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交通流线分析

火车站交通流线分析

火车站交通流线分析

公共人流交通线是公共建筑平面设计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虽然,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交通流线的特点有所不同,有的是集中式的人流,在一定的时间内很快聚集和疏散大量人流,如影剧院、体育馆、火车站等;有的是自由的流线,如商业建筑、图书馆等;而有的则是持续连贯的流线,如展览馆、博物馆等。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合理的组织大量人流进与出的问题,并应满足各种使用程序的要求。人在建筑物内部的活动,物在内部的运用,就构成建筑的交通组织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互的联系,二是彼此的分隔。合理的交通路线组织就是既要保证相互联系的方便、简捷,又要保证必要的分隔,使不同的流线不相互交叉干扰。公共人流线按其流线的动向,都可以分为进入人流线和外出人流线两种。在车站建筑中就是旅客进站流线和出站流线.内部工作流线即内部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交通线辅助供应交通流线车站中行包流线公共人流交通线中不同的使用对象也构成不同的人流,这些不同的人流在设计中都要分别组织,相互分开,避免彼此的干扰。例如车站建筑中的进站旅客流线就包括一般旅客流线、母子旅客流线、软席旅客流线及贵宾流线等等。一般旅客流线中通常按其乘车方向构成不同的流线.对于有多种使用人流的建筑,如火车站,它有一般旅客人流,又有贵宾等其它人流,显然应该以广大旅客进、出站的人流为“主要人流”并以它为设计的“主导线” 在车站建筑设计中,人流路线的组织一般要符合进站和出站的使用程序。进站旅客流线就应符合问讯—售票—寄行李—候车—检票等活动程序。出口路线就要使出站后能方便地到行李提取处或小件寄存处,并且能尽快地通到市内公共汽车站。总之,交通人流的组织要以人为主,以最大限度地方便主要使用者为原则,应该顺应人的活动,不是要人们去勉强地接受或服从建筑师所强加的“安排”。正因为“人的活动路线”是设计的主导线,因此,交通流线的组织就直接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布局。谢谢观赏

1/ 1

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报告

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 -----------------------作者:

-----------------------日期: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总报告 规划专题 专题一:杭州都市区功能定位研究 专题二:产业分工与道路择定 专题三:塑造创新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专题四:提升杭州的中心职能—金融和物流 专题五: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专题六:杭州都市区空间结构规划 专题七:杭州城市风貌与城市形象 专题八:杭州旅游发展规划 专题九:杭州都市区生态化建设 专题十:杭州城市的人文与精神

专题十一:经营城市与制度创新 第一篇:发展与危机Development & Crisis 第二篇:人文与精神Humane & Spirit 第三篇:理念与目标Philosophy & Objective 第四篇:产业与路径Industry & Route 第五篇:空间与环境Space & Environment 第六篇:经营与创新Operation & Innovation 第一篇:发展与危机 一.值得关注的大背景—杭州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Background—the Macro-environment of 1.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 (1)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 (2)市场化考验十分严峻 (3)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 (4)现代化前景不容乐观 思考和研究杭州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开放的思维理念为指导,以广阔的时空背景为参照,以清醒现实的认知态度为基础,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为目标。 2.正在转变的全国性格局 从全国产业战略布局的发展态势看,正在实现由“一个大局”向“另一个大局”的转变,杭州等沿海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压力。 3.激烈重组的长三角区域 在这个高度竞争、迅速变动的内部环境里,杭州能否找准位置、抢占优势、强化中心地位,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将直接决定杭州未来长远发展的成败。 4.极化竞争的省域环境 浙江省内目前各级城市都在极力强化要素的集聚发展,竞争的态势有增无减。 二.古今江南的富庶地—杭州城市发展的稳健步伐 Rich and Populous City in Ancient &Modern times-- the Stable Step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1.富甲一方的江南都会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平稳上升的经济大市 在自身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与国内发展波动较大或跳跃式前进的城市相比,杭州的发展步伐相对比较稳健。 “九五”时期,全市GDP年均增长率12.4%,2000年GDP总量达1382.6亿元,是1978年的48.7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中,杭州GDP总量

建筑空间组合流线分析功能分区

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流线分析 建筑界常引用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句话的意思表明了一幢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 人们盖房子总有其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这在建筑中叫功能。在建筑设计的历史过程中,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带有自发性,它是一种活跃因素,特别是它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主导地位,因而在功能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中,经常都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动力。在建筑中,功能作为内容的一个主导方面,确实对形式(空间)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但也不能否定空间形式的反作用。一种新的空间形式的出现(或被创造出来),不仅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还会反过来促使功能朝着新的高度发展。 功能空间与建筑造型。建筑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后,要考虑的就是其优美的立面和造型带给人们精神上良好的感受。 建筑的流线无疑影响着功能的划分与使用,一个建筑流线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建筑的使用性。 以上所述为建筑中功能对于单一空间形式的规定性。也就是说,设计的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这些基本功能要求。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内部空间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功能)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它和人的关系最密切,对人的影响也最大,它应当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美的形式,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感受和审美的要求。 建筑的空间组合 在设计中,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谈,我认为尤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1.空间的体量。住宅空间的舒适度是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

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亲和感,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氛,有时还会使人觉得自己渺小而冷漠、僻静。目前,由于住宅市场的炒作和使用方(甲方)盲目攀比的心理,使很多设计变得不理性;厅的面积被扩大到60-70M2,卫生间被扩大到18 M2。这不是正常人所能接受的。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曾指出:“日本式建筑中四张半席的空间对两个人来说,是小巧、宁静、亲密的空间……”其所说的四张半席相当于我国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居室。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曾谈到:“尽管我们可以忽视空间,空间却影响着我们,并控制我们的精神活动。”有关研究表明,引起人们心理体验的,不仅是建筑物的物理实体,主要是使用建筑空间的人和活动。 2.空间的尺度。尺度问题就是在空间的高度上应考虑好的两个高度:绝对高度(实际层高)和相对高度。选择合适的层高在住宅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大部分地区住宅设计层高一般为2.8米。 绝对高度与人的感受: 空间的高度对于精神感受的影响很大,这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绝对高度:以人为尺度,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过高会使人感到不亲切。另一个是相对高度:空间的高度与面积的比例关系,相对高度愈小,顶盖与地面的引力感愈强。 相对高度不能只着眼于尺寸,而要联系到实际的平面面积,人们在实际生活经验中体会到,在绝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面积愈大空间愈显得低矮;另外,作为空间顶界面的天棚和底界面的地面——其相互平行、对应,如高度和面积保持适当的比例,则可以显示一种互相吸引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造成一种亲和、适宜的感觉。 3.空间的形状和比例。不同的形状空间,往往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在选择空间形状时,必须把功能使用要求和精神感受要求统一起来考虑,使其不但适用而且又能按照一定的艺术意图给人以良好的精神感受。对于一般建筑空间来讲,所谓形状就是指“长、宽、高三者的比例关系”。由不同形状体量组合而成的建筑体形,可以利用长、宽、高三个向量要素在形状

交通流线组织专题

交通流线组织 一总体原则 1,立体组织 通过基地地形基面的立体设计,各种交通流线分置于不同的基面标高,从而使得各种流线相对分离,通过自动楼梯进行垂直连接,共同构筑高效率的新型立体交通枢纽。2,步行优先 步行和机动车分流;步行活动空间占据主导的空间位置,并不受车辆干扰; 对机动车采取单向交通组织,并合理引导其活动范围,简化核心区内部交通关系; 出租和社会车辆置于地下,地面留给步行者和公共交通,优化高铁核新区环境品质;3,无缝换乘 无缝换乘体现在几个方面: 在满足工程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换成距离。在本案中,联系较为密切的交通设施之间布局采用相对集中的布置方式:高铁、地铁毗邻布局,公交分置两侧,出租和社会停车结合高铁车站地下空间设置,从而高铁、公交、地铁设施之间的换乘可以迅速完成。 借助地下空间和局部空中连廊的方式,减少换乘中转环节,采用最直接的换成路径。在6.00米标高设置空中连廊,高铁出站乘客可以直接通过连廊换乘公交设施;地铁1号线、地铁3号线在展厅层付费区采用直接的换乘通道予以连通,不出站即可达成1、3号线之间的换乘;同时1、3号线地下换乘通道布置在高铁出站大厅下方,高铁出站人流可以直接通过出站口处的电梯到达换乘通道,完成与地铁之间的便捷转换。 4,多路径选择 交通设施间的换乘采用多模式多途径的方式,提升转运效率,并分流换成路经上的人流量,提升换乘效率。 二交通设施布局 1,高铁车站 根据铁道部设计院的初步设计,高铁车站采用“站下式”的模式:候车在地面层,站台在二层。进出站交通组织采用“中进边出”的模式:进展口设置在站房中部,出站口在站房西侧设置。主导出站标高设置在地面层,在6.00米标高设置绿色出口,出站后通过空中连廊可到达公交车站以及长途客运站。 2,地铁 根据标书以及前期相关研究,地铁1号、3号线分列高铁线两侧布置。地铁进站通过下沉广场可以直达展厅。 3,公交站场 设置东西两处公交站场,东侧站场负责南部城市区域的公交车到发交通,西侧站场负责北部城市区域的公交到发; 西侧公交站场的车流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公交车沿着辽河路右转进入核心区,顺着主广场西侧道路南行,继续右转到达公交站场,出站直接右行转到常新路。 东侧公交站场的进场车辆由长江路左传进入,上下乘客后右转通过主广场东侧道路北行直到辽河路口,继续右转上长江路。 4,长途客运北站 长途客运站主要负责发送苏北地区的人流,考虑到交通流线的便捷组织,并结合与高铁之间的客流实际联系密切度,经过多方案比较,本规划认为长途客运北站与高铁站房相对独立设置更为合理。为了方便进出交通并减少对高铁站前主广场的干扰,位置确定在核心区的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 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交通流线分析图解k

交通流线分析图解 I received a lot of emails asking if I could explain how I created the pedestrian paths diagram in the previous post. To generate the line work, there are many ways this could be done. In the past, I probably would have used the spline tool in CAD. The line work could also easily be created in Illustrator. However, not many people know about or use the pen tool in Photoshop. It's similar to the pen tool in Illustrator but with some minor differences. In this case, I will be using the pen tool to create a path that I can tell the brush tool to follow. 很多人发邮件来问我上篇博文中交通流线的分析图是怎么做的。交通流线图有很多种画法,以前我大概会直接用CAD里的多段线画,在AI中也很好画。但是很多人没想过或者是不会用PS中的钢笔工具。它和ai中的钢笔工具差不多但又有些微不同。这个案子中,我会使用钢笔工具来画线,并讲解笔刷工具。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知识讲解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建筑41班 米兰 2140703006 摘要: 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

(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 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 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 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 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 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城市总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知识分享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建筑41班 米兰 2140703006 摘要: 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 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

(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 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 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 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 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 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 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 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 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 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城市总 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 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 该轮总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对杭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城市性质上,开始通过分层次确定城市的主导功能,较好的解决了发展旅游和发展工业的关系。城市布局上,开始向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发展,特别是城市新中心即后来的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奠定了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转变的基础。 从1993年开始编制,1996年行政区划调整,新设滨江区。2001年3月,杭州市行 政区划再次调整,设立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市区行政范围进一步扩大。 此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00年到2010年,城市性质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城市布局发展方向调整为以主城为基础,沿跨江、沿江两条轴线,向东、向南发展,严格控制向西发展;布局形态,从现状的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心,跨江、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总报告 规划专题 专题一:杭州都市区功能定位研究 专题二:产业分工与道路择定 专题三:塑造创新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专题四:提升杭州的中心职能—金融和物流 专题五: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专题六:杭州都市区空间结构规划 专题七:杭州城市风貌与城市形象 专题八:杭州旅游发展规划 专题九:杭州都市区生态化建设 专题十:杭州城市的人文与精神 专题十一:经营城市与制度创新 第一篇:发展与危机Development & Crisis 第二篇:人文与精神Humane & Spirit 第三篇:理念与目标Philosophy & Objective 第四篇:产业与路径Industry & Route 第五篇:空间与环境Space & Environment 第六篇:经营与创新Operation & Innovation 第一篇:发展与危机 一. 值得关注的大背景—杭州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 Background—the Macro-environment of 1.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 (1)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 (2)市场化考验十分严峻 (3)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 (4)现代化前景不容乐观 思考和研究杭州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开放的思维理念为指导,以广阔的时空背景为参照,以清醒现实的认知态度为基础,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为目标。

2.正在转变的全国性格局 从全国产业战略布局的发展态势看,正在实现由“一个大局”向“另一个大局”的转变,杭州等沿海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压力。 3.激烈重组的长三角区域 在这个高度竞争、迅速变动的内部环境里,杭州能否找准位置、抢占优势、强化中心地位,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将直接决定杭州未来长远发展的成败。 4.极化竞争的省域环境 浙江省内目前各级城市都在极力强化要素的集聚发展,竞争的态势有增无减。 二. 古今江南的富庶地—杭州城市发展的稳健步伐 Rich and Populous City in Ancient &Modern times-- the Stable Step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1.富甲一方的江南都会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平稳上升的经济大市 在自身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与国内发展波动较大或跳跃式前进的城市相比,杭州的发展步伐相对比较稳健。 “九五”时期,全市GDP年均增长率12.4%,2000年GDP总量达1382.6亿元,是1978年的48.7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中,杭州GDP总量紧随上海、苏州之后;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杭州GDP位于广州、深圳之后列第三;其在全国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中的经济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多项主要指标的排名显著提高。 3.贴近市场的运作模式 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抢占了一定的先机,捕捉了较多的获利机会。 4.规避风险的内生优势 杭州大多数企业正在自主地走向市场,自我投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正在形成。此外,杭州目前欠发达的外向型经济,客观上使其对外资依赖度较小,对国际经济风险有一定的规避性和抵御能力。 5.颇具磁力的人居环境 “家住西湖山水间”。在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而生活环境、生活品质却不断受到下降威胁的今天,杭州极具魅力的人居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三. 难以维系的安逸梦—杭州城市发展的潜伏危机 Hard to Maintain the Easy & comfortable Dream—the Potential Crisis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1.受到挑战的区域中心地位Regional Central Status with Challenges 杭州区域地位的下降是由杭州整体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的下降造成的。 一项资料表明,在最近10年中,杭州市竞争力由第8位降至第10位,而宁波却由第12位升至第8位,苏州由第11位上升至第5位(陶松龄,200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借鉴国际惯例,通过详尽、深入、细致的分析,对我国各大城市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竞争力进行了排序,日前公布结果。城市竞争能力依次为上

空间流线分析

空 间 功 能 流 线 分 析 组员:贾镔培常丽萧 张超慧时泳王倩指导老师:蔡家伟 日期:2010年10月14

空间功能流线分析 两千多年以前,罗马伟大的建筑家维特鲁特斯在论述建筑时,就曾把“适用”列在建筑三要素之一。嗣后各个历史时期,尽管所强调的侧重时有不同,但是谁都不能抹煞功能在建筑中所处的地位。老子说过“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证明: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所谓内容决定形式,表现在在建筑中主要就是指:建筑功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形式。也不能说建筑空间形式就是由建筑功能一个因素来决定,但是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功能的要求。简单地讲就是功能对空间的规定。而连接各个空间则就是空间的流线,它也可以比作为一根线,它连接了各个不同功能的空间,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流线设计是建筑空间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流线设计决定各功能空间的次序和形态,其合理性直接影响人们使用;设计中要明确各种流线的特点、规律和功能要求,进行全面深入的合理化分析研究,科学优化的规划设计,以达到建筑空间,优美舒适,方便高效、更加人性化的目的。 一:对住宅空间的功能流线分析 住宅是供家庭日常居住使用的建筑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短提高,人们对住宅适于健康的要求愈来愈高,住宅内部的分区也由混合分区分成动区和静区,各功能空间也有原来的兼用空间截然区分为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三类。而对于空间流

线可划分为家务流线、家人流线和访客流线,三条线不能交叉,这是流线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如果一个居室中流线设计不合理,流线交叉,就说明空间的功能区域混乱,动静不分,有限的空间会被零散分割,居室面积被浪费,家具的布置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功能分区 从使用的角度而言,还是以休息区、起居区、炊厨进餐区、卫生间及贮藏间这样的四种划分为宜。功能分区的目的在于使住宅的各个使用部分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表达,以便对住宅进行技术经济方面的具体量化分析,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城市住宅来讲,不仅内部使用功能比较单一,而且许多功能之间还存在着必然的连带关系,所以,有的划分往往显得牵强。

商业综合体外部交通流线设计

商业综合体外部交通流线设计 交通流线组织类型:人车混行、人车分离。 ①人车混行:传统商业中常见的形式。 ◆优点:便于情感交流、易形成街景,有利于游赏、购物相结合。 ◆缺点:交通混乱,人车相互干扰,影响道路的利用率。 ◆大趋势:根据不同交通流的性质进行组织,实现交通分流。 ②人车分离:将人流、自行车流、机动车流不同的交通流分组组织。可分 为平面分离、立体分离。 ◆平面分离:平面分离是指在平面上将不同交通流分开的一种交通组织措 施,多见于旧城的商业中心,最常见的就是在商业区采用步行街的形式。 ◆步行街特点:自由、安全、舒适。 ◆步行街的作用: ★商业区的步行化可以改善城市总体交通布局,实现人车分流。 ★步行街实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可以改善中心商业区的交通通行能力。 ★步行街还可以改善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商业销售状况。 ★步行街安全,便利的特点,满足了人性化的要求。 步行街设计中城市车流和人流引入的三种方式。 ◆从城市干道上引入主要车流,驶入步行街停车场进行有效转换,保持干道的畅通以及人流能在短时间内进入步行街,此距离不能大于2~3分钟,一般80~150m。 ◆从公交站点引入人流。步行街的主入口宜选择在几条公交线路车站服务半径或地铁、轻轨出入口附近。 ◆从周围步行空间和设施引入人流,主要保证周围和商业区步行空间的连续性。 ◆步行街在人车分流的基础上,有必要设立专用服务通道,包括货运卡车、垃圾运送车及各种紧急通道(消防、救护、警务等),有时还需在步行街后面设置辅助货运道路。 ①立体分离:立体分离常见于大型商业建筑云集的城市商业中心,主要包 括两种形式:步行交通立体化、机动车交通立体化。 ◆步行交通立体化的主要形式:架空步行天桥、地下步行街、过街隧道。 ◆机动车交通立体化的主要形式:架设立体交叉,使不同方向的车流得以分流。 ◆利用新型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例如地铁、轻轨、公交车等形成空中、地面、地下三级公共交通网络。 ②多层次的立体交通设计。 为了避免复杂的人流、车流、货流的相互干扰,在大型商业建筑设计时,有必要采用多层次的立体交通设计办法,即建立地下、地面和地上二层等多层

用photoshop画交通分析图

交通流线图有很多种画法,以前我大概会直接用CAD里的多段线画,在AI中也很好画。但是很多人没想过或者是不会用PS中的钢笔工具。它和ai中的钢笔工具差不多但又有些微不同。这个案子中,我会使用钢笔工具来画线,并讲解笔刷工具。1:设置笔刷 首先要设置笔刷,因为需要用笔刷描我下一个步骤中画的线。这一步的设置决定了线宽、颜色、硬度和透明度。我选择了一个硬笔刷,6像素,不透明度100%,黑色。设置后可以画一段线看看尺寸是否合适。 2.设置钢笔工具开始画线 在选择钢笔工具之前,先新建一个图层。路径不会显示在图层面板,但是描边的线会画在这个图层。然后选择钢笔工具,确定路径是从顶部的钢笔工具设置栏中选中的。 工笔工具就绪,开始画路径。创建曲线路径,选中路径上的点单击并拖动,通过操纵杆控制曲线的形状和尺度。 3.描边路径 调整好曲线后,单击右键选择“描边路径”,如果无法选择“描边路径”(文字呈现灰色),双击上一步中新建的图层即可。 然后单击“回车”~一条路径就搞定啦~~~然后每条路径都重复上述操作~ 4.在不同透明度的图层画许多不同的流线 我想用不同类别的曲线表示交通强度的不同,主要通过线的密度和透明度来表示。这张图中,我建了三个流线图层,第一个图层不透明度是100%,第二个是50%,第三个是15%。 5.给线条加光晕 我想让这些线条更有体积感,所以给线条加了一点光晕。笔刷很容易做到这个效果。我用了一个软笔刷,90像素,不透明度12%。在线条密集或者相交处,就在新建的图层上用黑色笔刷画一笔。 我还复制了上面新建的那个图层,并且用了高斯模糊滤镜。下图我去掉了背景图,以便看清楚这个操作 6.上色

火车站交通流线分析

火车站交通流线分析 公共人流交通线是公共建筑平面设计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虽然,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交通流线的特点有所不同,有的是集中式的人流,在一定的时间内很快聚集和疏散大量人流,如影剧院、体育馆、火车站等;有的是自由的流线,如商业建筑、图书馆等;而有的则是持续连贯的流线,如展览馆、博物馆等。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合理的组织大量人流进与出的问题,并应满足各种使用程序的要求。人在建筑物内部的活动,物在内部的运用,就构成建筑的交通组织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互的联系,二是彼此的分隔。合理的交通路线组织就是既要保证相互联系的方便、简捷,又要保证必要的分隔,使不同的流线不相互交叉干扰。公共人流线按其流线的动向,都可以分为进入人流线和外出人流线两种。在车站建筑中就是旅客进站流线和出站流线.内部工作流线即内部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交通线辅助供应交通流线车站中行包流线公共人流交通线中不同的使用对象也构成不同的人流,这些不同的人流在设计中都要分别组织,相互分开,避免彼此的干扰。例如车站建筑中的进站旅客流线就包括一般旅客流线、母子旅客流线、软席旅客流线及贵宾流线等等。一般旅客流线中通常按其乘车方向构成不同的流线.对于有多种使用人流的建筑,如火车站,它有一般旅客人流,又有贵宾等其它人流,显然应该以广大旅客进、出站的人流为“主要人流”并以它为设计的“主导线” 在车站建筑设计中,人流路线的组织一般要符合进站和出站的使用程序。进站旅客流线就应符合问讯—售票—寄行李—候车—检票等活动程序。出口路线就要使出站后能方便地到行李提取处或小件寄存处,并且能尽快地通到市内公共汽车站。总之,交通人流的组织要以人为主,以最大限度地方便主要使用者为原则,应该顺应人的活动,不是要人们去勉强地接受或服从建筑师所强加的“安排”。正因为“人的活动路线”是设计的主导线,因此,交通流线的组织就直接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布局。谢谢观赏 1/ 1

交通枢纽流线分析

第一章调查背景 1.1国内概况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关键环节,是各种运输方式交通网络的交汇点,是客流集散、换乘的主要场所。它承担衔接各种交通方式、保证居民出行时中转换乘等重要功能,对所属区域的客运交通运输网络的高效运转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配合以及功能的充分发挥,关系到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客运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建立,关系到居民出行的顺畅便捷程度和“以人为本,公交为民”的人性化服务水平的高低 1.2郑州新客运枢纽概况 郑州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地位。建设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就成为促进中部崛起及实现中原城市群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成为提升郑州的交通中心枢纽地位的重要手段,对于郑州市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 郑州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地位。京广、陇海两条国家铁路干线和京珠、连霍两条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在此交汇,规划建设的北京一广州和徐州一兰州两条铁路客运专线也将在此交汇为了促进郑沛一体化的进展,郑沛城市连接道路也正在建设之中。这一系列交通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郑州市在全国以及区域中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建设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就成为促进中部崛起及实现中原城市群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成为提升郑州的交通中心枢纽地位的重要手段,对于郑州市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 1.3定位分析 郑州新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的选址位于郑东新区,金水东路以南、东风东路以东、商都路以北、博学路以西范围内,南北长约3km,东西宽约l .5km,规划用地面积约4km2。

交通流线分析

总平面交通流线分析 概述: 本项目为一办公类建筑,位于长安街与台基厂大街交汇路口的东南角。主要交通道路有用地北侧东西向的长安街和西侧南北向的台基厂大街。建筑在西南侧,东侧,东南侧各设一双车道地下车库出入口。人行主要入口设于场地北侧,西侧,人行次要出入口布于基地东侧,南侧。整个场地南北方向长,东西方向短。消防车道呈环状布置。 车行流线分析: 项目地块北侧为东西向的长安街,西侧为南北向的台基厂大街,南侧为次要道路台基厂头条,东侧为一条规划道路。长安街自东向西在王府井路口左转受限,因此机动车只能由南,北,西三个方向驶入场地。 一办公,商业车流: 由北面驶来车辆,通过王府井路口穿越长安街驶入台基厂大街,可选择临时停靠,也可由位于台基厂大街一侧的地下车库出入口驶入地下车库停放。 由南面驶来车辆,可由位于台基厂大街一侧的地下车库出入口驶入地下车库停放,也可在台基厂头条右转,沿建筑南侧驶入建筑东侧的规划道路,再从东侧的两个地下车库出入口驶入地下车库停放。 由西面驶来车辆,因长安街属于城市主要干道,车流密集,可选择在王府井路口右转,驶入台基厂大街,由位于台基厂大街一侧的地下车库出入口驶入地下车库停放。也可在王府井路口直行至建筑东侧,右转驶入东侧规划道路,再从东侧的两个地下车库出入口驶入地下车库停放。 二贵宾车流: 由南,北,西面驶来贵宾车辆,均可在台基厂大街一侧临时停靠,方便贵宾出入。 三后勤货物车流: 由南北两方向驶来货物车辆,应驶入台基厂头条,由位于东南角的地下车库出入口进入地下车库卸货,分发至各层。如有必要,可在台基厂大街一侧临时停靠。 西侧驶来货物车辆,可在王府井路口右转驶入台基厂大街,也可直行至建筑东侧的规划道路右转,再由由位于东南角的地下车库出入口进入地下车库卸货。 四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借用城市道路,呈环状布置,由于建筑南北长超过150米,因此,在建筑中段设一横穿建筑的消防车道,满足消防要求。 人行流线分析: 本建筑为办公类建筑,兼顾部分商业,且在空间划分上,内部形成一“丰”字型交通空间。因此,人行流线呈现多元化趋势,以商业和办公人流为主,由环状,南北向,东西向三股组成。建筑各部位人员出入方便,联系便捷,与其他流线无明显交叉。 一环状人行: 本建筑随为办公建筑,但首层及地下一层多考虑商业,会所,餐厅等。因此,环绕于建筑四周的人流多为前来消费,娱乐的商业人流,少量办公出入口,满足办公人员出入。二南北向人行: 位于建筑中段,贯穿南北,形成了一完成的步行空间,上可达建筑二层,下可至地下商业空间,即满足前来购物,娱乐人员的多元化消费心理,又解决办公人员的方便出入。三东西向人行: 三条横贯东西的交通空间,重要用于解决建筑东侧,中部,西侧的连通,使其联系便捷。

交通综合体流线组织分析

建筑技术开发 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第46卷第9期 建筑资讯 2019年5月 Building Information 交通综合体流线组织分析 张一林 (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333 ) [摘 要]在交通综合体建筑设计中,需结合各种功能来进行建筑设计,使整个体系变得更加的完善。其中,流线的组织是 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交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关键。因此,结合商业理论、建筑心理学以及建筑设计理论等多方面对交通综合体 建筑流线设计进行了分析,确保交通流线组织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而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交通综合体;流线组织;换乘[中图分类号]TU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3X (2019) 09-0108-02 Analysis on Streamline Organization of Traffic Complex Zhang Yi-lin [Abstract ] In the design of the traffic complex,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various functions to cany out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so that the whole system becomes more perfect. Among them,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streamline is the core content, and also the key to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traffic complex. Therefore , combined with business theory, architectural psychology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ory, the flow design of traffic complex building is analyzed to ensure the rationality and scientificity of traffic flow organization, thu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words ] traffic complex ; streamline organization ; transfer 1交通综合体的基本需求 (1) 交通综合体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与上阶段城市设计 及相关规划成果。综合地区发展各项要求,协调周边相关地 段的交通设施配置,合理确定交通综合体功能布局,做到统 筹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此外应按照先满足人行换乘、 公共交通功能,其次保证私家车交通功能,最后满足综合开 发需求的重要度顺序进行组织。 (2) 应釆用弹性规划,在满足近期使用需求的同时,为 后期交通枢纽的建设发展留出空间余量。同时将新观念、新 技术、新材料与建筑规划设计有机地结合,提高建筑功能质 量和环境水平,为旅客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 的现代交通换乘空间。 2流线分类与原则2.1交通流线的分类 要做好流线分析,首先必须明确交通流线的分类,而交 通综合体流线复杂多样,其分类的方式也有很大差异。按照 类别可分为车行流线和人行流线。按照空间的划分可分为外 部流线和内部流线,按照交通属性可划分为上客流线,落客 流线和换乘流线,按照功能属性还可划分为交通类流线和综 合类流线等。 不商的分类方式是分析流线的重要前提,在组织各种流 线的时候,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对交通流线进行统筹规 划,做到各行其道,通畅便捷。2.2交通流线设计原则 2.2.1零换乘原则:尽量缩短各种流线之间的换乘距离 将多种交通模式(如高铁、地铁、公共汽车、长途客车、 出租车、小型社会车辆等)的换车乘降区,整合在交通综合 体中之中,使各交通无缝联接,组成一个完善的交通乘车系统。 以换成区域为核心,50m 半径范围解决人行竖向综合换乘需 求;100~200m 半径范围内解决人流最大的长途客车、高铁、 地铁换乘需求;200m 半径内解决人流的换乘需求,做到旅客 出行“零换乘”。 收稿日期:2018-12-26 作者简介:张一林(1984—),男,山东青岛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 为建筑设计。 2.2.2以人为本的换乘原则:优化换乘过程中的舒适性体验 在平面流线上,所有换乘流线,应人车分流,保证安全性 和舒适性。尽量缩短各种换乘流线长度,减少步行距离。若 换乘距离较长,则可釆用自动人行道增强换乘的舒适性。此 外,并釆用具有较强识别性的指示标示,增强乘客的方向识 别度。 在垂直方向上,应釆用人行自动扶梯、无障碍电梯满足 不同乘客的换乘需求。在高差不大且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 采用坡度较缓的坡道解决垂直方向流线。 在景观设计方面,换乘通道应增强景观设计,提高乘客 感官感受。所有换乘流线均在室内、半室外走廊、风雨连廊、 架空走廊之间转换,移步换景且不受天气影响。 2.2.3统筹组织原则:交通流线与其他流线的综合配置 交通综合体的第2层含义里还包括了交通功能与其他功能 的综合。在流线组织的时候,还要考虑交通流线与其他流线(商 业、办公等)的关系。 (1) 保持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交通流线的特点是有一定 的规律性的,按照交通工具的班次就可以基本预知流量和流 向。而其他流线则不然,如办公人流有一定的潮汐性,上下 班高峰时间及中午就餐时间人流集中,其余商务办公时间人 员相对固定。商业人流则有较大的随机性,重大活动的举办 会带来瞬时集中人流。遇重大节假日,交通综合体需承担有 连续的大量人流。这都要求这些流线要与交通性人流有一个 相对的独立。 (2) 重视重要节点的转换,因为以上2类人流的独立性是 相对的,必须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转换和转化,如换乘人流 可能成为商业人流,通勤人流可能成为办公人流等。这就要 求在流线组织时在转换的节点做好引导,有的是为了快速分 散人流,有些则是为集聚人流,应将2类人流统筹结合。 3流线组织分析 3.1综合体中车行交通组织模式分析 车行流线在交通综合体内有很多中,其中轨道交通由于 其建造工艺的特殊性,往往是难以根据其他交通方式调整, 基本上可以在设计中看作已知条件进行流线组织。因此,此 处的车行流线主要指的是公交、长途、出租和社会车辆的流 线组织。 ? 108 ?

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总报告 规划专题 专题一:杭州都市区功能定位研究 专题二:产业分工与道路择定 专题三:塑造创新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专题四:提升杭州的中心职能—金融和物流 专题五: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专题六:杭州都市区空间结构规划 专题七:杭州城市风貌与城市形象 专题八:杭州旅游发展规划 专题九:杭州都市区生态化建设 专题十:杭州城市的人文与精神 专题十一:经营城市与制度创新 第一篇:发展与危机Development & Crisis 第二篇:人文与精神Humane & Spirit 第三篇:理念与目标Philosophy & Objective 第四篇:产业与路径Industry & Route 第五篇:空间与环境Space & Environment 第六篇:经营与创新Operation & Innovation 第一篇:发展与危机一. 值得关注的大背景—杭州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

Background—the Macro-environment of 1.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 (1)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 (2)市场化考验十分严峻 (3)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 (4)现代化前景不容乐观 思考和研究杭州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开放的思维理念为指导,以广阔的时空背景为参照,以清醒现实的认知态度为基础,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为目标。 2.正在转变的全国性格局 从全国产业战略布局的发展态势看,正在实现由“一个大局”向“另一个大局”的转变,杭州等沿海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压力。 3.激烈重组的长三角区域 在这个高度竞争、迅速变动的内部环境里,杭州能否找准位置、抢占优势、强化中心地位,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将直接决定杭州未来长远发展的成败。 4.极化竞争的省域环境 浙江省内目前各级城市都在极力强化要素的集聚发展,竞争的态势有增无减。 二. 古今江南的富庶地—杭州城市发展的稳健步伐 Rich and Populous City in Ancient &Modern times-- the Stable Step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1.富甲一方的江南都会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平稳上升的经济大市 在自身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与国内发展波动较大或跳跃式前进的城市相比,杭州的发展步伐相对比较稳健。 “九五”时期,全市GDP年均增长率12.4%,2000年GDP总量达1382.6亿元,是1978年的48.7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中,杭州GDP总量紧随上海、苏州之后;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杭州GDP位于广州、深圳之后列第三;其在全国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中的经济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多项主要指标的排名显著提高。 3.贴近市场的运作模式 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抢占了一定的先机,捕捉了较多的获利机会。 4.规避风险的内生优势 杭州大多数企业正在自主地走向市场,自我投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正在形成。此外,杭州目前欠发达的外向型经济,客观上使其对外资依赖度较小,对国际经济风险有一定的规避性和抵御能力。 5.颇具磁力的人居环境 “家住西湖山水间”。在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而生活环境、生活品质却不断受到下降威胁的今天,杭州极具魅力的人居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三. 难以维系的安逸梦—杭州城市发展的潜伏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