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性听力损伤的特征和预防

噪声性听力损伤的特征和预防
噪声性听力损伤的特征和预防

噪声性听力损伤的特征和预防

一、噪声性听力损伤的特征(如何看懂自己的听力检测报告)

1、噪声听力损伤典型曲线:

注:上面两条平一点的曲线为左右耳听力正常测试线;

下面两条呈Ⅴ型的曲线为左右耳高频(4000HZ)噪声性听力损伤曲线。

2、噪声听力损害特征:听力曲线的高频部呈V型或U型凹陷。凹陷的中心频率多在6000或4000HZ。这是由于人耳在这个频率时听力损伤的速度和程度最明显。

3、噪声诱导听力异常的过程和表现:早期无症状—听力测试有异常表现—高频听力损伤 (4000Hz)—双耳同时等程度受损—语频听力损伤——暂时性失聪—永久性失聪或耳聋。

二、影响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因素

1、噪声强度噪声强度越大,听力损伤速度就越快,损伤的程度也越重,受损伤人数的百分率也越高。

2、暴露时间噪声暴露时间越长,听力损伤越重,损伤率也越高。

3、噪声的频谱特性在强度相同的条件下,以高频为主的噪声较以低频为主者对听力的危害性大。

4、噪声的类型和暴露方式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对听力的危害性在,持续暴露比间歇暴露对听力的伤害重。

5、个体差异。

6、耳部疾病。

三、如何预防噪声对人体的伤害

因为对长期噪声暴露所致的噪声性听力损伤,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所以关键还在于预防。

1、防止听力损伤

噪声对人体的伤害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首当其冲的还是听力。所以制定工业噪声卫生标准的主要依据是噪声对工人听力损伤的具体情况。我国的标准为小于或等于85分贝(在此噪声下连续工作20~30年,至少有90%的工人不发生耳聋),超过此限,必须采取防护或其它措施。

2、噪声控制

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噪声源,限制噪声的传播,是防治噪声危害最积极、最根本的办法。

3、个人防护也是防止和减少噪声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所限,从根本上消除噪声源或降低噪声强度等措施往往存在许多具体困难。在噪声控制达不到理想水平的情况下,个人防护器具有更为现实和重要的意义。防护用具中常用者为耳塞,隔声效果一般可达20—30分贝。耳罩隔声效果高于耳塞,可达30—45分贝,但使用不便。

4、职业卫生监护

定期为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听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一般情况下,当跟踪听力测定相对于基础听力测定,在任一耳的3000、4000和6000HZ频率上的平均听阈改变等于或大于10dB时,确定为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对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职工,企业必须采取听力保护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主要是配发护听器)

四、车间需佩戴耳塞的位置:

膏料粉碎区域(包括对中线区域),2、3号煅烧炉操作区域,拉伸房内,其它区域的噪声主要取决于未更换的高噪声屋顶轴流风机开启情况和本区域的设备完好状态。

五、护听器的选用

以下是各种护听器的适用环境

六、耳塞的正确使用

1、如何正确佩戴耳塞

①佩戴泡棉耳塞之前,应先清洗双手;

②左耳佩戴耳塞时,一边用左手将耳塞压扁、揉细,一边用右手从头的后方向上、向外拉左耳耳郭,尽量把耳道拉直,同时用左手将耳塞塞入耳道,耳塞膨胀后在耳道内成型堵住耳道;

③用同样的方法佩戴右耳耳塞;佩戴预成型耳塞也必须用手拉直耳道,插入耳塞前不需要揉搓,直接将耳塞插入耳道。

2、如何自我检查耳塞是否佩戴好

佩戴好耳塞后,应做耳塞佩戴气密性检查,方法如下:进入噪声作业环境,双手手掌盖住双耳,听外面的声音,然后将双手拿开,如果前后听到的声响没有明显区别,说明密合良好。如果声响差别较大,说明耳塞没有与耳道很好地密合,需要重新佩戴。

3、离开噪声作业环境摘除耳塞需要注意些什么

摘除耳塞时,应用手旋转耳塞,慢慢地将耳塞转出耳道,切忌将耳塞快速、直接地拽出耳道。

4、在噪声工作场所需要沟通交流怎么办

护耳器的作用是降低噪声水平,佩戴护耳器后,使用者仍然可以听到一定强度的声音,就像戴上太阳眼镜后仍然可以看见周边环境一样。在噪声工作场所需要短时沟通交流时,在条件许可下,尽量靠近

对方,并提高声音,大声说话;或使用纸笔书写交流。

七、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1、诊断原则:根据明确的职业噪声接触史,有自觉的听力损失或耳鸣的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性聋,结合历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和现场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

2、观察对象: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40dB(HL)。

3、诊断及诊断分级: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呈高频下降型,根据较好耳语频(500Hz、1000HZ、2000HZ)平均听阈作出诊断分级。

①轻度噪声聋:26dB~40dB(HL);

②中度噪声聋:41dB~55dB(HL);

③重度噪声聋:≥56dB(HL)。

4、处理原则

①观察对象不需要调离噪声工作场所,但同时患有耳鸣者例外。

②轻度、中度及重度噪声聋患者均应调离噪声作业场所,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者,按GB/T16180处理。

③重度噪声聋患者应配戴助听器。

④对噪声敏感者(即上岗前体检听力正常,在噪声环境下作业1年,高频段3000 Hz、4000 Hz、6000Hz任一频率,任一耳达65 dB(HL))应调离噪声工作场所。

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特点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 (1)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 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 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陈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3)表现性评定,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 表现性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价,也不在于给学生分等级或贴标签。它很重视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很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非结构性知识,发展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全面发展。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学生作为被动的客体只能接受评价。这种被动性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评价的厌烦和畏惧,形成心理抵触,阻碍评价的进行,妨碍评价功能的发挥。与此相反,表现性评价积极主张学生参与评定,并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意识到评价是发现问题、自我提高的方式。 在学校教育背景下,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它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academic achievement testing)的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学业成就测验是把学生的学业成就从整个教育中、从学生完整的学校生活中、从课程中游离出来,单独进行评价,所以,这种测验比较长于测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识记、理解和简单运用的情况,关注于低水平的、孤立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在真实的世界中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高度综合的心智技能却难以测查,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学业素质的测评更是无能为力。而表现性评价正好能克服传统学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2007-06-13发布 2007-11-3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代替GBZ 49—2002《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Z 49—2002废止。 本标准与GBZ 49—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根据《职业病目录》,将原诊断名称修订为《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强调了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的剂量—效应关系; ――对观察对象的界定进行了修订,并取消了观察对象分级; ――对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分级进行了修订,只分轻度、中度、中度噪声聋三级。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职业病诊断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由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负责起草。参加起草的单位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上海市职业病医院、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辽宁省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新、康庄、赵培青、高建华、贾莉、谢兰兰、徐希娴、张正华、吴萍、蒋轶文、马谷丰、许恕中。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6152-1996, ――GBZ 49-2002。 GBZ49-2007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长期接触职业噪声所致劳动者听力下降的诊断及处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因压力容器、反应釜等爆炸导致的爆震聋的诊断及处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4854 声学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 GB/T7341 听力计 GB/T7582 声学听阈与年龄和性别的统计分布 GB/T7583 声学纯音气导听阈测定听力保护用 GB/T16180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GB/T16403 声学测听方法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阈基本测听法 GBZ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诊断原则

噪声性听力损伤的自身防护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9641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噪声性听力损伤的自身防护标准版本

噪声性听力损伤的自身防护标准版 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噪声危害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人们接触噪声的机会日益增多。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尤以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突出,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噪声性疾病。因此,对噪声危害的研究、治理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早发现早防治 我们曾接触过这样一位患者,他于1970年3月至20xx年10月期间在修锻车间从事锻工作业,接噪职业史达35年。从1985年开始,他相继出现了

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心悸、耳鸣、听力下降等自觉症状。1993年11月体检,在查纯音电测听时发现,他的双耳语频听阈高达35.4dB(正常人应为≤25dB),后多次复查听力,其听力损伤逐年加重,20xx年10月双耳语频听阈达到50.6dB,经医院治疗仍未见好转。经有关职业病诊断机构在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听力损伤后,依据相应的诊断标准,诊断为职业性中度噪声性听力损伤。(风险管理世界网-安全员之家)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到很多这样的病人,他们在听力早期轻微损伤时自己察觉不出来,因而容易忽视预防和治疗,等到严重时已经很难治愈,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要早发现、早预防。 噪声危害人体健康

三基考试(骨科)

骨科 一、名词解释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矿含量降低和骨显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性疾病。 2、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指出生后发现髋关节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可能的因素包括遗传、髋臼发育不良及关节韧带松弛、胎儿在子宫内胎位异常、承受不正常的机械压力,影响髋关节的发育有关。 3、扁平足:是由于某些原因使足骨形态异常、肌肉萎缩、韧带挛缩或慢性劳损造成足纵弓塌陷或弹性消失所引起的足痛。 4、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隙内的进行性病变,即由于间隙内容物的增加,压力增高,致间隙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以小腿和前臂最为常见。常见的原因有:肢体的挤压伤、肢体血管损伤、肢体骨折内出血、石膏或夹板固定不当等。 5、浮髌试验:病人取仰卧位,伸膝,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的一手放在髌骨近侧,将髌上囊的液体挤向关节腔,同时另一手示、中指急速下压。若感到髌骨碰击股骨髁部时,为浮髌试验阳性。中等量(50 ml)以上积液时浮髌试验才呈阳性。 6、抽屉试验:病人仰卧屈膝90°,检查者轻坐在患侧足背上(固定),双手握住小腿上段,向后推,再向前拉。前交叉韧带断裂时,可向前拉0 5 cm以上;后交叉韧带断裂者可向后推0 5 cm以上。 7、骨盆挤压分离试验:病人取仰卧位,从双侧髂前上棘处对向挤压或向后外分离骨盆。引起骨盆疼痛为阳性。见于骨盆骨折。 8、直腿抬高试验:病人仰卧,检查者一手托病人足跟,另—手保持膝关节伸直,缓慢抬

高患肢。如在60°范围之内即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此试验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9、托马斯征:病人取仰卧位,充分屈曲健侧髋膝,并使腰部贴于床面,若患肢自动拍高屈膝离开床面或迫使患肢与床面接触则腰部前凸时,称托马斯征阳性。见于髋部病变和腰肌挛缩。 10、杜加征:在正常情况下将手搭到对侧肩部,其肘部可以贴近胸壁。肩关节有脱位时,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称为Dugas征阳性。Dugas征还可用来判断肩脱位复位是否成功。 11、肘管综合征:指尺神经在肘部尺神经沟内的一种慢性损伤,较为常见。 12、旋后肌综合征:是桡神经深支(骨间背神经)在旋后肌腱弓附近被卡压,使前臂伸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13、梨状肌综合征:是坐骨神经在臀部受到卡压的一种综合征。 14、脊髓震荡:是最轻微的脊髓损伤。脊髓遭受强烈震荡后立即发生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全部丧失。因在组织形态学上并无病理变化发生,故只是暂时性功能抑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完全恢复。 15、鼻烟壶:位于腕和手背桡侧。当拇指充分外展和后伸时,形成一尖向拇指的三角形凹陷。“鼻烟壶”的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在“鼻烟壶”窝内有桡动脉通过。 16、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征。 17、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化脓菌感染引起的骨组织炎症称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长骨干骺端为好发部位,80%以上为12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葡菌,其次为乙

耳聋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耳聋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日常预防耳聋措施 1、合理饮食。日常要少食过甜、过咸及膏梁厚味的食物,防止动脉硬化产生内耳缺血,导致听力减退。 2、戒除烟酒。因为烟酒对听神经都有毒害作用,尤其是烟草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会使小血管发生痉挛,血流缓慢,粘度增加,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耳聋。 3、避免噪音的损害。噪音会使本来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处于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减少,导致听力下降。因此,听音乐、看电视及戴耳机听音乐不宜把音量放得过大,一般放在85分贝左右即可。 4、忌掏耳朵,常按摩。挖耳是个不良习惯,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可能弄坏鼓膜,耳道奇痒时,可用小棉签浸少许甘油或酒精轻擦耳道。坚持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和听会穴可增加内耳的血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 5、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参加锻炼。过度的疲劳和精神紧张,都会引起内耳缺血,影响听力,如恼怒、动肝火等。平时多参加力所能及的锻炼,如郊游、清晨散步、打太极拳等,可促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强内耳血液供应,延缓器官衰老。 预防药物性耳聋方法 1、家族母系亲属中如有对某种药物致聋者,其后代要绝对禁用该类药物。 2、儿童要避免随便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果必须用时,使用剂量宜小,疗程宜短,尽量不要静脉给药,且要避免联合用药。 3、患者在服用某些耳毒性药物后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头晕、口角麻木、和症状时要及时停药。对老人、小儿、体弱及肾功能减退应慎用耳毒性药物。避免同时或先后应用多种有耳毒性作用的药物。孕妇应禁用耳毒性药物,这类药对胎儿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4、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可同时服用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维生素C、A 及硫酸软骨素等,促使感觉细胞利用多种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以起到保护内耳、预防药物中毒的作用。早期轻度中毒者,听力多可恢复。 5、一旦发现有药物引起耳聋迹象,应及时停药并及早就医治疗。可选择、神经营养药和血管扩张剂等,必要时可加用激素,治疗可持续2~3个月。同时要进行积极的听力和语言训练,力争使轻中度患儿的听力恢复或好转,将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如果已发展为重度,可在必要的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选配助听器,加强听力、语言的康复训练,以使患儿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典型的特征性

(一)典型的特征性 所谓“特征”,是指“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在希尔特的启发下,黑格尔把“特征性”当作艺术创作的重要原理加以提倡。从外延看,“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物、一个人物、一种人物关系等。典型的创造是通过特征化实现的,“特征化”在艺术表现中显示了巨大的能量。如陆游的《示儿》,把临终的遗言变成千古名篇;契诃夫把“打喷嚏”一个细节,生发成一篇名扬四海的小说;杜甫的《兵车行》,是通过一个场景,给我们留下大唐帝国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历史画卷;鲁迅通过人血馒头治痨病这件事,揭示了中华民族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悲剧命运的根源;尤涅斯库在《秃头歌女》中,通过“夫妻对面不相识”的人际关系,让你产生透心的悲凉。也就是说,上述诸因素无论哪一种被“特征化”了,都可以产生不朽之作。 所以巴尔扎克说:“特征”的特点在于“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而文学典型的特征化原则,是要求调动这一切方面特征化的表现力为形成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服务。这样,对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就要分两个层次来理解了。此外,像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像薛宝钗的“世故圆滑”,像王熙凤的“心狠手辣”等等都是这些典型的“总特征”,使人物成为独特的“这一个”,成为一个鲜·活的富有魅力的生命。 (二)典型的丰厚历史意蕴 人类之所以创造典型这种艺术至境形态,用黑格尔的话来说,是想“从他本身召唤出来的东西”中,“认出他自己”,是为了“观照自己、认识自己,思考自己”,因而人类希望能从典型中“欣赏的只是他自己的外在现实”,典型应当为人类“自己而存在”。说到底,人类创造典型,是为了人类“直观自身”的审美需要,追求的是典型所应该具有的审美认识价值,看一看人是怎样在历史和现实中生活的,以及历史和现实的本来面貌如何。这样,凡是世界公认的典型,总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性格刻画,同时显示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从而葆有丰厚的历史意蕴。 鲁迅笔下的阿Q这个典型,同样表现了巨大的思想深度和丰厚的历史意蕴。在阿Q的悲剧命运里,就有道不尽的“思想”。仅就大的方面讲有:(1)对中国国民性的痼疾的认识;(2)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和历史教训的总结;(3)对辛亥革命时期历史面貌的认识和中国农村各阶层状况的分析;(4)对农民革命的必然性和盲动性的准确揭示;(5)对“阿Q相”和“精神胜利”的批判;(6)以及由以上方面所显示的作家思想的睿智、人道的情怀和爱国的赤诚等等。沈雁冰(茅盾)甚至认为,他还有全人类的意义。总之,他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阿Q。不读阿Q,何以了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不读阿Q,怎能知道中国人曾经有过怎样屈辱的历史和苦难的人生!这便是典型提供的丰厚的历史意蕴。 (三)典型的艺术魅力 典型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典型独特的审美效果。这种审美效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文学典型以人的生命形式而呈现出无穷魅力。美国现代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

神经外科知识点

桥小脑角综合征表现为:①患侧耳鸣,听力减退呈神经性感音性耳聋。②同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感觉减退、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③同侧周围性面瘫伴舌部麻木,有时味觉减退。④晚期有吞咽困难,饮食呛咳,由于/、x、幻神经麻痹引起。⑤有颅内压增高表现。 ⑥同侧小脑体征。 霍纳综合征。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是由于交感神经中枢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压迫和破坏,引起患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及患侧面部无汗的综合征。据受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障碍、节前障碍及节后障碍的损害 去皮质综合征。多见于缺氧性脑病引起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损害而导致的皮质功能减退或丧失,皮质下功能保存。患者表现为意识丧失,觉醒- 睡眠周期保持(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未受损),能无意识睁闭眼,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可无意识的咀嚼和吞咽,貌似清醒,但对外界刺激无意识反应,无自发言语及有目的动作,呈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去皮质强直姿势,常有病理征 海绵窦综合征,垂体蝶骨综合征。由于海绵窦外侧壁肿瘤、垂体瘤、蝶骨肿瘤及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海绵窦内动脉瘤等致M、W、W、V(1、2支)颅 神经麻痹。出现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睑下垂、复视、眼球各方运动受限或固定、三叉神经第1 、2 支分布区痛觉减退、角膜反射消失等。病变累及一侧或两侧海绵窦。急性起病,可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感染中毒症状。眼眶静脉回流障碍可致眶周、眼睑、结膜水肿和眼球突出。 眶上裂综合征。第川、W、切颅神经及第V颅神经的眼支、眼上静脉、脑膜中动脉的眶支和交感神经等穿过眶上裂。炎症、肿瘤、骨折、出血等病变累及眶内上述结构可引起相应颅神经麻痹,在临床上表现为眼外肌和眼内肌部分或完全麻痹,上睑部分或完全下垂,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上睑及前额皮肤知觉减退或消失,可出现同侧Horner 征。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可以正常或充血,视网膜静脉充血颈静脉孔综合症:舌咽神经、迷走、副神经受损 小脑体征:肌张力减退、运动失调及震颤 锥体束征 1. Babinski 征(巴宾斯基征):患者仰卧, 下肢伸直, 用钝头竹签由后向前轻划足底外侧至小趾根部, 再转向拇指侧掌关节处。正常反应为各趾向跖面屈曲,若拇指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为椎体束受损的体征,见于脑出血,脑肿瘤,脑损伤等。 2.0ppe nheim征(奥本海姆征):医生用拇指及食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 征。 3. Gordon 征(戈登征):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Babinski 征。 4. Chaddock征(查多克征):竹签在外踝下方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为止,阳性表现同Babinski 征。 5. Go nda征(冈达征):紧压足外侧两趾向下,数秒钟后突然放松,阳性表现同Babinski 征。 6.Schaffer 征(夏菲征):用拇、示指捏压病人跟腱,出现拇趾背屈为阳性。

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

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 前言 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l6152─1996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在职业活动中,受噪音影响而引起听力损伤是工业化社会较突出的职业危害。为了保护劳动者健康,有效防止噪音危害,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负责起草。参加起草的单位有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四川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医院。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於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适用於接触职业噪声所致的各种程度听力下降的诊断及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後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於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於本标准。 GB4854 校准纯音听力计用的标准零级 GB7341 听力计 GB7582 声学耳科正常人的气导听阈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 GB7583 声学纯音气导听阈测定听力保护用 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3 诊断原则

根据明确的职业噪声接触史,有自觉的听力损失或耳鸣的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性聋,结合动态观察资料,现场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听力损失,即可诊断。 4 正常听力范围与观察对象 4.1 听力正常范围 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dB,按附录B的B.1在N l、N2区。 4.2 观察对象 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dB,按附录B的B1章判定听力损失在I~IV区(级)。在I~IV区(级)范围内者,均属观察对象。而听力损失达V级者,再按附录B的B2章计算双耳平均听阈後,尚无听力损伤者。 a)I级:N1+A b)Ⅱ级;N1+B或D+A c)Ⅲ级:N1+C或D+B d)Ⅳ级:D+C e)V级:E+B或E+C 5 听力损伤分级 a)任一耳听力损失达V级者,按附录B的B2章计算双耳平均听阈,评定听力损伤及噪声聋。

骨科相关试题及资料

骨科相关试题及资料 第一章骨折概论(含关节脱位) 1、下列哪项不是青枝骨折的特征 A、发生在儿童 B、是一种不完全性骨折 C、无局部压痛及纵行叩痛 D、畸形不严重 E、元明显功能障碍 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可以排除骨折的可能性 A、无骨擦音及畸形 B、无骨攘音及反常活动 C、无畸形及反常活动 D、无骨擦音,畸形及反常活动 E、以上都不是 3、下列类型骨折中,最不稳定的是 A、嵌人性骨折 B、青枝骨折 C、斜形骨折 D、横形骨折 E、裂纹骨折 4、下列哪项不是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因素 A、反复手法复位 B、不适当的切开复位 C、固定不确切 D、清创时丢失骨片 E、没有达到解剖复位 5、关于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粉碎骨折 B、无应用抗生素 C、固定不确切 D、年老 E、骨折局部感染 6、影响骨折愈合主要因素是 A、骨折端血供不足 B、未应用抗生素 C、原有骨关节爽 D、未行功能锻炼

E、未服中药 7、下列骨折愈合标准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局部无反常活动 B、局部无压痛及纵行叩痛 C、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瘤通过骨折线 D、拆除外固定后上肢可平举1kg重物持续1分钟,骨折无变形 E、骨折后已满3个月 8、四肢骨折拆除外固定后关节活动较差,其原因是 A、肌肉无力 B、关节强直 C、关节僵硬 D、骨折复位不理想 E、骨折尚未完全愈合 9、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 A、主要神经损伤 B、肌肉挛缩 C、筋膜室内高压 D、动脉内血栓形成 E、静脉栓塞 10、有关骨折的功能复位标准,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成人下肢骨折缩短1Cm B、成人骨折成角移位不超过10度,儿童不超过15度 C、长骨干横形骨折对位达1/3 D、儿童下肢骨折缩短移位不超过2Cm E、成人骨折分离移位不超过2.5Cm 11、关于开放性骨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骨折同时邻近皮肤有创口 B、骨折端与皮肤创口相通 C、骨折端刺破皮肤 D、骨折端外露在皮肤创口中

噪声引起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噪声引起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8 页

噪声引起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噪声危害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人们接触噪声的机会受益增多。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尤以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突出,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噪声性疾病。因此,对噪声危害的研究、治理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早发现早防治 我们曾接触过这样一位患者,他于1970年3月至2005年10月期间在修锻车间从事锻工作业,接噪职业史达35年。从1985年开始,他相继出现了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心悸、耳鸣、听力下降等自觉症状。1993年11月体检,在查纯音电测听时发现,他的双耳语频听阈高达35.4dB(正常人应为≤25dB),后多次复查听力,其听力损伤逐年加重,2005年10月双耳语频听阈达到50.6dB,经医院治疗仍未见好转。经有关职业病诊断机构在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听力损伤后,依据相应的诊断标准,诊断为职业性中度噪声性听力损伤。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到很多这样的病人,他们在听力早期轻微损伤时自己察觉不出来,因而容易忽视预防和治疗,等到严重时已经很难治愈,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要早发现、早预防。 噪声危害人体健康 1.行业与工种分布 存在噪声危害的行业和工种分布非常广泛,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列举了61个可能导致噪声聋的行业工种。而实际工作中噪声主要来自于:机械加工业的下料、剪切、锻造、冲压、辊压、铆接、落砂、造型,金属表面处理的抛光、喷砂、清理, 第 2 页共 8 页

特征性形容词

用料上乘 selected materials (high quality materials) 优质原料superior materials 原料精选 choice materials 巧用原料 to make best use of materials 做工精细 perfect in workmanship (exquisite workmanship) 技艺精湛 exquisite craftsmanship (excellent craftsmanship)制作精巧 skillful manufacture 工艺精良 sophisticated technology 最新工艺 latest technology 加工精细 finely processed 设计精巧 deft design 造型新颖 modern design 造型优美 beautiful design 设计合理 professional design 造型富丽华贵 luxuriant in design 结构合理 rational construction 款式新颖 attractive design 款式齐全 various styles 式样优雅 elegant shape 花色入时 fashionable patterns

任君选择 for your selection 五彩缤纷 colorful 色彩艳丽 beautiful in colors 色泽光润 color brilliancy 色泽素雅 delicate colors 瑰丽多彩 pretty and colorful 洁白透明 pure white and translucence 洁白纯正 pure whiteness 公司介绍品质优良 excellent quality(high quality)质量上乘 superior quality 质量稳定 stable quality 质量可靠 reliable quality 品种繁多 wide varieties 规格齐全 complete in specifications 保质保量 quality and quantity assured 性能可靠 dependable performance 操作简便 easy and simple to handle 使用方便 easy to use 经久耐用 durable in use 以质优而闻名 well-known for its fine quality

颅脑损伤

颅脑外伤 头颅部的外伤,以跌坠伤和撞伤最为多见,击伤次之。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类 头皮外伤单纯的头皮外伤可分为头皮擦伤、裂伤、血肿、撕脱伤。头皮擦伤有少量出血和血清渗出,有不同程度的头皮肿胀,有时皮下有瘀血,局部有压痛。治疗主要是清洁伤面,不需包扎,忌局部热敷。头皮裂伤出血较多,需要压迫止血,头皮血肿可根据头皮解剖部位的深浅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在对血肿进行抽吸治疗时,一定剃去头发并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发生感染。头皮裂伤为开放性,治疗上应注意彻底清创,有头皮缺损的裂伤,可行头皮转移皮瓣缝合。头皮撕脱伤视情况植皮。 颅骨骨折颅骨骨折常与脑外伤合并存在。分为颅盖骨和颅底骨折两大类。 颅盖骨骨折以额顶骨多见,其次为颞骨。以线样骨折居多,其次为凹陷骨折和骨缝哆开。①线样骨折的骨折线呈线条状,可多发。骨折线多不移位。局部头皮可有挫伤及头皮下血肿。X射线摄片可助确诊。骨折本身无临床意义,亦不需特殊治疗,但若骨折线穿过硬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可使其破裂而致颅内血肿。②粉碎性骨折多为钝器猛击颅部的加速性损伤或头部坠地的减速性损伤。其临床意义亦在于其引起的脑损伤、脑受压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③凹性骨折,系头颅坠于有尖石块或突起的地面,或较强的暴力击于头颅所致。小的凹陷性骨折常与头皮血肿相混淆,诊断依靠X射线颅片并增拍颅骨切线位片。婴幼儿颅骨较软,其凹陷骨折多呈乒乓球样凹陷。有时在婴儿哭闹颅压增高时可自行复位,半年以上不自行复位的可以考虑手术。有局部性脑受压、癫痫发作、影响美容或深度超过0.5cm的凹陷骨折,应行手术复位。④嵌入性骨折是截面较小的钝器用力击于头颅,使骨折片脱落穿入脑内而成。临床意义在于硬膜或脑皮层血管的破裂所致的颅内血肿及脑组织盲管性损伤。无血肿并发症者亦需彻底清创。 颅底骨折属线样骨折。90%以上由穹窿部线样骨折延续到颅底所致。与穹窿部骨折相反,颅底骨折在X射线颅片上很难显示。其诊断常依靠临床表现而定。合并有脑脊液漏的颅底骨折属开放性颅脑损伤。 ①前颅窝底骨折的临床特点为眼睑及结膜水肿瘀血、青紫(称熊猫眼征),口鼻有血性脑脊液流出。②中颅窝底骨折时,外耳道有血性脑脊液流出,有时血性脑脊液通过耳咽管从口鼻流出。③后颅窝底骨折较少见,常在同侧颈部或枕部见到皮下瘀血斑(巴特尔氏征)。所有颅底骨折均可合并相应的颅神经损伤。其治疗主要着眼于脑损伤(脑脊液漏及颅内血管损伤所致的颅内血肿)。在有脑脊液鼻、耳漏的颅底骨折千万不能堵塞或冲洗鼻腔和外耳道,以免引起颅内感染,亦禁腰穿、擤鼻,应给予抗生素治疗。脑脊液漏一般在1周左右自止,若超过1个月不愈,需行开颅修补术。 脑损伤分为闭合性(伤后脑组织与外界不相通)和开放性脑损伤(伤后脑组织通过颅骨及头皮的伤口与外界相通)两大类。中国的分类标准:①轻型(主要包括单纯脑震荡,有或无颅骨骨折),昏迷时间在半小时以内;有轻度头痛、头晕等自觉症状;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改变。②中型(指轻度脑挫伤,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征),昏迷时间不超过12小时,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轻度改变。③重型(主要指广泛脑挫裂伤、广泛颅骨骨折、脑干损伤或颅

典型性表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4—5岁) (一)身心状况 目标一:具有健康的体态 1、身高和体重适宜。 参考标准:男孩:身高100.7—119.2厘米体重14.1---24.2公斤 女孩:身高99.9---118.9厘米体重13.7---24.9公斤 2、在提醒下能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 目标二:情绪安定愉快 1、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不高兴的时候能较快缓解。 2、有比较强烈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提醒下逐渐平静下来。 3、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 目标三: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1、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 2、换新环境时较少出现身体不适。 3、能较快适应人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如换了新老师能较快适应。 (二)动作发展 目标一: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1、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 2、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 3、能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或助跑跨跳过一定高度的物体。 4、能与他人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 5、能连续自抛自接球。 目标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1、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秒左右。 2、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4米左右。 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 4、能快跑20米左右。 5、能连续行走1.5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 目标三: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1、能沿边线较直地画出简单图形,或能边线基本对齐地折纸。 2、会用筷子吃饭。 3、能沿轮廓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 (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目标一: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1、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3、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 4、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 5、知道保护眼睛,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不超过20分钟。 6、每天早晚刷牙,饭前饭后洗手,方法基本正确。 目标二: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1、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纽扣。 2、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目标三: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知道在公共场合不远离成人的视线单独活动。 2、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能遵守安全规则。 3、运动时能主动躲避危险。 4、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

工业噪声引起作业人员听力损伤的发病机制及诊断

工业噪声引起作业人员听力损伤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噪声污染已被认为是世界7大公害之首。对于噪声有很多解释,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噪声是指那些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无规律的杂乱混合的声音;从卫生学角度来说,噪声被定义为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或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噪声的种类很多,如工业噪声、生活噪声、交通噪声。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噪声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企业中严重危害工人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噪声对机体各个系统都有影响,特别对听觉系统具有特异性损伤。工业噪声可引起职业性听力损伤和爆震性聋。前者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进行性的过程,而后者的改变是短暂的甚至是瞬间的。所以对工业噪声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1耳部结构 JamieM.Rappaprot将外周听觉系统大致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和耳蜗神经4部分。外耳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并且将声波传导致鼓膜,并且能确认声源的方向。中耳的主要功能是传播声音,且中耳鼓室内有一组小骨,是由锤骨、砧骨、镫骨相互衔接而成的听骨链。听骨链在声音传导至内耳的过程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内耳具有感音的功能。其中,耳蜗在声音经空气传导途径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耳蜗基底膜上的螺旋器(Corti器)具听觉感受器的主要成分,上面排列着听觉感受细胞(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哺乳动物耳蜗外毛细胞在声音传导过程中具有调制器的作用,通过它们的主动运动,调 谐声频率和提高内耳的敏感性,以此构成耳蜗频率选择的特导性。Kalinec也认为外毛细胞是哺乳动物耳蜗声剌激放大的机械效应器,它的主动机制能增加耳蜗的频率辩别和声敏感。声音的传播途径为:声音进入外耳道→鼓膜振动→听骨链振动→前庭膜→内、外淋巴液 振动→基底膜→螺旋器上毛细胞→神经兴奋性冲动→听觉中枢→引 起听觉。 2噪声引起听力损伤的发病机制 2.1机械学说高强度噪声可引起迷路内强烈的液体流动,螺旋器剪 式运动范围加大,造成不同程度的毛细胞机械性损伤及前庭窗破裂、毛细血管出血、甚至螺旋器从基底膜上剥离等。爆震性聋对听觉系 统的损伤就属此类。Melnick将爆震性聋定义为受到1次或数次短暂而强大的噪声暴露后造成的急性损伤。各种爆炸物在爆炸时产生的 冲击波和强脉冲噪声频谱中主要能量通常分布于听频范围内,对听 觉系统的作用最灵敏,损伤也最严重。爆炸后瞬间产生的强大超压 冲击波在空气中以3000m/s的超声速传播,在外耳道内瞬间达到压 力峰值,经鼓膜听骨链的放大作用传至内耳,到达内结构的声级超

中枢神经主要部位损害的症状

中枢神经主要部位损害的症状 一、大脑半球 大脑半球的表面为大脑皮质所覆盖,在脑表面形成脑回和脑沟,内部为白质、基底节及侧脑室。大脑半球由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划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岛叶。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病、肿瘤、感染、颅脑外伤等。下面叙述大脑半球及各叶受损的局部症状(图2—34)。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如言语中枢大多数在左侧半球,部分左利手者则位于右侧。习惯上称左侧为优势大脑半球。近代神经生理学家认为左侧大脑半球在言语、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以及计算等方面起决定作用;右侧大脑半球有高级的认识中枢,主要在音乐、美术、综合能力、空间和形状的识别、短暂的视觉记忆和认识不同人的面容等方面起决定作用。但大脑的整体功能很重要,大脑皮质各部是在整体功能的基础上各有其独特的生理作用。 (一)额叶病变时主要引起随意运动、言语以及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额叶前部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和内省力。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故表现为痴呆和人格改变。可有欣快或易激怒。可产生对侧肢体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这是由于影响了额叶脑桥小脑径路的额桥束纤维。额叶前部的病变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额中回后部有侧视中枢,受损时引起两眼向病灶侧同向斜视刺激性病变时则向病灶对侧斜视。额叶后部受损可产生对侧上肢强握与摸索反射。中央前回处皮质为运动中枢, 中前回上部受损产生下肢瘫痪;下部受损则产生面、舌或上肢的瘫痪。旁中央小叶损害,如矢窦旁脑膜瘤因影响双侧下肢运动区,产生痉挛性截瘫、尿潴留和感觉障碍。一侧额叶底部占位性疾病 侧嗅觉缺失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 可产生运动性失语(额下回后部 (二)顶叶中央后回为皮质感觉中枢,故受损以感觉症状为主。中央后回的刺激性病灶产生对侧身体局限的感觉性癫痫发作,常常为针刺、电击、偶为疼痛的感觉异常发作,从一处向邻近部位扩展,或扩展至中央前回运动中枢,引起

[医学类试卷]医师三基基础知识(骨科)模拟试卷4.doc

[医学类试卷]医师三基基础知识(骨科)模拟试卷 4 1 哪项是骨折的专有特征() (A)肿胀 (B)功能障碍 (C)局部瘀斑 (D)反常活动 (E)局部压痛 2 骨折的X 线检查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X 线摄片须包括正侧位,含邻近关节 (B)X 线摄片须包括正侧位 (C)X 线摄片须照特殊位 (D)X 线摄片须照健侧对比 (E)X 线摄片须照轴位片 3 缺血性骨坏死最易发生于() (A)股骨颈骨折

(B)髌骨骨折 C)髋臼骨折 (D)胫骨下段骨折 (E)肱骨上段骨折 4 下列哪项是肩关节脱位的特有体征() (A)方肩 (B)上肢缩短 (C)上肢增长 (D)上肢肘关节屈曲 (E)功能障碍 5 石膏绷带包扎完毕后,应用红色铅笔在石膏上标明()(A)包石膏和预计拆石膏的日期 (B)受伤日期 (C)石膏的层次和石膏大小 (D)石膏的出厂地址 (E)石膏的出厂日期和失效期

6 髌骨粉碎骨折最常发生的并发症是() A)骨化性肌炎 (B)缺血性肌挛缩 (C)创伤性关节炎 (D)缺血性骨坏死 (E)骨折不愈合 7 保存断肢最好的方法是() (A)泡于冰水中 (B)用消毒液浸泡 (C)用抗生素溶液浸泡 (D)干燥冷藏 (E)冷冻 8 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白色葡萄球菌

D)大肠埃希菌 E)肺炎链球菌 9 进行骨折复位,下述哪项操作是正确的() (A)将远端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B)将近侧骨折段对准远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C)应在肢体的中立位进行复位 (D)应在肢体的功能位进行复位 (E)原则上应以反折、回旋的手法进行复位 10 在事故现场应将完全离断的断肢(指)() (A)用清洁布包好放入塑料袋后置加盖容器中,四周放冰块(B)冲洗后置塑料袋内,放入有冰块的容器中 (C)直接放入有冰块的容器中 (D)浸泡在冰水中 (E)用乙醇消毒后浸泡于冰水中 11 股骨颈骨折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创伤性髋关节炎

重症医学-7试题

重症医学-7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29,分数:58.00) 1.下列哪一项属于多发性创伤 (分数:2.00) A.颅骨骨折、头皮血肿 B.脊柱骨折伴神经系统损伤 C.肋骨骨折伴脾破裂√ D.骨盆骨折伴腹膜后血肿、休克 E.肝、脾破裂 解析:[解析]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子打击下造成两个解剖部位以上的损伤,而同一解剖部位(如四肢、胸部、腹部)发生多处损伤,一般不称为多发伤,因此肋骨骨折伴脾破裂为多发伤,而余选项均非多发伤。 2.多发伤分类依据为 (分数:2.00) A.按伤口是否开放分类 B.按损伤部位分类√ C.按致伤因子分类 D.按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E.按创伤评分分类 解析:[解析]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子打击下造成两个解剖部位以上的损伤,其分类依据为损伤部位。 3.有关创伤代谢反应的特征不包括 (分数:2.00) A.能量消耗增加 B.代谢率升高 C.脂肪分解加速 D.糖利用增加,血糖降低√ E.蛋白分解代谢增加 解析:[解析] 创伤后机体发生以高能量消耗和高分解代谢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紊乱。创伤后基础代谢率增高,由于儿茶酚胺大量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分泌紊乱致机体糖利用障碍,血糖升高;脂肪动用加速,成为创伤病人主要能量来源;创伤后蛋白质代谢特点是合成减少,分解增加。 4.下列有关创伤后激素和细胞因子对代谢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儿茶酚胺、皮质类固醇、胰高血糖素是创伤代谢紊乱的主要调节因素 B.糖皮质激素可促进骨骼肌蛋白质分解和肝内糖原异生,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水平升高 C.儿茶酚胺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进而抑制脂肪动员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 D.肾上腺素可抑制胰岛素合成与分泌,促进氨基酸和脂肪动员 E.创伤后多种细胞因子对创伤应激反应有重要影响 解析:[解析] 创伤后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为最基本的应激素,儿茶酚胺可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进而促进脂肪动员,使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减少,故答案C错误,而余选项描述均正确。 5.有关非泌尿系统创伤后泌尿系统变化描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肾血管收缩 B.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尿量减少,尿渗透压增加 E.减少水钠排出,有利于维持血容量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长期接触职业噪声所致劳动者听力下降得诊断及处理。?本标准不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因压力容器、反应釜等爆炸导致得爆震聋得诊断及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得条款通过本标准得引用而成为本标准得条款。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得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得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得各方研究就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得最新版本。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4854声学校准测听设备得基准零级GB/T7341听力计 GB/T7582 声学听阈与年龄与性别得统计分布?GB/T7583 声学纯音气导听阈测定听力保护用?GB/T16180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403声学测听方法纯音气导与骨导听阈基本测听法?GBZ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3诊断原则?根据明确得职业噪声接触史,有自觉得听力损失或耳鸣得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性聋,结合历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与现场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她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 4观察对象?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4 0dB(HL)、 5诊断及诊断分级?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呈高频下降型,根据较好耳语频(500Hz、1000HZ、2000H Z)平均听阈作出诊断分级。 5、1轻度噪声聋:26dB~40dB(HL) 5。2 中度噪声聋:41dB~55dB(HL)?5、3重度噪声聋:≥56dB(HL) 6处理原则?6。1 观察对象不需要调离噪声工作场所,但同时患有耳鸣者例外。?6。2轻度、中度及重度噪声聋患者均应调离噪声作业场所,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