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青岛啤酒的商务谈判

有关青岛啤酒的商务谈判
有关青岛啤酒的商务谈判

青岛啤酒背景及信息

青岛啤酒产自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前身是国营青岛啤酒厂,1903年由英、德两国商人合资开办,是最早的啤酒生产企业之一。青岛啤酒选用优质大麦、大米、上等啤酒花和软硬适度、洁净甘美的崂山矿泉水为原料酿制而成。原麦汁浓度为十二度,酒精含量3.52-4.8%。酒液清澈透明、呈淡黄色,泡沫清白、细腻而持久。

程大稳拍摄于2008年——青岛啤酒总部大楼

编辑本段青岛啤酒企业简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青啤公司2010年累计完成啤酒销量635万千升,同比增长7.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196.1亿元,同比增长10.4%;实

现净利润人民币15.2亿元,同比增长21.6%。继续保持利润增长大于销售收入增长,销售收入增长大于销量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Barth Report依据产量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

青啤的品牌历史悠久,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比较大,可是“帆很大,船很小”。1998年,公司制定了“大名牌”发展战略,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并购扩张。青啤的战略重点从“做大做强”转为“做强做大”,从扩张转向整合。青啤品牌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 Brand Value 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27位,品牌价值已达411.76亿元。

青岛啤酒几乎囊括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所举办的啤酒质量评比的所有金奖,并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评比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1906年,建厂仅三年的青岛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世纪80年代三次在美国国际啤酒大赛上荣登榜首;1991年、1993年、1997年分别在比利时、新加坡和西班牙国际评比中荣获金奖;2006年,青岛啤酒荣登《福布斯》“2006年全球信誉企业200强”,位列68位;2007年荣获亚洲品牌盛典年度大奖;在2005年(首届)和2008年(第二届)连续两届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其中2008年在单项排名中,青岛啤酒还囊括了品牌价值、优质品牌、产品与服务、品牌价值海外榜四项榜单之冠;2009年,青岛啤酒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专项奖——2009年度董

事会奖”、“世界品牌500强”等诸多荣誉,并第七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殊荣;2010年,青岛啤酒第五次登榜《财富》杂志“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青岛啤酒以“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为愿景,将不断创新,“用我们的激情,酿造全球消费者喜好的啤酒,

为生活创造快乐!”

公司大事记

1903 8月15日,通过德意志银行募集了40万墨西哥银元的股本金,香港盎格鲁?日耳曼啤酒公司的德国商人与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年产能力2000吨,生产淡色啤酒和黑色啤酒。

1906 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生产的啤酒在慕尼黑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牌奖。

1916 9月16日,日本国东京都的"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以50万银元买下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仍生产黄啤酒和黑啤酒,商标有“札幌”,“太阳”,“福寿”和“麒麟”等品牌。当时有日本籍职员15名,日本籍工人7名,中国工人164名(其中女工12名)。

1939 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兴建制麦车间。当时制造麦芽的设备为中国国内仅有。

1942 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大规模扩建,增建了储酒罐,改进了糖化室,包装室安装了一整套装酒设备,使啤酒年产量增加到4663吨。

1945 日本投降后,当时的青岛市政府派员接管了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留用人员295名,征用日籍技术人员8名,厂名易为"青岛啤酒公司"。1946 12月5日,青岛啤酒公司由行政院山东青岛区敌伪产业处理局接管,定名为“青岛啤酒厂”。

1948 第一批青岛啤酒出口至新加坡。当地《星洲日报》称该啤酒质量远驾于其他啤酒之上,当地侨商争求其代理资格。

1950 为摆脱啤酒花原料依赖外国进口的被动局面,在青岛市郊崂山县创建了酒花生产试验场,试种了32亩酒花,获得成功。1949 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啤酒厂更名为“国营青岛啤酒厂”。

1985 7月,青岛啤酒再次获得“华盛顿亚洲啤酒评比会”冠军。

1954 4月,首批500箱(4打装)青岛啤酒发往香港。

1963 10月,在全国啤酒质量评比会上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获唯一金奖。

1964 创造了著名的“青岛啤酒操作法”,在全国啤酒行业推广;

1972 进入美国市场,1988年在美国的销售量已达124万箱,是亚洲出口到美国最大的啤酒品牌。

1981 美国有影响的消费品杂志《华盛顿人》举办的“华盛顿国际啤酒会”,评比美国从世界各国进口的350种啤酒,青岛啤酒战胜联邦德国及荷兰等国的名牌啤酒,获第一名。

1987 5月19日,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国际啤酒评比中,青岛啤酒战胜近400家国际和当地啤酒,在当选的15种啤酒中得分最高,名列榜首。

1990 青岛啤酒在澳门的销量已占当地啤酒市场总销量的64%。

1991 9月24日,青岛啤酒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蒙顿国际评比大赛上获金质奖。

青岛啤酒创办“青岛国际啤酒节”。其后,青岛啤酒节每年举办一次,年参节人数达几百万(2006年青岛国际啤酒节被评为“中国十大节庆之首”)。1992 青岛啤酒在意大利成立欧洲办事处。

1993 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8月27日,青岛啤酒股票有限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96年3月7日,青岛啤酒向美国发行一级存股证(ADR)获美国证券及交易委员会批准正式开始交易。

7月1日青岛啤酒股票正式选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30指数”。

1998 青岛啤酒实施“大名牌发展战略”,率先在全国开展大规模兼并扩张。2001 青岛啤酒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以后六次荣获该奖项。

青岛啤酒提出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转变,发展战略由“扩张”转向“整合”。

2001年8月3日,青岛啤酒(揭阳)公司年产60万千升啤酒生产基地项目在广东揭东经济开发区新区隆重举行奠基仪式,建成后

青岛啤酒在广东的产能将超过200万千升。[1]

2002 青啤公司《啤酒风味物质图谱技术的开发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青岛啤酒百年华诞

10月21日,美国A-B公司和青啤公司在美国纽约正式签署《战略性投资协议》,A-B公司成为青啤公司战略投资者。

2003 8月15日,青岛啤酒迎来百年华诞。

2005年6月起,青啤公司与中国奥委会新闻委员会等共同组织“青岛啤酒-我是冠军”活动,点燃了全民的奥运激情,将每个观演者转变为充满激情的参与者,让每个人都一起来分享奥运的激情与梦想。

年初,青岛啤酒为配合奥运营销战略,独创并实施了集“品牌传播、产品销售、消费者体验”于一体的“三位一体”营销战略。

在整合积聚力量之后,公司战略由“整合”向“整合与扩张并举”转变。

7月,青岛啤酒在台湾高雄建立生产规模10万吨啤酒生产工厂,是青岛啤酒在中国大陆以外实现生产的重要标志。

8月11日,青岛啤酒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08中国啤酒赞助商。

2006 年2月27日,青啤公司《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科研项目再次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啤酒行业唯一一个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企业。

3月28日,在距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之际,青岛啤酒成功推出了奥运新产品——欢动啤酒,欢动啤酒是“为奥运而生”的运动型啤酒,其“低热量,高能量”的特点迎合了大众热衷运动,提倡健康生活的潮流。

6月起,青啤公司与中国奥委会新闻委员会等共同组织“青岛啤酒-我是冠军”活动,点燃了全民的奥运激情,将每个观演者转变为充满激情的参与者,让每个人都一起来分享奥运的激情与梦想。

年初,青岛啤酒为配合奥运营销战略,独创并实施了集“品牌传播、产品销售、消费者体验”于一体的“三位一体”营销战略。

2007 4月15日,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共同举办“青岛啤酒?CCTV?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大型电视活动,让奥运激情在城市间传递,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同时用“三位一体”的营销方式让品牌和城市互动共赢。

2008 汶川大地震后,青岛啤酒合计捐款1357万元,并启动爱心家园计划和开展心理援助。

4月22日,青岛啤酒向全球发起了“全球奥运激情征集活动”,通过中英

文双语网站Cheers-China与全世界一起分享激情、见证奥运。编辑本段行业地位

2010年11月19日,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和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华樽杯”第二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结果在国家会

议中心揭晓,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酒类企业中名列第3位,品牌价值为278.74亿元(RMB),在中国啤酒行业中名列第一。

编辑本段青岛啤酒国际化

青岛啤酒的愿景是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自1903年建立以来,青岛啤酒从未停止过国际化的步伐。目前,青岛啤酒已经实现了市场、品牌和资本运作的国

青岛啤酒

际化。

市场国际化

青岛啤酒是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品牌之一。1906年,在慕尼黑国际啤酒博览会荣获金奖;1948年,青岛啤酒开始大批量出口至新加坡,当地《星洲日报》称该啤酒质量远驾于其他啤酒之上,当地侨商争求其代理资格;1954年,青岛啤酒开始大批量发往香港;1972年,青岛啤酒进入美国市场,1988年在美国的销售量已达124万箱,到现在仍然是美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亚洲啤酒品牌。截至目前,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71个国家和地区,居中国啤酒出口量首位,占到中国啤酒出口量的50%以上。目前,已经形成北美、欧洲、东南亚三个强力出口三角架。2005年,青岛啤酒在台湾10万吨生产能力的啤酒工厂投产,青岛啤酒迈出了在海外生产的第一步。2007年,青岛啤酒董事会通过了在泰国建设海外工厂的决定。

1972年,青岛啤酒进入美国市场以后,1981、1985、1987年在美国华盛顿、密西西比州举行的三次品酒会上,通过对数百种啤酒进行匿名评比(密封商标,只能品尝,不见品牌)青岛啤酒三次荣登榜首,且在短短几年间,成为美国市场上销量最高的亚洲啤酒,并赢得了世界500强企业Crown公司的青睐。青岛啤酒在美国的产品销售,由Crown公司代理,该公司有强大的主流渠道和市场网络,正在帮助青岛啤酒完成“from Chinatown to downtown”的转变。

青岛啤酒50年代出口欧洲以来,深受欧洲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先后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西班牙马德里获得国际金奖。1992年青岛啤酒在意大利成立欧洲办事处,1994年迁至法国巴黎成立青岛啤酒(欧洲)贸易有限公司。2007年青岛啤酒在欧洲的销售量比1997年时增加了80%。青岛啤酒是进入家乐福、欧尚等主流渠道的唯一亚洲啤酒品牌。

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在国际市场的阶段性策略是“走出唐人街,走进主流市场”(from Chinatown to downtown)。

同时,青岛啤酒已经实现了采购的国际化。青岛啤酒一直坚持从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进口优质大麦作为酿酒原料,这些产地的大麦籽粒饱满、溶解性好、色浅,是目前世界上最优质的酿酒用大麦,保证了青岛啤酒的高品质。

青岛啤酒一直与英国国际酿造研究院、加拿大酿造技术研究中

心、德国杜门斯啤酒学院有常年的产学研合作,通过与国际实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保证酿造技术的高水准和产品标准的同步化。

品牌国际化

青岛啤酒的品牌价值逐年递增,在2005年(首届)和2008年(第二届)连续两届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其中2008年在单项排名中,青岛啤酒还囊括了品牌价值、优质品牌、产品与服务、品牌价值海外榜四项榜单之冠。

2007年,在咨询公司Interbrand和美国《商业周刊》联手进行的中国品牌调查中,通过了解500多名营销和商务专家对中国品牌的认识,并分析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战略后,Interbrand评出5家“已获得相当认可”的全球企业,青岛啤酒在“已获得相当认可”的公司中位列第二。文章评论说,“冰镇青岛啤酒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出现在中国餐馆和全球各地的商店、餐厅里。公司成功的树立了品牌形象,44%的调查回应者认为青岛啤酒是中国两大全球品牌之一,并在“中国的形象使者”方面给与了它很高的评价。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之后,青岛啤酒抓住奥运机遇,成为奥运会赞助商,积极利用奥运平台提升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青岛啤酒策划“青岛啤酒?CCTV?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大型电视活动,在向世界推广青岛啤酒品牌的同时将中国名城推荐到全世界。

青岛啤酒

资本运作的国际化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

2002年10月21日,青岛啤酒与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啤酒制造商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A-B)签署《战略性投资协议》,引入A-B 为战略投资者。和A-B合作以后,双方开展了“最佳实践交流”活动,实现了知识库的对接,这对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加快国际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1996年3月7日,青啤向美国发行一级存股证(ADR)获美国证券及交易委员会批准正式开始交易。

2003年,青岛啤酒的H股股价创出上市十年来的历史新高,并成为第一家H股股价一度超越A股股价的上市公司。

青岛啤酒在内地企业中,率先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这使得青岛啤酒在上市公司运作及监管规则方面,率先了解了国际规则,从而严格按规则规范运作,在法人治理架构方面也成为内地企业的榜样。

产品形象

口味

风味纯净协调,落口爽净,具有淡淡的酒花和麦芽香气。

青岛啤酒商标

原料

麦芽:采用进口优质大麦,经青岛啤酒独特的制麦工艺精心制备

而成;

大米:以国内领先的大米新鲜控制技术保证大米的优质新鲜,并采用适宜的代码配比;

酒花:采用优质新鲜的青岛大花和制定的优良香花;

水:酿造用水;

酵母:采用青岛啤酒独特的啤酒酵母;

酿造工艺

采用现代一罐法酿造工艺和独到的低温长时间后熟技术,历经30多天精心酿制而成,同时通过国内领先的啤酒保鲜技术,保证啤酒口味的新鲜。[2]

真假识别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系国营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是我国最早的啤酒生产厂家之一。

在近百年发展历程中,青岛啤酒在吸取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工艺和质量品位,成为国内外久负盛名的名酒。曾七次获取国家金质奖,三次在美国国评酒会上夺魁。

真假青岛啤酒主要从外观质量的两大方面来鉴别,即外包装和内包装。

瓶装青岛啤酒包装箱的鉴别

青岛啤酒包装箱规格640ml*12瓶、355ml*24瓶、296ml*24瓶之分,分为出口纸箱、内销纸箱两种。内销酒箱面上的“青岛啤酒”字全的英文字母及栈桥图形用的是大红色,箱面上标有:“中国啤酒唯一

驰名商标”、“此包装仅限中国境内销售”的文字,字体是宋体,比例适当,色泽均匀,印刷清晰;出口酒箱面上的“青岛啤酒”字体的英文字母及栈桥图形等用的是深绿色,字体是正楷,间架结构协调规范,比例适当,色泽均匀,印刷清晰。出口、内销包装箱绝大部分用热熔胶封口,从封口处打开检验,有两道热熔胶,呈条状痕迹,箱面上有激光射码机打印的生产日期,由点组成的数码,每个点有扩涨感。

假冒包装箱的印刷质量粗糙,箱面上字体及图形色泽暗淡,不均匀,字体印刷清晰,纸箱粗糙且软,包装箱用浆糊或胶水人工刷胶封口,无热熔胶条,生产日期是用塑胶刻制人工盖上的,由点组成的数码,每个很死板,地扩涨感。

商标的鉴别

青岛啤酒商标标识是青岛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的凹印技术印制的,其文字、图形、纸质、套色、金边等明快、光洁、细腻、纯正、均匀,商标外沿无毛边,经磨擦不掉色。有的批号在瓶盖上喷码,有的批号在商标外沿切口。

假冒青啤商标标识,印刷技术低劣,纸质较软,商标外观质量粗糙,套色往往有重影、歪斜,色彩不均,不正,麦穗模糊不清,暗淡无光,无明快光滑之感,商标边沿易出现毛边。

另外,还有一种明显区别,青岛啤酒商标上的“啤”字用的是规范汉字,而许多假冒商标用的不规范汉字“啤”字。

瓶盖的鉴别

瓶盖的真假主要从油墨的印刷质量来鉴别。青岛啤酒瓶盖主要有

蓝色、红色、绿色、棕紫色、灰色、黑色,蓝色用于内销酒,红色用于出口酒、金标酒,绿色用于出口酒,棕紫色用于棕色啤酒,灰色用于淡啤酒,黑色用于黑啤酒。

青岛啤酒所使用的瓶盖视觉清晰、细腻、光滑,盖面“青岛啤酒”字样与栈桥图形、英文字母清楚,瓶盖裙边的“青岛啤酒”小字样非常清晰,瓶盖内是PVC模压胶垫,内有字码,胶垫与瓶盖不易分离。

假冒青啤瓶盖,油墨印刷质量粗糙、歪斜,盖面油墨印刷直观感觉不好,颜色暗淡不正,,瓶盖裙边的“青岛啤酒”字样模糊不清,有的假冒盖裙边没有这四个字,手感不润滑,瓶盖胶垫有的是橡胶垫,有的是滴塑垫,很容易使其与瓶盖分离。

瓶子的鉴别

青岛啤酒有限公司为确保产品质量,所生产的“青岛”牌啤酒全部采用新瓶子目前主要供瓶厂家有青岛晶华玻璃厂,瓶底“”;青岛玻璃厂“”;崂山玻璃厂“”胶州市玻璃厂“”;青岛北海下班厂“”;南定玻璃厂“”这些厂家用都属山东省日用玻璃行业。一箱啤酒一般不会出现几个玻璃厂生产的酒瓶混合使用的情况。假冒青啤(640ml)使用的瓶子,用回收的旧瓶,什么厂家生产的都有,也有可能上述几种瓶子混合使用。如果出现该公司从没使用的瓶子,一看便可确认是假冒。

听装青岛啤酒包装箱的鉴别

听装啤酒使用的纸箱,箱面上的“青岛啤酒”字样有英文字母,栈桥图形,颜色为大红色,印刷质量较好,刻版细致,印制清晰,色泽红而不艳,纸板质量较硬、挺拨,箱口用热熔胶机器封口,为加固起

见,另外用透明胶带纸自动加固粘贴。从封口处打开检验,有两道热熔胶条痕迹,包装箱上的生产日期用油墨自动射码,有的射在箱面,有的射在封口处,点状数码有扩涨感。

假冒听装青啤纸箱,文字、图形、等印刷粗糙、不清晰,纸质较软,颜色不均匀,深唛不一,有的呈紫红色,沾水后易掉色,有的暗浅,箱口一般用浆糊或胶水人工刷胶封口。生产日期有塑胶刻制的数码,人工盖在箱面上,无扩涨感。

内包装鉴别

听装青岛啤酒自1995年1月起全部采用206型斜肩式,罐的高度为122.55mm(+0.38mm)罐体清新平整、光滑、干净、无皱折,村盖密封,容量足,手捏不动,生产日期均用激光射码机在罐底喷码,字码清晰,不易抹掉。

易拉罐的供货单位主要是:西安昆仑富特波尔容器有限公司“FK”;青岛美特容器有限公司“”;香港美特容器有限公司“M”大连北太平洋容器有限公司“”。罐盖上有“凸”起的“青岛啤酒”四个汉字。

假冒听装青啤多使用回收旧罐,有的用制假工具(割盖机)把罐盖割掉,灌入劣质啤酒或自来水等压上新盖,此种假酒比真酒矮2~~3mm左右。另一种情况,把旧罐放在砂轮上磨透后,将盖挑掉,整体不影响罐的高度,但假冒产品往往容量不足,压盖密封不严,易渗漏,用手能捏动,罐体皱折痕迹明显,蹭擦痕迹较重,罐体较脏,生产日期模糊不清,易擦掉。罐盖上无“青岛啤酒”四个汉字。

编辑本段经营理念

锐意进取,做到奋发向上、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永不满足;

奉献社会,做到对股东、对消费者、对社会真诚奉献。“锐意进取,奉献社会”,体现了青啤人在追求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

注重社会效益的价值观念。

编辑本段发展史

1903年,青岛啤酒厂由英、德商人创办,时名“日尔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岛公司”,

青岛啤酒获得荣誉

生产设备、原材料从德国进口。该厂产品1906年即在慕尼黑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募集的雄厚资金为今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2001年,通过全面实施“大名牌”战略,青公司在全国已基本完成战略布局。抢占了全国市场的制高点,实现了地产地销的战略转变。对购并企业,推行青管理模式,用青企业文化来整合子公司管理思想和理念。

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当时青岛被德国占领,英德商人为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开办了啤酒厂。企业名称为“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建厂初期的年生产能力是2000吨,生产设备和原料全部来自德国,产品品种有淡色啤酒和黑啤酒。

在上海、青岛、、天津、大连设有销售总代理。当时,产品质量就很出色。据日本田原之次郎所著《胶州湾》一书记载:“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生产的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牌奖。”

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本乘机侵占青岛。1916年9月16日,日本国东京都的“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以50万银元将青岛啤酒厂购买下来,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于当年12月正式开工生产。日本人对工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1939年建立了制麦车间,曾试用山东大麦酿制啤酒,效果良好。大米使用中国产以及西贡产;酒花使用捷克产。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外汇管制,啤酒花进口发生困难,曾在厂院内设“忽布园”进行试种。由于设备能力的扩大,1936年实际产量四打装103202箱(3208吨),最高年产量曾达到4663多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当年10月工厂被国民党政府军政部查封;旋即由青岛市政府当局派员接管,工厂更名为“青岛啤酒公司”。1947年6月14日,“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从行政院山东青岛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将工厂购买,定名为“青岛啤酒厂”。工厂的主要管理人员从厂长到各主要生产部门配备的负责人和技师都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在生产和工艺技术问题的处理上由专业人员负责确定。

1979年以后,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工厂的活力日益增强,基本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工厂大规模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装备。1981年,在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关怀下,国家计委、进出口委、财

政部批准投资4551.62万元,进行10万吨扩建工程,于1986年8月竣工投产;1986年的产量在全国啤酒行业里首先突破10万吨。同年国家计委又批准拨款4998.39万元,进行13万吨技术改造工程,并要求在1988年建设13万吨的同时,要统筹考虑建设20万吨和30万吨的发展规划,以加快青岛啤酒的发展步伐。这个时期,年产10万吨的青岛啤酒第二有限公司于1991年建成投产;年产10万吨的青岛啤酒第三有限公司正在筹建中;年产2万吨的青岛啤酒四厂,也于1991年2月开始生产。到1992年末,青岛啤酒的

青岛啤酒厂

年产量已达24万吨(一、二、四啤的青岛啤酒合计)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的变化,青岛啤酒厂的生产品种与生产结构,也不断有新的变化。青岛啤酒厂主要生产12o淡色啤酒,但也曾生产过黑啤酒。后来由于啤酒出口量扩大,酿造能力有限,故在1972年即停止了黑啤酒的生产,将青岛黑啤酒的技术工艺及有关设备,转移到其他厂生产,使用青岛牌商标。在日本人经营时期开始的制药——维他益车间,1977年后改为“青岛啤酒制药厂”,又增加生产三合素、酵母粉等,1980年,根据国家整顿药厂的要求,停止生产。1964年,为了发展葡萄酒工业,市一轻工业局决定将果酒车间从青岛啤酒厂分出,成立青岛葡萄酒厂。1958年,根据市一轻工业局要求,青岛啤酒厂成立罐头车间,增加罐头生产(有午餐肉、猪肉罐头、鱼类罐头、苹果罐头等)。1963年,为全力搞好啤酒的生产,

罐头车间下马停产。

1978年,青岛啤酒首次进入美国市场,由美国的莫纳克公司作为青岛啤酒的总代理。当年销量为2万箱。此后,在有几十种国外啤酒激烈竞争的美国市场上,青岛啤酒以其较高的品质、独特的风味加之美国代理的大力促销宣传,终于巩固了在美国的销售市场,并在美国50个州建立了强大销售网络,进入了中国餐馆和国外开办的连锁饭店及超级市场。从1978年青岛啤酒首次进入美国市场到1992年的15年里,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的销量由2万箱增至120万箱,销量排列名次由第十三位跃为第九位,所占市场比重由0.3%增长到1%以上。1987年至1992年,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占亚洲12个国家出口量的25%。

在漫长的100多年发展历程中,青岛啤酒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因而,产品质量比较稳定,被国内外消费者公认为名牌产品。1963年4月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青岛啤酒被评为国家名酒,获轻工业部金质奖章;1979年9月获国家经委颁发的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1980年、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质量金质奖。1980年4月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岛啤酒

国家著名商标”称号;1991年9月被评为中国十大驰名商标之一。在国际上:1981年、1985年两次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评酒会上获得冠军;1987年5月在美国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举行的国际啤酒评

比中名列榜首;1991年9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蒙顿国际评比大赛上获金质奖。

目前公司全资拥有青岛啤酒一厂、二厂、四厂、扬州啤酒厂、日照啤酒厂和青岛麦芽厂并控有青岛啤酒西安有限公司55% 的股份及深圳青岛啤酒朝日有限公司35%的股份。目前公司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创汇等指标位居中国啤酒行业之首。青岛啤酒集团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品牌及技术优势,以民族资本为主,以弘扬民族工业为旗帜,国内收购兼并厂和新建厂并举,尽快扩大规模经济,并大力推进多元化经营,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把青啤集团建成具有超强实力的、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的大型企业集团。

90年代初,通过与另外3个工厂的联合,成立了股份制公司,青岛啤酒厂也更名为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现在27%的股份被美国的安海斯-布什公司持有,2008年英博集团购并安海斯-布什,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局于11月18日决定附条件批准购并。

1993年7月,青岛啤酒H股在香港上市,是中国第一家内地在港发行H股上市的企业,同批赴港上市的还有上海石化等共9家。

1998年,青岛啤酒实施“大名牌发展战略”,率先在全国开展大规模兼并扩张,截至2007年9月,已在全国18个省市拥有或者绝对控股71家分公司[2]。2002年10月21日,美国A-B公司和青啤公司在美国纽约正式签署《战略性投资协议》,A-B公司成为青啤公司战略投资者。2005年8月11日,青岛啤酒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08国内啤酒赞助商。2009年4月30日百威英博(AB InBev),

青岛啤酒投资分析报告

投 资 分 析 报 告 报关二班可凯

青岛啤酒600600 一:公司概况 公司历史沿革: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 年8 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 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 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426.18 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 界品牌500 强。 一宏观经济分析 (一)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主要生产优质啤酒。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Barth Report 依据产量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 (二)行业总体分析: 1993 年7 月15 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 月27 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 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上世纪90 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 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 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 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 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青啤公司2010 年累计完成啤酒销量635 万千升,同比增长7.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196.1 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5.2 亿元,同比增长21.6%。继续保持利润增长大于销售收入增长,销售收入增长大于销量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2011 年青岛啤酒公司实现啤酒销量715 万千升,同比增长12.6%;实现营业收入231.58 亿元,同比增长16.38%;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38 亿元,同比增长14.3%。2011 年青岛啤酒公司销售主品牌青岛啤酒399 万千升,同比增长15%,其中青岛啤酒小瓶、听装、纯生啤酒等高端产品销售120 万千升,同比增长23%。随着,社会对啤酒饮料的需求日益增大,青岛啤酒的产量每年递增,实现企业的利益也随之 (三)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青岛啤酒几乎囊括了1949 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所举办的啤酒质量评比的所有金奖,并在世 界各地举办的国际评比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1906 年,建厂仅三年的青岛啤酒在慕尼黑啤酒 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 世纪80 年代三次在美国国际啤酒大赛上荣登榜首;1991 年、1993 年、1997 年分别在比利时、新加坡和西班牙国际评比中荣获金奖;2006 年,青岛啤酒荣登《福布斯》“2006 年全球信誉企业200 强”,位列68 位;2007 年荣获亚洲品牌盛典年度大奖;在2005 年(首届)和2008 年(第二届)连续两届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中国十大世 界级品牌”。其中2008 年在单项排名中,青岛啤酒还囊括了品牌价值、优质品牌、产品与服务、品牌价值海外榜四项榜单之冠;2009 年,青岛啤酒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专项奖——2009 年度董事会奖”、“世界品牌500 强”等诸多荣誉,并第七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殊荣;2010 年,青岛啤酒第五次登榜《财富》杂志“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青岛啤酒以“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为愿景,将不断创新,“用我们的激情,酿造全球消费 者喜好的啤酒,为生活创造快乐!” 二:微观经济分析 过去20 年,中国的物价早已飞龙在天了,价格不上涨的几乎就找不到。毕竟,这20 年,中国的GDP 增长了近14 倍,M2 增长超过20 倍,居民收入增幅虽然弱一些,也差不多有 了10 倍的增幅:1992 年,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2026 元,2010 年则超过21000 元。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青岛啤酒的出厂价格却至今仍低于20 年前。有数据可查的是,1992 年,

市场营销-青岛啤酒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摘要 2019年青岛啤酒以458.73亿的品牌价值居国内啤酒业首位,这份成绩离不开其产品、品牌、定价和营销渠道策略。另一方面,品牌策略实施顾此失彼、高端品牌形象不足和宣传策略过度依赖传统媒体诸营销弊端阻碍青岛啤酒更上一层楼。鉴此,本文提出完善产品品牌策略、提升高端品牌形象、加强电商推广和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推广传播等方面具体措施。 关键词:青岛啤酒;营销;策略

Abstract Tsingtao Brewery ranks first in the domestic beer industry with a brand value of 45.873 billion in 2019. This achieve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its product, brand, pricing and marketing channel strategy. On the other h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brand strategy, the lack of high-end brand image and the excessive reliance on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raditional media have hampered Tsingtao Beer to a higher level.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proposes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product brand strategy, enhance high-end brand image, strengthen e-commerce promotion and actively use new media for promotion and communication. Key words:Tsingtao Beer; Marketing ;Strategy

青岛啤酒资产分析案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质量分析 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扩张兼并,青岛啤酒已成为中国产量最大的啤酒企业。从1993年上市到2001年,青岛啤酒一气收购了40多家酒厂,合并子公司多达73家。青岛啤酒公司在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40多家啤酒生产厂和麦芽生产厂,构筑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2004年其啤酒生产规模、总资产、品牌价值、产销量、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市场占有率、出口及创汇等多项指标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2004年青岛啤酒品牌价值已达人民币168.73亿元,位居啤酒行业全国第一。 (一)其他应收款 表1:其他应收款与应收账款金额 表2:各项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 应收账款情况分析: 1.2009年到2011年其它应收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 2.17%、1.96%,0.6%,2011年的减少主要由于上年收购子公司的保证金收回所致。而应收账款的比重分别为 1.47%、1.4%,0.46%,其他应收款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不应该大于应收账款,它与主营业务无关,大于应收账款可能存在不明原因的占用,如操作利润、让大股东无偿占用资金及转移销售收入偷逃税款的情况。 2.其他应收款/流动资产的比重(%)2011年中,青岛啤酒12.3%,燕京啤酒5.29%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 企业急于扩大市占率,而未将回款率作为关键指标管理与关联企业交易产生(其他)应收帐款。 改善方向: 规范关联企业交易对(其他)应收帐款的条款在确保提升市占率前提下,提高货款回款率。 改善策略: 财务部门制定不同产品的标准成本,关联交易按标准成本加3%作为交易价格将应收帐款回款率作为关键指标来考核营业部门的绩效财务部制定合理的回款流程。 达成目标:(其他)应收帐款/流动资产≤10%)

青岛啤酒营销策划书

情醉青岛啤酒·梦享足球之夜 2014 世 界 杯 “足 球 之 夜” 啤 酒 狂 欢 派 对 动 方 案

目录 一、活动背景 (1) 二、公司简介 (1) 三、活动主题 (2) 四、活动意义及目的 (2) 五、活动对象 (3) 六、STP分析 (3) 七、营销环境分析 (3) (一)、宏观市场环境分析 (4) (二)、微观环境分析 (4) (三)、SWOT分析 (5) 八、活动内容安排 (7) 九、活动流程表 (7) 十、经费预算 (7) 附件: (7)

一、活动背景 世界杯、足球、冰啤酒、是这个火热的夏天中最炙手可热的词汇,因为足球,因为世界杯,更多人无眠,整个城市都生动起来,激情四射。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将于今年6月13日—7月14日在巴西举行,作为世界上运作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单项体育赛事,世界杯的举行也从来都是当年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大事件”之一。“世界杯”对球迷而言是4年一次的狂欢盛宴,对于媒体而言是一次残酷、激烈的新闻大战,而对于商家而言,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提升品牌形象、扩大产品知名度的绝佳机遇。夏季是啤酒的销售旺季,为配合销售和推广的顺利进行,我们把本次项目的主题营销活动与世界杯联姻,借“世界杯”聚集全市人民的眼球,通过活动传递项目的信息,达到客户蓄水和项目宣传的目的,用来自世界杯的热情使项目的品牌形象得到升华。 二、公司简介 青岛啤酒产自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前身是国营青岛啤酒厂,1903年由英、德两国商人合资开办,是最早的啤酒生产企业之一。青岛啤酒选用优质大麦、大米、上等啤酒花和软硬适度、洁净甘美的水为原料酿制而成。原麦汁浓度为十二度,酒精含量3.52-4.8%。酒液清澈透明、呈淡黄色,泡沫清白、细腻。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

关于张裕的投资价值分析(doc 16页)

关于000868 张裕A的投资价值分析 一绪论 白酒行业出现了市场饱和,竞争非常激烈,投资机会吸引力减少,而风险在增多。相对而言葡萄酒目前的市场潜力比较大,竞争不是很激烈,行业未来几年发展机会比较大。作为行业龙头企业,000868张裕A十年来成长性非常好,2005年来股价成长了110多倍,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公司做基本情况,并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判断投资价值,我们对000868张裕A做投资价值分析。 二行业背景分析 我们对行业的背景分析主要对行业的起源与发展、行业的消费群体与市场需求、行业的产品结构与主要品牌、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格局、行业的产能与市场规模和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几个方面做入手,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分析来把握行业的基本情况。 1 葡萄酒行业的起源和发展 国际葡萄酒行业的经营历史悠久,目前全球有近70个国家生产葡萄酒。分为“旧世界”和“新世界”两类国家。“旧世界”包括法、意、德、西、葡等有上千年酿酒历史的西欧国家,而“新世界”则包括美、加、澳、新、智等只有200-300年酿酒历史的新大陆国家,国外葡萄酒生产国中,法国是葡萄酒行业的鼻祖。中国葡萄酒行业基本上可以说为是舶来品,以爱国华侨张弼马士气在一百年前在烟台投资建立张裕葡萄酒厂开始的。 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才起步的。而自1980年以来的行业历史,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国内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明显的“拐点”。 (1)第一个“拐点”标志着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的布局,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初。 1980年中国葡萄酒产量约3万吨。这一时期,长城、王朝、华东、莫高、西夏王等一批企业长线进入葡萄酒产业,基本上以生产全汁的干酒、半干酒为主。

青岛啤酒营销策略分析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班级:经131-2 小组成员:梁慧芬201353501216 李敏201353501213 焦恩凤201353501209 刘梦圆201353501219 倪伟津201354504117

目录 一、相关研究背景 二、公司简介 三、市场细分 四、目标市场以及市场定位 五、战略环境分析 六、4Ps理论的具体做法 1.产品策略 2.价格策略 3.渠道策略 4.促销策略 七、消费者的态度 八、展望未来

一、相关研究背景 啤酒是世界上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酒种,全球约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啤酒。在中国,这种常盛不衰的饮品更被冠之以“液体面包”的美誉。目前我国啤酒生产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啤酒产销国。加WTO之后,进一步开放的中国市场使得各个企业有了更多的机遇,更多的挑战。啤酒行业的竞争也亦是如此。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中小企业停产、歇业,一些大企业出现亏损。然而,今天我们所讨论的企业青岛啤酒却在这场经济浩劫中愈战愈勇,销量同比增长了10%左右。 二、公司简介 青岛啤酒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品牌,始创于公元1903年,迄今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青啤公司的主要产品为青岛牌系列啤酒,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名牌啤酒,它集世界一流的设备、百年积累的丰富酿造经验及独特的生产工艺、科学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之大成,素以酒液清澈透明、香醇爽口、泡沫细腻、持久挂杯而驰名中外,曾多次荣获国家质量金奖和国际啤酒评比金奖,是国内啤酒行业唯一的驰名商标,也是国际市场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国产品品牌。 目前青岛啤酒已形成了黄啤酒、黑啤酒、棕色啤酒、干啤酒等多个系列听装、瓶装、桶装等多种规格的产品,新开发的金质青岛啤酒其口感和包装装潢更佳,深受费者喜爱。

青岛国际啤酒节

第一届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于1991年6月23日至30日举行。吉祥物为名唤“翡翡”的可爱的海豚。具有青岛自己特色。五彩缤纷、构思巧妙的啤酒城搭建在绿荫掩映的青岛中山公园。 开幕式上,30多万市民涌上街头争睹彩车艺术巡游的壮观场面。来自全国各地的40个啤酒生产厂商携酒进城参展,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啤酒厂、啤酒代理商参加了展销和交流,10多万游客涌进啤酒城,参加饮酒和各3种娱乐活动。啤酒节期间举行了中外啤酒饮料技术讲座与交流、时装表演、文艺晚会、海上风光游览等活动。第一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为青岛啤酒打开了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啤酒节也成为世界了解青岛的窗口。同时,啤酒节也使青岛这座美丽浪漫的“东方瑞士”更富有魅力。 第二届青岛国际啤酒节 第二届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于1992年9月20日至10月3日举行。本次啤酒节首次采用吉生肖动物作为啤酒节的吉祥物。 啤酒节主会场设在青岛汇泉广场,分会场设在第一海水浴场沙滩。87辆装饰一新的啤酒彩车驶过三十里长街,汇泉湾海面举行了大型水上表演,帆板、摩托艇、舰船表演,演员的挑战自我的精神以及精彩纷呈的表演激起观众的阵阵欢呼声。节日期间举办的名优新特产品展销订货会吸引了大量客商,成交额达2.8亿元。经济技术协作洽谈会吸引了2000多项科技新成果与会,签订合同112项,成交额5000万元。啤酒节14天中,共有近百万人次参加了节庆活动。

第三届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于1993年8月15日至22日在汇泉广场举行。吉祥物是一只名为“青青”的生肖鸡。 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个啤酒和啤酒设备生产厂商的代表参节,美国的“百威”、新加坡的“虎牌”、日本的“麒麟”、香港的“生力”、荷兰的“汉尼根”等啤酒与国内的各种啤酒荟萃一城。各个参展商纷纷展现自己的优势吸引游客,并推出自己的啤酒技术相互交流。节日期间,举办了多种类型的研讨会、交流会、并成立了青岛市啤酒工业协会。啤酒节期间,由上千人表演的大型歌舞《东方翡翠》和海上大型火焰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市民参节。 第四届青岛国际啤酒节 ( 第四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吉祥物:旺旺)第四届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于1994年8月14日至24日首次在市区东部和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举行。 14日上午在新落成的市委、市政府办公楼前广场上举行隆重的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席邓光褂,市委书记、市长俞正声和慕尼黑啤酒节组委会代表参特格拉夫先生共同开启了第一桶啤酒。此后举行了有三千人参加的题为《走向辉煌》的大型团体歌舞表演。开幕式结束后,参加贵宾驱车前往啤酒城。在这片热土上,已建起一片现代建筑群,这里有豪情四溢的主题雕塑、设计不凡的露天舞台、气势磅礴的啤酒广场、风格迥异的啤酒城堡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啤酒屋。国内外16

对青岛啤酒盈利能力分析

对青岛啤酒盈利能力分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对青岛啤酒盈利能力分析 刘一龙 摘要 盈利也可以说是收益获利,通俗的讲就是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最初目标,也可以说是一个公司能够经久不衰持续经营并且不断发展下去的基本目的,盈利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各利益相关者都非常注重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透过盈利能力,可进一步明确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并且可以提供科学有力的决策的根据,有利于洞悉在经营管理方面,公司管理层尚有待改进之处。本文立足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剖析该公司盈利能力时主要以其利润表为依据。分析、计算相关指标,综合得出2016年该公司的盈利质量、能力,同时结合现有数据,审时度势具体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有利于提升该公司的盈利能力。这将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盈利能力;财务指标;盈利质量 ABSTRACT Profit is the purpose of enterprises engaged in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y. And it is also the fundamental of sustainabl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Profitability is also the embodiment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Whether it is the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s creditor or shareholder are all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corporate profitability analysis. Analyzing the enterprise profitability, not only can understand the business situation, provide a strong basis for stakeholders to provide scientific decision making but also can fi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takes Tsingtao Brewery Company Limi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balance sheet and profit statement,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indicators. In the analysis, the rate of return on total assets, net assets rate, sale gross profit rate, cost rate and other indicators are selected to evaluating the Tsingtao Brewery Company Limited profitability synthetically in 2016.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Tsingtao Brewery Company Limited, it will be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Key words: Profitability;financial indicator;financial index.

青岛啤酒战略分析

青岛啤酒 战 略 分 析 目录

一、公司简介 二、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 2、经济环境 3、技术环境 4、社会文化环境 三、行业环境分析 1、行业分析 2、“五力”分析 四、企业内部分析 1、企业资源 2、财务分析 3、SWOT分析 五、企业战略 1、企业整体战略 2、发展思路 一、公司简介:

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当时青岛被德国占领,英德商人为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开办了啤酒厂。企业名称为“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Germania Brauerei .,Tsingtau.)建厂初期的年生产能力是2000吨,生产设备和原料全部来自德国,产品品种有淡色啤酒和黑啤酒。在上海、青岛、芝罘、天津、大连设有销售总代理。当时,产品质量就很出色。据日本田原之次郎所著《胶州湾》一书记载:“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生产的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牌奖。” 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募集的雄厚资金为今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十年代后期,青啤公司开始全面实施“大名牌战略”,确立并实施了“新鲜度管理”、“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市场网络建设”等战略决策,以“名牌带动”式的资产重组,率先在全国掀起了购并浪潮,被称为中国啤酒业“从春秋到战国”行业整合潮流的引导者。对购并企业,青岛啤酒推行“系统整合,机制创新”独特的管理模式,用青岛啤酒企业文化来整合子公司管理的管理模式和理念。 在漫长的100多年发展历程中,青岛啤酒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因而,产品质量比较稳定,被国内外消费者公认为名牌产品。1963年4月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青岛啤酒被评为国家名酒,获轻工业部金质奖章;1979年9月获国家经委颁发的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1980年、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质量金质奖。1980年4月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著名商标”称号;1991年9月被评为中国十大驰名商标之一。在国际上:1981年、1985年两次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评酒会上获得冠军;1987年5月在美国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举行的国际啤酒评比中名列榜首;1991年9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蒙顿国际评比大赛上获金质奖。 目前公司全资拥有青岛啤酒一厂、二厂、四厂、扬州啤酒厂、日照啤酒厂和青岛麦芽厂并控有青岛啤酒西安有限公司55% 的股份及深圳青岛啤酒朝日有限公司35%的股份。目前公司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创汇等指标位居中国啤

青岛啤酒并购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并购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并购案例分析 一.并购背景经过20 世纪90 年代产量的扩张后,2000 年中国啤酒的年产量突破2000 万吨大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啤酒产销国,并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然而,由于过去中国地域辽阔但缺乏高效的交通系统和运输设备,啤酒市场因此是惊人的零散。全国大约有500 家左右的啤酒厂,并且当地品牌基本上都得到了当地人的拥护。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尽管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商,2002 年的产量达到了250 万吨,销售额5.7 亿美元,但仍只占这个市场11%的份额。而欧美国家多是两三个企业的产量就占总量的70%到80%,如美国第一大啤酒企业Anheuser-Busch 年产量就占全国总量的48%,第二大企业年产量占总量的22%。青啤的对手,排行老二的燕京啤酒和排行老三的华润啤酒两者共占有15%的市场份额。青啤现在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的这11%的市场份额,还是在短短5 年时间里共斥资1.2 亿美元,收购了40 余家较小的啤酒厂后的结果。1996 年青啤的市场份额只有2%。 二.并购历程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03 年,由当时的德国商人酿造,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厂。1993 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共募集了7.87 亿人民币,成为国内首家在两

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在资本市场备受注目。上市之后,青啤集团凭借政策.品牌.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施“大名牌”战略,坚持走“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道路,在中国啤酒业掀起并购浪潮。至此,青啤并购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拿下附近3 个小厂,作为提高产量的基地,并依靠上市的资金实力,分别进行了内部的技术改造,生产线扩张,仓库大规模扩建等工作。而1995 至1997 年的盲目产量扩张,使青啤走入低谷。1999 年,青啤进入购并高峰期。在连续拿下北京的五星.三环,陕西的汉斯.渭南.汉中等6 个企业后,2000 年7 月收购廊坊啤酒厂,8 月初收购上海嘉士伯,8 月18 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又拿出2250 万美元,成立了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截至目前,青啤集团通过承债.破产或控股等多种形式,收购了17 个省市的47 家啤酒生产企业,形成了东有上海,西有西安,南有深圳.珠海,北有黑龙江兴凯湖,中有安徽的马鞍山.湖北的黄石等众多子公司的企业集团。 三.加强内部整合随着青岛啤酒的大规模并购,问题也接踵而至。根据一份报告显示,2001年,青岛啤酒收购的45 家啤酒厂中有一多半在亏损。这些公司在被收购的时候大多也是小型.亏损或者是处于破产边缘的国有企业,他们生产的一瓶啤酒的价钱和一瓶水的价钱差不多。修复这些公司给青岛啤酒的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虽然产销量在增加,但公司的净利润却没有保持同步增长。2001 年公司的营业额比利润增长更快(2001 年全年净利润

青岛啤酒 个股分析

证券投资——青岛啤酒600600分析(一)公司概况 青岛啤酒始建于1903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企业。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6月16日注册成立。于1993年6月在香港发行H股票,并于7月15日上市,是首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同年8月在上海发行A股票,并于8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首家在沪、港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两地上市共募集人民币16亿元。2001年2月增发1亿股A种股票,募集人民币7.87亿元。使资产负债率下降到50%以下。到2001年,公司总资产已从1997年的36亿元增长到72亿元,品牌价值从34.08亿元增长到了67.1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从2%提高到11%。截止到2004年,公司总资产已增长到102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提高到12.5%。 经营范围:啤酒制造、酒技术研究、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国内商业自营进出口业务。(二)基本分析 1. 公司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在啤酒产销量上排名世界第一。其他的啤酒大国有美国、德国、巴西和日本等。从啤酒消费的发展趋势看,欧洲、大洋洲市场已基本饱和,大部分国家的增长率在3%以下,有的甚至减少。北美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南美洲和亚洲增长很快,发展空间很大,而亚洲市场中日本的啤酒市场也已基本饱和。增长最快的是中国。

我国啤酒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人均啤酒消费已经达到国际平均水平。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啤酒行业竞争的方式已经由过去主要依靠价格竞争转为主要在品牌、服务、渠道、战略、资本等方面的竞争。同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啤酒吨价持续攀升,行业盈利能力增强。且从行业特性来说,啤酒行业与白酒、葡萄酒和黄酒相比,具备诸多显著的优势。 面对国内市场更加严峻的竞争态势,公司将采取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张的双轮驱动发展方式,既要扩大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中高端市场份额,提高销售收入,又要建立成本竞争力,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为股东创造价值最大化。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品牌、品质和渠道是啤酒产业价值链中的关键成功要素,围绕以上要素,公司将不遗余力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010 年,公司将坚持以体育营销为主线的品牌推广,演绎“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主张,在品牌推广、消费者体验和产品销售的“三位一体”结合上进一步提升;在产品品质上,继续追求质量一致性,给广大消费者带来高品质的消费感受;在渠道控制上,继续推进“大客户+微观运营”模式,全力打造省级基地市场、重点区域市场,提升公司的行业领导者地位。 2.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客户类别分析 青啤的核心产品是“青岛啤酒”品牌啤酒,定位于中高档市场,面向全国销售和出口,主要由母公司下属青岛啤酒一厂、青岛啤酒二厂、青岛啤酒四厂、青岛啤酒五公司、青岛啤酒深圳公司和青岛啤酒上海公司生产。其他收购企业的地方啤酒品牌在标签上加注“青岛啤酒系列产品”字样,定位于中低档市场,地产地销,以占领当地市场为目标,在产品品质达到“青岛啤酒”品牌的产品质量标准,同时当地消费者经济承受能力较强时,就可改成“青岛啤酒”品牌。表1: 2009-2013年青岛啤酒销售收入单位:百万元

浅析青岛啤酒的营销战略分析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初稿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析青岛啤酒的营销战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级电大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级电大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点_______________

摘要 青岛啤酒一直以来都着眼国际化经营,国际市场高领的利润空间使青啤在进入国际市场后,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从国际市场环境分析,青岛啤酒作为中国啤酒行业龙头企业,在整合与扩张并举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实施了国际营梢战略规划,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科学制定出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梢等营梢策略,进一步开拓了青岛啤酒的高端市场,提高了青岛啤酒营销活动中的整体功挑,增强了企业国际竞争力。 论文关键词:青岛啤酒战略规划营稍战略 一、公司简介 (4) 二、市场概况 (5) 三、消费者分析 (6) (一)、消费习惯 (6) (二)、消费一般观念 (6) (三)、消费趋势 (6)

(四)、消费一般特征 (6) (五)、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啤酒的场所 (7) 四、竞争对手分析 (7) (一)、在竞争中的地位 (7) (二)竞争对手 (7) 五、营销环境分析 (9) (一)、宏观市场环境分析 (9) (二)、微观环境分析 (9) (三)、SWOT分析 (10) 六、营销战略 (11) (一)、营销宗旨青岛啤酒,酿造激情! (11) (二)、市场细分 (11) (三)、目标市场 (11) (四)、市场定位 (11) (五)、产品策略 (11) (六)、价格策略 (12) (七)、渠道策略 (12) (八)、促销策略(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 (13) 七、风险控制 (13) 八、总结 (14)

青岛啤酒行业环境分析

0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00200020012002 20082009201020112012 年份 万千升第三章 行业环境分析 图3-1 行业环境概述 一、行业概况 (一)发展历程 啤酒是继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位的饮料。啤酒的酿造历史至今已有8000多年。19世纪末,啤酒输入中国。中国人最早自建的啤酒厂是1904年在哈尔滨建立的东北三省啤酒厂。当时中国的啤酒业发展缓慢,分布不广,产量不大。1949年后,中国啤酒工业发展较快,并逐步摆脱了原料依赖进口的落后状态。在2002年,中国以2386.83万吨的啤酒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啤酒第一大生产国。

世界啤酒总产量在21世纪增长缓慢,开始步入成熟期,而中国啤酒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临界点。总的来说,中国啤酒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发展阶段) 从1953年到1962年,是啤酒工业的调整和发展阶段。中国新建了一批新的啤酒厂,啤酒年产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8.2%。1963年至1972年,速度虽有所放慢,但啤酒产量仍增长1.4 倍。到1978年,中国的啤酒年产量达到40万吨。在这一阶段,在啤酒科学研究,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为啤酒工业的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全面发展阶段) 1979年后,啤酒生产全面发展。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建立了啤酒厂,全国除轻工系统外,其他部门如商业、农业、机械、国防、冶金等都建立了啤酒厂。啤酒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1980年,中国共生产啤酒68. 8万吨。 第三阶段(高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啤酒工业高速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扩建和新建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啤酒生产规模也逐步扩大,在有的省份,几乎每个县市都有啤酒厂。据1987年的统计,在浙江省就有啤酒厂104个。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国外引进技术,装备,人才,加快了啤酒工业的发展.从国外引进的啤酒生产线,尤其是啤酒灌装线,使啤酒的产量在短时间内翻了一番:1982年,全国啤酒产量为117万吨,到1985年,啤酒产量就达到310.4万吨,1988年,啤酒产量又翻了一番,达到654万吨。 第四阶段(趋向成熟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啤酒工业进入了旺盛的成熟期,一方面,啤酒工业继续以高速度发展,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开始对啤酒的质量和啤酒工业的经济效益更加重视,啤酒工业的规模按照国际上的惯例,开始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一些中小型啤酒厂被大型啤酒厂兼并。 (二)啤酒行业经济特性 1、市场规模 从2002年开始,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啤酒市场,

青岛啤酒市场营销策划书

青岛啤酒市场营销策划书 篇一:青岛啤酒营销策划书 青岛啤酒营销策划书 渠道是根,运营为本,终端掌控,品牌提升。 一、青啤简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XX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截至到XX年底,青岛啤酒在全国20个省市地区拥有59家啤酒生产厂。XX年公司共完成啤酒销量790万千升,同比增长 %;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 %。其中6、7月份,单月销量均突破百万千升,是中国啤酒行业品牌溢价能力、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 青岛啤酒远销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日本、香港、澳门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Barth Report依据产量排名,

青岛啤酒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青岛啤酒几乎囊括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所举办的啤酒质量评比的所有金奖,并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评比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XX年,青岛啤酒荣登《福布斯》“XX年全球信誉企业200强”,位列68位;XX年荣获亚洲品牌盛典年度大奖;在XX年(首届)和XX年(第二届)连续两届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XX年,青岛啤酒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专项奖——XX年度董事会奖”;XX年,青岛啤酒获得“首届中国绿金奖”、“XX中国最佳雇主企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百强榜”;XX年,青岛啤酒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十年成就奖”、“国际碳金奖”、“最佳企业公民”、“中国最佳雇主”等殊荣。XX年,青岛啤酒再度荣获“最受尊敬企业”,并七度登榜《财富》“最受赞赏中国公司”、四度蝉联“中国绿公司百强”等殊荣。XX年,青岛啤酒畅销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品牌价值亿元,继续蝉联中国啤酒第一品牌。青岛啤酒以“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为愿景,将不断创新,“用我们的激情,酿造全球消费者喜好的啤酒,为生活创造快乐! 二、青啤品牌战略: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啤酒行业实现啤酒产量2457万千升,同比下降 %。在一片负增长的声音中,青岛啤酒也交出了XX年半

青岛啤酒节

节事分析-青岛啤酒节 青岛啤酒节是融旅游、文化、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节庆活动。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创新,青岛国际啤酒节现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酒类节事活动,在国内外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被誉为东方最大的啤酒盛会。 针对如何树立良好品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确定特色鲜明的节事主题,与当地城市文化相结合 青岛是国际知名的啤酒之乡,是中国啤酒的发源地,啤酒在青岛的普及程度、受追捧程度是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青岛啤酒以百年的品牌持久力积淀了厚重的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已然嵌入城市的精神风貌之中,成为青岛城市文化的重要内涵和对外宣传的特有元素。一个品牌可以带动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发展,而打造啤酒文化品牌,弘扬啤酒文化的精髓,拓展啤酒文化的内涵,对于进一步提升青岛城市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青岛啤酒节很好地结合了青岛的这一文化,展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啤酒文化。 (二)增强文化理念,确定文化发展战略,体现地域特色 青啤的百年历史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形象的品牌文化。这为青岛啤酒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流的文化造就一流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无形资产。要加强啤酒文化建设研究,使啤酒文化理念深入到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之中,变成公众的自觉行动。节事活动组织者要组织专门人员,深入调查研究,搞清现状,明确发展需求,掌握自身特色优势,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良好条件,积极发挥本土优势,提高发展战略和规划可行性,有具体的落实规划计划,明确责任制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且要突出强调文化性。而青岛啤酒节综合性体系的核心与灵魂就是文化性,文化性是啤酒节创新发展的立足点和指航标。 (三)整合各种资源,增强品牌竞争力 啤酒文化是青岛百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啤酒在青岛已经不是普通的饮品,她承载着青岛的历史,寄托着青岛人无尽的情怀。因此,一是要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进一步增强青岛啤酒文化品牌的竞争力。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做好品牌与商标的知识产权保护,增强青岛啤酒节的品牌竞争力。 (四)加强宣传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 加强宣传是每个节事活动发展的必须趋势和迫切要求。内涵丰富的啤酒文化也为啤酒文化营销提供了雄厚的资源保障,使啤酒文化营销更加显示出巨大的能量。要加强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宣传工作,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啤酒文化的新阵地、传承啤酒文化的新平台。而青岛啤酒节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早在2005年就与电视合作,将开幕典礼向亚洲﹑欧美等地区进行同步转播,同时进行网上视频直播。

对青岛啤酒盈利能力分析

对青岛啤酒盈利能力分析 刘一龙 摘要 盈利也可以说是收益获利,通俗的讲就是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最初目标,也可以说是一个公司能够经久不衰持续经营并且不断发展下去的基本目的,盈利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各利益相关者都非常注重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透过盈利能力,可进一步明确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并且可以提供科学有力的决策的根据,有利于洞悉在经营管理方面,公司管理层尚有待改进之处。本文立足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剖析该公司盈利能力时主要以其利润表为依据。分析、计算相关指标,综合得出2016年该公司的盈利质量、能力,同时结合现有数据,审时度势具体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有利于提升该公司的盈利能力。这将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盈利能力;财务指标;盈利质量

ABSTRACT Profit is the purpose of enterprises engaged in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y. And it is also the fundamental of sustainabl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Profitability is also the embodiment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Whether it is the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s creditor or shareholder are all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corporate profitability analysis. Analyzing the enterprise profitability, not only can understand the business situation, provide a strong basis for stakeholders to provide scientific decision making but also can fi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takes Tsingtao Brewery Company Limi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balance sheet and profit statement,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indicators. In the analysis, the rate of return on total assets, net assets rate, sale gross profit rate, cost rate and other indicators are selected to evaluating the Tsingtao Brewery Company Limited profitability synthetically in 2016.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Tsingtao Brewery Company Limited, it will be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Key words:Profitability;financial indicator;financial index.

从青岛啤酒看国际化营销

从青岛啤酒看国际化营销 摘要 青岛啤酒作为中国啤酒行业龙头企业,在整合与扩张并举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实施了国际营销战略规划,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科学制定出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梢等营梢策略,进一步开拓了青岛啤酒的高端市场,提高了青岛啤酒营销活动中的整体功挑,增强了企业国际竞争力。国际市场高领的利润空间使青啤在进入国际市场后,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关键词:市场分析营销战略国际战略产品策略 一、青岛啤酒所处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 目前,我国整体局势是:政治稳定,人民团结,社会关系和谐,经济繁荣发展,改革继续深化,生产力不断提高。中国加入WTO以后,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贸易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合作领域继续拓宽。国家政治的稳定为啤酒的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经济环境 中外合资流行,国内中低档啤酒出口将扩大,国外高档洋啤的进口亦会有所增加。自我国加人WTO以来,已经开始与WTO全面、全方位进行接轨,世界贸易合作的加强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

台。 (三)文化环境 青岛啤酒厂最早就是由英、德商人创办,从产生到发展一直都夹杂着国外的文化环境因素,在适应和吸收东道国文化的过程中使母国文化逐渐融于外国文化,两者是双向的文化沟通,是不同文化的兼容并蓄。如本来对中国人使用筷子的技巧、习惯怀有浓厚兴趣的美国人,当然同时也爱上了青岛啤酒。正是洋为中用、中为洋用的跨文化战略使青岛啤酒大获全胜。 (四)行业分析和竞争者分析 1.行业分析:啤酒企业集中度逐步加强,竞争趋于白热化。外资携资本优势正在进人中国,未来外部环境处于比较稳定阶段。啤酒销量及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据统计,2007年世界啤酒人均年量为36升,而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年量在100升以上。 2.竞争者分析:在国内,除青岛啤酒外,还有燕京啤酒、哈尔滨啤酒等几家以啤酒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青岛啤酒在国内一直都是处于领先地位,所以青岛啤酒还是可以保持其竞争力。在国外,虽然西欧与美洲每个国家的啤酒品牌程度更加激烈、形式更加多样复杂,但青岛啤酒凭着自身的很多特性与优势,可以有很多忠诚的消费者。(五)消费者分析 由于历史和文化渊源,东南亚历来和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1947年,青岛啤酒即开始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被誉为中国的“国货精品”。在东南亚形成了青岛啤酒传统的海外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