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附件一: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

为持续识别并评价成品油销售、储存等活动、产品、服务中的危害因素,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和所属分公司及库站危害因素辨识、

风险评价及削减、控制措施的管理。

3.职责

3.1质量安全环保处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程序;负责公司各处室、各分公司、油库、加油站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监督和指导工作。

3.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公司调运处、加油站管理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等处室负责所管辖业务领域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开展工作。

3.3分公司各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3.4油库、加油站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执行单位,负责按照

评价标准和要求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落实各项风险控制措施。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危害、环境因素辨识的范围

4.1.1危害、环境因素辨识的范围必须覆盖公司及各分公司和库站所有经营活动

的全过程,包括:

a)油品储运过程;

b)油品销售过程;

c)检修维护过程;

d)油品化验分析过程;

e)油品接卸操作过程;

f)办公活动过程;

g)车辆营运过程;

h)材料采购、油品调运、建设项目与施工作业、废品处置等相关方有关的活动或服务。

4.1.2危害、环境因素和影响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各个时期、不同状态的产品、活动、服务、设施的全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a)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

d)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和影响;

e)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

4.2危害因素与环境因素辨识应考虑的方面:

4.2.1辨识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危害因素应考虑: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生理和心理性危害因素、行为性危害因素和其它方面的危害因素等。结合销售公司经营活动的特点,危害因素从以下几个 (但不限于) 方面进行识别:

a)火灾爆炸:用火、用电、油罐区施工、工艺操作、锅炉、加热炉、压力容器、易燃易爆物资贮存等;

b)中毒和窒息:油气泄漏、储油罐顶、进入有限空间、有毒有害化学品、地沟、污水池、污油池等;

c)触电:电气设施、临时用电、雷电等;

d)油气泄漏:工艺装置、输油管道等;

e)机械伤害:输油泵、砂轮机、台钻等各类运转机械等;

f)高处坠落:储罐、装卸油栈桥等;

g)灼烫:锅炉、加热炉、焊接等;

h)物体打击:设施维护等;

i)起重伤害:吊装设备等;

j)坍塌:垂直运输(行吊)等;

k)车辆伤害:交通事故等。

4.2.2辨识环境方面的危害因素(即:环境因素)应考虑:环境因素的识别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还应考虑以下方面对环境的影响:

a)向大气的排放;

b )向水体的排放;

c)向土地的排放;

d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e)能源使用;

f)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g )废物和副产品;

h )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4.3 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及步骤:

4.3.1危害因素中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识别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

4.3.2危害因素中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可根据公司实际和员工办公活动环境采用过程分析法、现场观察法、调查表法和专家咨询等方法。

4.3.3危害因素辨识步骤:

a)分公司负责组织其各部门业务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并汇总《危害因素清单》上报给质量安全环保处。

b)各职能处室对其直属各地市分公司部门的危害因素识别进行核准。

c)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汇总各职能处室、各分公司上报的《危害因素清单》,形成本公司的《重大危害因素清单》,由主管领导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

d)各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针对各部门、加油站上报的危害因素,如有疑问,组织有关人员对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以进一步明确有关事项。

4.4风险评价

4.4.1危害因素风险评价的方法:

a)对于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危害因素,各单位采用直观判断法和“LEC”

法进行风险评价。“LEC”法具体见附录 A

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判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

——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曾经发生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b)对于环境方面的危害因素,各单位使用“直接判断法” 和“多因子评分法”进行评价。多因子评分法见附录 B

有下列情况可直接判定为重大环境因素:

——违反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三废”排放以及噪声造成较大环境影响;

——浪费资源、能源,影响企业形象,受相关方关注;

——紧急状态下发生容易造成严重后果的环境因素。

4.4.2风险评价的步骤:

4.4.2.1 各分公司在危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组织各单位进行风险评价,并确定各

危害因素的风险等级,填写《危害因素清单》,经过风险评价后,风险

评价小组进行汇总,建立本公司《重大危害因素清单》,将《重大危害因素清单》报湖南销售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

4.4.2.2公司风险评价小组汇总和审核各分公司上报的《重大危害因素清单》,建立公司《重大危害因素清单》,上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5风险消减、控制措施:

风险削减、控制措施应考虑风险不同等级按照从高到低的优先顺序,采取相应的风险消减、控制措施,并制订风险控制计划。

a)消除风险来源。

b)采用设备改造、工艺更改或工程项目降低风险。

c)制订并执行相应作业指导书、安全操作规程。

d)减少员工工作的暴露时间。

e)配备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和防护措施。

f)加强员工的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4.6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更新

4.6.1 公司及所属各分公司每年对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和评审。

4.6.2当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需随时更新:

a) 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应对法律法规的相应变化部分所涉及的相应生产过程等进行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b)当相关方提出合理要求或报怨时,应及时对其反映的情况进行危

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c)发现重大危害因素有遗漏时,由责任单位对其进行风险评价;

d)设备或工艺发生重大变更时,变更单位应及时对变更涉及到的生

产、经营活动进行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e)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或设施出现新的隐患或缺陷时,应及时

进行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f)在进行检维修等临时性施工作业前,应及时进行危害、环境因素

辨识和风险评价。

4.6.3建设项目危害因素的辨识与评价新、改、扩、迁建设项目应在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

预评价,评价应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或机构进行,严格执行“三同时”管理。

5. 相关文件和记录

危害因素清单

重大危害因素清单

附录 A 作业风险评价法(LEC 法)

作业危险性是三个因素的乘积,这三个因素为:

(a)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 表示。

(b)人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用符号 E 表示。

(c)发生事故后可能产生的结果,用符号 C 表示。某项作业的某一项风险可表示为:作业风险=L ×E×C L、E、C 的权重分值a)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发生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可用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即绝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为0 ,而必定要发生的事件

为 1 。然而,在考虑安全系统时,绝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制

定L 值时,人为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 的事件分数定为0.1,

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值定为10 ,这二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中间值。具体

见下表:

b )人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E)

人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长,频率越大,则风险可能越大。规定连续出

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 分,而每年仅出现一次为 1 ,不可能出现在危险环境

中的情况为0.5 。具体见下表

c)后果严重度(C)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的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以是极小

的轻伤直到很多人死亡的结果。由于范围很广,所以规定分数值范

围为1-100 。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规定分数值为 1 ,把造成很多人

死亡的情况分数值定为100 ,其它情况的数值均在1-100 之间。

d )风险等级

三种情况各选一值相乘即L×E×C就得出某项风险的等级。根据

经验,在20 以下被认为是轻微危险,可忽略;分数为20-69 ,为一般风险,需要一定关注;分数为70-159 ,有一定风险,要引起重视;分数为160-320 ,高度风险,必须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320 分以上,非常高风险,需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具体见下表:

判定标准

a)经过评价凡是LEC在 B 级以上的,可直接确定为重大危害因素;

b)经过评价凡是LEC在C 级的,需要风险评价小组进行讨论和评审以确定是否确定为重大危害因素。附录 B 多因子评分法判断环境因素以法律法规为基本依据,从环境因素的影响范围(A)、影响程度(B)、发生频率(C)、社区关注程度(D)和可改进程度(E)等方面进行评价。当上述五项之和(M)大于15即M=A+ B+ C+ D+ E>15 时为重要环境因素。

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时应考虑下列情况:

1 )影响范围

1)超出社区A=6

2 )社区内A=4

3)场界内A=1

2)影响程度

1)较严重B=6

2)一般B=4

3)较轻B=1

3)发生频率

1)持续发生C=6

2)间歇发生C=4

3)偶然发生C=1

4)社区关注程

1)强D=6

2)一般D=4

3)弱D=1

5)可改进程度

(1)加强管理可明显见效E=6

(2)改进工艺可明显见效E=4

(3)较难改进E=1

将上述 5 项之和M 大于15 分(不含15 分)的环境因素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危害因素清单(健康安全)

单批准人: 评价人: 审核人: 日期:

重大危害因素清单

制表人:审核

人:

批准

人:

危害因素清单(环境)单位:

评价人:审核

人:

批准

人:

期: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危害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精髓所在, 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有效的风险辩识评价与控制,可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和生产作业的全过程控制。公司正是对各 种作业和生产过程进行初始评价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安全卫生 管理体系策划,形成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作业文件,对各种预 知的风险因素做到事前控制,以实现预防为主的目的,并对各种潜 在的事故制定应急程序,力图使损失最小化。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实施全过程控制,即把职业安全卫 生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职业安 全卫生问题。从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入手,根据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在研究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对职业安全 卫生的影响时,通常把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 危险因素是和组织的管理有关,这可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加强内部 审核、管理评审和人的行为评价来解决;另一类就是针对原材料、 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产品,研究整个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从 管理上和工程技术上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为了有效地 控制整个生产活动过程的危险因素,必须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及全员参与,才能确保 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水平得到改善。由此可见,危害辨识、风险评 价及控制是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主线条,只有正

确的辨识危害和进行评价,有效的控制各类风险,体系的建立才有 意义。 1.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基本概念 1.1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危害分为两类。第一类危害:根据能量意 外释放理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 物质称作第一类危害。常见的如: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等。第二类危害: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 危害。它通常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 1.2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危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或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危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 为确保达到有效识别和评价危险因素,确定重大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 3定义 3.1危险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场所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2危险识别 认识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3.3风险 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3.4风险评价 评价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允许的全过程。 4角色和责任 4.1管理者代表 4.1.1负责危险识别、评价全过程的审查和批准。 4.1.2负责向最高管理者及公司管理层报告危险识别、评价结果。 4.2生产技术部 4.2.1对工艺、设备的安全性负责。 4.2.2在危险识别评价工作中负责生产工艺过程的技术指导。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s://www.360docs.net/doc/9c15155388.html,好好学习社区

4.3 EHS部 4.3.1具体负责危险识别、评价的策划、实施、检查和纠正的监督工作,并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者代表负责。 4.3.2负责危险识别评价程序的编写及运行结果的汇总并向管理者代表提交结论报告。 4.3.3负责各部门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 4.4 综合部 4.4.1负责提供公司设备、设施台帐及分布情况。 4.4.2组织对新购设备、设施进行EHS的后评估,确保各种相关资料完整有效。 4.5公司各部门 4.5.1负责本部门危险识别工作。 4.5.2对新购设备和设施提出EHS要求,并参与EHS的后评估。 5工作程序 5.1危险识别评价方法 5.1.1危险识别评价应以本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所有的活动、人员和设备设施为对象,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和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所涉及的危险性。 5.1.2各部门在进行危险识别评价时,应依据危险识别评价方法说明中危险识别评价的基本原理及推荐的方法进行。 5.1.3危险识别评价应由员工广泛参与、自下而上进行。各部门编制本部门的《危险识别清单》交EHS部确认、汇总。 5.2重大危险因素确定 5.2.1重大危险因素确定由EHS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确定后的重大危险因素清单送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s://www.360docs.net/doc/9c15155388.html,好好学习社区

八大作业危害识别

化工动火作业安全对策措施 1、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焊、切割等动火作业所需工器具的安全可靠性,不得带病使用。 2、需动火作业的设备、容器、管道等应与正在生产的系统采取可靠的隔绝措施,如加上盲板或断开等,并清洗臵换合格,符合动火作业的安全要求。 3、动火作业现场周围的易燃易爆物质应清理干净。动火作业的物件上若沾染有易燃易爆物质,在动火前应将其清除干净,清除时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铜玻合金或不锈钢制作的工器具,严禁用铁器工具敲打,以免产生火花。 4、使用气焊切割动火作业时,溶解乙炔气瓶、氧气钢瓶不得靠近热源,不得放在烈日下曝晒,并禁止放在高压电源线及生产管线的正下方。两瓶之间应保持不小于5m的安全距离,与动火作业点明火处均应保持10m 以上的距离。 5、如需要进入设备容器内或需要在高处进行动火作业,除按规定办理动火证外,还必须按规定同时办理进塔入罐安全许可证或高处作业安全许可证。 6、加强特殊作业环境下动火作业的监控。如高处动火作业应清除地面上的易燃易爆物质,并采取围档及接火盘防止火花飞溅和火花溅落的安全技术措施,同时在动火地点地面上应设臵专职的看火人员。如遇有五级(含五级)以上大风天气时,应停止室外高处动火作业。露天作业遇下雨天气时,应停止焊接、切割作业,夜间动火作业的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设备容器内动火作业时所使用的照明电源,除采用安全电压外,其灯具还须符合防爆安全要求。 7、保持动火作业现场的空气流通。如在设备容器内进行动火作业时,应将设备容器上的人孔、法兰孔等打开。进行自然通风,或采取机械通风等办法。 8、动火作业现场应备有足够数量、且适宜有效的消防器材,保持现场通道畅通和消防道路畅通。设臵必要的看火人员,看火人员在动火作业过程中不得随意离开现场,当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停止作业,并联系有关人员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9、动火作业部位须在动火作业前进行采样及安全分折合格。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通用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60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 识(通用版) 对于危险源的认识,一直以来大家都是一些模糊的概念,各企业为了通过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都在咨询管理公司的指导下整理了公司各部门的危险源,并形成了危险源辨识清单,但是大多数的结果都有是,将危险源辨识清单摆放在资料柜中储存,每年再拿出来更新几条,以满足体系运行的要求。这其实是一个本末倒置的作法,完全将危险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东西给忽略掉了,本着让大家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管理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以下就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过程进行一些基础的说明,希望给大家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先,危险源及风险评价的定义是什么?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另外一种定义是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GB/T28001-2001)术语和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对危险源的定义中没有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关于重大危险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起草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中有明确的定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我们公司不存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工业城天然气站属于标准所称的重大危险源) 风险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八大作业危害识别教学提纲

八大作业危害识别

化工动火作业安全对策措施 1、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焊、切割等动火作业所需工器具的安全可靠性,不得带病使用。 2、需动火作业的设备、容器、管道等应与正在生产的系统采取可靠的隔绝措施,如加上盲板或断开等,并清洗置换合格,符合动火作业的安全要求。 3、动火作业现场周围的易燃易爆物质应清理干净。动火作业的物件上若沾染有易燃易爆物质,在动火前应将其清除干净,清除时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铜玻合金或不锈钢制作的工器具,严禁用铁器工具敲打,以免产生火花。 4、使用气焊切割动火作业时,溶解乙炔气瓶、氧气钢瓶不得靠近热源,不得放在烈日下曝晒,并禁止放在高压电源线及生产管线的正下方。两瓶之间应保持不小于5m的安全距离,与动火作业点明火处均应保持10m以上的距离。 5、如需要进入设备容器内或需要在高处进行动火作业,除按规定办理动火证外,还必须按规定同时办理进塔入罐安全许可证或高处作业安全许可证。 6、加强特殊作业环境下动火作业的监控。如高处动火作业应清除地面上的易燃易爆物质,并采取围档及接火盘防止火花飞溅和火花溅落的安全技术措施,同时在动火地点地面上应设置专职的看火人员。如遇有五级(含五级)以上大风天气时,应停止室外高处动火作业。露天作业遇下雨天气时,应停止焊接、切割作业,夜间动火作业的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设备容器内动火作业时所使用的照明电源,除采用安全电压外,其灯具还须符合防爆安全要求。 7、保持动火作业现场的空气流通。如在设备容器内进行动火作业时,应将设备容器上的人孔、法兰孔等打开。进行自然通风,或采取机械通风等办法。 8、动火作业现场应备有足够数量、且适宜有效的消防器材,保持现场通道畅通和消防道路畅通。设置必要的看火人员,看火人员在动火作业过程中不得随意离开现场,当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停止作业,并联系有关人员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9、动火作业部位须在动火作业前进行采样及安全分折合格。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doc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危险物品、工业噪声与振动、温度与湿度和辐射等。1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生产中的原料、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贮运中的物质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别具有相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物质固有的危险特性是进行危险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 危险物品的识别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例如甲醇的危险有害识别见表2-3: 表2-3 甲醇危险有害识别 标识 中文名:甲醇、木酒精 英文名:Methyl alcohol; Methanol 分子式:CH3OH 分子量:32.04 UN编号:1230 危规号:32058 RTECS号:PC1400000 CAS号:67-56-1 理化性质

性状:无色澄清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97.8 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种有机溶剂 沸点(℃):64.8 相对密度(水=1):0.79 饱和蒸气压(KPa):13.33(21.2℃) 相对密度(空气=1):1.11 临界温度(℃):240 燃烧热(kJ/mol):727.0 临界压力(MPa):7.95 最小引燃能量(mJ):0.215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CO、CO2 闪点(℃):11 聚合危害:不聚合 爆炸极限(V%):5.5~44.0 稳定性;稳定 自燃温度(℃):385 禁忌物: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附件4 档案编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年度) 用人单位: 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目录 1.生产工艺流程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 3.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表4-1)(附:化学品安全中文说明书、标签、标识及产品检验报告等)4.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表4-2) 5.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表4-3) 6.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 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合同书 8.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9.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表4-1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化学品)一览表 设备、材料、化学品名称可能产生的职 业病危害因素 名称使用车间和岗 位 生产、供货单 位 设备 材料 化学品 编制:审核(签字):编制日期:年月日说明:化学品毒性资料及预防策略附后

表4-2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 序号岗位职业病危 害因素名 称 危害 来源 接触方式 (定点/巡 检) 接触职业病危 害工程防 护设施 个体防 护用品 总人 数 女工 数 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

表4-3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 车间职业病危害 因素名称 监测周 期 监测 点数 监测结果 范围 合格 率 (%) 职业接 触限值 监测人 员 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____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我单位委托____机构(已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名称),于__年_月_日对我单位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现将结果上报(见检测评价报告书)。 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岗位,我单位已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应详细列举具体措施),治理后的效果我单位将委托____机构重新检测评价后上报。 附件:检测评价报告书 单位(盖章) 年月日

2021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2021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 程序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06

2021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1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的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作业活动、设备风险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程序,但鼓励根据本程序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程序。 GB/T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 3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给出以下术语的定义。 3.1危险源(危害)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2根源危险源 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3.3状态危险源 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4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运行的环境,如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等造成人的失误、物的故障,进而造成能量意外释放。 3.5危害辨识 识别危险源(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 1.目的 1.1为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参考,系统地识别作业过程潜在的风险和指导作业风险的有效控制。 1.2规定了作业活动过程的危害识别及其危害导致的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作业过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评估工作。 2.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五条 3.定义 3.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3.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3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4.要求与方法 4.1区域内部风险评估 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对作业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评估结果应填写《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填报表》,该报表有关项目填写要求如下:4.1.1工种:是生产活动中专业作业活动的分类。 4.1.2作业任务:指各专业涉及的工作任务类别。 4.1.3作业步骤:即作业过程按照执行功能进行分解、归类的若干个功能阶段。在分解作业步骤时避免划分过细,以免增加分析的工作量,一般按照完成一个功能单元进行划分。 4.1.4危害名称: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和企业形象的危害的具体称谓。危害一般填写格式为“副词+名词或动名词”,如:“压力不足的车胎”、“有尖角的设备”等。 4.1.5危害类别:分为9大类,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 4.1.6危害及有关信息描述:对辨识出的危害,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普查,确定其存在的数量、位置、时间以及相关的化学或物理特性,即说明在执行同类作业任务时,该危害存在于哪些地方?有多少?什么时间会涉及到?该危害的可能重量、强度、长度等如何?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 制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658-64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目的 辨识并评价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害因素,并在体系运行中及时更新,为制定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目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危险因素识别、更新与评价的全过程。 3 相关文件及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第70号令) 《危险化学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变更管理制度》(文件编号:QG/****10.10-2010)《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 4 职责 4.1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险源清单,组织落实重大风险的整改工作。 4.2主管副总:负责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4.3其他各副总:确保各主管部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各主管部门编制危害识别评价记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4安环质监部:负责制、修订《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负责组织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5生产部:负责开展装置工艺过程及生产操作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设备及设备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一、辨识更新评价步骤 (1)作业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 ①识别确定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形成作业活动清单; ②对各项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及风险进行辨识; ③对与各项危害因素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价; ④判定危害因素及风险级别,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危害因素及风险; ⑤针对评价中需要控制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⑥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更新。 (2)作业区(大队)主要领导审批作业区级一般危害因素(见附表4)和重大危害因素台帐(见附表5),并将重大危害因素台帐报厂安全环保科; 二、危害因素的辨识及风险评价 1、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为“工艺危害分析(PHA)”工艺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包括后果分析和工艺危害评价,以预防工艺危害事故的发生。工艺危害分析是装置生命周期内各个时期和阶段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的有效工具。 (1)工艺危害分析的时机 生产装置在下列阶段可以进行PHA:新改扩建项目、在役生产装置

推荐使用的分析方法:故障假设/检查表法(What If/Checklist)、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 (3)工艺危害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 HAZOP:应用于新改扩建项目投用前、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What If/Checklist:应用于低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停用封存、拆除报废阶段、工艺变更过程。 FMEA:应用于分析在役装置的关键组件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也可以辨识共因失效和单一组件失效导致的危害事件、事故。 FTA:应用于由HAZOP和What If/Checklist识别出来的特定事件的分析。 (4)工艺危害分析的频次 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每三年一次,其他生产装置每五年一次。(5)工艺危害分析的实施 公司将首先采用HAZOP方法陆续对公司的所有生产装置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具体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2、作业活动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作业活动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作业危害分析(JHA)”作业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作业活动过程中的危害,以预防作业活动中事故的发生。

作业环境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及辨识 一、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及意义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是;从安全管理的角度讲是为了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充分地识别,并对这些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消除和减少事故的目的。从安全评价的角度讲,是安全评价所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内容。 做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能够为安全生产提供隐患的检查手段;能够充分认识到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为减少事故、降低事故损害的后果打基础。 二、重要概念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给出,即: R=f(F,C)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死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事故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一旦有某个触发条件触发,就可发生事故。 三、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一)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臵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 (7)动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明火危害。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

特殊作业安全规范(八大危险作业)

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八大危险作业) 课程简介: 特殊作业安全规范是对生产企业在设备设施检、维修过程中涉及的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装作业、临时用电、动土作业、断路作业等八项特殊作业的总称。它虽然以《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为制定依据,但其内容适用于所有企业和行业的安全管理。 本课程通过案例警示、事故分析等方式,重点对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的安全操作要领、特殊作业审批流程等内容进行深入浅出地详细解读,旨在提升参培人员对特殊作业的规范管理水平。 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隐患排查专题培训,进一步解读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要求、现场隐患排查治理要点、安全生产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通过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本次培训,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对深入开展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对减少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课程大纲: 第零章:课程简介 ——前言 ——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案例 第一章:动火作业 第一节:动火计划的制定和批准 ——动火作业名词解释 ——动火作业相关程序 ——动火作业安全职责 ——工业动火安全管理标准 ——工业动火安全管理原则 ——工业动火等级划分

——动火计划的制定和批准 ——审批程序及权限 ——工业动火机具安全管理要求 ——动火作业隔离要求 ——动火作业气体测试要求 ——受限空间动火作业要求 ——高处动火作业要求 ——动火作业要求 ——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 第二节:动火作业安全职责 ——设备及人员的要求和检查 ——电焊机要求 ——氧气瓶使用方法 ——乙炔瓶使用方法 第三节:现场标准化管理 ——隔离管理 ——应急管理 第四节:动火作业和工具离场 ——动火作业和工具离场 第二章:受限空间作业 第一节:背景案例介绍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 第二节:相关情况介绍 ——什么是有限空间? ——常见的有限空间有哪些? ——工贸企业的有限空间有哪些?——有限空间有哪些危害? ——典型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职责 第三节:有限空间管理 ——企业应该怎么做? ——制度管理 ——作业管理 ——审批与检查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程序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所属范围的经营活动、服务,以及设备设施、相关方的服务和设备等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估的过程,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实现持续改进公司HSE绩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从事的化工石油、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公路工程、电力工程等的监理及经营管理活动。 3职责 综合部:本程序的管理部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修订及解释。负责组织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制订公司的重大危害因素清单,监督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总监:负责组织监理活动前因地制宜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实施组织本项目部监理过程中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所有员工:提供基础信息,参与本岗位危害和影响的确定,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4工作程序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流程,参照附录1)。 风险评价的组织 1)开展项目监理活动前,由总监负责组织,因地制宜的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2)对于重大的工程,应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公司有关部门、总监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 价工作。 3)风险评价的组织者应任命HSE监理工程师为评价组组长,并授权负责风险评价的全 过程; 评价小组成员应具备必要的HSE专业技术知识,具备与风险评价相关的技巧和能力;评价时尽可能使操作人员参与,提出建议。 选择和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 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所监理项目的经营活动、施工作业过程,包括设计、改扩建施工、安装、设备、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及项目监理部的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在确定评估范围后,评估人员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估对象: 1)按作业流程的各阶段; 2)按区域; 3)按设备、设施; 或上述方法的结合。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 程序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程序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所属范围的经营活动、服务,以及设备设施、相关方的服务和设备等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估的过程,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实现持续改进公司HSE绩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从事的化工石油、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公路工程、电力工程等的监理及经营管理活动。 3职责 综合部:本程序的管理部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修订及解释。负责组织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制订公司的重大危害因素清单,监督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总监:负责组织监理活动前因地制宜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实施组织本项目部监理过程中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所有员工:提供基础信息,参与本岗位危害和影响的确定,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4工作程序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流程,参照附录1)。 风险评价的组织 1)开展项目监理活动前,由总监负责组织,因地制宜的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 作。 2)对于重大的工程,应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公司有关部门、总监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 价工作。 3)风险评价的组织者应任命HSE监理工程师为评价组组长,并授权负责风险评价的全 过程; 评价小组成员应具备必要的HSE专业技术知识,具备与风险评价相关的技巧和能力;评价时尽可能使操作人员参与,提出建议。 选择和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 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所监理项目的经营活动、施工作业过程,包括设计、改扩建施工、安装、设备、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及项目监理部的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 在确定评估范围后,评估人员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估对象: 1)按作业流程的各阶段; 2)按区域;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编号:SY-AQ-09964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作业指导 书 Work instruction for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一、划分作业活动 1、作业活动划分程度的把握: 一个工程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对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 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 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 成)。 2、可考虑按作业类别和工作系统层次分解的方法划分作业活 动,一般来说: (1)按作业任务分(备料作业、加工作业、采购作业、设备维修 作业等); (2)按作业流程分(如工艺流程图); (3)按作业性质分(如高空作业、电器作业等): (4)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3、对于每项作业活动,在进行危害辨识前要收集如下作业活动信息(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该任务实施的频率; (2)设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 (3)物料: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其物理形态(烟气、蒸气、液体、粉末、固体)和化学性质;可能要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面特征;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4)能力: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 (5)程序:作业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包括特种作业任务的执证上岗程序; (6)数据:作业活动及作业环境监测数据; (7)事故:发生过的与该作业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 二、危害辨识 1、危害辨识方法 采用工作安全分析法和基本分析法相结合进行危害辨识: a.对每个作业步骤,辨识出与此步骤有关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doc 68页)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doc 68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热电厂2×330MW机组工程建设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二○○八年元月

第一部分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法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火电建设规模、机组容量、施工难度不断增加,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给火电建设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全国重大、特大事故接连不断,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十分惨重,除主观原因外,主要的客观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主观性、经验性、人为性强。 安全管理涉及面广,相关因素多,在如此复杂的系统中,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均显得力不从心。现行的火电建设安全管理模式虽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这种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安全保证模式耗费了各级领导大量的精力,使他们用于战略研究和经营管理的时间相对不足,而且不能根本扭转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 对于复杂的火电建设过程,完全依靠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还不足以完全杜绝事故,而直接影响安全的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行为的可靠性等因素,已经成为是否导致复杂系统事故发生的最深层次原因。另一方面,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各行各业的管理现代化水平突飞猛进,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反观火电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虽然近年来已开始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体系,但体系的建立仅仅是向科学管理迈出了一小步,因为安全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管理的有效性。有效的管理不但需要丰富的经验,而且需要一种科

学的方法及手段。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微观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研究适合各行业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与手段,是安全管理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前提。宏观管理手段和行政命令手段的作用已经用到了极限,进一步加强用这两种手段管理安全的边际效应已不明显,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开始研究、探索新的安全管理思路和安全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问题。 1 基本概念 为了讨论内容的规范性,以及便于所研究的问题和对象的抽象,本文的论述建立在以下的概念基础上: 1.1 事故(accident):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和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1.2 危害(hazard):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状态。 1.3 意外事件(incident):危害出现并可能与可被危害对象(人员、财产和环境)产生相互作用的事件。 1.4 风险(risk):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1.5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允许的全过程。 1.6 安全(safety):免遭不可接受风险的危害。 1.7 可容许风险(tolerable risk):组织根据其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已降低到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辩识方法 辩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采取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主要的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SCL)、工作危险源分析(J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故障假说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危害因素辩识方法 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1、危险物质辨识:如氢气、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油、乙决、甲烷、煤油等可燃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甲醇等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2、能量辨识:辨识产生、供给能量和能量的载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具的动能的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和人体及产生的机械性、动力性等振动部件。 b.具有势能的平台及坑、井、沟口处等场所上的人体和物体。 c.带电体的电能,包括雷电、静电; d.高温设备和管线的热表面、高温介质及剧烈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及低温介质所具有的冷量。 e.盛装具有能量的介质的压力容器。 f.机械性、动力性等噪声的声能。 g.化学反应的化学能。

h.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非电离辐射等。 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设施和措施失控的状态和行为。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控制设施和措施缺陷。 无控制设施和措施或控制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规范等要求。控制措施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人员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缺少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不明确;组织不全;缺乏协 调或协调不当、检查不及时、不到位;奖惩不分明;培训不到位等。 4、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温度、温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扰动、通风换气,色彩、作业区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 危险源识别方法简介 一、工作危险源分析(JHA): 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源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险源。 分析步骤: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 ——观察工作 ——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险源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源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新版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试题.pdf

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 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不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的是() A.发电机 B.旋转的飞轮 C.损坏的安全阀 D.原油储罐 2.不属于第二类危险源的是() A.通电的导线 B.照明不良 C.人员的操作失误 D.破损的绝缘外皮 3.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的是() A.过高的环境湿度 B.核废料 C.失效的报警器 D.锈蚀的栏杆 4.属于第二类危险源的是() A.硫化氢 B.高压气瓶 C.蒸汽锅炉 D.通风不良 5.以下属于第二类危险源的是() A.核反应堆 B.化学反应釜 C.施工现场运行中的吊篮 D.失效的安全阀 6.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以 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 A.情绪因素 B.体力因素 C.管理因素 D.设计因素 7.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及代码》GB/T 13861-2009的相关 规定,以下危险有害因素不属于人的因素(第一类)的是() A.体力负荷超限 B.心理异常 C.感知延迟 D.操作规程不规范 8.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及代码》GB/T 13861-2009的相关 规定,以下各项危险有害因素不属于物的因素(第二类)的是() A.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 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C.致病微生物 D.强迫体位 9.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及代码》GB/T 13861-2009的相关 规定,以下不属于环境因素(第三类)的是() A.粉尘与气溶胶 B.作业场所空气不足 C.室内作业场所杂乱 D.门和围栏缺陷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通用版) 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危险物品、工业噪声与振动、温度与湿度和辐射等。 1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生产中的原料、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贮运中的物质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别具有相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物质固有的危险特性是进行危险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 危险物品的识别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例如甲醇的危险有害识别见表2-3: 表2-3甲醇危险有害识别 标识

中文名:甲醇、木酒精 英文名:Methylalcohol;Methanol 分子式:CH3 OH 分子量:32.04 UN编号:1230 危规号:32058 RTECS号:PC1400000 CAS号:67-56-1 理化性质 性状:无色澄清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97.8 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种有机溶剂沸点(℃):64.8 相对密度(水=1):0.79 饱和蒸气压(KPa):13.33(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