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语文练习答案8 木兰诗(2020)

部编七年级下语文练习答案8 木兰诗(2020)
部编七年级下语文练习答案8 木兰诗(2020)

8木兰诗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可汗

..(kè)(hán)机杼.(zhù)燕.山(yān) 朔.气(shuò) 金柝.(tuò) 胡骑.(jì) 傍.地走(bàng) 鞍鞯.(jiān) 理云bìn(鬓) pèi(辔)头雄cí(雌) 阿zǐ(姊)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旦.辞爷娘去(早晨)

(2)惟.闻女叹息(只)

(3)出郭.相扶将(外城)

(4)木兰不用

..尚书郎(不愿做)

(5)朔.气传金柝(北方)

(6)策勋

..十二转(记功)

(7)军书十二卷

...(很多卷)

(8)赏赐百千强.(有余)

3.分别写出下列加点词正确的意义。

(1)将军

..(扶持)

..百战死(将领)出郭相扶将

(2)不闻机杼

..(战争)

..声(织布机)万里赴戎机

4.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对偶,突出了木兰的忧虑)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设问,突出了识别的困难)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写出了操办的急切,渲染了紧张气氛,同时又显得井然有序)

D.“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对偶,突出战事紧急)

(解析:“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运用反问、比喻讴歌赞颂了木兰的谨慎、机敏。)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写木兰经历持久战争、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7.同格中学七年级(2)班准备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方案】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简要的方案。

示例:图片展览式。将同学们搜集到的爱国主题图片资料、实物等进行展览,并让同学们写观后感。

(2)【拟写对联】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下联,围绕“爱国”主题,对出上联。

上联:树雄心,誓把青春献祖国;

下联:立大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3)【探究信息】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探究出主要信息。

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文艺创作的房屋追求。坚持唯物史观,不管历史条件发生什么变化,凡是为中华民族做出历史贡献的英雄,都应得到尊敬、受到颂扬,被人民牢记、由文艺书写。

示例: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文艺创作的永恒追求。

02课内精读

阅读“归来见天子”至结尾,完成下面的题目。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愿为市鞍.马(买)

(2)出郭相扶将

..(扶持)

(3)著.我旧时裳(穿)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10.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1.选文共4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请概括前两个层次的故事情节。

第一层(第①段):木兰的十年征战生活

第二层(第②~③段):木兰辞宫还乡与亲人团聚

第三层(第④段):以双兔为喻,赞美木兰的才智。

12.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赴”和“度”形象地描绘出木兰出征路途的遥远和艰难;“传”和“照”生动地描绘出雄壮、悲凉的边塞夜景。

13.联系全诗,简要评价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示例: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表现了她孝顺、勤劳、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03拓展阅读

新木兰辞

咣当复咣当,木兰在书房。不闻读书声,唯闻东西响。

拾起碎茶杯,问女何所想。女儿无所想,心中堵得慌。硕士毕业后,工作无处寻。应聘三十家,个个不让进。细细问原因,嫌是女儿身。决意女扮男,只身闯深圳。

东市剪长发,西市买西装,南市练举止,北市学粗腔。旦辞爹娘去,暮色下车忙,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车站人流闹嚷嚷。旦辞车站去,暮坐办公室,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白领手机叮当响。

白天步履匆,夜晚加班忙。全国各地跑,业务节节上。同事喜合作,领导频表扬。总部见总裁,总裁走上前。肩膀拍三拍,奖赏十万元。总裁问所欲,木兰不贪钱与权,愿还女儿身,业绩超以前。

上司闻她回,满脸是迷茫。女士闻她回,偷偷理红妆。男士闻她回,手沾唾沫捋发忙。开我公司门,坐我电脑旁。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东风习习来,满室飘清香。出门看客户,客户皆惊忙。交往一两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4.这首《新木兰辞》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木兰女扮男装,只身闯深圳,大获成功。

15.作为一个硕士生,在家乡无用武之地,只能离别家乡,闯荡异乡,这其中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反映了当今社会在用工制度上存在怎样的弊端?

因为木兰是女儿身,各个单位都不接收她;在用工制度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重男轻女。

16.倒数第二段“女士闻她回,偷偷理红妆。男士闻她回,手沾唾沫捋发忙。”两句中,你能揣测一下“女士”和“男士”的心态分别是什么吗?

女士: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不想被木兰比下去;男士:暗自给自己鼓劲、加油,力争赢得木兰的好感、青睐。

17.木兰的成功经历证明了什么?(请用戏曲《花木兰》中那句著名的唱词来回答)在当今就业艰难的情况下,木兰不仅成功就业,而且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这给你以什么启示?(请用成语或警句、俗语来回答)

“谁说女子不如男”。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

木兰诗测试题

《木兰诗》复习测试题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文学常识填空。(5分) 《木兰诗》选自代编的《》,这是(年代)时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 二、解释加点词。(35分)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 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 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4)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朔气 ..()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 ..()十二转,赏赐百千 ..()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 ..()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6)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7)雄免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 ..()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翻译句子。(20分) 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8、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9、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0、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问答题。 1、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2):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 第二部分(3):木兰准备出征和征途奔驰。 第三部分(4):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 第四部分(5-6):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第五部分(7):设喻赞美木兰。 2、文章开头写木兰停机叹息有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木兰为何忧愁。

七年级下语文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人教版2020

七年级下语文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人教版2020 1、散步 一、1.B 2. 拆歧蹲霎 3.折(zhé)折断拆(chāi)拆散歧 (qí)分歧枝(zhī)枝条颗(kē)颗粒棵(kē)一棵树 4.委屈 粼粼分歧 5.略二、6.(1)把母子二人的情态显现出来,儿子诚恳、孝敬,母亲年迈顺从。(2)表现“我”强烈的责任感,而下文的最 终决定又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重和孝顺。 7.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提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 8.母亲老了,身体不好,要多走走。 9.我的儿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10.“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11. A心情郁闷 B借酒浇愁 C心有余悸 D忐忑不安 12.一个是作者因 一场噩梦而对父亲惦念不已,非得通过电话“听到父亲的声音”才安心。另一个事例是父亲因为没人接电话竟疑心儿子全家是否煤气中毒了,特地赶来察看。 13.两件事情虽然琐屑却有典型意义,第一件事表现了作者深深的 孝敬之情,第二件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彻骨的关爱之情,感人至深。 这种父子间无微不至的“牵挂”,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正是这种 亲情维系着我们这个世界,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并使人生放发出绚丽 的色彩。以小见大。14.“劈头就问”表现了父亲焦急万分,担心儿 子全家煤气中毒;“缓缓地说”是因为父亲得知没接电话的原因,儿 子全家平安以后,内心感到轻松释然。表情描写要抓住眼神和脸色, 答案略。 15.示例:牵挂是风雨中的一把雨伞,黑暗里的一束亮光, 保护、照亮着我们的生命。 2、秋天的怀念 一、1 tānhuàn shì qiáocuì xuâ xiǔ shàn 2 长--常忘—望坚—艰复—覆 3 恳切地请求;形容说话啰嗦,唠叨;生理上或 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水泼洒的样子,这里形容花开的茂盛。 4 史铁生《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5 A 6仿写略二、(一)7(1)“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

最全木兰诗测试题及答案

《木兰诗》测试题 班次:姓名: 二、二、字词句积累 三、(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五、(二)、重点字词解释 (三)、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通译为: 2、出门看火伴:通译为:(四)、古今异义词

(五)、一词多义 (六)、词类活用 燕山胡骑:当窗理云鬓:愿为市鞍马: (七)、重点句子翻译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八)、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1.你从文本中可以看出木兰是个怎么样的人 2.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2例。 3.“旦辞爷娘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四、拓展阅读: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

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苏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苏教版 导读:本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苏教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一单元 1. 童年的朋友 积累与运用 1.chàn púɡūnong lòu liǔjiázōng tuó 2.应诅咒润惩 3.苏联自传《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 4.如:“明晃晃、密密、乌黑乌黑”等。示例:“密密”“乌黑乌黑”写外祖母的头发浓密而有光译。 5.B 6.D 理解与鉴赏 1. 第一自然段:我从外祖母的谈吐和脸部表情中感受到她的和蔼可亲和温柔慈祥。第二自然段:外祖母成为我的终身朋友。 2. 用诗化的语言,形象地突出了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对我的亲切、温暖的关爱与体贴。 3.外貌描写这样的外貌描写是对外祖母人性的赞美,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在外祖母身边那种温馨的感觉。 4.不能。因为“睁”是描写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如果改为“瞪”,就与“微笑”的神态相矛盾了。 5.“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所以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拓展与提高 1.(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2)“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要求: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2. 一面 积累与运用 1.窖颓挲wùchóu chúzì 2. 踱步地窖摩挲恣情/渡江窖洞婆挲咨询 3.(1)E (2)A (3)F D (4)B (5)A (6)B 4.①—C ②—D ③—E ④—A ⑤—B 理解与鉴赏 (一)1.C 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 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4.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担忧);痛恨*,有着意志顽强 (二)1.抒情议论2.这里的“路”是引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3.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他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4.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这才是对先生的悼念。 5.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 拓展与提高 1.略 2.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 3.我的老师 积累与运用 1.zhìfén kētuìdānɡpūbǔyú 2.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及翻译 木兰诗 唧(j 1 )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 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 e ),可汗(kè hán) 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a 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 a n) ,南市买辔(pèi) 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 a n ji a 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 鸣啾啾(ji u ji u )。 万里赴戎(róng) 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 气传金柝(tuò)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qiáng)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 a ng);阿姊(z 1 )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 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 (zhuó) 我旧时裳(cháng) 。当窗理云鬓 (bìn),对镜帖(ti e )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bàng) 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词句注释 唧(j 1 )唧: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 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首句一作“唧唧何力力”。 当(d a ng)户:对着门或在门旁,泛指在家中。 机杼(zhù) 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的梭子。 惟:只。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军帖(ti e ):征兵的文书。 可汗(kèhán) :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 对君主的称呼。大点兵:大规模征兵。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当时北方呼父

《木兰诗》练习题及参考答案53904

城南街道中学13年3月29日命题人:审核:审批: 七年级语文学科质量检测试 (一)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⑴木兰当户织⑵不闻机杼声⑶惟闻女叹息。⑷问女何所忆⑸昨夜见军帖⑹军书十二卷⑺愿为市鞍马⑻旦辞爷娘去⑼万里赴戎机⑽关山度若飞⑾朔气传金柝 二、一词多义: ⑴市①愿为市鞍马⑵机①万里赴戎机⑶买①东市买骏马 ②东市买骏马②不闻机杼声②欲买舟而下 三、划分朗读节奏: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四、默写填空: ⑴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⑵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⑶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 ⑷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_____。 ⑸“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⑹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

五、选择题: ⑴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⑵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⑶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⑷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 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 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 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 ⑸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9.土地的誓言练一练1.给加粗字注音。炽痛()嗥叫()斑斓()亘古()默契()田垄()污秽()镐头()2.文学常识填空。《土地的誓言》选自《________》卷一,作者 ________,原名 ________,________ 作家。3.学一学,用一用。请你以“家乡”为写作内容,写一组排比句,赞美吟诵家乡的美丽富饶。议一议1.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丰富的联想?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一说。3.对于此文你还有什么见解?说出来和大家讨论。读一读课内阅读: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

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1.此文段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怎样的思想感情?2.文中作者对故乡发出了怎样的誓言?3.“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埋葬”的含义是什么?4.文中描写了故乡哪两个季节的景物风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的?5.请你根据以往的学习,默写出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来。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木兰诗》知识点整理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 )。旦辞黄河去,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 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 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 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作者介绍】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全文翻译】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 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 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 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 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 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 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最新最全木兰诗测试题及答案

《木兰诗》测试题班次:姓名:

4.@ 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6.《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1.你从文本中可以看出木兰是个怎么样的人 2.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2例。 3.“旦辞爷娘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四、拓展阅读: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皆次当行.()数.()建奇功 , 3.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及答案 学习诊断 11.邓稼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鲜.为人知()当.之无愧()古罗布泊.() 凛.若霜晨() 燕.然勒功()热血殷.红()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仰mù()安huī()chóu划() 鞠躬尽cuì()两弹元xún()家yù户晓()shǔ名()diàn基()zǎi割() 3.下列加点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强.占qiǎnɡ宰.割zǎi 立即.jí B.乘.船chènɡ开拓.tuò友谊.yì C.难堪.kān 参与.yù奇迹.jì D.颤.抖zhàn 筹.划chóu 挚.友zhì 4.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彷徨诞生戈璧援助 B.谣言阔别选骋逝世 C.妇儒癌症氢弹博士 D.睿智叱咤决胜胆识

5.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鲜.为人知(少)可.歌可泣(值得) B.至死不懈.(松懈)家喻.户晓(了解) C.锋芒毕.露(完了)死而后已.(停止) D.知人之明.(眼力)层.出不穷(接连不断) 6.对下列本文涉及的科学家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邓稼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巨大贡献。 B.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本文作者,与邓稼先有着半个世纪的真挚友谊。 C.钱三强,当代中国核物理学家。 D.奥本海默,美国物理学家,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 7.根据句意,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A.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所以我和他很________(熟识,熟习)。 B.在北京,见到________(分别,阔别)了22年的稼先。 C.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________(震荡,振荡)。 D.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________(重要,新生)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________ (重要,新生)日子。8.仿照下文的句式,结合邓稼先性格与品质的特点,再造一个句子。 例句:“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划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 《木兰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木兰诗教案篇一 基于学生对木兰替父从军的了解,可对诗歌内容处理上简洁明快些,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明确多种艺术写作手法。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诗歌主旨。 课时:2课时 教学进展: 导言: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她的名字叫花木兰。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来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 1.文学常识: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的“乐府双璧”。 2.字词注音: 鞍鞯(anjian),金柝(tuo),辔头(peitou),云鬓(bin)。 3.全班朗读全文。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 4.口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5.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段诗歌内容,力求文字简洁、工整,符合文意。 6.木兰替父从军这篇诗歌,它所描写刻画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参考答案: 7.从诗歌如此的详略安排上,概括出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8.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铺排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反复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夸张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互文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顶针手法: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9.作业: 小作文:英雄花木兰,战场杀敌寇。(仿民歌形式,可适当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续写木兰在战场上是如何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 字数:100-150字。 教师小结: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写作内容,激励学生大胆设计勇于开拓。 木兰诗教案篇二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 一、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1、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2、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3、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1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5、《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共10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火”通“伙”,伙伴 三、思考与探究 1、《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的粗略?详写:①从军的缘由②离别思亲③辞官④团聚的欢乐;略写:①军旅生活。 2、说一说木兰是个怎样的人?木兰是个勇敢、坚毅、不慕高官厚禄、热爱家乡的人。 3、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用隐喻描写出木兰的乔装巧妙,作战勇敢。 4、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请简要回答。略。 5、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①在国家危难之际,她冲破阻挠,代父从军,令人敬佩;②在战场上有英雄气概。 6、“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这句诗的作用是写出木兰停机叹息,表现异常,设置悬念。 7、“军书十二卷”这里的“十二”是表示多数,请联系所学内容再举两例:壮士十年归,同行十二年。 8、“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几句运用修辞手法是对偶,表现了木兰孝顺、勇敢、当机立断的性格。

(完整版)《木兰诗》练习题及答案

《木兰诗》练习题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 1、给加点字注音:(17分) 可汗 ..()()辔.头()戎.机() ..()()鞍鞯 朔.气()金柝.()傍.地走()胡骑.()燕.山() 机杼.()军帖.()溅溅 ..() ..()百千强.()霍霍 ..()啾啾 2、《木兰诗》选自()代()编的()是()时北方的()民歌。 全诗通过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能干)、(英勇善战)、 (不慕名利)〔此处或者写热爱祖国〕的女英雄形象。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3分) 唧唧()当()户()惟()思(忆()亦()军帖()可汗()军书( 爷()愿()为市()西市()旦( 暮()但()溅溅()至()胡骑(胡()骑()啾啾()戎机()度( 朔()若()策勋()转()强( 欲()不用()千里足()扶将() 郭()霍霍()著()帖()火伴( 皆()扑朔()迷离()傍()辨( 4、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4分) 1)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_______ 2)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_______ 5、文中产生的两个成语及意思:(4分) (1)、磨刀霍霍: (2)、扑朔迷离: 6、问答题:(52分) (1).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4分) (2).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2分) (3).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2分)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 黄”几句属于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情感?(4分)

(5)、《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4分) (6)、诗中两次写“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请你说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表达木兰怎样的心情?(4分) (7)、“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8)、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几件事?(4分) (9)、一千多年来,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4分) (10)、“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表达作用?(4分) (12)、从木兰辞官回家这一情节看,你认为木兰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13)、木兰战功显赫,她为什么辞官不就?(2分) (1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诗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是以谁的语气来写的?这样写的好处?(4分) (15)、本诗的主题。(2分) (16)、请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2分)

《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

《木兰诗》练习题及答案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jiū)。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填空。 1.《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时期北方的一首。全诗通过叙述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2.用一句话概括《木兰诗》的主要内容: 3.用课文原句概括《木兰诗》的具体内容:1 2 3 4 5 二、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三、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四、理解性默写: 1.描写木兰勤劳孝顺的诗句是: 2.描写出征前的准备的诗句是: 3.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 4.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5.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 6.表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映北朝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诗句是: 7.表现木兰从军谨慎、机智的诗句是: 8.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诗,其原句是: 9.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10.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11.用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1.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七年级(3)班准备开展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读新闻】阅读下面资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9月6日,正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雷希颖在新浪微博发起这样的倡议:“拍张与五星红旗的合影,写下对祖国的祝福,以‘我和国旗合个影’为主题,用我们的微博传递一个声音:我爱你,中国!”倡议一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年人和海外留学生纷纷响应,截至9月23日,“我和国旗合个影”微博话题已突破6000万阅读量,6万余条讨论。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网友上传自己与国旗的合影,将爱国之情“大声说出来”,传递爱国正能量。 (2)【析图案】一段时间,一款“爱国”主题的T恤为不少时尚青年所追捧。下面是该T恤上的徽标图案,请你说说其设计的巧妙之处。 (3)【说心语】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请你仿照下面所给的示例,用诗化的语言回答祖国是什么。 示例:祖国是什么?太阳回答: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祖国是什么?________回答:________。 祖国是什么?________回答:________。 【答案】(1)“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点燃青年爱国热情。 (2)该图案以象征中国的华表作为单词“I”,用含有中国地图的图案喻示“爱”,外加一个英文单词“YOU”,巧妙地表达了“我爱你,中国”的主题。 (3)青松;是边防战士挺拔的身影;大海(或:松涛);是五彩缤纷的美丽花园(或:是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仔细阅读材料,把握新闻的主要事实和意义;然后从材料中筛选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归纳,语言简明,符合字数要求即可。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点燃青年爱国热情。 (2)解答此题,先要仔细观察画面,抓住画面所有内容,初步感知画面信息;然后合理想象, (3)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本题示例:祖国是什么?青松回答:是边防战士挺拔的身影。 故答案为:(1)“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点燃青年爱国热情。 (2)该图案以象征中国的华表作为单词“I”,用含有中国地图的图案喻示“爱”,外加一个英文单词“YOU”,巧妙地表达了“我爱你,中国”的主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8 木兰诗

8木兰诗 课题木兰诗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3.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2.了解课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 3.赏析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4.复述故事情节。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感受木兰孝敬父母、报效国家、勤劳朴实、坚毅勇敢的优秀品 质。 课 前 预 习 作品 简介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 双璧”,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写作 背景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79年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 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 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距离黄河不远。 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 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 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

黑山、燕然山一带。 文体知识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读准字音唧.唧(jī)机杼.(zhù)军帖.(tiě)可汗 ..(kè hán) 鞍鞯 ..(ān jiān)辔.头(pèi)溅.溅(jiān)燕.山(yān)啾.啾(jiū)朔.气(shuò)金柝.(tuò)策勋.(xūn)霍.霍(huò)阿姊.(zǐ)云鬓.(bìn) 重点实词赏赐百千强.:有余。胡骑.:战马。 木兰不用 ..尚书郎:不愿意。愿.驰千里足:希望。 出郭.相扶将:外城。双兔傍地走.:跑。 著.我旧时裳:穿。朔.气传金柝:北方。 军书十二 ..卷:表示多数,不是确指。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 通假 字 对镜帖.花黄(同“贴”,粘贴) 古今异义木兰当户.织(古义:门今义:门第)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强壮,强大) 策勋十二转.(古义:次今义:旋转) 雌兔眼迷离 ..(古义: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一词多义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 对镜帖.花黄(动词,同“贴”,粘贴)将.军百战死(名词,将领) 出郭相扶将.(动词,搀扶) 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完整word版)木兰诗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木兰诗》练习题 [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鞍鞯.()胡骑.()金柝.()策勋.()赏赐.() 理云bìn() pèi头()扑shuò()雄 chí()阿zǐ() 2.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戎()傍() 折()戍()滂() 柝()戊()榜() 析()戌()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昨夜见军帖 ..() 旦.辞爷娘去()万里赴戎机 ..() 著.我旧时裳()安.能辨.()()我是雌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 ..尚书郎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 ..十二转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5.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诗中的“、”一句,用和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①.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能力提升] (一)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二)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皆次当行.()数.()建奇功 3.区别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