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史及经验借鉴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史及经验借鉴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史及经验借鉴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史及经验借鉴

摘要: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使其具有流动性的融资方式,对我国而言,不仅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达到监管要求,也有利于防范和分散银行风险,虽然起步较晚,但应对其积极探讨和研究。美国作为最发达的经济体,其资产证券化发展水平和规模十分之高,其发展历程尤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美国启示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意义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提前变现,解决流动性风险。传统的证券发行是以企业为基础,而资产证券化则是以特定的资产池为基础发行证券。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和创新之所以在我国备受关注,是因为它有利于防范和分散银行风险,对我国金融改革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有着重要地位。因为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发起人一般是金融机构,它将相对缺乏流动性的资产通过对现金流的分割和组合,设计出具有不同档级的甚至将不同种类的证券组合,从而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这种的多样性与结构的灵活的特点使它为整个金融体系增加了一种新的流动性机制,提高了流动性水平。

另外,资产证券化还为发起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低成本的筹资渠道,并且由于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的证券具有更高的信用等级,其融资成本相比之下要更为低廉。通过适当的资产负债管理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减少风险资产,满足风险资本指标的要求。通过资产证券化市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即可以出售部分期限较长、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将所得投资于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从而实现了风险合理配置,改善了资产负债情况,有利于体现各金融机构的竞争优势,促进金融市场的完善和规范。

二、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至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至今。

(1)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至60年代末期

1、贷款保险机制的建立

20世纪20年代末期,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国大量居民无力偿还贷款,银行面临着资不抵债的风险。为化解危机,政府首先是提供资金来源,成立了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其次是建立贷款保险机制,成立了联邦住宅管理局,为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机构提供保险机制。这些措施改变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主要类型,改善了居民的借款条件,促成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从中短期贷款向标准化长期贷款的转型。

2、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的成立

美国在1938年成立了一家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这是一家政府信用企业,主要负责

为联邦住宅管理局和退伍军人管理局担保的抵押贷款提供二级交易市场,促进了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发展。当时抵押贷款交易市场还很不健全,投资标的流动性不佳,并且国内外经济形势较为平稳,所以在后期的资产证券化发展速度明显放缓。

(2)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中期

这个时期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为代表的资产证券化在美国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1、MBS的产生

1968年,美国改组旧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分立为现今的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以及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为中低收入居民提供购房服务,并提升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其在1970年首次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随后联邦房贷抵押贷款公司也发行了住房抵押贷款参与凭证,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开始全面铺开。

2、MBS的发展

随着市场的发展,MBS过手证券作为初级产品自身存在缺陷,另外市场也趋于饱和,并且石油危机的影响引发人们转投其他金融资产。为扩大资本市场的参与,1983年,联邦房贷抵押贷款公司发行抵押担保债务凭证,后来又衍生出纯利息债券和纯本金债券。

3、法律法规的制定

美国1984年通过的《加强二级抵押贷款市场法案》使所有已评级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成为合法投资对象,紧接着简化了审查程序,降低了发行成本。1986年,美国又通过了《税收改革法案》提供了合理的税收体系。最后的FASIT立法提案产生了金融资产证券化投资信托,资产范围扩大到多种金融资产,标志着资产证券化制度趋于完善。

(3)80年代中期至今

80年代中期至今的发展以各种资产支持证券的发展为主导,信用卡、汽车贷款、学生贷款、以及房屋权益贷款等新资产组合起来,形成资产担保证券。

1、市场竞争推动产品创新

美国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由于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规避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和分散转移信用风险,因此不同种类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不断出现。随着私人部门参与和证券化资产多样化扩展, 80年代中期以来资产担保证券发展十分迅速。

2、外界经济制度环境变化

1981年美国对金融机构自有资本比率设限, 1988年国际清算银行进一步将比率规定强化。这促使银行积极采取证券化方式将各种金融资产出售,资产证券化由早期的规避风险转变为资产负债管理。其标的由不动产抵押贷款债权,转变成各种其它金融资产。

3、政府对资产证券化的推动

美国解决储贷危机促进了商业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1983年美国出现了最早的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交易,此后零息债券等金融工具也逐渐被运用。1989年成立了重组信托公司专门负责管理经营失败的储贷协会及其资产和负债。该公司为应对不良资产的难题,开创了新的资产证券化类型,使得商业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迅速发展。

三、美国先进经验的借鉴

总体上,美国资产证券化持续超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证券化在资产的流动性转换与风险转移方面高度有效性,以及美国政府的支持和法律规范制度的完善。有鉴于此,我国资产证券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从其在美国的发展史得到以下认识:第一,证券化产品的不断创新是丰富证券市场的关键。中国资产证券化起步不久,市场十分广阔,只有在经济基础上根据实际供求进行产品开发,弥补旧有产品的缺陷和不足,降低供给成本,提高风险转移能力,才能促使市场的健全成长。

第二,要尊重市场自主的商业化力量。美国证券化的前期是由政府实施措施的,但仅仅只是奠定其基础,之后的迅速发展主要是依靠市场的力量进行自主创新。证券化产品的结构或是其风险特征,都是由商业机构按市场变化推出的,这是市场进行自我调节的表现。

第三,政府要完善法律法规,保证证券化产品信用可靠,并重视二级市场的建设,增强流动性。资产证券化产品具有安全、盈利、流动性的特征,但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相对疲软,因此需要政府根据机构投资者不同风险收益偏好和现金流期限管理配对需要,研讨和出台更多措施鼓励其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嵩魏恩道刘勇:资产证券化理论与案例[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2]中华管理学习网>银行管理.美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发展[OL].2012-4-1

保障房资产证券化研究报告

保障房资产证券化研究报告

目录 一、保障房定义及相关政策 (3) (一)保障房的意义 (3) (二)保障房的定义 (3) 1、一般性定义 (3) 2、《城镇住房保障条例(征求意见稿)》定义 (3) (三)政策梳理 (3) 二、保障房ABS发行概况 (7) (一)审批制下发行情况 (7) (二)备案制下发行情况 (7) 三、保障房ABS操作要点 (9) (一)保障房ABS介绍 (9) (二)保障房ABS项目的选取标准 (9) (三)保障房ABS的重要参与方 (10) (四)保障房ABS的交易结构 (11) (五)保障房ABS的现金流归集 (12) (六)保障房ABS的增信措施 (12) 四、保障房ABS案例分析 (13) (一)某保障房项目 (13)

1、交易结构 (13) 2、基础资产 (14) 3、产品结构 (16) 4、现金流归集与分配 (16) 5、增信措施 (17) 6、相关方简介 (17) (二)房信限价房项目 (18) 1、交易结构 (18) 2、基础资产 (18) 3、产品结构 (19) 4、现金流归集与分配 (20) 5、增信措施 (21) 6、相关方简介 (21) 五、保障房ABS发行利率 (23) (一)保障房ABS发行利率概况 (23) 1、AAA级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利率情况 (23) 2、AA+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利率情况 (23) 3、AAA级资产支持证券与AA+级资产支持证券比较分析 (23) (二)保障房ABS发行利率与其他固收产品利率比较分析24 1、利率表现情况 (24)

2、AAA级资产支持证券与其它固收品种利差比较分析24 3、AA+级资产支持证券与其它固收品种利差比较分析 25 4、保障房ABS发行利率与其他固收产品利率比较 (25)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现状浅析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现状浅析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募基金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虽然私募基金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但发展迅猛,目前已经具有了相当大的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成为证券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私幕基金的公开化与合法化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基金业未来的发展。 但是由于法律及相关配套体系的完善时滞,加之本身所具有的高风险性及我国不成熟的投资市场等原因,国内庞大的私募基金仍处于法律监管体系之外的灰色地带,这无疑增大了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风险,不利于其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概况,对我国私募基金发展必要性和它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重大影响进行探讨,并分析我国私募基金现在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相关建议和发展对策。 关键字:私募基金;必要性;资本市场;风险防范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rivately offered fund in China has been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and has becoming an important strength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spering urban and rural markets, extending social employment .Although the appearance of privately offered fund in our country is very late, privately offered fund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 Now it already has become considerable scale and market influence ,and become the important strength which can not be indispensable ignored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 The glasnost and the legalization of the private equity fund will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fund. But because of laws and related supporting system consummation delay, besides its high risk and the juvenility investment market in our country and so on, the domestic large privately offered funds still in the grey areas of legal supervision system and this undoubtedly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ly offered fund, and go against its progres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ly offered equity fund in China, and discussing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ivately offered equity fund and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for the Chinese capital market .Besides,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privately offered fund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Privately Offered Fund,Necessary,Capital Market,Risk Prevention

美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简史

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从2012年以来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2014年证监会、银监会相继推出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的备案制,预计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政策的扶持,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将会出现爆炸性的增长。根据笔者的推断,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在10年内有望达到30万亿元,10年后年新发行规模有望达到6万亿元,占据社会融资总规模约20%到30%之间。以下内容摘自宋光辉所著之《资产证券化与结构化金融》。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兴起于1970年代,当时抵押贷款机构将新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进行打包,发行转手证券来为发放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整个70年代,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总体发行额较小,从未超过每年300亿美元的规模。从1981年开始,当时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大量持有长期限的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而负债则为短期的活期存款,而当时短期利率不断上行,从而将这些机构置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为帮助各类储蓄机构管理和改善其财务困境,RMBS大量发行,并且有两家新加入的GSE即Freddie Mac和Fannie mae为抵押贷款提供担保。1982年,RMBS发行额首次超过500亿美元,1985年发行额超过1000亿美元,1992年超过4500亿美元、1993年超过5500亿美元、1998年高达7200亿美元、2000年回回落到4800亿美元、2003年又急剧增加到21310亿美元,2004-2006年又回落到10000亿美元左右。同时,非机构担保的RMBS也同样高速发展。从1980年代起步时的不到20亿美元,发展到2005年和2006年的1万亿美元。ABS的年发行额从1985年的10亿美元发展到2003年的4400亿美元。 2004-2006年,ABS发行额都在7000亿美元。CDO是后来创新的资产支持证券,在1996年,发行额大约为200亿美元,1997年上升到760亿美元。1998-2003年,发行额在600亿-700亿美元之间,2005年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900亿美元,2006年高达3300亿美元。2006年底,四个主要的资产证券化产品:RMBS、CMBS、ABS以及CDO的总余额分别达到5.6万亿美元、0.65万亿美元、2万亿美元和0.7万亿美元。目前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是美国最大的固定收益市场,已经成为其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本段内容主要引自扈企平:《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 美国的资产支持证券按抵押品(也即基础资产)类型划分为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与资产支持证券(ABS)以及后来出现的债权支持证券(CDO)。实际上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也是资产支持证券(ABS)的一种,但在美国,通常将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与其他资产支持证券(ABS)区别看待。根据2002年的数据,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余额高达4.7万亿美元(占证券化市场的81.2%),是证券化市场最重要的部分,其次是信用卡资产担保证券(6.9%)、汽车贷款(3.8%)、房屋净值贷款(4.9%)、设备租赁应收租金(1.2%)、助学贷款(1.3%)和已建房抵押贷款(0.8%)(数据引自安德鲁?戴维森、安东尼?圣德斯等:《资产证券化:构建和投资分析》)。

美国基金业发展史

美国基金业的发展史 发布者: 杨洋(yangyang2.zh) 发布时间:2009-04-02 访问次数: 1、开始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空前繁荣,国民收入急剧增长,国内外投资活动异常活跃,同时经济活动也日益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投资信托制度便引入美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了一些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投资信托类似的投资工具。1889年成立恶毒纽约股票信托、1893年成立的波士顿个人财产信托以及1904年成立的铁路和电灯证券公司。而诸如此类各种投资信托所代表的美国人的投资比例是微小 的,在美国家庭金融资产价值中所占的比 重远不到1%。 2、喧嚣的20世纪20年代和大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地位战争摧毁了欧洲大部分工业基础,并为美国工业奇迹般地扩展进入这一新市场提供了契机。在20年代,美国人的收入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而且更有富余的部分用于投资。对基金业同样重要的是,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向国人出售自由债券,且其中一些面额小到50美元,这使得2000万美国人学会了投资。20年代的牛市吸引很多的美国人直接投资于普通股票。但投资信托的优越性也吸引了很多的投资者。 信托投资的具体组织类型随信托类型而变化。20年代投资信托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最流行的是类似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投资信托,或我们目前所称的封闭式基金。1921年4月,美国出现了第一个投资基金组织美国国际证券信托,该基金的运作与此前的英国基金基本雷同,亦为封闭式基金,即基金发行在外的受益凭证数量固定不变,投资人只能在市场上进行受益凭证的交易,其价格由供求关系调节。从1924年开始至1929年的5年中,建立了56个封闭式投资信托。在大危机发生时,89个公开发售封闭式投资信托向公众披露其所持有的资产价值总额约为30亿美元。 另一类20年代首次出现的主要的投资公司类型是开放式基金。有时也被称为波士顿型投资信托。虽然在

2016年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报告

2016年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报告 2016年8月

目录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或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 (4) 1、不良资产处置需求旺盛,监管部门支持力度加大 (4) (1)银行不良资产快速增加,不良资产处置需求旺盛,而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要手段之一 (5) (2)监管部门支持力度较强,试点范围扩大在即 (6) 2、海外实务中,资产证券化为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 (6) (1)美国:组建清算信托公司(RTC)处置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手 (7) (2)韩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置不良资产初始收购规模的8% (8) (3)意大利:不良资产证券化五年发行近百亿欧元 (10) 二、银行与AMC合作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能采用两种模式 (11) 1、银行作为不良ABS发起人需考虑资本占用问题 (11) 2、以贷款服务商身份参与不良资产转让后的处置工作对银行有吸引力 (13) 3、不良资产证券化:银行与AMC存在两种主要合作模式 (15) 三、不良ABS试点期与扩大期市场空间测算 (20) 1、试点期:500亿不良ABS额度可支持2000亿不良贷款处置 (20) 2、扩大期:不良ABS每年发行规模有望达700亿 (24) 3、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参与各方增量收入贡献测算 (25) 四、主要风险 (27) 1、存在次级投资者数量不足的风险 (27) 2、配套制度跟进缓慢 (28)

不良资产证券化或成我国资产证券化初始阶段的突破口。(1)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正在快速增加中,给银行业的不良处置带来较大压力,而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要手段之一,且在监管部门支持下,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扩大在即。不良资产证券化在短期内有望成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突破口。(2)美国、韩国和意大利在发生银行业危机后均采取了对不良资产的集中处置。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均大量使用了资产证券化手段。 银行与AMC合作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能采用两种模式:(1)银行同时担任发起人和贷款服务商将成主流模式;(2)AMC担任发起人、银行担任贷款服务商则是资本略显紧张的银行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首选。由于目前银行资本较为充足,后一种模式的总体空间相对前一种模式要小。 我们测算目前监管层给定的500亿不良ABS额度能够处置约2000亿不良贷款;若试点范围扩大至整个银行业,预期后续每年证券化处置的不良贷款规模达到2800亿,不良ABS每年的发行规模有望达到700亿。我们认为在不良资产证券化中,银行可以通过贷款服务商超额收益分成的方式保留部分资产升值收益,因此资产证券化比单纯转让更有吸引力,目前给定的500亿元的额度大概率被用足。 通过对试点扩大期各方收入的测算,我们假设每年不良ABS 发行规模为700亿,可用于处置2800亿不良贷款,实现回收金额950亿元,预期各方每年实现收入约35亿元。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直接受益者为券商和信托公司,其次为AMC,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揭露了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对我国现阶段资产证券化进程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我国的政府和金融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规范资产证券化的发 展,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 标签:次贷危机;资产证券化;启示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的进程正在稳步进行中,通过美国的次贷危机,使我们更清楚的看清资产证券化所存在的风险,这对我国今后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贷款提供了新的思路,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提供了保障。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应当充分把握这一机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1 美国次级贷款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如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成住房抵押贷款组合(即资产池,是拟证券化的标的),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SPV);特殊目的机构再将其购买到的住房抵押贷款组合,经过担保、保险和评级等形式的信用增强后,以抵押支持证券(MBS)(区别与ABS)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它主要的运行主体有:发起人(Originator?or?Sponsor) 、发行人(Issuer) 、服务人(Servicer) 、信用评级机构(Credit Rating?Agency) 、证券承销商(Securities?Underwriter) 、投资者 (Investor) 。 次级贷款证券化的基本原理:信用较低的人抵押房产,从次级放贷机构获得抵押贷款;放贷机构再将房屋抵押的债权出售给投资银行,用所得收益进行再贷款;投资银行则再将这些债权重新包装成债券在资本市场发行,获取高额回报。如果没有大银行的支持,抵押贷款机构将难以为继。如今,这个资金鏈条面临断裂的危险。放贷机构一旦收不回贷款,那么投资银行及其旗下在这一资金链运作的产品相应都受到连累。这便是美国次贷按危机的全球骨牌效应,多米诺骨牌:首先引发放贷机构收回房产→所有非政府债券资信下降→通过杠杆放大百倍对冲基金→日元瑞郎等套利交易砍仓→美及其它国家消费者信心受挫→套息交易 恐慌性结利。 2 我国资产证券化和美国资产证券化的比较

美国百年股票市场历史

1551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MUSCOV股份公司,最早的股票投资者是喜欢探险的伦敦商人。 但西方的股票和证券交易所最早却产生于1611年的荷兰,英国和法国也在较早时候建立了证券交易所。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811年由经纪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树协议》建立起来并开始营运。较晚建立起来的美国股票市场却是对现代意义上的证券投资最有典型意义的,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纽约证券交易所逐步变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证券交易市场,美国也成为证券投资的中心。我们对西方股票市场和股票投资理论的研究,也以美国为主,基本也可以窥得西方现代股票投资和股票投资理论发展的全豹。 美国股票市场和股票投资近200年的发展大体经过了四个历史时期。 一、第一个历史时期是从18世纪末至1886年,美国股票市场初步得到发展 美国证券市场萌芽于18世纪末,1811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严格意义的美国证券市场真正形成,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马里兰州和费城的证券交易所在交易规模和活跃程度上和美国纽约交易所都相差无几。与其他交易所不同,纽约证券交易所禁止庞氏(Ponze)骗局式的融资,这帮助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在与其他交易所竞争中胜出。1850年代电报的发明,强化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对其他地域****易所的影响,其他交易所被迅速的边缘化,华尔街成为美国股票和证券交易的中心。 从交易品种上看,当时各主要证券交易所最初交易主要品种是商品、联邦政府债券和新独立的州政府债券,也包括部分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股票。1790年,当时的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规模发行债券直接导致了证券市场的活跃。最早进行活跃交易的美国股票是1791年发行的纽约银行和美国银行股票,1830年诞生了第一只铁路股票,1850年铁路股票已达到38只。1861至1865年的南北战争时期,美国联邦政府为军费融资,证券市场得到空前发展,股票发行也迅速增加。1860---1870年,铁路股票在美国大量上市,出现了铁路股票泡沫,使美国证券市场开始从过去的债券市场向股票市场转化,但1886年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证券市场以国债、地方政府债和企业债券的交易为主,19世纪的后几十年股票市场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华尔街的主角。 这一时期的美国股票市场几乎纯粹是一个投机市场,华尔街的交易具有很强的掠夺性,当时美国政府的腐败也助长了当时股票市场的操纵和掠夺。这一时期,美国两次试图建立中央银行的努力都归于失败,美国的商业信奉“最少干预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格言,“这种情况(没有政府管制)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与金融是在没有政府管制的条件下自由发展的”。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早期交易中,政治和金融投机关系密切。纽约交易所的创始人之一,联邦财政部长助理威廉·杜尔,热衷于利用政府官员的地位操纵股票,成为美国以后200多年股市操纵者们的鼻祖,当时政府官员利用自身权力从证券市场牟利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股票交易所历史上的近一个世纪里,股票价格并非定期发布,关于上市公司的文章倒是泛滥成灾,且一般都是不实的报道,股票操纵者的拿手好戏就是制造消息……为了规避风险,一些投资者只投资于其他较为安全的领域。”垄断股票、对倒(matchsale)成交的情况非常普遍,“早期的纽约市场只能为拥有足够资本和闲暇时间来投机股票的交易商提供一个赌博场地”。当时的华尔街有很多专以股市操纵为职业的所谓“强盗式的资本家(robberbarons)”,如丹尼尔·得鲁、范德比尔特、杰·古尔德等,这些人公然通过垄断上市公司股票、操纵股票交易价格、甚至贿赂法官改变规则等为自己牟利。华尔街信奉的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社会达尔文思想,中小投资者根本没有得到保护。 这一时期,美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操纵现象严重的市场。 二、第二个历史时期是从1886年——1929年,此一阶段美国股票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

私募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私募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私募行业发展现状?我国私募行业发展趋势

截止到2017年3月底 管理人数量(家) 基金数量(只)基金规模(亿)基金平均规模 (亿) 公募基金10942088920721.20 私募基金 18596 50424 119000 2.36 私募管理规模VS 公募管理规模私募基金规模自2014年以来高速增长,由2014年底认缴规模为2.63万亿增加到2017年3月底11.9万亿,规模扩大4.5倍,季度环比增长率达到18.26%。 私募认缴规模已经超过公募规模 ①2016年3月底私募实缴规模为8.75万亿,与公募的8.92万亿不相上下,于2016年三季度后开始超过公募基金规模②私募基金管理人数远超公募基金,基金产品数量亦远超公募基金产品数量③私募单只产品平均规模远远小于公募基金,只有2.36亿元,为公募基金产品平均规模21.2亿元的十分之一

政策规范力度、执行力度加强私募行业部分重点监管政策 私募行业相继出台各项监管政策,旨在规范私募机构运营,促进行业良性有序发展。 ?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中基协2016.02.01) ?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基协2016.02.04) ?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中基协 2016.2.5) ?中国基金业协会负责人就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 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相关问题答记者问(中基协 2016.2.22) ?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中基协2016.04.15) ?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近期入会相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中基协 2016.09.08) ?关于做好私募基金“两个加强、两个遏制”相关工作的通知( 中基协2016.08.29) ?私募投资基金服务业务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中基协2016.11.15)2016年2月5日基金业协会发文8月1日前无备案产品的私募基金将被注销。16年三季度减少8000余家私募,截至3月底目前已经注销私募机构超过12000家。

2016年资产证券化研究报告

2016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创新产品频出,基础资产范围不断 扩大、交易结构不断完善,证券化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主要创新亮点包括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中加入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的尝试、车贷证券化循环购买结构的创新、首单信托 型ABN的成功发行、REITs在交易所市场的推出等等。白皮书以详实的数据和案例为依托,从不同角度对2016年度重磅创新进行了记录 和分析。以下是从中提炼的创新产品简要概览。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 在银行也不良持续“双升”,各机构具有寻求创新性不良资产处置渠道与方式的迫切需求的背景下,2016年上半年,人民银行牵头 各部委,出台重要文件,部署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工作。与2006-2008年主要以国有资产公司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格局不同,此次确定试点范围仅在大型商业银行中,总额度500亿元。2016年4月,银行 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及其配套的表格体系,为进一步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高效、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6年重启不良资产化后,我国信贷ABS市场累计发行14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金额156.10亿元,累计处置银行信贷不良资 产510.22亿元;其中,成功发行7单对公类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 发行金额79.82亿元,累计处置银行对公类信贷不良资产301.53亿元;7单个贷类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金额76.28亿元,累计处

置银行个贷类信贷不良资产208.69亿元,占总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置金额的40.90%。 重启初期,不良资产证券化创新不断。自首单信用卡类不良产品和萃2016-1问世以来,小微类、房贷类、个人抵押类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相继问世,具体包括:信用卡类不良资产支持证券3单,分别为和萃2016-1、工元2016-2、建鑫2016-3;小微类不良资产支持证券2单,分别为和萃2016-2、和萃2016-4;住房抵押类不良资产支持证券1单,分别为建鑫2016-2;个人抵押类不良资产支持证券1单,工元2016-3。其中,除3单信用卡类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入池资产为100%纯信用贷款外,其余4单入池资产均为100%抵押贷款,抵押物类型包括住宅以及商铺两类,部分贷款涉及保证或质押担保。从发行的结果来看,优先档证券发行的利率较低,处于3.00%至4.40%之间,其中,2016和萃-1发行利率最低,票面利率为3.00%;次级档证券溢价发行的现象较为普遍,次级投资人对基础资产回收具有一定的信心,其中溢价率最高的为建鑫2016-2的次级档证券,溢价率为11%。 二、资产支持票据(ABN)创新 1、信托型ABN 交易商协会2016年新修订的《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指引》中首次明确了以“发行载体”为管道发行ABN的交易结构,特定目的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开端、巨变与重启

要点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主要分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资产支持证券(ABS)两类。MBS中由吉利美、房利美和房地美三大GSE发行的MBS属于机构支持MBS,非GSE发行的MBS根据基础资产划分为RMBS和CMBS两类。目前RMBS主要以机构发行为主,非机构支持的MBS发行量占比不足6%。ABS按照基础资产一般被分为汽车贷款ABS、CDO/CLO、信用卡贷款ABS、助学贷款ABS和设备ABS等类型,同时还有ABCP等产品。 金融危机前是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高速发展的阶段,短短十年间美国MBS和ABS产品经历了从无到有,蓬勃生长的黄金时期。2007年美国MBS和ABS产品的发行量分别达到24346亿美元和7959亿美元,占当年美国债券发行总量的38.2%和12.5%。滥用评级、监管不力致使基于CDO及其衍生品的投机套利行为盛行,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原本高速发展的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遭受了沉重打击,MBS和ABS发行停滞,至今仍未恢复至危机前水平。 金融危机使监管机构意识到,许多投资者未充分认识证券化资产池存在的潜在风险,危机后监管机构发布了多项监管规定。2010年发布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对资产证券化过程提出了新要求,被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金融监管改革之一,与此后发布的《Regulation AB II》、《安全港(SafeHarbor)规则》等制度共同在评级规则、信息披露、风险自留等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规定与完善。 近年来随着监管体系的完善,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始回暖,无论是发行量还是存量都逐渐恢复正常水平。流动性方面,机构支持MBS拥有联邦政府信用背书,流动性仅次于国债,远高于其他债券种类;非机构MBS的总体流动性介于企业债和ABS之间。在ABS内部的几个主要种类中,目前信用卡贷款ABS和CDO的流动性高于汽车贷款ABS和助学贷款ABS。评级方面,截至2020Q1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中AAA级占39.43%,投资级共计占比56.77%,投机级共计占比43.22%。近年来美国MBS和ABS的高评级比例特别是AAA级总体上在不断提高,评级下调和违约事件主要发生在投机级产品中。收益率方面,2010年至2019年十年间美国MBS平均收益率3.19%接近国债,ABS平均收益率2.74%相对较低。 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构成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主要分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资产支持证券(ABS)两类,MBS是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发行的债券,广义上可以认为是所有与房地产相关的资产支持证券。除MBS之外,以企业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等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都属于ABS。 1、MBS MBS按发行人是否为美国政府支持企业(GSE)可以分为机构支持MBS和非机构支持MBS 两类。 美国早期发行的机构支持MBS一般特指仅过手未分层的抵押过手证券(Pass Through Securities),以机构担保的大量住房抵押贷款为资产池,贷款者每期偿还的本息现金流在扣除服务费之后直接转付给投资者。抵押过手MBS在实现风险隔离的同时将金融机构大量低

美国投资银行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美国投资银行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各国投资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同各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史可以说是美国几百年经济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美国投资银行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目前公认的美国最早的投资银行是1826年由撒尼尔?普莱姆创立的普莱姆?伍德?金投资银行。与欧洲投资银行业相比,美国投资银行的历史短、起步比较晚,但其发展相当迅速,可以说后来居上。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投资银行的早期发展 在初期的发展中,投资银行的业务从汇票承兑、贸易融资发展到政府债券、铁路债券的发行和销售,产生了一些具有影响的投资银行,如摩根?斯坦利、美林、高盛、雷曼兄弟等。到1992年危机前,投资银行的控制范围已经扩大到整个经济领域,如1912年摩根财团控制了美国钢铁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几家全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等,控制着240亿美元的资产。20世纪20年代持续的经济繁荣使华尔街成了狂热投机的集中地,成为经济危机地始作俑者。 (2)金融管制下的投资银行 对投资银行的法律管制是从1929年大危机后开始的。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防止危机的再度爆发,美国对金融业进行了严格管制。 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了暴利。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资本市场蒸蒸日上,美国的基金业务开始时兴,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基金业务,纷纷成为基金的发起人。但美国的联邦法银行制度和州法银行制度却没有有关公司的法律。 1929年10月,美国股市暴跌,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到1932年股市市值仅剩下危机前的10%。为了防止危机的再度出现,多项重要法律相继出台。1933年制定了证券法和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934年制定了证券交易法;1940年制定了投资公司法和投资顾问法。这些法律将证券业务置于联邦政府的严格监管之下,使原来法制法规一片空白的证券领域突然之间成为立法最为严厉的领域。 在这一系列立法中,对投资银行业务影响最大的是《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这一法律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严格分离,其中包括:《联邦银行法》管辖下的银行与其证券子公司完全分离;商业银行除国债和地方债券意外,不得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业务;禁止私人银行兼营存款业务和证券业务,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严格分离开来。 (3)放宽限制下的投资银行 1975年,证券和交易委员会(SEC)放弃了对股票交易手续费的限制,实行手续费的完全自由化,此举改革成为美国证券市场自由化的象征,对后来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交易手续费的自由化使美国投资银行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由化以前,股票交易手续费收入占美国投资银行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十年后的1985年,手续费收入不及总收入的20%。佣金收入的减少促使美国投资银行不得不寻求新利润来源而重新调整发展战略,由此便产生了证券公司经营模式的分化现象。主要有三大类型:第一类,注重固定收入的资产管理业务,围绕投资理财、投资咨询展开业务,美林就属于这一类;第二类,以二级市场自营业务和兼并收购中介业务为主,偏向高风险与高收益业务,雷曼兄弟属于这一类;第三类,专业于经纪业务,利用信息手段降低交易成本,以提供廉价交易服务为主,查尔斯?韦伯属于这一类“折价经纪商”的典型代表。折价经纪商通过电话、传真、电脑等

美国资产证券化研究

攀轰 ZI- 夸斑 霎令, 苍琴 ﹃乌义﹃、 攀 井 gszsucp au n-2-VzzsF 2scnc!frsgtrov 等国}v毕?l染抓班 翱孽劲补甲母拜任任ys};}}a}}}o t}}s}票终用组9 旦蜒幸甲去涎牢即任4i亩体扣小丫‘栩土借醉幸摇萃w手 半谣幸摇万作早即宋里堪拓为悴择d}}141n倍昙幸摇万取 I 摘要 美国资产证券化研究 随着金融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世界经济的白热化竞 争和对金融创新的强烈需求,使得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而同时也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其中,作为金融创新领域的重要 手段之一的资产证券化,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当代国际金融、资 本市场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针对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设计、信用增级、信用评级等手段转换为可以自由 买卖的证券的过程,使之具有流动性。资产证券化作为近年来出现的金融创新 思想和方法,为各国有效管理经济和金融风险,发挥金融市场投融资功能并促 进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资产证券化产品是成熟资本市场的重要品种, 无论是从政府的管理视角和金融创新规律来看,还是从银行、企业和广大社会 投资者的不断变化和增加的需求来看,资产证券化理论研究及其创新应用的构 筑等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金融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II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美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因 此,美国在金融工具的创新与应用方面的经验均受到各国的关注,美国是助推 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尽管在2007 年爆发了以资产证券化为罪魁祸首 的美国次贷危机,但是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却未因此而消失,而是通过迅速的 政策调整使得资产证券化向着更良性化的方向发展。根据美国证券业和金融市 场协会统计,2011 年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规模为1.79 万亿美元,2012 年全美发行2.26 万亿美元资产证券化产品,仅次于美国国债的2.31 万亿美元的发行量。相比之下,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应用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自2005 年 起试点运行到2008 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停滞不前,此间共发行了约为667.85 亿元人民币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之后,逐渐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又开始 加大对资产证券化的关注与实践,2012 年9 月7 日,国开行发行了101.66 亿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央行、银监会等也宣布要进一步扩大资产证券化试点,我 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在重启后开始出现继续加速前行的可喜局面。 那么,为什么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会快速增长并最终高居美国债市榜

私募基金在我国发展历程及现状

目录: 浅析私募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 一、私募基金概述 (1) ㈠什么是私募基金 (1) ㈡私募基金的特征 (1) 二、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 (2) ㈠国外私募基金发展概况 (2) ㈡我国私募基金发展历程 (4) 三、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 (5) ㈠私募基金的存在形式 (5) ㈡私募基金的规模状况 (6) ㈢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 (7) 四、规范和发展我国私募基金的对策建议 (10)

私募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摘要: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也不断的壮大,私募基金也伴随其发展快速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必然会凸显出一些不合理的弊端。认清这些问题,同时借助于国外的经验有助于规范和促进我国私募基金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私募基金现状发展历程 一、私募基金概述 ㈠什么是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Privately Offered Fund)是相对于公募(public offering)而言,是就证券发行方法之差异,以是否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发行或公开发行证券的区别,界定为公募和私募,或公募证券和私募证券。而所谓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由于私募基金的销售和赎回都是通过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私下协商来进行的,因此它又被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 ㈡私募基金的特征 1.私募基金一般只面向特定的少数投资者筹集资金;保密度较

高;2私募基金的销售、赎回等运作过程具有私下协商和依靠私人间信任等特征;3.私募基金的投资起点通常较高,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等组织机构,一般都要求具备特定规模的财产;4.私募基金一般不得利用公开传媒等进行广告宣传,即不得公开地吸引和招来投资者; 5.私募基金的基金发起人、基金管理人通常也会以自有的资金进行投资,从而形成利益捆绑、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 6.私募基金的监管环境相对宽松,即目前政府通常不对其进行严格规制; 7.私募基金的息披露要求不严格; 8.私募基金的反应较为迅速,具有非常灵活自由的运作空间; 9.私募基金的投资回报相对较高。 二、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 ㈠国外私募基金发展概况 海外私募基金的形式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以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为主的基金,另一类是以投资产业为主的基金。其中第一类基金中盛行着一种对冲基金,国外对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一开始体现在对冲基金的研究方面。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1.创始阶段(1949 年至1956 年) 随着战后美国经济尤其是金融业的不断发展,第一个对冲基金是美国的阿尔弗雷德·琼斯(Alfred W.Jones)于1949 年创建的一个私人合伙制的股票基金,名叫“T ake heart,baby一boomers”,前所未有地将私人合伙企业的组织形式、对股票的卖空和财务杠杆三者结合使用,其投资体系成为对冲基金行业的奠基之作。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市场上出现了具有其他激励机制的合伙制,在此期间,对

美国个人理财业发展历程及启示

美国个人理财业发展历程及启示 近年来,“个人理财”或“个人财务策划”、“个人理财规划”等名词逐渐成为我国银行业流行的概念。一般说来,个人理财服务是由专业理财人员通过明确个人客户的理财目标,分析客户的生活、财务现状,帮助客户制定出可以实现理财目标的方案或建议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它不局限于提供某种单一的金融产品,而是针对客户的综合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组合创新,是一种全方位、分层次、个性化的服务。 个人理财服务首先出现在美国,我们分析美国个人理财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对于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美国个人理财业的发展历程分析美国个人理财业经历了初创期、扩张期、成熟稳定期三个阶段。最早提供该服务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保险营销人员。1929—1933年的银行挤兑危机和股灾使人们普遍丧失了对银行和券商的信赖,加之 严重的经济危机给人们的未来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保险公司提供的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甚至为客户量身定制的保险产品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时,部分

保险销售代表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对客户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个人生活规划和综合资产运用咨询,成为今天个人财务策划师的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复苏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使美国个人理财业进入扩张阶段。社会、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逐渐使富裕阶层和普通消费者无法凭借个人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运用各种财务资源来实现自己短期和长期的生活、财务目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消费者开始主动寻求称职的、客观公允的、以追求客户利益最大化为己任的、讲职业道德的、专业的个人财务策划人员,以获取咨询。这一时期,美国个人理财业加速发展,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严重的市场混同:一方面,几乎所有提供金融服务的专业人员都在使用个人财务策划师这个名字或称自己能提供个人理财服务:另一方面,美国与个人财务策划行业相关的资格证书、专业执照名目繁多,消费者很难知道到底什么样的“理财专家”才能真正保证自己的利益。 随着美国个人财务策划师认证(CertifiedFinancialPlanners,CFP)制度的建立,市场混同问题逐渐得以解决,美国个人理财业进入成熟稳定发展期。CFP 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倡导CFP从业者在提供理财服务时,只能帮助客户制定一个

资产证券化视角的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及启示

资产证券化视角的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及启示 [摘要]资产证券化只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被人们用来转移和分散风险、实施信用增级的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它是一柄双刃剑,是一件强大的金融武器,应用得好,可以带来创新和效率,给人们更多的惊喜;使用不当,则祸患无穷。我们对待资产证券化,要遵循经济规律和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小心谨慎地使用,加强使用过程的控制和监管,对其扬长避短,实施安全的金融创新。美国次贷危机表明,资产证券化只是力争在模型上做到了风险分散的完备性,而不是针对市场做到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市场变动并不是资产证券化模型所能主宰的变量,但却可以使资产证券化的利益链条发生断裂或者扭曲,从而引发危机。 [关键词]次贷危机;资产证券化;金融危机;住房抵押贷款;虚拟经济;实体经济 一、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从2007年初爆发至今已经两年多。迄今为止,人们对次贷危机原因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认为美国过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和霸权,忽视了国家责任和信用,造成了次贷危机向国外的扩散。次贷危机的根源是美国过度透支了“整个国家的信用”。〔1〕(2)认为美国的经济政策是导致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政府政策的不当造成了高风险贷款的增加,二是金融创新带来了巨大风险;三是会计准则失灵导致了资产价值出现了大幅度变化。〔2〕如张维迎认为“这次危机与其说是市场的失败,倒不如说是政府政策的失败;与其说是企业界人士太贪婪,不如说是主管货币的政府官员决策失误”〔3〕。(3)认为次贷危机的原因在于政府金融监管的缺失。如罗熹认为,“对金融机构放松监管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因素”,“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市危机的重要成因”。〔4〕(4)认为流动性过剩是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如黄纪宪等认为“流动性过剩带来了信用风险的过度膨胀”,“流动性过剩下的新变化带来了新风险”。〔5〕(5)认为道德风险是次贷危机形成的重要原因。如证券市场导报认为“市场各主体道德风险失控、金融行为失范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6〕(6)认为过度消费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如卢宇峰认为,“过度消费导致宏观经济恶化,是次贷危机形成和爆发的实体基础”。〔7〕(7)认为盎格鲁-萨克逊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是此次危机的根源。如蒲勇健认为,“美国当前的这场危机是盎格鲁-萨克逊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机,是华盛顿共识的危机”。①以上观点都偏重于从制度、社会等宏观因素寻找危机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完整性和较强的宏观性。如果能选择一个关键性的相对微观的视角对次贷危机的成因进行剥茧抽丝的分析,找出问题的缘由和答案,对抑制危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吸取经验教训,意义重大。本文拟从资产证券化的视角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对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反思,以及对中国实施住房抵押证券化的启示。 二、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 资产证券化视角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自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产生,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后,资产证券化在美国可以用飞速发展来形容。资产证券化也同时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运用和发展。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也被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伴随着近年来美国市场上次级抵押贷款标准放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产品的创新和证券化技术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产品就成为受到市场追捧的创新投资品种,得以在美国迅速发展并在房地产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美国抵押贷款市场上深厚的资产证券化背景存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衍生的债券产品(以下简称次级债券产品)及其市场才得以形成和发展壮大。在次贷危机前,美国的次级债券产品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并且蕴涵了巨大的风险。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累积风险的爆发,引发了从2007年初全面爆发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基于资产证券化的视角,以下对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作出分析。 (一)资产证券化运作过程放大了次级债券产品的市场风险 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原则之一是杠杆操作。通常,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机构———从抵押贷款公司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