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县运响河闸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响水县运响河闸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响水县运响河闸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 文献标识码:A 一、高等教育取得的巨大发展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的时期。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高等教育取得巨大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规模急剧扩大。首先,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在1998年的时候,我们全国的在校研究生只有19.8万人,但是,到了去年年底,总数已经达到了81.99万人。其中,16.5万多博士生,65万多硕士生。今年,大概又招收了31万左右,减去今年已经毕业的20万,现在,我们在校的研究生,应该是90万出头。再加上20万的在读硕士、博士在职研究生,这样,我国现有研究生的总数大概是110万人左右。但是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不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研究生教育规模最大的是美国,他们大约有210万左右的研究生。 第二块,针对普通高等学校里的本专科教育而言,到去年年底,全国的普通高等学校由1998年的1020所增长到了1731所。前些日子新发布的统计数字是1778所。在这些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数量增长得非常快,由1998年的340.7万人增长到去年年底的1333.5万人,今年计划招生475万人,但实际上要大大地突破,可能达到了550万人左右。这样,减去今年毕业338万的本专科生,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里的本专科生大概有1500万人左右。去年年底的统计数字中,有773.8万是本科生,595.7万是专科生,在校本科生多于专科生,但是在专科

招生方面,也就是高职高专的学生招生数已经超过了本科生。去年,我们招收447万学生,其中210万是本科生,237万是专科生。但是,由于本科学制长于专科,所以目前还是本科生多于专科生。 第三大块是成人高等教育。我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有505所,目前在整个成人高等教育学校里就读的本专科生大概是419万人。实际上,在这505所高校里就读的学生并不多,他们大多数是在普通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或者继续教育学院、函授教育学院就读,其人数大概是300万人左右。 第四大块是2000年以后出现的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产生缘于国家大规模扩招以后教育经费的不足。在扩招后,国家对教育的拨款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没有跟上扩招的幅度,甚至在有些地方扩招了多少,生均经费就相应地减少了多少。为了弥补扩招以后经费不足的问题,首先从浙江、江苏等省开始,一些本科院校创办了民营机制的独立学院。所谓的机制在当时就一条:高收费!大概每位学生13000元到18000元之间,这样,除独立学院能够独立运转以外,相当一些部分补充了母校的运转。通过这个办法,解决了部分办学经费的不足。现在教育部也承认了这个现实,并且加以规范。要求独立学院不仅有一块牌子,而且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校舍、独立的教学设施、相对独立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管理队伍、独立的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等。总的一点就是独立颁发文凭,不许再用母校的文凭。 从某种意义上说,尤其对民办院校来说,干了一二十年,最后才熬成一个本科院校,但是,独立学院从它一成立就是本科院校,具有了竞

企业行政管理方面社会调查报告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科调查报告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与改革方向 学号: 姓名:袁蕾 指导教师: 专业:行政管理专业 年纪: 学校:

关于企业行政管理现状与改革方面社会调查报告 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时间:2012年12月15—25 调查地点:陕西富强制药有限公司。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已经逐渐融为一体,在这个大背景下,许多企业在经济上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在面临经济挑战的时候,任何企业都不能独善其身,都必须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来共同应对问题和挑战。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之下,现代企业的运营绝对不是生产和销售的粗略组合了,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下争得一席之地,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依靠企业行政管理。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方法是现代企业取得效益必不可少的条件。 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从企业行政管理的内涵来看,企业行政管理指的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企业为了能够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目标,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原则、方法对内部开展职能性管理的总和,是指依靠企业行政组织按照行政渠道管理企业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案。企业通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活力。 在当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过,由于历史和现实情况的种种原因,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还存在效率低下、工作方式单一等一系列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而我国的企业行政管理思想和世界先进企业的管理相比仍有很多的不足,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调查内容及分析 陕西富强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中药制主的制剂生产厂家,药品的生产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问题,对于企业行政管理现状与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 目前,企业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一人独大”的情况。主要以管理

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模式(doc 16)

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 中国传统概念上的财政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税收体制和基建投资体制等内容。其中企业事业财务体制是基础,预算体制是主导和代表(如“分灶吃饭”财政体制,即是以“分灶吃饭”预算体制为代表的财政体制),税收体制、投资体制等则分别规定收入、支出方面的有关体制问题。 财政和税收体制反映、规定、制约着国家(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两大基本经济关系,也反映、规定、制约着政府理财的职能范围、管理重点和行为方式。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间,财税体制改革始终是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的财政、税收体制配套改革,在我国初步搭起了能够较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框架,而在此之前,还有三次较重大的财税改革举措。 “分灶吃饭”体制的实行及仍存在的问题 1980年,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初,农村改革方兴未艾之际,中国选取财政分配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突破口,向地方下放财权,改变“收支挂钩,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财政体制,按照经济管理体制规定的隶属关系,明确划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简称“分灶吃饭”体制。这是传统体制开始向新体制渐变的财政分水岭。 1985年,在第二步利改税基础上,将“分灶吃饭”的具体形式改为“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即按照税种和企业隶属关系,确定中央、地方各自的固定收入(所

得税、调节税等),另有共享收入(产品税等);支出仍按隶属关系划分。这时已有“分税制”的概念和讨论,但体制的实质仍是渐进过程中的财政包干制。 1988年,在1985年体制的基础上,对收入上解比重较大的17个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实行了“收入递增包干”和“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等几种(后来曾发展、归结为六种)不同形式的包干办法,简称“地方包干”。这使中国渐进改革中的企业包干加上财政包干,形成了包干制的“鼎盛时期”。 在实行“分灶吃饭”之后,财政体制改革除预算管理体制方面的数度调整之外,还取得了如下一系列进展: ——调整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扩大企业留利和更新改造资金规模。经过80年代初的利润留成,1983年和1984年的两步“利改税”,1987年后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探索和90年代后逐步树立“税利分流”方向,形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大思路和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方针,在扩大企业财权之后,又将企业独立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入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地位,逐渐引上轨道。 ——改革税制。初步形成了多税种配合发挥作用的复合税制,适应市场取向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使税收在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生活方面的作用大大加强。

浅谈财务管理在降本增效中的作用

浅谈财务管理在降本增效中的作用 摘要:在国民经济迅速增长的背景下,通过分析当下经济环境和政策条件下,形成对石油产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全面认识,从而树立自己独立的职能体系,实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从而达到推动我们企业质量优,效率高,成本低的目标。从财务管理出发,落实降本增效,开源节流的指导方针。 关键词:财务管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石油发展

目录 摘要 (1)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 (一)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2) (二)财务管理是实现企业目标的第一要素 (3) 二,降本增效的意义 (3) 三、强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3) (一)强化资金管理,树立财务控制观念 (3) (二)严格内部财务会计制度 (3) (三)大力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4) 总结 (4) 参考文献 (5)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金是企业维持经营活动的起点,也是企业发展,进步,立足市场竞争的的基础、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甚或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财务管理都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在企业中的地位毋容置疑。(一)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就是资金运动增值的过程,财务管理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在企业管理的种种活动中,财务管理可以说是最主要的,起决定性的作用,生产管理、进出货供应、产品需求、技术和设备管理等环节的各项工作都有其财务意义,都必须围绕财务目标开展工作。企业的根本宗旨就是盈利,盈

利的实现,必须是以良好的财务状况为基础,合理的规划资金,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为了达到为企业服务的目的和要求。 (二)财务管理是实现企业目标的第一要素 企业在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运动基本可以反映出企业的活动的质量与效果,而通过合理地组织资金运动,又可以对企业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财务管理的各项价值指标,是企业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将企业生产情况与财务情况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并深入分析,寻找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措施,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加强成本管理,以更低的耗费获取同样或更高的收益。所以说,企业的经营目标都离不开财务的参与实现,是决定企业生产活动中的第一要素。 二,降本增效的意义 降本增效是企业增加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企业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是靠开源节流的积累,成本的降低也就相应的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管理就是成本管理,因为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盈利,争取资金回报的最大化。财务管理只有抓好了企业的成本管理,突出降本增效的意义,才能体现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严密性、科学性”,也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当前,国际油价已经从最高点下降了百分之80%,严重影响了石油行业的盈利预期,降本增效已经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开展降本增效是石油行业向内挖潜增效的重要举措,财务管理要在强化管理的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改革,为提升企业的盈利预期服务。 三、强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资金管理,树立财务控制观念 财务部门应该从自身提高认识,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落实到财务内部的各个职能人员,努力使资金的来源的利用得到有效的配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果,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存货和帐款来往的管理,以科学的方法来保证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消耗物品的账目盘点以及收支钱款的预期目标。 (二)严格内部财务会计制度 内部财务会计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准确性、保证资产完整性、保证财务活动合法性、保证业务目标实现的主要措施。健全内部会计制度包括建立严密有效的内部会计制度,健全的会计核算规程,合理的会计账簿组织,凭证组织,及时的财务报告制度,定期的财务盘点制度,必要的预算控制制度和重大投资决策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为,第一是授权批准控制,即每次经济业务都必须经过授权。第二是职责分工控制,即实行职责分工,以防止或减少有意无意的错误或

浅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目录 摘要 (1) 导论 (2) 一、政府管理职能的概述 (2) (一)市场经济下西方国家政府职能 (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本国政府职能 (3) 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变迁 (3)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3) (二)当前政府行政管理主要弊端 (3) 三、推进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5) (一)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5) (二)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6) (三)科学设置政府机构 (7) (四)创新政府行政管理方式 (8)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为适应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有效解决各自所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公共行政改革,“经济全球化和政府作用”是各国认真思考的课题。 文章以政府管理职能入手,简要阐述市场经济下西方国家政府的职能,以及在不同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的职能及其转变。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中的主要弊端。随着中国的入世,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为此文章提出了可行性较好的推进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管理职能转变地方政府体制改革

导论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市场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当前形势下世界各国为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客观需要,相继开展了公共行政改革,“经济全球化和政府作用”是各国认真思考的主题。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直接面临竞争的是企业,承受最大挑战的却是政府。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一,也越来越深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迎接这一严峻挑战,中国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努力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廉洁、高效、法治、有权威、有能力的政府。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一政治文明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但我们注意到,当前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方面仍存在弊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文章以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为立足点,以地方政府为主要视角,对现阶段我国政府管理体制作了一些思考,并对完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初步设想。 一、政府管理职能的概述 政府职能即公共行政职能,具体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角度,不同国家的政府职能各具特色。 (一)市场经济下西方国家政府职能 西方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历史,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职能,它大体经历了“守夜人”、“全面干预”到“混合经济”阶段,即从让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自由调节经济运行到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混合型”经济。混合型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管理职能既不直接干预经济运行,也不放弃间接影响和干预经济运行。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政府与经济关系的模式也非一致的,比较典型的有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德国模式和北欧模式。 尽管因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形成了各国政府职能上的不同特色。但综观各国,政府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职能作用大致表现为: 一是具有市场开拓的导航职能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的作用必然使其表现出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其经济的发展必将付出昂贵的时间和社会成本,此时通过政府的导向力量,有利于促使市场经济系统整体抓住机遇,快速升级。 二是对市场运行的调控职能作用。西方各国政府纷纷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并逐渐使之成为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同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消除社会收入的分配不公,通过政府的积极作用,可以大大缓解由此所引发的社会矛盾。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大举措_对新的浙江大学组建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高等农业教育,3(总93):9—11,1999 Higher Ag ricultur al Education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大举措——对新的浙江大学组建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骆光林 (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 杭州 310029) 摘 要 文章围绕如何使新浙江大学办成一所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大学这一中心,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体制改革等几个重要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做法,特别是指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些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文章最后提出了合并后可能出现并需要注意和克服的一些困难和不利因素。 关键词 新浙江大学 高等教育 建设 一所由原来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我国目前办学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齐全的高水平、高层次的综合性大学——新浙江大学,于1998年9月15日正式宣告成立。这一消息立刻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冲击波,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震动。 “四校合并”,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重大举措,是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任务的重大步骤,也是本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战线一件举国瞩目的大事。四所规模相当且较为重要的高校强强联合组建成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不仅对学校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全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并将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翻开崭新的一页。 新浙江大学的成立,表明改革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但并不意味着改革任务的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只是改革的开始,以后的改革和发展任务将更艰巨。学校要进一步实现实质性的融合,还要不断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校内资源的优化重组,形成新的运行机制,真正达到提高办学水平、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在改革的进程中,学校会面临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需要我们继续以改革的精神去探索和解决。 一、充分认识和把握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新浙江大学的奋斗目标是用15到20年的时间,办成一所高层次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所以充分认识和把握面向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对新浙江大学起步阶段的机构调整、院系设置和学科重组等,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面向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走向,概括起来有以下几大基本趋势:一是高等教育与产业界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二是高等教育将进一步向大众性和普及性方向发展;三是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四是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负担将转向更多地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负担;五是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六是高等学校将更加注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切实提高我国税收水平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切实提高我国税收水平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切实提高我国税收水平论文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演越烈,传统的财税体制也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财税工作力度,分析原有财税体制的不足和缺陷,提出有效的举措来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体制,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财税体制是关于社会资源和收入在人民和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安排,它对社会经济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现行税收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减免税制度,企业享受了各种各样的减免税待遇,就更可能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去追求跨行业的经营。其次,现行税收制度的另一特点就是企业按其隶属关系交纳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中央企业向中央政府交纳企业所得税,而地方企业则向地方政府交纳所得税。这个政策在客观上鼓励了地方保护行为,对于本地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再次,现行税收制度具有社会行为规范意义,政府按公平合理的原则征税,可以为社会树立行为典范,可以有力地促进政府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管理。 二、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现状 1.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家的财政管理水平,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

了基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财政支出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为改进了财政支出制度和加强财税绩效管理,实行由政府集中采购和政府统一支出;对于财政支出也要进行评估,与税收绩效挂钩。二是预算管理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加强了预本文由收集整理算管理,实行部门预算、单一账户制度以及收支两条线制度。三是实行税制转型,主要表现为对企业所得税进行改革,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度;对增值税进行改革,建立以增值税为主、以营业税和消费税为辅的新型流转税制度;实行分税制度,对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进行限定。 2.我国现行财政税收体制的不足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仍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财税管理难以控制,主要表现为有关财政税收管理难以有效控制,现行的财税体制缺乏监督机制,财税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监督监管不到位,财税管理人员队伍极不稳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部分地方甚至没有设立财税管理机构,当然也没有专业的财税管理人员。三是民主管理制度不完善,许多地方虽然成立了民主理财领导小组,但是仍然不能很好地落实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四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不够规范,政府部门之间的财政资金转移存在着流程不规范、转移周期长、资金使用率低等现象,虽然中央政府实施了分税制度来缓解这些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需要尽快改善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五

浅谈财务管理在降本增效中的作用

浅谈财务管理在降本增 效中的作用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浅谈财务管理在降本增效中的作用 摘要:在国民经济迅速增长的背景下,通过分析当下经济环境和政策条件下,形成对石油产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全面认识,从而树立自己独立的职能体系,实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从而达到推动我们企业质量优,效率高,成本低的目标。从财务管理出发,落实降本增效,开源节流的指导方针。 关键词:财务管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石油发展 目录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金是企业维持经营活动的起点,也是企业发展,进步,立足市场竞争的的基础、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甚或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财务管理都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在企业中的地位毋容置疑。(一)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就是资金运动增值的过程,财务管理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在企业管理的种种活动中,财务管理可以说是最主要的,起决定性的作用,生产管理、进出货供应、产品需求、技术和设备管理等环节的各项工作都有其财务意义,都必须围绕财务目标开展工作。企业的根本宗旨就是盈利,盈利的实现,必须是以良好的财务状况为基础,合理的规划资金,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为了达到为企业服务的目的和要求。 (二)财务管理是实现企业目标的第一要素 企业在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运动基本可以反映出企业的活动的质量与效果,而通过合理地组织资金运动,又可以对企业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财务管理的各项价值指标,是企业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将企业生产情况与财务情况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并深入分析,寻找经营管理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 国家行政学院 薄贵利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科学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可以进一步提高政府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服务水平。 适应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应是加强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为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迫切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不断深化。 一、由行政管理体制走向公共行政体制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和确立的,其突出弊端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政资不分,各级政府都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导致政府权力过分集中,机构庞大,人员臃肿,职责不清,权责脱节,官僚主义严重,工作效率低下。这些弊端,经过多次改革,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和调整,但并没有从体制上根本消除。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对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稳步推进,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要求政府管理体制必须转型,即由行政管理体制走向公共行政体制。所谓公共行政体制,就是执行公共意志,行使公共权力,制定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生产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行政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公共行政体制下的政府是民主政府、服务政府、公平政府、法治政府、分权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和效能政府。现代政府这些基本特征,是公共行政体制的基本要求和必然反映。 由行政管理体制走向公共行政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新形势下科学、合理、有效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必然选择。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多元主体公平竞争的经济,它要求政府必须从那些不该管的事务中退出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管好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民间组织管不了、管不好和不该管的事务,即社会公共事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而不能随意干预和侵犯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要求平等、公平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效防止公权侵犯民权,消除各种特权现象。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公民社会的形成,公民文化的变革,都要求建立健全公共行政体制。 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核心定位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明确政府的职责权限,使政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有利于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效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思想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进步。然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也不断地暴露出来,因此,如何才能在新时代的环境背景下,来更好地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现阶段各大高校的管理人员所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之一。 1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的现状分析 高校教育体系构建的整体水平,不但可以对高校教育工作效果与投资活动的效益产生影响,另外也可以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工作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其往往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经济发展情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由于国家制度对教育管理体系进行的改革工作有所变动,导致它在创新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进展。但是,因为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改革的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 缺乏清晰的管理权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与进步,使得各大高校的管辖领域也得到了一些拓展,但是,高校在自身作用的充分发挥方面仍

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国内各个部门本身具有一定的惯性特点,导致高校在进行各项政策调整的过程中太多地依赖于政府部门的帮助,在整个改革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目前,在国际教育新形势的影响之下,有关单位已经相继颁布了用于教育管理体制调整的各项方针政策,再加上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对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因为不同的条件的影响,这些制度与体系中仍旧存在各类不足之处,在一定的条件范围内会对整个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可操作性产生影响,造成其在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利用率非常低。我国的规章政策虽然对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一个整体的规定,但是由于对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进行的描述不多,使得不少院校在具体的问题处理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有效的参考标准,从而进一步使得整个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水平得不到全面的提高。 缺乏先进的改革理念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理念的限制与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步伐进展得十分缓慢,最终影响了工作整体效果的不断提高。在过去,高校所进行的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都会过度地受制于一些政府单位的限制与影响,而且因为一些高校缺乏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体系,所以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各类问题。在整个改革过程中,如果高校不集中精力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积极主动性,不及时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 年年会暨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观点综述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需要政府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为了认真总结各级政府部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有益经验,及时探讨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进展,2006 年8 月19 ~20 日,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在广东佛山联合召开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 年年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郭济,广东省委副书记、省行政管理学会会长刘玉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夏书章、顾家琪,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国家机关有关方面领导同志,国内行政管理学界著名专家、学者,地方党政部门的实际工作者,科研院所从事行政管理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共380 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共收到论文338 篇。 根据年会主题,本次研讨会集中探讨了四大专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治理创新,政府决策科学化和依法行政,政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和绩效评估。与会人员经过深入讨论,分析了当前我国行政管理运行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了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并对政府行政管理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现将会议的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会议首先强调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高效管理和科学发展存在辨证的关系,实现科学发展要靠高效管理,管理要以科学发展为方向。正确的发展观是高效管理的保证,现代公共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全面发展,强调协调发展,保证可持续发展。有学者回顾和分析了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认为改革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宝贵的经验,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一是始终没有制定一个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理论研究尚不足,改革目标不清晰。二是由于改革总体目标不清晰,转变政府职能思路比较模糊,缺少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只注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经济管理部门的改革,而忽略了社会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的改革,转变职能没有新突破,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高度重视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会人员强调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行政体制改革的进步能推进其它方面的改革,而其滞后则会对各方面改革造成体制性障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很多问题,其

全县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全县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X年是我县实施“X”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为全面落实县委、政府关于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明确事权、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努力建设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建设公平统一市场、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代财政制度,推进我县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现就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X精神,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全面落实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立足泾源实际,围绕改革大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破除体制机制瓶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二、总体目标 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预决算信息全面公开;贯彻落实国家税制改革措施要求,培育地方支柱税源;完成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基本搭建起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公共资源公平配置机制,促进公共资源公开透明、均衡配置;基本形成符合我县实际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现代财政制度。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注重先行先试。牢牢把握改革方向,认真学习

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和做法,跳出传统观念思维的束缚,突破利益X化的藩篱,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先行先试、科学发展。 2.坚持深化改革,注重转变职能。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进一步理顺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进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设计和投入方式,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运行效率。 3.坚持突出重点,注重有序推进。坚持从泾源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突出抓好财政管理体制、预算管理制度、政府性债务管理、财政绩效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整体、全面、有序推进,确保改革取得成效。 三、改革任务 (一)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制定《预决算公开工作管理办法》,明确预决算公开责任主体,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除涉密信息外,对每年的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以及涉农惠农等民生资金的使用情况采用在政府网站、涉农资金监管平台、县电视台、单位公示栏等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努力打造阳光财政。加大对预决算公开的监督和检查,对未按规定开展预决算公开的预算单位,依照规定停拨工作经费,限期整改,并在全县予以通报,同时依法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牵头单位:财政局,配合单位:各乡镇,县直各部门) (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按照中央、自治区统一部署,对重点支出根据推进改革的实际需要和确需保障的内容统筹安排、优先保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回顾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回顾及未来趋势分析 [摘要]综观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改革 进程:第一阶段是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其目的是构建与市场经济相 适应的政府与企业、 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第二阶段是1998 年开始推行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其目的是转变财政职能,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建 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目前我国的财政层次过多,是影响分税制财政体制正常运行 和导致基层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议取消乡镇财政,实 行乡财县管;取消市级(地级市)财政对县级财政的管理,实行省级财政直接管理 县级财政。这样一来,全国的财政级次变为三级,即中央、省(市、自治区)和县 (地级市、县级市)三级,增强各级财政的调控能力。 1994 年以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我国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 应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两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 构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框架,有力地支持了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与此同时,由于改革的渐进 性和不完善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体制 运行中的不适应、不配套、不协调等矛盾开始激化和暴露出来,需要继 续深化财政体制和管理方面的改革,以适应当前财经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回顾 综观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 改革进程:第一阶段是 1994 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其目的是构 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和中央与地方 的分配关系;第二阶段是 1998 年开始推行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其目的 是转变财政职能,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这两个 阶段的改革都获得了很大成功,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效分析

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发表时间:2012-01-17T16:11:04.86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9月下期供稿作者:杨璐 [导读] 提高行政管理绩效,促进社会进步和协调发展是政府管理重要。 杨璐 (上海朗科品牌设计,上海 200000)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1)09-0000-01 摘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 1.1982年,中国行政管理体制进行第一次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但是以前计划经济时期,行政权力依然集中,严重影响了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当时的行政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所以进行了第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经济权限、人事管理权限、财政收支权限和人事管理权限,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精简干部队伍,但是很不彻底。 2.第二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在1988年开始推行的。这次改革的重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党政关系,精简机构和人员,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等等。这次改革首次提出了要转变政府职能。 3.第三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在1993年开始的。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为掌握政策、统筹规划、信息引导、提供服务、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上,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队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4.我国的第四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1998年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为中心的而进行的改革,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行政改革,宏观调控、社会监管和公共服务是政府转变后的主要职能,真正把生产经营交给企业。调整政府机构,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划分、加强行政体系法制建设。 5.2003年,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进行第五次改革。这次改革是对1998年改革的继承和发展。按照推进刑侦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政企分开、统一、精简、和依法行政的原则,使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完善政府机构设置,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形成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 1.政府职能不完善。 政府转变职能还不到位,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导致了对微观经济领域的干涉较多,同时使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等方面处于薄弱状态。政府的越位主要表现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如有些地方行政审批事项依然过多,地方政府仍然存在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的现象,代替企业招商引资等,从而影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政府管理的缺位主要表现在对国有资产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对市场监管体制还要不完善,行政垄断、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较为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建立。 2.政府运行的透明度不高,监督不到位。 这些年来,在行政民主化浪潮的推动下,各级政府也采取了行政公开、增强政府运行透明度的举措,如政务公开、决策公开、价格听证等。然而,这些做法目前只停留在形式层面,尚未制度化,在实际操作上,人为影响的因素很大。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公开与否往往取决于政府官员的主观意志,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封锁、截留、蚕食信息,漠视、剥夺公民的知情权,以及利用手中掌握的信息资源“寻租”等非正常现象并不少见。而对政府的监督却缺少有效办法,监督渠道单一,监督手段有限。人大、政协监督缺乏刚性,公民、新闻舆论监督缺乏途径、制度、法律的保障。 3.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 由于政府职能定位的不清晰,因此承担职能的相应部门机构也存在职责交叉、责权脱节、效率低下和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之间的关系即“块块”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强调“上下对口”,造成“上下一般粗”,下级机构臃肿是政府机构臃肿的重要原因。”“二是政府部门之间即“条条之间的关系,也没有理顺,政府职能互相交叉,宏观管理不利的状况依然存在,部门分割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再者,政府部门既负责公共服务决策也负责公共服务的执行,这就造成决策与执行的一体化,从而引发政府管理中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利益法制化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政府部门的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 三、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1.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管理本质的概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求政府在管理方式上从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转向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上来,从对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过多的管制转向为他们的服务上来。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的政府就是一个能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只有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合法性与价值。而且,服务型政府不仅仅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各种服务职能,更为重要的是,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的目标模式,是对政府管理的本质概括。 2.大力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效率是现代政府管理的生命线也是现代管理的主要目标政府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各国政府改革的事实一再证明,政府管理和其他任

实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策略探讨

实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策略探讨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原来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迫切要求转变自身职能。本文在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就是针对实行高等教育的学校应用什么样的方式加以监管。由于受到国家政治、社会经济和当前国家文化环境的影响,高校的管理模式应该适应社会发展,及时转变自身职能,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的高等教育由国家政府直接管理。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社会的各种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督促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必须尽快转变。 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转变的必要性 1、经济体制转变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中国在原来的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的运行模式和一个企业相似,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国家政策制订高度集中,国家政府利用下达指示的途径,对各种经济形式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统一地计划性管理,高等学校的一切重大事务的决定都由

政府直接下达指示,高等学校按国家计划予以教学和科学研究,不需要考虑自身的发展,甚至连招生和毕业生的去向都不用经管,高等学校按国家计划分配学科,同一学科并存的现象很少,导致高校之间几乎没有竞争。这种命令性的高校管理模式,在经济不发达,社会要求较低的计划经济时期,能够较平稳地实施。伴随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已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资源的分布、运动的形式由过去的高度集中发展到现在的集中和分散同时存在的形式。不但存在国家计划经济形式,但更多的是由国家统一管理,自主决定运作方式的自由经济形式。尤其最近几年随着现代信息的迅猛发展,导致人民渴求高等教育,随着高精尖人才的涌现,原来的高校管理方式限制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适应人们的要求,再就是仅仅依靠政府的投资已远远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高校自身渴望多方面集资,扩大招生规模,自主发展。 2、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 在国家计划性办学的前提下,高等学校的教育经费全部由国家投资,学校的发展受到国家计划的制约,不能自主办学,长期以来,出现了依靠国家的想法,在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3、高等学校营造健康环境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依靠政府的优势越来越弱,高等教育已不再是只针对少数高端人才,大量各种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