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分析 重庆邮电大学第一次实验

算法分析 重庆邮电大学第一次实验
算法分析 重庆邮电大学第一次实验

实验四贪心算法求解最短路径问题

实验目的:

1)以解决最短路径问题为例,掌握贪心算法的基本设计策略;

2)掌握Dijkstra贪心法求解单源点最短路径问题并实现;

3)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环境

计算机、C语言程序设计环境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准备实验数据

假设算法要处理下图,需要把图数据组织存放到相应的数据结构中,如:权值矩阵float graph[maxsize][maxsize]。

2.实现Dijkstra算法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6;

const int M = 1000;

ifstream fin("e://4d5.txt");

ofstream fout("e://dijkstra-output1.txt");

template

void Dijkstra(int n,int v,Type dist[],int prev[],Type c[][N+1]);

void Traceback(int v,int i,int prev[]);//输出最短路径v源点,i终点

int main()

{

int v = 1;//源点为1

int dist[N+1],prev[N+1],c[N+1][N+1];

cout<<"有向图权的矩阵为:"<

for(int i=1; i<=N; i++)

{

for(int j=1; j<=N; j++)

{

fin>>c[i][j];

cout<

}

cout<

}

Dijkstra(N,v,dist,prev,c);

for(int i1=2; i1<=N; i1++)

{

fout<<"源点1到点"<

cout<<"源点1到点"<

Traceback(1,i1,prev);

cout<

fout<

}

return 0;

}

template

void Dijkstra(int n,int v,Type dist[],int prev[],Type c[][N+1])

{

bool s[N+1];

for(int i=1; i<=n; i++)

{

dist[i] = c[v][i];//dist[i]表示当前从源到顶点i的最短特殊路径长度

s[i] = false;

if(dist[i] == M)

{

prev[i] = 0;//记录从源到顶点i的最短路径i的前一个顶点

}

else

{

prev[i] = v;

}

}

dist[v] = 0;

s[v] = true;

for(int i1=1; i1

{

int temp = M;

int u = v;//上一顶点

//取出V-S中具有最短特殊路径长度的顶点u

for(int j=1; j<=n; j++)

{

if((!s[j]) && (dist[j]

{

u = j ;

temp = dist[j];

}

}

s[u] = true;

//根据作出的贪心选择更新Dist值

for(int j1=1; j1<=n; j1++)

{

if((!s[j1]) && (c[u][j1]

{

Type newdist = dist[u] + c[u][j1];

if(newdist < dist[j1])

{

dist[j1] = newdist;

prev[j1] = u;

}

}

}

}

}

//输出最短路径v源点,i终点

void Traceback(int v,int i,int prev[])

{

if(v == i)

{

cout<

fout<

return;

}

Traceback(v,prev[i],prev);

cout<<"->"<

fout<<"->"<

}

结果: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ofstream fout("e://dijkstra-output2.txt");

struct Node { //定义表结点

int adjvex; //该边所指向的顶点的位置

int weight;// 边的权值

Node *next; //下一条边的指针

};

struct HeadNode{ // 定义头结点

int nodeName; // 顶点信息

int inDegree; // 入度

int d; //表示当前情况下起始顶点至该顶点的最短路径,初始化为无穷大

bool isKnown; //表示起始顶点至该顶点的最短路径是否已知,true表示已知,false表示未知

int parent; //表示最短路径的上一个顶点

Node *link; //指向第一条依附该顶点的边的指针

};

//G表示指向头结点数组的第一个结点的指针

//nodeNum表示结点个数

//arcNum表示边的个数

void createGraph(HeadNode *G, int nodeNum, int arcNum) {

cout << "开始创建图(" << nodeNum << ", " << arcNum << ")" << endl; //初始化头结点

for (int i = 0; i < nodeNum; i++) {

G[i].nodeName = i+1; //位置0上面存储的是结点v1,依次类推

G[i].inDegree = 0; //入度为0

G[i].link = NULL;

}

int

a[6][6]={{0,999,15,999,999,999},{2,999,999,999,10,30},{999,4,0,999,99 9,10},{999,999,999,0,999,999},{999,999,999,15,0,999},{999,999,999,4,1 0,0}};

for (int j = 0;j<6;j++) {

for(int k=0;k<6;k++){

int begin, end, weight;

begin = j+1;

end=k+1;

weight= a[j][k];

// 创建新的结点插入链接表

Node *node = new Node;

node->adjvex = end - 1;

node->weight = weight;

++G[end-1].inDegree; //入度加1

//插入链接表的第一个位置

node->next = G[begin-1].link;

G[begin-1].link = node;

}

}

}

void printGraph(HeadNode *G, int nodeNum) {

for (int i = 0; i < nodeNum; i++) {

cout << "结点v" << G[i].nodeName << "的入度为";

cout << G[i].inDegree << ", 以它为起始顶点的边为: ";

Node *node = G[i].link;

while (node != NULL) {

cout << "v" << G[node->adjvex].nodeName << "(权:" << node->weight << ")" << " ";

node = node->next;

}

cout << endl;

}

}

//得到begin->end权重

int getWeight(HeadNode *G, int begin, int end) {

Node *node = G[begin-1].link;

while (node) {

if (node->adjvex == end - 1) {

return node->weight;

}

node = node->next;

}

}

//从start开始,计算其到每一个顶点的最短路径

void Dijkstra(HeadNode *G, int nodeNum, int start) {

//初始化所有结点

for (int i = 0; i < nodeNum; i++) {

G[i].d = INT_MAX; //到每一个顶点的距离初始化为无穷大

G[i].isKnown = false; // 到每一个顶点的距离为未知数

}

G[start-1].d = 0; //到其本身的距离为0

G[start-1].parent = -1; //表示该结点是起始结点

while(true) {

//==== 如果所有的结点的最短距离都已知, 那么就跳出循环

int k;

bool ok = true; //表示是否全部ok

for (k = 0; k < nodeNum; k++) {

//只要有一个顶点的最短路径未知,ok就设置为false

if (!G[k].isKnown) {

ok = false;

break;

}

}

if (ok) return;

//==========================================

//==== 搜索未知结点中d最小的,将其变为known

//==== 这里其实可以用最小堆来实现

int i;

int minIndex = -1;

for (i = 0; i < nodeNum; i++) {

if (!G[i].isKnown) {

if (minIndex == -1)

minIndex = i;

else if (G[minIndex].d > G[i].d)

minIndex = i;

}

}

//===========================================

cout << "当前选中的结点为: v" << (minIndex+1) << endl;

G[minIndex].isKnown = true; //将其加入最短路径已知的顶点集

// 将以minIndex为起始顶点的所有的d更新

Node *node = G[minIndex].link;

while (node != NULL) {

int begin = minIndex + 1;

int end = node->adjvex + 1;

int weight = getWeight(G, begin, end);

if (G[minIndex].d + weight < G[end-1].d) {

G[end-1].d = G[minIndex].d + weight;

G[end-1].parent = minIndex; //记录最短路径的上一个结点

}

node = node->next;

}

}

}

//打印到end-1的最短路径

void printPath(HeadNode *G, int end) {

if (G[end-1].parent == -1) {

cout << "v" << end;

fout << "v" << end;

} else if (end != 0) {

printPath(G, G[end-1].parent + 1); // 因为这里的parent表示的是下标,从0开始,所以要加1

cout << " -> v" << end;

fout << " -> v" << end;

}

}

int main() {

HeadNode *G;

int nodeNum, arcNum;

nodeNum=6;

arcNum=36;

G = new HeadNode[nodeNum];

createGraph(G, nodeNum, arcNum);

cout << "=============================" << endl;

cout << "下面开始打印图信息..." << endl;

printGraph(G, nodeNum);

cout << "=============================" << endl;

cout << "下面开始运行dijkstra算法..." << endl;

for (int i=1;i<=6;i++){

Dijkstra(G, nodeNum, i);

cout << "=============================" << endl;

cout << "打印从v"<

fout << "打印从v"<

for (int k = 1; k <= nodeNum; k++) {

if(k!=i){

if(G[k-1].d>=150){

cout<<"v"<

fout<<"v"<

}

else{

cout << "v"<

cout << endl;

fout << endl;

}

}

}

}

算法分析:图中应用Dijkstra算法更好地实现最短路问题,效率提高很多。

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实验更好地领会了Dijkstra算法的原理,熟悉了编程的步骤,为以

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重庆大学自动控制原理2第9章 习题参考答案_作业

9-2 已知非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1) 320x x x ++= (2) 0x xx x ++= (3) 0x x x ++= (4) 2(1)0x x x x --+= 试确定系统的奇点及其类型,并概略绘制系统的相轨迹图。 解 (1) 奇点(0, 0)。特征方程为 2320λλ++= 两个特征根为 1,21, 2λ=-- 平衡点(0, 0)为稳定节点。 在奇点附近的概略相轨迹图: x (2) 奇点(0, 0)。在平衡点(0, 0)的邻域内线性化,得到的线性化模型为 0x x += 其特征方程为 210λ+= 两个特征根为 1,2j λ=±

1 平衡点(0, 0)为中心点。 在奇点附近的概略相轨迹图: x (3) 奇点(0, 0)。原方程可改写为 00 00 x x x x x x x x ++=≥?? +-=

2 为 0x x x -+= 其特征方程为 210λλ-+= 两个特征根为 1,20.50.866j λ=± 平衡点(0, 0)为不稳定焦点。 在奇点附近的概略相轨迹图: x 9-6 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如图9-51所示,其中0.2a =,0.2b =,4K =, 1T s =。试分别画出输入信号取下列函数时在e -e 平面上系统的相平面 图(设系统原处于静止状态)。 (1) () 2 1()r t t = (2) () 2 1()0.4r t t t =-+ (3) () 2 1()0.8r t t t =-+ (4) () 2 1() 1.2r t t t =-+ 图9-51 题9-6图 解:由系统结构图可得4c c u +=。由于e r c =-,那么4e e u r r ++=+。

重庆邮电大学-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耿道渠)

《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顺序表的操作 班级学号姓名 第9 周星期 2 、5,6 节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顺序表结构的实现方式; 2、掌握顺序表常用算法的实现; 3、熟悉利用顺序表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4、参照给定的顺序表的程序样例,验证给出的顺序表的常见算法,领会顺序表结构的优点和不足。 二、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静态数组存储结构的顺序表,要求编程实现如下任务:(1)建立一个顺序表,首先依次输人整数数据元素(个数根据需要键盘给定)。 (2)删除指定位置的数据元素(指定元素位置通过键盘输入),再依次显示删除后的顺序表中的数据元素。 (3)查找指定数据的数据元素(指定数据由键盘输入),若找到则显示位置,若没有找到则显示0。 2、使用顺序表实现一个电话本的管理程序,电话本中的每条记录包括学号、姓名、手机号码和固定电话四项。要求实现菜单、初始化、添加、删除和显示等功能。 三、实验结果:

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一次编写C++,感觉力不从心,回去多看看PPT。

五、实验心得体会: 对顺序表的一些常用语句不熟悉,对顺序表的整体思路理解不深刻以后要加强练习 附:源程序(自行编写或修改的程序。若为修改程序请注明修改部分的功能,若为书上实例则可不附。)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SIZE 20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um; typedef struct { string student_number; string name; string tel; string home_phone; int id; } TEL; void shuaxin(TEL *); void delet(TEL *);

重庆大学2013-2014学年(秋)数理统计AB试题与答案

重庆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数理统计》(A )课程试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秋) 请保留四位小数,部分下侧分位数为:0.95 1.65u =,0.99 2.33u =,2 0.95(1) 3.841χ=, 0.95(3,6)9.78f = 一、(18分)设1X ,2X ,…,64X 是来自总体N (0,2 σ)的样本,X ,2 S 分别是样本 均值和样本方差:(1)求参数c 满足{}0.1P X S c >?=;(2)求概率22 12 22 34 {1}X X P X X +>+;(3)求322321(2)i i i D X X X +=?? +-???? ∑。(请写出计算过程) 解:(1 ) ~(1)t n -{}}0.1P X S c P c ∴>?=>= 得0.95(63)c t = 故 1.650.20638c == (2)2 ~(0,)X N σ22212(/)(/)~(2)X X σσχ∴+ 同理22234(/)(/)~(2)X X σσχ+ 2222223412122234(/)(/)(/)(/)/~(2,2)22X X X X X X F X X σσσσ+++∴=+ 22 122234{1}{(2,2)1}X X P P F X X +>=>+ 且0.50.50.51(2,2)(2,2)1(2,2)F F F =?= 得2222 1212 2222 3434{1}1{1}0.5X X X X P P X X X X ++>=-≤=++ (3)令2 ~(2,2)i i n i Y X X N μσ+=+,112n i i Y Y X n ===∑ 22 1 ()(1)n i Y i T Y Y n S =∴=-=-∑ 3232 223211(2)[()]i i i i i D X X X DT D Y Y +==??+-==-???? ∑∑ 2~(0,2(11/))i Y Y N n σ-+ ~(0,1) Y N =32 22422421 [2(11/) 4(11/)((32))256(11/32)i Y D n n D σσχσ=+=+=+∑ 二、(26分)设1X ,2X ,…,n X 是来自总体2 ~(2,)(0)X N σσ>的样本,

重庆大学自动控制原理本科试卷A

重庆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试卷 2006 ~2007 学年 第 1 学期 开课学院: 自动化学院 考试日期: 2007-01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20%)带有保护套管的热电偶的传热过程可用如下的方程组来描述, 12222q q dt dT C m -= 1 111q dt dT C m = 22 2R T T q -= 11 2 1R T T q -= 选定0T 作为,1T 输入作为输出,完成以下要求。 1、 根据所给方程组,画出该过程的动态结构图; 2、 整理出0T 和1T 之间的传递函数。 二、(20%)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1所示,要求输入r(t)单位阶跃时,超调量%20≤P σ,峰值时间s t P 1=。 图 1 三、(15%)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2 +=s s K s G 1、 试绘制系统根轨迹的大致图形(需给出相应的计算),并讨论参数K 对系 统稳定性的影响。 式中, 0T :介质温度;1T :热电偶温度;2T :套管温度; 11C m :热电偶热容; 22C m :套管热容; 1R :套管与热电偶间的热阻; 2R :介质与套管间的热阻 1q :套管向热电偶传递的热量;2q :介质向套管传递的热量 1、 试确定K 和Kt 的值。 2、在所确定的K 和Kt 的值下,当输入r(t)单位阶跃时,系统的稳态误差是多少?

2、 若增加一个零点1-=z ,此时根轨迹的形状如何?,该零点对系统稳定性有何影响。 3、 上问中,若增加的零点是3-=z ,此时根轨迹的形状又如何?你能作出什 么初步结论? 四、(20%)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204 2 +=s s s H s G 1、 绘制系统的开环幅频渐近特性(需标注各段折线的斜率及转折频率),并 求出系统的相位裕量; 2、 在系统中串联一个比例-微分环节)(1+s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幅频渐近特性,并求出校正后系统的开环截止频率和相位裕量; 3、 比较前后的计算结果,说明相对稳定性较好的系统,对数幅频特性在中 频段应具有的形状。 五、(15%)用描述函数法分析图2所示系统的稳定性,判断系统是否自振,若 有自振,求自振频率和振幅。其中: A M A N π4= )( 六、(10%Φ(z)。 (r (r )(t

重庆邮电大学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 (20)

重庆邮电大学201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机密★启用前 重庆邮电大学 201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 科目代码:804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填写考生姓名、报考 单位和考生编号。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3、填(书)写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 4、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试题一并装入试卷袋中交回。 5、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

注: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试卷上作答无效!第1页(共8页)

重庆邮电大学201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时间上和数值上都离散的信号指的是:() A、连续信号; B、离散信号; C、模拟信号; D、数字信号。 (2)若已知某传感器输出电压范围为0~25mV(对应于0~450物理量范围),如果采集系统需分辨0.1个单位的物理量,则选择的A/D转换器位数应不 小于:()。 A、8位; B、12位; C、13位; D、16位。 (3)C NC机床按照刀具相对工件移动的轨迹可将其控制方式分为:() A、点位控制和连续路径控制; B、直线控制和圆弧控制; C、阶跃控制和平滑控制; D、位移控制和直线控制。 (4)数字随动系统设计中常用的最少拍控制性能指标是指:() A、超调量最大; B、上升时间最短; C、调节时间无限; D、调节时间最短。 (5)计算机作控制器的机电控制系统和连续控制系统类似,其性能的优劣可用稳定裕度、()来衡量。 A、稳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B、静态指标和稳态指标; C、快速指标和动态指标; D、系统指标和动态指标。

最新重庆大学研究生数理统计期末考试题

涉及到的有关分位数: ()()()()()()()()()()()()2 0.950.950.950.9750.9750.9752222220.9750.0250.0250.9750.950.97520.95 1.645,16 1.746,15 1.753,16 2.12,15 2.131,1628.851527.49,16 6.91,15 6.26,1 5.02,1 3.84,27.382 5.99 u t t t t χχχχχχχχ============= 一、设123,,X X X 是来自总体~(0,3)X N 的样本。记()2 332 i 11 11,32i i i X X S X X ====-∑∑, 试确定下列统计量的分布: (1)3113i i X =∑;(2)2 3119i i X =?? ???∑;(3)() 2 31 13i i X X =-∑;(4 X 解:(1)由抽样分布定理,3 1 1~(0,1)3i i X X N ==∑ (2)因311~(0,1)3i i X N =∑,故2 2 332 1111~(1)39i i i i X X χ==????= ? ????? ∑∑ (3)由抽样分布定理, ()() () 2 2 23 3 21 1 31211~(2)3 323i i i i S X X X X χ==-=?-=-∑∑ (4)因()222~(0,1), ~23 X N S χ,X 与2S ()~2X t 。 二、在某个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调查中,随机调查了1000人,有633人收看了该节目,试根 据调查结果,解答下列问题: (1)用矩估计法给出该节目收视率的估计量; (2)求出该节目收视率的最大似然估计量,并求出估计值; (3)判断该节目收视率的最大似然估计是否是无偏估计; (4)判断该节目收视率的最大似然估计是否是有效估计。 解:总体X 为调查任一人时是否收看,记为~(1,)X B p ,其中p 为收视率 (1)因EX p =,而^ E X X =,故收视率的矩估计量为^ X p = (2)总体X 的概率分布为() 1()1,0,1x x f x p p x -=-= 11 11 ()(1)(1) (1)ln ()ln (1)ln(1)ln ()(1) 01n n i i i i i i n x n x x x n X n n X i L p p p p p p p L p nX p n X p d L p nX n X dp p p ==- --=∑∑=-=-=-=+---=-=-∏

重庆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考研的必备

第一章绪论 重点: 1.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如何抽象实际控制系统的各个组成环节; 3.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 4.线性系统(线性定常系统、线性时变系统)非线性系统的定义和区别; 5.自动控制理论的三个基本要求: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重点: 1.时域数学模型--微分方程; 2.拉氏变换; 3.复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4.建立环节传递函数的基本方法; 5.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与传递函数; 6.动态结构图的运算规则及其等效变换; 7.信号流图与梅逊公式。 难点与成因分析: 1.建立物理对象的微分方程 由于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学生普遍缺乏对机械、热力、化工、冶金等过程的深入了解,面对这类对象建立微分方程是个难题,讲述时 2.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由于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简化普遍只总结了一般原则,而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步骤,面对变化多端的结构图,初学者难于下手。应引导学生明确等效简化的目的是解除反馈回路的交叉,理清结构图的层次。如图1中右图所示系统存在复杂的交叉回路,若将a点移至b点,同时将c点移至d点,同理,另一条交叉支路也作类似的移动,得到右图的简化结构图。

图1 解除回路的交叉是简化结构图的目的 3. 梅逊公式的理解 梅逊公式中前向通道的增益K P 、系统特征式?及第K 条前向通路的余子式K ?之间的关系仅靠文字讲述,难于理解清楚。需要辅以变化的图形帮助理解。如下图所示。 图中红线表示第一条前向通道,它与所有的回路皆接触,不存在不接触回路,故11=?。 第二条前向通道与一个回路不接触,回路增益44H G L -=,故 4421H G +=?。 第三条前向通道与所有回路皆接触,故13=?。 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 重点: 1. 一、二阶系统的模型典型化及其阶跃响应的特点; 2. 二阶典型化系统的特征参数、极点位置和动态性能三者间的相互关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重庆邮电大学 软 件 工 程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网上选课系统 姓名:雷雷 学号:08500329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0410801 指导老师:邹洋 教室:S3314 时间:2011-5-30?2011-6-3

一、实验题目:网上选课系统 主要功能描述:系统首先维护校内所有课程的信息;课程分为研究生、本科生;也可以分为必修、选修、辅修。用户以学号和密码登陆,系统显示用户以选的课程、用户有权选但未选的其他课程,并显示具体信息(如学分)。用户选择后,系统根据规则检查用户是否进行正确的选课(如时间冲突、跨专业选课等);如果错误提示用户改,否则修改选课数据库。最后系统应能够向管理员提供查询界面和各类报表,统计每门课的选课情况。 二、实验目的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复习和巩固计算机软件设计知识,加深对软件设计方法、软件设计技术和设计思想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软件设计知识和面向对象技术进行综合软件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要掌握UML (统一建模语言),并能运用UML 在Rational Rose 中建模。 三、实验要求 1. 一人一组。 2. 熟悉Rose 开发环境。 3. 掌握UML 的基本模型元素(如角色、用例、类等)。 4. 熟悉UML ,主要了解UML 中的9 大图:Use case diagram(用例图)、Class diagram (类图)、Sequence diagram(序列图)、Collaboration diagram(协作图)、Statechart diagram(状态图)、Activity diagram(活动图)、Component diagram(组件图)、Deployment diagram(配置图)、datamodel diagram (数据模型图)。 5. 进行系统需求分析与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绘出系统详细的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 建立完整的系统数据库的逻辑模型 6. 完成对系统的建模实现

重庆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Ⅰ》课程试卷.

重庆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Ⅰ》课程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1、填空题(共42分) 1.设P(A)=0.7,P(B)=0.5,P(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院在2014年招生的三个专业中,学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0%, 45%,25%。在2015年评选优异生的过程中,学院决定专业打通按综 合成绩排序进行评选,其评选结果是三个专业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 为0.04,0.045,0.031,则该学院评选的优异生的比例(概率)为: ________________。 3.设连续性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为则A=____________,X的密度函数 =_________________,。 4.设随机变量X的密度函数,则EX=___________,随机变量Y=2X-1 的密度函数。 5.设则,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估计概率。 6.设是样本容量为15且来自总体P(3)(泊松分布)的样本均值,则。 7.设是来自总体N(0,4)的样本,则常数C=________,统计量(注:确 定分布),。 二、(10分)设一枚深水炸弹击沉一艘潜艇的概率为,击伤的概率为, 未击中的概率为,并设击伤潜艇两次也可导致其下沉,求施放3枚深水 炸弹能击沉潜艇的概率。 三、(14分)设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函数为: 求:(1)求随机变量X的边缘分布密度函数;

2)协方差; (3)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 四、(10分)经计算,神州号飞船返回舱将降落到内蒙古草原一个半 径3公里的圆形区域。地面搜索队员在圆心处待命,飞船一旦降落,将 按直线以最快速度到达进行救援。假设飞船着陆点在这个圆形区域内 服从均匀分布,求搜索队到达着陆点所需路程的期望值。 五、(12分)设总体是来自总体X的样本,求 (1)参数的矩估计量和最大似然估计量; (2)判断估计量是否是参数的无偏估计量。

重庆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目录 1 实验背景 (2) 2 实验介绍 (3) 3 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6)

1 实验背景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原理是相对于人工控制概念而言的,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在自动控制原理【1】中提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对自动控制的精密性和经济指标,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同时,由于数字计算机,特别是微型机的迅速发展,为控制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他们的推动下,控制理论有了重大发展,如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贝尔曼的动态规划理论。卡尔曼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和最优滤波理论等,这些都标志着控制理论已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到现代控制理论的阶段。现代控制理论的特点。是采用状态空间法(时域方法),研究“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时变和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现在,随着技术革命和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发展,已促使控制理论开始向第三个发展阶段即第三代控制理论——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发展。 在其他文献中也有所述及(如下): 至今自动控制已经经历了五代的发展: 第一代过程控制体系是150年前基于5-13psi的气动信号标准(气动控制系统PCS,Pneumatic Control System)。简单的就地操作模式,控制理论初步形成,尚未有控制室的概念。 第二代过程控制体系(模拟式或ACS,Analog Control System)是基于0-10mA或4-20mA 的电流模拟信号,这一明显的进步,在整整25年内牢牢地统治了整个自动控制领域。它标志了电气自动控制时代的到来。控制理论有了重大发展,三大控制论的确立奠定了现代控制的基础;控制室的设立,控制功能分离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70年代开始了数字计算机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技术优势,人们在测量,模拟和逻辑控制领域率先使用,从而产生了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这个被称为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是自动控制领域的一次革命,它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特长,于是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能做好一切事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被称为“集中控制”的中央控制计算机系统,需要指出的是系统的信号传输系统依然是大部分沿用4-20mA的模拟信号,但是时隔不久人们发现,随着控制的集中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失控的危险也集中了,稍有不慎就会使整个系统瘫痪。所以它很快被发展成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第四代过程控制体系(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统):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处理器的普遍使用,计算机技术可靠性的大幅度增加,目前普遍使用的是第四代过程控制体系(DCS,或分布式数字控制系统),它主要特点是整个控制系统不再是仅仅具有一台计算机,而是由几台计算机和一些智能仪表和智能部件构成一个了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最终版,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实用文档 成绩 _______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自动化系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Ⅰ型三阶系统的典型分析与综合设计 系别自动化系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姓名孙猜胜 指导教师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自动化系制 2014 年 12 月

摘要 在控制系统中,对于一个设计者来说,在进行控制系统校正之前,首先应确信已对被控对象进行了尽可能的改善,即通过调整控制器的各项参数仍然无法满足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这时必须在系统中引入一些附加装置来改善系统的稳态和瞬态性能,使其全面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研究的是Ⅰ型三阶系统,要求满足给定的期望指标。对于这个系统,需要在频域中建立原系统的数学模型。根据传递函数进行绘制bode图,从图中得出不满足各项指标时,则通过期望的指标设计出bode图,得到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从而得到校正后的传递函数。然后需Simulink仿真看是否达到所希望的指标,以及设计出校正后的系统模拟图,通过实验里的设备搭建实物电路,在输入阶跃响应时,观察示波器上波形,并进行与仿真对照。 本系统单纯采用超前校正或滞后校正均只能改善系统暂态或稳态一个方面的性能,并且要求的性能都比较高,宜采用了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关键字】校正性能指标校正装置

Abstract In the control system, for a designer, before adjustment for control system, First, the accused should have been identified for possible improvement of the object, by adjust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controller is still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ystem performance index.Then you must introduce some additional devices in the system to improve steady-state and transient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so that,It fully meet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he curriculum design is the study of the Ⅰ third-order system, Required to meet the expectations of a given index.For this system, Need to establish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original system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Bode charting based on transfer function,When the results from the figure does not meet the targets, by the desired index designed bode diagram, get the calibration device of transfer function, thereby obtaining the transfer function of the corrected.You then need to see if the Simulink simulation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argets, and design a correction after system simulation diagram, Build physical circuit through experiment equipment, When entering the step response, observed on an oscilloscope waveform, and control and simulation. The system uses a simple correction or lag correction ahead are transient or steady-state system can only improve one aspect of performance,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re high, should adopt a series lag - lead correction device. Keywords: correction performance index correcting device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总结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数据库集中上机报告 学生:马志鹏 学号: 022******* 班级: 02210901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2011年6月

第一天:Access数据库基本操作 1 实验目的 1、熟悉的掌握Access数据库结构与创建 2、了解创建、修改、删除、查询、保存等操作 3、输入数据创建、设计器创建、向导创建。 2 实验内容 3 实验结果 1. 2. 2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3 2 Access 数据表的编辑 第二天 数据表基本操作 1 表关系与编辑数据 1 实验目的: 1、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实体关系 2、对“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的记录进行排序,按出生日期降序排列 3、从“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筛选出所有计算机系男生的记录 4、从“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筛选出回族和蒙古族的所有学生记录

2 实验内容 1. SELECT 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姓名, 成绩档案表.* FROM 成绩档案表INNER JOIN 学生基本信息表ON 成绩档案表.学生学号= 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学号 WHERE (((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姓名)="张冰冰")); 2 SELECT 学生基本信息表.* FROM 学生基本信息表 WHERE (((学生基本信息表.性别)="男") AND ((学生基本信息表.班级名称)="计算机系")); 3 SELECT 成绩档案表.C语言, 课程表.* FROM 成绩档案表, 课程表; 4 SELECT 学生基本信息表.*, 学生基本信息表.性别, 学生基本信息表.班级名称FROM 学生基本信息表WHERE (((学生基本信息表.性别)<>"男") AND ((学生基本信息表.班级名称)<>"计算机系")); 5 SELECT 学生基本信息表.*, 学生基本信息表.出生日期 FROM 学生基本信息表WHERE (((Month([出生日期]))=9) AND ((Day([出生日期]))=1)); 6 SELECT 学生基本信息表.* FROM 学生基本信息表WHERE (((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姓名) Like "李*")); 3 实验结果 4

自动控制原理 重庆大学 练习题库及答案

1、微分环节的对数幅频曲线为过点(1,j0)的直线,其斜率为()。 ?A、 -20dB/dec ?B、 20dB/dec ?C、 -40dB/dec ? (ω)在( )线上正负穿越次数之差等于开环右极点数的1/2。 ?A、-180o ?B、180o ?C、-90o ?o 3、反馈回路包含振荡环节,结果由原来的振荡环节转变成()。 ?A、积分环节 ?B、微分环节 ?C、振荡环节 ? 4、在下列系统或过程中,属于闭环系统的有()。 ?A、全自动洗衣机 ?B、电风扇 ?C、电冰箱 ? ?A、 ?B、

?C、 ?D、 6、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是根据系统在零初始状态时,对()的瞬态响应得出的。?A、单位脉冲信号 ?B、单位阶跃信号 ?C、单位斜坡信号 ? 7、二阶系统的闭环增益加大()。 ?A、快速性能好 ?B、超调量愈大 ?C、t p提前 ? 8、下图中系统为开环稳定(p=0),其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是()。

?A、 ?B、 ?C、 ?D、 9、关于开环传递函数G k(s)、闭环传递函数G B(s)和辅助函数F(s)=1+G k(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B、 ?C、 ?D、

10、()指在调整过程结束后输出量与给定的输入量之间的偏差,也称为静态精度。 ?A、稳定性 ?B、快速性 ?C、准确性 ? 11、哪种信号是使用得最为广泛的常用输入信号。() ?A、单位脉冲函数 ?B、单位阶跃函数 ?C、单位斜坡函数 ? 12、关于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G B(s) 和辅助函数F(s)=1+G K(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 ?A、三者的零点相同 ?B、G B (s) 的极点与F(s)=1+G K(s) 的零点相同 ?C、G B(s) 的极点与F(s)=1+G K(s) 的极点相同 ? 13、关于系统稳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线性系统稳定性与输入无关 ?B、线性系统稳定性与系统初始状态无关 ?C、非线性系统稳定性与系统初始状态无关 ? 14、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是,则其根轨迹起始于()。?A、G(s)H(s) 的极点 ?B、G(s)H(s) 的零点

重庆邮电大学c语言上机实验期末实验报告

C语言程序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学院:自动化

第一章熟悉c语言编程环境 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c语言编程环境visual c++6.0的组成。 (2)了解并掌握c语言集成开发环境visual c++6.0的使用方法 (3)了解并掌握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 (4)掌握c语言程序的上机步骤 实验步骤: 例1-1:编写一个简单的c语言程序,在屏幕上显示:”Hello World!”。 #include void main() { printf("Hello World!\n"); } 实习题目1.4 1.写出下面程序执行结果。 #include void main() { printf("我可以写c语言程序了!\n"); } 2编写c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printf("*\n"); printf("**\n"); printf("***\n"); }

第二章简单c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及要求 (1)进一步熟悉并掌握visual c++6.0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2)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上机编写的步骤 (3)掌握算术表达式、赋值表达式的使用 (4)掌握c语言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 (5)能够编写简单的c语言程序 (6)掌握简单c语言程序的差错方法 实验步骤: 例2-1:已知两个变量a、b,其值分别为100和200,编程求它们的和sum。#include void main() { int a,b,SUM; a=100; b=200; SUM=a+b; printf("他们的和是%d\n”,SUM); } 例2-2已知一个圆柱体的半径r为6,高h为7,编写程序求圆柱体的体积。#include void main() { float r,h; float s; float v; r=6.0; h=7.0; s=3.14*r*r; v=s*h; printf("圆柱体的体积为%f\n",v); } 2.4实习题目

最新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柔性手臂控制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审定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柔性手臂控制 学院:自动化学院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3年12月

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制 目录 目录 一、设计题目 (1) 二、设计报告正文 (2) 摘要 (2) (一)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3) 1.1 物理量分析 (3) 1.2数学模型的建立 (3) (二)系统性能分析 (4) 2.1输出传递函数的分析 (4) 2.2误差传递函数的分析 (7) (三)输出传递函数和误差传递函数的校正 (8) 3.1 输出传递函数的校正 (8) 3.2误差传递函数的校正 (10) 三、设计总结 (11) 四、参考文献 (12)

一、设计题目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为了保证可控性及刚度,机器臂作得比较粗大,为了降低质量,提高控制速度,可以采用柔性机器臂,为了使其响应又快又准,需要对其进行控制,已知m为球体,m=2KG,,绕重心的转动惯量T0=0.15,半径为0.04m,传动系统惯性矩I=1kg.m s2,传动比为5,;手臂为长L=0.2m,设手臂纵向弹性系数为E,截面惯性矩为I1,则E*I1=0.9KG/m2,设电机时间常数非常小,可以近似为比例环节(输入电压,输出为力矩),分析系统的性能,并校正。 图1、控制系统示意图

二、设计报告正文 摘要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在人们生活以及工业生产等诸多领域经常涉及到机器人的使用。传统的机器人为了保证可控性及刚度,机器臂作得比较粗大,将机器人视为刚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已显得愈加不适用。而新一代机器人已向着高速化、精密化和轻型化的方向飞速发展,柔性机械臂作为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理论研究最直接的应用对象,由于其具有简明的物理模型以及易于计算机和实物模型试验实现的特点,已成为发展新一代机器人关键性课题。与刚性机械臂相比较,柔性机械臂具有结构轻、操作灵活、性能稳定、载重自重比高等特性,因而具有较低的能耗、较大的操作空同和很高的效率,其响应快速而准确,有着很多潜在的优点。在工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内,它能够代替人类完成大量重复、机械的工作,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于柔性机械臂控制方法的研究及控制器的实现问题,一般都分两个阶段进行控制,即在开始阶段可以采用一个与转动角度、转动角速度有关的简单控制规律,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再采用比较精确的控制方法,校正,达到目标并较快的稳定下来。 关键词:柔性手臂数学模型校正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实验报告 CQUPT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 实验报告 目录 实验一 Hamming码 (2) 实验二乘法器 (4) 实验三时序部件 (6) 实验四 CPU算术逻辑单元实验 (6) 实验五 CPU指令译码器实验 (7) 实验六 CPU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10) 实验七&八 CPU实验_无流水无cache (16)

实验一 Hamming码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相应数据 输入输出规则对应如下: 1.输入的8位操作数对应开关SD15~SD8,编码后的hamming码在灯A0~A12上体现。 2.开关SA0是控制位,待校验的13位数据对应SD7~SD0与SA5~SA1。 3.比较的结果在灯R4~R0上体现。 如对8位数据10101100进行hamming编码和校验。 1、先手工计算校验位P5~P1=___10111_____,编码后的hamming码为___1101001101011____________。 2、拨动开关SD15~SD8输入10101100,观察灯A12~A0=_____1101001101011________,看是否与自己手工计算的hamming码相符。 3、输入待校验的13位数据,假设输入1111001101011。拨动开关SA0为1开始校验,拨动SD7~SD0设置为11110011(13位数据中的高八位),SA5~SA1设置为01011(13位中的低5位)。观察灯R4~R0=_ ___11011___,也就是校验结果的值。 4、比较编码后的hamming码和校验的hamming码,发现第_11_ 位数据错误,手工计算S=_____11011____,和3中观察到的R4~R0是否相符。 5、可以输入其他位错误的校验数据观察结果值S是否正确。 6、1~5做完后,重新输入新的8位数据做实验,并填写表1.1.4。 表1.1.4 思考题: 1、根据8位数据位的hamming编码原理,写出16位数据位的编码原理。 只实现一位纠错两位检错,根据数据位k与校验位r的对应关系,16位数据位需要6位校验位,可表示为H22H24…H2H1。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 化学教学部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2002年6月23日

前言 本书参考了多门实验教材,主要参照中山大学化学系许遵乐、刘汉标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并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了其中部分实验内容,也增添了部分趣味性的实验,如阿司匹林的合成、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等实验。另外增设了设计性实验,以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 本教材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为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包括实验室规则、安全注意事项、有机实验常用仪器装置的介绍等,第二部分为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介绍常用有机化学实验单元操作的技术要点等。第三部分为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安排有19个不同的实验,分为基本有机合成实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等,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我们的业务水平有限,书中定有不少错误及万安之处,敬请各校教师和同学们在使用过程中提出批评指正;以不断提高本教材的质量。

目录 第一部分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4) 一、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 (4) 二、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7) 三、玻璃仪器的清洗、干燥和塞子的配置 (11) 四、简单玻璃工操作 (14) 五、有机化学反应的常用装置 (16) 六、加热和冷却 (22) 七、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24) 第二部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27) 一、重结晶 (27) 二、蒸馏 (31) 三、分馏 (35) 四、萃取与洗涤 (37) 五、干燥 (41) 第三部分实验 (44)

一、基本操作训练 (44) 实验一简单玻璃工操作 (44) 实验二蒸馏和沸点测定 (45) 实验三重结晶 (46) 二、合成实验 (48) 实验四1-溴丁烷 (48) 实验五环己稀 (50) 实验六苯乙酮 (51) 实验七己二酸 (53) 实验八乙酰苯胺 (54) 实验九乙酰乙酸乙酯 (55) 实验十β-萘乙醚 (57) 实验十一乙酸乙酯 (58) 实验十二乙醚 (59) 实验十三乙酸正丁酯 (60) 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61) 实验十四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61) 实验十五酚的化学性质 (61)

自动控制原理_重庆大学_期末试卷

重庆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1) 课程试卷 2010 ~2011 学年 第1 学期 开课学院:自动化学院 课程号: 17001030 考试日期: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20分)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系统运行过程中无论用水流量如何变化(由阀门Q 2操纵),希望水面高度(液位)H 保持不变。 1、简述工作原理。 2、画出系统的原理方块图,并指明被控对象、检测元件、执行元件、被控量、给定值和干扰。 3、该系统是开环还是闭环控制系统?是定值还是随动控制系统? 二、(20分)已知机械系统的各环节或元件的输入输出微分方程组为: 12110210022,(),()11,,i i F F F F f x x F k x x z F y F x z y f k =+=-=-?? ? ===+?? 其中 1212,,,f f k k 均为已知参数。 1. 根据所给出的微分方程组,写出经拉普拉斯变换得到的代数方程组; 2. 绘制各环节或元件的方框图; 3. 绘制出以i x 为输入,o x 为输出的系统动态结构图; 4. 求出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三、(15分)控制系统结构如图 2所示。试确定使阻尼比为0.5时的t k 值,并比较两个系统的性能指标。 四、(15分)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32(1) ()56k s G s s s s +=++。试概略绘出闭环系统根 轨迹,并求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命题人: 组题人: 审题人: 命题时间: 教务处制 学院 专业、班 年级 学号 姓名 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严肃考纪、拒绝作弊 封 线 密 图1 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 ()a ()b 图 2 系统结构图

重庆邮电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发展规划

重庆邮电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落实《重庆邮电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重邮〔2007〕287号)的各项任务,针对当前国家仪器仪表行业建设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仪器仪表学科的高等教育本身所面临的新形势,根据学校启动专业提升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特拟订出本专业发展规划。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学校和学院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为依据,提升本专业在国内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经济社会发展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教学条件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课程建设为核心,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追求,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要求,紧跟测控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结合我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努力激发教师、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本专业教师踏实肯干的精神,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基础、拓宽专业、追求质量,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多学科交叉的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研究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发展思路 按照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思路,作为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我校明确了自己在这一战略决策中的定位,按照学校和学院的发展思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要充分利用我校信息技术优势来改造传统专业,以工业通信技术为背景、网络测控及智能系统技术为特色,以建设市级/国家级特色专业为奋斗目标,开展各项工作,进行本科教育为主、注重发展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建设。 三、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扩大产学研合作办学成果,始终坚持教育人、培养人是我们的中心工作。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主动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以发展本科教育为主,注重发展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 本专业发展总体目标: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评估优良、争取市级特色优势专业为近期目标,争取国家级特色优势建设点为远期奋斗目标,发扬“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以重庆邮电大学专业提升计划为建设契机,通过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学队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以及配套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形式等多方面的综合改革,进一步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平台、培育师生核心竞争力,进一步突出专业的工业通信技术背景和强化网络测控与智能控制技术特色,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的网络测控领域的高素质工程研究应用型创新人才,力争在“十二五”初,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成为立足重庆、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优势专业,努力促使“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团队成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