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洪水神话

论洪水神话
论洪水神话

201206考试批次

《民间文学》大作业

学生姓名刘彦品学习中心奥鹏

学号201007759866

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层次高起专

论洪水神话

【关键词】原型洪水神话神话类型普遍情节洪水毁灭神话主体意识

近代科学已经证明地球在冰川末期,随着气候转暖曾经有过世界性的大洪水。这次大洪水已成为世界各民族的远古记忆而流传在各种神话、传说之中。中国汉族的洪水神话并不强调洪水是神的惩罚,后世所传洪水神话反映远古某个时期人类在遭到毁灭性洪水灾异之后,洪水遗民两兄妹结婚、再生人类。这个神话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

典型的洪水神话是由洪水灭绝人类与人类再生两部分内容组成的,人类的再生是洪水神话的基本主题。那种仅仅只叙述洪水泛滥成灾和治理洪水的神话,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洪水神话,它们所代表的只是洪水神话雏形阶段的形态,我们称之为原型洪水神话。我国完整的洪水神话是由下列各部分组成的:一是洪水发生的多种起因。二是洪水滔天,毁灭人类。三是兄妹逃脱,逃脱洪水所依赖的工具有多种。四是兄妹经过多种占卜应验后成亲。五是兄妹成为再造人类的始祖,生儿生女,儿女婚配繁衍人类。

一、洪水神话的主要类型

原型洪水神话可分为两类:第一类重在揭示洪水发生的原因。第二类重在叙述对洪水的治理。第一类如共工发洪水神话。共工发洪水神话明显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系列叙述共工通过振滔发起了洪水;一个系列叙述共工触倒不周山而引发洪水。二者的区别在于发起洪水的方式不同。振滔发洪水,是掀起波涛引发洪水。波涛之掀起,必然

是由于淫雨不止,山洪爆发所致。这是先民从天降暴雨现象的角度对洪水起因的神话式的解释。触不周山而致地倾东南,引发洪水,是说由于天柱折断、地势倾斜的原因,各条水系汇集东南低处而形成洪水,这是从中国地势由西北高处向东南低处渐次降低的状态的角度所作出的关于洪水起因的神话式的解释。第二类原型洪水神话如女娲、鲧、禹治水神话。女娲补天及其他事迹主要是治理洪水。《淮南子览冥训》说,“往古之时,四极废;天不兼覆,地不同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天穹的四边倾倒、九州大地陷塌,引起洪水泛滥,虽属神话式的说法,但也有一定的现实依据。这种说法应该出自先民对当时发生的特大洪水所产生的错觉或幻觉:洪水滔天,无边无际,人们便以为天的四边倾倒了,大地陷裂了。当人们渴望征服这滔天的洪水时,就自然而然地幻想出了补天平水患的神话。因此,神话中女娲补天的行为,实际上是为了治理水患。此外,杀鳌、黑龙等水怪,是为了消除水患,积芦灰则是为止淫水。都属治水的行为。鲧、禹治理洪水神话,更多地包含了历史的史影。《山海经海内经》说,“洪水滔天。鲧窃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两类原型洪水神话,无论是探究洪水的起因,还是赞美治水的神灵,都表现了先民渴望战胜洪水的愿望,其主题与人类再生并无关涉。

由洪水神话的结构可见,洪水神话已非单一的原型神话,而是一

种由多种创世神话融合而成的复合型的再生神话。它是在原型的洪水神话的基础上,融合水生人神话、葫芦生人神话、兄妹成婚生人神话而形成的。当然,这些神话的组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经过了化合式的融合,形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整体。拆开这一整体,还原其原型,并分析它们结合时的变异,应该是饶有兴味的。

(一)、水生人神话

原型洪水神话与人类再造无关,主要叙述洪水的威力、造成的巨大灾难以及神灵对洪水的治理。它表现了先民们对洪水极大的恐惧和由此引发的战胜洪水的强烈愿望。

原型洪水神话之所以能够融合其它神话,演变成为表现人类再生主题的神话,与一种更为古老的与水有关的创世神话有着必然的联系,这种古老的创世神话就是水生人神话。在水生人神话中,水是孕育人类的物质,也是孕育天地万物的物质。哈尼族神话《哈尼阿培聪坡坡》说人祖和动物都起源于水:“大水里有七十七种动物生长;先祖的诞生也经历了七十七万年。”又说:“先祖的人种种在大水里,天晴的日子,他们骑着水波到处飘荡。”接下来叙述像螺蛳、蜗牛一样的人种在水中爬行,经过二十三次换爹换娘才变成塔婆始祖。湖北神农架地区流传的长诗《黑暗传》,也包含有水生人神话的内容。该诗说盘古神是昆仑山五龙血水与东海之水汇合孕育而成。昆仑山五龙血水,应是昆仑山雪水的神话,昆仑山雪水汇成大河流入东海,这种在中国大地的自然景观就是盘古神话产生的现实基础。由此看来,生成盘古的不是别的什么,就是由陆地与海洋汇合在一起的水。水又有

各种变化形式如雾、云、气、雪等,雾、云、气、雪等生成人类的神话也应属水生人神话的范畴。傣族创世神话说距今几亿个亿年前,没有天地,没有日月,宇宙无底无盖,空间滚动着气体、烟雾狂风,动荡了一万亿年,变成由三种气体组合的巨大圆球,即今天的地球。接着剩余的气体、烟雾、和大风经千变万化而成为人形的神,那是最早的天神。彝族《彝族古歌天地论》说:天地万物是云、丝、雾线编成。另一则创世史诗《门米间扎节》也说,“云彩来造天,云彩来造地……雾露和云彩,造天的时候,天像一顶篾帽,地像一扇簸箕。”。彝族典籍《六祖史诗》说:“人祖来自水,我祖水中生”,说明彝族创世神话既含有水生天地万物的观念,也含有水生人类的观念。水生人神话的产生,与原始的农业生产有关。在原始农业生产活动中,水对于农作物种子的发芽、生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惯于运用相似思维方式的先民便由此而推想出人类也是由水孕育出来的。水生人神话的观念影响很大,在后世的典籍中都有反映。《管子水地篇》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水生人神话与原型洪水神话原本是有着不同历史文化内涵的神话,但由于它们都是关于水的神话,因此在流传过程中很容易导致误读,水生人神话的观念很容易被融入洪水神话之中。这样,先民们对洪水的看法就有了两面性:洪水既是灭绝人烟之水,也是孕育生命之水。洪水神话中那泛滥成灾的洪水,也具有了孕育生命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再造人类的辉煌伟业总是在大洪水的背景下展开的原因。可以说,当先民们将原型洪水神话与水生型神话混同起来的时候,以表现人类再生为主题的洪水神话便开始进入形成

的里程,葫芦生人神话、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神话等便纳入洪水神话之中,共同显现着再造人类的主题。

(二)、葫芦生人神话

在洪水神话中,葫芦对于人类的再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年,闻一多先生根据对49则洪水神话的分析,认为“葫芦是造人故事的核心”,葫芦既是大多数故事中兄妹避水的工具,也是“造人的素材”。其他的避水工具如鼓、桶、床、舟,似乎更为合理,但却是后来修正的结果。从目前的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洪水神话来看,葫芦同样是主要的避水工具,而且也与人种有着某种若隐若现的联系。

南方绝大多数民族的洪水神话都以葫芦作为人种保存的工具,说明葫芦是洪水神话标准的避水工具,而其他的则是变异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葫芦作为避水工具呢,这是由于洪水神话在传承发展过程中,融入了葫芦生人神话的结果。我国南方许多民族都有洪水神话,同时也存在葫芦生人神话。彝族、基诺族、佤族等民族还保存有原始的葫芦生人神话。拉祜族神话说:远古,有一个葫芦,从葫芦里出来一男一女,长大后兄妹成亲,繁衍后代。傣族神话《布桑嘎西与雅桑嘎赛》说天神英叭用身上的泥垢捏成一男一女,让他们结为夫妻,并派他们到大地上去创造万物。临走时,英叭送给他们一个金葫芦,告诉他们:“一切生命都在金葫芦里面。”夫妻两人来到地面,打开金葫芦,将葫芦籽撒遍大地,千千万万的生命,变成了花草树木和鸟兽虫鱼。葫芦籽用完了,就是没有变出人来。两人只好用泥捏人,才获得成功。还有一则傣族神话说:天神派一头母牛和一只鹞子来到地上。在天上

生活了几十万年的母牛来到地上只活了三年,生下三个蛋就死了,鹞子来孵蛋,将其中的一只蛋孵成了葫芦,葫芦中走出了人类。此则神话又融入蛋生人神话的因子,但在神话中葫芦终究还是人类的诞生之所。白族、水族、彝族等都有与生殖相关的葫芦信仰。将南方民族广泛盛行的葫芦生人神话、葫芦生殖信仰与洪水神话结合起来分析,就不难看出,洪水神话中出现的葫芦并非一般的载人工具,而是具有生殖象征意义的神物,葫芦的出现,是洪水神话与葫芦生人神话相融合的结果。

(三)、兄妹婚神话

洪水神话再生人类的主题,主要是通过兄妹结合的情节来体现的,兄妹婚的情节在洪水神话中占有主体的地位。实际上,兄妹婚情节原是一独立存在的神话。兄妹婚神话是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血缘婚史实的产物,也是人们认识到了男女媾合生子道理后的产物。它的出现,必然导致洪水神话的演变,这就是洪水神话与兄妹婚神话的融合。

兄妹婚神话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神话原型是有材料可证的。唐代李冗《独异志》说:“昔宇宙开初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即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取妇执扇,象其事也。”在台湾高山族创世神话中也混杂有原型兄妹婚神话的残存。高山族排湾人神话《人间万物的由来》说:太阳神生两卵,孵生出那玛达乌与那玛依德两兄妹。由兄神口授,妹神点化,孕育了天地万物与人类。

显然,在这则神话中就包含了兄妹婚神话的原型。高山族泰雅人神话《刺青的来历》说:相传,太古时代,人间仅姐弟二人。为繁衍后人,姐欲与弟婚配,遭到拒绝。后以黑灰涂面,改变其容貌,遂与其弟交合,生儿育女。由此,泰雅人就有了少女婚前刺青的习俗。在兄妹婚神话中,兄妹被当作了最初的人类,是繁衍人类的始祖神,即通常所说伏羲女娲。由这些神话可见,兄妹婚神话原是独立存在的,只是由于后来与洪水神话融合后,才丧失了其独立的形态,演变成了洪水神话中的一个情节,以至于我们很难再见到单纯的兄妹婚神话了。我国南方民族的洪水神话普遍存有兄妹婚情节,说明南方民族洪水神话普遍融入了兄妹婚神话。兄妹婚神话融入洪水神话之后,也发生了变异,兄妹由始造人类者变成了再造人类者,其身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繁衍人类的始祖神变成了再造人类的祖先神。

由上论述可见,洪水神话复杂的故事系统,是在原型洪水神话的基础上,汇集多种人类起源神话建构而成的。

二、中西洪水神话的异同

在世界各个民族的神话中,都有一条明显的“创世――世界毁灭――再创世”的线索。初次创世,使宇宙或者世界摆脱一种混沌的状态;再次创世,则成为文明的开始。在这两者之间,毁灭世界的普遍方式“洪水”无疑占有重要地位。它以破坏者的面目出现,承担的却是秩序重建者的使命。

各个民族的洪水神话,其类型只有简单几种,但正如美国学者塞诺克雷默所言:“除某些基本相似点以外,种种古老神话仍然在许多

方面存在差异,诸如个别情节和主题的选择和处理,同历史文化之契合,神话所由产生的民族之状貌和性格”。

(一)、相同点――中西洪水神话的普遍情节

各地洪水毁灭神话不管情节如何曲折,细节如何不同,它们的思维方式和结构模式具有共性,而且不外乎两个核心内容:一是人类的行为触怒了上天或某位超自然的神灵;二是洪水淹没世界,导致人类毁灭,但又未彻底灭绝,尚有遗民。

提到洪水神话,人们熟知的是《圣经创世纪》中“诺亚方舟”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是两河流域洪水神话的翻版。两河流域的洪水故事,记载于著名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美国学者大卫利明指出,《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洪水故事,其蓝本是苏美尔早先的洪水神话,大概情节是:诸神决定用大洪水毁灭人类,赛苏德罗得到恩基神的启示,事先造了一只船,因此在洪水中得救,幸存的是他全家和其他几个人,还有数只动物。到了《吉尔伽美什史诗》中,赛苏德罗变为乌特那匹什提,恩基神变成了伊耳神,然而洪水淹没人类的情节更为丰富生动。其中,有伊耳神和乌特那匹什提的对话,有伊耳神具体的安排和指示,即对于造什么材料与什么规格的船,采取何种避水的方式,步骤都有具体交待。大洪水到来后,乌特那匹什提历尽凶险,方侥幸逃生。希伯莱人的洪水故事,以两河流域的神话为基础,情节大体相似,但强调了洪水发生的原因,即由于人类的罪恶,导致了神对他们的惩罚。洪水灾难中,诺亚一家八口逃生,幸存的还有禽、畜、鸟等。希伯莱人的“诺亚方舟”故事几乎全被搬到《圣经》中。《创世纪》

中诺亚逃避洪水的故事,与上帝造人的情节连接起来,成为众所周知的故事:亚当和夏娃被上帝逐出乐园,在人间传宗接代。人类充满怨恨与恶念,相互仇杀争斗,上帝决心用洪水毁灭人类,但又让诺亚一家留存下来。人类毁灭后,诺亚一家从事农耕,繁衍子孙。

中国的洪水神话相当丰富,不仅仅汉族史志和民俗资料中有,而且见于苗、瑶等少数民族的传说中。《孟子滕文公下》记载,“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定所,上者为巢,下者为民窟”,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通过对比分析,就可以发现中西的洪水神话中,都有很大部分是在讲述洪水毁灭人类的神话。可以看出中西方的洪水神话具有相同的共性,同时也有与人类再造相关的问题。

(二)、相异点

主神再中国洪水神话中的缺失

中国洪水神话之所以呈现出多类型,其主要原因就是主神再神话中的缺失。中国神话中,虽然存在完整的谱系,但并没有有着之高地位,无上权威的主神来统辖一切,如古希伯来之耶和华、古希腊之宙斯、北欧之奥定等。再我国,创世大神盘古再三国时人的著述中才出现,女娲因其女性身份,再造人、补天后便没有了踪迹;即使是神的领袖皇帝也并未获得绝对压倒的胜利。似乎在中国的每则洪水神话中,都有一个决定的神,但称之为主神,却牵强的多。

结语:

综上所述,洪水神话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宝贵文化财

富,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或正吸引大批的学者。20世纪的中国神话研究,从世纪之初摆脱了千百年的附庸地位,经过一批学者的艰辛努力,终于是中国现代神话学成为世界神话学的重要内容。各民族面对洪水毁灭并对其作出解释时,所得出的答案是多姿多彩的。各民族的洪水神话都不仅仅停留在多洪水滔天的现象描绘上,而是由此深入或扩展开去,追寻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或所作的努力,因而实际上是借洪水展开了人类对自我的审视和认识,并由于这种审视和追问,引出了不同民族对自我存在状态的不同确认方式。

中国神话传说故事

篇一: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总是充满幻想,但是它们又代表着一种文化,读神话故事就好像徜徉在幻想的海洋里面。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精卫填海……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聆听先人留下的神话传说,不仅能够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更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1、盘古开天:传说很早以前,天和地是连在一起的,那个时候世界上什么生物也没有。盘古在这片混沌的天地间孕育了18000年后,醒了过来。他将天地劈开,变成了两部分,头顶的叫天,脚下的叫地。盘古施展神功,一直将天变得很高很高,天地之间的距离变得足够大。后来盘古实在太累了,就躺到地上死去了。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皎洁的月亮,头发变成颗颗星星,鲜血变成江河湖海,肌肉变成千里沃野,骨骼变成树木花草,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汗水变成雨露,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和四肢变成了五座大山。寓意:鼓励人们要有强大的力量,来为自己和别人带来光明。会对人类以及万物的起源有一个新的神话式的了解。 2、女娲造人:女娲是一位女神。盘古开辟了天地之后,世界上还没有人类,女娲感到寂寞,于是她想照着自己的样子,用泥巴和水,捏出一些小东西来,她把这些小东西称作“人”。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样造出来的,气概举动自然与别的生物不同,居然会叽叽喳喳讲起和女娲一样的话来。他们在女娲身旁欢呼雀跃了一阵,慢慢走散了。女娲想把世界变得热热闹闹,让世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人,于是不停工作,捏了一个又一个。但是世界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双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太稀少。她想这样下去不行,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与用手捏成的模样相似,这一来速度就快多了。女娲见新方法奏了效,越洒越起劲,大地就到处有了人。寓意:因为女娲的慈爱和善良之心,才有了伟大的人类。女娲在神话中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3、后羿射日:十分艰难。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叫做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看到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他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他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颗太阳被射落了。接着后羿又连续射掉了八颗太阳,最后只剩下了一颗。人们终于从炎热的生活里面脱离出来,再也不用受苦了。后羿也被奉为英雄,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广为传颂。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勇敢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后羿的勇敢值得人们敬佩,他乐于助人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4、女娲补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把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灾难,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她选用各种五色的石子,用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寓意:女娲对人类的爱心值得我们学习。 5、大禹治水:古时候,人们时常受到洪水的侵害。大禹主动请缨,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前人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对洪水进行疏导,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

洪水神话分析

洪水神话分析 1.1洪水神话 洪水神话是以洪水为背景或者主题的神话,主要关于宇宙毁灭和人类再生。后世的洪水神话反映了远古某时期发生了毁灭性的洪水灾害,洪水移民两兄妹成婚,再生人类。这体现了洪水在古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成为了一种集体表象,从而代代相传,警戒后人对自然灾害保持警戒的态度。 随着时代发展各民族间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别,但都离不开古人对于大自然的一种信仰。由于认知水平的不足,人们对于神秘的大自然有着自己的理解,对于人类的起源有着自己的解释,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挑战大自然的勇气。 1.2成因 对于洪水神话的起因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人相信古人的思维发展和创造性,认为是他们贫空想象的;也有人认为是人们对于天气的描述,并结合自身经历而形成的;也有人认为是人们经历过某种灾害后而对于自身的反思。每种说法都有各自的理由,以此也无法有明确的判断。 但对于真正的起因应当综合来看,从理性客观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将问题考虑全面。对于洪水神话的起因,应但是原始人经历了一些严重的自然灾害后,将这些记录下来,其中必然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但那也只是古人的幻想,也没必要深入追究。 虽然每个民族每个国家之间的说法不同,但发生过大范围、灾害严重、持续性的洪水是一致的。在远古时期,人们在艰苦条件下与大自然斗争,所以遇到天灾是不可避免的,而对于洪水有着很大的共识。所以研究洪水对研究远古的自然地理和气候变化有很大的帮助。 1.3洪水与造人 人们遇到洪水的原因在西方是由于人们过于邪恶,导致上帝灭世而留下善良的人;而中方这是主要描写自然灾害并为讲述是天神发起的。人们对于洪水的态度也不同,西方是积极造船,逃避而不反抗,适应自然的规律;而东方是与大自然作斗争。 几乎没有神话是单独讲述洪水灭世而不讲人类繁衍的。无论是人类繁衍还是通过投石、捏泥人的方式,都说明洪水神话、创世神话和再生神话是紧密结合的。目前较为被人们接受的是创世造人、人类犯错、惩罚洪水、再创世。 2.1洪水神话价值 洪水神话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相似性,对于神话不能单纯从神话的角度看待,从不同的方面看待问题可以从中得到丰富的信息。有的洪水神话体现的是原生形态,表明文明是创造出来的;有的民族虽然没有洪水神话,但有自己民族逃离洪水的传说。这表明神话传承不是一脉单传的,而是在追溯先人使引用其他民族的洪水神话来解释本源,从而才有各民族的神话虽有差异,但神话的母体是一样的现象。 洪水神话不仅仅只有逃亡的主题,也有反抗的成分。通过塑造一个英雄,赋予他力量,使他拥有崇高的人格和坚强的生命意志,从而拥有战胜自然的无畏精神,这反映了古人对大自然的崇高敬仰以及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勇气。 洪水神话或多或少都反映了神的参与,由于人类的原因使神想要换人种,从而将下洪水。这种行为将社会的基本道德观和宗教观通过神的行为反应出来。各种神话中都透漏了宗教的影子,而神话也通过宗教的影响源远流长,最终是神话称为中西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标志,成为了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

10个经典中国神话故事

10个经典中国神话故事 导读:女娲补天 【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祸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淮南子·览冥训》 【大意】远古的时候,四根擎天柱倒了,九州大地裂开了,天不能满盖大地,地不能遍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灭,洪水泛滥不止息,猛兽吞食善良的'人们,凶禽捕捉老人孩子。于是女娲炼成五色石修补苍天,斩下鳌足作擎天柱,斩杀黑龙来平息大地,积聚芦灰制止洪水。 后羿射日 【原文】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本经训》 【大意】于是尧帝派后羿在畴华杀死凿齿,在凶水杀死九婴,在青丘泽用缴箭射死大风,又射落十个太阳中的九个,杀死猰貐,在洞庭斩断修蛇,在桑林捉住封豨。人们欢欢喜喜,推举尧为天子。 嫦娥奔月

【原文】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 ——《淮南子·览冥训》 【大意】后羿求西王母给他一点长生不死的灵药,他的妻子嫦娥偷吃后飞上了月宫,后羿惆怅得若有所失,惋惜再得不到神药。为什么后羿会惆怅惋惜呢?因为他不知道不死药是怎样炼成的。 夸父逐日 【原文】和丘在其东北陬,三桑无枝在其西,夸父、耽耳在其北方。夸父弃其策,是为邓林。 ——《淮南子·地形训》 【大意】和丘在它东北角,不长树枝的三桑树在它西边,夸父山、耽耳国在它北边。夸父逐日时丢掉他的拐杖,化成的邓林便在这里。 炎黄之战 【原文】兵之所由来者远矣!黄帝尝与炎帝战矣,颛顼尝与共工争矣。故黄帝战于涿鹿之野,尧战于丹水之浦,舜伐有苗,启攻有扈。 ——《淮南子·兵略训》 【大意】战争的由来很久远了。黄帝曾经和炎帝打过仗,颛顼曾经和共工恶战争夺天下。所以黄帝在涿鹿之野打败蚩尤,尧帝在丹水之滨消灭楚伯,舜帝征伐过有苗的叛乱,夏启攻灭不服的有扈氏。 神农尝百草 【原文】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嬴蛖之肉,时多疾

四年级神话故事【三篇】

四年级神话故事【三篇】 导读:本文四年级神话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雅典娜和酒神】 在宙斯所有的子女中,智慧女神雅典娜和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榜出生最为奇特,并且包含着他们母亲的一段悲惨遭遇。 宙斯在没有娶赫拉之前,曾和智慧女神墨提斯相爱。墨提斯怀孕后,宙斯害怕她生下一个比自己更有智慧更强有力的孩子,把自己*,就像他的父亲克罗诺斯*他的祖父乌拉诺斯,他自己*父亲克罗诺斯那样。于是,他便把墨提斯活活地吞下肚子。 过了不久,他的头疼了起来,并且越来越厉害,以致忍受不住,大声呼唤他的铁匠儿子赫淮斯托斯,用大锤把他的头砸开,看看里面到底长了什么。赫淮斯托斯虽然不愿这样做,但父亲的命令不敢不从。他战战兢兢举起大锤用力向宙斯的头上砸去,随着一声巨响,宙斯的头炸开了。立即,一个头戴战盔,全身披着闪闪发光的铠甲,手执盾牌和锋利长矛的女神从脑袋里跳了出来,她就是宙斯最钟爱的女儿雅典娜。 在诸神之中,宙斯是最有威力的,墨提斯是最富有智慧的,雅典娜继承了父亲和母亲的这两个优点,使她成为威力和智慧的化身。传说希腊人的纺纱、织布、制革、造船、冶金、铸铁等各种技艺都是雅典娜传授的。她还发明了许多农业工具供希腊人使用,并教会人们如

何捉服牛羊。希腊人尊她为农业和园林的保护神,希腊的雅典城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她是雅典城的保护神。 雅典娜还被尊称为女战神,帮助过不少希腊英雄建立功勋,如帮助伊阿宋取金羊毛;帮助珀尔修斯征服女妖墨杜萨;帮助赫刺克勒斯完成苦差事;帮助俄底修斯返回家园等。但谁若冒犯了她,又会遭到她残酷无情的报复。如特洛亚城祭司位奥孔因泄露了希腊人的木马计的机密,被站在希腊人的一方的雅典娜派巨蛇将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咬死。凡间女子阿拉克涅纺织手艺超过了她,就被她变形为蜘蛛。 狄俄尼索斯是宙斯和凡间女子塞墨勒的儿子。塞墨勒是底比斯国王卡德摩斯的女儿,她举止端庄,朴素大方,行事谨慎,深得宙斯的爱慕和钟情。天后赫拉得知塞墨勒怀孕后,对夺去她丈去恩爱的情敌恨之入骨,便想出了一条毁灭塞墨勒的毒计。她变成了塞墨勒老奶妈的样子挑唆道:“你的这位情郎真的是宙斯吗?我心里总有点不踏实。会不会是冒充的呢?他要真是天神的话,应该拿出点证据来。他下次来的时候,叫他穿上天廷的全套华美服装,带上天廷的武器,这就能使我们深信不疑了。” 塞墨勒被说得动了心,决定要试探她的家人,就向宙斯提出了请他现出真身的要求。宙斯不答应,怕自己的神威会伤害了 她。可是经不住塞墨勒苦苦地请求,并说他如不现真身就说明他不是真心爱他。他只得答应了。回到天廷,宙斯拣了最轻的铠甲穿上,拿了威力最小的雷电,来到了塞墨勒的家,还未等他走近狄俄尼索斯,她那凡人的躯体就被宙斯的闪闪神光烧焦了。

美术教案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第1课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2)能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喜欢的神话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神话故事、神话认为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辨别神话故事中的善、恶、忠、奸等角色,追求真、善、美的健康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著名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和描述神话艺术形象的造型特点。 兴趣点: (1)观看神话故事的影视作品; (2)以动作模仿神话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声音或教师独白,让学生猜猜故事中是谁在说话。 2、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段,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猜测。 3、结合范例导赏,体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1)他在干什么呢?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2)他的本领可大了,把你知道的告诉周围的同学好吗? (3)你最喜欢他的哪些方面?为什么? 4、出示课题,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a.以声音猜测人物,设置悬念。b.安排动作模仿的小游戏,在课堂开始时就让学生情绪兴奋起来。c.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将他们的记忆激发出来。) 二、课堂发展。 1、探讨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现在进入第一轮挑战。同学们对这个课题有疑问吗?有没有不明白、想弄清楚的地方?(什么是神话?什么是艺术形象?……) (2)请同学们利用收集的神话资料,小组探讨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看哪个小组在第一轮挑战中捷足先登。 (3)教师给每个小组发“小锦囊”,有需要时才可以打开。 小锦囊: 神话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是古代人民在自然和社会的现实基础上幻想出来的;它是许多人的创作成果,先有口头创作,后来才出现汇集而成的文学作品。神话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传! 课题所指的艺术形象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独特的造型,就像电影、电视剧中的各种角色一样。神话故事中的日恩、鬼、神、动物等等,这些都属于神话艺术形象。(设计意图:a.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习。b.准备小锦囊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同时,又可以照顾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辅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在总结时可打开小锦囊,揭开谜底。)

中西方洪水神话的异同题库

中西方洪水神话的异同 摘要 世界上已有181个国家和民族有洪水故事发现,主要有以希腊和希伯来民族为代表的西方神话和以华夏民族的大禹治水、女娲补天为代表的东方神话显得尤为突出。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中西洪水神话,从中探寻二者之间差异面,从神话的交流和传承中窥见洪水遗民神话的世界性。中西方神话不同在于西方神话宣扬的是对天神力量的崇拜,中国神话则表现的是对人的坚强意志的肯定。 关键字洪水神话;中国;希伯来;希腊;民族

Abstract 181 countries and national flood story found in the world, including Greek and Hebrew National, representative of Western myth and China Da Yu ethnic, Nvwo replenish the skies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Oriental mythology to make comparison. By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Flood myth, from which to explore and Western Flood Myth differences in the surface, you can get a glimpse of the flood myth on survivors from the myth of communication and transmission worldwide. Obtained in Western myth is that Western mythology to promote the worship of the god force, Chinese mythology, the performance is definitely strong-willed person. Key words: flood myth; Chinese; Hebrew; Greek; national

从中西神话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西神话看中西文化差异鲁迅先生给神话的定义是:“昔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由此可见,神话皆是由人所造,不同的地域对人们的认识和感观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神话也会不同。中西方的神话无论从神的形象,价值取向还是民族精神等方面来看,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神话讲究天人合一,注重集体主义,尚“和”。而与之对应的,西方神话讲究物我二分,注重个人主义,尚“争”。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中西方的神话故事中得到充分体现。 中国神话有许许多多与历史挂钩的人物,尧舜禹皆是。尧帝崇尚节俭,他住茅屋,吃糙米,食野菜,着麻衣。舜平易近人,能以身作则,他历山耕田且与人谦让。传舜居地三年,则成村落,人们都愿意与他为邻生活。而大禹治水的故事更为人津津乐道,他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风历雨,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从这些人物形象来看,中国神话里的人都具有高尚的品德,大公无私,乐于奉献,勇于牺牲。虽每个人物故事各有不同,但形象大同小异,缺乏个性与真实性,将人神化且放在群体利益之中。这与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分不开,而后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这些人物的品德也与儒家的思想相吻合,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道德的约束与培养。 在西方神话中则是将神人化,一个神有人的优点和缺点,甚至他们的缺点比人还多。在希腊神话中,男人多是好色之徒,而女人多有妒忌之心。宙斯好色,他喜欢神殿里的倒水侍女海伦,而海伦与特洛伊的王子伊相恋。当海伦知道太阳神阿波罗和智慧女神雅典娜要毁灭特洛伊城的时候,她去报信被抓。宙斯迁怒于伊,却被伊的面貌吸引而把伊捉到宙斯神殿为他倒水。而赫拉妒忌伊的美丽,设

浅论中国远古神话的英雄主义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引言 (一):神话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英雄主义的含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英雄主义的表现 (2) (一)英雄本色和神奇本领 (2) (二)保民佑民的责任感和厚生爱民意识 (3) (三)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4) (四)代表正义战胜邪恶 (5) (五)不鄙视失败的英雄 (6)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浅论中国远古神话的英雄主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程浩 指导老师蒋晓铭 摘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导言》一书中说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一种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中国古代的远古神话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特征,展现出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英雄之歌,是神话时代的主旋律,表现激昂的英雄情怀是远古神话的主色调。远古神话的英雄主义主要表现为英雄本色和神奇本领、保民佑民的责任感和厚生爱民意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正义战胜邪恶以及不鄙视失败的英雄。中国远古神话的这种英雄主义精神是激励我们的先民走过漫长而又艰苦的远古时代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远古神话英雄主义英雄主义的表现 一:引言 在我国的先秦时期诞生了一种伟大的文学艺术形式——神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神话传说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流逝了,或者被文人给改造了,变成了其他的文学,但是我们仍然能从许多的古籍中找出一些神话故事,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它所留下的精神仍然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神话中的许多东西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一)神话的概念 什么是神话?这是一个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在我国的古代传统典籍中没有“神话”这个的字眼,是个外来词。神话的词源出自于古希腊的“mythos”,意思就是关于神袛与英雄的传说故事。 在汉字中,“神”的本意是神灵的意思,如在《广韵》中“神,灵也”。《说文》中“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同时在《易》中又有“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阴阳不测谓之神”。由此可见,“神”与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那么究竟什么是神话?神话的概念又是什么? 最早在十九世纪的西方,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人类文化的运行趋势是进化的发展的,“人类社会在其漫长的发展时期中的主要倾向就是从蒙昧状态向文明状态过渡”,“高级文化就是从人类的初级文化逐渐发展或传播起来的”。他提出了著名的“文化遗留物”的理论,将神话看做是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主要遗留物。“最早的神话是野蛮部落的艺术,较有文明的后代继承并发展了它。还有,原来的神话后来僵化成迷信,被误认作历史,形成为诗,或者被作为无用的瞎话被抛弃了。”[1]而高尔基在《苏联的文学》中说:“一般说来,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同时高尔基又明确的告诉我们:“要把费劲一切力量去为生存而斗争的两脚动物想象为离开劳动过程,离开氏族和部落的问题而抽象地思想的人,这是极端困难的”。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对神话也有着相当的深入研究,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这样说到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此,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2] 从上面三个人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神话是对原始社会部落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反

中国神话故事竞赛题及答案

中国神话故事竞赛题 1.很久很久以前的宇宙像__________,巨人________一动不动的酣睡在里面。﹙一个大大的鸡蛋,盘古﹚ 2.随着轰隆隆一声巨响,天地分开了,其中_________________徐徐的上升,变成蓝蓝的天空,________________则沉沉下降,变成了大地。﹙轻而清的阳气,重而浊的阴气﹚ 3.巨人________为了开天辟地耗尽了自己的全部体力和精力,他的头变成了____________,肚子变成了_____________,左臂变成了______________,右臂变成了______________,脚变成了_____________,让大地呈现出一片壮丽的景象。﹙盘古,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 4.女娲用______捏成“人”,人就是_______________意思。﹙泥土,能直立行走的﹚ 5.为了让人类绵延不绝的继续生存下去,女娲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这些小人分成男的和女的,让男人和女人结合起来生育儿女,让他们自己去延续后代。﹚ 6.女娲是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把天补好的。﹙五色石和自己的身体﹚ 7.坍塌了半边的天是用________________当做四根柱子撑起来的。﹙东海神龟的四只脚﹚ 8.起初雷神居住的地方叫________,雷神的喜怒无常导致雷河的_______。﹙雷泽,灾害﹚ 9._________劝雷神离开雷泽住到天上去,不给雷河两岸的人们造成灾害。﹙华胥姑娘﹚ 10.雷神答应她住到天上去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华胥姑娘答应嫁给雷神﹚ 11.雷神的儿子叫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伏羲,葫芦﹚ 12.伏羲上天所爬的那棵树叫______________,它是沟通天地的一架天梯。﹙建木﹚ 13.聪明的伏羲想出让人们填饱肚子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龙王同意他们这样做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伏羲又想出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到河里捉鱼,不许用手捉鱼,用藤条编成大网,结果抓到了更多的鱼。﹚ 14.伏羲悟出的八卦的八种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乾、坤、艮、兑、震、巽、坎、离,天、地、山、泽、雷、风、水、火﹚ 15.为了防止玉皇大帝查出八卦图,伏羲把它埋在_________,又拔了一棵柏树重新栽上,作为记号,后来伏羲封这棵柏树为______________。﹙地下,八卦柏﹚ 16.凤凰的雄鸟叫________,雌鸟叫________,它们有六像,头很像_______,颔很像_______,颈很像_________,胸很像_______,尾很像________,身很像________。﹙凤,凰,鸡,燕,蛇,鸿,鱼,龟﹚ 17.伏羲制琴用的是_______树,其中音色清浊相宜的是__________段。﹙梧桐树,中间﹚ 18.西王母住在_____________,她不仅掌管着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还有一个重要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昆仑山,极其珍贵的不死药,看守各种毒虫异兽﹚ 19.由于_________________的失职,毒虫异兽流出了昆仑山。﹙西王母最宠爱的三足鸟﹚ 20.神农是个慈爱的天神,他长着______样的头,_______样的身体,而且整个身体_____________。﹙牛,人,玲珑透明﹚ 21.神农为了减轻百姓的疾苦,决定要________________。﹙亲自尝遍百草﹚ 22.神农来到中原的金冈一带,品尝草木,发现_______味的草对咳嗽有帮助,_______味的草可以治肚子痛。﹙苦,酸﹚ 23.神农为了加快品尝草药的速度,使用了一种叫做__________的工具,他在咸阳山上曾经使用它发现了不少疗效显著的草药,如:________可以治咳嗽,_______可以治疗便秘,______可以消肿等。﹙神鞭,甘草,大黄,黄连﹚ 24.能够让神农起死回生的草叫_______________,让神农断送生命的含有剧毒的草叫__________。﹙灵芝草,断肠草﹚ 25.太阳的母亲叫__________,她和她的10个太阳儿子住在_________,所栖息的大树叫____________。﹙汤谷,羲和,扶桑﹚ 26.天帝给这10个太阳下的命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天都要有

洪水神话

洪水神话浅析 (一)·洪水起因 刘守华先生在谈到民间故事的变异性时,曾提出故事的头尾易变规律。1从洪水故事的情况看,这个规律是成立的。根据对异文内容的归纳,我们数据库中洪水起因主要有下列变化:A0、无洪水起因,A1、原始之水,A2、天灾[21、暴雨22、地下水23、地震、天崩地裂24、大火25、海啸26、河水29其他天灾],A3、天神相争,A4、人神不和[41、不敬神(不祭祀、不交税、破禁) 45、不好客46、吃鱼47、人类恶行(强暴、淫荡等)48、雷神报复49、其他],A5、过失降洪,A6、动植物致洪(61、树62、鱼63、螃蟹64、青蛙69、其他),A9、其他起因。 1·雷公报复 高国藩曾系统考察汉籍中雷公形象的演变:先秦时为龙身而人首,主要见《山海经》;汉代成为力士打鼓的形象;从晋代起,民间将雷神猴化,但其形象对后世影响不大;唐代则猪化;在近代才鸡化。2王三庆将雷的形象归纳为6种:鸟形、龙形、猴头形、猪首形、雷鬼形、人形。3这些形象各有其根源,流行于不同时代与地区。不同民族中的雷公,各有其渊源。王孝廉指出:“雷神在神话中是主雷雨的水神,在神话常是具有善恶两面至上神的性格,如此在中国汉族神话中的雷神多半是善神,而在少数民族的神话中出现的雷神,通常是破坏天地原有秩序的恶神。”4 汉族有发达的文献系统和浩繁的文献史料,但就洪水再殖型故事而言,古籍中却不见雷公报复母题,这表明雷公报复母题的发源地不是汉族。而就笔者所知,少数民族地区盛行雷神崇拜之地,一个是海南岛,一个是黔东南的雷公山。雷公报复母题可能发源于黔、湘、桂边区,以雷公山为中心向四周幅射,在不同民族和地区发生细节上的变异,形成不同变体,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将洪水的起因归结为人与雷公的矛盾冲突。 2·动物致洪 在中国洪水再殖型故事的洪水起因母题中,由某种动物引发大洪水也比较引人注目。 如:说一个女孩嫁了龙太子。后来回娘家探亲,把她背上的孩子放在木盆 1 2 。 3 4

古代传说中的艺术形象教案

《古代传说中的艺术形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2)能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喜欢的神话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古代传说、神话认为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辨别古代传说中的善、恶、忠、奸等角色,追求真、善、美的健康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着名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2)分析和描述神话艺术形象的造型特点。兴趣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声音或教师独白,让学生猜猜故事中是谁在说话。 2、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段,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猜测。 3、结合范例导赏,体验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形象。 (1)他在干什么呢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2)他的本领可大了,把你知道的告诉周围的同学好吗 (3)你最喜欢他的哪些方面为什么 4、出示课题,古代传说中的艺术形象。(设计意图:a.以声音猜测人物,设置悬念。b.安排动作模仿的小游戏,在课堂开始时就让学生情绪兴奋起来。c.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将他们的记忆激发出来。) 二、课堂发展。 1、探讨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现在进入第一轮挑战。同学们对这个课题有疑问吗有没有不明白、想弄清楚的地方(什么是神话什么是艺术形象) (2)请同学们利用收集的神话资料,小组探讨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看哪个小组在第一轮挑战中捷足先登。 (3)教师给每个小组发“小锦囊”,有需要时才可以打开。小锦囊:神话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是古代人民在自然和社会的现实基础上幻想出来的; 它是许多人的创作成果,先有口头创作,后来才出现汇集而成的文学作品。神话是人类

flood 洪水神话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Flood Myth between west and east Guchuan Chang (Jetty) Group 8 Matt Hildebrand April 1, 2015

Abstract Almost every culture have myth story about flood. However, part content of those are similar, partially are different. They are same in they all escape to high place and human reproduction after the flood. The differences are about the cause of the great flood and another one is what god played in the flood.

Currently,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an assumption that there was a universal flood sweep the globe in ancient time.I t’s a very strange and mysteriousphenomenon that every culture had at least one flood myth. Looking at all of the flood mythsover the world, they can be divided in two large divisions: the flood myths of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flood myths of eastern cultures. Agai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reas, western flood mythscan be divided into many different specific stories: Babylonian, Biblical, Sumerian, Mesopotamian and on and on. Also, eastern flood myth can be divided in Indian flood myth and the flood myth in China. There are many interesting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the flood myth between western and the other countries. There are different in so far as the cause of the great flood and what role god play in the flood, they are the same in they all escape to high place and human’s repro duction after the flood. The reason of the great flood coming is different between western cultures and eastern cultures.In western culture, the flood coming allbecausehuman do a lot of bad things, thenflood coming because of god’s angry. The best known stories in the west is the story of the Noah’s Ark in the Bible, but it is looks like a copy of the flood stories of Mesopotamia recorded in the Epic of Gilgamesh. In these two stories, human evil leads god to want to give a punishment to humankind, then god determines to use the flood to wipe out humanity. According to Habel (1971), in his book Literary criticism of the old testament, “ In verses 5-8 the problem which god faces is the evil of man.This evil exists because of the“evil” in the “heart” of man”(p.13).In other words, in the western flood myth, flood coming is because the evil of the human, and god feel very angry that human don not have morality,their moral bottom line lower much than people in nowadays.Thus human crime is the only reason to cause the great flooding coming in western culture.

浅谈《山海经》中的洪水神话故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c15120519.html, 浅谈《山海经》中的洪水神话故事 作者:颜佳李菲侯斯烜 来源:《山东青年》2014年第05期 摘要: 《山海经》是中国上古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保存了大量原始神话,而其中的洪水神话流传已久,在当今社会闪烁着它独特的魅力。这些洪水神话大致分为共工的洪水成因神话、相柳发洪水、鲧禹治水、应龙相助发洪水四种类型。通过对洪水神话故事的分析,再把考古资料、其他文献资料及地理知识加以佐证,我们可以发现某些洪水神话是真实存在的。并且,这些洪水神话在当代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精神、科学、民俗等价值。 关键词:《山海经》;洪水神话;当代价值 一、《山海经》中的洪水神话 《山海经》中的洪水神话具有浓厚的奇异性、幻想性,但从另一方面看,它们也是历史的影子。我们将神话看作是古代人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带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自我诠释,是对神秘自然现象的主观解释和自由想象。我们把《山海经》中的洪水神话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关于共工的洪水成因神话。《山海经·大荒北经》:“共工之臣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没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 [1]p489鳐从外貌看是一个凶猛的怪兽形象怪物,它有着强大的本领,使得百姓不能正常生活。而在《山海经·海外北经》中也有记载“共工之臣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 [4]p279我们大胆假设相柳就是相繇,当时爆发大洪水是由于巨大的九头怪相柳凭借自己的本事四处作恶,被禹杀死,而带来的洪水灾害。而相柳是共工的臣子。《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 [4]p295共工居住的地方连涉猎者都不敢往前,可见在先民眼里,共工也是凶恶的。以上论述都说明了共工与洪水有莫大的关系。 (二)治水神话故事。《山海经·海内经》是这样记载的:“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岛。” [4]p536大禹除了继承了其父的遗志,成功治理了洪水。还杀死了作恶多端的相柳使地可以播种谷物。如《山海经·大荒南经》记:“大荒之中,有山名巧涂之山,青水穷焉。有云雨之山,禹攻云雨”。 [4]p432-433《大荒北经》“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是以为台。” [4]p489除鲧禹 治水外,还有治水英雄河伯,《山海经·海内北经》:“ 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 [4]p349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河伯原名冯夷,也作“冰夷”。在先秦古籍《尸子》中有一个河伯帮大禹治水的故事,“禹理水,观于河,见白面长人鱼身出,约‘吾河精也’。授于河图,而还于渊中。” [2]河伯献河图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间接来说,河伯也是功不可没。

完整版中国神话故事检测题答案

中国神话故事检测题答案 1、在黑暗的“鸡蛋壳”里,孕育着一个伟大的生命,他是(B )。 A、女娲 B、盘古 C、吴刚 D、共工 、盘古的骨头变成了(2 C )。兽 A、雷霆闪电 B、鸟虫鱼 C、矿产宝藏 D、风云土壤 3、( A )创造了人类,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 A、女娲 B、盘古 C、王母娘娘 D、子白娘 4、被后人称为“水师”即水利之神的是( B ) A 、女娲 B、共工 C、颛顼 D、伏羲 5、女娲为了补天炼制了( B )块五色石。36503 、36500 B、36501 C、、D36502 A 6、天地分开之后,地是由( D )负责治理的。 B、共工 D、颛顼、高比 C A、雷公 7、夸父是通过( A )追逐太阳的。 B、骑马 C、骑驴 D、飞行 A、奔跑 8、夸父在追太阳途中休息时,将三座小山摆成( A )字形。 、林 C、吕、朋 D A、品 B 9、夸父死后扔下的拐杖,变成了一片枝繁叶茂的( B )林。 C、松树 D、苹果树 B A、枫树、桃树 10、( C)发明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耕种方法。 C、弃 D、后羿、高比 A、刑天 B 11、看到大地丰收的情景,上天又降下了神奇的种子——( C )。、粟 D、黑黍 A、小米 B C、小麦 12、盘瓠是帝喾身边的一只(A ) D 、虫子 B、老虎 C、豹 A、狗 B ),后来被黄帝活捉了。13、炎帝手下的一员猛将叫( D、刑天 C 、帝喾、蚩尤 A、共工 B )来帮助黄帝。14、在黄帝打不过蚩尤时,是( A 、女娲D 、嫫母C 女仙七、B 、九天玄女A B)钻木取火,给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 15、( 农氏、仓颉A、黄帝 B、燧人氏 C D、神 D )是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16、( 农氏 A、黄帝 B、燧人氏 C、仓颉 D、神) A 17、瞽叟(gǚsǒu)是什么意思?( D、疯老头儿CA、瞎老头儿 B、腐老头儿、病老头儿 ) 18、舜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C 、凶残之人、德行出众之人A、贪心之人 B、心胸狭窄之人 C D、 C 彻底治理好了洪水,19、( B )让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A、鲧 B、大禹 D、舜尧 神、 A、黄帝 B、燧人氏 C、仓颉 DC 20、中国汉字的创造者是()。农氏、 B、燧人氏 C、仓颉 D仪狄,、 21( A )造出了酒被后人称为酒神。 A、神农氏、神农、杜康 B、燧人氏 C D。22、被称为酿酒始祖的是(C ) A、仪狄

浅析中希神话的异同 [1500字]

浅析中希神话的异同 摘要: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作为一种时代的产物,都积淀着各自民族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理念,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民族气质,对两国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由于中希两国地域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及民族个性等各方面的不同,缔造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不同文化特征。 关键词:神话;中国;希腊;比较 神话,是一个民族长期的文化积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人类对当时尚无法论证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想象和解释。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在告别蛮荒时代,步入文明之际时,都创造了自己的神话,这些神话都具有明显的地域风情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下面就以中国神话和古希腊神话的异同作一探究。 一、共同之处 原始时代,各民族的生产方式异常落后,生存环境恶劣,为了维持和延续生命,各民族都渴望能够解释自然现象;它们在同自然的斗争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幻想,于是神话应运而生。由于所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似,所以两国的神话题材中有许多相似之处。 1.都对世界和人类起源进行猜测 中国上古神话中,相传,当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酣睡了约一万八千年后醒来,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把天地开辟,于是世界由此而生。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看到世界如此美好可是却很寂寞孤独,于是,她用泥土和水,捏成人形,唤作“人类”。在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该亚生于混沌,天神与该亚结合生出十二个巨神、三个独眼巨怪和三个百手巨怪,这六怪就是世界上各种怪物的始祖。该亚教唆其子克洛诺斯阉割了第一代神界主宰乌拉诺斯,从他的血液中生出两个巨人:复仇女神和爱神。克洛诺斯与自己的妹妹结合生出海神、冥王、天神、天后、灶神和家室女神以及

2019-2020年岭南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教案

2019-2020年岭南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神 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2)能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喜欢的神话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神话故事、神话认为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辨别神话故事中的善、恶、忠、奸等角色,追求真、善、美的健康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著名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和描述神话艺术形象的造型特点。 兴趣点: (1)观看神话故事的影视作品; (2)以动作模仿神话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声音或教师独白,让学生猜猜故事中是谁在说话。 2、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段,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猜测。 3、结合范例导赏,体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1)他在干什么呢?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2)他的本领可大了,把你知道的告诉周围的同学好吗? (3)你最喜欢他的哪些方面?为什么? 4、出示课题,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a.以声音猜测人物,设置悬念。b.安排动作模仿的小游戏,在课堂开始时就让学生情绪兴奋起来。c.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将他们的记忆激发出来。) 二、课堂发展。 1、探讨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现在进入第一轮挑战。同学们对这个课题有疑问吗?有没有不明白、想弄清楚的地方?(什么是神话?什么是艺术形象?……) (2)请同学们利用收集的神话资料,小组探讨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看哪个小组在第一轮挑战中捷足先登。 (3)教师给每个小组发“小锦囊”,有需要时才可以打开。 小锦囊: 神话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是古代人民在自然和社会的现实基础上幻想出来的;它是许多人的创作成果,先有口头创作,后来才出现汇集而成的文学作品。神话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传! 课题所指的艺术形象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独特的造型,就像电影、电视剧中的各种角色一样。神话故事中的日恩、鬼、神、动物等等,这些都属于神话艺术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