的恢复。(4)皮瓣切取后对供区影响小,皮肤较松弛,大部分病例均能直接缝合,供区植皮易成活,瘢痕小。缺点;(1)该皮瓣修复无螺纹,修复指背侧无指甲。[2](2)术后近期拇指指背供区皮肤感觉麻木。(3)术后拇指受区两点辨别觉较趾腹皮瓣要差。 3.2适应症 一般适用于拇指末节背侧或指腹侧的皮肤缺损,也可用于修复拇指其他部位的皮肤缺损,并且可与指动脉岛状皮瓣、食指背岛状皮瓣联合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蒂部有损伤或瘢痕者可选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或邻指皮瓣代替该术式。 3.3注意事项 (1)在解剖暴露皮瓣时,皮瓣以皮神经为中轴蒂宽为1cm,以保证皮瓣的血供及迷宫式静脉回流。(2)皮瓣切取时,应结扎皮瓣内的浅静脉,阻断远端静脉回流,防止皮瓣发生静脉危象、坏死。亦可将皮瓣近端静脉游离出5cm,皮瓣倒转后,静脉与指背另一静脉吻合,增加静脉回流。(3)皮瓣的旋转点一般不能超过指间关节近端0.5cm处,因为皮瓣在此处为拇背动脉与指固有动脉的最后吻合交通支,若损伤则造成皮瓣血运受影响。(4)皮瓣远端设计成三角形,皮瓣翻转移位后将其三角插入蒂部切口内,可避免皮瓣筋膜蒂受压。(5)游离皮瓣近端指背神经与指神经吻合,重建皮瓣感觉,两点辨别觉可达6~8mm。(6)据术者经验,供区创面大部分均能I期愈合,若缝合张力较大,可通过延长切口或转移皮瓣修复创面,只有极少数需行全厚皮片植皮。(7)游离皮瓣筋膜蒂时,尽可能保证蒂的厚度及宽度,以致发生皮瓣静脉回流障碍及发生静脉危象的可能性大大减少。这与主刀医生手术功底密切相关。参考文献 [1]胡鸿泰.拇指尺背侧动脉为蒂的逆行皮瓣[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2,18(4):228-229. [2]冯亚高,游离拇指甲皮瓣再造拇指8例.[J].临床骨科杂志2007,10(6):548-549. [3]侯春林,顾玉东,皮瓣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40-542.

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不仅要考虑功能,而且还要考虑外观。手背皮肤结构精细复杂,是一种特殊的组织供区,皮肤质地好、有弹性且不臃肿。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良好供区。我院自2001.02~2010.07运用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1例,外形及功 能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8~54岁。拇指软组织缺损原因: 220V电击伤 6例,挤压伤3例,皮肤撕脱伤2例。拇指掌侧近节8例,拇指背侧近节3例。缺损面积:1.5cm×2.0cm~25cm×3.5cm。 1.2手术方法。皮瓣设计与切取:以桡骨茎突与第二掌骨头连线为投影标志线。在食指背侧 设计三角形皮瓣,皮瓣一边与虎口创面相连,皮瓣顶端应在转移后能覆盖远端创面。皮瓣的 指背宽度2~2.5cm。掌背部以血管投影线为中心向尺侧延伸1.5cm,桡侧延伸2.5cm。按创 面大小、形状设计皮瓣。设计皮瓣略大于创面。无创操作、锐性解剖,在伸肌腱表面由远而 近掀起皮瓣,术中不必暴露神经血管蒂。供区创面保留完整伸肌腱腱膜。受区处理:清除创 面坏死组织,对于坏死骨组织用咬骨钳咬除至健康新鲜骨髓,依次1/1000新洁而灭溶液、 0.2%双氧水溶液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供瓣区取同侧前臂内上方或腹部带真皮下毛细血 管网皮片游离植皮,加压包扎,术后2周拆线。早期功能锻炼。 1.3结果:11例经3个月~1年随访,受区皮瓣色泽红润,弹性好。痛、温觉存在。外形美观。拇指捏握、外展、对掌等功能有明显的改善,皮瓣供区经游离植皮后功能与肤色基本正常。 供瓣区移植皮肤成活良好,色泽与周围五明显反差。食指指掌关节、指间关节屈曲功能活动 正常。 2讨论 2.1拇指功能占手功能的40%。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应功能与外观兼顾。手背皮 肤皮下脂肪少,薄而柔软,皮纹呈细密网格状。由于手背的浅筋膜脂肪组织较少且为疏松结 缔组织,故有较大的滑动性,有利于握持动作的完成[1]。其颜色、质地与手指皮肤接近,可避免皮瓣臃肿。前臂内上方或腹部带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皮肤薄而有弹性,色泽适中,因而 使修复后的手指外形美观。 2.2皮瓣优缺点与临床适应范围 2.2.1优点:食指背侧岛状皮瓣皮肤薄,皮瓣组织结构与虎口部组织结构接近,质地柔软, 肤色相似色泽及质地与拇指相近似。含有知名血管神经,皮瓣具有感觉功能,血运可靠,供 瓣区靠近,旋转容易,修复后拇指外形良好,供区也无功能障碍。因带有感觉神经,能恢复 拇指的感觉而不破坏环指,中指指腹的感觉功能。皮瓣邻近取材,手术操作简使,创伤小。 掌背动脉在手背走行血供恒定,位置浅表,可通过临近转移和皮下隧道等术式对小面积拇指、虎口等组织缺损进行修复。 2.2.2缺点:①该皮瓣大小有限,如果皮瓣长度超出掌指关节的中点,残留的疤痕将跨越掌 骨头之间的凹陷[2]。并且转移范围只有3cm左右,只能适应中度虎口挛缩患者使用。② 该皮瓣薄,如用在虎口深部组织有缺损者,会造成术后虎口部软组织凹陷,外形不美观。 2.2.3皮瓣设计和注意事项:由于第一掌背动脉主干在第二掌指关节近侧已不呈轴形分布,而 呈分散的血管网,其终支食指近节背侧[3]。所以,远端一般不要超过第二掌指关节背侧。对于电击伤创面,常波及指骨的变性坏死,应对死骨进行剔除。在分离皮瓣时,一定要注意 保留供指完整的伸肌腱腱膜,以免日后发生伸肌腱粘连,影响供指的活动功能。

拇指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应用解剖?拇指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何葆华1, 朱 2, 周吉林2, 严 晟1, 叶 坡1 (1.杭州市整形医院整形外科,浙江杭州310014; 2.浙江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06) 【摘要】目的:报道拇指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和手术方法。方法:21只新鲜尸体手标本 分别血管灌注染料解剖及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7个拇指背尺侧皮肤组织学切片检查。结果:(1)拇指 背尺侧动脉在甲襞近侧与甲襞动脉弓相吻合,又在拇指近节指骨颈水平通过穿支与拇指掌侧动脉吻合,并 与拇指背尺侧皮神经呈节段伴行;拇指背尺侧动脉又通过“微小血管吻合”连接第1掌骨背处尺侧皮神经 旁血管。(2)拇指背尺侧动脉无紧密伴行的静脉。结论:Bertelli的“拇指背尺侧(带)皮神经岛状皮瓣”和 Brunelli的“拇指背尺侧皮瓣”均以拇指背尺侧动脉逆向供血,静脉回流赖以拇指背浅静脉及指深静脉逆向 返流,但前者是后者的拓展。 【关键词】拇指; 背侧; 岛状皮瓣; 应用解剖 【中图分类号】R323.71;R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65X(2003)01-0044-03 Applied anatomy of the reverse island flap in dorsoulnar thumb HE B ao2hua3,ZHU Xi,ZHOU Ji2lin,et al. 3Depart ment of Plastic S urgery,Hangz hou Plastic S urgery Hospital,Hangz hou31001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report the anatomical basis and operating method for the reverse island flap in dorsoulnar thumb.Methods:Twenty2one fresh cadaveric hand s pecimens were observed after vascular dyestuff perfusion and arterial casting.Seven specimens of skin in dorsoulnar thumb were underwent HE staining for his2 tological test.R esults:(1)The dorsoulnar artery of thumb was derived from principal artery and anastomosed with the palmar arteries of thumb at the dorsal arcade of the proximal nail fold and at the level of the first pha2 lanx neck,collateralled with dorsoulnar cutaneous nerve.Furthermore,the dorsoulnar artery of thumb linked with the vessles beside the ulnar cutaneous nerve of the thumb by“microvascular anastomosis”.(2)The dorsoul2 nar artery of thumb had no closed veins to accompany with.Conclusion:Both Bertlli’s dorsoulnar island cuta2 neous flap of thumb and Brunelli’s dorsoulnar flap of thumb are reversely supplied by the dorsoulnar artery of thumb and venous blood flows back through superficial and deep veins at thumb dorsum.But the former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latter. 【K ey w ords】thumb; dorsum; island flap; applied anatomy 有关拇指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Bertelli(1992)首先报道“逆行(带)皮神经岛状皮瓣”(reverse neurocuta2 neous island flap)[1],此后,Brunelli(1999)又报道了“拇指背尺侧皮瓣”(dorsoulnar flap of the thumb)是以拇主要动脉发出的拇指背尺侧动脉逆行供血的岛状皮瓣[2]。两者关系如何?未见报道。作者通过对21只新鲜尸体手标本的解剖及7个组织学切片检查加以探讨。 1 材料和方法 成人新鲜尸体手标本25只,分别:(1)8只墨汁胶浆灌注后,解剖观察拇指背尺侧动脉及相关吻合血管来源、行径、分布,拇指背尺侧皮神经的伴行血管和营养血管情况。(2)10只动脉灌注ABS(丙烯腈丁二烯塑料)动脉铸型标本和上述结果进行对照观察。(3)3只静脉灌注染料解剖拇指及第1掌骨背静脉分布情况。(4)上述3只动脉墨汁灌注标本和4只新鲜尸手标本取拇指背尺侧皮肤组织作HE染色组织学切片检查。 2 结果 2.1 拇指背尺侧动脉 【收稿日期】2001-06-11 【作者简介】何葆华(1962-),男,浙江杭州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整形美容外科临床工作,Tel:(0571)85937716。 拇主要动脉在穿出第1骨间肌处发出一支拇指背尺侧动脉,外径0.3~0.9mm。本组8只墨汁灌注解剖标本仅1只例外,其由桡动脉腕背段主干经第1骨间背侧肌浅面直接发出(图1,2)。拇指背尺侧动脉较为恒定,位于拇指背面的尺侧,由第1掌骨颈下行至近侧甲襞动脉弓。其在近侧甲襞近端0.5~1.0cm处,通过近侧甲襞动脉弓与拇指掌侧动脉的分支吻合;又在近节指骨颈水平通过交通支与拇指尺掌侧动脉、桡掌侧动脉吻合(图3)。 2.2 动脉与拇指背尺侧皮神经伴行情况 拇指背尺侧动脉经过第1掌指关节后与拇指背尺侧皮神经紧密伴行至甲根(图2),由桡动脉腕背段的小分支形成的拇指背尺侧皮神经旁血管丛与拇指背尺侧动脉之间通过微小血管网互相吻合。 2.3 拇指背侧的静脉 拇指背侧浅静脉起始于甲沟和甲襞处的小静脉,在甲根至指间关节之间合成4~8条,这些小静脉行至掌指关节水平逐渐合成2~3支直径为2~3mm的静脉,并在近节指骨背近1/2内相互交通;静脉过掌指关 ? 4 4 ?CHIN ESE JOURNAL OF CL IN ICAL ANA TOM Y VOL.21 NO.1 2003

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发表时间:2010-12-09T13:33:09.240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第3期供稿作者:田玉军[导读] 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不仅要考虑功能,而且还要考虑外观。手背皮肤结构精细复杂,是一种特殊的组织供区 田玉军(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骨科473000) 【中图分类号】R65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060-01 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不仅要考虑功能,而且还要考虑外观。手背皮肤结构精细复杂,是一种特殊的组织供区,皮肤质地好、有弹性且不臃肿。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良好供区。我院自2001.02~2010.07运用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1例,外形及功能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8~54岁。拇指软组织缺损原因:220V电击伤 6例,挤压伤3例,皮肤撕脱伤2例。拇指掌侧近节8例,拇指背侧近节3例。缺损面积:1.5cm× 2.0cm~2 5cm× 3.5cm。 1.2手术方法。皮瓣设计与切取:以桡骨茎突与第二掌骨头连线为投影标志线。在食指背侧设计三角形皮瓣,皮瓣一边与虎口创面相连,皮瓣顶端应在转移后能覆盖远端创面。皮瓣的指背宽度2~ 2.5cm。掌背部以血管投影线为中心向尺侧延伸1.5cm,桡侧延伸2.5cm。按创面大小、形状设计皮瓣。设计皮瓣略大于创面。无创操作、锐性解剖,在伸肌腱表面由远而近掀起皮瓣,术中不必暴露神经血管蒂。供区创面保留完整伸肌腱腱膜。受区处理: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对于坏死骨组织用咬骨钳咬除至健康新鲜骨髓,依次1/1000新洁而灭溶液、0.2%双氧水溶液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供瓣区取同侧前臂内上方或腹部带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皮片游离植皮,加压包扎,术后2周拆线。早期功能锻炼。 1.3结果:11例经3个月~1年随访,受区皮瓣色泽红润,弹性好。痛、温觉存在。外形美观。拇指捏握、外展、对掌等功能有明显的改善,皮瓣供区经游离植皮后功能与肤色基本正常。供瓣区移植皮肤成活良好,色泽与周围五明显反差。食指指掌关节、指间关节屈曲功能活动正常。 2讨论 2.1拇指功能占手功能的40%。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应功能与外观兼顾。手背皮肤皮下脂肪少,薄而柔软,皮纹呈细密网格状。由于手背的浅筋膜脂肪组织较少且为疏松结缔组织,故有较大的滑动性,有利于握持动作的完成[1]。其颜色、质地与手指皮肤接近,可避免皮瓣臃肿。前臂内上方或腹部带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皮肤薄而有弹性,色泽适中,因而使修复后的手指外形美观。 2.2皮瓣优缺点与临床适应范围 2.2.1优点:食指背侧岛状皮瓣皮肤薄,皮瓣组织结构与虎口部组织结构接近,质地柔软,肤色相似色泽及质地与拇指相近似。含有知名血管神经,皮瓣具有感觉功能,血运可靠,供瓣区靠近,旋转容易,修复后拇指外形良好,供区也无功能障碍。因带有感觉神经,能恢复拇指的感觉而不破坏环指,中指指腹的感觉功能。皮瓣邻近取材,手术操作简使,创伤小。掌背动脉在手背走行血供恒定,位置浅表,可通过临近转移和皮下隧道等术式对小面积拇指、虎口等组织缺损进行修复。 2.2.2缺点:①该皮瓣大小有限,如果皮瓣长度超出掌指关节的中点,残留的疤痕将跨越掌骨头之间的凹陷[2]。并且转移范围只有3cm左右,只能适应中度虎口挛缩患者使用。②该皮瓣薄,如用在虎口深部组织有缺损者,会造成术后虎口部软组织凹陷,外形不美观。 2.2.3皮瓣设计和注意事项:由于第一掌背动脉主干在第二掌指关节近侧已不呈轴形分布,而呈分散的血管网,其终支食指近节背侧[3]。所以,远端一般不要超过第二掌指关节背侧。对于电击伤创面,常波及指骨的变性坏死,应对死骨进行剔除。在分离皮瓣时,一定要注意保留供指完整的伸肌腱腱膜,以免日后发生伸肌腱粘连,影响供指的活动功能。 2.2.4术后处理:术后进行积极主动功能锻炼。供区予以瘢痕贴、弹力加压防止创缘瘢痕增生。配合理疗,使手术疗效巩固。参考文献 [1]徐达传.手功能修复重建外科解剖学[M]. 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8 [2]刘道功.拇指外科学[M]. 第一版.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7 [3]张励才,等.第一掌背血管轴形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J].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0,4(4):213 作者简介:田玉军(1964.2-),研究方向:骨科。

逆行岛状皮瓣

指外伤致指端组织缺损,尤其是甲床部分保留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保留手术长度,尤其是 保留了患者掐、捻、摁、扣等动作,对患者日后进行生产、生活劳作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 目前基层卫生医疗单位及技术、设备实力进行显微外科操作困难重重。但以同指指掌侧固有 动脉远端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指端缺损是一种实用且简单、有效的方法。因为该 皮瓣的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特点,蒂部的处理是该术式的关键点之一。在处理几乎180°旋转 的蒂部覆盖的策略上,以前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皮瓣切取时蒂部保留小三角形皮片;(2)蒂部游离植皮;(3)蒂部减张缝合甚至局部直接裸露;(4)切取蒂部时尽量缩窄蒂 部宽度。但以上各种方法均有不足,分别是:(1)只是使手指远节隧道区宽松,没有解决 蒂部旋转点无张力覆盖缝合的问题[5];(2)移植皮片张力难以把握,张力太大造成蒂部 卡压影响皮瓣血液循环,张力太小造成移植皮片难以成活;(3)蒂部筋膜组织裸露于外界 环境,极容易造成蒂部血栓形成[6];(4)蒂部保留过窄,造成皮瓣静脉回流受阻。他们均 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皮瓣坏死。谢仁国[7]等设计临指桥式带血管蒂皮瓣修复手指端缺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血管蒂旋转的窘境,但存在破坏相邻正常手指,且需要后期断蒂手术的 不足。我科采用的新型皮瓣切取方法及蒂部皮肤缝合方法,一方面充分利于了手指近侧指间 关节背侧富裕的相对活动度较大的皮肤的特点,有效减压皮瓣蒂部皮肤的张力;另一方面同 时扩充了隧道区及蒂部旋转点的有效容积,允许保留较宽(可宽至1cm)的蒂部筋膜组织。 侯春林[8]等强调指固有动脉远端蒂皮瓣要求至少保证动脉周围0.5cm宽度的筋膜蒂软组织,以确保皮瓣血液循环。

第二掌背动脉蒂皮瓣修复示指掌侧皮肤缺损

第二掌背动脉蒂皮瓣修复示指掌侧皮肤缺损【摘要】目的:探讨第二掌背动脉蒂皮瓣修复中指掌侧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以第二掌背动脉为蒂的皮瓣逆行转移修复14例患者。结果随访3~6个月,14例皮瓣均成活,颜色、质地正常,但感觉较正常迟钝。结论第二掌背动脉为蒂的皮瓣,能有效修复示指掌侧皮肤缺损创面。 【关键词】中指掌侧;第二章背动脉,带蒂皮瓣;皮肤缺损repair of volar skin defect of middle fingger with the flap pedicled on the second dorsal metacarpal artery lilianye gaojing changming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repairing effect of volar skin defect of middle finger by applying the flap pedicled on the second dorsal metacarpal artery(sdam). methods 14 cases (14 fingers) were treated by the retroversal island flaps pedicled on sdma.results the follow-up study was carried out for 3~6 months. all the flaps transferred were alive with normal colour and texture. but the feeling of the flaps were dull. conclusion the technique can cover the volar skin wound of middle finger effectively. 【key words】volar skin of middle finger; the second dorsal metacarpal artery(sdam);pedicled flap, skin defect

34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观察与分析

34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观察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06T14:21:52.5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作者:肖望苏丽云李燕霞黄国琼陈转南陈碧娥 [导读] 指端缺损是手外科较为常见的外伤,其常常合并有肌腱、指骨外露,以往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单纯游离皮 肖望苏丽云李燕霞黄国琼陈转南陈碧娥 (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广东东莞 523900) 【摘要】目的探讨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观察34例指端缺损患者,共有40指进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皮瓣成活情况,分析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结果经过围手术期护理,32例38指的皮瓣均顺利成活,其中含2例有3指的皮瓣出现水泡,均对症处理后获得治愈,另2例的2指出现皮瓣皮肤坏死,二期经游离植皮术获愈,成活率达94.1%。结论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皮瓣对缺损指端进行修复,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配合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有效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指端缺损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104-02 指端缺损是手外科较为常见的外伤,其常常合并有肌腱、指骨外露,以往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单纯游离皮瓣、邻指皮瓣、腹部皮瓣等,前者通常成活率较低,而后两者需二次手术断蒂且长时间强迫体位,常使患者感觉极为不舒适,而且术后皮瓣臃肿而影响美观[1]。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是修复指端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笔者于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以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34例40指的指端缺损患者,因配合良好的围手术期观察和护理,皮瓣成活率达94.1%,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40指,其中男25例,有30指,女9例,有10指。年龄16~61岁,平均年龄34.2岁。伤因:电锯等切割伤26例,挤压撕脱伤6例,烧伤2例。指别:食指11例,中指21例,环指8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部位:均在中、末节中远段以远的腹侧。皮瓣面积最大 3.5cm×3.0cm,最小1.5 cm×1.0cm。急诊手术28指,择期手术11指。 1.2 治疗结果 本组34例指端缺损患者,共有40指进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一期修复32例,其中有38指,皮瓣皮肤坏死后二期修复2例,其中有2指,均经过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32例38指的皮瓣均顺利成活,其中含2例有3指的皮瓣出现水泡,均对症处理后获得治愈,另2例的2指出现皮瓣皮肤坏死,二期经游离植皮术获愈,成活率达94.1%。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手外科护理中占重要地位,对于突如其来的外伤,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悲观、焦虑等心理变化,还表现出对手术效果的怀疑,对经济费用、手术成功与否、术后功能恢复的程度等担忧。这些不良心理因素会引起术中、术后血管痉挛,引发血管危象,致使手术失败。因此,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其心理活动,尽量满足其心理需要,同时说明皮瓣修复的成功率和注意事项,本着高度的同情心去关心、安慰患者,以减轻患者紧张情绪,也消除其恐惧、悲观心理,鼓励患者面对现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严防血管危象的发生。(2)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全身健康状况、植皮区域的皮肤状况和血液供应情况以及患者的心理状况等。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问题,分析并寻找最为可靠且适合的护理方式应用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2]。按护理常规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2.2一般护理 (1)病房环境:术后将患者安置于清洁安静、空气流通的病房内,病房应严格消毒,保持床单干燥整洁;限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室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用60~100W烤灯距患指30~40cm上持续照射7~10天,使局部温度保持恒定[3];注意避免温度过高而灼伤皮肤;也应注意防寒,因寒冷刺激可使皮瓣的血管发生痉挛,导致栓塞和移植皮瓣坏死。(2)禁烟:患者及家属严格禁烟,因香烟中的尼古丁等物质既能引起血管痉挛,还容易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血小板粘附聚集而形成血栓,易造成吻合血管栓塞。(3)卧位: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从而保证术后的绝对卧床,嘱患者绝对卧床7~10 d,患者取平卧位,抬高患肢15~25cm,使之略高于心脏水平,患肢制动;禁止患侧卧位,以免影响静脉回流;加强夜间巡护,以防患者入睡后不自主地将患指移离灯烤区,影响皮瓣成活。(4)用药观察:按医嘱给予抗感染、抗痉挛、抗凝及镇静止痛等治疗,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尤其要耐心倾听患者疼痛主诉,客观评估疼痛程度,必要时予肌注曲马多注射液或塞来昔布胶囊口服等,以达到减轻局部疼痛的目的。(5)健康宣教:加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能饮用咖啡、茶水等含有咖啡因的液体,以免引起血管收缩;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情绪稳定,防止激动、愤怒、忧虑,以免导致血管痉挛;鼓励患者饮食清淡,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冷空气直接吹到患者身上,以防血管痉挛的发生。 2.3 皮瓣观察 皮瓣血管危象观察指皮瓣颜色、温度、张力、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术后3d内每30min观察记录1次,术后3~5d每2h观察记录1次,术后5d以后每4 h观察记录1次直至皮瓣成活。(1)观察皮瓣颜色:皮瓣的正常皮肤颜色红润,与健侧皮肤一致。观察皮瓣色泽的变化时要将烤灯偏离或关掉,在自然光线下观察,皮瓣的观察窗上不要涂碘伏等消毒剂。皮瓣颜色苍白表示动脉供血不足,皮瓣颜色变紫说明静脉回流障碍。(2)观察皮瓣的温度:正常皮瓣温度应在33~35℃,与健侧相比温度差小于2℃。手术结束时,移植的皮瓣温度一般较低,通常在2~3h 内恢复,移植组织与健侧组织的皮温突然相差大于3℃,大多是动脉血供受阻;皮肤温度相差逐渐增大,一般24~48h后皮温相差大于3℃者,大多为静脉回流不畅,均应报告医生并进行及时处理。本组2例2指逐渐出现皮肤紫黑,最终皮瓣皮肤坏死,因仅皮肤坏死,基底组织血运好,经游离植皮术后获愈。(3)观察肿胀程度:术后皮瓣均有轻微肿胀,术后48 h达高峰,以后逐渐减退,动脉供血不足时,组织干瘪;静脉回流受阻时,组织肿胀明显。本组有2例3指术后皮瓣出现青紫及张力性水泡,经间断拆线减张处理后症状改善,2周后获得皮瓣成活;(4)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正常时,指压皮肤,皮肤毛细血管排空,放开后在数秒钟内恢复充盈。动脉血供受阻,回流不明显;静脉回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